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乡子·送述古》阅读训练题及答案
苏轼《南乡子 送述古》阅读训练及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5~16题。
南乡子·送述古①苏轼回首乱山横,不见居人只见城。
谁似临平山上塔②,亭亭,迎客西来送客行。
归路晚风清,一枕初寒梦不成。
今夜残灯斜照处,荧荧,秋雨晴时泪不晴。
【注释】①述古:陈襄,苏轼好友。
熙宁七年(1074年),陈襄杭州任满,移任南都(今河南商丘),苏轼作此词送别。
②临平山:在杭州东北。
临平塔时为送别的标志。
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开头两句指出述古离别时回望离别之地,抒写了对往事无限美好的回忆和对友人的依恋之情。
B.“谁似”二字意喻词人不像塔那样无动于衷地迎客西来复送客远去,为友人的离去而哀伤。
C.“归路”两句写友人离去后,词人在归途中吹着凄凉的晚风,回家后辗转反侧而无法入睡。
D.最后一句选用了两个“晴”字把雨和泪联系起来,用词贴切而新颖。
16.本词是怎样抒发离别之情的?请结合词句简要分析。
(6分)参考答案:15.A“回首”“不见”的主语不是述古,而是词人自己。
16.①运用拟人手法,“迎”“送”将高塔拟人化,形象生动地表达了词人不能像亭亭耸立的高塔那样目送友人远去的遗憾。
②借景抒情,借晚风、残灯、秋雨等清冷孤寂的哀景,表达了词人在友人离别后的感伤之情。
③运用叠词,“亭亭”“荧荧”均为叠词,生动表达出词人送别友人的不舍与思念友人的哀伤。
(共3点,每点2分,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参考译文:回头看横亘的远山,已看不见城中的人影,只隐隐看见一座城。
谁像那临平山上的高塔,亭亭伫立,迎送往来的客人。
回家的路上,晚风凄清,枕上初寒,难以入眠。
今夜残灯斜照,微光闪烁,秋雨虽停但泪还未尽。
古代诗歌陈亮《南乡子》阅读练习及答案(龙岩2023学年高一上期初考)
龙岩市重点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8月开学考试三、古代诗歌阅读(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南乡子陈亮①风雨满苹洲。
绣阁银屏一夜秋。
当日袜尘何处去,溪楼。
怎对烟波不泪流。
天际目归舟。
浪卷涛翻一叶浮。
也似我侬魂不定,悠悠。
宋玉②方悲庾信③愁。
【注】①陈亮,南宋爱国词人,政治上力主抗金。
②宋玉,楚国诗人,曾事楚顷襄王,为楚国士大夫。
③庾信,南北朝时期文学家,祖籍南方,后半生居于北方,饱尝分裂时代特有的人生辛酸。
10.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词开篇两句,既点明时令,也营造出凄清冷寂的氛围,奠定全词基调。
B.词人对比往昔欢聚的情景和如今独对烟波的处境,不由得潸然泪下。
C.下片紧承上片的烟波,写到浪卷涛翻,舟中的人心魂不定,情寓其中。
D.词人将秋景之悲凉与心境之苦楚融为一体,自然贴切,读来令人动容。
11.从全词看,这首词表达了词人哪些思想感情?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6分)10.C11.①怀人之愁。
上片通过不知“当日袜尘何处去”以及面对烟波流泪等内容,写出主人公对故人的怀念。
②家国之恨。
全词最后一句写宋玉的“悲”和庾信的“愁”,包含了怀念故国、力图早日恢复故国山河的复杂情感。
【解析】10.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
C.“舟中的人”理解错误。
“天际目归舟”,意思是诗人远望一叶扁舟,用此来形容自己的心魂不定。
故选C。
11.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思想感情的能力。
①怀人之愁。
上片“当日袜尘何处去”,古人习用“凌步微波,罗袜生尘”来形容体态、脚步的轻盈,由此可以想象得出相思之人与所思之人曾有过花前月下、并肩芳径的美好时光。
然而徒留下温馨的回忆而已,眼前人却空居绣阁银屏之中,独以风声雨声为伴,面对千里烟波,不禁潸然泪下。
通过不知“当日袜尘何处去”以及面对烟波流泪等内容,写出主人公对故人的怀念。
②家国之恨。
结尾最后一句“宋玉方悲庾信愁”,从表面看来,此句只是照应了上片的“绣阁银屏一夜秋”,仍是以环境的萧瑟衬托主人公心中的凄苦而已。
