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福的新衣——厘米的认识》教案

合集下载

阿福的新衣—《厘米的认识》教学设计

阿福的新衣—《厘米的认识》教学设计

《阿福的新衣》教学设计一、生活引入,导入新课。

1. 师:小朋友们,你们喜欢看动画片吗?生:喜欢。

师:下面我们一起欣赏一段好看的动画片,请大家边看边想:动画片中有谁?他们在干什么?比一比,哪个小朋友听得认真、看得仔细。

(播放故事:阿福的新衣)2.质疑。

徒弟也量出了3拃,为什么衣服却做小了呢?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呀?(指名回答)生1:因为阿福长高了。

生2:阿福太粗心了。

生3:师傅的手大,阿福的手小。

师:我们来比一比,我当师傅,你来当徒弟。

(教师与学生比手与拃的大小)师傅的手大,一拃就长;徒弟的手小,一拃就短。

所以把阿福的衣服做小了。

3、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师:怎样做就不会出现这种情况?生:让师傅量,师傅做。

生:用尺子量……师:你的想法真好,知道可以用尺子,是啊,古代的人们也发现,用不同的工具测量同一个物体的长度,所得的结果是不一样的,为了测量的准确和交流的方便,人们发明了尺子,用尺子来测量物体的长度就不会出错了。

(出示尺子)二、探索新知,观察操作。

<一>、认识尺子1.在生活中你见过什么样的尺子?(生回答,师展示尺子。

)在生活中有很多种尺子,而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一般用到的是直尺,下面我们就以直尺为例来认识尺子。

2.请小朋友们仔细的看看,尺子上都有什么?把你看到的在小组内交流一下,看哪个小组观察的仔细,发现的多。

3.学生汇报自己的发现。

(1)认识数字。

师指名回答:尺子上有什么?(有数)有哪些数?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好吗?(课件闪动)这些数字在尺子上叫做刻度。

仔细看一看老师这把尺子上的最大的刻度是多少?你的呢?不同的尺子上最大的刻度也不一样,说明尺子有长有短,但是无论长短,必不可少的是哪个刻度?(0)0在尺子上表示什么?引导学生知道尺子上的0表示起点。

(表示起点)对,0在尺子上表示起点测量的时候我们一般把物体的一端对准0刻度线。

(2)认识刻度线。

这些长短不同的竖线叫刻度线。

每条长刻度线都对着一个刻度,把尺子均匀的分成了很多的大格。

阿福的新衣厘米的认识教案

阿福的新衣厘米的认识教案

第(二)册第(七)单元备课教师: 梁妮课题阿福的新衣——厘米的认识课型新授教材简析教学时要充分利用“阿福的新衣”这一素材,让学生在有趣的活动中,提出要研究的问题并加以解决。

重视实际测量,在学生充分感知的基础上,形成厘米、米的长度观念。

同时针对具体问题,引导学生灵活选择和运用多种测量工具,恰当的选择长度单位。

教学目标1.经历统一长度单位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2.认识刻度尺,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借助实物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3.初步学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并通过估测,形成初步的估测意识。

4.在测量活动中,体验合作学习的乐趣,养成做事认真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认识长度单位厘米。

教学难点:在测量活动中,体验合作学习的乐趣,养成做事认真的习惯。

教具学具准备教师:直尺、1厘米小棒、铅笔、练习本学生: 直尺、1厘米小棒、铅笔、练习本教学环节备注一、创设情境、提供素材二、分析素材、理解概念谈话:“大家有没有跟妈妈去做过衣服?你知道吗,做衣服时要”量体裁衣“。

只有有量得准确,做出来的衣服才合体,可是,一个叫阿福的人在做衣服时就发生了一个笑话。

想知道吗?谁能看看这四幅图,给大家讲一个数学小故事?是啊,大家看到了阿福很不高兴,小徒弟也很纳闷,这是怎么回事?谁来说一说?引导学生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观察。

三、借助素材、总结概念(9)追问:哪种测量方法比较好呢?(10)小结:测量物体长度时,先把物体放平,一般将物体的左边和0刻度线对齐,物体右边对着几厘米,就读出几厘米。

教师一边示范,一边介绍。

(11)提问:那么谁来说说小徒弟的手有多长?你是怎么看出来的?学生观察书上的第76页图,说想法。

1.量一量:(1)一支铅笔多少厘米?观察测量是:尺子的0刻度对齐物品一段,物品对的另一端的数量就是它的长度。

(2)观察线段有多长?(3)量一量自己的铅笔有多长?(4)量一量,填一填:食指宽大约()厘米手掌宽大约()厘米2.先估计,再量一量:估计量一量你的中指的长大约()厘米大约()厘米数学课本短边的长大约()厘米大约()厘米文具盒的长大约()厘米大约()厘米自己完成,集体订正。

