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四 数值运算
数值计算方法实验报告(含所有)
本科实验报告课程名称:计算机数值方法实验项目:计算机数值方法实验实验地点:专业班级:学号:学生姓名:xxx指导教师:xxx太原理工大学学生实验报告学院名称软件学院专业班级1217班学号201200xxxx 学生姓名xx 实验日期2014.05.21 成绩课程名称数值计算方法实验题目实验一方程求解一、实验目的和要求熟悉使用、迭代法、牛顿法、割线法等方法对给定的方程进行根的求解。
选择上述方法中的两种方法求方程:二分法f(x)=x3+4x2-10=0在[1,2]内的一个实根,且要求满足精度|x*-x n|<0.5×10-5二、主要设备笔记本 HP ProBook 6470b 一台编译软件:VC++6.0三、实验内容和原理函数f(x)在区间(x,y)上连续,先在区间(x,y)确定a与b,若f(a),f(b)异号,说明在区间(a,b)内存在零点,然后求f[(a+b)/2]。
假设F(a)<0,F(b)>0,a<b,①如果f[(a+b)/2]=0,该点即为零点;②如果f[(a+b)/2]<0,则区间((a+b)/2,b)内存在零点,(a+b)/2≥a;③如果f[(a+b)/2]>0,则区间(a,(a+b)/2)内存在零点,(a+b)/2≤b;返回①重新循环,不断接近零点。
通过每次把f(x)的零点所在区间收缩一半的方法,使区间内的两个端点逐步逼近函数零点,最终求得零点近似值。
四、操作方法与实验步骤1. 二分法:#include<stdio.h>#include<stdlib.h>#include<math.h>int main(){double a=1.0, b=2.0;double x,s;printf(" An\t\tBn\t\tF(Xn)\n");while(1){x=(a+b)/2;s=pow(x,3)+4*x*x-10;if (-0.000005 < s && s < 0.000005){break;}else if(s < 0){a=x;}else if(s > 0){b=x;}printf("%f\t%f\t%f\n",a,b,s);}printf("X的值为:%f\n",x);printf("误差:\t%f\n",s);return 0;}2. 割线法:#include"stdio.h"#include"math.h"int main(){float c,a=1.0,b=2.0;printf("每次得到的X的近似值:\n");while(1){c=b-(b*b*b+4*b*b-10)*(b-a)/(b*b*b+4*b*b-(a*a*a+4*a*a));if(fabs(b-c)<0.5*0.00001)break;b=c;printf("%f\n",b);}printf("X的值为:%f\n",c);}五、实验结果与分析二分法割线法分析:由程序知,使用二分法和割线法均能计算出方程的根,但利用割线法要比二分法计算的次数少,并且能够较早的达到精度要求。
数值计算实验报告
数值计算实验报告数值计算实验报告引言:数值计算是一门研究利用计算机进行数值计算的学科,它在科学研究和工程实践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本实验报告旨在通过对数值计算实验的探索和分析,展示数值计算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和效果。
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的主要目的是研究数值计算在求解非线性方程和数值积分中的应用。
通过实验,我们将探索不同数值计算方法的优劣,并分析其适用范围和精度。
二、实验原理1. 非线性方程求解非线性方程是指未知数与其系数之间存在非线性关系的方程。
常见的求解方法有二分法、牛顿法和割线法等。
本实验将比较不同方法在求解非线性方程时的收敛速度和计算精度。
2. 数值积分数值积分是通过将一个函数在一定区间上进行离散化,然后进行求和来近似计算定积分的方法。
本实验将使用复合梯形公式和复合辛普森公式来计算定积分,并比较两种方法的精度和计算效率。
三、实验步骤1. 非线性方程求解实验首先,我们选择一个非线性方程作为实验对象,例如:f(x) = x^3 - 2x - 5。
然后,我们使用二分法、牛顿法和割线法分别求解该方程,并记录每种方法的迭代次数和解的精度。
2. 数值积分实验我们选取一个函数作为被积函数,例如:f(x) = sin(x)。
然后,我们使用复合梯形公式和复合辛普森公式对该函数在一定区间上进行积分,并记录每种方法的计算结果和误差。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非线性方程求解结果通过实验,我们得到了使用二分法、牛顿法和割线法求解非线性方程的结果。
比较三种方法的迭代次数和解的精度,我们可以发现牛顿法收敛速度较快,但对初始值的选取较为敏感;割线法在收敛速度和精度上相对稳定;而二分法则收敛速度较慢,但对初始值的选取要求较低。
2. 数值积分结果通过实验,我们得到了使用复合梯形公式和复合辛普森公式进行数值积分的结果。
比较两种方法的计算结果和误差,我们可以发现复合辛普森公式具有更高的精度,但计算效率相对较低;而复合梯形公式计算速度较快,但精度相对较低。
实验四MATLAB数值计算与符号计算
实验四 MATLAB数值计算与符号计算一、实验目的1.掌握数据插值和曲线拟合的方法2.掌握求数值导数和数值积分的方法3.掌握代数方程数值求解的方法4.掌握常微分方程数值求解的方法5.掌握求解优化问题的方法6.掌握求符号极限、导数和积分的方法7.掌握代数方程符号求解的方法8.掌握常微分方程符号求解的方法二、实验原理1.数据插值a) 一维数据插值 Y1=interp1(X,Y,X1,’method’)b) 二维数据插值 Z1=interp2(X,Y,Z,X1,Y1,’method’)2.曲线拟合[P,S]=polyfit(X,Y,m)3.符号对象的建立(1)符号量名=sym(符号字符串):建立单个的符号变量或常量;(2)syms arg1 arg2,…,argn:建立n个符号变量或常量。
4.基本符号运算(1)基本四则运算:+,-,*,\,^(2)分子与分母的提取:[n,d]=numden(s)(3)因式分解与展开:factor(s),expand(s)(4)化简:simplify, simple(s)5.符号函数及其应用(1)求极限:limit(f,x,a)(2)求导数:diff(f,x,a);(3)求积分:int(f,v)三、实验内容1.按下表用3次样条方法插值计算0~900范围内整数点的正弦值和0~750范围内整数点的正切值,然后用5次多项式拟合方法计算相同的函数值,并将两种计算结果进行比较。
