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高效课堂构建思路3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历史高效课堂构建思路3篇

第一篇

一、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

在传统教学模式中,一切教学活动都围绕教师的教来设计,都是以教师为中心展开的,而忽视对高中生思想状况和他们关注的热点问题的研究。同时,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都是以教材为出发点,以服务

老师为目的的。教师在课堂上自我表演,在这样的课堂上,高中生只是看客,师生间不能形成互动关系,高中生只是处于被动接受状态。所以,高中生的成绩往往由高中生的学习状态决定,由于在传统

课堂上,高中生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课堂上的光芒都给了教师,高中生觉得自己无足轻重,上课索然无味,缺乏学习兴趣。再加上历史课过分强调理论知识的灌输,教师寄希望于高中生学会理论后自

觉运用。高中生则因为所学理论知识与自身实际相脱节,与社会实践相脱节,而提不起学习精神,不能主动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其学习积极性得不到发挥,各种能力得不到成长,久而久之就会对历史失

去兴趣,甚至感到厌烦,不利于历史教学和高中生的成长。

二、发挥高中生主动参与的意义

在历史课堂上,如果高中生总是被动地接受学习,不能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其学习兴趣就得不到提高,学习就没有效果。为此必须充分发挥高中生的主动性,实现高中生的主动参与,培养高中生的参与

能力。

1.打造开放性课堂,培养高中生的参与意识。要培养高中生的参与意识和参与能力,教师就要把历史课堂开放给高中生,摒弃传统教学中以教师主导课堂为标志的封闭式的历史课堂,它不利于高中生的

自主学习,更不能为高中生提供主动参与课堂教学的环境。要打造开放的历史课堂,教师就要让高中生在课堂上充分地进行讨论和交流。这种讨论和交流不是在教师的强压下进行的,使高中生主动地就

感兴趣的问题展开交流和讨论,愿意表达自己的不同见解,激发高中生主动

参与课堂的兴趣,培养高中生参与课堂的能力。

2.促使高中生主动实践,参与课堂。要发挥高中生的主动性就要引导高中生主动探索。高中生在自己已有知识体系、学习材料及学习伙伴的影响下,自我学习新知识,不愿跟着教师一步一步有节奏地学

习,这体现了课堂的自主实践性,而高中生探索学习的过程是跳跃式或随机式的。同时,在学习的过程中,自主实践性更多地体现在高中生对问题、任务的独立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是一种独立状

态。独立地思考,独立地探索实践,独立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这些内容的实现都要在建立高中生的主动性被充分调动的基础上。

3.开展合作学习,提高学习效率。高中生在课堂上的自主学习还体现为学生对问题的独立思考,不是在教师的强压下进行的而是在高中生自主自愿的情况下展开的,独立学习、独立思考和独立实践是高

中生学习自主性的充分体现。在此基础上,还要引导高中生进行合作学习、合作探究,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实现高中生高效地学习的目标。

4.高中生自主学习的知识记忆得更加牢固。在历史课堂上教师不会轻易给出问题或任务的结果,而是让高中生经过讨论、实践、探索后,自己与伙伴一起归纳、推理和总结得到。正是经过这样的过程,

高中生一旦获得正确的结论,新旧知识体系便容易完全融为一体,使之成为已有知识体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使知识体系更加稳固、牢不可破。综上所述,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要更新观念,理解

新课程理念,用新的教学理念武装自己的教学活动,指导高中生的学习。充分发挥高中生的学习主动性,打造开放性课堂,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引导高中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主动进行探究实践

,培养高中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实现高中历史有效教学的目标。

第二篇

一般来讲,学生必须具备以下历史素养能力:按时间顺序进行思维的能力;历史的领悟能力;历史的分析和阐释的能力;历史的研究能力;历史问题的分析和做出决定的能力。这些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是很好地实现中学历史教学目标的

重要手段。在实际教学中,经常发现学生缺乏基本的“历史时间观”,不能按时间顺序思维。这样学生在实际处理历史问题的时候,是不可能准确分析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和解释历史的因果关系的。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强调“历史的时间观”。“时间观”的培养,是历史教学的出发点。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通过教与练,让学生动手、动脑,通过点点滴滴的训练提高能力。在中学历史教学中,我们经常发现学生的阅读能力存在不足,解答“历史材料题”时困难重重。因此,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成为历史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那么,如何正确地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呢?学生阅读历史事件的能力,就是对历史事件的认知、领悟能力,就是通过对所给的历史文献进行整理、归纳、分析的能力。所以,在实际教学中必须使学生的想象力、观察力得以开发,使他们通过阅读,注意到历史叙述中所显示的人物动机和意图,领悟历史的叙述中的现象和本质。

在阅读历史文献时,特别要求学生避免用现今的观点和价值标准判断衡量历史,而是要历史地考虑事件的前后联系和具体情况。要促进学生对历史的领悟,必须让学生学会利用历史地图、照片和各种图像资料,并进行分类、解说。在这种对历史的感性认识中,确定历史文献或叙述的作者和来源、比较和对比不同的思想、价值观及人物、行为和制度、区分历史的事实与历史的解释、注意到各种各样的观点。并通过这种形象的认识,分析简单和复杂的历史事件的因果关系,比较相关历史事件,从而一步步地培养学生的阅读水平。对历史进行直接的探究,最能促进学生历史素养的提高。

探究历史往往是在运用各种史料和接触相反的看法时发生的。进行历史探究最直接的方式是:鼓励学生分析各种史料,让学生思考这些材料是什么人、什么时间、为什么和怎样做出的,其证据的可靠性、权威性和可信性如何?从中反映出作者什么样的观点、利益和背景?这些材料是对事件加以叙述的全部依据吗?作者依据这些材料能做出什么样的解释?从而使学生在历史知识的学习中全面、客观地认识历史、评价历史,最终提高历史的阐释能力。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活动,是提高学生历史素养的又一种最佳手段。因为学生要解决问题,就必须正视历史的时代问题,对当时当地的政治、经济、思想等联系进行分析、思考,并加以比较,这些活动都会使学生更深入地参与历史教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