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朝鲜战争看中美两国军队文化的差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朝鲜战争是一场军事冲突,但从本质上来说,那是一场政治冲突,是两大政治集团之间的不了解、不信任结出的恶果,是一连串的“误解”导致的悲剧。
开始的背景是这样的——
1950年6月25日凌晨,朝鲜内战爆发。第二天,美军武装封锁台湾海峡。一周后,美军介入朝鲜内战。9月15日,麦克阿瑟的得意之作——著名的仁川登陆成功,北朝鲜军溃败!10月7日,美军越过三八线,目标直指中朝边境的鸭绿江。10月25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几乎同时在东西两线打响了入朝作战的第一枪,从此拉开了一场历时两年零九个月的大规模搏杀的序幕。
“这是在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点,同错误的敌人打的一场错误的战争。”
朝鲜战争结束后,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布莱德雷这句著名的论断为大多数美国人所接受。由此可以看出,美国当时是不希望跟中国打仗的。而中国当时正在铸剑为犁,大力恢复生产,更不希望与任何国家发生战争。需要动刀兵的,也只是国内的西南、西北及台湾。
并不希望交战的双方,为什么最终打起来了呢?
中国的先礼后兵与美国的不可一世。
中美之间的军事冲突,原本是可以避免的。早在美军越过三八线之前,周恩来通过印度大使潘尼迦警告过美国:如果美军越过三八线,中国就不会坐视不管!美国方面却认为是“这不过是外交上的一种勒索。"而麦克阿瑟的话更干脆:"面对联合国军的强大攻势,他们会血流成河,如果他们干涉的话。"后来的事实表明,的确是中国军队血流成河,但这河里,更多的是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的血液。对中国参战问题判断的失误,有极其复杂的原因,但是基本的一点是毫无疑问的,那就是美国人"世界无敌"的感觉。敢于和美军打仗,特别是经济落后的中国人敢于和美军打仗,在绝大多数美国人看来,是一件绝对不可思议的事情。
但是,美方忽视了一点:说话的是中国人。
中国人是说话从来是算数的。“仁义礼智信”是中国价值体系中的核心因素,讲究“言必信,行必果”。孔子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有几千年文明史的泱泱大国的总理,怎么可能言而无信呢?周恩来的警告,被西方尤其是美国看作是一种外交讹诈,而实际上,这是中国人在战争中最常用的“先礼后兵”,在兵戎相见之前,先跟你讲道理,希望能不通过打仗而解决问题,这就是所谓的“化干戈为玉帛”。而过度相信硬实力,只懂得直来直去的老美,哪懂得这么多弯弯绕?——多年以后,越南战争爆发,这位中国总理又说话了:“地面部队不得越过北纬十七度线”,这回美国人乖了。果然不敢越雷池半
步。这使我们相信,朝鲜那杯酒,已让美国人醉得不轻,这回就再也不怀疑是“政治讹诈”了!
美国人的霸气与中国人的王气。
第一次战役是中方主动结束的,当联合国军溃退的时候,彭得怀的部队并没有乘胜追击,以扩大战果,而是停止进攻,甚至向后撤退。麦克阿瑟果然上当,在明知中国部队在前面某个地方等着的情况下,仍然命令部队从东西两线分兵向北推进,气势汹汹,咄咄逼人。而中国军队采取的策略是且战且退,诱敌深入。这次北进,麦克阿瑟所犯的战略上的错误,是不可原谅的:分兵冒进。东西两线之间相距80公里以上,这显然不能相互呼应保护。这是军校新生都不会犯的低级错误,老辣的麦克阿瑟怎么会犯呢?原因只有一个:轻敌与狂妄。在他眼里,土气的中共军队怎么能与他的具有海陆空全面优势的机械化美军抗衡呢?那不过是一群“亚洲的乌合之众”,而且人数也不过是6万左右而已。而实际上,在朝鲜北部的丛林大山之间,埋伏着彭德怀的9个军共38万余人的部队,布置得像两个大口袋,准备把东西两线的联合国军分而装之。
其时在美军中当顾问的国民党的著名将领孙立人却洞若观火,他非常怀疑,这可能是中共军队又一次在玩“诱敌深入”的把戏。毕竟是老对手,又同是中国人,他对中共的了解,还真不是扛着一个西方脑袋的麦克阿瑟所能比拟的。彭在这次战役所用的策略,是很有渊源的。《六韬》中提出:“见弱于敌”;《兵经》中则说:“大凡逆之愈坚者,不如顺以导瑕。敌欲进,赢柔示弱以致之进......” 能而示之不能,故意露出败象,就是为了把敌人引到对己有利的位置,进行坚决打击,以图歼灭,而打击中,敌人的救兵来路,逃逸路线等都已算计笃定。一切尽在掌握之中,可谓游刃有余。这些,孙立人是懂得的,而当年西点军校的高材生麦克阿瑟怎么能懂呢?
