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白杨礼赞》教案

合集下载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4单元第15课《白杨礼赞》教案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4单元第15课《白杨礼赞》教案
-阅读分析能力:培养学生通过阅读,分析文章结构、作者情感和写作目的的能力,通过具体实例,让学生学会如何解读文本。
举例解释:
-在讲解课文主旨时,教师可选取课文中“它没有婆娑的姿态,没有屈曲盘旋的虬枝,它只是一棵树,一棵坚强不屈的白杨树”等句子,让学生感受作者对白杨树精神的赞美,进而理解其对民族精神的隐喻。
此外,我也注意到在课堂总结时,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点掌握程度不一。这说明在课堂教学中,我可能没有做到充分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进度。针对这个问题,我计划在下节课开始前,通过小测验等形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一次摸底,以便更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
最后,关于课堂氛围的营造。我感到欣慰的是,今天的课堂上,大多数学生能够积极发言,课堂氛围较为活跃。但我也注意到,仍有少数学生显得比较拘谨,不太愿意表达自己的看法。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继续努力营造轻松、包容的课堂氛围,鼓励更多的学生敢于表达、乐于分享。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教学重点:
1.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情感体验。
2.修辞手法的识别和分析。
3.课文结构的把握和作者情感表达的理解。
教学难点:
1.对课文深层含义的挖掘,特别是作者通过白杨树所表达的深层情感和寓意。
2.修辞手法的灵活运用,如何将修辞手法应用到写作实践中。
3.学生对文章结构的认识,如何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框架和内在逻辑。
-阅读分析技巧:如何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结构,分析作者的观点和态度,对学生而言是一个挑战。
举例解释:
-为了帮助学生克服修辞手法运用的难点,教师可以设计一些仿写练习,如让学生尝试用比喻、拟人手法描述其他植物或物品,通过实践加深理解。
-在解读文章深层情感时,教师可以提供历史背景知识,帮助学生联系时代背景,理解作者的情感表达。例如,可以讨论抗日战争时期中华民族所展现出的精神风貌,以及白杨树在文中的象征意义。

八年级语文上册《白杨礼赞》教案

八年级语文上册《白杨礼赞》教案
八年级语文上册白杨礼赞教案1213白杨礼赞语文教案0221白杨礼赞语文教案8篇0221白杨礼赞教学反思0410白杨礼赞教学反思0410白杨礼赞教学反思1028白杨礼赞教学反思12篇0410白杨礼赞教学反思8篇0421小学语文白杨教案0102
八年级语文上册《白杨礼赞》教案
八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级语文上册《白杨礼赞》教案3篇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八年级语文上册《白杨礼赞》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八年级语文上册《白杨礼赞》教案1

白杨礼赞-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白杨礼赞-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白杨礼赞-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浙江临安南村白杨林的生态、历史和文化价值,理解《白杨礼赞》的文学魅力和情感表达。

2.能力目标:通过阅读和分析文学作品,提升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和文学素养,培养学生感受自然、珍视生命的情感。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珍视自然环境和人文价值观念,感受到白杨林的独特魅力和意义,增强他们的环保意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1.阅读理解与文学鉴赏:通过分析文学作品的结构、语言、情感等方面的特点,理解诗歌的情感表达和文学意义。

2.掌握论述策略:培养学生分析和表达观点的能力,学会用语言论述自己的观点并加以辩证思考。

三、教学过程1. 情境导入通过呈现白杨林的照片或景点介绍,了解白杨林的地理环境、生态、历史文化背景等,引发学生对于白杨林的关注和兴趣。

2. 文本导入通过朗读白杨礼赞的诗歌,让学生感受到作者对于白杨林的情感和思考,引发学生进一步对于该诗歌的深入思考。

3. 阅读分析1.精读文本,理解文学艺术构成要素。

2.理解诗歌的主旨,把握诗歌的情感表达。

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基调、情感主题和表现手法,理解诗歌的情感内涵和文学意义。

3.阅读扩展,进行情感联想。

引导学生想象和联想自然环境和人文背景与白杨林的关系,感受并表达自己的情感体验。

4. 论述表达1.学生分析单一主题的议论文,加强学生表达观点的能力。

2.学生运用所掌握的知识和感受之后,进行写作和表达,加强语言文字的表现力。

5. 互动练习1.组内小组讨论:几个小组结合班级議题和自身学习生活问题,分析和借鉴其他小组的议论文,进行小组内部的讨论和交流。

2.全班讨论:每个小组向全班汇报讨论结果,进行论述和交流。

6. 作业布置现场完成作为测试,交给老师现场阅卷。

四、教学反思白杨林环境的生态知识与白杨林文化历史这两个有重要关联的知识点,同时结合应用场景,让学生参观白杨林成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方式。

