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复历史文化风貌区笔记
徐汇70个瞬间|梧桐深处的衡复历史文化风貌区
徐汇70个瞬间|梧桐深处的衡复历史文化风貌区2003年,衡山路——复兴路历史文化风貌区(简称“衡复历史文化风貌区”),成为上海首批以立法形式认定和保护的12个历史文化风貌区之一,也是上海中心城区规模最大、优秀历史建筑最多、历史风貌格局最完整的历史文化风貌区。
衡复历史文化风貌区总面积7.66平方公里,现在分属徐汇、黄浦、长宁、静安四区,其中徐汇部分占地4.3平方公里,西起华山路,东至陕西南路,北到长乐路,南达肇嘉浜路,构成了衡复历史文化风貌区的核心和最大的组成部分。
风貌区内优秀历史建筑是231处。
三是我们全区的优秀历史建筑占四分之一,风貌区内的优秀历史建筑是不到全市总数的四分之一的。
衡复风貌区徐汇部分共有优秀历史建筑231处,上海64条一类风貌保护道路中,有31条坐落在徐汇衡复历史文化风貌区内,几乎占据总量的一半左右。
大量中外著名建筑师在徐汇衡复地区设计了为数众多,风格迥异的中西建筑,其中既有花园洋房,也有高层公寓,既有西式别墅,也有中式里弄,例如武康大楼、黑石公寓及复兴西路62号等。
这使得徐汇衡复地区成为近代上海建筑文化的精华所在。
得益于良好的城市规划和舒适宜人的居住环境,徐汇衡复风貌区曾吸引了大量中外名人前来入住,因此也为这里留下了十分丰富的人文资源。
徐汇衡复风貌区的城市空间结构和形态、建筑类型与风格、市政设施与管理、社区生活堪称典范,塑造成国际性的文化都市空间,在近代上海,乃至中国的城市现代发展史上都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链接一:克莱门公寓修缮坐落在徐汇区复兴中路1363弄的克莱门公寓,又名“玉门公寓”,是徐汇衡复历史文化风貌区内西式公寓的重要代表。
该公寓于1929年由比利时人克莱门与教会合作建造,总建筑面积13460平方米,是典型的法式建筑。
克莱门公寓共由五幢完全相同的楼宇呈品字形排列,高三层,连屋顶四层,屋顶有老虎窗采光。
外墙面局部以清水红砖饰面,砌法考究,极富装饰性。
砖饰图案则呈法国式简洁的古典几何图案,既有西方传统特点,又有现代装饰意味。
沿着红色线路巡游(二)--徐汇红色线路
沿着红色线踣進游匸)—汇红色线路文/谈雅雅周俊慈上海徐汇区内有衡复风貌区、龙华风貌区这两个历史文化风貌区,目前徐汇区仅公布的优秀历史建筑就达253处、1074幢。
衡复风貌区作为海派文化的起源地之一,是上海中心城区内规模最大、优秀历史建筑数量最多、历史风貌格局最完整的历史文化风貌区,这里集中了大量中外著名建筑师设计的风格迥异的中西建筑,既有花园洋房也有高层公寓,既有西式别墅也有中式里弄,例如武康大楼、湖南别墅、巴金故居、黑石公寓等,被誉为上海"居住建筑万国博览会二近年来,徐汇区政府以"打造全球城市风貌保护的衡复样本"为目标,坚持对标最高标准、最好水平,挖掘衡复文化、发挥衡复优势、提升衡复品质,逐步从精细化管理的第一个维度"干净、整洁、有序"向第二个维度"品质、温度、活力"转变,努力将衡复风貌区打造成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高标准管理的风貌街区。
2017年,徐汇区专门成立了衡复风貌区管理委员会,在区住房保障和房屋管理局下设办公室并成立了规划建设推进组以及管理执法推进组,积极发挥统筹协调平台作用,会同各相关单位,努力实现"形态、业态、生态、文态"融合推进。
通过制定衡复风貌区"十三五"和"十四五"专项规划,按照"带建设项目、带民生改善、带环境整治"相结合的三带原则,确定重点建设内容、民生改善修缮项目以及重点环境整治内容,重点打造武康大楼、淮海大楼、高安路14号、建国西路641-645号等优秀历史建筑保护修缮示范项目. 2019年,启动了武康大楼外立面整治工程,将保护修缮与立面附着物整治、店招店牌整治、沿街道路绿化景观提升相结合,并配合武康路架空线入地和合杆整治工程,使武康大楼这幢乌B达克的标志性建筑再现原有风貌。
以点线面结合的保护方案,形成故居改造计划,如张乐平故居、柯灵故居、夏衍故居等具有红色人文价值的历史建筑,通过市场方式进行置换,并遵循"修旧如故"的原则加以修缮,改造后的历史建筑作为红色公共文化设施对外开放。
衡复历史文化风貌区笔记
衡山路、复兴路历史文化风貌区范围:大致相当于昔日上海法租界1914年的扩展部分(所谓法新租界)。
占地面积共775公顷,占12个历史文化风貌区(27平方千米)的29%,拥有近2000幢历史建筑,约占全市历史建筑的40%。
涉及徐汇、卢湾、静安、长宁四个区,东界:重庆中路-重庆南路-太仓路-黄陂南路—合肥路-重庆南路;南界:建国中路-建国西路-嘉善路-肇嘉浜路;西界:天平路-广元路-华山路-江苏路;北界:昭化东路-镇宁路-延安西路-延安中路-陕西南路-长乐路。
特点:以花园住宅著称复兴路、衡山路历史文化风貌区内道路为放射状与方格网相叠加的形式,有利于建筑布置、交通疏散和确定方位,又使城市空间和景观富有趣味,街道尺度宜人,道路沿线建筑高度与道路宽度比例适当,一般不超过1:1。
复兴路、衡山路历史文化风貌区绿化覆盖率高,环境优美,90%以上的道路两侧种植有浓荫避空的法国梧桐树,大量的花园住宅与里弄住宅保留着良好的庭院绿化,其中包括丁香花园、蕊园等精致生动的上海名园。
一、衡复现状——优点由于衡复历史文化保护区的范围基本就等同于原本法新租界的范围,主要为高级住宅区,故其中主要的建筑类型为风格各异、质量较好、环境优美的花园住宅,兼有相当数量和艺术价值的公寓建筑、新式里弄以及许多有历史文化景观价值的公共建筑,构成了独特的城市肌理和空间形态。
其中花园住宅汇集了西班牙、英国、法国、挪威、德国等传统以及西方现代手法的多种风格, 造型优美、布置灵活、庭院幽深, 是中心城花园住宅分布最集中的地区。
由于保留的历史建筑较多,整个区域内风格较为统一突出。
公共建筑涉及商业办公、文化娱乐、医疗、教育科研、宗教等领域, 气势宏大、精致美观、环境舒展幽雅。
这个地区对于公共空间的处理也较有特色,既有欧洲注重街道、建筑立面的特点,但也有符合上海人生活习惯的里弄空间。
在这种情况下,衡复地区形成了较有特色的空间肌理。
肌理,放在城市规划语境下可以理解为“已成为一种序列”的空间秩序。
