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说课
历史说课ppt课件
互动式教学
互动式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师 生互动、生生互动等方式,引导学生主 动参与课堂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
在历史课程中,可以采用小组讨论、角 色扮演、问答互动等形式进行互动式教 学。通过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
感谢观看
THANKS
历史说课ppt课件
目 录
• 历史课程介绍 • 历史课程的教学内容 • 历史课程的教学方法与技巧 • 历史课程的教学评价与反馈 • 历史课程的教学资源与支持
01
历史课程介绍
历史课程的重要性
培养人文素养
历史课程作为人文社会科学的重要组 成部分,能够帮助学生了解人类文明 的发展历程,培养人文素养和人文精 神。
民族精神,培养爱国主义情感和社会责任感。
中国现代历史
总结词
中国现代历史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社 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时期的历史。
VS
详细描述
中国现代历史包括1949年至今的历史, 主要讲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 建设和改革开放历程,以及中国经济的快 速发展和社会的巨大变革。通过学习中国 现代历史,学生可以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的优越性和发展道路,培养社会主义价 值观和世界观。
书。
《世界史纲要》
系统介绍世界各国历史,有助于 学生了解全球历史的发展趋势和
相互影响。
《史学研究方法》
深入浅出地介绍史学研究的基本 方法和技巧,有助于学生提高历
史研究能力。
网络资源
中国国家数字图书馆
提供丰富的历史文献和资料,方便学生查阅。
史学研究网
初中历史说课稿:《中国近代现代史》戊戌变法
初中历史说课稿:《中国近代现代史》戊戌变法第一部分是教材分析。
“戊戌变法”是新编教材上册)第二章的第七节,内容在整个中国近代史中地位非常重要。
一方面,它是先进的中国人挽救民族危亡,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继续:甲午中日战争以后,中国面临亡国灭种的危机。
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在饱受痛苦和屈辱的同时,希望通过改良,实行君主立宪制,发展资本主义,来寻求救亡图存之路。
但最终,由于维新思想的宣传和变法的措施触及到顽固派利益,变法运动遭到扼杀。
这样的结果,又进一步刺激了民族资产阶级的反思,为之后的义和团运动和辛亥革命作了铺垫。
另一方面,“戊戌变法”也标志着中国人开始跳出了“中体西用”的迷局,越过学习“器物”的层面,开始学习西方的制度,是中国近代化道路上的又一个重要步骤;同时,戊戌变法也是近代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
考虑到本课的内容比较多,有变法的背景,兴起,高潮(百日维新),结果,评价等,本课教学准备用两个课时。
第1课时主要解决变法的背景、兴起;第2课时,继续完成变法的高潮、结果以及评价。
为了教学内容、过程的连贯性、延续性,应安排连堂课。
本课的重点有两个地方,一是康、梁的维新思想。
康、梁的维新思想是当时中国人向先进的西方全面学习的思想。
它继承发展了早期维新思想,它的产生发展也表明中国的思想领域又发生了重大变化。
学习这一内容不仅有助于学生系统地了解中国近代思想领域的变化,也能了解到康、梁等人崇高的爱国救国意识和品质,有利于良好人格的塑造。
另外,变法的内容也是重点。
学生通过对内容的学习,可以了解变法的本质,也可以在比较中发现维新思想与变法内容的差异。
从而体会民族资产阶级的局限性,以及社会改革的不易。
从难点来看,康有为维新思想的特点是难点。
学生掌握的史实有限,很难理解康有为在宣传资产阶级维新思想时为什么要利用孔子,利用儒家思想。
授课时需要教师精心设问启发诱导,在适当补充资料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得出正确的认识。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案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近现代史的基本线索和主要事件,掌握中国近现代史的基本知识。
2. 培养学生分析历史事件、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3. 引导学生认识中国近现代史的发展规律,提高学生的爱国情操和历史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1. 鸦片战争与近代中国的屈辱史2. 太平天国运动与晚清社会变革3. 洋务运动与近代化探索4. 戊戌变法与辛亥革命5. 军阀割据与民主革命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关键事件。
2. 教学难点:各时期社会矛盾的复杂性,历史事件的因果关系,以及学生对历史事件的认识和评价。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历史事件的发生背景、过程、结果及影响。
2. 讨论法:引导学生分析历史事件,评价历史人物,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
3. 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历史事件,让学生了解历史发展的复杂性。
4. 观看历史纪录片:辅助学生直观地了解历史事件,增强课堂的生动性。
1. 鸦片战争与近代中国的屈辱史(1)讲解鸦片战争的背景、过程和结果。
(2)分析鸦片战争对中国近现代史的影响。
(3)引导学生了解鸦片战争后的近代化探索。
2. 太平天国运动与晚清社会变革(1)讲述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和衰落。
(2)分析太平天国运动对晚清社会的影响。
(3)引导学生认识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意义。
3. 洋务运动与近代化探索(1)介绍洋务运动的背景、主要内容和成果。
(2)分析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化的推动作用。
(3)引导学生思考洋务运动的局限性。
4. 戊戌变法与辛亥革命(1)讲述戊戌变法的起因、过程和结果。
(2)分析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
(3)介绍辛亥革命的过程、成果和影响。
(4)引导学生认识辛亥革命对中国近现代史的深远影响。
5. 军阀割据与民主革命(1)讲解军阀割据的形成和影响。
(2)分析民主革命时期的重大事件。
(3)引导学生了解民主革命的历史任务和目标。
6. 北洋政府与新文化运动讲解北洋政府的成立与特点分析新文化运动的背景、主要内容和影响引导学生理解新文化运动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挑战与改革7. 国民革命与抗日战争介绍国民革命的起因、过程和主要事件分析抗日战争对中国近现代史的影响引导学生认识抗日战争中的民族觉醒和团结8. 解放战争与新中国的成立讲述解放战争的背景、过程和战略战术分析解放战争胜利的意义和影响介绍新中国的成立及其历史意义9.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探索讲解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过程和主要政策分析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主要成就和挑战引导学生理解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发展道路10. 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介绍改革开放的背景、主要措施和成就分析改革开放对中国近现代社会的深刻影响引导学生认识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性与方向七、教学重点与难点6. 北洋政府与新文化运动教学重点:北洋政府的成立与特点,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教学难点:新文化运动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冲击与影响7. 