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化创新引领管理创新和科技创新
中 华优秀传统文化如何推动科技创新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如何推动科技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如何推动科技创新》在当今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科技创新成为了推动社会进步和经济增长的关键力量。
然而,我们不能忽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这一进程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智慧和价值观念,为科技创新提供了深厚的土壤和源源不断的灵感。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和而不同”思想,强调了多样性与和谐共处的重要性。
这种思想启示我们在科技创新中要包容不同的观点和方法,鼓励多元的思维碰撞。
在一个创新团队中,成员们来自不同的学科背景和文化环境,他们各自的独特见解和思考方式相互交融,能够激发出更多新颖的创意和解决方案。
“天人合一”的理念则引导我们在科技创新时注重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现代科技的发展往往伴随着对环境的破坏和资源的过度消耗,而“天人合一”的思想提醒我们要遵循自然规律,发展绿色、可持续的科技。
例如,在能源领域,我们致力于研发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技术,减少对传统化石能源的依赖,以实现能源的可持续供应和环境保护的双重目标。
古代中国的四大发明——造纸术、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杰出贡献,也是科技创新的典范。
它们的诞生并非偶然,而是基于当时社会的需求和传统文化的积淀。
造纸术和印刷术的出现,极大地促进了知识的传播和文化的交流,为后续的科技进步奠定了基础;火药的发明源于古代炼丹术,体现了古人对化学变化的探索和实践;指南针则为航海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关键的技术支持,推动了人类对世界的认知和交流。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勤劳勇敢、勇于探索的精神,也是科技创新不可或缺的动力。
古代的工匠们凭借着精湛的技艺和不懈的努力,创造出了无数令人惊叹的工艺品和工程奇迹,如故宫、长城等。
这种勤劳和勇于探索的精神传承至今,激励着当代科技工作者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勇往直前,不断追求卓越。
同时,传统文化中的哲学思想,如道家的“无为而治”、儒家的“中庸之道”等,为科技创新提供了独特的方法论。
科技创新与创新文化建设
科技创新与创新文化建设一、开展科技创新的重要性科技创新是推动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在现代社会,科技创新成为国家竞争力的核心,也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科技创新可以提高生产效率,推动产业升级,改善人民生活品质,推动社会进步。
因此,开展科技创新对于国家、企业以及个人来说都具有重要意义。
二、构建创新文化的意义创新文化是支持科技创新和创新活动的理念、价值观和行为方式的集合。
构建创新文化有助于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提升创新成果的转化和应用效果,促进科技创新的可持续发展。
同时,创新文化还能够激发创新热情和主动性,增强组织的竞争力和活力,提高员工的工作满意度和组织凝聚力。
三、构建创新文化的方法(一)倡导开放和包容的文化氛围。
开放和包容的文化氛围可以打破部门和学科的壁垒,提高知识和信息的共享和交流,促进跨学科合作和创新。
为此,组织和企业需要鼓励员工思维的多样性,重视不同意见和观点的冲突和对话,鼓励创新思维和创新实践的活动。
同时,还需要倡导包容性领导和开放式决策机制,鼓励员工参与决策,提高组织的反馈和学习能力。
(二)培育创新的组织文化。
创新的组织文化应注重激励和扶持创新实践和创新团队。
组织和企业应设立创新奖励制度,公正评价创新绩效和激励创新主体。
同时,还应倡导容忍失败、鼓励尝试和勇于承担风险的文化,提高创新的成功率和效果。
此外,还应加强对创新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提供创新资源和平台支持,促进创新成果转化和产业化。
(三)建立创新的价值体系。
创新的价值体系应对创新进行激励和引导,形成努力追求卓越和持续创新的价值观念。
组织和企业应建立创新绩效考核和评价体系,科学评估创新项目和成果。
同时,还应设立激励机制,鼓励员工创新和贡献。
此外,还应加强创新文化宣传和教育,提高员工对创新的认识和理解,增强创新意识和能力。
四、推动科技创新与创新文化建设的政策和行动(一)制定科技创新政策。
政府应制定科技创新政策,提供创新资源和资金支持。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如何与科技创新相结合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如何与科技创新相结合在当今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科技创新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强大动力。
与此同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我们民族的精神瑰宝,蕴含着丰富的智慧和价值。
如何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科技创新相结合,实现二者的协同发展,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重要课题。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从古老的哲学思想到精湛的手工艺技术,从诗词歌赋到中医理论,无不展现着中华民族的智慧和创造力。
这些传统文化元素不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是我们今天创新的重要源泉。
科技创新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提供了新的手段和平台。
以数字化技术为例,通过建立数字化博物馆、图书馆等,将珍贵的文物、古籍等文化遗产以数字化的形式保存和展示,使更多的人能够便捷地接触和了解传统文化。
虚拟现实(VR)和增强现实(AR)技术则为人们带来了沉浸式的文化体验,让人们仿佛穿越时空,亲身感受历史的魅力。
在科技创新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能够赋予科技产品更多的文化内涵和人文价值。
比如,一些电子产品的外观设计借鉴了传统的图案、色彩和造型,使其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在软件设计方面,以传统文化为主题的游戏、教育应用等也受到了广大用户的喜爱。