千万不要以为美军中迷信自己的战斗力和武器系统只有麦克阿瑟一人,对麦克阿瑟的批判,都是很多人事后诸葛亮。其实当时的美军之中,有很多像老麦一样迷信自己的硬实力的人。当二次战役东线的战斗打响后不久,远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美国海军陆战队训练中心里,一位军官冲进司令官梅尔里·特文宁准将的办公室。"将军!"他喊道,"在朝鲜,中国人已经包围了陆战一师!"特文宁准将漫不经心地抬起头来,他说:"年轻人,我只能说,我真为那些中国佬惋惜!"--这位将军没过多久就知道了,他到底是应该为谁而惋惜。
风格炯异的十六字真言。
美军有一条非常著名的十六字真言:找到他们,咬住他们,打击他们,消灭他们。
而凑
巧的是,中国军队也有一条十六字真言:敌进我退,敌退我追,敌驻我扰,敌疲我打。
这两条真言生动而形象地描绘出了这两个国家的军队的基本风格,将他们摆在一起来看,非常有趣!
从美军的真言来看,他们最担心的,不是打不过你,而是找不到你。怕你不跟它接触,怕你躲藏起来。这很容易使让人想像,这是一个壮汉在追打一个机灵的小孩,壮汉要解决的问题,不是怎样跟这个小孩打斗,而是怎样逮住这个小孩,别让他跑了。你瞧瞧这个从来没有被侵略过的国家,狂妄到什么程度!人家从来就不担心打不过你,人家考虑的只要不被你走脱,至于打垮你,那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似乎从来不需要什么智慧和谋略。
回头再看看中国军队的十六字真言,则看到的是一种以弱击强的战略。在中国军队看来,找到对手是不成问题的,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打。怎么打呢?答案是,通过运动保持主动,消耗对手的精力和士气,寻找对手的薄弱环节,一旦机会出现,就抓住时机给予沉重打击。所谓“避其朝锐,击其暮归”。
由此可以看出中国军队与美军的不同之处:美军仰仗的是硬实力,依赖火力、机械化、海空优势;而中国军队则更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依靠人的智慧、勇气和意志。美国人喜欢双方摆开来大规模正规化作战,而中国人更喜欢分进合击,迂回穿插,虚实相间,讲究“兵不厌诈”。美国人喜欢硬碰硬地较量,就像武侠小说里硬工夫极好的武士,喜欢你打我三拳我还你五拳,比谁的力气大和皮肉厚实。而中国人则追求四两拨千斤,就像武侠小说里轻工极好的剑客,利用轻盈的身法四处游走,寻得破绽便一击破敌。这些从中美两国现代的动作片里有非常生动的体现——中国的动作片里,主人公往往是利用自身的灵巧和智慧打败强大的对手;而美国的动作片里,你看到的往往是一个彪形大汉大摇大摆地径直朝对手走去,然后把对手抓起来朝墙上一摔,或者钵头大的拳头朝对手脑袋上就是一拳,问题解决,就这么简单而直接!
美军对物的依赖与中国军队对人的依赖。
美军打仗,是十分依赖先进火器、战车、飞机等机械化装备。美军发动一次攻势的一般模式是先进行高密度的火炮覆盖,接着进行大规模的空中轰炸,然后地面坦克前头开路,最后才是步兵。而这一切,都是中国军队所不具备的。所以,中国军队对人的依赖,也就是对战略战术的运用、对指战员的勇气、智慧、毅力、吃苦精神、牺牲精神的依赖,实际上是在没有任何优势的情况下,被逼出来的能量爆发。
著名的砥平里战役,就是最能体现双方这种依赖关系的一
战。提起砥平里之战,人们自然会想到一个名词:“环型工事”。6000多美军被包围后,在不足两平方公里的范围内依托坦克、榴弹炮、高射武器、迫击炮组成环型防御圈,中国军队没有重武器,更没有飞机,所以很难突破这个钢铁工事。在中国军队一次又一次地潮水般的冲击下,双方伤亡惨重。最终,联合国军等来救援,得已逃脱。与“环型工事”相对应的,中国志愿军也有一个著名的工事:无处不在的土工作业。在美军强大的火力与空中支援的情况下,中国军队最有效的办法就是“钻洞子”,有人作过统计,中国军队在朝鲜战争中, 挖战壕和交通壕共长6250公里,各种工事的土石方6000万立方米,如果以1立方米排列,可绕地球一周半。 没有强大的火力,没有空中支援,中国军队只能依赖人的力量,依赖自己的双手来创造出对己有利的作战条件来。
在美陆战一师的撤退过程中,美军的工业与技术优势,被发挥到了极致——
中国军队的指挥官早就料到美军陆战一师南撤时必须要经过一个要塞——水门桥,于是派人炸掉了这座架在悬崖上的大桥,以切断美军的退路。但是,令人意想不到的是,美军很快就用大型运输飞机运来搭桥用的组件,在两天不到的时间里,重新上架起了一座载重50吨、可以通过所有型号的坦克和车辆的钢制桥梁。于是,命悬一线的美陆战一师得以逃脱。——美军在此所表现出的高度发达的科技与工业能力,实在令人叹服!
