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本体的信息可信度研究
基于本体的知识表示与推理技术研究
基于本体的知识表示与推理技术研究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人们面临着大量的信息和数据,如何从中挖掘出有价值的知识成为一项具有挑战性的任务。
在这个背景下,基于本体的知识表示与推理技术逐渐发展起来并引起了广泛关注。
本文将介绍基于本体的知识表示与推理技术的相关概念、方法和应用,并讨论其未来的发展趋势。
首先,我们来简要了解一下什么是本体。
本体是描述现实世界中的概念、实体和关系的形式化表示,它可以用于表示领域知识、语义信息和语义关系。
本体可以视为一种语义模型,通过定义概念、类别、属性和关系,帮助我们理解事物之间的关系和属性。
基于本体的知识表示就是将领域知识转化成本体表示的过程。
基于本体的知识推理是一种基于本体表示的逻辑推理技术,它通过对知识表示进行逻辑推理和推断,从而得出新的结论或发现新的知识。
知识推理可以应用于各种领域,如自然语言处理、数据挖掘、智能搜索等。
基于本体的知识推理可以帮助我们发现知识之间的隐藏关联和模式,从而提供更深入的理解和洞察。
在基于本体的知识表示与推理技术中,一个重要的概念是本体语言。
本体语言是用于描述本体的形式语言,其中最常用的本体语言是Web本体语言(OWL)。
OWL是一种基于描述逻辑的本体语言,它提供了丰富的语义表达能力和推理机制,可以描述复杂的关系和约束条件。
基于OWL的本体可以通过推理引擎进行推理,获得关于实体间关系的新知识。
基于本体的知识表示与推理技术在许多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例如,在医疗领域,基于本体的知识表示与推理技术可以帮助医生和研究人员更好地理解和分析疾病之间的关联和治疗方法。
在智能搜索领域,基于本体的知识表示与推理技术可以提供更准确和个性化的搜索结果。
在智能物联网领域,基于本体的知识表示与推理技术可以帮助设备和系统之间的智能互操作。
基于本体的知识表示与推理技术的发展还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首先,如何从大规模数据中自动构建本体仍然是一个难题,需要研究有效的本体构建方法和工具。
文献的真实性与可靠性分析
文献的真实性与可靠性分析文献的真实性与可靠性一直是学术研究和知识传播中的重要问题。
作为我们获取信息和知识的重要来源,文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直接关系到我们对事实的了解和判断的准确性。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文献的真实性与可靠性分析的重要性,并提供一些方法和技巧来辨别文献的真伪。
一、导言文献是指由个人、团体或机构通过书面或电子形式记录、描述和传递知识和信息的一种媒介。
在学术研究领域,我们经常需要依赖文献来支持我们的观点和研究结果。
因此,文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是我们必须要考虑的因素。
二、文献的真实性与可靠性分析的重要性1. 增强研究的可信度和学术声誉选择真实可靠的文献作为研究依据,可以增强我们的研究的可信度和学术声誉。
通过使用真实可靠的文献,我们可以确保研究结果的真实性和可靠性,从而使我们的研究对学术界和社会有更大的影响力。
2. 避免误导和错误的信息文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分析可以帮助我们避免被误导和接受错误的信息。
有些文献可能存在个人偏见、虚假陈述或不准确的数据,如果我们不能辨别其真实性和可靠性,就有可能受到误导并采用错误的观点或结论。
3. 保护研究的合法性和道德性选择真实可靠的文献可以保护我们的研究的合法性和道德性。
一些不真实或不可靠的文献可能存在抄袭、剽窃或其他违反学术规范的问题,如果我们使用这样的文献来支持我们的研究,就可能带来法律和道德责任。
三、文献的真实性与可靠性分析的方法和技巧1. 作者的背景与信誉首先,我们可以通过研究文献的作者来分析其真实性和可靠性。
了解作者的教育背景、研究领域、学术成就和在该领域的声誉可以帮助我们评估其观点和研究结果的可信度。
2. 出版渠道与方式选择来自具有良好声誉的学术期刊、学术出版社或权威机构发布的文献,可以提高其真实性和可靠性。
这些渠道和方式经过严格的审核和评审程序,保证文献的质量和准确性。
3. 引用和参考资料检查文献的引用和参考资料,可以帮助我们评估其真实性和可靠性。
如果文献引用了其他真实可靠的研究,可以增强其真实性和可靠性;相反,如果文献的引用和参考资料不明确或虚构,就可能存在真实性和可靠性的问题。
《2024年可信计算的研究与发展》范文
《可信计算的研究与发展》篇一一、引言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计算机与网络的广泛应用为人类生活带来了巨大的便利。
然而,这也为信息安全带来了严峻的挑战。
为了确保信息安全,可信计算的概念应运而生。
可信计算旨在通过提高计算系统的安全性、可靠性和稳定性,确保计算过程中的数据和信息不被非法获取、篡改或破坏。
本文将对可信计算的研究与发展进行探讨。
二、可信计算的基本概念可信计算是指在计算过程中,通过采用一系列技术手段和管理措施,保障计算系统在安全、可靠、稳定的状态下运行,同时防止未经授权的访问、攻击和篡改。
可信计算涉及到硬件、软件、网络等多个方面的技术,旨在从整体上提高信息系统的安全性。
三、可信计算的发展历程可信计算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计算机技术发展的初期。
随着计算机和网络的普及,信息安全问题日益凸显,人们对信息安全的需求不断增长。
从最初的密码学、防火墙等安全技术,到现在的可信计算、云计算等先进技术,人们对信息安全的理解和防范手段不断提高。
可信计算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在信息安全领域取得了重要地位。
四、可信计算的关键技术1. 密码学:密码学是可信计算的重要技术之一,通过对数据进行加密、解密等操作,保护数据的安全性和机密性。
2. 信任机制:信任机制是构建可信计算平台的核心。
通过建立可靠的信任关系,实现信息共享和访问控制。
3. 安全芯片:安全芯片是一种用于保护系统硬件安全的芯片,具有安全存储、安全启动等功能。
4. 安全操作系统:安全操作系统是保证系统软件安全的关键,能够抵御病毒、木马等恶意软件的攻击。
五、可信计算的应用领域1. 网络安全:在网络安全领域,可信计算技术可以用于保护网络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防止网络攻击和病毒传播。
2. 云计算:在云计算领域,可信计算技术可以用于保障云服务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保护用户数据的安全和隐私。
