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之爱学生,则为之计深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之爱学生,则为之计深远

摘要:天经地义师爱生,奉献有方力量神。

高瞻远瞩有道路,遵循规律不急成。

道业生求惑师解,乐学会学运用能。

今天扶生学步走,明朝闲坐享人尊。

教师爱学生天经地义,很多人都对师爱作了阐释和歌颂。总之,师爱伟大而神圣,师爱是人类复杂情感中最高尚的情感,它凝结着教师无私奉献的精神,是一种具有巨大力量的爱。那么,作为老师应怎样爱学生呢?很多人从不同的角度作了很多探讨,我只想说:“教师之爱生,则为之计深远。”

一位教育家曾经说过:“教育者的任务不在于交给下一代一个完整的世界,而在于引导并帮助他们用智慧和力量去创造新的世界。”可是不少教师迫于各方面的压力和利益而急于求成,在教学中,将多种形式的包办代替视为无私的爱。常常用教师的思维代替学生的思维,这很可能扼杀学生思维的创造性,浇灭了学生智慧的火花。这种教育的结果很可能使学生失去自理能力,失掉自立意识,丧失自强精神,从而无立世之本。因此,老师一定要为学生考虑深远,给学生锻炼的机会,让他们在实践中培养能力。老师不包办代替而只能进行引导,让他们能成为自食其力的人。

首先要让学生会做人。比如语文教师就要引导学生挖掘文中的思想、政治、道德内涵,从而受其熏陶,教语文就是教做人,学语文就是学做人。语文是思想的外壳,思想是语文的内核,语文教师教一篇文章,既要让学生明白它的思想内容,又要让学生明白它的表现形式。语文课本以古今中外名著选编为主,有着丰富而深刻的思想教育的内容,学生从中不仅可以学到语文,而且还可以汲取丰富的思想营养,提高思想认识、道德修养、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如《守财奴》就是从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中选来的,而《人间喜剧》正如恩格斯所说,是“一部法国‘社会’的卓越的现实主义的历史”,从中他“所学到的东西也比当时所有专门历史学家、经济学家的全部著作合起来所学到的还多”。很多讲读课文都“具有反映生活的巨大可能性,因而也包含着很大的教育力量”。教师对课文信息的反馈、加工、传递等过程,无不打上自己的思想的印记,渗透着自己的思想感情,并给学生以强烈的影响和感染。语文教师一定要努力通过自己的教学发挥特有的教学生做人的作用。

其次要让学生会学习。比如语文教师就引导学生积累语文知识、训练语文能力、培养语文学习的良好方法和习惯,这是终身受用的东西。古人把“看、读、写、作”认为是最重要的“基业”,“四者具而学生之基业始立”。培养学生形成语文梁启超在《中学以上作文教学法》中说:“善于教人者是教人的研究方法。”叶圣陶说:“语文教师要帮助学生养成认真(不是马马虎虎,粗枝大叶)看书读书的好习惯。”由于语文学科内容繁多而缺少严格的科学体系,学习方法和习惯的培养就显得更为重要。

活的人才教育不是灌输知识,而是将开发文化宝库的钥匙交给学生。但是,在噪杂、喧嚣、焦躁、浮夸的现实生活中,我们的教育,无论从宏观上,还是微观上,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这把钥匙总跟不上时代的步伐。

如何把“钥匙”教给学生呢?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真诚尊重学生主体,使学生学会学习。

会学习才能创造,才有欲望和能力,即自己主动获取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就要让孩子学会学习。那么怎么能培养学生的学会学习能力呢?在教学操作上,必须改变老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把学生放在主体的地位。陶行知的教学思想,教师的责任不在教在学。教会学生学,教师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生学的法子,把学生放在主体的地位,探索、引导学生学的

