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导学案
小学六年级语文导学案

小学六年级语文导学案执笔:刘建芳课题:《我的舞台》【学习目标】1、我要读记“降生、模仿、身段、造就、抗议、风度、炼就、毅力、不解之缘、暗无天日、眼冒金星、一反常态、为所欲为、暑去寒来、不在话下、窃窃私语、无言以对”等词语。
2、我能用较快的速度读懂课文,感受“舞台对我有着神奇的吸引力”,体会作者学艺的艰辛以及不一般的勇气和毅力。
3、我要感受戏剧表演艺术的神奇魅力。
【重难点预测】重点:感受戏剧表演的神奇魅力难点:体会在艺术之路上人们所付出的心血和汗水,以及练就的勇气和毅力。
【学法指导】阅读重点句段,联系生活实际,交流感悟。
【知识链接】评剧是流传于我国北方的一个戏曲剧种,全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
清末在河北滦县一带的小曲“对口莲花落”基础上形成,先是在河北农村流行,后进入唐山,称“唐山落子”。
20世纪20年代左右流行于东北地区,出现了一批女演员。
20世纪30年代以后,评剧在表演上在京剧、河北梆子等剧种影响下日趋成熟,出现了李金顺、刘翠霞、白玉霜、喜彩莲、爱莲君等流派。
1950年以后,以《小女婿》《刘巧儿》《花为媒》《杨三姐告状》《秦香莲》等剧目在全国产生很大影响,出现新凤霞、小白玉霜、魏荣元等著名演员。
现在评剧仍在华北、东北一带流行。
新凤霞评剧演员,是青衣、花旦,评剧新派创始人。
原名杨淑敏。
小名杨小凤,天津人。
中共党员。
6岁学京剧,12岁学评剧,14岁任主演。
1949年后历任北京实验评剧团团长,解放军总政治部文工团评剧团副团长,中国评剧院演员;作家。
全国第七届政协委员。
60年代中期开始发表作品。
吴霜,新凤霞之女。
我国当代著名的花腔女高音歌唱家、剧作家、画家和作家。
早年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后留美6年学习西乐。
代表作品《光明三部曲》《别为你的相貌发愁》《女人漂亮》《父女惊魂》。
著有《别问我的父母是谁》《吴霜看人》等作品以及电视剧《新凤霞传奇》等。
现北京蓝汽球文化艺术传播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
【学习过程】一、自主预习1、自读课文,我能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汤营小学语文导学案2

汤营小学语文导学案学习内容 1 a o e学习目标1、学会单韵母a、 o、 e,能读准音,认清形,正确书写。
2、知道单韵母有四个声调,认识声调符号,能直接读出带调a 、o 、e的音。
3、认识书写汉语拼音的四线三格,正确掌握a、o、e的笔顺,知道三个字母都占中格。
重点难点重点:a、o、e的发音和韵母的带调读。
难点:o的发音及a、o、e的第二声和第三声的发音。
知识链接汉语拼音的用处很大,它可以帮助我们识字、学习普通话、查字典、读拼音读物、还能帮助我们电脑打字,是我们学习的好帮手。
自主学习1、观察情景图,说说图上画了哪些小动物,它们在干什么?(1)图上画的是什么季节?什么时间?小女孩在做什么?小女孩的嘴巴大大的,会发出什么声音呢?自己试一试,把嘴巴张得大大的,可以发什么音?(2)夏天的早晨,大公鸡在做什么?大公鸡怎样打鸣?自己试一试。
(3)什么在小河里游?把“鹅”的音平读就是“e”。
2、观察课文插图,看看a、o、e像什么?听录音试着跟着读一读。
小组合作探究内容一、识记“a、o、e”。
音:出示卡片,讲解范读,学生互读,师巡回检查帮助纠正错误的读音。
形:“a、o、e”分别像什么?怎样记住它的形?写:①认识四线三格;②观察“a、o、e”的位置;③讲笔顺并范写,生跟着书空;④先描再独立写。
二、我会读声调。
反思质疑1、本节课我学会了什么?2、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3、评选出本节课中小组成员表现最突出的“学习之星”。
小测反馈一、我会读。
二、我会听写a、o、e:三、听听读读。
朗读训练一声平二声扬三声拐弯四声降üáǎàōèǒçýãþâ记忆背诵张大嘴巴a a a 圆圆嘴巴 o o o 扁扁嘴巴e e e教学反思:a、o、e是一年级上学期拼音教学入门的第一课,如何让学生轻松愉快的走进拼音殿堂的大门呢,这节课我的教学思路的做法有两点。
一.首先通过有趣的情景表演和故事引出三个字母,并编了几句简短的顺口溜,让学生记住这个情景故事,如:大公鸡,喔喔啼,阿姨带我上村西,小白鹅,ee叫,连声问我早上好。
《小蝌蚪找妈妈》导学案

