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九年级物理全册 21.2 电磁波的海洋导学案1 新人教版.doc
九年级物理全册 21.2 电磁波的海洋教案1 (新版)新人教版
第二节《电磁波的海洋》●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了解电磁波的产生和传播.2.知道光速是电磁波以及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3.知道波长、频率和波速的关系.二、能力目标通过演示了解电磁波的产生,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提高学生应用科学文化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概括总结的能力.三、德育目标通过对电磁波的学习,激发学生敢于向科学挑战、热爱科学、掌握科学的情感.●教学重点电磁波.●教学难点通过演示了解电磁波的产生.●教学方法演示法、讨论法.●教具准备微机、收音机、无线寻呼机、真空罩、干电池.●课时安排1 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提问,引入新课1.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多少?(声音在真空中不传播)2.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多少?(3×105 km/s)3.声音是如何产生的?(一切发声物体都在振动)4.声音的传播是靠什么?〔声音的传播是靠介质(固体、液体、气体)〕[师]生活中我们收听广播、看电视节目,广播中的声音怎么能从很远的地方传到这里呢?看到的电视节目的图像是怎么从荧屏上得到的呢?[生甲]是电线传送的.[生乙]我们没有看到收音机、电视机有电线直接通向电台或电视台,所以这些都不是用电线来传播信号的.[生丙]是靠电磁波来传播信号的.[师]电磁波在信息的传递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那么电磁波是怎样产生的?怎样传播的?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方面的知识.二、进行新课第二节电磁波的海洋[板书]一、电磁波是怎样产生的?[板书][师]我们前面提到过水波、声波.用实验来说明什么是水波、声波.[生甲]手持木棍,让木棍下端接触水槽水面上,水面上有一圈一圈凸凹相间的状态从木棍接触水面处向外传播,形成水波.[生乙]两个音叉并排放置,并离得很近,敲击其中一个音叉,和另一个音叉接触的小珠被弹起.音叉振动时,在空气中会有疏密相间的状态向外传播,形成声波.声波看不见,摸不到,但声波传到我们的耳朵,会引起鼓膜振动,使我们产生听觉.[师]那么电磁波是怎样产生的?看演示.[演示]打开收音机的开关,将调谐旋钮旋至没有电台的位置,将音量开大,取一节干电池和一截导线,拿到收音机附近,先将导线的一端与电池的负极相连,再将导线的另一端与电池的正极相摩擦,使它们时断时续地接触,从收音机里听到什么?[生甲]在收音机里听到“喀喀”的杂音.[生乙]这是因为在导线与电池组成的电路中产生了快速变化的电流,变化的电流产生了电磁波,收音机接收了这一电磁波,并把它放大转换成声音,这就是我们听到的“喀喀”声.[师]波是自然界普遍存在的现象.电磁波就是当导体中有快速变化的电流时,会向周围空间发射电磁波.我们知道声波的传播需要介质,那么电磁波的传播是否也需要介质?二、电磁波是怎样传播的?[板书][师]我们想想如何做实验才能知道电磁波传播是否也需要介质?(启发:回忆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的实验)[生甲]把无线寻呼机放在塑料袋,再放入水槽中,打电话请寻呼台呼叫,寻呼机能够收到信号.[生乙]这个实验说明,电磁波在液体中能够传播.[生丙]把无线寻呼机放在密闭的木制(或铁制)的盒子里,呼叫,能够收到信号.[生丁]这个实验说明电磁波在固体中能传播.[生戊]把无线寻呼机放在真空罩中,呼叫,寻呼机能够收到信号.[生己]这个实验说明,电磁波在真空中能够传播.[师]月球上没有空气,声音无法传播.但是电磁波能够在真空中传播,所以宇航员在月球上可以用电磁波来通信.大家看屏幕(微机模拟不同形式的电磁波),观察到什么?[生甲]看到一圈一圈明暗相间的状态向外传播.[生乙]看到一圈一圈凸凹相间的状态向外传播.[师]凸凹相间说明有凸起部分和凹下部分,这样向上部分就形成像山峰似的浪尖,叫做波峰;向下部分就形成凹谷,叫做波谷.每上、下振动一次就形成一个波峰和波谷,若上、下振动若干次,那么这列水波就以波峰—波谷—波峰—波谷向外传播出去.相邻两个波峰(或波谷)间的距离是一定的,这个距离叫波长(λ).波在1秒内出现的波峰数(或波谷数),叫做频率(f).真空中电磁波的波速为c,它等于波长λ和频率f的乘积:c=λfc=2.99792458×108 m/s=3×105 km/s电磁波频率的单位也是赫兹(Hz),也可以用千赫(kHz)和兆赫(MHz).电磁波是个大家族,通常用于广播、电视和移动电话的频率为数百千赫至数百赫的那一部分,叫做无线电波.