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种版本高中历史教科书描述差异之根源及教学应对之道_以_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_为例

合集下载

四套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的比较

四套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的比较

四套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的比较2004年初审通过的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有4个版本:“人教版”,由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历史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编著,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岳麓版”,由曹大为、赵世瑜任总主编,岳麓书社出版发行;“人民版”,朱汉国主编,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大象版”,王亚民主编,大象出版社出版发行。

这4套教材的3种必修教材已经出版,选修教材也将陆续出版。

随着实验区的扩大和教材研究的深入进行,将有更多的教材被选择使用。

为说明高中历史实验教科书的特点,下以必修(Ⅰ)教科书所建立的知识体系及其所选择的教学内容为例,就实验教材与统编教材的区别以及不同版本实验教材的特点作一比较、分析和评价。

(一)编写体例及其知识体系的比较在历史教科书中,体例是编排历史内容和表述历史知识的组织形式。

体例不同,形成的历史知识体系也不同。

2004年初审通过的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建立了以政治史、经济史和思想文化史等模块为架构,历史专题为单元,贯通古今,中外关联的历史知识体系。

这从各模块教科书有关专题的表述中可见一斑。

在必修1模块中,人教版、人民版和大象版严格按照课程标准建构历史知识体系,以人教版最为典型。

人教版将课程标准的九个专题表述为下列九个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列强武装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就专题的顺序和内容而言,人民版、大象版与人教版基本相同。

人民版的表述略为活泼一点,如它将专题六、七、八分别命名为:“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文明”、“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与发展”、“解放人类的阳光大道”。

岳麓版将课程标准的九个专题合并调整为下列七个单元: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古希腊和古罗马的政治制度;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体的建立;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发展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国社会主义的建设道路;复杂多样的当代世界。

中古教科书政治制度比较

中古教科书政治制度比较

中古教科书政治制度比较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安排在《历史Ⅰ》第一单元,分4个专题,根据课标编写的四种版本教科书(人教版、岳麓版、人民版、大象版)在描述上有许多差异,本文试分析如下:1.对西周分封制描述的差异分封制是西周重要政治制度,关于由谁主持大分封的问题,四种教科书形成了三种不同的说法。

人教版和大象版教科书认为,西周分封制是分别由武王和周公主持完成的。

武王实行了第一次大分封,除了封纣王之子武庚外,还包括对管叔、蔡叔、霍叔的分封,以及对周族的许多亲属子弟、功臣、先代著名部落首领和君王后裔的分封。

另一次是周公东征以后主持的分封。

用大象版的话说是周公“继续大规模实行分封”,用人教版的话说是周公“进行了更大规模的分封”。

大象版还说,分封一直持续到西周中后期。

基本沿用了司马迁《史记》的说法。

而人民版则认为,基本是武王进行了大分封:“周武王将子弟和功臣分封于各地,成为各领一方的诸侯。

”周公只是将微子封于宋地而已:“周成王在周公的辅佐之下,粉碎了商贵族的叛乱。

亲周的商人贵族微子被指令继承商的祖先祭祀体系,封于宋地(今河南商丘一带),商人贵族及其附属人口也被集中迁徒到这里,受到严格的管制。

”第三种是岳麓版的说法。

该教科书认为西周的分封制度是周公实行的一次行政体制大改革,周朝在此前不存在分封。

教材大字是这样说的:“西周建立后,经历了短期的社会动荡。

执政的周公修改了商王朝的内外服制度,大举实行分封。

”其小字更具体介绍说:“武王灭商后,把商王的直属地区划分为几个部分,让他自己的兄弟管叔、蔡叔和霍叔进行管理,武王病逝后,其子成王年幼,武王的另一个兄弟周公摄政,引起了管叔、蔡叔的不满,伙同商王之子武庚叛乱。

经过三年苦战,周公终于平定了这场叛乱,并陆续打败商的残余势力。

为了把周王朝的统治深入到新控制的地区,周公总结商代的教训,修改了传统的内外服制度,开始大规模地实行‘封建亲戚,以藩屏周’的分封制度”。

高中历史科目的教材版本比较与应用案例

高中历史科目的教材版本比较与应用案例

高中历史科目的教材版本比较与应用案例历史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对于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文化素养有着重要的作用。

而在高中历史教育中,教材的选择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本文将对高中历史科目的教材版本进行比较与应用案例,并分析其优缺点。

一、教材版本的比较1.人民教育出版社版本该版本是我国目前最为主流的历史科目教材,备受广大学校和教师的认可和使用。

这一版本的优点在于内容贴近课程标准要求,涵盖了广泛的历史知识,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教材的编排合理,章节清晰,知识点层次分明。

文字简明扼要,通俗易懂,适合于学生快速理解和掌握历史知识。

2.北京教育出版社版本这一版本的特点在于注重历史教育的深度挖掘和扩展。

教材内容详实,注重历史事件的细节描述和分析,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历史事件的背后。

该版本更适合历史学科的优生和对历史有浓厚兴趣的学生,能激发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创造力。

3.人民文化版版本与其他版本相比,人民文化版历史教材更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和价值观。

教材使用了大量的历史人物故事和案例,通过鲜活的人物形象,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引导学生思考历史与自我发展的关系。

人民文化版版本的教材更偏向于人文社科教育的倡导,兼顾历史内容和学生素质的培养。

二、教材版本的应用案例1.灵活选择与混合应用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目标选择合适的教材版本。

对于重点知识和主线内容,可以选择人民教育出版社版本,以确保学生对历史基础知识的掌握。

而在扩展和拓展教学中,可以引入北京教育出版社版本的教材,以提高学生的深度思考和综合分析能力。

同时,可以适当引入人民文化版教材,培养学生的情感与价值观。

2.多媒体教学的应用随着科技的发展,多媒体教学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

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将不同版本的教材内容进行有机结合,结合图片、视频等展示形式,使历史知识更加生动形象。

