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鲸》听评课记录

合集下载

《鲸》评课稿【推荐下载】

《鲸》评课稿【推荐下载】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鲸》评课稿
《鲸》评课稿
刚刚欣赏了精彩的课堂教学,我不仅感受到了李老师饱满的教学热情,更领略到了李老师扎实的教学功底,下面我就《鲸》这节课进行简单的点评,如有不成熟之处,还请大家多多指正。

本节课教学突出了以下几点:1、清清楚楚领悟说明方法
《鲸》这篇常识性说明文的教学重点是:学习作者用多种说明方法说明
事物特点的表达方法。

这个重点被汪老师抓住了。

我们看到李老师在引导学生回顾课文内容之后就直接进入了说明方法非
常集中的第一自然段,引导学生学习本文的说明方法,在学生自主探究,师生共同交流的同时,体会到作者通过多种说明方法,通俗、准确地描写出鲸的形体特点,不但落实了教学重点,也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2、扎扎实实体会准确用词
说明文稍不留意就会上成“常识课”,因此在这节课上对常识性的知识
我没做深究,而是把教学的着眼点放在体会本文语言简练准确、平实质朴又不乏生动形象的特点上。

例如对文中“在很远的古代”、“很长很长”、
“渐渐”、“主要”、“总是”、“必须”等词的理解既让学生了解了鲸的有关
指示,又让学生体会到了作者用词的准确,表达的形象。

3、时时处处渗透读写结合
在教学中李老师不仅引导学生关注课文写了什幺,还引导学生关注课文
怎幺写的,并渗透了从读学写,体现了读写结合,例如让学生利用搜集到的资料把自己当成一头鲸进行《鲸的自述》,并适当运用一些说明方法,
专注下一代成长,为了孩子。

评马老师的《鲸》

评马老师的《鲸》

评马老师的《鲸》评马老师的《鲸》今天听了滨江小学的四堂语文课,现简评之。

先评点马老师上的《鲸》(第一课时)。

第一堂课:鲸说明文最基本的写作技巧就是说明方法。

如何让学生通过语言文字去体会、理解说明方法是这堂课的一项重要的任务。

马老师的可贵之处就在于,她不是在课文学完后归纳概括说明方法,也不是理性地去分析说明方法,而是在学生的朗读理解中适时点拨,引导学生轻松自然地理解、体会具体的说明方法。

如学生读了句子“我国发现过一头近四万公斤重的鲸……显得很宽敞”时,马老师在组织学生朗读讨论的过程中,适时点拨”是啊,这头鲸确实大。

看来,举例子是一种很好的说明方法。

”。

更精彩的是下面这个片段。

马老师提问:“课文写‘鲸’,为什么还要写‘大象’呢?”。

学生回答:“大象大家熟悉,鲸大家不熟悉。

将鲸与大象比,大家就知道鲸的大了。

”。

马老师引导:“是啊,这种方法就叫作比较。

作比较也是一种很好的说明方法”。

马老师的引导是多么地贴切、自然。

学生在马老师的引导下,从感性的语言中形成了理性的认识。

语文课改以后,许多语文课堂变得虚幻,唯讲感悟。

殊不知,离开了具体的语言环境,离开了字词句段的感悟只是空中楼阁。

马老师的课堂不是这样,她很重视对词语的理解,总能引导学生去品词品句,从而避免了过多的空洞感悟。

例如,讨论“鲸吃什么呢?”问题时,学生根据文本回答“须鲸主要吃虾和小鱼;齿鲸主要吃大鱼和海兽。

”。

马老师适时发问“为什么要加上‘主要’呢?”。

学生思考后回答,并由此体会到作者用词的准确性。

对词语理解的另一种方式就是朗读。

马老师在课堂中总能用文本这条线牵住学生的思绪,不管学生回答什么,马老师最终总能引导学生去朗读。

不时地引导学生朗读,是一种很好的语文教学习惯。

马老师有这种好习惯。

当然,上好说明文并不容易,其中难以处理的就是说明文中知识与语言的关系。

在说明文中,知识是一个载体,语言是根本。

知识要不要学呢?当然要学!语言是承载知识的。

但语文课姓语名文。

《鲸》说课稿、教学设计、评课及教学反思(人教版五年级上册)

《鲸》说课稿、教学设计、评课及教学反思(人教版五年级上册)

《鲸》说课稿、教学设计、评课及教学反思(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组集体备课课题:鲸年级:执教人:集体备课活动记录学科语文年级主备人备课组长时间地点教学内容鲸材料整理参与人员备课中心问题如何使学生在阅读说明性文章时,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

过程描述崔春华:小学阶段:说明性课文占百分之十九。

说明性文章,顾名思义,就是说明事物情况或道理的文章。

在小学语文课本中,说明性文章主要有三类:1.以介绍事物或景物特征为主的写景状物的文章;2.以介绍科普知识为主的科学小品文;3.以说明学、生活、做人为主的的简单议论文。