国民革命与抗日战争教学重点:国民革命的主要事件,抗日战争的影响教学难点:抗日战争中的战略战术和民族精神8. 解放战争与新中国的成立教学重点:解放战争的过程和胜利意义教学难点:新中国的成立对中国近现代史的影响9.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探索教学重点: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过程,主要政策教学难点: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和挑战10. 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教学重点:改革开放的主要措施和成就教学难点:改革开放对中国近现代社会的长远影响八、教学方法6. 北洋政府与新文化运动结合历史文献和影像资料,讲解北洋政府的历史地位通过讨论和案例分析,深入探讨新文化运动的文化意义7. 国民革命与抗日战争利用历史地图和战争档案,分析国民革命的战略战术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了解抗日战争中的民族精神和英雄人物8. 解放战争与新中国的成立通过纪录片和史实材料,生动展现解放战争的历程引导学生进行历史比较,理解新中国的历史意义9.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探索使用历史数据和实例,讲解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过程通过小组合作研究,探讨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和经验10. 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通过新闻报道和人物访谈,生动展示改革开放的成就引导学生进行社会观察,分析改革开放对中国近现代社会的贡献九、教学过程6. 北洋政府与新文化运动通过讲述北洋政府的成立背景,引入新文化运动的讨论分析新文化运动中的重要人物和思想,引导学生思考其影响7. 国民革命与抗日战争结合历史事件,讲解国民革命的起因和过程通过分析抗日战争的战略战术,让学生了解民族抗争的历史8. 解放战争与新中国的成立通过解放战争的重要战役,引导学生理解战争的胜利意义讲述新中国的成立过程,让学生感受历史转折点的重要性9.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探索分析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背景,讲解主要政策的内容通过案例研究,让学生了解社会主义建设的复杂性和成就10. 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结合改革开放的重要决策,讲解其对中国近现代社会的改变通过现实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认识到改革开放的深远影响十、教学评价6. 北洋政府与新文化运动通过学生的小组讨论和报告,评估对北洋政府和新文化运动的理解程度考查学生对新文化运动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的分析能力7. 国民革命与抗日战争通过写作assignments 或口头报告,评估学生对国民革命和抗日战争的认知考查学生对抗日战争中的民族精神和英雄人物的评价能力8. 解放战争与新中国的成立通过考试或小组项目,评估学生对解放战争和新中国的成立的理解考查学生对新中国的历史意义和影响的分析能力9.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探索通过学生的小组讨论和分析报告,评估对社会主义制度的理解程度考查学生对社会主义建设成就和挑战的分析十一、教学内容11. 改革开放以来的社会变迁讲解改革开放后中国社会的经济、文化、政治等方面的变化分析改革开放对中国社会结构和社会生活的影响引导学生理解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的发展趋势和挑战1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与发展介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和发展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特点和优势引导学生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中国的意义和影响13. 中国的对外关系与全球治理讲解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外交政策和对外关系分析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作用引导学生了解中国对全球治理的贡献和挑战14. 中国的现代化与可持续发展介绍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经济发展、科技创新、环境保护等方面分析中国可持续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引导学生思考中国现代化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15. 中国的未来展望与历史使命讲解中国面临的国内和国际形势及其对未来的影响分析中国在未来世界中的历史使命和责任引导学生思考作为中国公民应该如何应对未来的挑战和机遇十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1. 改革开放以来的社会变迁教学重点:改革开放后中国社会的变化及其特点教学难点:改革开放对中国社会结构和社会生活的深远影响1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与发展教学重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和发展历程教学难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实践意义和优势13. 中国的对外关系与全球治理教学重点: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外交政策和对外关系教学难点: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作用14. 中国的现代化与可持续发展教学重点: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经济发展、科技创新、环境保护等方面教学难点:中国可持续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15. 中国的未来展望与历史使命教学重点:中国面临的国内和国际形势及其对未来的影响教学难点:中国在未来世界中的历史使命和责任十三、教学方法11. 改革开放以来的社会变迁结合社会调查和统计数据,展示改革开放后社会的变化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析改革开放对社会生活的影响1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与发展通过案例研究和实地考察,让学生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引导学生进行批判性思考,评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势和不足13. 中国的对外关系与全球治理利用国际新闻和外交文件,分析中国的外交政策和对外关系通过角色扮演和模拟联合国会议,让学生体验中国在全球治理中的角色14. 中国的现代化与可持续发展结合经济发展报告和环境保护资料,讲解中国现代化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引导学生进行项目研究,探讨中国可持续发展的策略和路径15. 中国的未来展望与历史使命通过未来预测和情景分析,让学生思考中国的发展趋势和未来挑战引导学生讨论作为中国公民的历史使命和责任十四、教学过程11. 