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西方芭蕾舞之异同
简述中西芭蕾舞的异同
简述中西芭蕾舞的异同浅谈中西芭蕾的异同“芭蕾”是法文Ballet 的音译,起源于意大利,形成于法国。
随着社会的发展,芭蕾舞逐渐从宫廷娱乐性舞蹈变成有情节的芭蕾舞步入剧场,演出了带有社会生活内容的舞剧。
芭蕾经历了多次演变与发展,由最早的芭蕾的雏形,即“宴会芭蕾”演变为“宫廷芭蕾”,她的看点在于其表演的是戏剧、音乐、舞蹈、朗诵、杂技的混合体。
后受18世纪欧洲启蒙运动的影响,发展为表现现实生活的“情节芭蕾”,而在他之后的“浪漫主义芭蕾”则是芭蕾发展史上的黄金时代,在舞蹈技巧、编导艺术及演出形式方面都经历了一个灿烂辉煌的阶段。
在19世纪,浪漫主义思潮对芭蕾艺术产生深刻影响。
芭蕾舞从内容到形式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反映民间神话传说、仙女、花神、精灵鬼怪等故事成了芭蕾创作的主要题材。
19世纪末,柴可夫斯基作曲的《天鹅湖》、《睡美人》、《胡桃夹子》等芭蕾舞剧在俄国和各国相继上演,特别是柴可夫斯基的音乐,给舞剧音乐带来了丰富的形象内容、戏剧性的动力和交响性的发展。
20世纪初,俄国芭蕾在世界芭蕾舞坛中占据主导地位。
芭蕾舞在西方被称为舞蹈艺术皇冠上的明珠,有一整套严格的程式和规范,尤其是脚尖鞋的运用和脚尖舞的技巧,更是将芭蕾舞与其他舞蹈品种明显地区分开来。
一部芭蕾舞的双人舞、独舞、群舞都有固定的形式结构。
双人舞是古典芭蕾的核心舞,大都用以表现男女主角恋情或正反两方对抗,姿态优美、感情内在是其特点;独舞犹如话剧中的独白、歌剧中的咏叹调一样,长于刻画人物性格和抒发内心情感;群舞则用来渲染、烘托气氛,调剂色彩。
女子脚尖舞是芭蕾舞的灵魂,其独舞要求技巧娴熟,有轻盈如飞的跳跃和令人目眩的旋转,还有快感十足装饰性极强的双脚打击,以烘托主要人物,渲染环境气氛等。
传统的芭蕾舞技巧是一个严格的体系。
有“绷、直、开、立”的审美原则,包括脚的五种基本位置,三种基本舞姿,腿的伸展、射击、打开、屈伸、抬腿、踢腿、划圆圈等动作,还有各种舞姿的跳跃、旋转和转身,各种舞步和连接动作。
中国民族舞与西方芭蕾舞比较
中国民族舞与西方芭蕾舞比较中国民族舞和西方芭蕾舞都是世界上享有盛誉的舞蹈形式。
中国民族舞源自中国的民俗文化,而西方芭蕾舞起源于欧洲。
虽然两种舞蹈形式有相似之处,但它们在舞蹈技巧、舞台表现和文化背景等方面存在显著的差异。
首先,中国民族舞注重表达情感和个性。
民族舞融入了中国古代文化和哲学思想,通过身体语言和舞蹈动作来表达情感和传递故事。
它反映了中国人民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情感体验。
在表演民族舞时,舞者通常会使用丰富多样的手势和面部表情来传达特定的情绪,使观众能够深刻地感受到中国文化的魅力。
相比之下,西方芭蕾舞更加注重舞技和身体训练。
芭蕾舞强调舞者的体态和线条,要求舞者具备优雅的姿势和灵活的身体控制能力。
芭蕾舞的舞步和技巧非常复杂,需要舞者经过多年的刻苦训练才能达到高水平。
此外,芭蕾舞在表演时通常需要舞者具备卓越的肢体和空间意识,以便能够在舞台上展现出精确而协调的动作。
芭蕾舞的技术要求使其成为一门高度专业化的舞蹈形式。
除了舞蹈技巧的差异外,两种舞蹈形式也在舞台表现上有所不同。
中国民族舞注重团队的整体协作和编排,舞者们往往在大群体中表演。
他们通过准确的动作和舞步展现出中国文化的精神和力量。
与之相反,芭蕾舞更加注重个体的表现和突出舞者的个人魅力。
芭蕾舞演员在舞台上通常是以个体为中心,展示自己的技术和表演实力。
这种个体的突出表演使观众更加集中注意力,并赏识舞者的独特之处。
最后,中国民族舞和西方芭蕾舞在文化背景上有很大的差异。
中国民族舞承载着中国悠久的历史和文化传统。
它传承了中国古代文化和哲学思想,体现了中国人民的智慧和情感。
而西方芭蕾舞则受到了欧洲贵族文化的影响,强调优雅和精致。
它被视为西方文化的瑰宝之一,成为了许多西方国家的文化代表。
虽然存在差异,中国民族舞和西方芭蕾舞也有相互借鉴和融合的可能。
随着全球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两种舞蹈形式在某些方面已经开始相互影响。
例如,在现代舞台上,我们经常能看到既有中国民族舞的元素,又有西方芭蕾舞的影子。
中西方古典舞有何异同
中西方古典舞有何异同中西方古典舞有何异同由于地域文化的影响,中国古典舞同西方芭蕾舞存在差异,同时也存在相似点。
下面是YJBYS店铺为大家搜索整理的关于中西方古典舞的异同,欢迎参考阅读,希望你喜欢!想了解更多相关信息请持续关注我们应届毕业生培训网!中华五千年丰富的文化底蕴,自古就有歌舞的流传,以其优美之旋律,柔美之舞姿,让人心旷神怡。
我国汉族的古典舞,自上古时代便流传下来,这舞蹈动作,大多保存在戏曲舞蹈中,一些舞蹈姿态和造型,保存在我国极为丰富的石窟壁画、雕塑、画像石、画像砖、陶俑,以及各种出土文物上的绘画、纹饰舞蹈形象的造型中,细腻圆润、刚柔并济。
上古之年代,在封建传统思想以及与世界的隔离之下,自成一番韵味。
相较于中国的长远历史,欧洲古典舞虽未及其深远悠长,但其发长迅速,逐渐形成其独特的特点。
欧洲的古典舞蹈,一般都泛指芭蕾舞。
欧洲的古典舞剧统称为芭蕾,是一种以欧洲古典舞蹈为主要表现手段,综合音乐、戏剧、舞台美术等艺术艺术形式的舞蹈品种。
由于其表演技术上一个重要特征是女演员要穿特制的足尖舞鞋并用足尖立地跳舞,所以又俗称为“足尖舞”。
一、中国古典舞与芭蕾舞在起源上的异同(一)古典舞与芭蕾舞在起源中相似古典舞是在民族民间传统舞蹈的基础上,经过历代专业工作者提炼、整理、加工、创造,并经过较长时期艺术实践的检验,流传下来的被认为是具有一定典范意义的和古典风格特点的舞蹈。
不管是中国还是西方都是如此。
