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鉴赏方法论1
略论古代文学鉴赏方法
略论古代文学鉴赏方法文学是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文化最精致的表现形式之一。
对文学的鉴赏和评价离不开大的文化背景,不但如此,中国古代鉴赏理论的形成和发展,鉴赏方法所具有的独特魅力都和民族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本文拟就古代文学鉴赏方法形成的文化背景进行一些分析,并对几种颇具特色的鉴赏方法进行评述。
一、鉴赏方法的哲学文化意蕴哲学既是民族传统文化的核心,又是时代精神的精华。
对文化精神的探讨可以归结为对哲学精神的分析,对植根于文化的民族思维方式的探讨可以归结为对哲学思辨方法的分析。
古代文学的鉴赏方法渊源于中华民族特有的哲学理性和哲理思辨模式。
张岱年先生在《中国哲学大纲》关于格物致知方法的研讨,分中国哲人求得其知的方法为六种:一、验行即以实际活动或实际应用为依据的方法,这是墨子的方法。
二、体道即直接地体会宇宙根本之道,是一种直觉法,这是老子、庄子的方法。
三、析物即对于外物加以观察辨析,这是惠子公孙龙及后期墨家的方法。
四、体物或穷理即由对物的考察以获得对于宇宙根本原理之直觉,兼重直觉与思辨,可以说是体道与析物两法之会综。
五、尽心即以发明此心为方法,亦是直觉法。
六、两一或辩证……体道与尽心,都是直觉的方法,不过一个向外一个向内。
析物是理智的方法。
体物或穷理,则是直觉与理智合用的方法。
验行是试验的方法。
两一则与西洋哲学中的辩证法有类似之点。
[1]对上述材料略加分析,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中华民族在对宇宙万事万物的体认与把握的过程中,重视直觉判断,但又不忽视理性的判断与思考。
也就是说,中华民族把握世界的方法以直接体验为主,结合特有的理性思维方式,富于生动的感性形象又具有深刻的理性思辨。
冯天瑜先生在《中华文化史》一书中认为中国文化模式是“宗法专制社会结构下的伦理政治型文化范式”,并且这种文化模式的形而上的哲学思辨模式是“内圣外王”。
[2]尽管这一说法不一定会被所有人认同,但拈出“内圣外王”四个字作为中华民族体认宇宙人生的思辨模式的核心是十分精辟的。
古代文学名家作品赏析方法
古代文学名家作品赏析方法古代文学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瑰宝,其中包含了众多杰出的文学名家作品。
如何正确地赏析古代文学名家作品?本文将探讨几种有效的方法。
一、深入研读作品要准确地赏析古代文学名家作品,首先应深入研读作品本身。
通过仔细阅读和理解,我们能够把握作品的主旨、情节以及作者的意图。
我们可以先通读全文,了解整体结构和发展;然后分析每一段落,找出关键句和重要细节;最后对作品进行整体把握,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和艺术手法。
通过深入研读作品,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文学名家的创作才华。
二、研究作品的时代背景古代文学作品是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创作的,因此研究作品的时代背景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了解当时的社会、政治、文化背景,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作品中的情节、人物和意象,并将其置于正确的历史背景中加以解读。
比如,如果我们要赏析《红楼梦》,就需要了解清代封建社会的种种规范与制度,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理解贾、王、薛等家族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以及贾宝玉所承受的压力和痛苦。
三、注重细节分析细节是文学创作的灵魂所在,也是我们赏析作品的关键。
通过仔细分析作品中的细节,我们能够发现作者的独特表达方式和艺术手法。
例如,我们可以关注作品中所使用的具体词汇、修辞手法、描写细节等等。
通过对细节的分析,我们能够更深入地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并欣赏到他们的艺术魅力。
四、比较与对比古代文学名家作品丰富多样,我们可以通过比较与对比的方法来进一步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比如,我们可以比较同一时代不同作家的作品,探讨他们对相同题材的处理方式和艺术成就;或者比较不同时代的作品,探讨古代文学的发展变化和时代特点。
通过比较与对比,我们能够更全面地把握古代文学名家作品的价值与意义。
五、关注外部评论除了自己的研读与理解,我们还可以关注外部评论,以拓展自己的视野。
外部评论可以来自专家学者、文学评论家或其他艺术爱好者。
他们对于古代文学名家作品的解读和评价能够为我们提供不同的观点和思考角度。
语文教学中的文学鉴赏技巧
语文教学中的文学鉴赏技巧为了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文学鉴赏能力,语文教学中的文学鉴赏技巧至关重要。
通过正确的引导和有效的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和欣赏文学作品。
本文将探讨语文教学中的文学鉴赏技巧,帮助教师更好地开展教学活动。
1. 掌握文学作品的背景知识在进行文学鉴赏之前,学生需要了解文学作品的背景知识,包括作者的生平和社会、时代背景等。
通过了解这些信息,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文学作品所蕴含的意义和价值观,同时也能够更好地欣赏作品的艺术之美。
