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风貌区概念

合集下载

太原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文化街区尧风貌区概述

太原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文化街区尧风貌区概述

□陈凯瑜太原从公元前497年晋国正卿赵鞅家臣董安于筑晋阳城起,至今已走过了2500多年的历程,积淀下了类型丰富,数量巨大,分布广泛的文物古迹。

2009年12月16日,《太原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由太原市人民政府公布实施。

太原市域范围内保存有大量与之相关的文化遗存,是认识太原历史文化价值不可或缺的要素,也是构成太原城市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规划的空间范围是以太原市域为基础的。

经过反复研究论证,太原划定了五片历史文化街区、五片历史文化风貌区。

历史文化街区包括南华门、东三道巷、明太原县城、矿机宿舍、太重苏联专家楼;历史文化风貌区包括文庙—文瀛湖、督军府—钟楼街、城西水系、迎泽大街和小东门街。

一、历史文化街区1.南华门历史文化街区。

南华门街区,西至五一路,东至教场巷接东华门街转双龙巷,南界府东路,北界新民街,面积约为19.3公顷。

南华门在建设史上经历了四个重要时期:明朝时,太原城被定为“九边”重镇之一。

晋王在城内修建了宫城,有三个大门:“东华门”、“西华门”、“南华门”。

南华门历史街区便得名于此。

南华门街区位于王府轴线以东,东肖墙以西地块,涉及王府、内城、王府花园三个部分。

清朝顺治三年,晋王府焚为灰烬。

雍正年间,辟建军营,简称“精营”。

原宫城东、南、西通往外城三门的走道逐渐演化成街,外城建有大小校场、火药库等,并奠定了以后作为军事重地的基础。

经过清中叶的乾隆盛世,太原城民逐年增加,至清末废止精骑营的百余年中,城中居民陆续在精营周围的空地上建宅盖院。

于是,以原来精营营房中间的南北大道为中心的几条街巷,先后问世。

民国时期,一些富贾大户、民主人士、军阀等在精营片区建宅安家。

同时在修筑正太、同蒲铁路时,外籍工程师也在教场巷居住,街区内集中了一些名人居所。

从此,晋王府、精骑营、大教场、小教场等旧址全部被毁,取而代之的是花园、会馆、别墅。

建国以后,许多城市居民和迁移至此的居民开始大量修建房屋,延续民国的街巷格局。

乌山历史风貌区间简介

乌山历史风貌区间简介

乌山历史风貌区位于中国江西省南昌市东湖区,是一个集历史文化、旅游观光、商业购物为一体的综合性景区。

该区域总面积约为2.8平方公里,是南昌市的重要地标之一。

一、历史沿革乌山历史风貌区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唐朝时期,当时这里是一个重要的军事据点。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里逐渐发展成为南昌市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明清时期,这里成为了南昌城的主要商业街区,吸引了大量商贾聚集。

20世纪初,这里成为了南昌最繁华的商业中心之一,并成为了国共两党的重要活动场所。

1949年后,这里逐渐沦为一片废墟,直到1990年代初才开始得到恢复和重建。

二、景区特色1. 建筑风格多样乌山历史风貌区内的建筑风格十分丰富多样,包括了唐、宋、明、清等不同历史时期的建筑风格。

这些建筑物保存完好,仍然保持着历史的痕迹,成为了南昌市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2. 历史文化氛围浓厚这里曾经是南昌市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也是国共两党的活动场所。

在这里,可以感受到浓厚的历史文化氛围,沉浸在历史的长河中,回顾那段激荡人心的岁月。

3. 商业购物休闲场所乌山历史风貌区内的商业街区也是该景区的一大特色。

这里有许多商铺和饭店,可以满足游客的各种需求。

此外,景区内还有许多公园和广场,是游客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三、主要景点介绍1. 古城墙乌山历史风貌区的古城墙是南昌市保存最完整的古城墙之一,全长约2.4公里。