衡山路—复兴路历史文化风貌区发展定位与策略思考上海城市规划
衡山路—复兴路历史文化风貌区发展定位与策略思考上海城市规划衡山路—复兴路历史文化风貌区(简称“衡复风貌区”)在上海近现代发展史上占据了重要地位,是当前上海市最具代表性的历史文化风貌区。
在上海迈向卓越的全球城市发展过程中,衡复风貌区的更新、发展、保护、管治频频引起广泛热烈的讨论,反映了社会各界对其发展定位和策略的理解差异。
本文在试图对衡复风貌区的历史脉络和核心特征进行系统梳理和总结的基础上,探索衡复百年风貌形成的内在机制,并结合当前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和矛盾,对其新时期的发展定位和策略体系进行思考。
1衡复风貌区的历史脉络1849年4月,上海道台麟桂与法国政府驻上海首任领事敏体尼议定法租界界址,面积为986亩。
1860—1914年,又3次扩界至15 150亩。
第二次扩界以后形成的法租界中区和西区,即现今衡复风貌区的主体。
1849—1914年法租界范围扩张示意图法租界成立之初便开始全面推进道路、市政设施建设,并为法侨和各国官员、富商建设高级花园洋房。
1914年第三次扩界形成西区时,正逢上海向国际大都市衍变。
公董局长期致力于推进高级住宅、配套设施和城市环境建设,使法租界逐渐成为整个旧上海对中外富人最有吸引力的生活区。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大量普通市民在政府安排下迁入此地生活。
这段时期的衡复风貌区,空间环境没有得到妥善的保护,局部甚至遭到不可逆转的破坏。
1999年出台《上海市中心区历史风貌保护规划(历史建筑与街区)》,首次提出“衡山路—复兴路历史文化风貌保护区”的概念。
2003年1月,上海市政府批准在上海市中心城划定12个历史文化风貌区。
衡复风貌区是其中规模最大、历史建筑和空间类型最丰富、风貌特色最为鲜明的风貌区。
2004年,《上海市衡山路—复兴路历史文化风貌区保护规划》获正式批准。
此后公布的第四、五批优秀历史建筑以及风貌保护街坊、风貌保护道路(街巷),将衡复风貌区的具体保护对象按照不同的保护要求进行了全方位认定。
上海市衡复历史文化风貌区复兴之路的思考
上海市衡复历史文化风貌区复兴之路的思考吕玉聪【摘要】阐述上海市衡复历史文化风貌区的发展历史,探讨保护和挖掘其历史文化价值的措施及意义,以延续其城市发展历史文脉,留住城市记忆.【期刊名称】《城市住宅》【年(卷),期】2018(025)009【总页数】2页(P50-51)【关键词】城市更新;历史文化风貌区;文化复兴;多元文化【作者】吕玉聪【作者单位】上海市徐汇区房管局【正文语种】中文1843年上海开埠后,英、法等帝国主义以武力胁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划定“英法侨民居留地”,系上海租界起源。
20世纪20年代,随着西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和民族资本主义兴起,旧上海城市建设快速发展。
因受治外法权保护,租界受战争波及较少,成为中外富裕阶层创业、居住的首选之地,中外房地产经营者趁机建设大批高档别墅和公寓,这些建筑如城市中一顶闪闪发光的皇冠,令人仰慕。
衡复历史文化风貌区就是这顶皇冠上的耀眼明珠,蕴含上海海派文化的精髓。
占地面积7.66km2,包含优秀历史建筑950幢,保留历史建筑1774幢,一般历史建筑2259幢,其他历史建筑1424幢,风貌区道路42条。
建筑风格涵盖古希腊式、拜占庭式、哥特式、文艺复兴式、巴洛克式、古典主义和现代主义等风格。
由于受多国、多民族文化影响,几乎是欧州建筑风格的缩影,反映了当时上海人的生活方式,代表了上海近代居住建筑在城市规划、建筑艺术中的最高水平,彰显了文化建筑、宗教建筑和住宅建筑“可阅读、宜漫步、有温度”的特色魅力,是宝贵的文化遗产。
20世纪90年代以来,当人们欢欣鼓舞于城市建设带来的城市面貌更新时,也对历史建筑风貌区在大规模开发建设中面临的危机忧心忡忡。
特别是房地产业的崛起,大规模旧城改造使风貌区的历史景观逐渐衰退,天际线不断被新的开发项目所破坏。
21世纪初“可持续发展”已成为人们共识及社会发展主题,保护和保留优秀历史建筑成为优化都市整体环境、实现区域社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任务。
上海衡复风貌区的万种风情
上海衡复风貌区的万种风情海派文化和生活氛围与现代审美格调完美融汇,这里看得见历史,也看得到未来。
文 / 何尧有人说,树老根多,人老话多,城老则故事多。
若论历史悠久,上海自不比西安、北京;可要说历史积淀,上海也不遑多让。
上海自开埠以来170年,这里汇聚的士绅豪杰、达官鸿儒、艺师巧匠,留下的老洋房、老弄堂、老古董,经历的大事、要事、奇事,远比一般城市风平浪静地走过1700年来得更风情万种。
悠悠梧桐树最记得旧时的繁华,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是上海的缤纷时代。
十里洋场,东方巴黎,路上的洋人如过江之鲫,欧陆风情与东方神秘结合在一起,亦洋亦中的上海是个有着多姿回忆和故事的地方。
往事并不如烟,如今我们透过斑驳的洋房、沧桑的梧桐、爬满寂寞青藤的生锈露台,依然可以揣想她当年的浮华靡丽。
远去了声色犬马,淡去了曲折艰辛,如今我们已经不能再回到旧日时光,那么就让建筑来说话。
老洋房,一份属于时代的城市记忆上海人喜欢用“海派”一词来标示上海的城市精神和文化品格。
诚然,文化是城市的精神与灵魂,而建筑作为物质载体,是城市文化最重要的表达方式、承载城市记忆的重要符号。
衡复历史文化风貌保护区汇聚了世界各国的建筑精华和艺术风格,有上海最经典的海派住宅。
这些充满异国情调的花园别墅大多有着显赫一时的背景或是诗情画意的浪漫故事,童话般的别墅不仅是当年人人钦慕的地方,现在的年轻人也对这些豪华的建筑有着无限的憧憬。
武康大楼是老上海最有味道的转角英式公寓,同时也是上海最早的外廊式公寓建筑,出自大名鼎鼎的匈牙利籍建筑大师邬达克之手。
大楼似一艘巨大的舰船停泊在霞飞路福开森路的转角处(现淮海中路武康路),是一艘载满故事的“诺曼底”。
孔祥熙的二小姐、吴茵、王人美、郑君里、赵丹和黄宗英以及孙道临、王文娟夫妇等都曾在这里居住。