3. 物联网:在物联网领域,可信计算技术可以用于保护设备之间的通信安全和数据安全。
报告中的数据可信度与可靠性评估
报告中的数据可信度与可靠性评估数据在现代社会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无论是科学研究、商业决策还是公共政策,都离不开数据的支持和指导。
然而,与数据密切相关的一个问题就是数据的可信度和可靠性。
本文将围绕报告中的数据可信度与可靠性评估展开讨论,从不同角度分析数据的来源、收集方法、处理过程等,以及如何评估数据的可靠性和可信度。
一、数据来源的可靠性评估数据的来源直接关系到数据的可靠性和可信度。
首先要明确数据是由谁提供的,这个提供者是否有一定的权威性和专业性。
在评估数据来源时,可以参考以下几个方面:1.来源机构的声誉和信誉:查看该机构的专业背景、历史成就以及公众对其评价;2.数据提供者的专业背景与能力:检验数据提供者的学术资历、领域经验和研究能力;3.数据的获取方式:了解数据是通过何种渠道、方法获得的,是否是来自官方统计机构、调查问卷、实地观察等。
二、数据采集方法及过程的可信度评估数据的采集方法和过程直接影响到数据的可靠性和可信度。
为了评估数据采集过程的可信度,可以考虑以下几个因素:1.采集工具的有效性和准确性:检查采集工具的设计是否科学合理,是否存在引导性或偏差,是否能够准确收集需要的数据;2.样本选择的代表性:样本选择是否具有代表性,是否能够真实反映整体情况;3.采集过程中的数据验证:在采集过程中是否对数据进行验证、核实,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真实性。
三、数据处理过程的可靠性评估数据处理过程是数据从原始形式到最终呈现形式的转变过程,对数据可靠性和可信度有着重要影响。
在评估数据处理过程的可靠性时,可以考虑以下几个因素:1.数据清洗和筛选的规范性:数据清洗和筛选的过程是否符合科学严谨的标准和规范;2.数据处理的透明度和可复制性:数据处理过程是否能够清晰地呈现给他人,是否能够被其他人复制和验证;3.统计方法和模型的选择与错误影响:评估所采用的统计方法和模型是否适当,并考虑到可能存在的错误影响。
四、数据的完整性和时效性评估数据的完整性和时效性是评估数据可信度和可靠性的关键指标。
基于本体推理的搜索意图识别与应用中期报告
基于本体推理的搜索意图识别与应用中期报告一、研究背景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搜索引擎在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人们通过搜索引擎获取信息、购物、娱乐等,因此搜索引擎的搜索结果的准确性、实用性和高效性就显得极为重要。
其中,搜索意图的准确识别是保证搜索结果实用性的关键。
目前,搜索引擎一般通过文本匹配、关键词提取等传统方法,识别用户的搜索意图。
但是,这些方法往往受限于语言表达的复杂性、用户搜索习惯的多样性等,难以达到较高的准确率和完整性。
基于本体推理的搜索意图识别可以利用本体知识库对搜索词进行语义解析,从而实现对用户搜索意图的更加准确和细致的识别。
因此,本研究基于本体推理技术,探索搜索意图的识别及应用。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索利用本体推理技术实现搜索意图识别,并基于该技术实现相关应用,以提高搜索引擎的准确性和实用性。
三、研究内容1. 构建本体知识库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并结合实际需求,设计本体知识库的构建方案,实现将相关领域的知识进行抽象和建模。
2. 利用本体推理技术实现搜索意图的识别将用户输入的搜索词进行语义解析,利用本体推理技术对词汇进行分析,从而获取用户搜索的实际含义,以实现搜索意图的准确识别。
3. 实现基于本体推理的搜索引擎通过将本体推理技术应用到搜索引擎系统中,实现搜索结果的个性化推荐、信息的聚合等,提高搜索引擎的准确性和实用性。
四、研究方案与进度安排1. 方案设计(1)构建本体知识库确定本体知识库的构建领域,收集相关领域知识,进行本体建模。
(2)利用本体推理技术实现搜索意图的识别探索本体推理技术的实现方案,构建搜索意图识别模型。
(3)实现基于本体推理的搜索引擎将搜索意图识别模型与搜索引擎系统进行整合,实现基于本体推理的搜索引擎。
2. 进度安排本研究将在以下时间节点完成相应工作:(1)第1-2个月:收集相关文献,明确研究内容和目标,确定本体知识库的构建领域。
(2)第3-4个月:进行本体建模,构建本体知识库,并探索本体推理技术的实现方式。
基于本体论的信息集成技术研究与实践
基于本体论的信息集成技术研究与实践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普及,人们在日常生活、工作和学习中积累了大量的信息,这些信息分布在不同的网站、数据库和应用程序中,形成了各自独立的数据源。
随着信息化程度不断提高,如何高效地整合利用这些分散的信息资源,成为了信息技术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
基于本体论的信息集成技术应运而生。
它通过建立符合人类语言逻辑结构的本体,将多个信息源中的数据转化为具有更高级别的概念和实体,从而在语义层面上实现数据的融合和交互。
本体化的信息集成技术重新定义了信息搜索的方式,使用户能够更快、更准确地获得所需的信息。
本体论是哲学上关于存在和本质的研究,把信息集成技术中的“本体”概念化,把信息中的概念、实体和关系转化为本体结构中的概念类、实体类和关系类。
本体的建立需要通过对领域的本质特征进行分析、抽象、归纳和定义,将这些本体的描述语言用于信息集成、搜索和推理。
本体是一种定义领域概念和实体的方式。
在领域本体中,不仅描述了领域中的概念和实体,还定义了这些概念和实体之间的关系。
比如,人和房屋是社区中最基本的概念,它们之间有居住的关系,关系建立了房屋和人的联系。
通过建立这样一个本体,我们可以更好地表示社区中的人和房屋,描述它们之间的关系,实现精确和快速的搜索和查询。
本体化信息集成技术的核心就是本体的建立和维护。
本体的建立需要对领域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从中提取出领域内的实体、概念和关系。
随着领域的深入研究,本体不断演化和完善,以适应新的应用和需求。
本体的维护也是持续的过程,包括本体的扩展、更新和修订,保证本体的准确性和实用性。
在信息集成技术方面,本体化的数据表示方法是一种很有前途的解决方案。
我们可以通过建立领域本体,将不同数据源中的数据转化为本体结构中的实体,并将不同实体之间的关系转化为本体结构中的关系。
利用本体表示数据,可以更加方便地进行数据的整合和共享,同时也实现了数据的语义化。
除了数据表示外,本体也具有推理能力,也就是说,本体能够根据本体结构中的规则和关系,进行推理、推断和推荐。
信息本体论
信息本体论信息本体论是一种描述和组织知识的方法,它通过构建一个形式化的、层次化的、可扩展的本体来表示知识。
信息本体论的出现,为信息管理、知识表示与推理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和方法。
