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高考历史模拟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合集下载

2021年高考历史模拟试卷及答案解析

2021年高考历史模拟试卷及答案解析

绝密★启用前2021年高考历史模拟试卷及答案解析考试时间:100分钟;试卷总分:100分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第I卷(选择题)一、单选题(共24题,每题2分,共48分)1.1986年,举世闻名的四川三星堆祭祀坑被发掘,出土了将近千件物品,其中最为精美的是青铜器,下图中青铜面具的雕刻工艺明显具有中原青铜器面具多扉棱装饰的特点。

其他青铜礼器与殷商青铜礼器的形制也较为一致。

这反映了当时A.巴蜀地区处于商王内服之地B.工官制实现了礼器标准化生产C.礼乐制度维护了宗法分封制D.巴蜀与中原地区存在文化交流【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四川与中原地区的文化交流情况,旨在考查考生在了解史料信息的基础上分析问题的能力。

通过巴蜀与中原文化交流的史实,培养考生对中华民族的民族认同感和对国家的高度认同感、归属感、责任感和使命感。

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将四川置换成巴蜀地区,即巴蜀地区与中原地区的青铜雕刻工艺、礼器形制有一致之处,据此可知当时巴蜀地区与中原地区有较强的联系和交流,D项正确。

A项说法错误,排除;题中并未出现“工官制”的信息,B项与题意无关,排除;C项说法正确,但与题中材料不存在对应关系,排除。

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四川与中原地区的文化交流情况,旨在考查考生在了解史料信息的基础上分析问题的能力。

通过巴蜀与中原文化交流的史实,培养考生对中华民族的民族认同感和对国家的高度认同感、归属感、责任感和使命感。

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将四川置换成巴蜀地区,即巴蜀地区与中原地区的青铜雕刻工艺、礼器形制有一致之处,据此可知当时巴蜀地区与中原地区有较强的联系和交流,D项正确。

A项说法错误,排除;题中并未出现“工官制”的信息,B项与题意无关,排除;C项说法正确,但与题中材料不存在对应关系,排除。

2021年高考历史模拟试卷含答案解析参考资料

2021年高考历史模拟试卷含答案解析参考资料

绝密★启用前2021年高考历史模拟试卷及答案解析考试时间:100分钟;试卷总分:100分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题号一二总分得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第I卷(选择题)一、单选题(共24题,每题2分,共48分)1.商王太甲因失德被开国元勋伊尹囚禁;因周成王年幼周公旦“代王摄政”,统治期间政通人和,百姓安居乐业;殷纣杀戮谏诤亲贵大臣,周厉王以死罪阻止权贵议政,导致国家衰亡。

对以上史实的解释合理的是A.贵族政治是王权的有益补充B.商周王权都曾经历由衰而盛C.贵族政治可以直接制约王权D.宗法制主要发挥历史正能量【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商周贵族政治,意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阐释历史现象的能力。

试题要求对史实进行合理解释,考生需要根据材料信息进行时空定位,然后对材料中的叙述进行辨析,形成客观的历史认识。

通过对比材料中提供的历史事件可知,贵族政治对王权有一定的制约作用,是王权的有益补充,A项正确、C项错误;材料信息无法全面体现“商周王权都曾经历由衰而盛”,B项错误;宗法制和分封制相结合使得统治权力被限定在贵族阶层,这不利于人才流动和政治良性发展,D项说法错误。

本题考查商周贵族政治,意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阐释历史现象的能力。

试题要求对史实进行合理解释,考生需要根据材料信息进行时空定位,然后对材料中的叙述进行辨析,形成客观的历史认识。

通过对比材料中提供的历史事件可知,贵族政治对王权有一定的制约作用,是王权的有益补充,A项正确、C项错误;材料信息无法全面体现“商周王权都曾经历由衰而盛”,B项错误;宗法制和分封制相结合使得统治权力被限定在贵族阶层,这不利于人才流动和政治良性发展,D项说法错误。

无2.有学者指出,西周“封建”和秦并天下,是中国的两次大一统。

2021年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历史含解析

2021年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历史含解析

2021年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历史含解析【试卷综析】本试卷是高三文科综合试卷,历史部分的考查以主干知识为载体,以能力测试为主要目标,在注重考查学科核心知识的同时,突出对高考要求的四大能力的考查。