日常生活中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天线,它们有的是发射电磁波的,有的是接收电磁波的,我们就生活在电磁波的海洋中.大家阅读科学世界“微波炉”.看完后小结本节内容.三、小结请同学们小结本节内容:电磁波是怎样产生的;电磁波是怎样传播的.四、布置作业动手动脑学物理:①、②、③、④.[参考答案]1.此题要求学生知道波长、频率和速度关系,根据c=λf,得出此立体声广播的波长是3.08 m.2.学生通过此题可以知道收音机选台指示盘上的数字、单位,了解其物理意义.3.雷达是利用无线电波测定物体位置的无线电设备.电磁波如果遇到尺寸明显大于波长的障碍物就要发生反射,雷达就是利用电磁波的这个特性工作的.波长越短的电磁波,传播的直线性越好,反射性能越强,因此雷达用的是微波.利用雷达可以探测飞机、舰艇、导弹等军事目标,还可以用来为飞机、船只导航.“隐形飞机”是一种先进的军用飞机,可以防止雷达发现.隐形飞机用的主要是吸波材料,它的功能是通过吸收、散射和干涉等多种方式,使材料表面的电磁波能量转换成其他形式的能量,从而减少飞机对电磁波的反射,使雷达很难发现它.4.略五、板书设计。
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册:21.2《电磁波的海洋》学案
九年级人教版物理全册21.2《电磁波的海洋》导学案
21.2《电磁波的海洋》导学案学习目标1.知道电磁波的产生2.知道电磁波传播的条件3.理解波速、波长、频率之间的关系重点:电磁波的产生与传播难点:波速、波长、频率之间的关系一、课前预习1、回忆:声音是如何产生的? 声音通过( )以( )形式传播的;“频率”是( )。
2、有线电话是如何将信息传到远方的?(即基本工作原理?)3、电视、收音机、手机、卫星通信、雷达设备在气象、军事、等方面是通过 传递信息的。
二、课内探究(一)、实验1:导线时断时续接触电池的一极时,听收音机的反应结论1: 的电流能在周围产生电磁波。
(二)、实验2把一个移动电话放入真空罩中,拨打这个手机的号码,看手机的反应。
声信号(通过导线传输) 对方听筒 声信号(三)、举例分析飞船、卫星与地面的通信情况结论2:电磁波的传播介质。
(四)、思考与讨论波速、波长、频率之间的关系三、巩固提升1、当导体中有时,在周围空间会有电磁波向外传播,______通讯就是利用电磁波来传输信号的。
2、打开或关闭照明电灯时,会在旁边的电视机中听到“喀、喀”的声音,针对这种现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电视机相当于一个电台,电灯是一个接收装置。
B.电灯相当于一个电台,电视机是一个接收装置。
C.电灯打开或关闭时,向外发射电磁波,被电视机所接收。
D.只要导体中有迅速变化的电流,这个导体就会产生电磁波,它就相当于一个电台。
3、所有的电磁波在真空中都具有相同的()A.波长B.频率 C.波速D.周期4、一架飞机的雷达发出电磁波后经4.8×10-4s收到目标反射回的波,求目标与飞机的距离。
四、学习心得。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册第21章第2节《电磁波的海洋》优质教案1
第二节电磁波的海洋(一)教学目的1.常识性了解电磁波,知道电磁波的频率、波长的概念。
2.记住电磁波的传播速度。
(二)教具水,水槽,小木棍,麻绳,电池,半导体收音机,钢锉,导线。
(三)教学过程1.复习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声音的世界里,人们通过声音(如词言、音乐等)交流思想、表达感情。
如家长的教诲、教师的授课可以增长我们的知识;优美动听的音乐可以陶冶人的情操、给人以美的享受。
声音是传播信息的一种重要方式,帮助我们了解世界。
通过我们以前学习过的声现象的有关知识,可以知道: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我们听到的声音通常是靠空气传播的;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大约是340米/秒。
在前面我们还学习过电话,电话的话筒能把声音振动转化为强弱变化的电流,电流流经听筒,听筒又能把它转化为振动,使人听到声音。
2.引入新课飞机上的飞行员与地面指挥员的对话不用电线;我们每天听收音机或看电视,也没有电线直接通向电台或电视台。
可见,这些都不是用电线来传播电信号的,我们称作"无线电通信"。
那么,无线电通信是怎样传输信号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方面的简单知识。
3.进行新课板书:〈第二节电磁波〉(1)演示实验①手持小木棍,让木棍下端接触水槽水面,使同学们看到,水面上有一圈圈凸凹相间的状态从木棍接触水面处向外传播,形成了水波。
②音叉(或其他发声体)振动时,在空气中会有疏密相间的状态向外传播,形成声波。
声波看不见,摸不到,但声波传到我们的耳朵,会引起鼓膜振动,使我们产生听觉。
总结以上实验(和其他事例)得出结论:板书:〈波是自然界普遍存在的现象〉(2)电磁波板书:〈当导体中有迅速变化的电流时,会向周围空间发射电磁波。
〉电磁波看不到,摸不着,我们可以通过实验来间接观察它的存在。
演示课本上的实验,实验后让学生阅读课本上"实验"后的两个自然段,再提出以下问题让学生回答。
