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生活》期中试卷及答案

合集下载

天津市道德与法治初一上学期期中试卷及答案指导(2024年)

天津市道德与法治初一上学期期中试卷及答案指导(2024年)

2024年天津市道德与法治初一上学期期中自测试卷(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尊重他人隐私,既是法律的要求,也是道德的要求。

下列属于侵犯隐私权的行为的是:A. 银行设置了“一米线”,并采取了一定的隔离措施。

B. 小明偷看了同桌的日记。

C. 某公司私自收集小区居民信息,并用于商业用途。

D. 学校对学生的心理状况进行调查。

2、下列哪种行为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法治”要求?A. 李华在上学的路上,为了赶时间闯红灯过马路。

B. 王强在班级里随意辱骂同学,认为这是他的言论自由。

C. 赵刚在学校遵守校规校纪,不迟到早退,不随地吐痰。

D. 张丽在考试时偷偷传纸条给好友。

3、题干: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机构实行民主集中制的原则。

选项: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行政首长负责制C、党委领导制D、群众路线4、题干:在日常生活中,以下哪种行为属于遵守社会公德的表现?选项:A、在公共场所大声喧哗B、排队等候时不遵守秩序C、在图书馆里低声交流D、在公共汽车上主动给老人让座5、下列选项中,不属于道德规范的是()A. 尊老爱幼B. 公平竞争C. 诚实守信D. 遵纪守法6、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

以下哪项不属于公民基本权利?()A. 言论自由B. 出版自由C. 集会自由D. 选举权7、题干: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的规定,下列哪项措施不属于对未成年人进行保护的范畴?A. 保障未成年人的受教育权利B. 禁止未成年人参与有害身心健康的文化活动C. 保护未成年人免受家庭暴力D. 强制要求未成年人参加宗教活动8、题干:以下关于法治观念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 法治是现代社会的基石B. 法治要求国家公职人员依法行政C. 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D. 法治强调道德的约束力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2023年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期中试卷加答案

2023年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期中试卷加答案

2023年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期中试卷加答案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一、语言的积累与运用。

(35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A.谣.言(yáo) 元勋.(xūn) 孕.育(yùn) 鲜.为人知( xiān)B.昼.夜(zhòu)罗布泊.(pō) 开拓.(tuò)至死不懈.(xiè)C.选聘.(pìng)无垠.(yín)邓稼.先(jià) 妇孺.皆知(rú)D.殷.红(yīn)萦.带(yíng)彷徨..(páng huáng)鞠躬尽瘁.(cuì)2、下列词语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恍惚干涸账篷不毛之地B.热忱派谴鄙薄精益求精C.纯碎极端酬劳沉默寡言D.琢磨呼啸幻想宁静致远3、下列句子中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B.那种清冷是柔和的,没有北风那样咄咄逼人....。

C.得知考试成绩,小明伤心极了,眼泪淅淅沥沥....,连饭也吃不下。

D.鸟儿将窠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白衣天使奋战在抗击非典的第一线,他们动人的事迹和牺牲精神在广大人民心中传扬。

B.在阅读文学作品的过程中,使我明白了许多做人的道理,感悟了人生的真谛。

C.我们要与自然和谐相处,保护好我们的家园——地球。

D.那蝉声在晨光朦胧中很分外轻逸,似远似近,似近似远,又似有似无。

5、对下列句子修辞方法的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你们家的台阶高,我们高攀不上。

(夸张)B.柳树老是摇来摇去,却摇不散父亲那专注的目光。

(拟人)C.那根很老的毛竹扁担受了震动,便“嘎叽”地惨叫了一声。

(拟人)D.那极短的发,似刚收割过的庄稼茬,高低不齐,灰白而失去了生机。

(比喻)6、将下列句子组成一句意思连贯、完整的话,语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①人格是什么?②只有恪守纯洁、崇高的人格,③一个人人格猥琐、低劣,其一生必将渺小、肮脏;④才能造就亮丽、伟岸的人生。

2023-2024学年全国初二上语文人教版期中试卷(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全国初二上语文人教版期中试卷(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全国初二上语文人教版期中试卷(含答案解析)(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 惬意(qiè)拘泥(nì)呕心沥血(lì)B. 惊骇(hài)摩平(mā)相形见绌(chù)C. 澎湃(pài)情愫(sù)呱呱坠地(guā)D. 畸形(jī)气概(gài)挑拨离间(jiàn)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通过阅读这篇文章,使我对传统文化有了更深的理解。

B. 为了防止疫情不再反弹,我们必须做好个人防护。

C. 在老师的耐心指导下,他的作文水平提高很快。

D. 受强降雨影响,通往景区的道路被迫关闭,以致游客滞留。

A.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B.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C.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D.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共15题,每题2分)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20分)4. 《背影》一文中,作者通过描绘父亲送行的场景,表达了对父爱的赞美。

()5. 《孟子二章》中的“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是指人在道德上的成败。

()6. 《春》这篇文章主要描绘了春天的美景和人们的活动。

()(共20题,每题1分)三、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7. 《咏雪》中,谢太傅问子侄们:“_________,_________?”8. 《三峡》一文中,描写夏季江水景象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共10空,每空1分)四、简答题(每题10分,共10分)9. 请简要分析《背影》一文中,父亲买橘子时的细节描写对表现父爱起到了什么作用。