2. 注重文本分析文学作品中的语言、结构、形式等都是作者表达意义的手段。
因此,在进行文学鉴赏时,学生需要注重对文本的深入分析。
可以从句法结构、修辞手法、形象描写等方面入手,探究作者的表达意图和艺术手法,从而更好地理解作品的内涵。
3. 培养学生的阅读体验文学作品的魅力在于唤起读者的情感共鸣。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培养学生的阅读体验。
例如,可以通过朗读、背诵、演讲等活动来增强学生的文学情感;组织读书分享会,让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体验;进行文学活动,如剧本创作、文学作品改编等,让学生更加融入其中。
4. 引导学生进行多维度的阅读文学作品是多维度的,不同的人可能从多个角度去理解和解读。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进行多维度的阅读。
可以通过对比不同版本的文学作品、分析不同译本的差异、对比同一作者的不同作品等方式,开拓学生的思维,培养他们多元化的文学鉴赏能力。
5. 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文学作品中往往存在着不同的观点和解读。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培养批判思维,能够对作品进行多角度的思考和评价。
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就作品中的某个问题进行辩论;鼓励学生撰写读后感、评论等,培养他们的思辨能力和表达能力。
6. 创设良好的鉴赏环境语文教学中,创设良好的鉴赏环境对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的提升有着重要的影响。
教师可以选取适合学生年龄和阅读水平的文学作品,并提供相关的辅助材料和资源。
文学艺术鉴赏技巧
文学艺术鉴赏技巧鉴赏是指对文学、艺术等作品进行评定、欣赏和推崇。
那么,如何进行良好的文学艺术鉴赏呢?以下是一些指导原则:1.了解作者背景了解作者背景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评价作品。
作者的生平、文化背景、政治社会环境等都对作品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在评价作品时,可以考虑这些影响因素,将其融入到对作品的分析和理解中。
例如,英国作家乔治·奥威尔(George Orwell)的《1984》是一部手握反乌托邦主题的小说。
了解奥威尔的政治立场和博客文章对阐释小说主题会有所帮助。
2.关注形式与意义的结合文学与艺术是抒情与意境的完美结合。
但是,我们在鉴赏作品时要注意作者选择的形式和手法,以及这些形式和手法如何有助于表现作者所想表达的意义。
例如,中国古代诗人李白的《将进酒》是一首抒情诗,表达出他想喝酒逍遥快活的心情。
该诗采用了自由律的形式,没有一定的韵律和格律,但通过大量的比喻、象征和意象,激发了听众的共鸣,使读者更好地理解诗人的情感状态。
3.理解文化背景文学艺术作品是文化的产物,它们承载着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观点和经验。
在鉴赏作品时,我们需要理解和尊重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艺术作品。
例如,欧洲人看中国古代画时,会因其独特的水墨美感而叹服,但通常无法正确理解画家的文化背景和心态。
中国古代画家注重通过画面表现自然的“气韵”,强调表达的情感和状态,与欧洲绘画的写实风格不同。
4.掌握艺术语言的基础知识鉴赏艺术作品需要基本的语言知识。
例如,了解绘画的色彩、透视和构图理论,对鉴赏作品有很大的帮助。
了解音乐的音乐理论、乐理和乐曲结构,可以帮助听众更好地理解和感受乐曲。
例如,在欣赏莫扎特的交响曲《哈罗尔德交响曲》时,我们可以关注乐曲的交响结构和旋律主题的变化。
了解这些,可以使听众更好地理解作曲家创作乐曲时的理念和情感。
5.发扬个人鉴赏力鉴赏作品的过程是主观的,每个人的感受和理解都会有所不同。
因此,我们需要发扬个人鉴赏力,积累经验和知识。
高考语文文学作品鉴赏技巧方法
高考语文文学作品鉴赏技巧方法高考语文文学作品鉴赏技巧方法文学鉴赏是人们阅读文学作品时对作品的感受、分析、评价,是一种高层次的审美认识活动,也是阅读能力的最高表现。
文学鉴赏是以理解为基础,由形象感知到情感体验,再到理性升华的深化过程,是一种包括认知在内的审美享受活动。
文学鉴赏主要是把握各类文学体裁的特点,体会作者思想感情;发现并概括作品中的美感因素,理解、判断、鉴赏其作品内容;赏析、评价语言特色、表达技巧等。
文学鉴赏要按照一定的步骤去进行,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培养的:一、注重语感阅读作品,离不开的语言媒介,只有通过对语言的感知和理解,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
一个却缺乏语感的人,是很难进行审美意义上的鉴赏活动的。
任何作品,首先是以语言的直观表达,通过人的大脑而形成的意境的迹象,产生一定的联想和个人的感触体会,它往往没有上升到理性的分析的思考,而只是一个初步的概念,但同时会形成强烈的明显的“感觉”印象,比如语言的流畅,语词的新颖,描绘的生动,议论的精辟,演说的精彩等都会形成一个初步的而又非常重要的印象---------语感的印象。
二、展开想象想象,是指读者的形象思维活动,它是进行了鉴赏性阅读的必要途径。
文学作品通过个别反映一般,往往具有概括性。
读者在赏读的过程中必须通过想象,去不断扩大作品的生活画面,从而获得完整而丰富的形象美感,即从有限的描写中推测、联想,对原作品进行补充、扩展、联系、对比的想象,在作者的头脑中形成更加丰富、鲜明、丰满的的.人物的形象。
三、深入体验体验,是指读者的情感反应活动,他是进行鉴赏性的阅读的重要环节。
