关于春节的调研报告
家乡春节习俗调查报告(5篇)
家乡春节习俗调查报告(5篇)家乡春节习俗调查报告(5篇)家乡春节习俗调查报告1实践目的:为响应我院对此次寒假社会实践活动的具体要求,改变学习方式,拓展学习资源,拓宽发展空间;激发学习兴趣,增进生存体验;形成服务意识,强化社会责任。
我于__年1月26日至__年2月17日期间开展了体验民俗文化,感受节日氛围的社会实践活动,结合新春佳节来临的契机,依靠自己所学知识及走访长者顺利地完成了此次寒假社会实践作业。
实践内容:在开展活动之前,调查传统节日新春佳节来临之际我们市区乡村的饮食文化习俗、乡村的文娱及传统活动。
在调查新春佳节来临之际大文化习俗时,采取先农村后城市的方法进行调查,在此期间我发现我们的过年讲究热闹、喜庆,年俗也特别多。
民间在除夕有守岁的习惯。
守岁从吃年夜饭开始,这顿年夜饭要慢慢地吃,从掌灯时分入席,有的人家一直要吃到深夜。
菜必须要有鱼(年年有余),有鸡(大吉大利),其他的随自己喜欢的定。
在这“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的晚上,家人团圆,欢聚一堂。
主食是饺子,饺子的说道很多,最好是猪肉芹菜的,要选两个饺子一个放硬币,一个放糖,看谁能吃到,谁吃到了就祝福来年一年财源广进,幸福甜蜜。
其实这个祝福很好,谁吃到了都是一家人的服气。
饺子煮好了要从锅心涝第一下几个丢外面去,据说是为了敬给过路鬼魂。
全家人围坐在一起,茶点瓜果放满一桌。
过年摆供,苹果一大盘是少不了的,这叫作“平平安安”。
过年还会备很多糖果、干果、瓜子和“杂拌儿”。
所谓“杂拌儿”,就是现在的`什锦果脯。
这些小食品是人们围炉闲坐、守岁辞岁时的美食。
年夜饭做好还没吃之前要放烟花鞭炮,这是孩子门最喜欢的节目了。
其实烟花春节一般要放两次的除夕和元宵夜,鞭炮就多了,除夕晚饭和年夜饭前,初一早中晚饭前都要放,还有逢五的日子。
由于价值取向不一样,喜好不一样,遇到具体事物时,各人会有各人的选择和判断。
对于传统习俗,我们不妨采取包容的态度,允许大家保留各自的观点和做法。
春节风俗习惯调研报告(五篇)
春节风俗习惯调研报告(五篇)春节风俗调查报告1调查时间:20__年2月16日调查地点:__调查人:__调查问题:春节习俗中的贴春联,吃年夜饭、拜年、压岁钱。
被调查者:家长、老前辈、有关资料调查结果:1、贴对联春联是从两千年前战国时期的“桃梗”演变而来的。
《淮南子》上说,桃符(即桃梗)是桃木刻的。
上面刻着灭降福的咒语,一年一换。
五代后蜀皇帝孟昶在过春节时心血来潮,令人将桃树削片,他提笔在上面题写了联句:“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
”这就是中国最早的春联了。
以后,春联得以推广,沿袭至今。
过年时,各家各户都要贴春联。
2、吃年夜饭在大年三十的晚上,家家户户都汇聚在一起热热闹闹地吃年夜饭。
这是新年的第一次正餐,既可以在自己家吃,也可以在长辈家吃。
对于年夜饭的菜式和菜数都是很讲究的,在我们当地,年夜饭至少要炒六个菜,然后再煮上一大盆大锅饭,焖一盆大米,在午夜12点还要吃饺子,第二天就不用再吃太多饭了,都忙着到处去拜年。
3、拜年及收压岁钱正月初一拜年是我们小孩子最喜欢的日子,因为我们可以受到许多压岁钱。
相传,在古时候,有一个专门在大年三十晚上吃小孩的妖怪,有一对夫妇用红纸包了几个铜钱放在自己的孩子身上,妖怪来了以后,这个小孩身上冒出红光,妖怪吓得赶紧跑了,其他人也学者给自己的孩子压岁钱,妖怪果然不敢来了。
所以,现在长辈们会给自己的孩子压岁钱,以祈求孩子们来年平平安安。
4、调查体会:春节是我国的传统日,至今已有几千年的历史了,我们应该多了解一下传统节日文化,感受一下传统文化给我们带来的快乐。
春节风俗习惯调研报告【篇1】春节春雨春花艳,新年新岁新日红。
值此新春佳节之际,广东省华南师范大学南海校区知行学社的部分成员利用寒假的闲暇之余就“春节文化”这个课题在广东省__市展开热火朝天的调查活动,经过一系列的访谈、观察和问卷的形式对梅州地区的春节文化进行认知、了解,最后对调查春节传统习俗、春节期间的活动、以及春节期间的开销三个方面的总结如下:一、随着观代社会的进步和时代的发展这一连串的急剧化,使得些十分重要的春节民俗面着无形的危机。
春节风俗调查报告(通用11篇)
春节风俗调查报告(通用11篇)春节风俗调查报告1【调查人员】:xxx【调查时间】:20xx年1月30日――2月15日【调查地点】:xxx凤翔镇【调查方式】:实地调查寻访老人查阅资料【调查目的】:为响应学校对寒假实践活动的具体要求,改变学习方式,拓展学习资源,拓宽学习空间,激发学习体验,我们对家乡春节文化民俗民风展开了调查,通过此次调研,我们对xxx农村春节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并形成文字展现出来,以此来激发人们对年俗的关注,同时也为文化流失敲响警钟。
【调查内容】xxx农村新年习俗和禁忌【前言】春节,是农历正月初一,又叫阴历年,俗称"过年"。
这是中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传统节日。