试题重点考查:汉到元的政治制度的演变、中国古代商业的发展、宋明理学、罗马法、启蒙思想、社会主义发展历程、列强侵华、近代中国社会物质生活变迁、新民主主义革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全球化、中国传统主流思想文化的演变、城市化问题、宗教改革、日本明治维新、第一次世界大战等主干知识;注意考查学生阅读分析材料,调动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是份基础能力考查的好试卷。

第I卷(选择题140分)一.第I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3.刘邦建立的政治制度与秦朝相比,区别最大的是A.中央机构的设置 B.地方制度C.皇帝权力D.根本目的【知识点】古代中国·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的政治制度的演变·汉初地方制度【答案解析】B 解析:汉承秦制,中央机构、皇帝权力、根本目的都基本上相同,只是在地方上有所不同。

而秦在地方实行郡县制,汉实行郡国并行制。

故选:B【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秦汉的政治制度进行比较分析。

14. “宋代商业活动不断冲击着官府重农抑商政策”,以下符合这一观点的是A.商业场所的时空限制由严格到弱化B.出现“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现象C.提出“工商皆本”思想,出现著名的商帮D.坊市格局明确,官府严格管理商业活动【知识点】古代中国·古代经济·商业发展【答案解析】A 解析:题干中的关键词“宋代”“冲击着官府重农抑商”。

B、C都是明清时期商业发展的具体表现,不符合宋代的情况,排除;D项“坊市格局明确”是唐代商业发展的具体表现,排除。

故选:A【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的正确判断分析。

2021届山东省(新高考)高三模拟考试卷 历史(一)(解析版)

2021届山东省(新高考)高三模拟考试卷 历史(一)(解析版)

山东省(新高考)2021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卷历 史 (一)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Ⅰ卷(选择题)本卷共16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春秋时期,齐国统一了今山东北部、河北西南部的诸夏族小国和莱夷等少数民族,今河北东北部的一些小国和令支、孤竹等少数民族为燕国所并,晋国兼并了赤狄、白狄和“伊洛之蛮”等少数民族。

这说明当时( ) A .分封制的实施扩大了周朝疆域 B .民族交融加剧了华夷之争 C .诸侯争霸战争推动了民族交融D .分裂割据引发了争霸战争2.近年出土的多地秦简显示,秦朝县下面的乡,有两百石的乡啬夫(统治乡民、收税等),还有乡佐、里典、里佐,也有乡司空(负责工程)、仓主、田官、田典等。

这些乡里的吏员设置表明当时秦朝( )A .官僚体系机构臃肿B .重视农业抑制工商C .基层管理严实具体D .中央集权地方分权3.汉朝廷利用天下要塞及“诸塞之河津”禁止官府或个人将关中黄金、铜及其制品带往关外,还严格限制诸侯王国买马关中,对从关中输出马匹做了非常严格的规定。

这说明汉朝廷( ) A .注重维护中央集权 B .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C .实行盐铁官营制度 D .严格限制对外贸易4.田澎在《明代内阁政治研究》中认为内阁有教育功能、筹划功能、补过功能等,但这几种功能的正常发挥需要一定的前提条件,即皇帝勤政、皇帝亲信并尊崇阁臣、阁臣与皇帝保持接触、阁臣A .沿袭了内阁是传统的秘书或参谋视角 B .认为明代内阁功能受制于皇权 C .认为阁臣对政治的影响处于稳定状态 D .坚持明代内阁实质是传统宰相5.18世纪末,英国派遣马戛尔尼使团访华,使团带来许多有意向中国显示英国科技发达、武力强盛的礼品,乾隆皇帝不仅没看出来,反而认为英使在礼品单上自称“钦差”不妥,降旨要其改为公差,以符天朝体例。

2021年最新高考历史仿真模拟试卷(二)含答案(完整版)

2021年最新高考历史仿真模拟试卷(二)含答案(完整版)

