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写实小说的缘起、变化及意义分析
论新写实小说
论新写实小说提要:新写实小说关注普通人的生存现状,以直面现实的勇气还原小人物的灰色生活,以生活流的方式来展现一个个几乎无事的悲剧。
关键词:新写实小说;零度叙述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新写实小说涌上文坛,有着方方面面的原因。
一方面作家厌倦了传统现实主义那种受意识形态的影响,创作充满正面色彩和理想主义作品的手法,他们需要寻找一个新的角度;另一方面,由于寻根派小说的远离现实和现代派小说的故弄玄虚,作家和作品正离读者越来越远,作家们为了找回失去的读者,必将寻找新的契入点去关注人生。
另外,在八十年代末那个价值趋与多元和混乱的时代,终极理想幻灭,个人生存问题开始凸现;在文学上,新时期以来的知识分子中心话语受到冲击,开始解体,其中一部分作家向民间话语逃逸,于是关注普通人生存的新写实小说出现了。
新写实小说一出现就因其关注普通人的生存受到广大读者的认同,新写实小说被批评家所抓住的第一个特点也就是其展示了芸芸众生琐细而本真的凡俗生活。
新写实小说是现实生活的真实写照,写了一个又一个普通人的日常烦琐的生活,生活中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改变命运的大事,有的只是日复一日的鸡毛蒜皮的小事,普通人在这种生活中翻滚、随波逐流,尴尬而无奈。
评论界一般认为方方的《风景》是新写实小说的发轫之作,《风景》就展示了一幅普通人灰色人生的风景,小说讲述了武汉市贫民区河南棚子中一个城市贫民家庭的生存史,描述了一家人在困厄中挣扎和彼此见的殴斗,生存环境的恶劣和人与人之间的敌对在这里得到一一展示。
一家11口人挤在一间13平米的靠近铁路的房子里,火车每隔七分钟一趟,带着震耳欲聋的噪音。
大哥15岁工作,因为没有地方住,长年上夜班,二哥三哥十几岁就到火车上偷煤,七哥五岁就开始捡破烂捡菜,他们整日劳碌奔波,过得艰辛而凄惶。
家里没有丝毫的家庭温馨,兄弟姐妹之间没有手足之情,而是相互欺诈。
在这里生活没有丝毫的诗意,有的只是生活的沉重和残酷,他们都在艰难地活着。
新写实小说
在最初的批评文章中,有的批评家把这种创作 倾向称为现实主义的“回归”。这期间出现的名 称还有“后现实主义”、“现代现实主义”、 “新写实主义小说”、“新小说派”等。而“新 写实小说”的概念使用最为广泛。
新写实小说之“新”
在于更新了传统的写实观念,改变了小说 创作中对于现实的认识及反映方式。新写实 小说的革新意义在于体现出一种中国文学过 去少有的生存意识。
(2)先锋小说的一些特质也被新写实小说所吸 纳。 首先,一些由“先锋”转向“新写实”的作家 在写实的大框架中,探究写实的多种“新”的可 能,力图产生新的效果。 其次,有些新写实作家虽然没有写过先锋小说, 但他们受过西方现代主义的影响,因而作品中表 现出与先锋文学的亲缘关系。 再次,由于对作品观照和解读的眼光不同,即 便是从最具“生活流”的作品中也可以看出“现 代主义”因素。
1989年:《一点正经也没有》《玩的就是 心跳》(获89年度最好的小说)《千万别 把我当人看》 1990年后:《你不是一个俗人》《动物凶 猛》《我是你爸爸》
王朔是一种文化现象
王朔作品的社会历史背景 (1)中国社会处于转型期; (2)大众文化兴起;
大众文化
大众文化是都市工业社会或大众消费社会 的特殊产物,是大众消费社会中通过印刷媒介 和电子媒介等大众传播媒介所承载、传递的文 化产品。 大众文化的功能特征是:娱乐、消费、通 俗。 (大众文艺是指通过印刷媒介和电子媒介 等现代大众传播媒介所大量复印、供大众阅读、 消闲、欣赏需求的各种文艺制品的总和。如畅 销书、通俗小说等。)
程,由纯情幼稚的“少女式”叙事,转而关注普通 市民的日常生活,细致入微地展示普通人生活中的 卑微、琐屑、烦恼和无奈。主要作品除了“人生三 部曲”,还有《冷也好热也好活着就好》、《汉口, 永远的浪漫》等,行文平实细琐,轻浅唠叨,构成 了池莉在艺术上的基本特色和主要标志。 三是从90年代中后期开始延续至今的都市言情期。 这时的池莉不再把关注的重点放在底层市民的生
新写实小说
池莉
1987年发表的《烦恼人生》,是被批评
家用来阐述“新写实小说”特征的主要 文本之一。这篇小说与此后发表的《不 谈爱情》、《太阳出世》,被称为“新 写实三部曲”(或“人生三部曲”)。 她以关切、认同的态度,来描述俗世形 态的生活,写普通人(主要是武汉市民) 的婚姻、家庭等日常生活状况。
34
36
池莉小说创作的三个阶段
80年代初期的学步期。 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中期的成名期。
从90年代中后期至今的都市言情期。
37
叶兆言(1957-),南京市人,
祖父为现代著名作家叶圣陶。 1982年毕业于南京大学中文系, 后获文学硕士学位。出版的小 说集有:《艳歌》、《夜泊秦 淮》、《枣树的故事》、《路 边的月亮》、《绿色陷井》、 《采红菱》等。
6
“所谓新写实小说,简单地说,就是不
同于历史上已有的现实主义,也不同于现 代主义‘先锋派’文学,而是近几年小说 创作低谷中出现的一种新的文学倾向。这 些新写实小说的创作方法仍以写实为主要 特征,但特别注重现实生活原生形态的还 原,真诚直面现实,直面人生。虽然从总 体的文学精神来看,新写实小说仍划归为 现实主义的大范畴,但无疑具有了一种新 的开放性和包容性,善于吸收、借鉴现代 主义各种流派在艺术上的长处。”
《虚证》:郭普云
《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
23
艺术特色
1.对人类生存现实及其困境的深切关注 2.运用精神分析方法来探讨人物心理
3.把温情的悲悯和苦涩的幽默糅为一体
24
刘震云
中短篇小说集《塔铺》、《一地鸡毛》、
《官场》,和长篇小说《故乡天下黄花》、 《故乡相处流传》、《故乡面和花朵》。另 出版有《刘震云文集》。 1982年开始发表作品。他的《塔铺》、 《一地鸡毛》、《单位》、《官场》、《官 人》等,侧重关注人与环境的关系;或者说 在社会结构中人的处境。他对于“单位”这 一特殊的当代社会机制,以及这一机制对人 所产生的规约,作了具有发现性质的描述。
大众文学之二 新写实小说
五、新写实小说的局限与走向
局限