樊城区太平店中心小学一年级小学语文导学案课题:34.小蝌蚪找妈妈 课型: 综合课 课时: 2 课时 学习目标:1、我能借助拼音理解8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
2、我能准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明白课文主要内容。
3、我能使用图画与观察生活结合起来,感悟小蝌蚪的变化。
重难点:理解小蝌蚪在生长过程中的几次形体变化。
导学(带预习)互学 展示第一课时 我听老师说:1、 猜谜语 小黑鱼,滑溜溜,圆圆脑袋长尾巴,池塘里面游啊游。
绿衣小英雄,田里捉害虫,冬天它休息,夏天它捉虫。
2、你们知道小蝌蚪是怎么回到妈妈身边的吗?我是识字小能手1、借助拼音自读课文2遍,争取读准字音。
2、圈画出字宝宝,并带着拼音多读几遍。
(1)在生活中你已经理解了生字条中的哪些字?用红笔画上自己喜欢的符号。
(2)哪些生字的读音需要提醒大家。
用铅笔做上记号。
(3)记字形,你是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字的?我是读书大王3、我要再次读课文2遍,争取读准确、流利。
我是小小书法家 4、指导书写。
“有、变、条”认真看一看,我的发现:认真写一写:认真评一评:我能得(❀❀❀)对学1、互读:互读课文,相互正音。
互认生字,相互正音。
对子能得(❀❀❀)2、互查: 对子看看题目完成了吗?(圈一圈)√ × 群学组长带着组员:1、组长在本小组内指派组员说说识记生字的办法。
2、组长指派组员说说怎样写好“有、变、条”。
预展:A)小组内开火车认读生字并扩词。
B)小组内采用轮读、齐读等方式读课文。
方案一: 我们小组能带拼音认读生字并扩词。
(开火车) 方案二: 我们小组能去掉拼音认读生字并扩词。
(开火车领读)方案三: 我们小组能准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轮读)第二课时我听老师说: 上节课我们理解了一个新朋友,它是谁?(小蝌蚪)小蝌蚪要考考我们,复习字词导入。
走进文本,理解课文内容1、我能准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我知道了 课文共有( )个自然段。
2、想一想:①课文写了小蝌蚪有哪些样子?②小蝌蚪找妈妈找了几次?它在路上遇见了谁?在文中画出来。
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蝴蝶的家》导学案

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蝴蝶的家》导学案蝴蝶的家一、教材内容简介本单元主要讲述了小蝴蝶的家和小鸟的家,通过这两个小故事,引导学生了解不同动物的生活环境和习性。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小蝴蝶和小鸟的家、飞行和觅食特点。
2.能力目标:通过对小蝴蝶和小鸟的家的描述和描绘,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描述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关注,培养学生良好的环保意识。
三、教学重点1.学习小蝴蝶和小鸟的家的描述和描绘。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描述能力。
四、教学难点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描述能力。
2.了解小蝴蝶和小鸟的习性和生活环境。
五、教学准备1.课文《蝴蝶的家》。
2.课件、图片等。
六、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教学导入1.通过展示一张蝴蝶图片,引导学生讨论:蝴蝶长什么样子?用什么方式移动?2.通过与学生互动,了解学生对蝴蝶的了解程度。
二、新课呈现1.出示课文《蝴蝶的家》,向学生介绍这是一篇关于蝴蝶的故事。
2.为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听听故事。
三、课文理解1.进行课文导读,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2.组织学生进行课文分析讨论,引导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课文:(1)蝴蝶的外形特征有哪些?(2)蝴蝶的家是什么样子的?(3)蝴蝶飞行的方式有哪些?3.通过讨论,引导学生了解蝴蝶的习性和生活环境。
