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人评朝鲜战争
1950年朝鲜战争为什么爆发?美国人诱发了朝鲜战
[键入文字]1950 年朝鲜战争为什么爆发?美国人诱发了朝鲜战1950 年朝鲜战争为什么爆发?一关于朝鲜战争爆发的原因,韩国官方的说法是:朝鲜战争是由朝鲜方面发动的。
而其学界对此却意见不一,分为4 个学派。
一为传统主义学派,认为斯大林指使金日成发动了朝鲜战争,主张斯大林主谋或斯大林与毛泽东共谋说;二是修正主义学派,认为是美帝国主义的走狗李承晚发动的内战;三是新传统主义学派,认为不是斯大林而是金日成主谋发动了这场战争;四为新修正主义学派,认为既不是斯大林主谋,也不是斯大林与毛泽东共谋,而应该从朝鲜半岛内部去寻找朝鲜战争爆发的原因。
韩国非传统主义学派(前述第二至第四种学派)对朝鲜战争起因的具体看法如下:第一, 朝鲜战争爆发的外部原因是日本帝国主义对朝鲜的殖民统治和美苏两国军队的分割占领;其内部原因则是民族社会内部意识形态的对立和南北势力的差距。
第二,认为李承晚政府对引起这场战争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李承晚为了摆脱政治危机,转移人们的注意力, 在南北关系上推行恐吓政策。
他一贯主张对共产党要采取强硬的态度,要制定武力统一朝鲜半岛的方案,在公开场合大肆鼓吹武力“北进统一”。
这种恐吓政策不能不给北方的金日成政权以强烈的刺激。
韩国高丽大学李吴宰教授认为,朝鲜战争的爆发正是李承晚恐吓政策失败而导致的结果。
这种恐吓政策的最大的受害者正是李承晚自己。
第三,关于是谁打响了朝鲜战争的第一枪,汉城大学金贵玉教授指出,早在朝鲜战争爆发前韩国军队就越过“三八线”袭击北朝鲜的一些地区。
姜万吉教授认为:“1948年南北均建立了分裂国家,他们的军事力量在\’三八\’线上对峙,或大或小的军事冲突不断发生,结果以1950 年6 月25 日为契机扩大为全面战争。
”第四,认为美国对诱发朝鲜战争也负有责任。
郑容硕博士指出,1950 年1 月12 日美国国务卿艾奇逊的演说与同年6 月19 日美国国务院顾问杜勒斯对韩国国会的承诺,这种截然相反的态度表现出美国对朝鲜半岛政策的不确1。
读《美国人眼中的朝鲜战争》一书有感
读《美国人眼中的朝鲜战争》一书的读后感朝鲜战争在中国人眼中是抗美援朝战争,从1950年开始到1953年结束,这场战争是中国人为保家卫国而进行的,以中国的战胜为结局,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巩固了新中国的政权,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也涌现出很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如:用身体赌敌人机枪射口的黄继光和严守潜伏纪律的邱少云等等最可爱的人、、、、、、这是在中国人眼中的抗美援朝战争。
历史总是这样,从不同的角度来看会有不同的风景,也会有不同感受和认知。
最近我读了美国作家大卫.哈博士塔姆著的《美国人眼中的朝鲜战争》一书,从另外一个角度了解了朝鲜战争的情况。
我的感想颇多。
从美国人眼中看美国失败的原因是:一、美国的从总统到官兵根本没有看起这场战争。
如书上说的一段话不难看出,美国没有做好准备的情况下进行的一场战争,没有重视这次战争,如总统为了偿还二战留下的债务开始严格控制预算大幅度降低军费开支,国会力图削减一切预算而那位战区司令麦克阿瑟甚至鼓吹不需要从美国调来所有军对就能大获全胜。
二战使沉睡的美国成为超级大国,在自身领土不受别国威胁的情况下成为世界民主国家的兵工厂,而且能以惊人的速度造出世界上最可怕的武器,而在朝鲜战争中却节节失利。
几乎每天都可以听到这样的报告:在朝鲜军队的进攻下美军节节败退,之所以这样是麦克阿瑟将军作为美国在这次朝鲜战争中的第一个总指挥,同样犯了致命的错误,他狂妄自大,完 1全不把朝鲜问题放在眼中,曾吹嘘说:“只要华盛顿不限制我行动,我用一只胳膊就可以解决朝鲜问题。
”美国高级将领认为无论美国军队存在什么问题,只要朝鲜军队越过三八线,美军就会给予迎头痛击,轻而易举的打败敌人,从而取得这场战争的最终胜利,不仅是麦克阿瑟本人,就连其他高级军官以及政府官员也一致认为,美军可以以少胜多,不费吹灰之力就能将朝鲜军队一举击溃。
可见,美国根本没有重视这场战争,没有看得起朝鲜的实力,轻敌,没有做好准备是它失去这场战争的原因。
二、美国的上层领导意见常常不和。
美国人眼中的朝鲜战争读后感
《美国人眼中的朝鲜战争》读后感《美国人眼中的朝鲜战争》是由美国作家莫里斯·艾泽曼所写,这本书主要从美国人的视角,通过朝鲜战争中几场直接影响美国历史进程的大规模战争来评论整个朝鲜战争的。
朝鲜战争从1950年6月开始,到结束一共是三年零一个月多一点的时间。
在这场战争中,美国有5万多人死亡,南朝鲜伤亡约59000人,中国和北朝鲜约有50万士兵伤亡,整个战争给各参战国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这场战争并没有分出胜负,最后以协议的签订而结束。
朝鲜战争是“被美国人遗忘的战争”。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首先了解到了朝鲜战争爆发的背景。
从1910年日本把朝鲜彻底变为它的附属过后,在此后的35年里,日本政府一直统治着朝鲜,但朝鲜人民从来都没有丧失能重新获得独立的决心,李承晚寻求到了美国的帮助,力图建立一个由他领导的独立的朝鲜国。
