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MVC模式与三层架构的区别
软件架构中的MVC、MVP、MVVM模式对比
![软件架构中的MVC、MVP、MVVM模式对比](https://img.taocdn.com/s3/m/72b9db15302b3169a45177232f60ddccda38e6eb.png)
软件架构中的MVC、MVP、MVVM模式对比在软件开发中,架构模式对于项目的结构和可维护性起着关键的作用。
而MVC(Model-View-Controller)、MVP(Model-View-Presenter)和MVVM(Model-View-ViewModel)这三个模式都是经过广泛应用的架构模式。
本文将对这三种模式进行对比,并探讨它们的优缺点。
首先,我们先了解一下MVC模式。
MVC模式是一种将应用程序分为模型(Model)、视图(View)和控制器(Controller)三个部分的方式。
模型负责处理数据逻辑和状态,视图负责展示数据与用户交互界面,而控制器则负责协调模型和视图之间的通信。
这种模式具有良好的分层结构,可使各部分的逻辑相对独立,易于维护和测试。
接下来是MVP模式,MVP模式在MVC模式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进。
MVP模式将控制器拆分为两个部分:视图和Presenter。
视图(View)负责用户界面展示和用户交互,而Presenter则负责处理业务逻辑和与模型(Model)的数据交互。
这种模式的优势在于,将视图与业务逻辑分离,使得代码更易于管理和测试,同时也增强了代码的重用性和可维护性。
最后是MVVM模式,MVVM模式也是一种将应用程序分为三个部分:模型(Model)、视图(View)和视图模型(ViewModel)。
模型(Model)负责处理业务逻辑和数据,视图(View)负责展示和用户交互,而视图模型(ViewModel)则通过数据绑定将视图与模型之间的通信进行双向绑定。
这种模式的优点在于,能够有效地解耦视图和模型,同时实现了数据绑定,使得用户界面更加动态和响应式。
这三种模式有各自的优缺点。
MVC模式的优点是结构清晰,易于维护和扩展,但视图和模型之间的耦合度较高,需要通过控制器来进行通信,不适用于较大规模的项目。
而MVP模式在MVC模式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进,减少了视图和模型之间的耦合,但增加了代码的复杂性。
mvc三层架构设计说明和描述
![mvc三层架构设计说明和描述](https://img.taocdn.com/s3/m/c4a303e7c0c708a1284ac850ad02de80d4d806a4.png)
mvc三层架构设计说明和描述MVC是一种通用的三层架构设计模式,即Model-View-Controller(模型-视图-控制器),被广泛应用于软件开发中。
下面将详细介绍MVC三层架构设计模式的具体说明和描述。
1. 视图层(View Layer)视图层是用户与应用程序之间的交互界面,负责展示数据和实现用户交互。
视图层一般包括用户界面和数据展示两个部分。
用户界面用来接收用户的输入操作和指令;而数据展示则是用来展示数据结果的。
视图层是一个由HTML、CSS、Javascript等技术实现的可视化界面,用于将用户的动作和数据传递给控制器。
2. 模型层(Model Layer)模型层负责管理数据和业务逻辑,是整个应用程序核心的数据存储和处理中心,用于处理存储与管理数据的相关操作。
在此层上对于数据实体进行各种操作,比如增添、修改、删除等,同时还可以在此层进行数据的验证。
模型层通常由数据访问对象(DAO)、数据加载器、数据检索器、业务逻辑层(BOL)、数据抽象和其他与数据和业务有关的软件实现组成。
3. 控制层(Controller Layer)控制层负责维护模型和视图的联系,将用户输入的指令转换成对应的建模操作,然后将处理好的数据返回给视图层展示。
控制层包括了两个主要模块,分别是前端控制器和后端控制器。
前端控制器主要负责用户请求的拦截和路由以及页面的定向;而后端控制器负责具体业务处理的实现。
MVC三层架构设计模式的优势:1.项目结构清晰MVC三层架构将应用程序划分为三个不同的部分,这使得开发人员明确了软件的结构,避免了单一文件中的代码混乱所带来的问题。
2.便于维护和扩展MVC三层架构将应用程序的不同部分分离出来,可以单独进行维护和扩展。
这样,当我们需要更改应用程序的某个部分时,只需关注该部分的代码,而不会影响其他部分的稳定性。
3.增强开发效率MVC三层架构可以通过工具自动生成代码,这样可以减少开发人员的工作量。
软件架构设计的分层与模块化
![软件架构设计的分层与模块化](https://img.taocdn.com/s3/m/ccdbf41376232f60ddccda38376baf1ffc4fe3a4.png)
软件架构设计的分层与模块化软件架构设计是指在软件开发过程中,对软件系统的整体框架和结构进行规划和设计。
良好的软件架构设计可以提高软件的可维护性、可扩展性和可重用性,使软件具备更好的扩展性和适应性。
在软件架构设计中,分层与模块化是两个关键的设计原则。
本文将深入探讨软件架构设计中分层与模块化的概念、特点以及应用。
一、分层设计分层设计是一种将软件系统划分为不同层次的设计思想,每一层都有明确的职责与功能。
通过分层设计,可以将复杂的系统划分为相对独立的模块,各个模块之间通过接口进行通信和交互,降低了模块之间的耦合度,提高了系统的灵活性和可维护性。
典型的软件分层设计包括三层架构和MVC架构。
1. 三层架构三层架构是指将软件系统分为表示层、业务层和数据层三个层次,并且每个层次有着不同的职责和功能。
表示层主要负责用户界面的展示与交互,将用户请求传递给业务层进行处理;业务层负责处理具体的业务逻辑,对外暴露接口供上层调用;数据层则负责数据的访问和持久化,与数据库进行交互。
三层架构的优点是模块清晰、耦合度低、易于维护,适用于大型软件系统的开发。
2. MVC架构MVC(Model-View-Controller)架构是一种常用的应用程序设计架构,将软件系统划分为模型层、视图层和控制器层三个部分。