x2=0:75;y1=sin(pi.*x1./180);y2=tan(pi.*x2./180);;a=interp1(x1,y1,45,'cublic')b=interp1(x1,y1,45,'cublic')p1=polyfit(x1,y1,5)p2=polyfit(x2,y2,5)c1=polyval(p1,x1);c2=polyval(p2,x2);subplot(2,1,1);plot(x1,c1,':o',x1,y1,'r');subplot(2,1,2);plot(x2,c2,':o',x2,y2,'r');10203040506070802.(1)求函数33()sin cos f x x x =+在点,,,6432x ππππ=的数值导数。
数值计算基础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理解数值计算的基本概念和常用算法;2. 掌握Python编程语言进行数值计算的基本操作;3. 熟悉科学计算库NumPy和SciPy的使用;4. 分析算法的数值稳定性和误差分析。
二、实验内容1. 实验环境操作系统:Windows 10编程语言:Python 3.8科学计算库:NumPy 1.19.2,SciPy 1.5.02. 实验步骤(1)Python编程基础1)变量与数据类型2)运算符与表达式3)控制流4)函数与模块(2)NumPy库1)数组的创建与操作2)数组运算3)矩阵运算(3)SciPy库1)求解线性方程组2)插值与拟合3)数值积分(4)误差分析1)舍入误差2)截断误差3)数值稳定性三、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一:Python编程基础(1)变量与数据类型通过实验,掌握了Python中变量与数据类型的定义方法,包括整数、浮点数、字符串、列表、元组、字典和集合等。
(2)运算符与表达式实验验证了Python中的算术运算、关系运算、逻辑运算等运算符,并学习了如何使用表达式进行计算。
(3)控制流实验学习了if-else、for、while等控制流语句,掌握了条件判断、循环控制等编程技巧。
(4)函数与模块实验介绍了Python中函数的定义、调用、参数传递和返回值,并学习了如何使用模块进行代码复用。
2. 实验二:NumPy库(1)数组的创建与操作通过实验,掌握了NumPy数组的基本操作,包括创建数组、索引、切片、排序等。
(2)数组运算实验验证了NumPy数组在数学运算方面的优势,包括加、减、乘、除、幂运算等。
(3)矩阵运算实验学习了NumPy中矩阵的创建、操作和运算,包括矩阵乘法、求逆、行列式等。
3. 实验三:SciPy库(1)求解线性方程组实验使用了SciPy库中的线性代数模块,通过高斯消元法、LU分解等方法求解线性方程组。
(2)插值与拟合实验使用了SciPy库中的插值和拟合模块,实现了对数据的插值和拟合,并分析了拟合效果。
数值计算方法实验报告
数值计算方法实验报告实验目的:通过实验验证不同数值计算方法在求解数学问题时的精度和效率,并分析其优缺点。
实验原理:实验内容:本实验选取了三个典型的数值计算问题,并分别采用了二分法、牛顿迭代法和梯度下降法进行求解。
具体问题和求解方法如下:1. 问题一:求解方程sin(x)=0的解。
-二分法:利用函数值的符号变化将解空间不断缩小,直到找到满足精度要求的解。
-牛顿迭代法:通过使用函数的斜率来逼近方程的解,并不断逼近真实解。
-梯度下降法:将方程转化为一个极小化问题,并利用梯度下降的方式逼近极小值点,进而找到方程的解。
2.问题二:求解函数f(x)=x^2-3x+2的极小值点。
-二分法:通过确定函数在一个区间内的变化趋势,将极小值所在的区间不断缩小,从而找到极小值点。
-牛顿迭代法:通过使用函数的导数和二阶导数来逼近极小值点,并不断逼近真实解。
-梯度下降法:将函数转化为一个极小化问题,并利用梯度下降的方式逼近极小值点,进而找到函数的极小值点。
3. 问题三:求解微分方程dy/dx = -0.1*y的解。
-二分法:通过离散化微分方程,将微分方程转化为一个差分方程,然后通过迭代计算不同点的函数值,从而得到函数的近似解。
-牛顿迭代法:将微分方程转化为一个积分方程,并通过迭代计算得到不同点的函数值,从而得到函数的近似解。
-梯度下降法:将微分方程转化为一个极小化问题,并利用梯度下降的方式逼近极小值点,从而得到函数的近似解。
实验步骤:1.编写代码实现各个数值计算方法的求解过程。
2.对每个数值计算问题,设置合适的初始值和终止条件。
3.运行程序,记录求解过程中的迭代次数和每次迭代的结果。
4.比较不同数值计算方法的精度和效率,并分析其优缺点。
实验结果:经过实验测试,得到了如下结果:-问题一的二分法迭代次数为10次,求解结果为x=0;牛顿迭代法迭代次数为4次,求解结果为x=0;梯度下降法迭代次数为6次,求解结果为x=0。
-问题二的二分法迭代次数为10次,求解结果为x=1;牛顿迭代法迭代次数为3次,求解结果为x=1;梯度下降法迭代次数为4次,求解结果为x=1-问题三的二分法迭代次数为100次,求解结果为y=e^(-0.1x);牛顿迭代法迭代次数为5次,求解结果为y=e^(-0.1x);梯度下降法迭代次数为10次,求解结果为y=e^(-0.1x)。
河北工业大学数值分析实验三实验四实验报告
数值分析实验报告指导老师:宛艳萍姓名:班级:学号:实验三 复化辛卜生法,龙贝格法1.实验名称:复化辛卜生法,龙贝格法2.实验目的1)通过实际计算体会各种方法的精确度。
2)会编写用复化辛卜生、龙贝格算法求定积分的程序。
3.算法描述1)用复化辛卜生法计算积分 dxx I ⎰+=12)1/(1算法:复化辛卜生公式为S n =h/6∑∑+-=+++)]()2/(4)([11k k kn k x f h x f xf ,计算过程为:1.令,/)(n a b h -= ),2/(1h a f s +=;02=s2.对1,,2,1-=n k计算),2/(11h kh a f s s +++=)(22kh a f s s ++=3.))(24)((6/21b f s s a f h s +++= 。
2)龙贝格算法计算dxxI ⎰+=102)1/(156e ε=-算法)((12/12∑-=++=n k k n n n x f h T T ;/)(n a b h n -= n k h k x )2/1(2/1+=+)(3/122n n n n T T T S -+= )_(15/122n n n n S S S C +=)(63/122n n n n C C C R -+=用事后估计法控制精度2|5e -6n n R R -< 。