所以要充分重视。

赵庆琴:第三学段阅读目标中指出: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

付素环:说明性文章的教学要体现语文的特点,应该充满着“语文味”,切不能把它上成常识课。

因此,对于此类课文教师要认真研读,反复琢磨,把握文本的特点,关注文本的语言,捕捉文本中的特殊的词句和语言形式,以充分挖掘出文本中的语文元素。

李桂英:说明的顺序。

文本的表达顺序,是作者叙述思路的表征,是作者独具匠心的体现,这同样需要读者去认真地发现,并形成读者、作者间的认知共鸣。

徐会:说明的要点。

任何一篇说明性的文章都不可能是面面俱到的,作者总是从几个方面抓住几个要点来加以说明的。

刘会英:说明的方法。

说明事物有多种方法。

教学说明性文章,除了引导学生弄清课文介绍说明的那种事物的特征、本质之外,还要注意引导学生学习作者说明事物的方法。

王美艳:词句的运用。

说明性文章的语言确切、简洁、通俗,具有很强的逻辑性,句子与句子之间都有着密切的联系。

讨论结果说明性文章的教学要彰显其个性特征,教学时应该要关注以下几点:1.要引导学生在获得科学真知的过程中得到一种乐趣,激发学生学习说明性课文的积极性。

2.要引导学生在抓住要点、了解方法的过程中揣摩品味语言,感受说明性文章的理趣和情趣。

3.要注意课堂教学的生发,能够有效地拓展与课文有密切联系的知识,开拓学生的视野。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鲸》观课报告听评课记录doc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鲸》观课报告听评课记录doc

《鲸》观课报告听评课记录参加人员:商店镇中心小学语文研修组成员评课过程:一、讲课人说课(一)说教材《鲸》是一篇常识性的说明文,这类课文较之其他类型的课文知识性较强。

课文介绍了鲸的形体特点、种类和生活习性等方面的知识。

本文在表达上运用列举数字、比较、举例、比喻等多种说明方法,对鲸的特点作通俗的说明。

同时,作者准确用词,形象描述也是本文表达上的一大特点。

选编本文的意图是使学生了解鲸的一些知识,学习作者用多种方法说明事物特点的表达方法。

同时,通过学习本文培养学生探索动物世界的兴趣。

(二)、说教学目标及重难点根据《语文课程标准》对阅读教学的要求,结合教材特点,针对学生实际,制订以下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认知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了解课文介绍的有关鲸的一些知识。

能力目标:1、结合课文特点,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在读中体会作者介绍鲸的说明方法。

2、结合实践活动进行交际训练,发展语言表达及创新思维能力。

3、拓展科学知识的意识及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学习本文培养学生热爱动物、探索动物世界的兴趣。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在读中了解鲸的一些知识,体会作者的说明方法,并学习运用到自己的习作实践中去。

教学难点:理解鲸的进化过程(三)、说教学过程:1、设疑激趣,观察导入由于大部分没有见过鲸,有的甚至还是第一次听说,因此,在学习课文之前,有必要借助多媒体展示鲸的画面,使学生在头脑中建立起鲸的表象,为学习课文作好铺垫。

教学伊始,我用设疑激趣法导入:“同学们,你们见过大海吗?(出示课件1:显示蓝色大海)美吗?(生答)的确,就在这美丽的蓝色的海洋中,蕴藏着丰富的宝藏,生活着千奇百怪的海底动物。

其中有一种动物号称‘海中之王’,它的形体庞大,比大象还要大得多。

你们想去看看吗?”接着播放课件2,展示鲸在大海中活动的画面,让学生仔细观察后回答:“这是什么动物?与别的动物相比有什么不同或相同的地方?”关于鲸的知识非常丰富,你们想继续研究它吗?”这样进一步诱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推荐】鲸的评课稿-范文模板 (5页)

【推荐】鲸的评课稿-范文模板 (5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鲸的评课稿篇一:鲸评课稿《鲸》评课稿威小苏云听了金老师执教的《鲸》一课,感触颇多。

课堂中有许多亮点都值得借鉴。

这是一篇常识性说明文,介绍鲸的形体特点、进化过程、种类和生活习性等方面的知识。

文章层次分明,条理清晰,语言简练准确、平实质朴又不乏生动形象。

作者运用列数字、举例子、做比较、打比方等多种说明方法。

文章既展现了一幅幅关于鲸的生动画面,也向学生开启了一扇探索动物世界的科学之门。

众观金老师的教学我认为有以下几个特点:一、语文特点,渗透学科素养在语文课的教学中,我们始终牢记:语文课是姓“语”的。

金老师在教学过程,既注重突出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又没有在内容上做过多的纠缠,进行繁琐地分析理解,从而把它上成一节科学课。

而是要以课文为例子,紧紧抓住语言文字,通过多种形式的语文活动,写小标题、写批注,个性朗读增强学生对鲸的感性认识;通过写名片的特殊形式使书面语言得以内化,以此增强学生对鲸的理性认识,从而使学生对鲸这个庞然大物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并乐意自己主动地作进一步的研究。

二、个性朗读,体现学科特色我们都知道:“一千个读者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每个学生对同一篇课文都有各自不同的见解,而有感情地朗读其实就是学生对文本的外化理解。

感情朗读应是受到文章的感染,与课文的情感产生共鸣后的自然流露,达到“其言皆若出之吾之口,其意皆若出之吾之心”。

而这种“个性”又不能“放任自流”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

通过朗读不仅使学生体会语言文字的韵律美,同时把语言文字化作鲜明的视觉形象在现在学生面前,唤起学生的想象,让学生与作者与文章产生共鸣。

比如在让学生读出鲸很大这一特点时,金老师力求做到不拿自己的标准来要求学生,而是要他们自己读,通过点评,引导学生把鲸的大通读朗读展现出来。

还让学生说出为什么读,这样有利于促进学生在读中体悟。

《鲸》说课稿、教学设计、评课及教学反思(人教版五年级上册)

