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考历史天天复习与选练题(含解析):第11周周末

合集下载

2020年贵州贵阳普通高中高三考试历史及答案详解

2020年贵州贵阳普通高中高三考试历史及答案详解

2020年贵州省贵阳市普通高中高三考试历史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图中的西周大盂鼎是我国禁止出国(境)展览的文物之一,鼎内铭文记述周康王册命贵族盂之事。

文中记述文王、武王的立国经验等,告诫盂要忠心辅佐王室, 还记载了赐予盂的器物与人口等信息。

从历史研究的角度来看,该文物不能用于研究A.西周手工业的发展B.西周的饮食文化C.先秦文字发展概况D.西周的分封制度2.春秋战国以前,黄河流域仅有防洪排涝的零星沟渠工程;战国时期,才出现了大型农田灌溉渠系工程。

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铁制生产工具发展B.自然灾害日益严重C.黄河流域经济发达D.国家重视农业生产3.下表是汉朝统治者围绕盐铁生产经营实行的政策,这反映了汉朝A.逐步放弃抑商政策B.工商业者地位出现根本转变C.国家垄断经济命脉D.政治权力干预社会经济发展4.魏晋时期,为摆脱官场残酷、朝廷更迭频繁造成的政局动荡,许多士人寄情山水、崇尚自然,以追求个性的真实与自由,摆脱环境对精神的羁绊,这就是后世所说的“魏晋风度”。

下列能体现“魏晋风度”的作品是A.展子虔的《游春图》B.王冕的《墨梅图》C.顾恺之的《洛神赋图》D.吴道子的《送子天王图》5.秦至西汉,御史大夫是丞相的副职,丞相对监察机构的设置与管理有很大影响; 隋朝废除台主任命御史台官署的制度,改由三省长官推荐;自唐高宗永徽以后,监察御史“多是敕授”。

这一变化从根本上说明A.监察官员职级提升B.监察权力的扩大C.相权被有效地削弱D.皇权得到了加强6.楚平王杀害伍子胥之父,伍子胥被迫逃离楚国进人吴国,后引吴军攻破楚国。

汉代以前,对伍子胥复仇破楚的行为基本持肯定态度;宋代后,批判伍子胥复仇是不忠的观点愈演愈烈。

这一变化说明A.宗法观念的削弱B.市民阶层力量的壮大C.程朱理学的影响D.宋代商品经济的发展第1页共11页7 .明清时期,景德镇的瓷器“自燕而北,南交趾,东际海,西被蜀,无所不至……商 贾往往以此牟大利”;佛山镇的铁锅“全国各地无处不需”“四方贾客各辇运而 鬻之”;杭州的丝织品“转而至燕、秦、晋楚、蜀、滇、黔、闽、粤衣被几遍天 下”。

2019-2020年高二下学期第11周每周一练历史试题含答案

2019-2020年高二下学期第11周每周一练历史试题含答案

山东宁阳四中中高二(下)第11周每周一练历史试卷2019-2020年高二下学期第11周每周一练历史试题含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6小题,每小题1.5分,共54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现代考古在秦、魏等国故地出土了许多生铁铸造的农具。

1950~1951年河南辉县发掘了5座大型魏墓,1号墓出土铁器65件,其中农具占58件,包括钁、锄、铲、镰、犁铧等一整套铁农具。

材料说明战国时期()A.生铁铸造由魏国独断经营 B.成套铁农具有利农业精耕细作C.铁制农具成为随葬必备品 D.铁制农具最早出现于河南辉县2.“新皇帝……废除了所有的封建国家和王国,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行政区,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

”这表明“新皇帝”的重大举措是()A.建立皇帝制度B.废分封,立郡县C.设立三公九卿D.统一货币、度量衡3.历史学者王家范曾评论说:“它对市场经济的破坏作用是双重的,即把皇室官僚乃至政府工程所需产品排斥于市场之外,依靠直接劳役实行自给,同时也使民生日用商品带有浓厚的政治财政色彩,成为一种假性商品经济。

”这里的“它”指的是()A.田庄手工业 B.民营手工业 C.家庭手工业 D.官营手工业4.芜湖是明代中后期著名的浆染业中心,当时松江的白布也要送到芜湖浆染,故有“织造尚松江,浆染尚芜湖”之说。

这一历史现象反映出()A.商品生产呈现区域化分工 B.区域间有着不同的市场需求C.手工业技术水平日趋平衡 D.抑商政策阻碍区域经济发展5.嫂嫂织布,哥哥卖布……土布贵,洋布便宜;土布没人要,饿倒了哥哥嫂嫂”,近代中国的这首民谣反映了当时的一种社会经济现象。

这一社会经济现象的实质是A.传统丝织业的发展B.国内贸易中心的转移C.自然经济开始解体D.民族工业的产生6.钱颖一认为:“中国经济增长的速度,如果从国际比较的角度看,并不是独一无二的,导致它增长的基本因素也并不特殊……仍然是人类发展的共同规律。

江苏省2020年高考历史三轮冲刺仿真试卷含解析【精】.doc

江苏省2020年高考历史三轮冲刺仿真试卷含解析【精】.doc

高考仿真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题,每题3分,共计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 周代等级层次纷繁,社会统治权力亦层层相叠压,周王的地位虽然至高无上,但其所直接臣属的仅限于诸侯及周王朝的公卿一级,各国诸侯虽然不敢觊觎周王之位,但很少有与周王同心同德者。

这表明周代( )A. 权力体系内部蕴含分裂的因素B. 天子尚未拥有国家的最高权力C. 家国同构促进周代稳定与发展D. 血缘关系与政治关系紧密结合【答案】A【解析】根据“所直接臣属的仅限于诸侯及周王朝的公卿一级,各国诸侯虽然不敢觊觎周王之位,但很少有与周王同心同德者”可知离周王越远的等级,其分裂的可能性越大,故A项正确;材料表明,天子之位是高高在上的,故B项错误;材料描述了分封制下的分裂因素,故C项错误;分封制虽然与血缘关系有关,但材料突出分封制下的分裂因素,故D项错误。