10. 请简述《春》一文中的“春草图”是如何描绘春草的特点的。

(共2题,每题10分)五、综合题(1和2两题7分,3和4两题8分,共30分)11. (7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2025届菏泽市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考试卷附答案解析

2025届菏泽市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考试卷附答案解析

2025届菏泽市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考试卷(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2024.11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在学术界有一个影响较为广泛的看法,认为以儒家伦理精神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不适应甚至可能阻碍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发生发展。

对于这样的学术性研判,我们需要从两个方面予以思辨:其一,从促发资本主义的历史实践维度看:其二,从基于市场的经济发展实践来看。

从学术逻辑来看,现有的关于以儒家学说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价值主张不适应甚至会限制现代市场经济发展的理论探讨,绝大多数是基于欧洲中心主义的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发生发展的立场而论的。

现代市场经济得以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是科技创新,这一因素使欧美更先进而中国相对落后,西方学者针对这一发展事实,将经济与科技总体落后的原因归结于中国传统文化,进而认为,中国要发展现代市场经济以及科学技术,不仅要学习西方的工具理性,从根本上还需要引入价值理性。

欧洲文化土壤长出的作物没有在中国文化田地里出现,据此就认为这类能产生巨大经济价值的作物也根本没法在中国生长,这显然不是合理有效的逻辑判断。

如果在理论上承认现代市场经济有多元发生诱因,也具有多种形态,那么,上述判断就显得武断而缺乏理论严谨性。

从历史逻辑来看,中华文明稳定有序及其包容壮大的进程与中国传统经济发展历史具有总体上的正相关性。

回顾中国的历史进程,中华文明从源头上就具有有序统一的社会文化发展特征。

中国历史上,凡是文化统一有序、社会和平稳定的大王朝时期,往往会形成内部统一大市场,人尽其力物畅其流,经济自然发达。

儒家文化长期作为传统社会主流价值,在国家治理层面上推崇“庶富教”(孔子)、“仓廪实”(孟子),在个体意义上鼓励合理的财富创造(“义利相生”)。

在社会动荡时,尤其是传统文化生态受到冲击甚至破坏时,比如近代百年大变局,经济发展也往往明显受到抑制。

2011—2012高二文化生活期中考试试题

2011—2012高二文化生活期中考试试题

2011—2012高二文化生活期中考试试题时间:100分钟分值:100分一、最佳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30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60分)1.环顾我们身边的生活,有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社区文化,还有转瞬间已经不再新奇的网络文化,这说明文化现象( )A.无处不在B.无时不有C.具有多样性 D.具有复杂性法国作家雨果指出:“像印刷术、大炮、气球和麻醉药这些发明,中国人都比我们早。

可是有一个区别,在欧洲,有一种发明,马上就生气勃勃地发展成为一种奇妙的东西,而在中国却依然停滞在胚胎状态,无声无息。

中国真是一个保存胎儿的酒精瓶。

”鲁迅也说:“外国用火药制造子弹御敌,中国却用它来做爆竹敬神;外国用罗盘针航海,中国却用它来看风水”。

据此回答2—3题2.大炮、气球等只是普通物品,但却赋予文化内涵,这是因为A.文化应该是有形和无形的统一 B.气球是社会实践的产物C.文化无处不在D.文化往往通过物质性的东西来承载3.中西方对待文化的不同态度说明A.文化受自然环境的影响 B.文化具有差异性C.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D.文化具有非常丰富的形式4.“信”是我国历史上儒家倡导的“五常”之一,今天我们仍然提倡“诚信”,表明传统文化具有A.较大的包容性B.较强的保守性C.相对的稳定性D.鲜明的民族性5.温家宝在今年的“世界读书日”说,读书决定一个人的修养和境界。

这表明读书A.可以获得不同的文化知识B.作为一种文化活动能够塑造人C.是人们享用文化的表现D.体现了人们对真善美的追求2009年9月30日,在阿拉伯联合酋长国首都阿布扎比,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会议经审议表决,决定将福建莆田妈祖信俗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回答6—7题。

6.“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在于:①标志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历史文化成就②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和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③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构筑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④是具有开发、利用价值的不可再生资源⑤是凝固的艺术并成为展现国家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A.①②③④⑤B.②③④⑤C.①③④D.①④⑤7.近十几年来,莆田妈祖信俗活动的开展,推动了海峡两岸交流的稳步发展,促进了海峡两岸关系的改善,也极大地拉动了湄洲当地旅游、餐饮、住宿等行业发展。

河北省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语文期中试卷(含答案)

河北省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语文期中试卷(含答案)

河北省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语文期中试卷姓名: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题号一二三四五六总分评分一、语言文字运用(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莫春者,泰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表达了中国古贤的人生意趣,也了古人向往的美育图景。

美育在中国历史和文化语境中从来不是一技一艺的传习,也不是理论概念的记诵,而是全身心的文化沉浸和场景感受,因而具有总体性特征。

与之相应,中国美育资源也。

皎皎明月、悠悠晴空、山峦溪流、市井勾栏,万事万物都拨动着人们的心绪。

这是我国美育的特色和传统,应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继承和弘扬,这就要求美育资源的重组。