文学作品的鉴赏,必须真正深入到作品的生活场景去,同作者所描写的人物同呼吸、共命运,从人物的喜怒哀乐中体会作者感情爱憎,感受作品所描写的人物幸福与痛苦等。
更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强烈的情感反应,从而领会各种人物表现手法的艺术效果。
四、力求领悟领悟,是指读者的理智认识活动,它是进行鉴赏性阅读的高级层次。
文艺鉴赏方法论
文艺鉴赏方法论文艺鉴赏作为人类的一种精神实践活动,是有一定的规律可寻的。
学者们一般立足于作者、作品、读者以及三者的互动关系来探讨文艺鉴赏的方法论问题,而涉及到作品时,又从各门类艺术的本体论和创作论等方面阐述了文艺鉴赏的具体方法。
一文艺鉴赏的一般方法(一)着眼于作者的鉴赏方法传统的文艺接受观念,主要是以作者为中心的。
因为作品的意义是作者赋予的,作者是创造作品的上帝。
这是一种应用时空范围广泛的阐释方法。
阐释者“从历史环境出发来认识作者,从作者思想性格出发来理解作品”。
在中国古代,从孟子的“以意逆志”,到刘勰的“知音论”,强调的都是文艺接受者与作者的心会神通。
这种阐释方法,在西方也同样源远流长。
有学者指出直到本世纪初叶以前“作者论”的观念在欧洲一直占着统治地位,如许多文学评论从标题即可看出,雨果的《论司各特》、歌德的《说不尽的莎士比亚》、泰纳的《巴尔扎克论》等。
法国丹纳在《艺术哲学》中强调对艺术家及其所属的时代精神的了解的观点,也是立足于作者的。
可见中、西方“作者论”的观念都要求读者和批评家必须走近作者并了解他们的生活、感情和思想。
作为一种批评方法,如果只停留在“作者”这个层次,显然有它的局限性。
但是这种批评思维中一些具体的解读、阐释方法还是可资借鉴的。
正因为这样,现代以来不少文艺家、文艺理论家在谈到文艺接受和鉴赏时,都接过前人的观点,不约而同地强调“作者”的重要性。
鲁迅早就指出:论文要“知人论世,最好是顾及全篇,并且顾及作者的全人,以及他所处的社会状态,这才较为确凿。
要不然,是很容易近乎说梦的。
”。
周立波在30年代说,对于作品的孤立的了解是不够的,我们一定要对于作者的思想和生活,都有相当的系统了解,这样我们才不致把作家的意旨凭着自己的主观,予以歪曲和误会。
他还以阅读小说为例,谈到在读小说的时候,最好能够同时读一读那篇小说的作者的生平和思想的介绍文章。
茅盾从作家和时代的关系出发,认为要彻底了解一篇作品,就必须研究这个作家在他那时代的地位和所起的作用;而研究一个作家,要从多方面去研究,要研究他的生平事迹和文学作品以外的著作,仅从作品自身去研究是不能彻底弄明白一个作家的思想的。
文学鉴赏的基本方法
一、文学鉴赏的基本方法一、整体着眼,细心体味;披文入情,动情观照。
进行文学作品鉴赏,首先要从熟读文本,从整体上理解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获得对文学形象的深切感受和体验,领会作品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并且要“披文入情”,“情动于衷”,使自己的思想感情与文学作品产生共鸣。
二、借助联想和想象,创设情境,加深理解。
文学离不开联想和想象,创作如此,鉴赏亦如此。
叶圣陶说:“文章是无形的东西,只是白纸上的黑字,我们读了这白纸上的黑字,所以会感到悲欢,觉得人物如话者,全是联想的结果。
”“想象力不发达,鉴赏力也无法使之发达。
”文学作品中,作家总是通过一定的语言媒介,运用一定的艺术手段,或隐喻,或暗示,或象征,反映一定的生活内容,表现自己对生活对社会对人生的认识理解,情感态度。
鉴赏时要积极思维,充分调动联想和想象,将抽象的语言文字,还原为具象的形体:将各自孤立、互不相联的细节、场景、人物等形象个体,整合为相互连结、有机统一、有血有肉的生活画面,从而深刻体会作品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明确鉴赏的角度和内容。
(一)鉴赏文学形象,主要应从两个方面进行分析:一是揭示人物的典型意义;二是简要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
鉴赏文学形象应注意两个问题。
一是要从作品的实际出发,也就是从作品中人物形象自身所具有的“东西”出发。
这里的“东西”是指人物自身的言行以及作品对具所作其他种种描写和评述,而不应是用现成的概念往人物身上套,不能贴标签,更不解将人物自身所没有的东西强加于人物。
二是对人物性格要有简要分析,也就是说,对人物的性格不能仅用一些概括性的词语作表述,还要联系作品的事实作简要分析。
(二)鉴赏文学语言,首先应该弄清文学语言形象性、典型性、情感性的基本特点;其次还应该明白精到、奇妙、鲜活是文学语言的高级档次。
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常常涉及以下内容:1.分析作品的语言特点,如准确、简练、生动、形象等;2.理解作品的语言风格,如幽默、辛辣、自然、简明、含蓄、深沉等;3.辨析作品采用的修辞手法及其表达效果。
文学作品的欣赏与评析方法探究
文学作品的欣赏与评析方法探究
文学作品一直是人们以不同形式表达情感和思想的重要方式之一。
然而,如何欣赏和评析文学作品却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它需要对文学作品充分的理解和领悟。
本文将探究化解这个问题的方法和途径。
第一,阅读并理解文学作品。
这是欣赏和评析文学作品的基本步骤。
可以通过反复阅读并对文学作品进行分析和解释,然后通过勾画故事情节、描绘角色特征和揭示主旨思想等,对作品有更深层次的了解和感受。
第二,评价文学作品的叙述能力。
叙述是文学作品中不可或缺的元素,通过一些具体的描述手法来突出故事情节或者人物特征,使得读者可以更加容易地理解和感受作品。
因此,通过挖掘作品的具体描述,可以评价作品的叙述能力,这有助于读者更好地欣赏和评析作品。
第三,考察文学作品的深度和意义。
文学作品除了传达情感和思想外,还具有深度和意义,这些深层含义往往需要经过刻意挖掘才能呈现出来。
通过探索作品的意义和主旨,可以使读者对作品更加全面地评价,更深入地理解其中的思想和情感。
第四,关注文学作品的文学特色。
文学作品是有着其独特的文学特征的。