这座城墙始建于唐朝,历经多次修缮和扩建,现已成为南昌市的重要文化遗产。

2. 滕王阁滕王阁是南昌市著名的文化景点之一,位于乌山历史风貌区内。

这座建筑始建于唐朝,是纪念唐代名将滕王而建。

现在的滕王阁为清代建筑,高达六十七米,是江西省内最高的木结构建筑之一。

3. 青龙山公园青龙山公园位于乌山历史风貌区内,是南昌市的一个著名公园。

这里有茂密的绿树和清澈的湖水,还有许多独具特色的景观,如“天街”、“秋爽斋”等。

4. 比亚迪广场比亚迪广场是乌山历史风貌区内的一个商业购物中心,也是南昌市的著名地标之一。

广州荔枝湾景区历史风貌区了解广州的传统文化和建筑

广州荔枝湾景区历史风貌区了解广州的传统文化和建筑

广州荔枝湾景区历史风貌区了解广州的传统文化和建筑广州是中国南方一座历史悠久的城市,拥有丰富的传统文化和独特的建筑风貌。

其中,广州荔枝湾景区历史风貌区是了解广州传统文化和建筑的绝佳去处。

本文将带您一起探索广州荔枝湾景区历史风貌区,领略广州的独特魅力。

一、历史背景和地理位置广州荔枝湾位于广州市海珠区,是广州的历史文化发源地之一。

作为广州最早繁华的商业街区之一,荔枝湾是广州传统文化和建筑的集中体现。

这里拥有众多历史悠久的建筑和文化景观,是广州历史风貌的代表之一。

二、建筑风貌1. 传统民居荔枝湾景区历史风貌区的建筑以传统民居为主,展示了广州历史上的建筑风貌。

这些传统民居以红砖灰瓦、木雕石雕等装饰为特色,体现了粤港澳地区的建筑风格。

游客可以在这里欣赏到精美的传统建筑,感受广州独特的建筑魅力。

2. 古街巷荔枝湾景区历史风貌区的古街巷是广州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里保存了许多历史遗迹和传统建筑,如旧式宅院、店铺、古井等。

游客在漫步古街巷时,不仅可以感受到浓厚的历史氛围,还可以欣赏到传统建筑的魅力和独特的设计风格。

三、传统文化1. 广府菜广州荔枝湾景区历史风貌区附近有许多有名的餐馆和茶楼,供游客品尝广府菜和广东茶文化。

广府菜是中国四大菜系之一,以其独特的烹饪方法和口味闻名,被誉为“中华烹饪瑰宝”。

游客来到荔枝湾景区,可以一边品尝美食,一边感受广州的独特魅力。

2. 珠花茶广东茶文化源远流长,而荔枝湾景区附近的茶楼是体验广东茶文化的绝佳去处。

在这里,游客可以品尝到正宗的广东茶,如名贵的珠花茶。

珠花茶以其形状独特、汤色澄黄、香气高长而闻名,是广东茶文化的代表之一。

品味一杯珠花茶,不仅可以享受到独特的口感,还可以了解广东茶文化的精髓。

四、旅游资源除了建筑和文化,荔枝湾景区历史风貌区还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

游客可以参观荔枝湾音乐舞台、羊城群雕、陈家祠等景点,感受广州的独特魅力。

此外,这里还有众多特色商店和小吃摊,供游客购物和品尝。

衡复历史文化风貌区笔记

衡复历史文化风貌区笔记

衡山路、复兴路历史文化风貌区范围:大致相当于昔日上海法租界1914年的扩展部分(所谓法新租界)。

占地面积共775公顷,占12个历史文化风貌区(27平方千米)的29%,拥有近2000幢历史建筑,约占全市历史建筑的40%。

涉及徐汇、卢湾、静安、长宁四个区,东界:重庆中路-重庆南路-太仓路-黄陂南路—合肥路-重庆南路;南界:建国中路-建国西路-嘉善路-肇嘉浜路;西界:天平路-广元路-华山路-江苏路;北界:昭化东路-镇宁路-延安西路-延安中路-陕西南路-长乐路。

特点:以花园住宅著称复兴路、衡山路历史文化风貌区内道路为放射状与方格网相叠加的形式,有利于建筑布置、交通疏散和确定方位,又使城市空间和景观富有趣味,街道尺度宜人,道路沿线建筑高度与道路宽度比例适当,一般不超过1:1。

复兴路、衡山路历史文化风貌区绿化覆盖率高,环境优美,90%以上的道路两侧种植有浓荫避空的法国梧桐树,大量的花园住宅与里弄住宅保留着良好的庭院绿化,其中包括丁香花园、蕊园等精致生动的上海名园。

一、衡复现状——优点由于衡复历史文化保护区的范围基本就等同于原本法新租界的范围,主要为高级住宅区,故其中主要的建筑类型为风格各异、质量较好、环境优美的花园住宅,兼有相当数量和艺术价值的公寓建筑、新式里弄以及许多有历史文化景观价值的公共建筑,构成了独特的城市肌理和空间形态。