蔡元培在《美育实施的方法》中就提出过,美育要从家庭、学校、社会入手,社会美育又包括从美术馆、剧院到博物馆,从道路、建筑到公墓,真可谓方方面面,无所不包。

()。

互联网带来的变革也具有全方位和总体性特征,美育资源的重组也有多个层面。

最基础的是传统美育资源的数字化,把文字、线条、歌曲、影像乃至诗歌、小说、色块、唱腔、旋律、镜头等转化为可在网路空间再现、传输和存储的形态。

从而为互联网美育所用。

进一步则是将那些因网而生的新的文化能力、文化样态和文化活动转化为美育资源。

比如,动漫、网游等作为一种的网络文艺形态已受到越来越多人重视,但其美育价值还远未得到发掘。

事实上,动慢、手游、网游以及各种新媒体艺术展等文化产品或活动,都给人以美的熏陶,并激发人对自然、历史、文化和生活的思考,无不具有美育意义。

应该说,类似资源并非隐藏在网络世界深处,相反,它们完全体现在认识美、鉴赏美、创造美的网络活动之中,只是由于这种活动与我们固有的美育经验重叠较少,因而需要全新的眼光、思维和话语,方能加以认识、激活和运用。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描绘汗牛充栋新鲜不可捉摸B.描绘包罗万象新兴不可捉摸C.描写包罗万象新鲜高深莫测D.描写汗牛充栋新兴高深莫测2.下列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A.时代在进步,首要的显然是互联网,今天我们必须把这份名单进一步延长B.时代在进步,今天我们显然首要的是必须把这份名单进一步延长到互联网C.时代在进步。

浙江省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语文期中试卷(含答案)

浙江省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语文期中试卷(含答案)

浙江省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语文期中试卷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材料一:在许多文明的历史中,早期记忆与当代记忆之间出现了“浮动缺口”,在艺术史上表现为经典艺术史因排除民间艺术而形成的历史书写缺口。

在中国艺术发展进程中也可以看到这种文化记忆缺口的存在。

先秦的诗乐舞等艺术虽有雅郑之分,但都具有仪式性、民间性的群落文化性质。

体现精英文化创造性的经典艺术从汉代开始发展,经历唐宋元诸朝代的繁荣,在明代达到经典化的高峰。

明代中期文学批评中乃至唐宋派等诸流派的繁荣与纷争,都是以秦汉唐宋的艺术经典为标准和指归而展开的,民间文艺似乎在精英文化的发展繁荣中没落了。

然而就在这种经典艺术观达到繁荣顶峰的明代后期,个人和民间艺术趣味却又以推崇“性灵”的方式出现,形成了“复古派”与“性灵派”之争。

这种论争呈现出中国艺术发展史中的“浮动缺口”现象--民间艺术在经典艺术及其观念发展的过程中消隐了,而在性灵派的艺术主张和趣味中又浮现了出来。

复古派的代表人物之一李梦阳在晚年也看到了这个“缺口”的历史意义,他惊叹“今真诗乃在民间”,意味着一直被文人视为粗鄙不文的民间艺术并非已经消亡,在经典繁荣的“今”日以其“真”而仍然具有生命力。

历史缺口的发现意味着不同于经典的另外一种艺术史--作为“天地自然之音”的民间艺术史的显现。

近代学者王国维在研究中国艺术思想史的同时注意到了经典艺术和民间艺术两类不同文化传统的美学特征。

他在《人间词话》中研究的是“词”这类经典的文人创作,在元曲研究中则深入探讨了具有典型民间艺术特征的元杂剧。

可以说,他的研究视野沟通了中国艺术史的“缺口”。

他在谈到元杂剧时,毫不客气地批评“关目之拙劣,所不问也;思想之卑陋,所不讳也;人物之矛盾,所不顾也”,显然视之为稚拙朴陋的民间作品;然而同时又誉其为“一代之绝作”“中国最自然之文学”。

辽宁省铁岭市西丰县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含答案)

辽宁省铁岭市西丰县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含答案)

2022-2023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试卷八年级语文考试时间12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

一、积累与运用(满分30分)为了弘扬传统文化,丰厚学生的文化底蕴,八年级学生开展了“传承华夏文化,寻找中国元素”的主题活动,小敏所在的小组围绕日常生活中的“筷子”展开了一系列的探究,下面是小敏同学搜集到的材料,阅读后请你完成1-5题。

中国是筷子的发源地,中国人用筷子进餐至少有3000年的历史。

筷子在世界各国的餐具中(叹为观止/独树一帜),被西方人誉为“东方的文明”。

受到我国影响,筷子文化也fú()射到日本、越南、韩国和朝鲜等国家。

筷子最初叫“箸(zhù)”或“梜(jiā)”,到了宋代才开始有“筷子”的称呼。

古人讲究忌讳,因“箸”与“住”谐音,听着有“停滞不前”的意思,故谓不吉利之语,特别是对于行船的人更是讳言,所以古人便反其意改“住”为“快”;加之筷子多以竹子为材料,所以又在“快”字上冠以“竹”字头而名“筷”,寄寓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民以食为天□轻便灵巧的筷子被人们餐餐使用,筷子文化逐浙融化在中国人的血液里。