公寓在解放后仍旧承担着民居的功能,虽然“星光”黯淡了,可是住客与住宅仍然“惺惺相惜”“相处和谐”。
宋庆龄故居则颠覆了一般故居给人的“刻板”“教条”的印象,德式红顶白墙的船型小楼,樟树环绕,葱茏苍翠,每个游客都会为其不凡的气度和沉静的气质而驻足。
衡复风貌区
衡复风貌区
上海,作为一座城市,真正形成的时间并不长久。
长期以来,她都只是地理与文化意义上的“江南”,真正的“江南都会”,是90公里外的苏州城。
直到近代,才在东方与西方、传统与现代的剧烈碰撞中急剧生长,演化为几重魔幻空间:
立足于江南文化土壤的“上海县城”——老城厢;盘踞黄浦江岸,在苏州河以南不断西扩的英租界、法租界;接踵而来、占据苏州河以北的美国、日本及后期的公共租界;杨树浦江岸,蒸汽轮船往返,机械轰鸣;闸北棚户区与滚地龙,难民拥挤一处;而在江湾五角场,大上海计划曾在构想。
画面中央为延安东路,百年前为“洋泾浜”,
左侧法租界,右侧英租界
晚清至民国的百年风云际会,让上海一跃成为远东大都会。
西方城市规划理念的引进与实践,也让她成为“东方巴黎”。
这些产生激烈的文化碰撞的区域,在今天,演化为上海中心城区的十二处历史文化风貌区。
其中最大的一片街区,地跨黄浦、静安、徐汇、长宁四区,称作“衡山路-复兴路历史文化风貌区”,简称“衡复风貌区”。
上海中心城区的12处历史文化风貌区
衡复风貌区,原是上海县城西郊的农田,水网密布,河浜纵横。
随着1914年法租界第三次西扩,外国侨民沿河筑路、购地建屋。
稀疏的江南农村民居,演化为花园洋房、公寓住宅,各式欧陆风情、中西合璧的建筑在新筑道路两侧拔地而起。
道路两旁,遍植法国梧桐,树冠交缠,枝繁叶茂。
给排水、煤气、电话、路面交通等现代化市政设施齐备。
这片区域,华洋集聚、繁衍生息。
感受城市的“温度”
色街区特一幢幢老洋房红瓦粉墙,屋顶独特造型,门窗似弧圆拱圈。
透过花园的栅栏,大片浓绿的植物映入眼帘,不时还有几棵参天大树从栅栏顶探出头来,阳光下远远望去,若隐若现,宁静而安详……初夏的午后,漫步在衡山路-复兴路(简称“衡复”)历史文化风貌保护区,感受曾经的上海,阅读当年的传奇,感知这个城市的温度。
衡复历史文化风貌保护区是上海首批以立法形式认定和保护的12个历史文化风貌保护区之一。
如果要给上海的12个历史风貌保护区列个榜单,衡复历史文化风貌区将位列三甲。
因为这里既是上海保护规模最大的历史风貌区,总面积达7.66平方公里,又拥有各种风格、各种时期的历史建筑,有着“万国建筑博览会”的美誉。
衡复历史文化风貌保护区,将以淮海路-复兴路为东西轴线,乌鲁木齐路为南北轴线,划出四个功能引导象限:西南板块突出行政文化办公功能;西北板块突出历史建筑的万国博览;东北板块突出居住与文化、时尚、音乐艺术的结合,引导艺术人文品位提升;东南板块突出居住和休闲体验的融合。
走进衡复历史文化风貌保护区,梧桐树下聚集了风格多样的花园洋房、新式公寓,名人名居资源丰富。
不由感悟到:城市灵魂的形成,不是简单的“搭建堆砌”,而是一个长期的文化积淀的过程——复兴中路1363号的“克莱门公寓”,便是这种积淀的典型。
这是一处由五幢完全相同的公寓楼组成的法国式公寓里弄,高三层,连屋顶四层,屋顶有老虎窗采光。
屋面为红色机制瓦,南立面山墙为跌檐式山墙。
1929年竣工,为文艺复兴式英伦亚当风格建筑。
“克莱门”三个字取自上海法商电车电灯公司的大班、比利时人克莱门。
因为在公司受到排挤,愤而成为独立商人的克莱门,嗅到了外国人来沪住房难的商机,做起了建出租房的生意。
1936年,这里曾开设上海第一家室内铺设地板的溜冰场——“辣斐溜冰场”,进门有寄衣帽间和付款租用溜冰鞋的柜台,场地呈椭圆形。
1941年,这里则开设“辣斐剧场”,中共地下党员于伶领导的“上海剧艺社”,在此演出过不少左联作品。
衡复历史文化风貌区城市更新的实践与探索
衡复历史文化风貌区城市更新的实践与探索摘要:城市更新是对城市中某一衰落的区域进行综合整治、功能改变或者拆除重建,使之重新发展和繁荣。
其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对区域内客观存在的建构筑物、道路等硬件进行改造;另一方面是对该区域内的生态环境、空间环境、文化环境、视觉环境、游憩环境等的改造和延续。
基于这个理念,结合我们所处的衡复历史文化风貌区(徐汇区部分)的实际状况,通过历史文化风貌保护和环境更新提升的基础上打造“文化气息浓厚的街道,适宜漫步的街区,始终感受有温度的城市”高品质生活区。
关键词:衡复历史文化风貌区、城市更新、优秀历史建筑、安静生活型街道、商业活动型街道一、衡复历史文化风貌区(徐汇)概况衡复历史文化风貌区(徐汇)是指西起华山路,北至长乐路、东至陕西南路、南至肇嘉浜路围起来的区域,是上海中心城区成片保护规模最大、历史风貌保存最完整的核心街区。
绿树成荫的马路和道路两侧错落有致的各式花园住宅形成了风貌区的主要特征。
衡复历史风貌区(徐汇)占地4.4平方公里,汇聚了城市道路、建筑、公共设施及环境等方面,基本形成了点、线(道路)、面(街坊片区)、比较完整的网络体系,是上海城市历史记忆、文化个性与生活品质的重要体现。
风貌区徐汇段共有31条一类风貌保护道路;1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15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31处优秀历史建筑,保护建筑总数达到1074幢。
有保留历史建筑1620幢,一般历史建筑2259幢。
该区域汇聚了上世纪二、三十年代至今近百年来,以居住为主的各国风格建筑艺术精品,历史建筑和历史街区相对集中,一大批知名的艺术家、教育家、医生、作家以及民族实业的创办者在此居住,在城市历史中留下了厚重的一页。
高品质的建筑,宜人的空间尺度,良好的居住环境,丰厚的历史底蕴,丰富的公共配套资源,使该区域一直以来被誉为上海的“上只角”,也使“住在徐汇”成为城市建设发展时期徐汇一张响亮的名片。
二、风貌区在城市更新中存在的问题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物质、文化生活追求的不断提升,在城市空间拓展的同时,历史文化风貌区的保护更新往往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如:物质性老化、结构性和功能性衰退,传统人文环境和历史文化环境日渐丧失、基础设施不健全、土地利用率低下、周边环境恶化等问题。