其中花园住宅汇集了西班牙、英国、法国、挪威、德国等传统以及西方现代手法的多种风格, 造型优美、布置灵活、庭院幽深, 是中心城花园住宅分布最集中的地区。

由于保留的历史建筑较多,整个区域内风格较为统一突出。

公共建筑涉及商业办公、文化娱乐、医疗、教育科研、宗教等领域, 气势宏大、精致美观、环境舒展幽雅。

这个地区对于公共空间的处理也较有特色,既有欧洲注重街道、建筑立面的特点,但也有符合上海人生活习惯的里弄空间。

在这种情况下,衡复地区形成了较有特色的空间肌理。

肌理,放在城市规划语境下可以理解为“已成为一种序列”的空间秩序。

03历史文化名城保护

03历史文化名城保护

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整体框架:一、概念及区别:历史街区、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文化保护区、历史风貌地区概念及区别二、学科背景及意义(为什么):历史保护遗产的意义三、学科发展:1、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体系的发展过程,重要文件及其内容意义2、保护规划编制的原则3、我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体系中的问题四、关于历史文化名城保护:1、历史文化名城核定标准、审批程序、分类;2、历史文化名城规划的内容、审批、成果、作用;3、城市规划对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作用4、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总体规划的关系5、名城保护的管理机制,不同层次保护的管理原则6、现在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开发中存在的问题五、关于历史保护区:1、历史保护区划定考虑的因素、高度控制需要考虑的因素;2、历史保护区保护范围包括哪几个等级;六、关于城市更新:1、城市更新的定义、目标、方式2、我国城市更新的动力机制3、城市更新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之间的关系一、世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发展历程1.国外历史保护的历程述略在欧洲,现代意义上的文物保护是从20世纪初开始的。

经过100年的发展,文物建筑的保护已相当成熟。

而对城镇的历史环境进行整体保护的历史,严格讲来还不足50年。

但是今天历史保护不仅已成为公众参与的重要社会课题,而且以国家立法的方式正进行有效的实践。

1930年,法国制定《景观保护法》,首先将建筑群、历史地段、古村落乃至整个历史城镇划为保护项目。

随后,在意大利、英、德等国也都初步形成了保护历史城镇、历史街区、古村落的法规,然而直到1950年代,城市历史保护还远未得到社会和广大专业人员的重视。

1960年代以后,随着战后大规模的重建和新建,大量的历史城市环境迅速消失,才导致了人们怀旧情绪的加重和保护意识的增强。

1970年代是对欧洲历史城市的保护具有特殊意义的时期,这是与当时的经济背景相联系的。

石油危机引起的经济问题使新的建设出现滑坡,也促使人们考虑更充分地利用旧区的城市资源。

1975年欧盟为振兴处于萧条和衰退中的欧洲历史城市和保护文物古迹,发起了“欧洲历史遗产年”活动。

浅谈历史风貌街区的保护与活化利用

浅谈历史风貌街区的保护与活化利用

浅谈历史风貌街区的保护与活化利用杜伏淋【期刊名称】《《建材与装饰》》【年(卷),期】2018(000)049【总页数】2页(P140-141)【关键词】历史风貌街区; 综合竞争力; 品牌定位; 城市发展; 品牌形象; 历史文化名城【作者】杜伏淋【作者单位】重庆市规划研究中心 40001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122引言改革开放四十年以来,城市发展取得了瞩目的成绩,同时我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理论及其实践也结出了较为丰硕的成果,其《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的问世到近年的修订,其内容的丰富细化与完善标志着我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迈进了一个新的阶段,它具有里程碑的意义[1]。

目前,伴随着我国城市建设步伐不断加快,大量历史文化资源不得不让位于城市的改造与更新,大量的历史城区、文物古迹以及历史地段随着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受到了侵蚀,使得城市的历史文化风貌遭到了不可逆的破坏。

城市化的发展,让众多中小城镇逐渐发展成为了现代化的综合城区,其城市化水平也得到了显著的提升,伴随而来的是一些城市的土地资源变得日趋紧张,而利用城市更新来盘活存量土地资源也逐渐成为了广大城市可持续发展一个的重要途径[2]。

在我国城建过程中,经济效益往往是其发展的主导因素,在经济效益的指导下,城市的历史文化与传统价值被受到严重的冲击。

因此,在我国城市化建设当中,开展历史风貌街区的保护与活化利用研究凸显出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1 历史风貌街区的保护研究现代城市发展模式与我国城市传统历史风貌街区的物质形态的冲突日益凸显,主要表现在土地自身的价值的过度挖掘与利用与改造,导致历史风貌街区的建筑与文化风貌被逐渐蚕食,使得历史风貌街区逐渐走向消亡,其文化价值也随着逐渐消失;其次,对城市历史风貌街区采取传统固化的保护方式,只考虑到严格的管控措施,禁止在改区域内开展任何建筑活动,导致其历史风貌街区基础设施不完善,区域内的局部生活服务水平也很难得到保障,风貌区最终成为了城市当中的棚户区,使得城市历史风貌街区逐步沦为城市建设的待改区和问题区[3]。

上海个历史文化风貌区

上海个历史文化风貌区

上海个历史文化风貌区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was revised on the afternoon of December 13, 2020
上海12个历史文化风貌保护区
【外滩历史文化风貌区】涉及黄浦、虹口区,以外滩历史建筑群、建筑轮廓线以及街道空间为风貌特色。

