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三的江南民间风俗
中国四大鬼节是哪四个
中国四大鬼节是哪四个中国四大鬼节是哪四个1、三月三江淮、江南一带,每年农历三月三称为鬼节,传说这一天鬼魂出没,夜晚,家家户户在自家每间房屋里鸣放鞭炮,来吓走鬼、驱鬼。
2、清明节清明节时间一般在公历4月4或5或6日,我国传统节日。
3、七月十四/十五相传,每年从七月一日起阎王就下令大开地狱之门,让那些终年受苦受难禁锢在地狱的冤魂厉鬼走出地狱,获得短期的游荡,享受人间血食,所以人们称七月为鬼月,这个月人们认为是不吉的月份,既不嫁娶,也不搬家。
人们在这天晚上除拜祭自己的祖先外,还准备一些菜肴、酒、饭、金银衣纸之类到路口去祭祀鬼神。
七月十四/十五日包容的节俗比较复杂,既是民间的鬼节,又是道家的中元节,佛教的盂兰盆节,僧道俗三流合一。
道教有所谓天官、地官、水官,合称三官,这三位是玉帝派驻人间的代表,每年都要考察人间的善恶,向上天汇报。
三官分别以正月十五、七月十五、十月十五为诞辰,这三个日子也叫三元。
七月十五日,叫中元,正值地官校籍赦罪之时,这一天,他要拿出厚厚的花名册,根据神仙、凡人、动物们的表现,勾勾画画,赦罪免刑。
民间在中元节这一天搞一些祭祀活动,拯救那些孤魂野鬼,应当与地官的赦罪有关。
七月十五又是佛教的盂兰盆节。
据说释迦牟尼有个叫目连的弟子,其母虽然年轻漂亮,却无嘉言懿行,爱财小气,尤其仇视僧人,死后被打入恶鬼行列,目连按佛组指点,在七月十五日这一天,准备百味五果,各种用具,装入盆中,供养十方僧众,其母才脱离恶鬼界,升入天堂。
佛祖有鉴于此,推而广之,要求佛门弟子尽心行孝,每年的七月十五,做盂兰盆,施佛及僧,报答父母恩情。
佛家盂兰盆会的意义与儒家的孝道合拍,这一天则成为民间祭祀已逝父母及先人的鬼节。
所以,农历7月14/15日是阴间最大的节日--鬼节,又称中元节或盂兰盆节,是我国三大冥界重要节日之一。
民间有阳间过元宵节阴间过鬼节的传说。
据说,当日阎王也会披着盛装和鬼众们共度佳节,并且让我们活着的人一起为他们祝福,祝愿另外一个世界的人们心想事成,快乐享受人间没来得及享受的幸福。
三月三是什么节日
三月三是什么节日【一】上巳节上巳节是汉族古老的传统节日,俗称三月三,该节日在汉代以前定为三月上旬的巳日,后来固定在夏历三月初三。
上巳不仅是祛邪求吉的节日,也被称作女儿节,女儿们在此时要行成年礼。
上巳节的由来已久:古时以三月第一个巳日为上巳,汉代定为节日。
是月上巳,官民皆絜(洁)于东流水上,曰洗濯祓除,去宿垢疢(病),为大絜。
后又增加了临水宴宾、踏青的内容。
在古代,三月三个非常重要的节日,可惜,宋代以后礼教渐严,男女私会不被容许,这个节日也日趋没落,最终被人们遗忘。
踏青也改在清明进行。
水的节日:如果重阳节可以称为山顶上的节日,那么上巳节就可以称为水边上的节日了。
这个节日是在农历三月初三,主要内容是临水洗浴,以祛除不祥。
时当暮春,风和日暖,官民人等,聚集水边,撩水于身,踏青于野,别有一番生活情致。
《论语》中记载,孔子和他的几个学生在暮春之时,穿着春装,在沂水中沐浴,就是这种节日习俗的痕迹。
最早记录这个节日的是西汉初期的文献,郑玄《周礼》注:岁时祓除,如今三月上巳,如水上之类。
经过文化名人的点缀,这个节日便具有了高雅情调。