要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科技创新的有效结合,需要加强人才培养。
一方面,培养具备科技创新能力的文化人才,让他们能够运用现代科技手段传承和创新传统文化;另一方面,培养具有文化素养的科技人才,使他们在科技创新中注重文化内涵的融入。
同时,政府和社会应加大对相关领域的支持和投入。
设立专项基金,鼓励企业和科研机构开展文化与科技融合的研究和实践。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保障创新成果的合法权益,激发创新的积极性。
此外,促进跨学科的交流与合作也是关键。
鼓励文化学、历史学、科技学等不同领域的专家学者共同探讨,碰撞出创新的火花。
例如,在文物保护领域,化学、材料学等科技专家与考古学、历史学专家合作,研发出更有效的文物保护技术和方法。
在教育领域,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科技创新教育相结合,从小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和创新意识。
创新引领科技赋能科技创新赋能未来(精选5篇)
创新引领科技赋能科技创新赋能未来(精选5篇)大家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角已然吹响神州,科技创新,技术创造的时态已然蓬勃兴起,发展新动能,培育新产业的目标已然深入人心,旧机制,创造新业态的趋势已然引领潮流。
近年来,我国在科技事业上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从航天技术到卫星导航,从量子科学到核电技术,从网络技术到基础设施,从航母下海到深海探测,从克隆技术到转基因食品,各类技术创新的捷报频频传来,各科技创新的成果源源涌来。
而这些辉煌的成就,伟大的变革,无不让人民倍感振奋和自豪,无不让世界倍感惊奇和惊艳!不过不可避免的是,最近几年,对于技术创新究竟是福还是祸,人们一直进行着激烈的讨论,当然,不同的人对这个敏感的问题有不同的看法,就我个人而言,技术创新在新世纪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我始终认为,技术创新对我们来说是一大福音。
首先,技术创新使我们的生活变得越来越方便,无论是在交通方面还是在通讯方面。
例如,以技术创新为依托,现代通讯技术在不断进步和发展,与此同时,现代通讯技术的种类也越来越多,特别是智能手机作为现代社会最伟大的发明之一,对我们的生活有着深远的影响,而人们也渐渐习惯于以这种便捷的方式进行沟通交流和信息。
其次,技术创新在农业方面,尤其是在转基因食品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我们不得不说转基因食品就像是打开的潘多拉盒子,因为这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生物技术创新。
例如,对于植物和动物来说,转基因食品摆脱了四季限制,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作物产量,打破了地域限制,_了物种障碍,因此,我认为,转基因方面的技术创新是新世纪的重大突破。
总之,我认为在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下,技术创新不仅给个人带来了多方面的发展机遇,给企业带来了多类型的经济类型,也让国家增强了国际影响力和国际话语权,所以我坚信,技术创新是人类的一大福音。
在场的各位老师、各位同学:大家好!从基因工程让人活到一千岁的梦想,到纳米技术包你穿衣不用洗的诺言;从人工智能送你一只可爱机器狗的温馨,到转基因技术让老鼠长出人耳朵的奇观,不断有新的科技在诞生,每一个新科技的发现都会让人们欣喜若狂。
企业创新文化与创新管理的实践
企业创新文化与创新管理的实践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商业环境中,企业创新被视为保持竞争力和推动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要素。
为了实现持续创新,企业不仅需要营造创新文化,还需要有效的创新管理。
本文将探讨企业创新文化与创新管理的实践,以及两者的关系。
一、创新文化的重要性创新文化是一种鼓励和支持创新活动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
它强调多元化、开放性和尊重员工意见的原则。
企业创新文化可以激发员工的创造力和创新思维,为组织提供源源不断的新观念和创新解决方案。
在一个创新文化的环境中,员工被鼓励挑战传统、勇于冒险,并提供改变和变革的机会。
创新文化的塑造需要领导者的积极引导和组织的全面支持。
领导者应该设定激励机制,鼓励员工参与创新活动,并对失败持宽容和支持态度。
组织应该提供培训和资源,帮助员工提升创新能力和技巧。
此外,企业还可以通过建立创新型团队、组织内部的知识共享和跨部门合作等方式来促进创新文化的落地。
二、创新管理的实践创新管理是指通过制定创新策略、组织资源、管理创新流程和评估结果等手段,推动和管理创新活动的过程。
创新管理的有效实践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应对市场变化,提高竞争力,并引领行业的变革。
以下是一些创新管理的实践。
1. 制定创新战略:企业应该明确创新的愿景和目标,并将其融入到企业的发展战略中。
创新战略应该与市场需求和未来趋势相契合,同时也要充分考虑组织的资源和能力。
2. 设立创新团队:企业可以设立专门的创新团队,由跨部门的成员组成,负责推动创新项目。
这些团队应该具有跨学科的背景和专业知识,能够促进不同领域的交流和合作。
3. 创新流程管理:企业应该建立清晰的创新流程和项目管理机制,确保创新活动的有效执行和控制。
这包括项目的选择、资源分配、进度管理和风险评估等。
4. 鼓励创新思维:企业可以通过培训和激励机制来鼓励员工的创新思维。
例如,组织创意竞赛、提供奖励和认可等,以激励员工提出新的想法和解决方案。
5. 评估和反馈:企业应该建立有效的评估和反馈机制,及时总结和学习创新项目的经验教训。
加强企业科技创新文化建设
加强企业科技创新文化建设近年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科技创新日益成为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建设良好的企业科技创新文化,不仅可以提高企业的技术水平,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还可以促进企业的创新和发展,增强企业的成长活力。
因此,加强企业科技创新文化建设是企业必须抓好的重要工作。
一、加强企业科技创新意识企业科技创新文化建设必须从根本上加强企业员工的创新意识。
企业领导应该积极引导员工,加强科技创新意识。
可以通过加强培训和教育,提高员工对科技创新的认识和理解,引导员工积极投身科技创新的工作。
企业可以组织员工参加各类创新科技活动,比如技术创新探讨会、技术项目研究等。
这样可以培养出一批擅长用科技手段创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人才。
这些人才会在企业创新和发展中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二、营造良好的科技创新文化氛围企业领导要营造良好的科技创新文化氛围。
要通过多种方式,提高员工科技创新的积极性。
企业可以通过奖励机制来鼓励员工积极参与创新研发。
比如可以设立年度创新人、年度创新项目等称号,并给予丰厚的奖励和荣誉。