高三语文综合测试古代诗歌阅读试题及答案
南乡子•送述古①苏轼回首乱山横。
不见居人只见城。
谁似临平山上塔,亭亭。
迎客西来送客行。
归路晚风清。
一枕初寒梦不成。
今夜残灯斜照处,荧荧。
秋雨晴时泪不晴。
[注]①述古:苏轼友人陈裹,字述古。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这首送别词篇幅短小而对仗工整,情景相融而风格豪放,离愁的表现层层渲染,极具韵致。
B.词人回看山色,只见乱山交横,实际上并非是山石交横杂乱,是境由心生,词人心乱如麻。
C.词人以“残灯”暗示时间流逝,以“荧荧”写灯火闪烁不定,衬托词人送别友人后的心绪。
D.上片写景由远及近,下片描写由外物到己身,词人用意象的组接,营造出凄冷孤寂的氛围。
2.近代学者顾随曾说此词“遣词之工,实基于想”。
请结合文本谈谈你对其观点的理解。
(6分)参考答案1.A(“风格豪放”错。
)2.示例一:①顾随认为此诗遣词工巧的原因是诗人善用联想(想象)。
(2分;“工”和“想”的解释各1分)②诗人看着友人离开、无计留下友人,便想象自己与默默迎客来、送客走的山塔一样,将无奈与伤感之情表达得极为工巧。
(2分;想的内容1分,情感1分)③诗人思友难眠,独对残灯、潸然泪下,便联想到即使缠绵的秋雨停了,思念友人的眼泪也依然会止不住。
(或“便由泪联想到雨,秋雨停时,泪也难收”)将对友人深切真挚、难以消解的思念之情表达得极为工巧。
(2分;想的内容1分,情感1分)示例二:①诗人由无计留友、只能送友人离开的自己想到默默迎客来、送客走的山塔,巧妙表达出无奈与伤感之情。
(由什么想到什么2分,情感1分)②诗人由止不住的眼泪想到连绵的秋雨,秋雨停时,泪也难收,巧妙表达出对友人难以消解的思念之情。
(由什么想到什么2分,情感1分)。
陆游《南乡子》阅读练习及答案
陆游《南乡子》阅读练习及答案
南乡子①
陆游
归梦寄吴樯②,
水驿江程去路长。
想见芳洲初系缆,
斜阳,
烟树参差认武昌。
愁鬓点新霜,
曾是朝衣染御香。
重到故乡交旧少,
凄凉,
却恐他乡胜故乡。
【注】①南宋淳熙五年(1178年),陆游自蜀东归。
这首词是他在舟中所作。
②吴樯,归吴的船只。
14.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词的第一、二句写作者身乘归吴的船只,虽经过许多水陆途程,但前路尚远。
B.上片写到作者船抵武昌,系缆洲边,看见了日思夜想的那山上山下一片烟树参差起伏的胜景。
高二上学期11月语文试卷汇编:古代诗歌阅读
古代诗歌阅读山西省太原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6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3~14题。
利州南渡温庭筠澹然空水对斜晖,曲岛苍茫接翠微。
波上马嘶看棹去,柳边人歇待船归。
数丛沙草群鸥散,万顷江田一鹭飞。
谁解乘舟寻范蠡[注],五湖烟水独忘机。
【注】范蠡:春秋时楚国人。
跟随越王勾践二十余年,助勾践灭吴国后,辞官乘舟而去,泛于五湖,莫知所终。
1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首联交待了行程的时间和地点,波光、夕阳、江岛、青山,色彩清丽。
B.颈联巧用数量词,对仗工整,一“散”一“飞”,渲染了江边的热闹欢腾。
C.“数丛沙草群鸥散”与李清照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画面相似。
D.诗歌景物描写充分,尾联由写景转而遐思,全诗气韵清澈,脉络明晰。
14.这首诗的尾联是如何表达情志的?请简要分析。
(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山西省临汾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列小题。
南乡子·送述古宋·苏轼回首乱山横。
不见居人只见城。
谁似临平山上塔,亭亭。
迎客西来送客行。
归路晚风清。
一枕初寒梦不成。
古代诗歌王安石《南乡子》阅读练习及答案(皖豫名校2022学年下高一期末)
皖豫名校2021--2022学年(下)高一年级阶段性测试(期末)(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5-16题。
南乡子王安石自古帝王州①,郁郁葱葱佳气浮。
四百年②来成一梦,堪愁,晋代衣冠成古丘。
绕水恣行游,上尽层楼更上楼。
往事悠悠君莫问。
回头,槛外长江空自流。
[注]①帝王州:指金陵。
