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与顺的故事
二十四孝的24个孝的故事
![二十四孝的24个孝的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5875e6422a160b4e767f5acfa1c7aa00b52a9d6b.png)
【导语】孝敬⽼⼈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古代有不少孝⼦的故事,其中流传甚⼴的是“⼆⼗四孝”。
下⾯是©⽆忧考⽹分享的⼆⼗四孝的24个孝的故事。
欢迎阅读参考!1.⼆⼗四孝的24个孝的故事 1.孝感动天。
远古帝王舜年轻时,⽗亲、继母和异母之弟多次想害死他,但舜仍然对⽗母孝敬,对弟弟慈爱。
他的孝⾏感动了天,于是就有⼤象和⼩鸟帮他耕种,后来帝尧还把帝位让给了他。
2.戏彩娱亲。
春秋楚国的⽼莱⼦为了让⽗母开⼼,70多岁时仍然穿着五⾊彩⾐,拿着拨浪⿎戏耍,就像⼩孩⼀样。
⼀次他跌了⼀跤,怕⽗母伤⼼,就躺在地上装哭,逗得⽗母很⾼兴。
3.⿅乳奉亲。
周朝郯⼦的⽗母年⽼时想吃⿅乳,郯⼦就⾝披⿅⽪,想混到⿅群中去取得⿅乳。
不料猎⼈把他当做了真⿅,要⽤⼸箭射杀他。
他连忙解释,猎⼈才知是⼈,对他⼤加赞扬。
4.为亲负⽶。
春秋鲁国⼈仲由,年轻时家贫,⾃⼰常吃野菜,却从百⾥之外负⽶回家侍奉双亲。
后来他做了⼤官,但是⽗母死了,他经常感叹:“现在我还想为⽗母亲去负⽶,却再不能了。
” 5.啮指⼼痛。
春秋鲁国⼈曾参少年时经常到⼭⾥去打柴。
⼀天家⾥忽然有客⼈造访,母亲不知如何接待,就⽤⽛咬⾃⼰的⼿指。
曾参忽然觉得⼼疼,明⽩是母亲在召唤,便赶快回家招待客⼈。
6.芦⾐顺母。
春秋鲁国的闵损常受继母虐待。
冬天继母的亲⽣⼦的棉⾐⾥是棉花,⽽他的棉⾐⾥是芦花。
后来⽗亲发觉后要休掉妻⼦,闵损反⽽为继母求情,继母从此对他⼗分疼爱。
7.亲尝汤药。
汉⽂帝⾝为⼀国之君,对母亲⾮常孝顺。
⼀次母亲病重,汉⽂帝⽇夜守护,天天为母亲煎药,每次煎好后,他都要先尝⼀尝,觉得合适才端给母亲。
8.拾葚供亲。
汉代的蔡顺⽣活岔困,每⽇拾桑葚奉养母亲。
⼀天遇到军⼠,问他为什么把红桑葚和⿊桑葚分开装他说⿊桑葚让母亲吃,⽽红桑葚⾃⼰吃。
军⼠们就送给他⽶和⽜,让他孝敬母亲。
9.为母埋⼉。
晋代郭巨家道中落但妻⼦⽣了⼀个男孩,郭巨怕养孩⼦影响供养母亲,准备将⼉⼦埋掉。
挖坑时,突然挖到⼀坛上天所赐的黄⾦,于是既可孝敬母亲,⼜可抚养⼉⼦了. 10.卖⾝葬⽗。
10个中华孝道故事
![10个中华孝道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5a917f907e192279168884868762caaedd33ba82.png)
10个中华孝道故事1.仲由“百里负米”:仲由从小家境贫寒,年幼时十分孝顺。
为了能让父母吃到米,他不论刮风下雨都要去百里之外买米,再背着米赶回家。
2.闵损“单衣顺母”:闵损生母早死,继母经常虐待他,冬天两个弟弟穿着用棉花做的冬衣,却给他穿芦花做的“棉衣”。
父亲知道后要休掉继母,闵损却劝说父亲留下继母,从而保全了一家人。
3.郯子“鹿乳奉亲”:郯子为了治疗父母的眼疾,披上鹿皮进深山,钻入鹿群,挤取鹿乳供父母服用。
4.老莱“戏彩娱亲”:为了不使自己老来寂寞,老莱假装自己不老,还嬉戏顽皮,以娱双亲。
5.董永“卖身葬父”:董永为了使父亲得以安葬,甘愿卖身做奴隶。
6.江革“行佣供母”:战乱时期,江革背着母亲逃难,几次遇到匪盗,贼人欲杀死他,江革哭告:老母年迈无人奉养,乞求不要杀他。
贼人被他的孝心感动,不杀他,还给他衣服和食物。
7.庾黔娄“尝粪忧心”:南齐时的庾黔娄,为县令时只有二十六岁。
他从小家庭观念重,外出做官内心不安。
一天庾黔娄突然流鼻血,心想这是父亲生病时的前兆。
黔娄不顾一切辞官回家,在回家的路上他心神不定地推算凶吉。
8.陆绩“怀橘遗亲”:陆绩是三国时期的吴国官员。
六岁时,他随父亲陆康到九江拜见袁术。
袁术用橘子招待他们,陆绩偷偷地往怀里藏了三个。
临走时,陆绩拜谢袁术,橘子从怀中滚落在地。
9.黄香“扇枕温席”:东汉时的黄香九岁丧母,夏天天气炎热,他便在父亲睡觉的床前扇扇子,使蚊虫不来叮咬父亲。
冬天则用自己的体温为父亲暖热被窝再让父亲上床睡觉。
10.吴猛“恣蚊饱血”:晋朝时的吴猛八岁时就懂得孝敬父母。
夏夜,吴猛让蚊子在他身上恣意叮咬自己而不驱赶它们,目的是让蚊子吸饱了血不再叮咬父母。
弟子规-孝的故事(24孝故事)
![弟子规-孝的故事(24孝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0bacbe90f46527d3250ce023.png)
十 行佣供母
江革,东汉时齐国临淄人,少年丧父, 侍奉母亲极为孝顺。战乱中,江革背着母亲 逃难,几次遇到匪盗,贼人欲杀死他,江革 哭告:老母年迈,无人奉养,贼人见他孝顺, 不忍杀他。后来,他迁居江苏下邳,做雇工 供养母亲,自己贫穷赤脚,而母亲所需甚丰。 明帝时被推举为孝廉,章帝时被推举为贤良 方正,任五官中郎将。