模型层负责处理业务逻辑和数据操作;视图层负责界面的显示和用户交互;控制器层负责协调模型层和视图层的交互,并根据用户的请求进行处理。
MVC架构的优点是良好的模块划分,易于扩展和维护,适用于中小型软件系统的开发。
二、模块化设计模块化设计是将软件系统划分为相互独立、具有一定功能的模块,每个模块都有自己的职责和接口。
通过模块化设计,可以将复杂的系统分解成多个小的模块,每个模块可独立开发和测试,提高了开发效率和质量。
常用的模块化设计方法有面向对象编程和微服务架构。
1. 面向对象编程面向对象编程是一种将问题分解成多个对象,并将对象组织成相互交互的模块的编程思想。
fe的三种结构
![fe的三种结构](https://img.taocdn.com/s3/m/799ef730b42acfc789eb172ded630b1c59ee9bdb.png)
fe的三种结构1. 树形结构:树形结构是Front-End开发的典型模式之一,它有着良好的层次划分,模块分类合理,功能明确,可以使用自上而下的方式实现前端开发和更新,使得程序易于维护和调整。
树形结构按照规则进行设计,它既有完整的结构体系,又有良好的完整性,让项目开发过程可行又有逻辑性。
该结构通常由数据层、逻辑层、视图层组成,形成一棵树形结构,其主要优势之一是具有明确的模块划分,使得项目开发大为简化,可以从项目的整体架构看到每一细节的实现。
2. MVC模式:MVC模式(Model-View-Controller)是一种三层架构,该架构由三个主要部分组成:模型层、视图层和控制层。
模型层是程序对持久数据进行封装的技术,实现了数据库抽象层,有效隔离了业务逻辑和数据持久化。
视图层为用户界面,是与用户交互的地方,它把程序的数据以定义的形式进行显示,并负责与用户的交互操作。
控制层负责整个程序流程的控制,和模型、视图三者关联,在视图触发事件后,紧贴业务的做出判别和处理,然后调用模型层进行业务处理,最终把处理结果再交给视图层显示。
MVC模式实现了业务逻辑和数据存储彻底 16 分离,能有效减少代码冗余,可以将一套代码双重用于 Web 用户界面和单机客户端,同时能方便的进行多项用户界面的变更和维护。
3. Error-first模式:以Error-first模式为核心的Front-End开发是当今技术开发模式里非常流行的一种。
本模式以错误处理作为首要任务,在开发阶段及构建阶段中做出判断和保护,通过对源代码编译和错误处理,实现对错误信息的捕获、调试和提示;并且通过定义运行期异常处理器,使得程序可以快速捕捉和跟踪错误信息,更加安全可靠地执行。
Error-first模式还可以让开发者能够更加灵活的控制代码的运行逻辑,以及对程序运行结果的评价,使得开发过程可以得到快速情况判断,从而予以管理与控制。
三层架构和MVC的区别
![三层架构和MVC的区别](https://img.taocdn.com/s3/m/e0e35d19773231126edb6f1aff00bed5b9f3736f.png)
三层架构和 MVC的区别
三层架构和MVC的区别 1)三层架构 UI界面层 BLL业务逻辑层 DAL数据访问层 2)MVC M 即Model(模型层),主要负责处理业务逻辑以及数据库的交互 V 即View(视图层),主要负责显示数据和提交数据 C 即Controller(控制层),主要是永作辅助捕获请求并控制请求转发 3)区别 a)三层是基于业务逻辑来分的,而mvc是基于页面来分的 b)MVC模式是一种复合设计模式,一种解决方案 c)三层是种软件架构,通过接口实现编程 d)三层模式是体系结构模式,MVC是设计模式 e)三层模式又可归于部署模式,MVC可归于表示模式
MVC三层构架
![MVC三层构架](https://img.taocdn.com/s3/m/413f52ea9b89680203d825b6.png)
MVC框架MVC全名是Model View Controller,是模型(model)-视图(view)-控制器(controller)的缩写,一种软件设计典范,用一种业务逻辑和数据显示分离的方法组织代码,将业务逻辑被聚集到一个部件里面,在界面和用户围绕数据的交互能被改进和个性化定制的同时而不需要重新编写业务逻辑。
MVC被独特的发展起来用于映射传统的输入、处理和输出功能在一个逻辑的图形化用户界面的结构中。
MVC开始是存在于桌面程序中的,M是指业务模型,V是指用户界面,C则是控制器,使用MVC的目的是将M和V的实现代码分离,从而使同一个程序可以使用不同的表现形式。
比如一批统计数据可以分别用柱状图、饼图来表示。
C存在的目的则是确保M和V的同步,一旦M改变,V应该同步更新。
优点耦合性低视图层和业务层分离,这样就允许更改视图层代码而不用重新编译模型和控制器代码,同样,一个应用的业务流程或者业务规则的改变只需要改动MVC的模型层即可。
因为模型与控制器和视图相分离,所以很容易改变应用程序的数据层和业务规则。
模型是自包含的,并且与控制器和视图相分离,所以很容易改变应用程序的数据层和业务规则。
如果把数据库从MySQL移植到Oracle,或者改变基于RDBMS数据源到LDAP,只需改变模型即可。
一旦正确的实现了模型,不管数据来自数据库或是LDAP服务器,视图将会正确的显示它们。
由于运用MVC的应用程序的三个部件是相互独立,改变其中一个不会影响其它两个,所以依据这种设计思想能构造良好的松耦合的构件。
[11]重用性高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需要用越来越多的方式来访问应用程序。
MVC模式允许使用各种不同样式的视图来访问同一个服务器端的代码,因为多个视图能共享一个模型,它包括任何WEB(HTTP)浏览器或者无线浏览器(wap),比如,用户可以通过电脑也可通过手机来订购某样产品,虽然订购的方式不一样,但处理订购产品的方式是一样的。
浅谈 ASP.NET 网站建设中 MVC 与三层架构技术
![浅谈 ASP.NET 网站建设中 MVC 与三层架构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698b8e5bf6ec4afe04a1b0717fd5360cba1a8d36.png)