企业还可以采用其他方式,比如组织颁发创新奖学金、协助员工申请专利和科研项目等,来营造良好的创新氛围。
三、创新机制的建立企业领导要建立一套创新机制。
为了加强企业的技术创新和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企业应该制定相关的技术研发计划和创新机制,促进技术创新和知识创新。
通过建立技术创新基金、创新项目库,提升企业的技术竞争力和市场竞争力。
企业可以与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合作,建立联合实验室,实现技术创新共享。
四、注重企业文化建设企业文化是企业科技创新的重要支撑。
企业要注重建立健全的文化和价值观,创新企业的管理模式,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企业可以通过加强自身的文化建设和价值观的传承,引导员工爱企业、忠诚企业,为企业的科技创新和发展提供最大的支持。
此外,企业也应该从员工的角度出发,关注员工的福利和生活帮助,提高员工的生活质量,并为雇员提供良好的发展空间和发展机会。
如何融合科技和文化发展
如何融合科技和文化发展在当今世界,科技和文化是相互融合的两个重要方面。
科技的快速发展,为文化的创新和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和更为合适的渠道。
而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则反过来又促进了科技的发展。
如何更好地融合科技和文化,已成为当前社会发展的重要命题。
一、科技给文化创新提供了天然条件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电脑、手机等科技产品的普及,人们在文化交流和创新方面的能力有了大大的提高,这为文化的全球传播和创新提供了天然的条件。
比如,手机和网络的普及,让人们可以随时随地地学习语言、文学、音乐等艺术创作,享受文化活动、文艺作品,与人们交流、分享、参与多样化的文化活动,拓宽视野,增强文化自信。
在文化创新中,科技更是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过去的文化基本是以纸笔、墨水、乐器等传统器具为基础的,而现在,通过互联网,纸质书籍、报纸已经逐渐被电子书、网站、APP等互联网新媒体所代替。
电子书一般免费并且可随时下载,APP能够做到随时随地的交互式阅读、听听音乐、看电影等,不仅提供了更为丰富的文化体验,同时也促进了文化创新的发展。
二、科技推动文化产业的转型升级文化产业具有很高的内在价值和不可替代的影响力,而科技又是提升文化产业发展速度和水平的重要工具。
科技改变了文化产业的形态和面貌,电影、音乐、游戏、动漫等文化产业的数字化、互动化、虚拟化,让文化产品的传播和市场规模得到了极大的扩展。
国内文化产业的几个典型例子有:(一)数字影院数字影院是一项新兴的影视技术,将数字化技术与影院技术相结合,进入到电影生产、电影制作的新时代。
数字影院广泛应用的原因是,它可以在保质的情况下减少成本,提高产品和服务的质量。
数字影院的推广和应用,有助于改善国内影视市场的结构,提高影片品质,改善观众体验,同时也促进影视行业的发展。
(二)游戏产业在中国,游戏产业是当下文化产业领域中发展最快的行业之一。
随着游戏自身技术的进步,中国游戏产业的市场规模得到了迅速的扩展,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了游戏研发的队伍中来,游戏行业推动了国家文化产业的进步。
用“五大发展理念”引领企业创新
用“五大发展理念”引领企业 文/周绍朋创新是当今世界的主题,是人类经济社会发展的灵魂。
摆在读者面前的,就是一本来自我国经济发展和企业经营管理第一线的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企业创新论文集。
它是《企业管理》杂志社受全国电力行业企业管理创新评审委员会委托编辑出版的。
《文集》中收录的297篇论文是从2016年度全国电力企业国家级管理创新论文大赛630篇获奖论文中精选出来的,涵盖了人力资源、生产运行、财务管理、物资管理、安全生产、集团管控、基础管理、科技信息、营销服务、文化政工、风险管控等11个方面,代表了电力企业广大员工开展企业管理理论和实践创新的最新水平。
本届论文大赛是由全国电力行业企业管理创新评审委员会、华北电力大学能源产业创新研究院、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中国企业联合会管理现代化工作委员会等单位共同举办的。
该论文大赛迄今已成功举办三届,对促进电力企业的全员创新发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成为电力企业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一个重要抓手。
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动创新,提高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更加注重协同创新。
要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着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加快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研发应用,加强技术集成和商业模式创新。
企业是创新的主体。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必须大力推进企业创新。
企业创新,不仅包括技术创新,还包括管理创新和制度创新。
技术创新必须通过管理创新来实现,而管理创新又需要一定的技术手段来支持。
同时,制度创新从一定意义上说,也是一种管理创新。
企业的“三大创新”是融合在一起的。
因此,实施企业创新,必须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制度创新同步推进。
国务院国资委从2012年3月起,用2年时间在中央企业所开展的管理提升活动,就包括了投资决策管理、全面预算管理、全面风险管理、科技创新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产权管理、法律管理、采购管理、安全生产管理、管理信息化、社会责任管理等十大领域。
六个引领创新
六个引领创新“创新引领”再树新标打破常规,成就梦想创新驱动发展,改革引领风尚。
在构建创新引领的过程中,文化的内生力比短期的销量更重要,持续的能力构建比短期的高速增长更重要,移动互联网时代面向客户的初心比传统时代面向客户的定式思维更重要。
信息消费创新引领。
面向以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信息服务为主体的新业务新领域,加快从简单功能型通信产品服务向解决方案型综合信息服务转型。
广东联通首次明确提出“沃是智慧城市运营专家”口号,于2013年率先成立智慧城市办公室,先后与全省21个地市政府签署智慧城市合作协议。
“沃·智慧广东”成为全国首个省级智慧城市移动信息化聚合平台,已经申请国家专利2项,“沃·行讯通”获得巴塞罗那全球智慧城市博览会金奖,“海印生活圈”智慧移动互联服务平台荣获中国通信与信息化应用优秀成果金奖;率先打造移动化、云化的ICT2.0新模式,构建行业统筹、产业链聚合的大ICT生态系统,打造“端管云”整体信息化解决方案,已与腾讯开展亿级规模云集成服务合作,荣获英国电信杂志GTB《全球通信商业》行业创新大奖中的“最佳商业模式奖”;同时,广东联通被选为广东省首届大数据技术联盟理事长单位、物联网产业联盟理事长单位,以特色优势推动新兴领域快速发展与行业价值有效获取。