四 百里负米
仲由,字子路、季路,春秋时期鲁国人, 孔子的得意弟子,性格直率勇敢,十分孝顺。 早年家中贫穷,自己常常采野菜做饭食,却 从百里之外负米回家侍奉双亲。父母死后, 他做了大官,奉命到楚国去,随从的车马有 百乘之众,所积的粮食有万钟之多。坐在垒 叠的锦褥上,吃着丰盛的筵席,他常常怀念 双亲,慨叹说:“即使我想吃野菜,为父母 亲去负米,哪里能够再得呢?”孔子赞扬说: “你侍奉父母,可以说是生时尽力,死后思 念哪!”(《孔子家语·致思》)
五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衣顺母
闵损,字子骞,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弟子, 在孔门中以德行与颜渊并称。孔子曾赞扬他说: “孝哉,闵子骞!”(《论语·先进》)。他生母早 死,父亲娶了后妻,又生了两个儿子。继母经常虐 待他,冬天,两个弟弟穿着用棉花做的冬衣,却给 他穿用芦花做的“棉衣”。一天,父亲出门,闵损 牵车时因寒冷打颤,将绳子掉落地上,遭到父亲的 斥责和鞭打,芦花随着打破的衣缝飞了出来,父亲 方知闵损受到虐待。父亲返回家,要休逐后妻。闵 损跪求父亲饶恕继母,说:“留下母亲只是我一个 人受冷,休了母亲三个孩子都要挨冻。”父亲十分 感动,就依了他。继母听说,悔恨知错,从此对待 他如亲子。
三 啮指痛心
曾参,字子舆,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 的得意弟子,世称“曾子”,以孝著称。少 年时家贫,常入山打柴。一天,家里来了客 人,母亲不知所措,就用牙咬自己的手指。 曾参忽然觉得心疼,知道母亲在呼唤自己, 便背着柴迅速返回家中,跪问缘故。母亲说: “有客人忽然到来,我咬手指盼你回来。” 曾参于是接见客人,以礼相待。曾参学识渊 博,曾提出“吾日三省吾身”(《论语·学 而》)的修养方法,相传他著述有《大学》、 《孝经》等儒家经典,后世儒家尊他为“宗 圣”。
古代人孝顺父母故事
![古代人孝顺父母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d45041f25fbfc77da269b1f1.png)
古代人孝顺父母故事孝顺父母是从人类诞生的时候就开始传承下来,孝顺父母是做人最基本的准则。
下面是为你整理的古代人孝顺父母故事,希望对你有用!古代人孝顺父母故事篇1:哭竹生笋孟宗,三国时期江夏人,年少的时候父亲就早早就去世了,只有年老体衰的母亲和他相依为命。
一年冬天,孟妈妈突然病倒,病了许多天,什么食物都不想吃。
一天早上,她忽然对孟宗说:"孩子,真奇怪,我现在真想喝点笋尖汤!"孟宗听说妈妈想喝点汤,心中十分高兴,因为她几天没吃东西,身体已越来越衰弱了。
不过他又想,现在正是严冬时分,而竹子要到春天才发芽,我到什么地方去找竹笋呢?"孟宗想着想着,不觉皱起眉来。
孟妈妈见到了,就说:"哦,我大概是病得糊涂了,算了吧!"孟宗立刻说:"别这么说,妈。
"很久以前孟宗就对天发誓,无论妈妈跟他要什么,他都不能说"不"!现在他得实现他的诺言,所以接着说:"妈,您别着急,我会尽量设法找点笋尖回来炖汤给您喝。
":可是他心中又想,我这么轻易就答应了,我怎能做到呢?最近这两天,天气冷得厉害,冷风呼啸不停,动物全在冬眠,花草树木离茁芽生长还有一段时间,我怎能找到笋尖呢?"可是妈妈要喝笋尖汤,他必须出去找寻竹笋。
于是他扛着铲子、斧头,冒着风雪向山中走去。
他在风雪中辛苦挣扎,走了半天,才到了一个竹林。
当他看到白雪像地毯似的厚厚铺了一地,令他更加心惊。
"天哪!几乎连青绿的竹叶都看不见,上哪儿去找新笋尖呢?这实在是办不到的事呀,老天可怜可怜吧!妈妈病得那么厉害,若是我找不到笋尖炖汤给她喝,而她因此逝世,那我可一辈子也不能心安呀!"他一想到母亲正在病床上苦苦等待这笋尖汤,就鼓足勇气,自己对自己说:"我为何不试试挖一挖呢?我可以一寸一寸地挖土,到挖着笋尖为止。
孝亲敬老的简短故事(优秀9篇)
![孝亲敬老的简短故事(优秀9篇)](https://img.taocdn.com/s3/m/22f1e2013868011ca300a6c30c2259010202f3a5.png)
孝亲敬老的简短故事(优秀9篇)孝敬父母长辈,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试设想,一个对父母长辈出言不逊、举止不雅的人,能成为爱国成才、奉献力量的人物吗?牛牛范文为您精心收集了9篇孝亲敬老的简短故事,如果对您有一些参考与帮助,请分享给最好的朋友。
名人孝亲敬老的故事篇一许世友未到10岁时父亲便去世了,母亲更加辛勤劳动。
一天,许世友到山上挖野菜回家晚了,母亲迎着寒风站在村口等他,他一阵心酸,流出了眼泪,心疼地跪在地上对母亲说:“娘,俺晓得你最疼俺,俺这一辈子不管有没有出息,一定尽心奉养您!”许世友16岁那年,误伤了一个地主的儿子,地主勾结官府到处追捕他。