本文将从信息本体论的定义、应用领域、构建方法和未来发展等方面进行介绍和分析。
信息本体论是一种描述和组织知识的方法,它通过构建一个形式化的、层次化的、可扩展的本体来表示知识。
本体是对一类事物的概念和关系的抽象描述,它可以描述实体、属性、关系等。
信息本体论的核心思想是通过定义概念和关系,构建一个共享的知识模型,以便于不同系统之间的交互和共享知识。
信息本体论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
在信息管理领域,信息本体论可以用于构建领域知识库,实现知识的组织、存储和检索。
在智能搜索和推荐系统中,信息本体论可以用于对用户需求和内容进行语义匹配,提高搜索和推荐的准确性和效果。
在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领域,信息本体论可以用于构建知识图谱,实现知识的自动推理和学习。
信息本体论的构建方法主要包括三个步骤:概念建模、关系建模和属性建模。
概念建模是指通过定义概念和分类层次,将领域知识划分为不同的类别。
关系建模是指通过定义关系和关系属性,描述不同概念之间的关系和属性。
属性建模是指通过定义属性和属性值,描述概念的特征和属性。
在构建信息本体时,需要选择合适的建模语言和工具,如OWL、RDF等。
信息本体论在未来的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互联网和大数据的快速发展,信息爆炸的问题变得日益突出,如何有效地组织和管理信息成为一个重要的挑战。
信息本体论提供了一种解决方案,可以帮助我们构建一个共享的知识模型,实现知识的组织、存储和检索。
同时,信息本体论也为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的发展提供了基础,可以实现知识的自动推理和学习。
信息本体论是一种描述和组织知识的方法,它通过构建一个形式化的、层次化的、可扩展的本体来表示知识。
信息本体论在信息管理、知识表示与推理等领域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未来,信息本体论将继续发展,为解决信息组织和管理的问题提供更加有效的方法。
基于知识表示学习的知识可信度评估
·人 工 智 能 与 模 式 识 别·
计算机工程 Computer Engineering
文 章 编 号 :1 0 0 0-3 4 2 8(2 0 2 1)0 7-0 0 4 4-1 1
文 献 标 志 码 :A
2021 年 7 月 July 2021
中 图 分 类 号 :T P 1 8 2
算对知识的可信度进行计算。将知识的可信度计算 问 题 转 化 为 向 量 间 的 计 算 问 题 ,降 低 计 算 复 杂 度 ,简 化复杂问题,但是同时降低了问题的可解释性。基于 知识表示学习进行可信度计算的方法可以分为两类: 利 用 背 景 信 息 基 于 知 识 表 示 学 习 进 行 计 算 的 方 法 ,利 用规则基于知识表示学习进行计算的方法。
开 放 科 学(资 源 服 务)标 志 码(O S ID):
中文引用格式:张晓明,孙维雅,王会勇 . 基于知识表示学习的知识可信度评估[J]. 计算机工程,2021,47(7):44-54. 英文引用格式:ZHANG X M,SUN W Y,WANG H Y. Evaluation of knowledge credibility based on knowledge representation learning[J].Computer Engineering,2021,47(7):44-54.
evaluation;noise detection
DOI:10. 19678/j. issn. 1000-3428. 0057891
0 概述
随 着 知 识 图 谱 的 快 速 发 展 ,一 些 如 DBpedia[1]、 Freebase[2]和 WordNet[3]等 大 规 模 开 放 知 识 图 谱 和 领 域 知 识 图 谱 ,已 成 功 应 用 于 智 能 问 答 、语 义 搜 索 与 推 荐 、大 数 据 分 析 与 决 策 等 任 务 以 及 金 融 和 医 疗 等 领 域 。 然 而 ,由 于 现 实 世 界 知 识 的 迅 速 更 新 和 增 长 ,大 量 的 知 识 未 存 在 于 构 建 好 的 知 识 图 谱 内 ,需 要 及 时 对知识图谱进行更新以满足应用需求。在更新过程 中 ,不 可 避 免 地 会 引 入 一 些 噪 声 和 冲 突 ,影 响 了 知 识 图 谱 的 质 量 ,因 此 ,对 知 识 的 可 信 度 进 行 评 估 是 知 识
基于本体的主题信息采集技术的研究
0引 言 随着 I t r e 的 飞速 发展 , 网络 中的信 息 急速膨 胀 。人们 要 准确 的找 ne nt 到所 需 的全 部信 息 变 的很难 。搜索 引擎 作 为 目前最 有 效率 的信 息检 索 工具
信息。 2 1系 统的 设计 实现 . 设 计 了一个 小 的基于 本体 的c s / 网络爬 虫 ,如 图2 示 所
UL R 。这通 常 由人 工 完成 ,可信 度会 更 高 [] 3。
善 ,使得 其可 以 实现 基于 某 几个 领域 联 合 的信 息采 集 , 以便 使 得搜 素引 擎
的效率 更高 。
2 UL 析 : UL 析 器 这 个 部 件 主 要 功 能 是 对 待 采 集 的U L 行 ) R解 R解 R进
V A
爨 【术发 霆 技研 】
基 于 本体 的主 题 信 息 采 集 技 术 的研 究
崔立 波 吴 迪
吉林 长春 101) 3 0 2 ( 长春工业大学 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
摘
要 : 信 息采集系 统 ( 俗称 网络蜘蛛 ,w b s i e )是搜索 引擎的一个重 要组成部 分,它是搜 索引擎信 息的来源 。所 以提 高信息采集 系统 的效 率,同时可 e p dr
《2024年可信计算的研究与发展》范文
《可信计算的研究与发展》篇一一、引言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而计算安全性的问题也日益突出。
在这样的背景下,可信计算作为一种保障计算安全性的重要手段,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
本文旨在探讨可信计算的研究现状、发展趋势以及未来发展方向。
二、可信计算概述可信计算是一种通过技术手段保障计算过程和结果的可信性、可靠性和安全性的计算模式。
它通过引入信任根、建立信任链、实施信任传播等手段,确保计算过程中的数据和程序不被篡改、窃取或滥用,从而保障计算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三、可信计算的研究现状目前,可信计算已经成为计算机科学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
国内外众多研究机构和高校都在进行可信计算的相关研究,包括信任根的建立、信任链的构建、信任传播的实现、安全芯片的设计与实现等方面。