八 阿福的新衣——《厘米的认识》 (教案)青岛版一年级下册数学

八 阿福的新衣——《厘米的认识》 (教案)青岛版一年级下册数学

八、阿福的新衣——《厘米的认识》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知道直尺上1厘米的长度,会数出1厘米的长度,会画1厘米长的线段。

2.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思考和语言表达能力,发展学生空间观念。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意识和操作技能,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二、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认识直尺上的1厘米,初步学会用直尺画线段。

教学难点: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会画线段。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让学生观察直尺,说一说直尺有什么作用?(2)引导学生说出直尺可以量物体的长度,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测量物体的长度。

(3)板书课题:《厘米的认识》。

2. 学习新课(1)认识直尺让学生拿出自己的直尺,观察直尺,说一说直尺上有什么?引导学生说出直尺上有数字、线等。

(2)认识1厘米让学生用手指比划出1厘米的长度,然后让学生在直尺上找出1厘米的长度。

让学生用尺子量一量课本的长度,说一说课本的长度是多少厘米?(3)画线段让学生用尺子画出1厘米长的线段,然后让学生互相交流,说一说怎样画线段?(4)实践活动让学生分组进行测量活动,测量铅笔、课本、桌子等物体的长度,并记录下来。

3. 巩固练习(1)让学生完成课本上的练习题。

(2)让学生用自己的直尺测量教室里的物体,并记录下来。

4. 总结让学生说一说今天学习了什么?有什么收获?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让学生观察直尺、认识1厘米、画线段等活动,使学生初步建立了长度观念,学会了用直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交流意识,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但在教学过程中,对于部分学生的学习指导不够,需要进一步加强个别辅导,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交流意识,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八《阿福的新衣——厘米的认识》(教案)青岛版一年级下册数学

八《阿福的新衣——厘米的认识》(教案)青岛版一年级下册数学

八《阿福的新衣——厘米的认识》(教案)青岛版一年级下册数学一、教学内容今天我要向大家介绍的是青岛版一年级下册数学的《阿福的新衣——厘米的认识》。

我们将通过学习第七章第一节的内容,了解长度单位厘米的概念,掌握用厘米作为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厘米的概念,能够用厘米作为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

2. 能够通过实际操作,提高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3. 培养大家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同学们掌握厘米的概念,学会用厘米作为单位进行测量。

难点是让同学们能够通过实际操作,理解并掌握厘米的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阿福的新衣课件2. 尺子3. 练习册4. 厘米标识的小卡片五、教学过程我会通过展示阿福的新衣课件,引入长度单位的概念,让大家对厘米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然后,我会给大家发放尺子和练习册,让大家通过实际操作,测量一些物体的长度,并用厘米作为单位进行记录。

在这个过程中,我会逐一指导大家,确保每个人都能够正确地进行测量。

六、板书设计七、作业设计为了让大家更好地巩固本节课的内容,我为大家设计了一份作业。

作业题目是:请用厘米作为单位,测量你身边的三个物体的长度,并记录下来。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会对今天的课程进行反思,看看大家的学习情况,并根据大家的反馈,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大家的学习效果。

同时,我也会给大家提供一些拓展延伸的材料,让大家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希望大家能够掌握厘米的概念,学会用厘米作为单位进行测量,并在实际生活中,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教案中,有几个重要的细节是需要我们重点关注的。

我通过引入阿福的新衣这个生动的故事,旨在激发同学们对长度单位学习的兴趣。

这是一个实践情景引入的环节,我期望通过故事讲述,让同学们对厘米的概念有一个初步的认知。

我特别强调了小组合作的环节。

我认为,通过团队合作完成测量任务,不仅能够让同学们进一步理解厘米的概念,还能提高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

八 阿福的新衣—— (厘米的认识) (教案)-一年级下册数学青岛版(五四学制)

八 阿福的新衣—— (厘米的认识) (教案)-一年级下册数学青岛版(五四学制)

八阿福的新衣——(厘米的认识)(教案)-一年级下册数学青岛版(五四学制)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表象,会用尺子量物体的长度,会估测一些物体的长度,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操作能力和小组合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量感。

二、教学内容1.教材第34-35页例1、例2和“做一做”,练习六第1题。

2.多媒体课件。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初步建立1厘米的表象,会测量物体的长度。

2.教学难点:1厘米的实际意义,即什么样的线段叫做1厘米。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教具:多媒体课件、直尺、绳子、剪刀。

2.学具:直尺、绳子、剪刀。

五、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 教师出示课件,展示阿福的新衣,引导学生观察并发现衣服上的线段。