通过多媒体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3.案例分析与课堂讨论历史教育需要学生进行案例分析和课堂讨论,以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合作能力。

高中历史科目的教材版本比较与应用案例研究

高中历史科目的教材版本比较与应用案例研究

高中历史科目的教材版本比较与应用案例研究随着时间的推移,教育体系一直在不断发展和变革。

历史科目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在不同的教材版本中也有着相应的变化。

本文将对高中历史科目的教材版本进行比较,并结合应用案例进行研究,以期探讨不同教材版本的特点和应用实践。

一、教材版本比较1.初版教材初版教材往往是历史科目教学的基础,在教学内容和模式上较为传统。

内容主要以各个时期的事件、人物和重大历史变革为主线,注重历史事件背后的原因和影响。

教学模式以传授知识为主,学生被动接受。

2.修订版教材随着历史学科的发展,修订版教材开始重视历史的多维度和多视角。

内容中加入了更多的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信息,以便学生能够更全面地了解历史事件。

教学模式开始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分析能力,鼓励学生主动参与。

3.跨学科教材为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一些历史教材开始和其他学科进行整合。

比如,将历史与地理、政治、文学等学科有机结合,以期能够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和时代背景。

这种教材版本更注重历史的交叉性和影响力。

二、应用案例研究1.案例一:《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历史演进》该教材版本着重讲解中国近代史的演变过程,从晚清时期到建国初期的历史事件和人物进行了详细的介绍。

同时,也融入了经济、政治、社会等方面的内容,以便学生能够深入理解中国现代化的历史进程。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会结合实际案例,让学生通过讨论和研究,深入了解历史事件的背景和影响。

例如,通过研究农民起义对中国社会变革的影响,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历史的决定性因素和演变过程。

2.案例二:《世界历史与文明的交叉与碰撞》这个教材版本将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进行对比和融合,强调世界历史与中国历史的交叉与碰撞。

通过分析各个历史时期的文明发展和交流,学生能够更好地认识到不同文明间的互动关系和影响。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研究不同历史时期的文明交流案例,例如丝绸之路的开通对中亚和欧洲历史的影响。

通过这样的案例研究,学生能够加深对历史的理解,并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分析能力。

高中历史新课标教材四种版本同一课内容的比较研究

高中历史新课标教材四种版本同一课内容的比较研究

高中历史新课标教材四种版本同一课内容的比较研究作者:李德刚来源:《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4年第05期摘要:从2004年起,全国高中陆续开始新课改。

高中历史新课改实行一标四本,即一个课程标准和四种版本,四种版本分别是人教版、人民版、岳麓版和大象版。

通过简单宏观的比较,四种版本差异很大。

以四种版本的同一课“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为例,从八个方面进行具体比较,通过比较,这一课区别很大。

面对差别,教师应该整合教材,重新组织教学内容,以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高中历史新课标教材;必修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比较受西方国家先进教育理论的影响,鉴于我国落后的教育现状,二十世纪初,我国基础教育进行新课程改革,即全国第八次课改。

高中历史学科也同步进行了新课改。

高中历史新课改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教材大变“脸”,由原来全国的“一纲一本”变为现在全国的“一标四本”。

原来的“一纲一本”是指全国有一个教学大纲,只有一套配套的人教版教材,人教版一统天下。

现在的“一标四本”是指全国有一个统一的课程标准,有四种版本的配套教材,四种版本分别是人教版、人民版、岳麓版和大象版,全国各省根据各省实际情况,自主选择版本。

由于四种版本的编写者对课程标准理解的角度和深度不同,所以每种版本存在差异在所难免,并且都存在“超标”和“欠标”现象。

这就说明四种版本教材与课程标准并不是百分之百的吻合。

在此状况下比较四种版本教材和比较四种版本同一课内容就显得非常必要,因为吃透教材是搞好教学工作的前提条件。

首先看四种版本教材结构的比较,这是同一课内容比较的基础。

从上表可以看出,四种版本同一课内容在形式上区别还是很大,相同的是四种版本都采用了课文引导、子目标题、正文、图、知识链接(历史纵横、链接阅读)五种形式。

不同的是人教版、人民版和岳麓版采用了表,而大象版没有;人教版和大象版有本课要旨(要点回顾),人民版和岳麓版没有;大象版有书眉图,这是一个创新,其它三个版本没有;人教版、人民版和岳麓版有课后测评,而大象版没有;人民版、岳麓版和大象版有解析与探究,而人教版没有;人教版和岳麓版有学习延伸(活动建议),人民版和大象版没有;人教版、人民版和岳麓版有文中思考,大象版没有;最不会引起人注意的是人教版在课后探究学习总结栏目上附有小图标“蓝鹰标志图”,以示要重视本专题的罗福新政版,这是人教版的一个创举,其它三个版本没有。

不同版本历史教材的史实分歧及启示

不同版本历史教材的史实分歧及启示

不同版本历史教材的史实分歧及启示新课程实施以来,统编教材一统天下的局面被打破,教材的编写和使用迎来了一个“一标多本”的时代。

教材的选择权也进一步下移,出现了同一张高考试卷涉及多套教材的情况。

江苏省就以大市为单位,自主选用了人民版和人教版两套高中历史教材。

为使备课更加充分,教学更加高效,历史教师往往同时参阅两套教材。

两套教材既在栏目设置、内容选择、行文风格等方面存在差异、各具特色,同时也在一些史实和史论问题上存在着“刚性”分歧,研究这种差异和分歧,对教材编写和教师教学都不无裨益。