【名师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正确解读“各国诸侯虽然不敢觊觎周王之位,但很少有与周王同心同德者”信息,结合所学可知考查的是分封制的瓦解。

2. 两汉时期皇帝曾把外戚作为辅佐皇帝的重要依靠,如西汉初期的吕后家族,中期的霍光,后期的王莽、王凤。

但明中期以后,选后妃、附马却有意选寒微之家。

这一变化( )A. 反映了皇权专制的不断强化B. 使外戚由此淡出了政治舞台C. 与明朝丞相制度的废除有关D. 杜绝了外戚与朝廷官员的勾结【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以及所学知识可知,西汉时期相权较大,皇权为了制衡相权选择外戚辅佐。

而到明代时丞相制度已被废除,皇权极大的加强,不需要外戚制衡丞相。

另外外戚反而成为加强皇权的障碍,因此要选寒微之家。

由此可知A选项正确,正是皇权强化的表现;B项绝对化,外戚权力受抑制并不代表淡出政治舞台,错误。

丞相制度废除与外戚淡出都是皇权专制加强的表现,而不是原因,C错误。

这种选法并不能杜绝外戚与朝廷官员的勾结,只要有权力存在,就不可避免。

所以D项错误。

高考历史天天复习与选练题(含解析):第15.3周:高中历史选修5--6

高考历史天天复习与选练题(含解析):第15.3周:高中历史选修5--6

高考历史天天复习与选练题(含解析):第15.3周今天复习:高中历史选修5--61.本选修部分侧重于史学知识、文明遗址、中外历史谜团、历史文化遗产等,是海南、浙江等少数省份必考内容。

3.注重在课本基础上选择一些新的材料情景,考查学生灵活运用课本知识的能力。

【规律方法总结】1.识记方法:掌握必要的真实“重现”历史的史学知识,了解考古发掘及研究工作的基本常识;了解若干中外历史谜团及其解释的情况。

2.探讨能力:能够依据文明遗址发掘的成果,探讨其地位和历史意义,增强历史感。

3.联系技巧:运用一些基本的史学方法,把必修与选修、历史与现实热点联系起来,灵活而准确的简要分析有关历史现象。

【高考考点定位】一、探索历史的奥秘1.历史与历史的重现→→突出考查史料的类型、历史研究的方法。

2.人类起源之谜→→着重考查古人类学家和考古学家对人类起源的基本研究成果。

3.三星堆遗址──古蜀文明之谜→→重点考查三星堆遗址的发现经过与发掘成果、三星堆文化遗址研究的未解之谜。

4.玛雅文明的消失→→主要考查玛雅文明的成就、玛雅文化研究中的未解之谜。

5.二里头文化的探索→→突出考查二里头文化的基本内容、二里头遗址研究中的疑难问题。

6.米诺斯宫殿遗址与克里特文明→→着重考查克里特文明的成就、克里特文明探索过程中的疑难问题。

7.大津巴布韦遗址与非洲文明探秘→→重点考查大津巴布韦遗址发掘的过程、大津巴布韦遗址留给我们认识非洲历史的线索。

二、世界文化遗产荟萃1.世界文化遗产的由来→→突出考查“世界遗产公约”的主要内容、文化与自然协调一致的思想、保护文化环境和保护自然环境对世界遗产保护的重要性。

2.古代埃及文明的历史遗产→→着重考查古代埃及文明的杰出代表、金字塔建筑在科学技术方面的成就和意义、阿布辛拜勒神庙的搬迁。

3.古代希腊、罗马的历史遗迹→→重点考查希腊雅典卫城的巴特农神庙、奥林匹克遗址群、罗马古城。

4.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遗产→→主要考查佛罗伦萨在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地位、圣彼得大教堂所体现多方面成就、集中反映文艺复兴成就的主要文化遗产。

高考历史天天复习与选练题(含解析):第11.4周

高考历史天天复习与选练题(含解析):第11.4周

2018高考历史天天复习与选练题(含解析):第11.4周今天复习:人文精神起源发展【2018年高考命题预测】本专题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既是学生难以理解的内容,也是高考考查的重点和热点。

分析近几年的高考试题的分布可以得出比较侧重对古希腊思想和启蒙运动的考查,其中,启蒙思想家的主张又是重中之重。

从考查的角度看,多以新材料设题,题目难度相对降低。

从热点角度看,本专题知识可以联系党中央、国务院大政方针体现的人文关怀,可以通过我国政府在重大自然灾害和全球金融危机中的表现,说明党中央、国务院“以人为本”执政理念的科学性。

本专题内容仍然要重点掌握,尤其是要把握人文主义的起源、复兴、发展、成熟这一主线,特别是启蒙思想家的主张对亚、欧、北美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的深远影响。

关于该考点的预测,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考量:1.就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内容而言,在高考中希腊先哲的精神觉醒内容比较少,但在今后的高考中出现的可能性较大。

因此在复习迎考中从内容来看,一是考查苏格拉底及其他思想家,二是考查人文主义起源的内涵与表现。

2.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是高考的热点与重点,从考查内容来看,对文艺复兴历史背景、代表人物、核心思想以及历史影响的考查,就考查方式来看,并不是单一地考查文艺复兴的相关史实,近几年高考中多与中国古代的思想文化放在一起比较考查,而从考查内容来看,宗教改革部分的命题率较低。

3.启蒙运动这一考点每年选择题都会有所涉及,并且命制非选择题的几率很高,从内容来看,一是主要考查各启蒙思想家的思想主张,二是考查启蒙运动的历史背景和重大历史影响。

【2018年高考考点定位】(1)了解古代希腊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等人对人的价值的阐述,理解人文精神的内涵。

→→着重考查智者学派、斯多亚学派、苏格拉底的主要主张及对“人是万物的尺度”这一命题的理解。

(2)知道薄伽丘等人的主要作品和马丁•路德等人的主要思想,认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

