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常州出土泥塑像的初步认识_彭辉-201404考古与文物
传统泥塑艺术泥土中的形状与形象

传统泥塑艺术泥土中的形状与形象泥塑艺术是中国传统工艺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魅力。
作为一种以泥土为材料塑造出各种形状和形象的艺术形式,传统泥塑艺术凝聚了人们对自然界万物的观察和表达,同时也展现了民间文化的丰富内涵。
本文将介绍传统泥塑艺术中形状与形象的表现方式以及其背后的意义。
一、泥塑形状的多样性泥塑作品的形状多种多样,可以是人物、动物、花鸟、山水等。
在传统泥塑艺术中,艺人们通过手工捏塑、模具制作等技术手段,将泥土塑造成各种立体形状。
这些形状既可以是栩栩如生的仿真作品,也可以是夸张、夸示、夸大的夸张作品,形态各异,生动有趣。
例如,人物形状是泥塑艺术中的重要表现方式之一。
艺人们巧妙地利用泥土的柔韧性和可塑性,将人物的容貌、服饰、体态等特征细致入微地刻画出来。
同时,他们还会根据人物的身份、性格、社会地位等因素进行形象的设计和塑造,以传达特定的文化内涵和审美意境。
二、泥塑形象的寓意与象征传统泥塑艺术中的形象不仅仅是形状的展示,更体现了人们对生活、自然和社会的理解与表达。
泥塑形象往往富有象征性和意义,传达着寓意深远的文化内涵。
1. 神话传说与宗教信仰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神话传说和宗教信仰常常成为泥塑形象的创作主题。
以神话人物和神明为原型的泥塑作品,通过形象神秘而又动人的表现方式,引人入胜地讲述着神话故事和宗教信仰。
比如,以《西游记》中的孙悟空、猪八戒等神话人物为题材的泥塑作品,通过精湛的工艺和细腻的表情塑造,生动地再现了这些经典形象,传达出人性的善恶、真善美的道德追求,使观者在欣赏作品的同时,也能体味到其中蕴含的智慧和哲理。
2. 社会生活与民俗传统泥塑形象也常常与社会生活和民俗传统紧密相连。
泥塑艺人们通过对人物和物件塑造的形象设计和色彩运用,表达对社会风俗的观察和思考,展现民间的趣味和智慧。
譬如,农村地区常见的泥塑农民形象,以农耕、收割、放牛等日常劳作为题材,通过形象的塑造和表达,传递出对农耕文化和农村生活的赞美和崇尚。
《泥塑基础介绍》课件

图,确定造型和姿态。
3
刻画和雕琢
4
用刀具、雕刻工具和刷子进行刻画和 雕琢,塑造凹凸纹理和细节。
构思与设计
确定作品主题和构图,进行设计草图。
成型与修整
根据原型进行实际制作,模塑造型细 节和轮廓。
泥塑修补和保护
1 修复破损
使用粘合剂和填充剂修 复泥塑作品上的破裂和 细小损伤。
2 防止开裂
在泥塑制作过程中添加 抗裂剂,防止作品在干 燥和收缩过程中出现开 裂。
2 跨界合作
与其他艺术形式和领域 进行跨界合过泥塑作品表达对社 会问题、文化现象和时 代精神的思考和评论。
《泥塑基础介绍》PPT课 件
本课件将介绍泥塑的历史、种类、制作步骤等基础知识,以及泥塑在艺术、 装饰和教育领域中的应用,展示泥塑的创意与创新。
什么是泥塑?
泥塑是一种利用黏土和陶土制作的立体造型艺术,通过模具、手工塑造和雕琢等工艺,创作出具有表现 力和艺术魅力的艺术作品。
泥塑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悠久的历史
泥塑场景设计和构思
创意与想象
通过构思和设计创造出具有独 特场景的泥塑作品,展现艺术 家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材料和技术选择
根据场景需要选择适当的材料 和工艺,以实现对场景的精准 表达和再现。
光线和背景处理
注意光线和背景的处理,提高 泥塑场景的真实感和艺术效果。
泥塑创意与创新思维
1 艺术与科技结合
探索泥塑制作中的新材 料、新工艺和数字技术 应用,创造出独特的艺 术形式。
泥塑的种类
实景泥塑
以真实场景或人物为主题, 具有高度仿真的特点。常见 的包括人物塑像和风景模型。
抽象泥塑
以形状、线条和色彩为表现 元素,追求形式、符号和意 境上的艺术表达。
泥塑的历史

泥塑的历史简介泥塑是一种古老的手工艺品,用泥土或粘土雕塑成各种形状的人物、动物或物体。
泥塑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的古代文明,它既是一种艺术形式,也是一种文化传统。
本文将带您了解泥塑的历史、发展和特点。
泥塑的起源泥塑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的人类社会。
早期的泥塑作品主要是用粘土或泥土雕塑成简单的人物或动物形象,以供祭祀或宗教仪式使用。
这些作品不仅展示了古代人们的创造力和审美观念,还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生活和信仰。
泥塑的发展随着时间的推移,泥塑逐渐发展成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
在古代文明中,许多文化都有自己的泥塑传统,如中国的泥塑艺术、印度的泥塑工艺和埃及的泥塑技术。
这些文化都对泥塑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在中国,泥塑艺术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中国泥塑作品以传统民俗和宗教主题为主题,形象逼真,富有生活气息。
泥塑艺人通过手工雕塑、上色和烧制等工艺,创作出了许多精美的作品,成为中国文化遗产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印度,泥塑工艺也有着悠久的历史。
印度泥塑作品多以宗教题材为主,常见的有印度教的神祇和佛陀的形象。
泥塑艺术在印度被视为一种崇高的艺术形式,常常与建筑和雕刻结合在一起,构成了令人叹为观止的艺术景观。
埃及的泥塑技术在古代文明中也占有重要地位。
埃及人将泥塑用于建筑装饰和雕刻,创造出了许多气势恢宏的作品。
这些泥塑作品不仅反映了埃及人的宗教信仰和文化传统,还记录了古代埃及的历史和社会生活。
泥塑的特点泥塑以其独特的特点而闻名。
首先,泥塑是一种手工艺品,需要经过长时间的琢磨和精心的雕塑才能完成。
艺人们根据自己的想象和审美观念,通过手工雕塑和塑造技术,将泥土或粘土打造成想要的形象,给作品赋予生命。
其次,泥塑作品常常以写实的形式表现,力求将对象的形态和特征还原到最大程度。
通过雕塑和上色,泥塑作品呈现出丰富的细节和层次感,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
此外,泥塑作品往往具有一定的实用性。
在古代,泥塑常常被用于祭祀、仪式和装饰等用途。
非遗系列《泥塑》知识科普 宣传介绍PPT模板