本文拟对人民版和人教版“古代手工业”部分存在的三处分歧作简要辨正,兼谈对教学的启示,供参考。

一、“素纱[禅] [补]衣”与“素纱单衣”人民版必修2第12页(2009年版,下同)和人教版必修2第9页(2007年版,下同)选用了同一件著名的纺织品文物的图片(见图1),但文字说明却分别标注为“长沙马王堆1号汉墓出土的素纱[补] [禅]衣”和“马王堆出土的素纱单衣”。

那么,“ [补] [禅]”和“单”是否通用?谁对谁错?通过查阅相关资料,笔者发现,这件文物出土造册时就命名为“素纱[补] [禅]衣”,而不是“素纱单衣”。

1972年,在长沙市东郊浏阳河旁,考古队员发现了震惊世界的马王堆汉墓。

墓中安卧着一位形体完整、全身润泽、皮肤仍有弹性、沉睡了2000年的女子。

她就是汉代长沙国丞相利苍的妻子辛追。

“素纱[补] [禅]衣”是辛追的随葬品,当这件衣服完整地呈现在人们面前时,所有的考古队员都惊呆了。

用马王堆汉墓的主要发掘者、湖南省博物馆原馆长熊传薪的话来说,素纱[补] [禅]衣“薄得让人难以置信”,它衣长128厘米,通袖长190厘米,由上衣和下裳两部分构成,交领、右衽、直裾,边缘为几何纹绒圈锦,素纱丝缕极细,共用料约2.6平方米,重仅49克,还不到一两,是世界上最轻、最早的印花织物。

这件文物出土造册时之所以命名为“素纱[补] [禅]衣”,是从材料品类和形制特点两个方面着眼的。

高中历史教材版本详细剖析

高中历史教材版本详细剖析

高中历史教材版本详细剖析在中国高中教育中,历史教材是学生们必修的一门课程,它不仅承载了传统文化的沉浸,更具备了让学生了解历史发展和培养批判思维的重要功能。

本文将对高中历史教材的版本进行详细剖析,探讨其内容构成、教学特点以及对学生的影响。

一、教材版本的演变与发展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进步,历史教材版本也在不断更新和完善。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教材的版本经历了几次重大改革,如“三步走”教育改革和新课改。

这些改革主要关注教材内容的更新和教学方法的改进,旨在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历史意识。

1.1 “三步走”教育改革和历史教材“三步走”教育改革的实施在1980年代初掀起了一场高中教材版本的革命。

这次改革的目标是推进中国教育改革并提高高中教育的质量。

相应地,历史教材版本也发生了重大变化。

新出版的历史教材更加注重历史事实的真实性、启发学生思考的能力以及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历史事件的讨论与研究。

1.2 新课改与历史教材新课改是中国教育改革的一次重要尝试,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

对于历史教材来说,它要求教材内容与时俱进,注重历史事件的思考和分析,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设计。

二、不同版本的历史教材及其特点在历史教材的不同版本中,我们可以看到各种形式的变化。

下面将列举几种常见的历史教材版本,并对它们的特点进行简要描述。

2.1 线性历史教材线性历史教材强调按照时间顺序进行教学,重点关注历史时期、重要事件和人物。

这种版本的教材更依赖于教师的讲授,学生主要以接受信息为主,缺乏对历史背景的深入思考。

2.2 问题史观教材问题史观教材注重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和历史问题的探究。

它们以引发学生思考的问题为导向,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研究。

这种教材版本更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分析能力。

2.3 史料化教材史料化教材强调通过史料的分析与解读,让学生更贴近历史。

它们提供了大量的史料,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去了解历史事件,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判断能力。

高中历史教材的版本对比研究

高中历史教材的版本对比研究

高中历史教材的版本对比研究在高中历史教材的版本对比研究中,我们不禁要问,历史教材的版本究竟有何不同,这种变化又体现了什么?本文将从教材的内容、观点及时代背景几个角度进行探讨。

首先,教材的内容是版本变化的重要方面。

历史教材的编写是为了向学生传递历史知识和文化,而这些知识和文化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有所改变。

举个例子,不同版本的教材可能对于同一历史事件的描述有所区别。

过去,历史教材可能更加强调英雄人物和国家的伟大,而现代的教材则更注重多元文化和不同群体的贡献。

这种变化反映出社会的价值观和认知方式的演变。

其次,教材中的观点也在不同版本中有所变化。

历史教材往往以某种特定的理论框架来解读历史事件,这种理论框架会随着不同版本的变化而有所调整。

比如,某些版本的教材可能更加强调经济因素对历史变迁的影响,而另一些版本则更注重政治和文化因素。

这种观点的变化体现了研究者对历史事件的不同解读,同时也反映出历史学在不同时期的研究重点。

最后,历史教材的版本变化还与时代背景密切相关。

教材编写者往往会根据当时的社会情况和政治需要来进行修订。

比如,在政治体制发生变革或者国家历史观念发生转变的时候,教材的版本可能会进行相应的调整。

这种调整是为了适应社会的需求,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政治权力的影响。

综上所述,高中历史教材的版本之间存在着内容、观点及时代背景上的差异。

这种差异表明历史教材的编写不仅仅是为了传授历史知识,更是为了塑造学生的历史意识和价值观。

因此,在使用教材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对不同版本的历史教材保持一定的警惕性,并通过多样化的资源获取透视历史事件的不同角度。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对历史有一个更全面、更客观的认识。

最新高中历史新旧版教材的区别

最新高中历史新旧版教材的区别

最新高中历史新旧版教材的区别高中历史新旧版教材的区别在新课程改革大气候下,按照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历史教材的编写已经走出了一大步,那就是一“标”多“本”。

“标”就是课程标准,“本”就是有多种版本的教材,有岳麓书社、人民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大象出版社等4家出版单位出版的高中历史新课程实验教科书。