2018高考历史天天复习与选练题第11周周末人文精神起源发展(含解析)新人教版

2018高考历史天天复习与选练题第11周周末人文精神起源发展(含解析)新人教版

2018高考历史天天复习与选练题(含解析):第11周周末今天复习:人文精神起源发展【考点pk】名师考点透析考点一、宗教改革【名师点睛】宗教改革的影响政治上:它打击了西欧的封建势力,摧毁了天主教的精神独裁经济上:为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解除了精神枷锁。

思想上: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促进了西欧各国民族文化和教育事业的发展。

宗教改革“一、一、二”一个核心:人文主义。

一大推动:推动了西欧的思想解放运动。

两大改革:马丁•路德改革;加尔文改革。

【试题演练】1.罗马教皇保罗三世(1534—1549年在位)采取措施:禁止出售赎罪券,禁止任何主教占有一份以上的薪俸,出版禁止天主教徒阅读的书籍目录。

这表明A.保罗三世基本支持路德教派的改革B.天主教会采取适当措施缓解天主教危机C.天主教走上了与新教相融合的道路D.禁止出售赎罪券是新教与旧教的共同目标【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由材料“禁止出售赎罪券,禁止枉何主教占有一份次上的薪俸,出版禁止天主教徒阅读的书藉目录3它表明罗2天主教廷对宗教改革作出了重大让步。

所以B符合题青。

故选肌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宗教改革•宗教改革的影响考点二、启蒙思想【名师点睛】人文主义的发展历程中的阶段性特点:⑴ 文艺复兴运动提倡以“人”为中心,反对以“神”为中心,以“人性”反对“神性”,以“人权”反对“神权”,标志着人文主义的兴起。

(2)宗教改革中人文精神是从神学的角度解放人的思想,鼓励人去创造,提倡人自己的精神。

⑶ 启蒙运动丰富和发展了人文精神的内涵,进一步从理论上证明封建制度的不合理性,把反封建、反宗教神学的斗争推进到反对封建专制制度,构建资产阶级“理性王国”的层面上。

文艺复兴、宗教改革与基督教的关系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反对的是封建的教会与宗教思想,并没有放弃基督教,而是对基督教的发展与创新。

宗教改革实质上是一次意义深刻的社会政治运动和思想解放运动。

高考历史天天复习与选练题(含解析):第13.1周:高中历史选修1--2

高考历史天天复习与选练题(含解析):第13.1周:高中历史选修1--2

高考历史天天复习与选练题(含解析):第13.1周今天复习:高中历史选修1--22.从考查的题型看,除个别省份作为必考外,多数新课标地区仍将以材料解析式的主观题为主,考查学生阅读和理解材料,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迁移知识和综合分析等能力。

4.从热点角度看,“三农”问题、民生问题、进一步扩大改革开放、政治民主化、法制化国家的建设是当前国家政治建设的热点问题。

高考可能会以新材料为依托,利用改革的有关理论考查教材未涉及的其他改革;适当联系民主与法制建设,制度创新等社会热点问题,隐性地考查近代中外民主与实践的经验与教训。

【高考考点定位】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梭伦改革→→突出考查梭伦改革的主要措施、基本特点及其雅典民主政治建设的影响。

2.商鞅变法→→着重考查商鞅变法的具体措施和历史作用。

3.北魏孝文帝改革→→主要考查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主要内容和历史作用。

4.王安石变法→→重点考查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及其历史作用。

5.欧洲的宗教改革→→突出考查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主张、宗教改革的实质、宗教改革的历史作用。

6.穆罕默德•阿里改革→→着重考查穆罕默德•阿里改革的主要内容及其在埃及历史上的作用。

7.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主要考查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历史背景、主要内容及其历史进步性和局限性。

8.明治维新→→重点考查明治维新的历史条件、基本内容及其在日本近代化过程中的历史地位。

9.戊戌变法→→主要考查康梁等维新派人物的政治主张、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和戊戌变法失败的基本史实。

二、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1.专制理论与民主思想→→突出考查君主专制统治产生的理论基础和历史背景,斯宾诺莎、洛克和卢梭民主思想的基本内容及支持民主、倡导进步的历史意识。

2.英国国会与国王的殊死搏斗→→着重考查英国国会与国王斗争的基本史实,从1649年到1660年英国民主与专制斗争的残酷性、复杂性和反复性。

3.向封建专制统治宣战的檄文→→主要考查《独立宣言》、《人权宣言》、《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基本内容及其对政治民主化进程的影响。

2020年高考历史考前冲刺 考前天天练 一(含答案解析)

2020年高考历史考前冲刺 考前天天练 一(含答案解析)

2020年高考历史考前冲刺考前天天练一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公元前227年,罗马建立第一个行省,之后,随着罗马海外征服的范围不断扩大,行省数目大为增加,行省制成为罗马统治海外领地的重要制度。

公元前27年,罗马帝国建立后,行省制度趋于完善。

长期的战争以及行省需要重兵驻扎,从而为军阀的出现提供了条件。

行省制的发展,破坏了罗马城邦的社会政治经济基础,即与氏族血缘关系有联系的具有闭塞性质的罗马公民集体,最终导致罗马城邦走向崩溃。

……古代中国的县,出现在春秋时期。

至战国时期,秦对外扩张活动不断加剧,县的数目也越来越多。

郡大概到春秋末期才出现,秦国郡辖县制度的形成,大概要到战国末期。

秦帝国建立后,废除分封制,确立郡县制为帝国的地方行政制度。

材料二在秦汉帝国,氏族血缘关系残余被较为彻底地铲除,但罗马帝国仍存城邦时期血缘关系的残余。

罗马与秦汉的专制政体有明显的不同之处。

秦汉郡县的机构庞大,尽管秦汉郡县机构复杂,人员众多,但管理层次则是相当分明的。

罗马行省机构则远不及秦汉帝国那样复杂,罗马行省之下为城市,由于城市具有自治或半自治的性质,所以罗马行省机构设置简单;官吏人数不多。

行省主要负责税收、司法和治安等方面事务,远不及秦汉郡县管辖得那样广泛。

尽管随着罗马帝国的发展,中央政府对行省控制不断加强,但罗马行省始终没有形成层次分明的管理机构。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易宁《秦汉郡县制、罗马行省制与古代中西文明的特点》(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罗马实行行省制的影响。