改革开放以来的社会变迁通过展示改革开放后社会的变化,引入对改革开放的理解分析社会变迁的原因和影响,让学生思考改革开放对社会生活的影响1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与发展通过讲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案例,让学生了解其发展历程评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势和不足,引导学生进行批判性思考13. 中国的对外关系与全球治理分析中国的外交政策和对外关系,让学生了解其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体验中国在全球治理中的角色,让学生思考中国对全球治理的贡献和挑战14. 中国的现代化与可持续发展讲解中国现代化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让学生了解其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探讨中国可持续发展的策略和路径,引导学生进行项目研究15. 中国的未来展望与历史使命通过未来预测和情景分析,让学生思考中国的发展趋势和未来挑战讨论作为中国公民的历史使命和责任,引导学生思考自己的角色和责任十五、教学评价11. 改革开放以来的社会变迁通过学生的小组讨论和报告,评估对改革开放后社会变迁的理解程度考查学生对社会变迁对中国社会生活的影响的分析能力1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与发展通过写作assignments 或口头报告,评估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解考查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优势和不足的分析能力13. 中国的对外关系与全球治理通过写作assignments 或口头报告,评估学生对中国外交政策和对外关系的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文主要分析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的教案,涵盖了从鸦片战争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探索、对外关系、全球治理、现代化与可持续发展,以及未来展望等十五个章节。
高中历史说课稿模板7篇
高中历史说课稿模板7篇高中历史说课稿模板7篇“说课”有利于提高教师理论素养和驾驭教材的能力,因而受到广大教师的重视,登上了教育研究的大雅之堂。
那么高中历史说课稿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高中历史说课稿,希望大家喜欢!高中历史说课稿篇1一、说教材过渡语:教材是联系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桥梁,首先我来谈一谈对教材的理解。
本课是部编版高中历史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三单元第9课的内容,本课有四个子目,分别是宋初专制集权的加强、边疆压力与财政危机、王安石变法、南宋的偏安。
学好本课,可以帮助学生梳理掌握两宋时期的政治与军事,使之有更加深刻的理解。
二、说学情过渡语: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要对学情有所把握。
通过三年的历史学习,高一的学生已经积累了一些的历史知识,掌握了一些历史学习的方法,但是他们对于历史的了解还停留在表象,不能理清历史之间的联系与实质,因此教学中要注意启发和分析。
三、说教学目标过渡语:根据新课标对本课的要求,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通过分析《宋史》等相关文献和表格资料,了解宋初专制主义集权加强的背景,客观地分析出加强集权的措施给当时北宋带来的作用,同时掌握北宋与其他少数民族之间的关系。
2、通过史料分析等方式,将王安石变法的措施放置在当时的时空条件下加以分析,客观地评价这些措施的作用,并且分析出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
3、通过学习本课内容,能够感悟到王安石以天下为己任的责任感,和岳飞精忠报国的民族气魄,同时也能辩证地看到专制集权的作用,体会改革的曲折性和复杂性。
四、说教学重难点过渡:基于以上的分析,我确立的重难点如下。
【重点】北宋集权的措施;王安石变法。
【难点】北宋集权措施的影响;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
五、说教法学法过渡: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基于此,我将采用问答法、情景创设法、小组讨论法、史料分析法等多种教学方法。
六、说教学过程过渡语:接下来,我会具体谈谈这堂课的教学过程,这也是我本次说课最为核心的部分。
初中近代史教案
初中近代史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鸦片战争的背景、过程和结果,理解鸦片战争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2. 让学生掌握晚清社会变革的主要内容,认识晚清社会的性质和特点。
3. 培养学生分析史料、论证问题的能力,提高历史思维能力。
4.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珍惜和平的情感。
二、教学内容:1. 鸦片战争的背景、过程和结果。
2. 晚清社会变革的主要内容,包括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等。
3. 鸦片战争和晚清社会变革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鸦片战争的背景、过程和结果,晚清社会变革的主要内容。
2. 难点:鸦片战争和晚清社会变革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教学,展示相关历史图片和视频,生动形象地呈现历史场景。
2. 采用案例分析法,引导学生分析鸦片战争和晚清社会变革的原因、过程和结果。
3. 采用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鸦片战争和晚清社会变革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4. 采用问题启发法,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避免历史悲剧重演,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鸦片战争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关注鸦片战争这一历史事件。
2. 讲述鸦片战争的背景、过程和结果,让学生了解鸦片战争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3. 分析晚清社会变革的背景和原因,讲述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等主要内容。
4. 讨论鸦片战争和晚清社会变革对中国历史的影响,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避免历史悲剧重演。
5.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鸦片战争和晚清社会变革的历史教训。
6. 布置作业:让学生撰写一篇关于鸦片战争和晚清社会变革的短文,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六、教学反思:在授课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关注历史事件的背景和原因,让学生了解历史发展的内在逻辑。
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使学生能够从多个角度分析历史问题。
此外,还要注重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引导学生珍惜和平、热爱祖国。
初中近代历史微课设计教案
初中近代历史微课设计教案
时间:40分钟
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近代中国的政治社会背景、辛亥革命的起因和影响。
教学步骤:
一、导入(5分钟)
1. 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了解中国晚清时期的政治社会状况。
2. 通过问题引导,激发学生对于辛亥革命的好奇心:你知道辛亥革命是什么吗?它对中国
有着怎样的影响?