推进衡复历史文化风貌区精细化管理
上海人大2019年第6期推进衡复历史文化风貌区精细化管理文/徐汇区人大工作研究会课题组徐汇区衡复历史文化风貌区是上海保护规模最大、历史遗存最多最完整的风貌区,是上海城市记忆、文化个性和生活品质的重要品牌。
课题组聚焦衡复历史文化风貌区的“精细化管理”,既看到了区政府及相关部门在衡复历史文化风貌区精细化管理工作中取得的成绩,也发现了存在的问题,如风貌区原有的低密度、高绿化、优质配套的特征在逐步弱化以及建筑老化、功能退化、管理弱化的状况日益显现等。
为此提出如下建议:一、增强风貌保护的历史责任感1、强化风貌历史文化价值理解,明确保护责任。
衡复历史文化风貌区建筑风格、技艺水准,都完整地体现了中西文化交融的特色,是海派文化具体展现。
这些精美的建筑,记载了上海的近现代历史。
因此,在风貌区应尽量避免像武康大楼立面被电线杆、架空线、空调外机遮挡现象的出现,注重建筑完整的呈现。
同时要充分认识历史风貌的不可再生性,强化保护的历史责任。
风貌区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空间”,其各式建筑体是海派文化的年轮与结晶。
一旦破坏,就不可能再生,政府要坚决杜绝“巨鹿路888号”事件的发生,切实保护好城市文化遗产。
2、深入开展风貌宣传工作,注重多样化普及。
要采取多种方式开展社会宣传,提升全社会风貌保护意识,特别是通过各种媒体、网络加强对居民群众尤其是青少年的宣传教育,抓好风貌保护公益组织和志愿者队伍建设,鼓励文化名人参与,如在凸显街区的红色经典过程中,邀请著名学者、专家“口述历史”,重讲建筑故事,共创风貌区宣传保护的良好氛围。
二、提升风貌保护的精细化水平1、要有绣花般的细心将保护开展下去。
将风貌保护作为城区精细化管理的重要窗口,对标国际标准,坚持“整体保护、积极保护、严格保护”的原则,落实好“三增三减”等要求,对目前正在进行的黑石公寓和修道院公寓为代表的重点特色历史建筑,在保护修缮的过程中,牢牢把握“修旧如故”原则,对于建筑材料、色彩和工艺进行严格限定,研究保护建筑修缮技术和工艺,注重专业技术人才的培育储备,切实保护好风貌区里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
衡复建筑|美传亚洲衣被天下——武康路2号里的百年丝织传奇
衡复建筑|美传亚洲衣被天下——武康路2号里的百年丝织传奇“衡复建筑”是“魅力衡复”推出的原创专栏,请随“衡小复”一同寻访衡复历史文化风貌区内的老房子与其背后丰厚的故事。
通过读建筑、讲故事、说人物、谈历史的方式,号召更多人关注、喜爱衡复这片文化热土。
城市的发展,离不开马路的延伸,马路的名片,则是由那千姿百态的建筑所点缀。
在徐汇衡复历史文化风貌区内的武康路,就是这样一条隅藏着百年建筑与人事代谢的道路。
人们漫步徜徉在衡复慢生活街区内,静静欣赏着路旁美景,细细品读着老房子里百年来的迭代沧桑。
从华山路进入武康路,在拐角处便能见到一座小巧玲珑的独立式花园洋房,它的西墙之外就是著名的丁香花园,马路对面是面粉业巨子孙多森的豪宅,左右两侧也是独立的花园小楼。
这幢简洁的小楼便是武康路2号住宅。
武康路2号,建于1922年,占地面积1760平方米,建筑面积937平方米,为两层砖混结构法式独立式花园住宅,有四坡红色屋顶与棚屋形老虎窗,设塔斯干双柱式外廊,白色烟囱突出屋面。
南立面三开间,左右对称,房屋造型非常特别,中间阳台呈半圆突出。
白色拉毛墙面设有混凝土壁柱等装饰。
北立面入口门洞圆拱券形,石雕门饰向内层层收缩。
整体形象较简洁,构件装饰等有几何形倾向。
武康路2号侧览中央前凸形成半圆形敞廊,同心圆台阶通往花园草坪,敞廊上部为同等面积的内阳台,水泥栏杆带有凯尔特艺术风格。
室内多数房间皆设有壁炉,外形保存较好。
南侧花园宽阔,繁茂的植被丛中建有室外游泳池。
1994年,上海市人民政府公布其为第四批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
武康路2号主人传奇美亚公司由莫觞清创建,由蔡声白出任总经理1926年,上海丝业大王、美亚织绸厂老板莫觞清买下了武康路2号这幢洋楼,他便是茅盾小说《子夜》中主人公吴荪甫的原型。
右侧小院则是他的女婿蔡声白的住宅。
翁婿两人均是上海滩数得着的实业家,也是武康路2号最早的住客。
莫觞清(1871-1932),吴兴(今湖州)人。
幼入私塾,后进学堂。
上海市徐汇区人民政府关于认定衡复风貌区004-12地块(东湖路30号)为城市更新项目的批复
上海市徐汇区人民政府关于认定衡复风貌区004-12地块(东湖路30号)为城市更新项目的批复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上海市徐汇区人民政府
•【公布日期】2018.02.11
•【字号】徐府〔2018〕11号
•【施行日期】2018.02.11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城市建设
正文
上海市徐汇区人民政府关于认定衡复风貌区004-12地块(东湖路30号)为城市更新项目的批复
徐府〔2018〕11号
徐汇区规划和土地管理局:
你局《关于认定衡复风貌区004-12地块(东湖路30号)为城市更新项目的请示》(徐规土业〔2018〕12号)收悉。
经研究,批复如下:
一、2015年,东湖绿地建成向公众开放取得良好社会反响。
根据市级相关会议精神指示,东湖集团提供公共绿地且产权移交政府,据此可适应城市更新政策,对东湖路30号进行改造并获得一定面积奖励。
东湖路30号改造项目符合我市城市更新要求且通过专家和相关部门评审。
原则同意认定衡复风貌区004-12地块(东湖路30号)为城市更新项目。
二、规划实施阶段应加强建筑方案设计,合理组织交通,确保与历史风貌相协调,优化城市景观、提升地区活力。
请你局根据市级相关规定,按规范程序开展后续工作。
上海市徐汇区人民政府
2018年2月11日。
沿着红色线路巡游(四)——黄浦红色线路
May 20214址等一批红色历史旧址的保护修缮,有效开发了黄浦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