- 提问:这些线段有什么特别的地方?你们知道这些线段的长度吗?- 引导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

2.探究新知- 教师出示课件,展示直尺和1厘米的线段,引导学生观察并发现1厘米的线段。

- 提问:什么样的线段叫做1厘米?1厘米有多长?- 引导学生初步建立1厘米的表象。

- 教师出示课件,展示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引导学生学习测量物体长度。

- 提问:如何用尺子量物体的长度?量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引导学生学会用尺子量物体的长度。

3.课堂练习- 教师出示课件,展示练习题,引导学生独立完成。

- 教师巡视指导,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

4.课堂小结-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提问: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你们学会了什么?- 引导学生回顾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

六、板书设计1.课题:阿福的新衣——厘米的认识2.重点内容:1厘米的表象,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七、作业设计1.完成练习六第1题。

2.回家后,用尺子量一量自己家的桌子、椅子、床等物品的长度,记录下来,并与家长分享。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阿福的新衣-厘米的认识 青岛版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阿福的新衣-厘米的认识   青岛版

阿福的新衣--厘米的认识教学设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认识厘米,体会厘米的实际意义,会进行简单的计算和测量。

初步学会估测和测量物体的长度。

过程与方法:在实际测量活动中,了解测量方法的多样性,初步体会统一单位的必要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及合作意识,使学生养成细心、认真的学习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认识长度单位厘米,知道1厘米的实际长度,正确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难点:正确建立建立1厘米的表象,正确使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

三﹑学情分析:《认识厘米》是青岛版一年级下册的内容。

通过“阿福的新衣”引起学生思考,体会建立统一度量单位的必要性。

要让学生了解尺子,懂得比较短的物品可以用“厘米”作单位,并通过看、找、估、量等学习活动建立厘米的长度观念。

亮点预设:认识厘米的教学是学生从解决实际问题的矛盾中引入的。

教师引导学生看一看、比一比、找一找、猜一猜、量一量等形式探究发现知识形成技能,形成初步的长度观念。

四、设计理念:1.数学活动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

认识厘米的教学,就是从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矛盾中引入的。

由此教师引导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周围的事物,想身边的事情。

2.合作探究,发现知识,形成技能。

本课教学注重引导学生以合作探究为主要的学习方式。

通过看一看、比一比、找一找、猜一猜、量一量等形式,探究知识形成技能。

建立厘米的概念,增强其空间观念与学习兴趣。

五、教学准备:教师:课件,直尺,长短不同的小棒学生:直尺(每生一把);1厘米的小棒(每生一根);几厘米的小棒(每生一根);六、教学过程(一)创问(1)同学们喜欢听故事吗?老师今天给你们带来一个有趣的故事,可要认真听呀,听听故事里面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

教师课件播放《阿福的新衣》故事。

学生认真听。

是啊,大家听到了阿福很不高兴,小徒弟也很纳闷,这是怎么回事?(2)讨论交流师:刚才我们看了动画片,你知道一拃怎么回事吗?(让2、3个生说明一拃从哪到哪,大拇指和中指使劲之间叉开的最大距离就是)教师:知道了一拃是什么意思,现在我们再来说说阿福的新衣为什么做小了?请同学们把自己的想法说给小组同学听听。

八 阿福的新衣——《厘米的认识》 (教案)青岛版一年级下册数学

八 阿福的新衣——《厘米的认识》 (教案)青岛版一年级下册数学

八阿福的新衣——《厘米的认识》(教案)青岛版一年级下册数学一、教学目标1.知道1厘米的大小;2.学会用火柴棒、尺子测量物品长度;3.学会用许多个1厘米的小纸片把物品长度量起来。

二、教学重点1.让学生懂得什么是“厘米”;2.学生能够模拟测量物体长度;3.学生能够用小纸条量测物体长度。

三、教学难点1.让学生正确理解什么是“厘米”;2.让学生能够用小纸条量测物体长度。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识介绍厘米的概念和作用,引导学生懂得什么是厘米和它的实际应用。

2. 学习测量长度的方法① 制作火柴棒尺子教师向学生展示如何用火柴棒和齿签制作尺子,并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

② 对物品进行测量先让学生自己在教室里放置物品,比如椅子、桌子、教室门等,然后根据火柴棒尺子和齿签尺子的长度,让学生分别测量物品的长度。

3. 用小纸片量测长度① 制作小纸片教师向学生展示如何用A4纸剪成小纸片,并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

