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热器及制冷系统仿真培训教材(PPT 44页)
2024年换热器培训课件(多应用)
换热器培训课件(多应用)换热器培训课件一、引言换热器是工业生产过程中重要的热能交换设备,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制药、食品、电力等领域。
换热器的设计、制造、安装和维护对企业的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具有重要影响。
为了提高员工对换热器的了解和应用能力,本培训课件将介绍换热器的基本原理、分类、结构、性能、选型及维护等方面的知识。
二、换热器的基本原理1.热传递方式(1)对流换热:流体与固体表面之间的热量传递,主要受流体流速、温差、流体性质等因素影响。
(2)导热换热:固体内部的传热,主要受材料导热系数、温度梯度、几何尺寸等因素影响。
(3)辐射换热:物体表面之间的热量传递,主要受物体表面温度、颜色、形状等因素影响。
2.换热器的传热方程Q=U×A×ΔT×τ其中,Q表示热量(W);U表示总传热系数(W/(m²·K));A表示传热面积(m²);ΔT表示温差(K);τ表示时间(s)。
三、换热器的分类与结构1.按热流体与冷流体的流动方式分类(1)顺流式换热器:热流体与冷流体在换热器内同向流动。
(2)逆流式换热器:热流体与冷流体在换热器内反向流动。
(3)错流式换热器:热流体与冷流体在换热器内呈交叉流动。
(4)混合流式换热器:热流体与冷流体在换热器内呈混合流动。
2.按传热方式分类(1)直接接触式换热器:热流体与冷流体直接接触进行换热。
(2)间壁式换热器:热流体与冷流体通过换热器壁进行换热。
3.换热器的结构(1)壳体:用于容纳换热管束,承受工作压力。
(2)管束:由多根换热管组成,用于实现热流体与冷流体之间的热量交换。
(3)管板:用于连接换热管与壳体,并传递热量。
(4)折流挡板:用于引导流体流动,增加流体湍流程度,提高传热效率。
四、换热器的性能与选型1.换热器的性能指标(1)传热系数:表示单位时间内单位面积上的热量传递能力。
(2)压降:表示流体在换热器内流动时产生的压力损失。
换热器培训课件完整版
板式换热器 结构紧凑、传热效率高、压力损失小
管壳式换热器 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清洗方便
螺旋板式换热器
传热效率高、结构紧凑、自清洗能力 强
热管式换热器
传热效率高、温差适应性强、结构灵 活
CHAPTER 04
换热器设计方法与优化策略
设计流程概述
进行初步设计
选择合适的换热器类型
根据设计需求,选择适合的换热 器类型,如板式换热器、管壳式 换热器等。
建立完善的运行维护档案, 记录换热器运行状况、维 修记录等信息,便于追溯 和管理。
定期更换换热器密封件、 垫片等易损件,确保密封 性能良好。
CHAPTER 07
换热器故障排除与维修保养 技巧
常见故障类型及原因分析
换热效率下降
可能由于结垢、堵塞或内部泄漏导致,影响 换热效果。
泄漏
包括法兰泄漏、管板泄漏等,可能由密封件 老化、紧固螺栓松动等原因引起。
发现泄漏时,及时更换密封件和紧固螺栓, 确保密封性能。
检查控制系统和热媒流量
发现温度异常时,检查控制系统和热媒流量 是否正常,及时进行调整和修复。
维修保养周期建议及操作指南
01
02
03
04
05
定期清洗和除垢
定期检查密封件和 定期检查流体流动 定期检查控制系统 注意
紧固螺栓
状态
和热媒…
根据换热器使用情况和结垢 程度,建议每半年或一年进 行一次清洗和除垢。
选择高性能材料,提高换热器的耐腐蚀性、 耐高温性等。
制造工艺优化
控制策略优化
改进制造工艺,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优化控制策略,实现换热器的智能控制和节 能运行。
CHAPTER 05
制冷原理培训教材(PPT44页)
工质膨胀推动活塞做功过程 活塞面积A
术
移动距离L
推动功只有在工质移动位置时才起作用
1.2 热力学第一定律
1.2.2 热力学第一定律的基本能量方程式
制
冷
进入系统的能量-离开系统的能量=系统中储存能量的增加
原
理
与
任何系统,任何过程均可据此原则建立能量平衡式
技
术
1.2 热力学第一定律
1.2.3 能量方程式的应用
1.1.3 气体状态变化过程方程
气体状态的变化,主要表现为压力和温度的变化,而压力的变化是由比
制
体积的变化得来的(压缩式循环中),或者是由温度变化得来的(在吸 收式循环中)。
冷
• 过程方程 : p n 定值
原
∆ 绝热过程:指数n=k,称为绝热过程指数 k c p cv
理
∆ 等温过程:n=1
与
∆ 多变过程:介于两者间有热量交换的过程,1<n<k
制 冷 原 理 与 技 术
1.5.1 循环特点
• 热源温度不变的逆向可逆循环
• 具有两个可逆的等温过程和 两个等熵过程组成。
• 在相同温度范围内,它是 消耗功最小的循环,即热力 学效率最高的制冷循环,因 为它没有任何不可逆损失。
CARNOT REFRIGERANTION CYCLE
T0
4
3
Absolute Temp.