但是无论是南朝鲜的李承晚,还是北朝鲜的金日成,都拒绝承认对方政府的合法性,双方处于不断地内战中。
但是在战争初期,北朝鲜的攻势势如破竹,很快就突破南朝鲜的防线,直逼南朝鲜首都汉城,朝鲜战争由此拉开序幕,美国也在这时介入了战争。
首先谈一下美国“史密斯先遣队”的失败。
“史密斯先遣队”是由美军第二十四步兵师第二十一步兵团第一营的两个连组成,指挥者是中校查尔斯·史密斯。
这支标志性队伍满怀自信的来到了朝鲜战场,他们始终相信:一旦他们到达前线,就能扭转战争的结局。
但是他们却遭遇到了惨败,要么撤退,要么全军覆灭。
我认为正是因为他们的自大导致了这次首战的失败,同时,这只队伍也是傲慢的美军指挥者们错误决策的受害者之一,美军过于相信自己的能力,而完全没有重视北朝鲜。
历史在这里又一次证明:只有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
麦克阿瑟将军作为美国在这次朝鲜战争中的第一个总指挥,同样犯了致命的错误,他狂妄自大,完全不把朝鲜问题放在眼中,曾吹嘘说:“只要华盛顿不限制我行动,我用一只胳膊就可以解决朝鲜问题。
”并且麦克阿瑟和当时美国总统杜鲁门意见不合,导致后来杜鲁门曾多次要撤销麦克阿瑟的职务,麦克阿瑟也过于追求虚荣,在李奇微接管了指挥权后,麦克阿瑟嫉妒李奇微将军所取得的胜利,出现在朝鲜去与其争功。
美国如何评价朝鲜战 争
美国如何评价朝鲜战争美国对于朝鲜战争的评价在不同时期和不同群体中存在着多种观点和声音。
在朝鲜战争刚刚结束的那段时间,美国国内对于这场战争的看法较为复杂。
一方面,战争的结局没有达到美国最初的战略目标,这使得一些人认为这是一场“未竟的战争”,是一次战略上的挫折。
另一方面,也有观点强调美国在战争中展现出了军事力量和对盟友的承诺。
从军事角度来看,美国部分军事专家和将领认为朝鲜战争是一场异常艰难的战争。
朝鲜半岛的地形复杂,气候恶劣,给作战行动带来了极大的困难。
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参战更是出乎美国的意料,志愿军展现出了顽强的战斗意志和出色的战术运用,使得美军在战场上遭遇了重大挑战。
在政治层面,一些美国政客认为朝鲜战争是美苏冷战格局下的一个局部冲突,是共产主义阵营扩张的表现。
他们将战争的爆发归咎于苏联和中国的影响,认为这是对美国及其盟友在亚洲利益的威胁。
然而,也有一些较为客观的声音指出,美国对朝鲜半岛局势的误判以及过度干涉,是导致战争爆发和扩大的重要原因之一。
随着时间的推移,美国对于朝鲜战争的评价也在发生变化。
在历史研究领域,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以更加全面和客观的视角来审视这场战争。
他们研究战争的起因、过程和影响,试图从中吸取教训。
一些研究指出,朝鲜战争使得美国重新审视其在亚洲的战略布局,加大了对军事力量的投入和对盟友的支持。
同时,这场战争也让美国意识到,在与拥有强大民族意志和战略智慧的对手作战时,单纯依靠军事力量并不一定能够取得胜利。
然而,在大众文化领域,朝鲜战争在美国的关注度相对较低。
与第二次世界大战和越南战争相比,关于朝鲜战争的影视作品和文学作品相对较少。
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美国社会对于这场战争的复杂情感和相对较低的关注度。
在国际政治的视角下,朝鲜战争被视为冷战时期的一个重要节点。
它加剧了东西方阵营之间的对立和紧张局势,对全球政治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美国在这场战争中的经历也促使其在后续的国际事务中更加谨慎地评估军事干预的风险和代价。
最寒冷的冬天--美国人眼中的朝鲜战争读后感
《最寒冷的冬天—美国人眼中的朝鲜战争》读后感10社工 9号帅哥峰朝鲜战争,在中国人眼里,这是一场保家卫国,反抗帝国主义的伟大战争,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都会是中国,乃至中华民族留在世界历史的辉煌一笔。
这场战争为中国打出了60年的和平环境,打出了新中国的威信。
然而,在美国人眼中,朝鲜战争是一场没有胜利的战争,一场在错误时间,错误地点和错误对手进行的为平局而战的战争。
他们在被认为“与美国安全无关紧要”的韩国度过了20世纪“最寒冷的冬天”。
本书的作者通过收集朝鲜战争的资料与对老兵进行访谈取得了一手的信息,通过自己细腻的笔法,真实还原了在那场战争中被我们所遗忘的事件,并用尖锐的笔锋揭露了其中的深层的原因。
《最寒冷的冬天—美国人眼中的朝鲜战争》既有描写战场上前线将士的事迹,发掘战争中人性的光辉与揭露丑恶,也深层地分析了这场战争背后的政治斗争,和在冷战格局下大国博弈变幻莫测的国际形势。
关于朝鲜战争爆发的原因,个人认为应先从时代背景去分析:随着日本的投降,二战的结束,日本结束了对朝鲜的统治。
出于冷战需要,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在朝鲜划地为界。
朝鲜半岛以38线为南北分界线,在美苏的扶持下分别成立了大韩民国和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超级大国将一个统一的民族,统一的国家一分为二。
在美苏争霸的博弈中,朝鲜半岛,这个多灾多难的国度,注定会成为冷战战场当中的“热战场”。
