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1-15融水县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
四川省十二五规划纲要全文
四川省十二五规划纲要全文四川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2022年1月24日四川省十一届人大四次会议批准)二O一一年一月目第一篇录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1)第一章规划背景 (1)第二章指导思想 (4)第三章发展目标 (6)第二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9)第四章加快建设西部综合交通枢纽 (9)第五章加强水利设施建设 (13)第六章提升能源保障能力 (16)第七章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19)第三篇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20)第八章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21)第九章发展壮大特色优势产业 (22)第十章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25第十一章第四篇第十二章第十三章第十四章第十五章第十六章第五篇第十七章第十八章第十九章第二十章第六篇第二十一章第二十二章推动产业集中集约集群发展................................29改善农业农村发展条件....................................30大力发展现代农业........................................31加快现代新村建设........................................33努力增加农民收入........................................35全面推进统筹城乡改革发展................................36优化主体功能区布局......................................39促进五大经济区协调发展..................................41加快民族地区、革命老区和贫困地区发展....................43积极稳妥推进新型城镇化..................................45增强科技创新能力.....................................48加快教育改革发展. (49)2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30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和城镇化健康发展.............................39实施科教兴川和人才强省战略.. (48)第二十三章第七篇第二十四章第二十五章第二十六章第二十七章第二十八章第二十九章第三十章第八篇第三十二章第三十三章第三十四章第三十五章第九篇第三十六章第三十七章第三十八章第十篇第三十九章第四十章第四十一章第四十二章第十一篇第四十三章第四十四章第四十五章第四十七章推进人才强省建设.....................................52积极扩大就业.........................................54调整收入分配关系.....................................55完善社会保障体系.....................................56提高人民健康水平.....................................58全面做好人口工作.....................................61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62推进民主法制建设.......................................65加强国防动员能力建设..................................67提高社会文明程度......................................68繁荣文化事业..........................................68发展文化产业..........................................69推进文化传承和创新....................................70深化体制改革..........................................71扩大对外开放..........................................74加强区域合作..........................................77推进生态建设..........................................78加强环境保护...........................................81加强资源节约和管理....................................84大力发展循环经济......................................86促进灾区民生改善.....................................88加快产业发展振兴.....................................89加强灾区生态环境修复.................................89加强政策引导.........................................91完善规划实施机制. (93)3加强社会建设和改善民生.......................................54加快文化强省建设.............................................67深化改革扩大开放.............................................70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78推进地震灾区发展振兴......................................88第十二篇规划实施 (91)《四川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2022—2022年)》根据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和《中共四川省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编制,是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责的重要依据,是引导市场主体行为的重要指南,是未来五年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是全省各族人民共同奋斗的行动纲领。
15个五年计划的内容
十三五规划
2016-2020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经济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构优化,创新驱动发展,民生福祉改善,绿色发展
十四五规划
2021-2025
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高质量发展,创新驱动,民生福祉,生态文明建设
十五五规划
2026-2030
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第一阶段任务,迈向基本现代化
经济体制改革,对外开放,重点建设项目
七五计划
1986-1990
为90年代国民经济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能源、交通、通信和原材料等基础产业建设
八五计划
1991-1995
加速改革开放,推动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经济体制改革,对外开放,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九五计划
1996-2000
实现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
国有企业改革,结构调整,科技创新和可持续发展
十五计划
2001-2005
推动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经济结构调整,科教兴国,可持续发展,西部大开发
十一五规划
2006-2010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经济结构调整,自主创新,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
十二五规划
2011-2015
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全面深化改革开放
15个五年计划的内容
五年计划
时间段
主要目标
重点领域与任务
一五计划
1953-1957
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工业化基础
重工业建设,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二五计划
1958-1962
晋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晋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目录第一篇认清形势抓住机遇开创晋城科学发展新局面第一章“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第二章“十二五”发展面临的环境第三章“十二五”目标和任务第二篇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转型跨越发展第四章优化投资结构和投资环境第五章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第六章扩大消费需求第七章扩大外贸进出口规模第三篇落实强农惠农政策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第八章积极推进现代农业第九章构建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第十章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和扶贫攻坚第十一章努力增加农民收入第四篇以煤为基多元发展构建现代工业体系第十二章积极延伸煤炭产业第十三章大力发展非煤产业第十四章实施大项目、大企业、大园区战略第十五章全面提高信息化水平第五篇重点发展旅游物流推动现代服务业大发展第十六章旅游业第十七章现代物流业第十八章商贸流通业第十九章其他服务业第六篇实施强县带动战略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第二十章优化空间发展布局第二十一章提高中心城市综合竞争力第二十二章实施强县带动战略第二十三章加快特色城镇化建设第二十四章健全和完善城镇管理体制第七篇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第二十五章构建绿色生态体系第二十六章全力推进节能环保第二十七章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第二十八章推进清洁能源发展第八篇科教兴市人才强市提供经济社会发展智力支撑第二十九章大力推进科技创新第三十章优先发展教育第三十一章壮大人才队伍第九篇以人为本改善民生提高人民群众幸福指数第三十二章扩大就业提高居民收入