因为新写实悬置人生理想,停止生命意义终 极价值的追求,使人陷落在一种虚无、阴暗的境 地,感受不到生活意义与价值。 新写实小说的生活流的叙事,较为琐碎—让 人怀疑文学终究是什么? 新写实小说家的纯客观的审美态度的导向是 审美,而是审丑,实质是让读者的审美视野、审 美趣味下移。
现实主义经典化特点
是不断选择,不断排斥的过程 是革命与政治理念不断放大,被泛化到文艺批评 理论的过程
是文学样板不断推出、引用、模仿、复制的过程
泛政治意识形态化的语言构型,体现了特定权力
关系
现实主义经典化的作用
在革命现实主义原则下,文学价值不 在文学本身而在于政治。政治介入现实 主义,使现实主义本身政治化了,也把 现实主义表现的生活政治化了。
过程
这是指在诸多艺术创作方法中,现实主义被
认为最具典范性的;在现实主义诸形态中,革命 现实主义被认为最能为某一主体群体发挥某些可
望和被指望功能的,最足以发挥和体现该功能的
作品再被当作典范、样板而选择出来,标举出来, 被理论批评家不断评论、阐释、引用,被其他作 家不断学习、借鉴、模仿,于是就有了一种生存 的直接有利条件,使得这一类艺术形态在文化方
四、新写实小说的价值
(一)对“现实主义经典化”的反拨
1. 现实主义经典化的含义
2. 中国文学现实主义经典化过程、特点及作用
3. “写实”与“现实”的来源
4. 新写实小说与现实主义小说的区别
(二)除幻、还原
1.现实主义经典化的含义 经典:指特别出色的为某一社会主体群体发挥
某些可望和被指望功能的事物或人工的制品,在那
新写实小说的名词解释产生背景
新写实小说的名词解释|产生背景新写实小说的名词解释:新写实小说是近年小说创作低谷中出现的一种新文学倾向,“新写实”现象最早受到评论界比较集中的关注,是1988年秋在无锡举行的“现实主义与先锋派”研讨会上。
新写实小说既不同于历史上已有的现实主义,也不同于现代主义“先锋派文学”。
在社会转型时期,和“先锋小说”同时或稍后出现的就是“新写实小说”,“新写实小说”出现的社会文化原因是多方面的。
新写实小说的产生背景:在社会转型时期,和“先锋小说”同时或稍后出现的是“新写实小说”。
“新写实小说”出现的社会文化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八十年代以来的的社会文化转型使传统的价值观面临严峻的挑战,一大部分作家们感觉到社会价值观念的转变,希望反映这种转变,但[1]又无法把握这种转变。
而在摆脱意识形态控制的文学风尚中,他们在一定程度上还保留了对现实社会和生存状况的关注,所以他们在写作中采用了写实主义的手段,却又拒绝含有强烈意识形态色彩的创作原则,作家自身的角色也就不可能完全回到传统现实主义的位置。
其次,先锋作家抢占了叙事变革、文本实验的风头,其它的作家不能再步其后尘。
而先锋小说远离现实生活,疏离读者,只能有沙龙化的效果。
一部分作家感觉到先锋小说的这种局限,期望克服或者避免这种局限。
所以,新写实小说实现的是双重的悖离,既悖离了传统的现实主义,又悖离“前卫”、“现代”的先锋小说。
新写实小说家吸收了现实主义面对人生的写作态度,摈弃了居高临下的叙述视角;吸收了先锋小说、后现代主义平面化、零散化的运作手段,摈弃了由无序叙述所带来的远离普通读者的文艺贵族作派。
所以也可以说,新写实小说是采用包含某些现代、后现代因素的写实手段,表现普通人生存状况的小说。
新写实小说的表现形式:新写实小说之“新”,在于更新了传统的“写实”观念,悖离了传统现实主义的真实观,改变了小说创作中对于“现实”的认识及反映方式。
传统的现实主义认为,世界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而人们接触到的只是一个现象的世界。
新写实小说——精选推荐
新写实小说一,新写实小说产生的社会历史根源新写实小说的产生有着深刻的社会历史原因,是当下社会转型和文化转向的结果。
20世纪80年代后期,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市场化和商品经济的发展,个体经营者阶层逐渐兴起。
这个对生活采取极为实际功利态度的阶层的出现,对社会结构、政治、经济、文化和人们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产生了强大的冲击,也逐渐形成了一种疏离社会政治、消解理想主义、关注现实人生的世俗化倾向。
对物质利益和世俗生活的追求逐渐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意识,新写实小说就是这一社会意识在文学上的体现,是文学世俗化倾向的发展。
从横向上看,它是在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在马列主义反映论的基础上,吸收、借鉴、融汇了各种新的哲学、历史、文化、心理等思想潮流的产物;从纵向上,它既是对传统现实主义的继承,更是对过去那种虚假的理想化和英雄化的一种强烈反叛。
二,新写实小说“新”在何处新写实小说之“新”,在于更新了传统的“写实”观念,即改变了小说创作中对于“现实”的认识及反应方式。
它区别于传统现实主义成规的“革命性”因素最重要在于,否定和抛弃了传统的人物“典型化”方法,不再去追求揭示社会生活的“本质规律”,对人物性格的刻画和对情节的重视让位于对日常生活的描摹和对生活细节的兴趣,不再追求对生活的提炼、加工、集中、提高和升华,而是致力于再现生活的原本色相和人生的原生状态,以及还原生活的写实手法再现当代人的生存境况和心理状态。
三,“平民意识”和“生活流”的价值去取向和艺术特点1,新写实小说体现了一种“平民意识”,它主要表现的是普通人的世俗日常生活,表现他们物质的匮乏和精神的困顿,反映普通人生状态的本色真实,展现生存的真相和还原生活的本相。
新写实小说所描写的是底层人们的衣食住行、生儿育女、生老病死、家庭婚姻,是对人的物质生活和人的基本生理需求的肯定、关注与凝视。
新写实小说反映了一种平民化的价值倾向,疏离了知识分子的精神传统。
它把注意力放在普通人的世俗生活的表现上,并且把视线降落到普通人的视点上。
新写实小说讲稿
新写实小说一、发生背景和原因(一)历史的悲剧:激情与理想不堪挥霍的年代1949年10月1日下午3时,毛泽东登上天安门城楼,向全世界庄严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已于本日成立了。
这句神圣的开国大典致辞让北京天安门广场的三十万军民沸腾了,也让960万平方公里土地上的亿万中国人民沸腾了。