在一种版本下,既有必修3个模块,也有选修6个模块。

下面以岳麓书社出版的高中历史实验教科书为例,说一说目前教材与旧版人教社教材的区别。

一、新旧教材编写的基本思路不同。

传统以来,历史教材的编写都按照中国史和世界史两条主线进行,中国史又分中国古代史和中国近代现代史两大块;世界史也分世界古代史和世界近代现代史。

在中国史这一条线中,不管是古代史也好,近代史也罢,又都按时间顺序分别讲述每个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三个部分内容。

举个例子,中国近代现代史分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840----1919年)、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1949年)、三年过渡时期(1949----1952年)、三年经济恢复时期(1953----1956年)、十年建设时期(1956----1966年)、十年文革时期(1966----1976年)和现代化建设的新阶段(1978年以后),也按照这样的模式编写世界史那一大块。

新教材则改变了过去编写教材的模式,以“模块”加“专题”的形式,依据时代性、基础性、多样性和选择性的原则,革新了教育内容,增强了教育内容与社会进步、学术发展和学生经验的联系。

以“学习模块加专题”的形式构建了高中历史教学的新体系。

其设置了9个学习模块,即历史(I)、历史(II)、历史(III)等3个必修模块和“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探索历史的奥秘”、“世界文化遗产荟萃”等6个选修模块。

必修(I)中的9个专题,都是历史上重要的政治制度、政治事件,当然既包括中国史的内容,也包括世界史的内容。

高中历史教材的版本对比与评估

高中历史教材的版本对比与评估

高中历史教材的版本对比与评估近年来,随着历史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和社会进步的需要,高中历史教材的编写工作也逐渐引起了广泛关注。

不同版本的历史教材在内容、观点、风格等方面存在着差异,对学生的历史认识和思维方式会产生深远影响。

本文将对不同版本的高中历史教材进行对比与评估,旨在探讨不同版本教材的优劣之处以及对学生历史素养的影响。

一、内容比较不同版本的高中历史教材在内容上存在显著的差异。

部分教材注重政治事件和重要人物的历史记载,而缺乏对历史事件的深入挖掘和背后原因的解析。

这种教材侧重于知识记忆,忽略了对历史事件发展背后的深层次思考。

与之相反,一些教材将历史事件与社会背景相结合,注重历史事件的发展脉络和影响,有助于学生形成完整的历史观念。

二、观点对比高中历史教材的不同版本在观点上也存在差异。

一些教材倾向于主观评价历史事件和人物,给学生灌输一定的历史观点,这种教材会限制学生的思考,并影响他们独立形成历史观点的能力。

而其他教材则注重客观事实的呈现和不同历史观点的对比,鼓励学生从多角度思考历史问题,使其具备辩证思维的能力。

三、文化评估不同版本的高中历史教材对于历史文化的评估也存在差异。

一些教材过分强调某一历史阶段或某一文化体系的价值,降低了对其他历史文化的关注程度。

这种偏见将导致学生对历史文化的片面理解,忽略了多元文化的存在和交流。

而其他教材则更为全面地介绍了不同历史阶段和文化体系的发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文化包容性和多元视野。

四、方法论对比高中历史教材在方法论上的差异也值得关注。

一些教材注重批判性思维的培养,鼓励学生通过对历史事件的研究和分析,掌握历史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这种方法有助于学生形成独立思考和批判精神。

而其他教材则过于注重知识点的传授,忽略了学生的思辨能力培养。

综上所述,高中历史教材的版本对比与评估是一项重要的工作。

通过对不同版本教材在内容、观点、文化、方法论等方面的对比,我们可以更好地选择适合学生的教材,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历史素养的提升。

历史新教材政治史内容比较及启示——以“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内容为例

历史新教材政治史内容比较及启示——以“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内容为例

在新课程改革中,“一本教材一统天下”的局面已经结束,“一标多本”下的人民、人教、大象、岳麓版新教材融进了新课程的理念,令人耳目一新。

笔者选择高中历史新课标模块一的第一个专题“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中“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这一内容为切入点,对四个版本教材进行比较,分析其异同,探讨政治史教材编写的特点,提出一线教师新课程改革教学的努力方向,以期加深对新课标的理解,促进课程改革。

一、课程标准分析1、内容标准对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解读》是这样阐述的:“秦始皇所建立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国家制度模式,对以后历代封建王朝产生了重要影响。

其后,从汉历经隋唐各朝乃至元代,无论是内外朝的形成、三省六部制还是中书省制,中央的权力日渐集中于皇帝手中,这一过程充分体现了君主专制的本质。

”秦汉所建立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我国古代的主要政治制度。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实际上是指中国古代的国家管理形式。

专制主义,即从横向上解释中央决策机构的权力分配,是一种君主专制制度;中央集权,即从纵向上解释国家的结构形式,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是一种地方服从中央的制度。

从汉到元,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以郡县制为基础,以皇帝制为核心,发展方向是君主专制不断加强。

2、课程目标《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新课标)在知识目标中谈道:“在义务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历史发展进程中的重大历史问题,包括重要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和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

”在方法与能力目标上,新课标提出要“理解政治变革是社会历史发展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目标是“理解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是人类社会一个漫长而艰难的历史过程”。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是世界政治文明历程中的一个典范,不断完善的中央官制、选官制度、监察制度无不为后人惊叹,亦是人类文明发展与进步的基石;同时,专制制度对中国社会进步的阻碍也十分明显,尤其是近代中国发展迟滞的重要原因。

高中历史教科书版本

高中历史教科书版本

高中历史教科书版本
历史教科书在高中教育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们为学生提供了丰富准确的历史
知识,帮助他们理解人类社会的发展和变革过程。

不同的学校和地区可能采用不同的版本的历史教科书。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高中历史教科书版本的介绍:
1. 人教版历史教科书:人教版历史教科书是中国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一套教材。

该版本注重扎实的基本知识,强调历史事件的内在联系和发展规律。

它着重解读中国历史的经济、政治和社会变革,强调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综合素质。