四、学习重点通过学习课文,了解蝴蝶的家、外形特征和飞行方式。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通过复习上节课的内容,让学生再次回想起蝴蝶的家、外形特征和飞行方式。
2.让学生自由发言,回答问题。
二、新课呈现1.出示课文《蝴蝶的家》中的插图,让学生观察蝴蝶的家。
2.通过观察图片,引导学生描述蝴蝶的家。
三、拓展活动1.分组活动:让学生分成小组,齐心协力完成以下任务。
(1)画出蝴蝶的家,并写下对蝴蝶家的描述。
(2)展示自己的作品,并与其他小组进行交流。
2.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自然环境中蝴蝶的家,并进行描述。
四、小结归纳1.教师对学生进行归纳总结,引导学生了解蝴蝶的家、外形特征和飞行方式。
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麻雀》导学案

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麻雀》导学案【麻雀】导学案导学目标:1. 理解文章的大意,掌握文章的主要内容;2. 学习理解和运用词语“环境”、“果断”;3. 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观察力和思考力。
导学内容:1. 导入:生活中你见过什么鸟?它们都有什么特点?2. 预读:阅读短文《麻雀》,回答问题。
3. 情感体验:观察周围的自然环境,了解麻雀的生活方式和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4. 阅读课外材料:了解麻雀的更多知识。
导学过程:一、导入老师与学生展开对话,询问学生是否见过鸟,了解学生对鸟类的了解程度,并引出主题。
二、预读学生先用眼一览全文,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
然后读一读短文,试着回答以下问题。
1. 麻雀是什么样的鸟?2. 为什么说麻雀是最普通的小鸟?3. 文中提到的麻雀多的环境有哪些?4. 麻雀是什么样的性格?5. 麻雀是怎样对待环境的变化的?三、情感体验1. 学生观察身边的环境,看看有没有麻雀的踪迹。
如果有,观察它们的行为,看看它们聚集在一起,是否有类似短文中所说的行为。
2. 学生思考:为什么麻雀能够生活在城市中?四、阅读课外材料学生阅读一篇关于麻雀的课外材料,加深对麻雀的了解。
【麻雀】课外材料:麻雀是一种在我国很普遍的小鸟。
它的个头不大,身长不过20厘米左右。
麻雀头顶凸起,嘴巴短而钵状,尖尖的翘起。
它的翅膀很短,所以它飞不高,而且飞的时候发出“水水”的声音。
麻雀的羽毛呈褐色,有的雄性雀鸟有一片白色的领子。
麻雀是善于适应环境的鸟类之一。
它能够在山区、平原、河边、城市等多种环境中生活。
在城市中,人们盖了高楼大厦,麻雀却能找到突破工程。
它能够在建筑物上搭巢,进入城市居住。
麻雀非常利索,搭巢的速度快,一到三天就能完成。
它们一般选择环境相对安全、光线较好、食物较多的地方来筑巢。
麻雀的食物主要是昆虫及其幼虫、果实等。
麻雀的唾液中含有抑制麻雀疾病的物质,所以它们常常唾在进食的昆虫上。
麻雀的嘴巴较硬,可以啄食坚硬的种子。
阅读材料后,学生回答一些问题,加深对麻雀的了解。
小学语文导学案设计

课题:
晏子使楚
课 型
新授课
年级
五
执教
学习目标:
1、会写14个生字,会认8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侮辱、威风、矮小、冷笑、为难、规矩、招待、囚犯、出息、大臣、柑橘、盗贼、取笑、实话实说、面不改色、安居乐业”等词语。
2、分角色朗读课文,理解晏子说的话及晏子的语言中所蕴含的智慧。
3、懂得晏子有力地反击楚王的三次侮辱,维护了齐国的尊严。
3、把这个故事讲给你的爸爸妈妈听。
指导归纳学法,教师巡视检查学生学习效果。
学习
收获
附:
板书设计
2、我能与小组同学分角色表演课文中晏子与楚王的对话。
3、我能用一句话概括文章内容:本文讲了在-------(时间)-----------(地点)-----------(人物)--------------------(事件)
1、板书课题,抛出问题,激发学习兴趣。
2、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
自主探究
(6)
2、我会理解:大夫侮辱面不改色安居乐业
3、我能用“安居乐业”说一句话。
教师指导,小组长组织完成后,引导展示。
导入感知
(6)
一、激趣导入:
1、理解文题《晏子使楚》,晏子是(
)人。“使”的意思是()
2、从本文中,你想进一步了解晏子的哪些方面?