第三十三章健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第三十四章促进社会事业发展第三十五章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第十篇创新文化体制机制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第三十六章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创新第三十七章大力发展文化事业第三十八章加快发展文化产业第三十九章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第十一篇加快改革攻坚步伐推动转型综改试验区建设第四十章深入推进改革第四十一章全力推进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工作第十二篇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大力实施开放引进战略第四十二章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提高招商引资质量第四十三章深化区域合作第四十四章强化与中央企业合作第四十五章优化发展软环境第十三篇全面推进法治建设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第四十六章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第四十七章全面推进法治建设第四十八章加强反腐倡廉建设第十四篇完善规划实施机制实现宏伟发展蓝图第四十九章完善规划实施机制第五十章加强规划协调管理晋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2011—2015年)规划纲要,根据《中共晋城市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编制。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全文)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全文)目录第一篇转变方式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 (4)第一章发展环境 (4)第二章指导思想 (5)第三章主要目标 (6)第四章政策导向 (6)第二篇强农惠农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7)第五章加快发展现代农业 (7)第六章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8)第七章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9)第八章完善农村发展体制机制 (9)第三篇转型升级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 (10)第九章改造提升制造业 (10)第十章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11)第十一章推动能源生产和利用方式变革 (12)第十二章构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12)第十三章全面提高信息化水平 (13)第十四章推进海洋经济发展 (13)第四篇营造环境推动服务业大发展 (14)第十五章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 (14)第十六章大力发展生活性服务业 (15)第十七章营造有利于服务业发展的环境 (15)第五篇优化格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和城镇化健康发展 (16)第十八章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 (16)第十九章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 (17)第二十章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 (18)第六篇绿色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19)第二十一章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 (19)第二十二章加强资源节约和管理 (19)第二十三章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20)第二十四章加大环境保护力度 (21)第二十五章促进生态保护和修复 (21)第二十六章加强水利和防灾减灾体系建设 (22)第七篇创新驱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 (22)第二十七章增强科技创新能力 (23)第二十八章加快教育改革发展 (23)第二十九章造就宏大的高素质人才队伍 (24)第八篇改善民生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 (25)第三十章提升基本公共服务水平 (25)第三十一章实施就业优先战略 (25)第三十二章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 (26)第三十三章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 (26)第三十四章完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 (27)第三十五章提高住房保障水平 (28)第三十六章全面做好人口工作 (28)第九篇标本兼治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 (29)第三十七章创新社会管理体制 (29)第三十八章强化城乡社区自治和服务功能 (30)第三十九章加强社会组织建设 (30)第四十章完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 (31)第四十一章加强公共安全体系建设 (31)第十篇传承创新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32)第四十二章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 (32)第四十三章推进文化创新 (32)第四十四章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 (33)第十一篇改革攻坚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33)第四十五章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 (34)第四十六章推进行政体制改革 (34)第四十七章加快财税体制改革 (35)第四十八章深化金融体制改革 (35)第四十九章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和环保收费改革 (36)第十二篇互利共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37)第五十章完善区域开放格局 (37)第五十一章优化对外贸易结构 (37)第五十二章统筹“引进来”与“走出去” (38)第五十三章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和区域合作 (38)第十三篇发展民主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 (39)第五十四章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39)第五十五章全面推进法制建设 (39)第五十六章加强反腐倡廉建设 (39)第十四篇深化合作建设中华民族共同家园 (39)第五十七章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 (40)第五十八章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和祖国统一大业 (40)第十五篇军民融合加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 (41)第五十九章加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 (41)第六十章推进军民融合式发展 (41)第十六篇强化实施实现宏伟发展蓝图 (42)第六十一章完善规划实施和评估机制 (42)第六十二章加强规划协调管理 (4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2011—2015年)规划纲要,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编制,主要阐明国家战略意图,明确政府工作重点,引导市场主体行为,是未来五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行动纲领,是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责的重要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2011-2015年规划纲要全文
新华社北京3月16日电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目录第一篇转变方式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第一章发展环境第二章指导思想第三章主要目标第四章政策导向第二篇强农惠农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第五章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第六章拓宽农民增收渠道第七章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第八章完善农村发展体制机制第三篇转型升级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第九章改造提升制造业第十章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第十一章推动能源生产和利用方式变革第十二章构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第十三章全面提高信息化水平第十四章推进海洋经济发展第四篇营造环境推动服务业大发展第十五章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第十六章大力发展生活性服务业第十七章营造有利于服务业发展的环境第五篇优化格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和城镇化健康发展第十八章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第十九章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第二十章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第六篇绿色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第二十一章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第二十二章加强资源节约和管理第二十三章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第二十四章加大环境保护力度第二十五章促进生态保护和修复第二十六章加强水利和防灾减灾体系建设第七篇创新驱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