中央电视台曾拍过一个主题为□筷子□的春节公益宣传片,通过八个不同地域的家庭在除夕使用筷子的故事,揭示了筷子所蕴含的丰富的传统文化和中国人特有的人情shì()gù(),令人感动。

方寸之中有乾坤。

小小的筷子承载()着中华民族几千年来深厚的文化内涵,是华夏民族智慧的结晶。

说它是饮食文化的“中国符号”,也是名副其实。

1.根据拼音直接写出汉字或为加点字注音。

(2分)fú()射人情shì()gù 承载()2.结合上下文,为文中横线处填入正确的成语(2分)筷子在世界各国的餐具中_______(叹为观止/独树一帜),被西方人誉为“东方的文明”。

3.选出文中方框处依次填入标点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A.句号引号B.冒号引号C.句号书名号D.冒号书名号4.下列有关“筷子”的表述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A.研究者们之所以认为筷子起源于中国,是因为在安阳殷墟曾出土了6支青铜箸头的原因。

2023年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期中)试卷及答案(必考题)

2023年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期中)试卷及答案(必考题)

2023年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期中)试卷及答案(必考题)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一、语言的积累与运用。

(35分)1、下列词语中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污涩.(sè)蜷.伏(quán)咒.骂(zhòu)郁.闷(yù)B.忏.悔(qiān)怂恿..(sǒng yǒng)娱.乐(yú)煞.白(shà)C.惩.戒(chénɡ)红绫.(línɡ)嗔.怪(chēn)蹒.跚(pán)D.哺.乳(bǔ)匍匐.(fú)余晖.(huī)俯.冲(fǔ)2、下列词语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弥高咳嗽马革果尸心会神凝B.忧郁挚友沥尽心血妇儒皆知C.稚序轻捷慷慨淋漓锋芒毕露D.疙瘩薪金燕然勒功心不在焉3、选出下列句子中成语运用有误的一项( )A.置身于美丽的大自然中,和煦的春风扑面吹来,他感到心旷神怡....。

B.小强的动人事迹,经过老师的大肆渲染....,成了校园里的热门话题。

C.北国人民连续30年用他们坚忍不拔....的毅力和辛勤的汗水铺设了这道宽达100公里的防护林,阻止了沙漠的南侵。

D.我们对别人的成功经验固然要学习,但不可生搬硬套....。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通过“三城联创”签字仪式,使我们意识到保护环境对于我们来说是多么重要。

B.“阳光体育活动”要求学生每天参加户外体育锻炼的时间不少于一小时,这对青少年来说,无疑不是个好消息。

C.会不会用心观察,能不能重视积累,是提高写作水平的基础。

D.灯月交映、水波粼粼,西河乐园的夜景令人心旷神怡。

5、下列语句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面对青春时光,我们必须坚持一个信念:珍惜,珍惜,再珍惜。

B.电影《芳华》是冯小刚与严歌苓联手打造的一部反映我军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文工团生活的大片。

C.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D.中国军人屠戮妇婴的伟绩,八国联军惩创学生的武功,不幸全被这几缕血痕抹煞了。

河南省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语文期中试卷( 含答案)

河南省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语文期中试卷( 含答案)

河南省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语文期中试卷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现代文阅读I;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教育部等十部门印发的《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工作方案》,旨在以“大思政课”建设为抓手,持续推动思政课和思想政治教育高质量发展。

充分挖掘和运用丰富的红色资源,是“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的要求,也是推动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有效结合、增强思政课铸魂育人效果、讲好新时代“大思政课”的重要路径。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带领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过程中锻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思政课建设提供了深厚力量。

”红色资源包括革命遗物和遗址等物质资源、革命传统和文化等精神资源,要准确把握红色资源融入新时代“大思政课”的丰富内容。

构建红色实践教学工作体系,并科学设计思政课红色实践教学大纲。

学校主动对接博物馆、纪念馆等实践基地,开展红色研学活动;支持成立红色文化社团、举办校园红色研讨会,以重大纪念日和历史事件为契机,开展话剧表演、课堂辩论、案例分析等红色文体活动。

推进全国思政课教研系统和国家智慧教育平台建设使用,以数字化技术纵深挖掘、横向关联红色资源蕴含的丰富思政资源,建设红色资源教学案例库、专题素材库、在线示范课程库等。

拓宽网络教育宣传平台,支持思政课教师参加主流媒体的红色时政节目,综合运用多种网络传播媒介,在学生喜闻乐见的平台和场景推送红色知识。

鼓励专任教师将红色文化融入日常教学,聘请相关专家学者担任兼职思政课教师,邀请革命老兵、英雄模范和红色基地讲解员等参与思政课合作教学。

搭建研究队伍平台,组建研究红色资源融入“大思政课”的课题组和教研室。

通过集中培训、实地研学等方式,让思政课教师首先做到信仰坚定、学识渊博、理论深厚,提升融入红色资源的教学能力和综合素质。

深入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小学阶段侧重红色历史文化启蒙,初中阶段侧重革命感性体验和历史知识学习相结合,高中阶段侧重红色实践体会和理论学习相结合,大学阶段侧重实现学理认知到信念生成的转化,研究生阶段侧重对红色资源的宣传阐释和研究探索。