例如,一些文学作品的表现和呈现方式独特,或者使用特定的文学手法和技巧来提高作品的艺术表现力。
因
此,在欣赏和评析文学作品时,关注作品的文专名仙特色是非常重要的,这有助于读者更好地了解和感受作品。
总之,欣赏和评析文学作品是一个全面的过程,需要对作品进行深入的解读和挖掘,这有助于读者更好地理解作品,增强读者的文学素养,以及深入地思考和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文学鉴赏指导中的文学鉴赏技巧
文学鉴赏指导中的文学鉴赏技巧文学是人类创造的艺术形式之一,通过文学作品的阅读与鉴赏,我们能够得到情感上的满足与心灵上的启迪。
然而,并非每个人都能够准确理解和欣赏文学作品,而文学鉴赏指导中的文学鉴赏技巧就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文学作品。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文学鉴赏技巧,帮助读者更好地进行文学作品的鉴赏。
1. 抓住作品的核心思想每一篇文学作品都有一个核心思想,这是作者创作的灵感来源,也是他们希望传递给读者的主题。
在鉴赏一本文学作品时,我们应该尝试抓住作品的核心思想,并思考作者是如何通过情节、人物和语言等元素来表达这一核心思想的。
通过理解作品的核心思想,我们可以更好地欣赏作品的深度和内涵。
2. 分析作品的结构与方式文学作品的结构和方式是作者表达意图的手段之一,通过分析作品的结构与方式,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作者的表达方式和创作技巧。
例如,一些文学作品采用倒叙的叙事方式,这样的叙事方式可以增加悬念和引起读者的思考;有些作品采用隐喻和象征手法,通过对象征物的描述来表达更深层次的意义。
分析作品的结构与方式有助于我们理解作者的用意,从而更好地鉴赏文学作品。
3. 理解人物形象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是作者用来传递思想和情感的重要元素之一。
通过理解人物的性格、内心世界和行为动机,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作品的情节发展和主题阐述。
在鉴赏文学作品时,我们可以思考作者为何选择这样的人物形象,人物形象如何帮助推动故事的发展和表达作品的主题。
通过对人物形象的理解,我们能够更好地领略作品的情感和复杂性。
4. 领悟作品的文学修辞手法文学作品中常常运用各种各样的修辞手法,如比喻、夸张、排比等,这些手法能够使作品更有感染力和艺术性。
在鉴赏一本文学作品时,我们可以注意作者在语言运用上的技巧,并思考作者选择这些手法的用意。
理解和欣赏作品的文学修辞手法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品味作品的美妙之处。
5. 深入作品的背景与历史环境文学作品常常是特定时期和环境下的产物,它们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文化氛围和历史背景。
诗歌鉴赏方法论
7.1.1.含义 7.1.2.手法 7.1.3.意境 7.1.4.情感 7.2.1.画面 7.2.2.手法 7.2.3.情感
7.1.炼字 7.2.诗句
7.语言表达
5.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现手法
情感类型 表达方式
6.1.壮志难酬 6.2.物是人非 6.3.年华老去 6.4.思念故土 6.5.闺中怀人 6.6.爱国忧民 6.7.惜别送别 6.8.边关思乡 6.9.托物言志 6.10.借景抒情 6.11.咏史抒怀 6.12.以景结情 6.13.典 故 6.14.直抒胸臆
6.情感分析
2.1.1.1.早、暮、夜 2.1.2.1.春、秋、冬
3.体会情感
3.1.直抒胸臆 3.2.缘景明情
3.3.用 典 3.4.咏史抒怀
3.2.1.正用景 3.2.2.反用景 3.3.1.正用典 3.3.2.反用典
4.注意注释
4.1.背景 4.2.典故
4.1.1.时代变迁 4.1.2.个人身世 4.2.1.正用典 4.2.2.反用典
5.1.1.比喻 5.1.2.拟人 5.1.3.反复 5.1.4.叠字 5.2.1.虚实结合 5.2.2.动静结合 5.2.3.视听结合 5.2.4.对面落笔 5.2.5.对比反衬 5.2.6.借景抒情 5.3.1.照应开篇 5.3.2.卒章显志 5.3.3.以景结情 5.3.4.欲扬先抑
5.1.修辞手法 5.2.技巧 5.3.结构
诗歌鉴赏方法论
诗歌鉴 赏方法
1.注意题目
1.时间 2.地点 3.人物
4.事件
1.1.季节 1.2.早晚 2.1.羁旅途中 2.2.舟行途中 2.3.驿亭馆舍 3.1.丈夫 3.2.家人 3.3.朋友 4.1.与友送别 4.2.闲话隐逸 4.3.田园生活 4.4.即兴抒怀 4.5.闺中怨情 4.6.别离愁苦 4.7.边塞征战 4.8.谈禅说理 4.9.悼亡游仙
中学高三语文复习古代诗词鉴赏与赏析方法论
中学高三语文复习古代诗词鉴赏与赏析方法论古诗词是中华文化瑰宝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通过优美的语言和深刻的意境,展现了古人对自然、人生、情感等方面的思考和感悟。
对于中学高三学生来说,学习古代诗词的鉴赏和赏析方法论十分重要,不仅可以提高语文素养和审美能力,还有助于理解传统文化的内涵和珍视自己的民族文化传承。
本文将以中学高三语文复习古代诗词鉴赏与赏析方法论为题,探讨几种常用的方法。
一、理解古代诗词的背景和思想情感学习古代诗词鉴赏与赏析最基本的方法就是要理解诗词的背景和作者的思想情感。
古代诗词是文人学士的作品,多与政治、社会、历史等有着紧密联系。
因此,了解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社会风貌以及他们所表达的情感,对于正确理解和赏析古代诗词至关重要。
例如,在学习唐代诗人杜甫的《月夜忆舍弟》时,我们首先要了解这首诗是写给杜牧的,表达了杜甫对已故的弟弟的思念之情。
