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概整理笔记(第六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第一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国最大的实际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在总结世界社会主义、特别是中国社会主义曲折发展的历史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逐步提出的。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作为具有特定内涵的新概念,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是第一次。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认识
在初步总结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后,毛泽东在1959年阅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时,专门探讨了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问题。

第一次明确地划分了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

他指出:“社会主义这个阶段,又可能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不发达的社会主义,第二阶段是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

后一阶段可能比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科学论断的逐步形成和发展在邓小平主持制定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指出:“尽管我们的社会主义制度还是处于初级的阶段,但是毫无疑问,我国已经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任何否认这个基本事实的观点都是错误的。

”这是在党的决议中第一次提出我国的社会主义处于初级阶段的论断。

1982年党的十二大报告指出:“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现在还处在初级发展阶段,物质文明还不发达。

”对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系统阐述,是党的十三大。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和主要特征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
我国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不是泛指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会经历的起始阶段,而是特指我国在生产力发展水平不高、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历史阶段。

从我国情况来看,这个阶段至少需要上百年时间,即从本世纪中叶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到下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就是社会主义的不发达阶段。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论断包括两层含义:
第一,我国已经进入社会主义社会。

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
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还处在不发达的阶段,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至少需要上百年的发展进程,对它的基本特征,党的十三大概括了五个方面,此后,经过十年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发展和经验总结,党的十五大又从九个方面作了进一步的阐述。

3.科学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意义
●第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理论,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基石”。

●第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中国共产党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确定战略目标和战略步骤的基本依据。

●第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排除“左”右干扰,夺取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胜利的思想武器。

●第四,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使我们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长期性、紧迫性、复杂性和艰巨性有了更加清醒的认识和思想准备。

完整准确地把握这一科学判断,坚持一切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出发,对于我们完整准确地把握邓小平理论并高举这个理论旗帜,对于我们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对于我们正确贯彻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及党在现阶段的路线方针政策,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
我国现在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论断是有其客观依据的,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1.是由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的历史条件决定的
2.是由我国建成社会主义所需要的物质基础决定的
◐第二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这一历史阶段社会众多矛盾中最主要的矛
盾。

(“也就是目前时期全党和全国人民所必须解决的主要问题或中心任务”)它的存在和发展,决定和制约着其他矛盾,规定和支配着我国社会发展的基本状况和趋势
●只有牢牢抓住这个主要矛盾和工作中心,才能清醒地观察和把握社会矛盾的
全局,有效地促进各种社会矛盾解决。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的提出及其主要内容
党的基本路线即党的总路线,是党对一定历史阶段的奋斗目标和任务以及为实现这一目标所确定的途径和道路的总概括,是总揽全局的根本指导方针,既是统一全党思想和行动的基础,也是制定各项具体工作路线、方针、政策的根本依据。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提出
从建国后至十一届三中全会前,我们党曾在不同时期分别提出过三条总路线:
① 1952 年提出的“一化三改”的总路线。

② 1958年5月,党的八大二次会议提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

③ 1962年党的八届十中全会提出:社会主义社会是一个相当长的历史阶段,在这个历史阶段中,还存在着阶级、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存在着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两条道路的斗争,存在着资本主义复辟的危险性。

1969年的党的九大正式把这段话确定为“党在整个社会主义历史阶段的基本路线。

”这条以阶级
斗争为纲的路线。

④1987年召开的党的十三大明确概括和全面阐发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第一,“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是对我国现代化事业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的概括,是社会主义事业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

第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集中概括了党指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方针和总政策,是这条基本路线的最主要的内容。

第三,“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是实现根本任务的政治保证与动力。

第四,“自力更生,艰苦创业”,集中概括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奋斗精神,是我们完成现代化任务的立足之点。

第五,“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是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奋斗目标。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可简明的概括为“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①“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党的基本路线的核心
②“四项基本原则”,是我们的立国之本,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政治保证
③“改革开放”,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动力和条件,是实现现代化的根本途径
3.毫不动摇地坚持党的基本路线
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必须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一中心。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两个基本点的统一必须旗帜鲜明地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

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既要反“左”又要防右。

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的基本目标和基本政策,有机统一,不可分割,构成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目标: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
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人民共享经济繁荣成果。

◆政治的基本目标: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基础上,依法治
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实现社会安定,政府廉洁高效,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和睦,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

◆文化的基本目标: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
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社会的基本目标: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
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第二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战略
一、“三步走”的发展战略
战略目标:到21世纪中叶,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第一步:从1980年到1990年国民生产总值翻一番,人均500美元,解决人
民温饱问题;
✧第二步:从1991年到20世纪末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一番,人均1000美元,
人民生活达到小康;
✧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
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三步走”的发展战略的重点:
①农业,
②是能源和交通,
③是教育和科技。

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我国现在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国民经济持续增长,国家经济实力显著增强;改革开放取得重大的突破性进展;人民生活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

1)低水平: GDP总量:第6位.人均GDP:第127位
2)不全面:消费水平:生存型消费
生态环境:
社会道德……
3)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城乡差距6:1;地区差距;阶层差距
我们要在二十一世纪,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经济:在优化结构和提高效益的基础上,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力争比2000
年翻两番,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

基本实现工业化,建成完善的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体制和更具活力、更加开放的经济体系。

●政治:社会主义民主更加完善,社会主义法制更加完备,依法治国基本方略
得到全面落实,人民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权益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

基层民主更加健全,社会秩序良好,人民安居乐业。

●文化: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形成比
较完善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科技和文化创新体系、全民健身和医疗卫生体系。

●社会: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
高,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存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现途径
1.强化农村发展基础:缩小城乡差距
2.平均地区发展:加快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
3.增加就业机会:为贫民提供保障
4.实现优质工业化:以科技为主导
5.维护社会秩序:加强法制建设
十七大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1、增强发展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2、扩大社会主义民主,更好保障人民权益和社会公平正义。

•3、加强文化建设,明显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

•4、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全面改善人民生活。

•5、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