一般来说,古典舞都具有严谨的程式、规范性的动作和比较高超的技巧。
(二)中国古典舞与芭蕾舞在背景与发展上的不同中国古典舞创立于五十年代,曾一度被一些人称作“戏曲舞蹈”。
它本身就是介于戏曲与舞蹈之间的混合物,也就是说还未完全从戏曲中蜕变出来,称它为戏曲,它已去掉了戏曲中最重要的唱与念;说它是舞蹈,它还大量保持着戏曲的原态。
中国古典舞,这一舞种的定名,是欧阳予倩先生在1950年首次提出的,后得到舞蹈界人士认同并广为流传,最后被确定。
中国民族舞与西方芭蕾舞比较剖析
“手、足” 差异原因
• 中国文化是以农耕文明为基础发展起来的,以儒、 道、佛等家的仁——礼、虚实相生、转世轮回等 思想为哲学渊源。中国的小农社会形态主要以自 给自足的男耕女织为基础,因此而形成中国人民 喜静、不喜动,善动手而不善用足的行为模式。
• 西方文化则是以草原游牧文明、海洋渔猎文明为 基础发展起来的,以人性自由、开放、理性等人 文主义思想为哲学渊源。以人文主义的自由、开 放精神为主,这在舞蹈艺术中体现为喜欢“足 蹈”。
• 中国民族舞蹈的特点主要表现在积淀古代文 化、保留原始舞蹈的遗存、在民族交融中发 展。歌、舞、乐三者结合使它具有独特的传 承方式舞者在舞蹈进行中互相学习。即兴创 作,在特定环境中,表现本民族的独特风格与 思想情感一方面通过参加者的共同提炼使本 民族的民族舞蹈更加完善,更具有生命力。 • 其次中国民族舞蹈非常讲究舞蹈队形的排列 与场面的变化。例如汉族秧歌群舞场面变化 的图案就有百种以上每个图案都有一定名称、 人数与套路。
•
People further understand these two kinds of representative artistic forms and compare the difference features of them, especially the similar and distinct traits on how to express beauty, which will have significance to the communication of eastern and western people.
中国“手舞”
• 中国文化是一种含蓄内收的文化。中国古典 舞蹈的动作讲究内在感觉与呼吸的控制,有许多 “含胸”、“颔首”的内收性动作,呈内聚性形 态。“终点回归圆点”的运动原则和“起承转合” 的结构原则贯穿于中国古典舞蹈动态造型的始终, 形成了一整套完全体现“圆、曲、拧、倾”的身 法和技法。这样内聚性的身法、技法却是会限制 人体下肢运动的技法。另外,中国古典舞蹈的服 饰以长袍束身、密扎紧裹为特点,这同样束缚了 下肢的运动。种种原因形成了中国古典舞蹈以 “手舞”为主的特色 。
浅谈中国古典舞与西方古典芭蕾舞之比较(全文)
浅谈中国古典舞与西方古典芭蕾舞之比较(全文)中国古典舞与西方古典芭蕾舞是两种完全不同的舞蹈形式,它们独具的特点、独具的魅力源于中西方历史文化和思想道德观念的差异。
既然二者在字面上都被冠以“古典”二字。
那么什么是“古典”?“古典”在它们分别的历史演变中有何寓意?就成了我今天探讨这个问题的起点,亦是思维展开的基点。
一、中国古典舞与西方古典芭蕾舞动作原理之间的比较(一)就“运动人体”的重心而言,西方古典芭蕾舞是高的而中国古典舞是低的。
古典芭蕾舞者的身体重心保持最高位置,稳定面小,有天平的平衡感觉,使动作感觉自由灵巧、轻盈飘逸,突出了立体效果,并有表现动作的特质。
中国古典舞动作重心则多降低,体重多落于脚跟,有表现平衡的特质,两脚一虚一实,一轻一重。
(二)就“运动人体”的轨迹而言,西方古典芭蕾舞是从内到外的,而中国古典舞是从外到内的。
古典芭蕾技术中动作感觉是离心的、星射的,力量发自躯体的中心,由中心外展开至肩部、上臂、下臂、手部、指尖,然后继续延伸至远方;下肢从躯体中心至胯部、大腿、小腿、足部、脚尖,然后钻入地心或穿透空气。
(三)就“运动人体”的态势而言,西方古典芭蕾是开、绷、直、立,而中国古典舞是拧、倾、圆、曲。
其实,不论是西方古典芭蕾还是中国古典舞都是对“运动人体”的审美开发,只不过是在不同的审美需求下从不同角度来理解、观察的。
二、中国古典舞与西方古典芭蕾舞表现和之间的比较(一)就“运动人体”的表现而言,西方古典芭蕾示形而中国古典舞示意。
西方所有的舞蹈动作与姿势基本上不含任何意义,主要表现动作的形式与技巧、动作的意义是由舞蹈的不同需要和舞者所赋予的,尤其是西方古典芭蕾中的双人舞托举,惊人的技巧多于传情。
中国古典舞动作虽然也示形,但以示意为主。
“意”是动作所传达出的意味。
动作均是“以意领形”“动以示意”,并且每一个舞蹈动作均有其表现的意义。
(二)就“运动人体”的追求而言,西方古典芭蕾舞主外,中国古典舞主内。
中国民族舞与西方芭蕾舞比较
中国民族舞与西方芭蕾舞比较舞蹈是一种优美的艺术形式,各个国家和地区都有独特的舞蹈文化。
中国民族舞和西方芭蕾舞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两种舞蹈形式。
本文将比较中国民族舞与西方芭蕾舞在历史背景、舞蹈风格、舞蹈技巧和表现形式等方面的差异。
一、历史背景中国民族舞源远流长,可以追溯到古代。
自古汉族、少数民族以及华夏族群在婚礼、祭祀等场合中通过舞蹈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意识形态。
不同地区和民族的舞蹈风格各异,但都注重舞者的自由舞蹈技巧和表达力。
西方芭蕾舞起源于意大利,并在法国得以发展和完善。
芭蕾舞距今已有几个世纪的历史,而且在欧洲和美洲得到了广泛的发展和传播。
芭蕾舞最早是宫廷舞蹈,后来逐渐发展成一种严格而优雅的舞蹈形式,注重舞者的姿态、技巧和舞蹈形态。
二、舞蹈风格中国民族舞以其独特的民族风格和节奏感而闻名。
不同的舞蹈形式有着明显的地域特色,如汉族舞蹈、蒙古族舞蹈、藏族舞蹈等,每个舞蹈都有着自己独特的舞蹈动作和情感表达方式。