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三座大山压迫下的百年辛酸史、血泪史和屈辱史至此宣告结束。
带着当家做主人的巨大兴奋,中国人民下定决心努力把自己的国家建设成为自由、民主、团结、和睦、富裕、强盛的新中华。
这是多么光荣、伟大和神圣的构想啊!我们不但要甩掉“东亚病夫”的帽子,而且要重现历史上曾经有过的辉煌,甚至还要超越历史,创造更大的辉煌。
西方列强不无惊惧地预言,这头醒来的东方雄狮很可能会重演成吉思汗的子孙们洗劫欧洲的那一幕。
我们似乎有理由坚信,我们那神圣而辉煌的梦想确实可以实现;因为我们的建国、治国的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和毛泽东思想,因为我们的社会制度是社会主义,因为我们的人民是在长期艰苦的革命斗争中百炼成钢的人民。
马克思主义和毛泽东思想是在批判历史的基础上形成的最新的、最优秀的文化成果。
而社会主义制度也同样是理论上最先进的、最理想的社会制度。
而我们的人民则以决绝的姿态告别历史的落后和腐朽,在英明领袖的教导下努力把自己塑造成为历史进步冲动的普遍代表。
为了再现并扩大民族国家的辉煌集体体验,我们的国人必须拥有和这个伟大发展战略相匹配的卓越的精神和圣洁的情怀。
在这里,世俗的理念理所应当遭到无情的抛弃。
革命不是宗教。
它比宗教那虚幻的魅力更具有逻辑的真实感和实践的可靠感。
因此,革命的信徒也就应该宗教的信徒更具有伟大的献身冲动。
当大资本家被剥夺的时候,我们说这是罪有应得;当民族工商业者被改造的时候,我们说,他们这些原本风雨飘摇的小船终于被绑在了社会主义的航空母舰上了;当命运多舛的小农被要求交回土改中获得的土地和其他劳动资料的时候,我们说小家小户会破坏民族国家的千秋大业。
新写实小说
19
2、表现生活的原生态。 即还原生活本相,表现生活 的“纯态事实”。
作品分析
四、代表作家作品评析
1、池莉《烦恼人生》 1987年发表的《烦恼人 生》描写了武汉钢铁厂职工 印家厚一天的生活,在24小 时内浓缩了他整个烦恼的生 活状态。
沿着印家厚的脚步把所有的情节都 串起来,当下烦恼经验和过往的浪漫经 验交织起来表达了一个主题:生活就要 认命,普通人要过普通人的生活。
意义
五、新写实小说的意义
1、文学写作不再依循政治意识意 识形态推论实践,写作者的历史感 淡化。
2、凡人琐事成为写作的中心素材 , 故事也朝着“传奇性”方面发展。
思考题
•1.名词解释:新写实小说 •2.新写实小说与寻根小说、先锋小说、当代革 命现实主义传统的关系分别是怎样的? •3.掌握本章相关作家的创作分期、艺术特色与 主要作品及其人物形象。 •4、新写实小说的主题、艺术特点、意义
主题
二、新写实小说的主题 1、贫困主题 侧重于表现恶劣环境对人性的 压抑。 (1)吃。多出现在反映文革前历 史的农村农民题材中。如:刘恒 《狗日的粮食》。
(2)住。多出现在反映当下生活 的城市市民题材中,如方方《风 景》。
2、表现人的个体自我的丧失。 (1)、向现实妥协 。 如:刘震云《一地鸡毛》。
新 写 实 小 说
2主题
重点
1兴起
3特点
新写实 小说
5意义
难点
4作品
重点
兴起
一、新写实小说的兴起
1、兴起背景 (1)、社会背景: 80 年代中后期社会转型,知 识分子的启蒙精神淡化,政治热 情降温,一部分人认同普通市民 立场,对日常生活采取近距离写 实性的扫描。
(2)、文学背景:
新写实小说.doc
新写实小说一、新写实小说的兴起:新写实小说发端于1987年,1989年形成热潮,影响波及1990年代。
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钟山》等一些杂志的有力倡导,促成了新写实小说的创作热潮。
1987年方方的《风景》为新写实小说的开山之作。
最初有人称为:新现实主义、后现实主义、现代现实主义。
1989年,《钟山》文学丛刊推出“新写实小说大联展”,经过作家和批评家的联手协作,“新写实小说”才正式出炉,并获得认可。
新写实小说也成为继寻根和先锋之后的一个文学运动。
二、代表作家作品:方方《风景》、《白雾》、《桃花灿烂》、《埋伏》,池莉《烦恼人生》、《不谈爱情》、《太阳出世》(称为人生三步曲)、《懒得离婚》、《热也好冷也好活着就好》,刘震云《塔铺》、《新兵连》、《单位》、《一地鸡毛》、《官场》、《官人》,刘恒《狗日的粮食》、《伏羲伏羲》、《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三、新写实小说兴起的原因:新写实小说的出现与商品经济中世俗文化的萌动有一定的关系。
社会要求更多地关注平凡人生和普通人的日常生活,读者和批评家对纯形式、观念抽象的过度实验日益感到不满。
(寻根文学疏远社会和现实,对历史和文化的抽象思考,使文学走向远古僻地、走向寓言;先锋小说使文学沉湎于语言游戏、叙述圈套等形式技巧因素,放逐精神维度,回避现实,远离中国读者的审美和欣赏习惯。
读者于是日渐1疏远文学)随着都市化进程的加快,商业文化兴起,这时的图书、出版、杂志也发生了不同于以前的转轨。
市民阶层的读者迅速增长与扩大。
表现世俗生活的文学作品比其他作品更容易获得市场、读者的青睐。
新写实小说与1980中后期中国改革的困境,知识分子的日渐边缘化,理想主义激情、浪漫因素的消退,文化上的保守主义盛行有关。
四、新写实小说代表作品解读:《塔铺》:从部队复员回乡的农村青年正国在路上听说:镇中学即将开办一个“高考补习班”,旨在帮助那些大龄青年补习功课,实现上大学的夙愿。
正国动心了。
补习班设在镇中学旁边的一座破庙里,报名参加补习的大多是像正国一样的大龄青年,以及去年落榜的学生。
浅评“新写实”小说
浅评“新写实”小说对于当今文坛来说,“新写实”小说已是过去时。
然而,我们今天应该如何评判“新写实”小说?对这一问题的探讨将有利于我们对有价值的文学现象做出历史的定位。
本文将把“新写实”小说放到人类艺术的整体演进中来考察,并加以评价。
“新写实”小说对文学的发展贡献有着重要的贡献:首先,“新写实”小说在题材上扩大了文学的表现对象。
传统的现实主义叙事焦点往往对准重大题材、热点问题、英雄人物,意在歌颂崇高、鞭挞丑恶,借以惩恶扬善,鼓舞人们为某种理想目标而奋斗。
而“新写实”小说打破了传统现实主义的这种叙事焦点,将叙事矛头指向普通人的琐碎的日常生活。
平凡、庸碌的小市民、农民成了小说的主人公。
如《烦恼人生》中描写的就是一名普通工人印家厚从早晨起床开始,排队洗脸、排队上公厕、挤公汽、乘摆渡、从儿子入托、上班、下班、接儿子、乘摆渡、挤公汽、吃饭、洗衣、到入睡一天的生活琐事。