(2)依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秦汉郡县制和罗马帝国行省制建立的相同之处,比较两者的不同之处及产生的主要原因。

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艾森斯塔德认为:官僚帝国的统治者总是具有“普遍化权力”的倾向,致力于扩张性的政治目标。

其第一个一般性政治目标首先是“建立和维持统一的中央集权的政权,以及统治者的最高主权”;统治者的第二个一般性目标则是发展“有关资源动员的特殊取向”,“保证其能够从社会不同群体那里得到不断的、独立的资源补充”,“力图把社会的权力与控制的中心独揽于一己之手”,“努力控制这些资源而使之专为一己所用”。

2020高考历史天天复习与选练题(含解析):第3.5周

2020高考历史天天复习与选练题(含解析):第3.5周

高考历史天天复习与选练题(含解析):第3.5周今天复习:近代西方民主政治考点一、法国共和政体的建立【名师点睛】共和制确立艰难的原因(1)政治原因:法国封建势力强大,专制主义的观念根深蒂固。

(2)经济原因:法国小农经济发达,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缓慢。

(3)阶级原因:法国国内阶级关系错综复杂,派别众多;处于工场手工业时期,工业资产阶级的力量还不够强大。

(4)外部原因:欧洲封建君主专制政体的国家武装干涉法国革命。

法国共和政体的特点(1)立法权由参、众两院行使,总统与参、众两院议员共同创制法律。

(2)总统由两院联席会议选出,对议会负责;权力受议会和内阁的制约,是议会共和制政体。

(3)行政权由总统和内阁共同掌握,内阁部长由总统任命,但内阁部长须对议会负责。

法国的共和体制的认识一大特点:走向共和的曲折历程。

一个标志: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的颁布。

一项制度:议会制共和制。

两大权力:立法权属于参众两院、行政权属于总统和内阁。

【试题演练】1.“(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的宪法含混不清、残缺不全可谓是达到了令人吃惊的地步。

它既无序言,又无理论说明……这一现象的出现,乃是当时特殊的政治环境使然。

”材料中的“特殊的政治环境”主要是指()A、封建专制势力强大B、共和派与君主派斗争激烈C、普法战争法国战败D、无产阶级革命的迅猛发展【答案】B【解析】考点二、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名师点睛】德意志君主立宪制的特点(1)德意志是名义上的君主立宪制,德意志皇帝控制行政权和军队,拥有广泛的权力。

(2)德意志宰相由皇帝任命,宰相主持政府并担任联邦议会议长,但只对皇帝负责。

(3)德意志帝国议会是立法机构,但无实权,法律须经皇帝批准。

(4)立宪为虚,专制为实,具有浓厚封建专制、军国主义色彩。

德意志帝国的体制可归纳为“一、二、三”一个标志:德意志帝国宪法。

两个特点:不彻底、不完善。

三项权力:皇帝权力至高无上、首相对皇帝负责、帝国国会形同虚设。

【试题演练】1.俾斯麦用强权帮助普鲁士实现了德意志的统一,一时许多与他有关的现象出现:因俾斯麦曾拿香肠说法律,故早在统一过程中就有了“俾斯麦香肠”及以此为主题的漫画(如下图);就连统一后颁布的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也有人称为“俾斯麦帝国宪法”。

高考历史天天复习与选练题(含解析):第11.1周:现代中国科教文艺

高考历史天天复习与选练题(含解析):第11.1周:现代中国科教文艺

高考历史天天复习与选练题(含解析):第11.1周今天复习:现代中国科教文艺本专题在近几年的高考中所占比重不是很大,主要以选择题的形式呈现,随着我国“科教兴国”战略的深入发展,对本专题的地位会越来越重要,总结近几年高考试题,主要考查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科技成就,教育方针的目的,以及“双百”方针的影响,在复习应考的过程中需要结合热点问题分析。

关于该考点的预测,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考量:1.掌握新中国成立以来科技发展取得的成就和原因,认识科技进步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作用,并联系古代、近现代的科技成就,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

2.联系“神舟5号”“神舟6号”“神舟7号”,理解科学技术在推动社会发展和提高综合国力方面的作用。

3.掌握“双百”方针贯彻过程中的历史经验教训,理解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重要性。

4.了解我国教育发展的史实,理解教育和人才对国家发展、民族振兴的意义。

【高考考点定位】(1)列举新中国成立以来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认识科技进步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作用。

→→重点考查新中国成立以来现代科技的主要成就,“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背景及其产生的作用。

(2)知道我国“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讨论在贯彻“双百”方针过程中取得的经验和教训。

→→突出考查“双百”方针的背景及意义、“双为”(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方针指引下新中国的文化成就。

(3)了解我国教育发展的史实,理解“国运兴衰,系于教育”的深刻含义。

→→着得考查新中国成立以来教育发展的主要史实,“依法治教”战略的伟大意义。

我要练习1、(新课标Ⅰ卷文综33)18世纪中叶,一位英国内阁成员在议会发言中说:“诸位都知道,媾和与开战的权力是由国王掌握的……我们的宪法始终表明,国王在决定和平与战争时有权利让议会参与,也有权利不让议会参与。

没有哪位明智的国王真的会冒险不让议会参与。

”这表明在当时的英国()A.光荣革命成果受到侵蚀 B.立宪政体未能阻止国王专权C.内阁依旧为国王所控制 D.国王仍旧保留某些名义权力【答案】D【考点定位】欧美代议制的确立和发展·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君主立宪制下国王权力2、(北京卷文综历史23)电影往往是社会现实与舆论的一种反映。

