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高考模拟题带解析
高考历史模拟测试卷(附带答案解析)
高考历史模拟测试卷(附带答案解析)一、单选题1.《诗经·周颂》中的祭文有谓:“维天之命,於穆不已。
於乎不(丕)显,文王之德之纯。
假以溢我,我A.国民政府推行了“国民经济建设运动”B.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C.欧洲列强暂时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D.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得到初步发展6.两则材料在政治权利规定上的不同,主要是由于()C.国民经济日益恢复D.对外交往打破僵局8.1936年,国民政府公布了所得税暂行条例,开始征收个人所得税;1980年全国人大才通过并公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制定了“税负从低、优惠从宽、手续从简”的税收原则。
主要原因是()A.法律法规颁布滞后B.长期实行计划经济C.个人收入大大增加D.民主意识不断增强9.14世纪,西欧一些城市成立了城市同盟并制定了同盟法律,于是出现了一个所谓“法律圈”现象,如德意志地区莱茵河畔法兰克福的法律为49个城市所采用。
这一现象主要反映了()A.城市经济发展的需要B.国家统一趋势的加强C.基督教会实力的削弱D.欧洲大陆法系的形成10.从长远的历史效果来看,文艺复兴虽然倡导了人性解放,繁荣了文学艺术,却并没有改变欧洲社会的基本格局;而宗教改革尽管在主观动机上非常保守,却酿成了近代欧洲社会翻天覆地的历史大变局。
这是因为宗教改革()A.进一步适应欧洲社会发展需要B.从根本上动摇了基督教的神圣地位C.推动了欧洲诸多新教派的出现D.直接促成了欧洲资产阶级革命浪潮11.如图所示为20世纪80年代的漫画《边境计划·柏林墙是这样的》。
该漫画()A.旨在维护战后美苏的政治利益B.说明两德之间的矛盾日益加剧C.反映了国际格局发展的新趋势D.揭露了美国建立单极世界的野心12.观察下侧漫画(lraq、Afghanistan、Balkan指伊拉克、阿富汗、巴尔干),对该漫画解读正确的是()A.霸权主义严重威胁世界和平B.冷战能有效抑制地区性冲突C.当地人冷战思维依然强烈D.多极化趋势不利于世界和平二、材料分析题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高考模拟习题及解析
2023-2024学年人教版高中历史高考模拟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4小题,每题3分,共计42分)1.登录《世界遗产名录》的文化遗产,必须有一项或几项符合世界文化遗产遴选的六大标准。
以下世界文化遗产符合第五项标准“可作为传统的人类居住地或使用地的杰出范例,代表一种(或几种)文化,尤其在不可逆转的变化影响下容易变得易于损坏”的是()A. 兵马俑B. 皖南古村落C. 戈雷岛D. 佛罗伦萨历史中心【答案】B【解析】12.下表是一位中国法学专家的建言。
据此可得出的结论是,该专家主张()A. 提升官员素养B. 制定村民自治法规C. 深化基层民主D. 确立依法治国方略【答案】C【解析】表格中体现农民参与公共事务的决策,同时建设法治国家依法行政,减少行政对村民自治的影响,两点统一于加强并深化基层民主,故C 正确;材料未体现有关官员素养的要求,故A排除;“制定村民自治法规”“确立依法治国方略”都只体现了表格的一方面,故BD排除。
故选C。
3.1940年6月7日,中共太岳区党委创办了机关报——《太岳日报》。
该报曾先后发表了《边区文化建设决定》《和川:取消牙行,实行交易员制》等报道,以及《为实现民主而斗争》《把“二流子”动员到生产中去》等文章。
这些报道和文章()A. 基于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壮大B. 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发展C. 立足于提升人民的政治地位D. 体现了为根据地建设服务的宣传方针【答案】D【解析】略4.如图为漫画《束缚》(2018年)。
据此可知()A. 全球化的趋势出现明显逆转B. 贸易保护主义成为时代潮流C. 美国经济霸权主义不得人心D. 世界经济发展面临巨大挑战【答案】D【解析】据图片信息可知,代表世界经济的大树遭到了保护主义的束缚,说明世界经济发展面临巨大挑战,故D项正确;仅从材料无法说明全球化出现了逆转,全球化仍然是时代潮流,排除AB两项;漫画材料并未提及美国推行经济霸权主义,排除C项。
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高考模拟习题及解析
2023-2024学年人教版高中历史高考模拟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6小题,每题3分,共计48分)1.战国时期,针对当时的社会动荡,某学派提出:“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仁人之所以为事者,必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又认为“是故国有贤良之士众,则国家之治厚;贤良之士寡,则国家之治薄。
故大人之务,将在众贤而已”。
该思想属于()A. 墨家B. 儒家C. 法家D. 道家【答案】A【解析】材料中学派观点出自墨子,体现强调身体力行与尚贤观,属于墨家观点,故A项正确;儒家无此思想,故B项错误;法家无此思想,故C项错误;道家亦无此思想,故D项错误。
故选A。
2.南宋学者袁毂感叹:“昔之农者,今转而为工;昔之商者,今流而为隶。
贫者富而贵者贱,皆交相为盛衰矣。
”这说明当时()A. 抑商政策的取消推动了经济发展B. 农业与工商业处于平等的地位C. 社会流动冲击了原有的社会关系D. 商品经济发展导致农业的衰败【答案】C【解析】由材料中“昔之农者,今转而为工;昔之商者,今流而为隶。
贫者富而贵者贱,皆交相为盛衰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南宋社会阶层出现了自由流动,导致财富转移和原有的等级关系的破裂,故C项正确。
历代一直实行重农抑商政策,排除A项。
“农业与工商业处于平等的地位”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
材料中没有涉及农业的发展状况,排除D项。
故选C。
3.黄宗羲在他所著的《学校》里指出,“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是非,而公其非是于学校”,“必使治天下之具皆出于学校,而后设学校之意始备”。
这说明他()①没有从根本上否定君和臣②主张推翻君主专制③主张学校拥有对执政者的监督权④有近代民主政治的思想A. ②③④B. ①②③C. ①③④D. ①②④【答案】C【解析】从材料可以看出,黄宗羲虽然批评君主专制,但没有主张推翻;他主张学校有对君权的监督功能,这一思想有近代民主政治的意味,故②错误;①③④均符合题意,故①③④正确。