二、学习(20分钟)
1. 分享PPT,简要介绍辛亥革命的背景和起因。
2. 分组讨论,学生就辛亥革命前后中国政治局势的变化展开讨论,老师进行引导和补充。
3. 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完成一份简单的辛亥革命时间线,包括重要事件和人物。
三、总结(10分钟)
1. 小组展示时间线,学生进行互评和评议。
2. 整合时间线,老师进行总结和梳理,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3.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辛亥革命对中国的影响有哪些?它为中国带来了什么样的变化?
四、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作业:学生撰写一篇关于辛亥革命的短文,重点阐述辛亥革命的重要性和影响。
教学反思:本课通过分组讨论和小组活动,能够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合作意识。
通过时间
线的设计,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辛亥革命的历史脉络,提高他们对近代历史的认识和理解能力。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说课 ppt课件
10
具体目标与要求
2020/12/27
第四,紧密结合中国近现代的历史实际,通过对
有关历史进程、事件和人物的分析,帮助大学生提 高运用科学的历史观和方法论,分析和评价历史问 题、辨别历史是非和社会发展方向的能力。
11
2020/12/27
四:课程在专业学生培养方案中的地位作用 德才兼备、以德为先
12
5
2020/12/27
二、课程类型:公共必修课 学时:32 学分:2
6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2020/12/27
三、课程目标:“两个了解”“三个选择”
根据《中共中央宣传部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
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规定,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帮助学生了解国史、国情, 深刻领会历史和人民是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 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使学 生正确认识近现代中国社会发展和革命发展的历 史进程及其内在的规律性,进一步增强学生在中 国共产党领导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 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课堂理论教学 讲授 纪录片 复习考核
社会实践 教学
总学时
20
6
2
4
32
20
二、课堂讲授: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课 程内容 第一章 反对外国的侵略斗争 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第三章 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第四章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第五章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第六章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第七章 为新中国而奋斗 第八章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笨,没有学问无颜见爹娘 ……” • “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小鸟说早早早……”
4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2023关于历史说课稿模板汇编六篇
2023关于历史说课稿模板汇编六篇历史说课稿篇1一、说教材地位新编教材《中国近代现代史》(上册)第二章“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和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共有8节,反映了19世纪60年代至20世纪初中国社会的历史进程,这个阶段,是中国近代社会急剧变化的时期。
教材主要涉及中国社会的政治格局、经济结构、阶级关系的新变化;中国人民的抗争;列强对中国侵略的加剧等方面内容。
头绪多,内容丰富。
《洋务运动》是__的第二节。
洋务运动在内忧外患的背景下产生,进行了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的实践,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对中国社会的军事、经济、教育等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
学习本节教材,有助于理解以后教材中涉及的中国近代新的生产方式的产生,以及早期维新思想的出现、抵御外来侵略等内容。
二、说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学习,要求学生掌握和理解洋务派、顽固派、洋务运动的时间、主要代表、口号、主要内容,洋务运动破产的原因等基本内容。
2、德育目标:通过对洋务运动发展过程的了解,认识顺应世界潮流的必要性;通过理解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培养学生的开拓创新意识。
3、能力目标:通过对洋务运动产生的背景的归纳,培养学生概括和分析能力;通过对洋务派和顽固派的对比,培养学生比较事物异同的能力;通过对洋务运动的评价,培养学生运用辨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原理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
三、说教材分析:重点:洋务运动的兴起和发展,主要内容和失败原因。
难点:全面、正确地评价洋务运动。
四、说教具:学生学习提纲,自制课件。
五、说教学方法主要采取“导读—共析—巩固”的互动式教学方式。
教师以设疑、析疑为主;学生以阅读教材、思考问题和分析问题为主。
在生生合作、师生合作的多边活动中,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积极性。
六、说教学过程:1、问题导读:教师依据教材,设计了几个问题,要求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教材和初步理解教材。
①洋务运动的主要目的是什么?洋务派与顽固派的主张有什么不同?②归纳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三单元第9课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说课稿
3. 网络资源:引导学生利用互联网搜集相关资料,拓展学生的学习视野。
4. 电子白板:方便教师标注、讲解重点内容,提高课堂教学的互动性。
这些媒体资源在教学中的作用主要是:丰富教学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辅助学生理解抽象的历史概念;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史料阅读和分析能力。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三单元第9课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一)内容概述