中国民族舞注重舞蹈动作的丰富多样性,舞者需要具备灵活性和优雅的舞蹈技巧。
西方芭蕾舞注重舞者的身体姿态和技巧,追求舞者的优雅和表现力。
芭蕾舞的特点是高度标准化和规范化,舞者需要具备严谨的训练和精湛的技巧。
芭蕾舞的动作较为精确和繁琐,舞者需要通过持久而艰苦的训练来达到舞蹈的完美状态。
三、舞蹈技巧中国民族舞技巧主要包括柔韧性、协调性和表现力。
舞者需要具备良好的舞蹈基础和身体素质,灵活地运用身体各部分进行动作表达。
例如,某些舞蹈需要舞者扭动腰部和肩部来表现某种情感,而某些舞蹈则需要舞者跃起和旋转来展现力量和优雅。
西方芭蕾舞的技巧要求更高,注重舞蹈者的身体能力和技术。
舞者需要经过长时间的刻苦训练和身体塑造,掌握舞蹈动作的精确度和力量控制。
芭蕾舞的技巧包括脚尖舞、跳跃、旋转等,舞者要求达到技巧的极致并保持优雅。
四、表现形式中国民族舞以其独特的表现形式而受到世界的赞誉。
他们注重舞蹈的表演和情感表达,通常会以民歌、乐器等音乐为伴奏。
中西方舞蹈的文化差异
中西方舞蹈的文化差异中西方舞蹈的文化差异“言之不足,故嗟叹之。
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
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诗》中的咏叹反映了自古以来就存在舞蹈这种艺术形式。
语言是心理学研究的重要的对象,是人类内心世界的反映,而作为肢体语言的舞蹈的产生远远早于语言,也是人类艺术中最古老的一种。
无论在世界各地的各种文化中都产生了这样一种表情达意的方式。
但即便如此,从中西方舞蹈的不同特征中,我们却可以看出两个文化群体间的心理差异。
1.群体中的自我——集体主义与个人主义在中国的舞蹈当中,无论是民族舞还是古典舞,往往是群舞。
而在整个群舞当中,通常有一人在前方领舞,其余人则围绕四周或于后方,队形不断变化,错落有致但井井有条,每个舞者都必须根据自己的位置,舞出在其位置上应有的动作。
判断一个舞的好坏要根据所有人的配合情况,而判断一个舞者的好坏则根据其是否在自己相应的位置上完成了自己应当完成的动作。
整个舞蹈结构严谨,编排细致,每个人都是舞蹈的一部分,但都不是全部。
西方的芭蕾舞长于展现人物独特丰富的内心世界,因而常常以独舞形式出现。
著名的舞蹈《天鹅湖》《睡美人》皆是如此。
西方舞蹈中当然也有群舞,但在这些群舞中,无论是舞蹈演员的位置还是动作都没有那么复杂,领舞和群舞除了位置上存在着差别,舞蹈动作往往一样,但个性化色彩浓重。
这就显示出了中西方文化心理的极大区别。
社会心理学认为,每个人都是情境中的个人,人们自我的显现是发生在与他人接触当中的,即所谓的“对他而自觉为我。
”因而如何群体中的自我观成为心理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在这一点上存在着一个重要的概念,场依存性与场独立性,场依存性高的人往往看重社会群体中个体与他人,与群体之间的关系。
2.对待自然的态度——和谐与冲突中国舞蹈的基本人体动作尽可能地表现对大地的眷恋,而西方舞蹈的一切肢体动作是为了挣脱地心的引力向上升腾。
中国舞蹈的代表动作水袖、三道弯、拉山膀、卧鱼,则强调“拧、曲、圆”的动作形态,其中又以“圆”最为有代表性,圆的含义既包括舞者在舞台上上的动作轨迹,又包括舞者身体线条的流畅,还指中国舞蹈中“欲前先后,欲左先右。
中国古典舞与西方古典芭蕾舞之审美差异性比较
中国古典舞的未来发展需要不断创新和传承。随着社会的进步,中国古典舞 也要紧跟时代的步伐,结合现代元素,实现传统与现代的有机融合。一方面,舞 蹈创作者们要深入挖掘古典舞的精髓,保留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另一方面,要 积极探索与现代舞蹈技艺的结合,赋予古典舞新的生命力和表现形式。加强中国 古典舞的国际传播与交流,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欣赏中国古典舞的魅力,对于推动 中国古典舞的传承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服装:中国古典舞的服装通常具有鲜明的中国传统特色,如长袖、流苏、如 意等元素,强调裙摆的飘逸和线条的美感。而西方古典芭蕾舞的服装则更注重展 现舞者的身材和动作的自由,以短裙和紧身上衣为主。
文化背景:中国古典舞源于中国的传统文化,强调天人合一的思想和身心合 一的境界,通过舞蹈传达出深厚的文化内涵。而西方古典芭蕾舞则是在欧洲文艺 复兴时期逐渐形成的,强调人体美和严格的训练体系,以展现出欧洲文化的典雅 和浪漫。
典型案例
《天鹅湖》是西方古典芭蕾舞的代表作品之一,也是世界上最著名的芭蕾舞 剧之一。该剧以爱情故事为线索,展现了芭蕾舞独特的动作美和音乐魅力。其中, 舞蹈家们以精湛的技艺和完美的造型演绎了白天鹅和黑天鹅的形象,以及各种不 同的舞蹈场面,如群舞、双人舞、独舞等。同时,该剧也受到了不同文化和时代 的欢迎和推崇。
参考内容
舞蹈是一种跨越国界的艺术形式,不同的文化和地域背景孕育了多种独具特 色的舞蹈风格。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对中国古典舞和西方芭蕾舞进行比较研究, 从历史、舞蹈风格、表演、教育等方面探讨它们的异同点。
一、舞蹈历史
中国古典舞和西方芭蕾舞有着截然不同的历史背景和发展脉络。中国古典舞 起源于中国古代,深受儒家、道家等思想文化的影响,强调舞者内心的修养和技 艺的精湛。而西方芭蕾舞则起源于15世纪的意大利,随后在法国和俄罗斯发展壮 大,它更加注重技巧和体态的精确。
浅析中国古典舞与西方芭蕾舞蹈文化的差异
浅析中国古典舞与西方芭蕾舞蹈文化的差异中国古典舞与西方芭蕾舞蹈文化的差异是一个有趣而复杂的话题。
这两种舞蹈形式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风格,每一种都代表了不同的文化背景和美学观念。