高考模拟测试历史试卷(附带答案解析)
高考模拟测试历史试卷(附带答案解析)一、单选题1.位于浙江杭州市的良渚遗址,历经四代人87年的考古发掘。
其中,依靠洛阳铲和手铲挖出的良渚地下宝藏,虽符合人们心里对考古的传统意象,却远非当代考古的全部。
如今,考古人员往往在实地勘探之前,就已经能利用卫星、无人机等工具确定落铲的地点。
动植物、矿物鉴定等手段,让我们比以前更了解古环境和当时的植物种类、矿物来源等。
卫星、无人机等工具改变了测绘方式,可以更大范围、更精准地理解大地貌。
这些变化说明()A.鉴定手段、测绘方式以及科技的进步,提高了考古工作的效率B.必须依靠科技的进步,才能够使考古工作和历史研究走上正轨C.考古测绘的进步,促使人们对植物种类、矿物的认识更加清晰D.现代科技的进步,考古方式的变革,必将使历史事实更加精准2.湖北云梦郑家湖墓地发掘出土了一枚战国晚期木觚(gù),觚上以秦隶书写约700字。
专家认为,该觚年代最早,觚文篇幅也最长,是目前所见中华“第一长文觚”,其形制罕见,内容丰富,学术价值重大。
觚文是一篇全新策问类文献,未见于传世文献,属于佚篇,为今人探讨《战国策》一类文献的流传与演变提供了新材料,为研究战国后期政治史、社会思想提供了珍贵资料。
上述材料表明()A.历史研究必须以考古发据为基础B.文献研究弥补了考古发掘的缺陷C.考古发掘可以不断丰富文献研究D.出土文物须与文献记载保持一致3.“汉兴之初,海内新定,同姓寡少,惩戒亡秦孤立之败”,汉高祖为“矫秦县之失策”采取的具体措施是()A.任用酷吏打击地方豪强B.采取郡县与分封并行制C.完善三公九卿制强化皇权D.改革币制中央收回铸币权4.宋初的统治者以路作为高层行政区,按照交通路线为主划分。
每路设转运司、刑狱司、常平司和安抚司四个机构,隶属中央各部,分别负责地方财赋、监察司法、粮食储备平抑物价、治安边防的职能。
据此可知,路的设立()A.体现重文轻武的理念B.提高了地方行政效率C.对后世体制影响深远D.削弱地方割据的基础5.古史辨派是中圆新文化运动以后出现的一个以“疑古辨伪”为特征的史学、经学研究的学术流派,顾领刚作为古史辨派的代表人物,最初只想“毕生研究与世无关的学问”,其研究则聚焦于打破“民族出于一元”等中国古史神话,但在“九二一”事变后,顺颉刚目睹“强邻狂施压迫”,认识到侵略者借民族、宗教问题分裂中国的企图,便开始“为挽数民族危亡致力于边疆和民族历史与现状的研究”,并提出了影响深远的“中华民族是一个”理论。
2024届江苏卷高考考前模拟历史试题含解析
2024届江苏卷高考考前模拟历史试题请考生注意:1.请用2B铅笔将选择题答案涂填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请用0.5毫米及以上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主观题的答案写在答题纸相应的答题区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上均无效。
2.答题前,认真阅读答题纸上的《注意事项》,按规定答题。
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5分,共7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据《元史·百官志三》记载:“至元二十五年(公元1288年),因唐制吐蕃来朝见於宣政殿之故,更名宣政院。
”由此判断宣政院所辖之地应该位于下图中的A.AB.BC.CD.D2.杨和平在《查理一世之死与英国宪政体制的确立》中写道:处死查理一世无疑是“革命”,但是经过“光荣革命”的“反革命”,英国用宪政框架吸纳革命原则,成就了代表资本主义发展方向的近代宪政体制。
资产阶级与王权之间达成了王权接受限制的持续妥协,维护了英国持久稳定的法治与和平。
下面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A.“光荣革命”是革命的倒退B.《权利法案》吸纳革命原则C.妥协方式有助于社会发展D.宪政体制下国王与议会分权制衡3.1970年,欧共体正式建立了欧洲政治合作机制,旨在通过成员国首脑、外长定期会议协调欧共体成员国的外交政策立场,使欧洲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和影响。
这反映出欧共体A.各国外交政策趋同B.国际地位提高C.实现了政治一体化D.独立倾向增强4.五四运动前夕,鲁迅曾描述道:“中国社会上的状态,简直是将几十世纪缩在一时:自油松片以至电灯,自独轮车以至飞机,……自‘食肉寝皮’的吃人思想抑制人道主义,……都摩肩挨背的存在。
”(鲁迅《随感录》)这段文字揭示出()A.西方文化已经成为了中国文化之主流B.二十世纪初中国境内文化冲撞较激烈C.开展新文化运动以清除各种陈腐文化D.中国的传统文化已经成为时代绊脚石5.1980年以来,中国茶叶消费端从需要使用“茶票”来控制消费,到各种营销广告刺激消费;自由的市场环境中,就需要营业人员首先在形象气质上能给消费者带来好感,同时还需要具备更多的引导技能。
2024届新高考历史精英模拟卷 【新课标卷】
2024届新高考历史精英模拟卷【新课标卷】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战国时秦国的基层治理,借助民间自治秩序,任用聚落中自然产生的领袖人物为里吏。
但随着兼并战争的进行,秦在统一前夕调整里吏选任原则,选用无爵或低爵平民担任里吏,将基层社会中原有领袖人物排除在外。
这种做法( )A.体现了“强国富民”思想B.弱化了对地方的控制C.使贵族政治退出历史舞台D.易激化基层社会矛盾2.唐玄宗时,正谏大夫房融之子房琯以“素有宰相望”拜相,唐肃宗时以其“素有重名”,深得倚重。
后来房琯经常称病,不肯上朝,常与人谈论佛道虚无之事,受到舆论的非议,终被贬为太子少师。
材料表明唐朝( )A.科举成为主要选官途径B.社会舆论影响宰相选任C.恩荫制度依旧广泛盛行D.佛道思想成为主流思想3.莫高窟北区出土的元代文献中,除汉文写本之外,还有西夏文、藏文、回鹘式蒙古文、八思巴文、梵文、叙利亚文、希伯来文,以及婆罗门字体书写梵语的文献,也多见其他文字与汉文合体的文献。
材料表明( )A.河西走廊商品贸易的繁盛B.汉文成为各种文字的基础C.多民族政权并立依然存在D.中华文化开放包容的气象4.《皇清职贡图》是乾隆年间皇帝命沿边总督、巡抚将所辖境内不同民族的衣冠状貌,绘其图像,集结而成的古代大型民族志图册。
图册绘图三百种,以男女别幅,共计六百数,并有文字题记,简要说明其分布地区、历史沿革、服饰饮食、社会生产及向清政府贡赋数额。
这反映了清代( )A.边疆治理有较大提升B.统一多民族国家日益巩固C.开放包容的帝国形象D.“中华天下观”的最终形成5.1908年,清廷颁布《大清刑事民事诉讼法》,规定:“外国人控告中国人之刑事民事案件,公堂之承审员须遵中国现行法律并本法办理,不得徇私及偏倚畏累。
”而中国人控告外国人,则由被告人国家的领事审讯,中国官员在堂陪审。
2023-2024学年新疆全部人教版高考专题历史高考模拟(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人教版新疆高考专题历史高考模拟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1小题,每题3分,共计33分)1.秦统一六国前,当官为吏,一般须先有爵位,爵位往往靠军功获得。