浅谈 网站建设中 MVC 与三层架构技术贡博文【摘要】通过对 和 MVC 模型的介绍与比较,让开发者了解它们两者的区别和联系,以达到让开发者在网站建设中选择合适的模型来提高网站的建设效率以及缩短网站升级时间和降低网站维护成本.【期刊名称】《科技风》【年(卷),期】2013(000)002【总页数】1页(P37-37)【关键词】;MVC;三层架构【作者】贡博文【作者单位】天津市电子政务信息与网络中心,天津市 300162【正文语种】中文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许多机关,企事业单位甚至个人拥有网站,随之而来也出现了许多与网站开发模式相关的问题,究竟使用哪种模式更为适合,今天,我们就讨论一下众多模式中的MVC与三层架构技术,以及他们的区别和联系,下面我们先分别介绍一下三层架构和MVC。
通常意义上的三层架构(3-tierapplication)就是将整个业务应用划分为:表现层(UI)、业务逻辑层(BLL)、数据访问层(DAL)。
区分层次的目的是为了实现“高内聚,低耦合”的思想。
具体作用如下:1)表现层(UI):通俗讲就是展现给用户的界面,即用户在使用一个系统的时候他的所见所得。
2)业务逻辑层(BLL):针对具体问题的操作,也可以说是对数据层的操作,对数据业务逻辑的处理。
3)数据访问层(DAL):该层所做事务直接操作数据库,针对数据的增添、删除、修改、更新、查找等。
接下来再具体说说什么是MVC,MVC是Model-View-Controller的缩写,它和三层架构是有明显区别的,严格来说这三个部分加起来以后才是三层架构中的UI 层,也就是说,MVC把三层架构中的UI层再度进行了分化,分成了控制器、视图、实体三个部分,控制器完成页面逻辑,通过实体来与界面层完成通话;而控制器层直接与三层架构中的BLL进行对话。
下面我们用个比喻来形容一下MVC,我们在餐厅吃饭,服务员把菜谱提供给顾客,顾客根据菜谱点菜,然后把菜单交给服务员,而服务员根据菜单中冷、热菜的不同,交给不同的厨师,厨师做好后,把菜再交给服务员,由服务员把菜给顾客端来。
MVC模式与三层架构结合
![MVC模式与三层架构结合](https://img.taocdn.com/s3/m/9a6f9c0490c69ec3d5bb75d6.png)
MVC模式与三层架构结合经过老师与同学们的长期讨论,我们决定在项目的开发过程中应用MVC模式与三层架构结合的方式来实现我们架构的设计。
这样种有两个好处:首先是可以实现多个视图,为我们开发不同的视图提供了很大的便利,使得我们在完成Web设计后没有必要在去设计Wap,减少了部分工作量;其次是运用三层架构,使结构层次清晰,各层之间能够并行设计;最后是采用这样的设计方式可以增加我们代码的重用性,减少耦合。
一、MVC模式和三层架构MVC 模式包括三个部分, 即模型( Model) 、视图( View) 和控制( Controller) , 分别对应于内部数据、数据表示和输入/ 输出控制部分。
MVC 模式的一般结构如图1 所示。
图1.MVC模式各部分的关系和功能MVC 设计模式从早期的客户/ 服务器应用发展而来, 因此, 它采用的是两层架构设计。
但由于三层架构是对两层架构的延伸, 所以还是可以将MVC 应用于三层架构的Web 应用中。
MVC 与三层架构相互结合补充, 已经成为Web 应用开发的重要模式。
MVC 模式与三层架构设计之间的关系如图2所示。
图2.MVC模式与三层架构之间的关系二、架构设计这里的架构设计与上次的三层架构概要设计大体类似,唯一不同的在于表示层。
在这里我们将表示层分为了视图与控制器。
其中视图完成页面的显示功能,而控制器主要完成视图与表示层逻辑的分离,拦截用户请求,组合模型与视图并返回相应视图给用户。
模块划分及交互设计根据前面的讨论以及上次的架构概要设计文档,可在宏观上将整个系统分为以下几个模块:实体类模块——一组实体类的集合,负责整个系统中数据的封装及传递。
数据访问层接口族——一组接口的集合,表示数据访问层的接口。
数据访问层模块——一组类的集合,完成数据访问层的具体功能,实现数据访问层接口族。
业务逻辑层模块——一组类的集合,完成业务逻辑层的具体功能,实现业务逻辑层接口族。
虚拟工厂模块——生成数据访问层实例辅助类模块——完成全局辅助性功能。
浅析MVC模式与三层架构的区别
![浅析MVC模式与三层架构的区别](https://img.taocdn.com/s3/m/3463b621941ea76e59fa0476.png)
三层架构和MVC是有明显区别的,MVC应该是展现模式(三个加起来以后才是三层架构中的UI层)三层架构(3-tier application) 通常意义上的三层架构就是将整个业务应用划分为:表现层(UI)、业务逻辑层(BLL)、数据访问层(DAL)。
区分层次的目的即为了“高内聚,低耦合”的思想。
1、表现层(UI):通俗讲就是展现给用户的界面,即用户在使用一个系统的时候他的所见所得。
2、业务逻辑层(BLL):针对具体问题的操作,也可以说是对数据层的操作,对数据业务逻辑处理。
3、数据访问层(DAL):该层所做事务直接操作数据库,针对数据的增添、删除、修改、更新、查找等。
MVC是 Model-View-Controller,严格说这三个加起来以后才是三层架构中的UI层,也就是说,MVC把三层架构中的UI层再度进行了分化,分成了控制器、视图、实体三个部分,控制器完成页面逻辑,通过实体来与界面层完成通话;而C层直接与三层中的BLL进行对话。
mvc可以是三层中的一个表现层框架,属于表现层。
三层和mvc 可以共存。
三层是基于业务逻辑来分的,而mvc是基于页面来分的。
MVC主要用于表现层,3层主要用于体系架构,3层一般是表现层、中间层、数据层,其中表现层又可以分成M、V、C,(Model View Controller)模型-视图-控制器曾把MVC模式和Web开发中的三层结构的概念混为一谈,直到今天才发现一直是我的理解错误。
MVC模式是GUI界面开发的指导模式,基于表现层分离的思想把程序分为三大部分:Model-View-Controller,呈三角形结构。
Model是指数据以及应用程序逻辑,View是指 Model的视图,也就是用户界面。
这两者都很好理解,关键点在于Controller的角色以及三者之间的关系。
在MVC模式中,Controller 和View 同属于表现层,通常成对出现。
Controller被设计为处理用户交互的逻辑。
mvc三大框架的原理
