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文学名词解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共名与无名(陈思和)

共名,时代有重大主题,知识分子有一元化的政治社会理想,个性的独创性被时代主题掩盖,文学创作表现为宏达叙事。

无名,时代进入开放、多元时期,出现了无潮、无定向现象,表现出多元的价取向,作家的叙事立场从共同社会理想转向个人化的叙事立场,多元化格局在不自觉中逐渐形成。

2、农村小说题材

写作动机,文学为革命全局服务,要求把人民大众作为描写、歌颂和宣传的对象。文学的主要基调,歌颂性、乐观性、前瞻性。文学的表现手法,吸取民间文艺因素和样式,通俗易懂的形式,具有民族化和大众化审美风格。作家队伍,从战争实践中直接培养工农出身的知识分子和文艺干部,使作家队伍的结构发生有利于工农兵文艺服务的变化。

代,赵树理《三里湾》周立波《山乡巨变》柳青《创业史》浩然《艳阳天》

3、“山药蛋派”“山西派”

以赵树理为代表的,包括马烽、西戎、孙谦、李束为、胡正、韩文洲等作家所组成的山西作家群,其小说多以山西农村为背景,反映农村社会变迁及矛盾斗争,在创作手法上基本上采用现实主义的方法,重视描写具有本来面貌的生活,重视故事叙述的完整性、语言的通俗性和地方民族特色。主阵地,《火花》。

代,《小二黑结婚》《三里湾》

4、《创业史》(柳青)

一部探索中国农民历史命运和生活道路的长篇小说。作者以强烈的历史意识和真诚的阶级意识,通过描写梁家两代人不同的创业道路及其结局,概括了中国农民的生活历程,反映了他们要求改变苦难命运的强烈愿望,指出了只有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社会主义方向,走共同富裕的集体化道路,农民才能开始真正意义上的创业史。

5、革命历史题材

作家们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观点来反映中国现代战争史,向读者宣传、普及有关政权从形成到建立的历史知识,通过战争的胜利来歌颂党的胜利,来表现历史的本质的发展,是文艺界官员对未来中国文学创作走向的设计。“革命历史小说”指的是“在既定的意识形态的规限内,讲述既定的历史题材,以达成既定的意识形态的目的”的一类作品。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史热门题材。袁静、孔厥《新儿女英雄传》、孙犁《风云初记》等表现华北根据地战斗,拉开了战争小说的序幕。

代:杜鹏程《保卫延安》吴强《红日》曲波《林海雪原》

6、《百合花》

茹志鹃,1958年发表在《延河》。发生于前沿包扎所的一个插曲,一个年轻的通讯员和一个才过门三天的农村新媳妇之间的两次交往,表现了战争中令人难忘崇高纯洁的人际关系。通过这种关系体现了人情美和人性美。结构细致巧妙、富于节凑感,于清新中见诗情,于俊逸中遇隽永。

7、《红旗谱》

1957年梁斌著。被文学史誉为“一部描写农民革命斗争的壮丽史诗”,尤其是主人公朱老忠的艺术形象,被评论家誉为“一个兼有民族性、时代性和革命性的英雄人物的典型”。朱老忠的英雄性格并没有通过具体的斗争事件充分展示出来。在半个世纪的历史中,朱、严两家三代农民以不同的方式与地主、国民党军阀展开不屈的斗争,但是朱老忠的“一文一武”的个人奋斗未成功。后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组织起来进行反割头税和保定二师学潮等集体斗争,才真正改变了与冯家乃至两个阶级之间斗争的形势,结束了悲剧命运。一部农民寻求自身解放之路的曲折历史。

8、《青春之歌》(杨沫)

一部探索民主革命时期青年知识分子成长道路的长篇小说。它成为一代知识青年生活的教科书,在读者中产生了广泛影响。成就在于富有层次性地描写了林道静的成长道路,细致入微地展现了主人公林道静告别旧“我”的复杂而又艰难的成长道路和心路历程,塑造了一个从追求个性解放的青年成长为一个献身社会解放,在革命斗争中实现人身价值与生命意义的革命知识分子的形象。

9、白洋淀诗群

60年代末70年代初在白洋淀地区插队的知青自发地组织民间诗歌文学运动,逐渐形成了白洋淀诗群。诗人们大都出生于知识分子家庭,艺术积累、思想视野与众不同,他们有共同的审美追求,对文革有潜在的怀疑和批判。还有一种迷茫孤独的青春体验,基本上是站在时代的前沿,他们的诗歌影响了文革后的诗歌领域和现代主义的艺术探索。民刊:芒克与北岛《今天》。代,芒克、多多、根子、林莽、方舍

还有一些北京、山西等地的作家,多次造访白洋淀交流看法和诗艺。诗作无公开发表的可能,写作就是他们的生存方式的重要构成。代,山西的食指、内蒙古的史铁生

10、伤痕文学

描写文革十年浩劫给党、国家、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的小说,发端于刘心武的《班主任》,得名于卢新华《伤痕》(《文汇报》)。具有鲜明的主治批判意识,浓重的悲剧风格和浓烈的爱憎情感的宣泄,轻理性认识,多现象伤痕,少本质揭示。

代,周克芹《徐茂和他的女儿们》

11、反思文学

对建国30多年来的社会历史总结,尤其是重大政治事件重新审视的小说。茹志鹃于1979年2月在《人民日报》上发表短篇小说《剪辑错了的故事》,是反思文学起步的标志。反思文学是从政治、社会层面上还原文革的荒谬本质,从一般地揭示社会谬误上升到历史经验的反思与总结,比之伤痕文学,其目的更为清醒,主题更加深刻,带有更强烈的理性色彩。代,张贤亮《灵与肉》《绿化树》高晓声《李顺大造屋》

12、改革文学

以社会政治经济的改革为题材的作品。侧重反映新旧体制转换时期的社会矛盾,记录改革的艰难极其导致的伦理关系和道德观念的变化,注重改革者形象的塑造,具有明显的功利色彩和理想色彩。蒋子龙《乔厂长上任记》开改革文学的先河。

代,高晓声《陈焕生上城》路遥《人生》

13、知青文学

80年代的一种文学现象。作者为“文革”时期有过上山下乡经历的知识青年,作品反映当代知识青年活动及诉说知青生活哀怨,及反思造成这一现象的社会根源,具有悲壮的英雄主义与顽强的理想主义色彩。与“复出”作家相类似,带有明显的自传色彩。

代,孔捷生、张承志、梁晓声、史铁生、张炜、韩少功

王安忆《本次列出的终点站》梁晓声《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今夜有暴风雪》

14、寻根小说

80年代中期,“寻根”思潮中出现的一种文学现象。一般把韩少功《文学的“根”》作为“寻根文学”潮流的宣言书。“寻根小说”是指那些旨在对民族文化底蕴进行重新认识和反思的小说。以现代意识关照现实和历史,反思传统文化,重铸民族灵魂,探寻文化重建的可能性。作品题材和反思对象呈鲜明的地域特点。表现手段既有中国传统的手法,又运用现代派的象征、暗示、抽象等方法,丰富和加深作品文化深蕴。寻根文学是当代文学开始向纵深发展的一个标志性思潮。大体分为四类,儒道文化寻根小说,神秘文化寻根小说,原始文化寻根小说,地域文化寻根小说。

代,阿城《棋王》韩少功《爸爸爸》王安忆《小鲍庄》张承志《北方的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