同时,随着云计算、物联网等新兴技术的崛起,可信计算的应用场景也在不断扩大。
例如,在云计算中,通过可信计算可以保障云服务的安全性,防止云数据被非法访问和篡改;在物联网中,通过可信计算可以保障物联网设备的互信互认,提高物联网系统的整体安全性。
四、可信计算的发展趋势1. 技术融合: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可信计算将与其他技术进行深度融合,如人工智能、区块链等。
这些技术的引入将进一步提高可信计算的效率和安全性。
2. 应用领域扩展:除了云计算和物联网等领域,可信计算还将广泛应用于金融、医疗、工业控制等领域。
在这些领域中,可信计算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提高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3. 标准化和规范化:随着可信计算的广泛应用,相关标准和规范将逐渐形成和完善。
这将有助于提高可信计算的可靠性和互操作性,促进其广泛应用和推广。
五、未来发展方向1. 强化隐私保护:随着人们对隐私保护的关注度不断提高,未来的可信计算将更加注重隐私保护。
通过采用更加先进的加密技术和隐私保护算法,确保用户数据的安全性和隐私性。
2. 智能化发展: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的发展将为可信计算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你应该知道的本体觉小知识
你应该知道的本体觉小知识本体论是哲学中的一个重要领域,研究实体的本质、属性、存在形式等概念问题。
在计算机科学领域,本体论也被应用于人工智能领域中的知识表示与推理。
以下是一些本体觉小知识,帮助你更好地了解本体论。
一、本体论的概念本体论是哲学中研究实体存在的理论,通俗理解就是研究“是什么”的问题。
本体论秉承的基本原则是:存在是实体的本质属性,实体的属性和关系都可以被定义和描述。
因此本体论就是指对实体、属性和关系的定义和描述。
三、本体与本体论本体是指某一特定领域中实体的集合,而本体论则是研究这些实体、属性和关系的理论。
本体论是对本体的定义和描述,它不是本体本身。
四、本体视角与客体视角本体视角是指以实体为主要研究对象的观察角度,而客体视角则是指基于实体的关系和属性等信息来研究实体本身的视角。
本体视角用于研究实体的本质和存在形式等问题,而客体视角则用于研究实体的属性和关系等问题。
五、本体表达语言本体表达语言是用于描述本体中实体、属性和关系等信息的语言。
OWL是一种常用的本体表达语言,可以用于定义本体的概念、属性、类、实体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其他本体表达语言还包括RDF和RDFS等。
六、本体质量本体质量是指本体的正确性、一致性、完整性以及可读性等方面的质量。
本体的质量能够影响本体的可用性和可信度,因此本体质量的评估和改进非常重要。
七、本体编辑器本体编辑器是用于编辑和管理本体的工具,可以帮助用户轻松地定义和描述本体中的实体、属性和关系等信息。
常见的本体编辑器包括Protégé、TopBraid Composer和Owlready等。
论文写作中的数据来源和可靠性的可信度
论文写作中的数据来源和可靠性的可信度数据来源和可靠性在论文写作中具有重要的可信度。
数据是论文研究的基础,而数据来源和可靠性直接关系到研究结果的准确性和可信度。
本文将探讨论文写作中各种数据来源的可靠性,并提供一些评估数据可信度的方法。
一、实证研究中的数据来源与可信度实证研究是以收集和分析实际数据为基础的研究方法。
在实证研究中,数据可以通过实地调查、问卷调查、实验、观察等方式收集。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数据来源和其可信度评估。
1. 实地调查实地调查是指研究者亲自在研究对象所在的实际环境中进行数据收集。
例如,社会学研究中的人口普查就是一种实地调查方式。
实地调查的可信度较高,因为研究者可以直接观察和记录数据,避免了信息的失真。
2. 问卷调查问卷调查是通过向被调查者提供问卷并收集回复的方式来获取数据。
在问卷调查中,样本的选择和问卷设计对数据的可信度有重要影响。
合理的样本选择和问卷设计可以提高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 实验实验是一种通过对比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差异来获取数据的方法。
在实验中,需要关注实验条件的控制、样本选择和数据收集等因素。
合理的实验设计和严格的实验操作可以提高数据的可信度。
4. 观察观察是通过观察和记录现象来获取数据的方法。
观察可以分为直接观察和间接观察两种。
直接观察是指研究者直接观察并记录数据,而间接观察是指通过观察已有的记录或文献来获取数据。
观察的可信度取决于观察者的判断力和记录准确性。
评估数据可信度的方法:为了评估数据的可信度,研究者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1. 样本选择样本选择是评估数据可信度的重要环节。
研究者需要确保样本的代表性和随机性,避免样本偏倚或选择性偏见。
2. 数据收集过程数据收集过程应该规范和标准化,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研究者在数据收集时应尽量避免主观判断和个人偏见的干扰。
3. 数据分析方法数据分析方法应该科学合理,遵循统计原则和逻辑推理。
研究者应该选择适当的统计方法来处理数据,确保结论的可靠性。
本体化可信完整性度量策略匹配模型
在T NC体 系 架 构 [1 】 , 终端 的 完 整性 度 量 是 从 硬 35下 对 1
件 和软件 及 当前运 行状 态三方 面综 合度 量 , 因此评 估策 略也 应 从 这三个 方面 综合 分析 , 使其 最大 程度 满足 各个方 面 的需求 。
21 . 本体的概念建模
在 本文提 出策 略 匹配模 型 中 , 以策 略 匹配的 本体描 述为 前
pe e t in em d l a rv e e a h gi a o u oi t n f oc s n t r. r n t t o e h spo i dan w r c i e r t r ai l y nt t e k s ao o h f d e n d f a h z o o p i i r wo u
bs d n m u i T e nl i sl hw at gr mc n f i t o t i l a h g f e n gi m a u m n p r e r T e a e m n . h a z g eu o sh t e l i c ny p mz p i m t i t r e sr e t a m t s h oi y t a yn r t s t a o t a e e l i e oc h h i y c n ot ie t h y e a e.