《鲸》说课稿、教学设计、评课及教学反思(人教版五年级上册)

《鲸》说课稿、教学设计、评课及教学反思(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组集体备课课题:鲸年级:执教人:集体备课活动记录学科语文年级主备人备课组长时间地点教学内容鲸材料整理参与人员备课中心问题如何使学生在阅读说明性文章时,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

过程描述崔春华:小学阶段:说明性课文占百分之十九。

说明性文章,顾名思义,就是说明事物情况或道理的文章。

在小学语文课本中,说明性文章主要有三类:1.以介绍事物或景物特征为主的写景状物的文章;2.以介绍科普知识为主的科学小品文;3.以说明学、生活、做人为主的的简单议论文。

所以要充分重视。

赵庆琴:第三学段阅读目标中指出: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

付素环:说明性文章的教学要体现语文的特点,应该充满着“语文味”,切不能把它上成常识课。

因此,对于此类课文教师要认真研读,反复琢磨,把握文本的特点,关注文本的语言,捕捉文本中的特殊的词句和语言形式,以充分挖掘出文本中的语文元素。

李桂英:说明的顺序。

文本的表达顺序,是作者叙述思路的表征,是作者独具匠心的体现,这同样需要读者去认真地发现,并形成读者、作者间的认知共鸣。

徐会:说明的要点。

任何一篇说明性的文章都不可能是面面俱到的,作者总是从几个方面抓住几个要点来加以说明的。

刘会英:说明的方法。

说明事物有多种方法。

教学说明性文章,除了引导学生弄清课文介绍说明的那种事物的特征、本质之外,还要注意引导学生学习作者说明事物的方法。

王美艳:词句的运用。

说明性文章的语言确切、简洁、通俗,具有很强的逻辑性,句子与句子之间都有着密切的联系。

讨论结果说明性文章的教学要彰显其个性特征,教学时应该要关注以下几点:1.要引导学生在获得科学真知的过程中得到一种乐趣,激发学生学习说明性课文的积极性。

2.要引导学生在抓住要点、了解方法的过程中揣摩品味语言,感受说明性文章的理趣和情趣。

3.要注意课堂教学的生发,能够有效地拓展与课文有密切联系的知识,开拓学生的视野。

五年级语文评课稿_五年级语文鲸评课稿

五年级语文评课稿_五年级语文鲸评课稿

五年级语文评课稿_五年级语文鲸评课稿五年级语文《鲸》评课稿13月21日,全县的小学语文优质课竞赛在我校举行,有幸能够听到几位县里优秀的老师上的几堂精彩纷呈的课,感慨颇多。

老师们用自己擅长的方式来设计自己的课,各具风采,独具个性,没有在乎强调了什么。

其实,只要课堂上让孩子们学有所得,就是有成效的一堂优秀课例。

课改就是要求老师在课堂上去呼唤朴素的语文,呼唤真实的语文,呼唤实践的语文,呼唤本真的语文。

在这几堂优秀的课例中,给人印象最深的就是张老师上的《鲸》这堂课,生动幽默,风趣,自然,讲求了课堂的实效性,让学生以及听课的老师在不知不觉中就度过了愉快的40分钟。

1、课前一个反口令游戏就把学生积极性调动了起来,再加上神秘礼物的赠送,就将学生牢牢控制在了自己的手心,枯燥的说明文从一开始就生动了起来,活了起来,亮了起来。

2、以传统的生字教学独特地引入课题。

张老师改变了一直以来的大屏幕学习生字的形式。

先让学生上台听写两个字“滤、肺”,就平淡的两个形声字,老师讲得有滋有味,这样不光了解了中国汉字的独特以外,还渗透了识字方法:以形、声来识字,并强调了“肺”的最后一笔是竖,落实生字教学。

紧接着水到渠成地过渡到课题“鲸”,只是老师写得要大些,“为什么大”学生就在老师设的“圈套”中一步一步走进课文,去体会鲸的“大”。

3、老师的教法和学生的学法有机结合,主次分明。

4、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鲸很大,舌头也重,究竟有多重,对于文章中的数字,学生好像一下子难以从头脑中反应过来,张老师就把这数字用在了自己身上,创造性地使用了这句话:“有33个张老师那么重”,学生一看这个潇洒的老师,加上“33”,几个数字一关联,明白了舌头的重量,通俗、生动、形象,风趣中不乏知识的贯通,妙!5、营造师生平等对话的氛围,努力实现教学的最优化。

在这堂课上,教师始终以亲切平和的形象,以激励的话语,给学生个性张扬的空间。

学生不再是学生,而是一起学习的伙伴。

而且整堂课都是高标准的口语实践活动,学生不是死读课文,在这里,说不再是难题,而是将自己重构包装后的语言展示出来,让听众、读者感到清新、生动。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鲸》评课记录1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鲸》评课记录1