春节的历史很悠久,千百年来在每一个华夏子孙心中都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中国地域广袤不同的地方有着不同的民俗,南北方的年俗文化更是存在巨大差异。
例如09年我在海南省三亚市过得新年,大年初一不吃饺子吃年糕,意为“一年更比一年好”。
而哥哥所在的重庆地区,新年第一餐吃汤圆,寓意着生活甜甜蜜蜜。
远在新疆的姑姑家,新年第一餐吃以大米、羊肉、葡萄干做成的香喷喷的普罗,还吃用面粉、羊肉等做成的包子和用带骨羊肉做成的手抓羊肉。
我从小生活在xxx,记忆中每逢除夕、大年初一都吃饺子。
除夕吃饺子,取“更年交子”(来年交好运)之意,大年初一吃饺子则是为了一年交好运。
饺子形似元宝,所以寓有进宝之意。
饺子中有的馅里放糖,用意是吃了新年日子甜美;有的馅里放花生(称长生果),用意是吃了人可长寿;有的在一个饺子馅中放一枚钱,用意是谁吃到了就“财运亨通”。
中国的文化博大精神,正因为各地区不同的风俗文化才勾勒出了一幅多姿多彩的民俗画卷。
下面就是我们调查的xxx地区年俗社会实践调查报告概况。
在xxx地区正月期间的饮食有着丰富的含义,腊月初八,我们称为“腊八”,在这一天早上,我们要吃腊八粥,教育后人不忘勤俭。
小年,就是腊月二十三,称为“辞灶”这一天要吃水饺,大扫除,祭拜灶王爷,来保佑新的一年里丰衣足食。
春节文化调查报告优秀5篇
春节文化调查报告优秀5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总结、工作方案、述职报告、思想汇报、演讲稿、条据书信、合同协议、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work summaries, work plans, job reports, thought reports, speeches, evidence letters, contract agreement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ould like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春节文化调查报告优秀5篇一个优秀的调查报告应当具备数据的准确性、信息的完整性以及结论的科学性,调查报告的结果应当具有可重复性和科学性,下面是本店铺为您分享的春节文化调查报告优秀5篇,感谢您的参阅。
春节民俗研究报告(通用9篇)
春节民俗研究报告春节民俗研究报告(通用9篇)在经济发展迅速的今天,越来越多的事务都会使用到报告,我们在写报告的时候要注意语言要准确、简洁。
我们应当如何写报告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春节民俗研究报告(通用9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春节民俗研究报告1调查时间:20XX年春节调查目的:通过观察家人、朋友的过节方式,体验传统节日的意义调查地点:我家调查方法:向长辈询问、在网络上查找、浏览书籍调查成果:在调查中,我了解到,春节在千百年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一些较为固定的风俗习惯,有些甚至沿用至今。
一)扫尘“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据《吕氏春秋》记载,我国在尧舜时代就有春节扫尘的风俗。
按民间的说法: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陈布新”的涵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
这一习俗寄托着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求。
每逢春节来临,家家户户都要打扫环境,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洒扫六闾庭院,掸拂尘垢蛛网,疏浚明渠暗沟。
到处洋溢着欢欢喜喜搞卫生、干干净净迎新春的欢乐气氛。
二)压岁钱春节拜年时,长辈要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因为“岁”与“祟”谐音,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
压岁钱有两种,一种是以彩绳穿线编作龙形,置于床脚,此记载见于《燕京岁时记》;另一种是最常见的,即由家长用红纸包裹分给孩子的钱。
压岁钱可在晚辈拜年后当众赏给,亦可在除夕夜孩子睡着时,由家长愉偷地放在孩子的枕头底下。
古时候人们以为,分压岁钱给孩子,当恶鬼妖魔或“年”去伤害孩子时,孩子可以用这些钱贿赂它们而化凶为吉。
清人吴曼云《压岁钱》的诗中云:“百十钱穿彩线长,分来再枕自收藏,商量爆竹谈箫价,添得娇儿一夜忙”。
由此看来,压岁钱牵系着一颗颗童心,而孩子的压岁钱主要用来买鞭炮、玩具和糖果等节日所需的东西。
现如今,长辈为晚辈分送压岁钱的习俗仍然盛行,压岁饯的数额从几十到几百不等,这些压岁钱多被孩子们用来购买图书和学习用品,新的时尚为压岁钱赋予了新的内容。