中职《中国传统文化》期测试卷一及答案

中职《中国传统文化》期测试卷一及答案

期中测试卷(一)一、单项选择题1.“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其中婵娟指的是什么?()A、月亮B、姻缘2. 王先生的QQ签名档最近改成了“庆祝弄璋之喜”,王先生近来的喜事是:()A、新婚B、搬家C、妻子生了个男孩D、考试通过3.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这里的“屠苏”指的是:()A、苏州B、房屋C、酒D、庄稼4. “床前明月光”是李白的千古名句,其中“床”指的是什么?()A、窗户B、卧具C、井上的围栏5.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描写的是哪个传统节日?()A、中秋节B、元宵节C、端午节D、七夕节6. 下列哪一句诗描写的场景最适合采用水墨画来表现?()A、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B、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C、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D、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7. 《百家姓》中没有下面哪个姓?()A、乌B、巫C、肖D、萧8“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所蕴含的道理和下列哪句话最相似?()A、青出于蓝,而胜于蓝B、蓬生麻中,不扶而直C、公生明,偏生暗9、“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出自:()A、《孟子》B、《庄子》C、《韩非子》D、《列子》10、文学史上被称作“小李杜”的是杜牧和谁?( )A、李贺B、李商隐C、李龟年D、李白11、“结发”在古时是指结婚时:()A、丈夫把头发束起来B、妻子把头发束起来C、把夫妻头发束在一起12、《西游记》中唐僧的原型是:()A、玄奘B、鉴真13、唐代诗人贾岛“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的诗句是:()A 、独行潭底影,数息树边身。

B、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14、下面哪句话出自《孟子》?()A、水能载舟,亦能覆舟B、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C、民惟邦本,本固邦宁D 、独乐乐,与人乐乐,熟乐?15、“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诗中的“我”指的是谁?()A、杜甫 B 、李白C、李龟年D、王维16、我们熟悉的《百家姓》是按照什么方式排列的?()A、人口数量 B 、政治地位17、“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八大家”这幅对联中提到的“三父子”是:()A、曹操、曹丕、曹植B、苏洵、苏轼、苏辙C 、班彪、班固、班超18、孔子提倡中庸之道的理论基础是:()A、阴阳五行B、天人合一C、道法自然19、下列选项中与“亡羊补牢”意思最接近的是:()A、人无远虑,必有近忧B、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祝之所伏C、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D、失之东隅,收之桑榆20、“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语出《三国志》,这是谁说的?()A、诸葛亮B、曹操C、刘备D、周瑜二、填空题1、有一位作家曾对他的作品“披阅十载,增删五次”,这位作家的名字是()。

2023学年八年级上册语文期中考试试卷(一)含答案

2023学年八年级上册语文期中考试试卷(一)含答案

2023学年八年级上册语文期中考试试卷(一)(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一、积累运用。

(35分)1.古诗文默写(10分)(1)夕日欲颓,。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2)庭下如积水空明,,盖竹柏影也。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3)树树皆秋色,(王绩《野望》)(4)相顾无相识,。

(王绩《野望》)(5),归雁入胡天。

(王维《使至塞上》)(6)岂不罹凝寒?。

刘桢《赠从弟》)(7)地处现代都市武汉的黄鹤楼是美的,唐代诗人崔颢在其《黄鹤楼》中通过著名诗句“,”写尽了千百年来文人墨客们缠绵无尽的乡愁;今天的黄鹤楼依然是美的,来自全国各地的抗疫“逆行者”们齐集武汉,践行“生命至上,人民至上”的使命,将个人的思念与乡愁深埋心底,留住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将跨越时空的黄鹤楼再次定格成为一道令世人惊叹的别样风景。

(8)有的诗词能够揭示气候变化、动植物生长的规律。

《己亥杂诗》中的“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反映了自然界物质循环的过程;《钱塘湖春行)中“,”描绘了候鸟迁徙搭建新居的景象。

2.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A.祈祷.(dǎo)黄晕.(yùn)热忱.(chén)拈.轻怕重(zhān)B.怪诞.(dàn)炽.热(chì)萦.绕(yíng)忧心忡.忡(chōng)C.菌.子(jùn)悄.然(qiāo)箴.言(zhēn)戛.然而止(gá)D.狭隘.(ài)麾.下(kuī)栈.桥(zhàn)锲.而不舍(qiè)3.下列各项中分析有误的一项是()(2分)武汉的市花是梅花。

在中国文化中,梅花有着傲霜雪的品格。

在抗击疫情阻击战中,人们见证了这座英雄的城市、勇敢而善良的人民,见证了生命的坚强与不屈。

他们爱过,生活过,为生命而顽强拼搏过。

他们的品格与勇气,在未来的每一个春夏秋冬,将被家与国永念。

A.文中加点词语“品格”是名词,“见证”是动词。

高三政治期中试卷带答案

高三政治期中试卷带答案

高三政治期中试卷带答案考试范围:xxx ;考试时间:xxx 分钟;出题人:xxx 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单选题1.“国庆逢中秋”是由闰六月所致。

