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送东阳马生序》后附答案
九年级语文下册课时练习 11 送东阳马生序(附答案)
11 送东阳马生序课前预习记录月日星期★我来读课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送东阳马生序(节选)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1)走.送之走(_____)(2)礼愈至.至(_____)(3)未尝稍降辞色..辞色(_____)(4)腰.白玉之环腰(_____)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2)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选文是一篇赠序,作者叙述自己青少年时代求学的艰难和学习的勤勉,目的是勉励马生成为德才兼备的人。
B.虽然作者幼时“无从致书以观”,但不敢稍逾约的守信和弗之怠的坚持使他得以遍观群书C.极为传神地写出了作者对老师的恭敬和求知的恳切。
D.作者写穿着讲究的同舍生和寒酸的自己对比,突显作者对口体之奉不如人也的毫不在意和学习的勤奋刻苦。
4.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有“崇智尚学”的优良传统。
阅读下面的链接材料并结合上文,说说宋濂和纪昌学有所成的共同原因及其各自表现。
(答出两点即可)(链接材料)纪昌者,又学射于飞卫。
初中语文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11课《送东阳马生序》课后练习题(附参考答案和解析)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1课课后练习题班级考号姓名总分一、单选题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选文是一篇赠序,作者叙述自己青少年求学的艰难和学习的勤勉,目的是勉励马生成为德才兼备的人。
B.虽然作者幼时“无从致书以观”,但“不敢稍逾约”的守信和“弗之怠”的坚持,使他得以“遍观群书”。
C.“立侍左右”“俯身倾耳”“色愈恭,礼愈至”极为传神地写出了作者对老师的恭敬和求知的恳切。
D.作者将穿戴讲究的同舍生和寒酸的自己对比,凸显作者对“口体之奉不若人”的毫不在意6.阅读《送东阳马生序》,完成问题。
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缢袍敞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今虽耄老,未有所成,犹幸预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宠光,缀公卿之后,日侍坐备顾问,四海亦谬称其氏名,况才之过于余者乎?(1)下列句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每假借于.藏书之家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B.当余之.从师也使人之.所恶奠甚于死C.无从致书以.观徒以.有先生也D.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若为佣耕,何富贵也.(2)下列对选文的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A.选文开篇即点出作者“家贫”和“嗜学”的矛盾处境,”由此引出求学的艰难。
2019-2020学年下学期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11《送东阳马生序》附答案详析
2019-2020学年下学期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随堂精练卷11送东阳马生序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并写出意思。
()(1)或遇其叱咄..(2)俟.其欣悦,则又请焉()(3)负箧.曳屣.()(4)烨.然若神人()2.下列加点的“以”字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以.是人多以书假余B.不敢出一言以.复C.属予作文以.记之D.家贫,无从致书以.观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2)媵人持汤.沃灌()(3)同舍生皆被.绮绣()(4)录毕,走.送之()(5)左佩刀,右备容臭.()(6)缀.公卿之后()(7)无冻馁.之患矣()(8)诋.我夸际遇之盛()4.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选文是一篇赠序,作者叙述自己青少年求学的艰难和学习的勤勉,目的是勉励马生成为德才兼备的人。
B.虽然作者幼时“无从致书以观”,但“不敢稍逾约”的守信和“弗之怠”的坚持,使他得以“遍观群书”。
C.“立侍左右”“俯身倾耳”“色愈恭,礼愈至”极为传神地写出了作者对老师的恭敬和求知的恳切。
D.作者将穿戴讲究的同舍生和寒酸的自己对比,凸显作者对“口体之奉不若人”的毫不在意和学习的勤奋刻苦。
课内品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5~8题。
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部编版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1课 送东阳马生序1 (含答案)
3送东阳马生序课内精读阅读选文,完成题目。