2. 北师大版历史教科书: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北师大版历史教科书,
特点是在注重知识传授和启发学生思考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判断和分析能力。

它通过讲述历史故事、引用历史文献和使用多种教学资源,使学生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历史事件。

3. 粤教版历史教科书:粤教版历史教科书是广东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教材。

该版
本强调地域特色,注重讲述与广东地区相关的历史事件和文化传承。

它试图帮助学生从身边的历史事实中理解和反思历史,培养他们爱国、敬业和创新的精神。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高中历史教科书版本的简要介绍。

无论使用哪个版本的教材,历史教育的目标始终是帮助学生全面了解历史,培养他们的思考能力、批判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通过深入学习历史,学生将更好地理解过去,认识当下,为未来做出贡献。

四种版本高中历史教科书描述差异之根源及教学应对之道——以“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为例

四种版本高中历史教科书描述差异之根源及教学应对之道——以“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为例

四种版本高中历史教科书描述差异之根源及教学应对之道——以“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为例
史平
【期刊名称】《历史教学》
【年(卷),期】2006(000)009
【总页数】3页(P37-39)
【作者】史平
【作者单位】嘉兴市教育研究院;浙江嘉兴314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33.51
【相关文献】
1.四种版本高中历史教科书描述差异之根源及教学应对之道——以"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为例 [J], 史平
2.四种版本高中历史教科书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比较 [J], 李德藻
3.四种版本高中历史教科书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比较 [J], 李德藻;;
4.浅谈思维导图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实际运用——以人教版必修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为例 [J], 袁文松
5.高中历史制度史教学策略探讨
——以"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为例 [J], 李林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历史教材版本比较分析了解各版本的历史观点与教学方法

历史教材版本比较分析了解各版本的历史观点与教学方法

历史教材版本比较分析了解各版本的历史观点与教学方法历史教材在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不仅是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重要资源,同时也承载着不同版本的历史观点和教学方法。

本文将对历史教材的版本进行比较分析,以了解各版本的历史观点与教学方法。

一、版本比较1. 共同点各个历史教材版本在内容选取上都会包含各个历史时期的重要事件和人物,以及相关的社会背景和文化内涵。

它们都试图通过教材内容的设计和安排,让学生全面地了解历史的发展与演变。

2. 差异点不同历史教材版本的差异主要体现在历史观点和教学方法上。

不同的版本对历史事件的评价、解读和呈现方式存在差异,反映了作者或编者们对历史问题的不同理解和看法。

同时,教学方法的选择也会影响到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接受程度。

有些版本侧重于把握历史事件的时间轴和事实性知识,而有些版本则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分析能力。

二、历史观点比较1. 正史观点正史观点是指历史教材版本对历史事件的官方解读和呈现方式。

它通常以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为导向,在呈现历史事件时会突出国家的成功和英勇,同时淡化或忽略一些负面的历史事件。

这种观点强调国家的统一和繁荣,对历史事件进行定性和评价,传递出一种特定的国家意识形态。

2. 反史观点反史观点是对正史观点的一种批判和反思。

在一些历史教材版本中,会出现对于历史事件的不同解读和评价,例如强调被忽略的社会阶级、民族或性别的历史角色,对历史事件的批判和反思。

反史观点的出现提供了一种不同的历史视角,为学生理解历史事件的复杂性提供了一种可能。

三、教学方法比较1. 记忆型教学方法记忆型教学方法注重历史知识的记忆和复习。

这种方法通常以历史事件的时间轴和重要人物的事实为主线,要求学生熟记相关的历史内容。

记忆型教学方法适合学生对历史事件的了解和掌握,但对于历史思维和分析能力的培养相对不足。

2. 分析型教学方法分析型教学方法试图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和社会问题的思考和分析能力。

它鼓励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了解历史事件的背后原因和影响。

例谈高中历史多版教科书教学内容的异同与应对方法6页word文档

例谈高中历史多版教科书教学内容的异同与应对方法6页word文档

例谈高中历史多版教科书教学内容的异同与应对方法高中历史模块教学伴随新课程改革即将十年的历程,面对“一标多版”的教科书及其他教材资源,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也遇到不少问题和困惑,本文试图以“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专题教学为例,依据对标准的理解、教科书本身的特点和学生心智发展的特点建构科学的教学目标,而后充分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科学指导教学实践,并愿与一线教师分享交流。

一、教学内容的异同1.课标版与大纲版教科书的比较(1)内容组织方式的不同。

以往大纲版教科书中,组织历史内容的基本单位是“章”。

“章”下设“节”,“节”下设“子目”。

章划分历史阶段,节组织历史阶段中的内容,子目展开具体内容。

以章作为教学单元,有利于认识历史发展的阶段性和连续性的特点。

课标版教科书与大纲版教科书相比较,最明显的特征是“依据‘古今贯通、中外关联’的原则,以专题的形式构建高中历史教科书新结构”[1]。

大纲版教科书中关于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专题的具体学习要点基本都有涉及,但是以通史的顺序零碎分布在各个章节中。

课标版教科书以专题编排形式取代了通史编排形式。

为了体现知识的完整性,在课程标准框架内,教师作一些适当的链接,以便使各个模块和专题之间建立联系,形成可以相互关联的知识体系。

(2)具体的内容选择和表述的不同。

大纲版教科书“一纲一本”,所以其教科书内容的表述也是唯一的。

教学大纲对教科书编写、教师教学和学业评价的影响是直接的,往往带有过强的约束力,这极大地限制了教师开展教学工作的创造性,教师没有发挥的余地。

在教学大纲时代,教科书被认为教学的依据。

国家制定的课程计划、教学大纲和学生的年龄特征对历史教学内容的深广度有所规定和要求。

而新课程改革后,根据《课程标准》编写的教科书共有人教版、人民版、岳麓版和大象版四个版本,其中前三个版本使用的范围比较广。

(3)教科书内容的表现形式的不同。

大纲版教科书往往在一章、一节或某一问题之中,写入现成的、所谓权威的结论或观点,不利于学生的思维发展和感情培养。

1.1.1 夏商周的政治制度(历史教材四种版本合一)