![mvc三大框架的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b02ac4f69fc3d5bbfd0a79563c1ec5da50e2d60e.png)
mvc三大框架的原理MVC是一种软件设计模式,将应用程序分为三个部分:模型(Model)、视图(View)和控制器(Controller)。
每个部分都有特定的任务和职责,协同工作来实现应用程序的功能。
MVC框架就是基于MVC模式的应用程序框架,常见的三大MVC框架是Spring MVC、Struts2和 MVC。
它们都是开源的、成熟的框架,被广泛应用于Web应用程序的开发中。
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这三个MVC框架的原理。
1. Spring MVCSpring MVC在MVC模式的基础上,增加了IoC(控制反转)和AOP(面向切面编程)的概念,使得开发者能够更加方便地管理和组装组件。
Spring MVC将请求分解为控制器、模型和视图三部分,在控制器处理请求,模型提供数据,视图渲染数据。
Spring MVC的工作流程如下:1)客户端发送请求到DispatcherServlet。
2)DispatcherServlet调用HandlerMapping查找处理器。
3)HandlerMapping返回处理器,DispatcherServlet将请求发送到处理器。
4)处理器执行业务逻辑,并将数据存储在模型中。
5)处理器返回逻辑视图名字给DispatcherServlet。
6)DispatcherServlet将逻辑视图名字发送给ViewResolver。
7)ViewResolver返回视图,DispatcherServlet将模型和视图合并,并将HTML响应发送给客户端。
2. Struts2Struts2是Apache Struts的继承者,它将MVC设计模式应用于Web应用程序开发中。
Struts2通过拦截器(Interceptor)实现了AOP的功能,通过以拦截器为基础的过滤器链,将请求从客户端发送到控制器,再由控制器调用模型和视图。
Struts2的工作流程如下:1)客户端发送请求到FilterDispatcher。
MVC-三层架构
![MVC-三层架构](https://img.taocdn.com/s3/m/e1a77d5af7ec4afe04a1df7f.png)
Sub title
优点 1、开发人员可以只关注整个结构中的其中某一层; 2、可以很容易的用新的实现来替换原有层次的实现; 3、可以降低层与层之间的依赖; 4、有利于标准化; 5、利于各层逻辑的复用。 缺点 1、降低了系统的性能。这是不言而喻的。如果不采用分层式结构,很多业务 可以直接造访数据库,以此获取相应的数据,如今却必须通过中间层来完成。 2、有时会导致级联的修改。这种修改尤其体现在自上而下的方向。如果在表 示层中需要增加一个功能,为保证其设计符合分层式结构,可能需要在相应的 业务逻辑层和数据访问层中都增加相应的代码。 3、增加了开发成本。
Java web 设计模式 的简介
Sub title
三层架构 与 MVC 模式 (model view controller )
三层架构(3-tier application) 通常意义上的三层架构就是将整个业务应用划分为: 表现层(UI)、业务逻辑层(BLL)、数据访问层(DAL) 区分层次的目的即为了“高内聚,低耦合”的思想,write once,only once。 概念简介 1、表现层(UI):通俗讲就是展现给用户的界面,即用户在使用一个系统的 时候他的所见所得。 2、业务逻辑层(BLL):针对具体问题的操作,也可以说是对数据层的操作, 对数据业务逻辑处理。 3、数据访问层(DAL):该层所做事务直接操作数据库,针对数据的增添、删 除、修改、更新、查找等。
Sub title
显示层 位于最外层(最上层),离用户最近。用于显示数据和接收用户输入的数 据,为用户提供一种交互式操作的界面。 业务逻辑层(Business Logic Layer) 它的关注点主要集中在业务规则的制定、业务流程的实现等与业务需求有 关的系统设计,业务逻辑层在体系架构中的位置很关键,它处于数据访问 层与表示层中间,起到了数据交换中承上启下的作用。对于数据访问层 而 言,它是调用者;对于表示层而言,它却是被调用者。 数据层 数据访问层:有时候也称为是持久层,其功能主要是负责数据库的访问, 可以访问数据库系统、二进制文件、文本文档或是XML文档。简单的说 法就是实现对数据表的Select,Insert,Update,Delete的操。
框架结构汇总范文
![框架结构汇总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c8a3868c0408763231126edb6f1aff00bed57006.png)
框架结构汇总范文在软件开发中,框架结构是指一种基本的架构模式或设计模式,用于组织和管理软件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框架结构。
1. 分层结构(Layered architecture)分层结构是指将软件系统划分为若干层次,每一层具有明确定义的功能。
典型的分层结构包括三层架构、四层架构、五层架构等。
每一层之间有严格的依赖关系,上一层负责处理较高级别的业务逻辑,而下一层则负责处理较底层的操作细节。
2. MVC结构(Model-View-Controller)MVC结构是一种常见的软件架构模式,将软件系统划分为三个组成部分:模型(Model)、视图(View)和控制器(Controller)。
模型负责处理数据逻辑,视图负责显示用户界面,而控制器负责接收用户输入并在模型和视图之间进行协调。
3. MVP结构(Model-View-Presenter)MVP结构是一种MVC结构的变体,通过引入Presenter层来替代Controller,使得视图与模型之间的耦合更加松散。
Presenter负责接收用户输入,处理业务逻辑,并将结果传递给视图进行显示。
4. MVVM结构(Model-View-ViewModel)MVVM结构是一种针对界面开发的架构模式,通过引入ViewModel层来替代Controller或Presenter,实现了视图(View)与模型(Model)之间的双向数据绑定。