二、整体感:
1、我能读通课文,并做好重点字词、重点语句的批注、质疑。
学习重点:
精读晏子与楚王针锋相对的话,了解晏子与楚王的三次斗智。理解句子中含着的意思。
学习难点:
体会晏子超人的智慧和善辩的口才,及维护齐国尊严的爱国思想品质。
预习准备:
读通课文,认记生字词,针对课文质疑。
部编版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

1.《小蝌蚪找妈妈》导学案导学目标:1、会认“塘”、“脑”、“袋”等14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教”,会写“两”、“哪”等10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能够分角色朗读课文。
3、在朗读中了解小蝌蚪的成长历程,感受大自然的奇妙,激发探究动物奥秘的兴趣和欲望。
4、进行语言训练,提高学生语言运用的能力。
导学重点:1、会认14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教”,会写10个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能够分角色朗读课文。
导学难点:在朗读中了解小蝌蚪的成长历程,感受大自然的奇妙,激发探究动物奥秘的兴趣和欲望。
导学时间:2课时导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同学们,大自然中有许多神秘的事物等待着我们去探索,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将一起走进自然,去探索自然的奥秘去了解动物植物,去观察自然现象。
这节课我们先来走进动物的世界,首先我们来才一个谜语。
出示:大脑袋,长尾巴,儿时无腿水中游。
后腿伸,前腿到,跳来跳去找妈妈。
谜底是:蝌蚪。
下面我们来听一首好听的儿歌,看看小蝌蚪是怎样成长的。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1、出示自读要求。
(1)听范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画出生字、词语,多读几遍。
画出不理解的地方。
2、小组学习。
(1)组长检查生字读音。
(2)交流识字方法。
重点识记“塘”“鼓”两个汉字。
出谜语:“唐朝土地。
”“支援十粒豆。
”(3)接读课文。
3、检查小组学习情况。
(1)课件出示生字、词语。
①指名开火车朗读,师生正音。
②齐读。
③去掉拼音朗读。
4、小蝌蚪吐泡泡,看看这些词语你都认识了吗?引导学生学习一字多词。
三、自读课文,感知内容1、认真读课文,边读边想,看谁填得准。
出示题目:课文共有()个自然段。
写的是()找妈妈的故事,他们分别向()、()打听自己的妈妈,最后,他们发现自己的妈妈是()。
2、试着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内容。
四、情景朗读,把握内容与情感。
1、分段朗读。
(1)池塘里有一群小蝌蚪,大大的脑袋,黑灰色的身子,甩着长长的尾巴,快活地游来游去。
如何设计小学语文导学案

如何设计小学语文导学案一、导学案设计理念小学语文导学案旨在引导学生在课堂学习中主动探索、积极思考,提高语文素养。
设计时应遵循以下理念:1. 以学生为本,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尊重学生主体地位。
2. 紧密结合教材内容,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3. 强化实践性,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4. 激发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促进师生互动。
二、导学案设计步骤1. 分析教材:深入分析教材内容,明确教学目标,梳理知识点。
2. 确定导学案结构:根据教材特点,设计导学案的结构,包括预习、课堂学习、课后巩固等环节。
3. 编写预习部分:设计具有启发性的预习问题,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提前了解课文内容。
4. 设计课堂学习活动:结合教学目标,设计丰富多样的课堂学习活动,如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思维导图等。
5. 编写课后作业:针对学生实际,设计具有梯度、拓展性的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三、导学案内容要求1. 预习部分:包括课文朗读、生字词预习、课文背景了解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2. 课堂学习部分:(1)课堂导入:设计有趣、富有启发性的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新知学习: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掌握新知识。
(3)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点。
3. 课后巩固部分:(1)基础作业:针对基础知识,设计具有巩固作用的作业。
(2)拓展作业:结合学生实际,设计具有挑战性、创新性的作业。
四、导学案评价与反思1. 评价:通过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方面,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2. 反思:教师根据导学案的实施情况,及时进行反思,调整教学策略。
五、注意事项1. 导学案设计要注重学生的参与度,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2. 导学案内容要难易适中,符合学生认知规律。
3. 导学案实施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个体差异,给予个性化指导。