【人民广场历史文化风貌区】位于黄浦区,以近代商业文化娱乐建筑、南京路-人民广场城市空间和里弄建筑为风貌特色。

【老城厢历史文化风貌区】位于黄浦区,以传统寺庙、居住、商业、街巷格局为风貌特色。

【衡山路-复兴路历史文化风貌区】涉及徐汇、卢湾、静安、长宁区,以花园住宅、里弄、公寓为主要风貌特色。

【虹桥路历史文化风貌区】位于长宁区,以乡村别墅为风貌特色。

【山阴路历史文化风貌区】位于虹口区,以革命史迹、花园、里弄住宅为风貌特色。

【江湾历史文化风貌区】位于杨浦区,以原市政中心历史建筑群和环形放射状的路网格局为风貌特色。

【龙华历史文化风貌区】位于徐汇区,以烈士陵园和寺庙为风貌特色。

【提篮桥历史文化风貌区】位于虹口区,以特殊建筑和里弄住宅、宗教场所为风貌特色。

【南京西路历史文化风貌区】位于静安区,以各类住宅和公共建筑为风貌特色。

【愚园路历史文化风貌区】涉及长宁、静安区,以花园、里弄住宅和教育建筑为特色。

【新华路历史文化风貌区】位于长宁区,以花园住宅为风貌特色。

城市设计风貌分区

城市设计风貌分区

城市设计风貌分区是指将城市按照其历史、文化、地域特色、建筑风格等因素进行划分,并在不同分区内制定相应的城市设计规划和管理措施,以保护和弘扬城市的文化和历史风貌。

一般来说,城市设计风貌分区可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 城市特征分析:对城市的历史、文化、地域特色、建筑风格等进行详细分析,确定城市的核心价值和代表性特征。

2. 风貌分区划分:根据城市特征分析的结果,将城市划分为不同的风貌分区,每个分区都有其独特的历史、文化和建筑风格。

3. 规划设计:针对每个风貌分区的特点,制定相应的城市规划和设计方案,包括建筑设计、景观规划、交通规划、公共空间设计等。

4. 管理措施:通过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和政策,加强对城市风貌分区的保护和管理,以确保城市的历史文化和建筑风格得以保存和传承。

通过城市设计风貌分区的方式,可以有效地保护和弘扬城市的历史文化和建筑风格,提高城市的整体形象和品质,增强城市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此外,还可以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同发展。

衡复历史文化风貌区城市更新的实践与探索

衡复历史文化风貌区城市更新的实践与探索

衡复历史文化风貌区城市更新的实践与探索摘要:城市更新是对城市中某一衰落的区域进行综合整治、功能改变或者拆除重建,使之重新发展和繁荣。

其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对区域内客观存在的建构筑物、道路等硬件进行改造;另一方面是对该区域内的生态环境、空间环境、文化环境、视觉环境、游憩环境等的改造和延续。

基于这个理念,结合我们所处的衡复历史文化风貌区(徐汇区部分)的实际状况,通过历史文化风貌保护和环境更新提升的基础上打造“文化气息浓厚的街道,适宜漫步的街区,始终感受有温度的城市”高品质生活区。

关键词:衡复历史文化风貌区、城市更新、优秀历史建筑、安静生活型街道、商业活动型街道一、衡复历史文化风貌区(徐汇)概况衡复历史文化风貌区(徐汇)是指西起华山路,北至长乐路、东至陕西南路、南至肇嘉浜路围起来的区域,是上海中心城区成片保护规模最大、历史风貌保存最完整的核心街区。

绿树成荫的马路和道路两侧错落有致的各式花园住宅形成了风貌区的主要特征。

衡复历史风貌区(徐汇)占地4.4平方公里,汇聚了城市道路、建筑、公共设施及环境等方面,基本形成了点、线(道路)、面(街坊片区)、比较完整的网络体系,是上海城市历史记忆、文化个性与生活品质的重要体现。

风貌区徐汇段共有31条一类风貌保护道路;1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15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31处优秀历史建筑,保护建筑总数达到1074幢。

有保留历史建筑1620幢,一般历史建筑2259幢。

该区域汇聚了上世纪二、三十年代至今近百年来,以居住为主的各国风格建筑艺术精品,历史建筑和历史街区相对集中,一大批知名的艺术家、教育家、医生、作家以及民族实业的创办者在此居住,在城市历史中留下了厚重的一页。

高品质的建筑,宜人的空间尺度,良好的居住环境,丰厚的历史底蕴,丰富的公共配套资源,使该区域一直以来被誉为上海的“上只角”,也使“住在徐汇”成为城市建设发展时期徐汇一张响亮的名片。