1.周的政治体制中实权下放、 虚权保留的模式, 在彼此矛盾激化、 亲情疏远的情况下, 自然不再温情脉脉, 春秋时代也便有且只有僭越频发的可能。材料中评价的政治体制为
A .分封制
B .宗法制 C .郡县制 D .行省制度
2.先秦诸子学说中,有一学术流派主张变法革新,受到秦国的推崇,成为秦治理国家的指导思想。这学术0 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发明、革新和新技术的扩散 —— 它们紧密相连,但概念是不同的。发明是指一项机械、化学
或电学性质的专利创新,其本身并没有特别的经济意义。只有当它能被充分运用到经济发展当中,也
就是当它成为一项革新时,它才表现出经济意义。举例来说,在詹姆斯
·瓦特和马修 ·博尔顿于 1776 年
70 分。
2.考生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上。 3.选择题的答案须用 2B 铅笔将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要改动,须将原填涂处用橡皮擦净。
4.非选择题的答案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写在答题纸上相应区域内,答案写在本试题卷上无效。
选择题部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2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50 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 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 装 ,
_______班 ______
, , , , ,
, 装 ,
,

,
,

,
, , ,
_____姓
, , ,
○ , ,
______
○ , ,
, ,
___
, ,
,

,
,

,


2021年高考历史模拟试卷含答案解析

2021年高考历史模拟试卷含答案解析

绝密★启用前2021年高考历史模拟试卷及答案解析考试时间:100分钟;试卷总分:100分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第I卷(选择题)一、单选题(共24题,每题2分,共48分)1.商王太甲因失德被开国元勋伊尹囚禁;因周成王年幼周公旦“代王摄政”,统治期间政通人和,百姓安居乐业;殷纣杀戮谏诤亲贵大臣,周厉王以死罪阻止权贵议政,导致国家衰亡。

对以上史实的解释合理的是A.贵族政治是王权的有益补充B.商周王权都曾经历由衰而盛C.贵族政治可以直接制约王权D.宗法制主要发挥历史正能量【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商周贵族政治,意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阐释历史现象的能力。

试题要求对史实进行合理解释,考生需要根据材料信息进行时空定位,然后对材料中的叙述进行辨析,形成客观的历史认识。

通过对比材料中提供的历史事件可知,贵族政治对王权有一定的制约作用,是王权的有益补充,A项正确、C项错误;材料信息无法全面体现“商周王权都曾经历由衰而盛”,B项错误;宗法制和分封制相结合使得统治权力被限定在贵族阶层,这不利于人才流动和政治良性发展,D项说法错误。

本题考查商周贵族政治,意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阐释历史现象的能力。

试题要求对史实进行合理解释,考生需要根据材料信息进行时空定位,然后对材料中的叙述进行辨析,形成客观的历史认识。

通过对比材料中提供的历史事件可知,贵族政治对王权有一定的制约作用,是王权的有益补充,A项正确、C项错误;材料信息无法全面体现“商周王权都曾经历由衰而盛”,B项错误;宗法制和分封制相结合使得统治权力被限定在贵族阶层,这不利于人才流动和政治良性发展,D项说法错误。

无2.有学者指出,西周“封建”和秦并天下,是中国的两次大一统。

西周大一统,靠的是血缘纽带和亲情关系;秦的大一统,靠的是法律制度。

2021届高考历史下学期仿真模拟卷二含解析

2021届高考历史下学期仿真模拟卷二含解析

2021届高考历史下学期仿真模拟卷(二)(含解析)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4页。

满分100分。

考试用时50分钟。

第Ⅰ卷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西周时,周天子作为封国主权持有者以“册封”的形式“委任”诸侯作为地方封国统治的代理人,并不拥有独立主权的诸侯接受周王授权而进行代理统治。

对此解释正确的是( )A.西周是主权统一的国家B.西周没有出现最高统治权威C.诸侯在封国内独立实行统治D.分封体制以宗法血缘为基础2.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多种土地制度,如曹魏的屯田制、南朝宋颁布的占山令、北魏的均田制等。

其影响是( )A.解决了人地矛盾问题B.实现了社会长期稳定C.促进了经济重心南移D.调整了农业生产关系3.自元代起直至清末废科举,“四书”始终与“五经”并列,而且被视为“六经之阶梯”,为初学者所必读,而其实际地位和影响则是凌驾于“五经”之上的。