而中国军队往往是在人的使用上,或依靠勇气、或依靠智慧、或依靠意志,出奇招取奇胜。
美国军队是这么描绘中国军队的:“顽强的阻击,巧妙的伪装,天才的土工作业和大量的手榴弹,不是中国的军队还能是什么人?”在美军的眼里,中国士兵是“漫山遍野”、“潮水般的冲击”、“看不出阵型”、“不计伤亡”、“胡乱开枪”、“永不告罄的手榴弹”!
其实,中国军队还有一些他们不知道的东西——
云山战斗中,冲入城内的第三十九军一一六师三四六团的先头部队四连到达了公路大桥,守桥的是美骑兵第一师八团三营M连。"一个连的士兵纵队沿着通往龙山洞的干道严肃而整齐地接近南桥面。警戒该桥的美军士兵可能认为他们是南朝鲜军??、十分肃静地走过来的。"美军战史记述道,"纵队通过桥以后一直在干道上北进,不久接近了营部。突然间吹起了军号,开始一齐向营部袭击。"四连的军事行动如同是在舞台上演出,除了胆大包天之外,中国士兵的机智在此表现得淋漓尽致!据中国第三十九军史料记载,中国士兵通过桥梁的时候甚至"还和美军握了一下手"。
大相径庭的军规军纪。
志
愿军老兵是这么形容美军士兵的:“他们的火力很猛,打得也很顽强。但当你发起冲击,跟他们靠近的时候,他们就举手投降了,根本不跟你格斗。”
有人会说美国士兵真怕死,其实,根本原因,还在于他们的文化氛围。美军的军规规定以下四种条件下可以投降:"一是没有子弹了,二是没有干粮了,三是联络中断了,四是突围不了了。" 这在中国军队看来是不可思议的。中国军规是这样说的:“发扬优良传统,英勇战斗,不怕牺牲,保卫社会主义祖国,保卫人民的和平劳动,在任何情况下决不背叛祖国,叛离军队.”在中国军队里经常会发生这样的情况——下级对上级说:“你放心,连长,我保证人在阵地在!”——意思是就是战斗到死也决不投降。
在美军的文化里,在抵抗无效而脱离不了的情况下,投降是一种比较明智的选择,是为了最大限度大保护人的生存权利。英勇地战斗了,在无法撤退的情况下被迫投降,那也是光荣的。而在中国的文化里,则不是这样的。中国一直很忌讳投降。自古以来,中国人一直注重讲“气节”,赞赏“死节”。在落于敌手时要宁死不屈,以死报国,以全操守。所以,苏武牧羊19载,杨令公撞死李陵碑的壮举一直为后人津津乐道、奉为典范;而委曲求全的李陵,千百年来一直为人们所误解和不齿,骂名千古。
自古以来,中国军队是非常强调纪律性的,要求绝对服从。在军队里,军事主官有着绝对权威,掌控着生杀予夺的大权,这时候,皇帝也要让着领兵元帅三分。所谓“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虽然中国共产党的军队里提倡人人平等,但下级对上级的绝对服从这一条是没有变的。
相对来说,美军的军规要宽松、自由一些,更尊重人性。所以,这样的部队,就显得松散,纪律没有那么严明。二战中,一次巴顿去战地医院,看到一个病人,说是患了“战争抑郁症”。巴顿大发雷霆,把他臭骂一顿,然后把他赶出了医院,并将所有的“患战争抑郁症”的士兵赶上了战场!后来那个被骂的士兵终于英勇作战获得了勋章!——什么样的军事文化氛围,滋养出什么样的士兵,可有谁听说过中国的军队里,吃不饱穿不暖的志愿军战士中,有谁患“战争抑郁症”的?