一年后,许世友悄悄回到家中,跪在母亲面前,喊了一声:“娘,俺走后,让您老受苦了!”许世友投身革命斗争之后,反动派对他恨之入骨,曾几次抄他的家,许世友的母亲被迫带着两个女儿逃到外乡。
一次在行军路上,许世友偶而碰到正在沿街乞讨的母亲和妹妹,难过得泪如泉涌,一下子跪在母亲的面前,泣不成声:“娘,孩儿不孝,连累您老人家无处安身……”1949年,许世友已是山东军区司令员。
不久,许世友便接来了年迈的母亲。
当饱经风霜的母亲从吉普车里走出来的时候,许世友叫了一声:“娘!”随后当着数十名官兵的面,泪如泉涌,跪在了地上。
母亲心疼地说:“孩子,快起来,一个大将军怎么能当着这么多部下跪我一个老太婆!”许世友却说:“我当再大的官,还是您的儿,您老就让我多跪会儿吧,这样我心里好受些!”勤劳惯了的许母,在城里住了不到一个月,便住不下去了。
1959年春天,许世友思母心切,请假后起程返家。
他看到母亲背着柴草,马上快步跑过去,接过母亲背上的柴草,然后跪倒在母亲面前,说:“娘,您这么大年纪了还上山砍柴,儿心里实在难过啊!”直到母亲答应再也不去砍柴了,许世友才起身。
孝老爱亲事迹篇二某某某,男,1949年出生,中共党员,鄂城区泽林镇余山下村村民。
其父在三年自然灾害期间,把毫无血缘关系的孤寡老人接到家中当自己的`母亲一样照顾,父亲去世后某某某夫妇接过爱心和孝心的接力棒。
孝与顺
![孝与顺](https://img.taocdn.com/s3/m/14c48e650b4e767f5acfcef8.png)
龙源期刊网 孝与顺作者:黄导德来源:《老友》2012年第04期89岁高龄的堂兄驾鹤西去。
遗体火化后,儿女亲友们聚在一起,商议把骨灰安在何处。
堂嫂颤巍巍从怀里摸出一个信封,里面装着堂兄生前写好的遗嘱。
遗嘱说他的后事从简,骨灰撒在赣江里。
“赣江是我们的母亲河,我是吃赣江水长大的,我愿意百年后回到母亲河的怀抱。
”按我们这里的乡例,人死后都是埋骨桑梓,入土为安为上。
堂兄一辈子杏坛辛勤耕耘,声誉播乡里,辞世后享受较高的哀荣,立墓永志,谁也不会有什么异议。
但他在遗嘱里却作出了将骨灰撒赣江的决定,这让大家惊愕不已。
堂嫂说,堂兄生前未亲口告诉大家,是怕说了引起纠葛,遭遇阻力,望大家能理解。
堂兄的大儿子首先表示不能同意:这样做,让我们子女脸面往哪搁?乡亲的议论我们怎么受得了?父亲养育了我们,父亲过世后我们连一座坟堆也不给他,不孝的恶名我们怎么担当得起?老爷子就不考虑儿女们的感受?堂兄二儿子附和说,每年的清明、冬至节,我们到何处去祭奠,寄托思父之情哟?小妹也发表意见:老爷子历来积极,思想前卫,他是向我们国家领导人周恩来、邓小平学习。
那时候,电视里播放几位领导人葬礼的情景时,他在电视机前激动得两眼含着泪花。
他也不想想,人家是什么人,我们是什么人,怎能比得上?我们就是应该乡下锣鼓乡下打嘛!堂兄的几个儿子女儿都有出息,事业有成,他们对父亲的孝心我最清楚,无可挑剔。
堂嫂抹着泪说:“你们就满足我二老的愿望吧!你们的孝心我们领情了。
其实河葬、海葬各地都有,只是我们这里稀奇。
人死如灯灭,留个坟堆在世上做什么哟,只给后人添麻烦。
若干年后,谁还记得,不一样荒凉,成孤穴蛇窟吗?我们国家人多地少,何必让死人抢占活人的地盘呢?你们坐火车都看到,坟堆就在良田里,多么触目惊心!我想我们二老的决定是正确的,既环保,又卫生,于国于民于己都有利,在我们这小县城也算是开一代新风吧。
”堂嫂是知书达理的人,一番话说得大家默不作声。
我深为堂兄的遗嘱所感动,对堂嫂的表态深表赞同。
有关孝道的感人故事
![有关孝道的感人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eb3e2b21cbaedd3383c4bb4cf7ec4afe04a1b1ad.png)
有关孝道的感人故事一、孝感动天这个典故说的是传说中的五帝之一舜的故事。
相传舜的父亲瞽瞍和继母都非常不喜欢他,他们和舜同父异母的弟弟象多次设计诡计想害死舜,但舜并没有记恨他们,反而以德报怨,对他们仍然十分亲近。
舜每天去历山耕田是有大象跑来为他拉犁,有小鸟为他播种,人们都说这是他的孝行感动了上天才有的景象。
尧帝听说他的事迹后,派人考察果然如此,让自己的儿子去向舜学习,并把自己的两个女儿娥皇女英都嫁给了舜,最后选定了舜做他的继承人,舜为帝后,仍然待父母兄弟如初。
二、戏彩娱亲这个典故说的是周朝的一个老人叫莱子的故事。
他非常孝顺,伺候父母,极尽可能地做可口好吃的食物,自己都快到了古稀之年,在父母面前从来不说自己年纪大了。
他经常穿着色彩鲜艳的婴儿装,扮作婴儿和父母玩耍。
有一次给父母端洗脚水,还假装摔倒,像婴儿一样哭泣,以此来逗父母开心。
三、鹿乳奉亲这个典故说的是周朝有个叫剡子的人,他天性非常孝顺。
父母年纪大了,都得了眼病,眼神都不好,想吃野鹿的乳汁。
剡子就穿上鹿皮做的衣服,深入深山老林之后混入鹿群之中,挤母鹿的乳汁拿回家让父母喝。
有次有个进山打猎的猎人发现了他,以为他是只野鹿,就想射杀了他,他赶紧大声说自己是穿着鹿皮的人,并告知他是为了让父母喝上鹿的乳汁而假扮的野鹿,这才得以免受伤害。