分析完时代背景之后,我们再来探讨这场战争爆发的原因:1、各种社会矛盾开始激化。
由于日本在朝鲜进行了多年的残酷统治,朝鲜的政治经济发展都受到了沉重的打击。
在二战结束后的日子了,朝鲜半岛上的两个国家都希望能在冷战中谋得生存与发展,然而在朝鲜半岛分裂的格局下,其内部的各种矛盾不断激化,最终直接上升到南北军事对抗的层面上。
2、两国人民不希望分裂。
朝鲜虽面积不大,而且夹在中国、苏联、日本这三个更强大的国家之间,在更强大的民族面前谋生存,但他们却是充满自豪感的民族。
而且经历过日本侵略,经受过日本帝国主义残酷统治的朝鲜人民都希望自己的国家有朝一日能强大起来,不受列强所欺辱。
三位美国老兵点评朝鲜战争
三位美国老兵点评朝鲜战争:不应该去侵略别国2006-06-05 14:39:08来源: 论坛网友评论36 条本文共2页第1页第2页前国会众议员麦克洛斯基:美国不应该去侵略别国皮特·麦克洛斯基现在是美国加州一个县的律师。
1951年,他曾作为美国海军陆战队的少尉排长到朝鲜作战过9个月。
在三八线以南、北汉江沿岸的春川至水三里一带打过几场恶仗,终身难忘。
他清楚地记得,在一个零下几十度的严冬之夜,他布置士兵两人一组在前沿阵地的单兵掩体内布防,间隔三四米。
每隔一个掩体有一人放哨。
他每隔15分钟用步话机呼一下各个掩体放哨的士兵。
半夜12时的一次呼叫,五号坑没有回应。
派人过去一看,在上面放哨的美国兵已被志愿军侦察兵抓走了,下面的士兵仍在呼呼大睡。
两边掩体内放哨的士兵仅几米之遥,居然没有发现。
志愿军侦察兵的神出鬼没令美国海军陆战队称奇。
还有一次,他在一名牺牲的朝鲜战士身上找到一张照片。
这名战士只有十七八岁,照片里有20余人,像是一张三代人的全家福。
看着这张照片和已经死去的朝鲜士兵,他忽然产生了一种强烈的想法:像自己这样一个牛高马大的美国兵,从万里之外到这里来杀死这个可怜的孩子,为了什么呢?这个朝鲜青年可能就居住在距战场百里之内的地方,照片里他的祖父母、父母都高高兴兴的,他们不该遭遇自己的孩子被打死的悲剧。
麦克洛斯基说,从朝鲜战场回来的人有好多年都不愿意向家人谈起战场上的情况。
一直到年届退休,当年野战排的老伙伴们在一起聚会时,大家才爱回忆一下往事。
麦克洛斯基后来也在战斗中受过两次伤。
但他仍然非常佩服中国的军人。
中国军队的装备这么差,但打仗十分勇敢,一往直前,不怕死。
他说:“我尊敬他们超过尊敬我们自己的将军。
”从朝鲜战场回美国后,他从事法律工作,并在后备役部队里留到1960年。
他从1966年至1982年连任八届美国联邦众议员。
1972年他在八个州里与尼克松竞逐共和党总统提名。
他对记者说:“我知道我不可能获得党内提名,但我要借竞选的机会宣传反对越战的主张。
李奇微如何评价朝鲜战争
李奇微如何评价朝鲜战争李奇微是美国的陆军四星上将,那么李奇微如何评价朝鲜战争?下面是为你收集整理的李奇微如何评价朝鲜战争,希望对你有帮助!李奇微是在朝鲜战场上而闻名天下的,他拯救了朝鲜战场上节节败退的联合国军。
对于这位传奇将领的人生经历,李奇微之后写了回忆录和《朝鲜战争》,李奇微评价朝鲜战争可以从他的《朝鲜战争》中去探寻。
李奇微评价朝鲜战争首先应该提到的是他在战败后对彭德怀的评价,他在美国失败时,在他的办公室里写下“仅向中国志愿军总司令敬礼”,这充分显示出他对对手的尊重与佩服。
志愿军在朝鲜战场上的表现令李奇微是感到惊讶的,志愿军给李奇微的印象之一就是勇猛,作战非常的狂野,而且志愿军非常擅长游击战。
在李奇微评价朝鲜战争中有一段话反应出了他对朝鲜战争的重要观点:政治上的任人唯亲和为了巩固个人在政治上的地位而进行的错综复杂的斗争,使得朝鲜军人的许多突出特点荡然无存,而且为了提高这些军人的素质,我们在人力物力上付出了无法估量的代价。
从这段话中可以看出李奇微在美国应对朝鲜军队的投入实为不值。
李奇微在书中说道:我们发动朝鲜战争的企图是什么,并且强调我们在这场战争中吸取的教训是什么。
从中可以看出李奇微并不看好朝鲜战争,而且在朝鲜战争中失去的士兵人数,以及军备损耗都是重大的,最终美国却却实实的输掉了战争。
而且,他还认为朝鲜战争是美国历史的一个转折点。
李奇微如何评价中印战争李奇微是一位有名的将领,他因在朝鲜战场上拯救了联合国军而名闻天下,而且在他的回忆录中对各个战役都有自己的评价,李奇微评价中印战争也引起人们的关注。
中印战争是1962年发生在中国和印度在藏南边境的战争,在中国普遍称为中印边界反击战,印度则称为瓦弄之战。
自战争发生之时就受到世界各地的关注,并且对此次战争也有很多评价,而且多数媒体认为印度只能失败,李奇微评价中印战争也是如此,并且他非常同意麦克阿瑟曾说的话:“谁想跟中国陆军打仗,一定有病。
”这也充分显示出李奇微对此次战争,中国的胜利是势在必得的。
美国人视角下的“朝鲜战争”汇编
美军105榴弹炮阵地,朝鲜战争中美军投射的火力密度超 过了二战欧洲战场,但却没能打出胜利。
釜山包围圈附近被摧毁的朝鲜坦克,T-34-85坦克不可摧 毁的神话就此被打破。
仁川登陆,美军在朝鲜人民军背后插上了一把匕首。
在釜山防御圈上巡逻的美军,仁川登陆前,釜山附近的 战斗中美军已经占据上风。
受伤的美军被带下前线,图中左侧士兵使用的M2卡宾枪 被美军用到越战。
美国人视角下的“朝鲜战争”
史密斯特遣队抵达大田,他们是美国陆军第一批介入朝鲜 战争的军队,图中的士兵们在随后的几天内被朝鲜人民军 所击毙或俘虏。
朝鲜战争初期,美军使用57毫米火箭筒对抗朝鲜坦克,结 果遭到惨败。
90毫米“超级巴祖卡火箭筒抵达朝鲜后表现也不令人满意。 因为二战后初期,化学能战斗部对坦克的效果并不稳定。