送东阳马生序(节选)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1.[2017·聊城]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尝.趋百里外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俟.其欣悦______________________2.[2017·广元]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无从致.书以观(得到)B.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请教)C.同舍生皆被.绮绣(被子)D.右备容臭.(气味,这里指香气)3.下列句子朗读停顿错误的一项是( )A.腰/白玉之环B.媵人/持汤沃灌C.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D.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2016·泰安]下列选项中全都表现作者求学艰难的一项是( )①无从致书以观②无硕师名人与游③益慕圣贤之道④门人弟子填其室⑤无鲜肥滋味之享⑥缊袍敝衣处其间⑦同舍生皆被绮绣⑧余因得遍观群书A.①④⑤⑧B.③⑤⑥⑦C.③④⑦⑧ D.①②⑤⑥6.[2016·泰安]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善用对比是本文的特色,通过“我”和“同舍生”的对比,突出了“我”求学的快乐。
11 《 送东阳马生序》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11 《送东阳马生序》课后习题参考答案一、熟读并背诵课文。
作者写这篇文章,讲述自己的求学经历,赠送同乡后学,主要是想表达什么意思?参考答案:是为了勉励马生勤奋学习。
文章先写自己求学之艰苦,然后叙述太学优越的学习条件,以及对马生语重心长的鼓励和期望,作者的意图非常明显。
二、在求学过程中,作者遇到了哪些困难?他是如何克服的?找出其中的细节,说说最让你感动的地方。
参考答案:(1)求学困难:幼时“嗜学”,但是家贫,学习上“无书”和“无师”。
求学艰难,穷冬时节,穿行深山巨谷,“足肤皲裂而不知”,“四支僵劲不能动”,一日只有两顿粗茶淡饭。
(2)克服的方法:①常借书于人,“手自笔录”,“天大寒而弗之怠”,“走送之”,以此得以“遍观群书”。
②苦无名师引导,“长趋百里外”,从师叩问。
③用精神上的富足战胜了物质上的贫困,从未动摇求学的意志。
(3)[示例]最让我感动的地方是: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作者不攀比,一心向学,求学意志坚如磐石,这种精神让我感动。
三、课文多处运用对比手法,找出来,谈谈这样写的好处。
参考答案:自己“缊袍敝衣”与同舍生“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对比,突出自己生活之艰;写自己“四支僵劲不能动”“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无书,无硕师,求学路途远,与今日之太学生优越的学习条件相对比,突出强调勤奋学习、用心专一的重要性,更有说服力和感染力。
四、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
1.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2.色愈恭,礼愈至.3.媵人持汤.沃灌4.主人日再.食5.父母岁有裘葛之遗.参考答案:1.稍:稍微、稍许。
2.至:周到。
3.汤:热水。
4.再:两次。
5.遗:给予,赠送。
五、作者家贫嗜学,乐以忘忧,在老师面前毕恭毕敬。
我们现在应该如何看待这种学习态度和从师尊师的表现?参考答案:[示例一]我们要摒弃封建社会盲目尊师的迂腐态度,特别是“不敢出一言以复”,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应该站在与老师平等的立场上与老师进行沟通交流。
《送东阳马生序》阅读练习及答案
《送东阳马生序》阅读练习及答案《送东阳马生序》是明代宋濂送给他的同乡、浙江东阳县青年马君则的文章,勉励马生勤苦学习。
原文: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观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了,不敢销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緼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盖余之勤且艰苦此。
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禀销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
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已二年,流辈甚称其贤。
余朝京师,生以乡人子谒余。
撰长书以为贽,辞甚畅达。
与之论辨,言和而色夷。
自谓少时用心于学甚劳。
是可谓善学者矣。
其将归见其亲也,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
译文:我小时候就特别喜欢读书。
家里贫穷,没有办法买书来读,常常向藏书的人家去借,(借来)就亲书抄写,计算着日期按时送还。
天很冷时,砚池里的水结成坚硬的冰,手指(冻得)不能弯曲和伸直,也不因此停止。
抄写完了,赶快送还借书,不敢稍稍超过约定的期限。
因此人家多愿意把书借给我,我于是能够阅读很多书。
到了成年以后,更加仰慕古代圣贤的学说,又担心没有才学渊博的老师和名人相交往(请教),曾经跑到百里以外向同乡有名望的前辈拿着书请教。
送东阳马生序原文翻译及阅读答案
送东阳马生序原文翻译及阅读答案
《送东阳马生序》是明初宋濂送给他的同乡浙江东阳县青年马君则的文章。
在这篇赠言里,作者叙述个人早年虚心求教和勤苦学习的经历,勉励青年人珍惜良好的读书环境,专心治学。
下面小编整理了送东阳马生序的原文翻译及阅读答案,希望可以帮助大家!