《鲸》评课记录《鲸》一文是一篇说明文。

对于小学生来说,说明方法的运用及了解是学生学习的重点。

在教学中,我通过讲解及微课程的展示向学生讲授说明方法的种类及特征,不断引导学生了解并掌握说明方法的特征以及说明方法的作用,以此为突破点,逐步掌握小学阶段常见的说明方法。

祝老师的课突出了重点,着重解决了难点。

对于五年级的孩子来说,说明方法的学习室一个重要知识点。

教学过程中,学生思维活跃。

教师在课前设计中并没有确立这一研究主题,是学生思维的广度突破了课文涵盖内容的有限性。

我抓住了这个机会,把这个问题确定为本节课的研究主题之一。

教师适时引导学生从已有的知识体系出发,观察周围的自然现象、社会现象,把学生收集到的多渠道信息资料进行交流、讨论。

学生根据探究的主题自由组合成3-5人的小组,教师指导各组成员分工协作。

分工后,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参与学习过程,体现了合作学习的理念。

由于这种合作能充分体现每一个小组成员在合作中的价值,见证每一个成员对学习成果的贡献,因而,提高了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并形成学生之间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团队精神。

值得一提的是,学生在课前收集了大量有关鲸的资料,真是让人叹为观止。

可见他们对鲸兴趣浓厚,同时也可以看出他们对鲸的了解还真不少!这样的学习,从课内延伸到课外,效果的确不错。

在小学进行探究性学习,可以把课文理解、信息处理、情感体验作为重点,最终获得研究方法和思考方法。

初探在网络环境下的研究性学习,通过网上对信息资料的检索、调查,并对发现的问题进行全班交流,学生可以接触到更多、更广的知识,从而促使学生获得学习能力。

教学中,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通过影视欣赏、课文朗读、交互品评,激发了学生探究学习的兴趣;学生在小组合作中,自主抓住感兴趣的问题,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去感受、理解、欣赏、介绍、评价,让课文语言和知识在学生心理中得到同构。

总的来说,本节课教学我努力贯彻新课标精神,积极创设教学情景,打破了串讲串问、繁琐分析、学生被动接受的传统教学格局,展示了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发现、创新的过程,突出了语文学科特色,始终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探究,在读中创新。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鲸》听评课记录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鲸》听评课记录

听课记录:张老师执教《鲸》一课听课随记随感,只是作为自己的学习资料,顺便与大伙儿研讨。

记得不全,说得不对之处请张老师和其他老师多多原谅。

欢迎大家多多给我提意见。

不胜感激!教学过程:一、视频引入:课前谈话:陆地上最大的什么动物?在海洋中最大的是什么动物?今天我们来学习《鲸》这篇课文。

二、学习课文:1、一边读一边思考:自己快速默读课文,找每一个自然段的中心句,划一划,没有的话就用自己的话写在旁边。

2、学生思考,汇报:第一自然段:鲸的大小、体重第二自然段:鲸是哺乳动物,鲸的属类第三自然段:鲸的种类第四自然段:鲸的捕食第五自然段:鲸的呼吸第六自然段:鲸的睡眠第七自然段:鲸是胎生的第八自然段:鲸的寿命3、预习时布置学习这篇课文的方法:读一读画一画讲一讲写一写填一填列表格4、四人小组交流自己的预习的成果5、、学生上台汇报预习的成果。

我是用讲一讲的方法来学习鲸的呼吸、捕食这部分的。

每一部分都让学生上台讲。

6、、介绍哺乳动物的特征:用肺呼吸,胎生7、课文之所以能把鲸介绍这么具体,是用了一些说明方法,我们学过的说明方法是:列数字举例子打比方作比较8、、自己对照课文,看看那一部分用了什么说明方法?9、出示图的资料,感受蓝鲸的巨大,老师补充自己查找的资料10、老师提醒一个学生认真学习。

11、继续汇报用了什么说明方法:12、归总呼吸、睡眠、胎生、寿命为鲸的生活习性。

13、老师推荐一片文章,介绍鲸的自述14、小练笔:鲸的自述要求:1)用第一人称写2)至少用一种说明方法3)可介绍每一方面种类或综合介绍即时评价与感悟:1、教孩子们把握中心句来把握文章的内容,这方法好。

但是否可以明确用什么线画。

语言表述是否可更规范。

2、边说边板书,明了简洁,学生很快找出了文章的主要内容。

这环节好。

3、教给孩子们学习的方法,很好。

长期坚持,学生的自学能力将得到很大的提高。

4、四人小组交流的方法好,可以给孩子们学习的机会、展示的平台。

但,四人小组发言的先后,交流的效果可以加强。

小学语文鲸评课稿

小学语文鲸评课稿

小学语文鲸评课稿小学语文鲸评课稿小学语文鲸评课稿一、教材简析。

今天我要说的课是小学语文第九册二十二课《鲸》的第一课时。

这是一篇精读课文。

课文首先以生动有趣的开头介绍鲸是特大特生的动物,接着以通俗的语言介绍鲸的演变进化过程,说明鲸是哺乳动物,最后介绍了鲸的'生活习性。

二、教学目的、要求。

1、学会本课7个生字,能正确书写下列词语:鲸、属于、前肢、滤出、吨、肺、胎生、判断。

2、朗读课文,了解鲸的特点和生活习性,认识列举数学、比较、举例、比喻等说明方法。

3、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兴趣。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课文介绍的鲸的知识,体会所运用的多种说明方法。