登陆后第二天的Biblioteka 川滩头参加朝鲜战争的加拿大军人
仁川登陆后高歌猛进的美军和被击溃的朝鲜人民军,类 似场面在镜头中屡见不鲜。
美国军医在帮助朝鲜难民
美军在中朝边境的大规模空降行动
韩国宪兵持枪威胁一名“共产党同情者”。
正在投掷手榴弹的美军海军陆战队士兵
尽管伤亡不大,但仍有士兵在战斗中濒临崩溃,图为仁 川登陆后的美军
美军的炮兵火力是击退朝鲜人民军进攻的重要倚仗。
正在排雷的美军
仁川登陆后,美军夺回汉城。
美军押送俘虏
仁川登陆后春风得意的麦克阿瑟
躲在路边沟里睡着了的美军士兵
范弗里特评价志愿军 美军回忆志愿军战斗力太可怕
西安兵马俑在线5月19日讯中国人民志愿军究竟有多强悍?三位美国高级将领告诉你一切!抗美援朝,是新中国的开国之战,也是新中国的立国之战。
中国人民志愿军通过与联合国军长达三年的浴血奋战,打出了新中国的国威军威,同时也为新中国换回来了几十年的和平发展时期。
而对于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朝鲜战场上的表现,作为志愿军主要对手的美军给出了很多非常高的评价。
尤其是美军的一些中高级将领,他们的评价里面几乎都包含了赞扬的成分在里面。
原美军第八集团军军长范弗里特曾经这样评价志愿军:“以个人而论,中国士兵是一个顽强的敌人。
他们没有防弹背心,没有钢盔。
他们只穿上军服,戴上军帽,踏着一双帆布鞋。
他们携着步枪,腰上皮带配有二百粒子弹。
他们携带数枚制造粗劣的手榴弹,粮食是用米和杂粮磨成粉状而成的,装在一条长管形布袋里,必要时可维持十几天。
中国军队医疗设备简陋,万不能和我们的医疗队、前线救护站,以及完善的后方医院相比拟。
但是,他们永远是向前作战,奋不顾身的,有时甚至渗透到我们防线后方,令我们束手无策。
”美军第八集团军军长范弗里特而时任联合国军总司令的马修·李奇微曾在他的关于朝鲜战争回忆录中这样评价志愿军:“中国人是坚强而又凶狠的斗士,他们会不顾伤亡地发起攻击。
而他们也是最值得尊重的敌人,他们从不杀死受伤或者被遗弃的伤员,他们会把伤员放在美军车队的必经道路上,之后离开。
他们从不像医疗车队开火,也从未进攻过任何医疗站。
” 而李奇微在回忆录中还这样说过:“常常有这样的情况,守卫在孤零零的碉堡(碉堡四周堆放着沙袋,设置着铁丝网,可以在各个方向上对付敌人的攻击)中的士兵往往吃惊地发现,四五个穿着胶底鞋的中国人已不声不响地潜入他们与前哨警戒线之间的地带。
这时信号弹就会从敌人战线那边升起,疯狂的军号声就会把我方哨兵吓进碉堡,几乎来不及发出口令,战斗就打响了。
”本文原载于兵马俑在线(),转载请保留本链接,敬谢!。
最寒冷的冬天一个美国记者眼中的朝鲜战争
最寒冷的冬天:一个美国记者眼中的朝鲜战争作者:大卫.哈伯斯塔姆王祖宁刘寅龙来源:《中国报道》2011年第02期看不到的结束砥平里之战标志着一场新战争的开始,这场战争持续了两年多,双方都付出了惨重代价,却都没有取得压倒性的胜利。
面对惨痛的现实,两支军队的指挥官早就失去幻想,或许他们的顶头上司还有所指望。
于是这场战争慢慢地变得血腥和残忍起来。
当时,李奇微曾对一名陆战队军官说,你的任务就是“让红色中国的血流干”。
1951年春,中国军队发动了一次大规模攻势,他们在前线投入30万大军,发动了人类历史上最激烈的战斗之一,结果是人员大量伤亡,战果却微不足道。
然而,它提醒了西方国家的指挥官们,中国军队有多么能征善战,有多少人能投入战斗。
这彻底击碎了联合国军再次跨越三八线、直奔鸭绿江的幻想。
但是,很多前线指挥官似乎还不愿意放弃这个美梦。
第8集团军司令范佛里特一度对上级的限制感到不可理解,他一直以为,在击退中国军队1951年5月发动的攻势后,该轮到他们北上报复中国人了。
但华盛顿一开始就看透了这一点。
他们知道那样做的结果将非常可怕,因此,他们不想拿美国人或其他人的性命再去冒险。
不过,没人知道应该怎样结束这场战争。
战争已经陷入到不可忍受的拉锯战之中,谁也赢不了谁,它已经变成一场没有胜利者、只有死亡的游戏。
双方都想脱身,但又都缺乏做到这一点的政治技巧;对两个潜在对手陷入这样一场痛苦无比的战争,斯大林肯定会很高兴,而且会想方设法减少让双方全身而退的机会。
而美国和中国互不承认的政策也进一步削弱了双方退出这场战争的决心和减慢了退出速度——双方唯一认可对方的地方就是在战场上,在枪口下。
这样,直到1951年7月,双方才开始在位于三八线以南的朝鲜古都开城进行和谈,或者说,叫停火谈判,但谈判进程却如蜗牛一般缓慢。
之后,谈判地点又转移到三八线附近的一个无人区——板门店。
双方在意识形态上的敌意,彼此间的强烈不信任,再加上朝鲜和韩国都不愿意互相承认,导致零星战斗从未停止,谈判进展异常艰难和缓慢。
美国人眼中的朝鲜战争
美国人眼中的朝鲜战争作者:大卫·哈伯斯塔姆来源:《爱你·心灵读本》2016年第11期1950年10月15日,在上任五年半之后,杜鲁门终于见到了麦克阿瑟。
此时,麦克阿瑟的军队正向鸭绿江挺进,而中国军队则在四天之后要跨过鸭绿江。
自担任美国总统以来,杜鲁门一直想见见麦克阿瑟,但高傲的麦克阿瑟将军两次拒绝了总统的邀请。
现在白宫方面认为,仁川登陆之后也许是两个人会面的最佳时机,因为这次会面有足够的政治动机:国会中期选举将于11月初开始。
在朝鲜战争初期饱受指责之后,杜鲁门和他身边的人都认为有必要分享一点围绕在麦克阿瑟周围的光环和荣耀。
杜鲁门是一个很懂得人情世故的人,他一直认为,只要坐下来谈一谈,他就能和别人打得火热,但麦克阿瑟除外。
在各军参谋长中,只有布莱德雷一同前往。
国防部长马歇尔将军拒绝前往,部分原因是他与麦克阿瑟的关系很紧张,但更重要的原因是,他一直反对把政治和国家安全混为一谈。