“四书”地位的提升( )A.巩固了孔孟在儒学中的地位B.冲击了孔子在儒学中的影响C.源于程朱理学地位的官方化D.削弱了“五经”在科考中的地位4.早在洪武十七年(1384年),明政府就将部分税粮折为白银征取;正统二年(1437年),朝廷被迫宣布“弛用银之禁”,于是“朝野率用银,其小者乃用钱”。

这一现象说明( ) A.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B.经济发展促进政府政策的调整C.税制改革推动白银普遍化D.明政府改变了传统的经济政策5.1899年驻美公使伍廷芳在发表中国与西方国家关系的演讲中指出:“作为一个市场,中国的一个省比整个非洲更有价值。

中国的政策对待所有国家都一视同仁,他们都真正享有最惠国待遇。

”其主要目的是( )A.竭力满足列强寻求市场的需要B.顺应美国的“门户开放”政策C.利用国际均势来谋求民族利益D.站在国际视野上阐释外交政策6.1907年,鲁迅在《科学史教篇》中提醒“盖使举世惟知识之崇,人生必大归于枯寂,如是既久,则美上之感情漓,明敏之思想失,所谓科学,亦同趣于无有矣”“黄金黑铁,断不足以兴国家”。

历史真题模拟练习卷一含解析

历史真题模拟练习卷一含解析

2021年高考之精选真题+模拟重组卷01(新课标卷)历史试题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座号、考生号、县区和科类写在答题卡和试卷规定的位置上。

2.第Ⅰ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途其他答案标号。

写在试卷上无效。

3.第Ⅱ卷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能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2020·新课标全国Ⅰ卷高考·24)据《史记》记载,春秋时期,楚国国君熊通要求提升爵位等级,遭到周桓王拒绝.熊通怒称现在周边地区都归附了楚国,“而王不加位,我自尊耳"“乃自立,为(楚)武王”。

这表明当时周朝()A.礼乐制度不复存在B.王位世袭制度消亡C.宗法制度开始解体D.分封制度受到挑战【考点】夏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答案】D【解析】分封制下诸侯的爵位是周天子授予的,材料“乃自立,为(楚)武王”,楚国国君自立为王的做法破坏分封制,分封制度受到挑战,故选D项;材料楚国国君自立为王的做法属于个别现象,不能推断出礼乐制度不复存在,排除A项;材料周天子和楚国国君的王位仍然是世袭的,排除B项;材料楚国国君与周天子没有宗法血缘关系,也无法推断是“开始”,排除C项。

25.(2019·新课标全国Ⅲ卷高考·25)在今新疆和甘肃地区保存的佛教早期造像很多衣衫单薄,甚至裸身,面部表情生动;时代较晚的洛阳龙门石窟中,造像大都表情庄严,服饰亦趋整齐.引起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A.经济发展水平B.绘画技术进步C.政治权力干预D.儒家思想影响【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答案】D【解析】材料中“洛阳龙门石窟中,造像大都表情庄严,服饰亦趋整齐”属于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成效,其核心内容是学习汉文化,而儒学是汉文的核心,故选D项;“在今新疆和甘肃地区保存的佛教早期造像很多衣衫单薄,甚至裸身,面部表情生动;时代较晚的洛阳龙门石窟中,造像大都表情庄严,服饰亦趋整齐"描述中无法判断这两个地区的经济水平的差异,排除A项;“造像很多衣衫单薄,甚至裸身,面部表情生动;时代较晚的洛阳龙门石窟中,造像大都表情庄严,服饰亦趋整齐”与绘画技术无关,排除B项;“在今新疆和甘肃地区保存的佛教早期造像很多衣衫单薄,甚至裸身,面部表情生动;时代较晚的洛阳龙门石窟中,造像大都表情庄严,服饰亦趋整齐”无论在远期还是近期,这种大型佛像的建设没有政治干预是不可能成功的,排除C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绝密★启用前
2021年高考历史模拟试卷及答案解析
考试时间:100分钟;试卷总分:100分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卷(选择题)
一、单选题(共24题,每题2分,共48分)
1.据《周礼·春官》记载,周人去世后,实行聚族而葬的“族墓”制度。