制冷原理培训教材(PPT44页)
制 冷 原 理 与 技 术
制冷原理培训教材(PPT44页)
制冷原理培训
2008.03
目录
制
一. 热工基础
冷
原
二. 蒸汽压缩式制冷
理
与
《换热器培训》课件
目录
• 换热器基础知识 • 换热器的设计与选型 • 换热器的操作与维护 • 换热器的故障诊断与处理 • 换热器的性能测试与评价 • 案例分析与实践操作
CHAPTER 01
换热器基础知识
换热器定义与分类
总结词
换热器的定义和分类是了解其工作原理和应用的基础。
详细描述
换热器是一种用于热量交换的设备,它可以将热能从一种流体传递给另一种流 体。根据不同的传热方式,换热器可以分为多种类型,如表面式换热器和混合 式换热器等。
能和可靠性。
换热器的材料选择
01
02
03
04
耐腐蚀性
根据工艺介质的腐蚀性,选择 具有较好耐腐蚀性能的材料。
高温或低温适应性
根据工艺温度要求,选择能够 承受高温或低温的材料。
强度与刚度
选择具有足够强度和刚度的材 料,以确Fra bibliotek换热器的稳定性和
寿命。
经济性
在满足性能要求的前提下,选 择价格适宜、易于加工和维修
总结词
了解换热器的应用场景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其在工业和生活中的重要性。
详细描述
换热器在各种工业领域中都有广泛的应用,如化工、石油、食品加工等。此外,在日常生活中,换热器也常用于 供暖、空调和热水器等领域。通过选择合适的换热器,可以满足各种不同的传热需求,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生产 效益。
CHAPTER 02
换热器的设计与选型
换热器的设计流程
确定换热需求
根据工艺要求,确定换 热器的换热量和换热面
积。
确定换热方式
根据流体特性和工艺要 求,选择合适的换热方 式,如管式、板式、翅
片式等。
设计换热器结构
2024版换热器知识培训PPT教案
contents •换热器基本概念与原理•换热器结构与组成部件•换热器性能评价与选型依据•换热器安装、调试及运行维护管理•故障诊断与排除技巧•节能技术在换热器应用中的探讨目录01换热器基本概念与原理换热器定义及作用换热器的定义换热器的作用工作原理与分类工作原理分类常见类型及其特点管壳式换热器板式换热器喷淋式换热器混合式换热器02换热器结构与组成部件壳体形式壳体材料结构设计030201壳体结构与设计管束排列与支撑方式管束排列支撑方式管束与壳体的连接密封装置及泄漏预防措施密封装置根据换热器工作条件和密封要求,选用合适的密封装置,如机械密封、填料密封等。
泄漏预防措施采用高质量的密封材料和先进的加工工艺,确保密封装置的可靠性和耐久性;同时,定期进行维护和检查,及时发现并处理泄漏问题。
泄漏监测与报警安装泄漏监测装置和报警系统,实时监测换热器的泄漏情况,确保设备安全运行。
03换热器性能评价与选型依据性能参数及评价指标01020304换热效率压力损失结构紧凑性可靠性选型原则和方法根据生产工艺流程和介质特性,确定换热器的类型、材质和结构。
根据传热方程式,计算换热面积、流速和压降等关键参数。
综合考虑设备投资、运行成本和维护费用,选择性价比最高的方案。
对换热器的耐高温、耐压和耐腐蚀等性能进行评估,确保安全可靠。
明确工艺要求热力计算经济性分析安全性评估案例一案例二案例三案例四案例分析:成功选型经验分享04换热器安装、调试及运行维护管理安装前准备工作和注意事项准备工作确认设备型号、规格及性能参数;检查设备完好性,如有损坏应及时通知供应商;准备安装工具和材料。