敦煌莫高窟以其丰富多彩的壁画而成为敦煌艺术中的耀眼部分, 但就石窟艺术而言,雕塑、建筑、壁画三者是互为依存的统一整 体,其中雕塑部分由于是佛教供奉的主要神灵,在石窟中处于显 著的位置,因而是石窟艺术的主题。莫高窟因系沙砾性岩石,质 地疏松,不宜雕凿,所以佛像多为敷彩泥塑。
CLAY SCULPTURES OF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CLAY SCULPTURES OF
泥塑历史源流
非
统俗 的称 一“
种彩
古塑
老”
遗
常泥 见塑
的艺
民术
间是
系
艺中 术国 。民
间
传
列
CHINESE
TRADITIONAL
C U LT U R E
传统 文化
CLAY SCULPT URE
CLAY SCULPTURES OF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泥塑非物遗产
惠山泥人品类丰富,分为粗货、细货两大类。粗货又称耍货, 主要以吉祥祈福为题材,采用模具印坯,手工绘彩,其造型夸 张,线条简拙,整体丰硕稚胖,彩绘用笔粗放,色彩对比强烈。 主要供儿童玩耍。细货是以手捏为主塑造艺术形象。内容大多 以戏剧题材为主,故称手捏戏文。也捏佛像和反映现时生活的 作品。一件作品从脚捏起,从下到上,由里到外,分段组合, 一气呵成。在彩绘上则以细腻的笔触,从头到脚,从人物表情 到衣服褶裥作精致的描绘。手捏戏文再现了戏剧演出的典型场 景,突出戏剧人物的瞬间神态,造型生动,色彩艳丽悦目,装 饰精美,历久不衰。是人们家居的装饰品和送礼的佳品。
无锡彩塑
泥塑非物遗产
南京泥人
南京本地也有泥人这个非遗项目,而且已经是省级非遗项目。南京泥人还有一个名字,叫做“南京小 彩塑”,从“小彩塑”三个字就能突出南京泥人的特点:以小巧、简练、纯朴、明快见长,与天津泥人 张、无锡惠山泥人有明显的不同,强调夸张变形,追求幽默、生动、诙谐。业界对南京泥人有“小如 豆,大盈寸”的评价,虽然“小”,限制了一些艺术语言的表达,但在某种程度上又提升了艺术语言。 在题材上,多反映南京人的日常生活;在色彩上,则多追求装饰效果。
泥塑文化起源PPT课件

将完成的泥塑作品晾干后,进行烧制以增加其硬度和耐久性。
7. 晾干与烧制
根据需要,对烧制后的作品进行上釉和装饰处理,增加其观赏价值。
8. 上釉与装饰
05
CHAPTER
泥塑文化的内涵与价值
泥塑作品往往反映出特定地域的民俗风情、生活习惯和审美观念,是地域文化的重要载体。
地域特色
泥塑作为一种古老的艺术形式,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民族记忆,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03
CHAPTER
泥塑的种类与流派
陶泥塑
瓷泥塑
紫砂泥塑
石膏泥塑
01
02
03
04
使用陶土为主要原料,经过雕刻、上釉、烧制等工序制成的泥塑。
以高岭土、石英、长石等为原料,经过高温烧制而成的瓷器泥塑。
采用紫砂泥为原料,具有独特的颜色和质感,多用于茶具等工艺品。
以石膏为主要材料,质地细腻,易于雕刻,多用于教学模型或艺术品。
寓意深刻
泥塑作品往往蕴含着深刻的寓意和象征意义,如祈福、辟邪、吉祥等,体现了民间艺术的朴素哲学和审美追求。
泥塑作为一种民间艺术,具有广泛的社会影响力和号召力,能够凝聚人心、传承文化、弘扬民族精神。
社会价值
泥塑文化对于青少年教育具有重要意义,可以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也有助于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教育意义
泥塑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之一,在国际文化交流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有助于增进不同民族和国家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友谊。
跨文化交流
06
CHAPTER
泥塑文化的传承与保护
03
社会传承
通过学校、社区等社会机构,向公众普及泥塑技艺和文化,提高社会对泥塑文化的认知度和重视程度。
泥塑的由来与发展