关于春节的调查报告 15篇
关于春节的调查报告15篇关于春节的调查报告 1春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春节社会调查报告。
是家人团聚,欢天喜地的日子。
大部分人走访亲戚,互相送礼也是不可少的。
当今社会,春节送礼,不少人已经司空见惯了。
那多少人认为"送礼"是春节必不可少的一个内容呢?调查呈现:68.5%的人认为"送礼"是春节必不可少的内容,仅有8.9%表示"送礼"并非春节必不可少的内容,有22.6%的被访者表示不好判断。
从我们调查的情况看,既然大部分认为送礼是春节必不可少的一个内容,那么本年春节送什么礼物好呢?其中,50%的人认为送食品合适;35%认为送保健品高雅;10%认为送烟酒茶类时尚;5%认为送什么也无所谓。
在与被访着的交谈中可以了解到,大家认为“送礼”往往会让人在人情往来上有点累,这“累”需要精力的付出,更需要人民币的“支持”。
据有关资料表明,我县一个中等家庭月收入大约为800元前后,而在调查中,受访者的春节消费额度,在400元以下的占19.5%;400—600元占35.8%;600—700元占21.5%;700—800元占12.2%,800—1000元占9%;在1000元以上的占2%。
调查表明,23.2%的家庭,春节期间大约将消费一个月的家庭收入。
过春节,当然也少不了给孩子们发压岁钱。
如今社会,孩子们的压岁钱在600元以上的占40%,在500元前后的占50%,在300元以下的仅占10%。
“春节黄金周”期间,少部分人会借着这个机遇,出去散散心,去一些山清水秀,环境幽雅的地方去过这一年一度的春节,当然,这也少不了人民币的支持,旅游消费额在1000元前后的占20%,在3000元前后的占45%,在5000元前后的占35%,看来,春节旅游这也是一笔大消费啊!看,街头巷尾,乡里材社,到处百艺杂陈,热闹非凡,听,鞭炮声,嬉笑声,一同编织着春节的欢乐歌!在忙碌了几天后,到了大年三十,便是一家人合家团聚吃年夜饭的时刻。
春节风俗调查报告
春节风俗调查报告春节风俗调查报告1一、春节的来历:春节是农历的岁首,另一名称为“年”。
是中国最盛大、最热闹、最重要的一个古老传统节目,也是中国人所独有的节日。
在民间,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直到正月十五,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
在千百年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一些风俗习惯,许多相传至今。
关于过新年还有一种传说。
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怪兽,除夕这天从海底爬上岸伤害人命。
一位智慧的老人,在门上贴大红纸,燃放能发出劈劈啪啪响声的竹子,把“年”吓跑了,人们再也不用四处躲藏了。
因此,每年除夕,家家贴红对联,燃放爆竹,户户烛火通明,守更待岁,初一大早还要走亲串友,道喜问好,成了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
二、春节的习俗:在漫长悠久的历史岁月中,春节从萌芽到定型,不断发展,形成独具中华民族特色,丰富多彩的习俗。
主要有:1、腊八粥:腊八这天,不管富人和穷人,家家都要喝腊八粥,是过新年的前奏。
这天之后,人们就开始购置年货,打扫卫生,布置居室,以崭新的面貌迎接年的到来。
2、祭灶神:腊月二十三,人们供红烛、糖瓜,祈望灶神“上天言好事,下界降吉祥。
”3、扫尘:腊月二十四,全家一起年终大扫除,干干净净迎接新年的到来。
4、贴对联:春节前夕,家家户户都要贴上红红的对联,表达人们迎新纳福,祈盼新生活的美好愿望。
5、贴年画:年画和对联一样,起源泉于“门神。
”各种彩色年画,满足人们喜庆祈年的美好愿望。
发展到现在,月历和年画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今天的挂历。
6、倒贴福字:人们用福字来表现福运、福气、幸福的向往和追求。
倒贴福字,寓意“福到了”。
7、除夕守岁踩岁:除夕与春节首尾相连,是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两年的重要时候。
表示旧岁至此而除,来年别换新岁。
俗称“熬年”,在年夜饭之后,全家人开始守岁,共同辞旧迎新。
8、年夜饭:除夕之夜,全家一起吃团圆饭。
寓意着全家团圆。
9、压岁钱:除夕守岁之时,长辈要给晚辈压岁钱,寄托着长辈对晚辈的殷切希望和深情关爱,希望压岁钱能驱邪免灾,保佑孩子平平安安。
了解家乡春节习俗调查报告范文(精选9篇)
了解家乡春节习俗调查报告范文(精选9篇)了解家乡春节习俗调查报告范文(精选9篇)1一、调查对象:本村村民二、调查方法:聊天三、调查地点:自己家,村民家四、调查时间:春节期间五、调查人:李玲玲、房子雯、王泓力等六、调查准备:笔、信纸、照相机七、调查经过:1.上网了解并搜集图片,较全面地了解与新年有关的知识。
2.访问附近的街坊、亲戚朋友,学会收集整理资料并根据资料进行分析问题。
3.了解当地春节习俗,并写下详细的调查记录。