注意事项安装前应仔细阅读产品说明书,了解设备结构、性能及安装要求;确保安装场地平整、无障碍物,满足设备安装要求;注意设备吊装过程中的安全,避免设备损坏或人员伤亡。
调试过程检查项目清单设备外观检查电气系统检查水压试验调试运行定期对设备进行全面检查,包括外观、接口、法兰、电气系统等部位,确保设备处于良好状态。
制冷用换热器PPT课件
板式换热器
详细描述:板式换热器的板片可以拆卸,方便清 洗和维修。
总结词:耐腐蚀性
详细描述:板式换热器通常采用不锈钢等耐腐蚀 材料制造,能够适应各种恶劣环境。
其他制冷用换热器
总结词:空气冷却器
01
总结词:水冷却器
03
02
详细描述:空气冷却器通过冷却空气来降低 温度,常用于大型制冷系统。
04
详细描述:水冷却器通过冷却水来降低温 度,适用于需要大量冷水的场所。
制冷用换热器的应用现状与案例分析
应用领域
制冷用换热器广泛应用于空调、冰箱 、冷库、制冷机等制冷设备中,是实 现制冷循环的关键部件。
案例分析
通过对不同类型制冷设备的换热器进 行分析,了解其结构、性能和特点, 对比不同换热器的优缺点,为优化换 热器设计提供参考。
制冷用换热器的发展趋势与未来展望
高效化
换热器的工作原理主要是基于热传导和热对流。当两种温度不同的流体在换热器中进行热量交换时, 高温流体将热量传递给低温流体,从而实现热量传递。换热器的特点包括高效、稳定、可靠和易于维 护等,它广泛应用于制冷、空调、化工和能源等领域。
02
制冷用换热器的种类与特点
翅片式换热器
总结词:高效换热
详细描述:翅片式换热器通过增加散热面积来提高换热效率,常见于空调和冷藏设备中。
翅片式换热器
总结词:紧凑结构
详细描述:翅片式换热器结构紧凑,占用空间小,适合用于空间有限的环境。
翅片式换热器
总结词:耐腐蚀性
详细描述:翅片式换热器通常采用不 锈钢或铜等耐腐蚀材料制造,能够适 应各种恶劣环境。
翅片式换热器
总结词:高可靠性 详细描述:翅片式换热器设计简单,运行稳定可靠,维护成本低。
换热设备培训学习课件(PPT45张)
供热温度不能满足要求
原因
① 一次侧介质流量不足,导致热侧温差 大,压降小。 ② 冷侧温度低,并且冷、热末端温度低 ③ 并联运行的多台板式换热器流量分配 不均。 ④换热器内部结垢严重。
供热温度不能满足要求
处理办法
① 增加热源的流量或加大热源介质管路 直径。 ② 平衡并联运行的多台板式换热器的流 量。 ③拆开板式换热器清洗板片表面结垢。
串液
原因
① 由于板材选择不当导致板片腐蚀产生 裂纹或穿孔。 ②操作条件不符合设计要求。 ③ 板片冷冲压成型后的残余应力和装配 中夹紧尺寸过小造成应力腐蚀。 ④板片泄漏槽处有轻微渗漏,造成介质中 有害物质(如cl)浓缩腐蚀板片,形成串液。
串液
处理办法
① 更换有裂纹或穿孑L板片,在现场用透 光法查找板片裂纹。 ②调整运行参数,使其达到设计条件。 ③换热器维修组装时夹紧尺寸应符合要求, 并不是越小越好。 ④ 板片材料合理匹配。
三、换
● 热量能有效地从一种流体传递到另一种流体,即传
热效率高,单位传热面上能传递的热量多。
● 换热器的结构能适应所规定的工艺操作条件,运转
安全可靠,密封性好,清洗、检修方便,流体阻力小。
● 价格便宜,维护容易,使用时间长。
◆ 换热器选型应考虑的因素
● 流体的性质。 ● 换热介质的流量、操作温度、压力。
第三节 其他类型换热设备简介
一、板面式换热器
◆ 螺旋板式换热器
螺旋板换热器的结构是由两张平行的钢板在专用的 卷床上卷制而成,它是具有一对螺旋通道的圆柱体,再 加上顶盖和进出口接管而构成的。
螺旋板换热器结构形式
Ⅲ型螺旋板换热器
◆ 板式换热器
换热器培训讲座课件
