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重点)
中国近代史纲要每章重点笔记
第一章1、鸦片战争前中国封建社会结构特点经济上:封建土地所有制(即地主土地所有制)占主导地位。
基本生产结构是:小农经济。
小农经济的特征是:个体家庭为单位并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政治上:高度中央极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也被称作“大一统中央极权制”)。
文化上:以儒家思想为核心。
社会结构上:族权和政权相结合的封建宗法等级制度。
核心是宗族家长制。
2、四次次大的侵略战争及其之后所签不平等条约第一次中英鸦片战争的时间和所签订的《江宁条约》(含《南京条约》及其陆续签订的《五口通商章程》、《虎门条约》),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签订的《天津条约》(与英法美俄)和《北京条约》(与英法),中日甲午战争后签订的《马关条约》,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签订的《辛丑条约》。
这些都有划时代意义。
3、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1894年日本在中国的旅顺大屠杀、1900俄国制造的“江东六十四屯”惨案。
4、“教案”的内涵:中国人民反对宗教侵略而被中外勾结所镇压的事件。
5、通商口岸:第一次鸦片战争开五口(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 ;第二次鸦片战争及其后所签《北京条约》开天津。
6、广学会、《万国公报》和李提摩泰,宣传殖民地奴化思想。
7、中国资产阶级的来源:一些买办、商人、地主、官僚、手工业者等。
8、中国资产阶级的分层:官僚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
9、中国近代社会的开端:鸦片战争及其《南京条约》等的签订。
10、近代中国社会的社会性质和两大矛盾: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前一对是最主要矛盾。
11、中国人民在近代史上最早的反侵略武装斗争: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
12、领导台湾人民抗击日本占领台湾的人:黑旗军首领刘永福。
13、第一次鸦片战争中殉国的将领:广东水师提督关天培、江南提督陈化成。
14、甲午海战中殉国的将领:北洋舰队统帅丁汝昌、管带邓世昌、林永生、刘步蟾等。
15、近代中国第一个睁眼看世界的人:林则徐。
【精品资料】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重点-精品资料
综述第一章1.中国封建社会延续了两千多年。
2.1840年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标志着世界历史开始进入资本主义时代。
3.1840年鸦片战争:中国近代史的起点4.在中国封建社会的经济中,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经济占主导地位。
5.以个体家庭为单位并与家庭手工业牢固结合的小农经济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生产。
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主要地位。
6.中国封建社会政治的基本特征是高度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7.中国封建社会的社会结构的特点是族权与政权相结合的封建宗法等级制度,核心是宗族宗长制。
8.中国封建社会的文化思想体系以儒家思想为核心。
9.认识中国近代社会的性质就是认识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
这是认识中国近代一切社会问题和革命问题的最基本的依据。
10.帝国主义入侵,中国社会发生了两个根本性的变化:一、独立的中国逐渐变成半殖民地的中国;二、封建的中国主见变成半封建的中国。
11.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中国在外国资本主义势力的入侵及其中国封建主义势力相结合的条件下逐步形成的一种从属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畸形的社会形态。
12.中国卷入世界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和世界市场之中。
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破坏了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基础,破坏了城市的手工业和农民的家庭手工业,另一方面促进了中国城乡商品经济的发展。
13.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帝国主义的操控;封建势力的压迫;封建地主的土地所有制的保持;民族资本主义的先天不足,后天畸形;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极不平衡;广大人民日益贫穷化。
14.旧的被统治阶级即农民阶级,仍是近代中国社会人数最多的被剥削阶级。
近代中国诞生的新兴的被压迫阶级是工人阶级。
中国工人阶级最早出现于19世纪40至50年代外国资本主义在华企业中,是近代中国最革命的阶级。
15.中国资产阶级也是近代中国新产生的阶级,从19世纪70年代开始,中国民族资本兴办的新式企业逐步发展起来。
16.两对主要矛盾:一、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主要);二、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重点知识点归纳
第一专题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考点1 鸦片战争前的中国和世界考点2 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侵略考点3 近代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考点4 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和历史任务考点5 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考点6 粉碎瓜分中国的阴谋考点7 反侵略斗争的失败及其原因考点8 民族意识的觉醒第二专题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考点1 太平天国农民战争考点2 农民斗争的意义和局限考点3 洋务事业的兴办考点4 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及其失败考点5 戊戌维新运动的兴起考点6 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与教训第三专题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考点1 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考点2 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活动考点3 三民主义学说和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考点4 关于革命与改良的辩论考点5 武昌起义考点6 封建帝制的覆灭与中华民国的建立考点7 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第四专题开天辟地的大事变考点1 北洋军阀的统治考点2 新文化运动与思想解放的潮流考点3 十月革命对中国的影响考点4 五四运动的发生和发展考点5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考点6 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思想运动考点7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考点8 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及其历史特点考点9 制定革命纲领,发动工农运动考点10 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形成与大革命的兴起考点11 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展考点12 大革命的失败及其经验教训第五专题中国革命的新道路考点1 国民党在全国统治的建立考点2 