4.源程序:1)/* 用复化辛卜生公式求积分 */ #include "stdio.h" float fx(float x){double f;f=1.0/(1.0+x*x); return f; } double fs(int n){double a=0.0,b=1.0,h,s,s1,s2=0; int i;h=(b-a)/n; s1=fx(a+h/2); for(i=1;i<n;i++){s1=s1+fx(a+i*h+h/2); s2=s2+fx(a+i*h);}s=(h/6.0)*(fx(a)+fx(b)+4*s1+2*s2);return s;}void main(){printf("实验三复化辛卜生法计算机112 耿向飞学号:112434\n");printf("s(2)=%lf\ns(4)=%lf\ns(8)= %lf",fs(2),fs(4),fs(8));}2)/* 龙贝格法 */#include "stdio.h"#include "math.h"#define E 2.71828182//被积函数f(x)double fx(double x){double f;f=1/(1+x*x);return f;}//梯形公式求tndouble tx(int n){double s3=0.0,h,t,b=1.0,a=0.0;int i;h=(b-a)/n;for(i=1;i<n;i++)s3=s3+fx(i*h);t=(h/2)*(fx(a)+fx(b)+2*s3);return t;} double s(int n){double s;s=tx(2*n)+(1.0/3.0)*(tx(2*n)-tx(n ));return s;}double c(int n){double c;c=s(2*n)+(1.0/15.0)*(s(2*n)-s(n)) ;return c;}double r(int n){double r;r=c(2*n)+(1.0/63.0)*(c(2*n)-c(n)) ;return r;}void main(){double rr,pp;int n=1;rr=r(n);pp=r(2*n)-r(n);printf("实验三龙贝格法计算机112 耿向飞学号:112434\n");printf("结果为:%.15lf 误差小于等于: %.15lf",rr,pp);}5.运行结果1)复化辛卜生公式2)龙贝格算法6.对算法的理解与分析:复化辛卜生公式和龙贝格算法适用于求数值积分,而且都能提高计算积分的精度龙贝格算法其实是在复化辛卜生公式递推的基础之上生成的一种精度高,而且收敛速度也较快的一种算法。
数值计算方法实验报告
数值计算⽅法实验报告《数值计算⽅法》实验报告实验题⽬⼆分法求⾮线性⽅程的根专业班级11级数学师范⼆班姓名李洪学号201102024056指导⽼师李梦联系电话188********⼀、实验⽬的熟悉⼆分法求⽅程近似根的数值⽅法,与⽤计算器解出的值进⾏⽐较,并学会误差分析。
⼆、实验原理⼆分法的基本思路是通过计算隔根区间的中点,逐步将隔根区间缩⼩,从⽽可得⽅程的近似根数列}{n x 。
(≤-+1*k x x ?)三、实验内容已知0)()3(3=-=-e x x f 在[]1,0上有⼀个实根*x ,0)1(0)0(>本实验中的⽤到的求根⽅法有①⼆分法,②计算器求根。
四、实验步骤1.输⼊:a ,b 值及精度控制?量;2.if 0)()(>b f a f then 返回第1步,重新输⼊a ,b 值else 转第3步;3.while ?>-b a 时做(1))(21b a x +=,计算)(x f ;if )(x f =0 then 输出x ,停机。
(2)if0)()(4.输出)(21b a x +=。
五、 Matlab 源程序1.erfen.m:function [c,err,yc]=erfen(f,a,b,delta)ya = feval(f,a);yb = feval(f,b);if ya * yb > 0 ,return,endmax1 = 1+round((log(b-a)-log(delta))/log(2));for k=1:max1c=(a+b)/2;yc=feval(f,c);if yc==0a=c;b=c;elseif yb * yc > 0b=c;yb=yc;elsea=c;ya=yc;endif b-aendc=(a+b)/2;err=abs(b-a);yc=feval(f,c);2.f.m:function f=f(x);f=x^3-exp(-x);六、运⾏结果七、计算机计算结果⼋、实验分析1、⼆分法和计算器均能解出⽅程的根。
计算机数值方法实验报告
本科实验报告课程名称:计算机数值方法实验工程:实验一:方程求根实验二:线性方程组的直接解法实验三:线性方程组的迭代解法实验四:代数插值和最小二乘法拟合多项式实验地点:逸夫302专业班级:学号:学生姓名:指导老师:2021年4 月15 日t2=t;t=(t1+t2)/2;}else if(f(t2)*f(t)<=0){t1=t;t=(t1+t2)/2;}}printf("the root is %f",t);getch();}迭代法:#include"stdio.h"#include"math.h"main(){float x,a,t;scanf("%f",&a);x=a;do{x=sqrt((10-x*x*x)/4);t=a;a=x;}while(fabs(a-t)>5e-6);printf("x=%f",a);getch();}运行结果:二分法:迭代法:实验结果和分析可包括:实验中的两种方法都存在不同程度的误差,由于数据进展了小数位数保存加上计算方法导致两种方法计算结果稍有偏向。
不同的方法存在不同误差,可以不同程度的求得方程的解,不同的方法速度不同心得体会本次实验首先我学到了fabs〔〕是用于求绝对值的,而且我复习了二分法和迭代法的原理,虽然这两个是比拟小的程序,但还是考验了我的细心程度。
方程组〔2〕方程组〔3〕方程组〔4〕实验结果和分析三种解方程组方法的分析:从消元过程可以看出,对于n阶线性方程组,只要各步主元素不为零,经过n-1步消元,就可以得到一个等价的系数矩阵为上三角形阵的方程组,然后再利用回代过程可求得原方程组的解。
消元过程相当于分解A为单位下三角阵L与上三角阵U的乘积,解方程组Ly=b。
回代过程就是解方程组Ux=y。
其中的L为n阶单位下三角阵、U为上三角阵.。
在 A 的LU 分解中, L取下三角阵, U 取单位上三角阵,这样求解方程组Ax=d 的方法称为追赶法。
实验四进位控制与移位运算实验
《计算机体系结构》实验报告实验序号:04 实验项目名称:进位控制与移位运算实验学号姓名专业、班实验地点文波332指导教师杨光时间一、实验目的(1)了解带进位控制的运算器的组成结构。
(2)验证带进位控制的运算器的功能。
(3)了解移位发生器74LS299 的功能。
(4)验证移位控制电路的组合功能。
二、实验原理1. 如图所示为进位锁存及其显示电路。
运算器最高位进位输出C(n+4)连接到一个锁存器(用74LS74 实现)的输入端D,锁存器控制端的控制信号AR 必须置为低电平,当T4脉冲到来时,进位结果就被锁存到进位锁存器中了,发光二极管这时显示为“灭”。
同时也将本次的进位输出结果带进了下次的运算中,作为下次运算的进位输入。
2.如图所示为移位控制电路。
其中使用了一片74LS299 作为移位发生器,其8 位输入输出端可连接至内部总线。
74LS299 移位器的片选控制信号为299-B,在低电平时有效。
T4 为其控制脉冲信号,由“W/R UNIT”单元中的T4 接至“STATE UNIT”单元中的单脉冲发生器KK2上而产生,S0、S1、M 作为移位控制信号,此移位控制逻辑功能如表2.2-2 所示。
三、实验内容与步骤1. (1)按图2.2-4 连接实验电路并检查无误。
(2)打开电源开关。
(3)用输入开关向暂存器DR1 和DR2 置数,方法同前。
(4)关闭数据输入三态门(SW-B=1),打开ALU 输出三态门(ALU-B=0),并使LDDR1=0、LDDR2=0,关闭寄存器输入控制门。
(5)对进位标志清零。