空调系统中的换热器:用于室内外空气的交换和调节 汽车发动机中的换热器:用于冷却发动机和润滑油 化工行业中的换热器:用于化学反应过程中的热量交换 食品加工行业中的换热器:用于食品的加热、冷却和干燥 太阳能热发电系统中的换热器:用于太阳能的热量收集和转换 核能发电系统中的换热器:用于核反应堆的冷却和热量交换
换热器是一种用于热量交换的设备,通过两种介质之间的温差进行热量 传递。
换热器通常由两个或多个通道组成,每个通道中的介质温度不同,通过 热传导、对流和辐射等方式进行热量交传导是热量从高温物体传递到低温物体的过程,对流是流体中热量的 传递过程,辐射是热量通过电磁波传递的过程。
Part Six
清洗方法:化学清洗、物 理清洗等
清洗频率:根据使用环境 和设备状况确定
保养方法:定期检查、更 换易损件等
保养注意事项:避免过度 清洗、注意设备安全等
定期检查:检查 换热器的运行状 态,及时发现问 题
清洁保养:定期 清洗换热器,保 持其清洁和性能
更换零件:更换 损坏的零件,保 证换热器的正常 运行
Part Five
石油化工:用于加热、冷却、蒸发、冷凝等过程 电力行业:用于发电厂、变电站、输电线路等设备的冷却 钢铁冶金:用于加热、冷却、淬火等工艺过程 食品饮料:用于食品加工、饮料生产等过程中的加热、冷却、杀菌等过程
制冷系统中的应用:换热器用于冷凝器和蒸发器,实现制冷剂的冷凝和蒸发 制热系统中的应用:换热器用于冷凝器和蒸发器,实现制冷剂的冷凝和蒸发 空气调节系统中的应用:换热器用于空气调节系统中,实现空气的冷却和加热 热泵系统中的应用:换热器用于热泵系统中,实现热能的传递和转换
市场需求:随着环保意识的 提高,高效节能型换热器市 场需求日益增长
换热器培训ppt
6、热器E101壳程排凝
全开壳程排气阀VX1E101、壳程泄液阀 VI3E101,放净壳程中的液体(壳程泄液 标志块由绿变红)后,关闭排气阀 VX1E101和泄液阀VI3E101。
(四)事故处理
1.换热器结垢 2.P102A坏
1.换热器结垢
事故原因:换热器结垢严重 事故现象:冷物流出口温度降低,热物
备用(设备事故)。 特定事故:详见操作手册中事故的处理
方法。
后手阀和前手阀TV1001AI、TV1001BI、 TV1001AO、TV1001BO; (4)关闭E101热物流出口阀VI4E101。
3、停冷物流泵P101A
(1)关闭泵P101A后阀P101O; (2)停泵P101A;
4、停冷物流进料
(1)当泵P101A出口压力PI1001降为0.0 Mpa(g)时,关闭泵P101A前阀P101I;
TV1001BI、TV1001AO、TV1001BO; (2)待管程排气标志由红变绿的时候,管程不凝气排净,关闭
排气阀VX2E101; (3)手动控制调节器TIC1001输出值,逐渐打开调节阀
TV1001A至开度50%; (4)打开热物流出口阀VI4E101,同时手动调节TIC1001的输出
值,改变热物流在主、副线中的流量,使热物流温度分别稳定 在(177±2)℃左右,然后将TIC1001投自动(设定值为 177℃)。
8 开车(TV1001AK) 开车初态:TV1001A阀卡 见备注
9 开车(TV1001BAK) 开车初态:TV1001BA阀卡 见备注
(五)项目列表
序号 项 目 名 称
项目描述
事故处理方法
10 开车(P102AH)
开车初态:P102A泵坏 见备注
换热器培训讲座PPT教案
的
适用场合混:合壳,体且和不管易束觉之察间。壁温相差较大,或介质易
结垢的场合。
第25页/共64页
图7-7 浮头结构
第26页/共64页
浮头式换热器
第27页/共64页
③U形管式换热器
U型管式换热器
结构: U形管式换热图器7内-6只有U形一管块管式板换,热管器束弯成U形,管子两端都固