①为什么会发生这种现象?②举出日常生活中发生的类似的现象。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下册导学案21.2电磁波的海洋
第 2 节电磁波的大海备课笔录课题电磁波的大海课型新讲课知识与1.认识电磁波的产生和流传 .2.知道 c 是电磁波在真空中的流传速度 .技术3.知道波长、频次和波速之间的关系.教课1.经过实验知道能够人为获取电磁波,培育学生想象与实践结过程与合的科学的学习态度 .目标方法 2.经过对信息的采集、整理,认识电磁波大家族.3.经过着手实考证明电磁波能在真空中流传.感情、态度经过对电磁波知识的学习,激发学生敢于向困难挑战、热爱科与价值观学的感情 .教课电磁波的流传 .教具要点准备教课电磁波的产生 .教课难点课时多媒体课件、收音机、手机、真空罩、干电池、导线 .1课时1.电磁波的产生:导线中电流的快速变化会在空间激起(产生)电磁波.2.电磁波的流传:( 1)在波的流传过程中,突出的最高处叫做波峰,凹下的最低处叫做波谷 .相邻的两个波峰或波谷的距离叫做波长.在某确立的地点, 1s 内课前有多少次波峰或波谷经过,波的频次就是多少;( 2)电磁波的流传不需要 (选填“需预习要”或许“不需要”) 介质,电磁波在真空中的流传速度是c=3× 108 m/s;(3)电磁波频次的单位是Hz,常用的单位还有 kHz 、MHz ;( 4)波长、频次、波速的关系是 c=λ f ;( 5)往常用于广播、电视和挪动电话的是频次为几百千赫至几百兆赫的那一部分,叫做无线电波.稳固教师指引学生复习上一节内容,并解说学生所做的对应练习(教师可有针对复习性地精选部分难题解说),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稳固 .新课师:电话有固定电话,还有手机,手机是经过什么来实现自由通话的?我导入们收看电视、收听广播时又是如何接收到电视、广播信号的?它们的一个共同特色是没有通讯使用的导线,信号都是经过电磁波流传的,今日我们就学习对于电磁波的知识.一电磁波的产生和流传进行1.电磁波是如何产生的?师:我们前方提到过水波、声波,请大家用实验来说明什么是水波、声波.新课生 1:手持木棍,让木棍下端接触水槽水面,水面上有一圈一圈凸凹相间的涟漪从木棍接触水面处向外流传,形成水波.特别提示:电磁波的形成与水波、声波的形成相像 .电磁波是一种特别的物质,它是客观存在的 .11 / 4生 2:两个音叉并排搁置,并离得很近,敲击此中一个音叉,和另一个音叉接触的小珠被弹起. 音叉振动时,在空气中会有疏密相间的声波向外流传.声波看不见,摸不到,但声波能传到我们的耳朵,并惹起鼓膜振动,使我们产生听觉.师:电磁波看不见、摸不到,那么电磁波是如何产生的?我们如何研究它呢?下边我们制造一下电磁波,大家感觉一下. (教师演示实验)实验 1 翻开收音机的开关,将调谐旋钮旋至没有电台的地点,将音量开大,取一节干电池和一截导线,拿到收音机邻近,先将导线的一端与电池的负极相连,再将导线的另一端与电池的正极相摩擦,使它们断断续续地接触,从收音机里听到什么?生:在收音机里听到"喀喀 "的杂音 .师:这是由于在导线与电池构成的电路中产生了快速变化的电流,变化的电流产生了电磁波,收音机接收了这一电磁波,并把它放大变换成声音,这就是我们听到的“喀喀”声 .板书:电磁波的产生:导线中电流的快速变化会在空间激起电磁波.2.电磁波是如何流传的?师:波是自然界广泛存在的现象 .我们知道声波的流传需要介质,那么电磁波的流传能否也需要介质?师:我们想一想如何做实验才能知道电磁波的流传能否也需要介质?(启迪:回想声音的流传需要介质的实验)实验 2 把一手机放在密闭的塑料袋内,再放入水槽中,用另一手机打电话寻呼,看到它能够收到信号 .生:这个实验说明,电磁波在液体中能够流传.实验 3 把手机放在密闭的木制的盒子里,用另一手机打电话寻呼,看到它能够收到信号 .生:这个实验说明,电磁波在固体中能够流传.实验 4 把手机放在真空罩中,呼喊,手机还能够收到信号.生:这个实验说明,电磁波在真空中能够流传.师:月球上没有空气,声音没法流传.可是电磁波能够在真空中流传,因此宇航员在月球上能够用电磁波来通讯.板书:电磁波的流传:电磁波的流传不需要介质,电磁波可在真空中流传.二波长、波速和频次之间的关系师:大家看屏幕(多媒体播放不一样形式的电磁波),察看到什么?生 1:看到一圈一圈明暗相间的涟漪向外流传.生 2:看到一圈一圈凸凹相间的涟漪向外流传.备课笔录易错提示:电磁波与声波是两种不一样的波:声波的流传是需要介质的,它不可以在真空中流传 .电磁波的流传不需要介质,它能够在真空中流传;二者的流传速度不一样;二者的产生条件不同 .小组问题商讨:举例说出常有的电磁波发射器,常有的电磁波接收装置 .22 / 4教:(1) 波峰——凸凹相明有突出部分和凹下部分,向上部分就形成像山峰似的浪尖;波谷——向下部分就形成凹谷.(2) 波(λ)——每上、下振一次就形成一个波峰和波谷;若上、下振若干次,那么列波就以波峰—波谷—波峰—波谷⋯⋯的方式向外播出去;相两个波峰(或波谷)的距离是必定的,个距离叫波.(3)率( f) ——波在 1 秒内出的波峰数(或波谷数),叫做率 .(4)波速——磁波的播速度.真空中磁波的波速 c.行板:新c=λ f. 波速等于波λ和率 f 的乘 .波、波速和率的关系:波速 c=2.99792458× 108m/s≈ 3× 105 km/s磁波率的位是赫(Hz ),因往常磁波的率都很高,因此常用的位是千赫(kHz )和兆赫( MHz ) .