土地革命战争的兴起考点3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考点4 土地革命战争的发展及其挫折考点5 遵义会议与中国革命的历史性转折考点6 长征的胜利考点7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第六专题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考点1 日本灭亡中国的计划及其实施考点2 残暴的殖民统治和中华民族的深重灾难考点3 中国共产党举起武装抗日的旗帜考点4 局部抗战与救亡运动考点5 一二·九运动考点6 西安事变考点7 全国性抗战的开始考点8 战略防御阶段和相持阶段的正面战场考点9 全面抗战的路线和持久战的方针考点10 敌后战场的开辟与游击战争的发展考点11 坚持抗战、团结、进步的方针考点12 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建设考点13 大后方的抗日民主运动和进步文化工作考点14 中国共产党的自身建设考点15 抗日战争的胜利考点16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考点17 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原因和基本经验第七专题为新中国而奋斗考点1 抗战胜利后的国际国内局势考点2 中国共产党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考点3 国民党发动内战和解放区军民的自卫战争考点4 全国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考点5 土地革命与农民的广泛发动考点6 第二条战线的形成考点7 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合作考点8 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在中国行不通考点9 南京国民党政权的覆灭考点10 人民政协与《共同纲领》考点11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意义考点12 中国革命胜利的原因和基本经验下篇综述辉煌的历史征程教学重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意义;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历史性成就第八专题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考点1 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建立考点2 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考点3 完成民主革命的遗留任务考点4 开始采取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实际步骤考点5 工业化的任务和发展道路考点6 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考点7 实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必要性和条件考点8 社会主义工业化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考点9 农业、手工业合作化运动的发展考点10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赎买政策的实施考点11 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考点12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全面确立及其意义第九专题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前进考点1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开端考点2 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实际的“第二次结合”考点3 《论十大关系》的发表考点4 中国八大路线的确定考点5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发表考点6 整风运动和反右派斗争考点7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考点8 庐山会议与纠“左”进程的中断考点9 国民经济的调整考点10 “文化大革命”的发动考点11 1975年整顿和“文化大革命”的结束考点12 “文化大革命”的性质与教训考点13 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的基本建立考点14 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与文化、医疗、科技事业的发展考点15 国际地位的提高与国际环境的改善考点16 探索中形成的建设社会主义的若干重要原则第十专题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新时期考点1 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考点2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考点3 农村改革的突破性进展考点4 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考点5 提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考点6 科学评价爱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考点7 中共十二大制定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纲领考点8 改革重点从农村转向城市考点9 多层次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考点10 中共十三大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考点11 “三步走”发展战略考点12 邓小平南方讲话考点13 中共十四大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考点14 中共十五大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提出跨世纪发展战略考点15 进一步推动解决“三农”问题和推进国有企业的改革考点16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考点17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考点18 中共十六大制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行动纲领考点19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考点20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考点21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考点22 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巨大成就及其根本原因和主要经验考点23 中共十七大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概括。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重点知识点
上编综述1. 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社会性质主要矛盾的变化〕社会性质:独立的中国逐渐变成半殖民地的中国,封建的中国逐渐变成半封建的中国。
主要矛盾的变化:民族矛盾特别锋利,阶级矛盾暂时降到次要和服从的地位。
2.近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及其相互关系〔相互关系写的不全〕主要矛盾: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群众的矛盾相互关系:这两对矛盾是相互交织在一起的,贯穿整个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始终,并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开展变化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3.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相互关系两大历史任务:〔1〕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2〕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