网络技术创新引领。
面向移动宽带网络服务和大数据信息服务的未来蓝图,重点打造网络超越引领、用户卓越体验的“超卓网络”。
网络品牌是企业品牌的核心,网络能力是企业能力建设的基础,网络领先是一切领先的前提。
不“超”无以谓竞争,不“卓”无以谓发展,“超卓网络”理念在网络策略中首次创新性融入市场策略、竞争策略、用户策略,强调全客户、全业务、全流程、端到端的感知,尤其是从关注网络指标的KPI评价体系向关注业务、关注客户感知、关注客户体验的K QI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转变。
“超卓网络”建设除正常配置的投资、成本等投入外,还进一步完善激励机制和人才队伍培养机制,鼓励网络战线进行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运营模式创新,创造敢于不断试错、不断探索的机制沃土。
全市“创新引领、创新驱动、创新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全市“创新引领、创新驱动、创新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一、综述
深圳市是中国经济特区,也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和支柱。
近年来,深圳市积极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入实施“创新
引领、创新驱动、创新发展”,全面推进科技创新,致力于建
设创新型社会。
深圳市以创新为引领,加快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完善科技创新政策,鼓励企业以及科研机构进行科技创新,推动科技创新活动,加快技术创新的转化,推动技术创新的落地应用,促进技术创新的社会效益。
深圳市积极推进创新驱动发展,通过政策创新、管理创新、技术创新、组织创新、文化创新等多种方式,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促进创新型社会的建设,实现智慧城市建设,推动深圳市经济社会发展持续健康发展。
二、调研结果
(一)深圳市创新引领情况
1、深圳市积极推进“创新引领”发展战略,深入实施“创新引领、创新驱动、创新发展”,全面推进科技创新。
深圳市把科技创
新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把创新作为城市发展的第一要务,加快把深圳市建设成为创新型社会,实现智慧城市建设。
2、深圳市把创新作为城市发展的第一要务,积极推进创新驱动发展。
2017年公务员公需科目-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试卷二-98分
2017年公务员公需科目《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试卷(二)考试时长:120分钟分数:98分一、单选题 (共20小题,每题1分,总分20分)1. 李克强总理在2015年度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新兴产业和()竞争高地。
A. 新兴生态B. 新兴业态C. 新兴经济2. 《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中指出,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要达A. 2%B. 2.5%C. 2.8%3. 美国学者迈克尔波特将国家优势的发展阶段分为四个阶段,即要素驱动阶段、投资驱动阶段、()、财富驱动阶段。
A. 科技驱动阶段B. 创新驱动阶段C. 人才驱动阶段4. 2016年4月,国务院批复同意重庆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这是我国第()国家自主创新示A. 15个B. 16个C. 17个5. 2016年发布的中国独角兽企业榜单中包含131家独角兽企业,其中重庆有()家独角兽企业。
A. 1B. 2C. 36. 《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战略部署中提到,实现创新驱动是一个系统性的变革,要按照“坚持双轮驱动、构建一个动六大转变”进行布局,构建新的发展动力系统。
其中一个体系就是建设()。
A. 国家创新体系B. 社会创新体系C. 企业创新体系7. 培养绅士型的领袖和学者是()大学教育的培养目标。
A. 美国B. 德国C. 英国8. 关于重庆市在科研项目和经费管理上推出了“七条新政”说法错误的是()。
A. 人力资源费比例从以前的不到5%提高到30%至60%B. 项目承担单位不能调整科技经费支出结构C. 纵向课题与横向课题一视同仁9. 在不同发展阶段,企业技术创新风险也不同:()风险最高,成熟期最低。
A. 初创期B. 种子期C. 成长期10. 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以后,美国对其创新政策进行反思,创新政策开始从科技政策和产业政策中独立出来,促进与发展了创新,美国联邦政府和各州政府都采取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科技创新推动创新发展的文化理念与实践
科技创新推动创新发展的文化理念与实践科技创新是推动社会发展和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而文化理念和实践是推动科技创新的重要驱动因素。
在当今高速发展的社会中,如何塑造和培养一种积极的创新文化,成为了各个国家和组织都需要解决的问题。
首先,推动创新发展的文化理念应包含以下几个方面:一、尊重和鼓励创新:创新是一种艰苦的探索过程,需要大量的精力和时间。
社会应尊重和鼓励创新者的努力和付出,给予他们足够的空间和资源去实现自己的创新想法。
二、保持开放和包容的态度:创新需要不断地接受新的思想和观念,我们应保持开放和包容的态度,接纳和尝试不同的创新方式和方法,以推动科技的跨界融合和创新的碰撞。
三、鼓励多样化和跨学科的合作:创新需要不同学科之间的交叉和合作,我们应鼓励不同背景和专业领域的人才之间的合作,以形成更加综合和全面的创新解决方案。
四、提供适当的激励机制:适当的激励机制可以激发创新者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社会应建立起一套完善的激励机制,如专利保护、知识产权保护等,来保护创新者的权益和激发他们的创新动力。
接下来,实践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加强科技创新教育:教育是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途径,应该加强对创新教育的重视和投入。
从小学开始,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他们用科学的方法思考和探索,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
二、支持创新研究和项目:政府和企业应该加大对科技创新研究和项目的支持力度,提供充足的经费和资源,为创新者提供发展的平台和机会。
同时,要注重培养创新人才,鼓励他们进行创新实践,加强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培养模式。
三、加强国际交流和合作:创新是没有国界的,只有加强国际交流和合作,才能吸收和融合全球的创新资源和思想。
