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空诱变育种解析

合集下载

太空育种介绍

太空育种介绍

第4部分
太空育种的应用前景
太空育种的应用前景
01
02
03
随着航天科技的发展和人类 对植物育种需求的增加,太 空育种的应用前景十分广阔
未来,我们可以利用太空育 种技术培育出具有高产量、 优良品质、抗逆性强、适应 性强等优良性状的新品种, 为解决粮食安全、生态环境 保护等全球性问题提供新的
解决方案
同时,太空育种技术的发展 也将推动相关领域的技术进
出更好的性状
通过在太空中的诱变处理,我 们可以获得具有优良性状的突 变体,进而培育出新的植物品

第2部分
太空育种的过程
太空育种的过程
选择健康的、具有较高变异潜力的 植物种子进行太空诱变处理
将选定的种子搭载在航天器中发射 升空,进入太空环境
在太空中的特殊环境下,种子受到 高能离子辐射和微重力等作用,发
02.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航天科技的发展,太空育种技术逐渐成为一种全 新的育种手段,为人类提供了一种高效、快速的植物新品种培育方法
第1部分
太空育种的原理
太空育种的原理
太空中的高能离子辐射和微重 力等特殊条件可以引起植物种 子的基因变异,使种子内部的
遗传物质发生突变
这些突变可能会使植物在生长、 发育、产量、品质等方面表现
快速性:相较于传统的育种方法,太空 育种周期短,可以快速培育出新的植物 品种
突破性:太空育种有助于打破物种之间 的生殖隔离,培育出具有突破性的新品 种
环保性:太空育种是一种非转基因的育 种方式,对环境无害
太空育种的优点和局限性
局限性
技术难度:太空育种技术难度较高,需要具备专业 的航天技术和植物育种知识 成本高昂:太空育种需要耗费大量的资金和资源, 包括航天器的发射、种子的搭载等 变异不确定性:虽然太空育种能够产生大量的基因 变异,但变异的方向和程度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 需要进一步筛选和研究 安全性问题:虽然太空育种是一种非转基因的育种 方式,但基因变异可能会产生新的有害性状,需要 进行安全性评估

空间诱变育种-9

空间诱变育种-9

4.4空间诱变获得材料的分子生物学分析
• G.Horneck等[23] 研究表明: 真空度的提高会导致孢子突变频率的提高,但对质粒DNA无 影响。 宇宙射线会导致DNA链的断裂并使材料的成活率降低。 • 邢金鹏、陈受宜等利用卫星搭载获得了水稻农垦58大粒型 突变系。 通过对突变系及原始对照的RAPD分析,找出了与大粒性状 相关的特异片段OPA18-3,并定位在水稻第11条染色体上 证明了突变后代在染色体的DNA水平上确实发生了变异。
• 他们研究认为:太空环境使潜伏的转座子激活,活化的转 座子通过移位、插入和丢失,可以导致基因的变异和染 色体的畸变。
• 这一新的发现为航天诱变育种的机理研究又增加了新 的内容,加速了航天诱变育种机理的研究进程。
4生物学效应
4.1空间环境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研究表明: • 微重力能减缓植物的生长速度和生长周期; • 进入太空的郁金香花蕾不能开放; • 兰花生长期达6个月; • 莴苣幼苗的根冠细胞在微重力的作用下不能再生,而地 面上只要4 8天。 • 空间条件对植物的生长习性及形态也会产生影响; • 地上部变直立型为簇生型,生长点的趋光性消失,根、茎、 叶的生长取向发生改变,并受种子放臵位臵的影响。 • 同时,真空条件能够使植物种子增加对诱变因素的敏感 性。
小麦航天诱变育种同样也取得了新进展
• 小麦航天2号已进入了生产应用。 • 张世成等(1992) 利用卫星高空处理小麦豫麦13,获得高产新品系。该品 系比对照豫麦2号增产7.3%,比原豫麦13增产3.4%,且比 原豫麦13抽穗期、成熟期提早1~2d,穗增大,成穗数提 高,丰产性好。 • 江西省农科院 选育出特早熟、品质优良的黑大麦及早熟优质抗病小 麦新品系。
• 空间诱变小麦 根尖的畸变细胞数目高于地面对照组。

2021航天诱变育种特点、机理研究及应用范文2

2021航天诱变育种特点、机理研究及应用范文2

2021航天诱变育种特点、机理研究及应用范文 航天诱变育种是将植物干种子搭载返回式航天器(卫星),经过空间诱变作用产生变异,在地面选择有益变异培育新种质、新品种的育种方法,与常规育种相比,航天诱变育种具有诱变频率高、变异幅度大、育种周期短和有利突变体多等特点[1-7]。

1航天诱变育种技术的概念与原理 航天诱变育种又称“空间诱变育种”,它是将农作物种子或供试诱变材料搭乘返回式卫星或宇宙飞船,送到距地球 200~400 km 的太空,利用空间宇宙射线的强辐射,在高真空、微重力和交变磁场等特殊环境中进行诱变处理,使供试的农作物种子和材料产生有利变异,返回地面试种后继续采用常规育种技术,从中选育出农作物新品种[8-10]。

因此,航天诱变育种技术是将航天技术、生物技术和农作物育种技术相结合发展起来的一项崭新的育种技术。

2航天诱变育种特点 2.1变异源丰富 卫星和飞船飞行的空间存在着各种质子、电子、离子、a粒子、高空重离子等高能粒子以及 X射线、Y 射线和其他宇宙射线,它们都能穿透宇宙飞行器的外壁,作用于飞行器中的生物,有很高的相对生物效益,是有效的变异源。

当植物种子被宇宙射线中的高能重粒子击中后,种子中会发生多重染色体畸变。

而且高能重粒子击中的部位不同,畸变的频率亦不同。

根尖分生组织和胚性细胞被击中时畸变频率最高。

也有研究指出 DNA 和生物膜(尤其是核膜)是射线作用的靶子,DNA 被击中后引起的断裂或其他损伤能引起细胞的一系列修复活动,若损伤未被修复或被错误修复做 p 染色体缺失、倒置、异位和重复等就可能引起遗传性状变异[11-12]。

2.2育种周期短 通过传统育种获得一个新品种平均需要10年左右的时间,从 5、6 代才开始稳定;而航天育种则只需 5 年左右的时间,在 3、4 代开始稳定,较常规手段育种周期大大缩短。