2020高考历史二轮复习高考题型天天练11评价论证类非选择题

2020高考历史二轮复习高考题型天天练11评价论证类非选择题

【2019最新】精选高考历史二轮复习高考题型天天练11评价论证类非选择题时间:25分钟满分:50分1.2016·山东蓬莱高三期末]现代化是人类文明演进的趋势,也是人们认识历史的重要视角。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所谓古代中国的“现代化”,就是指造就中华帝国的那套“理性设计”,主要包括郡县制、法典化控制以及文官制度等……若从宗周时代的“礼仪政治”形态往后看,则春秋战国以至于帝国时代,郡县制、官僚制和法律控制手段无疑体现了政治形态的一种“现代化”趋势。

——张树平《“理性政治知识”与中国古代政治的“现代化”》材料二:通常认为,宋朝标志着旧的中世纪统治(其顶峰是唐朝时期)的结束和所谓“现代”发展的开始。

……那种认为中国历史和中国社会体系“没有变动”的观点是绝对错误的。

如果我们仔细考察宋朝时所发生的这些变动,可能会惊讶地发现,它们不但显示出典型的“现代”特征,而且预示着七八百年后改变欧洲面貌的种种变迁。

——罗兹·墨菲《东亚史》材料三:在现代化的每个阶段中,只能解决一个或者两个当前的主要任务……许多阶段连贯起来,逐步地解决了阻碍中国现代化的各种障碍,构成了中国现代化前进的历史运动。

——戴逸《辛亥革命开启了中国现代化的新纪元》(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以郡县制为例概述从宗周时代到秦朝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并据此指出材料一中“现代化”的内涵。

(8分)(2)据材料二,从经济、社会、科技等角度概括宋朝带有“现代”特征的“变动”。

(7分)(3)据材料三,结合中国近代史相关史实论证材料三的观点。

(要求:观点理解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准确。

200字以内。

)(10分)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从分封制瓦解、春秋战国出现、秦朝推广等三个方面解释;第二小问,“内涵”应当与“特点”相似,从材料中总结出国家管理制趋于制度化、体系化,此外演变历程反映了其从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的演变历程。

第(2)问,注意从经济、社会、科技三个角度分别回答宋朝的新变化、新特点,结合相关史实回答即可。

2020高考历史天天复习与选练题(含解析):第11.3周

2020高考历史天天复习与选练题(含解析):第11.3周

2018高考历史天天复习与选练题(含解析) :第11.3周今天复习:现代中国科教文艺【考点pk】名师考点透析考点、新中国教育事业【名师点睛】新中国不同时期的教育方针和成就现代中国教育发展的经验教训(1)教育必须为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服务。

(2)坚持教育的社会主义方向。

(3)从基本国情出发。

(4)切实落实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试题演练】1 •费正清在《美国与中国》中说:“毛(泽东)后的领导转变了方针。

为了现代化,国家重视专甚于红,重新建立为国选拔人才的传统制度。

”这种“制度”具体是指( )A.恢复高校考试招生制度 B •建立职称评定制度C.实行三级学位制度D.推进九年义务教育制【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考生闻读禾殴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由材料信息■毛(泽东〉后的领导转 变了方针"可知,这里的领导是邓小平,邓幻评重新建立的为園选拨人才的传统制度”是指的1977年恢 复高考制度,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必项& BCD 是在改革开放新吋期提出,排除。

考点: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和文化教育事业 ?教育事业的发展?高考制度的恢复我要练习10、11是有关美国邦联政府、议会与州关系的一组漫画。

A.邦联政府拥有征税权与财政权 C.邦联政府各项活动须听命于各州D.邦联议会财政支出须各州批准【答案】B 1、( 2015年福建卷文综20)图9、该组漫画反映了( )【解析】根据图片信息和所学知识,美国建国之初实行邦联制,它实际上是一个松散的各州联合体,邦联政府没有一个主权国家应有的宣战、媾和、签约、发行货币、借债、征兵和征税等权力,排除A;邦联议会的决议需要征得各州同意,但不是邦联政府各项活动须听命于各州,排除C; D在图片中无从体现,故选B。

【考点定位】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美国共和制的确立•邦联政府。

【名师点睛】本题的解答一是注意考查的是美国建国之初的邦联体制,在近年的各省高考命题中凡是涉及邦联体制的多是考察邦联体制的弊端,即邦联政府松散无力,因此美国后来加强中央政府的权力,建立联邦制,学生把握了这一点,不难得出答案。

2020高考历史天天复习与选练题(含解析):第11.5周

2020高考历史天天复习与选练题(含解析):第11.5周

2018高考历史天天复习与选练题(含解析) :第11.5周今天复习:人文精神起源发展【考点pk】名师考点透析考点一、人文主义精神的起源【名师点睛】古希腊人文精神兴起的原因(1)经济上:古希腊发达的工商业及城邦经济的繁荣,为古希腊人文主义兴起奠定了基础。

(2)政治上:希腊民主政治的发展,重视公民的个人价值,强调培养公民的责任感,是人文主义精神兴起的政治保证。

(3)文化上:形成思想自由、渴求知识、乐于探究的文化传统精神。

(4)社会环境:开放、冒险的海洋文明,造就了希腊思想家追求平等、诚信、不断探究的品质。

苏格拉底与智者学派智者学派主张“人是万物的尺度”,导致极端个人主义的泛滥;苏格拉底倡导“知识即美德”,弥补了其缺陷和不足,是对智者学派思想的继承和发展,而不是否定。

人文精神人文精神强调以人为中心,注重人性和人的价值是西方人文精神的主要内涵,人文主义是人文精神的核心。

这种精神对打破原始宗教对人的控制具有重大意义。

但智者学派过分强调个人的主观感受,容易导致极端个人主义和社会秩序的混乱。

希腊先哲的精神觉醒可归纳为“一、二、四”一条主线:人文精神的发展。

两个阶段:人文精神的觉醒;人文精神的起源。

四个人物:泰勒斯、普罗塔哥拉、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德。

【试题演练】1 •孟子认为“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苏格拉底认为“善是人的内在灵魂,世界上没有人自愿作恶”。