二、风貌区在城市更新中存在的问题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物质、文化生活追求的不断提升,在城市空间拓展的同时,历史文化风貌区的保护更新往往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如:物质性老化、结构性和功能性衰退,传统人文环境和历史文化环境日渐丧失、基础设施不健全、土地利用率低下、周边环境恶化等问题。

深圳历史风貌保护区和优秀历史建筑保护规划

深圳历史风貌保护区和优秀历史建筑保护规划

深圳历史风貌保护区和优秀历史建筑保护规划项目简介--前言2009年8月25日,广东省人民政府为了推进我省旧城镇、旧厂房、旧村庄(简称“三旧”)改造工作,下发《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三旧”改造促进节约集约用地的若干意见(粤府[2009]78号)》。

随后,全省各地掀起了“三旧”改造的热潮。

“三旧”改造在促进我省节约集约用地试点示范省建设和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同时,改造过程中的文化遗产保护问题也逐渐凸现出来。

出现了轻视文物保护,破坏文物的现象和忽视优秀历史建筑保护、随意拆改优秀历史建筑的问题。

2010年1月12日,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发出《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印发<关于加强优秀历史建筑保护工作指导意见>的通知(粤建市[2010]3号)》。

《通知》指出:“优秀历史建筑是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是不可再生的宝贵文化资源,对其实施保护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通知》要求各地级以上市城乡规划主管部门牵头,会同建设主管部门在2010年5月底前对本地区优秀历史建筑情况进行一次全面调查,摸清本地区优秀历史建筑数量、分布、质量状况、保护状况等情况,完成调查情况材料及《优秀历史建筑情况调查表》并上报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关于加强优秀历史建筑保护工作的指导意见》同时明确了优秀历史建筑的定义:“本意见所称优秀历史建筑是指反映城乡发展历史、具有较高历史文化价值的建筑物和构筑物。

已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已登记为不可移动文物的建筑物、构筑物除外。

”深圳市规划和国土资源委员会随后在以上通知的要求下完成了深圳市历史建筑初步调查和优秀历史建筑上报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的工作。

2010年6月8日,广东省文化厅、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广东省国土资源厅联合发出《关于在“三旧”改造中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粤文物[2010]268号)。

《通知》要求“高度重视“三旧”改造中的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指出“对于尚未核定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的不可移动文物,按照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印发关于加强优秀历史建筑保护工作指导意见的通知》(粤建市[2010]3号)要求,可采取挂牌或公布为历史建筑等方式加以保护。

国内历史建筑与历史风貌区的保护进程

国内历史建筑与历史风貌区的保护进程

国内历史建筑与历史风貌区的保护进程我国现代考古科学研究开始于20世纪20年代,1922年北京大学设立考古学研究所,后又设立考古学会。

1926年进行了中国学者的首次考古发掘,在山西夏县西阴村发现了与仰韶文化相同的文化遗存。

1929年成立中国营造学社,开始了系统地运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中国古代建筑。

当时执政的国民政府于1930年6月2日颁布了《古物保存法》,又于1931年7月3日公布了《古物保存法细则》,并在1932年设立了中央古物保管委员会,制定了《中央古物保管委员会组织条例》。

这些法令及机构是中国历史上由中央政府公布的第一个文物保护政策性法规和第一次在国家设立专门保护管理文物的机构。

尽管成立了中央古物保管委员会,在文物保护方面也做了一些有益的工作。

但是由于政局动荡,没有形成一个长期稳定的管理体制,而且各地方政府也没有设置相应的文物管理专门机构,因此,在各地的各类大量文物基本上处于无人管理的状态。

后来由于战乱,该法规基本没有得到执行。

1950年5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即发布了有关文物保护的政令,7月6日又发出《关于保护文物建筑的指示》。

在此之前,1只9年3月华北人民政府印发了梁思成先生主编的《全国重要文物建筑简目》,此《简目》成为1961年3月国务院公布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基础。

建国初期,由于战争,使大量的文物遭到破坏,并有许多文物流失海外,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首先颁布了一系列保护文物制止流失的法令和法规。

1950年颁布了《关于古文化遗址及古墓葬调查,发掘暂行办法》、《禁止珍贵文物、图书出口暂行办法》和《关于古文物建筑保护的指示》,基本上制止了1840年以来中国大量珍贵文物外流的现象。

其次在文物保护行政管理方面,中央和地方都设置了负责文物保护管理的专门行政机构,在中国科学院设置了考古研究所,从此,开始了中国历史上从未有过的由国家领导进行的大规模文物保护管理工作,并发布了一系列的管理办法与规定。