1.1.1 夏商周的政治制度(历史教材四种版本合一)

高中历史教材四合一汇编前言新课改实施以来,打破了人教版教材“一统天下”的局面。

就历史学科而言,全国共推出四套新课标历史教材,分别是人教版、人民版、岳麓版和北师大版(原为大象版)。

四种版本的教材虽然“以课标为中心”进行编写,但由于编写人员对课程标准的理解不同、史学修养不同、甚至历史观点不同等原因,导致四种版本教材的素材取舍、内容详略、语言表述甚至史学观点等方面有较大出入。

这固然打破了教师“以本为本”、“唯教材马首是瞻”的局面,但也给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带来了新的考验。

新形势下的高考不可能“以某一版本的教材为主”,高考考的是“历史”而不是“历史书”,已成为命题人员和相关研究人员的共识。

历史史料浩如烟海,高考命题常命常新,高考试卷尤其是历史科目,不可能出现陈题旧题。

所以,题海战术未必省力,盲目做题未必高效。

虽然新高考以“能力立意”为主,但知识是能力的载体,能力是建立在基础知识之上的。

任何考试策略、技巧只有在掌握基本知识、概念、方法的基础上才能起作用。

无论高考试题如何变化,基本知识才是永恒的“王牌”。

准确、完整、系统、牢固地掌握和灵活地运用历史基础知识,是提高能力的前提条件。

尽管当前的高考命题出现了“去教材化”的倾向,离“课本”的距离越来越远,但无论是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高中阶段的教学也并非漫无目的,高中师生的教与学仍要“以课标为中心”。

所以,教师和学生有必要对通行的各版本教材有所了解。

展现在您面前的这本书,是我们围绕《课程标准》中的每一个具体问题,逐个参阅四种版本教科书,并结合史学界最新研究成果,对相关知识进行重新组合而成的。

具体来说,就是找出四种教材“交集”与“并集”,力争对《课程标准》的核心内容“挖深、挖透”,形成多维架构,使课标涉及到的每一个知识点都达到相应的广度和深度。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一边进行教学实践探索,一边对相关内容进行修正,力争使本资料符合学生的学习规律。

难以理解的,我们做了较多的解释说明;易于理解的,我们尽量使其符合学生的记忆规律,力争使本书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高中历史学科不同版本教科书特点的比较分析

高中历史学科不同版本教科书特点的比较分析

高中历史学科不同版本教科书特点的比较分析
近几十年来,高中历史学科的教材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目前国内已经出版的高中历史学科教科书有多种,它们有着较大的差别。

下面我们将对现行几种版本的高中历史学科“国家法制史”和“新时期中国史”进行比较分析。

首先,让我们来看看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历史教科书版本:这一版的著作大部分来源于传统的史学理论,史学研究的方法,以及近代中国历史的问题和新史学的发展。

文章结构清晰,对重要历史事件进行了详细介绍,其中注重了历史分析,强调了个案分析,重视历史教育的指导作用,注重对历史偏见的批判和准确认识历史,贯彻“历史教学以学生为本”理念。

其次,再来看看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历史教科书:此版历史教科书讲述的内容与人民版类似,但有它的不同之处。

文章的笔法流畅,宣传的主题清晰,语言贴切,增强了视觉效果,重视让学生了解、实践和评价历史,以及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以弘扬神州圣贤,传递正能量的文化价值。

最后,再来看看中国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历史教科书:此版历史教科书内容也比较丰富,但语言较少,只用了数据、实例、图表等基本资料,关注历史文化、主要事件及历史变迁,着重强调历史走向和历史趋势发展,表现出历史规律,重视历史形式与原因的分析,开发学生独立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各版本历史教科书在传达内容上都有不同的风格,但总体上来说,它们都按照当前历史学的规律和丰富的资料编写,让读者能够从历史的视角来审视社会,拓展思维,从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教科书是一扇窗,可以促进学生培
养正确思想,树立正确人生观。

所以,教科书的内容应循序渐进,不断丰富,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促进他们深入探究历史,更好地了解历史。

四种版本高中历史教科书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比较

四种版本高中历史教科书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比较

四种版本高中历史教科书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比较
李德藻
【期刊名称】《历史教学》
【年(卷),期】2005(000)008
【总页数】4页(P59-62)
【作者】李德藻
【作者单位】巫山高级中学;重庆4047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34.53
【相关文献】
1.高中历史学科不同版本教科书特点的比较分析 [J], 李玉龙
2.四种版本高中历史教科书描述差异之根源及教学应对之道——以“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为例 [J], 史平;;
3.四种版本高中历史教科书描述差异之根源及教学应对之道——以"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为例 [J], 史平
4.两种版本香港教科书的问题设计和史料应用之比较——兼论我国高中历史教材中问题的设计 [J], 程晓波;;
5.四种版本高中历史教科书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比较 [J], 李德藻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浅析高中历史试验教科书不同版本的结构体系与表述方法

浅析高中历史试验教科书不同版本的结构体系与表述方法

浅析高中历史试验教科书不同版本的结构体系与表述方法摘要:随着课程改革的实施与深入,教科书的内容、结构体系与表述方法与以往相比都发生了一些改变。

就当前高中历史教科书而言,主要有四个版本完成了初审,在本文中将对不同版本的内容、结构体系以及表述方法做详细介绍。

关键词:高中历史教科书不同版本结构体系对于高中历史试验教科书不同版本的结构体系与表述方法的分析,能够使教师在教学中根据课本的具体内容和结构制定适合的教学方式,教学内容更具针对性;在实际教学中也可以将不同版本中相似的内容融合在一起讲授,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更好地实现在教学中的主要目标。