面 。在 目前 的研 究 中, 多 的将 关注 点 放在 可 信 的认 证 及认 更
证协 议 的设 计 方面 。虽 然 文献 [ 和 [ 3 】 4 T 4在 NC组织 提 出 的 】 完整 性 度量 模 型架 构 【】 5 的完 整 性度 量 方 面进 行 了一 定 的研
提 , 过将 完 整性 度 量及 策 略库 中 的策 略本 体化 为 最小 粒 度 , 通 根 据 一 定 的 匹配 算 法进 行 策 略 的选 择 。在 T NC可信 完 整 性 度 量模 型 中, 结合 可 信完 整性 度 量特 定 完整 性参 数 进行本 体化 建模 , 对象 关联规 则 . 过基 于免疫 的本 体 匹配算 法 实现 了完整 性度量 策略 的 自 确定 通 适应 选择 分发 。分 析结 果表 明 , 算 法能够 有效 地 对完 整性 度量参 数进 行 策略 的优 化 匹配 。该模 型 的提 出 为可信 网络 下完 整性 该
辩论赛中的辩题信息来源与可信度分析
辩论赛中的辩题信息来源与可信度分析辩论赛是一项旨在锻炼学生思维能力和辩论技巧的活动。
在辩论赛中,参赛者通常需要对给定的辩题进行辩论,并通过有效的证据和合理的论据来支持自己的立场。
然而,对于辩题信息的来源及其可信度,也是辩论中至关重要的因素之一。
本文将讨论辩论赛中的辩题信息来源与可信度,并提供一些分析方法和建议。
一、信息来源的分类在辩论赛中,辩题的信息来源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 媒体报道:包括报纸、电视、广播等媒体渠道所提供的信息。
这些信息通常通过记者采访、调查等方式获取,并进行编辑和发布。
媒体报道在辩论中常被引用作为事实依据,但需要注意其客观性和真实性。
2. 学术研究:包括学术期刊、学术论文等学术界发布的研究成果。
学术研究通常经过同行评审等科学严谨的过程,具有较高的可信度。
在辩论中引用学术研究可以提高观点的可信度和权威性。
3. 统计数据:包括政府发布的统计数据、调查报告等。
统计数据通常经过大量的数据采集和分析,可以提供客观的事实和趋势。
在辩论中引用统计数据可以加强论点的可信度。
4. 个人经验和专家观点:包括个人经验和专家学者的意见。
个人经验可以提供真实的案例和亲身经历,而专家观点则代表了行业或领域内的权威声音。
在辩论中引用个人经验和专家观点可以增加论据的可信度和说服力。
二、信息可信度的评估方法在使用辩题信息时,我们需要对其可信度进行评估,以确保论据的有效性和真实性。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信息可信度评估方法:1. 来源可信度评估:首先,我们需要考察信息的来源是否可靠。
媒体报道的可信度可以通过查阅多个媒体的报道或参考权威媒体进行对比来确认。
而学术研究的可信度则可以通过查阅作者的学术背景和研究成果等来评估。
2. 数据来源评估:对于引用的统计数据,我们需要查看数据的来源和采集方法。
政府发布的统计数据通常较为可靠,而民调数据则需要考虑样本的选取和调查方式等因素。
3. 信息一致性评估:如果同一辩题的信息存在较大的矛盾和差异,我们需要进一步考察其原因和真实性。
文献的真实性与可信度评估
文献的真实性与可信度评估文献是学术研究的重要基础,而对于学者和研究者而言,评估一篇文献的真实性和可信度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文献的真实性和可信度评估的几个关键因素,并提供一些方法和技巧来帮助读者判断一篇文献的可靠性。
1. 作者的专业背景和学术声誉在评估一篇文献的真实性和可信度时,我们首先要考虑的是作者的专业背景和学术声誉。
一个具有相关专业知识和丰富经验的作者更有可能提供准确和权威的信息。
查阅作者的个人简介、学术机构的官方网站以及其它学术出版物,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作者的研究领域和学术地位。
2. 文献的来源和出版渠道其次,我们要重视文献的来源和出版渠道。
学术期刊、会议论文等被广泛认可的出版物往往经过严格的同行评审制度,对文献内容进行筛选和审查,确保其科学性和可信度。
因此,我们可以借助专业数据库或者学术搜索引擎来找到这些被广泛认可的出版物,并倾向于选择这些来源。
3. 数据的合理性和验证性在评估文献的可靠性时,我们还需要关注文献中所提供的数据的合理性和验证性。
一个可靠的文献应该能够提供数据的来源、采集方法和处理过程,以及相应的统计结果和分析。
此外,我们也可以参考其他独立的研究结果,或者寻找相关的实证研究来验证文献中所提供的数据是否具有可信度。
4. 引用和参考文献的多样性和权威性在评估文献的可信度时,还需要关注文献中的引用和参考文献。
一个可靠的文献应该能够提供广泛的引用和参考文献,这些文献应该来自于不同的学者、机构和出版物,并且具有相应的学术权威性。
我们可以通过查阅引用文献和参考文献,了解与之相关的研究和观点,从而判断文献的可信度。
5. 多角度和全面性的分析最后,在评估文献的真实性和可信度时,我们需要进行多角度和全面性的分析。
这包括对文献中所提供的结论、推论和观点进行详尽的评估和思考。
我们可以通过提出问题、进行比较和对照、查阅相关研究等方式,来判断文献中的论点是否合理、科学和可信。
总结:评估文献的真实性和可信度是学术研究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报告中的信息可信度评估
报告中的信息可信度评估在信息爆炸时代,我们每天都面临着各种各样的信息,而这些信息的真实性和可信度成为我们判断的关键。
然而,对于普通人来说,评估一个报告中信息的可信度并不容易。
接下来,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出发,通过以下六个标题进行展开详细论述。
一、来源可信度是评估信息的重要指标我们在评估报告中的信息可信度时,首先要考虑的是信息的来源。
信息的来源决定了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来源可信度高的信息往往来自于有声誉和良好信誉的机构或专家,而且这些机构或专家会提供详实的数据和严格的研究方法来支持他们的观点。
二、信息的一致性是判断信息可信度的重要标准判断一项信息的可信度时,我们还需要关注其与其他相关信息的一致性。
如果一项信息与其他已知信息矛盾,那么它的可信度就值得怀疑。
我们应该通过横向比对其他相似报告或研究来核实这个信息是否是真实可信的。
三、数据和统计的可信性是评估信息的关键报告中的信息往往依托于数据和统计。