国外历史风貌建筑的保护及启示

国外历史风貌建筑的保护及启示

国外历史风貌建筑的保护及启示作者:谷俊青来源:《中国房地产》2010年第09期一、国外对历史风貌建筑的定义西方对文化遗产的价值认识有相当的研究和积累。

19世纪60年代以后,越来越多的老建筑被认为是值得保护的建筑遗产,“风貌建筑”的内涵和外延得以迅速扩展,被广泛用来指应受保护的建筑遗产。

1964年的《威尼斯宪章》指出:“历史文物建筑的概念,不仅包含个别的建筑作品,而且包含能够见证某种文明、某种有意义的发展或某种历史事件的城市或乡村环境,这不仅适用于伟大的艺术品,也适用于由于时光流逝而获得文化意义的在过去比较不重要的作品。

”随着认识的深入,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的《世界遗产公约》中对建筑遗产的定义是:“从历史、艺术或科学角度看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建筑物、碑刻和碑画,具有考古意义的素材或遗构、铭文、洞窟及其他有特征的组合体”。

在1977年的《世界文化遗产公约实施指南》中,对风貌建筑的价值分类描述为情感价值、文化价值和使用价值。

在上世纪下半叶的遗产保护实践中,对遗产的保护与再利用方式的深入探讨,促成了对遗产价值的更深层认识。

1982年英国国际古迹及遗址理事会主席伯纳德·费尔顿指出:“它具有建筑、美学、历史、记录、考古学、经济、社会,甚至是政治和精神或象征性的价值。

”这是比以往更为宽广的价值构成认识,并提到了经济价值的因素。

近年以David Throsby为代表,提出了遗产价值的以下分类,并统称之为内在价值。

美学价值。

指遗产本身及其周围环境所拥有和展示的某种重要的美学质量,它是一种客观存在。

精神价值。

指遗产提供给一个特定的地区和使用者以一种文化方面的自豪感,并能以此加强与外部世界的联系。

社会价值。

指遗产能够帮助强化社区的群体价值,使得社区能成为一个适宜生活和工作的地方。

历史价值。

指能帮助证实遗产独特性,并能提供与过去的联系,提示其源流的信息等。

象征价值。

指遗产传达的内在意义和信息,帮助理解其独特性,维护其特色等同时遗产具有教育功能,藉此加强认识的基础,加深人们对整个社会的了解程度。

保护文化遗产与延续历史风貌并重--上海市历史文化风貌区保护规划编制的特点

保护文化遗产与延续历史风貌并重--上海市历史文化风貌区保护规划编制的特点

Equal Emphasis
o n P ro te c t io n a nd Re ne wa l of U rb a n T ra d it io n
Characters of the planning of historical relics protection zones in Shanghai
(2)除了已经受法律保护的历史建筑之外, 历史文化
tura l he ritage a nd fe atures .
提出了适合上海现有管理体制、 有利
于规划管理、 兼顾科学性与操作性的 规划编制方法, 制定了针对各个历史 文化风貌区特点的规划管理技术规 定. 进行了一些有益的研究和尝试。
日 常规划管理的规划类型去直接指导 建设项目的规划审批。 第二, 城市中 原有的控制性详细规划由于在当时编 制时还没有 ( 保护条例》 “ 和 历史文
在历史文化风貌区范围内原有的控制
性详细规划也需要调整。 上海市历史文化风貌区保护规
划在经市政府批准后, 作为上海市城
市规划特定地区的控制性详细规划 ,
10
上海 市 叫PUW 峨 桩 FNN i LRG RI AE EA V K B N
具备了规划上的法律地位, 因此在风貌区范围内替代了原 有其他同一层次的规划, 成为了风貌区保护与建设的管理
中并没有独立的法律地位。 现在一般 情况下多依附在城市总体规划的专项
规划中或直接以建设项目的修建性详 细规划的形式出现。 带来的问题是总 体规划不足以直接用于日常的规划管 理, 修建性详细规划又过于局部, 缺 乏整体性和长远性。 对于历史文化风
27平方公里。 它们虽然历史形成的过
程和现况不尽相同, 但保护历史风貌 的目 标是共同的, 因此首先提上工作 议程的是编制一个 “ 历史文化风貌区 保护规划” 于2005 年10 月编制完成 。 的上海市中心城区 , 处历史文化风 2 貌区保护规划通过分析研究风貌区的 特征, 从城市空间景观、 社会生活功 能、 历史文化、 技术法规等四个方面

城市历史风貌

城市历史风貌

城市历史风貌随着时间的推移,城市的面貌也在不断变化。

一个城市的历史风貌是指其在过去的几百年中形成的,展现出的建筑、文化和社会特色。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探讨城市历史风貌的重要性,以及如何保护和传承这些独特的城市面貌。

首先,城市历史风貌对于了解一个城市的文化和历史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城市的建筑风格和设计,我们可以了解到过去的城市居民生活方式、价值观和社会结构。