第二十七章增强科技创新能力第二十八章加快教育改革发展第二十九章造就宏大的高素质人才队伍第八篇改善民生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第三十章提升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第三十一章实施就业优先战略第三十二章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第三十三章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第三十四章完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第三十五章提高住房保障水平第三十六章全面做好人口工作第九篇标本兼治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第三十七章创新社会管理体制第三十八章强化城乡社区自治和服务功能第三十九章加强社会组织建设第四十章完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第四十一章加强公共安全体系建设第十篇传承创新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第四十二章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第四十三章推进文化创新第四十四章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第十一篇改革攻坚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第四十五章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第四十六章推进行政体制改革第四十七章加快财税体制改革第四十八章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第四十九章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和环保收费改革第十二篇互利共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第五十章完善区域开放格局第五十一章优化对外贸易结构第五十二章统筹“引进来”与“走出去”第五十三章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和区域合作第十三篇发展民主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第五十四章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第五十五章全面推进法制建设第五十六章加强反腐倡廉建设第十四篇深化合作建设中华民族共同家园第五十七章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第五十八章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和祖国统一大业第十五篇军民融合加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第五十九章加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第六十章推进军民融合式发展第十六篇强化实施实现宏伟发展蓝图第六十一章完善规划实施和评估机制第六十二章加强规划协调管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2011-2015年)规划纲要,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编制,主要阐明国家战略意图,明确政府工作重点,引导市场主体行为,是未来五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行动纲领,是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责的重要依据。
“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规划纲要对比
十一五规划十二五规划第一篇指导原则和发展目标第一章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第二章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第三章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第二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第四章发展现代农业第五章增加农民收入第六章改善农村面貌第七章培养新型农民第八章增加农业和农村投入第九章深化农村改革第三篇推进工业结构优化升级第十章加快发展高技术产业第十一章振兴装备制造业第十二章优化发展能源工业第十三章调整原材料工业结构和布局第十四章提升轻纺工业水平第十五章积极推进信息化第四篇加快发展服务业第十六章拓展生产性服务业第十七章丰富消费性服务业第十八章促进服务业发展的政策第五篇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第十九章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第二十章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第二十一章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第六篇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第二十二章发展循环经济第二十三章保护修复自然生态第二十四章加大环境保护力度第二十五章强化资源管理第二十六章合理利用海洋和气候资源第七篇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第二十七章加快科学技术创新和跨越第二十八章优先发展教育第二十九章推进人才强国战略第一篇转变方式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第一章发展环境第二章指导思想第三章主要目标第四章政策导向第二篇强农惠农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第五章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第六章拓宽农民增收渠道第七章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第八章完善农村发展体制机制第三篇转型升级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第九章改造提升制造业第十章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第十一章推动能源生产和利用方式变革第十二章构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第十三章全面提高信息化水平第十四章推进海洋经济发展第四篇营造环境推动服务业大发展第十五章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第十六章大力发展生活性服务业第十七章营造有利于服务业发展的环境第五篇优化格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和城镇化健康发展第十八章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第十九章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第二十章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第六篇绿色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第二十一章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第二十二章加强资源节约和管理第二十三章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第二十四章加大环境保护力度第二十五章促进生态保护和修复第二十六章加强水利和防灾减灾体系建设第七篇创新驱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第二十七章增强科技创新能力第二十八章加快教育改革发展第二十九章造就宏大的高素质人才队伍第八篇改善民生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第三十章提升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第三十一章实施就业优先战略第三十二章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第八篇深化体制改革第三十章着力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第三十一章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第三十二章推进财政税收体制改革第三十三章加快金融体制改革第三十四章完善现代市场体系第九篇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第三十五章加快转变对外贸易增长方式第三十六章提高利用外资质量第三十七章积极开展国际经济合作第十篇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第三十八章全面做好人口工作第三十九章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第四十章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第四十一章加强公共安全建设第四十二章完善社会管理体制第十一篇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第四十三章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第十二篇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第四十四章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第十三篇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第四十五章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第十四篇建立健全规划实施机制第四十六章建立分类指导的实施机制第四十七章调整和完善经济政策第四十八章健全规划管理体制[3]第三十三章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第三十四章完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第三十五章提高住房保障水平第三十六章全面做好人口工作第九篇标本兼治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第三十七章创新社会管理体制第三十八章强化城乡社区自治和服务功能第三十九章加强社会组织建设第四十章完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第四十一章加强公共安全体系建设第十篇传承创新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第四十二章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第四十三章推进文化创新第四十四章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