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411广东省水利工程白蚁防治技术指南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附件1

广东省水利工程白蚁防治技术指南

1 总则

1.1 为规范水利工程白蚁防治工作,加强水利工程技术管理,保障水利工程安全,结合广东省实际,特制定本指南。

1.2 本指南适用于广东省境内的水库土石坝、江河与沿海土质堤防、高填方渠道等水利工程白蚁防治工作。

2 主要术语

2.1泥线、泥被

泥线、泥被是白蚁在取食、外出活动时的遮蔽物。工蚁从土内搬出小土粒加上它的唾液制成薄层泥皮,厚度1mm左右,覆盖在取食物或地表面上。泥被成片,泥线成条。不同种类白蚁的泥被、泥线有差异。

2.2 蚁路

蚁路也称蚁道,是白蚁外出觅食、活动,或者为连接各菌圃、巢腔而修筑的通路,也是白蚁外出取食、活动时避光、避敌害的系统。蚁路口大多有白蚁活动,孔道半月形,底平光滑。小蚁路经过

几次扩充后,路孔径逐渐变大,直到形成的主蚁路。

2.3 分群孔

分群孔又称移殖孔、羽化孔。是在成年巢白蚁群体内发育成熟的有翅繁殖蚁从巢内爬出地面,进行移殖分飞专用的孔道,每年4~6月份分飞期。

2.4 候飞室

候飞室又称待飞室、移殖室,分群孔内有底平上拱扁形的小空腔,是分群孔与主道之间的通道,可容纳一部分发育成熟的长翅繁殖蚁,是它分群前暂时停留的场所。

2.5 菌圃

菌圃为质轻、多孔海棉状的疏松组织,菌圃有的无泥质,有的被泥质将其分割。菌圃是蚁巢的主体,是培养白蚁“粮食”(小白球菌)的基质,也是白蚁生活和活动的高层多孔建筑物,是蚁巢内温度、湿度的调节器。

2.6 巢腔

巢腔是白蚁修建巢穴时形成的空洞,巢腔与巢腔之间由蚁道相连。

2.7 鸡枞菌

鸡枞菌为白蚁伞菌属的伞菌,生活在土栖白蚁菌圃里,与白蚁共生。在高温、高湿气候条件下,菌丝穿过土层长出地面的子实体,称为鸡枞菌。鸡枞菌为伞形,菌盖直径很大,可达10多厘米,菌盖中央突出,表面为灰褐色。其生长期开始出现于5月下旬,盛期在6月上旬至7月下旬,末期为8月上旬至10月中旬。

2.8 三踏菌

三踏菌是白蚁伞菌属的另一种伞菌,形态与鸡枞菌相似,但菌盖直径一般在10cm以下,菌柄纤细。同一蚁巢的各菌圃长出三踏菌的时间基本一致,常见有三群,因此而得名。三踏菌生长对温度要求较高,一般开始出现于7月下旬,盛期在8月上、中旬,末期为8月下旬至9月上旬。

2.9鸡枞花

鸡枞花是白蚁伞菌属的一种小型伞菌。菌盖灰白色,直径1cm-2cm,中部尖。菌柄白色,细长。生长期在7~8月间。群生,每群数朵至上百朵。在每群鸡枞花下方都有白蚁活动,并有白蚁寻食的主蚁道,有些鸡枞花本身就从主蚁道上长出,因此,鸡枞花被认为是蚁道上生长出的一种真菌指示物。

2.10 炭棒菌

炭棒菌又称鹿角菌、地炭棍、针形菌等,为炭棒菌属的一种鹿角状、针状、棒状真菌子实体,呈丛状分布。生长期为每年5月至10月间,是死亡巢的指示物。地表鹿角菌分布面积越大,地下巢区的范围也越广。

2.11 蚁患区

符合下表规定的水利工程主体部分发现有白蚁危害的定义为蚁患区。

2.12 蚁源区

符合下表规定的有白蚁发生且可能转移危害到水利工程主体的区域定义为蚁源区。

2.13 饵料

指投放在白蚁引诱坑(堆)中,供白蚁取食的物质,不含杀白蚁药物的有效成分,其材料常常添加了引诱剂、取食刺激剂或标记信息素,用于诱集或监测白蚁。在产品中有时也被称作饵木、饵片、饵盒、饵块。

2.14 饵剂

指含杀白蚁药物有效成分供白蚁取食的物质,常用饵剂有纸卷状、粒状、粉状、块状、包状、条状、棒状、D型状。

3 蚁害安全鉴定

3.1 蚁害检查人员和检查部位

白蚁蚁害安全鉴定专家组全体人员对水利工程各部位进行全面的检查。

3.2 检查时间

检查时间一般为3月至6月或9月至11月,大、中型水库白蚁蚁害安全鉴定与大坝安全鉴定同时进行。

3.3 检查范围

3.3.1 蚁患区的检查范围。

1 ) 水库大坝的检查范围为坝体。

2 ) 堤防的检查范围为堤身。

3 ) 高填方渠道的检查范围为挡水堤堤身。

3.3.2 蚁源区的检查范围。

1 ) 水库大坝的检查范围为大坝两端及坝脚线以外50m。

2 ) 堤防的检查范围为堤脚线以外30~50m。

3 ) 高填方渠道的检查范围为堤脚线以外20m。

4 ) 在上述区域之外毗邻处有山体和树林的,应扩大检查范围至100m。有条件的单位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扩展检查范围。

3.4 检查内容

3.4.1 检查工程主体是否有湿坡、散浸、漏水、跌窝等现象,辨析是否因白蚁危害引起。

3.4.2 检查工程主体及周边地区白蚁活动时留下的痕迹,辨别蚁种。

3.4.3 检查水库大坝迎水面浪渣中是否有白蚁蛀蚀物。

3.4.4 检查工程表面泥线、泥被的分布密度、分群孔数量和真菌指示物等。

3.4.5 检查3.3节规定范围内树木和植被上泥被泥线分布情况。

3.5 检查方法

3.5.1 人工法

1 ) 外露特征法。由白蚁防治专业技术人员在工程主体及蚁源区根据白蚁活动时留下的地表迹象和真菌指示物来判断是否有白蚁危害。

2 ) 表层翻挖法。在白蚁经常活动的部位,用铁锹或挖锄将白蚁喜食的植物根部翻开,查看是否有活白蚁及蚁路等活动迹象。

3.5.2 引诱法

1 ) 引诱堆。把饵料直接放在大坝背水坡、堤防内外坡的表面,用土块或石块压好。平均每50 m²坝面设臵一处。

2 ) 引诱桩。把白蚁喜食的带皮干松木桩一端削尖,直接插入工程土体内。平均每50 m²坝面设臵一处。

3 ) 检测盒。把白蚁多种喜食物,装入20×15×10cm盒体内,盒体底部开4个白蚁通道进出,每50m²坝面设臵一处,埋于地表下10~20cm即可,三天后检查白蚁取食情况。

3.5.3 仪探法。应用探地雷达、高密度电阻率法等仪器探测白蚁巢穴。

3.6 检查结果与危害程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