本文将从舞蹈动作、舞台表演、舞蹈训练等方面,来浅析中国古典舞与西方芭蕾舞蹈文化的差异。
首先,中国古典舞和西方芭蕾舞蹈的舞蹈动作有明显的差异。
中国古典舞强调身体的柔美和流畅的线条,注重舞者的表情与手势,追求舞蹈动作的自然韵味。
而西方芭蕾舞蹈则更注重身体的力量和舞蹈技巧的完美展示。
芭蕾舞动作通常以脚尖为支点,要求舞者具有高度的柔韧性和力量,动作线条更加精细和准确。
其次,舞台表演是两种舞蹈文化差异的显著特点之一。
中国古典舞注重整体的舞美效果,在舞台布景、服装和道具的运用上都非常讲究。
舞蹈中的舞姿要求舒展大气,注重身体的表现力和与环境的和谐统一。
西方芭蕾舞蹈则强调舞者个体的表现力,舞蹈剧目通常有明确的叙事性和角色刻画,舞台布景简洁而精致,注重舞者的艺术表演。
此外,舞蹈训练也是中国古典舞和西方芭蕾舞蹈文化差异的重要方面。
中国古典舞通常从早期开始训练,注重舞者身体的柔韧性、平衡感和舞蹈技巧的培养。
训练过程中,舞者需要通过长时间的反复练习来掌握舞蹈动作的技巧和精准度。
而西方芭蕾舞蹈训练系统更为严格和细致,重视身体的力量和灵活性的培养,舞者需要进行大量的体能训练和技巧练习。
此外,芭蕾舞蹈还有着一套严格的身体形态要求,舞者需要具备苗条而匀称的身材,这也是西方芭蕾舞蹈独特的特点之一。
综上所述,中国古典舞与西方芭蕾舞蹈文化在舞蹈动作、舞台表演和舞蹈训练等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这些差异正是两种舞蹈文化各自独特之处的体现。
无论是中国古典舞还是西方芭蕾舞蹈,都具有自己独特的美学魅力,都是艺术的珍宝。
通过对这些差异的认识和体验,我们可以更好地欣赏和理解两种舞蹈文化的特点,促进文化的交流与学习,以及推动舞蹈艺术的发展。
谈中西方舞蹈艺术差异-精选文档
谈中西方舞蹈艺术差异不同的舞蹈,有着千差万别的专业要求。
东西方特有的差异以及环境、历史文化的不同,使得舞蹈的艺术氛围、审美的方位和创作角度也不同。
一、中西方舞蹈审美差异中西方的社会背景与历史背景不同,导致了两者的审美观念存在差异。
最早,西方人认为宇宙是直线前行的,是分层面的、有秩序的,因而古典芭蕾的动作多从一基点以直线发展,并在各个层面上有序地变化,从而形成了“开、绷、直”的人体动态美观念。
中国人则认为宇宙是圆流周转的,恰如《易经》中之六十四卦,环环相扣,因而中国舞蹈的动作多取圆的动作,其体态运动在总体上是向心的而非离心的,由此才形成“圆、曲、拧、含”的人体动态美的观念。
作为职业舞蹈人,对于世界传统舞蹈的人文格局的认识,必须要有宏观的视野,这就是对东西方传统舞蹈的宏观把握。
事实上,许多舞蹈学者都注意到这一点,他们通过比较东西方传统舞蹈形态来把握各自的总体特征。
在通常的比较中,古典芭蕾代表西方传统舞蹈,而东方舞蹈则有印度古典舞蹈、中国戏曲舞蹈或日本歌舞伎等。
纯中国舞蹈则包括汉唐舞蹈、宫廷舞蹈、民族民间舞蹈等。
美国舞蹈学者珍妮?科恩曾谈道:“尽管外开对古典芭蕾举足轻重,却不是其风格特性的唯一要素。
”外开也是印度、婆罗多舞的特点。
该舞双腿完全打开,躯体像古典芭蕾那样向上高提,但与芭蕾形成对比的是,舞者几乎一直保持半蹲,全脚着地,常常还要跺向地面;对下肢重量的承受似乎与另一古典芭蕾舞的特性(即普遍地向上冲击)存在矛盾。
二、中西方舞蹈创作差异之比较中国舞蹈学者傅兆先曾谈道:“中西方舞蹈语言组合方法有所不同。
”如果说西方舞蹈所表现的是为追求自由而腾跃,以奔放的动作表现出对天国的憧憬,那么无限眷恋和热爱大地的“那舞”(日本舞蹈)则表现的是一种徘徊于地上难以离去的动作。
基于上述中西方芭蕾舞蹈和中国舞蹈文化中的诸多差异,中、西方舞蹈在舞蹈编排、演员阵容结构、舞蹈舞剧的场景、布景、灯光等方面也产生了诸多不同。
通过下面的中西方当代舞剧对比,我们可以进一步体会到中西方在舞剧创作上的倾向性与差异。
中西方舞蹈差异1
第一课时中西方舞蹈差异前些日子,看到杨少莆的《中国芭蕾》。
其中讲述了中西方芭蕾的不同之处,颇有趣味。
文中说西方芭蕾是人类摆脱大自然束缚的最为美妙的壮举,其表现与芭蕾姿态中的开张性、放射性,强烈地表现出要脱离大地怀抱,到新的空间,更美的世界去的渴望,反映西方飞升向上的民族情绪——亲天情结。
而在个性备受压抑,推崇驯顺、温良恭俭的东方民族,却找不到西方芭蕾的舞姿。
中国的“含胸”、“颌首”的内敛性动作则反映了东方民族眷恋大地的民族情结——恋地情结。
“亲天情结”、“恋地情结”这一说法虽听似有些怪诞,却很值得推究。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黄河两岸沃野千里,是中国这个古老民族赖以生存的依托。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就是最生动的写照。
中国人民世代久居一地,以耕种为生。
在古代中国的祭祀仪式中,朝拜大地,是一项重要的活动。
祭天是虚拟的,只是君统天授的象征;而祭地,却有着丰富的内容:祈祷风调雨顺,五谷丰登,都有着实在的意义。
今天我们还常说“大地,我们的母亲。
”这种“恋地”亲情,不仅是历史的,还是氏族的,心理的,并影响着经济和文化的演进。
从而久而久之,便于土地发生了一种“亲情”。
而西方文明则源于爱琴海,即以希腊群岛为中心的爱琴海文明,那里的人们从大海那一望无际的美丽的色泽上,看到了人类的美好希望;同时又从大海那随时可以毁灭一切的惊涛骇浪中,产生了征服自然、支配自然的愿望。
感悟生命的短暂,人的感情需要快速的得到释放;由于自然环境的急遽变化,人们会更企求一种超越的力量去控制,因而借助于舞蹈的形式,用奔放、用激情去尽情抒发个人的感受,表现个性的张扬,去追求更大的空间。
从这层意义上,邓肯的足尖舞的发明,作为人类想超越自身、征服自然、追求自由便很好理解了。
这样,很多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也就不那么困惑了。