“新写实”小说凸现了人的生存本相、生存状态这块长期被文学遗忘的领域,从而拓宽了艺术描写的范围。
其次,“新写实”小说在人物性格刻画方面有所突破。
传统现实主义小说中的人物大都是概念化、公式化的。
人们按照自己的理念创造出的人物具有明显的模式化倾向:好人一切都好,坏人一切都坏。
而“新写实”作家在塑造人物上则突破了传统现实主义关于“正面人物/反面人物”的框架。
他们笔下的人物都是未经加工、过滤过的生活中的原型,是立体的、完整的人物。
这些人物多重性格的各个侧面都被呈示出来,从而全面展现了人物性格的丰富性和复杂性,真实、自然、富有人情味。
这就使小说在人物塑造上摆脱了人工雕琢的痕迹,贴近生活,贴近人性真相。
再次,“新写实”小说在语言上追求平民化、通俗化,从而促进了叙事语言的转变。
以前被视为有伤大雅的方言俚语,尚未进行规范的现实流行语,以及日常生活中的粗话俗语,也都被引入作品。
这种简明通俗、没有多余描写成份的叙事语言给人耳目一新之感。
“新写实”小说纯粹的语言状态与生活状态达到了高度的统一,使读者在感受作品时如同感受现实生活,很容易产生共鸣。
谈谈“新写实小说”
现实帷幕下的穷形尽相(谈谈“新写实小说”)新写实小说是现实主义传统的一次回归。
但是和历史上传统的现实主义不同,新写实小说淡化了传统的现实主义文学当中那种理想主义,浪漫主义的色彩,力求还原生活的本来面目,关注“元生态”的生活。
而且在叙事方式以及文学气息上,都受到西方现代文艺思潮的影响。
在以追求形式,讲究叙事方式和语言实验的先锋小说之后,或者是与先锋小说同步,出现了这样一些小说。
其中有《烦恼人生》,方方的《风景》,刘恒的《狗日的粮食》,刘震云的《新兵连》,《塔铺》等等。
这些小说从先锋小说的复杂多变的文本形式,以及丰富多样,纷纭繁复的语言实验当中摆脱出来,再一次将关注的焦点指向现实,而且与传统的现实主义文学不同,这些小说回避重大主题,忽视典型的社会人物和社会形象,拒绝宏大的主流叙事,而更多的是对社会下层庸庸生命的注目与关怀,尤其是对琐屑零碎的生活细节的描写,对小人物命运的关注,普通人在无奈与窘迫的环境下所表现出来的人性的压抑与扭曲,挣扎与痛苦,揭示残酷而灰色的“元生态”的生活,以及表达最基本的欲望与希求。
刘震云说新写实小说和传统的“现实主义小说”不同,传统的现实主义其实是理想化了的现实,是浪漫主义的现实主义,而真正的现实,真正的人和真正的事,远远没有理想当中的那么美好。
而这种理想化的现实主义,却往往是一种麻醉剂,让生活变得伪善,人物形象显得简单而虚浮,小说文本由于缺乏一种内在张力和批判力而显得虚弱和贫血。
《乔厂长上任记》当中的乔光仆,《新星》里的李向南,生活原型远远没有那么简洁单一,传统的现实主义把生活的“元形态”大大地简化了,结果远远“疏离”了现实主义文学“反映生活本来面目”的原则和要求。
新写实小说采用冷静,平实的语言,旁观者的叙述视角,在小说当中不穿插作者的抒情和议论,力求做到对生活“本来真实”的还原。
池莉的《太阳出世》,《烦恼人生》,以及后来的《不谈爱情》,一般被认为是新写实小说的“三部曲”。
池莉的《烦恼人生》,对中年人的生活遭遇和人生烦恼表示了世俗化的认同和理解,虽然带着隐约而含蓄的忧虑,但是叙述的“触角”却“残忍”地切入到世俗生活的方方面面,一层一层地展现普通的,琐屑的,最为明了不过但是却无奈而窘迫的生活。
新写实小说研究
中文摘要兴起于80年代的新写实主义小说,作为一种文学流派,刚一出现就引起了文学界的轰动,给落寞的文坛注入了鲜活的气息。
本文对新写实小说的产生背景进行了简单梳理和分析,并对新写实小说作为现实主义小说的继承和延续做了简明扼要的分析。
本文认为新写实小说继承了现实主义的还原现实的传统,但是以作家零度写作的介入方式,虽使现实生活得到了原汁原味的还原,但是这种还原的方式虽打破崇高与优美的审美模式;虽使人们对其有种亲切感,但是也造成了新写实主义小说的题材狭窄等一些缺陷。
本文对其在文学上的历史贡献进行了肯定性的评说,对其缺点也做出了客观的评价,新写实小说有其独特的美学风格和价值取向,原生态的还原生活使人们有种亲近感,但却不能给人们带来精神的激励与美的享受,这又恰恰体现了事物两面性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关键词:新写实小说;价值取向;审美AbstractThe new realism novel developed in the80's,as a literary genre,has just one appearance caused a literary sensation,injecting fresh breath to lonely literary.In this paper,the background conditions of the new realistic novels were sorted and analyzed,and the new realistic novel is made be concise and to the point of realistic fiction and continuation of inheritance.The reality of new realistic novels inherited the realism tradition,but with the intervention of the writer writing degree zero,so that the reduction of the original real life, but this way is to break the aesthetic mode of noble and beautiful,to make people have a cordial feeling,but also caused the new realism novel some problems such as the narrow themes.This paper comments on the affirmative on its historical contribution in literature,the disadvantages are also made an objective evaluation,facing the lack of literature in the social sense of responsibility,can not bring the spiritual encouragement and enjoyment of beauty to people,it also embodies the basic principle of the two sides of the Marx.Keywords:New realistic;Value orientation;Aaesthetic绪论八十年代中、后期,后来被理论界称为“新写实主义”的创作潮流,在我国小说领域显得松弛、温吞、缺乏兴奋热点的总体氛围中产生了,给冷清许久的文坛带来了新的焦点。