作品中诗歌的文学魅力和情感表达也需要通过阅读理解及文学鉴赏来进行教学,同时注重文化教育和文学素养的提升。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白杨礼赞》教案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白杨礼赞》教案
2.教学难点
-对课文深层次含义的把握:学生可能难以理解文章中的象征意义和隐含的民族精神,这是教学的难点之一。教师需要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写作手法的识别与应用:学生可能难以识别和运用课文中复杂的写作手法,如对比、拟人等,教师应通过实例分析和写作练习帮助学生掌握。
-情感共鸣的激发:如何让学生从心底感受到作者对白杨树的赞美之情,进而产生对民族精神的认同,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难点。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散文的基本概念。《白杨礼赞》是一篇以白杨树为载体,表达作者对民族精神的赞美的散文。散文是文学的一种体裁,它通过抒发作者的情感,描绘事物的形象,表达对生活的感悟。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课文中对白杨树的描绘。这个案例展示了散文在实际中的应用,以及它如何帮助我们理解并感受自然与精神的美。
-语言表达的学习:课文中有很多优美的词句,教师需引导学生学习并模仿,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学素养。
举例:
-文章开头的“它没有婆娑的姿态,没有屈曲盘旋的虬枝”与结尾的“它伟岸、正直、朴质、严肃”,通过对比展现了白杨树的精神特质。
- “它不软弱,也从不骄傲;它扎根在贫瘠的土地上,却枝繁叶茂”等句子运用了拟人手法,赋予白杨树以人的品质。
3.课文内容理解与分析:分析课文的结构,理解作者从形态、精神、品格等方面对白杨树的赞美,以及白杨树所象征的民族精神。
4.写作特色探讨:学习并借鉴课文的写作手法,如对比、拟人等,体会作者如何通过对白杨树的描绘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二、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通过学习《白杨礼赞》,提高学生对散文的阅读理解能力,感受文章的语言美,增强文学鉴赏力。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白杨礼赞》教案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4课《白杨礼赞》教案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4课《白杨礼赞》教案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白杨礼赞》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文章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写作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最后,关于课堂氛围的营造。在本次教学中,我注意到课堂氛围较为沉闷,学生们在讨论环节不够活跃。为了改善这一状况,我将在下一节课中,尝试运用幽默、生动的语言,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同时,注重与学生的情感交流,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
-掌握文章中的修辞手法,如排比、对仗等。
2.教学难点
(1)情感把握:本节课的难点在于如何引导学生深入体会作者的情感,从而培养学生的情感共鸣。具体包括:
-帮助学生理解作者对白杨树的赞美背后所蕴含的自强不息、奋发向前的精神。
-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使学生感悟到文章中所表达的情感,提高他们的情感素养。
(2)写作技巧的运用:难点在于如何让学生将所学的写作技巧应用到自己的写作中。例如:
此外,关于课堂互动的开展。本次教学中,我注意到有些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不高。为了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我尝试采用了分组讨论、成果展示等形式。但实施过程中,仍有个别学生表现不积极。针对这一问题,我将在下一节课中,进一步优化互动环节,关注每个学生的参与情况,鼓励他们大胆发表自己的观点。
同时,关于教学方法的调整。在本次教学中,我发现自己过于依赖讲授法,导致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充分体现。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我计划在后续教学中增加一些探究性学习任务,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
(4)文化认同感的塑造:难点在于如何让学生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增强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例如:

《白杨礼赞》教案优秀13篇

《白杨礼赞》教案优秀13篇

《白杨礼赞》教案优秀13篇八年级语文上册《白杨礼赞》教案篇一一、指导思想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结合学校教学工作安排,整体把握教育教学内容。

从语文课程作为基础学科的特征出发,紧紧抓住语文应用能力、审美能力和探究能力的培养,通过选修模块的学习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扎实、稳步地推进高中语文新课程的实施。

为学业水平测试打下扎实的基础。

二、教学内容本学期完成选修《传记作品选读》、《语言文字运用》、《新闻阅读与实践》、《文章写作与修改》《传记作品选读》教材中选收了中外10位杰出人物的传记。

他们中有政治家、革命家、军事家,也有科学家、文学家和科技界、商界的成功人士,涉及面很广。

选文特别注重传主的思想、智慧和人格魅力,注重他们的生平事迹和精神境界能否激励青年人健康成长,学生可以从不同侧面向他们学习,吸取他们宝贵的人生经验。

《语言文字运用》选取大量鲜活的语言现象,引导学生通过动脑、动手、动口来剖析语言现象。

借此指导学生提高语言文字应用能力,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三、情况分析1、教材分析:高二阶段是高中阶段比较关键的一年,从教材上来看,既有必修教材的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基本技能的提升,也有选修教材的迁移、扩展与探究;写作上则要求学生努力写出有思想、有内容、有情感、有见地的文章,在四个方面上下功夫:缘事析理要深刻,讴歌亲情要充实,锻炼思想有文采,注重创新写新颖。

写作要求更高,既解决“写什么”,又指导“怎么写”,利于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

2、学生分析:学生在现阶段,语文基础知识掌握不太牢,课外迁移不够深,进入高二下学期,阅读和写作能力都还有待加强。

虽说经过一个半学年的学习,但学生的语文学习还比较被动,语文基础知识参差不齐,整体阅读能力还可以,但学习习惯还不是很主动,上进心有个别同学不太强,任务还是比较艰巨的。

四、具体措施1、提高备课质量,学习新大纲,钻研新教材,探索新教法,体现知识和能力要求,充分发挥教师的个性和优势,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白杨礼赞》的教案【14篇】

《白杨礼赞》的教案【14篇】

《白杨礼赞》的教案【14篇】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这里是敬业的老李帮家人们整编的14篇白杨礼赞的教案,仅供借鉴。

白杨礼赞教学设计篇一一、教学目标1、正确说出全文结构,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生通过朗读、阅读和品味关键字等方法,结合教师解释和自主合作交流等方式,在理解文章结构的基础上感受象征手法的表达效果。

3、学生通过学习本文,北方农民、哨兵所具有的团结、向上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学生通过朗读、阅读和品味关键字等方法,结合教师解释和自主合作交流等方式,在理解文章结构的基础上感受象征手法的表达效果。

三、教学方法谈话法、小组合作探究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四、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请学生说说自己喜欢的植物,以及自己喜欢它的哪一种品格,互动两轮,顺势引题。

(二)通读全文,整体感知1、通读课文,谈谈读完课文有什么感受。

2、请学生简述文章中主要写了那些对象。

(杨树;人)(三)细读课文,深入研读1、朗读课文1—6自然段,请用一个词概括杨树的特点。

(不平凡)2、同桌合作,文中描写了杨树哪些不平凡?(生长的环境:单调;形态:力争上游)3、朗读课文7—9自然段,说说北方的农民、哨兵等人具有哪些特点?(生命力强;质朴、坚强、力求上进)4、小组讨论,作者是如何从树过渡到人的?(象征的手法)(四)小组讨论,拓展延伸白杨树和北方的农民、哨兵等人具有相似性,为什么此处不是比喻而是象征?比喻和象征有何区别?(比喻:喻体通常为具象的,两者是特征上的相似;象征通常是用具象象征抽象的特点,两者所体现的品格品质相似。