定在一块管板上。 优点:结构简单,价格便宜,承受能力强,不会产生热应力。 缺点:布管少,管板利用率低,管子坏时不易更换。管内清洗不便,管束 中间部分的管子难以更换 适用场合:特别适用于管内走清洁而不易结垢的高温、高压、腐蚀性大的物料。
带膨图胀7-节3 的带固补定偿管器板式的换固热定器管板式换热器
第23页/共64页
固定管板式换热器
第24页/共64页
②浮头式换热器
图7-6 图浮7-头4式换浮热头器式换热器
优点: 管内和管间清洗方便,不会产生热应力。
缺点: 结构复杂,设备笨重,造价高,浮头端小盖在
操作中无法检查。若浮头密封失效,将导致两种介质
第39页/共64页
板面式换热器
板面式换热器的传热元件是板面,其传热 性能优于管式换热器。常用的结构形式有 板式换热器、螺旋板换热器、板翅式换热 器、板壳式换热器等。
第40页/共64页
(1) 板式换热器
板式换热器由固定端板、活动端板、传热板片、 密封垫片、压紧和定位装置等构成。
板式换热器在板片的四周粘贴垫片,垫片的作 用:一是为了密封;二是隔出两板片之间的流体 通道。
板壳式换热器结构紧凑,容易清 洗,压力降小,传热效率高,但 制造工艺较复杂,焊接技术要求 高。板壳式换热器常用于加热、 冷却、冷凝、蒸发等过程。
换热器培训ppt课件
15
(1)固定管板式换热器
1—封头;2—法兰;3—排气口;4—壳体;5—换热管;6—波形膨胀节;7—折流 板(或支持板);8—防冲板;9—壳程接管;10—管板;11—管程接管;12—隔板; 13—封头;14—管箱;15—排液口;16—定距管;17—拉杆;18—支座;19—垫片; 20、21—螺栓、螺母
14
管壳式换热器的类型
由于管内外流体的温度不同,因之换热器的壳体与管束的温度 也不同。如果两温度相差很大,换热器内将产生很大热应力, 导致管子弯曲、断裂,或从管板上拉脱。因此,当管束与壳体 温度差超过50℃时,需采取适当补偿措施,以消除或减少热应 力。根据所采用的补偿措施,管壳式换热器可分为以下几种主 要类型: (1)固定管板式换热器; (2)浮头式换热器; (3)U形管式换热器; (4)填料函式换热器;
(4)冷凝器:蒸馏塔顶物流的冷凝或者反应器冷凝循环回流的设 备。
4
(5)蒸发器:专门用于蒸发溶液中水分或者溶剂的设备。 (6)过热器:对饱和蒸汽再加热升温的设备。 (7)废热锅炉:由工艺的高温物流或者废气中回收其热量 而产生蒸汽的设备。
(8)换热器:两种不同温位的工艺物流相互进行热交换能 量的设备。
11
3.管壳式换热器(列管式换热器)
12
13
管壳式换热器
• 管壳式换热器是目前用得最为广泛的一种换热器,主要是由壳体、传 热管束、管板、折流板和管箱等部件组成,壳体多为圆筒形,内部放 置了由许多管子组成的管束,管子的两端固定在管板上,管子的轴线 与壳体的轴线平行。进行换热的冷热两种流体,一种在管内流动,称 为管程流体;另一种在管外流动,称为壳程流体。为了增加壳程流体的 速度以改善传热,在壳体内安装了折流板。折流板可以提高壳程流体 速度,迫使流体按规定路程多次横向通过管束,增强流体湍流程度。 • 流体每通过管束一次称为一个管程;每通过壳体一次称为一个壳程。 图示为最简单的单壳程单管程换热器,简称为1-1型换热器。为提高管内 流体速度,可在两端管箱内设置隔板,将全部管子均分成若干组。这样 流体每次只通过部分管子,因而在管束中往返多次,这称为多管程。 同样,为提高管外流速,也可在壳体内安装纵向挡板,迫使流体多次 通过壳体空间,称为多壳程。多管程与多壳程可配合应用。
换热器培训课件
某炼油厂热油-冷却水换热器选型与计算。针对高温、高粘度热油及冷却水的特点,进行选型依据及原则分析。 通过传热面积计算、传热系数计算及压降计算,确定合适的换热器类型、规格及传热面积。实际应用表明,所选 换热器具有良好的换热效果及设备性能,满足工艺要求。