磁波是个大家族,往常用于广播、和移的率数百千赫至数百兆赫的那一部分,叫做无波 .平时生活中能够看到各样各的天,它有的是射磁波的,有的是接收磁波的,我就生活在磁波的大海中.大家本P152 “科学世界——微波炉”,回答以下.(1)微波炉的原理是什么?(2)微波炉适合于加什么食品?(3)微波人体有害,使用微波炉,怎作好防?学生,思虑,,回答 .教课板堂我学了磁波的生、播和它的一些基本常.认识到磁波是小由化的流所惹起的,它以波的形式向外播,此中的波、率和波速存在着一个定量关系式:c=λ f,率越大,磁波的波越短;率越小,磁波的波越,但其播速度是不的.磁波有其余的用,如微波炉、雷达等.笔外拓展:磁技人来了巨大的物文明,同也把人了人造磁射的境,造成了磁染,防磁染注意三个方面:① 适合地点,尽可能离人造磁射源,如不要随意凑近射装置、高等.②安装障蔽 . ③要正确使用有磁射的生活用具,不要任意打开,免得磁波大批泄露人 .33 / 4演示 (P150)解答:从收音机里可听到“喀喀”声,这说明断断续续的电流产生了电磁波.演示 (P151)解答:挪动电话在真空罩中能接收信号,由于电磁波能在真空中流传.教材着手动脑学物理(P153)习题 1.解答:严格意义上讲,这些电器工作时,都会发出电磁波,如:电视机、解答手机、电冰箱等工作时会对收音机信号造成扰乱.2.解答:图中最高频次的电磁波的频次为108MHz ,即 1.08 × 108Hz ,发射108MHz 的电磁波时线路中的电流方向每秒钟变化次数为 2.16× 108 次.3.解答:目标与仪器间的距离s= 1s 波 =1vt=1× 3× 108m/s× 2.8× 10-7 s=42m.222【例】对于电磁波的表达中,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电磁波波长越短,频次越低B.电磁波可传达信息和能量C.红外线和紫外线不属于电磁波难题D. 不一样波长的电磁波在真空中流传速度不一样解答分析:(1)γ射线、 X 射线、不行见光、可见光、微波、短波、中波、长波都是电磁波,在真空中流传速度是同样的.即电磁波的波长和频次的乘积是必定的,波长越短,频次越高.( 2)电磁波不只能传达信息,也能传达能量.答案: B部署作业:教师指引学生课后达成本课时对应练习,并提示学生预习下一课时的内容。
九年级物理全册 21.2 电磁波的海洋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
21.2 电磁波的海洋课型:新授课设计:审核:审批:班级:小组:姓名:使用时间:月日星期第课时累计课时学习过程(定向导学:教材 150页至 153页)流程及学习内容学习要求和方法一、目标解读(2分钟) 1、了解电磁波的产生;知道电磁波能在真空中传播 2、了解电磁波在真空中传播速度;会用c = f λ求速度、波长或频率; 3、了解光是一种电磁波;培养查阅资料的能力。
学习重点:电磁波的产生、传播和应用学习难点:使学生切切实实体验到电磁波的存在二、夯实基础(20分钟)(一).电磁波的海洋打开收音机、电视机收到几个节目,但是收音机、电视机和广播电台、电视台之间并没有连着线,那它们是怎样收到声音和图像的呢? 演示活动:打开一台收音机,取一节干电池和一根导线,拿到收音机附近。
将导线的一端与电池的负极相连,再将导线的另一端与正极摩擦,验证电磁波的存在。
(二).电磁波是怎样传播的 活动2:阅读课本99页完成三、能力提升(10分钟)1、有时我们在打开日光灯的时候,正在广播的收音机会发出“咔咔”的响声,这是为什么?2、在物理课外小组活动中,张英杰同学亲自动手制作了一台极简单的收音机.后来在试听的过程中发现,这台收音机能同时听到许多电台,彼此相互干扰,无法正常收听.请你分析一下,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你有什么办法可以帮他解决这个问题填一填: 1、电磁波的产生:迅速变化的 能够产生电磁波。
填一填:2、电磁波的传播 介质(选填需要或不需要),它在真空中传播。
(选填能够或不能够)速度是 3、波长、波速和频率之间的关系: ,其中 是不变的。
其中f 的单位是 ,λ的单位是 ,c 的单位是 。
我们生活在电磁波的海洋中,你了解电磁波吗? 认真阅读教材,对照课本知识完成夯实基础部分物理阅读 无线电波的传播途径 无线电波从发射到接收的传播途径有三种,直线传播的叫直射波,沿地面传播的叫地波,射向天空后被子大气中的电离层反射回到地面的叫天波。
九年级物理全册 21.2 电磁波的海洋教案1 (新版)新人教版
《电磁波的海洋》教材分析本节内容在许多版本的旧教材中都是选学内容,所以在以往的教学中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新教材充分挖掘这一部分内容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从学生身边的事物讲起,让学生体会到了物理学确实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充分展示了物理学科的实用性、趣味性、实验性和科学性等特点,进而激发学生的兴趣,引起学生的思考。
体现出从生活到物理、从物理到生活的思想。
相比之下,旧教材注重知识的传授,在概念的引入上比较直截了当;新教材则更注重物理知识的探究过程和学生获得知识的过程。
这种教学的理念更贴近于国外一些专家的教育观。
