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学生历史意识的培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学生历史意识的培养

什么是历史意识?历史意识是人类对自然、人类自己在时间长河中发展变化现象与本质的认识,是对历史的记忆和描述,并在求真求实的基础上从中总结经验,吸取智慧,进而把它用于现实生活的一种观念和要求。

可见,历史意识的培养首先要从历史知识的了解、记忆、描述人手。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高中历史的三本必修教材知识量庞大,又是按专题叙述,缺乏时序性,不利于掌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会有兴趣点,但面对知识点的具体落实,往往不知所措,觉得繁乱,或者陷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尴尬。也因为如此,时常有学生抱怨:高中历史没意思,很难学。

一、帮助学生顺利了解、记忆、描述教材中的历史知识

1.对教材进行梳理整合

(1)提纲挈领

在入学初,就构建最简略精干的三册间、章节间的联系纲要。在教学过程中始终以纲举目张为前提。这样,学生的学习就不会再“无头苍蝇”似的,做到纵横联系、心中有数了。

(2)梳理时序

在教室的后墙张贴一张大事年表,把高一三本教材相关的重大事件按事时间顺序与中外对比的方式制作。学生随时可以去查看,使思路更清晰,有效帮助学生构建认知体系。

2.精简板书

具体到每节新课或每个单元复习时,讲究板书的精简设计。是的,现在学生手头都有很多资料,他们会参考资料里的各种知识体系。对于“知道”而言,停留在表面是很容易、轻松的,但不能真正落实。所以,我觉得必须让学生参与体系的构建,尤其是关注关键词的提炼以及落实的技巧,以便事半功倍。

3.慎重设计学案

学案必须为学生的有效性学习服务。精而实用,以便助推学习。

4.突显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学设计要高度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充分体现学生主体身份。尽量多设计学生问疑、探究、表达、描述、应用的环节。

5.端正认知

历史不是故事课,不同于说书。不是想听就听,不想听就不听。初中历史是开卷考试,高中历史是闭卷考试。历史学习的意义需要正视。学习历史的态度要端正,要学习基础知识,更要学会理性思考。

意大利著名哲学家、历史学家贝内迪托·克罗齐说:“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

对历史的理性思考是历史意识的核心。而这也正是历史教育的价值所在。

在一定知识积累的基础上,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对历史进行理性思考了。这种思考是能力、观念、价值观的自我生成过程,是一

种通过求真求实的思想碰撞进而产生理性认识的思考,不是可以灌输的。

二、培养方法

1.以情境创设为铺垫,以问题探讨为手段,鼓励多样化、个性化的见解。

2.重视每一个学习内容的深层价值的挖掘,喜欢让学生思考每节新课的主题。

3.重视提供精选的素材,引导学生尽可能的接近历史的真相。鼓励争辩、鼓励怀疑,鼓励求真,提倡品读历史、感悟历史。

4.课件制作追求精而又精,简而又简,忌讳答案式的陈述。以推进学生学习、思考为目的。对一些常识性知识的认识,点到为止。绝不越俎代庖,反对束缚于预设。高度爱惜学生的思想火花。

5.新课前3—5分钟,以轮流的方式让学生不拘一格地阐释自己对某一块历史的解读(既要尊重历史、尊重背景,也要考虑是否适合当代),其他学生自荐做简要评析。也许,有些教师会觉得:多浪费时间呀!可是,我的实践效果是: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培养了,思维打开了,教学进度是可以调控的。当然,这种方式在准备会考复习时,暂时让位于课堂中的检测反馈模块。

6.鼓励学生把自己的思想进行组织、记录,编成个人的“名言”或历史思维认知库。时间长了,不仅会形成个人特有的历史意识,还能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以及解读现实的能力。

总而言之,以历史知识的掌握与历史理性思考的习惯养成为重

点,历史意识的培养就是水到渠成的事。学生对历史与现实中各种现象及本质的认识、对现实生活的把握亦变得容易。

借用海明威的话:“谁都不是一座岛屿,自成一体;每个人都是广袤大陆的一部分。如果海浪冲刷掉一个土块,欧洲就少了一点;如果你们的朋友或你的庄园被冲掉,也是如此。任何人的死亡都使我受到损失,因为我包孕在人类之中。所以,别去打听丧钟为谁而鸣,它为你敲响。”因此,我认为学生学习、解读、理解、思考古今中外的历史,运用整体观、联系观、发展观看问题,潜移默化中熏陶,培养历史意识是重要的。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期待各位专家、同仁批评指正,不吝赐教!

(作者单位浙江省丽水外国语实验学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