但这次会面还是在10月15日如期实现了。
关于这次会面有很多传闻,有一种不实的说法是,麦克阿瑟故意让自己的飞机推迟到达,这样,杜鲁门的飞机先着陆,他就要等待将军的到来。
将军对总统的有意失礼行为令许多人大吃一惊。
毫无疑问,会谈是在互不信任的气氛中展开的。
他们的会谈日程上有一个非常严肃的议题——中国的意图。
北京方面发出的即将参战的声音,这些声音到底有多大的可信度呢?杜鲁门总统和他周围的人都在揣测。
在第二次会议时,资深秘书弗尼斯·安德森就坐在会议室外面。
由于会议室的门是敞开的,所以她凭借出色的速记能力完整地记录了当时的谈话内容。
几个月之后,随着战事变得异常艰难,而麦克阿瑟又拒绝对错判中国出兵一事承担责任,这些记录就成了非常重要的证据。
会上,麦克阿瑟向杜鲁门保证:“我们将在朝鲜获得全面胜利。
”杜鲁门问:“中国和苏联出兵干预的可能性有多大?”麦克阿瑟不加思考地回答:“可能性非常小。
如果他们在头一两个月进行干涉的话,那将会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可惜他们错过了这一时机,现在用不着再担心他们会参加了。
美国人眼中的朝鲜战争
朝鲜战争历史——政治的历史由于最近朝鲜局势错综复杂,朝韩双方都叫嚷着要统一祖国,朝鲜更是单方面宣称要终止停战协定等一系列强硬态势,让我对朝鲜这个一穷二白的社会主义国家却不怕超级大国威胁的中国邻国产生了浓厚兴趣,打算读一下有关朝鲜的书籍。
无疑,朝鲜战争是我首先想到的。
中国人写的朝鲜战争以前读过一些,感觉都是千篇一律。
所以这次打算读一下朝鲜的老对手——美国人眼中的朝鲜战争,从不同的视角去感受那个漫长的战斗。
《漫长的战斗——美国人眼中的朝鲜战争》是美国作家约翰.托兰先生的著作。
作者以“世界公民”的角度,透过一位普通士兵的视角去描述这场影响深远的战争。
其中对一些事情的披露,是在中国教科书中无法找到的。
在我的印象中,朝鲜战争是由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入侵朝鲜开始的。
但是,本书从金日成军队越过三八线写起。
另外,书中还写了志愿军与美军战俘的状况。
我们的书中写志愿军善待美军俘虏,在自己给养成问题的时候仍然最终美国人的习俗给战俘在圣诞节的时候发放糖果吃。
而在本书中,作者写到一些志愿军忍受不了吃不饱饭的问题而主动投靠美国,并说中国人给美军战俘“洗脑”。
还有对于行军问题,一些中国的著作只说保护朝鲜人民。
而在美国人看来,朝鲜人还是热情的迎接美国大兵,而且中国人的转移更是一场“死亡之旅”。
朝鲜战争对于美国人来讲,是一场未知战争,是投入了大量兵力不惜与苏联撕破脸皮操纵联合国而没有收效的“被遗忘的战争”。
对中国来说,是在最需要休养生息的时候对外投入的军事行动,从而耽误了解放台湾的进程。
而对于朝韩来讲,更是一场毁灭性的灾难,导致国土仍处于分离状态,影响了如今半岛的紧张局势。
然而就是这么一场轰轰烈烈的战争,为何描述的会有如此多的不同甚至矛盾的地方?这就是政治原因。
因为各国政府都希望借自己的教科书来宣传自己的意思形态,培养国民的爱国情怀。
因此,特别是对立的国家的教材内容都有对立之面。
历史不是政治的服务品。
在全球化的今天,我们需要的每个国家、民族、宗教之间的相互理解,构建相互沟通的桥梁,还原历史的真像。
最寒冷的冬天--美国人眼中的朝鲜战争读后感
《最寒冷的冬天—美国人眼中的朝鲜战争》读后感10社工 9号帅哥峰朝鲜战争,在中国人眼里,这是一场保家卫国,反抗帝国主义的伟大战争,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都会是中国,乃至中华民族留在世界历史的辉煌一笔。
这场战争为中国打出了60年的和平环境,打出了新中国的威信。
然而,在美国人眼中,朝鲜战争是一场没有胜利的战争,一场在错误时间,错误地点和错误对手进行的为平局而战的战争。
他们在被认为“与美国安全无关紧要”的韩国度过了20世纪“最寒冷的冬天”。
本书的作者通过收集朝鲜战争的资料与对老兵进行访谈取得了一手的信息,通过自己细腻的笔法,真实还原了在那场战争中被我们所遗忘的事件,并用尖锐的笔锋揭露了其中的深层的原因。
《最寒冷的冬天—美国人眼中的朝鲜战争》既有描写战场上前线将士的事迹,发掘战争中人性的光辉与揭露丑恶,也深层地分析了这场战争背后的政治斗争,和在冷战格局下大国博弈变幻莫测的国际形势。
关于朝鲜战争爆发的原因,个人认为应先从时代背景去分析:随着日本的投降,二战的结束,日本结束了对朝鲜的统治。
出于冷战需要,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在朝鲜划地为界。
朝鲜半岛以38线为南北分界线,在美苏的扶持下分别成立了大韩民国和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超级大国将一个统一的民族,统一的国家一分为二。
在美苏争霸的博弈中,朝鲜半岛,这个多灾多难的国度,注定会成为冷战战场当中的“热战场”。
分析完时代背景之后,我们再来探讨这场战争爆发的原因:1、各种社会矛盾开始激化。
由于日本在朝鲜进行了多年的残酷统治,朝鲜的政治经济发展都受到了沉重的打击。
在二战结束后的日子了,朝鲜半岛上的两个国家都希望能在冷战中谋得生存与发展,然而在朝鲜半岛分裂的格局下,其内部的各种矛盾不断激化,最终直接上升到南北军事对抗的层面上。
2、两国人民不希望分裂。
朝鲜虽面积不大,而且夹在中国、苏联、日本这三个更强大的国家之间,在更强大的民族面前谋生存,但他们却是充满自豪感的民族。