在北美的一些国家里,从小学五年级起,学生们就会在“科学”这门课里接触到一些粗略的物理学上的知识。
教师在教学中会使用实物玩具这类的更直观的物品,让孩子们在直接地看、听,甚至是动手,引导学生在拆装、操作的过程中去感受事物,引起他们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继续探索的兴趣,到了高年级再辅以深层的理论教学,更利于学生学习。
他们把这样的教学方法称作“ ”(实践协助)。
电磁波是一种看不见、摸不到的东西,农村的学生可能对“电磁波”这个名词还有些陌生,城市的学生虽然对“电磁波”不生疏,但也未必能深入体会到电磁波的存在。
教材在安排本节内容时,注重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从“想一想”到“做一做”,从身边的知识、熟悉的事物中去感受到新的、未知的世界这一思想。
在教学中布置学生课前探究活动,其中一项就是查阅相关资料,使他们对电磁波有初步了解。
另外与旧教材相比,新课标要求学生对波长、频率和波速三者的关系有初步认识,并不要求学生深入掌握这三个物理量的定义。
本节内容密切联系生活,与社会活动紧密结合,为学生学习无线电知识,做好了铺垫,课后将电磁波的危害作为作业练习,指导学生去搜集更多有关电磁波的材料,让学生进一步体会物理学与社会生活息息相关。
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借助网络进行教学。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①了解电磁波的产生;②知道电磁波能在真空中传播;③了解电磁波在真空中传播速度;④会用λ求速度、波长或频率;⑤了解光是一种电磁波;⑥培养学生查阅资料的能力。
九年级物理全册 21.2 电磁波的海洋教学案 (新版)新人
第二节电磁波的海洋教学目标:1. 了解电磁波的产生和传播。
2. 知道电磁波波速与光速的关系。
3.了解波长,频率和波速的关系。
重点:1、了解电磁波的产生和传播。
难点:了解波长,频率和波速的关系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当我们坐在电视机前观看神舟飞船中的航天员的活动时,当我们打开收音机收听广播电台是,当我们用移动电话相互联系时,是什么给我们传递了图象和声音呢?(电磁波)它是怎样产生又怎样传播的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电磁波产生和传播的一些知识。
二、学生自学(一)阅读课本P150——151页的内容,学生独立思考下列问题,并将重点部分划线1.电磁波是如何产生的?2.电磁波的传播需要介质吗?3.电磁波的传播速度是多少?回忆一下,与谁的速度相同?4.电磁波也有哪三要素?(二)自学检测1.导线中会在空间激起电磁波。
2.电视,广播,移动电话等都是靠来传递信息的。
3.电磁波的传播(需要,不需要)介质。
它和水波一样也有自己的,和。
4.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
5.频率的基本单位是Hz,1MHz=______kHz=______Hz。
三、活动及感悟活动一演示P150页的实验,在这个实验中你在收音机里听到了什么?它是怎么产生的?导线在电池两极摩擦时,在导线中产生了迅速变化的电流,在空中激起了电磁波。
在打雷时看电视,听广播,你受到干扰,听杂音,你能解释下原因么?师生交流得出:导体中迅速变化的电流能在空间产生电磁波。
活动二(一)看152页中的电磁波波谱图分析:电磁波有哪些种类,它在生活中都有哪些应用?为什么光速和电磁波的波速是一样的,你从这个图中发现答案了么?你从这个图中发现了波长和频率有个什么关系?师生交流归纳1.光也是一种电磁波。
2.波速一定时,电磁波的波长和频率成反比。
课堂小结:1.电磁波由而产生.2. 电磁波的三要素3.电磁波的传播介质,它在真空中传播。
它传播的速度是。
4.可见光也是一种。
还有也属于电磁波。
达标检测:1. 木棍在水面振动会产生_____;说话时声带的振动在空气中形成_______。
【推荐】人教版初中物理九年级全册教案 21.2电磁波的海洋.doc
3.单位换算:
(1) 103.8 KHZ=HZ=MHZ;
(2) 0.725 MHZ=HZ=KHZ.
4.我国的卫星通信技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在世界处于领先地位.在北京发射的信号通过通信卫星会转到上海被接收.实现这种信号传递的是( )
课题:21.2电磁波的海洋课型:新授课
时间;编号:复备:使用人:
班级:小组:姓名:
物理定律不能单靠“思维”来获得,还应致力于观察和实验。——普朗克
学习
目标
1.了解电磁波的产生和传播.
2.知道光速是电磁波以及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
3.知道波长、频率和波速的关用。
叫无线电波。
2.我成长:达标应用
小组探究结束后展示探究成果:电磁波产生、传播。
3.我创新:拓展升华
小组间尝试利用电磁波传递上节课编写的数字信息。
4.我自知:达标测评
1.登上月球的宇航员如果要相互交谈,不能直接进行,而是要用来传递信号.这说明声波的传播介质;而电磁波的传播介质,(选填“需要”或“不需要”).