04
换热器安装、调试与维护保养技 巧
安装前准备工作及注意事项
03
换热器选型与计算方法
选型依据及原则
选型依据
根据工艺要求、介质性质、操作条件 、设备投资等因素综合考虑。
选型原则
满足工艺要求,确保设备安全可靠, 经济合理,易于维护。
计算方法介绍
换热面积计算
根据传热方程式,确定换热面积 ,选择合适型号规格的换热器。
传热系数计算
考虑流体物性、流速、传热面结 构等因素,计算传热系数,评估
换热效果。
压降计算
根据流体动力学原理,计算换热 器进出口压降,确保设备正常运
行。
实际应用案例解析
案例一
某化工厂蒸汽-冷却水换热器选型与计算。针对工艺要求、介质性质、操作条件进行分析,确定合适的换热器类 型、规格及传热面积。通过传热系数计算及压降计算,评估换热效果及设备性能。实际应用表明,所选换热器满 足工艺要求,换热效果显著。
水路系统检查
检查换热器进出水口、阀门、管道等 连接是否紧固,无泄漏现象。
传热系统检查
确认换热器传热元件(如板式换热器 板片、管壳式换热器管子等)安装正 确,无堵塞、损坏等情况。
调试运行记录
记录换热器调试过程中的运行参数, 如进出口水温、压力、流量等,以便 后续分析和优化。
维护保养周期建议
01
日常巡查
换热器培训课件
汇报人: 日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张春路(2006) 至今
2、数据模型
2.1、压缩机性能曲线
压缩机性能曲线
输入:蒸发温度、冷凝温度、频率
输出:质量流量、电流、功率、制冷量
压缩机性能曲线
测试条件:冷媒R410A 、电压 220V、频率30Hz/60Hz/90Hz AHRI标准测试工况 :过热度11.1℃ 、过冷度8.3℃
压缩机性能曲线拟合
通过标况的实验数据获得对应换热压降系数,结合系数获得其他非
标准工况下的性能数据
优点:
简单实用、快速计算
适合轻商非标准工况下数据的获取(客户需求) 系统机型匹配、性能预测
缺点:
基础数据没有,需要测量多个压力点,工作量巨大 不能做深入分析,不能用于系统优化(如流路优化)
部件理论模型
3
2
T2
5
P2 h2 QDloss 外风机功率 压缩机功率 功率修正系数 外机功率
6
1 h
绿色背景色为实测数据,橙色背景色为逆运算要求解的关键参数。
仿真思路-正运算
黑箱子
节 流 装 置 冷凝器(例如:A型号) 压 缩 机
蒸发器(例如:B型号)
黑箱子
其他任意工况,例如:35/22 27/15 输入参数 A冷凝器系数、压损 B蒸发器系数、压损 排气管压损、热损 吸气管压损、热损 功率修正系数 有效冷媒循化量
模型需能反映各部件对系统压降、换热等参数的影响;
3.2、算法设计
方程组成
(1)连续性方程 (前一部件质量流量等于后一部件质量流量)
(2)能量守恒方程 (前一部件出口焓值等于后一部件进口焓值) (3)动量守恒方程 (前一部件出口压力等于后一部件进口压力) (4)系统充注量守恒 (系统充注量=系统各部件充注量之和)
部件理论模型发展历程
美国橡树林实验室ORNL (1978,Ellison & Creswick) MIT (1976,Hiller & Glicksman)
至今
美国标准技术研究院NIST
(1979,Domanski & Didon) 开利公司(90年代) 马里兰大学(1995, Rossi)
至今
至今
求解方法
算法
联立法 顺序法
优点
缺点
通用性好、效率高,适合复杂制冷系统 程序不易调试 程序容易调试 不适合复杂制冷系统
针对简单系统(如家用空调),可采用顺序法求解,便于调试; 针对复杂系统(如中央空调),建议用联立法进行求解;