ViewModel负责封装视图的状态和行为,并通过数据绑定技术将视图与模型进行自动同步。
5. 微服务架构(Microservices architecture)微服务架构是一种面向服务的架构模式,将一个大型的软件系统拆分为多个小型的、独立部署的服务。
每个服务都具有自己的数据库和业务逻辑,并通过轻量级的通信机制进行协作。
微服务架构具有高度可伸缩性和灵活性,并且不同服务之间的故障不会对整个系统造成影响。
6. 事件驱动架构(Event-driven architecture)事件驱动架构是一种基于事件和消息的架构模式,系统中的各个组件之间通过事件进行通信。
三层架构和MVC模式
![三层架构和MVC模式](https://img.taocdn.com/s3/m/63a2076a25c52cc58bd6bee6.png)
视图依赖于与它相关的模型,它必须知道模型状能依赖与控制器,这样的话,几个不同的控制器可以关联相同视图。
4、
控制器依赖于相关的模型及视图,模型定义了控制器能调用的方法,而视图定义
上下关系,通过它控制器可以解释用户输入信息。这使得控制器能紧紧地跟视图联系在一
起。
总结
在 Java web 开发中,MVC 框架充当了 UI 层和业务逻辑层的适配器的作用。MVC 框架实 现了 UI 层和业务逻辑层最大程度的分离。
使用 mvc 的好处,MVC 使用规则,java 三 层架构设计思想
java 开发 web 应用
MVC 使用规则
为了提供可重用的设计及代码,M-V-C 之间的交互应该很好地定义,以及它们相互
在解决了持久化的问题后,我们发现,我们的所说的业务逻辑层和 MVC 中的 Model 指的 是一回事,我们所说的 UI 层和 MVC 中的 View 是一回事。MVC 提供了让模型和视图相分 离的思路——引入控制器。我们把页面跳转关系管理、表单数据的封装及验证、国际化等任 务交给控制器处理。因此,也不难理解为什么流行的 MVC 框架都具有管理页面跳转关系、 表单数据的封装及验证、国际化等特性。
一、MVC 设计思想
MVC 英文即 Model-View-Controller,即把一个应用的输入、处理、输出流程 按照 Model、View、Controller 的方式进行分离,这样一个应用被分成三个层—— 模型层、视图层、控制层。
视图(View)代表用户交互界面,对于 Web 应用来说,可以概括为 HTML 界面, 但有可能为 XHTML、XML 和 Applet。随着应用的复杂性和规模性,界面的处理 也变得具有挑战性。一个应用可能有很多不同的视图,MVC 设计模式对于视图 的处理仅限于视图上数据的采集和处理,以及用户的请求,而不包括在视图上的 业务流程的处理。业务流程的处理交予模型(Model)处理。比如一个订单的视图 只接受来自模型的数据并显示给用户,以及将用户界面的输入数据和请求传递给 控制和模型。
请问JAVA三层架构、持久层、业务层、表现层都该怎么理解?和MVC三层模型有什么区别?
![请问JAVA三层架构、持久层、业务层、表现层都该怎么理解?和MVC三层模型有什么区别?](https://img.taocdn.com/s3/m/510d084424c52cc58bd63186bceb19e8b8f6eccf.png)
请问JAVA三层架构、持久层、业务层、表现层都该怎么理解?和MVC三层模型有什么区别?请问JAVA三层架构、持久层、业务层、表现层都该怎么理解?和MVC三层模型有什么区别?希望还有人关注这个问题。
我们常常提到java EE的三层或者四层结构。
四层架构:展示层(web层)、业务逻辑层、资料访问层、资讯资源层四层架构在是开发企业应用时使用的非常经典的划分模式。
web层负责前端展示和使用者请求的处理。
mvc是一个设计模式,主要使用者构建使用者介面,目的是把展示逻辑和逻辑分离。
web层通常会使用MVC模式进行构建,经常使用的mvc框架包括spring mvc,struts等,都是在web层或者展示层使用的。
业务逻辑层一般应用中会有一层service抽象,实现核心业务逻辑,事务控制也在这一层实现。
资料访问层也即dao层,重点负责资料库访问,完成持久化功能。
资讯资源层主要服务资源的储存。
所以mvc和四层(三层)结构有关系,四层架构是应用的体系(分层)结构,描述了整个应用的一个完整的划分,而mvc是一个设计模式,通常会用于四层架构的展示层的构建上。
希望我能讲清楚。
请问JAVA三层架构,持久层,业务层,表现层,都该怎么理解?和MVC三层模型有什么持久层一般是资料库读写、档案储存等等资料持久化的操作。
业务层一般是整个程式的中间部分,负责所有的演算法、程式后台操作以及诸如此类。
表现层即UI,使用者介面,将资料呈现给使用者。
MVC与三层架构有一定关联,但是关系不大。
M-->持久层+一点业务层V-->表现层V-->业务层MVC就是Model-View-Control(控制器Controller)- 负责转发请求,对请求进行处理。
(检视View) - 介面设计人员进行图形介面设计。
(模型Model)- 程式设计师编写程式应有的功能(实现演算法等等)、资料库专家进行资料管理和资料库设计(可以实现具体的功能)。
模型视控制器(MVC)模式将应用程序分成三个核心部分
![模型视控制器(MVC)模式将应用程序分成三个核心部分](https://img.taocdn.com/s3/m/cf5c8e874128915f804d2b160b4e767f5acf80fa.png)
模型视控制器(MVC)模式将应用程序分成三个核心部分模型-视图-控制器(MVC)是一种软件设计模式,用于将应用程序分成三个核心部分。
每个部分都有不同的职责和功能。
在本文中,我们将详细介绍MVC模式及其三个组成部分。
1. 模型(Model)模型是MVC模式的核心部分之一,它代表应用程序中的数据和业务逻辑。
模型负责处理数据的存储、检索、更新和删除,以及定义应用程序的规则和功能。
它封装了数据的状态和行为,并且可以与数据库或其他数据源进行交互。
在一个典型的应用程序中,模型通常由类或结构体表示。
它们定义了应用程序的数据模型,包括对象的属性、方法和关系。
模型也提供了对数据的访问和修改的接口,以及与其他组件的通信机制。
2. 视图(View)视图是MVC模式的另一个核心组成部分,它负责用户界面的呈现和展示。
视图接收模型中的数据,并将其转换为用户友好的形式,以便用户可以理解和操作。