泥塑的由来与发展中国2011第27届亚洲国际集邮展览,于2011年11月11日在江苏省无锡市举行,国家邮政发行《中国2011—第27届亚洲国际集邮展览》纪念邮票1套2枚,小型张1枚,分别为“扁方壶”、“阿福”和“渔庄秋霁图”。
扁方壶和阿福都是泥塑工艺品,其中“阿福”是无锡惠山泥人的著名作品,在无锡举行集邮展览,发行无锡特征的惠山泥人,使邮票更具有原产地的现实意义。
泥塑,也称“彩塑”、“泥彩塑”,是中国民间传统塑雕工艺品。
随着社会文化的发展,当代泥塑有两种形态,一种是供观赏玩耍的小型泥塑,如案台塑像和儿童玩具,以人物、走兽、飞禽、花果等为主;另一种是庙宇场所的大、中型泥塑,常为寺院宗教佛界造像。
中国泥塑历史悠久,据我国出土文物证实,新石器时期就普遍存在,表现为河南新郑裴李岗文化遗址出土有古陶井及泥猪、泥羊头,浙江河姆渡文化遗址出土的陶猪、陶羊,均约在六、七千年之前。
两汉墓葬中发现的众多陶俑、陶兽、陶马车、陶船,西安秦始皇陵兵马俑等等陪葬品,则可以确切地认定是当时年代的产物。
此外,更值得关注的是各地寺院还保存有许多历代的泥塑造像,并且成为当代的游旅观光朝拜圣地。
探索与研究泥塑的由来,首先可以认为:新石器时期出土的泥猪、泥羊,陶马、车船,在特定的古代环境里,是一种图腾文化现象。
“图腾”是“原始社会……最早的宗教信仰”。
“原始人相信每个氏族都与某种动物、植物或无生物有着亲属或其他特殊关系,此物即作为该氏族的图腾——保护者和象征。
图腾往往为全族之忌物,动植物图腾则禁杀、禁食;且举行崇拜仪式,以促进图腾的蕃衍。
”(《辞海》1979年版,第777页)出土的泥猪、泥羊有着超生忌杀的寓意,长期湮没和沉睡于华夏大地也就理所当然。
其次是古代社会认为:亡灵犹如人生在世,有同样的物质需求,在丧葬习俗中使用大量与现实生活相似的陪葬品。
泥塑在殡葬方面,起着适应、替代、变异和改革的积极作用,“以土塑人”、“以泥代物”,以陶俑替代活人陪葬,既满足殡葬的传统需求,也保存了各类生物的生命,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也是人类社会进步的具体表现。
泥塑ppt课件

用于刮平作品表面和清理多余材料,也可 用来制作纹理效果。
滚棒
用于擀平和压实泥料,使作品表面更加光 滑。
喷壶
用于保持泥料湿度,防止干裂。
材料的处理与保存
泥料的准备
将黏土等材料加水搅拌均匀,揉成柔 软适中的泥团。
泥料的保存
作品的保存
完成的作品应放在通风干燥处,避免 阳光直射和潮湿环境,以免变形或开 裂。对于需要长期保存的作品,可以 考虑进行烧制或上釉处理。
逼真。
装饰
在作品完成后,可以添加一些装饰元素,如亮片、小珠子、金属片等,以增加作品的观 赏性和趣味性。同时,也可以通过喷砂、喷漆等特殊处理,使作品表面呈现出不同的质
感和效果。
04
泥塑的创作过程
灵感来源与创意构思
观察生活与自然
从日常生活中的事物、景 象以及自然环境中汲取灵 感,如人物、动物、植物
、建筑等。
上色与装饰
根据设计草图对作品进行上色 和装饰,注意色彩的搭配和层 次感的表现,增加作品的艺术 感染力。
完成作品
对作品进行最后的修整和完善 ,确保作品的质量和完整性,
然后进行展示或保存。
05
泥塑的欣赏与评价
泥塑的审美标准
01 造型美
泥塑作品应具备生动、形象、 富有感染力的造型,能够准确 表达主题和情感。
泥塑ppt课件
CONTENTS
• 泥塑概述 • 泥塑材料与工具 • 泥塑的基本技法 • 泥塑的创作过程 • 泥塑的欣赏与评价
01
泥塑概述
定义与特点
定义
泥塑是一种以泥土为主要原料,通过 雕塑、刻画、上色等工艺制作而成的 立体造型艺术。
特点
泥塑具有质地细腻、色彩鲜艳、形象 逼真、生动传神等特点,能够形象地 表现人物、动物、植物等各种形态, 是民间艺术的瑰宝。
泥塑ppt课件

泥塑作品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和装饰效果,可以用于美化室内外环境。
大型泥塑作品可以作为公共景观,为城市和乡村增添文化氛围。
泥塑装饰品可以用于家居摆设,提升居住空间的品味和格调。
随着艺术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泥塑艺术也在不断创新和跨界拓展。
泥塑与其他艺术形式的结合,如绘画、摄影、装置艺术等,能够产生独特的视觉效果和艺术体验。
03
泥塑技艺需要经过长期的实践和经验积累,其传承方式主要是家族传承和师徒传承。在现代社会,随着传统文化的复兴和保护意识的提高,泥塑技艺的传承和发展也得到了更多的关注和支持。
创新发展: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人们审美的变化,泥塑艺术也需要不断创新和发展。艺术家们可以通过引入新的创作理念、材料和技术,使泥塑作品更加符合现代审美和市场需求。
环境设置
使用手或工具将粘土塑成所需的形状,注意保持湿润度。
塑形基础
使用雕刻刀或刮刀进行精细处理,如刻划纹理、添加细节等。
细节处理
根据需要,给泥塑上色并进行最后的修饰和整理。
上色与修饰
保持粘土湿度
过干的粘土容易裂开,过湿则难以塑造。
安全第一
确保使用雕刻刀等工具时,不要割伤自己。
色彩搭配
注意色彩搭配的协调性,使作品更具美感。
材料处理
准备工作
塑形
晾干
上色
01
02
03
04
准备好所需的泥土、工具和设计稿。
按照设计稿,使用手捏、雕刻、切割等手法进行塑形。
将塑形好的泥塑放在通风处晾干,避免阳光直射,以防变形。
等泥塑完全干燥后,根据设计稿上色,注意色彩搭配和涂色均匀。
根据设计稿和主题选择合适的色彩,注意色彩的对比和协调。
泥塑胸像知识点总结