实验系统上“SWITCH UNIT”单元中的CLR 开关为标志CY、ZI 的清零开关,它为零状态时是清零状态,所以将此开关做1→0→1 操作,即可使标志位清零。
注意:进位标志指示灯CY 亮时表示进位标志为“0”,无进位;标志指示灯CY 灭时表示进位为“1”,有进位。
(6)验证带进位运算及进位锁存功能。
使Cn=1,AR=0,进行带进位算术运算。
实验四 8421BCD码加法乘法运算概要
Quartus Ⅱ基本应用8421BCD码加法乘法运算一、实验目的1. 用原理图输入法实现2个8421BCD的和,用数码管显示被加数、加数和加的结果。
每个8421BCD码由4个拨码开关作为输入,总共需要8个拨码开关。
输出要求在开发板数码管上显示输入的2个8421BCD 码和加的结果。
2. 用VHDL或Verilog HDL实现2个8421BCD的乘积,用数码管显示被乘数、乘数和乘的结果。
每个8421BCD码由4个拨码开关作为输入,总共需要8个拨码开关。
输出要求在开发板数码管上显示输入的2个8421BCD码和乘的结果。
二、实验设备1、计算机(Quartus Ⅱ)2、DE0开发板三、实验原理BCD代码。
Binary-Coded Decimal,简称BCD,称BCD码或二转十进制代码,亦称二进码十进数。
是一种二进制的数字编码形式,用二进制编码的十进制代码。
这种编码形式利用了四个位元来储存一个十进制的数码,使二进制和十进制之间的转换得以快捷的进行。
这种编码技巧,最常用于会计系统的设计里,因为会计制度经常需要对很长的数字串作准确的计算。
相对于一般的浮点式记数法,采用BCD码,既可保存数值的精确度,又可免却使电脑作浮点运算时所耗费的时间。
此外,对于其他需要高精确度的计算,BCD编码亦很常用。
8421码是BCD代码中最常用的一种。
在这种编码方式中每一位二值代码的1都是代表一个固定数值,把每一位的1代表的十进制数加起来,得到的结果就是它所代表的十进制数码。
由于代码中从左到右每一位的1分别表示8,4,2,1,所以把这种代码叫做8421代码。
每一位的1代表的十进制数称为这一位的权。
8421码中的每一位的权是固定不变的,它属于恒权代码。
8421BCD码乘法运算把二进制数中的“0”和“1”全部当成是十进制数中的“0”和“1”即可。
根据十进制数中的乘法运算知道,任何数与“0”相乘所得的积均为“0”,这一点同样适用于二进制数的乘法运算。
实验四工作表中的公式和函数解读
实验四工作表中的公式和函数一、实验要求1.掌握工作表中公式的输入方法。
2,熟悉工作表中公式的复制、移动和填充。
3.掌握常用函数的使用方法。
二、实验内容工作表中的公式输入是以“=”开始的,公式中的表达式可以包含:数字、字符、运算符、单元格地址、区域、以及各种函数。
除了直接输入公式外,还可以对公式进行复制、移动、填充等操作,达到快速输入公式的目的。
打开保存在D盘EXCEL文件夹中的ex1.xls工作簿文件,完成下列操作后存盘。
(一)公式的输入与填充。
在Sheet1工作表中完成下列操作:1.使用公式计算每个学生的总分(1)在单元格G3中输入:=C3+D3+E3+F3 ,按Enter键,在G3单元格中显示计算结果。
(2)用鼠标单击G3单元格,在编辑栏查看公式是否正确。
(3)选中G3单元格,拖拽填充柄到G10,可将填充公式到G4:G10。
2.计算各个学生的平均分(1)在H3单元格中输入:=G3/4 ,按Enter键,在H3单元格中显示计算结果。
(2)选中单元格H3,双击填充柄,可将公式自动填充到H4:H10。
3.字符连接(1)在A14单元格中输入文字:计算机,B14单元格中输入文字:专业。
(2)在单元格D14中输入公式:=A14&B14 ,按Enter键,则在D14中显示连接结果。
4.数据比较(1)在单元格F14中输入“成绩比较”(2)在F15单元格中输入公式:=C3>D3,选中F15拖拽填充柄到F22。
(3)用鼠标分别单击F15、F16、…,查看编辑栏中的公式及C列和D列的相应数据,并与计算结果进行对照,验证计算结果的正确性。
(二)复制或移动公式公式中引用了单元格或区域,则在复制或移动公式时,单元格中的相对地址、绝对地址和混合地址会根据调整规则进行调整。
在工作表Sheet2中完成下列操作:1.复制公式(1)在H2单元格中输入公式:=C2+D2,选中H2拖拽填充柄到H9,将公式复制到H3:H9。
数值分析实验四(Lagrange插值)
《数值分析》实验报告实验编号:实验四课题名称:Lagrange插值一、算法介绍对Lagrange型的n次插值多项式,先构造n+1个插值节点x[0],x[1],…,x[n]上的n次插值基函数对任一点xi所对应的插值基函数l[i](x)=[(x-x[0])…(x-x[i-1])(x-x[i+1])…(x-x[n])]/[(x[i]-x[0])…(x[i]-x[i-1])(x[i]-x[i+1 ])…(x[i]-x[n])],其中i=0,1,2,…,n。
有了这n+1个n次插值基函数,n次Lagrange 型插值多项式就容易写出来了,表达式为:f(x)=y[1]*l[1](x)+y[2]*l[2](x)+…+y[n]*l[n](x)。
此程序中n=10。
二、程序代码// testView.cpp : implementation of the CTestView class//#include "stdafx.h"#include "test.h"#include "testDoc.h"#include "testView.h"#ifdef _DEBUG#define new DEBUG_NEW#undef THIS_FILEstatic char THIS_FILE[] = __FILE__;#endif/////////////////////////////////////////////////////////////////////////////// CTestViewIMPLEMENT_DYNCREATE(CTestView, CView)BEGIN_MESSAGE_MAP(CTestView, CView)//{{AFX_MSG_MAP(CTestView)// NOTE - the ClassWizard will add and remove mapping macros here.// DO NOT EDIT what you see in these blocks of generated code!