因此,评估数据和统计的可信性是我们评估整个报告可信程度的重要环节。
我们需要关注数据的来源、采集方法和分析过程,同时也要警惕数据的操控和选择性公布等可能存在的问题。
四、专业知识与背景是判断专家可信度的关键在评估一位专家的可信度时,我们不仅要考虑其研究经验和成果,还要关注其背景和专业知识。
只有具备相关背景和深厚专业知识的专家,才能够提供可信的专业意见和结论。
五、报告的透明度和公开度也影响信息可信度的评估在评估一个报告的信息可信度时,我们也要关注报告的透明度和公开度。
透明度指的是报告中提供的信息是否完整、清晰明了,能否让读者了解整个研究的过程和方法。
而公开度则指的是报告是否愿意接受独立的审核和评估,以确保其科学性和可靠性。
六、多方求证是评估信息可信度的有效方法为了更准确地评估报告中的信息可信度,我们可以采取多方求证的方法。
通过多个独立的渠道获取和核实信息,比如查阅其他研究、咨询多位专家的意见、与其他相关报道进行比对等,可以帮助我们更全面地判断报告中信息的可信度。
基于应急案例本体的信息抽取的研究及应用的开题报告
基于应急案例本体的信息抽取的研究及应用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科技的不断进步,大规模突发事件不断出现,给人们的生命财产造成了严重威胁,因此如何快速地获取大规模突发事件中的活动信息成为了研究的热点。
本体作为描述领域知识的一种模型,具有可重用性强、一致性好等优点,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领域知识表示和智能化应用中。
因此基于应急案例本体的信息抽取研究成为了当前较为热门的研究方向,其对快速响应、精准预测做出应急反应具有重要意义。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设计一套基于应急案例本体的信息抽取模型框架,以实现对大规模突发事件中的活动信息的自动化快速获取和分析,以此提升应急反应和预测的准确度和及时性,进一步提高应急管理的水平和效率。
三、研究内容和方法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通过调查分析得到应急事件的相关领域知识,并利用OWL Description Logic对其进行建模,构建应急案例本体。
2.分析应急事件的信息来源,整合多种信息抽取技术如自然语言处理、机器学习等技术手段,设计基于本体的信息抽取模型。
3.将信息抽取模型与本体进行融合,实现信息抽取到本体的转换,完成应急事件中相关活动的自动化识别与抽取,并进行存储和管理。
研究方法主要包括文献研究、调查问卷、本体构建和信息抽取模型的设计与实现。
四、预期成果本研究的预期成果包括:1.构建完整的应急案例本体,实现对应急事件中的相关领域知识的描述。
2.设计并实现基于应急案例本体的信息抽取模型,实现对应急事件中的相关活动信息的自动化获取和分析。
3.实现将信息抽取到本体的转换,并进行存储和管理,为应急反应和预测提供支持。
五、研究意义本研究的意义在于:1.提高应急管理的效率和水平,实现对大规模突发事件中活动的快速响应和预测。
2.较好地结合本体和信息抽取技术,对相关领域知识和事件信息进行智能化处理,为后续的应用提供基础和支持。
3.为自然语言处理和机器学习等领域的技术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报告写作中的质性研究结果验证与可信度评估
报告写作中的质性研究结果验证与可信度评估引言:在报告写作中,质性研究结果的有效验证和可信度评估是至关重要的。
质性研究通过对目标群体进行深入访谈、观察和文本分析等手段,获取详细的信息和观点,帮助研究者更好地理解某一现象背后的原因和动机。
然而,由于研究方法的主观性和多样性,质性研究结果的可信度和验证性常常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本文将就报告写作中质性研究结果验证与可信度评估展开论述,主要从以下六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研究者的信誉与背景在报告写作中,研究者的信誉和背景是验证质性研究结果的重要依据。
一个有着良好研究背景和丰富经验的研究者往往能够提供具备一定可信度的结果。
因此,在报告中应该着重介绍研究者的学术背景、研究经历以及之前的成果,以增加结果的可信度。
二、数据的来源与采集方法数据的来源和采集方法直接关系到质性研究结果的可信度。
一方面,研究者需要明确数据的来源,是否为一手资料,以消除可能的信息损失和失真。
另一方面,采集方法要确保客观而真实,例如,在访谈过程中要尽可能减小主观影响,采用开放性问题和多样化的访谈对象,以获取更准确的数据。
三、数据的分析与整理过程质性研究中数据的分析与整理过程对结果的可信度评估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一方面,研究者需要采用合适的分析方法,例如,基于主题的分析、内容分析等,以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另一方面,在整理数据时要注重清晰和逻辑性,以便读者能够理解并验证研究结果。
四、结果的再现性与稳定性质性研究结果的再现性和稳定性是其可信度的重要考量。
当其他研究者按照同样的方法和步骤进行研究时,是否能够得出相似的结论,是验证结果可靠性的重要条件。
因此,在报告中,要着重描述研究过程和研究方法,以便他人可以重复研究并验证结果。
五、研究者的反思和偏见控制研究者在写作报告时应进行自我反思,对研究结果的可信度进行评估。
在进行质性研究时,由于研究者的主观因素和认知偏见的存在,结果很可能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因此,在报告中要清楚说明研究者的立场、偏见和反思过程,以增加读者对结果的信任。
可信度的四个指标
可信度的四个指标
可信度是指一个信息、消息、文献或者一个人的说话、行为或者
其他方面的可信度。
面对各种信息和人际交往,我们都需要有一定的
可信度评估能力。
从可信度的角度来看,下面介绍四个指标,帮助我
们全面、生动且有指导意义地了解可信度。
第一个指标是来源可信性。
来源可信性是指获取信息的管道、渠
道是否有效,信息发布者是否有足够的知识、背景和信息公开的可靠
程度。
来源可信性是可信度的基础,如果来源不可信,那么信息的可
信度就不具备基础。
第二个指标是信息可靠度。