黄浦红色线路包含了展示“海派工匠精神”的上海市工人文化宫、中共六大以后党中央政治局机构旧址、解放上海南京路上升起第一面红旗的老永安公司、“五卅”运动爱国群众流血牺牲地点、传播红色文化的中国大戏院以及“国歌唱响地”黄浦剧场等多处历史悠久的保护建筑,集中展示黄浦区对历史文脉的保护与传承(见表1、图1)。
表1 黄浦红色线路区属街区(道路)名称范围行走路线行业亮点及红色文化街区主题黄浦区人民广场地区西藏中路、浙江中路、北京东路、广东路上海市工人文化宫→中共六大以后党中央政治局机关旧址→老永安公司→“五卅”运动爱国群众流血牺牲地点→中国大戏院→黄浦剧场优秀历史建筑的保护与文化功能提升有机结合,打造红色文化街区;“海派工匠精神”的宣传与建筑保护的实践紧密结合胜利之声,在此响起图1 黄浦红色线路图一、上海市工人文化宫上海市工人文化宫(原东方饭店),是上海市第二批历史优秀建筑,保护类别为三类。
建筑建于1929年,由上海黄浦区是海派文化的发源地、民族工业的发祥地、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
目前区内拥有外滩、衡复、老城厢和人民广场四处历史文化风貌区,以及289处、563幢优秀历史建筑,为全市历史风貌区和优秀历史建筑资源最为丰富的区域之一。
黄浦区历保工作始终坚持问题导向,创新思路办法,加大探索力度,完善政策支持,形成了一批务实管用的举措和可复制可推广的范例。
一是在历史建筑修缮方面,政府积极牵头,历史建筑修缮与民生改善同步推进。
自2016年起,区房管局先后完成了国泰公寓、米丘林公寓、上海别墅、吉祥里、慈安里、滇池路北京路沿线等13处共计62幢优秀历史建筑的综合修缮工作,修缮面积近9万平方米,涉及居民2000余户,采用原样式、原工艺恢复老建筑历史风貌。
二是在重点项目推进方面,集中力量提升四大风貌区文化品牌。
完成历史风貌建筑保护开发近20万平方米。
衡复历史文化风貌区
衡复历史文化风貌区天津市滨海新区位于天津市西部,是全国首个海洋强 Ron 城市,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是改革开放全国范围紧随先进的新能源开发潜力最大县之一。
滨海新区以正确处理好历史文化风貌区与现代城市发展中间把关,结合保护、利用及开发景观、文化景观等多种文化产品相结合,充分发挥历史文化风貌区的传承更新、认同感提升及社会责任作用,持续提升文化产品的创新及社会效益,实现文化与经济的协同发展,形成具本地特色的文化景观。
一是主动运用国家法律法规,加强历史文化风貌区的保护。
滨海新区出台了《滨海新区老城区保护管理条例》,全面贯彻新城市建设中保护老城区的方针,规定了历史文化风貌保护领域的主要职责和原则,拟定了文物保护管理、文化抢救与再利用机制,依靠法律法令加强历史文化风貌保护效果,有力保护历史文化风貌。
二是完善历史文化风貌区的维护管理体系。
滨海新区建立了历史文化风貌区维护管理体系,结合社区建设,突出老同心文化特点,建立传统文化传承宣传机制,把古镇、传统市场、古街巷、古建筑群等保护为文化景观,利用古老城市景观上的多角度历史文化资源,宣传历史文化教育,努力开发本地化、欢乐化等新型文化产业形态,以营造美好的文化环境。
三是深化文化产业的发展。
滨海新区已经形成了历史文化风貌区的文化产业体系,发展了博物馆、图书馆、历史古迹公园等文化旅游场所,以及文化创意产业、文化信息服务业和艺术设计产业等文化产业。
这些文化建设不仅可以增强历史文化风貌区的文化意识、提升民众的认同感,而且能够利用激发当地的文化创新活力,把文化创意转化为经济上的紧实收益,形成文化与经济的协同发展。
滨海新区依靠加强法律法规保护、完善历史文化风貌区的维护管理体系,深化文化产业的发展,充分发挥历史文化风貌区的传承更新、认同感提升及社会责任作用,实现文化与经济的协同发展,塑造具有本地特色的文化景观,让历史文化风貌融入到崭新的现代生活之中。
衡复历史文化风貌区的名人故事
衡复历史文化风貌区的名人故事一、岳飞——忠诚的民族英雄衡复历史文化风貌区是一个充满着历史底蕴的地方,这里孕育出无数伟大的名人。
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岳飞。
岳飞是南宋时期一位杰出的将领和爱国诗人,他以其忠诚的精神和抗击外敌的勇气而闻名于世。
岳飞一生的事迹散发出浓厚的英雄主义色彩。
他在抵抗金兵入侵的战斗中表现出的决心和勇气令人钦佩。
他一直不忘为国家民族尽忠,即使被朝廷冷落甚至受辱,仍不屈不挠地坚持抵抗外敌。
岳飞智勇双全,凭借出色的军事才能多次击败敌人,取得了一系列辉煌的胜利。
他的忠诚和英勇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二、黄自明——救民的慈善家在衡复历史文化风貌区的名人故事中,黄自明也是一位备受推崇的人物。
黄自明是清朝时期的一位富商,他以其慈悲心肠和无私奉献的精神闻名于世。
黄自明一生致力于慈善事业,帮助需要帮助的人们。
他经常自掏腰包资助贫困学子,兴办救济机构,救助灾民。
他的慈善行为感动了许多人,并且为他赢得了广泛的赞誉和尊敬。
黄自明不但物质上帮助了无数人,也启发了他人的善意,成为衡复历史文化风貌区的慈善典范。
三、陆应之——文化名人的认知思考者衡复历史文化风貌区的名人故事中还有陆应之,他是唐朝时期的一位著名思想家和文学家。
陆应之一生致力于研究哲学和文学,提出了许多独到思想。
他主张“理惟钦宜,事莫先于利”的思想,强调道德的重要性,并认为一个人只有在追求道德的同时才能实现真正的利益。
这种思想对后世的影响深远。
陆应之还是《文心雕龙》一书的作者,这是一部具有重要文学价值的作品,对中国文学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衡复历史文化风貌区的名人故事中还有许多值得一提的人物。
他们或是杰出的政治家,或是了不起的文化名人,或是助人为乐的慈善家。
这些名人的事迹和精神,在这片土地上永远闪耀着光芒,激励着后世的人们。
正是由于有了他们的贡献,衡复历史文化风貌区才得以保留下来,成为我们宝贵的文化遗产。
我们应该铭记这些名人的努力和贡献,将他们的精神传承下去,为我们的社会进步做出更多的贡献。
衡复风貌馆介绍