四、百里负米这个典故说的是孔子的学生子路,子路年轻的时候家里很穷,只能吃嫩藜叶和野藿叶能野菜为主做的食物,他常常把自己的俸米从百里之外背回家给自己的父母吃。
后来父母故去,子路也做了大官,他去楚地游学时,随从车驾多达百辆,家里的粮食堆积如山,吃饭坐的座位都铺上好多层垫子,食物丰盛。
可是面对此景,子路却说,我宁愿还吃嫩藜叶和野藿叶做的食物,继续为父母从百里外背米回来,可惜再也不会有这样的机会了。
五、啮指心痛这个典故说的是孔子的另一个得意门生曾参的故事,曾参侍奉母亲十分孝敬,一天曾参进山去砍柴,家里突然来了客人,他母亲不知所措,等待许久不见曾参回来,就用牙咬自己的手指。
关于孝的故事简短20个
![关于孝的故事简短20个](https://img.taocdn.com/s3/m/d245cb4c28ea81c759f5785f.png)
关于孝的故事简短20个关于孝的故事简短(一):单衣顺母周朝闵损,字子骞,是个孝子。
母亲早逝,父亲怜他衣食难周,便再娶后母照料闵子骞。
几年后,后母生了两个儿子,待子骞渐渐冷淡了。
一年,冬天快到了,父亲未归,后母做棉衣偏心,给亲生儿子用厚厚的棉絮,而给子骞用芦花絮。
一天,父亲回来,叫子骞帮着拉车外出。
外面寒风凛冽,子骞衣单体寒,但他默默忍受,什么也不对父亲说。
之后绳子把子骞肩头的棉布磨破了。
父亲看到棉布里的芦花,明白儿子受后母虐待,回家后便要休妻。
闵子骞看到后母和两个小弟弟抱头痛哭,难分难舍,便跪求父亲说:“母亲若在仅儿一人稍受单寒;若驱出母亲,三个孩儿均受寒。
”子骞孝心感动后母,使其痛改前非。
自此母慈子孝合家欢乐。
有诗赞曰:闵氏有贤郎,何曾怨后娘;车前留母在,三子免风霜。
关于孝的故事简短(二):打虎救父晋朝时,有一位叫杨香的孝子,十四岁的时候就经常跟着父亲去田里收割庄稼。
有一天,突然一只老虎把他的父亲衔去。
当时杨香手无寸铁,但他深深地明白必须去救自我的父亲,于是不顾自身的危险,立即爬上虎背,紧紧扼住老虎的脖子,老虎最终松口逃走。
他的父亲也就脱离虎口,保全了性命。
有诗颂曰:深山逢白额,努力搏腥风;父子俱无恙,脱身虎口。
关于孝的故事简短(三):弃官奉亲荥阳牟人潘岳,字安仁,晋武帝时任河阳县令。
他事亲至孝,当时父亲已去世,就接母亲到任所侍奉。
他喜植花木,天长日久,他植的桃李竟成林。
每年花开时节,他总是拣风和日丽的好天,亲自搀扶母亲来林赏花游乐。
一年,母亲染病思归故里。
潘岳得知母意,随即辞官奉母回乡。
上官再三挽留。
他说:“我若是贪恋荣华富贵,不肯听从母意,那算什么儿子呢”上官被他孝感动,便允他辞官。
回到家乡后,他母竟病愈了。
家贫穷,他就耕田种菜卖菜,之后再买回母亲爱吃的食物。
他还喂了一群羊,每一天挤奶给母亲喝。
在他精心护理下,母亲安度晚年。
诗曰:弃官从母孝诚虔,归里牧羊兼种田;藉以承欢滋养母,复元欢乐事天年。
“顺”故事:考与顺的故事
![“顺”故事:考与顺的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761e702743323968011c92fa.png)
孝顺感动天虞舜,瞽瞍(ɡǔ sǒu)之子。
性至孝。
父顽,母嚣,弟象傲。
舜耕于历山,有象为之耕,鸟为之耘。
其孝感如此。
帝尧闻之,事以九男,妻以二女,遂以天下让焉。
队队春耕象,纷纷耘草禽。
嗣尧登宝位,孝感动天心。
翻译:舜,传说中的远古帝王,五帝之一,姓姚,名重华,号有虞氏,史称虞舜。
相传他的父亲瞽叟及继母、异母弟象,多次想害死他:让舜修补谷仓仓顶时,从谷仓下纵火,舜手持两个斗笠跳下逃脱;让舜掘井时,瞽叟与象却下土填井,舜掘地道逃脱。
事后舜毫不嫉恨,仍对父亲恭顺,对弟弟慈爱。
他的孝行感动了天帝。
舜在厉山耕种,大象替他耕地,鸟代他锄草。
帝尧听说舜非常孝顺,有处理政事的才干,把两个女儿娥皇和女英嫁给他;经过多年观察和考验,选定舜做他。
孝与顺的故事去上海出差,顺便拜访一位多年未见的好朋友,朋友早年背井离乡,来到上海独自创业,现已-是一位身家上亿的企业家,家有豪宅两套,名牌轿车3辆。
当天,在朋友家闲聊叙旧时,中途有人开门进来,这是一位和颜悦色、满头白发的老妇人,朋友忙介绍说,这是自己的老母亲。
从老人的穿着可以看出,她一定是出生在农村,还保持着乡下人简单朴素的打扮。
然而,让我惊讶的是,她的手中还分别拿着一大块包装商品用的旧硬纸盒,还有两个空矿泉水瓶,拿回这些废品做什么?我心生疑问。
却见朋友笑呵呵地对老人说:“妈,今天收获不小嘛!赶快放下来歇歇吧。
”只听母亲回答道:“悔死了,去迟了一步,一台旧电扇被收破烂儿的抢先收走了。
”“没事,明天你下去早点,兴许还能捡到更好的东西。
”朋友安慰道。
很显然,朋友的老母亲在小区里拾废品收破烂儿。
家里经济条件这么好,还需要母亲在外面拾破烂儿吗?把母亲送回房间后,猜到我的不解,朋友笑着对我解释说:“这主要是为了让老母亲高兴。
”朋友说,自己出生在农村,小时候家里很苦,是无比勤俭的母亲把他培养成人的,节俭的习惯已经成为她生命的一部分。
当他把母亲接到上海时,母亲发现小区垃圾筒里的很多东西都是很值钱的“宝贝”,于是开始往回捡,房间里,床底下到处都是。