而秦始皇二十八年的琅邪台刻石所列名单中王绾、李斯等只有官名而未见爵称。
刻石所列名单把列侯、伦侯置于丞相之前。
据此推断()A. 琅琊台刻石并不是可信史料B. 秦统一前世家大族垄断仕途C. 秦始皇调整了治国为政策略D. 秦统一后重视爵位得到扭转【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可知,秦统一前当官为吏须先靠军功获得爵位,秦朝统一后琅琊台刻石上只见官名,未见爵称,可以推断出,秦始皇调整了治国为政策略,故C项正确;琅琊台刻石是一手史料,属于可信史料,故A项错误;世家大族垄断仕途与秦统一前实行军功爵制不符,故B错误;仅凭琅琊台刻石所列名单不能说明秦统一后重视爵位得到“扭转",故D项错误。
故选C。
2.改革开放前有一个五年间,与新中国建交的国家有:叙利亚、也门、埃及、斯里兰卡、柬埔寨、伊拉克、摩洛哥、阿尔及利亚等8个国家。
与之相关的历史背景最可能是()A. “求同存异”原则得到了广泛认可B. 美国在国际上孤立中国的政策破产C. 新中国的成立推动反殖民主义浪潮D. 中美两国签署了《中美联合公报》【答案】A【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万隆会议本着求同存异的精神,冲破了帝国主义的阻挠和破坏,取得了重大的历史性成就,叙利亚、也门、埃及、斯里兰卡、柬埔寨、伊拉克、摩洛哥、阿尔及利亚等8个国家先后与新中国建交,故A正确;BCD均不符合题意,排除。
3.宋代实行差遣制度,无论地方或中央官员,他们的官名和所任职务大都分离。
当时有所谓“官”、“职”、“差遣”的区别。
“官”成了一种等级待遇,“职”是一种加官,“差遣”才是实际职务。
高考模拟历史试题及答案
高考模拟历史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采取了哪些措施加强中央集权?A. 推行郡县制B. 焚书坑儒C. 统一度量衡D. 所有以上2. 唐朝时期,科举制度的完善对社会发展产生了哪些影响?A. 促进了文化繁荣B. 增强了社会流动性C. 强化了皇权D. 所有以上3. 以下哪项不是明朝时期对外交往的主要方式?A. 海禁政策B. 郑和下西洋C. 丝绸之路贸易D. 朝贡体系4. 清朝末期,哪次战争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始?A. 鸦片战争B. 第二次鸦片战争C. 中法战争D. 甲午战争5. 五四运动的主要意义是什么?A. 促进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B. 标志着中国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C. 为中国民主革命的兴起奠定了基础D. 所有以上二、填空题(每题1分,共10分)6. 唐朝的开国皇帝是______。
7. 宋朝时期,商业经济的发展促进了______的兴起。
8. 明朝洪武年间,朱元璋为了加强中央集权,设立了______。
9. 清朝乾隆年间,中国与欧洲的贸易中,中国主要出口的商品是______。
10.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推翻了清朝统治,建立了______。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1. 简述汉武帝时期对外扩张的主要措施及其影响。
12. 简述明清时期中国与西方的文化差异及其对近代中国的影响。
13. 简述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四、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14. 论述中国封建社会土地制度的演变及其对社会的影响。
15. 论述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取得的主要成就。
五、材料分析题(每题10分,共10分)16. 阅读以下材料,分析五四运动对中国近现代史的影响。
材料: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具有深远影响的革命运动。
它不仅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而且促进了中国社会的思想解放和文化更新。
答案:一、选择题1. D2. D3. C4. A5. D二、填空题6. 李渊7. 纸币8. 锦衣卫9. 瓷器、茶叶 10. 中华民国三、简答题11. 汉武帝时期对外扩张的主要措施包括:开辟丝绸之路、设置西域都护府、征服匈奴等。
中国现代历史高考模拟试题【附答案】
中国现代历史高考模拟试题中国现代历史高考模拟试题第一部分选择题(共7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7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胜利的标志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主要依据是A.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任务B.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C.开始了社会主义新时期D.中国历史进入了一个新纪元2.下列对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意义,表述不准确的是A.彻底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任务B.改变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C.推翻了压在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D.开始进入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时期3.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相比,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新特点是A.规定国家的权力属于人民B.规定实行人民民主专政C.体现了社会主义原则D.规定实行民族区域自治4.下列关于过渡时期总路线的表述,正确的有①“过渡时期”是指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②体现了发展生产力与变革生产关系的有机统一③实质是建立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④主体是逐步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5.1953年过渡时期总路线和总任务体现的基本特征是A.变革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B.