② 用小纸片量测物品长度教师先用小纸片量测出自己的手掌长度,并将结果公布给学生。

随后,让学生用小纸片量测自己的手掌长度,并比照教师的标准来检查自己的测量结果。

4. 练习让学生分组进行小组练习,判断以下图中物体的长度是否相等,并让其中一名学生用小纸条量测两图中的物体长度,是否符合标准。

5. 总结教师向学生询问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然后,教师让学生课下自己制作小纸条,用小纸条测量自己家里的一些物品长度,并在下一节课上报告。

五、课后作业制作小纸片,用小纸片测量自己家里的一些物品长度,并在下一节课上汇报。

六、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初步了解了厘米的概念和使用方法,掌握了测量物品长度的方法,尤其是学生学会了用多个小纸条量测物品长度,从而提高了自己的数学能力。

青岛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阿福的新衣-厘米的认识》教学设计

青岛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阿福的新衣-厘米的认识》教学设计

《阿福的新衣》-厘米的认识教学设计二教学目标1、经历统一长度单位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2、认识刻度尺,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借助实物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3、初步学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并通过估测,形成初步的估测意识。

4、在测量活动中,体验合作学习的乐趣,养成认真做事的习惯。

教学流程一、认识统一标准的必要性老师听到一个有趣的故事,认真听:从前有家裁缝店里面有一个老师傅一个小徒弟。

有一个叫阿福的想做一件衣服,来到这家裁缝店,老师傅便给他量了起来,只见老师傅伸直手,一边量一边说:“一拃两拃三拃,徒弟记着身长三拃”徒弟记下来了身长3拃。

就这样,老师傅量着小徒弟记着,一会便给阿福量完了。

刚巧师傅有事,小徒弟就开始按照刚才记得给阿福做衣服。

过了几天阿福来裁缝店来取衣服,阿福一穿衣服,太小了,一脸的不高兴。

师傅量的刚好是三拃,小徒弟明明就做了三拃,衣服怎么就小了呢?生:交流(一部分的学生能够说出:师傅的手大,徒弟的手小。

)师:小朋友们观察的真仔细,老师听明白了,其实就是因为他们的测量标准不统一,师傅的手大,徒弟的手小,虽然都是三拃但老师傅的三拃长,小徒弟的三拃短,所以衣服就做小了,这就需要一个统一的测量工具,我们在测量物体时一般是用尺子。

二、建立1厘米的空间观念1、观察认识尺子下面请同学们拿出你的尺子,仔细观察,尺子上都有些什么?把观察的结果和同桌说说。

师:谁想把你的观察结果和大家说说?生1:数字。

师:这些数字都是从几开始的?(0)这里的0和我们以前学的0表示的不一样,在这里他不是表示没有的意思,而是尺子的(起点)生2:线。

生3:字母CM教师:(1)这些都是刻度,这时刻度线尺子上的0表示起点,我们在测量物体时,一般把0刻度线对准物体的一端进行测量。

但是,你仔细看看,0是在尺子的最顶端吗?所以在测量物体的长短的时候,一定要注意,物体的一端对准的是0刻度线而不是尺子的最顶端,。

cm 是长度单位厘米的英文缩写。

2020年青岛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阿福的新衣——厘米的认识》教学设计精品版

2020年青岛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阿福的新衣——厘米的认识》教学设计精品版

《阿福的新衣》-厘米的认识教学设计二教学目标1、经历统一长度单位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2、认识刻度尺,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借助实物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3、初步学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并通过估测,形成初步的估测意识。

4、在测量活动中,体验合作学习的乐趣,养成认真做事的习惯。

教学流程一、认识统一标准的必要性老师听到一个有趣的故事,认真听:从前有家裁缝店里面有一个老师傅一个小徒弟。

有一个叫阿福的想做一件衣服,来到这家裁缝店,老师傅便给他量了起来,只见老师傅伸直手,一边量一边说:“一拃两拃三拃,徒弟记着身长三拃”徒弟记下来了身长3拃。

就这样,老师傅量着小徒弟记着,一会便给阿福量完了。

刚巧师傅有事,小徒弟就开始按照刚才记得给阿福做衣服。

过了几天阿福来裁缝店来取衣服,阿福一穿衣服,太小了,一脸的不高兴。

师傅量的刚好是三拃,小徒弟明明就做了三拃,衣服怎么就小了呢?生:交流(一部分的学生能够说出:师傅的手大,徒弟的手小。

)师:小朋友们观察的真仔细,老师听明白了,其实就是因为他们的测量标准不统一,师傅的手大,徒弟的手小,虽然都是三拃但老师傅的三拃长,小徒弟的三拃短,所以衣服就做小了,这就需要一个统一的测量工具,我们在测量物体时一般是用尺子。