孝道故事有哪些
![孝道故事有哪些](https://img.taocdn.com/s3/m/5389ad4ca7c30c22590102020740be1e650eccb0.png)
孝道故事有哪些孝道,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之一,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中国古代,孝道被视为至高无上的美德,受到人们的崇敬和推崇。
孝道故事,是传承和弘扬孝道精神的重要载体,通过这些故事,人们可以深刻领会孝道的内涵和价值。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一些脍炙人口的孝道故事。
1. 《孝感动天》。
相传,唐代有一个孝子名叫李隆基,他的母亲年老体弱,生活无依。
有一天,李隆基听说母亲病重,便立刻放下手中的工作,不顾一切地赶回家中照顾母亲。
他日夜不离母亲身边,精心照料。
最终,母亲病愈,李隆基的孝心感动了上苍,天降甘霖,救了当地的农民于水旱之灾。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孝顺父母是一种美德,孝顺的人会得到上天的庇佑。
2. 《顺天应人》。
宋代,有一个孝子名叫文天祥,他的父亲年迈多病。
文天祥白天忙于官场事务,晚上回家后,总是亲自为父亲端茶送水,悉心照料。
有一次,文天祥在外任职,接到家信说父亲病重,他立即辞官回家,不顾一切地照顾父亲。
最终,文天祥的孝心感动了上天,他得到了天子的赏识和重用。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孝顺父母是一种美德,也是一种顺天应人的行为。
3. 《感恩的心》。
明代,有一个孝子名叫谢觉哉,他的母亲年老体弱,生活困难。
谢觉哉每天早出晚归,但无论多忙,他都会在家中照顾母亲,尽心尽力。
有一次,谢觉哉外出谋生,听说母亲病重,他二话不说立即赶回家中,不离母亲身边。
最终,母亲病愈,谢觉哉的孝心感动了上苍,他得到了财神的庇佑。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孝顺父母是一种美德,感恩的心是一种可贵的品质。
4. 《百善孝为先》。
清代,有一个孝子名叫包拯,他的母亲年迈多病。
包拯每天忙于官场事务,但他总是抽出时间照顾母亲,尽心尽力。
有一次,包拯在外任职,接到家信说母亲病重,他二话不说立即辞官回家,不顾一切地照顾母亲。
最终,包拯的孝心感动了上天,他得到了天子的赏识和重用。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孝顺父母是一种美德,百善孝为先,孝顺的人会得到他人的尊重和赏识。
以上就是一些脍炙人口的孝道故事,通过这些故事,我们可以深刻领会孝道的内涵和价值。
孝亲敬长故事精选
![孝亲敬长故事精选](https://img.taocdn.com/s3/m/4e05b11581c758f5f71f67d5.png)
孝亲敬长故事精选1、芦衣顺母孔子有个弟子叫闵损,他生母早死,父亲娶了后妻,又生了两个儿子。
继母经常虐待他,冬天,两个弟弟穿着用棉花做的冬衣,却给他穿用芦花做的“棉衣”。
一天,父亲出门,闵损牵车时因寒冷打颤,将绳子掉落在地上,遭到父亲的斥责和鞭打,芦花随着打破的衣缝飞了出来,父亲方知闵损受到虐待。
父亲返回家,要休逐后妻。
闵损跪求父亲饶恕继母,说:“留下母亲只是我一个人受冷,休了母亲三个孩子都要挨冻。
”父亲十分感动,就依了他。
继母听说,悔恨知错,从此对待他如亲子。
2、亲尝汤药刘恒,汉高祖和薄太后所生。
高后八年(前180年)即帝位。
他以仁孝之名,闻于天下,侍奉母亲从不懈怠。
母亲卧病三年,他常常目不交睫,衣不解带;母亲所服的汤药,他亲口尝过后才放心让母亲服用。
他在位24年,重德治,兴礼仪,注意发展农业,使西汉社会稳定,人丁兴旺,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他与汉景帝的统治时期被誉为“文景之治”。
仁孝临天下,巍巍冠百王。
莫庭事贤母,汤药必亲尝。
3、埋儿奉母汉朝有个叫郭巨的人,原本家道殷实。
父亲死后,他把家产分作两份,给了两个弟弟,自己独取母亲供养,对母极孝。
后家境逐渐贫困,妻子生一男孩,郭巨担心,养这个孩子,必然影响供养母亲,遂和妻子商议:“儿子可以再有,母亲死了不能复活,不如埋掉儿子,节省些粮食供养母亲”。
当他们挖坑时,在地下二尺处忽见一坛黄金,上书“天赐郭巨,官不得取,民不得夺”。
夫妻得到黄金,回家孝敬母亲,并得以兼养孩子。
郭巨思供给,埋儿愿母存。
黄金天所赐,光彩照寒门。
4、卧冰求鲤王祥,琅琊人,生母早丧,继母朱氏多次在他父亲面前说他的坏话,使他失去父爱。
父母患病,他衣不解带侍候,继母想吃活鲤鱼。
适值天寒地冻,他解开衣服卧在冰上,冰忽然自行融化,跃出两条鲤鱼。
继母食后,果然病愈。