它们通常以图形界面或命令行界面的形式存在,但也可以是其他形式,如网页或移动应用。
视图将从模型中获取的数据进行格式化和显示。
它们通常包含各种用户界面元素,如按钮、文本框、图表和表格,以便用户可以与数据进行交互。
视图还可以提供用户输入的验证和反馈机制,以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3. 控制器(Controller)控制器是MVC模式的第三个核心组成部分,它充当模型和视图之间的协调者和中介者。
控制器接收用户的输入和操作,并根据其对模型或视图的影响来更新应用程序的状态。
它处理用户的请求,并采取适当的行动,以确保模型和视图保持同步。
控制器负责解释和分发用户的操作,以及调用模型和视图之间的方法和接口。
它可以根据需要对模型进行更新,或者调用视图来更新UI。
控制器还可以处理其他任务,如验证用户输入、处理错误和跟踪应用程序的状态。
综上所述,模型-视图-控制器(MVC)模式将应用程序分成三个核心部分:模型、视图和控制器。
模型处理数据和业务逻辑,视图呈现和展示用户界面,控制器协调和管理模型与视图之间的交互。
mvc1,mvc2,mvc3都有什么区别
![mvc1,mvc2,mvc3都有什么区别](https://img.taocdn.com/s3/m/d72dd4ee19e8b8f67c1cb9b4.png)
mvc1,mvc2,mvc3都有什么区别mvc1 模式:view接收用户输入,把命令传到controllercontroller处理命令,更新modelmodel被更新后,会通知view需要updateview更新后向用户显示mvc2 模式:由于mvc1中,model可以通知view,然后view就可以被更新,这在windows程序中很常见,像MFC的frame-document-view架构,如果document改变了,他会主动通知view进行update但是在web中,作为model的java bean更新后,无法调用作为view的jsp(而且view通常很多,需要选一个),因此改为mvc2模式:view接收用户输入,把命令传到controllercontroller处理命令,更新modelmodel被更新后,controller会选一个view并forward到这个jsp,附带把model放到request参数这个view获得model然后显示 MVC 3 新特性全解析 MVC3 在 MVC 1 和 2 的基础上,增加了大量的特性,使得代码更加简化,并且可以深度扩展。
这篇文章提供包含在此次发布中的许多新特性的说明.Razor 视图引擎 MVC3 带来了一种新的名为 Razor 的视图引擎,提供了下列优点:Razor 现在提供了一些新的特征:Razor 还包含新的 HTML Helper,例如:支持多视图引擎在 MVC3 中,增加视图的对话框中允许你选择你希望的视图引擎,在新建项目对话框中,你可以指定项目默认的视图引擎,可以选择WebForm,Razor,或者开源的视图引擎,例如:Spark, NHaml, 或者 NDjango.控制器的改进全局的 Action 过滤器有的时候你希望能够在在一个 Action 方法执行之前或者执行之后执行一些处理逻辑,在 MVC2 中,提供了 Action 过滤器,允许对特定控制器的 Action 方法进行处理,实际上,有时候你希望对所有的 Action 都进行类似的处理,MVC3 允许你将过滤器加入到GlobalFilters 集合中来创建全局的过滤器.新的 ViewBag 属性MVC2 中的控制器支持 ViewData 属性,允许通过后绑定的字典将数据传送给视图模板,在MVC3 中,你可以通过 ViewBag 来更加简单的完成。
第6讲 MVC三层模式
![第6讲 MVC三层模式](https://img.taocdn.com/s3/m/8d58be097cd184254b353552.png)
Struts模型(基于模型2)
Struts模型
struts是著名的Apache开发的一套用于构建java Web应 用程序的框架。它的目标是分离Web程序的表示层,控 制层和后台功能层,也就是MVC模式的实现。但和模型 不同的地方在于,Struts提供了它自己的控制器组件, 并且后台可以和JDBC,EJB,或者和Hibernate技术集 成,视图方面,Struts使用了Jsp技术,并还可以将标记 库技术,Velocity模板,XSLT技术结合起来。Struts采 用了ActionServlet和Action来代替模型中的Servlet来作 为控制器。
模式二的优点
模式二具有更清晰的页面表现和清楚的开发人员分工。 可以充分发挥开发小组中界面设计人员的长处,这些优 势在大型项目中发现得尤为突出。使用这一模式,也可 以充分发挥每个开发人员各自的特长;例如界面设计人 员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表现力设计出精美的界面表现形 式,设计人员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商业处理思维来实现 项目中的业务处理。 模式二的重要之处在于实现了显示层和业务逻辑处理层 的分离,从而在应用系统的扩展性和可伸缩性方面得到 大大增强。因此,在大中型项目中,往往会选择这种模 式开发。
第6单元 开发模式
主要内容: 1、MVC模式 2、模型1 JSP+javaBean 3、模型2 JSP+Servlet+JavaBean 4、Struts模式
MVC模式
MVC是一种设计模式,是Model-View-Controller的缩写。它把应用程 序分为3个部分: 1. 模型(Model) 它代表了应用程序的核心功能,负责处理用户的数据,实现业务逻辑, 为视图提供显示所用的数据,而且可以被多个视图所共用。 2. 视图(View) 它主要是指与用户交互的界面,它接收用户的输入,但并不包括任何 实际的业务处理,它只是简单地将数据转交给控制器,同时,它负 责展现模型传递过来的数据,当后台模型更新数据时,视图就会更 新它的显示。 3. 控制器(Controller) 控制器负责接收用户的请求和数据,再由它来做出判断将请求和数据 交由哪个模型来进行处理,最后调用视图来显示模型返回的数据。
MVC、MVCS、MVVM、MVP、VIPER等这么多架构模式哪一个好呢?