难点:了解鲸的进化过程,理解鲸不属于鱼类,是哺乳动物。

四、教学时数:两课时。

五、教学程序。

(一)反馈预习情况,导入新课。

课前预习的好坏是课堂教学效果优劣的关键。

有良好的预习习惯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特别是学生平时较少接触鲸,更要通过课前去收集相关材料,才能为学习课文做好铺垫,也体现了大语观教学,把课外阅读与课内学习相结合。

第一环节在了解预习收获后,也可以让学生谈谈还想知道鲸的什么内容,导入新课,调动学习的兴趣。

(二)紧扣训练重点,放手让学生自学。

教是为学生会学,教师一定要把课堂还给学生。

第二环节根据学生预习中提出的问题,即相知道的内容,教师适机疏理,再结合单元训练重点,提出具体要求。

如本单元根据教材编排要求学生阅读时要能用较快的速度,并能从课文重点展开学习,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三)汇报自学情况,深入学习课文。

1、掌握字词。

《语文课程标准》对五、六年级的识字要求是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

所以要逐步放手让学生自学,教师可通过学生自主汇报或抽查方式检查、巩固语基知识,适机引导学生能从课文语言环境中理解新词,并让学生说说用什么方法读懂的,达到学习方法的交流和积累。

2、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突破重点。

在学生交流读懂内容时,教师要及时疏理,围绕课文从哪几方面介绍鲸?的问题展开学习,教师适当板书,同时结合朗读指导,训练语感,加深学生印象。

《鲸》教学实录及评析

《鲸》教学实录及评析

《鲸》教学实录及评析作者:任丽芳薛辉来源:《小学语文教学·人物》 2019年第4期【教学目标】1.读准字音,读通课文,注意“哺”的正确读音,理解“上腭”“鳍”等生字词的意思。

2.理清文章脉络和结构,感受行文的详略安排。

3.能创造性地复述课文,围绕“鲸是哺乳动物”整合文本和相关资料用第一人称进行说明。

4.增强对鲸的亲近感,激起保护鲸类的意识。

【教学过程】一、情境激趣,相机识字师:课前,我们在视频中认识了神秘的海上巨无霸——鲸。

今天,鲸还给我们发来了一张名片呢!(师出示)我的名字叫鲸。

我可以自豪地说,我是世界上最大的动物,如果我把嘴巴张开,可以当餐厅,里面放上一张桌子,周围坐上五六人绝对没有问题。

当我还是婴儿的时候就有3吨重,7米长,我每天体重增加90千克,每小时增加4千克,每天能吃3吨食物,你看惊人不惊人?有人叫我“鲸鱼”,千万不要误会,我可不是鱼。

师:听了鲸的自我介绍,你对它的哪些方面比较感兴趣呢?生:我对它的生长情况比较感兴趣,它是怎么长这么大的?(师板书:生长)生:我对它的外貌比较感兴趣,每头鲸都是一个样子吗?师:哦,你对它的外形很感兴趣。

(板书:外形)同学们,这里有一组与鲸形体有关的词语,你能读准吗?(出示:鳍、上腭、胎、肺)(生读)师:都读准了,跟他读。

(生齐读)师:谁能指着图片,说说刚才的词都指鲸的哪些部位?(生上台指鲸的部位)生:胎和肺在它的身体里,我们看不到的。

师:同学们,这些都是鲸的鳍,(指图片)长在背上的就叫“背鳍”。

(生齐读)长在尾巴上的叫尾鳍。

(生齐读)上腭,人的口腔中也有,来舔一舔,口腔的上壁就是“上腭”。

(指图片,生齐读。

)刚才,她说胎和肺我们都是看不见的,肺是起什么作用的?生:肺是用来呼吸的。

师:对。

注意,“肺”是非常容易写错的,跟老师一起来写一写。

左边肉月旁,窄窄的,右边横、竖、横折钩,最后一笔要看清,最后一笔竖,从上到下要贯通,这样才能呼吸。

(生在田字格中描红、仿写,师提示注意点。

《鲸》听课记录及观课议课感受

《鲸》听课记录及观课议课感受

《鲸》听课记录及观课议课感受听课记录:一、激趣导入1、教师板画鲸,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今天我们到浩瀚的大海去看真正的鲸。

(播放录像)3、看到这翻腾、跃动的鲸,你最想知道些什么?二、初读课文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2、检查生字,指名读。

肚肺腭胎发现了什么?生:都是月字旁生:都是身体的某一部位。

3、教师指导书写生字。

请学生上台把这些生字写在板画上。

4、指名朗读课文,检查学生读书情况,读中纠正字音,指导学生抓住关键字关键句,懂得读书时要抓住重点。

(1)鲸有一个非常大的特点,用了个字把它写在手掌上。

大,把一段话读成一个字,了不起。

(2)指名读第2自然段,把它读成一句话。

鲸是哺乳动物,不属于鱼类。

(3)指名读第4自然段这节第一句话与其它自然段有什么不同?(设问)三、学习第三世界自然段,了解鲸的大,认识说明方法。

1、能换一个词说鲸大吗?生:巨大生:庞大生:庞然大物2、特别大、非常大、极其大,大家说了很多大的词,你看,课文有这样写大吗?把写大的词句找出来。

为什么同象比?生:象是这陆地上最大的动物。

你能真的能到鲸的嘴里去吗?生:那是假设。

3、聘请高级解说员介绍一下鲸的大。

4、第一自然段介绍了鲸的什么特点?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这短短的一段话作者用了多种说明方法来写鲸的大?(板书:多种说明方法)四、学习第二自然段,了解鲸是哺乳动物,感受说明文的语言特点。