4.最后总结资料,说出自己的研究所得和调查结果。
八、春节的起源相传中国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怪兽,头长触角,凶猛异常。
“年”长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才爬上岸,吞食牲畜伤害人命。
因此,每到除夕这天,村村寨寨的人们扶老携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兽的伤害。
半夜时分,“年”兽闯进村。
它发现村里气氛与往年不同:村东头老婆婆家,门贴大红纸,屋内烛火通明。
“年”兽浑身一抖,怪叫了一声。
“年”朝婆婆家怒视片刻,随即狂叫着扑过去。
将近门口时,院内突然传来“砰砰啪啪”的炸响声,“年”浑身战栗,再不敢往前凑了。
原来,“年”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
这时,婆婆的家门大开,只见院内一位身披红袍的老人在哈哈大笑。
“年”大惊失色,狼狈逃蹿了。
第二天是正月初一,避难回来的人们见村里安然无恙十分惊奇。
这时,老婆婆才恍然大悟,赶忙向乡亲们述说了乞讨老人的许诺。
乡亲们一齐拥向老婆婆家,只见婆婆家门上贴着红纸,院里一堆未燃尽的竹子仍在“啪啪”炸响,屋内几根红腊烛还发着余光……欣喜若狂的乡亲们为庆贺吉祥的来临,纷纷换新衣戴新帽,到亲友家道喜问好。
这件事很快在周围村里传开了,人们都知道了驱赶“年”兽的办法。
从此每年除夕,家家贴红对联、燃放爆竹;户户烛火通明、守更待岁。
初一一大早,还要走亲串友道喜问好。
这风俗越传越广,成了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
2、春节的习俗春节是我国一个古老的节日,也是全年最重要的一个节日,如何过庆贺这个节日,在千百年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一些较为固定的风俗习惯,有许多还相传至今。
地方春节习俗调查报告(通用6篇)
地方春节习俗调查报告(通用6篇)地方春节习俗调查报告1调查目的:了解本地节日传统及风土人情,弘扬祖国传统文化调查时间:12月调查地点:临泉以及周边县市调查对象:老乡、教师以及专家、学者调查方式:走访、查阅资料、网络等春节,即农历新年,是中国最盛大、最热闹、最重要的一个古老传统节日。
在临泉地区,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最为热闹和隆重。
一、传统流程与习俗腊月初八农村有句俗话:“吃了腊八饭,就把年来办。
”所谓“腊八饭”,即一种粥,因此“腊八饭”又被称作“腊八粥”。
制作很简单,即将五谷杂粮一起煮,预示春节将近,寓意;来年五谷丰登。
过了腊八,年味就逐渐浓起来。
祭灶所谓“祭灶”,即祭祀灶神,灶王爷。
俗语有:“君祭三,臣祭四,王八祭五,鳖祭六。
”(这后两句带有玩笑骂人之意)因此,临泉地区祭灶在腊月二十四,祭灶的`贡品以当日晚餐为主,辅以必不可少的糖和蜜枣。
农村地区做饭用的灶称为“地锅”,灶台称为“锅台”,主人做好晚餐后须先盛一份放在锅台上,再摆上事先准备好的糖和蜜枣。
据说灶王爷是玉皇大帝派到各家专管监视的,腊月二十三这天他要上天汇报这家的表现。
给他糖和蜜枣吃,就可以让他嘴巴变甜,在玉皇大帝面前只说好话,以保来年富贵与平安。
贡给灶王爷的吃食,家里人人不许碰,只有在晚饭过后才可以吃,若小孩子不懂事偷吃了,便会遭到大人的训斥。
有的人家会在灶台上供奉灶王爷的神像,神像两边也通常有一副对联:“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横批是“一家之主”。
在这一日,家家户户都在门前燃起了垛香空气中弥漫着浓浓的香气。
从此,鞭炮声便接连不断。
时不时还有谁家放的焰火,划破夜空,在空中爆发出五颜六色的光芒,引得孩子们发出阵阵欢呼。
腊月二十五至二十八1、办年货这段时间,集市非常热闹,各种年节所需的食品、用具应有尽有,鸡鸭鱼肉,蔬菜瓜果,小吃点心。
2、蒸馍、炸货除了办年货,大人们要忙两件大事:一件是蒸过年的馍,一般每家要蒸好多。
关于春节民俗文化调查报告11篇
关于春节民俗文化调查报告11篇关于春节民俗文化调查报告11篇关于春节民俗文化调查报告1调查概况一、调查对象:亲朋好友二、调查目的:更多地了解我国的民俗文化三、调查方法:聊天四、调查地点:自已家五、调查时间:春节期间六、调查人:调查经过:1、春节的起源(服装、食物、庆典、活动、音乐等)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怪兽,每到腊月三十,就出来觅食人肉,。
有一年腊月三十晚上,“年”到了一个村庄,两个牧童在比赛牛鞭子。
“年”忽闻半空中响起鞭声,吓得直逃。
它又迎头望到一家门口晒着红衣裳,它不知其为何物,吓得赶紧掉头逃跑。
后来它又来到了一个村庄,朝门里一瞧,里面灯火辉煌,刺得它头昏眼花,只好溜了。
人们摸准了“年”的弱点,便想到许多抵御它的方法,于是逐渐演化成今天过年的风俗。
2、春节的习俗(图书、文字、实物等)扫尘、贴春联、贴窗花、贴福字、包饺子、吃年夜饭、除夕守岁、放鞭炮、发压岁钱、拜年等。