一、高中历史试验教科书不同版本的结构体系1.单元结构内容。

在高中历史教材中,基本都以单元为主要单位,然后教师在此基础之上开展教学。

同时不同的教材版本也是按照单元的形式划分,并且在每个单元中都有相应的引导内容、课程内容以及最后单元的小节。

对于不同的教材版本而言,导入内容的多少都基本相似,大约在一页或者是两页左右,并且多数是采用图文并茂的方式。

这种方式的使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吸引学生注意力,使学生了解单元中的主要讲授内容,意识到在单元中的主要学习任务、主要学习内容,以及在学习过程中应该怎样具体把握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对于学生的有效学习起到了较大的引导作用。

2.板块结构。

对于人教版教材而言,在对板块进行划分的过程中,主要可以分为古代史、近现代史以及国外发展史,并且每一个板块在教科书中的位置相对集中。

对于人民版而言,每个板块之间的关联性并不是十分密切,主要是按照教科书中的内容进行划分,体系结构和人教版相比不够系统。

对于北师大版本的教科书而言,它也主要是按照需要讲授的详细内容进行划分。

但是在不同的版本中都有指出发生的详细事件和具体内容。

3.课程的主要结构。

在高中历史试验教科书中,文章的内容主要可以分为两种形式,首先是教学文章,其次是阅读课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种版本高中历史教科书描述差异之根源及教学应对之道———以“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为例史平#嘉兴市教育研究院,浙江嘉兴!$%&&&’李德藻先生的《四种版本高中历史教科书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比较》($)一文,抓住“对西周分封制描述的差异”“关于皇帝制度描述的差异”“关于‘君’‘相’关系描述的差异”作了比较。

这种案例分析确能给人较大启发,尤其是提出“在新课改中一定要抛弃以教材为本的观念,使用任何一种教科书都要有自己的教学处理”($),这是很有价值的。

美中不足的是,李先生没有对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进行探讨,而在笔者看来,这种探讨应当是更有意义的,它至少可以为新课程实施者提供应对之思路。

由于四种版本高中历史教科书的依据均是新课标,不妨先把新课标“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的表述实录如下:($)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知道“始皇帝”的来历和郡县制建立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

(!)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了解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设置等史实,认识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上述文本,是编写教科书相关章节的指导思想,问题在于,教材编者可以有不同解读,由此高中历史教师们不得不面对,在一些重大问题上陈述明显不同、甚至观点迥异的教科书。

就中国古代政治制度而论,中国古代社会经历过哪些主要的社会形态?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是什么?新课标并没有给出明确结论,这就既给新教科书的编写者以很大的自由,也给关注这一问题的人们留下了较大的争议空间。

四种版本的主编者学术观点不同,对新课标的解读也就不同。

各自编成的教科书对中国古代社会形态及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这一重大问题的描述也就出现了明显差异。

人民版与岳麓版对新课标的解读结论大体相同,换言之,其主要学术观点是一致的,因而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的描述也大体相同:完全回避了“五种社会形态说”,不再将“奴隶社会”与“封建社会”作为中国古代社会发展进程中的两个历史发展阶段加以叙述。

众所周知,自上个世纪末以来,我国史学界出现了一个引人注目的新趋势:不少学者“日益重视从人类文明演进的角度来研究历史。

……这一趋势在高等教育中已蔚然成风”(*)。

如在上个世纪+&年代中期,国家教育委员会高教司决定组织编写两部新的中国通史教材,其中北京大学张岂之教授主编的五卷本《中国历史》已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复旦大学姜义华教授主编的五卷本《中国通史教程》正在由复旦大学出版社陆续出版。

这两部高校教材均没有沿用“五种社会形态说”,而是根据中国文明演进所特有的历程作出了新的划分(!)。

张教授曾明确指出:“一部中国历史实际上是一部中国文明史。

具体来说,这是中国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制度文明的演进历史。

”(%)对中学历史教育而言,更有决定性意义的是,这种趋势不但已在开始试行的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实验)和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中得以体现,而且也开始在高考的文综测试中得到体现,由教育部考试中心组织撰写的对*&&%年高考文综试卷的评价报告明确指出,“*&&%年历史试题凸现了这一特点(指从文明演进角度来研究历史———笔者注)”(*)。

【收稿日期】*&&,-&"-*,(关键词)四种教科书,描述差异根源,新课程实施,应对建议(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0"-,*%$#*&&,’&+-&&!"-&!历史教学123456789:;<2=>总第0$%期?@A B5C 0$%*&&,年+期B5C +D *&&,关注新课改依据文明演进史观,我国一些学者在重新审视中国古代社会形态问题,并对“五种社会形态更替说”提出了质疑。

他们认为“五种社会形态更替说”不符合中国社会发展的实际进程,阶级斗争在中国古代社会历史进程中也不占据主导地位#$%。

一些学者已不再把中国古代社会划分为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三大历史阶段,而是提出了一些新观点。

如天津师范大学侯建新教授建议用时段划分法来代替原来的“社会形态”划分法,干脆把中国古代社会划分为“古代社会”“中古社会”等时段#&%。

姜教授的《中国通史教程》则依据“文明形态”把’"()年以前的中国历史划分成了五个阶段#!%。

已经试行了一个实验周期的人教社版八年级教材《历史与社会》,则是将中国古代社会划分为史前时代(其时间段大体与过去的原始社会相当)、文明的起源(其时间段大体相当于夏、商两代)和农耕文明时代(其时间段起自西周,结束于鸦片战争前)三个历史阶段#$%。