②四百年:东吴、东晋、宋、齐、梁、陈六个朝代都建都金陵,共三百六十七年,四百年是约数。
15.下列对这首宋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面对六朝“四百年”的兴亡历史,词人把它看作人生一梦,,其中寄托着词人的兴亡之感。
B.“上尽层楼更上楼”与王之涣的“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表现的思想情感很相似。
C.这首词以景结情,以“空自流”的长江之水的无情,来衬托词人内心之有情。
D.本词用语宏大,“帝王州”“四百年”“长江”等词语使本词具有雄放的风格。
16.该词与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都对金陵城作了重点描写。
请比较“自古帝王州,郁郁葱葱佳气浮”与“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在描写手法上有什么不同。
(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主要写孔子向弟子问志,其中“,”两句直接点明孔子哂笑仲由的原因。
(2)苏洵在《六国论》中用生动的语言描摹六国的先辈当年艰苦地开疆辟土的两句是“,”。
(3)《阿房宫赋》以夸张、反问手法写了长桥横跨水面,犹如蛟龙腾飞后,接着写道“,”,将楼阁间架木筑成的通道描绘得生动形象。
15.B16.该词“自古帝王州,郁郁葱葱佳气浮”两句主要通过想象金陵的历史、使用叠词“郁郁葱葱”,从整体对金陵这一形胜之地进行描写,盛赞其繁华。
(3分,意思对即可)《桂枝香.金陵怀古》中“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主要通过“似练”“如簇”的比喻、“白练”与“翠峰”的鲜明色彩,描绘了壮丽、充满生机的景象。
(3分,意思对即可)(若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给分)17.(1)为国以礼其言不让(2)暴霜露斩荆棘(3)复道行空不霁何虹(每空1分)。
2023最新高中语文诗词鉴赏《南乡子》答案
2023最新高中语文诗词鉴赏《南乡子》答案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南乡子苏轼雨暗初疑夜,风回忽报晴。
淡云斜照著山明。
细草软沙溪路、马蹄轻。
卯酒醒还困,仙村梦不成。
蓝桥何处觅云英①。
只有多情流水、伴人行。
【注】①相传蓝桥有仙息,为唐人裴航遇仙女云英处。
14. 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上片前两句描写了由雨转晴的景象,“暗”字从光线着笔,“报”字则将风人格化。
B. 第三句描绘云出山明的景象,“明”与首句“暗”相呼应,写出了词人的心境的变化。
C. 上片尾句由景及人,描写了词人酒后赶路的片断小景,勾勒出一幅明丽轻快的画面。
D. 下片转入叙事和抒情,“梦不成”意指归乡梦难成,故下句有“何处觅云英”的感叹。
15. 本词末句与李白《渡荆门送别》“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中都有水的意象,两者在表情达意上有何异同,请简要分析。
【答案解析】14.D15. 相同之处:二者都使用拟人的修辞,赋予流水以人的情思。
不同之处:李白《渡荆门送别》中借助故乡流水万里迢迢送我来表现自己的思乡怀亲之情;苏词写欲成仙而不得,从梦境回到现实,空对流水惆怅不已,表达了词人孤寂、落寞、凄婉的心绪。
【14题详解】D.“意指归乡梦难成”错误,曲解诗歌意思。
“仙村梦不成”意思是“仙村梦游是不成了”,这里是“梦”是指游仙之梦,“梦不成”谓神仙飘渺不可求。
故选D。
【15题详解】先看李白的诗歌。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意思是“但我还是更爱恋故乡滔滔江水,它奔流不息陪伴着我万里行舟”。
这里的“故乡水”是指流经故乡的水,其行为是“万里送行舟”,“送”本是人的行为,此处写水,使用拟人的手法;诗人离开故乡远游,对故乡本是依依不舍,此处却说故乡水有情,不远万里来送我这个远别故乡的人到楚地,事实上是以水之不舍我来写我之不舍故乡,所以这里借“故乡水”来抒发自己的思乡怀亲之情。
再看苏轼的词。
“只有多情流水、伴人行”意思是“只有多情的流水,伴着我向前流淌”。
高中语文诗词鉴赏《南乡子》答案
高中语文诗词鉴赏《南乡子》答案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14-15题。