本节课选自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三单元第9课“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这一课在整个课程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它位于第三单元“近代中国的社会变革”,旨在帮助学生理解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及其影响。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包括: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背景、特点、主要表现以及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选择这些方法的理论依据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是学习者通过与外部环境互动、主动建构的过程而获得的。这些教学方法有助于学生主动建构知识体系,提高历史学科素养。
(二)媒体资源
我将使用以下教具、多媒体资源或技术工具来辅助教学:
1. PPT课件:展示教学内容、历史图片、图表等,使抽象的历史知识形象化、具体化。
板书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是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结构,强化记忆,同时作为教学内容的视觉辅助,有助于学生理解和消化抽象的历史概念。为确保板书清晰、简洁,我会在课前精心准备,提炼关键信息,避免冗余,同时在课堂上适时书写,保持与教学进度的同步。
(二)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我预见到以下问题或挑战:
1. 学生对经济结构变动概念的理解可能不够深入。
2. 课堂互动可能不够充分,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 学生在史料分析和评价方面可能存在困难。
高一历史说课稿范文五篇
【导语】仰望天空时,什么都⽐你⾼,你会⾃卑;俯视⼤地时,什么都⽐你低,你会⾃负;只有放宽视野,把天空和⼤地尽收眼底,才能在苍穹泛⼟之间找到你真正的位置。
⽆须⾃卑,不要⾃负,坚持⾃信。
⾼⼀频道为你整理了《⾼⼀历史说课稿范⽂五篇》,欢迎阅读,祝愿天下所有的学⼦们都能取得的成绩!1.⾼⼀历史说课稿范⽂ ⼀、说教材 1、教材地位 本课是⼈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XX的教学内容。
隋唐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发展的⿍盛阶段,唐⽞宗开元年间的空前繁盛更是我国封建社会发展的顶峰,在隋唐史乃⾄中国古代史教学中处于重要地位,是增强学⽣民族⾃豪感,对学⽣进⾏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
为使学⽣对“开元盛世”形成的原因和盛世全貌有⼀个相对全⾯的认识,在隋唐史教学中,我进⾏了⼀些调整:《开元盛世》⼀课主要内容包括“开元之治”,盛世经济的繁荣,上承“贞观之治”,下启盛唐民族、对外交往和科技⽂化。
2、教学⽬标: 1、基础知识: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了解唐朝开元时期政治、经济的发展情况,包括“开元之治”、农业的新发展、⼿⼯业技术的提⾼以及商业的繁荣等主要史实。
2、能⼒与⽅法:通过课前让学⽣分组搜集资料,进⾏信息加⼯,培养学⽣动⼿实践,合作探究的能⼒;利⽤多媒体课件进⾏图⽚、史料展⽰辅助教学,培养学⽣观察、想象、对⽐能⼒。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认识到唐⽞宗前期唐朝进⼊全盛时期,经济⽣产⽔平超过了以往任何⼀个朝代,⽽且居于当时世界先进地位,从⽽激发学⽣的民族⾃豪感;通过对这⼀时期精美的丝织品和陶瓷⼯艺的教学,培养学⽣的鉴赏能⼒和审美情趣。
3.本课重点及处理:“盛世经济的繁荣”是本课教学的重点,盛世最重要的反映在经济繁荣⽅⾯,盛唐经济的发展主要反映在农业和⼿⼯业的发展上。
利⽤课本导读框中杜甫诗《忆惜》,让学⽣朗读后,依据诗句内容分析开元盛世的社会情景,利⽤课本内容指导学⽣阅读教材内容,从农业、⼿⼯业和商业三个⽅⾯归纳盛唐经济繁荣的具体表现,并利⽤图⽚资料直观感受。
0286中国历史历史课说课ppt模板
0286中国历史历史课说课ppt模板•课程介绍与目标•教学内容与方法•教学过程设计•教学评价与反馈目录•教学资源与开发•教学反思与展望01课程介绍与目标1 2 3通过学习中国历史,使学生了解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
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通过学习中国历史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为其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培养学生历史素养通过学习中国历史,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提升课程背景及意义教学目标与要求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中国历史的基本框架、重要事件和人物,理解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方式,培养学生获取历史信息、分析历史问题、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意识,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和文化观。
选用符合国家课程标准要求的教材,注重思想性、科学性、系统性和可读性。
教材特点教学内容教学辅助材料涵盖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和中国当代史三个阶段,重点讲述重要事件、人物和文化成果。
结合多媒体教学资源,如图片、视频、音频等,丰富教学内容和形式。
030201教材分析与选用02教学内容与方法包括夏、商、周到元、明、清等各朝代政治制度、经济发展和文化成就。
中国古代史涵盖鸦片战争、洋务运动、辛亥革命、抗日战争等重大历史事件及其影响。
中国近现代史介绍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变革。
中国当代史主要教学内容重点与难点分析重点各朝代的政治制度演变、重要历史事件及其影响、文化成就。
难点历史事件的内在联系与逻辑、历史人物的评价与影响、古代典章制度的解读。
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多媒体教学法教学方法及手段01020304通过教师的系统讲解,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历史知识和理论。
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历史事件和人物。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6章练习题说课讲解
一、单项选择题1.明治维新后,日本推行的政策是()。
A.大陆政策B.中立政策C.均衡政策D.门户开放政策2.1927年日本召开“东方会议”,声称“惟欲政府之支那,必先征服满蒙;如欲征服满蒙,必先征服支那”,会议通过了()。