1《送东阳马生序》原文翻译我年幼时就爱学习。
因为家中贫穷,无法得到书来看,常向藏书的人家求借,亲手抄录,约定日期送还。
天气酷寒时,砚池中的水冻成了坚冰,手指不能屈伸,我仍不放松读书。
抄写完后,赶快送还人家,不敢稍稍超过约定的期限。
因此人们大多肯将书借给我,我因而能够看各种各样的书。
已经成年之后,更加仰慕圣贤的学说,又苦于不能与学识渊博的老师和名人交往,曾快步走(跑)到百里之外,手拿着经书向同乡前辈求教。
前辈德高望重,门人学生挤满了他的房间,他的言辞和态度从未稍有委婉。
我站着陪侍在他左右,提出疑难,询问道理,低身侧耳向他请教;有时遭到他的训斥,表情更为恭敬,礼貌更为周到,不敢答复一句话;等到他高兴时,就又向他请教。
所以我虽然愚钝,最终还是得到不少教益。
当我寻师时,背着书箱,趿拉着鞋子,行走在深山大谷之中,严冬寒风凛冽,大雪深达几尺,脚和皮肤受冻裂开都不知道。
到学舍后,四肢僵硬不能动弹,仆人给我灌下热水,用被子围盖身上,过了很久才暖和过来。
住在旅馆,我每天吃两顿饭,没有新鲜肥嫩的美味享受。
同学舍的求学者都穿着锦绣衣服,戴着有红色帽带、饰有珍宝的帽子,腰间挂着白玉环,左边佩戴着刀,右边备有香囊,光彩鲜明,如同神人;我却穿着旧棉袍、破衣服处于他们之间,毫无羡慕的意思。
因为心中有足以使自己高兴的事,并不觉得吃穿。
《送东阳马生序》阅读附答案11篇
《送东阳马生序》阅读附答案《送东阳马生序》阅读附答案11篇《送东阳马生序》阅读附答案1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10分)送东阳马生序(宋濂)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小题1:解释下列划线词在文中的意思。
(2分)(1)俟其欣悦,则又请焉俟:(2)同舍生皆被绮绣被:小题2: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1)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2分)译:(2)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2分)译:小题3:文中写“同舍生皆被绮绣……”与“余则缊袍敝衣……”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手法?有何作用?(2分)小题4:宋濂,元末明初文学家,曾被明太祖朱元璋誉为明朝“开国文臣之首”,学者称太史公,他与高启、刘基并称为“明初诗文三大家”。
请结合本文分析宋濂最终学有所成的原因?(至少两点)(2分)参考答案:小题1:(1)等待。
(2)通“披”,穿。
小题2:(1)家里贫寒,没有办法买书来读,常常向藏书的人家去借,自己亲手抄写,计算着约定的日子按期归还。
(2)当我从师求学的时候,经常背着书箱,拖着鞋子,行走在深山大谷里。
《送东阳马生序》阅读答案(15篇)
《送东阳马生序》阅读答案《送东阳马生序》阅读答案(15篇)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我们都可能会接触到阅读答案,阅读答案是对有关阅读题所做的解答。
大家知道什么样的阅读答案才是规范的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送东阳马生序》阅读答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送东阳马生序》阅读答案1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小题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的意思(2分)(1)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游:________________(2)援疑质理质:________________【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
(4分)(1)以是人多以书假余翻译:________________(2)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翻译:________________【小题3】选文记述了作者年轻时求学的经历,从中我们可以悟出一些关于求学的道理。
例如,从“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一句中可以感悟到:在求学过程中要不辞辛苦,向名师求教,请你从文中另外找一个记述作者求学经历的句子,并说出自己的感悟。
(4分) 句子:①___________ 感悟:②________答案【小题1】游:交往质:询问【小题2】10、(1)因此人们大多都会把书借给我(2)所以,虽然我愚钝,(但是)最终都会有所收获【小题3】句子: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怠也。
感悟:求学的过程中要不辞辛苦,坚持不懈。
句子: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
感悟:求学的过程中对老师要毕恭毕敬,时刻保持谦虚的态度。
中考文言文课内阅读《送东阳马生序》附参考答案