变革生产关系和发展生产力并举C.发展生产力和培养人才D.发展生产力和改善人民生活兼顾6.中共“八大”前后,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关于①社会主义条件下的阶级斗争②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③社会主义建设中的规模和速度④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A.①③B.①②C.②③D.②④7、中国共产党在探索民主政治建设上也有过一些失误,1957年反右倾斗争扩大化就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过程中的一次极大挫折,它产生的最大影响是A、使中共中央对当时阶级斗争形势作了错误估计B、逐步导致了政治上阶级斗争的扩大化C、使大量人才受到压抑,给国家的建设事业造成巨大损失D、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共关于社会主要矛盾的科学论断8、“对发展经济来讲,中国的人民公社化运动和苏俄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都是不成功的”。
(新教材)高考历史模拟测试卷含答案
(新教材)高考历史模拟测试卷含答案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在甲骨卜辞中,商王自称“余一人”,王以下有各级的贵族与官吏,如“尹”“卜”“工”等;《尚书·盘庚》中也有“邦伯、师长、百执事之人”等官名的记载。
这表明商代( )A.早期国家已经出现B.甲骨文记载内容丰富C.官僚制度趋于完备D.等级秩序较为森严2.秦朝之罘碑文中记载:皇帝哀众,遂发讨师。
……义诛信行……烹灭强暴,振救黔首。
琅琊碑文中也有记载:端平法度……合同父子;圣智仁义……上农除末。
由此可知( ) A.秦朝执政严格奉行法家思想B.百姓为秦王嬴政歌功颂德C.儒家思想在秦朝有一定影响D.秦朝短命而亡另有其因3.中唐以来,唐政府始则禁用铜器,以谋增加钱的数量;继则维持绢帛的货币地位,以谋补助钱的不足;再则限制蓄钱,以谋钱流通于市。
这些举措旨在( ) A.满足商业发展的需求B.放松重农抑商政策的实施C.推动货币制度的改革D.挽救日渐凋敝的社会经济4.绍兴七年(1137年),帝曰:“市舶之利最厚,若措置合宜,所得动以百万计,岂不胜取之于民。
”明朝永乐元年(1403年),帝以海外诸番朝贡,附带货物交易者,须有官专主之,遂……于浙江、福建、广东设市舶提举司。
明朝这一举措( )A.适应了对外贸易的政治化B.推动对外贸易的迅速发展C.源于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D.完善了市舶司的管理职能5.下表是关于中国古代一定时期粮食产量和农民劳动生产率的统计。
对此理解准确的是( )B.中国古代农耕经济持续繁荣C.粮食产量的提高主要得益于土地开垦D.人口增长过快制约劳动生产率的提高6.鸦片战争以后,国人提出了建立海军抵抗侵略的海防思想、“师夷之长技以制夷”和“中体西用”的思想。
这些思想的提出( )A.顺应了中国近代工业化的需要B.推动了近代中国国家出路的探索C.标志着近代中国民族意识的觉醒D.基于国人对世界形势的正确认识7.1864年以后,以曾国藩为首的湘军集团有60多人做到督抚的位置,慈禧在任命江南各省的巡抚、布、按时均会征求曾国藩的意见。
高考历史模拟试卷及答案
高考历史模拟题(总分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 分,共50分。
每小题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有学者指出,“天子一诸侯一卿大夫一士”这一封邦建国体制,以卿大夫和士组成的侯的“国”为基础,这就是后来儒家在东周礼崩乐坏之后,为恢复西周礼制而重提“齐家国平天下”,将“家”和“国”放在“天下”之前的重要缘由。
这说明A.周王通过诸侯和卿大夫直接控制地方B.先秦时期礼乐制建立在宗法制基础上C.诸侯和卿大夫逐步取得了天子的权威D.儒学产生于恢复传统礼制的过程之中2.西周统治者从商的覆灭中认识到“天命靡常”,看到了人民的武装倒戈,使西周打败了商王朝,于是提出“天惟时求民主”,“民之所欲,天必从之”,“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
这说明A.儒家思想逐渐居于统治地位B.民本思想根植于久远的历史传统C.中国自古以来不乏民主思想D.西周抛弃了神权政治而走向德治3.春秋战国时期,为巩固边陲,设立带有军事功能的郡县。
秦统一后,为强化对六国故地和边远地区的直接控制,置郡三十六,县八九百,郡县制正式确立。
这一变化有利于A.瓦解血缘宗法制度B.扩大地方行政权力C.加强对地方的控制D.提高政府行政效率4.“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
战国末期韩非子主张的以法治国与当今中国提倡的“依法治国”的本质区别是A.更能体现法律的公正和严肃性B.是“百家争鸣”的产物C.严刑峻法更能促进社会的和谐D.加强君主权威,迎合建立大一统专制国家的需要5.历史上的张仪是战国时期魏国人,他游历各国,演说和上疏都能被顺畅地听、读,不需要翻译,也不存在交流障碍。
以张仪为代表的外交家能四处游说、宣传合纵连横,主要是因为当时各国A.有共同的文化起源B.普遍推行魏国文化C.语言文字存在差异D.汉字书写形式统一6. 在汉代儒者看来,春秋战国以来的社会政治变迁严重破坏了三代以来延续已久的“天命有德”的政权合法性理论,全面“复古政制”成为时代的必需。
高考历史模拟试题及答案
高考历史模拟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1. 下列关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 秦朝实行郡县制,加强了中央集权。
B. 汉朝实行推恩令,削弱了诸侯王的势力。
C. 唐朝设立东厂,加强了皇帝对地方的控制。
D. 明朝废除丞相,设立内阁,加强了皇权。
2. 以下哪项不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不平等条约?A. 《南京条约》B. 《马关条约》C. 《辛丑条约》D. 《尼布楚条约》3. 关于中国抗日战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次全民族抗战。
B. 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第一次完全胜利。
C. 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D. 抗日战争的胜利完全依靠中国自身的力量。
4.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进行的第一次土地改革是:A. 1950年土地改革B. 1953年土地改革C. 1956年土地改革D. 1959年土地改革5. 以下关于文化大革命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 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