南乡子张炎①野色一桥分。
活水流云直到门。
落叶堆篱从不扫,开尊。
醉里教儿诵楚文。
隔断马蹄痕。
商鼎熏花独自闻。
吟思更添清绝处,黄昏。
月白枝寒雪满村。
(注)①张炎,爱国词人。
祖籍甘肃天水,寓居临安(杭州),南宋亡后,流落以终。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这首词开头所写“小桥、流水、行云、落叶”与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景物描写颇有相似之处。
B.“楚文”,这里指屈原所作的楚辞,作者借“教儿诵楚辞”,来表明自己仰慕屈原之精神,愿意隐居在南方。
C.下片开头所言“隔断”“独自”,谈及自己远离尘世,这与上片“落叶堆篱从不扫”构成了呼应。
D.本词写作者由外而内,再到外,自昼而昏,营造了一个虽隐却内心不静的词人形象。
15.请简要概括这首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6分)【答案解析】14.(3分)B B项中“愿意隐居在南方”错,“楚文”是作者借屈原爱国诗篇表达自己爱国之情,其实作者虽然在南方隐居,但时刻不忘北方故土,并非愿意隐居在南方。
15.参考答案:(共6分,每点2分)①隐居生活的闲适。
作者生活在“野色、活水、流云、落叶”的环境之中,远离尘世,充满了隐居生活的情趣。
②爱国情怀的绵长。
虽早已亡国,但仍“教儿诵楚文”,不忘故国。
③复国无望的凄凉。
复国无望,词人只能独自隐居,内心只能是“月白枝寒雪满村”的痛楚。
(手法和结合文本分析各1分,不分点作答不给满分,分点不限于两点。
)。
陆游《南乡子》阅读练习及答案
南乡子①陆游归梦寄吴樯②,水驿江程去路长。
想见芳洲初系缆,斜阳,烟树参差认武昌。
愁鬓点新霜,曾是朝衣染御香。
重到故乡交旧少,凄凉,却恐他乡胜故乡。
【注】①南宋淳熙五年(1178年),陆游自蜀东归。
这首词是他在舟中所作。
②吴樯,归吴的船只。
14.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词的第一、二句写作者身乘归吴的船只,虽经过许多水陆途程,但前路尚远。
B.上片写到作者船抵武昌,系缆洲边,看见了日思夜想的那山上山下一片烟树参差起伏的胜景。
C.上片最后一句,一个“认”字,便能看出此行是归途重游,因为有前游印象,所以可以对照辨认。
D.词的最后三句中所表现出的复杂情感与宋之问的“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句,有相似之处。
15. 陆游在蜀地时,在自己的诗词中多次提到“吴樯”,表现了他归心之急。
下列诗句中不是表现作者思归之情的诗句是(3分)A.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泊船瓜洲》B.洞庭一夜无穷雁,不待天明尽北飞。
《春夜闻笛》C.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次北固山下》D.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渡荆门送别》16. “重到故乡交旧少,凄凉,却恐他乡胜故乡”语意丰厚,有人考证这源于杜甫作于安史之乱后的《得舍弟消息》中的“乱后谁归得,他乡胜故乡”。
请结合以上内容,简要分析二者的相同之处及不同之处。
(6分)17.在横线上填写作品原句。
(8分)①《游褒禅山记》中的“然力足以至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说有“力”而无“志”,因此未达到目的,这会被人讥笑,自己也会悔恨。
②《赤壁赋》中客人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感伤人在天地间生命的短暂和个体的渺小的语句是:“,。
”③杜甫《登高》中,以落叶和江水抒发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伤的句子是“,。
”④《琵琶行》中通过琵琶女生活的不幸,结合诗人自己在宦途所受到的打击,感慨同病相怜,唱出了“,”的心声。
14.B 15.D16.答案要点:相同点:①都有思乡之情。
《南乡子》阅读鉴赏及答案
《南乡子》阅读鉴赏及答案《南乡子》阅读鉴赏及答案南乡子黄庭坚重阳日,宜州城楼宴集,即席作①诸将说封侯,短笛长歌独倚楼。
万事尽随风雨去,休休,戏马台南金络头②。
催酒莫迟留,酒味今秋似去秋。
花向老人头上笑,羞羞,白发簪花不解愁。