他们所述的共同目的是( )A.实行民主政治 B •实现人际关系的和谐C.重视对人自身的研究 D •强调教化对人的作用【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査学生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

材料表明,孟子和苏格拉底都认为人性本善,在此基础上他们都认可教肓对人的作用,D顷正确。

材料中没有提及民主政治」故A项错误实现人际关系的和谐阳不符合题干材料的主旨,故B项错误』材料的主旨强调的是对人的教化,不罡研究人本身,故匚项错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孟子;古代希腊、罗马?西人文精神的起源?苏格拉底的思想。

2020高考历史天天复习与选练题(含解析):第10.3周

2020高考历史天天复习与选练题(含解析):第10.3周

2018高考历史天天复习与选练题(含解析):第10.3周今天复习:近代中国思想解放【考点pk】名师考点透析考点一、西学东渐【名师点睛】中体西用“中体西用”是洋务派的指导思想。

“中学为体”强调以中国的纲常名教作为决定国家命运的根本,“西学为用”指利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近代科学技术以求富国强兵。

其实质是在不触动封建制度的前提下,通过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达到巩固封建统治的目的。

但是我们不能简单对它予以否定,它在中国近代化上所起的作用不容抹杀。

维新派与革命派二者都是资产阶级政治派别,在发展资本主义的大方向上是一致的。

其区别在于维新派主张改良和君主立宪,革命派主张革命和民主共和制。

西学东渐可归纳为“一、二、三、三”一个主流:向西方学习。

两个阶级:地主阶级和资产阶级。

三大派别:抵抗派、洋务派、维新派。

三大口号:师夷之长技以制夷;“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维新变法、君主立宪。

【试题演练】1•上海师范大学萧功素教授指出:“中国人中的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并不是人权自由的启蒙意识,而是这种为民族生存而激发的以务实地摆脱危机为目标的避害趋利的意识。

”其中“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指的是()A.明末清初的“工商皆本”意识B. “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C.洋务运动的“中体西用”主张D. 辛亥革命民主共和的思想【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査的是地主阶级抵抗派的思想主张。

要明确题干"■世俗理性的最初觉翌‘要求。

根据材料信息“为民族生存而激发的汰务实地摆脱危机为目标的避害趙利的青识3麻系所学知识可知,鸦片战争后,以林则徐、魏源为代表的先进中国人认识到西方科学技术的先进、武器装备的先进,为了挽救滝政府的危亡』提出了勺帀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B项符合史实和题意,正确,止项是清初黄宗読的思想主张,扌彳瞬3 C项罡地主阶级洋务派的主张,排险D项是资产阶级革命派的主张,排除。

考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地主阶级抵抗派的思想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考点二、学习的内容【名师点睛】近代中国人学习西方的内容新文化运动可归纳为“一、二、三、四”一个中心:北京大学。

2020高考历史天天复习与选练题(含解析):第11.2周

2020高考历史天天复习与选练题(含解析):第11.2周

2018高考历史天天复习与选练题(含解析):第11.2周今天复习:现代中国科教文艺【考点pk】名师考点透析考点一、新中国的科学技术【名师点睛】新中国科技发展的原因1.新中国成立及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为科技事业的发展创造了前提。

2.党和政府对科技发展的重视和正确决策,为科技事业发展提供了保证。

3.积极借鉴世界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

4.杰出科学家和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开拓创新和献身于科技事业的高尚情操。

建国以来各时期重大科技成就列表新中国建国以来科技成就的重大作用和意义:1.加强了中国的国防力量,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稳定的和平环境,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2.促进了生产力的提高,促进了经济的发展;3.极大地增强了我国的综合国力,为中国立于世界强国之林起了巨大作用;4.振奋了我们的民族精神。

【试题演练】1 •下列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取得的先后顺序是()①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②培育出杂交水稻新品种一一“南优2号”③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发射成功④成功研制高性能巨型计算机一一“银河I号”A.②①③④ B .①②③④ C .②①④③ D .①③②④【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题考查了我国重大科技成果的时间,这几项经常考到,196斗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血70年,中国用自制的館长征1号抹运载火箭,成功地将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综方红一号”送入预定轨道。

1973年袁隆平培育出杂交水稻.1983年成功研制出高性能巨型计算机一一“银河一号叫本题选D 项。

其他各项排列均错误。

考点:现代中国的科技与文化•现代中国的科技•成就考点二、双百方针【名师点睛】“双百”方针的内涵百花齐放:指文学艺术上的不同形式和风格可以自由发展;百家争鸣:指科学研究上的不同学派可以自由争论。

它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文学艺术和科学研究工作的基本方针。

“双百”方针中的“百家争鸣”和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的实质不同:(1)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反映了当时社会政治斗争的激烈和复杂。

2020版高考总复习历史练习:单元检测11 -

2020版高考总复习历史练习:单元检测11 -

单元检测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7·威海二模)经济学家凯恩斯指出:“雅典之所以伟大,是不是因为有劳雷恩银矿?波斯帝国获得东方各地长期积累的贵重金属,亚历山大大帝将秘藏的贵金属扩散,那是不是促进了地中海沿岸经济的发展,形成了迦太基与罗马争霸的历史?欧洲中世纪长期停滞,是不是因为贵金属极度匮乏?”该段文字所包含的思想可以用来解释的历史事件是()A.世界经济大危机的发生B.北美自由贸易区建立C.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D.世界贸易组织的建立解析:根据材料得出该段文字包含的思想是综合国力决定该国的地位,世界经济大危机的发生与该思想无关,故A项错误;北美自由贸易区建立是为了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不符合题意,故B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是因为美国强大的经济实力,故C项正确;世界贸易组织的建立是适应经济全球化趋势,故D项错误。