相互关系:前一任务是为后一任务扫清障碍,创造必要的前提。
第一章1.外国资本主义入侵究竟给中国带来了什么?各次战争的主要时间各个条约的主要内容2.中国近代历次反侵略战争失败的原因〔1〕社会制度的腐败:吏治和军队腐败,战争指导思想错误,不了解世界大势。
〔2〕经济技术的落后:武器筹备落后,指挥艺术缺乏,军队素质极差。
第二章1.如何认识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的意义和失败原因,教训?〔过程,文件〕意义:⑴它扫荡了王朝秩序,冲击了旧纲常名教,动摇了清朝的统治根底。
⑵它表达了农民群众的理想追求,提出了近代中国第一个具有开展资本主义性质的社会改革方案?资政新篇?。
(3)有力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
失败原因:⑴主观上: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了解局限性就可以〕㈠农民阶级受阶级的局限主要表现在:①从经济上看,农民是分散的个体小生产者,目光短浅。
②从政治上看,农民阶级不可能提出切实可行的革命纲领,③从思想上看,农民阶级没有用科学的理论作指导。
④从组织上看,农民阶级很难形成统一的坚强的领导核心。
(二〕农民阶级受时代的局限主要表现在:①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的力量过于强大,是以往农民战争未曾遇到的新情况。
②由于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的较晚和开展不充分,当时的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都未成熟到领导农民革命的程度,没有先进阶级和理论指导的农民战争必然要失败。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复习背诵重点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1.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概述。
第一,资本-帝国主义侵略势力不但逐步操纵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命脉,而且逐步控制了中国的政治,日益成为支配中国的决定性力量。
第二,中国的封建势力日益衰败并同外国侵略势力勾结,成为资本-帝国主义压迫、奴役中国人民的社会基础和统治支柱。
第三,中国自然经济的基础虽然遭到破坏,但是封建剥削制度的根基即封建地主的土地所有制依然在广大地区内保存着,成为中国走向现代化和民主化的严重障碍。
第四,中国新兴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虽然已经产生,并在政治、文化生活中起了一定的作用,但是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下,它发展的很缓慢,力量很软弱,而且它的大部分与外国资本-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都有或多或少的联系。
第五,由于近代中国处于资本-帝国主义列强的争夺和间接统治之下,加上中国地域广大,以及地方割据势力的存在,近代中国各地区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是极不平衡的。
后来,帝国主义列强还分别支持不同的政治势力以分裂中国,使中国处于不统一状态。
第六,在资本-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下,中国广大人民日益贫困化以至大批地破产,过着饥寒交迫和毫无政治权利的生活。
2.晚清政府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
首先,洋务运动具有封建性。
其次,洋务运动对外国具有依赖性。
再次,洋务企业的管理具有腐朽性。
3.孙中山三民主义的主要内容。
三民主义即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
民族主义即民族革命,包括“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两项内容。
民权主义即政治革命,其内容是“创立民国”。
民生主义即社会革命,指的是“平均地权”。
4.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和失败的教训。
历史意义:(1)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封建腐朽的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且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
(2)辛亥革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政府,使民主共和的观念开始深入人心。
(3)辛亥革命给人们带来了一次思想上的解放。
(4)辛亥革命促使社会经济、思想习惯和社会风俗等方面发生了新的积极变化,推动了社会进步和发展。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重点整理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重点整理1.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主要矛盾和历史任务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是半殖民地半封建。
主要矛盾是:1.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2.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历史任务是:1.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2.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
2.如何认识近代中国社会的落伍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生产结构是自给经济,自然经济占主要地位。
这种小农经济限制生产力的发展,对新的生产方式具有较强的排斥力和抵抗力。
中国封建政府还实行重农抑商政策,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在社会内部,缺乏促使工业迅速发展和社会结构深刻变动的有效机制,造成封建经济发展的迟滞。
中国封建社会政治的基本特征是高度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在和大程度上抑制了中国封建社会的生机和活力。
中国封建社会的社会结构的特点是族权和政权相结合的封建宗法等级制度,保守性日益增强,阻碍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中国封建社会的文化思想体系以儒家思想为核心,融入佛教、道教和法家思想,实行文化专制统治。
中国封建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结构是社会前进缓慢甚至迟滞,并造成不可克服的周期性政治经济危机。
18世纪的中国走到了封建社会的末世,危机四伏,而且闭关锁国,固步自封,而工业革命使许多西方国家迅速强大,因此中国与新兴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拉开了很大的差距。
近代中国社会因此而落伍了。
3.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过程列强通过迫使清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侵占中国领土,勒索巨额战争赔款,并享有一系列的特权,使中国丧失了主权,进而在中国形成资本主义与封建主义联合统治的局面,使中国社会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状态:《南京条约》割占香港,勒索白银2100万银元,规定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等5个港口城市为通商口岸,规定英国商人进出口货物的税率,要有中英两国“秉公议定则例,是使中国丧失了海关自主权;《天津条约》又开放了10个口岸,规定外国商船可以自由在各通商口岸转口,而不需要重新课税,允许外国公使常驻北京;《北京条约》割九龙半岛南端的九龙司,开放天津;《中葡会议草约》规定葡萄牙“永驻管理澳门”。
2023年近现代史纲要总结(重点)超详细