二、建立1厘米的空间观念1、观察认识尺子下面请同学们拿出你的尺子,仔细观察,尺子上都有些什么?把观察的结果和同桌说说。

师:谁想把你的观察结果和大家说说?生1:数字。

师:这些数字都是从几开始的?(0)这里的0和我们以前学的0表示的不一样,在这里他不是表示没有的意思,而是尺子的(起点)生2:线。

生3:字母CM教师:(1)这些都是刻度,这时刻度线尺子上的0表示起点,我们在测量物体时,一般把0刻度线对准物体的一端进行测量。

但是,你仔细看看,0是在尺子的最顶端吗?所以在测量物体的长短的时候,一定要注意,物体的一端对准的是0刻度线而不是尺子的最顶端,。

cm 是长度单位厘米的英文缩写。

“阿福的新衣--厘米的认识”--于永红

“阿福的新衣--厘米的认识”--于永红

“阿福的新衣--厘米的认识”--于永红第一篇:“阿福的新衣--厘米的认识”--于永红《阿福的新衣----厘米的认识》教学设计山东省潍坊市潍城区健康街小学于永红教学内容:青岛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75、76页信息窗1 教材分析:测量是“空间与图形”的重要内容之一。

厘米的认识是学生认识长度单位的开始,是今后学习其他长度单位和有关测量问题的基础。

教材以有趣的故事——阿福的新衣为素材,以引发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对数学产生亲切感,从而积极投入到探索活动中。

在故事情景中让学生体会统一测量单位的必要性。

教材在安排上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以连环画“阿福的新衣”为背景,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感受问题,激发兴趣,为认识“厘米”提供背景。

第二部分:“你说我讲”包括1个红点问题和1个绿点问题。

红点问题“这是怎么回事?”引出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引导学生认识1厘米,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绿点问题“徒弟的一拃有多长?”引导学生探究测量的方法。

第三部分:“自主练习”。

第1、3题,目的是让学生应用正确的测量的方法进行测量;第2题,目的是让学生在有趣的情境中巩固从不同的起点量得的物体长度的读法,加深对厘米的认识。

教学目标:1、经历统一长度单位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2、认识刻度尺,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借助实物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概念。

3、初步学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并通过估计,形成初步的估测意识。

4、在测量活动中,体验合作学习的乐趣,养成做事认真的习惯。

教学重点:认识刻度尺,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借助实物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概念。

教学难点:长度概念的建立。

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一厘米长的小棒、尺子、橡皮、铅笔教学设计一.课前交流师:“孩子们,你们每人都有一双灵巧的双手,现在,请伸出你的右手,你能叫出这5个手指的名字吗?” 生:“大拇指、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拇指”师:“说的真好,现在,请你像老师这样把手张开,观察一下,哪两个指尖之间的距离最大?” 生:“中指”师:“我们通常把拇指指尖到中指指尖的长叫一拃。

八 阿福的新衣——《厘米的认识》(教案)青岛版一年级下册数学

八 阿福的新衣——《厘米的认识》(教案)青岛版一年级下册数学

教案:八阿福的新衣——《厘米的认识》青岛版一年级下册数学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2.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的能力。

3. 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1. 让学生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2. 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1. 建立正确的1厘米的长度观念。

2. 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a. 出示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图片中物体的长度。

b. 引导学生思考:我们用什么单位来计量物体的长度?c. 引出长度单位——厘米。

2. 新课内容a. 认识厘米i. 让学生观察直尺,找出1厘米的长度。

ii. 引导学生用手指比划1厘米的长度。

iii. 让学生举例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长度接近1厘米。

b. 认识厘米尺i. 向学生介绍厘米尺,并让学生观察厘米尺的特点。

ii. 引导学生用厘米尺测量物体长度,并说出测量结果。

c. 动手操作i. 让学生分组合作,用厘米尺测量不同物体的长度。

ii. 引导学生讨论测量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d. 课堂小结i. 让学生总结今天所学内容。

ii. 教师点评,强调重点知识。

3. 课后作业a. 让学生用厘米尺测量家中物品的长度,并记录下来。

b. 家长签字确认,加强家校合作。

五、教学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确保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动手操作和讨论。

2.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长度观念,避免出现偏差。

3. 课后作业要注重实践性,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学生能正确使用厘米尺测量物体长度。

2. 学生能说出1厘米的长度观念。

3. 学生能估量生活中常见物体的长度。

注:本教案仅供参考,具体实施过程中可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重点关注的细节:建立正确的1厘米的长度观念一、建立1厘米长度观念的重要性在小学低年级的数学教学中,长度单位“厘米”是学生首次接触的长度单位之一。