A.《对华政策纲领》B.《反共产国际协定》C.《昭和十二年度对华作战计划) D.《大陆政策》3.日本开始实施变中国为其独占殖民地的事件是()。
A.“九一八”事变B.华北事变C.皇姑屯事变D.卢沟桥事变4.日本挑起“九一八”事变的借口是()。
A.诬蔑中国军队炸毁“南满”铁路柳条湖铁路一段路轨B.士兵失踪C.大山事件D.保护侨民5.日本制造的策动华北五省二市“防共自治”运动的事变是()。
A.“九一八”事变B.华北事变C.皇姑屯事变D.卢沟桥事变6.标志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进入全民族抗战的新阶段的事件是()。
A.“九一八”事变B.华北事变C.卢沟桥事变D.淞沪抗战7.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的标志是()。
A.九一八”事变B.华北事变C.皇姑屯事变D.卢沟桥事变8.1932年日本在东北地区扶植的傀儡政权是()。
A.中华民国临时政府B.伪“满洲国”C.中华民国维新政府D.伪中华民国国民政府9.1933年,冯玉祥在张家口成立的抗日队伍是()。
A.东北抗日义勇军B.第十九路军C.东北抗日联军D.察哈尔抗日同盟军10.被国民党杀害的察哈尔抗日同盟军北路前敌总指挥是()。
A.冯玉祥B.杨靖宇C.吉鸿昌D.蔡廷锴11.1934年4月,由共产党提出、宋庆龄等签名发表的号召中国人民自己起来武装驱逐日本侵略者的是()。
A.《论持久战》B.《为抗日救国告全国同胞书》C.《中国人民对日作战的基本纲领》D.《停战议和一致抗日通电》12.标志着中国人民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到来的是()。
A.十九路军抗战B.卢沟桥抗战C.华北事变D.一二九运动13.根据国共两党协议,红军主力改编为()。
A.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B.抗日义勇军C.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D.抗日同盟军14.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后,任八路军正副总指挥的是()。
第18课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说课稿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4.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历史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历史事件,增强学习兴趣和记忆效果。
(二)媒体资源
我将使用以下教具、多媒体资源和技术工具来辅助教学:
1.教具:历史图片、地图、时间轴等,用于直观展示历史事件和人物,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教学内容。
1.近代以来,西方列强的侵略和封建统治的腐朽导致我国民族危机加深。
2.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试图通过农民起义改变国家命运。
3.康有为、梁启超等领导的戊戌变法,试图通过改革实现国家振兴。
4.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几千年的封建帝制。
5.五四运动,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二)教学目标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一)教学策略
我将采用的主要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问题探究法、小组合作法和情境教学法。这些方法的选择基于以下理论依据:
1.讲授法:通过系统性地讲解,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为后续的深入探讨打下基础。
2.问题探究法: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培养其历史思维能力。
3.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民族危机的认识,为接下来的教学内容铺垫。
(二)新知讲授
在新知讲授阶段,我将逐步呈现知识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1.以时间轴为线索,梳理近现代史上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历程。
2.详析其背景、过程和影响。
3.通过对比分析,让学生理解不同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2.多媒体资源:视频、音频、PPT等,丰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技术工具:网络资源、教学平台等,方便学生查阅资料、分享观点,拓宽学习渠道。
这些媒体资源在教学中的作用主要包括:提供丰富的教学素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辅助讲解,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师生、生生互动,增强课堂活力。
第14课《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说课稿高中历史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一、教材分析
(一)内容概述
本节课为第14课《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选自高中历史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本课内容主要围绕清朝前中期的历史进程,探讨其鼎盛与危机的成因及影响。在整体课程体系中,本课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连接了我国古代历史与近现代历史,为后续学习近现代史奠定了基础。
5.鼓励学生主动提问和分享学习心得,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和自主学习能力。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一)教学策略
我将采用的主要教学方法包括:启发式教学法、情境教学法、合作探究教学法和讲授法。选择这些方法的理论依据如下:
1.启发式教学法: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3.以一个与清朝建立有关的历史故事作为切入点,如顺治帝登基、康熙帝平定三藩等,引导学生进入新课。
(二)新知讲授
在新知讲授阶段,我将逐步呈现知识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1.以时间轴为线索,梳理清朝前中期的历史发展脉络,让学生了解各个时期的重要事件和人物。
2.通过对比分析法,讲解康乾盛世的表现及其成因,引导学生认识到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2.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历史情境,使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历史事件和人物,提高学生的历史代入感,增强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3.合作探究教学法:鼓励学生分组讨论、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讲授法:在关键知识点和难点处进行精讲,为学生提供清晰的历史知识框架,确保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史料分析等教学活动,培养学生收集、整理、分析历史资料的能力,提高历史学习的方法与技巧。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一章说课