政府和企业应积极推动国际科技创新合作,开展联合研究项目和交流活动,促进科技创新的共同发展。
四、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知识产权是鼓励创新的重要保障,政府和相关部门应加强知识产权的法律保护和执法力度,保护创新者的合法权益,提高他们的创新积极性和创造力。
弘扬企业文化,推动技术创新
弘扬企业文化,推动技术创新李善文【摘要】“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不竭动力”,企业只有创新才能在市场竞争中谋得耀眼的一席之地。
拥有着悠久历史和发展历程的青青稞酒,坚持把“艰苦创业,团结拼搏,求实创新,质量为纲”作为企业的精神,以产品创新、技术进步为动力,以用心酿造、渠道拓展为支撑,以品牌提升、文化传播为依托。
21世纪,没有企业文化的企业就无法做到基业长青,因而青青稞酒围绕“创浩然正气”为主线,采用“宣贯与提炼结合、传承与再造结合”的方式,以企业文化促进技术创新的提升,以技术创新推动企业文化的进步,借助资本市场实现跨越式发展,努力打造中国青稞酒第一品牌。
%Innovation is an inexhaustible driving force for national progress. Enterprises are able to stand out in brutal market competitionde-pending on technical innovation. Huzhu highland barley liquor has a long history and Huzhu Co.Ltd. always insists on the enterprise mottos of union, diligence, pragmatism, aggressiveness, innovation, and quality. With product innovation and technical progress as the driving force, care-ful liquor-making and expanding market channels as the brace, and brand promotion and cultural transmission as the prop, Huzhu Co.Ltd. en-deavors to build Chinese No.1 highland barley liquor brand and achieve great-leap-forward development by the aid of capital market.【期刊名称】《酿酒科技》【年(卷),期】2016(000)002【总页数】4页(P117-120)【关键词】互助青稞酒;技术创新;企业文化【作者】李善文【作者单位】青海互助青稞酒股份有限公司,青海互助8105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S971;F27;TS262.3青稞,生于海拔2700~4500 m的青藏高原,具耐寒抗旱的特性,用其为原料酿造的青稞酒在残酷的酒业市场竞争,不啻于在高海拔的环境下生存。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国务院•【公布日期】2016.05.19•【文号】•【施行日期】2016.05.19•【效力等级】党内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科学技术综合规定正文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2016年5月19日)党的十八大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强调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
这是中央在新的发展阶段确立的立足全局、面向全球、聚焦关键、带动整体的国家重大发展战略。
为加快实施这一战略,特制定本纲要。
一、战略背景创新驱动就是创新成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科技创新与制度创新、管理创新、商业模式创新、业态创新和文化创新相结合,推动发展方式向依靠持续的知识积累、技术进步和劳动力素质提升转变,促进经济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精细、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进。
创新驱动是国家命运所系。
国家力量的核心支撑是科技创新能力。
创新强则国运昌,创新弱则国运殆。
我国近代落后挨打的重要原因是与历次科技革命失之交臂,导致科技弱、国力弱。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真正用好科学技术这个最高意义上的革命力量和有力杠杆。
创新驱动是世界大势所趋。
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产业变革和军事变革加速演进,科学探索从微观到宇观各个尺度上向纵深拓展,以智能、绿色、泛在为特征的群体性技术革命将引发国际产业分工重大调整,颠覆性技术不断涌现,正在重塑世界竞争格局、改变国家力量对比,创新驱动成为许多国家谋求竞争优势的核心战略。
我国既面临赶超跨越的难得历史机遇,也面临差距拉大的严峻挑战。
惟有勇立世界科技创新潮头,才能赢得发展主动权,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更大贡献。
创新驱动是发展形势所迫。
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传统发展动力不断减弱,粗放型增长方式难以为继。
必须依靠创新驱动打造发展新引擎,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持续提升我国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开辟我国发展的新空间,实现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和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双目标”。
推动企业文化与科技创新融合
## 推动企业文化与科技创新融合在当今数字化和智能化的时代,推动企业文化与科技创新的融合对于组织的成功和竞争力至关重要。
这种融合鼓励员工接受和应用新技术、培养创新思维,并将其融入到企业文化中。
在以下文章中,我们将探讨如何推动企业文化与科技创新融合。
### 1. 倡导创新和实验精神倡导创新和实验精神是推动企业文化与科技创新融合的基础。
组织应该明确传达创新的重要性,并将其视为个人和组织发展的核心价值。
领导者应该树立榜样,展示积极追求创新和实验的态度。
组织可以设立奖励机制,表彰那些在科技创新方面取得显著成果的员工。
通过倡导创新和实验精神,员工能够更好地适应和应用新技术,推动科技创新和企业发展。
### 2. 提供科技培训和发展机会提供科技培训和发展机会是推动企业文化与科技创新融合的关键方面。
组织应该关注员工的科技素养和技能发展,并提供相应的培训计划和学习资源。
这可以包括内部培训、外部培训、在线学习平台等。
领导者应该与员工合作制定个人发展计划,并提供必要的支持和指导。
组织还可以设立内部创新项目、研究团队等,为员工提供实践和创新的机会。
通过提供科技培训和发展机会,员工能够不断提升自己的科技能力和创新思维,推动企业文化与科技创新的融合。