魏芬兰教案:阿福的新衣厘米的认识

魏芬兰教案:阿福的新衣厘米的认识
师:你们的办法都很好,我们一定要使用统一的标准测量,
阿福的新衣——厘米的认识
教学过程
培养学生准确观察的能力
培养学生完整表达的能力。
总结规律
为了便于我们的生活,测量物体的长度通常用尺子。测量较短物体的长度一般用厘米作单位,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认识厘米。
板书课题:厘米的认识
二、认识尺子
(一)认识刻度尺
师:(出示课件尺子)老师也有一把尺子,但它和你们的却有不同,请拿出你们的尺子仔细观察,在小组内交流一下,看看你们的尺子上都有什么?
师:看看我们的记录,你有什么新的发现?(你是怎么得出是2厘米的?)
生:大数减小数(我们除了可以用数一数的方法数出2厘米,还可以用计算的方法得出)
2.4厘米
师:谁能找出4厘米?从几开始找4厘米最快?为什么?
生:从0开始找最快,到小动物们举行了一场跳远比赛,小蟋蟀和小蚂蚱难分上下,你愿意给他们当一次小裁判,看谁跳得远吗?
(2)、表示1厘米:谁上台展示一下:学生上台吧小棒放在二指之间,抽去小棒,这一段的距离就是1cm;
教学过程
总结规律
出示课件
出示课件
(3)、想1厘米:闭上眼睛,想1厘米有多长?
(4)、生活中有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同桌商量一下。。
三、认识几厘米
(一)认识几厘米
1.2厘米
师:能在你们的尺子上找出2厘米是从刻度几到刻度几吗?
学生观察后,教师提问:我的一拃大约长()厘米?
师:我们生活中有时也会和小徒弟一样,找不到刻度尺,需要用到我们身上的小尺子——拃,你知道你的一拃大约有多长吗?(学生估计)快来测量一下吧(学生测量后汇报交流,引导学生用“大约”来说)
四、小结
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阿福的新衣——厘米的认识》教案

《阿福的新衣——厘米的认识》教案

阿福的新衣——厘米的认识教学内容:青岛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75-77页教学目标:1、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建立1厘米的空间观念,知道厘米在生活中的作用。

2、初步学会估测物体的长度,并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实际长度,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认识长度单位厘米,知道1厘米的实际长度,正确的建立1厘米的空间观念,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教学难点:知道1厘米的实际长度,正确建立1厘米的空间观念,正确地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

学具准备:学生:直尺(每生一把);边长1厘米的正方体2块;长4厘米、5厘米的纸条各一张老师:课件、米尺、课前交流:孩子们,你们每人都有一双灵巧的小手,现在,请伸出你的右手,你能叫出这5个手指的名字吗?(大拇指、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手指)说得真好!看,像老师这样把手张开,哪两个手指尖之间的距离最大?(学生回答:拇指和中指)哦,我们通常把拇指指尖到中指指尖的长叫一拃(在实物投影上伸开手,讲一拃)。

(投影出示一拃图片同时板书:一拃)来,伸出你的一拃让老师看看并指指,同桌比一比。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引入课题:你们见过做衣服的吗?要做衣服,先要量尺寸,尺寸量的准,衣服才能合身。

(出示阿福的图片)看这位先生叫阿福,他在一家衣服店里做衣服时却发生了一件有趣的事。

1、引导学生看图讲故事,学生在老师引导下完整故事内容。

到底是为什么呢?谁能帮帮这位小徒弟呢?生:因为师傅手大,徒弟手小;师傅一柞长,小徒弟一柞短。

(师):来,老师当师傅,你来当徒弟,咱们比比看.确实是师傅的手大.师:那么怎样做才不会出现这种情况呢?生:(1)师傅量师傅做。

师:想法不错,请坐。

(2)徒弟量徒弟做。

想法也很好,请坐。

生:(3)用尺子量一量。

师:哎,这个主意不错。

对,为了测量的准确和交流的方便,人们发明了尺子,用它来测量物体的长度。

课件出示卷尺、软尺图片,拿米尺,告诉学生老师使用的是米尺,同学们用的是直尺。

阿福的新衣-厘米的认识

阿福的新衣-厘米的认识

《阿福的新衣——厘米的认识》教学设计执教者:李国燕教材分析:《阿福的新衣——厘米的认识》是一年级数学下册(青岛版)第八单元的教学内容。

本单元是学生认识长度单位的开始,是今后学习其他长度单位和有关测量知识的基础。

本单元设有两个信息窗。

我所执教的是第一信息窗的内容。

第一信息窗是“阿福做上衣”的情景,通过“这是怎么回事”的问题引出统一测量单位的必要性及厘米的认识,同时学习线段的有关知识。

学情分析: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已经对物体的长度、测量工具和方法等,有了一些感性的认识和经验。