二、电磁波是怎样传播的?
1、实验:把一个移动电话放在真空罩中,并给这个移动电话打电话,看这个移动电话是否能够收到信号。
现象是:;
说明了。
还举一现象可以说明这一点:。
2、真空中电磁波传播的速度是,电磁波频率的单位是,符号是:,常用单位是和。
3、电磁波的波速c、波长λ和频率f之间的关系是。
4、电磁波是个大家族,通常
A.超声波B.次声波C.声波D.电磁波
创设情境导入,引导学生快速熟悉学习目标,做到在学习的过程中时刻对照执行。
九年级物理全册21.2电磁波的海洋教学设计新人教版
21.2电磁波的海洋
一、教材分析
电磁波是很抽象的,人们看不见、摸不到它。
教科书通过演示实验“时断时续的电流能产生电磁波”,让学生感知电磁波的真是存在。
电磁波的产生很复杂,教科书只讲到迅速变化的电流能产生电磁波。
前面章节中讲了声波,所以教科书用水波、声波类比电磁波,使其形象化、更容易被学生理解。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电磁波的产生和传播。
2.知道光是电磁波,以及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
3.知道波长、频率和波速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使学生了解电磁波产生的条件。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验电磁波是一种真实存在的物质,感受电磁波对科技和生活的作用。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
电磁波产生、传播、应用。
难点:
电磁波的产生条件。
四、教学手段
讲授、讨论、实验、归纳、对比
五、板书设计
第2节电磁波的海洋
一、电磁波的产生
1.变化的电流能在周围产生电磁波
2.实质:电磁场能量由近及远的传播
二、电磁波的传播
1.电磁波可在真空中传播
2.波长、频率
3.真空中电磁波传播速度:c=3×108 m/s
三、电磁波的应用:微波炉、雷达等
六、教学过程。
2020九年级物理全册 21.2电磁波的海洋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波速、波长、频率 的关系
. 放映电磁波的特征图,引导学生学习波长、振幅、频率、波速,推导出公c=λf.
【自学指导】
1.当水波产生时我们可以看到看到一圈一圈凸凹相间的、明暗相间的状态向外传播。凸凹相间说明有凸起部分和凹下部分,这样向上部分就形成像山峰似的浪尖,叫做;向下部分就形成凹谷,
演示教材插图21.2-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看到什么?听到什么?
播放水波、声波、电磁波的课件,对比学习电磁波.
课中作业
环
节
二
电磁波的传播与速度
提出问题:声波的传播有什么条件?
请你猜想:电磁波的传播有什么条件?
用两台手机演示教材中的“演示”,并指导学生阅读教材.
【演示实验】把一个移动电话放在真空罩中,并给这个移动电话打电话,观察这个移动电话能否收到此信号。
叫做。每上、下振动一次就形成一个波峰和波谷,若上、下振动若干次,那么这列水波就以波峰—波谷—波峰—波谷向外传播出去。
课中作业
环
节
三
电磁波的应用
提出问题:电磁波是一个大家族,它里面分成多少类?每一类有什么应用?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图21.2-4,并进行讨论,边讨论边归纳“电磁波的家族”.
动手动脑学物理
课堂重点解决第3小题.
提出问题:雷达的工作原理.放映有关雷达小知识.
要破除“隐形”,我们应从哪些方面去考虑?
在学生充分讨论后,上网输入“隐形飞机”,放大后请学生观看.
阅读“科学世界”,到商场进一步了解微波的特点,把你了解到的信息记录在《成长档案本》上
课中作业
1.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频率越大的电磁波,它的传播速度越大。
2019-2020学年九年级物理全册 21.2 电磁波的海洋学案(新版)新人教版.doc
2019-2020学年九年级物理全册 21.2 电磁波的海洋学案(新版)新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电磁波的产生和传播。
2.知道光速是电磁波以及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
3.知道波长、频率和波速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通过演示了解电磁波的产生,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提高学生应用科学文化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概括总结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电磁波的学习,激发学生敢于向科学挑战、热爱科学、掌握科学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电磁波。
三、教学难点:通过演示了解电磁波的产生。
四、教学准备:收音机、无线寻呼机、真空罩、干电池。
五、教学过程1.复习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声音的世界里,人们通过(如语言、音乐等)交流思想、表达感情。
如家长的教诲、教师的授课可以增长我们的知识;优美动听的音乐可以陶冶人的情操、给人以美的享受。
是传递信息的一种重要方式,帮助我们了解世界。
通过我们在上学期学习过的声现象的有关知识,可以知道: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我们听到的声音通常是靠传的;声波在空气中的传速度大约是米/秒。
在前面我们还学习过电话,电话的话筒能把振动转化为强弱变化的电流,电流流经听筒,听筒又能把它转化为振动,使人听到声音。
2.引入新课飞机上的飞行员与地面指挥员的对话不用电线;我们每天听收音机或看电视,也没有电线直接通向电台或电视台。
可见,这些都不是用电线来传播电信号的,我们称作“无线电通信”。
那么,无线电通信是怎样传输信号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方面的简单知识。
3.进行新课(1)进行实验①手持小木棍,让木棍下端接触水槽水面。
同学们你看到了什么现象,请把它描述出来?②敲击音叉(或其他发声体)振动。
在空气中会有状态向外传播,形成波。
声波看不见,摸不到,但声波传到我们的,会引起鼓膜振动,使我们产生听觉。
总结以上实验(和其他事例)得出结论:。
(2)电磁波当导体中有迅速变化的电流时,会向周围空间发射电磁波。
电磁波看不到,摸不着,我们如何可以得知它的存在?通过方法。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导学案:21.2电磁波的海洋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导学案:21.2 电磁波的海洋一、知识点梳理1. 电磁波的概念电磁波是由振荡的电场和磁场传播而成的一种能量形式,也是一种特殊的波动现象。