信息可靠度是指信息是否真实、完整、准确和客观。
从信息获得渠道到信息披露者,人们需要保障信息的真
实可靠,否则信息就是虚假、误导,难以建立可信度。
第三个指标是证据可信度。
证据可信度是指证据是否可以被信任,包括证据的可见度、权威性、充分性。
证据是支撑信息真实性的关键,信息发布方应该在证据方面有所准备。
第四个指标是交流可信度。
交流可信度是指交流的内容、方式、
对象和情境是否合适、恰当。
交流可信度需要注重态度、语言表达、
行为举止,增强对对方的理解和同情。
综上所述,可信度需要从不同维度考虑,如来源可信性、信息可
靠度、证据可信度和交流可信度。
只有全面、准确且恰当地考虑这些
指标,我们才能做出准确的判断,提高自己的可信度。
在日常生活和社交中,也需要不断地提升可信度,积极发现和利用可信信息,加强与人交往的互信和正向沟通。
让我们共同创造一个更加高效、准确、可信的社交环境。
信源可信度理论
信源可信度理论人们面对信息时,总会考虑到信息来源的可信度,无论是消息准确性还是主观偏向性以及来源的联系等等都会影响其受众的认可程度。
因此,信源可信度理论对提高信息处理的效率及质量至关重要。
信源可信度理论是研究信息处理和评价时,信息来源的层面和质量影响所建立的理论。
可以说,信源可信度归结为三个层面:第一,信源的身份属性。
这里主要考量的是消息来源的声誉、合法性以及社会地位等因素;第二,信源的履历属性。
这里考查的是消息来源的话语资历,比如消息来源的经验、研究能力以及技能等;第三,信源的稳定属性,主要考查消息来源的可靠性和稳定性,以及其长期的表现力。
基于不同的信源可信度,人们采纳消息的程度也不同。
如果来源的可信度很高,比如是一个大知名的媒体,受众的认可程度也会更高。
而如果来源可信度较低,比如是一个小众群体,受众则不会把这些消息当作靠谱信息。
另外,信源可信度理论还可以用于研究现代社会的网络传播。
在现如今社会,信息的传播不再受到传统媒体的限制,网络传播已成为最重要的传播手段,同时也会给受众带来新的问题,比如信息的准确性、来源的可靠性以及消息的可信性等。
这些问题正是信源可信度理论的关注点,也正是当今受众对信息处理所关注的问题。
信源可信度理论所侧重的是,人们不仅要关注信息本身,还要关注信息来源传播者的可信度,也就是信息来源的可靠性以及来源的信誉等。
如果一个来源可信度高,就意味着消息准确性以及主观偏向性较小,从而受众就能更容易接受消息并评价消息的真实性及可靠性。
当今社会,信源可信度理论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首先,它帮助受众判断信息的准确性,从而提高信息的利用效果;其次,它也可以有效抑制信息中存在的主观偏向。
此外,它还可以促进受众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发展,从而提升受众对信息本身以及信息来源的认知及理解。
因此,信源可信度理论实际上是研究信息处理及评价时,信息来源质量及影响的重要理论,它不仅有助于受众对信息本身的理解,同时也可以有效抑制信息中存在的主观偏向性,从而提高信息处理的质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结点的领域本体形式化地描述了该结
点所拥有的 知识。我 们可以 通过接 收的 信息是 否在 该结点 的本体范围之内来考虑 是否信 任。另一 方面对 发布 信息结 点的信任程度以及其他不 相关结 点对该 信息的 信任 程度也 应该考虑在内。
1 信息可信度的度量方法
首先给出领域本体和结点信任本体的定义 , 然后给出如 何从三个侧面计算信息 的可信 度。信息 可信度 是判 断信息 是否可信的 依据 , 所以 必须在 一定的 范围之 内 , 规定 信息可 信度的范围在 [ 0, 1] 之间。 领域本体可以定义为一个六元组 DO = { C , A , R , A , H , X } 其中 C 表示概念的集合 ; A C 表示多个 属性集合 组成的
% T N + ! % T S , 其中 , 、 、 ! 为各部 分的重 要程度
CB i =
a # C i
∀ WD Ok +
a # f ( x) i
∀
W DO k ( 2)
| F( X ) |
2
可信度在信任管理中的应用
当一条 信息的可信度通 过上述 形式化 方法 计算出 来之
其中 , | F( X ) | 表示所使用公理的个数。 如果概念 a i 所属 领域是 结点所 不擅长 的 , 那么 根据式 ( 2) , 得到可信度等于 0 , 这显 然是 不公 平 的。 很有 可能 这个 概念非常可信 , 但因为不了解就选择不去信任。 所以 , 可以给 它一个初始信任值 TI 。 设 T I = 0 . 5 , 信任 不信任各一 半 , 可 以根据所担风险的大小选择是信任还是不信任。 随着传递次 数的增多 , 其是否可靠就可以凸显出来。 p q 表示 , 以 此 来 表 示信 任 的 程 度。 若 总 共 传 递 m 次 , CBi = 假设传递 p 次 , 满意的次数 为 q , 可以 用 f ( p , q) = TI +
k
3
结
论
信息可 信度的度量方法 已成为 语义网 中信 息安全 的关 键技术。本文根据现 实生活中的信任原则 , 提出了 一种基于 本 体的语义网中信息可信度的计算方法 , 从三个角 度分别考 虑信息的信 任程度。下一步的研究方 向 : 语 义 W eb 语 言 , 以 提高对信任 的表达、 推理、 机器的自动处理等方面的能 力 ; 如 何 防止恶意用户误导语义 Web, 从而得到错误的可信度等等 方 面。
m
m
当 T = 1 时 , 毫无 疑问 , 完 全相 信 ; 当 T = 0 时 , 毫 无疑 问 , 完全不相信 ; 对于 0~ 1 之间 的范围 分情况讨 论 , 当在 0. 75~ 1 之间时 , 高度信任 ; 在 0~ 0. 25 之间时 , 轻 度信任。而 对于 0. 25~ 0. 75 之间的 , 称为中度信任 , 在这个区 间可以信 任也可以不 信任。这 时 , 就要考虑信任此消息后所 带来的后 果影响 , 假设信息为假 , 信任之后不会带来多少不良影 响 , 这 个时候可以选择相 信 , 而当可 能带来 很严重 的后 果时 , 就要
W WW 的出现 , 彻 底 改变 了人 们 发布 和获 取 信息 的方 式 , 网络上的信息浩如 烟海 , 如何有 选择 地相信 有关 信息便 成为当务之急。自 1996 年 M . Blaze 等人 提出 信任管理 的 概念
[ 1]