2023年近现代史纲要总结(重点)超详细选择题(共39个,分值共:)1、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法典是。
(D)A.《中华民国宪法》B.《钦定宪法大纲》C.《中华民国约法》D.《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判断题(共41个,分值共:)2、中国的资产阶级分为官僚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
()3、没有充分发动和依靠群众,是辛亥革命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
()4、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任总书记是李大钊。
()选择题(共39个,分值共:)5、土地革命战争开始,( C )起义部队公开打出了“工农革命军”的旗帜。
A、南昌B、广州C、湘赣边D、鄂豫边6、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的片面抗战路线是指 (C)A、部分国民党军队参加抗战B、不要共产党军队参加抗战C、不敢放手发动群众参加抗战D、不要民主党派参加抗战7、1928年l2月,毛泽东主持制定的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个土地法是。
(A)A.《井冈山土地法》B.《兴国土地法》C.《关于清算、减租及土地问题的指示》D.《中国土地法大纲》8、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是 (D) 。
A、三民主义B、讨伐北洋军阀C、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D、新三民主义判断题(共41个,分值共:)9、袁隆平与他人合作,在世界上首次育成强优势杂交水稻。
()10、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统治区人民民主运动高涨的根本原因是国民党蒋介石集团的经济崩溃和政治危机。
()11、作为祖国未来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各条战线的生力军,我们大学生一定要牢记中国近现代的历史及其基本经验,继承先辈们的优良传统,自觉地承担起时代赋予我们的在本世纪中叶把中国建设成为中等发达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历史使命。
()选择题(共39个,分值共:)12、中英签定的中国近代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的条约是。
(A)A。
《南京条约》 B。
《虎门条约》C。
《望厦条约》 D。
《黄埔条约》判断题(共41个,分值共:)13、人民解放战争走向胜利的历史转折点是战略反攻。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重点整理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重点整理一、晚清时期(1840年-1911年)1. 鸦片战争:鸦片战争发生在1840年至1842年间,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战争导致中国政府签订了《南京条约》,被迫割让香港,并向英国支付巨额赔款,还开放了多个港口。
2. 太平天国起义:太平天国起义发生在1850年至1864年间,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农民起义。
领导人洪秀全提出了农民解放的主张,并建立了太平天国政权。
3. 戊戌变法:戊戌变法发生在1898年,袁世凯和康有为等一些官员致力于改革中国传统政治制度,包括金元法票、学堂改革、兵制改革等,但最终未能成功。
4.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发生在1911年,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伟大革命。
在湖北武昌爆发的起义之后,清朝被推翻,成立了中华民国,标志着封建帝制的终结。
二、中华民国时期(1912年-1949年)1. 北洋政府与军阀混战:中华民国成立后,政权持续动荡,各地军阀纷纷割据一方,国内军阀混战严重,给中国社会和经济带来了巨大破坏。
2. 文化与思想的新潮流:新文化运动兴起,一批国内外知识分子涌现,他们主张民主、科学、自由,对传统文化和社会观念提出挑战,影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
3. 中共的建立和发展:中国共产党成立于1921年,通过不同的斗争形式,如土地革命和抗日战争,逐渐发展壮大,成为中国革命的主力军。
4. 日本的侵华战争:日本在1931年发动了侵略中国的战争,直至1945年日本投降。
这场战争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创伤和损失,也促使了中国人民的团结与抗战精神的兴起。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发展(1949年至今)1. 新中国的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于1949年10月1日正式成立。
中国共产党成为中国的执政党,推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与农村土地改革。
2. 三大改造运动: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开展了土地改革、农业合作化和工商业改造的“三大改造运动”,推动了社会主义经济的转型和发展。
3. 文化大革命:文化大革命发生在1966年至1976年,由毛泽东发起,目的是推动社会主义革命。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自考本科-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重点
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第一节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与世界1.[单选]中国经历了二千多年的封建社会,其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的矛盾。
2.[单选]乾隆朝后期,清王朝由盛转衰。
3.[多选]中国封建社会前后延续了两千多年,中国的封建社会的特点包括:(1)经济上,封建土地所有制占主导地位(2)政治上,实行高度集中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3)文化上,以儒家思想为核心(4)社会结构上,是族权与政权相结合的封建宗法等级制度4.[简答]简述中国封建社会由盛转衰的主要表现1)政治上,中央集权进一步强化,官僚职能扩大,官僚机构膨胀,官吏贪污腐败严重,巧取豪夺,无所不用其极。
2)经济上,史无前例的人口大增长. 各级官吏和地主大肆兼并土地,造成人均土地占有量逐年下降,无地或少地的农民日益增多,流民不断增多。
地主剥削,赋税征收,苛捐杂税,徭役摊派逐年加重,广大农民生活日渐困苦。
3)思想文化上,厉行专制制度,大兴文字狱,读书人动辄以只言片语获罪,整个社会万马齐喑,一片死寂。
4)军事上,军力衰败,军备废弛,八旗军无所事事,不劳而获,绿营军纪茫然,不堪一击;5)对外关系上,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严格限制对外贸易,使中国处于与世界隔绝的状态第二节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及近代中国的演变1.[单选]1842年,中英间签署《南京条约》又名江宁条约,割让香港岛给英国,开放广州. 厦门. 福州. 宁波. 上海为通商口岸。
2.[单选]1860年,英法联军攻占北京,抢劫焚烧了有“万园之园”美誉的皇家园林—圆明园3.[单选]1894年11月,日军制造的连续4天大屠杀,造成万中国居民死亡的旅顺大屠杀惨案。
4.[单选]1900年,俄国军绿入侵中国东北,制造了江东六十四屯惨案。
5.[单选]1860年,《北京条约》开放的通商口岸是天津。
6.[单选]1860年,《北京条约》开放的陆路商埠是伊犁和喀什噶尔。
7.[单选]1858年清政府与英. 法. 美. 俄签订了《天津条约》,允许外国公使常驻北京。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重点知识点整理
中国近现代史是中国近代史的一部分,它是中国从外来入侵到抗日战争结束的一段历史,其时间跨度从清朝末年的1840年到1949年。
近现代史是中国近代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涉及到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的发展,也见证了中国从封建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过程。