注:①黄庭坚为仇家构陷,被流放到宜州,只能栖身戍楼,困苦不堪。
②戏马台,南朝宋武帝刘裕在彭城(今徐州)戏马台欢宴重阳。
金络头,多为有功武将战马头部的佩饰。
(1)词中划线句子运用了什么手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请作简要分析。
(3分)运用了对比手法,诗人将众将热议功名与自己悄然独立,和着笛声倚楼长歌作了鲜明对比,(1分)突出了词人耿介孤高的形象(1分),表达了词人对功名利禄的鄙弃(1分)。
(手法1分。
作用2分)本题考查考生对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的鉴赏能力。
关键:1、在短笛前加主语“我”,2、注解一即是暗示,3、“诸将”“独倚楼”等都可以引导读者。
2、有据注释一说(1)表现黄庭坚壮志未酬、怀才不遇,这是脱离诗歌的分析。
A、手法除了对比外,还可以答反衬(衬托)。
但答了拟人、借景抒情的不得分。
B、第一题的情感方面:凡是答了悲愤、孤独、哀愁一类情感的给1 分,但答了壮志未酬、思乡、年华易逝的不给分。
(2)本词表达了作者复杂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歌分析。
(4 分)①诸将在议论立功封侯,而自己却悄然独立,和着笛声倚楼长歌,表达了对功名利禄的鄙弃。
②一切的是非得失、升沉荣辱,都淹没时光流逝的波涛中。
即使是象宋武帝刘裕彭城戏马台欢宴重阳的盛会,也成为历史的陈迹而一去不复返了,表达了对人事(盛衰)无常的感慨。
③词人举杯劝酒,过去的就让它过去。
词人兴致勃发,插花于头,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豁达乐观)。
(任答两点,答对一点得2分)本题考查考生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的理解能力。
除了原答案的情感外,答到下列情感的也给两分:悲愤、孤独、哀愁一类情感;壮志未酬;时光易逝,年华易老。
“复杂”一词看似复杂,结合具体诗句可以逐一得到解释。
2023最新高中语文诗词鉴赏《南乡子》答案
2023最新高中语文诗词鉴赏《南乡子》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
南乡子
苏轼
雨暗初疑夜,凤回忽报晴。
淡云斜照著山明。
细草软沙溪路、马蹄轻。
卵酒醒还园,仙村梦不成。
蓝桥何处觅云英①。
只有多情流水、伴人行。
【注】①相传蓝桥有仙息,为唐人裴航遇仙女云英处。
14.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还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上片前两描写了由雨转晴的景象"暗"字从光线着笔"报"字则将风人格化
B 第三句描绘云出山明的景象"明"与首句"暗"相呼应,写出了词人的心境的变化。
C上篇尾句由景及人描写了诗人酒后赶路的片断小景,勾勒出一幅明丽轻快的画面。
D.下片转入叙事和抒情"梦不成"意指归乡梦难成,故下句有"何处觅云英"的感叹
15.本词末句与李白《渡荆门送别》"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中都有水的意象,两者在表情达上有何异同,请简要分析。
(6分)
【答案解析】
14.D
15.
14.
15.。
南乡子·送述古原文翻译文赏析注释作者苏轼
南乡子·送述古作者:苏轼朝代:宋类型:词南乡子· 送述古【原文】回首乱山横,不见居人只见城。
谁似临平山上塔,亭亭,迎客西来送客行。
归路晚风清,一枕初寒梦不成。
今夜残灯斜照处,荧荧,秋雨晴时泪不晴。
南乡子· 送述古【翻译文】回头看横亘的远山,已看不见城中的人影,只隐隐看见一座城。
谁像那临平山上的高塔,亭亭伫立,迎送往来的客人。
回家的路上,晚风凄清,枕上初寒,难以入眠。
今夜残灯斜照,微光闪烁,秋雨虽停但泪还未尽。
南乡子· 送述古【评析】这是一首送别之作,清新中有深意,自然中寓浓情,也颇耐人寻味。
词的上阕回叙分手后回望离别之地临平镇和临平山,抒写了对往事无限美好的回忆和对友人的依恋之情,下阕则述归来怀念之情。
友人既已远逝,回家的路上晚风凄清,表达了词人情真意切的送别之情。
南乡子· 送述古【注释】南乡子:唐教坊曲名,后用作词牌。
又名《好离乡》、《蕉叶怨》。
《金奁集》入「黄钟宫」。
原为单调,有二十七字、二十八字、三十字各体,两平韵,三仄韵,平仄换韵。
单调始自后蜀欧阳炯,此词牌即以欧阳炯《南乡子》为正体。
冯正中、李德润俱本此添字。
