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招聘面试小学语文《泊船瓜洲》说课稿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6四川教师招聘面试:小学语文《泊船瓜洲》说课稿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泊船瓜洲》。根据新课标的理念,对于本节课,我将从教材、学情、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几个方面加以说明。

一、说教材

首先谈一谈我对教材的理解。

《泊船瓜洲》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二组第一篇课文《古诗词三首》中的第一首。这首诗写的是诗人停船在瓜洲之后,望着仅仅一江之隔的京口,想到离京口并不是很遥远的南京,不禁勾起了浓浓的思乡之情,大有急欲飞舟渡江回家和亲人团聚的愿望,其实在字里行间也寓着他重返政治舞台、推行新政的强烈欲望。这是一首脍炙人口、情意绵绵的思想诗,学习这首诗有助于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二、说学情

教师不仅要对教材进行分析,还要对学生的情况有清晰明了的掌握,这样才能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我所面对的是小学五年级的学生,已经能借助注释、工具书、想象画面等多种方法来读懂古诗的大意,大部分学生对学习古诗已怀有一定的热情,但对于学习古诗的方法掌握不够,对诗歌深层内涵理解不透,这就要求老师引导学生反复朗诵,提前预习,用心品读,感悟诗歌所写之景之情。

三、说教学目标

从课程标准中“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基本理念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古诗,背诵并默写古诗。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品词析句,体会诗人炼字的精妙,品味诗歌的优美。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诗人的思乡情怀,感受诗人真挚感情,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四、说教学重难点

基于三维教学目标的设计,我确定本课的重点为:通过创设情境、小组合作探究,体会诗词意思,体会作者的心声;本课难点为:体会诗人思乡情怀,释破“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绿”字的深层含义。

五、说教法学法

正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我将结合教材特点和年级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乐于表达的学习特点,我采用的教法有多媒体辅助教学法、通读感悟法、情境教学法、小组讨论法、合作探究法等,同时我采用的学法有课前预习法、课中圈点批注法、朗读法、自主合作探究法。

六、说教学过程

下面我主要谈谈教学过程的设计,分为以下五个环节: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好的导入未成曲调先有情,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不但要使学生了解这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还要形成阅读期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探究的欲望。

因此上课伊始,我将通过多媒体课件上展示出关于月亮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月亮除代表月饼、嫦娥之外,还和思乡有关,接着我讲鼓励学生回顾小学所学过的关于思乡的诗歌,并引导学生进行背诵,如李白的《静夜思》、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杜甫《月夜忆舍地》等,从而引出今天要学习的关于思乡新诗,即王安石的思乡名作《泊船瓜洲》。此时我将顺势板书课题。

之所以采用这样的方式导入,能直接切入课题,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诗词的兴趣,让学生产生进一步了解王安石的求知欲望。

(二)初读诗句,整体感知

对于学生而言,语文教学应培养他们喜欢阅读、敢于阅读、乐于阅读的习惯,整体感知的教学环节可以实现这一目的,因此在此环节,我先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安排学生大声自由朗读诗句,并将学生读不准和不理解的诗词句勾画记录下来;其次我将根据学生的预习情况,用课件出示生字词,尤其是诗中出现的多音字,如“泊、间、重、还”,接着引导学生准确理解和读准字音,着重讲解课题“泊船瓜洲”的含义,并用课件出示全诗,并播放示范录音朗读,要求学生跟读,指导学生在读诗歌时注重用“/”划出节奏,注意停顿,读出节拍,读出情感,从而感知全诗内容,走进诗歌所表描写的情境。并在此环节我将进行示范读,全班进行朗诵比赛等形式,评出本节课“最佳朗读之星”。

(三)品读感悟,体会情感

研读是深入地和文本对话,和作者对话,所以我在研读部分我将引导学生根

据课文注释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诗歌大意,我预设学生能够根据工具书及注释能够说出:从京口到瓜洲仅是一江之隔,而京口到南京也只隔着几座山,春风又吹绿了长江两岸,明月什么时候才能照着我回到家乡。

紧接着我将继续追问“到底是什么勾起了作者的思乡之情?”从而引导学生品读这首诗,弄清楚京口、瓜洲、钟山这三者之间的位置关系,并用笔简单画出来,此时我将顺势板书,通过自己的简笔画示范划出三者的方位,并追问学生“作者此刻站在什么位置,他看到了什么又想到什么?”通过这一系列的问题以及黑板我的简笔画,引导学生品读全诗,首联和颔联中,“一水”“只隔”的含义,我预设学生通过了解古代交通工具是车马、船只,了解到从瓜洲到京口再到钟山实际距离很远,而心理距离却很近,正说明诗人在途中却心系家乡。“那家乡一定是很美的地方,从哪句诗可以看出”,通过这个问题顺势引导学生品读颈联,重点讲解“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绿”字用的妙处,并结合课后资料袋,通过将“绿”换成“满、过、入”哪一个用得好的对比讲解中,加深学生对“绿”字的理解,形容词用作动词,将春景写活了,使春风的形象更加鲜明,似乎有阵阵春风铺面而来吹绿两岸的树木。

我将继续追问“通过这个绿字你们仿佛看到什么?又听到什么?”我将预设学生会说看到碧树,听到了荡漾的春水,还有学生会想到写春的古诗词,如“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等,从而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最后通过品读诗的尾联“明月何时照我还”设问句句式,并在PPT课件上呈现陈述句“明月照我还”,在句式的强烈对比中体会诗人的思乡心切之情。

总之通过这一系列的“读、悟、议、赏、再读”,让学生在循序渐进的学习中加深理解和体验,从而达到突破重点、解决难点的目的。

(四)再读诗句,延伸思维

为了锻炼学生的语言能力,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此环节,先请全体学生再次朗读诗歌,接着播放《故乡的云》这首歌曲,并这样引导学生发散思维、体会情感,“家乡,在游子的心里,永远是最温馨、最难以割舍、最让人魂牵梦绕的地方,同学们,如果将来你们在未来的求学过程中离开家乡甚至出国,你会有怎样的心情?”我将采用小组讨论方式指导学生畅所欲言,在交流中感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