在中国军队里,下级是必须绝对服从命令的。如果有士兵在战场上抗命,上级军官随时都可以就地执行枪毙。而美军中,若是长官的命令有不妥当的时候,士兵是有权抗命的。二次战役中,美第二师九团乔治连连长弗兰克.穆森在连队垮掉之后,听见一个木板房里传出哭声,进去一看,一个士兵身体缩成一团蹲在墙角泪流满面。穆森问:"你在干什么?" 士
兵说:"不知道……我不知道。"穆森说:"跟我来!"士兵说:"上尉,我不想去……"。类似这样的情况,在电影《第一滴血》里有相当精彩的描绘——蓝堡被国民卫队追击,躲进了一个废弃的矿洞里,一轮枪战过后,大家都不动了,上尉连长大喊:“继续开火!”,结果士兵们没有一个动弹,都在地上一动不动装死。接着上尉点名命令史提夫抄到矿洞前面去,结果史提夫回答:“去你的,让我去,门都没有!”无奈的上尉又回过头来命令雷门去,结果雷门的回答是:“我才不去呢!”生气的上尉质问:“为什么不去?”雷门回答更有意思:“这是我的兼差,我不是来送命的!他可能正在里面等我们,你是不是有毛病?!”
抗命的不单单是士兵,下级军官同样也会对上级的命令进行一定程度的抗命。二次战役前,第八集团军司令官沃克将军是反对分兵冒进的,但迫于麦克阿瑟的压力,只好下令北进,但是他却告诉他的先头部队"一闻到中国饭的味道就撤退!"
天壤之别的士气。
云山战斗中,第三十九军中一个叫王有的中国士兵,在激战中爬上了正在疯狂射击的美军坦克,高举手榴弹寻找可以投进去的缝隙,距离坦克不远有五名美国兵,眼看着这个场面他们一枪不发地惊呆了,等王有把这辆坦克炸毁之后向他们冲过来的时候,他们向这位中国士兵举起了双手。——这场不可思议的战斗非常形象地表现出了中美两军在朝鲜战场上的士气状态。
很多美国士兵不明白,为什么要打仗?一个偏僻的远东国家发生内战,与一个普通美国人有什么关系?他们原本可以好好地过一个感恩节。所以,美军士兵们人在战场上,心里却想是圣诞节的礼物、火腿、啤酒、烤鸡以及晚会上漂亮的日本姑娘。
而中国军队呢?早在中国出兵之前,中国国内已是一片“打倒美帝”的呼声,中国士兵们是唱着“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的,足见其斗志之昂扬,杀敌之心切!这么强的求战欲望,从何而来?
答案是:舆论宣传、思想政治工作。
没有上过一天军校的毛泽东,之所以被公认为中共军队的缔造者,这与他天才的建军思想是密不可分的。军队政治化、支部建在连上,都是前无古人的创举。毛泽东清楚地看到了军队中思想政治工作的非凡重要性!没有进行思想灌输和控制的队伍,你指挥的不过是一群盲目的躯壳在打仗;而进行了思想灌输后,有了政治觉悟,你指挥的就是一队有战斗灵魂的队伍。这样的队伍,战斗力是非常可怕的。有了政治觉悟,士兵就有了强大民族责任感和历史责任感,他们就有了牺牲小我,完善大我的精神,他们就能在战斗中发
挥主观能动性,调动自己的勇气、智慧和毅力以及一切积极因素进行战斗。这就是我们今天能看到当年志愿军战士们千百个英勇、顽强、巧妙、无畏的战斗事例的原因。
时任118师政委的张玉华曾有一段非常精辟的论述:“......要让官兵们知道,为什么打这个仗,为谁打这个仗...武器是重要的,但是,人,是决定因素。”张用一句话点出了毛泽东的军事思想的核心所在。
一个是当时世界的第一强国,拥有海陆空全面的军事优势;一个是刚从百年积弱和28年的漫长战争的废墟上建立起来的新国家。西方的军史学家们一直弄不明白,那个只花费了5亿美圆的东方国家,是如何把花费了800亿美圆的世界第一强国打得城下签盟的?
其实他们不必再费心去寻找答案,这段历史的谱写者毛泽东,早已给出了答案—— “敌人是铁多气少,我们是铁少气多。”
向所有曾经战斗在朝鲜战场上的牺牲了和幸存的英雄们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