而且经历过日本侵略,经受过日本帝国主义残酷统治的朝鲜人民都希望自己的国家有朝一日能强大起来,不受列强所欺辱。
漫长的战斗美国人眼中的朝鲜战争(修订版)读后感
漫长的战斗美国人眼中的朝鲜战争(修订版)读后感作者:约翰·托兰《漫长的战斗(美国人眼中眼中的朝鲜战争更新版)》编著者约翰·托兰。
朝鲜战争为什么会发生?这场美国**次未能打赢的朝鲜战争,给美国遗下穿鞘了政治上的苦果,还使欧洲加速了重新武装的步伐,大大增加了军事预算,开了在警察行动中美国总统未经宪法批准指导一场没有宣战的战争的危险先例。
企图本书试图就许多有争议的问题提出见解。
杜鲁门认为苏联和中国共产党密谋策划了这场战争为何是否正确?近期历史学家们断言美国唆使、文章内容怂恿南韩傀儡发动了这场战争是否符合事实?杜鲁门坚持战俘自愿驱逐出境遣返回国理由正当吗?中国共产党一直声称美国了生物战情况属实吗?被俘的美国声称是否在被洗脑之后飞行员他们曾投掷细菌弹?*后,这一仗打得朱公?漫长的战斗:美国人眼中的海湾战争(修订版)在线阅读地址作者是美国人,带有西方人的偏见,取材也相当片面。
很明显,本书是在巧妙地为美国朝鲜战争的可耻失败洗地,理由如此:朝鲜战争严酷漫长,捏造表示参战国人民都认为这场战争不值得打,绝大部分参战国都是失败者。
美国人民是怎么看的,我不知道。
但作为中国人,当看到朝鲜战争刚爆发,美国就下令第七舰队封锁台海,阻止中国统一,造成中国分裂时;当看到盟军打败北朝鲜军,图谋一举吞并北朝鲜,将美国军力推进到鸭绿江边,随时威胁忽然建立安全管理的新中国安全时,就想到我们没有退路,必须抗美援朝。
朝鲜战争北朝鲜或是不值得打的,美国也是不应该打的,但是惟有新中国“城门失火,殃及池鱼”,被逼上梁山,不得不打。
面对世界头号军事强国美国为首的军,明知敌我分野悬殊,胜负难料,明知要付出不小伤亡代价,连苏联和身经百战的林彪都害怕了,但毛主席还是义无反顾,乾纲独断,一心组织志愿军入朝,背水一战。
这才是真正的力拔山兮气盖世!抗美援朝战争彻底打掉了美帝对毛泽东新中国的狂傲,打出了新中国的国威、军威,以至美国越南战争再也不敢越雷池一步。
美国人眼中的朝鲜战争读后感
美国人眼中的朝鲜战争读后感《美国人眼中的朝鲜战争》是美国的著名作家、历史学家约翰.托兰以世界公民的视角写的一本关于朝鲜战争的历史书。
与我们常见的讲王侯将相的历史书不同,托兰不仅描写了杜鲁门、麦克阿瑟等王侯将相,也描写了大量下级军官和士兵,记者以及战俘等人物,并利用他们的视角提出自己的对人对事的观点。
由于各自作者的文化背景不同,立场不同,本书相比于王树增的《远东朝鲜战争》,我个人觉得托兰写的更可生动、更真实,也更全面。
托兰有大量的篇幅讲志愿军入朝前朝鲜与韩国的战斗,美国人是如何界入的,以及后来战俘的处理等内容,这都是王树增书中所不曾涉及的。
抛开一些大的历史的是非功过,书中有几个细节值得我回味:首先是毛主席的战士是最可爱的人,从托兰的描述中可以看到,志愿军的进攻多数是手榴弹加小型火器,这一点还不如早期朝鲜人民军,朝鲜人进攻时有大量的T-34坦克开道,而志愿军完全靠牺牲精神。
志愿军的口粮在美国人的眼里是猪饲料,志愿军的衣服在美国人看来就是被子缝了些线然后披在身上,但就是这些人,让联合国军吃尽了苦头,将他们从鸭绿江边赶到了三八线。
其次毛主席的战士是最可敬的人,这可以从他们对待战俘的态度可以看出,虽然书中有对重伤战俘直接送走的行为有些不仁道,但结合志愿军的后勤能力,自己的重伤员都不一定有能力全部得到及时有效治,完全健康的士兵都被严寒冻得十损三四可知,这种处理也是不得已而为之。
反之,托兰描述了一个志愿军看守晚上冒着被美国人飞机炸死的威险而给美国战俘烧开水喝,虽然由于文化差异美国兵将开水用来洗了脚。
美国人的最大优点是知错能改,这可以从他们用李奇微换麦克阿瑟,对志愿军的穿插由惊慌失措到应对自如,在战俘营的中对待战俘的策略变化等等方面看出来。
知错能改,善莫大焉,可能这也是美国能当老大的原因之一吧。
从托兰的书中我们可以发现,美国的战地记者真牛,除了女记者希金斯冲劲并不输给那些男战地记者,而那男战地记者多数都是退伍军人,所以这些记者除了有勇气,读后感.还有能力和战士们一起冲锋,撤退,拿命获取第一手的材料。
美国人是这样讲述朝鲜战争的
美国人是这样讲述朝鲜战争的张放进入6月,让人不禁想到50年前朝鲜发生的那场举世瞩目的朝鲜战争。
“美帝”成了中国人痛恨的“侵略者”,跨过鸭绿江的军人们,成了“最可爱的人”。
彭德怀成了“横刀立马”的“彭大将军”。
一晃,50年,也就是,半个世纪,“嗖”家伙过去了。
一切情绪化的东西,似乎随时间老人的坚定走过,都已经变为某种沉淀,像经济泡沫一样,被挤压出去。
那首当年唱遍大江南北的“雄赳赳,气昂昂”的歌声,也已被各种稀奇古怪的流行音乐而取代,变而为某些志愿军老战士们心中一抹怎么涂抹也涂抹不掉的一片温柔。
近来,看了不少美国人写的关于朝鲜战争方面的文章与书籍。
其中有篇文章因写作方式十分洗练,受到我的关注。
这文章我是在圣地亚哥大学历史系网站上搜到的。
可以说,它代表了很多美国人对朝鲜战争的基本看法。
不过,要指出的是,有很多重要地方,与我们被告之的历史“史实”有十分尖锐的冲突之处。
也正因此,读来才十分有趣。
在读了很多这样的有趣的文章与书籍之后,不禁要发问的是,历史到底是个什么东西?历史到底有没有一个客观的角度存在?历史中被忽悠的人们在觉醒之后会产生什么样的感觉,想哭还是想笑?还是在原有的“被宣传”的历史“史实”中沉湎不醒?当然,我也读到过被美国人美化过的历史,打扮过的历史。