但是,对什么是长度单位、常用的长度单位有哪些、他们有什么关系等,缺乏明确的认识。

教学目标:1、结合故事情境,使学生体会建立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2、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并初步认识线段。

3、会用刻度尺测量较短物体的长度,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

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使学生养成细心、认真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掌握用厘米作单位测量的方法。

教学难点: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教具学具:课件、直尺、米尺教学思路:厘米的认识是学习长度单位的起始阶段,对于一年级孩子来讲比较陌生,也比较抽象,学生很难建立起1厘米的空间概念。

应把抽象的数学概念以生动、活泼的姿态呈现给学生。

本节课,从学生的认知心理出发,确立教为学服务的观念,老师以一个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的身份与学生一起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根据教学目标要求和学情分析,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预设以下思路:通过故事导入,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合作交流,探究新知,设计数学活动,放手让学生去体会感悟—课堂小结,梳理本节课的知识点。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师:孩子们,喜欢看动画片吗?一边看一边思考,比一比,谁听得认真、看得仔细。

(课件展示故事过程)(生动有趣的动画激发起学生学习的热情,引导学生在好奇中学会深入思考:问题的原因在哪里)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1、体会统一测量单位的必要性师:阿福的新衣做的怎么样?(太小了)这是怎么回事?大家想一想,(当看到有同学举手时)。

阿福的新衣-厘米的认识 薛传霞

阿福的新衣-厘米的认识  薛传霞

《阿福的新衣—厘米的认识》教案临朐外国语学校薛传霞教学内容:一年级下册第75-77页,信息窗1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1、在实践活动中,认识长度单位厘米,体会厘米的实际意义。

2、结合实际,经历不同的方法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能用刻度尺正确测量物体的长度。

(限整厘米数)3、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形成初步的估计意识。

4、在具体的测量活动中,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厘米的认识,难点:体会厘米的实际意义。

教具准备:课件、1厘米的实物若干、多种长度的纸条(1厘米、6厘米、9厘米)。

学具:学生尺一、课前交流,故事导入师:小朋友们喜欢听故事吗?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非常好听的故事,想不想听啊?生:想。

师:请小朋友们一边看图片一边听,(老师讲故事):今天老师给大家讲一个名叫“阿福的新衣”的故事,要过年了,阿福决定给自己做一件新衣服。

他来到一家裁缝店,师傅为他量了衣服的长短和大小,旁边的徒弟很认真地将量的结果记录下来。

接下来,徒弟按照记录的结果给阿福做好了衣服。

这一天,阿福来取自己的新衣服,一试穿,才发现衣服短了很多。

小朋友们,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小组同学互相说一说,然后汇报交流。

)二、合作探究,学习新知1、长度单位的统一师:刚才我们听了故事,你知道一拃怎么回事呢?(让2、3个生说明一拃从哪到哪,大拇指和中指使劲之间叉开的最大距离就是)教师:阿福的新衣为什么做小了?生:师傅的手大,徒弟的手小。

师:小朋友们观察的真仔细,老师听明白了,师傅的手大,徒弟的手小,请你到前面来,我们演示一下。

(请一学生上台)师:我当师傅你来当徒弟好吗?(师与学生比手,比拃)教师:我们一起用自己的拃量一量课桌的长度好吗?(开始,并交流结果)师:我明白了,一样的桌子,老师的手大,你的手小,所以结果不一样。

徒弟在给阿福做衣服的时候,也是这样的情况,对吗?师:那怎样做才不会出现这种情况呢?生1:师傅的手量,师傅做,生2:徒弟的手量,徒弟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阿福的新衣——厘米的认识
教学内容:青岛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75-77页
教学目标:1、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建立1厘米的空间观念,知道厘米在生活中的作用。

2、初步学会估测物体的长度,并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实际长度,
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认识长度单位厘米,知道1厘米的实际长度,正确的建立1厘米的空间观念,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教学难点:知道1厘米的实际长度,正确建立1厘米的空间观念,正确地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

学具准备:学生:直尺(每生一把);边长1厘米的正方体2块;长4厘米、5厘米的纸条各一张
老师:课件、米尺、
课前交流:孩子们,你们每人都有一双灵巧的小手,现在,请伸出你的右手,你能叫出这5个手指的名字吗?(大拇指、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手
指)说得真好!看,像老师这样把手张开,哪两个手指尖之间的距离
最大?(学生回答:拇指和中指)哦,我们通常把拇指指尖到中指指
尖的长叫一拃(在实物投影上伸开手,讲一拃)。

(投影出示一拃图片
同时板书:一拃)来,伸出你的一拃让老师看看并指指,同桌比一比。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课题:
你们见过做衣服的吗?要做衣服,先要量尺寸,尺寸量的准,衣服才能合身。