现当代文学第七节 新写实小说
池莉《热也好冷也好活着就好》
四与猫子在认识生活上的分歧,表达了对 知识分子的启蒙意识的瓦解和讽刺。 作品选P321
3)爱情神话的崩溃
爱情神话的崩溃
新写实小说中,爱情的诗意 光辉和理想光环被淹没在琐碎 的日常生活世界中。
池莉《不谈爱情》P290
庄建非 吉玲 婚姻是“生理欲望加上人工创作”
1三)、理新想写被实放小逐说的创作特征
• “新写生实活小是说严之峻“的新,”那,严就在峻于不它是更让新你了上刀 山是下那传 义 以火个统 文 及海日的学由,复写作此上一实品引刀观对发日山念 现 的,下, 实 真年火即 生 实复改 活 观海一变 的 、并年了 理 人不的传 解 物严日统和塑峻现认造常。实识与生严主,情活峻琐的
菊豆
杨金山 杨天青
杨天白
小说展开了人性扭曲和搏斗 的惨烈场面,揭示了传 统文化超稳定的顽固性、延 续性和恒久性。
3)刻画人物的方法
新写实只有“类型”,没有典型; 只有共性,没有个性。
3、采取“非人格化“叙述
追求一种冷静、中立式的叙述风格。尽量不 对所描写的对象进行直接的价值评判,以达 到最大限度的对生活本相的呈现和展示。
4、生活流程式的情节设置
新写实通过生活的流程来安排作品。生 活的流程式是指情节的安排组织上是以 时间的自然流程来组织情节,按各种事 件在生活中出现的先后次序来进行。
池莉《烦恼人生》
1、对精英文学中的宏大叙事的拒绝和背 弃,清除了观念形态对现实生活的遮蔽。
探究
2、重视日常生活的世俗性价值, 体现出回归人本身的 生存意识。
2)对崇高的调侃和解构
传统现实主义认为崇高是人的精神的深度和力 度的内在标志。 新写实小说向我们展示了 崇高在日常生活面前,在 生存境况中如何的苍白与 乏力。
15新写实小说讲解
现实主义的“本质”或“理性”,一般都 带有鲜明的意识形态色彩,在高度意识形 态化的社会中,这种“本质”或“理性” 还带有浓厚的政治权力特征。新写实小说 兴起所体现的,正是新写实小说家对这种 含有强烈政治权力色彩的创作原则的悖离。
13
7.新写实与革命现实主义传统
第一,革命现实主义中“大写的人”为“小 写的人”所取代。 第二,革命现实主义中“生活的故事”为 “活着的故事”所取代。 第三,革命现实主义中的典型化、纵深感被 零散化、平面感所取代。 第四,革命现实主义中的细节真实为自然主 义式的真实细节所取代。 第五,革命现实主义充满激情的理想主义为 冷静的客观主义所取代。
这些作品除了具备新写实小说的一般特征外,还表 现出对历史真实的质疑。作者多运用诸如偶然性覆 盖必然性、以静止观质询发展观、以荒诞性挑战合 理性等“反史诗性”的叙述策略,突出历史的虚构 性,表现出一代人对历史的新的感受和理解。
与新写实小说同根异枝而生的新历史小说,是新写 实小说家把目光转向历史题材的结果,如叶兆言的 ‘“夜泊秦淮系列”:《状元境》、《十字铺》、 《追月楼》、《半边营》等,苏童的“妇女生活系 列”:《红粉》、《妻妾成群》等,刘恒的《苍河白 日梦》,刘震云的“故乡系列,’:《故乡天下黄 花》、《故乡相处流传》、《故乡面和花朵》等。
在新写实小说“还原生活原生态”的旨趣中 明显地表现出反浪漫、反激情、反理想的倾向。
9
5.新写实小说与先锋小说
(1)新写实小说对先锋小说疏离读者大众 的反拨。
从思想层面上看,先锋小说是反大众趣味和 大众成规的,表现出出世高蹈的姿态,为一 般大众所难接受,而新写实则表现出对世俗 人生、大众趣味的亲和;
2
2.概念
方方、池莉、刘恒、刘震云等的一些小说, 如《狗日的粮食》、《风景》、《烦恼人 生》、《塔铺》等,出现于1986-1987年间, 被作为“新写实”小说代表性的一批文本, 与“先锋”小说的出现是同一时间。但作为 一种文学现象受到注意,并引发热烈讨论, 稍后于对“先锋”文学的关注。
浅析新写实小说的得与失_郑婷
实生活原生形态的还原”的新写 微波炉再给他烤点鸡, 让他喝瓶
实小说便顺应历史变化和人们的 啤酒,就没有什么不满足的了”。
诉求,成为了一种具有广泛影响
从价值取向上看,新写实追求
的文学思潮。
世俗化和平民化的价值观,不谈
二.新写实之“得”— ——对传统 “主义”只谈“日子”。它摒弃了传
现实主义的挑战与突破
学教育 2012.08
硕士论坛
浅析新写实小说的得与失
郑婷
内容摘要:新写实是80年代后期崛起于文坛并产生重大影响的小说创作潮流。它适应社会变革的需要,将 日常生活叙事提到较高的位置,显示出对底层人民生存困境的忧患意识和人文关怀。但受社会转型期务实文化 心态影响, 新写实小说又不免其局限性。这就决定了新写实小说无论是作为一种创作方式,还是文学思潮,在 文学史上都具有“过渡性”性质,很难维持较长的发展期。
助,理想和信仰被撕裂,生活只有 说不出道不尽的悲观。“苟活”便 是此时人们的生活态度。如 《活 着》中写到“人是为活着而 活着, 而不是为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 活着”,池莉说“冷 也好热 也好 活 着就好”,方方笔下的何汉晴劝慰 自己“想不开的事情太多,要养成 想不开也得想得开的习惯”“一个 人生下来,就是为了受这一场累, 可能人就是得把他这一生该受的 累受完,才能去死。”
127
参考文献: [1] 王 又 平 :《时 期 文 学 转 型 中 的 小 说 创作潮流》第209页,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2]张永清:《新时期文学思潮》[M],中 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3]程云莉:《下沉视点 反抗虚构— —— 论“新写实”的创作特点》[J],西北大学学 报,2003(3). [4]丁永强整理:《新写实作家、评论家 谈新写实》,《小说评论》,1991年第3期. [5]王菊花、尹华斌:《大众文化视野下 的新写实主义文学特质》,孝感学院学报, 2003(3).