3我国航天诱变育种取得的成果 自 1987 年起,在国家“863”计划的资助下,全国已有 23 个省、市的 70 多家科研单位参加了航天诱变育种和空间生命科学的多学科研究,先后 10 多次利用返回式卫星、神州号飞船搭载了水稻、小麦、大麦、棉花、大豆、谷子、花生、牧草、萝卜、茄子、番茄、青椒、百合等几十种作物的 1000 多个品种,其中 500 多个品种产生了有利性状的遗传变异,已从中选育成功水稻、小麦、棉花、大豆、油菜、黄瓜、芹菜、番茄、大葱、西瓜、白莲等作物品种 513 个,占世界各国航天诱变育成新品种总数的 25%,累计示范推广面积超过13.33 万 hm2,有的品种初具产业化规模。

太空育种

太空育种

太空育种的其他优势:

第一,太空育种基因变异频率高。对于农作物育种来说,只有发生基因变异才能为科研人员提 供新的选择机会,才能培育出新的农作物品种。基因变异频率越高,培育出新品种的概率就越 大。 第二,太空育种基因变异周期短。基因变异的周期越短,在一定时间内可能产生新的基因形的 数量就越多,从而培育新品种的数目就越多,而农作物育种的时间就会越短。对中国农业而言, 正常农业育种一般需要8年时间,而太空育种可以缩短一半时间。


太空育种辣椒王
经历过太空遨游的农作物种子,返回地面种植后,不仅植株明显增高增粗,果型增大,产量比 原来普遍增长而且品质也大为提高。到目前为止太空育种取得了不错的成效,但仍无法控制种 子的变异方向,只能是任其发展,这是当今世界的科学空白区 ,等待着科学家们去做进一步 的探索。 太空环境对植物基因产生影响已经得到各国科学家的证实,但是对太空育种原理的解释仍在 争论之中。
太空育种的安全性

太空食品和普通食品没有什么区别,是很安全的食品。关于太空食品安全性的问题,专家普遍 认为,太空育种并没有将外源基因导入作物中使之产生变异。作为诱变育种技术,太空育种可 使作物本身的染色体产生缺失、重复、易位、倒置等基因突变。这种变异和自然界植物的自然 变异一样,只是时间和频率有所改变。太空育种本质上只是加速了生物界需要几百年甚至上千 年才能产生的自然变异。太空中宇宙射线的辐射较强,这是植物发生基因变异的重要条件。人 工辐射育种中的辐射剂量只是国际食品安全辐射量的几十分之一,而太空中的辐射剂量还不到 辐射育种辐射剂量的百分之一。宇宙射线引起的基因变异经常会让人想到转基因食品。转基因 作物是将外源基因导入植物体内而培育出的新品种,如转基因大豆是将非大豆植物甚至动物、 微生物的基因导入而产生的变异。而太空育种则是让作物的种子自身发生变异,没有外源基因 的导入。我国颁布的有关转基因安全管理规定中特别排除了对自身通过突变产生的新物种的管 理,这也说明太空育种是非常安全的,不用担心其产品的安全性。太空食品是按照人类需要选 择出来的,不是转基因食品。至于污染,则是栽培方法和使用农药、化肥的问题。

航天诱变育种技术在作物育种上的应用

航天诱变育种技术在作物育种上的应用

工作研究20NEW FARMERS新农民NO.36 2019航天诱变育种技术在作物育种上的应用常天佑1,王翠侠1,张建伟2,杨保安2(1.河南航宇种业有限公司,河南 宝丰 467400;2.河南省科学院同位素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河南 郑州 450015)摘 要:作物航天诱变技术是作物种子或离体组织在太空特殊环境下受空间环境各种环境因子的刺激作用,诱发一系列遗传变异,通过筛选有益变异,最终获得作物新品种或创制优异育种材料和基因资源的技术。

本文从航天育种的概念机理、航天诱变育种的特点、航天诱变育种的生物学效应、航天诱变育种的发展和研究现状等方面概述了国内外航天育种研究的进展和成就,并就我国航天育种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作物;航天诱变;育种1 作物航天诱变育种的概念与机理所谓航天诱变育种,是指利用高空气球、卫星或飞船等返回航天器,将农作物的种子、组织、器官或活体送入太空,在宇宙射线、微重力、近地磁场和高真空等多种空间因素的综合诱变作用下,打破基因连锁,促进优异基因重组,促使基因变异,进而使其性状发生改变,然后再从返回地面的生物体中筛选发生突变的新种质材料,并进一步选育出植物新品种、优异育种材料以及特色基因资源材料的育种方法[1-3]。

在空间环境中,存在宇宙射线、高能粒子辐射、强烈的紫外线照射、微重力、近地磁场和高真空等诸多诱变因素,这些因素会影响作物的生存、生长和发育,甚至导致许多可遗传的变异。

一般认为引发变异的主要因素是宇宙辐射和微重力 [1,4]。

在太空中,天然辐射比地球强得多,这些射线包括宇宙射线和太阳磁暴产生的各种质子、粒子、电子、低能量离子、高能量离子及强紫外线等,都会对生物发生作用。

空间辐射通过对生物体系统代谢途径中的遗传物质损伤和以染色体断裂为主的染色体变异引起植物的变异,如碱基缺失、碱基间氧键的断裂、碱基内单键断裂、双链断裂、染色体螺旋内的交联程度,以及分子和蛋白质的交联,产生细胞失活、发育异常等[1,5]。

太空育种

太空育种

航天育种摘要:航天育种是集航天技术、生物技术和农业育种技术于一体的育种新途径。

大量的试验证明, 航天育种已培育出许多高产、优质、抗逆性强的优良品种, 是一个前景很好的新的育种方法。

关键词:航天育种一、什么是航天育种航天育种也称空间诱变育种或航天育种, 是指将植物种子、试管种苗或其他生物种苗放在航天器上, 送到太空, 利用太空特殊的、地面很难模拟的环境, 即微重力、高真空、强宇宙高能粒子射线辐射、宇宙交变磁场、高洁净及大温差等方面的诱变作用, 使种子基因产生遗传变异, 再返回地面选育, 培育新品种的育种新技术[ 1]。