上巳节习俗:着汉服、跳《踏歌舞》、放风筝、沐浴、踏青、祭祀高禖曲水流觞,传说:上巳节也与中国书法有着联系公元353年的上巳节,王羲之和41位文友聚会绍兴兰亭,并写就《兰亭序》,此后文人雅聚,曲水流觞成为千古佳话。
上巳节食俗:古人有浮蛋乞子的习俗。
在野餐时将煮熟的鸡蛋、鸭蛋等投入河中,使其顺流而下,等候在下游的人,从水中取而食之,谓之曲水浮素卵也有人将红枣投入激流中,叫曲水浮绛枣。
刚煮熟的热鸡蛋很难剥,投在清水里漂一会再吃倒是个好玩的主意。
蛋在任何一个文化里都是生育的符号。
壮族、侗族等民族,三月三还有吃彩蛋的习俗。
唐朝时,三月三仍然是一个全国性的重要节日。
每逢此节,皇帝都要在曲江大宴群臣,所谓曲水流觞,自宋代之后逐渐消失了上巳节的许多传统。
【二】爱情节/三月三三月三是黎族苗族人民的传统节日,也称爱情节。
三月三风俗活动有哪些
三月三风俗活动有哪些相传在古时候,农历三月初三不仅是黄帝的诞辰,也是中国多个民族的传统节日,其中以汉族、壮族、苗族、瑶族最为典型。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有关三月三风俗活动有哪些,希望大家喜欢!三月三风俗活动有哪些1、荠菜煮鸡蛋农历三月三,国人有吃地菜煮鸡蛋的习俗。
荠菜又称地菜、田儿菜等,是生长在田头地角的一种鲜香可口、营养丰富的野菜。
《诗经》就有“其甘如荠”的吟咏;辛弃疾也有“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的诗句。
春食荠菜也是我国民间由来已久的传统习俗。
2、祓禊指去灾病,上古女巫给去晦,唐宋时流行泡温泉,在水边沐浴,用兰草洗身,用柳枝沾花瓣水点头身的仪式,为去灾祝福之意。
3、畔浴/泡温泉以春水洗涤污垢,认为这样做可以除去整个冬天所积存的病害,在新的一年里清洁免疫,吉祥如意。
4、修禊到水边嬉游,是古已有之的消灾祈福仪式,后来演变成中国古代诗人雅聚的经典范式。
5、互赠香草古人认为,香草有驱邪之功,于身体大有裨益。
6、郊外游春不仅是祛邪求吉的节日,更是自由快活的春游,青年男女到野外踏青,泼水相戏,自由择偶。
是中国真正意义上的情人节,并以芍药定情。
7、临水饮宴又叫曲水宴。
流觞时,水边设席障,茶具与花,进行宴饮,吟诗作赋。
十分风雅,成为文人雅士的娱乐活动。
此风在唐尤甚,至宋以后渐无闻。
8、赏桃花农历三月三的桃花最为茂盛,所以踏春之余欣赏桃花之美。
9、放风筝正所谓”又是一年三月三,风筝飞满天“。
在现代,每年三月三,广西、浙江、福建、海南等地,都会举办一系列形式新、立意高、群众参与度高的活动,吸引着全国各地游客的目光。
从一个传统民族节日到文化旅游节庆,最终转型成为当地的文旅品牌,“三月三”的发展,为民族传统节日的创新性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三月三吃什么食物荠菜煮鸡蛋春天正是采食荠菜的季节,而荠菜的谐音是“聚财”。
荠菜又称地菜、田儿菜等,是生长在田头地角的一种野菜。
荠菜煮鸡蛋不仅可能祛风湿、清火,令腰腿不痛,而且还可预防春瘟。
三月三有什么传统的风俗活动
三月三有什么传统的风俗活动三月三有什么传统的风俗活动每年的农历三月三是个重要的节日,特别是广西地区,有两天的假期安排,那么三月三过节有什么风俗活动呢。
一起看看三月三传统的风俗活动吧!1.壮族:歌圩迎宾客千人竹竿舞“三月三”是壮族最重大的民族节日。