不过,50年之后,美国人还会着意美化与打扮那段朝鲜战争的历史吗?有用吗?关键问题是,为这样一场过去50年的战争而撒谎有必要吗?撒谎对于今天的美国统治者们来说,能为其统治的时间长短起到某种积极的作用吗?答案如脑门上的虱子,明摆着的。
文章并不很长,所以,花点时间,把意思给译出来,放在此处,供对此话题感兴趣的细心读者赏读。
后面还附加一个“民意投票”。
感兴趣的朋友,不妨玩玩。
朝鲜战争1950-1953Korean War 1950-1953张放译1945 - Korea divided at 38th parallel1945 –朝鲜从38线被一分为二。
1947 - elections in south created Republic of Korea (ROK), president Syngman Rhee - north became People's Democratic Republic of Korea, president Kim Il Sung1947 –朝鲜半岛南部举行选举,产生了“大韩民国”,总统为李承晚。
抗美援朝的历史资料
抗美援朝的历史资料抗美援朝,又称抗美援朝运动,是20世纪50年代初,中国人民支援朝鲜人民抗击美国侵略的群众性运动。
1950年7月10日,“中国人民反对美国侵略台湾朝鲜运动委员会”成立,抗美援朝运动自此开始。
下面店铺为大家整理了,希望对大家有用。
“中国出兵主要是出于维护国家安全的考虑,是不得已的选择。
”抗美援朝战争是美国强加在中国人民头上的战争,是在美国武装干涉朝鲜内战并严重威胁中国国家安全的情况下爆发的。
在朝鲜战争历史研究领域很有影响的美国学者艾伦·怀廷(《中国跨过鸭绿江:决定介入朝鲜战争》)认为,中国领导人在朝鲜战争前夕正专注于解决压倒一切的国内问题,而中国的介入是由于中国安全受到现实威胁的结果。
他的结论得到拉塞尔·斯珀尔(《龙的参与:1950~1951年中国在朝鲜对美国不宣而战》)和安东尼·法勒-霍克利(《对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朝鲜战争中的回忆》)的支持。
美国学者乔纳森·波拉克通过对披露的新材料的研究认为,中国参加朝鲜战争是受形势支配的。
他说,关于是否介入战争的争论在1950年10月份甚至在周恩来与印度大使潘尼迦著名的深夜会见后还在继续进行。
只是到了10月13日,毛泽东和其他领导人再次权衡了中国介入的风险和代价之后,才重新确定有必要在朝鲜部署军队,因为如果中国军队不介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安全就会受到明显的威胁。
当美国决定越过“三八线”、美国强大军事力量出现在中国东北边境的时候,“中国领导人似乎没有别的选择”。
美国著名作家约翰·托兰(《漫长的战斗》)认为,中国进入朝鲜冲突是被迫的,中国的目的是为了保护自己免遭一个威胁要使用核武器的强大敌人的入侵。
他说:“麦克阿瑟想拿下整个朝鲜,而且或许向更北的地方推进,迫使毛介入一场他几个月来一直试图避免的战争。
”他在一次与中国学者的学术交流会上强调说:“中国出兵朝鲜,是出于国家利益的考虑,是不得已。
如果苏联侵略墨西哥,那么美国在5分钟之内就会决定派军队去的。
美国对朝鲜战 争的评价
美国对朝鲜战争的评价朝鲜战争是一场对全球政治格局产生深远影响的重要战争,对于美国而言,其对这场战争的评价是复杂且多面的。
从军事角度来看,美国在朝鲜战争初期的军事战略和战术存在一定的误判。
他们低估了朝鲜人民军的战斗力和作战意志,认为能够迅速取得胜利。
然而,随着战争的推进,美军遭遇了顽强的抵抗,战争陷入僵持。
这使得美国不得不重新审视其军事策略,并投入了大量的兵力和资源。
在政治层面,朝鲜战争被视为美国冷战战略中的一个重要节点。
美国将其视为遏制共产主义扩张的一部分,认为必须通过军事手段来阻止共产主义在亚洲的蔓延。
但战争的长期化和胶着状态,也引发了美国国内对于政府决策的质疑和批评,加剧了国内的政治分歧。
经济上,朝鲜战争给美国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巨大的军费开支对国家财政造成了压力,同时也影响了国内的经济发展计划。
然而,战争需求也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某些产业的发展,例如军工产业。
在社会层面,朝鲜战争导致了大量美军士兵的伤亡,这在美国家庭和社会中引起了悲痛和不满。
许多士兵经历了残酷的战斗,身心受到极大创伤,回国后需要面对社会的重新适应和心理康复问题。
从国际关系的角度看,美国在朝鲜战争中的行动引发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和不同反应。
一些盟友支持美国的行动,认为这是对抗共产主义的必要手段;而另一些国家则对美国的军事干预表示担忧和反对,认为这可能加剧地区紧张局势和冲突。
对于美国军队自身来说,朝鲜战争是一次深刻的教训。
美军意识到在现代战争中,仅仅依靠先进的武器装备和强大的火力并不一定能够确保胜利,还需要充分了解对手的战略战术、文化背景和作战意志。
这也促使美国在后来的军事改革和训练中更加注重综合能力的提升。
美国政府和一些学者在战后对朝鲜战争进行了反思。
一些观点认为,美国在战争中的目标不够明确,战略规划不够完善,导致战争陷入长期的消耗战。
另一些观点则认为,美国在面对新兴的共产主义力量时,反应过度,没有充分考虑到地区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国人评朝鲜战争