![MVC、MVCS、MVVM、MVP、VIPER等这么多架构模式哪一个好呢?](https://img.taocdn.com/s3/m/ad487573cbaedd3383c4bb4cf7ec4afe04a1b1b1.png)
MVC、MVCS、MVVM、MVP、VIPER等这么多架构模式哪⼀个好呢?在项⽬开启阶段,其中⼀个很重要的环节就是选架构。
那么⾯对⽬前已知的这么多架构模式我们该怎么选择呢?这确实是个很让⼈头疼的问题!下⾯我就在这⾥梳理⼀下⽬前常见的⼀些架构模式。
先逐个对它们的分析,然后在从中找到它们的规律,之后就可以以不变应万变,不会再被这些虚头巴脑的名词所迷惑。
本篇⽂章主要从两个维度进⾏分析:⼀、任务分配⽅式⼆、逻辑分层⽅式先看⼀下MVC、MVCS、MVVM、MVP、VIPER架构模式的任务分配⽅式MVCMVC是最经典的架构模式,它出现的时间⾮常早,也是最被⼈所熟知的。
MVC架构的任务分⼯为:M-model:1.数据结构表⽰2.读取本地数据3.写数据到本地4.处理弱业务C-Controller:1.处理主要业务逻辑2.处理交互事件3.协调V-M数据流V-View:1.展⽰数据2.处理⾮逻辑交互事件。
根据上⾯描述,总之⼀句话概括:M:管理数据, C:处理数据, V:展⽰数据。
MVCS看名字就感觉这个MVCS架构模式是从MVC中分化出来的,事实上也确实如此。
S为Store的简称,意思为“存储,保存”。
下⾯来看⼀下多出⼀个S后,它们的分⼯有什么变化呢?S-Store:1.负责数据的存储,数据本地持久化。
M-Model:1.数据结构表⽰2.读取本地数据3.处理弱业务C-Controller:1.处理主要业务逻辑2.处理交互事件3.协调V-M数据流V-View:1.展⽰数据2.处理⾮逻辑交互事件。
从上⾯的分⼯可知C,V同MVC架构是完全⼀样的,只有M的数据存储任务被分离了出来。
即:S分担了M的数据管理任务,那么M和S其实都是数据管理的逻辑范畴了。
根据上⾯描述,总之⼀句话概括:(M+S):管理数据, C:处理数据, V:展⽰数据。
MVVMMVVM为了解决前端的响应式编程⽽⽣,由于前端⽹页混合了HTML、CSS和JavaScript,⽽且页⾯众多,代码的组织和维护难度复杂,所以通过ViewModel实现View和Model的双向绑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MVC模式与三层架构的区别三层架构和MVC是有明显区别的,MVC应该是展现模式(三个加起来以后才是三层架构中的UI层)三层架构(3-tier application) 通常意义上的三层架构就是将整个业务应用划分为:表现层(UI)、业务逻辑层(BLL)、数据访问层(DAL)。
区分层次的目的即为了“高内聚,低耦合”的思想。
1、表现层(UI):通俗讲就是展现给用户的界面,即用户在使用一个系统的时候他的所见所得。
2、业务逻辑层(BLL):针对具体问题的操作,也可以说是对数据层的操作,对数据业务逻辑处理。
3、数据访问层(DAL):该层所做事务直接操作数据库,针对数据的增添、删除、修改、更新、查找等。
MVC是Model-View-Controller,严格说这三个加起来以后才是三层架构中的UI层,也就是说,MVC 把三层架构中的UI层再度进行了分化,分成了控制器、视图、实体三个部分,控制器完成页面逻辑,通过实体来与界面层完成通话;而C层直接与三层中的BLL进行对话。
mvc可以是三层中的一个表现层框架,属于表现层。
三层和mvc可以共存。
三层是基于业务逻辑来分的,而mvc是基于页面来分的。
MVC主要用于表现层,3层主要用于体系架构,3层一般是表现层、中间层、数据层,其中表现层又可以分成M、V、C,(Model View Controller)模型-视图-控制器曾把MVC模式和Web开发中的三层结构的概念混为一谈,直到今天才发现一直是我的理解错误。
MVC 模式是GUI界面开发的指导模式,基于表现层分离的思想把程序分为三大部分:Model-View-Controller,呈三角形结构。
Model是指数据以及应用程序逻辑,View是指Model的视图,也就是用户界面。
这两者都很好理解,关键点在于Controller的角色以及三者之间的关系。
在MVC模式中,Controller和View同属于表现层,通常成对出现。
Controller被设计为处理用户交互的逻辑。
一个通常的误解是认为Controller 负责处理View和Model的交互,而实际上View和Model之间是可以直接通信的。
由于用户的交互通常会涉及到Model的改变和View的更新,所以这些可以认为是Controller的副作用。
MVC是表现层的架构,MVC的Model实际上是ViewModel,即供View进行展示的数据。
ViewModel 不包含业务逻辑,也不包含数据读取。
而在N层架构中,一般还会有一个Model层,用来与数据库的表相对应,也就是所谓ORM中的O。
这个Model可能是POCO,也可能是包含一些验证逻辑的实体类,一般也不包含数据读取。
进行数据读取的是数据访问层。
而作为UI层的MVC一般不直接操作数据访问层,中间会有一个业务逻辑层封装业务逻辑、调用数据访问层。
UI层(Controller)通过业务逻辑层来得到数据(Model),并进行封装(ViewModel),然后选择相应的View。
MVC本来是存在于Desktop程序中的,M是指数据模型,V是指用户界面,C则是控制器。
使用MVC的目的是将M和V的实现代码分离,从而使同一个程序可以使用不同的表现形式。
比如一批统计数据你可以分别用柱状图、饼图来表示。
C存在的目的则是确保M和V的同步,一旦M改变,V应该同步更新。
MVC如何工作MVC是一个设计模式,它强制性的使应用程序的输入、处理和输出分开。
使用MVC应用程序被分成三个核心部件:模型、视图、控制器。
它们各自处理自己的任务。
视图V视图是用户看到并与之交互的界面。
对老式的Web应用程序来说,视图就是由HTML元素组成的界面,在新式的Web应用程序中,HTML依旧在视图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一些新的技术已层出不穷,它们包括Macromedia Flash和象XHTML,XML/XSL,WML等一些标识语言和Web services.如何处理应用程序的界面变得越来越有挑战性。
MVC一个大的好处是它能为你的应用程序处理很多不同的视图。
在视图中其实没有真正的处理发生,不管这些数据是联机存储的还是一个雇员列表,作为视图来讲,它只是作为一种输出数据并允许用户操纵的方式。