37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教学总结:
一、资本-帝 国主义对中国 的侵略
(一军事侵略
(二)政治控制 (三)经济掠夺 (四)文化渗透
本 章 结 构
二、抵御外国武 装侵略,争取民 族独立的斗争
(一)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历程 (二)粉碎瓜分中国的图谋 (一)反侵略斗争的失败及其原因 (二)民族意识的觉醒
三、反侵略斗争 的失败与民族意 识的觉醒
15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三、经济掠夺 1、控制中国的通商口岸
1842年《南京条件》: 开放5个通商口岸 1858年《天津条约》: 开放10个通商口岸 1860年《北京条件》: 增开天津为通商口岸
16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2、剥夺中国的关税自主权
总理衙门设立 任命赫德为总税务司
外国侵略者直接控制中国海关 加剧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帝国主义列强侵略中 国,在一方面促进中国封 建社会解体,促使中国发 生了资本主义因素,把一 个封建社会变成一个半封 建的社会;但是在另一方 面,它们又残酷地统治了 中国,把一个独立的中国 变成了一个半殖民地和殖 民地的中国。
——毛泽东
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讲授新课:
第一节 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
军事侵略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忘 记 历 史 就 意 味 着 背 叛!
1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主要内容 教材地位及作用
教学目标
课 时 重点难点 授课内容 教学总结 课后练习
2
教学方法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教材地位及作用
面向大学生开设的公共政治理论课 《中国
近现代史纲要》 第一章第一节 使学生较好地掌握中国近现代史的基础知 识,把握中国近现代史的基本线索及发展 规律;帮助学生了解国史﹑国情;使学生 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培养其正确分析历史 事件、评论历史人物的能力。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说课ppt课件
教学思路设计依据:教材的内容结构,学生实际, 个人对历史事件和规律的理解。
七、个教学环节的时间分配
根据学校安排本课程课堂讲授18个学时,每个专题 2个学时;课外实践调查18个学时。
八、板书设计依据
书写规范、整洁,章节标题,重要名词、数据等。
四、教材处理
我们使用的教材有许多优点。但由于种种原因,从教 学的角度来说,完美无缺的教材是非常少见的。因此,在 一本教材的使用上,如何扬其所长,避其所短,是每位教 师授课前必须完成的一项建设性任务。但是我们处理教材, 既不能因个人兴趣而随意更改,也不能完全照本宣科,必 须坚持教材的基本内容和基本观点,以教学目标为根据, 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处理教材。
关中国近现代历史发展的基本理论。 该课程2学分,36学时。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开设以来,我们所使用的 教材是由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领导小组组 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统编教 材。该教材内容丰富,结构完整,认真总结吸取了近年来 中国近现代史和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研究领域最新的学术 成果,具有极高的理论水平和学术价值,是一部能够经得 起长期教学实践考验的优秀教材。
三、教学重点
第一,中国近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基本特征; 第二,中国近代前期的改革和改良运动; 第三,辛亥革命的历史过程和重大历史意义; 第四,新文化运动的思想内涵和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第五,八七会议和遵义会议的内容和历史意义; 第六,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基本原则策略方针; 第七,中共八大路线的内容和历史意义; 第八,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伟大的历史转折。
第一,合理精简。教材内容多,与课时少存在矛盾, 在教学中注意抓住历史线索,突出教学重点,贯彻删繁就 简的原则。
第二,适当补充。在时间允许的前提下,根据自己 所掌握的史料和对一些历史问题的理解认识,针对课本的 重点问题或重要结论,适当补充必要的史实,以引导学生 自己理解。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说课 ppt课件
中国近现代史(1840—至今)
中国近代史 (1840-1949)
中国现代史 (1949至今)
1840
鸦片战争
1919
五四
旧
运动
民
主
主
义
革
命
1949
新中国成
新
立
民
主
主
义
革
命
1956
至今
社会主义
社
社
改造完成
会
会
主
主
义
义
建
改
设
造
和
改
革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结构图
核心理念: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 只有社会主义才是适合中国的道路
一、课程及教材分析
(二)课程性质及目标 根据教社科[2018]2号《教育部关于印发<新时代高校思想
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基本要求>的通知》,思想政治理论 课要严格落实学分:本科生必修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3 学分、48学时
一、课程及教材分析
(二)课程性质及目标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高
二、学情析
三、教学组织及设计
三、教学组织及设计
(一)教学理念
•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 “纲”:历史脉络,历史发展
• “要”:重大历史问题,重要历史经验
三、教学组织及设计
(一)教学理念
• 1.历史人物:反对非黑即白的脸谱化分析
• 2.历史事件:坚持唯物主义观点
• 3.历史结论: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结合
旧民主主义革命 (1840-1919)
侵 略 与早辛 反期亥 侵探革 略索命 战 争
新民主主义革命 (1919—1949)
第13课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说课稿高一下学期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