我们可以通过查阅相关历史资料,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家族情况等,从而更好地理解诗中的情感表达和意境构建。
二、注重诗词的形式和艺术特点古代诗词有其独特的形式和艺术特点,学习鉴赏与赏析方法论时,我们要注重对诗词的形式结构、韵律格律等方面的理解。
只有通过对诗词形式的把握,才能更好地欣赏其美妙之处。
比如,在学习宋代词人辛弃疾的《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时,我们可以注意到这首词的形式是用柳体词写的,全词七言绝句。
通过对其形式结构的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辛弃疾用词的特点和表达的情感。
三、注重诗词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古代诗词常常以生动的意象和巧妙的修辞手法打动人心。
学习鉴赏与赏析方法论时,要注重对诗词的意象和修辞手法的理解和分析。
比如,在学习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时,我们可以注意到其中很多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如“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等。
通过解读这些意象和修辞手法,我们可以更好地把握诗中的意境和情感表达。
四、注重背诵和朗读古代诗词是需要咀嚼品味的艺术作品,单纯读几遍并不足以理解其中的内涵和精髓。
文艺鉴赏方法论
文藝鑒賞方法論文藝鑒賞作為人類的一種精神實踐活動,是有一定的規律可尋的。
學者們一般立足於作者、作品、讀者以及三者的互動關係來探討文藝鑒賞的方法論問題,而涉及到作品時,又從各門類藝術的本體論和創作論等方面闡述了文藝鑒賞的具體方法。
一文藝鑒賞的一般方法(一)著眼於作者的鑒賞方法傳統的文藝接受觀念,主要是以作者為中心的。
因為作品的意義是作者賦予的,作者是創造作品的上帝。
這是一種應用時空範圍廣泛的闡釋方法。
闡釋者“從歷史環境出發來認識作者,從作者思想性格出發來理解作品”。
在中國古代,從孟子的“以意逆志”,到劉勰的“知音論”,強調的都是文藝接受者與作者的心會神通。
這種闡釋方法,在西方也同樣源遠流長。
有學者指出直到本世紀初葉以前“作者論”的觀念在歐洲一直占著統治地位,如許多文學評論從標題即可看出,雨果的《論司各特》、歌德的《說不盡的莎士比亞》、泰納的《巴爾扎克論》等。
法國丹納在《藝術哲學》中強調對藝術家及其所屬的時代精神的瞭解的觀點,也是立足於作者的。
可見中、西方“作者論”的觀念都要求讀者和批評家必須走近作者並瞭解他們的生活、感情和思想。
作為一種批評方法,如果只停留在“作者”這個層次,顯然有它的局限性。
但是這種批評思維中一些具體的解讀、闡釋方法還是可資借鑒的。
正因為這樣,現代以來不少文藝家、文藝理論家在談到文藝接受和鑒賞時,都接過前人的觀點,不約而同地強調“作者”的重要性。
魯迅早就指出:論文要“知人論世,最好是顧及全篇,並且顧及作者的全人,以及他所處的社會狀態,這才較為確鑿。
要不然,是很容易近乎說夢的。
”。
周立波在30年代說,對於作品的孤立的瞭解是不夠的,我們一定要對於作者的思想和生活,都有相當的系統瞭解,這樣我們才不致把作家的意旨憑著自己的主觀,予以歪曲和誤會。
他還以閱讀小說為例,談到在讀小說的時候,最好能夠同時讀一讀那篇小說的作者的生平和思想的介紹文章。
茅盾從作家和時代的關係出發,認為要徹底瞭解一篇作品,就必須研究這個作家在他那時代的地位和所起的作用;而研究一個作家,要從多方面去研究,要研究他的生平事蹟和文學作品以外的著作,僅從作品自身去研究是不能徹底弄明白一個作家的思想的。
文学作品鉴赏方法
“如何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对不同的文体,鉴赏的的方式、重点是有所不同的。
对于以记叙、抒情为主的文章,要善于反现撞击情感之“钟”,即作品或文章的美感因素,判断其审美价值及审美趣味,从而达到欣赏鉴别的目的。
对于以说明、议论为主的文章,要善于把握文章的观点和价值。
说明文要看是否说明事物的功用以及是否传达了新的观念,给人以新的知识或认识,议论文主要是对观点的评价,论点、论据、论证三者之间是否带有必然的逻辑联系,是否合理。
我们要建立理性的思维判断,客观、全面地评价文章的得失。
一、鉴赏评价应注意的几个方面:(一)联系背景,知人论世文章是现实生活在作家头脑中反映的产物,不同时代的作品具有不同的特色,同一时代的作品,由于作家风格、思想的不同也具有不同的情调,即使是同一作家,也可以由于社会生活的变动、个人感情的变化,写出不同情调的作品。
当然,这不是对鉴赏所有的文章都管用,而是对因时为事而作、表达作者特定思想情感的文章是必不可少的。
(二)把握整体,鉴赏局部文章是由各个局部构成的,而各个局部又是为整篇文章服务的,不能脱离局部而鉴赏文章,也不能脱离整体,鉴赏局部。
要立足于文章的整体来鉴赏局部。
这样,才不致于“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三)文道统一,鉴赏技巧任何文章都是内容和形式的统一体,内容决定形式,形式反映内容。
鉴赏文章,不能割裂它的思想内容和表现形式之间的关系。
要抓住思想内容来鉴赏表现形式,要通过鉴赏艺术形式本体来体会思想感情。
刘勰说过,“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足以见内容和形式在鉴赏时的重要关系。
鉴赏表达技巧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1、鉴赏文章词句的表现力。
语言是文章的外壳,作家根据表达的需要遣词造句。
因而培养从关键词句入手,来体会文章的内容入魅力的能力非常重要。
2、鉴赏文章修辞的表现力。
3、鉴赏文章的写作方法的表现力。
4、鉴赏文章的布局谋篇。
(四)正确评价作品的内容及思想感情人的思想是很复杂的。
文学鉴赏的基本方法