美国前退役将军迪拉堪贝宁中将,在他的后期论述:面对很多人的无休止的争论,把我们说成是那场战争中的获胜者。
这是错误的但是同时也是包含了正确因素。
把中国说成最大的失败者,这毫无疑问是错误的。
同时也带有正确含义。
战争的胜负我个人观点应该从他的2个角度出发来思考的胜负关系。
首先是战略企图与图谋。
其次是战术作战的能力与体现。
在这里我们先要来驳斥一下所谓“伤亡胜负论断”韩战中,我们拥有的先进武器,是中国军队当时情况下不可能想象的。
但是在实际作战中,我们并没有那么超前的歼灭与俘获他们很多。
而他们的内部自身矛盾造成了高达45%非作战减员情况。
则在后期中国文献中也有
相关记载。
我们与他们的伤亡比例按照数字统计,公平说只有1:3-1:4左右。
而我们自己的军事报告声称高达1:10。
这是很不切合实际。
战后撤退回国的中国军队约有38-41万。
而当时分拨次参战的中国军队总数约有100万。
而我们大约俘
获他们约有12-18万战俘。
因此他们的伤亡总数约在26-23万人。
总计约占53%部队损失。
而我军确切伤亡总数应该小于8万人。
因此可以推断1:3到1:4
是可以成立的。
但是,这并不能说我们就是因此成为胜利者。
而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中。
全世界范围内,反法西斯同盟国军队与人民伤亡总数约有1.2亿。
而法西斯轴心国以及服从国军民伤亡总数2300万。
在欧洲战场上,纳粹德国当时损失平民与军队总和为960万。
而同盟国是3210万。
如果按照伤亡大小判断胜负。
那么失败的绝对不是希特勒。
战争要区分来看待。
首先是战略上。
我们当时进入半岛与金日成军队开战。
主要战略企图是我们要全部消灭朝鲜军队。
维系韩国军队的武装与政权建设。
而在后阶段,由于麦克将军的神勇的,我们的军队作战效果取得了飞跃。
我们已经占领了平壤。
而且在仁川以北地区合围并且歼灭了55万朝鲜军队。
因此,战略目标我们发生了变化。
改变了维持现状的原定部署。
改为消灭金日成的北朝鲜政权。
在靠近中国边境鸭绿江附近的地区。
我们却突然遭遇了世界上另外一个当时的陆地军事强国中国的武装干涉。
这是我们始料不及的。
根本没有任何思维余地。
因为在此之前我们有1000个理由认为毛是不敢公然出兵对抗的。
因此,我们的战略上出现的美国自建国以后从没有的失利。
我们开始节节后退。
而南朝鲜军队作为后卫阻击部队。
他们根本进不到自己的职责。
他们跑得速度比我们要快很多。
但是,我们后退到38度线后,我们不再后撤。
因为这里到达了我们承受的底线。
失去这里我们不在乎对华使用核武器。
而中国也是深刻明确这一点的含义的。
而中国的主导战略思维是“保护与维持”他们并不打算在那个时期帮助总体倾向斯大林的金日成完成统一。
这对于中国当时时局是十分不利的。
而随着我们空军优势不断加强。
他们的后方补给出现极大困难。
因此,中国就此考虑停止战争。
而这恰好复合我们的初期战略定位“维系韩国政权”。
因此。
我们之间可以达成协议。
在随后发生了反复。
这主要由于个别领导者如李成万的主观臆断造成的。
因此,在战略角度上,我们与中国都达到了自己的目的。
我们扼制了北朝鲜军队对韩国的入侵局面。
把它赶回去了。
而中国为了维护他们的边境把我们从鸭
绿江边驱赶回来。
并且界定在38度线。
他们也是完成了自己的既定目标的。
因此,战略角度上我们谁都不是失败者。
但是,战术角度上,我们的确失去了这场战争。
我们的部队在先期遭受了中国形式的“闪击战”的快速打击。
在中后期由于多次指导性失误。
使得我们出现了很大的不利局面。
他们的作战能力完全使得我们震惊了。
我们当时并不知道这支曾经被前中国国民政府军驱赶到无人区的军队具有如此的凶悍的作战能力。
战术上我们与他们必有一个失败者。
否则双方战略目标就根本不可能实现。
但是,我们早期对待朝鲜军队,我们是胜利者。
而后期在面对中国军队下,我们确实是失败者。
因为我们当时必须后退。
否则就会有遭受被大批伏击歼灭的可能。
这是战争环境的须要的。
也是我必须认清的。
而在战争后期,中国虽然在战术上取得了成功。
但是,当时他的国内经济处于刚刚开始的战后恢复阶段。
不可能与我们这样的国家相比。
因此,选择最后和谈,尽快结束战争是他必须选择。
而这些恰恰是中国毛在后期再一次开罪那位赤色魔王斯大林先生的地方。
斯大林前阶段不愿意与我们开战。
开战后派遣空军也是秘密的进行。
不敢对外声言。
首先他考虑的并不是这里,而是它在欧洲那些子民。
而在后期,中国军队取得了明显战术优势上,斯大林绝对不会顾忌中国军队为此付出的沉重代价的。
他多次密电毛希望把我们赶出朝鲜半岛。
但是,毛并不是前东欧那些无脑的共产党领导者。
他的战略与战术运用是十分精妙的。
因此,中国没有听从斯大林的安排。
主动与我们和谈解决。
这是我们非常愿意的。
因为,当时的处境对于我们来说,也是十分难以承受的。
我们一线部队战损较大。
士气不佳。
而二线补充军队困乏在欧洲。
因此,果断结束战争不给苏联在欧洲有机会。
这是我们的意愿。
如果按照最普通的数学恒等式来看,战略上我们与他们1:1可以抹掉。
战术上他们1:0。
我们失利了。
这实际上是很简单的等式。
但是谁都不愿意或者没有办法在我们刚刚取得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以后,去直接面对在亚州这个小岛上的失利。
(失利不能简单的等同于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