集合 , 它 的每个属性 集合对应于 一个概念 ; R 是一个 关系集 合 ; A R 是由多个属性集合组成的集合 , 它的每个属性集合对 应于 R 中的一个关系 ; H 表示概念之间 的层次结 构关系 ; X 表 示公理集合 [ 6] 。 结点信任本体是建立在领域本体基础上的 , 定 义为一个 五 元组。 T O = { C , H C , F ( X ) , W , DO } 一个结点不可能仅仅只对一个领域有所了解 , 该结点所 掌 握的知识都对应其相应的领域本 体 , DO 是该结点 所了解 的 各领域本体的集合 ; W 是偏好程度 , 也就是 结点对该领域 擅长的程度权值 , 其和 应该等 于 1 ; C 是 已存 在的 概念 的集 合 ; H C 是一个二元关系 , ( C i , D Oj ) 表示 Ci 是领域本体 DOj 中 的概念 ; F( X ) 表示通过规则 X 可以推理出概念 C 。 1. 1 对信息所含概念的可信度 语义网中每条 信息所含 内容是否可 信是通过概 念可信度 来判 断的。语 义网是 架构 在 本体的基础上的 , 每个构成语义网的结点都拥有 自己的领 域本体。该结点所拥 有的知 识已经 利用本 体进 行了形 式化 的规范说明。在这可 以将结 点所获 得的信 息拆 分成一 个一 个的概念 , 然后利用领域本体对其进行可信度 的评价。如果 该概念处在领域本 体中 , 也就 是说它 是结点 所了 解的知 识 , 较 为可信 ; 否则 , 不可信。
3]
。有了 Semantic Web 技术 和相关的 开发工
具 , 就可以用一种 机器 可处理 的方 式来 表达 Web 信息 的含 义 , 从而为实现智能化 网络服 务和应 用奠定 基础 , 也 让我们 对信息的可信度计算成为可能。 在现实生活中 , 人们对 一条 信息 的信任 与否 , 一 般是从 三个方面考虑的 : 一是对信息本身所包含的内 容是否信任来 考虑 ; 二是对发布信息 的人的 信任程 度来考 虑 ; 三是 其他人 对这条信息的信任程度来考虑。在语义网中 , 结 点可以发送 和接收信息 , 结点之间的信任关系也和现实生 活相似。对于 结点接收的 信息 , 同样 可以从 这三个 方面考 虑 , 对于 语义网 中的每个结点都有自己所擅长的领域 , 本体是 共享概念模型 的形式化规范说明
a # C i
∀ WD Ok
( 1)பைடு நூலகம்
增刊
钟
诚 , 等 : 基于本体的信息可信度研究
& 123 & %
还有一种情况 , 领域本体拥有公理集合具 有一定的推理 能力 , 概念 ai 可通过其推理规则得出 , 所以概念 a i 的可信度 T C+
所以 , 语义网中一 条信 息的 可信 度 可表 示为 : T = ( 权值 ) , 且 + + ! = 1。
参 考 文 献 1 M Blaze, J Feigenbaum, J Lacy. D ecent ralized Trust M anagement, Proceedings of t he 17th Symposium on Securit y and Privacy [ J] , IEEE Computer Societ y Press, 1996: 164- 173 2 3 Fensel D, M usen M A. T he S emant ic Web: A Brain f or Humankind [ J] . IEEE Int elligent S yst em, 2001, 16( 2) : 24- 25 Berners- LEE T, H endler J, Lasilla 0. Th e S emant ic Web[ J ] . Sci entif ic A merican, 2001, 284( 5) : 34- 43 4 Borst W N . Const ruct ion of Engin eering Ont ologies for K now ledge Sharing an d Reuse. PhD t hesis, U niversity of Tw ent e, Ens chede, 1997 5 M yo- M yo Naing, Ee- Peng L im, Dion G oh Hoe- Lian . O ntology - based Web A nnot at ion Framew ork for HyperLink St ructures[ C] . Proceedings of t he Third Int ernat ional Conference on Web Informa t ion Syst ems Engineering( w orkshops) 2002 IEEE 6 Grigoris A ntoniou, Frank van Harmelen. Web ont ology language: OWL . In: St eff en Staab, Rudi St uder eds. . Handbook on Ont olo gies in In form at ion Syst ems. Springer- V erlag, 2003: 67~ 92 ( 责编: 刘影梅 )
信息的信任是多方面的 , 参考现实生活中 的信任原则 , 从三个 侧面计算信 息的可 信度 : 一是信 息本身 所含概 念的可 信度 ; 二是发布信息结点的可信度 ; 三是其他结点对该信息的可信度 。 综合三个方面得出最终的信息可 信度 。 关键词 语义网 信息可信度 信任本体 本体论 文章编号 1002- 1965( 2009) 0122- 02 中图分类号 T P31 T P18 文献 标识码 A
以来 , 对信 任 的研 究 逐 渐成 为 Web 安 全 中 的热 点。
Semantic Web 是由 T im Berners- L ee 提出的使 Web 信息能 被机器理解的一种构想 , 是对 当前 WWW 的一 种扩展 , 其中 的信息被赋予了明确定义的含义 , 为计算机提 供了自动处理 信息的能力 [ 2~
第 28 卷 增刊 2009 年 6 月
情 报
杂
志
JO U RN AL OF INT ELLIGEN CE
Vol. 28 June 2009
基于本体的信息可信度研究
钟 诚 赵志峰 李华伟
镇江
杨
212003)
珍
( 镇江船艇学院计算机教研室 摘 要
虽然语义 Web 技术已经取得了相当程度的发展 , 但语义 Web 的信任问题却一 直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 。 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