)(五)回顾全文,小结作业结合板书请学生集体简述本文说明的内容,结束课文。

作业:请学生再次回想下自己喜欢的植物,使用象征手法写一段200—300字的短文,下次课分享。

五、板书设计略白杨礼赞教案篇二授课教师秦秋丽授课题目茅盾教学目标1.在学过比喻的基础上学习本文的象征手法,体会排比、反问的修辞效果,初步了解散文“形散神不散”的特点。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5课《白杨礼赞》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5课《白杨礼赞》教案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作者的情感表达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课文相关的实际问题,如“白杨树在课文中象征了哪些品质?”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写作练习。学生尝试运用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写一段赞美其他植物的文字。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5课《白杨礼赞》教案
一、教学内容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5课《白杨礼赞》教案:
1.知识与技能:
-学习并掌握生字词:赞誉、傲然、挺拔、繁茂等。
-阅读理解课文,分析课文结构,理解作者对白杨树的赞美之情。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写作练习。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课文中的白杨树象征了哪些民族精神”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5.课后作业:
-抄写生字词,并造句。
-模仿课文写一篇以某植物为பைடு நூலகம்的赞美文章。
-收集有关白杨树的资料,了解其生态价值和象征意义。
二、核心素养目标
1.阅读与鉴赏:通过学习《白杨礼赞》,培养学生对现代文学作品的理解与鉴赏能力,提升文学素养,激发学生对自然美的感悟。
-理解课文内容,分析作者情感,体会作品的艺术魅力。
-掌握修辞手法:课文中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如“它没有婆娑的姿态,没有屈曲盘旋的虬枝”等。教师需重点讲解这些修辞手法的作用和表达效果,以便于学生在写作中运用。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白杨礼赞》语文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白杨礼赞》语文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白杨礼赞》语文教案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白杨礼赞》语文教案作为一名老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

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白杨礼赞》语文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教学目标1、熟练掌握生字新词,理解白杨树的象征意义,学习象征手法。

2、诵读课文,读出文中的激情与豪气。

3、学习抗日军民正直、质朴、团结向上、坚强不屈的革命品质。

教学过程一、作者,茅盾(1896-1981),原名沈德鸿,字雁冰,浙江桐乡人,作家、社会活动家,茅盾是他的笔名。

代表作有小说《蚀》三部曲、《子夜》、《林家铺子》、《春蚕》等。

二、整体感知课文(一)请同学们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

题目:《白杨礼赞》,“礼”是敬礼、致敬,“赞”是赞美。

题目意思是对白杨树的崇敬和赞美。

(二)自主解决生字和新词。

开垦主宰倦怠倔强婆娑虬枝伟岸傲然宛然秀颀鄙视妙手偶得坦荡如砥潜滋暗长恹恹欲睡旁逸斜出不折不挠三、精读课文四人小组讨论,然后选两名同学在全班交流。

(一)作者开篇即说:“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中间又几次出现意思大致相同的话。

找出这些语句,说说它们与标题有怎样的关系,作者是从哪些方面表达自己的赞美之情的。

这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决不是平凡的树!我赞美白杨树,就因为它不但象征了北方的农民,尤其象征了今天我们民族解放斗争中所不可缺的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

白杨树力争上游,笔直的杆,笔直的枝。

它所有的丫枝一律向上,而且紧紧靠拢······这是虽在北方风雪的压迫下却保持着倔强挺立的一种树!哪怕只有碗那样粗细,它却努力向上发展······(二)顺着感情的脉络梳理课文内容,探讨下面的问题。

1、文章开篇入题,紧接着又宕开一笔,用一大段文字描写高原景象。

部编教材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14课《白杨礼赞》教案

部编教材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14课《白杨礼赞》教案
程中,我发现学生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参差不齐。有的同学能够迅速抓住课文的主旨,感悟到作者对白杨树的赞美之情,而有的同学则对修辞手法和文章结构感到困惑。这让我意识到,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在导入新课环节,通过提问同学们日常生活中的观察,成功引起了他们对白杨树的兴趣。但在新课讲授过程中,我发现理论介绍部分讲述得过于抽象,导致部分同学难以理解。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应尽量结合生活实例,让理论更加通俗易懂。
实践活动环节,分组讨论和实验操作让同学们积极参与,课堂氛围较为活跃。但我也注意到,部分小组在讨论过程中出现了偏离主题的现象。为此,我将在后续的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的引导,确保讨论能够紧扣主题。
学生小组讨论环节,大家针对“白杨树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但在成果分享时,我发现有些小组的代表表达不够清晰,逻辑性不强。为了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我计划在以后的课堂中多设置一些类似的活动,鼓励同学们多开口、多分享。
举例:通过课堂讨论,让学生探讨白杨树在生态环境中的作用,以及人类如何与自然和谐共处,从而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
(4)了解白杨树在我国历史文化中的象征意义,增强民族自豪感,提高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
难点解析:学生需要了解白杨树在历史文化中的地位,理解其象征意义,并激发对民族文化的热爱。
举例:通过讲解白杨树在我国历史文化中的象征意义,如坚韧、顽强等,让学生体会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从而提高传承和弘扬的意识。
总的来说,本次教学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加强课堂引导和课后辅导的重要性。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努力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让每位同学都能在课堂上收获知识和成长。同时,我也将鼓励同学们多阅读、多观察、多思考,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增强他们的语文素养和实践能力。

八年级语文上册《白杨礼赞》教案优秀7篇

八年级语文上册《白杨礼赞》教案优秀7篇

八年级语文上册《白杨礼赞》教案优秀7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合同协议、条据文书、策划方案、总结报告、党团资料、读书笔记、读后感、作文大全、教案资料、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ary evidence, planning plans, summary reports, party and youth organization materials, reading notes, post reading reflections, essay encyclopedias, lesson plan material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sample essays, please stay tuned!八年级语文上册《白杨礼赞》教案优秀7篇新的一年开始啦,各位朋友要继续加油呀|!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下面本店铺为您精心整理了7篇《八年级语文上册《白杨礼赞》教案》,在大家参考的同时,也可以分享一下本店铺给您的好友哦。

《白杨礼赞》的优秀教案设计(3篇)

《白杨礼赞》的优秀教案设计(3篇)