法老们修建的高耸入云的金字塔和中国帝王将相深埋在地下的陵墓正好映证了杨少莆的“亲天恋地”情结。
西方舞蹈与东方舞蹈交流与对比
西方舞蹈与东方舞蹈交流与对比中国舞蹈与西方舞蹈在文化和艺术风格上展现出明显的差异。
虽然西方舞蹈的发展历史较为久远,但中国舞蹈也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
本文将探讨西方舞蹈与东方舞蹈之间的交流与对比,以及它们各自独特的特点和风格。
西方舞蹈的特点西方舞蹈以其高度表现力和技巧性而闻名。
它通常注重个人表达和情感的展现。
西方舞蹈以芭蕾舞为代表,注重舞者的优雅、力量和柔韧性。
芭蕾舞的技术要求极高,舞者需要经过长时间的专业训练才能达到高水平。
另外,现代舞和爵士舞也是西方舞蹈的重要流派,它们更加注重舞者的个性和自由表达。
东方舞蹈的特点与西方舞蹈相比,东方舞蹈在舞蹈风格和形式上有明显区别。
中国古典舞蹈以其独特的氛围和文化内涵而闻名。
它注重表现中国古代文学和历史故事中的情感和意境。
中国古典舞蹈的动作流畅、优美,姿态柔和,讲究整体的和谐美。
另外,中国民间舞蹈也是东方舞蹈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反映了中国各地不同民族和地域的文化和风情。
西方与东方舞蹈的交流与对比近年来,随着全球化的发展,西方舞蹈和东方舞蹈之间的交流与融合也越来越频繁。
西方舞蹈家与东方舞蹈家互相借鉴,创作出了许多跨文化的作品。
这种交流不仅丰富了舞蹈的形式和风格,也为观众带来了新的艺术体验。
在舞蹈技巧上,西方舞蹈注重身体的控制和技巧的展示,而东方舞蹈则更加注重内在的表达和情感的传递。
东方舞蹈强调身心的统一,追求一种宁静和谐的心态。
这种不同的理念和表现方式,使得西方舞蹈和东方舞蹈在结构和风格上有所差异。
然而,西方舞蹈和东方舞蹈也存在一些共同点。
无论是西方舞蹈还是东方舞蹈,都强调舞者的身体素质和舞技的训练。
舞者必须具备良好的柔韧性、力量和耐力,才能在舞台上展现出精湛的舞技。
西方舞蹈与东方舞蹈在表现形式、文化内涵和舞蹈技巧上存在明显的差异。
然而,随着文化的交流与融合,西方舞蹈和东方舞蹈正在趋于融合。
这种跨文化交流不仅丰富了舞蹈艺术的形式和风格,也让观众感受到了全新的艺术魅力。
浅析中国古典舞与西方芭蕾舞蹈文化的差异
浅析中国古典舞与西方芭蕾舞蹈文化的差异中国古典舞与西方芭蕾舞蹈是两种具有悠久历史和独特风格的舞蹈形式。
虽然它们都是被广泛认可和欣赏的艺术表达方式,但根据各自的文化背景和特点,它们在舞蹈语言、技术要求、表现形式以及艺术特色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本文将就这些差异进行浅析。
一、舞蹈语言与技术要求的差异中国古典舞注重以身体动作和手势表达内在情感及意境,注重表现舞者的内外力量和灵性。
其舞蹈语言独具特色,重视运用传统乐器及中国古典音乐作为舞蹈的伴奏,以此与音乐形成有机的结合。
古典舞要求舞者具备稳定而均衡的舞台技巧,优美的身段和柔韧的肢体线条。
同时,古典舞有着严格的基本功要求,如组合连贯的脚步、独特的身体转折与扭转,以及高难度的舞步等。
而西方芭蕾舞蹈注重舞者的整体表现力和技巧的完美呈现。
其舞蹈语言以身体肢体的线条、柔韧性和力量为重点,讲究肢体的协调性与舞台效果的完美呈现。
芭蕾舞在技术要求上非常高,要求舞者具备出色的身体控制能力和灵活性,以及令人惊叹的跳跃、旋转和转体动作。
此外,芭蕾舞还注重舞者的表现力和演技,通过身体的表达,打动观众的情感。
二、表现形式的差异中国古典舞的表现形式多样,其中包括宫廷舞、民间舞和京剧舞蹈等,它们都融合了中国传统文化和价值观念。
古典舞注重以舞蹈形式展示叙事、人物刻画、动作象征和意象表达等多样化的主题。
通过身体动作和肢体的灵活运用,古典舞能够将中国传统故事、诗词、历史和哲学思想等与观众进行情感的交流和沟通。
相比之下,西方芭蕾舞蹈更加强调形式和舞蹈的美感。
芭蕾舞在舞台上以舞者的精湛技术、优美的造型和优雅的舞姿为核心,力求达到舞蹈的完美统一。
芭蕾舞强调舞者的优美姿态与身体线条的表现,舞蹈动作更加高度规范,并且注重速度和力度的掌控。
通过体现音乐的旋律与节奏,芭蕾舞在舞台上给观众带来一种优雅神秘的艺术体验。
三、艺术特色与文化背景的差异中国古典舞蕴含着中国传统文化及哲学思想的独特智慧,强调身心合一、内外兼修的艺术理念。
论中西方芭蕾舞之异同
论中西方芭蕾舞之异同第一篇:论中西方芭蕾舞之异同“神似”与“形似”-----论中西方芭蕾舞之异同芭蕾——始终给我优雅、高贵、脱俗的感觉,也一直渴望穿上白天鹅的芭蕾舞裙,在舞台上哪怕唯唯诺诺的演出一次也好,恨自己只会幻想,喜欢了这么久的芭蕾竟从没有真正的打算去了解她、探究她,如果不是因为老师布置了这个题目,我不知道这个问题会不会就这样被我拖进那如死水一潭的混沌生活中……此习作所有与芭蕾专业相关之文字全部选自《芭蕾舞及教学论研究》(李永明著〃人民出版社出版)一书。
我们开始吧——芭蕾(Ballet)是一门表演细腻、技艺精湛、魅力无穷、使人心旷神怡的艺术。
它那优雅的舞姿、轻盈的跳跃以及富有韵味的脚尖旋转常常把人们带入梦幻般的艺术世界,她的高雅与美妙堪称人类文明进步的精华,被奉为“舞蹈艺术皇冠之珠”。
芭蕾艺术从诞生至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了,早在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在人文主义思潮影响下的人们开始总是人体的价值和作用,再加上古罗马和古希腊古典文化遗产的深远影响,意大利成为文化复兴的发源地,从而推动了社会的经济、科学和文化的迅猛发展,尤尤其是在艺术上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