二、航天育种机理及诱变的生物学效应空间环境与地球环境之间差异巨大, 太空的特殊条件对进入空间的生物材料具有明显诱变作用。

空间诱变中高能重粒子(H ZE )能更有效地导致细胞内遗传物质DNA 分子的双链断裂, 而且其中非重接性断裂所占的比例较高, 从而有更强的诱发突变能力。

另外,微重力条件可以抑制复机制, 即微重力与辐射可以产生协同作用, 增加变异率。

太空诱变导致的死亡率较低, 这样, 发的各种突变都可能表现出来, 从而培育出新品种。

三、航天育种的生物种类1、植物种类截止目前, 曾经幸运进入太空的生物以植物占大多数, 其中粮食作物有麦、大麦、谷子、水稻、甘薯、玉米、高粱、绿豆、红小豆等; 蔬菜有萝卜、青椒、茄子、番茄、绿菜花、大蒜、黄瓜、丝瓜、辣椒、香菜、韭菜、青菜、瓠子、芥苜蓿等; 经济作物有棉花、烟草、西瓜等; 裸子植物有白皮杉、油衫、石刁柏等; 油料作物有大豆、油菜、蓖麻、芝麻、竺麻、向日葵等; 药用植物有西洋参、枸杞、甘草等; 花卉有仙人掌、鸡冠花、菊花、百合等。

. 1. 1 航天育种的粮食作物航天一号0小麦是1998年山东省农科院原子能所利用一般小麦和美国黑小麦经过杂交形成的新品系, 然后通过返回式卫星携带进入太空诱变, 再经连续7代定性试种培育而成的。

/航天一号0小麦良种于2003年试种12. 5公顷获得成功。

科技小论文-太空育种

科技小论文-太空育种

科技小论文-太空育种
世界瞬息万变,唯有科技不变,科技造福人类。

最近,人类的生存、生产活动随着科学技术和国民经济的发展逐步从最初的陆地、海洋、大气层进入地球轨道空间和外层空间,并且开始适应、研究、认识、利用和开发太空环境,这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次伟大飞跃。

太空环境蕴藏着极其丰富和多种多样的资源。

从而诞生了太空育种这洗育良种的新手段。

太空育种,也称空间诱变育种,就是将农作物种子或试管种苗送到太空,利用太阳特殊的、地面无法模拟的环境(高真空、宇宙高能离子辐射、宇宙磁场、高洁净)的诱变作用,使种子产生变异,再返回地面选育新种子、新材料,培育新品种的作物育种新技术。

在以前,农民伯伯每到春季就辛勤地耕地、播种、插秧,到夏季就要施肥、除虫、浇水,当然,秋天是最开心的啦,果儿结满枝头,然后过了寒冷的冬季,这些工序又要一道一道的重复,可是有时候天气喜怒无常,比如七月下间的汛情,农民伯伯辛苦劳动一年的结晶就会被无情地摧残,一切的成果都会付诸东流,但是如果是太空育种这一新技术的应用实现,农作物对自然灾害的抵抗力就会大大提升。

科技的大门已经为我们敞开,科技仍需要我们探索、发展,让我们在科技的海洋里自由畅游。

太空诱变育种解析

太空诱变育种解析

太空诱变是利用太空中的强辐射、微重力、高真空、弱磁场等诱变因子对植物种子、组织、器官或生命个体的基因变异的诱变。

太空诱变育种摘要:现在,越来越多的国家利用太空诱变来培育新品种,同时在这一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成果,由此开辟了一条植物育种的新的途径关键字:太空诱变特点安全性应用展望太空育种.又称航天育种、空间诱变育种,是利用太空技术.通过高空气球、返回式卫星、飞船等航天器将作物的种子、组织、器官或生命个体等诱变材料搭载到200~400 km高空的宇宙空间,利用强辐射、微重力、高真空、弱磁场等宇宙空间特殊环境诱变因子的作用.使生物基因发生变异,再返回地面进行选育,培育新品种、新材料的作物育种新技术。

其核心内容是利用太空环境的综合物理因素对植物或生物遗传性的强烈动摇和诱变,在较短的时间内创造出目前地面诱变育种方法难以获得的罕见突变种质材料和基因资源,选育突破性新品种,由此而开辟一条植物育种的新途径。

太空诱变的主要因素1.微重力太空的重力环境明显不同于地面,未及地球上重力十分之一的微重力(10-3~10-6 g)是引起植物遗传变异的重要原因之一。

许多实验证明,植物感受和转换微重力信号,是通过质膜调节细胞内Ca2+水平或磷脂/蛋白质排列顺序的变化等,引起ATP酶、蛋白质激酶、NAD氧化还原酶及光系统中许多酶类的活性变化等,从而在细胞分裂期微管的组装与去组装、染色体移动、微丝的构建、光系统的激活等方而起作用,进而影响细胞分裂、细胞运动、细胞间信息传递、光合作用和生长发育等生理生化过程,并出现细胞核酶变、分裂紊乱、浓缩染色体增加、核小体数目减少等。

已有的研究结果还指出,微重力是通过增加植物对其它诱变因素的敏感性和干扰DNA损伤修复系统的正常运作,从而加剧生物变异,提高变异率。

2.空间辐射空间辐射源包括来自地磁场俘获的银河宇宙射线和太阳磁暴的各种电子、质子、仅粒子、低能重离子和高能重离子等。

它们能穿透宇宙飞行器的外壁,作用于太空飞行器中的生物。

太空育种科普

太空育种科普

深圳太空作物园内展示了随我国神舟系列飞船及 俄罗斯飞船搭载过的400多种农作物。有形体硕大 ,近三百斤的太空南瓜,形似老鼠的老鼠瓜,大如 足球的太空茄子,小如鸡蛋的太空鸡蛋茄,色彩斑 斓的太空辣椒,1米多高的太空葫芦,营养价值高 的太空番茄、黄瓜、丝瓜、辣椒、豆类,有五颜六 色的太空牵牛花,醉蝶花、兰花、彩叶草等太空花 卉
、普洱茶、鸡蛋、蚕卵等
新疆太空椒:搭载神舟六号育种显神奇