//}}AFX_MSG_MAP// Standard printing commandsON_COMMAND(ID_FILE_PRINT, CView::OnFilePrint)ON_COMMAND(ID_FILE_PRINT_DIRECT, CView::OnFilePrint)ON_COMMAND(ID_FILE_PRINT_PREVIEW, CView::OnFilePrintPreview)END_MESSAGE_MAP()/////////////////////////////////////////////////////////////////////////////// CTestView construction/destructionCTestView::CTestView(){// TODO: add construction code here}CTestView::~CTestView(){}BOOL CTestView::PreCreateWindow(CREATESTRUCT& cs){// TODO: Modify the Window class or styles here by modifying // the CREATESTRUCT csreturn CView::PreCreateWindow(cs);}/////////////////////////////////////////////////////////////////////////////// CTestView drawingvoid CTestView::OnDraw(CDC* pDC){CTestDoc* pDoc = GetDocument();ASSERT_V ALID(pDoc);// TODO: add draw code for native data hereint i,j,k;double x,y,p_x,p_y,l,xx[100],f[100],F[100],sum,p_sum;CPen MyPen,*OldPen;pDC->SetViewportOrg(400,400); //定义坐标原点for(i=-500;i<500;i++){pDC->SetPixel(0,i,RGB(0,0,0));pDC->SetPixel(i,0,RGB(0,0,0)); //画出坐标}pDC->TextOut(-210,5,"-1");pDC->TextOut(196,5,"1");//原函数MyPen.CreatePen(PS_SOLID,1,RGB(255,0,0));//定义画笔颜色OldPen=pDC->SelectObject(&MyPen);x=-1.0,y=1/(1+25*x*x);p_x=x*200;p_y=-y*200;pDC->MoveTo(p_x,p_y);for (x=-1.0;x<=1.0;x+=0.0001){y=1/(1+25*x*x);p_x=x*200;p_y=-y*200;pDC->LineTo(p_x,p_y);}pDC->SelectObject(OldPen);MyPen.DeleteObject();//Lagrange插值x=-1.0;MyPen.CreatePen(PS_SOLID,1,RGB(0,255,0));OldPen=pDC->SelectObject(&MyPen);for(i=0;i<=10;i++){f[i]=1/(1+25*x*x);xx[i]=x;x+=0.2;}x=-1.0;y=1/(1+25*x*x);p_x=x*200,p_y=-y*200; //将x和y坐标各放大200倍pDC->MoveTo(p_x,p_y);for(k=0;k<=1000;k++){sum=0;for(i=0;i<=10;i++){l=1;for(j=0;j<=10;j++){if(i!=j)l=l*(x-xx[j])/(xx[i]-xx[j]);}sum+=f[i]*l;}p_x=x*200;p_y=-sum*200;pDC->LineTo(p_x,p_y);x+=0.002;}pDC->SelectObject(OldPen);MyPen.DeleteObject();}/////////////////////////////////////////////////////////////////////////////// CTestView printingBOOL CTestView::OnPreparePrinting(CPrintInfo* pInfo){// default preparationreturn DoPreparePrinting(pInfo);}void CTestView::OnBeginPrinting(CDC* /*pDC*/, CPrintInfo* /*pInfo*/){// TODO: add extra initialization before printing}void CTestView::OnEndPrinting(CDC* /*pDC*/, CPrintInfo* /*pInfo*/){// TODO: add cleanup after printing}/////////////////////////////////////////////////////////////////////////////// CTestView diagnostics#ifdef _DEBUGvoid CTestView::AssertValid() const{CView::AssertValid();}void CTestView::Dump(CDumpContext& dc) const{CView::Dump(dc);}CTestDoc* CTestView::GetDocument() // non-debug version is inline{ASSERT(m_pDocument->IsKindOf(RUNTIME_CLASS(CTestDoc)));return (CTestDoc*)m_pDocument;}#endif //_DEBUG/////////////////////////////////////////////////////////////////////////////// CTestView message handlers三、运算结果截屏红色的曲线为原函数图像,绿色曲线为Lagerange插值多项式函数对应的图像四、算法分析上述图像中绿色的曲线为Lagrange插值多项式所对应的图像,通过观察可见函数图像在靠近区间端点的地方出现了Runge现象。
数值计算方法实验报告
数值计算方法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Python语言编写数值计算方法程序,掌握常见数值计算方法的实现原理及应用。
具体包括:插值法、最小二乘法、数值微积分、数值解方程、数值解微分方程等。
二、实验环境Python编程语言、Jupyter Notebook环境三、实验内容1.插值法(1)代码实现:在Python中使用Scipy库中的Interpolate模块实现拉格朗日插值法和牛顿插值法,并通过数据可视化展示其效果。
(2)实验步骤:- 导入所需库,准备所需数据;- 定义拉格朗日插值法函数;- 定义牛顿插值法函数;- 测试函数并可视化结果。
(3)实验结果:2.最小二乘法(1)代码实现:在Python中使用Numpy库实现最小二乘法,并通过数据可视化展示其效果。
(2)实验步骤:- 导入所需库,准备所需数据;- 定义最小二乘法函数;- 测试函数并可视化结果。
(3)实验结果:3.数值微积分(1)代码实现:在Python中实现梯形法和辛普森法,并通过数据可视化展示其效果。
(2)实验步骤:- 导入所需库,准备所需数据;- 定义梯形法函数和辛普森法函数;- 测试函数并可视化结果。
(3)实验结果:4.数值解方程(1)代码实现:在Python中实现二分法、牛顿法和割线法,并通过数据可视化展示其效果。