### 3. 建立开放和协作的工作环境建立开放和协作的工作环境是推动企业文化与科技创新融合的关键手段之一。
组织应该鼓励员工之间互相分享知识和经验,促进跨部门和跨功能的合作。
领导者应该促进团队成员之间的协作和交流,激发集体智慧和创新。
组织可以设立知识分享平台、创新工作坊等,营造开放和协作的氛围。
通过建立开放和协作的工作环境,员工能够共同探索和应用新技术,推动科技创新和企业发展。
### 4. 鼓励风险承担和快速迭代鼓励风险承担和快速迭代是推动企业文化与科技创新融合的有效方式之一。
组织应该鼓励员工勇于尝试新技术和创新方法,并接受失败和教训。
领导者应该支持员工承担风险,鼓励他们进行快速迭代和实验。
文化传承对科技创新的驱动与引领
文化传承对科技创新的驱动与引领传承与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两个重要方面,无论是科技创新还是文化传承,它们都在推动着社会的进步和繁荣。
然而,在今天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科技创新似乎成为了社会发展的主角,而文化传承的重要性有时却被忽视。
本文将探讨文化传承对科技创新的驱动与引领作用。
首先,文化传承是科技创新的源泉之一。
历史上,许多伟大的科学家和发明家都受到了自己所处文化的影响。
比如,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造纸术、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无疑是中国古代文化的杰作。
研究古代文化遗产并将其发扬光大,可以激发人们对科学和技术的创新思维,为科技创新提供新的思路和灵感。
其次,文化传承也为科技创新提供了重要的背景知识。
科技创新往往需要在特定的历史和文化背景下进行。
例如,对于音乐创作而言,了解音乐的历史演变和不同文化地区的音乐风格都是必要的。
只有通过对文化的传承和理解,才能更好地理解和创造出符合当代社会需求的科技产品。
此外,文化传承也为科技创新提供了广阔的市场。
每个文化都有其独特的传统和习俗,这些传统和习俗构建了人们的身份认同和价值观念。
传承和发扬自己的文化,不仅有助于树立文化自信,也能吸引更多的人关注和认同。
当企业在创新产品时融入本土文化元素,往往能够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和用户认可,从而推动科技创新的发展。
然而,尽管文化传承对于科技创新的影响巨大,但在现代社会中,科技创新往往更受到关注,而文化传承则相对较少。
这可能是由于现代科技的快速发展和强调实用性的特点所导致的。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需要重视文化传承对科技创新的推动作用,并采取措施加强文化传承的力度。
首先,教育是保护和弘扬文化传承的重要途径。
在教育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对本土文化的认同和兴趣,同时也要开拓学生的国际视野,使他们能够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相结合,创造出具有文化底蕴的科技产品。
其次,政府应该加大对文化传承的支持力度。
政府可以通过出台相关政策和法规,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为文化传承提供更多的资源和支持。
科技创新的企业文化重要性
科技创新的企业文化重要性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商业环境中,创新已经成为企业长期生存和发展的关键。
而科技创新则是推动企业创新的核心。
在这种情况下,企业文化不仅需要关注品牌价值、企业形象等传统概念,更要将创新注入到企业血液中,建立起科技创新的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是指企业所形成的有机整体,包括独特的思想观念、组织形式、管理方式、价值理念等。
科技创新的企业文化就是基于科技创新价值的企业文化。
作为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科技创新的企业文化应该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要素。
一、激励创新企业文化的核心是激励创新,这是建立科技创新企业文化的基础。
企业应该向员工传达鼓励创新的理念,让员工理解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基础。
同时,企业应该为员工提供实现创新的机会和资源,比如人才培养、研发投入等方面的支持。
只有允许和支持员工进行技术研发、创新实践,才能建立具有创新意识和潜力的员工队伍,为公司的长远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创新动力。
二、倡导开放开放是企业创新的前提,也是企业文化中的重要方面。
科技创新的企业文化应该倡导企业吸纳多样性、包容并进的开放环境,让内外部员工共享知识。
有利于应对市场变化、借助用户反馈、升级技术、加强合作与伙伴关系等,从而实现企业增长。
三、注重合作与外部的技术公司、供应商及客户合作是企业创新的重要途径。
科技创新的企业文化重视内外部的合作关系,建立开放而深厚的合作文化。
企业内部不同部门相互合作,充分发挥各自的品牌效益、技术优势,形成具有竞争优势、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服务;而与外部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也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石。
四、加大知识管理企业管理知识和创新成果是企业创新的基础,同时也是科技创新的企业文化的基础。
企业文化应该注重知识管理,在模式创新、自我学习和持续性创新等方面下功夫。
通过更好地管理可以优化合作活动,并将其应用于企业运营中,从而让企业具备全面快速高质量的创新能力。
五、建立科研机构科技创新必须建立专业的研发机构,让企业的技术水平得以提升。
推进文化科技创新加强文化与科技融合
推进⽂化科技创新加强⽂化与科技融合推进⽂化科技创新加强⽂化与科技融合【求是·⽂化】党的⼗七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化体制改⾰、推动社会主义⽂化⼤发展⼤繁荣若⼲重⼤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从加快发展⽂化事业、增强⽂化产业核⼼竞争⼒的⾼度明确指出:科技创新是⽂化发展的重要引擎。
要发挥⽂化和科技相互促进的作⽤,深⼊实施科技带动战略,增强⾃主创新能⼒。
《决定》对如何推进⽂化科技创新提出了⼀系列具体要求和明确部署。
⼀、科技创新是⽂化发展的重要引擎⽂化的发展离不开科技的⽀撑。
长期以来,科技创新给社会⽣产⽅式、全球竞争格局带来重⼤变⾰,深刻影响着⼈们的思维⽅式和⽣活⽅式,并从⽂化的内容、形态、传播与影响等各个⽅⾯,不断推动⽂化的发展与演变,成为⽂化发展的重要引擎。
科技创新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断丰富⽂化的内涵。
科学技术作为社会智⼒发展的⼀个⽅⾯,既是⽂化的重要内容,也是⽂化的重要体现形式和载体。
科技创新在不断提⾼⼈类认识⾃然、顺应⾃然、改造⾃然和利⽤⾃然能⼒和⽔平的同时,也在不断完善⼈类的知识体系、创新⼈类的思维⽅式、丰富⼈类的精神世界,从⽽不断丰富⽂化的内涵。
科技创新是社会⽂化形态演进发展的催化剂。