(出示阿福的图片)看这位先生叫阿福,他在一家衣服店里做衣服时却发生了一件有趣的事。

1、引导学生看图讲故事,学生在老师引导下完整故事内容。

到底是为什么呢?谁能帮帮这位小徒弟呢?
生:因为师傅手大,徒弟手小;师傅一柞长,小徒弟一柞短。

(师):来,老师当师傅,你来当徒弟,咱们比比看.确实是师傅的手大.
师:那么怎样做才不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生:(1)师傅量师傅做。

师:想法不错,请坐。

(2)徒弟量徒弟做。

想法也很好,请坐。

生:(3)用尺子量一量。

师:哎,这个主意不错。

对,为了测量的准确和交流的方便,人们发明了尺子,用它来测量物体的长度。

课件出示卷尺、软尺图片,拿米尺,告诉学生老师使用的是米尺,同学们用的是直尺。

课件出示三把直尺的图片
2、认识直尺:
别看同学们的尺子花样很多,但它们和老师的三把尺子上都有共同的地方是什么?
生:有数字,有小竖线,有两个字母(或厘米两个字)等等。

关于它们你想提什么问题?
二、认识1厘米,帮助学生建立1厘米的表象:
师:读一读尺子上的数。

是用来表示刻度是几的。

看尺子这些数是从几开始的?(出示直尺图片)尺子上0所对的这条长线叫0刻度线,表示起点。

(板书:0起点)
下一条长线在数字几上?这条就是1的刻度线。

这儿呢?数与刻度线是对应的。

(板书:刻度线)看这些长刻度线,每相邻两条长刻度线间是1大格。

Cm表示厘米,是一种常用的长度单位.从0刻度线到1刻度线之间的长度就是1厘米。

教师在米尺上画出1厘米。

让学生说有什么感觉(很短)所以厘米是用来测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

问:CM表示什么?厘米用什么字母表示?
你还能找到1厘米吗?虽然同学们找到的1厘米所在的位置不同,但它们都是1大格,也就是1厘米。

看准尺子上的1厘米,用右手的食指和拇指比出1厘米。

拿出边长是1厘米的小正方体,放到指间再拿出来,指间的长度就是1厘米。

同桌互相看对方比的1厘米。

我们认识了厘米,知道了1厘米有多长,你能从自己的身上找到1厘米吗?生活中能找到吗?
刚才我们认识了厘米,知道了它是测量较短物体长度的单位。

三、认识几厘米:
1、师:1大格的长度是1厘米,那从0刻度线到2刻度线的长度呢?为什么?比划一下!还能找到2厘米吗?
你还能找到多长?
师:说了这么多,为什么它们的长度都是几厘米呢?
2、练习题:蟋蟀和蝈蝈题:
师:小朋友,你见过蟋蟀和蝈蝈比赛跳远吗?打开书77页
师:它们俩个谁跳得远?同桌讨论
学生汇报:来说说你们的理由。

生:从0到11是11厘米长;蟋蟀跳了11个大格;
蝈蝈跳了9大格,是9厘米。

可以用16-7=9厘米.列式计算方便准确.
师:在读这两个长度时,你觉得哪一个好认一些?为什么?
教师小结:物体一端对准0刻度线,这样比较方便准确。

四、估计、测量物体的长:
1、估计、测量红色纸条的长度:
师:拿起这根红色纸条,约长多少厘米?比比谁的眼力好。

生:3 、4厘米……
师:到底多长呢?怎么办?
生:用尺子量一量
师:来动手测量一下。

(老师巡视观察)谁来说一说?
师:你是怎样测量的?生到讲台展示.
生:一端对着0,纸条紧贴尺子,看另一端到刻度4,就是4厘米长。

问:谁估计是4厘米,你们的观察力真棒。

还有怎么量的?最快的方法
是从几开始?
2、小组活动估计、测量蓝纸条长
师:估计有多长?眼力越来越准了。

怎么量的?
3、研究徒弟的一拃:
师:故事中因为师傅和徒弟的柞长不同,所以发生了前面的故事。

我们学习了厘米,你有什么想法?
生:如果当时有尺子量一量就好了。

量我们的一柞有多长?
谁想说说?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一柞的长度会越来越长。

6、首尾呼应故事:
师:老师的一柞是19厘米。

看来,老师的一拃比你的一拃长,故事中师傅的一拃比徒弟的一拃长,怪不得小徒弟做出来的衣服是又瘦又短。

五、总结评价:
师:有什么收获?
师:对,这节课我们一起认识了长度单位厘米(板书厘米的认识)老师布置一个实践作业,书上的题目,先估后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