1、刚才我们在研究鲸大的特点,那课文仅仅是介绍这个特点吗?2、片断出示,同学们看看与课文有什么不同?为什么要用2个很长?生:一个很长不够。

引导学生认真读书,体会“很长”、“渐渐”、“完全”、“整个”等词的意思。

同学们,这些词一个都不能少,这篇课文还有一个特点,那就是(板书:精确的语言表达)3、再读这段话,把刚才我们忽视的词强调出来。

4、出示句式:我们知道鲸适应了海洋的生活,但是,你可别忘了五、了解鲸的种类和生活习性,展开辩论。

1、读第4、5节,了解鲸的习性。

2、围绕齿、须鲸的特点,展开辩论,培养学生的辩说能力。

(整理)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鲸》听评课记录.

(整理)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鲸》听评课记录.

《鲸》评课记录各位老师评议记录徐宗官老师:注重学法指导,注重实践活动的联系,微视频的使用恰到好处。

孙其红老师:民主的师生关系;关爱每个学生。

课的导入水到渠成;课堂中所用策略有效;幽默诙谐的语言紧扣课文;学生学习积极性十分高;提问面广;朗读指导有层次性,而且扎实有效,如第一自然段的指导。

不足:当学生开始自学课文时,老师不要再插话,如果有要求应事先讲明白,这样不会干拢学生的思维。

另外老师的语言还不够严密。

黄成梅老师: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做得十分好;学生学习积极性十分高,学生都抢着回答问题。

通过这节课,我才认识到什么叫新理念,什么叫课改。

徐雪老师:教法新颖;激趣导入太妙了。

范雪老师:官老师的课风趣、幽默、高昂、激情。

有三点我特别欣赏:1、突破传统的生字教学模式,教法新,学生学得轻松,效果十分好。

2、教学环节紧凑,环环相扣,过渡自然。

个人看法:学生读第一自然段时,要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

老师的范读很美,如果让学生谈谈老师为什么读得好,读时要注意哪些内容,这样老师的范读就更高效了。

袁传霞老师:我做为当班老师,首先证明一点,这堂课很真实。

学生事前并不知道要上的内容,包括我自己都是课前才知道的。

这节课有几个地方给我留下深刻印象:1、教师语言富有激励性。

如生学教学中教师只是简单地说“我听说你们语文成绩不错,写几个字考考你们看是否真实。

”如此简单的话就调起学生学习的热情。

2、抓师眼,学生组词“鲸鱼”时老师问“鲸是鱼吗?”学生都讲鲸是鱼时,教师说“鲸到底是不是鱼呢?”全班都说鲸就是鱼,教师并没作出判断,而是让学生带着“鲸是不是鱼”这一问题去探究文本,学生学得主动。

另外,教师尊重学生个性化的学习体验,让学生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去探究鲸的其它特点,避免了串讲串读的笔弊端。

3、体现了语言文字训练重点;体现了语文工具性的特点;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看法:1、对鲸的进化过程教师忽视了,这要点明。

2、这节课读做得好,但写不够。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鲸》评课稿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鲸》评课稿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鲸》评课稿人教版五年级上册《鲸》评课稿人教版五年级上册《鲸》评课稿1《鲸》是一篇说明文,由福建特级教师来执教,她是一个清爽年轻的女教师,“这么年轻就成为特级一定很了不起”,大家都在寻思着。

她的课堂一开始,我情不自禁的发出了感叹,真不可思议,林老师的课这么活泼、这么劲爆、这么热闹,找到一个可以很适合评价的词语就是:很港台。

林老师的课堂确实很港台,一个语文说明文的课堂,成了孩子们欢笑的课堂,成了孩子们辩论的课堂,成了孩子们演说的课堂。

在热闹中,孩子们体会说明文的准确性,在热闹中孩子们复述文章的内容,在热闹中孩子们加强了对课文内容的掌握。

了不起的港台课,了不起的老师。

林老师动用了一些技巧,那是上课的技巧,那是自成一派的技巧。

有趣的招呼,美妙的歌声,激将的语言,挑战的活动,孩子们一个个沉浸其中,乐不思蜀。

一、设疑激趣,观察导入——营造师生平等对话的氛围,努力实现教学的最优化。

开课问候,活跃课堂气氛。

以“孩子们?”“诶。

”为一问一答的方式拉近和同学们的距离,使课堂不再死板教条,让同学们一直清楚:老师和你们在一起。

取代以往传统的教学方式,林老师以视频的方式更形象的讲鲸的形象展现在学生们的面前,并鼓励学生提问,引出课文。

主要是通过课件演示和教师谈话把学生带到课文的情境之中,让学生有一种强烈的阅读愿望。

在她的课堂上,学生不再是学生,而是一起学习的伙伴。

在她的引导下,学生不是在学习,而是进行海底游览。

在她的课堂中,笑声代替了种种谨慎。

听课也成了一种享受。

教师用有些夸张的表情、语调调动了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激发了学生探索海洋动物的兴趣。