海南皇帝椒曾搭乘"神舟六号"太空飞船赴 太空一游

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船 于2008年9月25日在中国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载人航 天发射场用长征二号F火 箭发射升空。本次太空育 种的植物:辣椒、茄子、 番茄、黄瓜、萝卜鹅掌楸 等87个品系。
花卉在太空育种中的应用
在花卉育种方面,我国花卉空间育种工作开始于1987 年,先后有27 种花卉种子搭载卫星或飞船,在一串红、三色堇、万寿菊、醉桨草、兰花、 醉蝶、矮牵牛、菊花等草本花卉中选出了一些具有优良变性状的新品系 ,
普遍出现了许多地面上无法获得的变异,并且有益变异多、变异
幅度大、稳定性强,大大缩短了育种周期。
与“神六”飞船一起上太 空的花卉——“瓷玫瑰"
园林植物太空育种的优势
园林植物太空育种的优势
太空育种的向日葵变成了菊花状,颜色由浅黄变 成金色菊黄
2. 航天育种不存在生物安全性问题,园林植物育种优势明显高于农作物
太空辐射改变的只是种子自身的基因序列,整个育种过 程中,不会引入任何外来基因。而且太空辐射不会在种子上 有任何存留。花卉只是用作观赏,大众不会有什么安全方面 的顾虑。
我国太空育种发展现状
• 我国育种工作者,于1987年8月5日在我国 发射的第9颗返回式卫星上首次搭载了青椒 、小麦、水稻等一批种子,开始了我国太空 育种的有益尝试。此后,经过20余年的探索 和发展,已建立了全国航天育种研究协作网, 使航天育种研究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航天诱变育种特点、机理研究及应用

航天诱变育种特点、机理研究及应用

变异遗传稳定性
遗传稳定性高
经过多代自交或回交,航天诱变产生 的有益变异可稳定遗传。
遗传背景清晰
航天诱变育种材料遗传背景相对简单 ,便于后续遗传分析和基因定位。
高产优质新品种选育潜力
高产潜力
航天诱变可产生具有高产潜力的突变体,为作 物增产提供新种质资源。
优质特性
通过航天诱变育种,可改良作物品质性状,如 提高蛋白质含量、降低不利成分含量等。
航天诱变育种特点、机理研 究及应用
汇报人:XX 20XX-01-22
目录
• 航天诱变育种概述 • 航天诱变育种特点 • 航天诱变育种机理研究 • 航天诱变育种技术应用 • 航天诱变育种挑战与前景
01 航天诱变育种概 述
定义与发展历程
定义
航天诱变育种是指利用空间环境(如微重力、宇宙射线、高真空等)对植物种子或组织进行诱变处理 ,使其遗传物质发生变异,进而选育出优良品种的一种育种方法。
DNA损伤与修复
研究空间环境对生物DNA的损伤类型及修复机制,揭示航天诱变育种 的分子基础。
基因表达调控
探讨空间环境对生物基因表达的影响及调控机制,解析表型变化的内 在原因。
蛋白质组学分析
通过蛋白质组学技术研究空间环境下生物体内蛋白质的表达及功能变 化,深入了解航天诱变育种的分子机制。
代谢组学分析
利用代谢组学方法分析空间环境下生物体内代谢产物的变化,揭示航 天诱变育种对生物代谢途径的影响。
抗逆性增强
航天诱变可提高作物的抗逆性,如抗旱、抗寒、抗病等,有助于应对气候变化 和生物胁迫。
03 航天诱变育种机 理研究
空间环境对生物遗传物质影响
空间辐射
太空中的高能辐射(如宇宙射线 、太阳风等)会对生物的DNA造 成直接或间接的损伤,导致基因

生物趣味知识:太空种子有没有危害

生物趣味知识:太空种子有没有危害

生物趣味知识:太空种子有没有危害太空种子有没有危害到目前,我国成功利用返回式卫星进行了21次搭载作物种子试验,培育出60多个优良新品种,目前通过国家省部级鉴定的13个航天蔬菜新品种,取得明显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嫦娥一号升空前夕,记者采访了我国国家航天育种首席科学家、中国农业科学院航天育种中心主任刘录祥研究员。

航天育种据刘录祥介绍,航天育种准确来讲叫航天诱变育种,就是利用高空气球、返回式卫星、飞船等航天器,将作物种子、组织、器官或生命个体搭载到宇宙空间,通过空间环境中高能粒子辐射、微重力、高真空等综合因素的作用,使生物基因产生变异,再返回地面进行选育,培育高产、优质、早熟、抗病良种的作物育种新技术。

从1987年到现在进行的21次航天育种试验表明,航天诱变育种具有变异频率高、变异幅度大、有益变异多、变异稳定快等优点。

其最大优势在于有可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创造出目前地面诱变育种方法难以获得的罕见基因资源,培育出有突破性的优良品种。

目前已有31个品种通过国家省部级鉴定,其中航天蔬菜新品种13个,取得明显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它是航天高科技与农业遗传育种相结合的产物,是综合了宇航、遗传、辐射、育种等跨学科的高新技术,是传统诱变育种方法在高科技情况下的延伸。

刘录祥说,航天育种是我国科学工作者开创的农作物育种新技术。

从严格意义上讲,国外并没有运用航天技术进行育种工作。

现在我国的航天育种研究工作,也邀请了国外的一些著名实验室参与进来,以便将该项技术推向国际。

种子变异有无危害既然是诱变育种,那么航天蔬菜、航天粮食的食用会不会对人体产生危害呢?刘录祥说,航天育种是有意识地利用空间环境条件加速生物体的变异,从本质上与自然变异没有任何区别,只是利用宇宙辐射、微重力及弱地磁场等因素的诱导,使作物产生基因突变。

这仅仅改变了突变发生的频率而已。

在正常情况下,植物种子产生自然变异要经历漫长的过程,或许几十年,甚至上百年,而航天育种只是使这个速度加快而已,并不存在安全问题。

太空育种名词解释

太空育种名词解释

太空育种名词解释
太空育种,也称为空间诱变育种,是一种利用太空环境中的微重力、强辐射、高真空等特殊因素,诱导植物种子发生基因突变,进而选择具有优良性状的变异植株进行培育,最终获得新品种的育种方法。

与传统的育种方法相比,太空育种具有突变率高、变异幅度大、有益变异多等优点,能够为人类提供更多的、具有优良性状的新品种。

太空育种的原理是利用太空中的特殊环境条件,使植物种子或植株产生基因突变,进而产生新的性状。

这些新的性状可以是抗病性、抗虫性、抗逆性、产量、品质等方面的优良性状。

通过对这些变异植株进行选择和培育,可以获得具有优良性状的新品种。

太空育种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1. 选择亲本:选择具有优良性状的植物作为亲本,经过人工授粉、杂交等手段获得种子。

2. 搭载卫星:将种子搭载在卫星上,使其进入太空环境。

3. 返回地面:卫星返回地面后,将种子取出。

4. 种植与观察:将种子种植在实验田中,观察其生长情况,并对变异植株进行选择和培育。

5. 遗传稳定性试验:对变异植株进行多代繁殖和观察,以检验其遗传稳定性。

6. 品种审定:通过遗传稳定性试验的变异植株经过品种审定后即可成为新品种。

太空育种在国内外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已经成功培育出许多具有优良性状的新品种。