衡复风貌馆介绍衡复风貌馆介绍一、前言衡复风貌馆位于中国湖南省衡阳市衡南县,是一个以展示传统文化和地方特色为主题的综合性博物馆。
该馆建筑风格独特,内部陈列丰富多彩,深受游客喜爱。
以下将详细介绍该馆的历史、建筑、陈列内容等方面。
二、历史1. 建立背景衡复风貌馆创立于2014年,由衡南县政府投资兴建,旨在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和地方特色,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2. 发展历程自开馆以来,衡复风貌馆不断完善内部陈列和服务设施,并积极开展各种文化活动。
2015年,该馆被评为“湖南省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单位”,2016年被评为“湖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三、建筑1. 建筑风格衡复风貌馆的建筑风格融合了中国传统建筑和现代设计元素。
整个建筑呈现出灰色石材和玻璃幕墙相间的外观,富有现代感和时尚感。
2. 建筑构造衡复风貌馆总建筑面积约为8000平方米,由地下一层和地上三层组成。
地下一层主要用于设施设备安装和储藏,地上三层则为展示区域。
3. 展示区域衡复风貌馆内部展示区域包括四个主题展厅:民俗文化、历史文化、自然生态和艺术创作。
每个展厅都有不同的陈列主题和展品,让游客可以全面了解衡南县的历史文化、民俗风情、自然生态和艺术创作。
四、陈列内容1. 民俗文化民俗文化展厅主要介绍衡南县的传统节日、习俗和手工艺等方面。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踩高跷”、“扭秧歌”等传统节日活动,以及制作竹编、剪纸等手工艺品。
2. 历史文化历史文化展厅主要介绍衡南县的历史沿革、名人故事和文物遗址等方面。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岳阳楼记”作者范仲淹的故事,以及南岳衡山等著名景点的历史渊源。
3. 自然生态自然生态展厅主要介绍衡南县的自然地理、动植物资源和环保意识等方面。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衡南县境内的“红梅湖”、“七星岩”等自然景观,以及当地居民对环保事业的积极参与。
4. 艺术创作艺术创作展厅主要介绍衡南县当代艺术家的作品和风格。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陈列了多幅油画、水彩画、雕塑等艺术品,展示了衡南县当代艺术家们独特的创作风格和精湛的技艺。
Citywalk回顾‖第122回:2021.3.27「衡复风貌」衡山路乌南路徒步
Citywalk回顾‖第122回:2021.3.27「衡复风貌」衡山路乌南路徒步前言上海中心城区的12片历史文化风貌区,衡山路-复兴路历史文化风貌区(简称衡复风貌区)是最大的一片。
风貌区占地面积7.66平方公里,分属徐汇、长宁、静安和黄浦四个区。
范围东到重庆南路、黄陂南路,西到华山路、江苏路,北到延安中路,南到肇嘉浜路。
▲上海中心城区的12个历史文化风貌区▲衡复风貌区范围(图片来自网络)其中徐汇部分占地4.3平方公里,有950幢优秀历史建筑,1774幢保留历史建筑,2259幢一般历史建筑,拥有深厚的历史人文底蕴,是上海城市文脉的发源地和承载区。
▲衡复风貌区徐汇部分导览图本期徒步探索的是衡复风貌区的两条重要的马路——衡山路和乌鲁木齐南路。
衡山路辟筑于1922年,原名“贝当路”,以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法国的高级将领贝当的名字命名。
虽然衡山路只有2公里,但其内容的丰富性在上海是数一数二的,光是花园洋房就有2000多栋,建筑风格多姿多彩。
道路两旁的460多棵法国梧桐,枝繁叶茂,70%种植于1922年。
衡山路因此被称为“东方的香榭丽舍大街”。
▲20世纪20年代的衡山路,远处的两个尖顶是徐家汇天主教堂▲今天的衡山路乌鲁木齐南路辟筑于1918年,原名“巨福路”,与衡山路同属于上海64条永不拓宽的马路,是传统的高级住宅区。
马路两侧以新式里弄和花园洋房为主。
本期徒步从徐家汇地铁站开始,经衡山路、复兴中路、乌鲁木齐南路至衡复艺术中心结束,全程约3.3km,沿途行走、拍照、解说共计耗时约2.5小时。
本期徒步共有30名朋友参与。
本期徒步的主要景点包括:衡山电影院百代小红楼贝当公寓中国铁路工人纪念塔毕卡第公寓凯文公寓集雅公寓华盛顿公寓丽波花园美童公学国际礼拜堂林巧稚旧居国际礼拜堂牧师住宅美国殖民地式花园洋房普益地产公司6栋住宅孔令仪住宅衡复艺术中心参考&推荐书目:[1] 惜珍,永不拓宽的上海马路,东方出版中心,2016年。
上海衡复风貌区 观后感
上海衡复风貌区观后感以上海衡复风貌区观后感最近我有幸参观了上海衡复风貌区,这是一个令人印象深刻的地方。
我对这个地区的建筑风格、文化氛围和历史渊源都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这里,我可以感受到浓厚的上海风情,同时也体验到了现代化的发展成果。
衡复风貌区的建筑风格独特而迷人。
这里保存了大量的历史建筑,包括西方风格的洋房和传统的石库门建筑。
这些建筑不仅展示了上海过去的繁荣和辉煌,也反映了不同时期的建筑风格和设计理念。
漫步在衡复风貌区的街道上,仿佛穿越时光,感受到了历史的厚重和变迁。
衡复风貌区的文化氛围浓厚。
这里有许多艺术馆、画廊和文化中心,展示了上海丰富的艺术资源和文化底蕴。
在这里,我不仅可以欣赏到各种艺术作品,还有机会参加各种文化活动和交流会。
这些活动丰富了我的生活,也增加了对上海文化的理解和认同。
衡复风貌区还有丰富的历史渊源。
这里有许多历史文化建筑,如衡山路上的圣约翰大教堂和衡山路旧址。
这些建筑见证了上海的发展历程,也是上海城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参观这些历史遗迹的过程中,我了解到了上海的历史演变和不同时期的社会背景,对上海这座城市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衡复风貌区的发展也是现代化的体现。