芭蕾就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在古朴的民间舞基础上,从一种游戏性质的舞蹈开始,在意大利宫廷中逐渐形成了一种具有确定风格、舞步与技巧的艺术形式。
“早期的芭蕾在萌芽时期,吸收了各种不同的养料,其中在戏剧结构和演出形式上,早起芭蕾借鉴了希腊的悲剧和喜剧、罗马的拟剧,乃至于中世纪的职业喜剧;罗马的拟剧对芭蕾中哑剧成分的形成起了重要的作用;最初的芭蕾动作语汇,则更是直接搬用了当时的宫廷舞会上的舞步,以及整理吸收了以种种形式流传下来的欧洲民间舞蹈”。
此后,经过数代芭蕾舞教师、编导和演员不断的充实和发展,古典芭蕾技术技巧越来越丰富,直到19世纪20年代,脚尖技术开始被广泛采用,双人舞的托举技巧也开始逐渐发展起来,古典芭蕾技术的难度和表现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中西舞蹈文化比较研究.docx
中西舞蹈文化比较研究一、中西方舞蹈在形态上不同第一,西方芭蕾注重肢体表演,动作多围绕下肢腿部展开,如大跳、“阿拉贝斯”等动作都是靠下肢来完成的;而中国舞的上身肢体动作多于下身肢体动作,多以面部表情及道具(扇子、手绢花、水袖)等来渲染舞台气氛。
第二,西方芭蕾是一门相对独立的纯粹舞蹈艺术,有着自己完善而规范的动作语汇;而中国舞蹈的戏剧性语言多于舞蹈技术性语言,许多传统舞蹈常常都是戏曲的组成部分,大量的舞蹈动作都是由戏剧动作演变而来的。
第三,西方芭蕾舞主动追求动作的外向性,人在一位站立时要尽最大可能做到外开180度,伸展、大跳、旋转呈现出放射状;而中国舞蹈主静,讲究拧、倾、曲、圆等,造型多于动作,其动作走向多是内向型的,舞者重心偏低,动作的雕塑感强。
第四,西方芭蕾舞蹈和中国舞蹈对于演员的审美条件、审美要求、审美角度不同。
对于西方芭蕾,人们在挑舞蹈演员时会从下往上,从脚尖、脚背到头;对于中国舞蹈,人们在挑演员时则从上往下,从脸蛋到上半身再到腿。
第五,西方芭蕾讲究直线美、不对称美,无论造型还是动作,皆为直线走向。
而中国舞多讲究曲线美、对称美,舞姿造型多为“三道弯”。
当然这些也都是相对而言的。
二、中西方文化的艺术精神不同这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上:第一,外射与内收。
西方文化精神主外,一切思想意识与表现均以外在事物为追求对象,这种思想体现在芭蕾技术上并不意外,其动作多是离心的、放射的;而中国文化精神多是主静的,体现在舞蹈上也恰好与芭蕾相反,其动作特质是向心的、集中的,两腿弯曲且多交叉或盘坐,动作感觉是集中于中心一点的。
这种内向的表现也符合中华文化精神,即以仁道为中心,具有内省之功夫。
第二,示形与示意。
西方芭蕾基本是以示形为主,舞蹈动作与姿势基本不含任何意义,主要表现动作的形式与技巧,动作的意义是舞者根据不同的需要而赋予的,其动作的形成是通过向外界模仿和演变而来的,以形式与技术为主,本身无含义;而中国舞以示意为主,舞蹈动作均有其表现意义,动作本身即为示意而形成,是将有意义的动作美化而成的舞蹈动作。
中西方芭蕾舞剧之异同探析
中西方芭蕾舞剧之异同探析一、题材中西方芭蕾舞剧在题材选择上因受其民族文化、民族思想、地域特征等因素的制约与影响而存有差异。
中国芭蕾舞剧应受老庄思想及禅宗思想影响至深,故注重个体心灵的体悟,常常在表现历史政治的背景下,求返于自己内心深处的心灵节奏。
所以中国芭蕾并非是对事物做呆板的自然描绘,而是把舞蹈作为传达情感的载体,来抒发民众内心的情绪,是现实生活的反映。
而西方芭蕾跟我们所不同的是他们的舞蹈选材,大多不具有政治色彩,他们人民的民族思维较轻松、活跃,他们的民族气质都是向上升华的,加之他们信奉的宗教等社会原因,致使西方芭蕾的题材大多选自童话和神话。
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的故事取材于海南省椰林寨。
舞剧中从服装、道具、布景舞蹈再到音乐,都充满着浓郁的海南黎族风情。
舞剧题材与中国当时的社会情势高度相关,它以现实主义为表现手法,极具中国特色。
而芭蕾舞剧《吉赛尔》取材于德国诗人海涅(1787-1856)的《自然界的精灵》与法国作家雨果《东方集》中的诗篇《幽灵》,格调新颖,充满旋律美和戏剧性,是浪漫主义芭蕾舞剧的代表作,得到了“芭蕾之冠”的美誉。
其凄美的题材洋溢诗意,扣人心弦。
在布置成森林深处的舞台上如精灵的舞者演绎了这段故事。
从观者角度来看,《红色娘子军》相比于“高高在上”的古典芭蕾舞剧而言,更显通俗易懂、雅俗共赏,是一部能使观者进入舞蹈语境且深受到感染的“接地气”的舞剧作品。
就民族思维而言,各民族都有属于本民族的气质和素养,因此,中外芭蕾舞剧所影射的社会内涵是有所差异的。
东方的哲理和美学观念滋养了西方人的精神内涵,而中国人长期受到中国文学和戏曲艺术的熏陶,因此更青睐悲欢离合的人物命运的戏剧性展示。
二、音乐舞蹈作为一种综合的艺术,音乐在其中所起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
在舞蹈表演艺术中,音乐配合可以帮助舞剧在整个表演过程中帮助舞剧表现思想内容,发展戏剧情节,塑造人物形象及个性。
音乐不但担任舞蹈的器乐伴奏,且本身具有揭示剧情和刻画角色内心感情的作用。
中西方舞蹈文化解读
200艺术百家中西方舞蹈文化解读摘 要】【不同的舞蹈,受到环境、文化的影响,在表演形式、专业要求、审美视角等方面有着一定的差异,但中西方舞蹈艺术又存在一定的相似之处。
本文就对文化差异背景下中西舞蹈艺术的异同进行分析。
关键词】【中西舞蹈 文化差异 艺术形态“艺术无国界”这句话被广泛言说,全世界各个国家的文化艺术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又有一定差异性。
而在各国艺术相融合得同时,各个国家舞蹈艺术也争奇斗艳尽显本土特色。