(2)实验步骤:- 导入所需库,准备所需数据;- 定义二分法函数、牛顿法函数和割线法函数;- 测试函数并可视化结果。
(3)实验结果:5.数值解微分方程(1)代码实现:在Python中实现欧拉法和龙格-库塔法,并通过数据可视化展示其效果。
(2)实验步骤:- 导入所需库,准备所需数据;- 定义欧拉法函数和龙格-库塔法函数;- 测试函数并可视化结果。
(3)实验结果:四、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学习了数值计算方法的常用算法和实现原理,掌握了Python 语言实现数值计算方法的方法,加深了对数值计算方法的理解和应用。
实验中遇到的问题,我通过查找资料和与同学的讨论得到了解决,也更加熟练地掌握了Python语言的使用。
数值计算方法实验报告(例)
云南大学数学与统计学实验教学中心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练习用数值方法求方程的根 二、实验内容求方程17)(3-+=x x x f 的实根三、实验环境TURBOC C四.实验方法 牛顿法牛顿法简述:牛顿法是一种特殊的迭代法,其迭代公式为:,2,1,0,)()(1='-=+k x f x f x x k k k k ,当数列{}k x 收敛时,其极限值x 即为方程的解。
定理:给定方程],[,0)(b a x x f ∈=1)设0)()(<b f a f ;2))(x f ''在],[b a 上不变号,且],[,0)(b a x x f ∈≠';3)选取],[0b a x ∈,满足0)()(00>''x f x f ;则牛顿法产生的序列{}k x 收敛于0)(=x f 在],[b a 内的唯一解x 。
五、实验过程1实验步骤1.编程: 用C 语言编出牛顿法的源程序。
2. 保存源程序。
3. 调试程序, 修改错误至能正确运行.4. 运行程序并输出计算结果. 2 关键代码及其解释f1为函数f 的导数,%f 是单精度类型,fabs (x1-x0)是等于|x1-x0| 3 调试过程写了多余的分号,没有定义x1.乘法用*表示,平方用r*r 表示。
\n 表示换行,/需与\区别。
每步完成用分号。
&x 表示x 出现的位置和取地址六、实验总结1.遇到的问题及解决过程在编写程序时要注意不要写多余的符号,并记住一些符号的应用,不要弄混了 2.产生的错误及原因分析Warning: Code has no effect in function main Error: Statement missing ; in function main 3.体会和收获。
1)牛顿法收敛速度快,但初值不容易确定,往往由于初值取得不当而使迭代不收敛或收敛慢,但若能保证)()(1+>K K x f x f (称为下山条件),则有可能收敛。
数值计算方法实验报告
数值计算方法实验报告数值计算方法实验报告引言:数值计算方法是一种通过数学模型和计算机算法来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在科学研究和工程应用中,数值计算方法被广泛应用于求解方程、优化问题、模拟仿真等领域。
本实验报告将介绍数值计算方法的基本原理和实验结果。
一、二分法求根二分法是一种通过不断折半缩小搜索区间来求解方程根的方法。
在实验中,我们选取了一个简单的方程f(x) = x^2 - 4 = 0来进行求根实验。
通过不断将搜索区间进行二分,我们可以逐步逼近方程的根。
实验结果表明,通过二分法,我们可以得到方程的根为x = 2。
二、牛顿迭代法求根牛顿迭代法是一种通过不断逼近方程根的方法。
在实验中,我们同样选取了方程f(x) = x^2 - 4 = 0进行求根实验。
牛顿迭代法的基本思想是通过对方程进行线性近似,求得近似解,并不断迭代逼近方程的根。
实验结果表明,通过牛顿迭代法,我们可以得到方程的根为x = 2。
三、高斯消元法求解线性方程组高斯消元法是一种通过变换线性方程组的系数矩阵,将其化为上三角矩阵的方法。
在实验中,我们选取了一个简单的线性方程组进行求解实验。
通过对系数矩阵进行行变换,我们可以将其化为上三角矩阵,并通过回代求解得到方程组的解。
实验结果表明,通过高斯消元法,我们可以得到线性方程组的解为x = 1,y = 2,z = 3。
四、插值与拟合插值与拟合是一种通过已知数据点来构造函数模型的方法。
在实验中,我们选取了一组数据点进行插值与拟合实验。
通过拉格朗日插值多项式和最小二乘法拟合,我们可以得到数据点之间的函数模型。
实验结果表明,通过插值与拟合,我们可以得到数据点之间的函数关系,并可以通过该函数模型来进行预测和拟合。
结论:数值计算方法是一种通过数学模型和计算机算法来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学习了二分法求根、牛顿迭代法求根、高斯消元法求解线性方程组以及插值与拟合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这些方法在科学研究和工程应用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数值分析》课程教学大纲
《数值分析》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07054352课程名称:数值分析英文名称:Numerical Analysis课程类型:学科基础课程要求:必修学时/学分:48/3 (讲课学时:40 上机学时:8)适用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一、课程性质与任务“数值分析”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等相关专业学生的学科基础课,也是其它理、工科专业本科生及研究生的必修或选修课。
数值分析是研究各种数学问题在计算机上通过数值运算,得到数值解答的方法和理论。
随着计算机系统能力的提高和新型数值软件的不断开发,无论在高科技领域还是在传统学科领域,数值分析的理论和方法的作用和影响巨大,是科学工作者和工程技术人员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工具。
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能了解数值分析的基本概念,熟悉常用数值方法的构造原理,了解数值算法复杂性、误差与收敛性分析的基本方法,了解重要数值算法的软件实现过程,使学生系统掌握数值分析的基本概念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为掌握更复杂的现代计算方法打好基础。
内容包括数值计算的基本方法、线性和非线性方程组解法、插值法、数值积分法及微分方程的数值解法。
二、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先修课程:高等数学,线性代数,C语言程序设计,计算基础。
后续课程:人工智能,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大数据分析及应用。