第十一篇改革攻坚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第四十五章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第四十六章推进行政体制改革第四十七章加快财税体制改革第四十八章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第四十九章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和环保收费改革第十二篇互利共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第五十章完善区域开放格局第五十一章优化对外贸易结构第五十二章统筹“引进来”与“走出去”第五十三章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和区域合作第十三篇发展民主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第五十四章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第五十五章全面推进法制建设第五十六章加强反腐倡廉建设第十四篇深化合作建设中华民族共同家园第五十七章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第五十八章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和祖国统一大业第十五篇军民融合加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第五十九章加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第六十章推进军民融合式发展第十六篇强化实施实现宏伟发展蓝图第六十一章完善规划实施和评估机制第六十二章加强规划协调管理十三五规划十二五规划第一篇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和发展理念第一章发展环境第二章指导思想第一篇转变方式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第二章发展环境第二章指导思想第三章主要目标第四章发展理念第五章发展主线第二篇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第六章强化科技创新引领作用第七章深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第八章构建激励创新的体制机制第九章实施人才优先发展战略第十章拓展发展动力新空间第三篇构建发展新体制第十一章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第十二章建立现代产权制度第十三章健全现代市场体系第十四章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第十五章加快财税体制改革第十六章加快金融体制改革第十七章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第四篇推进农业现代化第十八章增强农产品安全保障能力第十九章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第二十章提高农业技术装备和信息化水平第二十一章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第五篇优化现代产业体系第二十二章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二十三章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第二十四章加快推动服务业优质高效发展第六篇拓展网络经济空间第二十五章构建泛在高效的信息网络第二十六章发展现代互联网产业体系第二十七章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第二十八章强化信息安全保障第七篇构筑现代基础设施网络第二十九章完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第三十章建设现代能源体系第三十一章强化水安全保障第八篇推进新型城镇化第三十二章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第三十三章优化城镇化布局和形态第三十四章建设和谐宜居城市第三十五章健全住房供应体系第三十六章推动城乡协调发展第九篇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第三十七章深入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第三十八章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第三章主要目标第四章政策导向第二篇强农惠农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第五章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第六章拓宽农民增收渠道第七章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第八章完善农村发展体制机制第三篇转型升级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第九章改造提升制造业第十章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第十一章推动能源生产和利用方式变革第十二章构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第十三章全面提高信息化水平第十四章推进海洋经济发展第四篇营造环境推动服务业大发展第十五章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第十六章大力发展生活性服务业第十七章营造有利于服务业发展的环境第五篇优化格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和城镇化健康发展第十八章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第十九章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第二十章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第六篇绿色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第二十一章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第二十二章加强资源节约和管理第二十三章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第二十四章加大环境保护力度第二十五章促进生态保护和修复第二十六章加强水利和防灾减灾体系建设第七篇创新驱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第二十七章增强科技创新能力第二十八章加快教育改革发展第二十九章造就宏大的高素质人才队伍第八篇改善民生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第三十章提升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第三十一章实施就业优先战略第三十二章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第三十三章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第三十四章完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第三十五章提高住房保障水平第三十六章全面做好人口工作第三十九章推进长江经济带发展第四十章扶持特殊类型地区发展第四十一章拓展蓝色经济空间第十篇加快改善生态环境第四十二章加快建设主体功能区第四十三章推进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第四十四章加大环境综合治理力度第四十五章加强生态保护修复第四十六章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第四十七章健全生态安全保障机制第四十八章发展绿色环保产业第十一篇构建全方位开放新格局第四十九章完善对外开放战略布局第五十章健全对外开放新体制第五十一章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第五十二章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第五十三章积极承担国际责任和义务第十二篇深化内地和港澳、大陆和台湾地区合作发展第五十四章支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发展第五十五章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和祖国统一进程第十三篇全力实施脱贫攻坚第五十六章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第五十七章支持贫困地区加快发展第五十八章完善脱贫攻坚支撑体系第十四篇提升全民教育和健康水平第五十九章推进教育现代化第六十章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第十五篇提高民生保障水平第六十一章增加公共服务供给第六十二章实施就业优先战略第六十三章缩小收入差距第六十四章改革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第六十五章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第六十六章保障妇女未成年人和残疾人基本权益第十六篇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第六十七章提升国民文明素质第六十八章丰富文化产品和服务第六十九章提高文化开放水平第十七篇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第七十章完善社会治理体系第九篇标本兼治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第三十七章创新社会管理体制第三十八章强化城乡社区自治和服务功能第三十九章加强社会组织建设第四十章完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第四十一章加强公共安全体系建设第十篇传承创新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第四十二章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第四十三章推进文化创新第四十四章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第十一篇改革攻坚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第四十五章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第四十六章推进行政体制改革第四十七章加快财税体制改革第四十八章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第四十九章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和环保收费改革第十二篇互利共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第五十章完善区域开放格局第五十一章优化对外贸易结构第五十二章统筹“引进来”与“走出去”第五十三章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和区域合作第十三篇发展民主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第五十四章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第五十五章全面推进法制建设第五十六章加强反腐倡廉建设第十四篇深化合作建设中华民族共同家园第五十七章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第五十八章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和祖国统一大业第十五篇军民融合加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第五十九章加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第六十章推进军民融合式发展第十六篇强化实施实现宏伟发展蓝图第六十一章完善规划实施和评估机制第六十二章加强规划协调管理。