中考文言文课内阅读精选《送东阳马生序》(附参考答案)中考文言文课内阅读精选《送东阳马生序》(附参考答案)送东阳马生序宋濂①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忻悦,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②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至舍,四肢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同舍生皆被绮绣,戴珠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煜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任选两个作答,多选不加分)(2分)⑴每假借于藏书之家于:⑵同舍生皆被绮绣被:⑶腰白玉之环腰:⑷媵人持汤沃灌汤:11.把下面的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2分)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12.第①段中叙述了作者勤苦求学的哪两件事?(2分)13.第②段对“同舍生”的穿戴作了详细的描写,其作用是什么?(2分)14.阅读文中画线句子,联系实际,谈谈你所得到的启示。
(3分)【答案】10.⑴于:向。
⑵被:通“披”。
⑶腰:腰佩。
⑷汤:热水。
11.译文:因此人们大多把书借给我。
12.幼时借书抄录,成年远行求师。
13.突出了“同舍生”服饰的华贵,与我的“缊袍敝衣”形成鲜明对比(1分),凸显我的志趣所在(2分)。
14.开放题,只要学生能联系实际,谈出自己得到的启示,言之成理即可。
示例一:在生活和学习中,我们不要过分强调客观条件,而是要树立目标,有所追求,我们的精神世界就会充实而快乐的。
《送东阳马生序》注释、翻译、简答习题带答案
《送东阳马生序》注释、翻译、简答习题带答案(部编版九下)班级:姓名:一、重点课下注释默写:①选自《宋濂全集》。
生,长辈对晚辈的称呼。
宋濂元末明初文学家。
②【致】得到。
③【假借】借。
④【弗之息】即“弗怠之”,不懈怠,指不放松抄录书。
⑤【走】跑。
⑥【逾约】超过约定期限。
⑦【以是】因此。
⑧【既加冠】加冠之后,指已成年。
⑨【硕师】学问渊博的老师。
⑩【趋】疾走,跑。
⑪【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拿着经书向当地有道德有学问的前辈请教。
叩问,请教。
⑫【德隆望尊】道德声望高。
⑬【填】挤满。
⑭【稍降辞色】言辞委婉些,脸色温和些。
辞色,言辞和脸色。
⑮【援疑质理】提出疑难,询问道理。
援,引、提出。
质,询问。
⑯【俯身倾耳以请】弯下身子,侧着耳朵请教。
⑰【叱咄】训斥,呵责。
⑱【至】周到。
⑲【复】回答,答复。
这里是辩解⑳【俟】等待。
㉑【负箧曳屣】背着书箱,拖着鞋子。
㉒【穷冬】深冬,隆冬。
穷,极。
㉓【皲裂】皮肤因寒冷干燥而开裂。
㉔【舍】这里指学舍、书馆。
㉕【四支僵劲】四肢僵硬。
支,同“肢”。
㉖【媵人】侍婢。
这里指旅舍中的仆役。
㉗【持汤沃灌】拿了热水来浇洗。
汤,热水。
沃,浇。
㉘【和】暖。
㉙【寓逆旅,主人日再食】寄居在旅店,店主人每天供给两顿饭。
逆旅,旅店。
食,供养,给……吃。
㉚【被绮绣】穿着华丽的丝绸衣服。
被,同“披”。
绮,有花纹或图案的丝织品。
绣,绣花的衣服。
㉛【缨】系帽的带子。
㉜【腰】用作动词,在腰间佩戴。
㉝【容臭】香袋。
臭,气味,这里指香气。
㉞【烨然】光彩照人的样子。
㉟【缊袍敝衣】破旧的衣服。
缊,乱麻。
敝,破。
㊱【慕艳】羡慕。
㊲【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因为内心有值得快乐的事,不觉得吃的穿的不如人。
口体之奉,指吃穿的供给。
㊳【耄老】年老。
㊴【预君子之列】意思是做了官。
预,参与。
君子,这里指有官位的人。
㊵【宠光】恩宠光耀。
㊶【缀】跟随。
㊷【日侍坐备顾问】每天在皇帝座位旁边侍奉,准备接受询问。
㊸【谬称其氏名】错误地称说我的姓名。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1课《送东阳马生序》古文阅读练习题(附答案)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1课《送东阳马生序》
古文阅读练习题(附答案)
1、第一段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谈自己刻苦求学的经历?
借书以观,录毕送之,得以遍观群书。
(得书)
2)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卒获有所闻。
(从师)
3)从师学习衣食住行的艰难。
(求学)
从三个方面表现自己求学的勤且艰。
2、文中哪些地方表现了明代太学生优越的学习条件?
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佩容臭,烨然若神人;
“县官日有禀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八书上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
也是从衣食住行
师书几个方面表现了明代太学生优越的学习条件。
”
者写这篇赠序的原因是什么?“是可谓善学者”。
“其将归见其亲”,故道为学之难”来勉励他。
4、中心思想
本文作者以自己青少年时期在艰难条件下刻苦学习的亲身经历,劝勉当时的太学生不要辜负良好条件,要刻苦读书,以期有成。
5、在写作上有什么特色?