不同的舞蹈,受到环境、文化的影响,在表演形式、专业要求、审美视角等方面中西方舞蹈有着一定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中西方舞蹈作品艺术特点差异中国舞蹈将中国人的审美特征完全融入其中,讲求内在的表现,通过动作表现喜怒哀乐,身体语汇丰富。
讲求以柔克刚、神情兼备,动作则以手、眼、身、法、步为要领,表现内在美及宣泄内在情感。
而西方芭蕾舞则是表现人体动作,是纯形式的,更多讲求形体上的美感。
西方舞蹈并不是特别注重服装,在西方现代舞中更有裸体来展现人体美。
而中国舞则是把服饰作为舞蹈的重要点缀与道具,如水袖、裙、帽等,通过服饰把舞蹈角色发挥的淋漓极致。
由于中西方文化的种种差异,在舞蹈作品的表现上也出现很多不同之处。
而我们只有更深入的了解中西文化差异,吸收外来文化的养料,同时发扬本土文化,才能创造出更好地舞蹈作品。
二、中西方舞蹈艺术表现上的异同(一)表现形式中国人非常注重个人与集体之间的关系,讲求团结协作精神与集体主义观念,因此在众多不同形式的舞蹈作品中“群舞”是中国舞蹈的重要艺术表现形式,而通过一个人“领舞”众舞者“合舞”的表现形式,则是中国自古的向心力的一种展现。
领舞演员尽可能的展现个人技巧与舞蹈水平,群舞演员则积极配合领舞,达到一种高度默契的精神状态。
西方舞蹈更注重个体的反正,更过通过独舞的形式来展示舞蹈,突出个人情感以及个性化的表演形式。
(二)舞蹈形态中国舞讲求内在流露,“圆”无处不在的显现在舞蹈中,从队形到动作,从舞姿到形态,这种圆润、和谐的动作显示出中国人最为淳朴的情感。
中国古典舞与西方古典芭蕾舞的审美差异分析
中国古典舞与西方古典芭蕾舞的审美差异分析摘要:舞蹈作为一种艺术,也是一种文化的传承。
由于东西方文化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别,因此,中国古典舞与西方芭蕾舞这两者的审美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为此,本文分别阐述了中国古典舞与西方芭蕾舞的起源、审美特征,并就中西方古典舞蹈产生审美差异的原因及当代价值进行了分析与探讨。
关键词:中国古典舞;芭蕾舞;审美差异引言舞蹈是人们最早的娱乐方式,它能够准确的表达出人们的情感。
在不同时期不同领域产生的舞蹈都有着各自的文化背景及其审美特征。
在东西方的文化中,最典型的就是中国的古典舞和西方的芭蕾舞,它们是在特殊的文化背景下所形成的舞蹈门类,分别体现着个性鲜明的两种文化对舞蹈的不同审美要求,因而具有明显的审美差异。
在世界文化大融合的今天,有必要进一步研究中国古典舞和西方古典芭蕾舞这两种极具代表性的艺术形式,比较两者的审美特征,以为东西方艺术的交流,为两种艺术形式的相互借鉴提供一些帮助。
1.中国古典舞与西方古典芭蕾舞的起源1.1中国古典舞的起源中国古典舞有着极为悠久的历史。
它的渊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宫廷舞蹈或更为遥远时代的民间舞蹈。
至周代开始,到汉、两晋乃至唐代五代宫廷设立专门的乐舞机构,集中和培养专业乐舞人员,并对流行于民间自娱性舞蹈和宗教舞蹈乃至外邦舞蹈进行了整理、研究、加工和发展,形成了宫廷舞蹈。
其中如周代的《六代舞》(包括《云门》、《咸池》、《大韶》、《大夏》、《大菠》、《坐部伎》、《乐部伎》、《大曲》等,异彩纷呈,各领风骚。
新中国成立以后,五十年代初期,舞蹈工作者为发展、创新民族舞蹈艺术,从蕴藏丰富的中国戏曲表演中提取舞蹈素材,借鉴中华武术进行了研究、整理、提炼,并参考芭蕾训练方法等,建立起一套中国古典舞教材。
伴随八十年代的开放政策,中国古典舞也不断地发生了变化,开始从外形到内蕴地向新空间拓展 [1]。
1.2西方古典芭蕾舞的起源芭蕾的历史,最早的起始可追溯自欧洲文洲文艺复兴鼎盛时期的意大利宫廷,及法国南部的贝根弟地方的宫廷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神似”与“形似”
-----论中西方芭蕾舞之异同
芭蕾——始终给我优雅、高贵、脱俗的感觉,也一直渴望穿上白天鹅的芭蕾舞裙,在舞台上哪怕唯唯诺诺的演出一次也好,恨自己只会幻想,喜欢了这么久的芭蕾竟从没有真正的打算去了解她、探究她,如果不是因为老师布置了这个题目,我不知道这个问题会不会就这样被我拖进那如死水一潭的混沌生活中……
此习作所有与芭蕾专业相关之文字全部选自《芭蕾舞及教学论研究》(著·人民出版)一书。
我们开始吧——
芭蕾(Ballet)是一门表演细腻、技艺精湛、魅力无穷、使人心旷神怡的艺术。
它那优雅的舞姿、轻盈的跳跃以及富有韵味的脚尖旋转常常把人们带入梦幻般的艺术世界,她的高雅与美妙堪称人类文明进步的精华,被奉为“舞蹈艺术皇冠之珠”。
芭蕾艺术从诞生至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了,早在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在人文主义思潮影响下的人们开始总是人体的价值和作用,再加上古罗马和古希腊古典文化遗产的深远影响,意大利成为文化复兴的发源地,从而推动了社会的经济、科学和文化的迅猛发展,尤尤其是在艺术上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
芭蕾就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在古朴的民间舞基础上,从一种游戏性质的舞蹈开始,在意大利宫廷中逐渐形成了一种具有确定风格、舞步与技巧的艺术形式。
“早期的芭蕾在萌芽时期,吸收了各种不同的养料,其中在戏剧结构和演出形式上,早起芭蕾借鉴了希腊的悲剧和喜剧、罗马的拟剧,乃至于中世纪的职业喜剧;罗马的拟剧对芭蕾中哑剧成分的形成起了重要的作用;最初的芭蕾动作语汇,则更是直接搬用了当时的宫廷舞会上的舞步,以及整理吸收了以种种形式流传下来的欧洲民间舞蹈”。