二、让教学建立在学生已有“世界”的平台上——生字教学学生来到课堂上,已带来了他们对现实世界的直观映象的独特感悟。

教学中,如果无视这些存在,课堂则会陷入走“教案”的状态,机械呆板而毫无生气。

应从语文教学的本质出发,让学生在课前真实地展示自我学习水平,林老师的生字教学就很好的体现了这一理念。

鲸

《鲸》评课稿执教人:谭梅执教时间:2017.10.11 上午第二节评课人:张贵评课时间:2017.10.12今天我评课的内容是谭梅老师执教的五年级上册第9课《鲸》。

《鲸》是一篇常识性说明文,主要介绍了鲸的形体特点、进化过程、种类和生活习性等方面的知识。

文章既展现了一幅幅关于鲸的生动画面,也向学生开启了一扇探索动物世界的科学之门。

谭老师的这节课能够准确把握教材的编写意图,抓住课文的重点,确立“以生为本”的教学思路。

通过创设情境、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的思维在课堂上绽放光彩。

我认为这节课的教学有以下特点:一、创设情境氛围大家都知道常识性说明文,是语文课文中比较枯燥的题材。

可是在周老师的精心设计下,生硬、教条的课堂变得富有生机、情趣。

课堂开始,谭老师用PPT播放关于鲸的图片,将鲸的形象直观的展现在学生面前,为学生在下面的学习做了很好的铺垫。

接着谭老师利用情景小故事的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

看似轻松的设计实际上让学生融入到老师所创设的情境中,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学习能力自然也相对提高。

二、领悟说明方法《鲸》这篇课文的教学重点是:学习作者用多种说明方法说明事物特点的表达方法。

我们看到老师在引导学生复习回顾课文内容时就总结了常用的说明方法,为后面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在学生自主探究,师生共同交流的同时,体会到作者通过多种说明方法,准确地描写出鲸的特点,落实了教学重点。

在后面的检测环节,老师也能够加强对说明方法的训练。

说明文在用词上也是非常准确的,周老师在这节课上对常识性的知识没做深究,而是把教学的着眼点放在体会本文用词准确这一特点上。

例如对文中“在很远的古代”、“很长很长”、“渐渐”等词的理解既让学生了解了鲸的有关进化,又让学生体会到了作者用词的准确,表达的形象。

让学生了解说明文用词准确这一特点。

三、渗透法制教育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保护法》公民要保护动物和爱护动物的义务。

四、渗透拓展训练在理解完课文内容之后,老师不忘回归课前的小故事中留下的问题,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好的理解内容,周老师设计了口语交际情景对话练习。

《鲸》评课稿

《鲸》评课稿

《鲸》评课稿《鲸》评课稿《鲸》评课稿1刚刚欣赏了精彩的课堂教学,我不仅感受到了陈老师饱满的教学热情,更领略到了陈老师扎实的教学功底、名师的风范。

她的课就像这说明文一样,语言简练准确,平实质朴又不乏生动形象。

课堂中有许多亮点都值得借鉴和学习。

1、清清楚楚领悟说明方法《鲸》这篇常识性说明文的`教学重点是:学习作者用多种说明方法说明事物特点的表达方法。

我们看到老师在引导学生回顾课文内容之后就直接进入了说明方法非常集中的第一自然段,引导学生学习本文的说明方法,在学生自主探究,师生共同交流的同时,体会到作者通过多种说明方法,通俗、准确地描写出鲸的形体特点,不但落实了教学重点,也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2、扎扎实实的读书方法,重视基础训练在这堂课中,陈老师在预设中,多处精心点化,不着痕迹的教给学生一些读书的方法。

比如:先读导语明确单元主题,复习回顾说明文及说明方法;通过听写巩固学生课前预习,学得特别扎实;通过操练,知道怎样把几个并列的几个方面(即小标题)概括说明文的主要内容;通过比较自己列的小标题,想想优劣,让学生学会怎样写小标题;如何选择写作材料等等。

老师着力想让学生在课堂上,学会学习语文的本领。

《鲸》评课稿2听了张老师《鲸》的一课,感触颇多。

课堂中有许多亮点都值得借鉴。

这是一篇常识性说明文,介绍鲸的形体特点、进化过程、种类和生活习性等方面的知识。

文章层次分明,条理清晰,语言简练准确、平实质朴又不乏生动形象。

作者运用列数字、举例子、做比较、打比方等多种说明方法。

文章既展现了一幅幅关于鲸的生动画面,也向学生开启了一扇探索动物世界的科学之门。

众观张老师的教学我认为有以下几个特点:一、语文特点,渗透学科素养在语文课的教学中,我们始终牢记:语文课是姓“语”的。

张老师在教学过程,既注重突出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又没有在内容上做过多的纠缠,进行繁琐地分析理解,从而把它上成一节科学课。

而是要以课文为例子,紧紧抓住语言文字,通过多种形式的语文活动,写小标题、写批注,个性朗读增强学生对鲸的感性认识;通过鲸的特殊形式使书面语言得以内化,以此增强学生对鲸的理性认识,从而使学生对鲸这个庞然大物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并乐意自己主动地作进一步的.研究。