4. 定期对导学案进行评价与反思,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六、导学案设计的具体策略1. 预习指导:在预习部分,设计具有引导性的问题,如针对课文内容的思考题,帮助学生建立初步的理解框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独立思考、在相关语段批注;小组交流,形成共识;小组长总结归纳。
四、合作探究,完成任务。
教师巡视指导,关注学生自学状态及参与度。(展示交流,组际互评)
师生共 学
1、小组汇报找到的句子,谈一下自己的体会,并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其他小组提出质疑,共同解决提出的问题。
3、总结:老汉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掌握预习情况,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组内互评)
自主
合作探究
1、读课文,划出描写洪水的句子,并在小组内汇报交流。
2、读课文,找到描写老汉的句子,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感悟。
三、分配任务,立体教
独立思考、在相关语段批注;小组交流,形成共识;小组长总结归纳。
四、合作探究,完成任务。
教师巡视指导,关注学生自学状态及参与度。(展示交流,组际互评)
师生共 学
1、小组汇报找到的句子,谈一下自己的体会,并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其他小组提出质疑,共同解决提出的问题。
3、总结:老汉是一个什。
小组踊跃展示交流,教师予以肯定,通过讲解深入文本,并用各种形式指导朗读。
达
标
案
拓展延伸
此时此刻,看着伤心欲绝的老汉的妻子,你想如何安慰她
配乐,激发学生感情
推荐阅读
人世间最美好的是真情。让我们怀着对人间真情的向往,去阅读《语文精品读物》中的《一碗牛肉面》,你会有不一样的感动。
说明:
前一个是教师用,导学案中要有重、难点,教学具准备等环节,关键要有教学流程,教学流程栏更名为导案。
后一个是学生用的,是研讨会上下发的样式。
请各学校以此为样板,落实导学案的运用。
4、创设情境,用桥赞美老汉。
五、穿插巩固,全面掌握。
小组踊跃展示交流,教师予以肯定,通过讲解深入文本,并用各种形式指导朗读。
达
标
案
拓展延伸
此时此刻,看着伤心欲绝的老汉的妻子,你想如何安慰她
配乐,激发学生感情
推荐阅读
人世间最美好的是真情。让我们怀着对人间真情的向往,去阅读《语文精品读物》中的《一碗牛肉面》,你会有不一样的感动。
学习
重点
抓住课文中令人感动的句子,体会老汉的优秀品质,体会课文的表达特点。
学习
难点
理解题目所蕴含的道理。
学 习 过 程
环 节
学 案
方法指导
探
究
案
质疑定向
1、组长组织检查课文的预习情况,并汇报。(生字词的掌握情况,朗读课文的情况,理解课文大意等情况)
2、总结汇报疑惑的地方。
一、直接导入新课
二、预习交流,明确目标
过程与方法
小组合作识字、朗读课文
教学
重点
抓住课文中令人感动的句子,体会老汉的优秀品质,体会课文的表达特点。
教学
难点
理解题目所蕴含的道理。
课前准备
学案、课件、评价星
远资使用
多媒体课件
资源编号
教 学 过 程
环 节
学 案
导案
预
习
案
自主学习
1、初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记6个生字。
放肆揪出瞪了一眼搀扶祭奠
小学高效课堂语文学科导学案(学生用)
课 题
16、桥
课 型
新授
年级
五年级
执教
学
习
目
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咆哮、狂奔、狞笑、拥戴、清瘦、沙哑、放肆、豹子、呻吟、搀扶、祭奠、乱哄哄、势不可挡、跌跌撞撞”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抓住课文中描写老汉的语言、动作、神态的句子,体会老汉的优秀品质。
5、课文中写了哪些人主要人物是谁发生了什么事结果如何用自己的语言概括一下
6、我能提出不懂的问题或值得研究的问题:
教师提前发放预习提纲,并指导预习方法。
(课前完成预习)
学习方法:
1、借助工具书,认读生字,理解生字词的意思。
2、朗读课文,抓住事情发展的顺序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3、抓课文中关键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课文。
探
究
案
质疑定向
1、组长组织检查课文的预习情况,并汇报。(生字词的掌握情况,朗读课文的情况,理解课文大意等情况)
2、总结汇报疑惑的地方。
一、直接导入新课
二、预习交流,明确目标
掌握预习情况,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组内互评)
自主
合作探究
1、读课文,划出描写洪水的句子,并在小组内汇报交流。
2、读课文,找到描写老汉的句子,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感悟。
2、我能借助工具书并结合课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咆哮:狞笑:
放肆:拥戴:
呻吟:祭奠:
势不可当:跌跌撞撞:
3、我能把本课的生字写正确、规范
páo xiào fēnɡ kuánɡ fànɡ sì
xiōnɡ tánɡ jì diàn shēn yín
4、我能做到流利朗读五遍课文,不错字,不漏字,不改字。
总第( )课时
课 题
16、桥
课 型
新授
年级
五年级
执教
学
习
目
标
知识与能力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咆哮、狂奔、狞笑、拥戴、清瘦、沙哑、放肆、豹子、呻吟、搀扶、祭奠、乱哄哄、势不可挡、跌跌撞撞”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抓住课文中描写老汉的语言、动作、神态的句子,体会老汉的优秀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