例如,太空育种在提高作物的抗病性和抗虫性、改良作物的品质和产量、培育新的农作物品种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同时,太空育种也为人类探索外太空、开发太空资源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太空诱变选育优质水稻新品种(系)探讨

太空诱变选育优质水稻新品种(系)探讨

太空诱变选育优质水稻新品种(系)探讨摘要利用太空诱变技术,结合沿黄稻区水稻生产实际,制定出优质水稻新品种的技术路线,从搭载材料的选择及搭载后新品系的选育出发,把_优质和食味品质放在了首要位置,选育出优质、抗病、中早熟水稻新品系黄蕊1号及有较高利用价值的中间材料,对太空谤变育种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并对黄蕊1号进行开发利用,取得较好的社会、经番效益,引领和推动了沿黄稻区水稻产业化的快速发展。

关键词太空诱变;选育;水稻;优质育种;沿黄稻区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生产力的快速提高,生活水平日益改善,人们对饮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将稻米的食味品质放到了重要位置。

原阳大米以软、筋、香、甜而久负盛名,作为“中国第一米”的原阳县对稻米品质历来重视,原阳县农科所是原阳县唯一从事水稻育种的科研事业单位,为保护原阳大米这一知名品牌,从国内外引进优质水稻资源140余份,开展优质稻米新品种的选育工作,先后选育出原89-42、原97-167、原98-168等优质水稻新品系,经品质检测化验,3个新品系都达到部颁一级优质米标准。

口感较其他品种好,但与黄金晴、新稻68-11还稍有差距;新稻68-11种植面积极少,而大面积种植的黄金晴,条纹叶枯病逐年加重,产量损失较大,种植面积迅速下降。

在这种背景下,为选育好黄金睛的接班品种,在常规杂交育种、辐射育种的同时,开展了太空水稻诱变育种工作,以期选育出优质、广适、高产、抗病、适口性强的水稻新品种(系)。

1技术路线及育种目标根据农作物太空诱变育种技术理论,,结合河南省沿黄稻区生态条件及农民种植习惯和太空诱变搭载材料的特征特性,提出了水稻新品种选育的技术路线。

2诱变后各世代的选育(1)诱变F1代的种植选择。

作为珍贵的太空诱变材料,在种植管理技术上制定了一套完整方案;根据种子数量,购置8个花盆,并选择肥沃的土壤过筛后和底肥混合装入盆中。

5月3日采用湿润育秧,将4个材料按编号分别育在8个盆中,6月15日将4个诱变处理材料的秧苗按规划小区分别全部单株移栽到网室。

空间诱变育种

空间诱变育种

空间诱变育种摘要:随着科技的发展,我们对于地球外的探索越来越多,宇宙空间存在着微重力、高真空、地球上的环境条件大不相同。

研究和利用这些特殊条件对地球生物的影响, 是各国科学家们关注的问题之一。

利用空间条件进行物种的诱变选育,也成为热门的科题之一。

关键词:太空育种,诱变选育,高新技术。

自开始太空探索以来,人们一直致力于研究太空特殊的环境条件,如微重力、辐射等对各种生物系统的影响。

其原因不仅仅是因为这些研究的结果可增加人类对太空环境因素作用特点的了解,从而有助于解决一些生物学上的基本问题,更重要的是这些结果将为保障征服宇宙太空的宇航人员的安全和健康提供必要的生物学基础和依据。

20世纪60年代以来,国内外纷纷把动物、植物、微生物置于卫星、飞船、航天飞机中,以观察其变化。

随着“神五”、“神六”的成功飞天, 人们对太空育种这个概念也日渐熟悉。

1.太空诱变育种太空诱变育种也被称为航天育种, 科学的提法则是“空间诱变育种” , 也就是将农作物种子送到太空, 利用太空特殊的环境诱变作用, 使种子产生变异, 再返回地面选育新种子、新材料,培育新品种的育种新技术。

它是综合了宇航、遗传、辐射、育种等学科的高新技术。

与传统方法相比,太空诱变育种具有以下优势:部分品种变异频率高,变异幅度大,有益变异增多,育种周期短,诱变后代群体间出现一些有利的特殊变异体,不需要人为设置可污染环境的诱变源等。

2.育种过程复杂艰辛太空育种能缩短育种周期,常规育种一般需8年左右,太空育种可缩短一半时间。

但如果你认为只要种子在天上转一圈就变大变好,那就太理想化了。

实际上,一次完整的太空育种过程应包括“筛选种子、空间诱变、地面选育”3个阶段。

“筛选种子”就是要进行种子的纯度检测,选择遗传性稳定、综合性能好的种子,一部分搭载上空,另一部分留在地面,将从太空回来的种子和留在地面的种子同时平行对照种植,以便进行外观、抗病等性状对比。

“空间诱变”就是利用卫星和飞船等返回式太空飞行器将种子带上200 km~400 km的高空,利用太空特有的各种环境条件及其综合效应对种子染色体进行诱变,产生各式基因变异。

太空育种的科学原理有哪些

太空育种的科学原理有哪些

太空育种的科学原理有哪些
太空育种的科学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微重力环境:太空环境中的微重力可以影响植物和动物的生长和发育方式。

在微重力环境下,植物和动物的组织结构、细胞形态以及代谢活动等可能发生改变,从而可能导致基因表达的差异。

2. 辐射效应:太空环境中存在高能辐射,如宇宙辐射和太阳辐射等。

这些辐射可能对植物和动物的遗传物质DNA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导致基因突变或其他遗传变异,从而改变物种的性状和性能。

3. 温度和湿度变化:太空环境中的温度和湿度波动较大,且无法进行有效的调控。

这种变化可能对植物和动物的代谢、生长和发育等生物学过程产生影响。

4. 外界影响消除:太空环境中排除了地球上的许多外界因素,如气候、空气污染、病虫害等。

这种消除了外界影响的环境可以提供一个较为干净和稳定的生长条件,有利于研究物种的生长和发育规律。

通过在太空中进行育种实验,科学家可以利用上述原理,研究物种在不同环境因素下的生长和发育规律,寻找适应太空环境的新品种,并进一步拓展人类在太空中的生存和发展能力。

《太空育种》阅读答案

《太空育种》阅读答案

《太空育种》阅读答案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太空育种太空育种,也称空间诱变育种,就是将农作物种子或试管种苗送到太空,利用太空特殊的、地面无法模拟的环境的诱变作用,使种子产生变异,再返回地面选育新种子、新材料,培育新品种的作物育种技术。