电磁波可以按照波长的大小,分为不同的频段。
2. 电磁波的分类根据波长的不同,我们将电磁波分为很多种类,如射电波、微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X射线和γ射线等。
3. 电磁波的特性•电磁波可以在真空和介质中传播。
•电磁波具有方向性,且可以直线传播。
•不同频段的电磁波具有不同的穿透能力和相互作用能力。
4. 电磁波在海洋中的应用电磁波在海洋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以下是电磁波在海洋中的几个应用方面:(1) 通信电磁波的有序传播使之成为远距离通信的重要手段。
微波和射电波是最常用的海洋通信手段,在海洋上通过卫星、雷达、无线电通信等设备进行广播和通讯。
(2) 雷达雷达是一种利用电磁波进行探测和测距的技术。
在海洋中,雷达被广泛应用于船舶导航、海洋资源勘探、天气预报等方面。
(3) 航海导航电磁波在船舶的导航中起着重要作用。
利用电磁波,船只可以通过电子罗盘、GPS等设备,准确地定位和导航。
(4) 海洋资源勘探电磁波在海洋勘探中也非常有用。
利用电磁波的反射和折射特性,可以进行海底矿产勘探、油气勘探、地质探测等。
二、实践探究1.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探究电磁波在海洋中的传播特性及应用。
2. 实验材料•电源•电磁波发射器•水槽•接收器3. 实验步骤(1) 将水槽装满水,并固定好接收器。
(2) 将电磁波发射器放入水中,并保持一定的距离。
(3) 打开电磁波发射器,观察接收器上的信号变化。
(4) 分别更改发射器的位置和水槽中的水深,观察接收器上的信号变化。
(5) 总结实验结果,分析电磁波在水中传播的特性及应用。
4. 实验结果分析通过实验可以发现,电磁波在水中传播具有良好的穿透性,且传播距离较远。
在不同的位置和水深下,接收器上的信号强度有所变化,这说明电磁波受到了水的衰减作用。
根据实验结果,我们可以推断电磁波在海洋中的传播特性和海底资源勘探中的应用。
九年级物理全册 21.2电磁波的海洋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新学期新成绩新目标新方向——————————《电磁波的海洋》教学模式介绍:“传递-接受”教学模式源于赫尔巴特的四段教学法,后来由前苏联凯洛夫等人进行改造传入我国。
在我国广为流行,很多教师在教学中自觉不自觉地都用这种方法教学。
该模式以传授系统知识、培养基本技能为目标。
其着眼点在于充分挖掘人的记忆力、推理能力与间接经验在掌握知识方面的作用,使学生比较快速有效地掌握更多的信息量。
该模式强调教师的指导作用,认为知识是教师到学生的一种单向传递的作用,非常注重教师的权威性。
“传递-接受”教学模式的课程环节:复习旧课——激发学习动机——讲授新知识——巩固运用——检查评价——间隔性复习设计思路说明:1、复习旧课:白光由哪些色光组成?这些色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一样吗?2、激发学习动机:利用世人都观注的“马航客机失联”事件引入新课,引起学生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讲授新知识:通过演示实验,让学生感知点侧柏的真实存在;然后通过水波、声波的类比,使其形象化。
声波的传播需要介质,电磁波的传递是否需要介质呢?通过真空罩实验可以说明这个问题。
简单了解电磁波的家族与应用。
4、巩固运用:运用所学知识,找出家庭用电器中哪些会发出电磁波。
教材分析电磁波是人现代传递信息的重要载体,了解和认识电磁波是后面学习电磁波应用的基础。
本节从电磁波的产生、传播等方面对电磁波有初步的认识。
电磁波的产生与水波、声波的形成相似,导线中电流的迅速变化会在空间产生电磁波。
和水波相似,电磁波也有波长、频率、周期和波速等物理量。
但和声波不同,电磁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光也是一种电磁波,所以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等于光速,约为3×108m/s,不同频率的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相同。
不同频率的电磁波有不同的应用,如频率较低的无线电波可以用于传输广播信号,频率稍高的微波可用于传播电视节目等。
正是因为有了电磁波,我们才能在任何地方都能收看电视,收听广播,接收到手机信号;正是因为有了电磁波,我们才能在汪洋大海中、在太空中建立广泛联系。
九年级物理全一册(人教版)第21.2节电磁波的海洋教学设计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对电磁波的兴趣,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的热情。
2.通过介绍电磁波在科技发展中的应用,如5G通信、卫星导航等,增强学生的国家荣誉感和时代责任感。
3.引导学生关注电磁波对环境的影响,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4.通过实验和观察,培养学生独立操作和观察电磁波实验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课堂讲解、实验演示、讨论交流等多种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掌握电磁波的相关知识。
2.运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电磁波的传播特性,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3.设计小组合作实验,让学生在合作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c.辐射问题:如电磁波对人体的危害及防护措施。
(四)课堂练习
1.教学活动设计:
a.根据本节课的内容,设计难易适度的选择题、填空题和简答题。
b.学生独立完成练习,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c.选取部分学生进行答案展示,共同分析解题思路。
2.练习题目:
a.选择题:关于电磁波的概念、特性与应用。
b.填空题:电磁波的波长、频率与传播速度的关系。
4.教育学生正确使用电磁波产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关爱身体健康。
二、教学内容
(一)电磁波的概念与特性
1.电磁波的发现:介绍麦克斯韦方程组,阐述电磁波的预言。
2.电磁波的定义:描述电磁波的电场和磁场振动特点。
3.电磁波的传播:介绍电磁波在真空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分析波长、频率与传播速度的关系。
(二)电磁波的应用与影响
5.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
a.培养学生对电磁波的兴趣,激发他们学习物理的热情。