纲要重点知识点整理如下:一、清末民初:1、洋务运动和西化改革:洋务运动是19世纪末清政府为了抵抗外来势力和开放国门,吸收外国科学技术以改善民生而发起的新式政治运动。
西化改革是清朝末年向西方学习的一系列改革措施,旨在改变传统的封建社会,实现现代化的目标。
2、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鸦片战争是1840年清政府为了反对英国滥用鸦片贩卖而发动的反抗运动,结果清政府败北,失去了香港。
太平天国运动是19世纪中叶由洪秀全领导的一场起义运动,旨在推翻清政府,实现太平天国的理想,但最终以失败告终。
二、清朝灭亡:1、宣统维新:宣统维新指的是清末宣统皇帝推行的一系列改革措施,旨在维护清朝统治,改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状况,但最终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
2、洋势力的进犯:洋势力的进犯指的是19世纪末外国列强为了争夺中国的利益而发动的入侵,其中包括美英、俄、日、法等国家,他们利用武力、强迫中国签订不平等条约,瓜分中国的领土,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三、中国民主革命:1、五四运动:五四运动指的是中国大学生发起的一场民主革命运动,旨在反对帝国主义,推动中国进步,改革传统的封建社会,实现民族解放和民主自由。
2、辛亥革命:辛亥革命是中国的一场民主革命,旨在推翻清政府,建立民主政治,改革传统的封建社会,实现民主自由。
四、共产党建政:1、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先进阶级、无产阶级及其他劳动人民为实现中国人民解放而建立的一个政党,它在1921年7月1日正式成立。
2、革命斗争和建政:中国共产党为实现中国人民解放和民主自由而发动了多次革命斗争,并在1949年10月1日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启了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之路。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章节重点
17、“二次革命”:1913年因袁世凯刺杀宋教仁和“善后大借款”而起,因战场主要
在九江和南京而被称作“赣宁之役”,又称“二次革命”(相对于辛亥革命而言)。
18、护国战争:1915年12月,蔡锷宣布云南独立,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
4、革命任务:反对外国侵略,同时反对本国封建统治者。
5、分期界标:以“五四”运动为界,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19年五四运动前为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从1919年五四运动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二、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1、时期特征:1840~1919年,共80年。是中国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
代表作。
19、“百日维新”:1898年6月11日,光绪皇帝颁布《明定国是诏》未开始标志,
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发动“戊戌政变”,为结束标志。
20、“戊戌六君子”:谭嗣同、刘光第、林旭、杨锐、杨深秀、康广仁
第三章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1、第一个全国性资产阶级政党及其纲领:1905年8月,在东京成立同盟会。同盟
阶级局限性。
2、洋务派及总理洋务的中央机构:奕.是首领,还有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
之洞等。1861年成立的总理各国事务衙门。
3、洋务派举办洋务事业的目标:“求强”“求富”。
4、洋务派举办洋务军事工业目的:直接目的是镇压国内农民起义,同时有抵御外国
侵略的目的。
5、举办洋务事业的指导思想:最早由冯桂芬概括出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14、《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
发点。它确认了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政治制度。
中国近代史纲要复习提纲
中国近现代纲要重点归纳1. 中国封建社会及其漫长的原因?①社会结构坚韧性②生产关系与地区的延长性③意识形态的稳定性④土地自由买卖制度2. 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特点?①资本-帝国主义侵略势力不但稳步操纵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命脉,而且逐步控制了中国的政治,日益成为支配中国的决定性力量。
②中国的封建势力日益衰败并同外国侵略势力相勾结,成为资本-帝国主义压迫奴役中国的社会基础和统治支柱。
③中国自然经济的基础虽然遭到破坏,但是封建剥削制度的根基即封建地主的土地所有制依然在广大地区内保持着,成为中国走向现代化和民主化的严重障碍。
④中国新兴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虽然已经产生,并在政治、文化生活中起了颇大的作用,但发展缓慢,力量软弱,而且大部分与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有或多或少的联系。
⑤近代中国各地区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既不平衡。
⑥中国的广大人民尤其是农民日益贫困化以致大批破产,过着饥寒交迫和毫无政治权利的生活。
3.近代中国社会的历史主题?①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②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
4. 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进行侵略的主要方式及其后果?方式: 军事侵略、政治控制、文化渗透、经济掠夺后果: ①西方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造成中国近代的贫穷与落后。
②西方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阻滞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5. 中国近代反侵略战争失败的原因?①近代中国社会制度的腐败是反侵略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②近代中国经济技术的落后是反侵略战争失败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6. 为什么把太平天国称为达到了中国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太平天国是中国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具有了不同于以往农民战争的新的历史特点。
(1)最高峰:太平天国建立了自己的政权,提出了《天朝田亩制度》,比较完整地表达了千百年来农民对拥有土地的渴望。
(2)新特点:《资政新篇》则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具有资本主义色彩的方案,反映出太平天国具有了不同于以往农民战争的历史特点。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重点内容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一、名词解释: 1、1840年,英国发动第一次鸦片战争,中国战败。
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2、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是两对主要矛盾,而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乃是各种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