2017年是农历丁酉年,因有一个闰六月,10月4日将会出现中秋国庆喜相逢的情况,这是古人为协调阳历与阴历的天数、更好地指导生活和生产而设置闰月的结果。

这说明: ①世界观决定人们的方法论 ②人们可以认识和把握规律 ③哲学源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④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③④2.图是产品生命周期与销售利润曲线图。

如果要阻止产品生命周期从A 点到B 点运动,企业应该采取的措施是① 增加产品的市场效用 ②扩大产品的生产规模 ③开拓产品的市场范围 ④依靠技术创新,维持低价竞争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D .③④3.网络日益成为反腐利器,—批腐败官员纷纷因网络举报落马,同时也出现了诸如虚假爆料等情况。

但总的来说,网络反腐的积极作用还是得到了普遍肯定。

下列对网络反腐认识正确的是 A .公民参与网络反腐要处理好权利和义务的关系 B .网络反腐已成为我国惩治腐败的主要渠道 C .看待网络反腐这种新生事物要抓住主要矛盾 D .网络反腐是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重要形式4.英国作家惠兹利特说:“一个除了书本以外一无所知的纯粹学者,必然对书本也是无知的。

”与这句话蕴涵的哲理相一致的名言有()①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②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③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④读有字的书,不如去读生活这本无字的大书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5.李嘉图认为,当每个人都可随意使用资本的时候,他自然会寻找那种最有利的行业。

商品价格的波动,使资本恰好按照必要的数量而不致过多地分配在某种商品的生产上。

2023—2024部编版初中七年级语文上册期中试卷含参考答案

2023—2024部编版初中七年级语文上册期中试卷含参考答案

2023—2024部编版初中七年级语文上册期中试卷含参考答案一、基础知识综合七年级一班同学开展记录“我的初中新生活”学习活动,请你一起来完成。

小雨同学在日记本里记录了初中开学第一天的感受:“我终于可以看到新学校了,心里好激动啊!几幢5层楼高的建筑物耸立在我眼前。

在校园里见到最多的颜色就是绿色,那浓绿像是①zhù蓄了终年的绿意。

校园是美丽的银河,朗朗书声是银河上回荡的②línlín清波,老师踏着清波,把希望的种子播撒,希望就从这里开始。

希望,是茫茫天宇间的一个闪烁的星宿,她使人飞奔驰骋,充满着诱惑。

勇敢勤奋的人会想尽办法去摘取,使之成为自己的现实;懒惰蠢钝的人只会永远地张着大口,茫然地看着希望飞逝在别人的领空而不思进取。

经过小学六年的锻炼,使我们都成为一个个战士,拿上我们的武器,整装待发,向新学期的目标冲击!”1.请帮助小雨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①zhù______②lín________2.小雨的语段中划横线句用了______、______的修辞方法,同学们都觉得写得很不错。

3.画波浪线句有一个语病,请你帮小雨写出你的修改意见。

______________二、选择题4.想到开学初的踌躇满志,小杭同学想出一副对联,可是只想出了上联,请你帮助他选择最合适的下联。

()上联:指点江山秋光满目A.纵观山川江河秀丽B.激扬文字春意盎然C.书载千秋宏图伟志D.博学笃志彩笔生花5.初中学习了两个月,同学们感到课本中的知识丰富多样,于是有了以下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请你选出表述中不正确的一项。

()A.中国古代人在交流中经常使用敬辞和谦辞。

敬辞如尊君、贵姓、惠存、高见等,谦辞有舍弟、拙著、寒舍、薄礼等。

B.《再塑生命的人》选自美国作家海伦·凯勒的代表作《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她在家庭教师安妮·莎莉文的教育引导下,走出了迷茫绝望,获得了新知和幸福。

北京市朝阳区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北京市朝阳区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北京市朝阳区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质量检测高三语文试卷(答案在最后)2024.11(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本试卷共10页。

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本大题共5小题,共18分。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1-5题。

材料一2024年7月27日,第46届世界遗产大会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决议,将“北京中轴线——中国理想都城秩序的杰作”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北京中轴线,是活着的文化遗产,是发展的城市空间,是独特的文化符号。

这一宝贵遗产,传承了中华文明的历史文脉,代表了世界城市历史中的一种特有类型。

北京中轴线全长7.8公里,是世界上最长的城市轴线,由15处遗产构成要素组成。

中轴线北端为钟鼓楼,向南经万宁桥、景山,过故宫、端门、天安门、外金水桥、天安门广场及建筑群、正阳门、中轴线南段道路遗存,至南端永定门,太庙和社稷坛、天坛和先农坛分列中轴线东西两侧。

这些遗产构成要素涵盖了古代皇家宫苑建筑、古代皇家祭祀建筑、古代城市管理设施、国家礼仪和公共建筑、居中道路遗存等5种不同类型的历史遗存,联系起宏伟庄严的国家礼仪场所和繁华热闹的市井街市,形成了前后起伏、左右均衡对称的景观韵律与壮美秩序,是中国传统都城中轴线发展至成熟阶段的典范之作。