泥塑胸像知识点总结一、泥塑胸像的历史泥塑艺术起源于中国古代,在新石器时期的彩陶时代即有了较为丰富的泥塑艺术。
泥塑胸像的历史要比整体的泥塑艺术历史要短一些,从影像来看,泥塑胸像大约可以追溯到汉代,由于西汉以前中国的陶器工艺都是手工制作,在陶器上创作大型的立体胸像是一种技术上的挑战,直到中国的工匠练就了地点脱胎日炼的制胎技术后,才开始制作大型扁平型的陶壁雕刻,以后才通过逐渐改进壁雕的技术才逐渐发展出泥塑胸像。
二、泥塑胸像的制作工艺1.选材:泥塑胸像的原料主要是黏土,好的黏土具有不干裂的特性,易于塑造和干燥。
此外,还需要一些辅助材料,如纤维和粘合剂等。
2.塑型:制作泥塑胸像首先需要进行塑型,即根据要表现的人物形象,手工捏制黏土,逐渐塑造出人物头部和上半身的形状,塑造过程需要加强对细节的处理,以使形象更加栩栩如生。
3.干燥:塑型完成后,将其自然风干或者通过加热等方式加速干燥。
干燥的过程中需要注意控制湿度,避免黏土过快或过慢的干燥,以免出现开裂或者变形的情况。
4. 烧制:干燥后的泥塑胸像需要进行烧制,烧制的温度和时间需要根据使用的黏土材料和作品的尺寸进行调整,通常在800℃ - 1000℃的高温下进行烧制,以确保作品的硬度和稳定性。
5.粗细加工:烧制后的泥塑胸像需要进行粗细加工,对作品表面进行修整和打磨,以消除烧制过程中产生的瑕疵和粗糙感,使作品更加光滑细腻。
6.彩绘:根据需要,泥塑胸像可以进行彩绘处理,为人物形象增加生动的色彩,提升艺术效果。
三、泥塑胸像的艺术鉴赏1.造型:泥塑胸像的造型是评价作品的重要标准之一。
好的泥塑胸像应该能够栩栩如生地表现人物的面部特征和神态,具有感染力和艺术感染力。
2.表现技巧:泥塑胸像的制作需要有精湛的表现技巧,能够通过巧妙的手法和处理技巧,使作品更加生动和立体,增加观赏性。
3.色彩处理:如果泥塑胸像进行了彩绘处理,则需要注意色彩的搭配和运用,使色彩表现更加和谐和统一,为作品增添艺术感。
捏塑造型

原始陶俑
泥塑的发展
泥塑在民间广泛流行,是从宋代开始。自元、明以来,
捏塑在农村普遍盛行。 泥塑广为流传于陕西凤翔,江苏无锡,河北天津, 以及河南、浙江、甘肃、山东、山西等地。
现代民间泥塑艺术
清代开始,泥塑形成南北两著名流 派: 南方——“无锡惠山泥人” 北方——“天津泥人张”
◆北京泥塑---兔儿爷
北京泥塑——兔儿爷
◆现代粘土作品欣赏
◆现代粘土作品欣赏
◆现代粘土作品欣赏
◆现代粘土作品欣赏
◆粘土材料介绍
粘土包括橡皮泥、纸粘土、超轻粘土、 树脂粘土、石粉粘土、软陶以及精雕油泥等 手工艺术原材料。
橡皮泥:
彩泥的前身,自从1956年 问世以来,橡皮泥就成了 孩子们最喜爱的玩具。最 开始的橡皮泥只有灰白一 种颜色,但随后的几年里 橡皮泥就有了各种各样的 颜色和香味。包括夜光的、 金色、银色、香波味、刮 胡水味等等。
天津泥人张——写实派
天津泥人张——写实派
北京泥塑——兔儿爷
兔儿爷是北京市的地方传统手工艺品,属于中秋 应节应令的儿童玩具。 它渊源于古老的月亮崇拜。明清以来,月宫玉兔 逐渐从月崇拜的附属物中分离出来,在祭月仪式中形 成了独立的形象,并逐渐丰富。如今兔儿爷已经成为 最具代表性的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这兔儿爷,经过民间艺人的大胆创造,已经人格 化了。它是兔首人身,手持玉杵。后来有人仿照戏曲 人物,把兔儿爷雕造成金盔金甲的武士,有的骑着狮、 象等猛兽,有的骑着孔雀,仙鹤等飞禽。特别是兔儿 爷骑虎,虽属怪事,但却是民间艺人的大胆创造。
头戴牡丹花 寓富贵
身穿五福衣 寓纳福 胸佩长命锁 寓长寿 怀抱青毛狮 寓辟邪 足登粉底靴 寓登第
泥塑课件(2024)

通过学习和欣赏优秀的泥塑作品,学生可以培养自己的审美能力和艺术
素养,提高对美的感知和追求。
03
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
泥塑是中国传统民间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美术教育中的泥塑课程
,可以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
泥塑在文化创意产业中的发展
1 2 3
拓展文化创意产品市场
泥塑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可以为文化创意 产业提供丰富的创作灵感和素材,拓展文化创意 产品的市场。
防干裂
泥料在使用过程中需保持一定湿度, 避免长时间暴露在空气中导致干裂。 可使用湿布覆盖或定期喷水保湿。
03
泥塑基本技法
揉泥与搓条
揉泥
将粘土放在工作台上,用手掌根部用 力揉搓,使粘土变得柔软、均匀,并 排出其中的气泡。
搓条
将揉好的粘土搓成条状,注意保持条 状的粗细均匀,以便于后续的塑形工 作。
捏塑与雕刻
02
泥塑材料与工具
常用泥料介绍
陶泥
细腻、可塑性强,适合 精细雕刻,干燥后质地
坚硬。
紫砂泥
含铁量高,呈紫红色, 适合制作紫砂壶等工艺
品。
高岭土
白度高、质地纯净,适 合制作高档瓷器。
纸黏土
由纸浆和黏土混合而成 ,轻便、易塑,适合儿
童手工。
泥塑工具及使用技巧
01
02
03
04
雕塑刀
用于切割、雕刻和修整泥料, 不同形状和大小的刀头可用于
不同地区的泥塑艺术具有各自独特的地域特 色和文化内涵,反映了当地人民的生活习俗 和审美观念。
06
泥塑在现代生活中的应用
泥塑在美术教育中的意义
01
培养学生创造力和想象力
中国传统文化传承泥塑科普介绍PPT图文课件