例如,一座古老城市的石头建筑往往反映了当时的建筑技术和材料使用,反映了社会发展和历史事件的重要程度。

这些建筑和文化遗产都是我们了解过去的重要窗口,因此保护和传承它们对于我们理解城市的历史和文化至关重要。

其次,城市历史风貌也对于城市的发展和旅游业具有重要意义。

许多城市在旅游业方面借助其独特的历史遗产和文化资源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旅游业是许多城市的重要支柱产业,吸引了大量游客和投资。

一些建筑和历史遗产成为了城市标志,并且在吸引游客的同时也为当地居民提供了就业机会。

因此,保护城市历史风貌不仅能够保护城市的文化传统,还可以为城市带来经济利益。

然而,城市历史风貌的保护和传承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许多古老城区面临着拆除和重建的威胁。

开发商和政府通常更关注城市的经济发展和现代化,而忽视了这些历史遗产的价值。

因此,我们需要采取措施来保护这些宝贵的城市历史风貌。

首先,政府需要出台相应的法律和政策来保护历史遗产。

这些法律和政策应该明确规定哪些建筑和文化遗产是受保护的,以及如何保护它们。

政府还应当加大对历史遗产保护的监督和执法力度,确保规定得以顺利实施。

其次,公众也应当加入到历史遗产保护的行列中来。

只有当公众意识到历史遗产的重要性,才能更好地保护它们。

政府可以通过组织城市文化节日、开展历史讲座和推广历史教育,提高公众的历史意识和对历史的认同感。

同时,公众可以通过参与志愿者活动、捐赠或者鼓励当地的文化和艺术活动来支持历史遗产的保护工作。

上海市历史文化风貌区和优秀历史建筑保护条例

上海市历史文化风貌区和优秀历史建筑保护条例

上海市历史文化风貌区和优秀历史建筑保护条例上海市历史文化风貌区和优秀历史建筑保护条例是上海市政府出台的一系列法规和政策文件,旨在保护上海市的历史文化遗产和优秀历史建筑,以提升城市形象、保留历史记忆,并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以下是对这些条例的详细解读:一、上海市历史文化风貌区上海市历史文化风貌区的划定是按照一定的程序进行的。

首先,要对可能划定为历史文化风貌区的区域进行调研和评估,确定是否具有历史文化遗产价值和独特风貌。

其次,要组织相关专家和学者进行论证和评审,形成划定方案。

最后,要通过上海市政府的批准,正式划定为历史文化风貌区。

划定为历史文化风貌区后,上海市政府会出台相应的保护规划和管理措施。

这些规划和措施主要包括:建筑修复和改造规划,保护修复范围和标准,建筑改造和新建的审批程序等。

同时,还要鼓励社会组织和公众参与到历史文化风貌区的保护和管理中来。

上海市政府还出台了优秀历史建筑保护条例,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优秀历史建筑的认定和保护。

条例明确了优秀历史建筑的认定标准,包括建筑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和建筑价值等。

同时,也规定了优秀历史建筑的保护范围和保护政策,包括建筑的外观、结构、装饰、环境等方面。

2.优秀历史建筑的修复和保养。

条例规定了修复和保养优秀历史建筑的程序和要求,包括修复的内容、方法和技术。

同时,也明确了修复的目的和原则,以保持建筑的历史风貌和原有的文化价值。

3.优秀历史建筑的管理和使用。

条例明确了优秀历史建筑的管理责任和管理机构,并规定了建筑的使用范围和使用条件。

同时,也明确了优秀历史建筑的开放和利用的方式和要求,鼓励社会组织和公众参与到建筑的管理和使用中来。

通过制定上海市历史文化风貌区和优秀历史建筑保护条例,上海市政府强调了对历史文化遗产和优秀历史建筑的保护和管理的重要性。

这些条例不仅是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法律依据,也是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

同时,这也需要广大市民和社会组织的共同参与和支持,形成全民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良好氛围和习惯。