广西壮族自治区统筹城乡就业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 —
吉鸿 昌
Q B u
毕 业生 、返 乡农 民工 、就业 困难 群体 为重 点 的就业 政策
栏辑基 目:勇 编潘
2 1 年 1 月号 总第 14 01 1 6 期
专栏 2 十一五” 时期广西社会保障情况一览表 :“
指标名称 单位 “ 十一 五”期末 比 “ 十五”期末
等职业 院校培养企业急需的技能型人才 ,实现职业培训与
促进 就 业 的相 互 促进 。与 职业 培训 相 适应 的职业 资格 证 书
1 .就业工作成效显著 ,就业局势保持稳定
— —
制度进一步建立,覆盖全区的职业资格鉴定网络基本形成。
— —
就业规模不断扩大 。“ 十一五 ”期 间,全 区城镇
“ 十一五” 时期 ,我 区以保障和改善 民生为主线 ,实 施积极就业政策 ,完善社会保 障体系 ,调节收入分配 ,加
强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建设 ,推进就业 和社会保 障公共服务 体 系建设 ,就业和社会保障事业取得重大进展 ,主要预期
目标顺 利 实现 。
制度全 面推行。职业院校建设进一步加强,依托技工学校
— —
6. 0 4 39 1
6 . 2 72 6. 2
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初步建立。建立
了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自治区级统筹制度 ,制定
社会保 障水 平和 管理服 务能力不 断提 高。到 2 1 00
支持体系。设立返乡农 民工创业就业基金 ,为返乡农 民 工量身打造 了创业扶 持 、就业吸纳扶持 、创业 就业培
实现值
增 长%
训 、参与家园建设等四个板块的组合型扶持政策。国际
金融危机期间 ,全区培训返乡农民工 3 万人 ,28 万 6 8. 6
党史问答
1.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努力做到“五个统筹”是什么?答: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使各方面的发展相适应,各个发展环节相协调。
2. 创先争优活动中先进基层党组织的基本要求是什么?答: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成效明显,出色完成党章规定的基本任务,努力做到“五个好”:即领导班子好,党员队伍好,工作机制好、工作业绩好、群众反映好。
3.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具体指什么?答:(1)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2)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
(3)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家园。
(4)推进文化创新,增强文化发展活力4. 入党的基本条件是什么?答:年满十八周岁的中国工人、农民、军人、知识分子和其他社会阶层的先进分子,承认党的纲领和章程,愿意参加党的一个组织并在其中积极工作、执行党的决议和按期交纳党费的,可以申请加入中国共产党。
5. 中国共产党成立90年的实践经验证明了什么?答:实践证明,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6. 怎样看待当前的世界形势?答: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
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深远,世界经济格局发生新变化,国际力量对比出现新态势,全球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呈现新特点,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等方面仍占优势,综合国力竞争和各种力量较量更趋激烈,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给我国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
7. 简要回答怎样坚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积极发展党内民主?答:(一)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
(二)保障党员主体地位和民主权利。
(三)完善党代表大会制度和党内选举制度。
(四)完善党内民主决策机制。
广西水产畜牧业“十一五”主要成就和“十二五”发展规划
” 十一 五” 间 , 自治 区党委 、 府 的正 确 领 期 在 政 导和 国家农业 部等 有关 部委 、 自治 区财政 等有关 部 门 的大力支 持 以及社 会 各界 的积极 协助下 , 西 的 广
化 , 局更 加 合 理 。 四是 动物 防疫 成 效 明显 , 品 布 产 质 量安全 水 平不 断提高 。五是 科技 支撑 能力提 升 , 基 础设施 建设 步伐 加快 。
实施再 立新 功 。
2 ” 二 五 ” 展 思 路 十 发
2 1 指导 思想 .
” 十二 五 ” 时期 是 我 区实 现 科 学 发 展 、 谐 发 和 展、 跨越 发 展 , 加快 推进 ” 民强 桂 ” 富 战略 的关 键 时 期 。我们 将 全面 贯 彻 落实 党 的 十七 大 和 十七 届 四 中、 中全会精 神 , 五 以邓 小平 理 论 和 ” 三个 代表 ” 重 要思 想 为指 导 , 入 贯 彻 落实 科 学 发展 观 , 实 中 深 落 央和 自治 区强 农 惠 农 政 策。在 加 强 基础 设 施 建设
制 、 出产 业特 色 、 长产 业链 条 、 突 延 注重发 展生 态农
批 l 0亿元 品种 、 千百 亿 元产 业 , 点 打造 生 猪 、 重
家禽 、 草食 动物 、 水牛 、 奶 肉兔 、 罗非 鱼 是走 产学 研 、 养 加 、 工农 一 体 种 贸
柳州市近期建设规划(2011—2015年)
柳州市近期建设规划(2011—2015年)——本规划已于2011年9月经市政府批复实施(柳政函[2011]457号)一、编制背景近期建设规划是柳州市城市总体规划、柳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柳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重要衔接环节,担负着协调宏观的城市远期规划与近期发展规划的任务。
二、规划期限与规划范围1、规划期限规划期为2011年至2015年,与柳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期限一致。
2、规划范围规划重点区域为柳州市市区,主要包括柳北区、柳南区、城中区、鱼峰区、阳和工业新区,总面积约860平方公里。
功能性区域协调规划涵盖鹿寨县、柳江县、柳江县以及市区外围雒容镇、沙塘镇、石碑坪镇、太阳村镇等部分区域。
三、近期城市功能定位与发展目标1、功能定位西南地区综合交通枢纽;区域性工业基地与服务中心,桂中经济区的核心城市;区域性文化、教育、体育产业中心;多元文化融合的地区和适宜居住与创业的理想家园2、发展目标至规划期末,将柳州建设成为社会和谐、经济繁荣、综合交通发达、公用设施齐全、名城特色突出、社会服务和保障体系健全、环境优美的现代化中心城市。
四、城市规模根据现状及经济社会发展趋势,预测规划期末柳州市中心城区人口规模约为145万人。
建设用地规模为150平方公里,人均建设用地为103.5平方米。
五、近期协调区域规模柳州市中心城区近期建设用地150平方公里,另外近期建设规划协调区域范围还包括柳东新区及市区周边紧密结合地带,这些区域近期建设用地规模为80平方公里,整个规划协调区域建设用地面积将达到230平方公里,规划期末人口将达到230万人,其中中心城区人口145万,其他协调区85万人。
六、近期建设总体策略1、拓展城市发展空间,构建城市整体结构框架2、优化调整中心城区功能布局,加快旧城改造3、建设森林城市,提升历史文化内涵4、构建完善的保障新住房供应体系,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5、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投资环境质量6、建设生态宜居城市7、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七、近期重点开发区域近期柳州市重点打造片区共6片,重点改善片区3片,其中重点打造片区主要有静兰—古亭片区、河东路北片区、香兰片区、白沙片区、西鹅南片区以及马鹿山片区,重点改善片区包括城中半岛片区、广雅桥西—火车站片区、五岔路口片区。
新兴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新兴县人民政府文件新府…2011‟22号印发新兴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的通知各镇人民政府、县府直属各单位:《新兴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业经县十四届人大七次会议审议批准,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并结合本镇、本部门的实际,制定相应的发展规划和实施办法。
二○一一年三月二十七日新兴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目录一、发展基础 (5)(一)综合经济实力明显增强 (5)(二)产业发展跃上新台阶 (6)(三)基础设施网络进一步完善 (7)(四)人民生活持续改善 (9)(五)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10)(六)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新成效 (11)(七)体制改革稳步推进 (12)二、发展环境 (12)(一)发展的机遇 (13)(二)面临的挑战 (14)三、指导思想、发展战略与发展目标 (15)(一)指导思想 (15)(二)发展战略 (16)(三)发展目标 (16)四、主要任务 (18)(一)着力加强现代产业体系建设 (18)(二)着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24)(三)着力推进城乡统筹发展 (26)(四)着力推进自主创新 (29)(五)着力发展社会事业 (30)(六)着力建设绿色生态新兴 (34)(七)着力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 (36)五、政策保障 (37)(一)加快主体功能区规划的配套改革 (38)(二)加快农村综合配套改革 (38)(三)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39)(四)深化经济体制改革 (40)附件:1.新兴县“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表2.新兴县“十二五”规划重点建设项目表新兴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十二五”时期(2011—2015年)是我县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时期,是探索“文化崛起、绿色增长、城乡统筹、共建共享”县域发展模式的新征程。