王祥隐居二十余年,后从温县县令做到大司农、司空、太尉。
关于孝的故事简短20个
![关于孝的故事简短20个](https://img.taocdn.com/s3/m/37f920845fbfc77da269b15e.png)
关于孝的故事简短20个关于孝的故事简短(一):单衣顺母周朝闵损,字子骞,是个孝子。
母亲早逝,父亲怜他衣食难周,便再娶后母照料闵子骞。
几年后,后母生了两个儿子,待子骞渐渐冷淡了。
一年,冬天快到了,父亲未归,后母做棉衣偏心,给亲生儿子用厚厚的棉絮,而给子骞用芦花絮。
一天,父亲回来,叫子骞帮着拉车外出。
外面寒风凛冽,子骞衣单体寒,但他默默忍受,什么也不对父亲说。
之后绳子把子骞肩头的棉布磨破了。
父亲看到棉布里的芦花,明白儿子受后母虐待,回家后便要休妻。
闵子骞看到后母和两个小弟弟抱头痛哭,难分难舍,便跪求父亲说:“母亲若在仅儿一人稍受单寒;若驱出母亲,三个孩儿均受寒。
”子骞孝心感动后母,使其痛改前非。
自此母慈子孝合家欢乐。
有诗赞曰:闵氏有贤郎,何曾怨后娘;车前留母在,三子免风霜。
关于孝的故事简短(二):打虎救父晋朝时,有一位叫杨香的孝子,十四岁的时候就经常跟着父亲去田里收割庄稼。
有一天,突然一只老虎把他的父亲衔去。
当时杨香手无寸铁,但他深深地明白必须去救自我的父亲,于是不顾自身的危险,立即爬上虎背,紧紧扼住老虎的脖子,老虎最终松口逃走。
他的父亲也就脱离虎口,保全了性命。
有诗颂曰:深山逢白额,努力搏腥风;父子俱无恙,脱身虎口中。
关于孝的故事简短(三):弃官奉亲荥阳中牟人潘岳,字安仁,晋武帝时任河阳县令。
他事亲至孝,当时父亲已去世,就接母亲到任所侍奉。
他喜植花木,天长日久,他植的桃李竟成林。
每年花开时节,他总是拣风和日丽的好天,亲自搀扶母亲来林中赏花游乐。
一年,母亲染病思归故里。
潘岳得知母意,随即辞官奉母回乡。
上官再三挽留。
他说:“我若是贪恋荣华富贵,不肯听从母意,那算什么儿子呢”上官被他孝感动,便允他辞官。
回到家乡后,他母竟病愈了。
家中贫穷,他就耕田种菜卖菜,之后再买回母亲爱吃的食物。
他还喂了一群羊,每一天挤奶给母亲喝。
在他精心护理下,母亲安度晚年。
诗曰:弃官从母孝诚虔,归里牧羊兼种田;藉以承欢滋养母,复元欢乐事天年。
关于现代孝顺父母的故事五篇
![关于现代孝顺父母的故事五篇](https://img.taocdn.com/s3/m/eda460f1d4bbfd0a79563c1ec5da50e2524dd1c4.png)
关于现代孝顺父母的故事五篇孝顺是汉语词语,读作xiàoshùn,出自《国语·楚语上》,原指爱敬天下之人﹑顺天下人之心的美好德行。
后多指尽心奉养父母,顺从父母的意志。
现多指孝敬的口语。
孝顺现在应该理解为,孝敬父母长辈,顺应天理善意。
让孝道一代一代的顺下去。
下面是我精心整理的关于现代孝顺父母的故事,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现代孝顺父母的故事1孝心是不可少的,嘴上说说很简单,但要付出实际行动,却不是那么容易。
我们在大年初三因拜访亲友而疲累不堪,当天晚上爸爸和妈妈发生了一场可怕的战争,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原因是这样子的:当晚我们還来不及吃晚餐,要入住酒店時,爸爸却只顾着去停车,把两个如山一般大的行李丢给了我们母女三人,半句话都不说就消失了。
我和妈妈及妹妹在酒店大厅等了好久,这时候服务员叫我们不要在大厅等,应该要直接去房间等,妈妈听了之后,脸拉了下来,没有了微笑,眼里也没有了往日的光彩,我当时吓坏了,妈妈很少大发脾气的;于是我和妹妹一人拉一个行李,使出了吃奶的力气,把两个巨大的行李推进了电梯内,又拉到房间内。
这个时候爸爸回来了,妈妈把整天的疲劳及不开心,都发泄到爸爸的身上,一句接着一句的数落着爸爸,我听了以后,心中如被针扎了一般的疼,一种酸酸的滋味在我的心底展开了。
我大喊:"爸爸也很辛苦的,不要再批评他了。
"妈妈不听,我看着她,她的眼里喷出了怒火,我一边安抚妈妈,一边鼓励爸爸继续道歉,这时的我,心中如同热锅上的蚂蚁非常焦急,我很想念从前那个和睦的家,我感觉到自己的脸在发红、手在发烫,眼泪在眼眶中打转。
"妈妈!"我叫道。
"可不可以不要吵了?我希望你们可以和好!"我鼓励勇气说出了自己心中的想法,有种如释重负的感觉。
听了我的劝告,爸爸妈妈终于和好了,事后爸爸摸着我的头,感谢我发挥了和平使者的角色,让爸爸妈妈和好,那一刻我觉得自己做了一件孝顺的事。
父慈子孝的故事
![父慈子孝的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910336aa5ff7ba0d4a7302768e9951e79b896987.png)
父慈子孝的故事在古代,有一位名叫张父的父亲,他是一个非常慈祥和善良的人。
他待人宽厚,乐于助人,深受周围人的尊敬和爱戴。
张父有一个儿子叫做李子,他是一个孝顺顺从的孩子。
他对父亲十分尊敬,时刻想着如何报答父亲的养育之恩。
有一年,张父生病了,病情非常严重。