顺序法求解思路
(1)产品设计 已知:蒸发器过热度、冷凝器过冷度 求:整机充注量 毛细管长度 制冷量 压缩机功率
Y
输出结果
制冷系统基础仿真程序
1.主循环 预先计算:Preconditioners.m 循环计算:cycle_solve.m (主程序) 2.部件调用 (Componet_model) 压缩机计算:Compressor_cal.m 冷凝器计算:Condenser.m 蒸发器计算:Evaprator.m 管路计算:LineSet.m, LineSet_Twophase.m 毛细管计算:Capillary_zhang.m 3.翅片侧计算(Airside_cal)
制冷系统基 础仿真
换热器路设 计仿真
搭建制冷系统 仿真平台
将制冷系统基础仿真与换热器流路设计 仿真结合搭建制冷系统仿真平台 (待完成)
输入参数
制冷系统基础仿真流程
预估蒸发温度 与冷凝温度
Preconditioners.m cycle_solve.m
①
计算气相输送 管出口状态
② ②
LineSet.m
计算压缩机 出口状态 调整蒸发温度与 冷凝温度
③ ③
Compressor.m
调整蒸发温度与 冷凝温度
计算冷凝器 出口状态
④ ④
Condenser.m
计算液相输送 管出口状态
⑤ ⑥
LineSet.m
N
计算蒸发器 出口状态
①
Evaprator.m
蒸发器出口焓值≈ 气相管进口焓值
Y
N
设定充注量/过冷度≈ 计算充注量/过冷度
(2)性能预测 已知:整机充注量、毛细管长度 求:蒸发器过热度 冷凝器过冷度 制冷量 压缩机功率
系统稳态算法流程一(产品设计)
系统稳态算法流程二(性能预测、优化)
结果标定
当实验结果与仿真结果误差较大时需对系统模型进行标定;
参数 制冷量 总功耗 饱和吸气温度 调整因子 压缩机流量调整因子 压缩机功耗调整因子 蒸发器换热系数调整因子 说明 系统制冷量主要由压缩机大小决定 压缩机功耗占系统功耗大部分 影响直接
冷媒质量流量
h2
h3
排气管漏热量
T2 P4 T4 过冷度 P3(由风侧求得)
压缩机多变指 数或入热系数 h4
Qc
制热量
T3s(由风侧求得)
冷凝器KA值
仿真思路
仿真思路
通过标况的实验数据获得对应换热压降系数,结合系数获得其他非
标准工况下的性能数据
3、部件理论模型
3.1、模型介绍
空调制冷系统模型组成
换热器及制冷系统 仿真培训
---制冷系统仿真
2016.4.11
培训内容:
1、总体介绍 2、数据模型 2.1、压缩机性能曲线 2.2、大金EXCEL程序 3、部件理论模型 3.1、模型介绍 3.2、算法设计 4、仿真平台搭建
1、总体介绍
发展现状
最早由美国开利公司于上世纪60年代开展相关研究; 上世纪70-80年代国外高校、研究机构开始发表相关 研究成果(美国橡树林实验室、NIST、马里兰大学); 我国最早于上世纪80年代末开始于高校(陈芝久-制 冷系统热动力学初探);
空调制冷系统模型组成
1.物性计算模型 2.压缩机模型 (转子式) 3.蒸发器、冷凝器模型 4.节流元件模型 (毛细管、节流阀) 5.其他模型(储液罐、四通阀、配管等)
物性计算模型
计算方法 状态方程法 曲线拟合法 优点 参数范围广、精度高 计算速度快、稳定性好 缺点 计算速度慢,临界点不稳定性 针对不同制冷剂需拟合对应公式
输入参数(实测数据) 制冷量 功率 各节点温度、压力
理论计算
仿真思路-逆运算
T4
P4 T6 P6 蒸发器KA值 T3 h3 Qc h5 内 风 机 功 率 h4 h6 Qe 冷 媒 侧 能 力
内侧湿球
P3
冷凝器KA值 T1 P1 外侧干球 h1 Qsloss
风 侧 实 测 能 力