鲸

《鲸》评课稿2018.09《鲸》是一篇常识性说明文,主要介绍了鲸的形体特点、进化过程、种类和生活习性等方面的知识。

文章既展现了一幅幅关于鲸的生动画面,也向学生开启了一扇探索动物世界的科学之门。

张老师的这节课能够准确把握教材的编写意图,抓住课文的重点,确立“以生为本”的教学思路。

通过创设情境、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的思维在课堂上绽放光彩。

我认为这节课的教学有以下特点:一、清清楚楚领悟说明方法《鲸》这篇课文的教学重点是:学习作者用多种说明方法说明事物特点的表达方法。

我们看到张老师在引导学生复习回顾课文内容时就总结了常用的说明方法,为后面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在学生自主探究,师生共同交流的同时,体会到作者通过多种说明方法,准确地描写出鲸的特点,落实了教学重点。

在后面的检测环节,老师也能够加强对说明方法的训练。

说明文在用词上也是非常准确的,张老师在这节课上对常识性的知识没做深究,而是把教学的着眼点放在体会本文用词准确这一特点上,让学生体会到了作者用词的准确,表达的形象。

让学生了解说明文用词准确这一特点。

二、扎扎实实体现合作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标中倡导的最有效的学习方式,它不仅可以使学生之间、师生之间更有效地进行语言交际,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团队精神,张老师在引导学生学完鲸的进化过程之后,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学习后面的段落。

小组学习分工明确,学生汇报形式多样。

这样的小组合作学习更能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

三、时时处处渗透拓展训练在理解完课文内容之后,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内容,张老师设计了《鲸》的自述练习。

这样的设计不仅仅考查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程度,对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更是有了很好的训练。

这样的设计,不仅让学生巩固了课内知识,而且学会了如何利用好课外资料进行说话练习。

再完美的课堂也会留有缺憾。

本节课读书的时间有点少了,尤其是指导学生体会鲸的特点。

再就是张老师讲解的内容过多,应多给学生展示的机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听课记录:张老师执教《鲸》一课
听课随记随感,只是作为自己的学习资料,顺便与大伙儿研讨。

记得不全,说得不对之处请张老师和其他老师多多原谅。

欢迎大家多多给我提意见。

不胜感激!
教学过程:
一、视频引入:课前谈话:陆地上最大的什么动物?在海洋中最大的是什么动物?
今天我们来学习《鲸》这篇课文。

二、学习课文:
1、一边读一边思考:自己快速默读课文,找每一个自然段的中心句,划一划,没有的话就用自己的话写在旁边。

2、学生思考,汇报:
第一自然段:鲸的大小、体重
第二自然段:鲸是哺乳动物,鲸的属类
第三自然段:鲸的种类
第四自然段:鲸的捕食
第五自然段:鲸的呼吸
第六自然段:鲸的睡眠
第七自然段:鲸是胎生的
第八自然段:鲸的寿命
3、预习时布置学习这篇课文的方法:
读一读
画一画
讲一讲
写一写
填一填
列表格
4、四人小组交流自己的预习的成果
5、、学生上台汇报预习的成果。

我是用讲一讲的方法来学习鲸的呼吸、捕食这部分的。

每一部分都让学生上台讲。

6、、介绍哺乳动物的特征:用肺呼吸,胎生
7、课文之所以能把鲸介绍这么具体,是用了一些说明方法,我们学过的说明方法是:
列数字
举例子
打比方
作比较
8、、自己对照课文,看看那一部分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9、出示图的资料,感受蓝鲸的巨大,老师补充自己查找的资料
10、老师提醒一个学生认真学习。

11、继续汇报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12、归总呼吸、睡眠、胎生、寿命为鲸的生活习性。

13、老师推荐一片文章,介绍鲸的自述
14、小练笔:鲸的自述
要求:
1)用第一人称写
2)至少用一种说明方法
3)可介绍每一方面种类或综合介绍
即时评价与感悟:
1、教孩子们把握中心句来把握文章的内容,这方法好。

但是否可以明确用什么线画。

语言表述是否可更规范。

2、边说边板书,明了简洁,学生很快找出了文章的主要内容。

这环节好。

3、教给孩子们学习的方法,很好。

长期坚持,学生的自学能力将得到很大的提高。

4、四人小组交流的方法好,可以给孩子们学习的机会、展示的平台。

但,四人小组发言的先后,交流的效果可以加强。

、学生汇报道情况还可以。

但其他同学的情绪调动不是很好,假如能评价别人的展示方法好在哪里?自己听后懂得了什么更好。

6、让学生课前找资料很好,可以补充课文的局限,激发孩子们学习的兴趣,但课文的朗读、语文知识点的把握是不可少的,一节课没有固定的模式,但应该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学生可能在这节课学到什么,体验到什么?
7、教给学生写作的方法很好,但这些方法可否让学生回忆、总结?
8、文中寻找使用说明方法到依据,好!
9、教育这学生很好,老师没有放弃大家的参与。

但上课时,一般可用动作的尽量用动作,动作比用语言效果好,不会影响其他同学的思维。

用小练笔方法好,可以巩固学到的知识
这节语文课语文味不够浓。

语文课即使是教学说明文,也可以在介绍的过程中蕴含着情感,因为文章的字里行间透露出作者或惊叹或喜欢的情感。

另外,是否需要更多的读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