随着时间的推移,泥塑艺术逐渐发展 壮大,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 部分。在唐宋时期,泥塑艺术达到了 巅峰,出现了许多优秀的作品和流派 。
泥塑艺术的特点与价值
特点
泥塑艺术以粘土为主要材料,通过手工塑造、雕刻、烧制等工艺制作而成。其作品形态各异,色彩斑斓,具有独 特的艺术风格和魅力。
价值
泥塑艺术具有很高的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它不仅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也是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 组成部分。泥塑作品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和观赏价值,同时也是研究历史、文化、艺术等方面的重要资料。
泥塑艺术在当代社会中的价值与意义
弘扬中华文化
促进文化交流
通过泥塑作品展示,促进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文 化交流,增进相互了解和友谊。
泥塑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 过传承和发扬泥塑艺术,有助于弘扬中华文 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培养审美情趣
泥塑艺术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通过欣赏和 学习泥塑作品,有助于培养人们的审美情趣 和艺术鉴赏能力。
05
CATALOGUE
泥塑艺术科普教育推广 实践案例
校园泥塑课程纳入艺术教育体系 ,作为美术课的一部分。课程内容包括 泥塑基础知识、材料选择、制作技巧等 ,旨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VS
实践活动
学校组织各种形式的泥塑实践活动,如校 园艺术节、手工艺比赛等,让学生有机会 展示自己的作品,并与其他同学交流学习 。
个人创作与分享平台搭建实践案例分享
个人创作
许多泥塑爱好者通过个人创作,不断探索泥 塑艺术的创新形式和表现手法,为泥塑艺术 注入新的活力。
分享平台
一些社交媒体和在线平台为泥塑爱好者提供 了分享作品、交流经验的平台,促进了泥塑 艺术的传播和发展。同时,一些专业网站和 论坛也提供了丰富的泥塑资料和教程,方便 爱好者学习和提高。
对泥塑的认识

对泥塑的认识
泥塑,又称陶土雕塑,是一种古老的艺术形式,起源于新石器时代。
它是用黏土为主要原料,通过雕刻、捏塑、拼接等手法制作出各种形象和作品的艺术。
泥塑具有悠久的历史、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艺术魅力,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
泥塑的创作过程包括选材、制土、揉泥、造型、雕刻、上色等多个环节。
选材时,通常选用质地细腻、黏性强、干燥收缩小的黏土;制土是将黏土反复揉搓,去除杂质,使其更加柔软易塑;揉泥是为了使黏土更加均匀,提高其可塑性;造型是通过捏、拉、压等手法将黏土塑造成所需形象;雕刻是在造型的基础上,用刀具对细节进行刻画,使作品更加生动逼真;上色则是为了使作品更具视觉冲击力,展现泥塑的美感。
泥塑作品题材丰富多样,包括人物、动物、植物、建筑等。
这些作品既有具象的表现,也有抽象的寓意,既体现了作者对生活的观察和体验,也传达了作者的思想情感。
泥塑作品的造型生动传神,线条流畅优美,色彩鲜明和谐,充分展现了泥塑艺术的独特魅力。
泥塑作为一种民间艺术,广泛流传于中国各地。
不同地区的泥塑有着各自的特点和风格,如山西晋祠泥塑、陕西凤翔泥塑、河南浚县泥塑等。
这些泥塑作品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还承载着丰富的历
史文化信息,为我们了解和研究古代社会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浅谈泥塑人物的传统技法与工艺分析

浅谈泥塑人物的传统技法与工艺分析泥塑是一种古老的传统手工艺,用泥土和水混合制作而成的人物形象。
泥塑技法的传统与工艺分析主要包括材料的准备和加工、造形技法和装饰工艺等方面。
在泥塑人物的制作中,最重要的是材料的准备和加工。
传统上,泥塑所用的材料主要是泥土和水。
泥土应选用质地细腻、含有适量黏土成分的黏土,以便于造型和保持作品的稳定性。
为了提高材料的可塑性和保持作品的稳定性,泥土需要经过粉碎、过筛和湿润等处理,以使其质地均匀细腻。
造形技法是泥塑人物制作中非常重要的环节。
造型技法主要包括塑法和雕法两种。
塑法是指用手和工具将泥土揉捏、压实和推拉等操作来形成人物的基本形状。
根据作品的整体结构和细节要求,可以选择适当的手法,如捏法、加法、减法等。
雕法是指用雕刀将泥土切削、凿去以及雕刻等操作来雕刻人物的细节和表情。
雕法需要对人物形象具有一定的了解和技巧,以使作品更加生动、具有艺术感。
除了造型技法外,装饰工艺也是泥塑人物制作中不可或缺的环节。
装饰工艺包括染色、镶嵌、绘画等多种手法,用于为作品增加色彩和细节效果。
染色是指用颜料或天然色料对泥塑作品进行染色处理,以增加作品的艺术效果。
镶嵌是指将金属、木材、宝石等材料镶嵌在泥塑作品上,以增加作品的质感和视觉效果。
绘画是指用颜料或彩绘技法对泥塑作品进行绘画处理,以增加作品的艺术表现力和美感。
泥塑人物的传统技法与工艺分析主要包括材料的准备和加工、造形技法和装饰工艺等方面。
在泥塑人物制作过程中,通过合理选材、熟练掌握造型技法和巧妙运用装饰工艺,可以创作出栩栩如生、富有艺术感的泥塑人物作品。
泥塑人物的制作不仅是一种手工艺,更是一门艺术创作,通过泥土的塑造,可以表达出人物的形象、情感和内涵,展示出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
江苏雕塑的历史渊源及其艺术特征