3、不同民族的春节(苗族、傣族、壮族等)苗族杀猪打糍粑预示着春节的来临。
春节作为一岁之首,对于苗族来说,是一个神圣的节日。
三十晚上“守岁”而不睡觉。
从初一开始,最鲜亮最激动人心的各种活动由此开始。
有祈神祷富的祭祀祖先,有驱疠禳灾的驱邪、有祈祷丰年的占岁,有谢恩的喂牲,有联络感情的拜贺新年,有娱人娱神的各种活动等,此外尚有一系列禁忌习俗约束人们,不可冲犯神灵,以祈福分。
傣族:泼水节是傣族的新年节日,是傣族一年中最盛大的传统节目。
谷雨开始那天定为“泼水节”。
在三四天的节日里,人们相互泼水,表示洗去身上的陈年旧土,祝福新的一年幸福平安。
壮族分布在广西、贵州、云南、广东等地区的壮族同胞,与汉族同时过春节。
除夕晚上,要做好节日那天所吃的米饭,称为“压年饭”,有的地区群众称为“吃立节”,壮语为“过晚年”的意思。
它预兆来年农业丰收。
有的还包制有一尺多长,五六斤重的`烷粑,人口少的一家人一顿还吃不完哩!大年初一清早,天还没亮人们就起床,穿上新衣服,燃放爆竹迎新,妇女们都争着到河边或井旁“汲新水”,开始新的一年沸腾的生活。
传统春节民风民俗调研报告五篇
传统春节民风民俗调研报告五篇传统春节民风民俗调研报告篇1中华民族的一个传统节日,农历正月初一为春节,俗称过年。
而春节的习俗世世代代的流传下来,现在,许多国家也有了过春节的习俗。
在世界上,据统计,除了中国外还有,中国、韩国、朝鲜、日本、越南、泰国、新加坡、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等国家把春节定为法定节日。
他们也有过春节的习俗。
比如:新加坡:成千上万人购年糕。
春节是新加坡一年当中最盛大的节日。
在年市上,各种年货琳琅满目,一应俱全。
过去中国过春节的传统习俗,如祭灶、迎神和吃年饭等,在新加坡的华人中几乎都保留了下来。
至今,新加坡华人们还认为,年糕象征着“年年高升”,桔子象征“大吉大利”,因而是家家户户过春节的必备品。
新加坡还从中国的广东和香港等地进口年糕、潮柑和盆栽金桔应市。
春节期间,每天都有成千上万人来到年市选购年糕等年货。
而在春节的起源地―中国,春节的习俗也是很多的。
从农历十二月廿三起,辛勤劳作了一年的人们为过好春节就开始忙碌起来了。
农历十二月十三或二十四日夜,统称为“廿四夜“。
相传这一天为灶君上天之日,民间普遍有送灶君上天的习俗。
百姓在这一夜用“卷银包“(用青菜和慈菇、豆腐等烧熟后作馅,再用百叶包裹成)、“廿四糖“、赤豆饭作祭食,点上香烛,祭供灶君,并备纸钱,扎彩桥,磕头礼拜,然后鸣放鞭炮,在将灶君像与前帘(俗称“喜串“)烧化前,户主对着君像自言自语地说些诸如“上天奏好事,下界保平安“等吉利话祈祷。
此俗现已除,但吃赤豆饭、卷银包的古风犹存。
过了廿四夜后,家家户户越发忙碌了,里里外外大扫除,俗称掸檐尘,各家忙于洗涤被褥帐子,酿酒、炒花生和蚕豆,并采购吃的用的东西。
海岛城乡百姓普遍都要磨粉蒸糕,这一习俗一直延续至今。
因“糕“和“高“是谐音,人们图的是年年高的好口彩。
本县各地制糕的方法各不相同,上沙以蒸松糕为主,中部地区蒸的是粘糕,下沙主要蒸蒲鞋底糕;而穷苦人家则用高梁粉、白玉米作为蒸糕的主要原料。
关于春节的社会调查报告十篇
关于春节的社会调查报告十篇关于春节的篇1春节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而又重大的节日,贴,放鞭炮,给孩子压岁钱等成为了家家户户必不可少的习俗,每年一家人围在一起吃团圆饭也成了固定的传统。
一向喜欢热热闹闹,红红火火的家乡人民会选择怎样的方式过大年呢?他们的年夜饭在哪儿吃?大人们的消费投向在哪里?孩子们的消费方式又有哪些不同?于是,围绕上述几个问题,我就小区的春节消费状况进行了一次调查:一、年夜饭在哪儿吃?关于今年的年夜饭,70%的被采访者表示要在家里吃,30%的被采访者表示会选择在酒店里享受店家推出的年夜大餐。
在饭店里吃年夜饭,48%的消费者预计消费在1000元以下,22%的消费者预计消费在1000~20xx元,12%的消费者预计消费在20xx~3000元,有10%的消费者称,他们的预计消费在3000~5000元,有8%的消费者打算花费5000元以上。
这说明了人民生活水平在提高,消费观念改变的同时,已经逐步养成了节约的习惯,不再刻意追求"天价"带来的那份虚荣,而是选择过一个富裕而不浪费的春节。
二、大人们的消费投向在哪里?在调查中,大人们的消费投向可谓五花八门。
在这其中,送礼以微弱票数胜出,其次是餐饮,购置衣服,旅游,文化娱乐等。
亲戚朋友互相拜年,自然少不了送礼。
调查发现,过年的人情消费最多超过5000元,最少的也有近千元,这其中包括给亲朋好友的礼品、礼金,给孩子的压岁钱等。
俗话说得好:"今朝有酒今朝醉",71%的被采访者表示春节送礼会选择白酒,而白酒作为馈赠亲朋好友的礼品,平均送礼金额中也是白酒最高。
23%的被采访者表示会选择一些保健品送给亲友,还有极少数的人表示会选择其它有意义或对方真正需要的礼品。
一位丁先生说:"过年嘛,亲戚朋友之间难免要互相走动,现在大家的生活水平都高了,送礼也讲究档次,送低档的东西面子上说不过去。
"其实,春节人情消费的增加只是一个缩影,不仅是春节,就是平时,人情类的消费也占了人们消费中的很大一部分,成为一项很主要的消费。