B. 文化大革命期间,国家政权遭到极大破坏。
C. 文化大革命期间,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
D.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党中央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和总结。
6-20. (略)二、非选择题(共60分)21. 简述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主要内容及其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影响。
(10分)22. 论述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历程及其特点。
(15分)23. 分析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及其历史意义。
(15分)24. 描述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在经济建设方面取得的主要成就。
(10分)25. 论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主要变化。
(10分)答案:一、选择题1. C2. D3. C4. A5. C6-20. (略)二、非选择题21. 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选拔官员的制度,主要内容有:通过考试选拔人才,考试内容主要包括儒家经典、诗赋等。
2025届浙江省宁波市高三上学期高考与选考模拟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
宁波市2024学年第一学期高考与选考模拟考试历史试卷考生须知: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考生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上。
3.选择题的答案须用2B铅笔将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要改动,须将原填涂处用橡皮擦净。
非选择题的答案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写在答题纸上相应区域内,答案写在本试题卷上无效。
选择题部分一、选择题Ⅰ(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1.中国考古学家曾在湖北郧县发掘出3个头骨化石和300多件石制品,距今约100万年。
其中,2022年发掘的“郧县人”3号头骨是迄今欧亚内陆发现的同时代最为完好的古人类头骨化石。
由此可知,“郧县人”()A.头骨最为完好,最早迈进文明时代B.从事渔猎和采集,成为食物生产者C.过着群居生活,进入氏族公社阶段D.使用打制石器,处于旧石器时代2.“汉家天马出蒲梢,苜蓿榴花遍近郊”,这出自唐代诗人李商隐《茂陵》中的诗句,描述了当时中西文化交流的景象。
该景象的出现缘于()A.汉武帝设中朝B.张骞出使西域C.汉设西域都护府D.甘英出使大秦3.据《北京历史地图集》记载,金中都城从南门——丰宜门向北,过龙津桥、宣阳门(丹凤门)、千步廊御道,直抵宫城南门——应天门;过应天门,便进入宫殿群,轴线上依次排列着大安门、大安殿、宣明门、仁政门、仁政殿、昭明宫、昭明门,一直到宫城北门——拱辰门;出拱辰门外又是一条笔直的大街,一直通向中都城北门——通玄门。
由此推断,金中都城的“轴线”()A.体现女真族吸收中原王朝文化B.具有行政、防御、商业的功能C.适应女真族草原迁徙生活习俗D.成为元、明两朝北京的中轴线4.有史家认为,及至清代,总督、巡抚成为省级正式的行政长官,几经调整后定型为18行省,8总督、15巡抚的格局。
2024届高三下学期高考备考原创模拟历史试卷【新高考版】(含答案解析)
2024届高三下学期高考备考原创模拟历史试卷【新高考版】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中华文化圈的形成伴随着农耕文明的发展与传播,向外传播的主要是粟、黍、丝绸、瓷器、造纸术、印刷术等。
古代中国的历代政治疆域基本上都小于文化上中国的范围。
这体现了中华文明()A.侧重经济交流B.崇尚和平交往C.凸显对外开放D.强调多元互鉴2.汉代数学专著《九章算术》中有《均输》篇,其中的算题,反映了当时官营运输业的组织者和管理者制订详密计划分派运量、调度运力,并且严格规定运输行程的情形。
这体现出数学成就的发展得益于()A.政府的高度重视B.经济计划的制订C.生活的实际需求D.交通运输的发展3.魏晋时期游牧民族大量南迁,建立众多汉化政权,“开庠序之美,弘儒教之风”。
农书《齐民要术》中记载了制作奶酪、油酥的技术,北方汉语中也充斥“胡虏”之音。
据此可知,魏晋时期()A.人口迁移促进南北方文化交流B.民族交融呈现双向互动特征C.政权更迭加速少数民族封建化D.丝路贸易丰富中原经济生活4.租庸调是均田制时期的赋税制度,它以身丁为本,是一种以丁口为纳税对象的制度;两税法以资产为本,将土地及其他资产作为纳税对象。
这种变化反映出()A.地主对农民人身控制放松B.国家财政收入趋于稳定C.百姓的赋税负担更加沉重D.租佃关系的进一步发展5.明朝江南地区有诸多士大夫在家族设置义田,赡族救贫。
士大夫们还制定义田管理条规,将义田的土地册上报户部钤印下发府县确认,以为凭据,以期“家法之永赖国法”。
这些做法的出发点是()A.强化政府的基层治理B.保障宗族救助的落实C.弘扬耕读传家的精神D.营造和睦的宗族关系6.1662年,康熙皇帝钦批将宁古塔昂邦章京升为“镇守宁古塔等处地方将军”,简称宁古塔将军。
作为东北北部的边疆大吏,宁古塔将军负责管辖本地区的驻防官员、兵丁粮饷、调兵出征、开垦荒地,还兼管朝贡、商贾杂税、刑狱缉拿等事务。
高考模拟考试历史试卷及答案解析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一、材料分析题1.信息技术的演进。
人类不断追求更快更好地传递信息,信息技术发展反映了人类文明的进步。
有学生开展了以“信息技术的演进”为主题的学习活动。
活动一:寻找人类文明早期信息传递方式(1)将下列古代信息传递故事与示意图所示文明区域相匹配。
(填字母)活动二:了解信息传递技术的发展(2)①下列各项中,助力“地球村”形成的信息技术有(双选)A.高速铁路B.计算机C.互联网D.有线电报②按技术发明或应用出现的先后顺序,将下列材料排序。
A.贝尔通过送话机喊道:“沃森先生,请过来!我有事找你!”助手沃森跃出实验室,奔向贝尔喊话的寝室去,一路大叫“我听到了贝尔在叫我!”B.国内第一笔电子商务交易成功:中央电视台的王轲平通过网上银行服务,从世纪互联公司购买了10小时的上网机时。
C.高能物理所的吴为民,从北京向瑞士日内瓦发送了中国第一封国际电子邮件。