答案:C2.(2017·广州模拟)1960年,在美国的积极倡议下,联合国成立了国际开发协会,作为世界银行的附属机构。

它的宗旨是通过对不发达国家给予条件较宽、期限较长、负担较轻的贷款,促进其经济发展,减轻贫困,提高生活水平。

这一机构的成立()A.冲击了布雷顿森林体系B.加强了美国对发展中国家的掠夺C.抵制了不结盟运动的发展D.扩大了美国在中间地带的影响力解析:根据材料“作为世界银行的附属机构”,是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发展,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对不发达国家给予条件较宽、期限较长、负担较轻的贷款”,帮助不发达国家发展经济,故B项错误;不结盟运动形成于1961年,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作为世界银行的附属机构”“对不发达国家给予条件较宽、期限较长、负担较轻的贷款”,扩大了美国在这些国家的影响力,故D项正确。

答案:D3.(2018·许昌模拟)下图反映的是某国际组织从1981年到2009年向各成员国提供贷款的情况(注:表中“其他”指的是贷款额低于112.95亿美元的国家的贷款总额百分比)。

2020高考历史二轮复习高考题型天天练1材料主旨类选择题

2020高考历史二轮复习高考题型天天练1材料主旨类选择题

【2019最新】精选高考历史二轮复习高考题型天天练1材料主旨类选择题题型1 材料主旨类选择题时间:15分钟满分:48分1.2016·湖南师大附中月考]钱穆在《中国文化史导论》中指出:“游牧、商业起于内不足,内不足则需向外寻求……农耕可以自给,无事外求,并必继续一地,反复不舍……草原与滨海地带,其所凭以为资生之地者不仅感其不足,抑且深苦其内部之有阻害。

”钱穆认为各种文化形成的根源是( )B.民族差异A.需求差异D.自然环境C.生活方式解析:题干表述的是“游牧、商业起于内不足”“农耕可以自给,无事外求”,没有涉及二者在需求上有何差异,故A项错误;B、C项材料没有提及,故B、C项错误;解读材料可知,游牧和商业发展是由于所处地区不能满足自身发展需要,所以才向外发展,具有流动性,而农耕经济能在一地自给自足,不用向外发展,故形成安土重迁思想,所以作者认为文化形成的根源是自然环境,故D项正确。

答案:D 2.2016·山东青岛模拟]《殷周制度论》中有:“欲观周之所以定天下,必自其制度始矣。

周人制度之大异于商者,曰立子立嫡之制,由是而生宗法及丧服之制,并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下臣诸侯之制。

”这段材料说明西周政治制度的显著特征是( )A.通过主要分封同姓诸侯以加强对地方统治B.通过世袭制和嫡长子继承制以巩固周王权C.通过血缘姻亲关系与地缘结合以强化王权D.通过制定各种礼乐制度维护贵族等级特权解析:由题干中“立子立嫡之制”“封建子弟之制”等关键词可判断其体现的是西周的宗法制和分封制。

A项只提到了分封制而没有提到宗法制,B项只提到宗法制而没有提到分封制,都不能全面体现材料内容,故A、B项错误;C项两种制度都提到,故C项正确;礼乐制度与题干材料无关,故D项错误。

答案:C 3.2016·湖南株洲一模]康有为在《大同书》中指出:“男女皆平等独立,婚姻之事不复名为夫妇,只许订岁月交好之和约而已,行之六十年,则全世界之人类皆无家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历史天天复习与选练题(含解析):第11周周末
今天复习:人文精神起源发展
【考点pk】名师考点透析
考点一、宗教改革
【名师点睛】
宗教改革的影响
政治上:它打击了西欧的封建势力,摧毁了天主教的精神独裁
经济上:为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解除了精神枷锁。

思想上: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促进了西欧各国民族文化和教育事业的发展。

宗教改革“一、一、二”
一个核心:人文主义。

一大推动:推动了西欧的思想解放运动。

两大改革:马丁·路德改革;加尔文改革。

【试题演练】
1.罗马教皇保罗三世(1534—1549年在位)采取措施:禁止出售赎罪券,禁止任何主教占有一份以上的薪俸,出版禁止天主教徒阅读的书籍目录。

这表明
A.保罗三世基本支持路德教派的改革
B.天主教会采取适当措施缓解天主教危机
C.天主教走上了与新教相融合的道路
D.禁止出售赎罪券是新教与旧教的共同目标
【答案】B
【解析】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宗教改革·宗教改革的影响
考点二、启蒙思想
【名师点睛】
人文主义的发展历程中的阶段性特点:
(1)文艺复兴运动提倡以“人”为中心,反对以“神”为中心,以“人性”反对“神性”,以“人权”反对“神权”,标志着人文主义的兴起。

(2)宗教改革中人文精神是从神学的角度解放人的思想,鼓励人去创造,提倡人自己的精神。

(3)启蒙运动丰富和发展了人文精神的内涵,进一步从理论上证明封建制度的不合理性,把反封建、反宗教神学的斗争推进到反对封建专制制度,构建资产阶级“理性王国”的层面上。

文艺复兴、宗教改革与基督教的关系
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反对的是封建的教会与宗教思想,并没有放弃基督教,而是对基督教的发展与创新。

宗教改革实质上是一次意义深刻的社会政治运动和思想解放运动。

启蒙运动“一、一、二、四”
一大特征:人文主义成熟。

一条主线:人文主义发展。

两个目的:反封建专制、反宗教神学。

四大人物:孟德斯鸠、伏尔泰、卢梭、康德。

【试题演练】
1.“他是法国大革命的导师”,他宣称“封建专制是束缚自由的镣烤”。

他认为国家主权属于人民,统治者的权力来自他同人民签订的契约……该近代启蒙思想家最有可能是
A.伏尔泰
B.孟德斯鸠
C. 卢梭 D.康德
【答案】C
【解析】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启蒙运动·卢梭。

我要练习
1、(2015年浙江卷文综39)近代的民主思想和科学精神从欧洲兴起后,传播到全世界。

1915年,在民主和科学的大旗下,中国新文化运动拉开了序幕。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6分)材料一
在“光荣革命”到来之前,一个伟大的人发现了解释自然现象的钥匙。