3、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主要矛盾决定了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始终面临着两大历史任务:一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二是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
4、前者要改变民族遭压迫、人民受剥削的地位和状况,是要从根本上推翻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统治秩序,解决生产关系问题;后者是要改变近代中国经济、文化和社会落后的地位和状况,是要充分发展近代民族工商业,解决生产力问题。
5、1841年5月,广州郊区三元里人民联络附近103个乡的群众,设下埋伏,与英国侵略者展开激烈战斗。
这是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第一次大规模的反侵略武装斗争。
6、1841年2月,广东水师提督关天培战死虎门;1842年6月,江南提督陈化成在吴淞西炮台以身殉国,7月,副都统海龄(满族)在镇江战死疆场。
7、在中日甲午战争中,爱国将士浴血奋战。
左宝贵战死平壤,致远舰管带邓世昌、经远舰管带林永升在黄海战斗中英勇牺牲,北洋舰队统帅丁汝昌、定远舰管带刘步蟾在威海战斗中为国捐躯。
8、美国由于来得较迟,便于1889年9月至11月间照会各国,提出了“门户开放”政策,即美国可以获得他国在中国获得的所有权益。
中国面临着被彻底瓜分的危险。
9、19世纪末期,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图谋并未实现,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的矛盾和相互制约,是一个重要原因。
10、列强不能灭亡和瓜分中国的最根本原因是中国人民进行了不屈不挠的反侵略斗争。
11、自1840年至1919年,中国人民为反对外来侵略进行了英勇斗争,但都失败了,究其原因:一是社会制度的腐败;二是经济技术的落后,而前者是最根本的原因。
12、林则徐是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中国近代史纲要重点
中国近代史纲要重点中国近代史纲要重点一、五次侵华战役1、鸦片战役:近代史开端,签订《南京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第二次鸦片战役: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程度进一步加深。
3、甲午中日战役:1894—1895 ,签订《马关条约》,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4、八国联军侵华战役:1900—1901 ,签订《辛丑条约》,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完全形成5、日本侵华战役(抗日战役):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蒋介石实行不抵挡政策,东北沦陷。
1937—1945年,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中国全面抗战开始。
二、中国近代不同等条约归类1、割地:①英国通过《南京条约》割占香港岛。
②俄国割占领土最多,共割去150多万平方公里土地。
③日本通过《马关条约》割去台湾、澎湖列岛等。
2、赔款①《南京条约》赔款2100万元②《马关条约》赔款2亿两白银③《辛丑条约》赔款4.5亿两白银3、掠夺中国的特权①《南京条约》:划定了协定关税权。
②《马关条约》:日本首先取得开设工厂的特权。
③《辛丑条约》:赔款最多;体现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三、列强侵华罪行1、两次洗劫北京:①第二次鸦片战役期间,英法联军洗劫并焚烧圆明园。
②八国联军侵华期间,1900年八国联军攻占北京,烧杀抢掠,无恶不作。
2、弹压中国人民革命:①成立“洋枪队”(华尔),弹压太平天国运动;②组成八国联军,弹压义和团运动;③抗击败利后,美国扶蒋反共3、制造大屠杀:抗日战役期间,1937年日本制造了南京大屠杀。
制造事变:1931年九·一八事变(沈阳);1937年七七事变(北京卢沟桥);四、人民的反抗1、人民群众的斗争(1)洪秀全领导的反封建反侵略的太平天国运动(2)反帝爱国的义和团运动(3)九·一八事变后,东北人民组织抗日义勇军抗击日军入侵(杨靖宇)。
2、爱国官兵的英勇斗争(1)禁烟运动:1839年林则徐虎门销烟(2)鸦片战役:关天培在虎门,英勇牺牲。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重点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重点1、1840年,英国发动了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中国历史的发展,从此发生重大转折。
2、中国近代社会的性质是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
3、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的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4、近代中国的历史任务是取得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这两个任务。
5、1842年,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南京条约》,使中国近代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6、《天津条约》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允许外国公使常驻北京。
7、把持中国海关是外国侵略者控制中国政治的重要手段之一,英国人赫德自1863年任总税务司开始直到1908年回国,掌握中国海关大权达40余年之久。
8、反侵略战争失败的原因主要有社会制度的腐败,经济技术的落后,其中,社会制度的腐败是根本原因。
9、林则徐是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根据英国人慕瑞的《地理大全》,编成《四洲志》,魏源根据《四洲志》编成了《海国图志》。
10、太平天国运动诞生了《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
11、太平天国农民起义失败的原因和教训(书47页):原因:第一,阶级基础为农民阶级,存在诸多不足。
第二,太平天国农民起义的指导思想,是以宗教来发动,组织群众的,但是拜上帝教叫义毕竟不是科学的思想理论。
不仅不能正确指导斗争,而且给农民战争带来了危害。
第三,太平天国为能正确地对待儒学,删去了儒学中与太平天国宗教不相容的内容,把儒学中的封建纲常伦理原则,原封不动地保留了下来。
第四,对西方资本主义侵略者还缺乏理性的认识,笼统地把信奉天父上帝的西方人都视为“洋兄弟”。
教训:第一,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农民具有伟大的革命潜力。
第二,农民自身不能担负起领导反帝反封建斗争取得胜利的重任。
第三,单纯的农民战争不可能完成,取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
12、洋务运动的时间为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指导思想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主要内容为:兴办近代企业、建立新式海陆军、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复习重点(完美版)
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1、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给中国带来了什么?第一,西方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造成中国近代的贫穷与落后。
近代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发动一系列侵略战争,迫使中国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勒索大量战争赔款,直接割占中国大片领土。
设立租界,强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
列强严重破坏了中国领土完整。
严重破坏了中国的主权。
列强通过公使驻京直接向清政府发号施令,通过领事裁判权破坏中国司法主权,通过控制中国海关直接干预中国内政外交,他们还扶植收买代理人,共同镇压中国人民的反帝反封建斗争,从而把中国当权者变成自己的代理人和驯服工具。