⼈类⽂明的进步、社会的发展是伴随着科技的进步⽽不断演进发展的。
从狩猎⽂明、农耕⽂明到⼯业⽂明,再到今天以⼯业化、信息化⾼度发展为特点的后⼯业⽂明,技术的每⼀次⾰命性突破,都推动着社会及其⽂化形态产⽣⼀次深刻的变⾰。
科技创新是促进新型⽂化业态形成发展的核⼼动⼒。
现代科技的发展和应⽤,在不断衍化出⼀批批千姿百态的科技消费产品和服务的同时,也⽆时不在塑造和影响⼈类⽂化的内容与形态。
党的⼗七⼤报告明确提出,运⽤⾼新技术创新⽂化⽣产⽅式,培育新的⽂化业态。
正是留声机、摄影、电⼦、光纤通信、⽆线电通讯、激光照排,以及CD、VCD、DVD等技术和产品的发明,使⾳响、电影、⼴播电视等⽂化⾏业得以形成。
文化对科技创新的促进作用
文化对科技创新的促进作用科技创新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推动力,而文化则是科技创新的重要基础和推动者。
文化对科技创新的促进作用体现在多个方面。
首先,文化激发人们的创意和创造力。
文化是一种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的集合,它影响着个体的世界观和思维方式。
在鼓励创新和创意的文化氛围下,人们更容易产生新颖的想法和独特的见解。
例如,古希腊文化倡导自由思考和探索的精神,推动着古希腊人在数学、哲学、艺术等领域的卓越成就。
同样,现代创新型城市如硅谷也因其开放自由的文化氛围而成为全球科技创新的中心。
其次,文化塑造科技创新的价值观。
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对于科技创新的追求和目标往往有所不同。
例如,东亚文化强调集体主义和社会责任感,因此东亚地区的科技创新往往注重解决社会问题和改善人民生活。
而西方文化强调个人主义和自由,导致西方国家在创造性的科技发明和商业化方面更加擅长。
不同文化的对科技创新的追求与价值观的差异为全球科技创新提供了多元化和丰富的视角。
第三,文化提供了科技创新的背景和动力。
科技创新是在特定社会背景下发展起来的。
文化不仅塑造了科技创新的需求,同时也为科技创新提供了动力。
例如,传统农业文化的发展和革新驱动了农业科技的进步。
另外,文化遗产和传统技艺的保护和传承,也为科技创新提供了充足的素材和灵感。
文化背景中的问题或挑战,也常常催生科技创新。
例如,极度干燥的沙漠气候为各国研究和开发节水技术提供了巨大的市场和创新空间。
最后,文化交流和融合为科技创新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文化的多样性和交流在推动科技创新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全球化的交流和文化融合为不同地区和国家的科技人才提供了更广阔的视野和思维方式。
文化交流还促进了科学理念和技术的传播,加速了科技创新的进程。
例如,中国传统医药的国际传播和交流为跨文化医学研究提供了新思路和方法。
总体而言,文化对科技创新的促进作用不可忽视。
文化激发创意和创造力,塑造科技创新的价值观,提供科技创新的背景和动力,并促进文化交流和融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文化创新引领管理创新和科技创新[摘要] 本文通过查阅文献和实地调查研究的方法对锦天化实施创新战略进行了认真分析,锦天化通过实施创新战略,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寻求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过程,它不仅是一个企业寻求环境和资源和谐的过程,还是一个企业战略跨越和管理、技术变革的过程,更是一个通过文化创新,提升学习力创新的过程。
笔者希望通过对锦天化创新战略的分析,以小见大,对我国处于传统行业的地方国有企业开展创新活动,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有所借鉴。
[关键词] 文化创新引领管理科技创新企业核心竞争力是决定企业在竞争中成功的法宝。
进入新世纪的今天,企业竞争的成功已不局限于传统的产品开发或战略经营,而越来越依赖于生产出大量的使消费者满意的新产品及新服务的智力资本。
建立在这种智力资本基础上的竞争变成了核心竞争力的竞争,企业竞争力创新的实质是不断培育和提升其核心竞争力.在企业取得和维持竞争优势这一过程中,企业内部能力的培养和各种能力的综合运用是最关键的因素。
而经营战略不过是企业发挥智力资本的潜能并充分应用到新的开发领域的活动与行为。
一、企业核心竞争力及其构成要素国外学术界关于企业核心竞争或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探讨和考察,最早是由美国战略研究学者普拉哈拉德(CoKoPrahalad)和英国学者麦哈尔(Gary Hanmel)于1990年在《哈佛商业评论》上发表的题为《公司核心竞争力》一文中提出。
他们给出的定义是,核心竞争力是“组织中的积累性学识,特别是关于如何协调不同的生产技能和有机结合多种技术流派的学识”。
近年来,我国经济理论界的相关观点和表述主要有:1.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企业经营运作,胜过竞争对手的核心竞争力”,“它是由市场预测、研究开发、运输、今后服务等等一系列关键程序、能力、机制构成的一个企业发展力、竞争力系统。
一般来说,每一个稍大一些的企业都有其特定的核心竞争力(机制、系统、实力),不论他们是实行多元化战略,还是实行专业化战略,区别仅在于核心竞争力的机制方面。
”“核心竞争力是一个综合系统,不仅仅是销售能力或技术开发能力等等某一个子系统。
”2.企业核心竞争力可以称为“独特竞争能力”(distinctive competencies)。
独特竞争能力不是指企业具有什么资源或能力,而是指企业拥有的与竞争者不同的“一套”能力。
“资源(生产过程的投入)和能力(将资源组合起来完成一项任务或作业)为企业提供了在制定和完成战略任务时所需的基础。
但是,并不是所有的资源和能力都能够成为战略性资源和能力,只有那些能够使企业形成竞争优势的资源与能力者(独特)竞争能力”。
综上所述,企业核心竞争力可概括为:某企业自身拥有的、具有垄断性的、不可模仿的、持久的、高创利性的市场竞争能力合成。
核心竞争能力被广泛看作企业获取持续竞争优势的基础。
企业核心竞争力可以是某种单项能力,更多的是一种能力合成,即企业技术、管理、营俏、决策、信息、文化等能力的合成。
核心竞争力有助于实现用户所看重的核心价值。
包括新产品价值、服务价值、员工价值和形象价值。
高创利性是核心竞争力的突出表现和市场竞争中的终端实现形式,它决定了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经济竞争中战胜对手。
二、企业概况锦西天然气化工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锦天化”),是我国第一家以海底天然气为原料,以化肥生产为主的综合性化工生产企业。
设计能力为年产30万吨合成氨/52万吨尿素,其中合成氨装置采用美国布朗公司深冷净化工艺,尿素装置采用意大利斯那姆公司氨气提工艺,整套装置具有国际先进水平。
锦天化坐落于辽宁省西部沿海开放名城——葫芦岛市,毗邻京沈高速公路、102国道、京哈铁路、秦沈高速铁路、葫芦岛港、锦州机场,具备得天独厚的公路、铁路、航运等便利运输条件。
公司现有员工1836人,其中博士研究生1人,硕士研究生60人,公派出国访问学者2人,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专家8人,教授、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17人,高级职称118人,中级职称197人。