……人们觉得,理性
也能打开人类事务之门。

随后,洛克发表《政府论》,他指出:政治权力是每个人交给社会的自然状态中所有的权力,由社会委托给统治者,用来为他们谋福利和保护他们的财产。

当统治者滥用权力,破坏而不是保护人民财产的时候,人民可以反抗甚至推翻它。

——据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等编写
材料二
创建合众国的那一代人——华盛顿、杰斐逊与富兰克林等,无一不是启蒙思想的继承者。

他们把新大陆作为“自由与自治”的试验场。

接着,理性与自由的信念推动了工业革命的深入。

到19世纪后半期,科学知识的进步推动了技术发明与创造的空前增长。

——摘编自梁霄羽《极简美国史》等
材料三
晚清以降,国人科技意识因“师夷”而增长。

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冲决专制制度和伦常之网罗,接引“西学”以启蒙。

进入民国,各主要报刊加入对《临时约法》的大讨论,民主与科学思想得以倡扬。

北洋军阀上台,妄图复古倒退,陈独秀等奋起反击,掀起了新文化运动。

关于新文化运动的起因,有学者侧重于从晚清以来西学东渐的演变历程分析,也有的侧重于从1915年前后各种主客观因素分析。

——据李侃等《中国近代史》整理
(1)联系所学知识,写出材料一中“伟大的人”的名字及其所发现“钥匙”的重要意义。

根据材料概括洛克的思想主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些主张的影响。

(10分)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概述“那一代人”所进行的“实验”是怎样实现“自由与自治”的。

19世纪后半期美国在科学技术方面有哪些“发明与创造”?(10分)
(3)阅读材料三,关于新文化运动的起因,您侧重于哪一种观点?试结合相关史实扼要论述。

(6分。

只列观点,不说理由不得分。


【答案】(26分)
(1)牛顿。

经典力学体系完成了人类对自然界认识史上第一次理论大综合,促进了理性思想与启蒙运动的发展。

君主及其政府的权力源于人民;建立政府的目的在于保护人民的权利;君主及其政府威胁人民的权利时,人民有权推翻它。

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提供理论支持,对其他国家反对封建专制斗争产生广泛影响。

(3)要求观点明确,言之成理;史论结合,言简意赅。

在“结合相关史实扼要论述”部分。

侧重①:“师夷长技”促进了对西方先进技术的学习。

维新派传播西方资产阶级的社会政治学说和自然科学知识。

革命派提出三民主义思想,辛亥革命和《临时约法》促进了民主与科学思想的传播。

侧重②:民国的建立,促进民主与科学思想的传播。

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

北洋军阀妄图复辟帝制。

新式学堂和留学风气促进了先进知识分子对西方民主和科学思想的吸收,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领军人物。

北京大学实行“兼容并包,思想自由”,推动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

【解析】
试题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

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伟大的人”的名字显然是指英国的牛顿,所发现“钥匙”指的是牛顿的力学体系,而所发现“钥匙”的重要意义主要是强调“完成了人类对自然界认识史上第一次理论大综合以及“引发了”启蒙运动即可,根据材料一的主旨,一定要强调所发现“钥匙”的更大意义在于“引发了”启蒙运动。

洛克的思想主张主要是强调两点,一是政府权力来源,二是人们建立政府的目的,政府权力来源于人民,人们建立政府的目的就是要保护自己的权利,一旦权力不能受到保护,人民就有权利推翻掉现行政府。

当然像这样的主张的影响只能回答“为资产阶级革命提供理论支持、为资产阶级革命提供思想武器之类的要点即可。

(2)“那一代人”指的是华盛顿、杰斐逊与富兰克林等,实现“自由与自治”主要是强调通过1787年宪法即制定联邦宪法,确立“制约与平衡”的原则,建立了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来实现“自由与自治”的。

19世纪后半期美国在科学技术方面的“发明与创造”主要是回答美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的发明即可,例如,“爱迪生发明电灯、贝尔发明电话机、福特制造出美国第一辆汽车”均是可以的,本问其实没有什么难度。

【考点定位】近代科学技术·经典力学·牛顿力学体系;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启蒙运动•启蒙思想的兴起;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美国共和制的确立•1787年美国联邦宪法;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的背景。

【名师点睛】从命题角度来看本题的亮点在于融会贯通核心主干知识,让考生们去亲身感悟历史的智慧,和学史使人明智是吻合的。

既考查了核心主干知识“洛克的思想主张及影响、美国的自由与自治,又考查了核心主干知识“新文化运动的起因”,特别是考查了考生们“扼要论述相关史实”的能力,本题立意宏阔,有机联系中美英三国的政治、科技以及思想文化,巧妙引入历史人物牛顿,设题厚重大气,贯通核心主干知识,培养学生立体思维,这就要求考生们在以后的复习备考中不要拘泥于钻牛角尖,而要有一个贯通古今、贯通中外的“大历史观”。

2、(2016年海南单科卷历史6)北魏时,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总结出一套个体农户农副
兼营的精耕细作农业模式,反复强调农户不要过度扩大耕种面积,“宁可少好,不可多恶”。

这表明
A.精耕细作的目的是追求农业收益的最大化
B.精耕细作农业遏止了大土地所有制的发展
C.个体农户为主体的耕作模式限制农业的进步
D.人口与土地的尖锐矛盾导致耕作模式的转变
【答案】A
【考点定位】古代中国的经济•古代农业•精耕细作的生产模式
【名师点睛】本题以《齐民要术》的总结为切入点,考查考生对中国古代精耕细作的理解和认识,意在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以及通过现象认识事物本质的能力。

精耕细作的目的是通过劳动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生产效益,生产工具的改进、农田管理的规范、农田水利的兴修等都是精耕细作的表现。

古代农业生产模式是教材的主干知识,也是全国卷以及各地方卷命题的高频考点,我们平时复习时要注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