艺术论坛Arts circle 美术界ARTS CIRCLE2010/3江苏雕塑的历史渊源及其艺术特征TEXT/嵇亚林江苏境内的历代雕塑艺术,最早可以上溯到史前时期,而后自秦朝,经历两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国、两宋、元、明、清等朝代,其雕塑艺术经过历代艺人继承前代优秀传统与不断吸收外来技巧,日渐成熟并迅速发展,使江苏成为中华大地雕塑艺术比较发达的地区之一。
早在原始社会,江苏雕塑就以古陶塑和玉雕显示出独特的艺术风采。
大约距今1万年前左右的新石器时期的遗址,遍布江苏境内,这些文化遗址中出土的彩陶、玉雕、骨器、木器等,都闪耀着这个时代美术的光辉。
苏州吴江梅堰良渚文化遗址出土的豚形陶壶(见图1),造型栩栩如生,率意洗炼,曲线优美流畅,雕塑技艺成熟;常州金坛市西岗镇三星村北首的新石器时代遗址考古发掘的陶罐、彩陶豆、玉璜,徐州邳州大墩子遗址出土的大批彩陶,造型生动、规整,色彩绚丽;南京江浦营盘山遗址出土的陶塑人面像(见图2),造型规范,庄重威严,富于震慑力。
这些都堪称江苏史前雕塑的杰出代表,反映出原始社会晚期雕塑艺术的发展水平。
商周时期,随着青铜冶炼技术日渐成熟,江苏的铸塑艺术得到迅速发展。
迄今为止,仅南京镇江一带发现的青铜器出土地点就有二十多处,其中代表作如仪征破山口出土的西周四凤青铜盘,丹徒烟墩山出土的凤鸟纹兕觥、鸳鸯形尊,涟水县三里墩出土的铜卧鹿等,形神兼备,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显示出雕塑者高度写实的造型能力。
进入秦汉,江苏成为中国雕塑的重要区域之一。
这一时期雕塑艺术随着宫苑陵墓建筑的兴起空前活跃。
徐州狮子山兵马俑(见图3),是楚王陵园的一个组成部分,这里发现了数量众多、种类繁多的西汉彩绘兵马俑,分别由步兵、车兵和骑兵组成。
如此庞大的陶俑排列成威严的阵容,在中国雕塑史上居重要地位。
连云港孔望山巨石圆雕石象和摩崖石刻,刻于公元170年东汉末年,比筑于建元二年(336年)的敦煌莫高窟还要早近200年。
中国民间美术》——泥塑

• 汉墓葬—— • 为数众多的陶俑、 • 陶兽、陶马车、陶船 。
• 唐宋——随着道教的兴 起和佛教的传入,以及 多神化的奉祀活动,社 会上的道观、佛寺、庙 堂兴起,直接促进了泥 塑偶像的需求和泥塑艺 术的发展。
• 元代之后,历经明、清、民国,泥 塑艺术品在社会上仍然流传不衰, 尤其是小型泥塑,既可观赏陈设, 又可让儿童玩耍。不同地域的泥塑 形成了各自迥异的民间艺术风格。
• 五、山东高密泥塑 • 山东高密泥塑已有400多年的历史,高 密是国家命名的“民间艺术之乡”。 • 题材:老虎、狮子、猴子、小狗、小猫、 鸡、鸭等动物,也有白蛇传、孙悟空、 牛郎织女等传奇故事,并且涂以各种颜 色,使其生动活泼 。
• 源起:“锅子花”是一个不加任何粉 饰的泥坨,形似一口覆盖的钱锅,因 之得名。泥坨腔内装有火药,上面留 有细眼,下面安有点火引线,用于春 节期间晚上点燃“放花”观赏。—— 清代乾隆年间,“锅子花”已发展成 为泥娃娃、泥狮、泥虎、泥鸡……, 形成了泥塑。
第三节 泥塑的制作工艺 • 制作方法:是在粘土里掺入少许棉花纤 维,捣匀后,捏制成各种人物的泥坯, 经阴干,秃上底粉,再施彩绘。 • 泥塑的模制步骤:制子儿、翻模、脱胎、 着色
第四节 泥塑的艺术价值
• 1.泥塑艺术是民间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之一。 • 2.泥塑艺术是中外文化交流的使者,其中最著 名的是天津“泥人张”和无锡的惠山泥人。 • 3.泥塑艺术具有朴实、直观、真实的艺术魅力。 • 4.泥塑艺术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效果,欣赏角 度也极为的丰富和多样化,更能贴近于人们的 生活。
• 特点:捏像又分两种, 一种捏好头型后再加须 发敷色彩,配躯体四肢, 并且手足还能活动自如, 冬夏衣服可随意更换; 另一种一步完成不配身 躯,也不敷彩直接用泥 巴捏出,多为案头陈设。 •
泥塑的传承与守望