浅析新写实小说的得与失
浅析新写实小说的得与失作者:郑婷来源:《文学教育》 2012年第15期郑婷内容摘要:新写实是80年代后期崛起于文坛并产生重大影响的小说创作潮流。
它适应社会变革的需要,将日常生活叙事提到较高的位置,显示出对底层人民生存困境的忧患意识和人文关怀。
但受社会转型期务实文化心态影响, 新写实小说又不免其局限性。
这就决定了新写实小说无论是作为一种创作方式,还是文学思潮,在文学史上都具有“过渡性”性质,很难维持较长的发展期。
关键词:新写实社会转型还原生活零度情感局限一.新写实产生的背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社会变革处于波谷时期,改革的深化,商品经济的发展冲击着人们的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人们变得更加“务实”,急功近利的实惠主义和实用主义之风充斥着社会,人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出现了混乱和失落。
此时,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们面对变化显得无所适从,生存的困境面前他们无力逃脱处处碰壁,为了“活着”只能妥协忍让。
平静而压抑的社会气氛,使他们迫切希望发出自己的声音,走出生活的困境。
作为一种意识形态的文学创作是必然要体现时代精神,反映时代诉求的。
而传统的现实主义在文学创作中政治干预生活,曲解了生活的本真,使文学创作的关注对象与现实生活构成了疏离,与社会大众的阅读期待相割裂了。
“由于泛政治意识形态与现实主义的紧密结合从价值观念到话语构型两个方面都有力地抑制了作家们‘写实’的能力,甚至阻碍着他们对现实主义的基本理解。
因此,新时期的文学变革无论从思想观念还是话语构型方面都存在着一个走出泛政治意识形态的问题,让文学艺术所表现的生活内容、思想情感及其话语形态摆脱单一的政治视野的制约,以充分展现出生活和艺术的多样性。
”[1]在这种呼吁下“特别注重现实生活原生形态的还原”的新写实小说便顺应历史变化和人们的诉求,成为了一种具有广泛影响的文学思潮。
二.新写实之“得”——对传统现实主义的挑战与突破新写实之“新”在于新时期现实主义的文学创作在题材内容、价值取向、叙述方式、叙述视点等方面对传统现实主义的挑战与突破,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也正体现于此。
第二讲 新写实小说及期演变
文化寻根小说所展示出来的是被政治权力话语和知识
分子精英话语所遮蔽了的民间世界的信息。 文化寻根所追求的是某些过于狭隘与虚幻的“文化之 根”,他们认为生活的背后一定隐藏着某种“意义”。
二、新写实的提出
1989年第3期《钟山》杂志开始设立“新 写实小说大联展”栏目,主动倡导并提出 这个名字,在该栏目的“卷首语”中从理 论上将“新写实”的特点概括为:“特别 注重现实生活原生形态的还原,真诚直面 现实、直面人生”。 被归入新写实名下的重要作家有:刘震云、 方方、池莉、范小青、苏童、叶兆言、刘 恒、王安忆、杨争光、赵本夫等。
十、“新现实主义”
当代新现实主义可以说是新写实的变体和 延续,对现实的真实摹写与新写实一脉相 承,但是,这类作品增加了对现实的深刻 关注与同情。
刘邦庆作品举例; 陈应松作品举例;
罗伟章作品举例;
九、新写实小说的革新意义
首先,在于使生活现象本身成为写作对象,作品 不再去刻意追问生活究竟有什么意义。 其次,作品关注的重点由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转向了关注人的生存处境和生存方式,以及生存 中感性和生理层次上更为基本的人性内容。 再次,在创作方法上新写实丰富了创作手法,展 现了新的创作可能性。 当然新写实主义也有其明显的消极效果,这就是 作品中对所描写的那种平庸无奈的现实生存状况 逐渐丧失了批判的能力,所有改变现实的理想因 素都被消解,最后存留下来的潜在态度无非就是 造就、认同这种本来极需改变的现状。
第二讲
新写实小说及其演变
一、新写实小说的文化渊源
寻根小说 寻根小说是在文化寻根大潮中应运而生的一种文学样 式。所谓“文化寻根”,大致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在文学美学意义上对民族文化资料的重新认识与阐释,发
新写实小说的缘起、变化及意义分析
(一)新写实小说的缘起“新写实主义”是开端于80年代后期的一种小说思潮,它对应于80年代后期以后中国社会大会的“人”的解体,文学中的终极理想消失、政治热情降温、个体生存艰难等复杂的现实,以及1987年之后先锋小说遭遇冷落的艺术现状,是对于现实和小说的双重反应。
正如《钟山》1989年第2期“新写实小说大联盟、卷首语”中所说:新写实“不同于历史上已有的现实主义,也不同于现实主义‘先锋派’文学,而是近几年小说创作低谷中出现的一种新的文学倾向”。
它们“仍以写实为主要特征,特别注重现实生活原生态的还原,真诚直面人生。
虽然从总体的文学精神来看新写实小说仍可归为现实主义的大范畴,但无疑具有了一种新的开放性和包容性,善于吸收、借鉴现代主义各流派在艺术上的长处”。
在这个大旗的号召下,80年代池莉、方方、刘震云、刘恒、叶兆言等作家推出了一大批新写实小说,并形成了80年代中国文学的最后一个高潮和热点。
80年代中后期发端“新写实小说”,这是一种新的文学倾向。
其创作方法是以写实为主要特征,特别注重现实生活原生态的还原,真诚直面现实,直面人生,它减褪了过去传统的现实主义那种直露,急功近利的政治性色彩,以具有鲜明的当代意识,强烈的历史的意识,深刻的哲学意识,追求一种更为丰富的博大的文学境界,作者情感冷静而自信,零度情感介入,阅读者直接参与文本创作,作家——文本——读者共同展示小说这种文学样式的作用。
“新写实”三个字从此成为众多理论者经常提及的一个名词。
对于新写实小说的文本特征,有人曾经概括为五个方面:1、粗糙朴素的不明显包含文化蕴涵的生存状态,不含异质性的和特别富有想象力的生活之流。
2、简明扼要的没有多余描写成分的叙事,纯粹的语言状态与纯粹的生活状态的统一。
3、压制到“零度状态”的叙述情感。
隐匿式的缺席式的叙述。
4、不具有理想化的转变力量,完全淡化价值立场。
5、尤其注重写出那些艰难困苦的,或无所适从而尴尬的生活情景。
但现在大多数理论家已经承认,以往传统的现实主义往往被赋予了过多的政治和教化责任,经过了“典型化”、“理想化”的变形,而成为一种“伪真实”、“伪现实主义”。
33.新写实文学思潮