这里有现代化的商业街区和高楼大厦,是上海的商业中心之一。
这些现代化的建筑和设施为居民和游客提供了便利的生活和旅游环境。
在衡复风貌区,我不仅可以品味到传统的文化底蕴,还能感受到现代化的发展成果,这种融合给人一种独特的体验。
总的来说,衡复风貌区是一个充满魅力和历史底蕴的地方。
在这里,我不仅可以欣赏到美丽的建筑和艺术作品,还能感受到上海独特的文化氛围和发展成果。
来到衡复风貌区,我仿佛穿越了时空,感受到了上海的繁荣和变迁。
这次参观让我对上海的了解更加深入,也让我对这座城市充满了期待和想象。
我相信,衡复风貌区将会继续吸引着更多的人们前来参观和探索,成为上海城市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
衡复风貌区绿化养护现状及展望
衡复风貌区绿化养护现状及展望摘要:作为上海市区保护规模最大的历史文化风貌保护区,衡复风貌区是上海城市记忆、文化个性和生活品质的重要品牌。
分布在该区域的老住宅成片,由于其历史、区位等因素,我们在保护老建筑的同时,通过绿化改造提升老旧小区居民的生活品质。
通过对衡复风貌区内各小区庭院绿化现状进行巡查后发现较多的小区绿化缺乏养护管理,存在着一系列问题,为改善衡复风貌区的绿化养护面貌,提高风貌区的绿化养护水平,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使得衡复风貌区绿化养护管理得以启发。
关键词:衡复风貌区;绿化养护;分级管理1衡复风貌区绿化养护概况衡复风貌区绿化养护区域的总面积为252683m2,其中标准化养护共39个点位,养护区域面积为21058m2;精品养护共42个点位,养护区域面积为31696m2;透视墙庭院养护共57个点位,养护区域面积为10185m2,开放式庭院养护共181个点位,养护区域面积为67366m2,封闭式庭院养护共846个点位,养护区域面积为122378m2。
图1 衡复风貌区不同养护标准庭院个数图1-2康平路192号(透视墙——直接进场养护)图3-4 康平路194号(透视墙——需改造提升后再进场养护)图5-6 高安路102号(封闭式——需改造提升后再进场养护)现阶段,衡复风貌区绿化养护存在些许亟待解决的问题,图1-2是康平路192号,该小区属于标准化养护点位,该类庭院可以直接进场养护;图3-4是康平路194号,该小区属于标准化养护点位,该类庭院需要进行改造后再进场养护;图5-6是高安路102号,该小区属于一般庭院养护,该类庭院需要进行改造后再进场养护。
2衡复风貌区绿化养护问题及原因分析2.1衡复风貌区绿化养护存在的问题2.1.1 衡复风貌区规划缺乏衡复风貌区庭院绿化尚未形成科学的系统规划。
在进行绿化设计及改建过程中,较少进行调查摸底,了解公众需求,征求群众的意见与建议,存在与居民争夺庭院空间的现象,由于历史原因,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见缝插绿造成了目前大量的高大乔木遮挡阳光等扰民现象,同时也造成地下植被的生长不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衡复历史文化风貌区笔记
衡山路、复兴路历史文化风貌区
范围:大致相当于昔日上海法租界1914年的扩展部分(所谓法新租界)。
占地面积共775公顷,占12个历史文
化风貌区(27平方千米)的29%,
拥有近2000幢历史建筑,约占全市历
史建筑的40%。
涉及徐汇、卢湾、静安、长宁四个区,
东界:重庆中路-重庆南路-太仓路-黄
陂南路—合肥路-重庆南路;
南界:建国中路-建国西路-嘉善路-肇
嘉浜路;
西界:天平路-广元路-华山路-江苏路;
北界:昭化东路-镇宁路-延安西路-延
安中路-陕西南路-长乐路。
特点:以花园住宅著称
复兴路、衡山路历史文化风貌区内道路
为放射状与方格网相叠加的形式,
有利于建筑布置、交通疏散和确定方
位,又使城市空间和景观富有趣味,街
道尺度宜人,道路沿线建筑高度与道路
宽度比例适当,一般不超过1:1。
复兴路、衡山路历史文化风貌区绿化覆
盖率高,环境优美,90%以上的道路两
侧种植有浓荫避空的法国梧桐树,大量
的花园住宅与里弄住宅保留着良好的
庭院绿化,其中包括丁香花园、蕊园等
精致生动的上海名园。
一、衡复现状——优点
由于衡复历史文化保护区的范围基本就等同于原本法新租界的范围,主要为高级住宅区,故其中主要的建筑类型为风格各异、质量较好、环境优美的花园住宅,兼有相当数量和艺术价值的公寓建筑、新式里弄以及许多有历史文化景观价值的公共建筑,构成了独特的城市肌理和空间形态。
其中花园住宅汇集了西班牙、英国、法国、挪威、德国等传统以及西方现代手法的多种风格, 造型优美、布置灵活、庭院幽深, 是中心城花园住宅分布最集中的地区。
由于保留的历史建筑较多,整个区域内风格较为统一突出。
公共建筑涉及商业办公、文化娱乐、医疗、教育科研、宗教等领域, 气势宏大、精致美观、环境舒展幽雅。
这个地区对于公共空间的处理也较有特色,既有欧洲注重街道、建筑立面的特点,但也有符合上海人生活习惯的里弄空间。
在这种情况下,衡复地区形成了较有特色的空间肌理。
肌理,放在城市规划语境下可以理解
为“已成为一种序列”的空间秩序。
20世纪30至40年代是本风貌保护区空间肌理逐步完善的时期,从道路网格上来看,60年问该地区的骨架结构未有大变动,而改革开放后上海的大发展使建筑的密度、类型有了一定的变化。
在这个区域主要形成了四种秩序:街区A——花园住宅空间肌理;街区B——里弄空间肌理;街区C——混合空间肌理;街区D——“大体量”空间肌理。
其中前两者主要为历史建筑所形成的,而后两张主要是由于一些现代化的建筑介入所形成的。
本风貌区的巷弄空间基本为“总弄一支弄一房屋前后弄堂”垂直布局的鱼骨状结构,低多层建筑和低密度的空间分布较为广泛,安全静谧,特点突出。
二、衡复现状——缺点
虽然在该区域内的历史建筑原本多为高档住宅,相对保护较好,但毕竟建造年代久远,虽然经历了不同程度的大修、中修,但大部分建筑出现结构性损坏。
再加上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因此对于当下的居民来说,这个区域的基