太原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文化街区、风貌区概述

太原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文化街区、风貌区概述

门街转 双 龙巷 , 南界府东路 , 北 界 新 民街 , 面 积 约 军 营 、 民居 的变 迁 , 积淀 了太 原 府城 不 同时 期 的文
为 1 9 . 3公 顷 。南 华 门在建设 史 上经 历 了 四个重 要 化 , 是府 城 自明朝 至当代 发展 的缩影 。
时期 : 2 . 东三 道巷历 史文 化街 区 。
三 门的 走道 逐渐 演化 成街 , 外城 建有 大 小 校场 、 火
文 物 世 界w w 2 0 1 5 . 2 37
位于 今太 原 市晋 源 区 ,距 市 中心 2 0公 里 , 它
位 于太 原府 城 的南 部 ,其街 区范 围是北 起 上
是 建立 在晋 阳古 城遗 址 之上 的 明 、清 时期 的太 原 马街 , 南 到迎 泽大 街 ; 西起 柳 巷 , 东 到新城街 。 街 区 县 旧城 。 北 起北 城墙 , 南 至龙 天庙 , 西起 西城 墙 , 东 用地 8 O . 2 5公 顷。
护规 划》 由太原 市人 民政 府公 布实 施 。 太 原市 域范 南北 大道 为 中心 的几 条街巷 , 先后 问世 。 围 内保 存 有大 量 与之 相关 的文 化遗 存 ,是 认识 太
民 国 时期 , 一 些 富贾 大 户 、 民 主人 士 、 军 阀等 原 历史 文 化价 值 不可 或 缺 的要 素 ,也 是构 成 太原 在精 营片 区建宅 安家 。同时在修 筑正太 、 同蒲 铁路 城 市历 史 文化 遗 产 的重要 组 成 部分 。因此 规划 的 时 , 外 籍工 程师 也 在教 场巷 居住 , 街 区 内集 中了一 空 间 范 围是 以太原 市 域为 基 础 的 。经过 反 复研 究 些 名人 居所 。从 此 , 晋王 府 、 精骑 营 、 大 教场 、 小 教 论证 , 太原 划定 了五 片历史 文 化街 区 、 五片 历史 文 场 等 旧址 全 部被 毁 , 取 而代 之 的是 花 园 、 会馆 、 别 化 风貌 区。历史 文 化街 区包括 南 华 门 、 东三 道巷 、 墅。 明太 原 县 城 、 矿机宿舍 、 太重苏联专家楼 ; 历 史 文 西 水系 、 迎泽 大街 和小 东 门街 。

上海市历史文化风貌区(44片)

上海市历史文化风貌区(44片)

上海市历史文化风貌区(44片)上海市历史文化风貌区是指历史建筑集中成片,建筑样式、空间格局和街区景观较完整地体现上海某一历史时期地域文化特点的地区。

目前已确定了44片历史文化风貌区,其中中心城区12片27平方公里,郊区及浦东新区32片14平方公里。

总计44片历史文化风貌区,分别制订了保护规划指导地区建设;在风貌区内划定了144条风貌保护道路,总长度超过100公里,分类进行保护;确定了19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63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632处优秀历史建筑。

一、上海中心城区12个历史文化风貌保护区1.【外滩历史文化风貌区】涉及黄浦、虹口区,以外滩历史建筑群、建筑轮廓线以及街道空间为风貌特色。

2.【人民广场历史文化风貌区】位于黄浦区,以近代商业文化娱乐建筑、南京路,人民广场城市空间和里弄建筑为风貌特色。

3.【老城厢历史文化风貌区】位于黄浦区,以传统寺庙、居住、商业、街巷格局为风貌特色。

4.【衡山路-复兴路历史文化风貌区】涉及徐汇、卢湾、静安、长宁区,以花园住宅、里弄、公寓为主要风貌特色。

5.【虹桥路历史文化风貌区】位于长宁区,以乡村别墅为风貌特色。

6.【山阴路历史文化风貌区】位于虹口区,以革命史迹、花园、里弄住宅为风貌特色。

7.【江湾历史文化风貌区】位于杨浦区,以原市政中心历史建筑群和环形放射状的路网格局为风貌特色。

8.【龙华历史文化风貌区】位于徐汇区,以烈士陵园和寺庙为风貌特色。

9.【提篮桥历史文化风貌区】位于虹口区,以特殊建筑和里弄住宅、宗教场所为风貌特色。

10.【南京西路历史文化风貌区】位于静安区,以各类住宅和公共建筑为风貌特色。

11.【愚园路历史文化风貌区】涉及长宁、静安区,以花园、里弄住宅和教育建筑为特色。

12.【新华路历史文化风貌区】位于长宁区,以花园住宅为风貌特色。

二、上海郊区及浦东新区32个历史文化风貌保护区1.【上海市枫泾历史文化风貌区】位于金山区枫泾镇老镇区,320国道以北,朱枫公路以东,市河和新开河两侧区域范围内。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史风貌区概念
历史风貌区是指那些文物古迹比较集中,或能较完整地体现出某一历史时期传统风貌和民族地方特色的街区、建筑群、古镇、村落等。

这些区域可根据它们的历史、科学、艺术价值,核定公布为地方各级“历史文化保护区”。

在这些区域内,传统建筑风貌格局基本完整,具备历史街巷和历史环境要素真实性,与重要历史名人和重大历史事件密切相关,体现了传统文化思想、民系特色、地域特征或者时代风格。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需更多信息,建议查阅相关文献或咨询城市规划专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