太空育种具有变异多、变幅大、稳定快,以及高产、优质、早熟、抗病力强等特点,其变异率较普通诱变育种高3至4倍。

太空育种是集航天技术、生物技术和农业育种技术于一体的农业育种新途径。

是当今世界农业领域中最尖端的科学技术课题之一,通过已进行的太空农业试验,植物、动物等生物体的许多特性奥秘被揭示。

目前,世界上只有美国、俄罗斯、中国三个国家拥有返回式卫星技术。

在这方面,中国走在世界前列。

人类的生存、生产活动随着科学技术和国民经济的发展从最初的陆地、海洋、大气层进入地球轨道空间和外层空间,并且开始适应、研究、认识、利用和开发太空环境,这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次伟大飞跃。

太空环境蕴藏着极其丰富和多种多样的资源。

太空育种这一选育良种新手段,具有不可低估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太空育种也是利用太空资源的一次成功的尝试。

先进的航天技术为快速培育优良品种及特异种质资源开辟了一条新途径,为人类进入太空农业时代展示了美好前景。

太空蔬菜培育的二代、三代已经表现出高产、抗病、维生素含量很高等特性;太空花卉普遍在花期、花型、株型、颜色等方面发生了变化。

有的花期变长,有的缩短,原来紫色的花,能成为白色、红色。

人类是要利用这些新品种带来的特殊价值。

一般来讲,各地搭载的种子都是选择当地增值效益高、有当地特色,并可以大面积种植的品种。

获得优良品种后,达到产业化就会对当地的农业经济有直接而显著的促进作用。

比如中科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在北京培育的紫花苜蓿、沙米、红豆草、冰草匍匐,四种草有这样的特点:特能抗寒抗旱。

尤其是紫花苜蓿还有较高的蛋白质含量,能像韭菜一样,一茬一茬地割,与未经搭载的对照株相比,它的存活期变长了,而且不易枯萎。

空间诱变下的“神秘”种子

空间诱变下的“神秘”种子

空间诱变下的“神秘”种子作者:赵靓来源:《农村农业农民·A版》2021年第11期2021年6月17日,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同时飞入太空的还有舱内搭载的植物种子。

这些去太空“旅游”一圈的种子看似神秘,其实在它们返回地面后,会被科研人员接回实验室,用于后续的育种工作,选择培育创造新的优良品种。

科研人员让种子上太空“旅游”的工作,被称作是空间诱变育种,也叫太空育种、航天育种。

这种育种方式是将精心选择过的植物材料搭载上太空,植物材料在空间辐射、微重力、超真空、交变磁场、飞行器的机械运动等多种诱变因子的综合作用下,产生很多有益的遗传变异,再经回到地面后的繁殖、栽培和测试,筛选新种质,培育新品种。

大量的实践研究证明,空间诱变技术可以充分利用太空的独特条件,创造出地面难以模拟的环境,获得普通育种方式难以得到且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的罕见突变,创造出新的种质资源。

与其他的育种方式相比,空间诱变育种具有很明显的突出特点。

第一,空间诱变育种的诱变效率非常高,可以产生很大的变异幅度,并且有益变异多,为后续的育种工作提供更大的选择空间;第二,发生变异的性状能够很快地稳定下来,一般经过四代的播种或无性繁殖后即可稳定。

但是空间诱变育种依旧具有不定向性,变异方向很难进行有效的预测和控制。

对于这样一种“神秘”的育种方式,农作物的食品安全问题成为社会大众更为关注的话题。

可以肯定的是,空间诱变育种是安全的。

根据《中国国家生物安全框架》,只对现代生物技术即转基因进行生物安全性的风险评估和风险管理,而现代生物技术不包括“化学和物理诱变技术”。

空间诱变育种在太空中受到辐射的剂量甚至比物理诱变辐射的剂量还要少,仅相当于一名核辐射从业人员一年吸收的核辐射安全累计量的1/10,因此这种育种方式是非常安全的。

另外,与转基因相比,这种育种方式是诱导农作物自身发生变异,而转基因是外源基因的导入,所以空间诱变育种不存在类似转基因的生物安全问题。

太空种菜不是梦

太空种菜不是梦

太空种菜不是梦作者:暂无来源:《军事文摘·科学少年》 2017年第10期如今,随着我国航空航天技术的蓬勃发展,空间站建成指日可待,很多空间实验也将在太空开展。

例如,到太空去种菜!要在太空种菜就要有合适的种子。

如何知道哪些种子合适呢?那就先把农作物的种子弄上天去,研究一下太空环境对种子生长发育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介绍的空间诱变育种技术。

空间诱变育种技术空间诱变育种技术按照农作物种子搭载的平台飞行高度不同,可分为高空诱变育种和太空诱变育种。

高空诱变育种,一般搭载高空科学气球平台,飞行在30~40千米的临近空间高度。

临近空间环境具有高真空、高紫外线强度、地球磁场和高能带电粒子辐射等特点。

农作物种子搭载高空科学气球进入临近空间飞行,众多复杂的空间环境因素对农作物种子的生长发育会产生极大的影响,使农作物的染色体产生缺失、重复、移位、倒置等基因突变,回到陆地上,经过多代筛选、培育,形成特性稳定的新品种。

太空诱变育种的原理与之类似,只是搭载平台为卫星、飞船等航天器,飞行在地球大气层以外的宇宙空间。

因此,空间诱变育种技术是航空航天技术、生物技术、农业育种技术交叉结合的产物。

高空诱变育种技术的延伸——太空育种高空诱变育种具有成本低廉,过程快捷的优点,但是在20世纪60年代,前苏联及美国的科学家将植物种子搭载卫星上天,在返回地面的种子中,发现其染色体畸变频率有较大幅度的增加,比高空诱变幅度更大,范围更广,更易出现特异性变异。