此后,经过数代芭蕾舞教师、编导和演员不断的充实和发展,古典芭蕾技术技巧越来越丰富,直到19世纪20年代,脚尖技术开始被广泛采用,双人舞的托举技巧也开始逐渐发展起来,古典芭蕾技术的难度和表现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芭蕾虽然起源于意大利,但却成型与法国,又在俄国达到鼎盛,最后从各国走向世界各地。
在整个500多年的发展过程中,芭蕾先后经历了五大时期:早起芭蕾时期(启蒙主义时期)、浪漫芭蕾时期、古典芭蕾时期、现代芭蕾时期,最后是当代芭蕾时期。
纵观其发展历史,我们不难看出它是那样的魅力无穷,以顽强的生命力活跃在世界舞坛。
芭蕾在发展的萌芽时期是没有脚尖技术的,在历经了文艺复兴、古典主义、启蒙运动、浪漫主义、现实主义等较长的复杂发展之后,直到19世纪20年代,脚尖的精湛技艺才获得重大的发展,而今天的芭蕾在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后形成了一套系统的、科学的、趋于完美的教学体系,并在这个基础上形成了世界公认的六大芭蕾学派:意大利学派、法兰西学派、俄罗斯学派、丹麦学派、英国学派和美国学派,这六大学派有共同的审美特征,但是,它们还有各自不同的文化背景、教育思想、风格特点和训练细节。
由于各个芭蕾学派产生的时期有别,所以各个学派的相互影响无疑是存在的。
芭蕾对于中国来讲是舶来品,它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是借鉴其他学派的风
格特点发展而来的,对中国芭蕾影响最深的要数俄罗斯芭蕾学派,从上个世纪80年代以后,世界其他国家和其他学派的芭蕾开始进入我国,为我国芭蕾的发展输入了新鲜的血液。
●法国芭蕾的特点:
1、舞姿华丽优雅、动作轻盈纤细;
2、手型美丽柔和、技术高超潇洒;
3、舞艺高超,擅长戏剧表演;
4、以文雅、流畅、轻盈、细腻著称;
5、讲究舞蹈艺术感觉,以妩媚闻名于世。
●意大利芭蕾的特点:
1、舞姿的优雅与和谐,动作过程的简洁、干净与准确;
2、舞蹈技术娴熟、风格严谨;
3、演员的肌肉十分有力量;
4、追求高难度的舞蹈技巧,动作与技巧速度快,线条清晰,棱角分明;
5、小跳动作快速、灵巧,十分独特;
6、旋转技术高超,并且花样独特、繁多。
●俄罗斯芭蕾的特点:
1、发扬了俄罗斯式的平稳、优美和动作自由、宽广的风格;
2、芭蕾舞作品充满了人道主义思想和深刻的涵,对情感的表达极为真诚;
3、芭蕾的戏剧性很强,并且富有强烈的艺术表现力,艺术风格热情、豪放;
4、舞蹈动作十分质朴、适度、柔和;
5、演员技术全面、能力强,擅长各种大的跳跃和复杂急速地旋转。
●英国芭蕾特点:
1、脚部动作灵活、手臂动作柔和;
2、注重舞姿的线条和舞蹈技术的质量;
3、舞蹈动作非常优美、规、细腻;
4、女演员舞蹈艺术感觉非常好,男演员“直立”很好,旋转十分漂亮。
在世界芭蕾舞界英国学派可以说是独具特色,演技高超,自成一派。
●丹麦芭蕾特点:
1、舞蹈动作中十分注重身体的稳定和四肢的协调;
2、完美灵活的脚下动作使得男演员舞姿优雅、女演员动作轻盈;
3、舞剧创作中将古典芭蕾、浪漫芭蕾和丹麦民间舞蹈相结合;
4、在训练中十分注重对跳跃与击打技术的练习,其弹跳十分的轻巧,创造
了一种流畅儿轻巧的风格。
●美国芭蕾特点:
1、舞蹈作品及动作具有独特的生命活力和清新爽快的风格;
2、注重女演员的中心地位,女主角一般都经过精心挑选,体型很瘦,腿喝
脖子纤长,经过训练以后,可以完成快速的旋转和完美而刚劲有力的腿部动作;
3、具有显著的“交响芭蕾”特色,舞剧创作中巴兰钦以自身高深的音乐修
养,融入了美国的乡土音乐,使美国芭蕾学派的舞剧具有显著的“交响芭蕾”
特色;
4、以“速度”和“稳定”著称;
5、美国芭蕾具有典型的现代风格。
●中国芭蕾的风格特征:
我国前期芭蕾舞的风格主要是受俄罗斯芭蕾学派的影响,而今,我国的芭蕾舞剧在创作中吸收了自己文化的元素,融合了我们自身多元化的民族民间舞、古典舞及武术、戏曲等动作元素,并且在个别舞剧中打破了西方芭蕾舞中双人舞的程式化表演模式,编创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国人自己的芭蕾舞剧。
●中国芭蕾舞剧创作的四个时期:
1,探索时期(1950-1965年);
2,文革之“样板戏”时期(1966-1976年);
3,发展时期(1977-1989年);
4,繁盛时期(1990年至今)。
●经典舞剧曲目:《红色娘子军》《大红灯笼高高挂》《白毛女》《梅兰芳》
《梁山伯与祝英台》《二泉映月》《末代皇帝》《精卫》。
●中国芭蕾与世界其他芭蕾学派在风格特点上的比较:
1、文化背景
中国的芭蕾重神似,西方的芭蕾重形似。
我国芭蕾同世界芭蕾的区别归根结底在与文化背景的不同,我我国芭蕾受到了中国传统的价值观念、道德标准、伦理关系等等因素的影响,并将这些都融进了中国的芭蕾艺术中,是中国芭蕾显现出自身民族化的特点。
2、艺术表现力
我国在舞蹈表演与动作中与西方舞者那样易于冲动、善于爆发、长于飞腾、精于流露的表演有所区别,我们的长处是注重个体心理的体悟,以涵、柔和的心塑造人物形象,用圆润的动作表达细腻的情感,把舞蹈作为传达情感的载体,舞以载道、舞以载情,应以抒发心的情感、情绪。
3、审美意象
我国自古就有以“阴阳”、“点线”为美的审美意象,以阴为柔、阳为刚;以线为柔、点为刚,阴阳互补、点线相辅。
在西方国家文化艺术审美意象的渗透中,也会对芭蕾舞以挺、展、长、开、绷、直、立为美的审美意象产生影响。
所以说不同的历史文化背景、审美意象是形成不同国度舞蹈风格各异的主要原因。
“神似”与“形似”
----论中西方芭蕾舞之异同
指导教师:吴丹老师
学生:吴小为
行政班级:09音乐经理人
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