(3)活动三:感悟信息技术对文化的影响下列关于信息技术对文化的影响,选项正确的有:(三选)A.信息科技产品有助于突破信息交流传播的时空限制B.信息技术的发展促进了人类多样文化的交融与共享C.信息技术进步既拉近社交距离也削弱人口流动意愿D.诸多信息科技产品丰富了人类文化的呈现传播方式E.信息技术虚拟化的特征使人不受限制表达个人情绪2.国际秩序的演变。
近代以来,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共同推动了国际格局的演变。
(1)根据提示,将下列时间轴补充完整。
(2)《战争与和平法》确定了国际法主体是主权国家,奠定了国际法基础。
该书作者是(单选)A.莎士比亚B.格劳秀斯C.孟德斯鸠D.亚当·斯密(3)图片反映了20世纪国际秩序演变过程中的部分重大历史事件,按照发生时间先后进行排序。
(填写序号)。
(4)综合上述材料,归纳推动国际秩序演变的因素。
3.对“秦的暴政”的认识。
“秦的速亡与秦的暴政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是史学界普遍认同的结论。
2024届高考历史模拟题(附答案)
2024届高考历史模拟题(附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1.孔子与老子都生活在春秋晚期。
《礼记·曾子问》记载,孔子曾四次问礼于老子。
“孔子见老子”是汉代画像石中很常见的题材。
下图所示为山东博物馆馆藏的孔子见老子画像石拓片。
据此可推知A.战国及汉代儒、道两家影响力较强B.汉代的画像石大多选择历史题材C.儒、道两大学派的思想同出而异流D.春秋晚期道家的地位略高于儒家2.孙吴政权实行的“兵业”屯田制,让士兵一面打仗,一面从事农业生产;同时又把山越等少数民族从山林中迁出,使其依附于将领和大官僚地主,以强行开发土地。
这些举措A.推动了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B.改变了江南农业落后的局面C.加速了南北商业贸易的流通D.提高了南方农耕经济的水平3.唐德宗时,回鹘曾因助唐平史朝义之乱,便恃功“不修蕃臣礼”。
贞元四年(788年),唐德宗许咸安公主与之,回鹘可汗“礼甚恭”,并说“昔为兄弟,今为子婿,半子也”。
这一变化说明唐代A.加强了对回鹘地区的管理B.天下共主的局面促成国家大一统C.注重与周边民族的交流D.少数民族政权威胁中原王朝统治4.宋代园林重在写意,融自然美与人工美于一体,一改唐代园林雄浑之势。
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有苏舜钦的沧浪亭和司马光的独乐园。
对唐宋园林风格变化具有推动作用的是A.城市商业的繁荣点B.中央集权的强化C.儒学理论的发展D.宫廷匠人的离散5.明清小说题材多样,有围绕帝王将相才子佳人的《长生殿》、《莺莺传》,有描写时态民情,控诉“官逼民反”的《水浒传》及其衍生故事,有整合民间神怪传说汇于一体的《东游记》和《西游记》,还有文言志怪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
这些小说A.巩固了主流思想的根基B.均贯彻了现实主义风格C.批判了没落的封建制度D.反映出市民文化的繁荣6.如表所示为晚清时期(1840—1894年)棉花产量与消费量估计(单位:万担)。
对表中信息解读最准确的是A.1840—1860年,公行统揽对外贸易B.1840—1860年,经济作物推广受阻C.1860—1894年,列强减轻了商品输出D.1860—1894年,民族纺织业有所发展7.孙中山在谈及文官管理时说:“文官应立志以国家为己任,把建设将来社会事业的责任担负起来,凡职业无论高卑,若不能立志,虽做皇帝,做总统亦无事可做;若能立志,则虽做一小官,做一工人,亦足以成大事。
山东省临沂市历史高考模拟试卷与参考答案
山东省临沂市历史高考模拟试卷与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20世纪初,中国史学界萌生了“疑古”思潮。
胡适提出:“以现在考古学的程度看来,我们对于东周以前的中国古史,只可存一个怀疑的态度。
”由此,“夏王朝否定说”盛行。
1959年二里头遗址的发现为夏的历史提供了可靠的证据,向“东周以上无信史”提出挑战。
对此解读合理的是A. 史学界的疑古思潮完全是错误的B. 文献史料是历史解读的必要依据C. 文献资料必须与实物资料相印证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二里头遗址的发现对20世纪初中国史学界的‘东周以上无信史’的观点提出挑战,说明实物史料对于史学研究具有重要的价值”可知,二里头遗址的发现说明实物史料对于史学研究具有重要的价值,即文献资料必须与实物资料相印证,故C项正确;“完全是错误”的说法过于夸张绝对,排除A项;材料内容没有体现文献史料的价值和影响,排除B项。
2、据《汉书·西域传》记载,从敦煌西至盐泽(今新疆罗布泊)都设立了驿亭,在轮台、渠犁(今新疆库尔勒)均有田卒数百人,由使者校尉领护。
汉朝实行的屯田实边制度A. 是中国最早的屯田制B. 具有军政合一特点C. 旨在巩固扩大统一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汉朝为了加强对西域地区管理,实行屯田制度”可知,汉朝实行的屯田实边制度是为了加强对西域地区的管理,其目的在于巩固扩大统一,故C 项正确;A项错在“最早”,排除A项;军政合一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排除B项。
3、南北朝时期,金属货币在北方几乎绝迹,谷帛代替了钱币作为交易媒介。
但在南方,金属货币的使用却是不断扩大,还产生筹码不足和钱币盗铸等问题。
这反映出当时A. 南方经济水平高于北方B. 南北方商品经济发展程度不同C. 明朝答案:B解析:根据图示内容可以看出,这一时期的宰相籍贯多集中在长江以南,说明南方的教育文化发展水平较高,教育水平高又是经济发展繁荣带来的结果,据此可推知南方成为我国的经济重心,因此应该是南宋时期,但材料强调的是南北方商品经济发展程度不同,而非南方经济水平高于北方,故B项正确,A项错误;明朝时期已经废除了宰相制度,排除C项。
北京高考历史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
北京高考历史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2023北京高考历史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1.孔子所编的《春秋》在遣词用字方面非常讲究,如鲁君遇“弑”者有四人(隐、闵、子般、子恶),被戕于外者一人(桓公),然而《春秋》对此书以“薨”,或书以“卒”。
这种表述体现了A. 孔子的价值评判B. 历史记载的客观性C. 《春秋》旨在叙事D. 历史评价的公正性【1题答案】【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孔子的《春秋》对于用词非常讲究,“弑”“薨”体现出孔子对于当时等级秩序的推崇,实质上反映了孔子评判历史的价值观,A项正确。
孔子记载历史具有一定的主观性,故B项错误。