双调者始自南唐冯正中词。
冯词平韵五十六字,十句,上下阕各四句用韵。
另有五十八字体者。
其定格为双调五十六字,上下阕各四平韵,一韵到底。
此调唱时音节需流丽谐婉,声情掩抑。
述古:陈襄,宋福州侯官(今福建福州)人,字述古,因家在古灵村,人称古灵先生。
宋仁宗、宋神宗时名臣。
倡理学,与陈季甫、周希孟、郑穆友称「海滨四先生」。
宋仁宗庆历二年(西元一〇四二年)进士。
初仕浦城主簿,历知仙居、河阳、濛阳诸县。
嘉祐二年(西元一〇五七年),入为秘阁校理、判祠部事。
嘉祐六年(西元一〇六一年),出知常州。
宋英宗治平初,复为开封府推官、三司盐铁判官。
宋神宗即位,出知明州。
熙宁二年(西元一〇六九年),同修起居注,知谏院、改知制诰。
寻直学士院。
熙宁四年(西元一〇七一年),因与王介甫政见不合,论青苗法不便,出知陈州。
陆游《南乡子》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南乡子陆游早岁入皇州,尊酒相逢尽胜流。
三十年来真一梦,堪愁,客路萧萧两鬓秋。
蓬峤偶重游,不待人嘲我自羞。
看镜倚楼俱已矣,扁舟,月笛烟蓑万事休。
14. 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A. 开头两句词写出了作者年轻时的胸襟抱负和交游名人雅士的繁华热闹的生活情景。
B. 三十年来像梦一样,一个“梦”字,写出了作者无尽的心酸和世事无常的不尽慨叹。
C. “客路萧萧两鬓秋”,写出了作者他乡为官,为国事日夜操劳,以致两鬓发白的情况。
D. 故地重游,不待人嘲,自感羞愧,写出作者年老体衰、事业无成,愁苦不堪的形象。
E. 扁舟、月笛和烟蓑等意象,构筑一幅宁静淡远的生活图景,表现了作者厌倦官场的心境。
15. 词中作者把三十年前和三十年后的不同情况进行了对比,试做具体分析?【答案】14. CE 15.早年青春年少,现在年老体衰。
早年广交名流雅士,而今孤独重游。
早年志向远大,渴望建功立业;而今功业无成,万事皆休。
【解析】14.试题分析:这是一道综合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题目,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
题中前四项考核内容,E项考核意境,其中C项,“为国事日夜操劳,以致两鬓发白的情况”错,原因很多;E项,“厌倦官场”错,是“无限愁苦之情”15.试题分析:此题考核艺术手法,要求回答“作者把三十年前和三十年后的不同情况进行了对比”的内容和作用,从诗中的“尽胜流”“堪愁”“两鬓秋”“俱已矣”“万事休”分析“早年青春年少,而今年老体衰”“早年广交名流雅士,而今孤独重游”“早年志向远大,渴望建功立业;而今功业无成,万事皆休”的对比。
点睛:诗歌的艺术手法主要有抒情方式、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
抒情分方式主要是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即事感怀、托物言志、怀古伤今,表现手法主要是对比、拟人、烘托、动静、虚实、抑扬、用典等,修辞主要是比喻、拟人、对偶、借代、设问、反问等,一般抒情方式集中在整首诗歌或某一部分,表现手法和修辞集中在某一联诗句。
《南乡子-自述》阅读答案与翻译
《南乡子-自述》阅读答案与翻译(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唐诗宋词、古文名句、古诗试题、古人列传、作文大全、小说阅读、散文阅读、励志名言、好词好句、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Tang poems and Song poems, ancient famous sentences, ancient poetry test questions, ancient biographies, composition books, novel reading, prose reading, inspirational quotes, good words and good sentence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Learn about the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styles of sample essays, so stay tuned!《南乡子-自述》阅读答案与翻译南乡子·自述苏轼凉簟碧纱厨。