文学鉴赏的基本方法文学,如同璀璨星空中的繁星,每一颗都闪耀着独特的光芒。
而文学鉴赏,就是我们仰望星空、探寻这些光芒背后奥秘的旅程。
在这个旅程中,掌握一些基本方法,能让我们更好地领略文学之美。
首先,我们要学会“精读”。
精读就像是用放大镜仔细观察一件珍宝,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
拿到一部文学作品,我们要逐字逐句地读,品味作者用词的精妙,感受语句的节奏和韵律。
比如,鲁迅先生的《狂人日记》,其中“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短短一句话,“横竖”“仔细”等词简单却有力,生动地展现出主人公的焦躁与困惑。
通过精读,我们能发现这些细微之处,更好地理解作者的意图和情感。
其次,了解作品的背景知识至关重要。
每一部文学作品都诞生于特定的时代和社会环境,了解这些背景能帮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作品。
以曹雪芹的《红楼梦》为例,如果我们不了解清朝的封建制度、家族礼教以及当时的社会风俗,就很难真正理解书中人物的命运和故事的深刻内涵。
比如,王熙凤的精明能干和她最终的悲惨结局,都与当时的家族争斗和社会背景紧密相关。
再者,分析作品的结构也是关键的一环。
结构就像是建筑的框架,支撑着整个作品。
有的作品采用线性叙事,按照时间顺序一步步展开;有的则采用倒叙、插叙等手法,增加故事的悬念和吸引力。
比如《百年孤独》,作者马尔克斯巧妙地运用了时空交错的结构,将家族几代人的命运交织在一起,让读者在复杂的叙事中感受到时间的流转和命运的无常。
通过分析结构,我们能更好地把握作品的节奏和逻辑。
人物形象的分析也是文学鉴赏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人物是文学作品的灵魂,他们的性格、行为和思想反映了作品的主题和价值观。
比如《水浒传》中的一百零八将,每个人都有鲜明的个性。
鲁智深的豪爽仗义、林冲的隐忍无奈,通过对这些人物的分析,我们能看到社会的黑暗与不公,也能感受到人性的光辉与丑恶。
此外,作品的语言风格也是值得我们关注的。
有的作品语言简洁明了,如海明威的“冰山理论”,用简洁的文字蕴含深刻的内涵;有的则华丽繁复,充满了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如莫言的作品。
初中语文教学文学鉴赏技巧(含学习方法技巧、例题示范教学方法)
初中语文教学文学鉴赏技巧第一篇范文在当前的初中语文教学中,文学鉴赏能力的培养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环节。
文学鉴赏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丰富他们的精神世界,还能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提升他们的审美能力。
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当注重文学鉴赏技巧的传授,让学生在阅读文学作品时能够有所感悟,从而提高他们的文学鉴赏能力。
一、文学鉴赏的内涵文学鉴赏是指在阅读文学作品的过程中,读者运用自己的文学知识、审美经验和情感,对文学作品进行深入解读和评价的一种活动。
文学鉴赏既包括对文学作品形式的鉴赏,如语言、结构、情节等,也包括对文学作品内容的鉴赏,如主题、情感、人物等。
文学鉴赏是读者与作品之间的一种互动,是通过阅读作品,体验作品所传达的美,从而提升自己的审美能力。
1.注重文学基础知识的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当注重文学基础知识的教学,让学生了解文学的基本概念、文学史的发展脉络以及文学作品的各种体裁。
这些基础知识是学生进行文学鉴赏的基础,有助于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文学作品。
2.引导学生体验作品情感文学作品的魅力在于它能够触动人的心灵,让人产生共鸣。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引导学生深入作品,体验作品的情感。
通过分析作品中的形象、情节和语言,让学生感受作品的情感内涵,从而引发他们的情感共鸣。
3.教授文学鉴赏方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当教授学生一些文学鉴赏的基本方法,如品味语言、分析人物、解读主题等。
这些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学作品,提升他们的文学鉴赏能力。
4.鼓励学生进行创作实践文学鉴赏与创作是相辅相成的。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进行创作实践,让学生尝试写一些短篇文学作品。
这样,学生在创作过程中能够更好地体会文学的魅力,提高自己的文学鉴赏能力。
5.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当创设一个宽松、自由、民主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在课堂上能够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展开充分的讨论。
这样,学生在课堂上能够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文学作品解读与文学鉴赏技巧
文学作品解读与文学鉴赏技巧一、文学作品解读文学作品是人类文化的精华,通过解读文学作品可以深入了解作品背后的意义和作者的用心。
在进行文学作品解读时,我们需要注意作品的背景、主题、人物塑造等方面,以便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作品。
首先,我们可以从作品的背景入手,了解作者创作作品的时代背景、社会环境和个人经历等因素。