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的特权,迫使中国开放通商口岸,通过协定关税,使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处于被宰割的地位,同过大规模的商品倾销和资本输出,使中国逐步沦为外国侵略者的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掠夺地,并操纵了中国的主要经济命脉。
列强还对中国进行文化渗透,一些传教士披着宗教的外衣,进行侵略活动,他们还宣扬“种族优劣论”,“黄祸论”,目的是为了帝国主义侵略有理论制造舆论。
所以,资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和本国封建势力对人民的压迫,是中国落后、贫困的根本原因。
第二,西方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组滞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虽然,列强在侵华的时候也充当了历史的不自觉的工具,把西方资本主义的及其技术带入中国,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生。
但是,其主观上并不希望中国成为独立自主富强的近代化国家。
因此,总是千方百计的压制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阻挠和破坏中国社会的进步。
历史证明,只有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在中国的统治,中国才有可能走上独立富强的道路。
2、近代中国进行的反侵略战争具有什么意义?第一,近代中国人民进行的反侵略战争,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侵华的野心,粉碎了他们瓜分中国和把中国变成完全殖民地的图谋。
帝国主义列强一次次对中国发动侵略战争,绝不仅仅是为了通商,而是为了掠夺和扩大殖民地,为了他们自身的殖民扩张利益。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复习重点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复习重点开篇的话:1.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2.“四个选择”的内容P2上篇综述:1.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下P92.中国近代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P113.中国近代社会阶级关系:农民阶级的历史地位、工人阶级分批产生及其优点、民族资产阶级的来源及其两重性P134.中国近代社会主要矛盾和历史任务P15第一章:1.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侵略的方式P192.《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下3.赫德通过把持中国海关控制中国内政外交P234.“黄祸论”与《黄祸图》P295.中国近代反侵略战争失败的原因P346.中国近代民族意识觉醒:魏源的《海国图志》与“师夷长技以制夷”、郑观应在《盛世危言》中提出“商战”和“君民共主”、康有为、严复等提出“救亡图存”和社会进化论思想、孙中山提出“振兴中华”P36第二章:1.太平天国起义爆发的原因、意义和失败原因P41.43.442.《天朝田亩制度》与《资政新篇》:两者的内容、目的,两者的比较,两者者没有实行说明了什么?下P41 423.洋务派的形成和主要代表人物、“中体西用”的指导思想P454.洋务运动中举办的主要企业、新式海军、新式学堂和留美幼童P45 .465.戊戌维新运动发生的历史背景P486.维新派的主要代表和主要活动P487.维新派与守旧派论点的内容与实质P498.百日维新的性质P519.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P51.52第三章:1.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人民群众不能照旧生活下去、统治阶级无法照旧统治下去、革命力量的形成2.孙中山建立同盟会和同盟会的三民主义纲领(内容)P59.603.武昌起义后革命政权建立过程中潜伏的危机P634.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的性质:临时政府的领导权、临时政府采取的政策和措施、《临时约法》的内容和性质P63.645.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和失败原因P65.70中篇综述:1.十月革命对中国的影响P78 P99.1002.“三座大山”:官僚资本主义的性质P803.三种政治力量和三种建国方案:三种政治力量的政治代表、三种建国方案、资产阶级的方案为什么在中国行不通、两个中国命运的选择P89-91第四章:1.新文化运动的口号和性质——民主与科学P952.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P1013.中国先进分子接受马克思主义的原因及其影响下4.早期马克思主义队伍和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P104.1085.共产党早期组织与反马克思主义的三次论战P1106.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及其意义:中共一大、中共成立的历史特点和意义P112.1137.党的二大确定的民主革命纲领P1158.国民党一大对三民主义的新解释P117第五章:1.中国共产党人的三次武装起义和“八七会议”下P1252.共产党探索中国革命新道路:中共中央给红四军前委的指示信、毛泽东的探索革命新道路的理论著作、“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新道路、“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P127.128下3.土地革命与土地革命纲领和路线P130 下4.三次左倾错误及其原因P133 下5.遵义会议的历史意义P135第六章:1.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的过程:中共举起武装抗日旗帜、一二·九运动、瓦窑堡会议确定统一战线政策、“抗日反蒋”改为“逼蒋抗日”、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红军主力和南方游击队改编、《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和蒋介石谈话2.国民党正面战场:片面抗战路线和消极防御战略3.中国共产党的全面抗战路线和持久战方针的内容4.敌后根据地和敌后游击战争的战略地位5.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原则和策略总方针6.“三三制”原则和减租减息7.“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实事求是”思想路线8.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第七章:1.中共争取和平民主的努力:重庆谈判、政治协商会议(旧政协)2.国民党的军事溃败和解放战争的胜利进程(内战爆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三大战役、渡江战役)3.土地改革(注意与土地革命时期、抗日战争时期党的土地政策联系起来进行分析):“减租减息”改为土地改革,实行“耕者有其田”、《中国土地法大纲》4.第二条战线和民主党派的斗争:第三条道路的主张、国民党取缔民盟、民主党派站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立场、中共的“五一口号”和民主党派《对时局的意见》5.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和《共同纲领》6.中国共产党是怎样争取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并被历史和人民选择的?7.“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是中国人民基于自己的切身体验所确认的客观真理8.中国革命胜利的基本经验:“三个法宝”1.鸦片战争爆发原因直接原因:林则徐虎门硝烟引起英国不满。
中国近代史纲要重点
中国近代史纲要重点1. 辛亥革命(1911年):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的重要转折点,结束了长达两千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中华民国。
辛亥革命的主要推动力量包括党、多数民主革命派、黄兴、孙中山等。
革命的胜利引发了许多新的问题和挑战,但确立了中国近代化的基础。
2. 北洋政府与军阀混战(1912-1928年):辛亥革命后,中国民主革命派成立了北洋政府,但由于政权缺乏统一和中央集权,以及国内各地军阀的割据,中国陷入了长期的动荡。
军阀混战不仅打击了国家的稳定和统一,还对社会和经济造成了严重破坏。