春节现状研究报告(8篇)
春节现状研究报告(8篇)春节现状研究报告(精选8篇)春节现状研究报告篇1一年一度的春节就要到了,街里小摊上有摆花灯,卖鞭炮春联的,有卖老母鸡大肥鸭的,行人熙熙攘攘,脸上都挂着一副笑容,整条街热闹非凡。
过年的气氛是越来越浓了。
中国农历年的岁首称为春节,春节是中国人民最隆重最喜庆的传统节日,也象征着团结、兴旺,对未来寄托新的希望的佳节。
据记载,中国人民过春节已有四千多年的历史,它是由虞舜兴起的。
公元前两千多年的一天,舜即天子位,带领着部下人员,祭拜天地。
从此,人们就把这一天当作岁首,算是正月初一。
据说这就是农历新年的由来,后来叫春节。
当然也有具有神奇色彩的传说,传说有个叫“年”的怪兽,非常凶狠厉害,年一来则树木凋敝,百草不生,年一过,万物生长,鲜花遍地。
但是“年”怕红色,于是人们贴红春联,挂红灯笼,放红鞭炮把“年”赶走。
第二天人们到处祝贺“年”被赶走,好运到来。
也叫做“贺新春”。
过年的习俗一直流传至今,现在对人们来说已经成为了一种习惯也成为了人们传承中华文化的一种方式。
以前说起过年,大家都很开心,尤其是小孩子。
过年就能穿新衣服、吃好多好菜、买好多零食、还可以放鞭炮烟花、和小伙伴三三两两到处玩,当然还有一件值得高兴的事那就是给长辈拜年长辈们会给压岁钱,小朋友就会拿这些钱去买零食、玩具、漫画书等。
现在随着物质文明的迅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大大提高,每天都可以像过年一样生活。
穿新衣服、吃好东西早已不足为奇。
那么现在的人们还会认为传统节日春节有现实意义吗?经过调查,大约有56%的人认为春节是有现实意义的。
32%的人认为春节已经失去了现实意义,人们不再需要过春节。
而另外12%的人则表示无所谓,过也行不过也未尝不可。
赞成的人认为春节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重要载体,它蕴含着中华民族的智慧和结晶,凝聚着华夏人民的生命追求和情感寄托,传承着中国人的家庭伦理和社会伦理观念。
而且我国的春节也形成了特色的春节风俗文化。
家家户户贴春联,挂红灯笼,放鞭炮,吃年夜饭即喜庆又图个吉利。
春节的调查报告
春节的调查报告春节的调查报告(集合15篇)在经济发展迅速的今天,报告使用的次数愈发增长,其在写作上具有一定的窍门。
那么大家知道标准正式的报告格式吗?下面是店铺整理的春节的调查报告,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春节的调查报告11、1 目的与意义在各种灾害中,火灾是最经常、最普遍地威胁公众安全和社会发展的主要灾害之一。
火灾是世界上发生频率较高的一种灾害,几乎每天都有火灾发生。
据联合国“世界火灾统计中心(WFSC)20xx统计资料”,全球每年大约发生火灾600万至700万次,全球每年死于火灾的人数约为65000至75000人。
其中,欧美地区发生的火灾较多,死亡人数却相对较少,这与欧美发达国家的生活水平以及消防技术和设施有关;相比较而言,亚洲地区发生火灾次数较少,但死亡人数较多,这与亚洲经济发展程度不高、消防设施不完善等因素有关。
据统计,我国70年代火灾年平均损失不到2、5亿元,80年代火灾年平均损失接近3、2亿元。
进入90年代,特别是1993年以来,火灾造成的直接财产损失上升到年均十几亿元,年均死亡20xx多人。
随着经济和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城市高层、地下以及大型综合性建筑日益增多,火灾隐患也大大增加,火灾发生的数量及其造成的损失呈逐年上升趋势。
一旦发生火灾,将对人的生命和财产造成极大的危害[1]。
严峻的事实证明,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社会财富日益增加,火灾给人类、社会和自然造成的危害范围不断扩大,它不仅毁坏物质财产,造成社会秩序的混乱,还直接危胁生命安全,给人们的心灵造成极大的伤害。
残酷的现实让人们逐渐认识到监控预警和消防工作的重要性,良好的监控系统和及时的报警机制可以大大降低人员的伤亡,为社会减少不必要的损失[2]。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FAS)就是为了满足这一需求而研制出的,并且其自身的技术水平也在随着人们需求的不断地提高,在功能、结构、形式等方面不断地完善。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能迅速监测火情,可发现人们不易发觉的火灾早期特征,可将火灾带来的生命财产损失降到最低限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春节的调查报告一、办年货1.调查地点:家里2.调查容:特色年货灌香肠了!妈妈先准备了薄如蝉翼的小肠皮,再把猪肉切碎。
接着就是靠真本事的时候了:妈妈在碎猪肉里掺上盐、味精、料酒和各种调味品,再搅拌着。
然后用灌香肠的专用工具,在小的那头套上小肠皮,大的那头往里面加上猪肉。
这个工艺的要求就更高了:要求用力均匀,用料均匀,这样子做起来的香肠才好看。