运用对比手法。
1)以自己年幼时得书,从师、求学之难,和太学生优越的学习条件
作对比;
2)以自己年幼时奔走之辛劳、生活之清苦,和太学生衣食住行的优越生活条件作对比。
《送东阳马生序》阅读答案及其原文翻译
《送东阳马生序》阅读答案及其原文翻译《送东阳马生序》阅读答案及其原文翻译《送东阳马生序》是一篇由明代文学家宋濂创作的赠序。
作者通过叙述自己早年虚心求教和勤苦学习的经历,生动而具体地描述了自己借书求师之难。
下面是小编带来的《送东阳马生序》阅读答案及其原文翻译,希望对你有帮助。
原文: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观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了,不敢销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緼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盖余之勤且艰苦此。
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禀销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
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已二年,流辈甚称其贤。
余朝京师,生以乡人子谒余。
撰长书以为贽,辞甚畅达。
与之论辨,言和而色夷。
自谓少时用心于学甚劳。
是可谓善学者矣。
其将归见其亲也,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
译文:我小时候就特别喜欢读书。
家里贫穷,没有办法买书来读,常常向藏书的人家去借,(借来)就亲书抄写,计算着日期按时送还。
天很冷时,砚池里的水结成坚硬的冰,手指(冻得)不能弯曲和伸直,也不因此停止。
《送东阳马生序》阅读练习及答案
《送东阳马⽣序》阅读练习及答案《送东阳马⽣序》阅读练习及答案⼀、《送东阳马⽣序》原⽂及翻译第⼀段:余幼时即嗜学。
我⼩时候就爱好学习。
家贫,⽆从致书以观,家⾥贫穷,没有办法得到书来读,每假借于藏书之家,经常向有书的⼈家去借,⼿⾃笔录,计⽇以还。
借来就亲⾃⽤笔抄写,计算着⽇期按时送还。
天⼤寒,砚冰坚,天很冷时,砚池⾥的墨汁结成坚硬的冰,⼿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指冻得不能弯曲和伸直,也不敢因此放松。
录毕,⾛送之,不敢稍逾约。
抄写完了,跑着把书送回去,不敢稍稍超过约定的期限。
以是⼈多以书假余,因此⼈家⼤多愿意把书借给我,余因得遍观群书。
我也因此能够读到各种各样的书。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岁以后,我更加仰慕古代圣贤的学说,⼜患⽆硕师名⼈与游,⼜担⼼没有才学渊博的⽼师和名⼈相交往,尝趋百⾥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曾经跑到百⾥以外向当地有学问有道德的前辈拿着经书请教。
先达德隆望尊,门⼈弟⼦填其室,前辈德⾼望重,向他求教的弟⼦挤满了他的屋⼦,未尝稍降辞⾊。
他从未稍微把⾔辞放委婉些,把脸⾊放温和些。
余⽴侍左右,援疑质理,我站在他旁边侍候着,提出疑难,询问道理,俯⾝倾⽿以请;或遇其叱咄,弯着⾝⼦侧着⽿朵向他请教。
有时遇到他斥责,⾊愈恭,礼愈⾄,不敢出⼀⾔以复;我的表情更加恭顺,礼节更加周到,⼀句话也不敢多说;俟其欣悦,则⼜请焉。
等到他⾼兴了,就⼜请教。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所以我虽很愚笨,最终也有所收获。
第⼆段: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当我外出从师求学的时候,背着书箱,拖着鞋⼦,⾏深⼭巨⾕中,穷冬烈风,⾏⾛在深⼭⼤⾕中,深冬时节刮着凛冽的寒风,⼤雪深数尺,⾜肤皲裂⽽不知。
我踏着⼏尺深的⼤雪,脚上的⽪肤冻裂了也不知道。
⾄舍,四⽀僵劲不能动,到了书馆,四肢冻僵了不能动弹,媵⼈持汤沃灌,服侍的⼈拿来热⽔给我浇洗,以衾拥覆,久⽽乃和。
拿被⼦给我盖上,过很久才暖和过来。
寓逆旅,主⼈⽇再⾷,在旅馆⾥,店主⼈每天提供两顿饭,⽆鲜肥滋味之享。
《送东阳马生序》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
《送东阳马生序》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送东阳马生序》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送东阳马生序宋濂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緼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1.解释下列句中加粗词的意思。
⑴录毕,走送之()⑵俟其欣悦,则又请焉()⑶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⑷右备容臭()2.给句子中加粗字注音。
⑴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⑵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
3.翻译下面的句子。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选段写了作者幼时求学和成年后求师这两方面的艰难。
请简要回答文末“盖余之勤且艰若此”主要表现在哪三个方面?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文中哪些地方表现了明代太学生优越的学习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作者写这篇赠序的原因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作者家贫嗜学,乐以忘忧,在老师面前毕恭毕敬,不敢出言,当代中学生应该如何看待这种学习态度和从师尊师方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①走:跑。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1课《送东阳马生序》课后练习题(附答案解析)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1课《送东阳马生序》课后练习题(附答案解析)基础知识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①嗜.学()②硕.师()③媵.人()④容臭.()⑤负箧.()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①无从致.书以观()②四支.僵劲不能动()③以是..人多以书假余()④以中.有足乐者()3.解释下列各句中一“以”字的用法。