科学编制和有效实施好“十二五”规划,对建设“幸福新兴”,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协调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融水苗族自治2011国民经济主要指标完成和2012年计划
融水苗族自治县2011年国民经济主要指标完成情况和2012年国民经济发展计划分析报告融水苗族自治县发展和改革局(2012年1月12日)2011年,在自治县党委、政府和自治县党委的领导下,全县坚持科学发展为主题,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紧紧围绕县委“以资源换产业,以三化促发展”的总体发展思路,按照“四保”的目标要求,坚持抓内需促发展,抓调整促转变,抓统筹促协调,抓改革促活力,抓开放促合作,抓保障惠民生,实现了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
一、2011年国民经济完成情况分析(一)2011年国民经济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预计,地区生产总值(GDP)完成46.4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11%;工业总产值完成40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14%,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完成22.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1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5.76亿元,同比增长31%;财政收入完成4.0332亿元,同比增长22.0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4.3亿元,同比增长1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7222元,同比增长11.7%;农民人均纯收入为4022元,同比增长19.37%;人口自然增长率为6.77‰;农村人口贫困发生率为12%;节能减排控制在上级下达的控制指标值内;金融机构存款余额53.27亿元,贷款余额27.82亿元,存贷比例为52%,2011年新增贷款7.03亿元。
(二)2011年国民经济发展取得成效的原因分析。
1、地区生产总值(GDP)完成46.44亿元,增长11%。
其有利因素在于:工业、固定资产和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的增长,政府资金投入的增加,促进了GDP的增长。
2、工业总产值完成40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增长14%,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完成22.2亿元,同比增长18%。
其有利因素在于:一是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2011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7家,新增4家,新增企业累计完成产值1.79亿元,占规模以上产值的8.1%;二是四大支柱行业生产上升,制糖、化工、木材加工、电力生产供应四大支柱行业完成总产值17.41亿元,增长39.91%,完成的总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78.4%;三是企业更新改造完成12.1亿元,其中:工业技术改造投资完成4.89亿元,同比增长79%。
金融业发展和改革“十二五”规划(全文)
金融业发展和改革“十二五”规划(全文) 金融业发展和改革“十二五”规划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国家外汇管理局- 1 -目录序言 (4)第一章加快金融业改革开放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 6第一节“十一五”时期金融改革和发展的主要成就 (6)第二节“十二五”时期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9)第三节指导思想 (11)第四节主要目标 (11)第五节政策着力点 (12)第二章完善调控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 (15)第一节建立健全金融宏观审慎政策框架 (15)第二节完善货币政策调控体系 (15)第三节加大对薄弱领域的金融支持 (16)第四节进一步加强宏观经济政策之间的协调配合 (17)专栏 1:金融宏观审慎政策框架 (19)第三章优化布局构建现代金融组织体系 (20)第一节完善银行业组织体系 (20)第二节促进证券业机构规范发展 (21)第三节鼓励保险业机构创新发展 (22)第四节继续积极稳妥推进金融业综合经营试点 (23)第四章鼓励创新加快建设多层次金融市场体系 (24)第一节着力完善股票市场 .......................... 24- 2 - 第二节积极发展债券市场 .. (25)第三节继续发展货币、外汇和黄金市场 (25)第四节积极培育保险市场 (25)第五节推动发展期货和金融衍生品市场 (26)专栏 2:银行间市场信用风险缓释工具 (27)第五章改革攻坚不断完善金融运行机制 (28)第一节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 (28)第二节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 (28)第三节逐步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 (29)第四节进一步改进外汇储备经营管理 (29)第五节继续深化金融机构改革 (30)第六节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金融服务领域 (30)第六章互利共赢深化金融对外开放 (31)第一节提高金融对外开放水平 (31)第二节逐步扩大人民币跨境使用 (32)第三节深化内地与港澳台金融合作 (32)第四节加强国际和区域金融合作 (32)专栏 3:跨境贸易和投资人民币结算 (34)第七章强化监管维护金融稳定和安全 (35)第一节继续加强金融监管 (35)第二节提升金融监管协调的有效性 (36)第三节加强对系统性金融风险的防范预警 ............ 36- 3 - 第四节建立完善存款保险制度及金融机构市场退出机制 37第五节完善地方政府金融管理体制 (37)第六节引导和规范民间融资健康发展 (38)专栏 4:存款保险制度 (39)第八章夯实基础优化金融发展环境 (40)第一节继续加强金融法制建设 (40)第二节加强支付体系、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和反洗钱等工作40第三节完善金融会计标准和统计制度 (41)第四节提升金融信息化水平 (41)第五节加强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 (42)第六节提高金融研究工作水平 (42)第七节加强金融人才队伍建设 (42)第八节推进行业自律组织建设 (43)第九章完善规划实施的保障机制 (44)第一节加强规划实施的组织领导 (44)第二节强化与其他规划的统筹协调 (44)第三节建立完善规划评估机制 (44)附: “十二五”时期金融业发展指标及说明 (46)序言金融业发展和改革“十二五”规划序言《金融业发展和改革“十二五”规划》是经过国务院审批的“十二五”国家专项规划,是党中央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战略目标和科学发展观以来编制的第二个金融中期发展改革规划。
正定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2011-2015年)纲要(草案)
正定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2011-2015年)纲要(草案)(征求意见稿)正定县人民政府二O一一年三月目录前言 (1)第一章发展基础和发展环境 (2)第一节发展基础 (2)第二节发展环境 (6)第二章总体要求和发展目标 (7)第一节指导思想 (7)第二节发展战略 (8)第三节发展目标 (8)第三章构建协调发展的县域经济格局 (12)第一节构建“一城两区三环五带”县域经济格局 (12)第二节实施“五大”战略性重点工程 (13)第四章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15)第一节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 (15)第二节优化调整传统优势工业 (17)第三节稳定发展现代农业 (19)第五章提高城市承载能力 (20)第一节拉开城市建设框架 (20)第二节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 (21)第三节推进城乡基础设施建设 (21)第四节提升城市管理水平 (24)第六章加强和谐社会建设 (25)第一节千方百计扩大就业 (25)第二节推进社会保障体系扩面提标 (26)第三节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 (26)第四节全面做好人口工作 (29)第五节大力加强民主法制建设 (29)第六节打造平安正定 (30)第七章推进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 (31)第一节加强资源节约和管理 (31)第二节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 (32)第三节构建低碳社会 (32)第八章深化体制改革和扩大对外开放 (33)第一节深化各个领域体制机制改革 (33)第二节积极扩大对外开放 (35)第九章规划实施保障 (36)附:全县“十二五”专项规划体系表(各业务主管部门提供、发改牵头衔接)前言“十二五”(2011-2015年)时期,是正定县经济社会发展大有可为的重大战略机遇期,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全县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谐发展的攻坚期。
科学制定、有效实施“十二五”规划,对于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调整经济和社会发展布局、培育新的发展活力、优化发展环境、提高人民生活幸福指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广西壮族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全文)