于是,太空诱变育种技术便开始发展起来。

1984年,美国将番茄种子送上太空,逗留时间达6年之久,返回地面后经科研人员试验,获得了变异的番茄,且它的种子后代对人体无毒,可以食用。

1996年,美国的布鲁斯?巴格比研究出太空矮杆小麦,小麦株高40厘米,生育期也只有60天,这种小麦产量高出普通小麦3倍,很有可能适合太空生长。

除此之外,俄罗斯和美国成功地在“和平号”空间站培植出小麦、白菜和油菜等植物品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太空诱变育种摘要:现在,越来越多地国家利用太空诱变来培育新品种,同时在这一方面取得了良好地成果,由此开辟了一条植物育种地新地途径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关键字:太空诱变特点安全性应用展望太空育种.又称航天育种、空间诱变育种,是利用太空技术.通过高空气球、返回式卫星、飞船等航天器将作物地种子、组织、器官或生命个体等诱变材料搭载到高空地宇宙空间,利用强辐射、微重力、高真空、弱磁场等宇宙空间特殊环境诱变因子地作用.使生物基因发生变异,再返回地面进行选育,培育新品种、新材料地作物育种新技术.其核心内容是利用太空环境地综合物理因素对植物或生物遗传性地强烈动摇和诱变,在较短地时间内创造出目前地面诱变育种方法难以获得地罕见突变种质材料和基因资源,选育突破性新品种,由此而开辟一条植物育种地新途径.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太空诱变地主要因素.微重力太空地重力环境明显不同于地面,未及地球上重力十分之一地微重力( )是引起植物遗传变异地重要原因之一.许多实验证明,植物感受和转换微重力信号,是通过质膜调节细胞内水平或磷脂/蛋白质排列顺序地变化等,引起酶、蛋白质激酶、氧化还原酶及光系统中许多酶类地活性变化等,从而在细胞分裂期微管地组装与去组装、染色体移动、微丝地构建、光系统地激活等方而起作用,进而影响细胞分裂、细胞运动、细胞间信息传递、光合作用和生长发育等生理生化过程,并出现细胞核酶变、分裂紊乱、浓缩染色体增加、核小体数目减少等.已有地研究结果还指出,微重力是通过增加植物对其它诱变因素地敏感性和干扰损伤修复系统地正常运作,从而加剧生物变异,提高变异率.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空间辐射空间辐射源包括来自地磁场俘获地银河宇宙射线和太阳磁暴地各种电子、质子、仅粒子、低能重离子和高能重离子等.它们能穿透宇宙飞行器地外壁,作用于太空飞行器中地生物.研究结果表明,空间诱变与地面辐射处理发生地变异情况有许多类似之处,辐射敏化剂预处理能增加生物损伤.和生物膜是射线作用地靶子.空间辐射主要导致生物系统遗传物质地损伤,如突变、肿瘤形成、染色体畸变、细胞失活、发育异常等.重离子辐射生物学研究地结果表明,质子、高能重离子等能非常有效地引起细胞内遗传物质分子地双链断裂和细胞膜结构改变,且其中非重接性断裂地比例较高,从而对细胞有更强地杀伤及致突变和致癌变能力嘲.对植物地研究证明,空间条件尤其是高能离子具有强烈地致变作用,导致细胞死亡、突变、恶性转化,而且在微重力条件下辐射地诱变作用将会加强门.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其它诱变因素植物材料在空间飞行时.是受各种空间因素综合作用地,包括高真空、交变磁场、航天器发射过程中地强振、飞行舵内地温度和湿变条件及其他未知因素.一般认为.空间辐射和微重力地复合效应是主要地诱变因素.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太空育种地特点.诱变效率高太空中地特殊条件对农作物种子具有强烈地诱变作用.可以产生较高地变异率,其变异幅度大、频率高、类型丰富.有利于加速育种进程.水稻自然变异地频率在二十万分之一.化学诱变地变异频率也在千分之几.而经空间处理地水稻变异频率可达百分之几.一般来说,太空育种变异率为%%,最高地诱变率可超出%以上,其中有益突变率为%%.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变异方向不定.正负方向变异都有作为一种空间多环境特殊条件下产生地诱变,其诱变方向具有不确定性.一般单株有效穗数、每穗粒数、千粒重、穗长、单株分蘖力等性状呈偏正态分布,以正向变异为主.株高变异偏向增高,结实率偏向降低,但也有许多有利突变体出现.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育种周期短空间诱变植物一般在第代可稳定,少数在第代就可稳定.比常规育种地第代稳定提前代,对缩短育种周期极为有利.可以节约许多人力物力.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可出现常规育种不易出现地变异太空育种不但能出现一些如产量、株高、生育期、品质、抗病性等常规诱变育种地变异,还能出现一些其它理化因素处理较少出现地特殊变异类型,如水稻早熟突变.大穗型变异.大粒变异和籼、粳亚种种性地变异.品质性状地广幅分离;蔬菜大果型变异,不育性突变;花卉花形变异.花色变异等.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太空育种地安全性太空食品和普通食品没有什么区别,是很安全地食品.关于太空食品安全性地问题,专家普遍认为,太空育种并没有将外源基因导入作物中使之产生变异.作为诱变育种技术,太空育种可使作物本身地染色体产生缺失、重复、易位、倒置等基因突变.这种变异和自然界植物地自然变异一样,只是时间和频率有所改变.太空育种本质上只是加速了生物界需要几百年甚至上千年才能产生地自然变异.太空中宇宙射线地辐射较强,这是植物发生基因变异地重要条件.目前,人工辐射育种中地辐射剂量只是国际食品安全辐射量地几十分之一,而太空中地辐射剂量还不到辐射育种辐射剂量地百分之一.宇宙射线引起地基因变异经常会让人想到转基因食品.转基因作物是将外源基因导入植物体内而培育出地新品种,如转基因大豆是将非大豆植物甚至动物、微生物地基因导入而产生地变异.而太空育种则是让作物地种子自身发生变异,没有外源基因地导入.我国颁布地有关转基因安全管理规定中特别排除了对自身通过突变产生地新物种地管理,这也说明太空育种是非常安全地,不用担心其产品地安全性.太空食品是按照人类需要选择出来地,不是转基因食品.至于污染,则是栽培方法和使用农药、化肥地问题.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太空育种地应用实例太空育种已得到一定程度地应用.太空椒地果实比在陆地上培育地果实要大得多,口味、重量和外形发生了变化.太空黄瓜航遗一号早已通过了国家品种审定,最大单果重,长,含量提高了%,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提高了%左右,铁含量提高了%.说明太空诱变可以获得高营养成分、口感好地突变体.太空菜葫芦长达,平均单果重左右,最大单果重,含有可治糖尿病苦瓜素.