1.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独立运动中的某个具体事件,分析其成功或失败的原因,并分享讨论成果。
2.角色扮演:学生扮演历史人物,模拟独立运动中的关键会议或谈判,体验历史决策过程。
3.案例分析:提供一些历史文献或报道,让学生分析其中的信息,提炼关键观点,并撰写简短的分析报告。
(三)学习动机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我将采取以下策略或活动:1.通过引入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中的感人故事和英雄人物,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增强学习兴趣;2.设计互动式讨论和小组合作活动,让学生在探究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体验学习的成就感;3.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国际关系和全球问题,让学生认识到历史学习的现实意义,提高学习的自觉性;4.利用多媒体资源,如历史纪录片、电影片段等,为学生提供直观的学习材料,增强其视听感受和学习兴趣;5.设定明确的个人和小组目标,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我监控和评价,培养其自主学习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热爱和平、反对殖民主义的情感;
(2)树立民族自豪感,增强民族凝聚力;
(3)认识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对世界历史发展的积极意义,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三)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1)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的历史背景和重要事件;
(2)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
2.教学难点: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一)教学策略
本节课我将主要采用以下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和案例教学法。讲授法可以系统地传授知识,为学生提供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的历史背景、事件和影响等关键信息;讨论法能够激发学生的思维,通过小组合作探究,让学生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案例教学法则通过具体的历史案例,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概念和理论。选择这些方法的理论依据是:讲授法能够确保知识的系统性和连贯性,讨论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合作能力,案例教学法则有助于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容概要
学情分 析
课程及 教材分
析
教学组织及 设计
一、课程及教材分析
(一) • 课程介绍 (二) • 课程定位及目标 (三) • 教材体系及内容
一、课程及教材分析
(一)课程介绍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简称"纲要")课程,是2005年根据中共中 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 政治理论课的意见》及实施方案的规定,我国各高校开设的 一门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必修课。"纲要"课在大学生思想 政治教育工作和新课程体系中居于重要地位,它既肩负着从 历史教育的角度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使命,同时也 担当着为其他课程提供历史素材的任务。
中国近现代史(1840—至今)
中国近代史 (1840-1949)
中国现代史 (1949至今)
1840
鸦片战争
1919
五四
旧
运动
民
主
主
义
革
命
1949
新中国成
新
立
民
主
主
义
革
命
1956
至今
社会主义
社
社
改造完成
会
会
主
主
义
义
建
改
设
造
和
改
革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结构图
核心理念: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 只有社会主义才是适合中国的道路
二、学情分析
学习态度
学习基础
学习能力
三、教学组织及设计
(一) • 教学理念 (二) • 教学设计 (三) • 教学手段
三、教学组织及设计
(一)教学理念
•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 “纲”:历史脉络,历史发展
• “要”:重大历史问题,重要历史经验
三、教学组织及设计
(一)教学理念
• 1.历史人物:反对非黑即白的脸谱化分析
旧民主主义革命 (1840-1919)
侵 略 与早辛 反期亥 侵探革 略索命 战 争
新民主主义革命 (1919—1949)
开中
天 辟 地 大 事
国 革 命 新 道
抗解 日放 战战 争争
变路
社会主义建立与发展 (1949至今)
社 会 主 义 制 度 确 立
社 会 主 义 建 设 探 索 中
改 革 开 放 与 现 代 化 建 设
• 从历史的角度了解国情了解党情,增强“四 个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 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一、课程及教材分析
(三)教材体系及内容
党的十九大召开后,按照党中央统一部署,中宣部、教育部立即组织对已出版 的马工程重点教材进行全面系统修订。目前,《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 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4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已完成修订并投入使用。
一、课程及教材分析
(二)课程性质及目标 根据教社科[2018]2号《教育部关于印发<新时代高校思想
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基本要求>的通知》,思想政治理论 课要严格落实学分:本科生必修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3 学分、48学时
一、课程及教材分析
(二)课程性质及目标
•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高 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着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 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
• 2.历史事件:坚持唯物主义观点
• 3.历史结论:两点论和重教学设计
三、教学组织及设计
(三)教学手段 传统教学
多媒体教 学
面授和学生 作业展示
图片和影音 资料
提问和答疑
二维码签到 和弹幕
限时网上小测 验
谢谢聆听 敬请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