“族墓”分“公墓”和“邦墓”。

“公墓”是国君与显赫贵族实行族葬的公共墓地,事先有一定的规划,按照宗法等级关系排定墓位;“邦墓”则是“国民族葬”的墓地。

这反映出西周
A.以礼乐制维护宗法制
B.墓位规划依据血缘
C.丧葬制度已非常完善
D.国君拥有绝对权威
【答案】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意在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本题要求考生根据题干中“公墓”“邦墓”的描述得出礼乐制对宗法制的维护作用,考查考生的历史解释素养。

丧葬制度是礼乐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据材料的描述可知,周代实行的“族墓”制度等级森严,即把贵族与平民的墓地严格分开,将不同等级的族人分开族葬,按照宗法等级关系排定墓位,这是对宗法社会等级秩序的维护,故选A项。

材料明确说明将本宗族的人按照贵族、平民的身份分别葬在“公墓”和“邦墓”,其依据是等级关系,故B项错
误;“族墓”制度只是丧葬制度的一部分,不能因此得出丧葬制度已非常完善,排除C项;材料信息体现出“公墓”与平民“邦墓”是按照等级划分的,并没有体现国君的绝对权威,排除D项。

【备注】历史选择题审题方法:第一,抓住关键词和中心句,尤其是设问的规定性,这是理解题意的关键。

第二,善于概括和提炼题干信息,从题干的中心句出发,求解正确项。

第三,对每一个选项都认真审读和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意在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本题要求考生根据题干中“公墓”“邦墓”的描述得出礼乐制对宗法制的维护作用,考查考生的历史解释素养。

丧葬制度是礼乐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据材料的描述可知,周代实行的“族墓”制度
等级森严,即把贵族与平民的墓地严格分开,将不同等级的族人分开族葬,按照宗法等级关系排定墓位,这是对宗法社会等级秩序的维护,故选A项。

材料明确说明将本宗族的人按照贵族、平民的身份分别葬在“公墓”和“邦墓”,其依据是等级关系,故B项错误;“族墓”制度只是丧葬制度的一部分,不能因此得出丧葬制度已非常完善,排除C项;材料信息体现出“公墓”与平民“邦墓”是按照等级划分的,并没有体现国君的绝对权威,排除D项。

历史选择题审题方法:第一,抓住关键词和中心句,尤其是设问的规定性,这是理解题意的关键。

第二,善于概括和提炼题干信息,从题干的中心句出发,求解正确项。

第三,对每一个选
项都认真审读和分析。

2.云梦秦律《厩苑律》记载:在每年四月、七月、十月、正月评比耕牛,满一年,在正月举行大考核,成绩优秀者,赏赐田啬夫酒一壶,干肉十条,免除饲牛者一次更役,赏赐牛长资劳三十天。

可见,秦
A.与六国经济水平相当
B.普遍使用牛耕
C.牛耕发挥了重要作用
D.重视推广牛耕
【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意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

以史料秦律记载切入,要求考生能够根据秦律对牛耕的记述得出秦国牛耕在当时农业发展中所起的作用,落地核心素养史料实证。

由材料“四月、七月、十月、正月评比耕牛”“举行大考核”等并结合所学可知,牛耕在农业生产中得到很好运用,发挥了重要作用,故C项正确。

由材料信息无法得出A项结论,排除A项。

B项材料依据不足,排除。

材料没有体现政府对牛耕的推广,可排除D项。

本题主要考查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意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

以史料秦律记载切入,要求考生能够根据秦律对牛耕的记述得出秦国牛耕在当时农业发展中所起的作用,落
地核心素养史料实证。

由材料“四月、七月、十月、正月评比耕牛”“举行大考核”等并
结合所学可知,牛耕在农业生产中得到很好运用,发挥了重要作用,故C项正确。

由材料信息无法得出A项结论,排除A项。

B项材料依据不足,排除。

材料没有体现政府对牛耕的推广,
可排除D项。


3.察举制重在道德评判,由地方长官在辖区内随时考察、选取人才并推荐给上级或中央。

曹魏以后,察举制渐被九品中正制取代,九品中正制在最初荐举职官时是由政府官员与民间
人士共同评定。

这说明九品中正制
A.评定标准客观性较强
B.具有一定的历史进步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