对中国古代历史进行重新审视只是近代以来中国史学界的又一波努力而已。

早在’*世纪晚期,梁启超等一代大师就力倡“史界革命”;+)世纪中期,在范文澜等史学家的努力下,人们开始从唯物史观的视角观察历史,中国的史学面貌为之一新;现在,我国史学界再次出现革命性变化,这应当是值得关注也值得庆幸之事,因为这是中国社会科学领域进步的重要表现之一。

依据着文明演进史观及我国史学界的新学术观点,人民版完全回避了“奴隶社会说”与“封建社会说”,并在必修第一册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的导语中明确写道,古代中国“早期国家制度受到宗族血缘关系的明显影响。

从战国时期开始,出现了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

随着秦汉大一统专制主义帝国的建立,以皇权独尊为核心的官僚体制成为当时社会的主宰”。

这样的表述至少包含着两层意思:一是中国古代社会先后经历了宗法制和中央集权制两个阶段;二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是“皇权独尊”即君主专制。

岳麓版同样是从文明演进的角度陈述中国古代历史的进程。

它在必修(!)第一单元第+课中明确写道:“由秦代开始形成的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彻底打破了传统的贵族分封制,奠定了中国古代大一统王朝制度的基础,对此后两千多年的中国政治与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

”不过,岳麓版与人民版还是同中有异:岳麓版的编者认为中国古代社会先后经历了贵族分封制和中央集权制两个阶段;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是中央集权。

也许还应当指出,岳麓版似乎是旗帜更为鲜明地以文明演进史观为教材的编写指导思想,因为它的三册必修教材就是分别以“政治文明历程”“经济成长历程”和“文化发展历程”这三个主题统领的。

与人民版和岳麓版相比,甚至与自己编写的《历史与社会》相比,人教版高中历史教科书的编写似乎是“布新而不除旧”。

它一方面在导论中以新课标为基调,指出“中国古代早期的政治制度实行宗法制和分封制相结合的制度。

秦汉开始形成中央集权制度……延续了两千多年,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色”,从而回避了“奴隶社会说”与“封建社会说”。

在第一课的叙述中,它同样回避了“奴隶社会说”。

但在第二到四课中的具体描述中,它又采用了“封建社会说”,并在第+课的导论中明确提出:“秦始皇……创立了封建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础。

”这样的表述似乎又认定,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是封建专制中央集权制度。

这样的表述与单元导论中的表述相比,虽然只多了“封建专制”四个字,但这四个字却是干系重大,有与没有,足以重写中国古代两千多年的历史。

大象版的编者则坚守着建国以来我国史学界主流派所倡导的学术观点,坚持“五种社会形态更替说”。

它依然将我国古代的夏商周三代视为是奴隶社会时期,并认为秦始皇“首次在中国建立起封建的中央集权制度。

此后,皇帝制度和郡县制度为历代王朝所继承,成为中国封建社会政治体制的基本模式”,它还认为,到“明清时期,中国的封建社会进入晚期”。

笔者无意对四个版本所持的学术观点进行任何价值评判,因为更重要的和更须注意的是,四个版本都通过了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的初审,这一事实表明,国家有关部门确认了教材编写者对相关文本的解读权力及其解读结果。

从上述信息中,我们还可以体会到,学术上的自由、平等与多元化已日益成为我国当代社会的价值取向。

关键是,新课标本身为不同的学术观点及其解读留下了较大空间。

学术界自可争论,编写者自可根据自己的学术观点解读新课标,编写教科书,但中学教师及其教学却因此面临挑战。

在实际的教学中,中学历史教师们毕竟不能只是照本宣科,一个优秀的历史教师也不应当照本宣科。

事实上,即使只以中国古代史而论,有重大学术争论的也不仅仅是社会形态这一问题,高中历史教师在教学中必须面对它们,作出合理的阐释。

因此,面对差异如此之大的四个版本,教师们自然会遇上如何面对这一实际问题,这也是新课程培训中必须加以解决的重大问题。

如果同意笔者的“四个版本在对一些重大问题上的描述存有差异的主要根源在于编写者们的学术观点不关注新课改!"同,由此对新课标相关文本的解读结论也就不同”这一观点,那么作为新课程的具体实施者,高中历史教师应对思路可以是:首先,要对新课标在教学中的地位形成正确认识。

不但任何一种教科书都不可能是绝对真理,教师有权形成自己的教学处理,新课标同样也是如此。

当然,这绝不是要否定新课标,而是说中学历史教师有权在对新课标的解读过程中形成自己的教学处理。

其实,这本来应当是基本常识之一,但这些年来,由于各种主客观原因,中学历史教育界中主张“以纲为纲”者似乎不在少数,因而对“高中历史教师对新课标可以进行教学处理”这一观点,恐怕还是会有不少人持有疑虑。

好在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专家工作小组组长、直接指导各学科课程标准制定工作的华东师范大学钟启泉教授在最近明确了自己对这一问题的态度:“相对于教学大纲的刚性来说,弹性的课程标准更不可能具有法律效力。

……它对教材编写、教师教学和学业评价的影响是间接的、指导性的、启发性的。

”#$%相信中学历史教育界的思想解放步履会日益加快,但愿这一基本常识能早日真正成为中学历史教育界的常识。

其次,学术的问题只能用学术的方法、通过学术的途径来解决。

因此,高中历史教师在教学中,虽然有权选择四个版本中的任何一种观点来阐释历史,甚至还可以在深入研究的前提下提出自己的若干学术观点,却无权照本宣科,更不能信口开河。

在新课改的高中历史教学中,必须更加严格地执行“史由证来”、“论从史出”的学术规范,对一些重要的学术观点必须真正理解,然后才能言之有据、言之有理地向学生阐释历史事实及其认识。

更重要的是,教师不但要在教学中注意避免给学生造成“教材写的,老师讲的就是历史”这样的不科学的印象,而且要通过教学逐步地帮助学生学会“怎样知道过去的事实”“怎样解释与评价过去的事实”等方法,并将“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等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方法内化为学生的思维方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