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病科优势病种(2018修订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脑病科

中风病(脑梗死)诊疗方案(2018年修订版)

中风病(脑梗死)急性期及恢复期的患者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科研协作组起草制定的“《中风病诊断疗效评定标准》(试行,1995年)”。

(1)主症:偏瘫,神识昏蒙,言语蹇涩或不语,偏身感觉异常,口舌歪斜。

(2)次症:头痛,眩晕,瞳神变化,饮水发呛,目偏不瞬,共济失调。

(3)起病方式:急性起病,发病前多有诱因,常有先兆症状。

(4)发病年龄:多在40岁以上。

具备2个主症以上,或1个主症、2个次症,结合起病、诱因、先兆症状、年龄即可确诊;不具备上述条件,结合影像检查结果亦可确诊。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0》。

(1)急性起病;

(2)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少数为全面神经功能缺损;

(3)症状和体征持续数小时以上;

(4)脑CT或MRI排除脑出血和其他病变;

(5)脑CT或MRI提示梗死病灶。

(二)疾病分期

1.急性期:发病2周内。

2.恢复期:发病2周至6个月。

3.后遗症期:发病6个月以后。

(三)病类诊断

1.中脏腑:中风病有意识障碍者。

2.中经络:中风病无意识障碍者。

(四)证候诊断

1.中经络

(1)风阳上扰:半身不遂,舌强语蹇,口舌歪斜,眩晕头痛,面红目赤,心烦易怒,口苦咽干,便秘尿黄。舌红或绛,苔黄或燥,脉弦有力。

(2)风痰入络: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舌强言蹇,肢体麻木或手足拘急,头晕目眩。舌苔白腻或黄腻,脉弦滑。

(3)气虚血瘀:半身不遂,肢体软弱,偏身麻木,舌歪语蹇,手足肿胀,面色淡白,气短乏力,心悸自汗。舌质暗淡,苔薄白或白腻,脉细缓或细涩。

(4)阴虚风动:半身不遂,肢体麻木,舌强语蹇,心烦失眠,眩晕耳鸣,手足拘挛或蠕动。舌红或暗淡,苔少或光剥,脉细弦或数。

2.中脏腑

(1) 痰热腑实:突然昏倒,不省人事,两目斜视或直视。面红目赤,肢体强直,口燥,项强,两手握紧拘急,甚则抽搐,角弓反张,

伴腹胀,便秘,舌红或绛,苔黄而燥或焦黑,脉弦数。

(2)痰火闭窍:突然昏倒,昏愦不语,躁扰不宁,肢体强直。痰多息促,两目直视,鼻鼾身热,大便秘结,舌红,苔黄厚腻,脉滑数有力。

(3)痰湿蒙窍:突然神昏嗜睡,半身不遂,肢体瘫痪不收。面色晦垢,痰涎壅盛,四肢逆冷。舌质暗淡,苔白腻,脉沉滑或缓。

(4)元气衰败:神昏,面色苍白,瞳神散大,手撒肢逆,二便失禁,气息短促,多汗肤凉。舌淡紫或萎缩,苔白腻,脉散或微。

二、治疗方案

(一)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

(1)中经络

1.风痰入络证

治法:祛风化痰通络。

推荐方药:真方白丸子加减。半夏、南星、白附子、天麻、全蝎、当归、白芍、鸡血藤等。

2.风阳上扰证

治法:平肝潜阳,活血通络。

推荐方药:天麻钩藤饮加减。天麻、钩藤、珍珠母、石决明、桑叶、菊花、黄芩、山栀、牛膝、郁金、夏枯草。

3.阴虚风动证

治法:滋阴潜阳,息风通络

推荐方药:镇肝熄风汤加减。白芍、天冬、玄参、枸杞子、龙骨、

牡蛎、龟板、代赭石、牛膝、当归、天麻、钩藤。

(2)中脏腑

1)闭证

1.痰热腑实证

治法:通腑泻热,息风化痰

推荐方药:桃仁承气汤加减。桃仁、大黄、芒硝、枳实、陈胆星、全瓜蒌、赤芍、丹皮、牛膝。

2.痰火瘀闭证

治法:息风清火,豁痰开窍

推荐方药:羚角钩藤汤加减。羚羊角、钩藤、珍珠母、石决明、胆南星、竹沥、半夏、天竺黄、黄连、石菖蒲、郁金。

3.痰浊瘀闭证

半夏、茯苓、橘红、竹茹、郁金、石菖蒲、胆南星、天麻、钩藤、僵蚕等。

2)脱证

治法:回阳救阴,益气固脱

推荐方药:参附汤合生脉散加味。人参、附子、麦冬、五味子、山萸肉、龙骨、牡蛎、玉竹等。

(三)辨证选择静脉滴注中药注射液

可选用清开灵注射液或醒脑静注射液、配合活血化瘀类药物如:脉络宁注射液,丹参注射液、血塞通注射液,中风脱证患者可选用参麦注射液等。

(四)针刺治疗

(1)中经络

治法:醒脑调神,疏通经络。以手厥阴经、督脉及足太阴经穴为主。

主穴:内关、水沟、三阴交、极泉、尺泽、委中

配穴:肝阳上亢:太冲、太溪;风痰阻络:丰隆、合谷;痰热腑实:曲池、内庭、丰隆等。

(2)中脏腑

治法:醒脑开窍,启闭固脱。

主穴:内关、水沟

配穴:闭证加十二井穴、太冲、合谷;脱证加关元、气海、神阙。

(3)其他治疗

耳针法:若中风患者血压高者,可给予心、肝、神门、降压沟等穴位压豆;若失眠者,可给予神门、内分泌、心、、肝、肾等穴位压豆。

(五)基础治疗

参照《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0》,进行吸氧与呼吸支持、心脏监测与心脏病变处理、体温控制、血压控制、血糖控制营养支持等基础治疗。

(六)中药熏洗疗法

中风病(脑梗死)常见肩-手综合征、偏瘫痉挛状态、偏瘫手部或同时见到瘫侧手、足部的肿胀,按之无凹陷,似肿非肿,似胀而非胀。

辨证论治,使用活血通络的中药局部熏洗患肢,每日1次。

(七)推拿疗法

依据辨证论治原则,根据肢体活动功能缺损程度和状态进行中医推拿治疗,可使用不同手法以增加关节活动度、缓解疼痛、抑制痉挛和被动运动等。避免对痉挛组肌肉群的强刺激,是偏瘫按摩中应注意的问题。按摩手法常用揉法、捏法,亦可配合其它手法如弹拨法、叩击法、擦法等。

(八)康复训练

康复训练内容包括良肢位设定、被动关节活动度维持训练、体位变化适应性训练、平衡反应诱发训练、抑制痉挛训练、语言康复训练、吞咽功能训练等多项内容。

(九)食膳指导

日常生活中可采取饮食调养方法辅助中风病治疗:如三味粟米粥,五汁童便饮,大枣粳米粥,豆淋酒等适用于中风后期言语蹇涩、肢体麻木及偏瘫的患者。另外,中风患者建议多吃蔬菜和水果,饮食中要补充适当地蛋白质。

(十)护理

基础护理配合辨证护理。调摄情志、合理饮食、适当锻炼以及体位选择、口腔护理、呼吸道护理、皮肤护理、导管护理、血压的调理与护理、并发症的预防与护理等。

三.疗效评价

(一)评价标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