①以衾拥覆②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③俯身倾耳以请④以是人多以书假余______ _②____ ___③____ ___④___ ____4.翻译句子,注意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
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答:5.按原文填空。
(1)当余之从师也,,行深山巨谷中,,大雪深数尺,。
(2)以中有足乐者,。
比较阅读(一)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勝人持汤沃灌,以食衾拥覆,久而乃和。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暗无慕艳意。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表不若人也。
盖余之勤且难若此。
6、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俯身倾耳以请。
答:②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答:7、下面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A、余/幼时/即嗜学。
B、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
送东阳马生序阅读答案(集锦11篇)
送东阳马生序阅读答案〔集锦11篇〕篇1:送东阳马生序阅读答案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21―24题。
(12分)【甲】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假设神人;余那么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假设人也。
盖余之勤且艰假设此。
(选自《送东阳马生序》)【乙】范仲淹二岁而孤①,母贫无依。
再适长山朱氏②。
既长,知其世家③,感泣辞母,去之南都④入学舍。
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寝。
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
往往颤(zhān)粥不充⑤,日昃(zè)⑥始食,遂大通六经⑦之旨,慨然⑧有志于天下。
常自诵曰: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选自《宋名臣言行录》)〖注释①孤:幼年丧父谓之孤。
②再适长山朱氏:改嫁到长山姓朱的人家。
③世家:身世。
④南都:地名。
⑤颤粥不充:颤,稠粥。
充,充足。
⑥日昃:太阳偏西。
⑦六经:指《诗》《书》《礼》《乐》《易》《春秋》六部经书。
⑧慨然:形容大方激昂。
21.解释加点词的意思。
(4分)⑴腰白玉之环( ) ⑵同舍生皆被绮绣( )⑶媵人持汤沃灌( ) ⑷感泣辞母 ( )22.下面句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一样的一组是( )(2分)A.①足肤皲裂而不知②范仲淹二岁而孤B.①当余之从师也②去之南都C.①以衾拥覆②辄以水沃面D.①余那么组袍敝衣处其间②其如土石何(选自《愚公移山》)23.翻译句子(2分)送东阳马生序阅译文:24.两文段的主人公都克制了生活的困难,勤奋苦渎,从文段中来看,二者的读书动力略有差异,请分别用自己的话概括,甲文宋濂是:① ,乙文范仲淹是:② 。
反映古代名人苦读的成语故事有:③ 、 (要求填写两个)。
(4分) 【答案】21.⑴用作动词,“腰佩”或“腰上佩带”;⑵通“披”,“穿”或“穿着”;⑶热水;⑷辞别。
11 《送东阳马生序》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部编版11 《送东阳马生序》课后习题参考答案一、熟读课文,背诵前两段。
作者写这篇文章,讲述自己的求学经历,赠送同乡后学,主要是想表达什么意思?参考答案:这是一篇劝学之作。
作者以自己的亲身经历,说明了为学之难。
意在强调:要想学业有成,必须克服种种困难,抵制各种享乐和物质诱惑,勤勤恳恳,专心致志。
二、在求学过程中,作者遇到了哪些困难?他是如何克服的?找出其中的细节,说说最让你感动的地方。
参考答案:作者在求学过程中遇到的困难:(1)求书之难。
这是由于“家贫”造成的困难。
作者用借书、抄书的办法来克服。
(2)求师之难。
作者用跑远路、拜名师、虚心求教的办法来克服。
(3)求学之难。
主要是历尽苦寒,破衣粗食。
作者以内心的充足、精神的强大来克服这一困难。
本文中的细节描写很多。
如“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写严冬时节抄书的艰苦,简洁生动,如在目前。
又如“俯身倾耳”,仅用四个字,就写出了作者虚心求教的情态。
再如,对“同舍生”穿着佩戴的描写,用了一连串的动词,颇为传神。
最让我感动的地方是“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作者不攀比,一心向学,求学意志坚定,这种精神难能可贵。
三、课文多处运用对比手法,找出来,谈谈这样写的好处。
参考答案:本文多用对比手法突出事物的不同方面,或彰显矛盾,或揭示道理,鲜明而有说服力。
如“乡之先达”的倨傲粗暴,与作者的谦卑恭敬形成对比,突出作者一心向学、不怕羞辱的学习态度;“同舍生”的豪华装束,与作者的“缊袍敝衣”形成对比,突出作者内心的充实和强大;太学生优越的学习条件,与作者求学的种种艰辛形成对比,突出专心学习的重要性。
以上这些例子,都是相反对比,简称“反比”。