泥塑的传承与守望泥塑作为中国传统的民间艺术品种,自古以来便广泛流传于华夏大地之上。
泥塑所带来的是独特的艺术体验,具有深厚的历史和文化底蕴,是中华民族守望和继承的重要文化遗产。
泥塑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早期的原始社会,当时的泥塑还是较为陈旧的“祭祀泥像”,它们的制作材料是以土、泥、草、木等自然材料为主,制作工具也十分简单,但它们不仅是古人祈福、许愿的心理寄托,更是传承了中华民族独有的造型美学和文化精神。
汉代时期,泥塑艺术进入了一个比较成熟的阶段。
在那个时期,泥塑的工艺已经非常高超:注重比例、形态,擅长塑人、塑马、塑树等形态生动的场景。
曹操的挂毯画和《东方智慧地图卷》中描绘的泥塑场景,都成为当时泥塑技艺的代表作。
唐朝时期,泥塑的技艺突破了传统的局限,使泥塑艺术更加精湛。
在唐代的艺术作品中,泥塑以它独有的艺术风格脱颖而出,成为当时的大型建筑中的装饰品。
如敦煌壁画中的泥塑造像,寺庙中的泥塑神像,都是当时泥塑艺术的代表作。
宋代时期,泥塑技艺在民间艺术中发挥了无可替代的作用。
宋代的泥塑作品不仅形态别致,而且削减了形式,更加具有生命力和表现力。
如“百花园”和“狮子山”中的泥塑造像便成为了中国南方风景名胜的代表,并成为了中国民间艺术中的代表之一。
在现代,泥塑虽然已经失去了它在历史上的统治地位,但它依然得到了广泛的发扬和传承。
如传统民俗活动中的泥人、泥马小玩具、泥塑团体雕塑艺术等,都是现代泥塑传承的代表品种。
同时,随着社会的发展,泥塑艺术也在不断创新和发展。
泥塑与时俱进,它不再是单纯的民间艺术,而是融入了现代元素,成为了各个层面的艺术表达。
从街头小玩具,到大型团体雕塑,泥塑已经变得越来越具有现代气息,为现代文化艺术注入了新的活力和能量。
泥塑的传承和守望,需要我们更多的关注和支持。
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遗产之一,泥塑承载了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精神和艺术表达方式,也代表了我们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
因此,我们需要更多的人来关注泥塑,弘扬泥塑文化,让泥塑这一独特的艺术形式与时俱进地在新的时代绽放光芒,为我们贡献更多的艺术与文化价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眉细目,长须及胸。上穿宽袖交领衫,腰系襦裙,
武士像 1 件。TA1328,高 8、宽 5. 2、厚 3. 2
下着裤,裤内另有衬裙。着圆头履。端坐于圆凳 厘米。头戴护颈盔鍪,盔顶有缨。身穿全副鱼鳞
之上,双手按于膝上。肃目正色,为一年长智者 铠甲,肩有披膊,腰间加捍腰,系狮蛮带,脚踏战
模样( 图一,8) 。
持拍乐人像 3 件。TA1336,高 6. 1、宽3. 2、 厚 3. 4 厘米。头戴尖顶笠帽,发披于脑后。身穿 宽袖交领 衫,盘 腿 坐 于 地 上。 双 手 持 拍 板,板 分 四块。乐人口舌微张,作吟唱状( 图二,6) 。
3. 玩具器皿塑像 陶楼阁 1 件。TA1345,高 9. 8、宽 4. 8、厚4. 2 厘米。两层楼阁,重檐歇山式顶。正脊两侧装有 鸱尾。底层正面开一拱门,二层正背面各开一拱 形窗。楼身以粗细线条刻画出瓦垄、屋脊、角柱、 檐柱等。正面台基一侧有缺损( 图三,1) 。 陶扑满 3 件。TA1355,高 4. 6、腹径 6. 9、底径 3. 6 厘米。圆顶,顶面为模印兽面造型,兽面粗眉圆 眼,方牙阔口,口部开长方形槽,折腹,器腹斜收至 底,平底( 图三,2) 。 陶豆 22 件。TA1358,高 4. 6、口径 6. 4、底 径 3. 7 厘米。企口,沿面平,盘腹深,腹下接粗矮 实心豆柄,柄 下 为 喇 叭 形 圈 足,足 尖 开 敞。 豆 上
3. 5 厘米。头戴花蔓高冠,两侧宝缯下垂至肩, 宽额圆脸,面 目 不 清。 身 着 通 肩 大 衣,结 跏 趺 坐 于覆瓣莲台上。莲台下为高须弥座。菩萨身后 为一莲瓣形大背光,背光顶端中央为一佛像,佛 像两侧沿背光外缘有两组协侍立于望柱之上,佛 像及协侍风化不清。须弥座六角,上下枋有云气 印有三层 纹饰带,上 下 为 连 续 回 云 纹 条 带,中 央 为 卷草纹条带( 图三,3) 。
4. 动物偶像塑像 陶麒麟 7 件。TA1359,高 8. 7、宽9. 5、 厚 3. 6 厘米。额顶生一独角,方鼻阔口,獠 牙外露,鬣分三绺,自脑后披至后背。通体 披有鳞片,短尾。面目狰狞,作仰天嘶吼状 ( 图四,1) 。 陶狮 共 34 件,分雌雄两种。 雄狮 2 件。TA1356,高 8. 8、宽 4. 4、 厚 3. 7 厘米。方鼻尖耳,怒目圆睁,巨口大 张,作回首咆哮状。脑后鬣毛倒卷成涡卷, 颈上悬挂 缨 铃。 蹲 坐 在 须 弥 座 上,长 尾 委 地,搭于后足间。底座与狮身连为一体( 图 四,2) 。 雌狮 32 件。TA1360,高 9. 2、狮 宽 4. 8、厚 3. 8、底座径 5. 5 厘米。基本造型 同雄狮。头部略圆,脑后毛 分 四 绺,发 梢 卷曲,颈部 无 缨 铃,前 足 间 卧 有 一 幼 狮。 狮 身 与 底座分离。底座圆形,正背面各绘有一幅蛟龙飞 腾的画面( 图四,3) 。 陶猕猴 137 件。TA1344,高 7. 6、宽 3. 5、 厚 4. 8 厘米。尖嘴圆眼,身形肥硕,双手抱膝,蹲 坐在地上,长尾搭于臀间。身上以密集线条刻画 出毛发( 图四,4) 。
1980 年 1 月,常州博物馆考古工作人员在 对常州市和平路某建筑工地的抢救性考古发掘 中,发现了一座古代房址遗迹。在清理房址内部 底层淤泥过程中出土了一批造型别致的泥塑偶 像。这批泥塑制品数量众多,出土地 点 相 对 集 中,且同一题材的泥塑常有十余件甚至百余件, 显然是规模化生产的产品。结合出土器物的特 征,发掘者推测该房址的性质应为一座宋元时期 手工作坊遗迹。