苏轼《南乡子送述古》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
苏轼《南乡子送述古》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
【注释】
《南乡子送述古》
回首乱山横,不见居人只见城。
②谁似临平山上塔,亭亭,迎客西来送客行。
③归路晚风清,一枕初寒梦不成。
今夜残灯斜照处,荧荧,秋雨晴时泪不晴。
④
【注释】
①述古:陈襄字。
熙宁七年(1074)七月,陈述古由杭州赴南都(今河南商丘)新任,苏轼追送至临平,在舟中与述古话别,填此词。
②城:指杭州城。
③临平山:在杭州城东北。
亭亭,高高耸立的样子。
④荧(ying营)荧:形容灯光微弱。
【译文】
回头望乱山纵横,不见居民只见孤城。
谁象临平山上的高塔,挺立高耸,迎客西来又送客东行。
一路归来晚风清,枕寒衾冷难入梦。
夜深灯残光斜照,泪眼灯微暗,秋雨晴时泪不停。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词。
写离情别绪,极言情谊笃厚,思念之深,恩情之重,情思之长。
“秋雨晴时泪不晴”是脍炙人口的佳句。
古诗南乡子·送述古翻译赏析
古诗南乡子·送述古翻译赏析《南乡子·送述古》作者为宋朝文学家苏轼。
其全文如下:回首乱山横,不见居人只见城。
谁似临平山上塔,亭亭,迎客西来送客行。
归路晚风清,一枕初寒梦不成。
今夜残灯斜照处,荧荧,秋雨晴时泪不晴。
【前言】《南乡子·送述古》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词作。
这是一首送别之作,清新中有深意,自然中寓浓情,也颇耐人寻味。
词的上片回叙分手后回望离别之地临平镇和临平山,抒写了对往事无限美好的回忆和对友人的依恋之情,下片则述归来怀念之情。
友人既已远逝,回家的路上晚风凄清,表达了词人情真意切的送别之情。
【注释】⑴述古,陈襄字,苏轼好友,福建闽侯人。
苏轼赴杭州通判任的第二年,即宋神宗熙宁五年(1072),陈襄接替前任杭州太守沈立之职,熙宁七年(1074),瓜代期满,陈襄移任南都(今河南商丘南),苏轼作此词送别。
⑵不见居人只见城:取自唐·欧阳詹《初发太原途中寄太原所思》中的“驱马觉渐远,回头长路尘。
高城已不见,况复城中人”,谓城、人皆不可见。
此谓见城不见人(指述古),稍作变化。
⑶临平山,在杭州东北。
苏轼《次韵杭人裴惟甫诗》“余杭门外叶飞秋,尚记居人挽去舟。
一别临平山上塔,五年云梦泽南州”,临平塔时为送别的标志。
⑷亭亭,直立的样子。
⑸归路,回家的路上。
⑹荧荧,既指“残灯斜照”,又指泪光,比喻贴切新颖。
这里指残灯照射泪珠的闪光。
【翻译】回头看横亘的远山,已看不见城中的人影,只隐隐看见一座城。
谁像那临平山上的高塔,亭亭伫立,迎送往来的客人。
回家的路上,晚风凄清,枕上初寒,难以入眠。
今夜残灯斜照,微光闪烁,秋雨虽停但泪还未尽。
【鉴赏】词的上片回叙分手后回望离别之地临平镇和临平山,抒写了对往事无限美好的回忆和对友人的依恋之情。
起首两句写词人对陈襄的离去特别恋恋不舍,一送再送,直到回头不见城中的人影,而那临平山上亭亭伫立的高塔似乎翘首西望,不忍郡守的调离。
这种从眼前实景落笔而展衍开去与由景入情的写法,不仅使人感到亲切,而且增加了作品的深度。
古诗词苏轼《南乡子自述》阅读练习及答案
七、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南乡子·自述①
(宋)苏轼
凉罩碧纱厨②。
一枕清风昼睡余。
睡听晚衙无一事,徐徐。
读尽床头几卷书。
搔首赋归欤。
自觉功名懒更疏。
若问使君才与术,何如?占得人间一味③愚。
(注)①苏轼因不满王安石变法,请求外调,时任徐州知州。
②罩、厨:竹席、帷帐。
③一味:一向。
19.词中“口口”一词点出了写作所处的季节,“衙”与“口口”一词则点出了词人为官的身份。
20.有人评价此词情感“洒脱与沉郁”并存,请赏析词人是怎样表达这两种情感的。
19.凉章使君
20.(1)词的上阕写出了词人洒脱的心情。
借“凉颦”“一枕清风”衬托出了昼眠的舒适、心情的闲适;“徐徐”细节描写,写出词人因官府无事、有大量时间读书的洒脱与快乐。
(2)词的下阕写出了词人沉郁的心情。
“搔首赋归欤。
自觉功名懒更疏”写出词人欲辞官归乡的想法和对官场的厌倦。
;运用反语,说自己无才无术,一向蠢笨,抒发了自己不得志的愤懑。
【详解】
略。
南乡子·送述古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最新)
南乡子·送述古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原文:南乡子·送述古宋代:苏轼回首乱山横。