文中也有一些相同或相关的对比,可称之为“正比”,如作者的“嗜学”与马生的“用心于学”的对比,抄书时“手指不可屈伸”与访学归来“足肤皲裂”的对比。
这样的对比,造成了一种同类叠加的效果,使文章前呼后应,相得益彰。
四、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1课《送东阳马生序》阅读及答案
【送东阳马生序原文】阅读及答案【教学设计】《送东阳马生序》通过叙述作者年轻时求学的艰难困苦,但终有所成,来勉励马生努力学习。
这篇文章是元末明初宋濂送给他的同乡浙江东阳县青年马君则的文章。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送东阳马生序阅读及答案,供大家参考!一、文学常识。
1、宋濂,字,号,朝人。
有《宋学士文集》。
2、序,是一种文体,有书序和赠序之别。
本文是一篇赠序。
赠序是临别赠言性质的文字,内容多是勉励、推重、赞许之辞。
3、解题:洪武十一年(1378),即宋濂告老还乡的第二年,应诏入朝晋见明太祖朱元璋。
正在太学读书的同乡晚辈马生前来拜访。
宋濂了解到马生是个”善学者”,便写下这篇序,勉励他珍惜太学的条件,刻苦学习。
东阳,现在浙江省东阳市,明朝属于金华府。
马生,即马君则,当时是国子监太学生;生,是长辈对晚辈读书人的称呼,作者当时已经69岁。
二、解释下列加线字。
余幼时即嗜学致书以观假借于藏书之家弗之怠录毕走送之稍逾约因得遍观群书益慕圣贤之道无硕师名人尝趋百里外执经叩问德隆望尊稍降辞色援疑质理礼愈至俟其欣悦卒获有所闻负箧曳屣持汤沃灌以衾拥覆寓逆旅主人日再食腰白玉之环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緼袍敝衣禀稍之供岁有裘葛之遗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冻馁之患博士为之师非天质之卑流辈甚称其贤以乡人子谒余送东阳马生序阅读及答案撰长书以为贽言和而色夷故道为学之难三、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
1、四支僵劲不能动2、同舍生皆被绮绣四、解释下列句子。
1、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2、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3、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4、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5、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6、余则緼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7、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禀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8、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9、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10、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送东阳马生序》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何为赠序,掌握文中的重点实词和虚词。
2、把握本文因事说理,以情动人,以理服人的语言风格。
3、辩证看待学习中的难与易、苦和乐。
【知识链接】宋濂(1310—1381),字景濂,号潜溪,谥文宪。
学识渊博,工散文,文字简练朴素,与刘基、高启并为“明初诗文三大家”,为明“开国文臣之首”。
赠序,是指亲友间以作文相赠的文字,内容多是表达惜别、祝愿、劝勉之意的文字
【预习导学】
一、熟读课文,
1给下列字词注音并解释。
嗜()学:逾():硕():
俟():衾():烨()然:
叱()咄():皲()裂:
媵()人:容臭():
负箧()曳()屣():。
2、指出下列通假字,并解释。
①四支僵劲不能②同舍生皆被绮绣
③滕人持汤沃灌
3、指出古今异义词,并解释。
①走送之古:今:②日再食:今:
③滕人持汤沃灌古:今:
4、一词多义
(1)至礼愈至() (2) 以无从致书以观()
至舍()以是人多以书假()而足肤皲裂而不知()以衾拥覆()
久而乃和()计日以还()(4)之弗之怠()走送之()当余之从师()慕圣贤之道()
5、词类活用:
①手自笔录②腰白玉之环
③录毕,走送之④余立侍左右
6、翻译下列句子
①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②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③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二.理清文章脉络,整体感知课文(能用原文时请用原文):
1.文章主要是以作者自身经历,勉励马生读书当且(用原文)。
2.为说明上述问题,作者用了四个切身事实说明问题,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①②③④
3.为解决无书以读的困难,作者克服了怎样的困难(请用原文回答)?
①
②
结果如何(用原文)?
4.作者如何克服无师以教的困难?(用原文)
①②学习态度,
③老师脾气不好时,
④老师气色缓和时,
结果如何?(用原文)
5.作者奔走求师,克服了哪些困难?(用原文)
①②
③④
【合作学习】
1.作者在求学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他是如何克服的?(用原文回答)
书:师:
衣:食:
住:行:
2.作者为什么要写同舍生的衣饰豪华的情节?
3、作者为什么能克服种种困难,而“卒获有所闻”?(用原文回答)
4.作者勉励马生勤奋学习,并不讲大道理,却直接以自身经历相告,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5.作者写到自己住读生活之苦时,运用了写法,突出自己“中有足乐”,淡化“口体之奉”,展现苦中求学的精神。
【拓展延伸】
1.你还知道古人一些其它苦中求学的典故吗?你怎么看待他们这种精神?