这些背景信息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作品中的情节和人物行为,从而更深入地解读作品的内涵。
其次,我们需要关注作品的主题,即作品想要表达的核心思想或情感。
通过分析作品中的主题,我们可以揭示作者对生活、人性或社会现实的思考,从而更好地理解作品的意义和价值。
另外,人物塑造也是文学作品解读的重要方面。
通过分析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性格特点和行为举止,我们可以揭示作者对人物的塑造意图,了解人物在作品中的作用和意义。
综上所述,文学作品解读是一项需要细心和耐心的工作,只有通过深入分析作品的背景、主题和人物塑造,我们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作品的内涵和价值。
二、文学鉴赏技巧文学鉴赏是一项需要技巧和方法的活动,通过运用一些鉴赏技巧,我们可以更好地欣赏和理解文学作品。
以下是一些文学鉴赏技巧的介绍:首先,我们可以通过阅读作品的背景资料,了解作者的生平经历、创作背景和作品的社会环境等信息。
这些背景资料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作品的内涵和意义,从而提升我们的鉴赏水平。
其次,我们可以通过分析作品的语言特点和修辞手法,了解作者的写作风格和表达技巧。
通过对作品语言的细致品味,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作品的情感表达和思想内涵。
另外,我们还可以通过比较不同版本或不同译本的作品,了解不同版本之间的差异和作者原意的表达。
通过比较分析,我们可以更全面地理解作品的意义和价值,提升我们的文学鉴赏能力。
总的来说,文学鉴赏是一项需要细心和耐心的活动,只有通过深入分析作品的背景、语言和版本等方面,我们才能更好地欣赏和理解文学作品,提升我们的文学鉴赏技巧。
文学鉴赏方法
文学鉴赏方法文学作品是人类智慧与思想的结晶,通过阅读、分析和鉴赏文学作品,我们能够深入理解作家的意图,领略文学的艺术之美。
本文将介绍几种文学鉴赏方法,帮助读者更好地品味文学作品。
一、主题剖析法主题是文学作品的核心思想,揭示了作家对人生、社会、自然等问题的认识和思考。
通过主题剖析法,读者可以理清作品的线索,把握作品的主题,进一步体会作品的深层含义。
在剖析主题时,读者可以思考以下几个问题:作品主题是否与现实生活相关?作家通过怎样的形象、情节来诠释主题?作品主题是否具有普遍性?通过深入思考并回答这些问题,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并鉴赏文学作品。
二、人物分析法文学作品中的人物是作家思想和情感的载体,通过分析人物的性格、动机、行为和言语,读者可以揭示出作家的思想倾向和审美观念。
人物分析法注重透视人物内心,理解他们的情感和行为背后的意义。
读者可以关注人物的成长轨迹,分析人物关系的变化,了解人物所处的社会背景,以深入理解人物性格与行为的动因,从而更好地欣赏文学作品。
三、情感共鸣法文学作品是情感的表达,通过情感共鸣法,读者能够与作品中的人物、情节产生共鸣,进一步加深对作品的理解与欣赏。
在阅读中,读者可以思考作品中的情感是否与自己的经历和感受相似,是否能够引发自己的情感共鸣。
通过倾听作品所传递的情感,读者能够与作家建立心灵的沟通,感受到作品所蕴含的情感力量,进而提升对文学作品的鉴赏水平。
四、语言艺术分析法文学作品的语言是作家表达思想与情感的工具,通过语言艺术分析法,读者能够领略作家的文字魅力和表达技巧。
在分析语言艺术时,读者可以关注作品中的意象、修辞手法、叙事技巧等方面。
比如,作品是否采用了丰富的比喻和象征,是否具有鲜明的画面感,是否运用了音乐性的语言节奏等。
通过对作品语言的细致观察和分析,读者能够更好地欣赏作品所展现出的诗意和美感。
五、文化背景解读法文学作品是社会文化的产物,通过文化背景解读法,读者能够理解作品背后所反映的时代特征和文化内涵。
文学鉴赏手法
文学鉴赏手法文学作品是人类智慧和情感的结晶,通过文学作品,人们可以感受到作者的思想和情感,领略到人生的各种境遇。
而文学鉴赏手法则是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文学作品的工具和方法。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一些常见的文学鉴赏手法,以加深我们对文学的理解和欣赏。
首先,我们来谈谈象征手法。
象征是文学中常见的一种修辞手法,通过用具体的事物来代表抽象的概念,以达到表达深层含义的目的。
例如,莎士比亚的戏剧作品中经常使用花朵来象征爱情的美好和脆弱,比如《罗密欧与朱丽叶》中的那句“玫瑰依旧是玫瑰,只因为我们称之为玫瑰。
”这种象征手法使得作品更加富有诗意和哲理。
其次,我们来讨论一下对比手法。
对比是文学中常用的手法之一,通过对比不同的事物或情感,来突出其中的差异和冲突。
对比手法常常用于描绘人物的性格和情感变化。
例如,小说《红与黑》中的主人公朱利安·索雷尔,在他的内心中,矛盾的情感不断交织,正是这种对比的冲突,使得他的形象更加丰满和复杂。
接下来,我们来探讨一下隐喻手法。
隐喻是一种通过比喻来表达抽象概念的手法。
通过将一个事物与另一个事物进行比较,来传达作者的意图和情感。
例如,鲁迅先生在《狂人日记》中通过“疯子”来暗喻那些被封建礼教束缚的人们,以此来表达他对封建制度的批判。
隐喻手法使得文学作品更加富有想象力和深度。
此外,我们还可以谈一谈叙事手法。
叙事是文学作品中常见的一种方式,通过叙述事件的发展和人物的行动来展现故事的情节和主题。
叙事手法可以是直接的、线性的,也可以是间接的、非线性的。
例如,小说《百年孤独》以家族的兴衰为线索,通过多代人的故事交织在一起,展现了时间的循环和命运的无常。
这种非线性的叙事方式使得作品更加富有层次和张力。
最后,我们来谈谈描写手法。
描写是文学作品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对事物的形象、感官和情感的描绘,来使读者更加真切地感受到作品的氛围和情感。