模型M模型表示企业数据和业务规则。
在MVC的三个部件中,模型拥有最多的处理任务。
被模型返回的数据是中立的,就是说模型与数据格式无关,这样一个模型能为多个视图提供数据。
由于应用于模型的代码只需写一次就可以被多个视图重用,所以减少了代码的重复性。
控制器C控制器接受用户的输入并调用模型和视图去完成用户的需求。
所以当单击Web页面中的超链接和发送HTML表单时,控制器本身不输出任何东西和做任何处理。
它只是接收请求并决定调用哪个模型构件去处理请求,然后再确定用哪个视图来显示返回的数据。
模型Model 模型是应用程序的主体部分。
模型表示业务数据,或者业务逻辑. 实现具体的业务逻辑、状态管理的功能。
视图View 视图是应用程序中用户界面相关的部分,是用户看到并与之交互的界面。
就是与用户实现交互的页面,通常实现数据的输入和输出功能。
控制器controller 控制器工作就是根据用户的输入,控制用户界面数据显示和更新model对象状态。
起到控制整个业务流程的作用,实现View层跟Model层的协同工作。
3层架构指:表现层(显示层) 业务逻辑层数据访问层(持久化)如果大家非要“生搬硬套”把它和MVC扯上关系话那我就只能在这里"强扭这个瓜"了即:V 3层架构中"表现层"aspx页面对应MVC中View(继承的类不一样)C 三层架构中"表现层"的aspx.cs页面(类)对应MVC中的Controller,理解这一点并不难,大家想一想我们以前写过的Redirect,当然它本身就是跳转了一些链接页面,而MVC中的Controller要做的更爽,它控制并显示输出了一个视图。
即然所起到的作用都是对业务流程和显示信息的控制,只不过是实现手段不同而已。
M 3层架构中业务逻辑层和数据访问层对应MVC中Model(必定View和Controller已找到“婆家”剩下Model只能是业务逻辑层和数据访问层了)为什么要使用MVC大部分Web应用程序都是用像ASP,PHP,或者CFML这样的过程化(自PHP5.0版本后已全面支持面向对象模型)语言来创建的。
它们将像数据库查询语句这样的数据层代码和像HTML这样的表示层代码混在一起。
经验比较丰富的开发者会将数据从表示层分离开来,但这通常不是很容易做到的,它需要精心的计划和不断的尝试。
MVC从根本上强制性的将它们分开。
尽管构造MVC应用程序需要一些额外的工作,但是它给我们带来的好处是无庸质疑的。
首先,最重要的一点是多个视图能共享一个模型,现在需要用越来越多的方式来访问你的应用程序。
对此,其中一个解决之道是使用MVC,无论你的用户想要Flash界面或是WAP 界面;用一个模型就能处理它们。
由于你已经将数据和业务规则从表示层分开,所以你可以最大化的重用你的代码了。
由于模型返回的数据没有进行格式化,所以同样的构件能被不同界面使用。
例如,很多数据可能用HTML 来表示,但是它们也有可能要用Adobe Flash和WAP来表示。
模型也有状态管理和数据持久性处理的功能,例如,基于会话的购物车和电子商务过程也能被Flash网站或者无线联网的应用程序所重用。
因为模型是自包含的,并且与控制器和视图相分离,所以很容易改变你的应用程序的数据层和业务规则。
如果你想把你的数据库从MySQL移植到Oracle,或者改变你的基于RDBMS数据源到LDAP,只需改变你的模型即可。
一旦你正确的实现了模型,不管你的数据来自数据库或是LDAP服务器,视图将会正确的显示它们。
由于运用MVC的应用程序的三个部件是相互独立,改变其中一个不会影响其它两个,所以依据这种设计思想你能构造良好的松耦合的构件。
对我来说,控制器也提供了一个好处,就是可以使用控制器来联接不同的模型和视图去完成用户的需求,这样控制器可以为构造应用程序提供强有力的手段。
给定一些可重用的模型和视图,控制器可以根据用户的需求选择模型进行处理,然后选择视图将处理结果显示给用户。
拿一个简单的登陆模块说,需求是你输入一个用户名、密码,如果输入的跟预先定义好的一样,那么就进入到正确页面,如果不一样,就提示个错误信息“你Y别在这儿蒙我,输入的不对!”。
V 这个小小的模块中,起始的输入用户名密码的页面跟经过校验后显示的页面就相当于ViewC 而这里还需要一个controller页面,就是用于接收输入进来的用户名密码,还有经过校验后返回的一个flg(此flg就是用于判断你输入的是否正确,而跳转到相应的页面的)M 最后还缺一个Model,那么就是你那个用于校验的类了,他就是处理你输入的是否跟预先订好的一样不一样的,之后返回一个flg。
这样就完全实现了逻辑跟页面的分离,我页面不管你咋整,反正我就一个显示,而controller呢也不管你Model咋判断对不对,反正我给你了用户名跟密码,你就得给我整回来一个flg来,而Medol呢,则是反正你敢给我个用户名跟密码,我就给你整过去个flgm 提供数据,数据之间的关系,转化等。
并可以通知视图和控制器自己哪些地方发生了变化。
v 提供显示,能根据m的改变来更新自己c 比如视图做了点击一个按钮,会先发给这个视图的控制器,然后这个控制器来决定做什么操作(让模型更新数据,控制视图改变)mvc是一个复合模式mv,mc都是观察者模式m内部的组件组合模式vc之间是策略模式(可以随时更换不同的控制器)-------------------------------------MVC模式是上世纪70年代提出,最初用于Smalltalk平台上的。
MVC是表现模式,是用来向用户展现的许多组建的一个模式(UI/Presentation Patten)MVC有三种角色:Model:用来储存数据的组件(与领域模型概念不同,两者会相互交叉)View:从Model中获取数据进行内容展示的组件。
同样的Model在不同的View下可展示不同的效果。
获取Model的状态,而不对其进行操作。
Controller:接受并处理用户指令(操作Model(业务)),选择一个View进行操作。
MVC概述:协作存在单向引用,例如Model不知道View和Controller的存在。
View不知道Controller的存在。
这就隔离了表现和数据。
View和controller是单向引用。
而实际中View和Controller也是有数据交互的。
MVC的重要特点是分离。
两种分离:View和数据(Model)的分离使用不同的View对相同的数据进行展示;分离可视和不可视的组件,能够对Model进行独立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