3. 五四运动(1919年):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爱国革命运动。
此次运动由学生和知识分子发起,抗议巴黎和约中对中国的背叛。
五四运动不仅反映了中国人民对民族独立和现代化的渴望,还培养了许多后来的革命家和政治领袖。
4. 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新时代的开始。
这一事件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革命的胜利结果,结束了国共内战,使中国成为一个单一政权的国家。
5. 计划经济时期(1953-197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采取了计划经济的经济模式。
在这个时期,政府通过五年计划的方式来组织国民经济的发展。
尽管在初期获得了一定的成就,但计划经济模式也导致了一系列问题,包括资源浪费、低效率等。
6. 文化大革命(1966-1976年):文化大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重大政治运动。
该运动由毛泽东发起,旨在清除党内的“资产阶级”思想和传统文化的影响。
然而,文化大革命很快演变成一场广泛的社会动乱,导致了政治和社会的混乱,严重影响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
7. 开放与改革(1978年至今):乌鲁木齐会议标志着中国的国家政策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
中国逐渐开放了对外贸易和外资的限制,吸引了大量外国投资和技术。
这一时期的改革开放政策带来了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使中国成为全球最大的制造业国家和第二大经济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重点)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时间概念的划分,如下:
旧民主主义革命(1840——1919年)————新民主主义革命(1919——1949)————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社会(1949——至今)
注:新民主主义社会只是一个过渡社会,它不是独立的社会形式。
第一篇: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840——1919)
第一章:鸦片战争
一、鸦片战争前的中国和世界
中国
(1)、经济: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占主导地位。
以个体家庭为单位并与家庭手工业牢固结合的小农经济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生产结构。
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始终占绝对优势的地位。
(2)、政治:封建的中央集权君主专制制度。
其社会结构特点:族权和政权相结合的封建宗法制度,其核心是宗法家长制,突出父权、夫权、君权。
(3)、文化: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文化专制。
世界
欧洲的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运动冲破中世纪神学蒙昧主义的精神束缚,为欧洲资本主义的产生作了思想上的准备。
二、鸦片战争——近代史的起点
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其特点:
(1)、资本——帝国主义侵略势力操纵了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等等,成为支配中国的决定性力量。
(2)、封建势力日益衰败并同外国侵略势力相勾结,成为资本——帝国主义压迫奴役中国的社会基础和统治支柱。
(3)、自然经济的基础解体,但封建剥削制度的根基即封建地主的土地所有制依然保持着,成为中国走向现代化和民主化的障碍。
(4)、新兴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已经产生,但发展很缓慢,力量很软弱,与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有或多或少的联系。
(5)、近代中国各地区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不平衡,中国社会不统一。
(6)、广大人民尤其是农民过着饥寒交迫和毫无政治权利的生活。
近代中国社会阶级关系的变动:
(1)、农民与地主的阶级矛盾更加激化。
(2)、新兴的被压迫阶级工人阶级出现。
中国的工人阶级最早出现于19世纪40至50年代外国资本主义在华企业中,先于中国的资产阶级产生,五四运动前达到200万人。
中国工人阶级的特殊优点是:受压迫重——革命性最强;集中——容易形成战斗力;来源于农民——容易形成工农联盟。
(3)、中国资产阶级也是中国新产生的阶级。
中国的资产阶级主要是由一些买办、商人、地主、官僚转化而成。
三、近代中国的基本矛盾和历史任务
1、两对基本矛盾及其关系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的社会的矛盾由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的矛盾转变为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
的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
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是主要矛盾。
2、两大历史任务
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两大任务。
前者是手段,后者是最终目的。
第二章:中国近代史大事年表
1839年,林则徐虎门销烟
1840——1842年,鸦片战争
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签订
1844年,中美《望厦条约》、中法《黄埔条约》
19世纪40年代—50年代,中国无产阶级产生
1851年,金田起义、太平天国建立
1856—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
1858年,中俄、中美、中英、中法《天津条约》签订
1860年中英、中法、中俄《北京条约》签订
1861年,总理衙门建立
1864年,太平天国运动失败
19世纪60年代—70年代,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产生
60年代—90年代,洋务运动
1883—1885年,中法战争
1894—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
1895年,中日《马关条约》签订
19世纪90年代,帝国主义国家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1898年,戊戌变法
1900年,义和团运动高潮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
1905年,中国同盟会成立
1911年,黄花岗起义
保路运动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
1912年(民国元年),中华民国成立
清帝退位
1913年,二次革命
1915年,护国运动开始
新文化运动开始
1916年,袁世凯复辟帝制失败
1917年,张勋复辟失败
1919年5月4日,五四爱国运动爆发
两大鸦片战争的比较:
中国近代不平等条约汇总:(鸦片战争期间)
鸦片战争以后的不平等条约:
各作品汇总(戊戌变法前)
各作品汇总(戊戌变法开始)
第二篇:新民主主义革命(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成立
1922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
1924年,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的实现
1925年,孙中山逝世
五惨案、五反帝爱国运动的爆发
1926年,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
1927年3月,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胜利
4月12日,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7月15日,汪精卫发动“七一五”反革命政变
国民革命失败
第三篇:社会主义社会建设时期(1949——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