《白杨礼赞》的优秀教案设计(3篇)篇一:八年级语文上册《白杨礼赞》教案设计篇一教材分析:本文选自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二篇课文,这一单元五篇课文都是以爱为主题的叙事性散文。

五篇课文诉说的都是对普通人,尤其是对弱者的关爱。

本单元阅读教学,要求学生从课文中感悟到“爱”,培养自己的爱心和同情心,从而陶冶自己美的情操。

《背影》是朱自清先生于1925年写的一篇纪实性散文,作者另辟蹊径,选择“背影”这一特殊的角度来描写父亲,在特定的环境下把父亲的背影定格,在朴素的文字蕴含深沉的父爱。

在教学过程中,除了引导学生理解文章中深挚的父爱,更重要的是以本文为契机引导学生感悟身边的亲情,抒写身边的亲情!学情分析:现在生活条件好了,多数学生都是独生子女,因而总是被父母浓浓的爱包裹着,他们习惯了被爱,总觉得一切都是理所当然,很少真切的来体验一下父母的拳拳爱子之情;不过本文是写实的,贴近生活,中学生已经有一定的感悟能力,应该是能够理解文章中的感情,也能延伸到自己的生活中,感悟自己身边的亲情的!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有关作者的文学常识(2)学习本文抓住人物形象的一个特征在特定的环境下进行细致描写的特点(3)积累重点的生字词2、过程与方法:(1)整体感知,深入探究,自主合作探究(2)细读文本,理解关键的语句所表达的感情情感、态度、价值观:(1)感受文章中所表现的父子之间的亲情(2)沟通个体体验,感悟亲情,抒写亲情教学重点:理解融于字里行间的真挚、深厚的父子之情。

教学难点:把握文中对父亲背影的细节描写,体味父子之间浓厚的深情。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同学们,上课之前,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首非常动听的歌曲,希望大家仔细聆听,认真体味!播放歌曲《父亲》(意图:这首歌的歌词浅显、朴实,贴近生活,让学生在优美、感人的音乐声中领会父母的爱,从而激情激趣。

)同学们,在我们的人生经历中,父母肯定给与了许许多多的关爱,他们爱得朴实,爱得简单,也许如同歌中唱的,只是那一碗粗茶淡饭,也许是一个模糊的背影……或许这些都不被太多的人关注,却深深印在了散文名家朱自清先生的心中,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朱自清先生的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背影》,让我们在那淡淡的背影中去感受深挚的父爱!二、走进文本,走近父爱-免费资源站:1、速读课文,找出本文的线索是什么?主要写谁?明确:背影父亲2、文章以“背影”为题,以“背影”为线索,那么请大家找一找文章一共几次写到“背影”?比一比,谁最快(小组协作完成)明确:四次惦记背影(1)——思念父亲—虚写刻画背影(6)——望父买橘—实写惜别背影(6)——父子分别—实写再现背影(7)——别后怀念—虚写第一次,开篇点题,写最不能忘记的便是父亲的背影第二次,着力刻画望父买橘的背影,这一刻终于体会到了父亲深深的爱第三次,分别后,目送父亲背影消失在人流之中,依依惜别背影,惜别父亲第四次,看到父亲的来信,想起了父亲的种。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5课《白杨礼赞》教案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5课《白杨礼赞》教案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文章的主题思想和象征手法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发扬白杨树的精神。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写作练习。这个练习将让学生尝试运用象征手法表达自己的情感。
其次,在新课讲授环节,我注意到同学们对文章主题思想和象征手法的理解程度。在讲解过程中,我尽量用生动的语言和具体的案例来阐述,使学生更容易理解。但我也发现,对于一些理解能力较弱的学生,可能还需要更加细致的讲解和引导,以帮助他们更好地消化这些知识点。
在实践活动环节,我安排了分组讨论和写作练习。从学生的表现来看,他们积极参与讨论,课堂氛围活跃。但在实验操作过程中,我发现部分学生对于象征手法的运用还不够熟练,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练习和指导。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白杨礼赞》这篇文章的基本概念。它是一篇抒情散文,通过赞美白杨树来歌颂北方农民的坚强品质和民族精神。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文章中对白杨树的描绘。这个案例展示了如何运用象征手法来表达作者的情感和观点,以及它如何帮助我们理解文章的主旨。
-举例:文章中将白杨树象征为北方农民,教师需解释这种象征的内涵,并指导学生如何在写作中运用象征手法。
b.情感态度的把握:学生可能难以理解作者对白杨树所表达的情感,需要教师引导学生深入体会文章的情感色彩,从而把握作者的情感态度。
-举例:文章中“我对白杨树怀有深深的敬意”表达了作者的情感,教师可结合课文背景和作者经历,帮助学生理解这种情感。
c.课堂讨论与互动:组织有效的课堂讨论和互动,使学生能够积极参与,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这对部分学生来说可能存在困难。

《白杨礼赞》的教案优秀14篇

《白杨礼赞》的教案优秀14篇

《白杨礼赞》的教案优秀14篇《白杨礼赞》的优秀教案设计篇一1.学情分析(1)随着时间的推移,抗日战争这件对于中国人来讲意义重大的事,在孩子们的心中似乎慢慢变得轻飘飘,只是一些写在书上的,讲在口中的名字和战役而已。

所以,还原历史,让学生有切身感受很重要。

(2)象征手法,以前可能有部分学生有所了解,但基本还是缺乏具体深入的理解。

(3)作者对抗战军民的感情比较复杂,有敬仰,赞美,感激等,学生可能会很容易感受到其中一种,但不容易理解得全面。

2.教学目标(1)积累重要词句。

理解文章中重要词句的含义。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的基础上感受白杨树的美和精神内涵。

(3)理解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4)感受文中饱含的对白杨树以及像白杨树一样的抗战军民的赞美之情。

3.教学重点难点(1)理解白杨树的美和精神内涵。

(2)理解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4.教学方法讲授法、问答法、小组讨论法、练习巩固法5.教学过程及内容要点(1)导入新课:树是大自然中一道美丽的风景,为历代文人墨客所歌咏。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是柳的风韵;“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是松的雄姿;“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是梅的倩影。