2、分别写出含有“书”和“勤奋”含义的名言警句各一例(4分)。
(1)书:
(2)勤奋:
【达标检测】
一、基础知识
1.测测你的注音速度
嗜.学()假.借()弗怠.()逾.约()加冠.()
硕.师()叱咄
..()()俟.()拥衾.()媵.人()
负箧曳屣
...()()()皲.裂()容臭.()烨.然()
被绮
..绣()()朱缨.()缊.袍敝.衣()()
3.解释加点字。
(1)余幼时即嗜.学:(2)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3)走.送之:(4)既加冠
..,益.慕圣贤之道:
(5)或遇叱.咄.:(6)负箧曳.屣:
(7)足肤皲.而不知:(8)媵人持汤.沃灌:
(9)寓逆右备容臭.:(10)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
(11)腰.白玉之环:(12)无鲜肥
..滋味之享
4.对下列加粗的词解释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无硕师名人与游.(结交)援.疑质理(提出)
B.色愈恭,礼愈至.(周到)俟.其欣悦,则又请焉(等候)
C.穷.冬烈风(极)不敢出.一言以复(说出)
D.余则缊袍敝.衣(旧)(破)父母岁有裘葛之遗.(遗留)(留给)
二.阅读下面短文,回答问题。
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①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
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②是人多以③书假余,余因得遍观全书。
1.古文简炼,常省去一些不必言明的词语,请在上文括号内填入省略的内容。
2.解释上文加点的词。
无从致.书以观:。
录毕,走.送之:。
不敢稍逾约
..:。
3.按序号解释“以”。
①,②,③
4.把画线句子译成现代汉语(4分)
5.用简洁的文字概括这个文段写了什么?(4分)
6.用原文回答,课文是如何解决“嗜学”和“家贫”这一矛盾的?(4分)7.认真揣摩“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中“稍”的深刻含义。
(4分)
参考答案
1.文章主要是以作者自身求学经历,勉励马生读书当勤且艰(用原文)。
2.为说明上述问题,作者用了四个切身事实说明问题,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①幼年抄书之艰②成年叩问之难
③求师奔走之劳④住读生活之苦
3.为解决无书以读的困难,作者克服了怎样的困难(请用原文回答)?
①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②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结果如何(用原文)?遍观群书。
4.作者如何克服无师以教的困难?(用原文)
①尝趋百里外②学习态度,立侍右左,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
③老师脾气不好时,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
④老师气色缓和时,则又请焉。
结果如何?(用原文)卒获有所闻。
5.作者奔走求师,克服了哪些困难?(用原文)
①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②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③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④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6.作者写到自己住读生活之苦时,运用了对比写法,突出自己“中有足乐”,淡化“口体之奉”,展现苦中求学的精神。
合作学习:
1.作者在求学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他是如何克服的?(用原文回答)
书:无书。
借书于藏书之家。
师:无师。
趋百里之外。
衣:缺衣。
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食:少食。
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住:四海为家。
寓逆旅。
行:不避艰辛。
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自知。
2.作者为什么要写同舍生的衣饰豪华的情节?
对比。
以此展现作者一心向学,“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
3.作者为什么能克服种种困难,而“卒获有所闻”?以中有足乐者
4.作者勉励马生勤奋学习,并不讲大道理,却直接以自身经历相告,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以身说法,亲切感人,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拓展延伸
1、你还知道古人一些其它苦中求学的典故吗?你怎么看待他们这种精神?
囊莹映雪、悬梁刺股、凿壁偷光。
2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
【达标检测】
3.解释加粗字。
(1)余幼时即嗜.学:特别喜欢
(2)每假.借于藏书之家:借
(3)走.送之:跑
(4)既加冠
..,益.慕圣贤之道:行加冠礼更加
(5)或遇叱.咄.:训斥
(6)负箧曳.屣:拖着
(7)足肤皲.而不知:冻裂(皮肤因寒冷干燥而开裂)
(8)媵人持汤.沃灌:热水
(9)寓逆右备容臭.:气味,这里指香气
(10)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旧絮
(.11..).腰.白玉之环:名作动,腰上佩戴
(12)无鲜肥
..滋味之享:形作名,鲜肥的食物
4、D
二、
3、①来,表目的,②因为,表原因,③用,把,表手段。
5.用简洁的文字概括这个文段写了什么?(4分)
幼年抄书之艰
6.用原文回答,课文是如何解决“嗜学”和“家贫”这一矛盾的?(4分)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7.认真揣摩“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中“稍”的深刻含义。
(4分)表现了作者有借有还的诚信;更表现了作者害怕下次不能借到书的心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