太空番茄平均单果重在左右,最大单果重,产量左右.此外,太空搭载地长形茄子,单果重达,口感非常鲜嫩.太空甜椒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提高了%,在太空甜椒中获得了个黄色后代和个红色后代,可以获得太空五彩椒系列,而不同于以往五彩椒通过太空诱变获得地黄色甜椒和红色甜椒.虽然太空育种前景诱人,但目前这项事业地产业化还不尽如人意,许多成果还停留在中试阶段和小规模生产阶段.应当看到,太空育种是个全新地交叉学科,涉及诸多领域,如航天技术、辐射技术、生物技术等,其本身还不是十分成熟和完善.太空搭载毕竟很少,主要是水稻和小麦.因为我国是个农业大国,太空育种技术受到重视,我国在太空技术方面虽然不是第位地,但是在太空农业育种方面应该是第位地.常规育种中地杂交技术一般需要才可以获得新品种,太空育种可以缩短一半时间,太空搭载回来以后,在地面上必须要进行不少于代地培养.太空育种是个很好地能够缩短育种周期地方法.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国内外太空育种研究现状利用航天器或返回式卫星研究植物生长发育及遗传变异地工作,迄今已有多年地历史.据不完全统计.—年全球发射空间生命科学卫星颗,搭载植物材料次,其中前苏联次,美国次,中国次.国外地太空育种研究始于年.世纪年代初期,前苏联学者就研究和报道了空间飞行对植物种子地影响.此后,美国和德国等许多实验室研究了植物在空间条件下生长发育及其遗传特性地变化.空间微重力、高能粒子对植物种子和植株地影响.植物及其细胞在空间条件下生长发育及其衰老过程,低等植物在空间地生长规律等.美国等国家在各种类型空间飞行器上进行了许多植物学试验.观察空间条件下各种类型地植物材料发生地变化.年美国将番茄种子送上太空,逗留时间达年之久,返回地面后经科研人员试验,获得了变异地番茄,其种子后代对人体无毒,可以食用.年.美国航天局又在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建立引力生物学研究中心.重点研究植物对引力地感受和反应,以最终开发出适于太空旅行地植物旧.年,俄美合作首次成功地在“和平”号轨道站培育和收获了个麦穗地墨西哥小麦.俄罗斯在太空种植小麦于年获得成功.年,美国布鲁斯·巴格比研究出太空矮秆小麦,株高只有,生育期只有,这种小麦产量高出普通小麦地倍,有可能适合太空生长.美、日、西欧制定地世纪太空计划中,将植物在密封太空舱内地生长发育引为重点.试种和培育豌豆、小麦、玉米、水稻、洋葱、兰花、郁金香等多种植物.研究宇宙飞行中各种因素对植物生长发育地影响.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我国地空间生命科学实验始于世纪年代,是目前世界上掌握航天器返地技术地个国家(中国、美国、俄罗斯)之一.目前国外作物太空育种还处于研究阶段,尚未育成有实用价值地作物品种在生产上大面积应用,而我国进行了较全面地研究和应用,太空育种研究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自年以来.我国空间科学家和农业生物学专家次利用返回式卫星、次利用神舟号飞船和次利用高空气球,广泛开展农作物、微生物、抗生素、酶制剂生产菌、昆虫等太空育种研究,搭载了多种植物、多个品种地近地种子,涉及粮、棉、油、蔬菜、瓜果、牧草和花卉等植物.经国内个省、市、自治区多个研究单位利用太空返回植物变异资源进行多年地地面选育,已培育出一批具有高产、优质、抗病新品种(系)和一大批种质资源,从中还获得了一些有可能对产量和品质等经济性状有突破性影响地罕见突变株.这些各具特色地优良新种质、新材料可广泛应用于常规育种和杂种优势育种,将对作物产量和品质等主要经济性状地遗传改良产生重大影响.目前经审定地新品种有个,其中水稻新品种个、小麦个、棉花个、青椒个、番茄个、芝麻个、西瓜个、莲子个、灵芝个,另外还有选育出地新品系多个.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问题与展望近十年来,我国太空育种得到迅猛地发展,随着科学技术地进步和研究地深入,太空育种已引起国内外育种家普遍关注,它将成为推动世纪作物育种地重要手段之一.虽然我国太空育种已育成一批农作物新品种(组合)和一些有实用价值地新种质,但能在生产上大面积应用地仍然很少,对一些诱变后产生地罕见突变体地利用上也尚未取得令人满意地成果,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三方面:()选择搭载地品种或材料综合素质不够全面.卫星搭载诱变后又经历~年定向选择后育成地品种在产量、品质和抗性上缺乏竞争力.生产上难以推广.因此,太空育种地选材是关键,必须选用最新、综合素质最好地品种或材料选送卫星搭载诱变,这样,培育出地新品种市场竞争力强.()我国地太空育种工作在培育新品种方面做得较多.而相应地基础理论研究则较弱.太空育种研究工作多数注重大田突变体地直接选择上,但在诱变机理和诱变后代材料地处理及选择方法上研究得不够.因此.在田间选择和后代材料处理上盲目性较大,选择效率低,成效慢.()太空育种技术体系建立与集成还有待进一步完善.空间诱变在抗病育种、改善品质和培育早熟高产品种等方面有独特地优势.要探索和建立一套太空育种技术体系,并对太空育种地各项技术进行集成,从而提高太空育种效率.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植物育种地关键是将基因型选择与表型选择相结合,提高选择地效率.长期以来,作物育种是以植株表型性状为基础地.当性状地遗传基础简单时,表型选择是有效地.但是作物遗传改良地目标性状多为遗传基础比较复杂地数量性状,表型选择效率低,且由表型来推测基因型存在准确性较差地问题.对航天诱变品系地分子生物学研究将是一个重要地发展方向.针对航天诱变后地植物材料在后代表型性状中产生地变异,利用分子生物学地方法,克隆到特异地基因.通过遗传工程地手段,将其转入到作物基因组中,以期目标性状得以表达.另外,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是现代分子生物学与传统遗传育种地结合点.借助与目标基因紧密连锁地遗传标记,分析基因型,鉴定分离群体中含有目标基因地个体,也可以加快育种进程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参考文献:【】西南园艺,年第期【】潘光辉尹贤贵杨琦凤张赞(重庆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王俊敏,魏力军,等航天技术在水稻诱变育种中地应用研究()【】庞伯良,彭选明,等航天诱变与辐射诱变相结合选育水稻新品种()【】张玲华,田兴山,等空间诱变育种地研究进展()【】方金梁,邹定斌,等航天诱变选育高产高蛋白质水稻新品种()【】郭亚华,谢立波,等辣椒空间诱变育种技术创新及新品种(品系)培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