李子得知消息后,立刻放下手中的工作,赶回家中照顾父亲。
他每天早早起床,为父亲熬粥、煮药,然后轻声细语地喂给父亲服药。
他还给父亲捶背按摩,帮助父亲做一些简单的体力活动,以帮助父亲康复。
在照顾父亲的过程中,李子从未抱怨过,也没有因为父亲的病情而放弃自己的工作和生活。
他默默地承担起照顾父亲的责任,用行动诠释着孝顺和慈爱。
他的一举一动都让人感受到了他对父亲的深深的爱和孝心。
经过了一段时间的精心照料,张父的病情逐渐好转,他的精神状态也有了明显的改善。
看着父亲慢慢康复的身影,李子心中充满了喜悦和感激。
他知道,自己的付出没有白费,父亲也感受到了他的爱和孝心。
父慈子孝的故事告诉我们,父母的养育之恩是无法用任何东西来衡量的,孝顺父母是我们每个人应尽的责任。
无论父母身处何种境况,我们都应该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照顾他们,让他们感受到我们的关爱和孝心。
父慈子孝,是家庭和睦、社会和谐的重要保障。
在现代社会,孝顺父母的方式可能不再是像古代一样那样简单粗暴,但是我们可以通过关心父母的健康,尊重父母的意见,陪伴父母的生活等方式来表达我们的孝心。
无论我们身处何种境况,都应该时刻牢记父母的养育之恩,用心去关爱他们,让他们感受到我们的爱和孝心。
父慈子孝的故事,不仅仅是一则感人的故事,更是一种家庭伦理和社会责任的体现。
让我们共同传承和弘扬这种美德,让父母在晚年能够享受到我们的关爱和孝心,让家庭充满着温馨和幸福的氛围。
愿我们都能成为一个懂得孝顺的子女,让父母感受到我们的爱和温暖。
二十四孝图一共提到了几个故事
![二十四孝图一共提到了几个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ccad161f590216fc700abb68a98271fe910eaf03.png)
二十四孝图一共提到了几个故事二十四孝图一共提到了二十四个故事,分别是:忠孝双全、望云思亲、上书救父、彩衣养亲、哭竹生笋、打虎救父、鹿乳奉亲、笼负母归、弃官奉亲、芦衣顺母、卖身葬父、亲尝汤药、卧冰求鲤、闻雷泣墓。
百里负米、挨杖伤老、跪父留母、孝感继母、劝姑孝祖、孝感动天、兄弟争孝、啮指痛心、老莱娱亲、郭巨埋儿。
1、孝感动天虽然父亲瞽叟、继母和异母弟弟象千方百计想害死舜,舜却丝毫不记恨,依旧孝顺父亲,关爱弟弟。
舜的孝行感动了天帝。
大象和鸟来到历山,一个帮他耕田,一个帮他除草。
帝尧把两个女儿嫁给他。
登上天子之位以后,舜仍然尊敬父亲,把象封为诸侯。
2、戏彩娱亲春秋时期,楚国的隐士老莱子孝顺父母,用美味佳肴奉养父母。
为了让父母开怀大笑,七十岁的他经常穿着五色彩衣,手里拿着拨浪鼓,像孩子那样戏耍;为了不让父母担心,他摔倒时装出假装摔倒的样子,躺在地上,像孩子那样啼哭。
3、鹿乳奉亲春秋时期的郯子,为了疗治年迈父母的眼疾,披上鹿皮,进入深山,钻进鹿群,挤取鹿乳,奉养双亲,差点被猎人当作麋鹿射杀。
4、百里负米孔子的弟子子路,早年家中贫寒,自己吃野菜充饥,却从百里之外背负米回家奉养父母。
做官以后,他经常怀念已经去世的父母,渴望为父母尽孝。
5、啮指痛心孔子的弟子曾参少年时在山上打柴,忽然觉得心疼,知道母亲遇上难题,就赶紧背柴回家。
原来是家中来客,母亲不知所措,用牙咬手指,盼望自己回来。
6、芦衣顺母孔子的弟子闵子骞生母早逝,继母常常虐待他。
冬天,继母给自己的两个儿子穿上真正的棉衣,给闵子骞穿上用芦花填充的“棉衣”。
当父亲知道实情后,想要休妻。
闵子骞却替继母求情,不希望继母的儿子跟自己一样受冻。
父亲依从了他的请求,继母也改过自新,待他如亲生。
7、亲尝汤药汉文帝在母亲薄太后患病的3年时间里,经常衣不解带地侍奉母亲。
汉文帝总是先亲口尝过母亲所服的汤药,才放心让母亲服用。
8、拾葚异器汉代末年的蔡顺,在兵荒马乱的年月,拾取桑葚充饥。
二十四孝故事之 单衣顺母联系
![二十四孝故事之 单衣顺母联系](https://img.taocdn.com/s3/m/da0948c533d4b14e8524689d.png)
二十四孝故事之单衣顺母
闵子骞,名损,鲁人也。
父娶后妻,生二子。
骞供养父母,孝敬无怠。
后母嫉之,所生亲子,衣加棉絮,子骞与芦花絮衣①,其父不知。
冬月,遣子御车,
骞不堪甚,手冻,数失韁靷②,父不知情,反斥之为惰,笞之。
见衣绽处芦花飞出,复查后母之子皆厚絮,愧忿之极,欲遣后母。
子骞跪求曰:“母在一子寒,母去三
子单,愿大人思之。
”父惭而止,后母改过,遂以三子均平,衣食如一,得成
慈母。
孝子闻于天下。
注释:①子骞与芦花絮衣:(后母)用芦花花絮给子骞做棉衣。
②韁靷:这里指
缰绳。
解释下列划线词语的意思。
(1)孝敬无怠:(2)数失韁靷
(3)遂以三子均平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子骞跪求曰:“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单,愿大人思之。
”
请用简短语言概括故事情节?