描写手法可以是直接的、具体的,也可以是间接的、抽象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拥有此生此世是不够的, 他还需要一个诗意的世界。” (王小波)
文学鉴赏的特点:读者同文学作品之间的交流活动。主动 性、互动性。
1、感性活动与理性活动相结合的活动; 2、情感活动和认识活动相结合的活动; 3、审美愉悦与功利性相结合的活动; 4、个别性(差异性)和共同性相结合的活动。
2019/12/5
1)陌生化或突出 :变异、语言互文 2)歧义或含混 或双关语 3)修辞性:隐喻与转喻 4)对话性:独白、对话与复调
2019/12/5
语言策略鉴赏1:
——列夫·托尔斯泰在《复活》中写被诬陷的妓女玛斯洛 娃在法庭上接受审判时有一段对话:
…… “您在作什么工作呢?”庭长又问一遍。 “我在一种院儿里”,她说。 “什么院儿?”戴眼镜的法官厉声问道。 “您知道那叫什么院儿”,玛斯洛娃说,微微一笑。 ……
四、文学鉴赏的特点:欣赏主体的主动性与互动性。
五、文学鉴赏的对象与角度:特定对象与三种角度。
文学鉴赏定义: 1)、《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文学卷》《文学鉴赏》: 读者阅读文学作品时的一种审美认识活动。读者通过语言的媒介,获得对文
学作品塑造的艺术形象的具体感受和体验,引起思想感情上的强烈反应,得 到审美的享受,从而领会文学作品所包含的思想内容,这就是在进行文学鉴 赏。文学鉴赏是文学发挥和实现其社会作用的重要环节。 2)、文学鉴赏是读者在阅读文学作品的过程中,通过感知、情感、想象和理 解等一系列心理机能的活跃,而形成的认知、体味、玩赏的审美活动。
体验、理解作品的思想和艺术的意义,即对文学欣赏的规律作出理论上的概括, 从而帮助人们形成正确的文艺观和审美爱好,提高文艺鉴赏能力与水平,引导人 们进行正确的文学鉴赏活动,并促进文学创作的繁荣。
二)了解和学习各种修辞技巧,针对不同文体能运用不同的理论,顺利而准确地 阅读古今文学作品,在不断的鉴赏实践活动中,逐渐把握其审美价值、认识价值、 教育价值,培养较强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鉴赏水平。
三)掌握和巩固一定的文学基础理论知识,选择适当对象与注重培养鉴赏能力, 达到专业分析、鉴赏文学作品的较高水准。
一、总论 二、诗歌鉴赏:理论与实践 三、散文鉴赏:理论与实践 四、小说鉴赏:理论与实践
一、文学鉴赏是什么。 二、文学鉴赏过程:一般过程与具体过程。 三、文学鉴赏需求:人自我实现需求和审美教育需求。
1、从一般性阅读、细读到批评性阅读或批判性阅读。 从一般性阅读:作者意图、文本原意p5 细读:语境意义、寓言意义p5 批评性阅读或批判性阅读:延伸意义、独特意义P6 ——但丁的四意说:《神曲》中指出,《圣经》的语言有四种含义:字面意
义、譬喻意义、道德意义、寓言意义。
2、具体表现为三个阶段: 读者的注意力—集中、指向阶段,即选择定位; 读者的入文—移情、体验阶段; 读者的超越—跳出、反思阶段。 ——文学创作与文学欣赏接受是一对相向的运动。
1、对象:文学作品 1)鉴赏的文学作品,包括诗歌、散文、小说、剧本等,
是指具有确定性、规定性、审美价值,鉴赏主要指向其形 象或形象体系、语言、表达技巧等。 2)鉴赏对象的特殊性:是作家创造出来的生活画面及其 形象体系,包含艺术形象的思想和艺术内蕴,也包含着作 家艺术创造的心血,渗透着作家的思想、感情、认识、评 价。
2019/12/5
语言策略鉴赏2:
——“隐喻看起来是一种语言的存在,一种语词的转换与 错位,从根本上说,隐喻是一种不同思想交流中间发生的 挪用,一种语境之间的交易。” (瑞恰兹)
——“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象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 羞”。
——“我的寂寞是一条蛇/……它把你的梦境衔了来,/象 一只绯红的花朵。”
2019/12/5
一、文学鉴赏的语言理解问特点:符号性、概括性、心灵性和表达的灵活性等。 文学语言特点:形象性、情感性、多样性或不确定性、音
乐性。 1)、形象性; 2)、情感性; 3)、多样性或不确定性; 4)、音乐性。
感受例子:余光中 《乡愁》p9
1、从心理学角度来说,满足人类自我高级需求,自我实现与 审美的需求。
——马斯洛的人的基本需要理论:个人是一个统一的、有组织 的整体,个人的绝大多数欲望和冲动是互相关联的,而人的基 本需要可以分为五个层次: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归属和爱的 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实现需求。
《文学鉴赏方法论》是为锻炼、培养大学生的阅读与写作能力、文学欣赏能力, 提高大学生人文素养而设置的一门通识教育课,是读者同文学作品之间感情的对 话与交流,是以实现审美价值为主体的综合精神活动。换言之,文学鉴赏是一种 审美享受,它包含生命的体验;是一种再创造活动,蕴含主体间的对话与无声交 流。
其主要任务是: 一)文学鉴赏的根本任务就是研究人在鉴赏文学作品过程中,怎样正确地感受、
——李商隐《无题》: 想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如果说文学是我们的精神家园,文学鉴赏就是去精神家园的休憩、寻找
心灵慰藉和愉悦享受,但更重要的是在潜移默化中修身、养性。
2019/12/5
2、三种角度:实用角度、科学角度、审美角度。 1)、实用理解:以满足某种实用需要为目的。P12 2)、科学理解:以追求对文学文本作出可靠诠释为目的。
P13 3)、审美理解:以感知文学形象、体验作品情感、玩味
作品佳妙之处,从而获得特殊精神愉悦为目标的文学阅读 方式。P14 ——基本角度:审美角度,由文学的审美本质所决定。要 达到审美的理解,需要保持适当的审美态度与审美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