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曾赞叹“北京独有的壮美秩序就由这条中轴的建立而产生”。

北京中轴线体现了历史性继承与可持续发展的高度统一,提供了古都保护与城市更新、文脉传承与文明创造相融合的中国案例。

北京中轴线秉承“中”“和”的哲学理念,以秩序、审美的方式传承着中华文明的文化基因。

“中”意为不偏不倚,无过无不及;“和”意为均衡有序,和谐稳定。

“中”“和”理念落实在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等层面,即表现为追求以中为尊、均衡对称的布局。

北京中轴线的核心建筑群,择中选址、对称布局,象征并强化了国家政权的崇高性和礼仪秩序的重要性,寄寓着对社会和谐安定的美好追求。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化生活》期中试卷及答案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制卷人:程小兰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1、有人说,文化是经济、政治的派生物和附属品。

这种说法的错误在于()A、否认了经济、政治对文化的决定作B、否认了文化对经济、政治的反作用C、否认了文化有其自身的相对独立性D、否认了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2、某地利用当地特色民族文化资源打造旅游业:以民族文化为内容,以民族村寨为载体,以原汁原味为亮点,建立原生态文化旅游经济圈,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开发原生态文化资源、发展旅游经济的成功经验表明()①原生态文化具有普遍的积极价值②原生态文化具有传播和发展的价值③文化与经济相互联系、相互交融④文化的价值在于能否创造经济价值A、①②B、②③ C、①③ D、②④3、古希腊哲学家说:“人使驯化或开明的动物”,“人是政治生物”;后来又有人说“人是文化的动物”;再后来又有人说“人就是人,不是动物”“人的本质是文化”。

上述材料说明()A、文化是一种社会政治现象B、文化和人没有本质的差别C、先有文化,后有人的产生D、文化是人类特有的现象4、中国儒家有一套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办法,概括起来就是“格、致、诚、正、修、齐、治、平”。

做好这八个字,不但可以处理好人际关系,还可以治理天下。

此外,中国百家均有一套处理人际关系的准则。

这则材料说明()A、文化影响着人们的交往方式B、文化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C、文化能够决定人际关系 D、文化决定着一个人的人格的形成5、清华大学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南京大学的“诚朴雄伟、励学敦行”、北京师范大学的“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等校训影响着一代代莘莘学子。

这说明优秀文化能够()①促进社会全面进步②丰富人的精神世界③增强人的精神世界④促进人的全面发展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6、如果把刚刚出生的中国婴儿托付给一个美国白人家庭抚养,他一定是说英语并习惯于用刀叉吃饭。

如果把刚刚出生的白人婴儿托付给一个普通的中国家庭抚养,那么他一定是说汉语并习惯于用筷子吃饭。

这说明()A、文化不是遗传的,而是人类在后天通过学习获得的B、人的文化素养的形成完全取决于他所生活的家庭C、文化没有国界和地域之分D、文化是人与生俱来的7、有人认为,一个没有独立文化的民族犹如一盘散沙,只能在屈辱中生存,在解体、灭亡的边缘徘徊。

这一观点说明()A、文化的力量熔铸于民族的凝聚力之中B、文化已经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C、文化发展面临严峻的挑战 D、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越来越突出8、许多已在国外定居几十年的华人,还是喜欢喝乌龙茶,吃饭习惯用筷子,见到家乡人仍讲地道的家乡话。

这说明()A、中华文化具有保守、独立和封闭的特点B、文化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C、文化影响具有深远持久的特点 D、文化心理是绝对稳定的9、江泽民同志指出“当今世界激烈的综合国力竞争,不仅包括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等方面的竞争,也包括文化方面的竞争。

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这句话主要揭示了()A、经济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 B、综合国力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C、科技在增强经济实力中的地位 D、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10、春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不同民族过节的风俗有所不同,这是因为()A、民族文化丰富多彩 B、民族历史文化的不同C、民族文化充满生机 D、世界文化的多样性11、1987年12月,故宫被评为世界文化遗产。

这说明()A、中国的传统文化深受世界各国人民的喜爱B、文化遗产是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的重要标志C、保护文化遗产是联合国的责任D、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独自占有和享用的12、近些年来,韩剧深受中国观众的喜爱。

韩国的民族文化和生活模式通过电视剧向世人展现得十分完美。

无论是精美的服饰,还是可口的菜肴,都具有鲜明的朝鲜民族特色。

由此可以看出民族文化与世界的关系是()A、世界上各民族的文化是共性和普遍规律的B、一个民族的传统文化不可能具有世界的意义C、民族就是世界的,世界的就是民族的D、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13、随着珠三角经济的崛起,广州方言“埋单”“打包”等餐饮用语逐渐风行全国,且发展出其本义以外的含义。

这表明()①文化在传播过程中得到融合与创新②经济发展推动文化传播③珠三角文化推动珠三角经济的崛起④饮食文化具有区域性和民族性A、①②B、②③ C、③④ D、①④14、我国城市建设中“南方北方一个样,大城小城一个样,城里城外一个样”,这种“千城一面”现象()A、体现了当代世界建筑文化的发展趋势B、是批判继承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结果C、不符合人们对城市建筑文化多样性的需求D、符合城市建筑统一规划的需要15、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其中,“各美其美”是指每个民族都要发展自己民族的文化。