如果说,琐碎是日常生活的外在形式,那么,争吵就是 日常生活的内在动力。争吵赋予日常生活以生命,为其 灌注生机与活力,没有争吵的生活就会使生命陷入一片 死寂,有了争吵,日常生活就会显得生机盎然。因而, 争吵在新写实的笔下就成为日常生活发展的主动力,改 善生活境况的助推器,生命活力的象征。小林与小李 《一地鸡毛》,李胜天与赵小兰《太阳出世》,朱芸与 杨泊《离婚指南》,秦可馨与沈伟《爱又如何》这些人 物都在争吵,为什么争吵?为了日常生活琐事。在传统 现实主义的笔下,争吵具有另外的寓意和涵义,通过争 吵,会吵出理、崇高,吵出了人生的价值和意义。新写 实完全推翻了以前的逻辑推理。
前者认为:在现实人生之外必有一个理想的人生境地, 必有一个完美无缺的日常生活图景,现时所做的一切都 是为了这一宏大的目标,当下的现实与日常生活不过是 奔向理想彼岸的驿站,在追赶、超越的过程中,人的一 切行为都显得极为崇高与神圣。
而对新写实文学来讲,现实与日常生活是我们所能拥有 的唯一真正存在的世界,根本就不存在一个理想的,尽 善尽美的彼岸世界,脚下的土地,周围的生活组成了现 实世界的全部。
不谈爱情是因为这个世界根本就不存在爱情,那 又有什么呢?婚姻。从新时期初期的呼唤爱情, 讴歌爱情到这一时期的怀疑爱情,拒绝爱情,也 成为一种具有群体性的思想潮流。
(二)、新写实的真实观——人生本相乃
平庸
新写实消解传统现实主义的理想、崇高和爱情这 三大美学原则并不是自己的最终目的。最终的目 的是为了浮现生活的本色本相——即平庸,消解 的过程就是还原的过程,消解意味着把包裹当下 生活的精神饰物彻底粉碎,还原就是在消解的基 础上让真正的生活走进人们的生存视野,让自然 本真的人生浮出海面。总体来说,新写实的美学 理想不在于给当下的人生与现实增添什么,创造 点什么,它要求人们去发现,即用一种没有先入 之见的新眼光,不受感染的纯洁的心灵去重新审 视,再度感受生活,从而真正彻悟人生的真谛。
新写实小说
• 新写实小说消解传统现实主义的理想、崇 高和爱情这三大美学原则并不是自己的最 终目的,最终的目的是为了浮现生活的本 色本相——平庸。琐碎与争吵则是平庸的 两种具体表现形态。
• 二、新写实小说的真实观 ——人生本相乃平庸 • 在对真实的理解上,新写实小说不追求传 统现实主义的“本质真实”,它所追求的 真实是经过个体生命体验过的原生形态的 真实,是未经提炼与升华的、具象化的经 验真实,是一种本色的“体验真实”。
• 新写实小说认为,生存就是崇高。这体现了一种 新的崇高理念,具有更多的世俗生活意蕴。
• (三)爱情神话的轰毁 • 传统现实主义对爱情与婚姻的描写是为了表现其 宏大主题,新写实小说则是为了传达日常生活的 精髓与神韵。 • 传统现实主义的爱情被还原为新写实的婚姻。
如 池莉的“人生三部曲”:《不谈爱情》、 《太阳出世》、《烦恼人生》
• 三、人物描写与情节组织的非典型化原则 • 在人物处理上,通过诸多日常生活场景的描写, 来体现小人物的生存境况;将传统现实主义的 “典型”人物做了深度消解:从英雄到普通人, 从大写的人到小写的人,从抽象的个体到具体的 个人的蜕变。 • 新写实小说没有典型人物,只有“类型”人物, 这种类型往往是某一行业、某一阶层的生活写真, 只有共性,没有个性。
• “爱情是什么?它在生活中仅仅是一种人生装饰, 一旦生活暂时蒙上一层阴影,它总是最先被牺牲 掉。” ——池莉 《不谈爱情》
• 在我们看来,爱情在这儿,一个郎才,一个女貌, 一件礼物便是一座价值连城的花园别墅。说实在 的,穷人有什么爱情?贫贱夫妻百事哀,最好的 结局不过是不吵不闹相依为命罢了。人与人出于 人怕孤独的本性结伴过日子这决不叫爱情。 站在幽深的美庐前,仿佛看见绝代佳人宋美龄从 林荫小路上款款而来。如果说她没有得到爱情那 还有谁得到了爱情? ————池莉 《绿水长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写实小说的缘起、变化及意义分析(一)新写实小说的缘起“新写实主义”是开端于80年代后期的一种小说思潮,它对应于80年代后期以后中国社会大会的“人”的解体,文学中的终极理想消失、政治热情降温、个体生存艰难等复杂的现实,以及1987年之后先锋小说遭遇冷落的艺术现状,是对于现实和小说的双重反应。
正如《钟山》1989年第2期“新写实小说大联盟、卷首语”中所说:新写实“不同于历史上已有的现实主义,也不同于现实主义‘先锋派’文学,而是近几年小说创作低谷中出现的一种新的文学倾向”。
它们“仍以写实为主要特征,特别注重现实生活原生态的还原,真诚直面人生。
虽然从总体的文学精神来看新写实小说仍可归为现实主义的大范畴,但无疑具有了一种新的开放性和包容性,善于吸收、借鉴现代主义各流派在艺术上的长处”。
在这个大旗的号召下,80年代池莉、方方、刘震云、刘恒、叶兆言等作家推出了一大批新写实小说,并形成了80年代中国文学的最后一个高潮和热点。
80年代中后期发端“新写实小说”,这是一种新的文学倾向。
其创作方法是以写实为主要特征,特别注重现实生活原生态的还原,真诚直面现实,直面人生,它减褪了过去传统的现实主义那种直露,急功近利的政治性色彩,以具有鲜明的当代意识,强烈的历史的意识,深刻的哲学意识,追求一种更为丰富的博大的文学境界,作者情感冷静而自信,零度情感介入,阅读者直接参与文本创作,作家——文本——读者共同展示小说这种文学样式的作用。
“新写实”三个字从此成为众多理论者经常提及的一个名词。
对于新写实小说的文本特征,有人曾经概括为五个方面:1、粗糙朴素的不明显包含文化蕴涵的生存状态,不含异质性的和特别富有想象力的生活之流。
2、简明扼要的没有多余描写成分的叙事,纯粹的语言状态与纯粹的生活状态的统一。
3、压制到“零度状态”的叙述情感。
隐匿式的缺席式的叙述。
4、不具有理想化的转变力量,完全淡化价值立场。
5、尤其注重写出那些艰难困苦的,或无所适从而尴尬的生活情景。
但现在大多数理论家已经承认,以往传统的现实主义往往被赋予了过多的政治和教化责任,经过了“典型化”、“理想化”的变形,而成为一种“伪真实”、“伪现实主义”。
为了纠正这种倾向,“新写实主义”的倡导和实践者开始追求生活的本来面目,力求不再对生活做人为的矫饰,为了达到这一目的,他们热衷于进行近乎自然主义的"生活流"细节描绘,并刻意避免在叙述中掺杂作者的主观感情色彩。
在这种主张之下,他们的创作呈现出新鲜的气息,一时成为读者喜爱的新的小说形式。
新写实小说的出现,与商品经济浪潮中“世俗文化”的萌动有一定的关系。
80年代中期以后,文学界对极左做法修正,转移的任务基本结束,伤痕文学,改革文学,现代派小说,寻根文学,先锋小说等主要在“知识分子”题材领域的创作也相继完成各自使命。
社会要求更多地关注“平凡人生”和普通人的“日常生活”,读者和批评家对纯“形式”,观念“抽象”的过渡试验日益感到不满。
更主要的是,由于“都市化”进程的加快,这时的图书出版,杂志也发生了不同于以前的“转轨”。
“市民阶层”的读者在迅速增长与扩大,表现“世俗生活”的文学作品比其他作品更容易赢得市场,获得读者的青睐,获取新的文学话语权。
所以说,“新写实小说”是社会转轨过程中出现的必然现象。
当然,随着社会经济中心的确立和商业时代的来临,人的价值观,行为方式和文化态度都发生了转变。