P 4
质量流量 有效循环量
物性模块 制冷剂物性计算 湿空气物性计算
换热器模块 蒸发器计算 冷凝器计算 实 验 数 据
压缩机模块 定频压缩机计算 变频压缩机计算
节流元件模块 毛细管元件计算 热力膨胀阀计算 电子膨胀阀计算
仿真平台搭建
可仿真整个制冷系统的运行特性,但 换热器模型采用集中参数模型,不能 仿真冷媒及风场分布不均的影响 (初步完成) 换热器采用分布参数模型,用户可 自行编辑流路,可进行换热器设计, 可仿真冷媒及风场分布不均的影响 (初步完成)
输出参数(仿真数据) 制冷量 功率 各节点温度、压力
理论计算
仿真思路-正运算
吸气管阻 力系数 T P1 P6 h6 Qe 制冷量
6
1
h
压缩机功率 P6(由风侧求得) 排气管阻 力系数 P3 赋初 始值 P2
T1
h1
吸气管 漏热量 T6s(由风侧求得)
内电机功率
蒸发器 KA值
h1实际:实际工况下压机进口焓值 (压机进口熵值,实测压机进口压力)
2.2、大金EXCEL程序
仿真思路-逆运算
黑箱子
节 流 装 置 冷凝器(例如:A型号) 压 缩 机
蒸发器(例如:B型号)
黑箱子
某个工况下,例如:35/24 27/19 输出参数 A冷凝器系数、压损 B蒸发器系数、压损 排气管压损、热损 吸气管压损、热损 功率修正系数 有效冷媒循化量
动态仿真 制冷系统仿真 稳态仿真
数据模型
性能预测、系统匹配 ,无需建立系统 部件模型,完全基于实验数据反推。 如大金EXCEL程序
部件理论模型
系统优化 ,需建立系统部件理论模型, 模型成熟,理论成熟且复杂。 如开利Simtools、特灵T-Rex、同济 GREATLAB、美国橡树林实验室MARK
数据模型
υ标准 :标准工况下压机进口比容 (实测压机进口压力对应饱和温度+过热度11.1℃ )
υ实际 :实际工况下压机进口比容 (实测压机进口温度)
压缩机性能曲线推演
Q标准:已知蒸发温度、冷凝温度、频率,通过压机拟合公式计算出的能力值 h2标准 :标准工况下压机出口焓值 (实测进口压力对应饱和温度+过热度11.1℃ ,实测压降出口压力) h1标准 :标准工况下压机进口焓值 (实测进口压力对应饱和温度+过热度11.1℃ ,实测压降进口压力) h2实际 :实际工况下压机出口焓值 (压机进口熵值,实测压机出口压力 )
饱和排气温度
压缩机吸气过热度 毛细器过冷度
冷凝器换热系数调整因子
毛细管流量系数调整因子 系统制冷剂充注量修正值
影响直接
影响直接 高压、高密度段对过热度影响最大
4、仿真平台搭建
基于部件理论模型
仿真平台搭建
帮助模块 前端用户界面 输入输出模块 错误处理模块 后台运算程序
其他模块 连接管计算 四通阀计算 储液罐计算
4.制冷剂侧计算 (Refrigerantside_cal)
两相区加速度引起的压降计算:AccelPressureDrop.m 两相区摩擦引起的压降计算:LMPressureGradientAvg.m 冷凝传热计算:Cavallini_c_htransfer 冷凝压降计算:Kedzierski_c_pdrop.m 蒸发传热计算:Cavallini_e_htransfer.m 蒸发压降计算:Kedzierski_e_pdrop.m 单相传热计算:Tang_h_1phase.m 单相压降计算:f_h_1phase_Annulus.m 相态判断:TrhoPhase_ph.m 两相密度计算:TwoPhaseDensity.m 5.冷媒与空气物性计算 (Properties_cal) 冷媒物性计算:Props.mexw64、PropsSI.mexw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