这节课我们将到西北高原走一走,看看白杨树的勃发英姿。

(2)整体感知①预习检测。

②默读课文,理清条理:全文共9个自然段,可分成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1)点题,直抒对白杨树的赞美和崇敬之情,领起全文。

第二部分:(2至4)转写黄土高原的景色,交代白杨树生长的环境、从正反两面写人对高原景色的感觉,衬托出白杨树,用肯定的语气再度赞扬白杨树的“不平凡”。

第三部分:(5、6)运用先总后分的写法,具体描绘白杨树的形象和性格,以否定句式,强调白杨树是“不平凡”的树。

第四部分:(7、8)先用欲扬先抑,虚抑实扬的手法,赞美白杨树是“树中的伟丈夫”,然后用排比句,由浅入深、由近及远的揭示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第五部分:(9)运用对比手法,表明作者不同于顽固派的观点,又一次直抒对白杨树的赞美和崇敬之情。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课文《白杨礼赞》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课文《白杨礼赞》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白杨礼赞》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白杨礼赞》的主旨和象征意义,掌握文中的生字新词,学习并运用文中的描写手法和修辞技巧。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讲解、观察实践、小组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批判性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课文学习,激发学生对自然生命力的尊重,培养他们对坚韧不拔精神的认同和追求。

教学重点:文章中对白杨树的描写及其象征意义。

学生对象征手法的理解和对文章深层含义的把握。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理解白杨树作为北方农民象征的深层含义。

激发学生通过观察自然,发现并表达生活中的美好品质。

作者简介:茅盾: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文学评论家,新文化运动的先驱之一。

《白杨礼赞》是其散文代表作之一,通过对白杨树的描写,表达了对北方农民质朴、坚韧精神的赞美。

教学准备:《白杨礼赞》课文PPT课件,包含茅盾的生平简介、作品特点和相关文学背景。

白杨树及北方自然景观的图片或视频资料,帮助学生形象理解白杨树的特点。

学生作业本、笔、观察记录表、小组讨论记录表、“我与白杨”感悟卡片。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5分钟)1. 展示白杨树及北方自然景观的图片或视频,简要介绍白杨树的生态特征。

2. 通过视觉资料,激发学生对白杨树的兴趣和好奇心。

课文学习(20分钟)1. 作者介绍:详细介绍茅盾的生平和《白杨礼赞》的创作背景,为理解课文内容提供背景。

2. 朗读课文:请几名学生分段朗读课文,注意语调和情感表达,尤其是对白杨树描写的部分。

3. 生字新词:解释文中的重要词汇,如“倔强”、“虬枝”等,确保学生理解并能正确使用。

4. 内容理解:引导学生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讨论作者对白杨树的描写及其象征意义。

深入探讨(15分钟)1. 描写手法:分析文中的描写手法,如使用比喻、拟人等,举例说明如何增强语言的表现力。

2. 象征意义:讨论白杨树作为北方农民象征的深层含义,引导学生思考这种象征在当代社会的意义。

《白杨礼赞》教案优秀5篇-最新

《白杨礼赞》教案优秀5篇-最新

《白杨礼赞》教案优秀5篇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

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为您带来了5篇《《白杨礼赞》教案》,希望能够对困扰您的问题有一定的启迪作用。

八年级语文上册《白杨礼赞》教案设计篇一一、指导思想以《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为指导,在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使他们具有基本的阅读、听话、说话的能力,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

同时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培养学生社会主义的思想品质,努力开拓学生的视野,注重培养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逐步形成健全人格。

二、教材分析:(一)、概况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教材编排上各单元仍以专题组元,但同时也兼顾文体。

一共有六个单元,其中四个现代文单元的专题分别是战争、对普通人的爱、建筑园林与名胜古迹、科学。

前两个单元以记叙类文章为主,后两个单元以说明类文章为主。

本册教材要求学生了解两种文体:记叙文和说明文;同时相应地了解两种表达方式:记叙与说明。

另外,从八年级上册开始,文言文和白话文分编。

两个文言文单元课文的选编主要是从文章的难易程度以及课程目标这两个方面来考虑的。

(二)、具体内容第一单元以战争为主题。

五篇课文,有反映解放战争的《新闻两则》(《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扛》、《中原我军解放南阳》),有反映抗日战争的《芦花荡》,有反映反法西斯战争的《蜡烛》,有以英法联军侵华战争为背景的《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布特勒上尉的信》,有反映德国法西斯暴行的《亲爱的爸爸妈妈》,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也以战争为主题世界:何时铸剑为犁。

第二单元主要由记叙类作品组成,着重培养阅读记叙类作品的能力。

从单元课文的内容来说,都是写普通人的。

课文有:《阿长与。

山海经》、《背景》、《台阶》、《老王》、《信客》、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让世界充满爱,这个单元高声赞颂人间的爱,吁唤让世界充满爱。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第15课《白杨礼赞》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第15课《白杨礼赞》教案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文章的描写手法和主旨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课文描写手法相关的问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写作练习。这个练习将让学生尝试运用课文中的描写手法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a.学生可能难以理解作者对白杨树的情感投入;
b.学生可能对白杨树的象征意义感到困惑;
c.教师需要通过有效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体验和感悟作者的情感。
(2)描写手法的运用:学生在分析课文描写手法的过程中,可能难以将这些手法应用到自己的写作中。具体难点如下:
a.学生可能难以把握各种描写手法的使用场合;
b.学生可能不知道如何在自己的写作中灵活运用这些手法;
c.教师需要通过实例分析和写作练习,帮助学生掌握这些描写手法。
针对以上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有针对性地进行讲解和强调,确保学生能够理解透彻。同时,教师应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如小组讨论、写作练习等,帮助学生突破难点,提高语文素养。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白杨礼赞》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有没有注意过身边的植物,比如挺拔的白杨树?”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白杨树所象征的精神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白杨礼赞》的基本内容、描写手法和主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白杨树象征意义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关注和传承中华民族的精神。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白杨礼赞教学设计 《白杨礼赞》教案设计优秀5篇