材料体现出《春秋》遣词用字方面非常讲究,并不是旨在叙事,C项错误。
孔子的《春秋》具有一定的主观性,故不是评价历史的公正性,D项错误。
2.西汉丞相田蚡入宫奏事,汉武帝问他:“君除(任命)吏尽未?吾亦欲除吏!”据此可知,汉前期A. 皇权得以加强B. 君臣关系恶化C. 相权有所削弱D. 相权冲击皇权【2题答案】【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丞相田蚡……君除(任命)吏尽未?吾亦欲除吏”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丞相田蚡有任命官吏的权力,说明丞相权力太大,威胁皇权,D 项正确。
材料反映相权冲击皇权,而不是皇权得以加强,A项错误。
仅仅凭材料信息也不能说明君臣关系已经恶化,且材料主旨强调相权冲击皇权,B项错误。
材料反映相权权力较大,而不是相权有所削弱,C项错误。
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紧扣材料关键信息“君除(任命)吏尽未?吾亦欲除吏”,学生应该正确理解这说明丞相权力大,再结合中外朝制度的背景,即可正确判断。
3.唐朝法律规定:“诸告祖父母父母者,绞。
”《疏义》又说:“父为子天,有隐无犯。
如有违失,理须谏诤,起敬起孝,无令陷罪;若有忘情弃礼而故告者,绞。
”对此解读准确的是A. 显示了百姓温顺敦厚的个性B. 法家思想渗透到法律中C. 强调以孝治天下的核心价值D. 传统法制具有理性精神【3题答案】【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诸告祖父母父母者,绞”“父为子天,有隐无犯”“若有忘情弃礼而故告者,绞”等信息可知,唐朝法律规定告发犯罪的亲属会受到极刑,主张应以孝治天下,故C项正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选择题,共30题,每题2分,共60分。
一、单选题1.战国时期,针对当时的社会动荡,某学派提出:“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仁人之所以为事者,必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又认为“是故有贤良之士众,则国家之治厚;贤良之治薄,则国家之治寡。
故大人之务,将在众贤而已。
”该思想属于()A.墨家 B.儒家 C.法家 D.道家2.春秋战国时期有一思想家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下列言论与此同属一派的是() A.“兼相爱,交相利” B.“不期修古,不法常可”C.“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 D.“天下莫大于秋毫之末,而泰山为小”3.面对社会疾病,孔子从不向神灵祷告。
他主张“我欲载之空言,不如见之于行事之深切著明也”,“君子言有物,行有格,此以生不可夺志,死不可夺名,故君子多闻,质而守之;多志,质而亲之;精知,略而行之”。
由此可见,孔子()A.拒绝祷告是由于他不相信鬼神存在 B.主张尊敬神灵的同时尽量保持距离C.认为用实际行动更能推动社会进步 D.明确否认神灵祷告对社会的推动性4.道家思想中其实一直有“背反”式憧憬——其欲将社会各种制度全部推倒的冲动,只表明它对现实社会深怀绝望而并不意味着真的就希望人类社会横遭毁灭。
这反映了道家()A.对国家统一安定的强烈渴望 B.对“无为而治”政治的向往C.对人类社会发展的悲观态度 D.对“小国寡民”社会的追求5.南宋思想家叶适认为,要实现对道的全面认识,就必须要全面观察事物,并亲身实践然后进行考核验证。
据此分析叶适()A.主张万物皆理 B.反对空谈性理 C.提倡经世致用 D.否定格物致知6.明清时期,学界出现了一股研究“礼学”的热潮。
顾炎武、黄宗羲等人希望通过对古礼的研究,以礼抗俗,重新确立社会的四民秩序。
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明清思想专制的强化 B.阳明心学助长空谈之风C.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 D.佛教和道教思想的冲击7.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写到:“学校,所以养士也。
然古之圣王,其意不仅此也,必使治天下之具皆出于学校。
而后设学校之意始备。
”这反映出他的政治设想是()A.推翻君主专制,建立民主政治 B.君主应该利用学校培养人才C.士人参政分享国家政治权利 D.恢复宰相与君主共议国事传统8.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灿烂辉煌,曾经长期领先于世界。
下列有关我国古代科技成就表述正确的是()A.成书于西汉的《九章算术》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基础数学著作B.元朝郭守敬的《夏小正》是我国古代最优秀的历法C.氾胜之的《农政全书》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农书D.中国古代医药学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人生态度9.明清小说中出现了大量的道德化人物形象,如《三国演义》中刘备的“仁”、诸葛亮的“忠”和关羽的“义”,《水浒传》中武松等人的“忠”“义”。
此类小说()A.缺乏反封建礼教的精神 B.旨在宣扬宋明理学思想C.折射了当时社会价值观 D.抑制了民主思想的传播10.文艺复兴运动使人们的思想从基督教的神学束缚中解放出来。
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主要诉求不包括()A.批判神权统治 B.鼓吹人性解放 C.追求思想自由 D.提倡主权在民11.十四世纪末,“每个人都看到:所有劳动人民直到面包师傅、所有梳羊毛工人、高利贷者、银钱兑换商和各种各样的恶棍怎样变成了骑士。
”那些持着长枪、佩戴徽章、骑着马出现于佛罗伦萨街头的骑士发现“他们可能遇到政府的干涉和许多嘲笑者。
”这一现象说明,在佛罗伦萨() A.追求社会地位的提高已成为社会主流 B.新经济因素的成长冲击着传统价值观C.商品货币关系提升了人们的社会地位 D.社会各阶层的价值取向变得十分混乱12.欧洲中世纪的通行文字是拉丁文,《圣经》就是典型。
但到近代初期方言文学勃兴,很多思想家对此作出了重大贡献。
如但丁对于意大利语,拉伯雷对于法语,马丁路德对于德语。
这一现象()A.促成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B.推动了民族国家的形成C.体现了民主平等的启蒙思想 D.导致欧洲陷入四分五裂13.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都是近代欧洲历史上著名的思想解放运动,在这两次思想解放运动期间,出现了许多时代巨人,下列言论搭配错误的是()A.洛克——理性是激情的奴隶B.伏尔泰——我不同意你说的每一个字,但是我愿意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C.卢梭——人生而自由,却无往而不在枷锁之中D.康德——启蒙运动就是人类脱离自己所加之于自己的不成熟状态14.卢梭认为在民主国家,主权应属于全体人民,主权不可转让、分割,也是不能代表的。