锦天化自1993年投产以来,荣获国家和省市级科技成果20项,对引进装置进行重大技术创新50余项,不仅使主装置设计产能提高10%以上,而且实现了产品结构调整和技术的进一步升级,为地方经济建设和辽宁老工业基地振兴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三、企业环境无论企业的变革管理技能多么高超,总有提高的余地,记住这点非常重要。
找出你的薄弱方面通过持续学习与改进提升的变革能力(韦尔奇)。
2002年初锦天化运用SWOT分析方法,对企业内外部环境及企业面临的优势与劣势进行了分析:1.对市场控制能力。
锦天化对市场的控制能力足,因为我国尿素的年产能力是3000万吨,而锦天化的产能是52万吨,只占国内市场份额的1.5%。
2.核心能力。
核心能力是企业独具、竞争对手所没有的,难以模仿,在超额利润之后隐含的那些非常独到、特别的东西。
锦天化在2002年当时的企业暂时的市场热销,那种靠外部经济增长而带来的企业效益的增加不能称其为核心竞争力。
3.生产能力。
设备老化程度。
2002年时锦天化主装置已投产近十年,设备运转周期实际已到中年,产能已到极限,主业的成长已到极限,企业处在成熟期而不是成长期,但是要等到进入衰退期再谈变革、谈发展(所谓“二次创业”)为时已晚。
4.产品单一。
锦天化当时只有尿素一种产品,而合成氨只是用来生产尿素的中间产品。
而且普通尿素就是同质化产品,谈不上差异化产品。
5.管理理念不新。
锦天化当时虽然比起同行业其他企业要好一些,但也存在着基础管理不扎实,文化理念不超前等国有大型企业的通病。
四、创新文化锦天化以“求实创新、以人为本、客户满意、诚信共赢”的核心价值观重塑企业文化,以创建“学习型企业”作为培育这种文化的主要途径,以“尊重人、理解人,营造有利于员工个性创造和价值发挥的空间”这一理念作为创建“学习型企业”的宗旨,倡导并培育“求实创新,追求完美”的企业精神。
小事成就大事,细致铸就完美。
为了塑造高品质员工,打造优秀团队,突破发展瓶颈,实现个人和组织的共同超越,2003年初,锦天化引入并全面推行6S管理。
推行6S,既是一种管理方法的导入,也是一场思想观念变革。
锦天化以“员工品质提升与公司发展同步”为推行理念,以“零杂物、零浪费、零事故、零违纪、零缺陷”为推行目标,通过整理、整顿、清扫、清洁、安全和素养来强化企业基础管理,达到规范行为、提升素质、重塑团队、安全生产的目的。
锦天化推行“6S”管理是“以人为本”文化理念的深入和细化,是对过去零散管理做法的系统整合。
在推行过程中,锦天化创造性的提出了6S与企业基础管理以及企业文化相结合的两个推行观点,实现了文化与管理的整合。
锦天化运用“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建立共同愿景、团队学习、系统思考”五项修炼,形成“愿景分享、管理变革、提升队伍、知识管理、专家咨询”五个推进力,来打造员工的“学习力、思考力、行动力、融合力、冲击力”。
员工的思维方式及思想观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些无疑会对企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精神动力支持。
五、创新科技缓释尿素做为国家“863”计划的产业化项目,是锦天化与中科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经过多年合作的重大技术创新成果。
自2004年2月投放市场以来,深受广大农民朋友的欢迎。
它的肥效期由普通尿素的40天~50天延长到110天~120天,氮素利用率提高了10个百分点,等量施肥下增产效果达10%以上,等产量下节肥15%,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2005年,缓释尿素被列入国家重点新产品计划,围绕该产品的后续研发课题于同年被列入国家863计划引导项目,并获得科技部资金支持。
锦天化碳酸二甲酯生产工艺采用锦天化与国内院校合作的技术苣,该工艺的原料为环氧丙烷、二氧化碳、甲醇,产品除碳酸二甲酯外,每年还联产丙二醇1.2万吨,整套装置具有操作运行易于控制,对设备无腐蚀,无三废排放等优点。
特别是通过将合成氨、甲醇、碳酸二甲酯装置之间的物流、信息流、能量流进行集成和优化配置后,产品成本具有了较强的竞争优势。
锦天化始终致力于生态工业、循环经济,以及环境保护方面的探索,秉承企业社会责任和环境保护国际标准。
通过持续开展清洁生产,严格遵循“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的3R原则,依靠科技进步将清洁生产不断引向深入,实现减污、降耗、增效的目标,开创经济、社会与环境和谐发展的良好局面。
建设锦天化生态科技工业园区是全面推进循环经济的最佳切入点和最重要的途径之一,是企业提升核心竞争能力的必要手段。
园区的建设依托中科院沈阳生态应用研究所、清华大学等科研院校,通过产、学、研合作,建立长期的战略合作关系,保持产品研发与生产技术的持续改进与创新,力争形成更具竞争力的产业链与产品群,打造一个具有较强竞争优势的生态科技工业园区。
列入园区内中长期规划的有化肥产业链,碳酸二甲酯产业链,甲醇产业链等。
六、创新管理锦天化通过构建信息化管理平台,实现了企业内外部资源高效整合,以“适度投资、实用为主、效率为先、管理导向”为方针,总体规划,分步实施。
采购管理、库存管理、销售管理、质量管理、资产管理、财务管理、预算管理、合同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办公自动化、分销资源计划、客户关系管理、制造执行系统等一体化信息管理系统在锦天化成功实施,实现了企业管理模式的全新变革。
锦天化的信息化建设得到了省、市高度重视,成为辽宁省化工行业信息化建设优秀示范项目。
锦天化信息化建设的最终目标是基于愿景,以及战略构建面向客户的研、供、产、销一体化系统—即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的信息化管理平台。
从研发的角度,产品研发的定位要贴近客户与市场,并从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入手,对于研发所需的资源要给予保证;从供应的角度,对原料的采购要重视物流的管理,以减少库存资金的占用;从生产的角度,产品组合与生产线要体现“柔性制造”的原则,以适应客户对产品的“个性化”需求;从销售的角度,营销模式、营销机制和人员素质要满足“订单驱动”的要求,并通过高效的信息化平台来实现经销环节和物流管理的整合,提高对市场的快速反应能力,增大客户的满意度。
锦天化1998年成功建立了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并荣获2004第13届国际认证联盟(IQNET)“管理优秀奖”,辽宁省仅有3家企业获此殊荣。
为了更有效地整合内部管理资源,锦天化将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和GB/T28000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进行有机融合,形成了一体化管理体系。
七、小结纵观锦西天然气化工有限责任公司通过“二次变革”寻求可持续发展的过程,它不仅是一个企业寻求环境和资源和谐的过程,还是一个企业战略跨越和管理能力提升的过程,更是一个通过文化创新奠定了企业核心能力——学习力提升的价值观基础作用的典型案例。
总体看,对我国大型国有企业寻求“二次变革”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具有很多可借鉴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