白杨礼赞教学设计 《白杨礼赞》教案设计优秀5篇

白杨礼赞教学设计《白杨礼赞》教案设计优秀5篇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的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运用系统方法设计教学过程,使之成为一种具有操作性的程序。

那要怎么写好教学设计呢?下面作者为大家整理了5篇《白杨礼赞》教案设计,希望可以帮助您更好的写作白杨礼赞教学设计。

《白杨礼赞》优秀教学设计篇一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掌握本课字词,理清结构层次。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析象征手法的运用。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诵读和课前查资料、讨论、交流等过程,体悟作者情感,把握文章内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学习陕甘宁边区抗日军民正直、质朴、团结向上、坚强不屈的革命品质。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难点】:文章层次和象征的写作手法。

三、教学方法小组合作探究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谈话法。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播放歌曲《小白杨》,这首歌曾唱遍了大江南北,它歌颂的仅仅是一棵小小的白杨树吗?我们的文学家也曾高声礼赞过白杨树,它们在手法上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今天,让我们一起研读散文《白杨礼赞》。

(板书标题)(二)整体感知1.初读课文,介绍作者和写作背景,解决生字词(屏幕出示生字词,学生通过课前查资料教师补充的方式了解作家和写作背景)2.再读课文,思考作者对白杨树是怎样的一种感情?(赞美)。

(三)深入研读1.课文有哪些句子和段落是直接礼赞白杨树的?(学生读课文圈点勾画)2.白杨树生长在怎样的环境中?作者为什么描写白杨树的生长环境?(描写白杨树生长的环境,渲染一种不平凡的环境气氛,暗示在此生长的白杨树也一定是不平凡的。

为下文描写白杨树的外形起正面烘托的作用。

暗示陕甘宁边区抗日根据地,为后文揭示白杨树的象征意义,表达主题思想作铺垫。

体现了散文的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

在恹恹欲睡时看到白杨树,令人振奋的惊叫起来,意在突出白杨树的不平凡,欲扬先抑对白杨树进行反面衬托。

)3.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描写白杨树的,课文那些词语可以概括白杨树的特征?(外形和精神,外形从枝、叶、干、皮几个方面)。

2024年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第4单元15 白杨礼赞

2024年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第4单元15 白杨礼赞

15白杨礼赞设计说明《白杨礼赞》是一篇饱含激情的抒情散文。

教授此课时,应在理解课文脉络的基础上,将重点放在理解烘托、对比、欲扬先抑等写作技巧的表达效果上,学习象征手法,把握托物言志散文的基本特点。

学习目标1.朗读课文,厘清课文的脉络,把握课文昂扬向上的感情。

2.朗读重点句段,把握白杨树的象征意义,体会作者对西北军民团结抗战精神和意志的赞美之情。

3.体会托物言志散文的特点,理解烘托、对比、欲扬先抑等手法的表达效果。

教学重难点1.引导学生细读课文,理解烘托、对比、欲扬先抑等手法的表达效果,学习象征手法,深入理解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2.引导学生学习中华民族质朴、坚强、紧密团结、力求上进和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

教学方法朗读、默读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资源与工具(一)资源拓展阅读:《松树的风格》《百年震柳》。

(二)工具1.数字资源包、学习成果上传和互动的平台。

2.图书馆资源、网络搜索工具。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一、学习情境树是大自然中一道美丽的风景, 为历代文人墨客所歌咏。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是柳的风韵;“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是松的雄姿;“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是梅的倩影。

这节课我们将到西北高原走一走, 看看白杨树的勃发英姿。

二、预习任务1.字音字形。

开垦.(kěn)锤.(chuí)炼倦怠.(dài)傲.(ào)然倔强.(jiàng) 婆娑.(suō)虬.(qiú)枝秀颀.(qí)无边无垠.(yín) 坦荡如砥.(dǐ)潜.(qián)滋暗长恹.(yān)恹欲睡旁逸.(yì)斜出不折不挠.(náo)2.根据释义明确词语。

课文中指反复推敲加以提炼:锤炼形容精神不振的样子:恹恹指文学素养深的人出于灵感,即可偶然间得到妙语佳句:妙手偶得宽广平坦得像磨刀石:坦荡如砥暗暗地生长:潜滋暗长指(树枝)从树干的旁边斜伸出来:旁逸斜出纵横驰骋,冲杀突击:纵横决荡3.写作背景。

第15课《白杨礼赞》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15课《白杨礼赞》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15.《白杨礼赞》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朗读课文,理清文章的脉络,把握文章昂扬向上的感情。

2、理解烘托、对比、欲扬先抑等写作技巧的表达效果,在写作中学习运用。

3、学习象征手法,把握托物言志散文的基本特点。

【重点难点】1、在梳理文章脉络、把握主要内容的基础上,赏析白杨树的不平凡。

2、理解白杨树的象征意义,了解象征手法的运用,把握托物言志散文的基本特点。

3、感受抗战时期中华儿女团结奋进的精神并发扬光大。

【教材分析】《白杨礼赞》是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二篇散文,这一单元是类型多样的散文,或托物言志,或阐发哲理,或写景抒情,展示了丰富多彩的自然景象和社会生活,表达出独特的情感体验和深刻的人生感悟。

阅读本单元要领会作者的情感,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正确的价值观,同时要反复品味、欣赏语言,体会、理解作者对生活的感受和思考。

本文是茅盾散文的代表,写于1941年3月,当时抗日战争正处于最艰苦的时期,北方军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坚强不屈,团结抗战,建立了强大的抗日根据地,给敌人以沉重的打击,从解放区人民身上,作者看到了民族解放的前途和希望,深受鼓舞,写下了这篇热情洋溢的散文。

文章借赞美“西北极普通的”白杨树,讴歌了西北军民团结抗战的伟大精神和意志。

文章从外形、环境等方面“礼赞”白杨树的不平凡,其实更主要的是赞美白杨树的精神,这种精神象征着广大的北方农民,象征着面对日寇侵略而坚决守卫自己家乡的抗日军民,象征着抗日军民不屈的精神和意志。