不见居人只见城。
谁似临平山上塔,亭亭。
迎客西来送客行。
归路晚风清。
一枕初寒梦不成。
今夜残灯斜照处,荧荧。
秋雨晴时泪不晴。
译文:回首乱山横。
不见居人只见城。
谁似临平山上塔,亭亭。
迎客西来送客行。
回头看横亘的远山,已看不见城中的人影,只隐隐看见一座城。
谁像那临平山上的高塔,亭亭伫立,迎送往来的客人。
归路晚风清。
一枕初寒梦不成。
今夜残灯斜照处,荧荧。
秋雨晴时泪不晴。
回家的路上,晚风凄清,枕上初寒,难以入眠。
今夜残灯斜照,微光闪烁,秋雨虽停但泪还未尽。
注释:回首乱山横。
不见居人只见城。
谁似临平山上塔,亭亭。
迎客西来送客行。
不见居人只见城:取自唐·欧阳詹《初发太原途中寄太原所思》中的“驱马觉渐远,回头长路尘。
高城已不见,况复城中人”,谓城、人皆不可见。
此谓见城不见人(指述古),稍作变化。
临平山:在杭州东北。
临平塔时为送别的标志。
亭亭,直立的样子。
归路晚风清。
一枕(zhěn)初寒梦不成。
今夜残灯斜照处,荧(yíng)荧。
秋雨晴时泪不晴。
归路,回家的路上。
荧荧,既指“残灯斜照”,又指泪光,比喻贴切新颖。
这里指残灯照射泪珠的闪光。
赏析:词的上片回叙分手后回望离别之地临平镇和临平山,抒写了对往事无限美好的回忆和对友人的依恋之情。
起首两句写词人对陈襄的离去特别恋恋不舍,一送再送,直到回头不见城中的人影,而那临平山上亭亭伫立的高塔似乎翘首西望,不忍郡守的调离。
这种从眼前实景落笔而展衍开去与由景入情的写法,不仅使人感到亲切,而且增加了作品的'深度。
接下来三句写临平山上的塔,仍就眼前景物落笔,实则是以客观的无知之物,衬托词人主观之情。
“谁似”二字,既意喻词人不像亭亭耸立的塔,能目送友人远去而深感遗憾,又反映了词人不像塔那样无动于衷地迎客西来复送客远去,而为友人的离去陷入深深的哀伤之中;同时,也反映了作者迎友人来杭又送友人离去的实际。
苏轼《南乡子 送述古》原文及赏析
南乡子送述古[宋] 苏轼回首乱山横。
不见居人只见城。
谁似临平山上塔,亭亭。
迎客西来送客行。
归路晚风清。
一枕初寒梦不成。
今夜残灯斜照处,荧荧。
秋雨晴时泪不晴。
作品赏析【注释】:熙宁七年(1074)年七月,苏轼任杭州通判时的同僚与好友陈襄(字述古)移守南都(今河南商丘),苏轼追送其至临平(今余杭),写下了这首情真意切的送别词。
词的上片回叙分手后回望离别之地临平镇和临平山,抒写了对往事无限美好的回忆和对友人的依恋之情。
起首两句写词人对陈襄的离去特别恋恋不舍,一送再送,直到回头不见城中的人影,而那临平山上亭亭伫立的高塔似乎在翘首西望,不忍郡守的调离。
这种从眼前实景落笔而展衍开去与由景入情的写法,不仅使人感到亲切,而且增加了作品的深度。
接下来三句写临平山上的塔,仍就眼前景物落笔,实则是以客观的无知之物,衬托词人主观之情。
“谁似”二字,既意喻词人不象亭亭耸立的塔,能目送友人远去而深感遗憾,又反映了词人不象塔那样无动于衷地迎客西来复送客远去,而为友人的离去陷入深深的哀伤之中;同时,也反映了作者迎友人来杭又送友人离去的实际。
下片写词人归途中因思念友人而夜不成眠。
晚风凄清,枕上初寒,残灯斜照,微光闪烁,这些意象的组接,营造出清冷孤寂的氛围,烘托了作者的凄凉孤寂心境。
末句“秋雨晴时泪不晴”,用两个“晴”字把雨和泪联系起来,比喻贴切而新颖,加强了作者思念之苦的表现,读来叩人心扉,令人叹婉不已。
这首词艺术上的特色主要是将山塔、秋雨拟人化,赋予作者自身的感情和心绪,将无生命的景物写活。
这种手法,表现出词人不凡的功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乡子·送述古①苏轼回首乱山横,不见居人只见城。
谁似临平山上塔,亭亭,迎客西来送客行。
归路晚风清,一枕初寒梦不成。
今夜残灯斜照处,荧荧,秋雨晴时泪不晴。
[注]①述古:陈襄,字述古,苏轼任杭州通判时的同僚与好友。
(1)仔细品味这首词,简要回答这首词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3分)(2)有人认为,这首词中“荧荧”一词极具表现力,请结合语境,作简要赏析。
(4分) 11.(1)表达了词人与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
(2)“荧荧”既指“残灯斜照”,又指泪光,比喻贴切新颖(2分)。
一方面表现了作者对友人的离别而哀伤,因思念而泪流满面(1分);另一方面表现了作者对友人的担忧,因思念而彻夜难眠,读来令人叹惋不己(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