广西壮族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全文)目录第一章开创“富民强桂”新局面第一节“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跃上新台阶第二节“十二五”时期进入跨越发展新阶段第三节指导思想第四节基本要求第五节主要目标第二章大力发展现代工业第一节发展壮大千亿元产业第二节提升工业整体素质第三节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第四节大力发展能源产业第五节积极发展海洋产业第三章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第一节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第二节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第三节加强水利建设第四节促进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第五节完善农村发展体制机制第六节培育发展经济强县第四章促进城镇化跨越发展第一节加快壮大中心城市第二节培育发展城市群和城镇带第三节提高城镇规划建设水平第四节加强城镇化管理第五章全面加快服务业发展第一节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第二节积极发展生活性服务业第三节大力发展金融业第四节加快发展旅游业第五节推进经济社会信息化第六节营造服务业发展良好环境第六章构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第一节推进铁路现代化建设第二节加快公路网建设第三节提升广西北部湾港综合能力第四节推进西江水运加快建设第五节积极发展民用航空第六节提高运输服务水平第七章深入推进“两区一带”协调发展第一节推动北部湾经济区率先发展第二节加快建设西江经济带第三节加快桂西优势资源开发第四节实施主体功能区规划第八章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第一节加强节能管理第二节加强资源节约和管理第三节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第四节强化环境保护第五节加强生态建设第六节加强防灾减灾体系建设第九章大力推进科技进步与创新第一节增强科技创新能力第二节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第十章优先发展教育事业第一节促进各类教育协调发展第二节努力实现教育公平第三节提高教育质量第四节深化教育改革第十一章造就高素质人才队伍第一节大力培养创新型人才第二节健全人才发展机制第十二章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第一节促进充分就业第二节合理调整收入分配第三节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第四节加快医疗卫生事业改革发展第五节加强保障性住房建设第六节统筹做好人口工作第七节加大扶贫开发力度第十三章保持社会和谐稳定第一节创新社会管理体制第二节健全维护群众权益机制第三节加强公共安全体系建设第四节巩固发展民族团结第五节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第十四章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第一节提高全区各族人民文明素质第二节大力推动文化创新第三节繁荣发展文化事业第四节加快发展文化产业第十五章加快改革攻坚步伐第一节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第二节推进行政体制改革第三节推进社会事业领域改革第十六章全面深化开放合作第一节深化以东盟为重点的开放合作第二节扩大国内多区域合作第三节大力发展开放型经济第四节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第十七章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第一节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第二节全面加强法制建设第三节加强反腐倡廉建设第十八章实现跨越发展的宏伟蓝图第一节健全规划实施机制第二节推进实施重大项目广西壮族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2011―2015年)规划纲要根据《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编制,对“十二五”时期科学发展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富民强桂”新跨越作出重大部署,是全区各族人民共同的行动纲领。
中共融水苗族自治县委员会办公室、融水苗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中共融水苗族自治县委员会办公室、融水苗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融水苗族自治县2012年深入实施城乡清洁工程工作要点的通知【法规类别】公共场所与环境卫生【发文字号】融办发[2012]84号【发布部门】中共融水苗族自治县委员会融水苗族自治县政府【发布日期】2012.05.28【实施日期】2012.05.28【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XP10中共融水苗族自治县委员会办公室、融水苗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融水苗族自治县2012年深入实施城乡清洁工程工作要点的通知(融办发〔2012〕84号)各乡(镇)党委和人民政府,县委和县级国家机关各部委办局,各人民团体,各企事业单位,自治区、市驻融各单位:2012年是实施“城乡清洁工程”第二个五年规划的开局之年,继续做好今年的“城乡清洁工程”工作意义重大。
根据自治区党委政府关于“深化完善城乡清洁工程长效管理机制”,确保“城乡清洁工程”持续开展等一系列工作部署,为进一步建立完善我县城乡清洁工程长效管理机制,巩固、提升我县城乡清洁工程已有成果,特制定了《融水苗族自治县2012年深入实施城乡清洁工程工作要点》,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抓好落实。
中共融水苗族自治县委员会办公室融水苗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办公室2012年5月28日融水苗族自治县2012年深入实施城乡清洁工程工作要点2012年是继续深化拓展“城乡清洁工程”的第二个五年规划(2012-2016年)的开局之年,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广西壮族自治区深化完善城乡清洁工程长效管理机制实施方案的通知》(桂政办发〔2011〕134号)文件精神,为进一步巩固和提升“城乡清洁工程”工作成果,坚持城乡统筹同步推进,全面提档升级,扮靓城市家园,以城管“金壶杯”和市容“南珠杯”竞赛为载体,围绕整治“五乱”、清理“两违”、环境卫生、市政设施、道路交通秩序、户外广告等整治重点,在全县范围内深入实施“城乡清洁工程”,全面提升城市管理水平。
中共融水苗族自治县党委、自治县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自治县重点工作推进分工方案的通知
中共融水苗族自治县党委、自治县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自治县重点工作推进分工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融水苗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1.08.04•【字号】融发[2011]27号•【施行日期】2011.08.04•【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机关工作正文中共融水苗族自治县党委、自治县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自治县重点工作推进分工方案的通知(融发〔2011〕27号)各乡(镇)党委和人民政府,自治县党委和自治县级国家机关各部委办局,各人民团体,各企事业单位,自治区、市驻融各单位:经研究,现将《融水苗族自治县重点工作推进分工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中共融水苗族自治县委员会融水苗族自治县人民政府2011年8月4日融水苗族自治县重点工作推进分工方案根据自治县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和工作部署,为促进我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确保圆满完成“十二五”规划和各项工作任务,按照“六大重点”工作确定的目标和“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一套班子、一抓到底”的工作机制,各工作组职能如下。
一、城镇化组组长:马空自治县党委常委、副县长副组长:唐云阳自治县副县长李忠胜自治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赖苗自治县政协副主席路家能自治县人民政府副调研员肖泽图自治县公安局党委副书记、政委成员单位:自治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党委宣传部、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法制调处办、信访局、司法局、国土资源局、财政局、发展和改革局、交通运输局、水利局、招商促进局、民政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环境保护局、广播电影电视局、公路局、城投公司,融水镇。
联系县委常委:庄中清自治县党委常委、武装部政委潘文辉自治县党委常委、办公室主任二、工业化组组长:唐文萍自治县副县长副组长:廖富学自治县人大常委会党组成员韦永亮自治县党委副调研员练志林自治县人民法院党组书记、代院长成员单位:自治县党委办公室、人大常委会办公室、人民政府办公室、政协办公室、经贸局、工业集中区管委会、林业局、国土资源局、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法制调处办、水利局、糖办、招商促进局、环境保护局、发展和改革局、财政局、交通运输局、质量技术监督局、公路局、工商局、统计局、科学技术局、安监局、水利电业有限公司、各乡(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融水县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广西发改委经济研究所广西生产力促进会2011年1月15日委托单位:融水县发展和改革局承担单位:广西区发改委经济研究所广西生产力促进会顾问:李芳源自治区发改委副总经济师唐爱斌自治区发改委规划处处长何斌自治区发改委工业处副处长编制组长(首席责任专家):韦坚祥广西区发改委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广西生产力促进会常务副会长、广西投资企业联合会首席经济专家、研究员成员:覃海珊广西社会科学院经济学硕士董大为广西区发改委经济研究所咨询部副主任刘爱英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周明钧广西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黄选高广西区发改委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张磊广西区发改委经济研究所办公室副主任陈荣宣广西区发改委经济研究所前沿经济研究室主任李楠广西区发改委经济研究所前沿研究室副主任李研广西区发改委经济研究所经济学硕士陆发安广西区发改委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融水县发改局、统计局有关专家人员目录第一章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目标的关键时期 (1)第一节“十一五”发展成就显著 (1)第二节面临的发展环境 (9)第二章“十二五”发展总体要求和目标 (12)第一节总体要求 (12)第二节发展目标 (13)第三章大力发展特色新型工业 (16)第一节打造广西重要竹木加工大县 (16)第二节加快发展水电产业 (19)第三节打造矿产品精加工基地 (20)第四节加快建设民族工业集中区 (21)第五节积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23)第六节统筹发展其它工业 (23)第四章大力发展特色新型农业 (25)第一节着力建设广西林业强县 (26)第二节大力发展特色经济作物 (29)第三节大力发展特色养殖业 (31)第四节继续稳定粮食生产 (35)第五章加快发展以苗都特色旅游为龙头的现代服务业 (36)第一节打造世界苗都生态旅游胜地 (36)第二节加快发展商贸物流业 (38)第三节积极发展其他服务业 (40)第六章加快推进以交通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 (41)第一节开展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攻坚战 (41)第二节加快推进水利设施建设 (42)第三节加强能源基础设施建设 (43)第七章统筹城乡协调发展 (44)第一节打造具有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的山水园林县城 (44)第二节加强集镇建设和新农村建设 (46)第八章全面发展各项社会事业 (47)第一节优先发展教育事业 (47)第二节努力构建广西民族文化名县 (50)第三节加快科技事业发展 (52)第四节加快卫生医疗事业发展 (53)第五节大力发展民族体育事业 (54)第九章创建国家级生态县 (54)第一节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54)第二节加强城乡环境污染防治 (55)第三节加强矿山治理及矿山生态恢复 (56)第四节推进生态保护区建设 (57)第五节加强环境保护能力建设 (57)第十章努力构建和谐融水 (58)第一节大力促进就业和再就业 (58)第二节建立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59)第三节加大扶贫攻坚力度 (60)第四节推进人口和计划生育事业发展 (60)第五节强化社会公共安全 (61)第六节加强民主法治建设 (63)第十一章推进改革开放与合作 (63)第一节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 (63)第二节加快非公经济发展 (64)第三节大力发展开放型经济 (65)第十二章创新规划实施保障机制 (65)第一节健全规划实施组织机制 (65)第二节调整和完善经济调节政策 (66)第三节加快推进重大项目建设 (67)融水县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征求意见稿)“十二五”时期是我县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承上启下的关键时期,也是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广西经济社会发展若干意见和深入推进国家第二轮西部大开发战略、依托柳州市加快发展的重要时期。
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应对国际国内环境的深刻变化,全面推进富民强县新跨越,根据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自治区党委九届十三次全会精神和《中共融水县委员会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制定本纲要。
纲要提出今后五年乃至十年我县经济社会发展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蓝图,是“十二五”时期自治县政府履行职能的重要依据和全县各族人民共同奋斗的行动纲领。
第一章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目标的关键时期第一节“十一五”发展成就显著“十一五”时期是极不平凡的五年,我县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科学发展观,紧紧抓住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加快建设、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加快开放开发等重大发展机遇,全面实施“依托资源优势,坚持工业主导,打造五大基地,建设生态融水”发展战略,大力推进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圆满完成了“十一五”提出的各项目标任务,是我县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历史性新成就的五年,是经济增长速度和效益全面提升、民生改善和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生态环境全面改善的五年。
一、经济总量迈上新台阶“十一五”期间,虽然受到罕见冰冻灾害和金融危机的影响,但全县各族人民团结奋战,开拓进取,应对措施得当,保持了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2010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39.3亿元,“十一五”期间年均增长17.72%;人均地区生产总值8900元,年均增长??;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三产比重由2005年的36:28:36调整为27:44:29;财政收入2.7亿元,年均增长15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40亿元,年均增长46.05%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2.3亿元,年均增长18.9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5348元,年均增长17.1%;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391元,年均增长13.6%。
全县经济呈现出速度加快、结构改善、效益提高、活力增强的良好发展态势,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
二、资源型工业加快发展全面推进“工业富县”战略,依托资源优势,不断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构筑工业发展平台,大力推进技术进步,工业发展步伐加快。
加快工业园区建设,回乡创业园区建设进展顺利,已有多家企业入园,园区交通主动脉——康涨二级公路已完成征地;六洞园区征地与入园公路等各项前期工作基本完成,和睦陶瓷工业园正着手筹建,工业重要载体建设开端良好。
加大企业技术改造和品牌打造扶持,努力打造鑫源木业、融西木业、金杉木业等一批年产值超5000万元的竹木深加工企业。
加快推进一批电力、建材、冶炼、农产品加工以及特色旅游产品加工项目建设,以资源为依托的工业经济快速发展,运行质量稳步提高,初步形成了以园区建设为依托,以竹木加工、制糖、电力、冶炼工业为重点,农产品加工、建材等各产业协调共进的多元化工业发展格局。
2010年,全县规模以上企业由2005年的14家增加到38家,工业增加值达17.2亿元,年均增长29.24%。
三、特色农业取得新的突破坚持依靠科技进步,大力发展特色林业,努力打造广西林业强县。
重点抓好杉木良种、速丰林及工业原料林、九万山扶贫项目和苗木、花卉示范等基地建设,推动林业向产业化纵深方向拓展,特色林业发展成就显著。
五年共实施绿色工程造林面积100公顷,新增有林地面积3500公顷,森林覆盖率达到77.8%,活立木蓄积量达到1800万立方米,年产商品材22万立方米。
加大种植业内部结构调整力度,在稳定粮食生产基础上,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大力发展甘蔗、桑蚕、茶叶等优质、安全、高产、高效、生态特色农产品,2010年,粮食播种面积达到35.5万亩,粮食总产达到11.6万吨,继续保持稳定;甘蔗种植面积达到15.24万亩,实现进厂原料蔗达50万吨;桑蚕种植面积达2.8万亩,茶园总面积达2.2万亩,分别比2005年增长237.5%和7%。
大力发展畜牧水产业和特色养殖,抓好畜牧水产优良品种推广及特色养殖保种提纯复壮和扩繁,重点推进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规模养牛场建设,加大畜牧品种改良和山羊圈养示范,实施广西泗涧山大鲵生态保护与综合利用(训养、繁殖),鼓励引导融水香鸭、融水黑香猪、苗山土鸡、草食动物、禾花鲤、冷水渔等特色养殖逐步向产业化、规模化方向发展。
2010年,肉类总产量达到4.3万吨,年均增长7.38 %;水产品产量达到7400吨,年均增长4.2%。
四、第三产业发展迅猛紧扣“风情融水、神奇苗乡”的旅游发展定位,加大对景区基础设施建设和景点开发的投入力度,县城通向旅游景点的道路逐步改善,元宝山、贝江景区开发取得新突破,贝江景区被提升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老子山、香粉雨卜、四荣田头创AAA景区先后通过验收,“世界苗都”旅游开发步伐加快,“世界苗都”、融水生态旅游品牌逐步形成,旅游产业竞争力和经济效益明显提升。
2010年,共接待国内外游客100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3亿元,分别比2005年增长??%和??%。
商贸业加快发展,建成一批县城和乡镇综合商贸市场和专业市场,城镇商贸发展环境不断改善;加快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和“新网工程”,新增农资农家店316个,城乡商贸网络进一步完善。
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大田头农产品物流中心建设取得积极进展。
房地产、农村金融、信息、餐饮宾馆服务、娱乐等服务业加快发展,以旅游为龙头的第三产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
2010年,第三产业增加值达到11.5亿元,比2005年增长190.08%,年均增长13.71%。
五、基础设施明显改善继续加强以交通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公路路网布局,加大路网项目建设和改造力度,加快出境公路建设,提高公路网的技术等级,努力解决交通运输瓶颈问题。
2010年全县公路通车里程达到1823公里,实现乡乡通油路、村村通公路,县内路网基本形成。
继续加强电力能源基础设施建设,新建成投产水电站23座,新增装机容量14.58万kW,新增发电量18.57亿kW〃h;建成110kV西廓变电站、滚贝110kV输变电工程、新荣地电站扩容工程、110kV西廓至新荣地线路、110kV滚贝至新荣地线路等,基本解决小水电电力送出困难并满足山区乡镇中远期电力负荷增长需求,无电村的用电问题全部得到解决。
继续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建成人畜饮水工程83处,解决饮水困难人口3.3万人;完成4个水库除险加固工程,解决1.8万亩耕地灌溉问题。
实施村村通广播电视建设项目并取得明显成效。
六、城镇建设步入快车道继续加大以县城为重点的城镇发展力度,进一步加强县城规划和土地管理,城区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显著。
兴建民族体育休闲公园、会展中心,融水大桥、河西引道、园林路、民族路一期工程、电业公司至经贸局道路降坡改建、火车站路、融水商贸城一、二期工程等项目顺利推进,县城防洪堤水下部分、丹江河改道及济安桥建设等项目建成投入使用,启动水东民族广场和融州综合楼建设。
完成县城供水管网的扩容改造,启动和睦自来水厂建设。
完成融水县城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和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一期工程建设,2010年县城污水处理率达68.97%,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达6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