要引导学生理解白杨树的象征意义,感受托物言志写法的表达效果。

【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已经初步接触过散文,如《紫藤萝瀑布》《一棵小桃树》《背影》等,感受了托物言志等一般散文的写法及一般阅读方法,能够掌握品味语言的方法,会圈点勾画。

学生基本能通过自主学习与小组合作,感知文章大意、理清文章思路、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通过勾画、赏析文章描写白杨树语句,能理解烘托、对比、欲扬先抑等写作技巧的表达效果,但在语言品味方面往往理解比较肤浅,进而影响对白杨形象与精神的深刻理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白杨礼赞》《白杨礼赞》是中国现代作家茅盾的一篇著名散文。

写于1941年3月,通过对白杨树的赞美,歌颂了正在坚持抗日战争的北方农民,及其所代表的我们民族的质朴、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

作者以白杨树象征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敌后抗日根据地广大军民,歌颂他们团结战斗、不屈不挠、坚持抗战到底的崇高精神和坚强意志。

如这篇作品单是为写白杨树而写白杨树,自然也不失为一篇描写风物的佳作,但格调却要低得多。

此文的成就,是与作者采用了象征手法,使文章寓有了更深的意义。

【知识与能力目标】1、通过课文学习,理解“散文形敬神不散”和象征手法;2、把握排比句和反问句的表达效果。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朗读、默读、批注方式来把握白杨树的外在美和内在美,并在交流互助中深化理解。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理解学习边区抗日军民正直,朴质,团结向上,坚强不屈的革命品质。

【教学重点】理解、把握排比句和反问句。

【教学难点】理解象征手法的运用效果。

多媒体课件。

第一课时一、创设情景,激情导入:1、导语:同学们好!现在我们开始上课。

树是大自然中一道美丽的风景,我们欣赏过“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的柳的风韵,我们瞻仰过“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的松的雄姿,我们也遥望过“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的梅的倩影。

这节课我们将走近白杨树的生命。

白杨树是极易见的一种树,房前、屋后、河畔,公路旁都有它的身影。

这些画面给你什么样的感受?优美、宁静……下面让我共同欣赏歌曲《小白杨》。

歌曲《小白杨》歌中小白杨有何象征意义。

归结:象征守卫边疆的战士:象征边防战士的坚强意志等。

今天,我们学习现代文学大家茅盾的散文《白杨礼赞》(板书:白杨礼赞),体会作者为什么要赞美这平凡的白杨树。

但是这节课,我们却要随着茅盾的笔回到抗日战争的年代,到西北高原去走一走,看看那儿生长的白杨树是一种什么样的英姿。

2、作者简介:茅盾(1896—1981)中国现代进步文化的先驱者,伟大的革命文学家、文化活动家、社会活动家和中国共产党最早的党员之一。

原名沈德鸿,字雁冰,笔名茅盾。

浙江桐乡乌镇人。

1928年发表第一部小说(蚀),10月东渡日本与党失去联系,1930年回上海后和鲁迅一起参加左联、反击国民党文围剿。

抗战期间在周恩来领导下从事抗日救亡工作,主编(文艺阵地)杂志。

1940年到延安鲁艺讲学,后又到重庆、香港等地,坚持和平,反对内战,反独裁。

1948年到达大连,后到北京参加政协会议并筹备第一次全国文代会,当选为中国文艺联合会副主席。

作协主席。

建国后历任文化部长,全国人大代表,历届全国政协常委、四届、五届副主席。

1981年3月31比中共中央决定恢复他的党籍。

和鲁迅、郭沫若一样,茅盾是中国文坛上灿烂明星。

为我国革命文艺和文化运动奠定了基础。

代表作有《子夜》、《林家铺子》、《风景谈》、《白杨礼赞》等。

3、写作背景:《白杨礼赞》写于1941年的重庆,当时,蒋介石积极反共消极抗日。

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力量和解放区进行疯狂“扫荡”。

中国共产党积极发动群众,壮大抗日力量。

1940年5月,茅盾在延安参观访问,10月从延安到重庆。

这期间,茅盾耳闻目睹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抗日根据地人民的沸腾生活,体验到抗日军民质朴、刚强、团结一致、艰苦奋斗的精神,受到极大的鼓舞,满怀激情写下了《白杨礼赞》等散文。

由于当时作者生活在国民党统治区,没有言论自由,不能直抒胸臆,所以采用象征手法,择富有象征意义的白杨树来托物抒情。

明是写树,实是写人,由树及人,热情歌颂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抗日军民团结战斗、力争上游、不屈不挠的革命精神。

二、初读课文,扫清障碍:1、读准下面加点字的读音。

大毡(zhān) 开垦(kěn) 主宰(zǎi) 坦荡如砥(dǐ)潜(qián)滋(zī)暗(àn)长无边无垠(yín)诸(zhū) 如倦(juàn)怠(dài) 婆娑(suō) 恹(yān) 恹(yān)欲睡丫(yā) 枝虬(qiú)枝参(cān)天初融(rónɡ)秀颀(qí) 地壳(qiào) 晕(yùn)圈2、解释下列词语。

(1)视野:视力所及的范围。

(2)黄绿错综:黄土地和绿植被纵横交叉在一起。

(3)妙手偶得:文学素养深的人偶然间所得到的。

语出陆游诗“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

”(4)无边无垠:没有地域的界限,广阔无边的意思。

(5)倔强:(性情)刚强不屈。

(6)纵横决荡:纵横驰聘,冲杀突击。

(7)捕木:常绿乔木,木质坚实,是贵重的木材。

(8)秀颀:美而高。

颀,高。

3、朗读课文,请找出文中直接对白杨树进行赞美的语句,思考本文的抒情线索是什么?明确:⑴第1段: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⑵第4段:那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实在是不平凡的一种树。

⑶第6段:这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决不是平凡的树。

⑷第8段:我赞美白杨树,就因为……⑸第9段:……我要高声赞美白杨树!抒情线索:赞美白杨树的不平凡。

三、细读课文,整体感知:1、读一读课文,思考并回答,这篇散文可以分成几个部分,各部分的大意是什么?全文的中心又怎么概括?讨论、明确。

全文可分成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点题,直抒对白杨树的赞美和崇敬之情,领起全文。