础设施匮乏,甚至超负荷使用和结构性破坏;再加上年久失修、多户合住或多次改变建筑用途、新老建筑混杂、违章搭建等种种因素,对这些建筑进行整体性的修复改建十分具有必要性。
同时,随着人口的增加,从建筑格局上来看.建筑密度也成倍增加,同时原有的建筑也一直再被超负荷使用。
另一方面,随着人们对于历史建筑价值的认识不断提高,老房子买卖吸引了一批房产中介进驻风貌区,一些易主的老房子改造后与相邻地块的破败形成反差的情况也很常见。
三、衡复保护与改造
风貌区的保护对象主要包括物质性要素有形要素和非物质要素无形要素两大类, 其中物质性要素包括建筑、空间、肌理、环境要素, 是保护规划重点研究的对象, 非物质要素包括重要的历史场所以及历史、文化、社会生活和社会结构等方面的无形文化遗产。
上海历史文化风貌保护的有形要素按照面积和形状可分为“面”—区域、“点”—建筑、“线”—道路等三个层次。
风貌区划分为核心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范围图,其中核心保护范围是保护建筑、保留历史建筑较为集中,空间格局保存完好, 风貌特征明显需要严格控制的区域,在本风貌区内约占总面积的47%;建设控制范围,规划控制要求为新建、扩建、改建建筑应在高度、体、色彩、空间布局等方面与风貌相和谐。
风貌保护主要遵循以下原则:1.整体性原则2.原真性原则3.可持续原则4.分类保护原则。
其中分类控制是保护规划的核心内容。
在上海确立12个历史文化风貌区的保护制度之后,衡复地区的保护也做了不少工作。
近年来,在衡山路复兴路历史风貌区中出现的亮点多是由政府牵头的纪念或展示类的文化旅游性项目, 或者是配合市场力量实现的中高端时尚场所。
使得这些地方如同它的前身一样成为该地区的高档场所。
但同时,为普通居民所服务的保护性改造由于投入大获利较少,因此商家不愿意投入,造成应该由政府牵头的,面对主体居民和工作人群的具有引导或触媒作用的行动和计划十分缺乏。
从现实角度, 政府管理部门也高度关心行动计划,
亟待长远考虑和近期可操作性、并有成果显现度的合理行动计划,以最大限度地及时引导风貌区向合理方向演变。
同时,令人担忧的是,国内的保护对于城市肌理的关注度不够,不是只留下单幢历史建筑,就是盲目改造,使城市的肌理呈现雷同无特色的情况。
四、案例:徐汇区的探索,以武康路为例
自2007 年初至2009 年底, 作为上海市风貌保护道路保护规划编制的试点, 也作为徐汇区政府迎世博三年行动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徐汇区对武康路沿线进行了修详层面的保护规划,并依据保护规划实施了保护整治工程。
武康路是位于上海衡山路一复兴路历史文化风貌区西端的一条一类风貌保护道路。
该路最初辟筑于19世纪末,是近代上海法租界西区内历史最久远的城市道路之一。
街道形式及沿线建筑于20世纪30年代基本定型。
道路全长117 m,两侧有10个街坊,共有83个地块与街道直接相连,包含建筑物138栋,总建筑面积13.8万m ², 在这一范围内有130余户居民和30多家单位。
武康路试点工作第一个阶段是编制保护规划,重点在于沟通各方意见,从规划设计角度提出了政府牵头的近期整治实施内容( 项目清单)。
第二个阶段的保护整治工程是根据规划提出的近期实施项目和规划设计要求, 采用总规划师责任制。
通过各个相关管理部门的联席会议模式确保整治实施与规划合理衔接确保整治实施各个进展环节遵守规划提出的设计要求。
在武康路的保护改建中,不同于以商业引导开发的模式,而是政府牵头,大力推动对于水、电路等基础设施这类关系到普通居民的项目,与人们生活环境改善直接相关。
对于细节也比较重视,注意到了对于街道的改造,优化弄堂口部空间和历史建筑的外围墙,从美学角度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
同时武康路的保护还包含了文化方面的探索,在保护整治工程完成之际,同步推出一本学术性专著《上海武康路——风貌保护道路的历史研究与保护规划探索》,意图在文化层面进一步阐明规划理念——过去和未来通过今天在城市快速转型时期进行的合理干预, 实现有机的转
变( 演变)。
武康路规划和整治实施试点集聚了来自市区政府多个相关管理部门的长时间参与,整合多方力量力图做到衔接初步工程实施和日后管理,这才使得其成为一个成功的案例。
在武康路成功的基础上,在2011至2013年这三年中,徐汇区对衡复历史文化风貌区中的其他属于徐汇区的部分也进行了第一阶段的编制保护规划,为这些地区的保护工程的实施做准备。
希望通过这次系统性的工作, 基本确立上海风貌保护道路规划编制方法和规划成果模式。
保护规划的原则和主要关注点:
( 1) 延续和深化风貌区保护规划;( 2 ) 物质形态和功能内涵两方面积极保护和发展;( 3 ) 整合相关部门的意见, 使规划成果真正成为协同管理平台;( 4 )注重整体结构)整个区域在空间结构功能结构两方面的完整性以及结构层次的完整性;( 5 ) 针对修建性详细规划层面的重点问题,以街道人行空间为重心的公共空间体系; 明确历史建筑如何具体保护(建筑层面的控制规定); 对影响风貌的各类环境要素提出明确规划要求;( 6 ) 规划控制和设计引导结合, 尝
试城市设计导则对改建新建项目的控制和引导作用。
简要而言, 这个规划成果在三方面有显著创新:一是探索出新的规划编制类型; 二是形成明确的精细化层面的规划编制方法; 三是带动相关管理办法的改进。
五、总结
武康路作为一个成功的案例,为我们探索风貌区保护制度提供了很好的经验。
风貌区保护在重视经济利益的同时也要更多地关注普通居民的需求,改善他们的生活质量。
也要注意保存其原有的特色,顺应其发展。
衡山路、复兴路历史文化风貌区内著名建筑:
马勒住宅:
静安区陕西南路30号马勒住宅(团市委)(1936)
现在使用单位:衡山路马勒别墅
砖木与钢筋混凝土混合结构
华盖建筑事务所设计
北欧式花园别墅,挪威建筑
●周公馆:
思南路73号周公馆(中国共产党代表团驻沪办事处)(1920)
现在使用单位:中国共产党代表团驻沪办事处纪念馆
●宋庆龄故居:
淮海中路1843号
原为德国人的私人别墅
盛宣怀故居:
淮海中路1517号
盛宣怀住宅(日本领事馆)(1900)
又名: 哇吸住宅、段祺瑞公馆
新古典主义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