香肠做好了!看着这红白相间的精美的香肠,我谗得直流口水!二、送年礼1.调查地点:小姑家2.调查容:小屋面貌一大早,妈妈就拉着我起床,说是要去小姑家拜年。
我兴高采烈地,恨不得立即就坐飞机去小姑家。
妈妈把饼干和牛奶等礼品放在车踏板上。
不一会儿,就到了小姑家。
我乐呵呵地想:小姑看见我和妈妈来她家,肯定会吓一跳吧!“叮咚——叮咚——”一阵门铃声打断了我的思绪。
小姑打开大门,定睛一瞧:是我和妈妈,果然顿时怔住了,30秒过后,才反应过来。
连忙叫我们两个人进门,还边走边“责怪”:来我家怎么也不通知一声?一点心理准备也没有!“我和妈妈只能在后面偷笑。
进了屋,妈妈叫我把”年礼“拿出来,送给表弟。
弟弟傻笑着,开心地把我拉回房间吃饼干去了。
妈妈也和姑姑互报祝福。
整个小屋里洋溢着浓浓的喜庆,我们被幸福包围着。
再来看看这屋子:收拾得干干净净,不豪华但令人心情愉悦;桌子上换上了新的桌布,冰箱里买了好多蔬菜水果……一切都意味着:新的一年来临,我们要焕发新的活力!三、美化居室1.调查地点:我家2.调查容:卫生工作新的一年又向我们招手了,除了买年礼、办年货,是不是应该做一做卫生来迎接新年呢?光说不做假把式,我们一家三口立刻”武装“起来了:妈妈穿着围裙,拿着威猛先生——她的工作是打扫厨房和卫生间;爸爸左手拿拖把,右手拿扫帚——他负责客厅及阳台;我则手提水桶,准备抹布——因为我的管辖区是两间卧室。
”滴答——滴答——“一个小时过去了,我们三个人脸上沾满了汗珠,但各自的”包干区域“也差不多可以收工了。
看:窗台上一尘不染;地面几乎是一面光滑的明镜子一样;桌面被收拾得干干净净;就连客厅的两盆幸福树也被我们把上面的枯枝剪掉了……真是费了不少力气!不过现在看着这屋子里窗明几净、清清爽爽,心情便跟着舒畅起来了。
是什么让我们挥洒汗水,辛苦劳动呢?我想是新春的动力,要我们改头换面。
春节,我们将以崭新的面貌去迎接它。
春节调查报告春节,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传统节日。
也是中国最富有特色的传统节日。
按照我国农历,正月初一古称元日,到了民国时期,改用公历,公历的一月一日称为元旦,把农历的一月一日叫春节。
今天的我们是如何认识春节的呢?为此,我做了一个调查报告。
我以开放题“提到春节习俗,您会想到什么?”要求被访者回答三个所想到的词汇。
提及率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吃年夜饭(24.05%)、办年货(17.72%)、放烟花鞭炮(13.92%)。
紧随其后的是:贴对联(11.39%)、压岁钱(8.86%)、扫尘(6.33%)、走亲戚(5.06%)、拜年(3.80%)、守岁(1.27%)。
您的春节怎么过?a.八成被访者选择在家休息。
随着生活节奏加快,人们的生活压力也越来越大。
好不容易能放个年假,大多数人选择在家休息。
既能调节疲劳的神经,又有了难得和家人在一起团聚的时间。
调查数据表明,在本次调查中有80%的被采访者选择在家休息,而计划春节期间走亲戚的只有18.57%。
b.九成被访者选择在家自己做饭。
虽然大大小小的饭店增添了各种优惠、特色服务和娱乐活动来吸引顾客。
不过从调查结果看,被访者中有90%的人还是选择在家做年夜饭,而只有10.00%的被访者选择到饭店吃年夜饭。
一位受访者这样说:“现在生活条件好了,一年当中有大半的日子都在外面吃。
过年了,还是自己一家人在一起做饭吃有意思。
到饭店吃是省事,但过年就图个热闹”。
c.三成多被访者选择短信拜年.现代通讯的发展使人们的交流方式更加多样化,拜年方式也从传统的“走亲串友”多元化成打、发短信等多种方式。
本次调查发现,人们在拜年方式选择中,短信拜年所占比例最高,达到35.76%。
30.93%的被访者选择打拜年,23.14%的被访者选择登门拜年,还有6.19%的被访者选择发电子拜年。
现代通讯对人们生活的渗透力在过春节中也可见一斑,越来越简洁的拜年方式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
春节习俗过时了吗?a.近九成的被访者认为年味犹存。
不可否认,随着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过年的很多环节都在淡化并且趋无。
然而,这次调查多少给我们一些信心,调查表明,88.57%的受访者认为年味没有变淡。
b.八成多被访者愿意完全按照传统习俗过年。
按照老规矩,过了小年,直到初五,每天都有相关的安排,一些程序已经日渐简化。
调查表明,只有17.14%不愿意完全按照传统习俗过年,这说明,大部分人还在延续着老的传统。
春节的生命力还在。
三、关于春节调查的总结过年是人们一年消费的集中体现,但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过年消费远没有过去那么高度集中。
过去的文化较为传统单一,现在东方西方文化交流,古代现代文化荟集,一年大小节日隔三差五就有一个,冲击了春节的传统地位,使得春节在人们的心目中已不再那么神圣化。
特别是年轻消费者,传统观念更是淡薄。
春节,是我们中国的传统节日,标志着春天的到来,生命力勃发,冬去春来。
我想,作为一个中国人,春节还是应该得到重视吧,毕竟那是我们的传统。