方法,把教学过程变成教、学、做合一的过程。教学固然要发挥教师积极指导的作用,但决定教学效果的主要还在于学生的学习效果,只有学生愿意学、认真学、乐意学,才算是教学效果好。陶行知先生曾对我国当时的旧教育进行过全面、猛烈的批评,他晚年提出的六大解放(解放眼睛、解放双手、解放头脑、解放嘴、解放空间、解放时间):1、解放学生的眼睛,使他们从书本和试卷中解放出来,让他们去看社会、看自然、看生活;2、解放学生的双手,使他们闲置的双手动起来,去做事情,做到学、做合一;3、解放学生的头脑,使他们从只听不思中解放出来,开动脑筋,积极思维,学会思维;4、解放学生的嘴,给他们说的自由,特别是问的自由;5、解放学生的空间,除了课堂学习,还引导他们走向课外,接触社会,接触自然,给他们广阔的天地;6、解放学生的时间,不用功课他们的业余时间填满,给他们活动的自由,把课间十分钟和午饭后的时间还给他们。求真求实求创造,培养学生成为真人,就要教会学生学会学习。

(二)用动人的情景发挥学生个性,使学生乐学习。

教育是科学,因为教育本身有规律性;教育是艺术,因为教育需要个性化。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把“教、学、做合一”论为重心,它实际包含三层意思:一是指方法,事怎样做就怎样学,怎样学就怎样做;二是指关系,对事说是做,对己说是学,对人说是教;三是指目标,教育不是教人,不是教人学,而是教人学做事。陶先生认为先生的教必须是“在做中教”,学生的学必须是“在做中学”,。我结合新课程学习,本人感受到,陶先生所谓的“做”即今天我们新课程所提的“实践”。“做中教”、“做中学”就是强调了让学生参与实践他同时强调,总之,“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要在做上教,做上学”,“比如种田这件事是要在田里做的,便须在田里学,在田里教。游泳也是如此,游泳是在水里做的事,便须在水里学,在水里教”,所以“做是学的中心,也就是教的中心”,所以, 陶行知还指出:“教育离不开生活,生活离不开教育;是生活就是教育,不是生活就不是教育,生活以外无教育;到处是生活,即到处是教育。”

我听了多节数学和语文公开课,发现我们学校的数学老师们都非常强调数学的生活性,数学来源于生活,为了生活,老师在课堂上创设生活情景,让学生在创设的情景是去研究,分析,即陶先生所说的“做”,在这样的“做”中学习数学文化,在教学比赛开课中,一位老师的板书的课题很是吸引人“生活中的百分数”……。语文也一样,语文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有生活就有语文。吕叔湘先生说:“语文跟别的课有点不同,学生随时随地都有学习语文的机会。逛马路,马路边有广告牌;买东西,有附带的说明书……”让学生走出课堂,置身于生活,在社会的大环境中培养语文实践能力,也是一种切实可行的好方法。陶行知先生也说:“社会即学校。”社会中有着许多丰富的题材,等着我们去发现,教师要在课堂外的广阔空间中给学生提供培养语文实践能力的机会,繁华的大街上,商店的玻璃橱窗上,形形色色的广告、标语琳琅满目,在这些精心设计的广告、标语中,却不乏错字、别字、语病。我们可鼓励学生,走在大街上的时候,看看广告、标语中哪些字写得不规范,哪些句子不合语法,然后以各种形式向所在商店、单位提出建议,帮助他们改正。在生活中,那些精彩的电视节目吸引着每一个少年儿童,很多家长却担心影响孩子的学习,一味地阻止孩子看电视,事实上,看电视也有其有益的一面,只需掌握好一个“度”,我们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做教师就要给孩子一些一辈子有用的东西,放手让孩子们去自我实践吧! (三)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学生让学生会运用。

陶行知指出:“生活决定教育;教育服务于生活;生活是教育的中心。”基于这样的认识,我把日常的教育和教学都要和社会生活结合起来,在课堂教学中,书本知识要联系社会实际,引导学生关心社会文化生活。这样,不仅使学生开阔了眼界,还让书本上的知识活了起来,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但我想起儿子小时候的一件事,小时候他刚过周时还不会走路,于是我就把他放在墙边给他站着,用他喜欢的东西引诱他,让他走向我身边,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