第二部分:(第2至4自然段)转写黄土高原的景色,交代白杨树生长的环境、从正反两面写人对高原景色的感觉,衬托出白杨树,用肯定的语气再度赞扬白杨树的“不平凡”。

第三部分:(第5、6自然段)运用先总后分的写法,具体描绘白杨树的形象和性格,以否定句式,强调白杨树是“不平凡”的树。

第四部分:(第7、8自然段)先用欲扬先抑,虚抑实扬的手法,赞美白杨树是“树中的伟丈夫”,然后用排比句,由浅入深、由近及远的揭示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第五部分:(第9自然段)运用对比手法,表明作者不同于顽固派的观点,又一次直抒对白杨树的赞美和崇敬之情。

与文章开头相呼应。

中心大意是:本文采用象征手法,抓住白杨树的外形特征,借白杨树的不平凡的形象,赞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坚持抗战的北方农民,歌颂他们质朴、坚强和力求上进的精神,抒发作者对他们的崇敬和赞颂的感情。

2、同学们,刚才我们说本文以“赞美白杨树的不平凡”为线索,抒发对白杨树的赞美之情,下面听课文录音,思考:(1)作者从哪几方面来赞美它的“不平凡”?要点:①从白杨树生长的环境,来赞美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一种树”。

(课文的2、3、4三节)这是白杨树赖以生存的“景美”(板书)。

②从白杨树的外部的形象,来赞美白杨树“决不是平凡的树”。

(课文的5、6两节)这是白杨树自身的“形美”(板书)。

③从白杨树内在的气质,来进一步赞美“白杨树是不平凡的树”,并点明赞美白杨树的原由。

(课文的7、8两节)这是白杨树内在的“神美”(板书)。

(2)请同学朗读课文的5、6两节,思考:白杨树外形的总特征是什么?作者从哪些方面突出白杨树的总特征的?讨论发言,明确:①作者描绘白杨树的总特征是“力争上游”、“倔强挺立”。

②作者抓住以上这个总特征从干、枝、叶、皮等四方面有顺序地刻画了白杨树的外形,突出了白杨树正直、倔强、不屈不挠的特点。

如:干:“笔直”、“一丈以内绝无旁枝”枝:“笔直“、“一律向上”、“绝不旁逸斜出”叶:“片片向上”、“没有斜生”、“更不用说倒垂”皮:“有银色的晕圈”、“淡青色”5、6两节从白杨树的外形,来赞美白杨树“决不是平凡的树”,为下文点明白杨树的象征意义做铺垫。

(3)请同学朗读课文的7、8两节,思考:作者这样反复赞美白杨的目的究竟何在?作者写这篇文章的主旨反映在哪些语句中?白杨有什么象征意义?(多媒体同步出示,白杨树、农民、哨兵等图片视频,帮助学生直观感受其相似点)同学们,请把文中四个反问句改为陈述句,口头表述加以比较,体会反问句的作用。

①要求句式变换正确。

陈述句:你不应该只觉得……,你应该想到……,你也应该联想到……,你还应该更远一点想到……。

②朗读体会语气。

陈述句语气一般,反问句寓问于答,以反问的形式表达肯定的意思,加上运用排比形式的反问,加强了气势,更加肯定有力。

同学四人一组小议,展开讨论、相互质疑。

理解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明确:作者安排四个反问句组成排比句,内容上从树→农民→哨兵→精神和意志,一步步地深入揭示白杨树象征意义:即本文歌颂和赞美的真正对象是:“今天在华北平原纵横决荡,用血写出新中国历史”的中国共产党和抗日军民。

又在第八段用“我赞美白杨树,就因为它不但象征了北方的农民,尤其象征了今天我们民族解放斗争中所不可缺的朴质、坚强、以及力求上进的精神”(板书)把白杨树的象征意义具体化。

这种把“树”和“人”紧密联系起来,由此及彼,借物咏人的写法就是象征手法。

象征是通过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具体形象,表现某种概念、思想和感情的艺术手法。

象征体和本体之间存在着某种相似的特点,可以借助读者的想象和联想把它们联系起来。

象征只用于表示有关人类品质或人类组织的性质,一般适用于抒情作品。

例如蜡烛,光明磊落,焚烧自己,照亮别人的具体形象,可以使我们联想到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

因此蜡烛是舍己为人的象征。

白杨树的挺拔、向上然而又极其平凡的特点,与作家心目中党领导下的抗日军民的形象在本文中得到完美和谐的统一。

作者把歌颂党、歌颂抗日军民这样鲜明的政治观点和炽热的情感全部倾注在白杨树上。

3、看一看文中多处出现的“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一种树”说一说它“不平凡”的含义。

讨论、明确:课文四次提到“不平凡”,三次提到“极普通”,伟大和不平凡常常是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

伟大寓于平凡之中,不平凡而又普通,意思相同。

“不平凡”就是伟大,极普通就是很平凡。

白杨树是一种“极常见”和“极易生长的树,它当然很平常,但以它外形的美,尤其是内在美来说,它是不平凡的。

4、提问:全文抒情线索是什么?讨论、明确: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

四、课堂小结:散文的开头从赞美白杨树不平凡起笔,没有说理由,因为这是这篇课文的主线。

写高原景色,一波三折,先是有壮美的感觉,同时又产生倦怠、单调,这一扬一抑之后才让白杨树出场。

从白杨树生长环境、广袤的大自然又收缩到特定环境的一点,这是由面到点。

从远视哨兵似的白杨树,到近视干、枝、叶、皮的细致描写,这叫由远及近的描写。

五、布置作业:1、积累生字词;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一、导入新课:上一节课,我们就白杨树赖以生存的“景美”自身的“形美”及白杨树内在的“神美”作了讲析。

这节课我们主要讨论一下白杨树的象征意义和排比、反问连用句。

二、研习课文:1、提问:课文第二部分写高原的目的是什么?讨论、明确: 写白杨树前先写高原,目的有两个。

其一交代白杨树的生长环境,衬托它傲然挺立的形象;其二暗写陕甘宁边区这个抗日根据地,为后文揭象征意义作铺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