如今,有些人的节日习俗观念已变的越来越淡薄而仍有一些人依然记着祖宗遗留下来的财富。
我们不能学习那些观念淡薄之人,相反,传统节日应该发扬光大,让大家的心里多一份温暖,让世界见证中华民族发展的同时,见到龙的腾飞。
但愿风俗使节日代代传承,节日使生活五彩斑斓。
五千年的文化底蕴,她的历史魅力和传统庆祝活动,会让我们骄傲于“我们是中国人”!一.过年长辈为什么要给孩子压岁钱每到除夕之夜,小孩子将会得到长辈给的压岁钱,春节的调查报告。
为什么过春节的时候要给孩子压岁钱呢?这里有一个流传很广的故事。
传说,古时候有一种身黑手白的小妖,名字叫"祟",每年的年三十夜里出来害人,它用手在熟睡的孩子头上摸三下,孩子吓得哭起来,然后就发烧,讲呓语而从此得病,几天后热退病去,但聪明机灵的孩子却变成了痴呆疯癫的傻子了。
人们怕祟来害孩子,就点亮灯火团坐不睡,称为"守祟"。
在府有一户姓管的人家,夫妻俩老年得子,视为掌上明珠。
到了年三十夜晚,他们怕祟来害孩子,就逼着孩子玩。
孩子用红纸包了八枚铜钱,拆开包上,包上又拆开,一直玩到睡下,包着的八枚铜钱就放到枕头边。
夫妻俩不敢合眼,挨着孩子长夜守祟。
半夜里,一阵巨风吹开了房门,吹灭了灯火,黑矮的小人用它的白手摸孩子的头时,孩子的枕边进裂出一道亮光,祟急忙缩回手尖叫着逃跑了。
管氏夫妇把用红纸包八枚铜钱吓退祟的事告诉了大家。
大家也都学着在年夜饭后用红纸包上八枚铜钱交给孩子放在枕边,果然以后祟就再也不敢来害小孩子了。
原来,这八枚铜钱是由八仙变的,在暗中帮助孩子把祟吓退,因而,人们把这钱叫"压祟钱",又因"祟"与"岁"谐音,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被称为"压岁钱"了。
在我国历史上,很早就有压岁钱。
最早的压岁钱也叫厌胜钱,或叫大压胜钱,这种钱不是市面上流通的货币,是为了佩带玩赏而专铸成钱币形状的避邪品。
这种钱币形式的佩带物品最早是在汉代出现的,有的正面铸有钱币上的文字和各种吉祥语,如"千秋万岁"、"天下太平"、"去殃除凶"等;背面铸有各种图案,如龙凤、龟蛇、双鱼、斗剑、星斗等。
唐代,宫廷里春日散钱之风盛行。
当时春节是"立春日",是宫相互朝拜的日子,民间并没有这一习俗。
《资治通鉴》第二十六卷记载了贵妃生子,"玄宗亲往视之,喜赐贵妃洗儿金银钱"之事。
这里说的洗儿钱除了贺喜外,更重要的意义是长辈给新生儿的避邪去魔的护身符。
宋元以后,正月初一取代立春日,称为春节,调查报告《春节的调查报告》。
不少原来属于立春日的风俗也移到了春节。
春日散钱的风俗就演变成为给小孩压岁钱的习俗。
清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是这样记载压岁钱的:"以彩绳穿钱,编作龙形,置于床脚,谓之压岁钱。
尊长之赐小儿者。
亦谓压岁钱。
"到了明清时,压岁钱大多数是用红绳串着赐给孩子。
民国以后,则演变为用红纸包一百文铜元,其寓义为"长命百岁",给已经成年的晚辈压岁钱,红纸里包的是一枚大洋,象征着"财源茂盛"、"一本万利"。
货币改为钞票后,家长们喜欢选用相联的新钞票赐给孩子们,因为"联"与"连"谐音,预示着后代"连连发财"、"连连高升"。
从上面的叙述中不难发现,压岁钱的风俗源远流长,它代表着一种长辈对晚辈的美好祝福,它是长辈送给孩子的护身符,保佑孩子在新的一年里健康吉利。
二.过年时为什么要吃饺子饺子是一种历史悠久的民间吃食,深受老百姓的欢迎,民间有“好吃不过饺子”的俗语。
每逢新春佳节,饺子更成为一种应时不可缺少的佳期肴。
据三国魏人揖著的《广雅》记载那时已有形如月牙称为“馄饨”的食品,和现在的饺子形状基本类似。
到南北朝时,馄饨“形如偃月,天下通食”。
据推测,那时的饺子煮熟以后,不是捞出来单独吃,而是和汤一起盛在碗里混着吃,所以当时的人们把饺子叫“馄饨”。
这种吃法在我国的一些地区仍然流行,如、等地的人吃饺子,要在汤里放些香菜、葱花、虾皮、韭菜等小料。
大约到了唐代,饺子已经变得和现在的饺子一模一样,而且是捞出来放在盘子里单独吃。
春节调查报告调查人员:君竹调查对象:邻居、亲戚、朋友、市民调查地点:庙会、灯会、商场、公园调查时间:2014年1月调查目的:更多的了解我国的民俗文化、春节习俗和民间文化2014年的春节就要到了,我们满心的欢喜,“春节”的到来意味着春天将要来临,万物复苏,草木更新,新一轮生命、成长和收获又要开始。
人们刚刚度过冰天雪地,草木凋零的漫漫寒冬,早就盼望着春暖花开的日子。
当新春到来之际,自然要充满喜悦,载歌载舞的迎接这个节日。
“春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我也经历了多个春节,也了解一些春节风俗,这个寒假,我对春节风俗做了个调查,让我对“春节”有了更新,更多的了解与认识。
一、春节历史春节俗称“年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佳节。
自汉武帝太初元年始,以农历正月初一为“岁首”即“年”,春节的日期由此固定下来,延续至今。
春节,即农历新年,俗称过年,一般指除夕和正月初一。
但在民间,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