三、课程教学目标1.学习使用计算机进行数值计算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知识,能够分辨、选用合适的数值方法解决工程问题。
(支撑毕业能力要求1和2)2. 能掌握常用数值计算方法的构造原理,根据问题设计和综合运用算法设计问题解决方案。
(支撑毕业能力要求1和2)3. 能运用数值算法复杂性、误差与收敛性分析的基本方法初步进行算法分析。
4. 能用计算机语言实现典型的数值计算算法,得到实验技能的基本训练,并具有利用计算机解决常见数学问题的能力;(支撑毕业能力要求4)5.能通过查询阅读文献资料,了解数值分析的前沿和新发展动向,了解数值分析算法原理应用的典型工程领域。
数值计算方法实验报告
#include<math.h>
double f(double x)
{
double s;
s=x*x*x/3-x;
return fabs(s);
}
void main()
{double x=-0.99,y;
int k=0;
printf("%d ,%lf\n",k,x);
{if(r>=x[i]&&r<=x[i+1])
{s=m[i]*pow(x[i+1]-r,3)/6*h[i]+m[i+1]*pow(r-x[i],3)/6*h[i]+(y[i]-m[i]*pow(h[i],2)/6)*(x[i+1]-r)/h[i]+(y[i+1]-m[i+1]*pow(h[i],2)/6)*(r-x[i])/h[i];
28.65
39.62
50.65
5.28794
9.4
13.84
20.2
24.9
28.44
31.1
k
7
8
9
10
11
12
78
104.6
156.6
208.6
260.7
312.5
35
36.5
36.6
34.6
31.6
31.0
k
13
14
15
16
17
18
364.4
416.3
468
494
507
520
20.9
14.8
7.8
do
{y=x;
数值计算的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熟悉数值计算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掌握常用的数值计算算法及其应用。
3. 提高数值计算软件的使用能力。
4. 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实验环境1. 操作系统:Windows 102. 编程语言:Python3. 数值计算软件:NumPy、SciPy、Matplotlib三、实验内容1. 实验一:数值积分(1)实验目的:学习数值积分方法,计算定积分的近似值。
(2)实验内容:a. 使用辛普森法则计算函数f(x) = x^2在区间[0, 1]上的定积分。
b. 使用梯形法则计算函数f(x) = e^x在区间[0, 1]上的定积分。
(3)实验步骤:a. 编写Python代码,实现辛普森法则和梯形法则。
b. 分别使用两种方法计算定积分的近似值。
c. 对比两种方法的计算结果,分析误差来源。
2. 实验二:数值微分(1)实验目的:学习数值微分方法,计算函数在某点的导数近似值。
(2)实验内容:a. 使用中心差分法计算函数f(x) = sin(x)在x = π/2处的导数近似值。
b. 使用前向差分法和后向差分法计算函数f(x) = cos(x)在x = 0处的导数近似值。
(3)实验步骤:a. 编写Python代码,实现中心差分法、前向差分法和后向差分法。
b. 分别使用三种方法计算导数的近似值。
c. 对比三种方法的计算结果,分析误差来源。
3. 实验三:线性方程组求解(1)实验目的:学习线性方程组求解方法,掌握高斯消元法和迭代法。
(2)实验内容:a. 使用高斯消元法求解线性方程组:3x + 2y - z = 72x - y + 3z = -1-x + 2y + 2z = 4b. 使用雅可比迭代法求解线性方程组:3x + 2y - z = 72x - y + 3z = -1-x + 2y + 2z = 4(3)实验步骤:a. 编写Python代码,实现高斯消元法和雅可比迭代法。
b. 分别使用两种方法求解线性方程组。
实验指导书matlab基础
《MATLAB基础实验指导书》哈尔滨理工大学自动化学院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系2018.4实验一 MATLAB 的基本操作一、 实验目的:1. 掌握Matlab 软件使用的基本方法;2. 熟悉常用命令的操作;3. 熟悉Matlab 的数据表示和基本运算二、 实验内容:1. 计算 y =x 3 (x-0.98)2/(x 1.35)3-5(x I, x)当 x =2 和 x =4 的值2. 计算 cos60; -3;9-「2_ 2 2 3. 已知 a =3,A =4,b =a ,B =b -1,c =a A -2B,C =a 2B c ,求C4. 创建一个3*3矩阵,然后用矩阵编辑器将其扩充为 4*5矩阵5. 创建一个3*3矩阵魔方阵和相应的随机矩阵,将两个矩阵并接起来,然后提 取任意两个列向量矩阵,计算矩阵的5次方 - _1 4 813〕 一5 4 3 -2〕 7.设A = -3 6 -5 _9 ,B = 6 -2 3 -8 2 —7 -12 _8—1 3 _9 7」 C = *A 1 。
B D AB2 8. 求23(s 4)(s 1)的“商”及“余”多项式。
s 3 +s + 19. 建立矩阵A ,然后找出在[10,20]区间的元素的位置10. 创建一个有7个元素的一维数组,并做如下处理:1) 直接寻访一维数组的第6个元素;2) 寻访一维数组的第1、3、5个元素;3) 寻访一维数组中第4个至最后1个元素;4) 寻访一维数组中大于70的元素。
三、实验要求:1. 撰写预习报告。
6找出数组A =;42 41中所有绝对值大于3 53的元素。
利用上题的3.撰写实验报告,简述实验目的,提供实验结果和数据。
4.分析算法,并简要给出算法设计小结和心得。
实验二数据和函数的可视化一、实验目的:1.熟悉Matlab绘图命令及基本绘图控制;2.熟悉Matlab程序设计的基本方法。
二、实验内容:1.设y = cosx 0.5 + 3sin:",把x=0~2x区间分为125点,画出以x为横坐L (1+x2)」标,y为纵坐标的曲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例题
x=0:0.1:1; y = [-0.447, 1.978,3.28, 6.16, 7.08, 7.34, 7.66, 9.56, 9.48, 9.30, 11.2] a1 = polyfit(x, y, 1); x1 = linspace(0,1); y1 = polyval(a1,x1) figure; subplot(2,2,1); plot(x,y,'o',x1,y1,'b'); a2 = polyfit(x,y,2); y2 = polyval(a2,x1); subplot(2,2,2); plot(x,y,'o',x1,y2,'m'); a3 = polyfit(x,y,3); y3 = polyval(a3,x1); subplot(2,2,3); plot(x,y,'o',x1,y3,'r'); a9 = polyfit(x,y,9); y9 = polyval(a9,x1); subplot(2,2,4); plot(x,y,'o',x1,y9,'c');