人民主权只能通过直接民主实现。
如果任何人拒不服从公共意志,全体就要强迫他服从。
对卢梭的思想理解正确的是()A.主张建立君主立宪制 B.与雅典的民主制本质相同C.赞同三权分立的思想 D.可能导致侵犯人民的自由15.图8是漫画《海王星的发现》。
这一发现的理论依据是()A.自由落体定律 B.惯性定律 C.加速度定律 D.万有引力定律16.“这一发现成为二十世纪物理学研究的基础,从那个时候起几乎完全决定了物理学的发展。
要是没有这一发现,那就不可能建立起分子、原子以及支配它们变化的能量过程的有用理论。
”这一被发现的理论的意义在于()A.挑战了天主教会宣扬的创世说 B.奠定了研制发电机的理论基础C.深化了人们对微观世界的认识 D.否定了经典力学的绝对时空观17.“他们挣脱古典主义的理性对文艺创作的束缚,强调创作自由,把情感和思想提到首要地位。
”下列属于此文艺创作风格的是() 18.“至于他那两只脚,有时每只脚都穿一只短袜,或者一只脚穿短袜,另一只脚穿长袜,或一只靴子,或一只鞋,或一只拖鞋,或一只短袜和靴子,或一只短袜和鞋子,或一只短袜和拖鞋,或一只长袜和靴子。
或一只长袜和鞋,或一只长袜和拖鞋。
”这种文学形式主要反映了现代西方()A.科技的迅速发展 B.人口素质的提高 C.心灵的迷茫和痛苦 D.经济的迅速发展19.有关下图人物,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是连接古典主义音乐和浪漫主义音乐的桥梁B.代表作品有《英雄交响曲》、《蓝色多瑙河》等C.深受英国光荣革命和启蒙思想的影响D.作品体现弘扬本民族文化的特征20.中国近代思想领域经历了“师夷长技以制夷”一“维新变法”一“民主共和”一“民主与科学”一“马克思主义”的演进。
贯穿其中的一个共同主题是()A.发展资本主义 B.反对专制统治 C.救亡图存 D.实现社会主义21.19世纪60年代末,满清官员志刚在《初使泰西记》中对欧洲政治制度有如下评述:“泰西立君,不拘于男女,然为君而不能尽君道者,国人不服,则政令有所不行,不得安其位矣”。
这表明作者()A.主张推行君主立宪政体 B.已超越了当时主流思想C.推崇西方的代议制民主 D.对君主专制危机的警觉22.著名买办郑观应认为面对通商以来外国的侵略,“习兵战不如习商战”;唐廷枢脱离怡和洋行加入轮船招商局后,想方设法“去损伤这些外国公司”。
这反映了()A.买办是西方侵略中国的工具 B.民族意识被引入经济发展之中C.洋务运动强调学习资本主义 D.实业救国已成为社会主流思潮23.“作为流产了的共和悲剧的见证人,新文化自由主义者们被迫相信,即使最精心设计和最进步的制度,也只是纸上的计划,不能达成必须的改革目标。
”为此“他们”()A.主张建立西方民主制度 B.力图从思想上改造国民C.极力将中西方文化融合 D.提出了人民民主新体制24.“自西洋文明输入吾国,最初促吾人之觉悟者为学术……。
其次为政治……。
继令以往,国人所怀疑莫决者,当为伦理问题。
此而不能觉悟,则前之所谓觉悟者,非彻底之觉悟,盖犹在惝恍迷离之境。
吾敢断言曰:伦理的觉悟,为吾人最后之觉悟。
”陈独秀以上论述,意在() A.指出救亡图存具有阶段性 B.说明辛亥革命的局限性C.强调改造传统道德的重要性 D.论证以前的探索不符合国情25.2016年9月15日,“天宫二号”发射成功。
新中国成立后最先突破空间技术领域,成功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送入预定轨道是在20世纪的()A.50年代 B.60年代 C.70年代 D.80年代26.2016年6月,教育部官网发布了“关于宣布失效一批规范性文件的通知”,宣布《“211工程”建设实施管理办法》等一批规范性文件失效。
国家最初推动211工程的计划的目的是() A.普及义务教育 B.多渠道筹措经费C.发展少数民族地区教育 D.推动高等教育持续发展27(22分)思想的发展具有时代特征。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古代人文主义认为:人与人之间应该保持一种和谐的关系,互相关心互相爱护。
……认为一个没有秩序的社会是危险的,会给社会成员带来灾难,提出了一系列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礼法模式。
……提出要使“义”成为第一追求,认为它是人的根本价值所在。
……人在社会中离不开交往,而人们之间的交往需要一个基本的准则,应该真诚待人,不虚伪欺诈。
——张岱年等《中国文化概论》材料二上帝已经赐给我们一位品质高贵、方在青年的君主(指查理五世)作我们的领袖。
这便引起了许多人的新希望。
……所谓教士们,无论是传教士、神父,或是教皇和其他基督教徒并无不同之处,并非自成团体,或是高于其他教徒之上的。
……至于用来保护弱者,惩治坏人的宝剑和鞭子,那是掌握在世俗权力的手中的。
……我们应当让世俗政权在整个的基督教世界中执行它的职务,无论什么人,不管他是教皇、主教、传教士,或是修士、修女,世俗权力都有权来管他。
——马丁·路德《致德意志贵族书》材料三1840年中国社会进入近代时期,整个社会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些变化使近代思想界也开始了它近代化的历程。
在西方各种思潮传入影响下,出现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现象,……近代思潮勃然兴起,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既包括有形的物质制度性因素,也包括精神性因素”……同时“中国社会的特定的历史土壤……从根本上限制、影响与规定着不同时期人们社会活动的基本方向和格局”。
——孟莎《中国近代社会思潮变迁的社会原因初探》(1)依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人文主义的主要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人文主义出现的历史背景。
(8分)(2)依据材料二概括马丁·路德的主张,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历史意义。
(6分)(3)依据材料三概括1840年后中国思想界变化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时期中国思想界出现变化的原因。
(8分)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在与佛道的碰撞中,经朱熹之手改造后,儒家经典成为文职人员考试的根据,这一新儒学构成了帝国官方的正统观念,直至19世纪后期。
其结果是用理性的补充和对原理的阐述加强了不断增长的社会僵化。
这十分有利于无可比拟的中国文明的持续性,但其代价是形成了一种与外界所有的独创性和新观念相反的、显得荒谬可笑的循规守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