传统的文化理念迅速蜕变,文化世俗化特征愈加明显。
而市场化的商业社会中,由于影视传媒的日益发达和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现代社会的读者已越来越不耐烦文字阅读而情愿以影视画面来愉悦放松自己,文字的精神价值也变得模糊。
这使得新写实小说开始不断的变化着。
(二)新写实小说的两个阶段及变化“新写实小说”的创作,从创作题材及其出现的主要时间段上来分,可以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它的前期作品中,着重表现普通市民庸常的人生状态。
代表作如:池莉的《烦恼人生》及《不谈爱情》、《太阳出世》一起构成“人生的三部曲”;刘震云的《一地鸡毛》、《单位》、《官场》;方方的《风景》、《冷也好热也好活着就好》、《黑洞》等。
池莉的《烦恼人生》描述了武汉的一名普通工人印家厚一天的烦琐的生活。
小说开头用了一个非常简单的句子,“早晨是从深夜开始的。
”以后就以流水帐的一般形式叙述印家厚如何为早晨上厕所、挤公共汽车、吃早点、发奖金、接待日本人参观、给自己父亲和老丈人买生日礼物、支付昂贵的菜金、儿子就近入托、黑白换彩电等等事情而烦恼。
《不谈爱情》是描述了从两个年轻人如何享受“爱情”并冲破家庭阻力结合,写到婚后的种种烦琐的烦恼。
《太阳出世》些一对夫妻如何哺育幼小的婴儿,尽力学习“为人父母”之道。
“人生三部曲”写出了冲动、热情、幼稚的年轻人在人生的磨砺重,逐渐走向成熟,学会忍耐种种烦恼,不免带有浓重的沧桑感。
纵观池莉的创作,其作品主要在描述人生重的无奈,但也展现了人物的忍耐及支撑他们生存的温情。
方方的中篇小说《风景》堪称是“新写实”的奠基之作。
小说以平静的写实笔法勾勒出一幅底层老百姓穷困生活的“风景”。
小说以家中早夭的“老八”,一个死魂灵的眼光来谛视这个家庭,这个独特的视角使作家得以从一个全知的角度对每一个家庭成员进行客观的描绘。
作品的主要线索放在对“七哥”命运的追踪上,但相比这下“父亲”的形象却更为复杂也更具深意--在旧社会他是个勇猛的打手,在新社会他是个生活在最底层的搬运工人。
他像经典的革命现实主义小说中的“工人阶级”那样,有着高大的身躯、坚强豁达的性格,但作者并没有接着塑造他的光辉形象,而是揭示他身上传统伦理道德及封建意识的根深蒂固:首先,父亲身上有着对“义”的执着。
其次,父亲身上有严重的等级观念。
再次,是对文化的蔑视。
第四,父亲对“子嗣”的传统观念极为强烈。
综上可见,方方在《风景》中虽然采用了“新写实”淡化作家主观意识的叙述手法,但在对生活实录的选择中却显示出对“父亲”乃至整个社会的批判意识。
在这一时期,大多数“新写实小说”都着力于现实生活“原生态”的时刻,如刘震云的《一地鸡毛》中详细描写了小夫妻半夜“偷”自来水的情节。
他们使人认识到自己也是生活在这样平庸的世界中,什么“浪漫”、“幻想”、“理想主义”在这样的真实面前似乎都显得十分苍白无力。
这类作品中虽然不乏对现实、对人生的思考,但对困境所采取的“无奈地妥协”的态度却无助于读者在生活中进取,无益于社会的整体发展。
同时由于作者刻意采取的与读者平行的叙述视角,也使作品大多数只停留在对现实表象的展现上,缺乏艺术应有的超越性意义。
新写实小说代表作家在八十年代末的创作采用的大多使这种描述普通市民生存状态的题材,因而有评论者攻击“新写实小说”题材狭窄,但我觉得,就是这种描绘普通市民的生存状态的题材,才将我们底层人民的生活现状,描写得特别真实。
当然,在这种状况下,“新写实小说”发展就有了第二阶段的变化。
后期的新写实小说作家们开始把目光转向对历史叙述的挖掘。
如池莉的《你是一条河》、《预谋杀人》,刘震云《故乡天下黄花》,方方《何处使我家园》,这些作品形式上仍旧采取近乎“自然主义”的细节描写方式和不做主观评价的平行叙述角度,主题上力求在虚拟的背景中建立一种新的历史眼光。
除了对“历史题材”的开拓外,这个时期新写实小说的另一个特征是加强了对小说“故事”“完整性”和“可读性”的重视。
八十年代中、后期,新写实作家希望通过对人生命欲望与生存环境之间的描写,展现普通人的生命欲望,揭示普通人的生存困境,表现小人物对环境的无奈。
因此在这个时期,他们钟情于凡人琐事,“原生态”的描绘,小说往往缺乏曲折的故事情节。
然而进入九十年代之后,这些作家们普遍开始重视小说的“可读性”。
他们把自己的写作意图提炼成明确的主题思想,通过情节安排凸现出来。
因此,这类小说不仅进一步完善了新写实小说的艺术原则,而且在小时的文化探索和形而上精神上也比前期小说有了新的超越。
新写实小说由前期较典型的悲剧形态向着谐剧甚至戏剧的形态转化。
有些小说已具有了后现代小说的“解构”、“消解”和“反讽”特征。
这表明新写实小说已具有了更为开放的艺术视野和更多元的艺术手法,正在一步步走向成熟。
当然,新写实小说也有局限。
新写实小说,一般都倾心于描写普普通通的小人物生活,并且尽量淡化社会历史背景中的重大历史事件和重大社会冲突,淡化阶级关系和阶级意识,而着意通过琐碎的生活现象凸现人的生命意识、生命体验、生命冲动和生存困境、生存挣扎、生存悲剧,使人感到这种灰色艺术的感伤难以感受时代的主旋律。
新写实小说真实感人,但是忽略或淡化了生活中本来的重大社会冲突和社会关系也就不能不在相当程度地淡化了人物性格。
(三)新写实小说的意义我们可以把新写实小说看作使现实主义传统的一次回归。
但是和历史上传统的现实主义不同,新写实小说淡化了传统的现实主义文学当中那种理想主义、浪漫主义的色彩,力求还原生活的本来面目,关注“原生态”的生活,这样对其他的新现实主义创作及个人化写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新写实小说这种文学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它有迎合大众文化及其趣味的冻结,但在深层次上,也包含了对当代文学创作“反映现实”方式的反思。
新写实小说那种注重反映人的生存形态的本色的真实,把注意力倾注在对世俗生活和普通人的表现上,着力于对生活原色的精确描述,而不强调作品的倾向性,在表现方法上,具有生活流式叙事的结构,世俗化的人物语言以及用俚语之语写凡俗场景等特征,并指出,新写实小说表达了一种社会意识和时代情绪,更是一种对艺术大众化的张扬,实践探索和开拓,打开了一个关注当代现实生存状况的新的写作空间。
作为新时期文学发展过程中一个重要的文学思潮,新写实丰富了现实主义的内涵,并较为直接地开启课后来的新生代写作。
新写实小说中,一个个真实的生活画面,既展示生活的原生状态和生命的体验冲动,又不乏深刻的哲学思考和文化探索。
因而,一幅幅,当时的生活画面,就像一场场的电影,在读者面前,放映出来。
也同时,为读者,更能更深刻地理解当时的社会状况,社会现实,提供了好的社会史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