请你简要分析闵子的行为是否正确,正确在哪里?如果你认为有不妥,请指出,并提出对他的建议。
你是否还知道别的二十四孝的故事?能否自己查阅一下,找一两个自己感兴趣
的分享,并说出你认为这个孝敬的故事是值得提倡的“孝”还是“愚孝”。
古代顺从父母的故事
![古代顺从父母的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bb8b3c87a0c7aa00b52acfc789eb172dec63996c.png)
古代顺从父母的故事故事1:邹忌让梁王百般驱使古代有个人叫邹忌,他非常尊敬他的父母并总是顺从他们的意愿。
在某个时候,他成为了梁国的重要官员。
不久后,梁王对邹忌心生嫉妒之情,开始百般驱使他,希望他犯错被处罚。
但是,邹忌始终保持着顺从和忍耐,尽职尽责地完成自己的工作,没有给梁王任何可乘之机。
他坚信,父母的教诲中有深意,他要永远尊敬他们,无论遇到怎样的困难或压力。
故事2:义犬杨公贞献韦家古代有个人名叫杨公贞,他是一只狗。
杨公贞的主人韦家是一个富商,但是韦家的父母年老多病,需要人照料。
因此,韦家不得不经常外出处理生意。
每次韦家离家,杨公贞都默默守在韦家父母的身边,用自己微薄的力量照看和保护他们。
甚至在杨公贞饿得无法忍受的时候,他也从不离去。
杨公贞对韦家父母的顺从和无私奉献,赢得了人们的敬佩和称赞。
故事3:黄粱美梦古代有一个年轻的农民叫李青,他非常孝顺他的父母。
一天晚上,李青做了一个梦,梦见自己偷偷拿走了父母的黄粱米。
他非常后悔和害怕,因为黄粱米是非常珍贵的食物,只有在梦中才能品尝到。
第二天早上,他立即告诉了他的父母这个梦,表示自己的内疚和忏悔。
他的父母感动于他的诚实和悔过的态度,原谅了他,并重新确认了他们对孝顺的重视。
故事4:贤良媳妇田莲花古代有一个叫田莲花的媳妇,她嫁给了一个贫穷的农民家庭。
从结婚的那一天起,田莲花就非常孝顺和顺从她的婆婆。
她每天早早起床,为婆婆准备早餐,并全心全意地照顾家人的生活。
田莲花从不抱怨,总是默默付出,用自己的行动赢得了婆婆的赞赏和爱戴。
她的顺从和孝心也影响了整个家庭,家庭和睦幸福。
故事5:古筝传音古代有一个高大美丽的叫古筝的木屋子,她的父母相当了解她的喜好,她非常喜欢弹古筝。
然而,古筝的父母出于安全考虑,不同意她去外面弹奏古筝,因为外面可能会有很多危险。
尽管如此,古筝始终保持顺从,没有违抗父母的意愿。
为了满足她对音乐的热爱,她秘密在家里弹奏古筝,但从不走出家门。
因为她理解父母的担心并尊重他们的决定,她对父母的顺从和孝心也获得了他们的赞赏和支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龙源期刊网
孝与顺的故事
作者:徐立新
来源:《保健与生活》2012年第01期
去上海出差,我顺便拜访一位多年未见的好友。
朋友早年背井离乡,到上海独自创业,现已是一位身家上亿的企业家了。
当天,在朋友家闲聊叙旧时,中途有人开门进来。
这是一位和颜悦色、满头白发的老妇人,朋友忙介绍说,这是他的母亲。
从老人的穿着可以看出,她一定是出生在农村,还保持着乡下人简单朴素的打扮。
让我惊讶的是,她的手中拿着一个包装商品用的旧硬纸盒,还有两个空矿泉水瓶。
拿回这些废品做什么?我心生疑问。
朋友笑呵呵地对老人说:“妈,今天收获不小嘛!赶快放下来歇歇吧。
”
老人回答道:“后悔死了,去迟了一步,一台旧电扇被收废品的抢先捡走了。
”
“没事,明天你早点下去,兴许还能捡到更好的东西呢。
”朋友安慰道。
很显然,朋友的母亲在小区里捡废品。
家里经济条件这么好,还需要母亲在外面捡废品吗?把母亲送回房间后,猜到我的不解,朋友笑着对我解释说:“这主要是为了让老母亲高兴。
”
朋友说,自己出生在农村,小时候家里很苦,是勤俭的母亲把他培养成人,节俭的习惯已经成为母亲生命中的一部分。
当他把母亲接到上海时,母亲发现小区垃圾筒里的很多东西都是很值钱的“宝贝”,于是开始往家捡,房间里、床底下到处都是。
刚开始朋友坚决反对,对母亲说,废品不卫生,污染家里的环境,而且会被别人笑话。
可说了几次都不管用,母亲竟开始背着他偷偷地捡,然后将这些废品藏在楼道的电表房里。
因为自己住的是高档小区,很多人丢弃的东西,在母亲看来都是无比珍贵的,完全可以捡回来再用,实在用不上,还可以带回老家给村里的乡亲们。
朋友说,他母亲今年已经70岁了,基本上没有回到乡下的可能了。
有一次,他又因为此事狠狠地批评了母亲,没想到,母亲一下子哭了,并嚷着要立即回老家去,中午还赌气不吃饭。
那件事情发生后,朋友感到非常愧疚,他突然醒悟过来,自己不是一直说要把母亲接到身边,好好孝顺她吗?孝顺,孝顺,不就是以“顺”为孝吗?如果自己都不顺着母亲,让母亲不高兴,那么孝还从何说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