泥塑中神佛诸像的考证落实,因为有其他地 点所出的同类器物及绘画材料对照研究,所以也 比较明确。如“寒山拾得”像即与深圳望野博物 馆藏一尊红绿彩寒山拾得瓷像造型特征十分相 似[5]( 图五) 。其他如钟离权、吕洞宾、弥勒者也 均可在宋 元 时 期 绘 画 及 同 时 期 造 像 材 料 中 参 看[6],足见当时对于此类人物形象已经有了比较 固定的 蓝 本。 值 得 讨 论 的 是“徐 神 翁 ”像。 “徐 神翁”之名在元代杂剧中多次出现,是元八仙的 主要人物之一[7]。关于徐神翁的形象特点,在元 杂剧中似乎可以找到些蛛丝马迹。马致远的杂 剧《吕洞 宾 三 醉 岳 阳 楼 》第 四 折 末《水 仙 子 》,以 吕洞宾的口吻,依次介绍八仙,其中道: “第一个 是汉钟离,现掌着群仙箓; 这一个是铁拐李,发乱 梳; 这一个是蓝采和,板撤云阳木; 这一个是张果 老,赵州桥骑倒驴; 这一个是徐神翁,身背着葫 芦。……”其中提到的徐神翁“身背着葫芦”,正 与常州所出偶像特征相符。再结合山西芮县永 乐宫纯阳殿《八仙过海图》壁画所绘“徐神翁”图
研究与探索
图四 出土动物塑像 1. 陶麒麟( TA1359) 2. 陶雄狮( TA1356) 3. 陶雌狮( TA1360) 4. 陶猕猴( TA1344)
上。双手持一副拍板,板分四块( 图二,4) 。 捧雀童子像 1 件。TA1331,高 8、宽 5. 4、厚
4. 5 厘米。梳三髻,头顶、两耳侧各留一螺形发髻, 圆脸细眉,为一女童形象。穿交领宽袖长衫,脚穿 靴。盘膝坐于地上。双手捧一只雀鸟。此像与持 拍童子像极为相似( 图二,5) 。
靴,右手持剑,左手按左膝,端坐于圆石上。武士
2. 世俗人物塑像
横眉立目,面露威严之色( 图二,2) 。
妇人像 1 件。TA1319,高 9. 8、宽 5、厚2. 8
伏凳童子像 1 件。TA1332,高 7. 2、宽 4. 6、厚
厘米。发自顶中分为两绺,两侧发梢卷曲成环, 4. 2 厘米。梳童子头,额前留发。圆脸大眼,穿宽袖
孔子像 4 件。TA1321,高 9. 3、宽 4. 5、厚
图一 出土佛道神仙塑像 1. 吕洞宾像( TA1320) 2. 钟离权像( TA1325 - 2) 3. 徐神翁像( TA1325 - 1) 4. 寒山拾得像( TA1316)
5. 布袋弥勒像( TA1317) 6. 弥勒像( TA1315) 7. 菩萨像( TA1318) 8. 孔子像( TA1321)
考古与文物 2014 年第 4 期
95
江苏常州出土泥塑像的初步认识
彭辉
( 南京大学历史学系, 江苏 南京市 210093)
关键词: 常州 宋元时期 磨喝乐 摘要: 本文对江苏常州博物馆上世纪 80 年代发掘的一批宋元时期泥塑偶像进行了梳理和研究,对泥塑中的部分 世俗人物和神祗进行了考证,并对泥塑所反映的社会习俗、宗教观念及服饰特征、制作工艺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KEY WORDS: Changzhou Song and Yuan periods Mahoraga ABSTRACT: This article is a research on a set of clay figurines dating to the Song and Yuan periods excavated in the 1980's by Changzhou Museum. In addition to analyzing the identities of commoners and deities represented by these figurines, this article also illustrates other relevant aspects such as social customs,religious ideology,clothing styles,and manufacturing techniques related to these figurines.
布袋弥勒像 2 件。TA1317,高 8. 7、宽 7. 6、 厚 2. 7 厘米。为布袋弥勒造型。分左右拖袋两 种,造型完全一致,似为对像。光头,脑后有瘤,圆 脸细眉,双耳垂肩。穿宽袖通肩大衣,袒胸露乳, 腹部隆起,腰系丝绦,跣足,立于地上。右手捧腹,
左手拖一大布袋,作大笑状( 图一,5) 。 菩萨像 1 件。TA1318,高 11. 5、宽 4. 8、厚
这批泥塑制品按其题材可分为佛道神仙、世 俗人物、玩具器皿、动物偶像等四大类型 31 种, 多数偶像出土时形象漫漶不清。今选择部分较
具代表性的泥塑介绍如下: 1. 佛道神仙塑像 吕洞宾像 3 件。TA1320,高 10. 4、宽 5. 3、
厚 3. 6 厘米。有大小两种,造型相同。头戴纯阳 巾,巾带自耳后垂落,方脸,眉目俊朗,颌下三绺 短髯,身穿宽大道袍,腰系丝绦,着云头履,双手 拱于胸前,端坐于湖石之上( 图一,1) 。
二、结语
至迟从南宋开始,江南地区已经出现了专门 生产儿童玩具的手工业作坊。1975 年苏州市大 石头巷出土了制造玩具的陶范以及熔炼金属的 坩埚等,被 研 究 者 认 定 为 宋 代 平 江 城 平 权 坊 遗 址[1]。1980 年镇江大市口五条街小学后骆驼岭 附近发现宋代泥塑作坊遗址,出土一批神像、人 物及 泥 塑 儿 童 像[2]。 杭 州 至 今 存 有“泥 孩 儿 巷”,即是作坊集中地的孑遗; 而常州作为当时的 江南大驿,商品经济繁荣,手工业极为发达,产生 专门生产儿童玩具的手工作坊也在情理之中。
一、出土泥塑
这批泥塑制品共 280 件,制 作 工 艺 基 本 相 似。均采用前后半模合范而成。在小型泥塑的 侧面还留有较为明显的范缝痕迹,大型泥塑则使 用工具对范缝稍作抹光处理。胎体采用普通红 色陶泥,陶土因澄洗不足,断面仍可见杂质颗粒。 泥塑均为素烧,表面未施彩或化妆土,烧成温度 普遍不高。另 外,在 泥 塑 成 型 后,制 作 者 常 以 拇 指在泥塑底部按压出一个小凹坑,可能是防止泥 塑过烧造成空鼓现象的技术处理。塑像内面及 底部凹坑内仍可见清晰指纹。
童子 头,头 顶、两 耳 侧
各留一 块 头 发,圆 脸 细
眉,眉 目 含 笑,为 一 男
童形 象。穿 交 领 窄 袖
图三 出土玩具器皿塑像 1. 陶楼阁( TA1345) 2. 陶扑满( TA1355) 3. 陶豆( TA1358)
长衫,下 着 束 口 长 裤, 脚 穿 靴 。盘 膝 坐 于 地
98
钟离权像 2 件。TA1325-2,高 9. 2、宽4. 8、 厚 3. 5 厘米。头绾双髻,披发于脑后。圆脸,凤 眼蚕眉。长髯拂于胸前。缀叶为帔,身穿宽大道 袍,腰系丝绦,跣足,端坐于湖石之上。左手横持 一法器,右手捋须,口舌微张,作说法状 ( 图一,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