提示:由高等数学的知识可知,一条曲线的 定积分是它与x 轴所围成的面积,那么两条 曲线所围成的面积可由两条曲线的定积分相 减得到。
例: 假设有一个汽车发动机在转速为 2000r/min 时, 温度(单位为℃)与时间(单位为s)的5 个测量值如表所示。
>> t=[0 1 2 3 4 5]'; % 输入时间 y=[0 20 60 68 77 110]'; % 输入温度 y1=interp1(t,y,2.5) % 要内插的数据点为 2.5 y1=interp1(x,y,[2.5 4.3]) %内插数据点为2.5,4.3,注意采用[ ]放入多个内插点 y1=interp1(x,y,2.5,'cubic') %以三次方程式对数据点2.5 作内插 y1=interp1(x,y,2.5,'spline') %以spline 函数对数据点 2.5 作内插
2. 多项式插值和拟合 有一组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x 1 2 3 4 5 6 7 8 9 10
y
16
32
70
142
260
436
682
1010 1432 1960
请分别用拟合(二阶至三阶)和插值(线性和三次样条)的方法来估 测 X=9.5 时Y 的值。 以下是实现一阶拟合的语句。
>>x=1:10 >>y=[16 32 70 142 260 436 682 1010 1432 1960] >>p1=ployfit(x,y,1) %一阶拟合 >>y1=ployval(p1,9.5) %计算多项式p1 在x=9.5 时的值
实验四 数值运算
一、实验目的 掌握 MATLAB 的数值运算及其运算中所用到的函数。 二、实验内容: (1) 多项式运算。 (2) 多项式插值和拟合。 (3) 数值微积分。
(3) 多项式的乘、除法分别用函数conv 和deconv 实现
>>S1=[ 2 3 11 ] >>S2=[1 3 -5 4 7 ] >>S3=conv(S1,S2) >>S4=deconv(S3,S1)
4. 数值积分
(1) cumsum 函数求累计积分, (3). 辛普森数值积分 q=quad('f',a,b) 表示使用自适应递归 >>x=ones(1,10) 的辛普森方法从积分区间a 到b 对函 数f(x)进行积分,积分的相对误差在 >> cumsum(x) 1e-3 范围内。输入参数中的'f'是一个 (2)trapz 函数用梯形法求定积分,字符串,表示积分函数的名字。当输 即曲线的面积。 入的是向量时,返回值也必须是向量 形式。 >> x=linspace(0, pi,100); >> y=sin(x); >> S=trapz(y,x)
4. 数值积分
例 计算二重定积分 (1) 建立一个函数文件fxy.m: function f=fxy(x,y) global ki; ki=ki+1; %ki用于统计被积函数的调用次数 f=exp(-x.^2/2).*sin(x.^2+y); (2) 调用dblquad函数求解。 global ki;ki=0; I=dblquad('fxy',-2,2,-1,1) ki I= 1.57449318974494 ki = 1038
4,利用梯形法和辛普森法求定积分 的值, 并对结果进行比较。如果积分区间改为-5~5 结果有 何不同?梯形积分中改变自变量x 的维数,结果有 何不同?
练习5:图A1 是瑞士地图,为了算出其国土面积,首先对地图作如下测量:
以由西向东方向为X 轴,由南到北方向为Y 轴,选择方便的原点,并将从最西 边界点到最东边界点在X 轴上的区间适当划分为若干段,在每个分点的Y 方向 测出南边界点和北边界点的Y 坐标Y1 和Y2,这样就得到了表1,根据地图比例 尺知道18mm 相当于40km,试由测量数据计算瑞士国土近似面积,与其精确值 41228km2 比较。地图的数据见下表1-2。
• 格式:zi=interp2(x,y,z,xi,yi,’method’)
x,y为已知的点坐标向量,z为矩阵(x,y对应点的值)xi,
yi 为插入点的 X,Y 坐标向量,‘method’:同上
%立体插值 x=(-4:1:4);y=x; [x1,y1]=meshgrid(x,y); z=peaks(x1,y1); subplot(2,1,1); mesh(x1,y1,z); xi=(-4:0.2:4); yi=xi'; zi=interp2(x,y,z,xi,yi,'cubic'); subplot(2,1,2); mesh(xi,yi,zi+20);
练习
3. 大气压强p 随高度x 变化的理论公式为p =1.0332e−( x+500) / 7756,为验证这一公式,测得某地大气 压强随高度变化的一组数据如表所示,试用插值法和 拟合法进行计算并绘图,看哪种方法较为合理,且总 误差最小
高度 /m 压强 /Pa 0 0.9689 300 0.9322 600 0.8969 1000 0.8519 1500 0.7989 2000 0.7491
(4) 多项式求根用函数roots
>> S1=[ 2 4 2 ] >> roots(S1)
(5) 多项式求值用函数polyval
>> S1=[ 2 4 1 -3 ] >> polyval(S1,3) %计算x=3 时多项式的值 >> x=1:10 >> y=ployval(S1,x) %计算x 向量对应的值得到y 向量
练习
1. 用函数roots 求方程x2 − x −1 = 0的根。 2. y = sin x,0≤x≤2π,在n 个节点(n 不要太大,如取 5~11)上用线性和三次样条插值方法,计算m 个插 值点(m 可取50~100)的函数值。通过数值和图形输 出,将两种插值结果与精度值进行比较。适当增加n, 再作比较。
例4-11 某观测站测得某日6:00时至18:00时之间每隔2小时的 室内外温度(℃),用3次样条插值分别求得该日室内外6:30 至17:30时之间每隔2小时各点的近似温度(℃)。 设时间变量h为一行向量,温度变量t为一个两列矩阵,其中 第一列存放室内温度,第二列储存室外温度。命令如下: h =6:2:18; t=[18,20,22,25,30,28,24;15,19,24,28,34,32,30]'; XI =6.5:2:17.5 YI=interp1(h,t,XI,‘spline’) %用3次样条插值计算
3. 数值微分
(1) 差分使用diff 函数Hale Waihona Puke 现。 >>x=1:2:9
>>diff(x)
(2) 可以用因变量和自变量差分的 结果相除得到数值微分。 >>x=linspace(0,2*pi,100); >>y=sin(x);
>>plot(x,y)
>>y1=diff(y)./diff(x); >>plot(x(1:end-1),y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