那么,“美人之美”是指()A、要夸奖其他民族的文化B、要尊重其他民族的文化C、各民族的所有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D、民族文化具有多样性16、为世界奉献一届有特色、高水平的奥运会,是中国人民对世界的庄严承诺,也激发了中华儿女的爱国热情。

把庄严承诺和爱国热情化为奉献奥运、建设祖国的实际行动,是全中国人民的共同心声。

北京奥运会不仅是一场体育盛会,也是一场世界文化盛会。

假如你是一位奥运会志愿者,在服务过程中应当()①遵循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②做各国文化的弘扬者、建设者③尊重各国文化之间的差异④做中外文化交流的友好使者A、①②③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17、集艺术家和科学家一身的达芬奇曾说过“艺术借助科技的翅膀才能高飞”。

达芬奇的观点表明艺术和科技的关系是()A、科技是艺术发展的源泉 B、科技是推动艺术发展的重要因素C、科技是艺术创新的动力 D、艺术是科技发展的结果18、先秦诸子是中国文化史上第一批百科全书式的学者,他们授徒讲学,著书立说,对宇宙、社会、人生等无比广阔的领域发表议论。

正是由于诸子百家的追索和创造,中国文化精神的各个侧面才得以充分的展示和升华。

这表明()A、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B、不同的思想文化运动促进了文化的发展C、思想只要对立就可以走向统一D、文化的发展来源与不同文化的相互激荡19、王夫之说:“身只所历,目之所见,是铁门坎。

”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艺术创作需要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B、艺术创作是人脑特有的功能C、艺术创作来源于社会实践 D、艺术创作必须是“身只所历,目之所见”20、在处理与外来文化关系时,我们应该求同存异、兼收并蓄,这样做有利于()①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②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③增强对外来文化的理解④吸收外来文化的所有成分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21、温总理以白居易的诗句“心中为念农桑苦,耳里如闻饥冻声”告诫官员,要时时惦记百姓疾苦。

温总理“以诗言志”表明()A、传统文化是现代思想的主要源头 B、传统文化仍有现实意义C、传统文化是在历史发展中形成的 D、传统文化是民族生存的基础22、南京中山陵是中西合璧的建筑。

它是当时的设计者在潜心研究中国古代皇陵和欧洲帝王陵墓建筑风格的基础上,根据紫金山地形设计而成的建筑精品。

这说明()A、建筑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B、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C、实现文化创新需要博才众长 D、潜心思考是文化创新的基础23、20世纪20年代初,印度的甘地说“我希望各地的文化之风都尽情地吹到我的家乡,但是我不能让它把我的根带走”下列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A、扬弃传统文化 B、外来文化和传统文化具有不相容性C、不同民族文化具有共同性D、既吸收外来文化的长处又不失本民族文化特色24、传统节日作为民族文化的载体,体现了文化的()A、鲜明的民族性B、强烈的时代性C、稳定的阶级性D、广泛的传播性25、“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的共同点是()A、一味地固守本民族的传统文化 B、拒绝接受新文化和外来文化C、一味推崇外来文化,全盘否定传统文化 D、有选择地借鉴和吸收外来文化二、非选择题(计4小题,共50分)26、辨析:人创造了文化,文化又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所以要大力发展各种文化(10分)27、简答:对待文化多样性的正确态度是什么?为什么要尊重文化多样性?对待文化多样性的基本原则是什么?(10分)28、材料一:美国通过好莱坞电影等大众传媒和大众文化产品大肆推销其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法国未了保护法兰西文化,非常重视在世界上传播法兰西文化;日本再20世纪80年代提出“建立文化发达国家”的战略构想,意图成为亚洲乃至世界的文化基地。

材料二:“十一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力推进文化建设的关键时期。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计划的建议》提出:要“积极开拓国际文化市场,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1)联系当前国际竞争的形势,运用文化生活有关知识说明我国为什么要加强文化建设?(8分)(2)面对这种形势,我们应该如何加强文化建设?(6分)29、材料一:某网站有一个年终文化盘点,名曰《20 07年中国文化,瞬间贬值?》文中历数了去年一些专家学者对传统文化的攻击事件,如中医、阴历、中国龙、水墨画等,痛心疾首,十分愤怒。

材料二:12月25日是西方传统的圣诞节,针对“越来越多的中国年轻人热衷于过圣诞节”的情况,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政法大学等名校或研究单位的10位哲学或教育学博士发出《走出文化集体无意识,挺立中国文化主体性——我们对“圣诞节”问题的看法》联合署名倡议书,号召网友慎对圣诞节。

材料三:《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指出,坚持继承和弘扬优秀民族文化传统,吸收和借鉴世界各国优秀文化成果,始终把文化创新作为文化发展的战略基点和前进动力,积极推进文化与经济、科技融合发展,大力提高我国文化自主创新能力。

(1)结合材料,分析说明我们应该如何对待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8分)(2)结合文化生活知识,联系实际谈谈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和重要意义?(8分)高二政治期中考试题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1——5 C B D A D 6——10 A A C D B 11——15 B C A C B16——20 D B B C A 21——25 BC D A C二、非选择题(共50分)26、(1)文化是人创造的,是社会实践的产物,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2)文化有进步与落后、先进和腐朽之分。

只有先进的、健康的文化,才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而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危害人的进步。

(3)我们要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高燥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

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