物理人教九年级全一册21.2《电磁波的海洋》【教学设计】
物理人教九年级全一册21.2《电磁波的海洋》【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第21.2节《电磁波的海洋》。
本节课主要介绍电磁波的基本概念、产生和传播,以及电磁波谱。
具体内容包括:1. 电磁波的产生和传播2. 电磁波谱的分类3. 电磁波在日常生活中应用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电磁波的基本概念,理解电磁波的产生和传播原理。
2. 使学生掌握电磁波谱的分类,了解各种电磁波的特点和应用。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提高学生对物理现象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电磁波的产生和传播原理,电磁波谱的分类及应用。
难点:电磁波的产生机制,电磁波谱中各种电磁波的特点和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实验器材(如电磁波发生器、接收器等)。
学具:教材、笔记本、实验报告册。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手机、电视、无线广播等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电磁波应用产品,引导学生思考电磁波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知识讲解:(1)电磁波的产生:介绍电磁波的产生原理,引导学生理解变化的电流周围存在电磁波。
(2)电磁波的传播:讲解电磁波在真空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让学生了解电磁波传播的特性。
(3)电磁波谱:分类介绍电磁波谱,包括无线电波、微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X射线和γ射线等,让学生了解各种电磁波的特点和应用。
3. 例题讲解:选取典型例题,如电磁波的产生、电磁波传播速度的计算等,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4. 随堂练习:设计随堂练习题,让学生即时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5. 实验操作:安排实验环节,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观察电磁波的产生和传播,增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6.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主要包括电磁波的产生、传播和电磁波谱的分类,以及各种电磁波的特点和应用。
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重点。
七、作业设计:1. 请简述电磁波的产生原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年九年级物理全册 21.2 电磁波的海洋导学案1 新人教版【学习目标】
1.了解电磁波的产生和传播.
2.知道光速是电磁波以及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
3.知道波长、频率和波速的关系.
【导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
【课时】1课时
【课前导学】
1、电磁波的产生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电磁波的传播______介质,真空中电磁波的传播速度是________,波速、波长、频率的关系是________。
【课堂导学】
一、电磁波是怎样产生的
演示课本图21.2-2,探究电磁波是如何产生的。
分析得出电磁波的产生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电磁波是怎样传播的?
1、演示:把一个移动电话放在真空罩中,并给这个移动电话打电话,看这个移动电话是否能够收到信号。
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说明了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一现象可以说明这一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真空中电磁波传播的速度是___________,电磁波频率的单位是____,符号是:___,常用单位是_____和______。
3、电磁波的波速c、波长λ和频率f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___。
4、电磁波是个大家族,通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无线电波。
5、阅读课本第152页的科学世界《微波炉》。
说出:(1)微波炉的工作原理;(2)使用注意事项。
【课堂练习】
1.登上月球的宇航员如果要相互交谈,不能直接进行,而是要用____来传递信号.这说明声波的传播______介质;而电磁波的传播___介质,(选填“需要”或“不需要”).
2.在“众志成城、抗击非典”的战役中,科研部队针对“SARS”的早期症状研制出一种红外线测温仪。
与可见光一样,红外线是一种______波,人体辐射的红外线波长约为10μm,频率约为____赫兹。
3.单位换算:
(1)103.8kHz=_____Hz=____MHz;__(2)0.725M Hz=_____Hz=____kHz.
4.我国的卫星通信技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在世界处于领先地位.在北京发射的信号通过通信卫星会转到上海被接收.实现这种信号传递的是( )
A.超声波
B.次声波
C.声波
D.电磁波
5.关于电磁波的传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只能在真空中传播
B.在水中不能传播_
C.可以在很多介质中传播
D.只能在空气中传播
6.微波炉中不能使用金属容器,这主要是因为()
A.金属易生锈,弄脏炉体
B.金属容易导电,造成漏电事故
C.微波能在金属中产生强大的电流,损坏微波炉
D.金属易传热,使炉体温度过高
7.下列设备中,没有利用电磁波的是()
A.电视机 B.录音机 C.微波炉 D.移动电话
8.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频率越低的电磁波的波长越短
B.频率越高的电磁波传播速度越快
C.频率越低的电磁波传播速度越快
D.频率越高的电磁波的波长越短
9、某调频立体声广播的频率是97.4MHz,它的波长是多少?
【课后反思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