每到“三月三”,壮族男女会像赶圩一样会聚山坡上对唱山歌,开展抢花炮、打铜鼓、抛绣球等一系列具有民族特色的文体活动。
武鸣是中国壮乡,又是壮文化发祥地之一,每年三月三,当地都会举行“三月三”歌圩暨骆越文化旅游节。
歌圩一般以唱山歌开场,展示骆越族群能歌善舞的人文风情,千人共跳竹竿舞,每个方块都很有壮乡特色,人们捧着五色糯米饭,抱着壮乡的美酒,扛起劳作的锄头,精致的簸箕也被举在手中。
2.抢“花炮”展民族魅力“行歌坐妹”写浪漫“三月三”不仅是壮族的节日,侗、苗、瑶等少数民族也会庆祝三月三,民俗活动也丰富多彩。
在三江侗族自治县,一年一度的三月三“花炮节”吸引了五湖四海的游客前来探奇、体验,也展示了民族融合的浓浓情意。
3.除了抢花炮,三江侗族的“行歌坐妹”,这种传统的青年男女相亲方式也给“三月三”这个节日增添了不少浪漫气息。
4.瑶乡山歌传情谊峒中瑶胞打陀螺5.在融安县雅瑶乡西古坡屯,每年“三月三”都会举行山歌对唱活动,全乡的山歌爱好者都赶到这里,参加一年一度的山歌对唱。
6.在防城区峒中镇,三月三的重头戏是“打起陀螺唱起歌”。
7.瑞鼓响震三月三,乐了山路十八弯。
壮胞瑶胞聚一堂,通过佳节大联欢……8.峒中“砧板”陀螺比赛集强身健体和娱乐为一体。
如今,作为一项传统的民族体育竞技项目,“砧板”陀螺陆续出现在各种舞台和体育场合上,被越来越多的外地人所喜爱。
1“壮族三月三·八桂嘉年华”2017年南宁市民歌湖活动时间:3月30日上午9时至晚10时地点:南宁民歌湖活动依托南宁民歌湖区域,共分为民族文化汇演区、文化体验活动区、大型民歌专场演出三大项十小项活动,力争将民歌湖打造成一场热闹喜庆的大歌圩。
三月三 有祭奠
三月三有祭奠作者:小崔来源:《中华手工》2016年第01期祭祖│杭州建德大慈岩镇新叶村│农历三月三经过《爸爸去哪儿》的“金手指”,新叶村明显比从前热闹了许多。
只是眼下初春,江南阴冷,游客并不多。
天还未亮,我们便起床,赶着去南塘。
因为塘边的有序堂是宗祠,也是全村的中心,盛大的三月三祭祖活动便是从这里开始。
2015年是十年一遇的“大年”,由崇义派执掌。
祭祖活动比往年隆重许多。
南塘边的房屋均是粉墙黛瓦,明显的江南徽派建筑风格。
与往常不同的是,家家户户门口都贴了楹联,挂了灯笼,在等待着那一刻的到来。
咚!咚!咚!天色刚刚发白,密如蛛网的深巷突然传来神秘的铜锣声,仿佛在提醒庞大家族的每一位成员:祭祖大典开始了!一群10来岁的孩子手持各色旌旗在崇义派的宗祠崇义堂外的空地上嬉闹着。
一会儿族里的长辈将要给他们指派重要“任务”——跟在开道的铜锣队之后,举起旌旗,排成长队,成为整个祭祀队伍中最抢眼的部分。
崇义堂里灯火通明,祖先的挂像被放置在最显眼的位置。
长达20余米的供桌上摆满了祭品:面粉捏制的历史人物、瓜子拼接的瑞兽。
盆景满满当当地摆满了祭台,整个厅堂被挤得水泄不通。
7点整,12面大铜锣一起敲动,声响震耳欲聋,宣告着祭祀队伍的出发。
成年人手持各式“兵器”从崇义堂里鱼贯而出,孩子们舞动着旌旗紧随着铜锣队。
队伍最前面,几个壮小伙儿,一路放着震天响的火铳……浩浩荡荡的队伍绕着村子走了一圈,然后朝着玉泉寺走去。
作为方圆几十里内唯一的寺庙,玉泉寺一直是新叶村人祈福求祥、占卜祭祀的场所。
一路上,站满看热闹的人。
祭祀队伍也没闲着,火铳手、锣鼓手、戏班子……一路走着演着,1.5千米的路,走了快一个小时才到。
祭祀的队伍还未到,已有村民捧着香烛早早守候在庙门。
队伍一到,就在庙门的小路上一字排开,只主祭人和村民扮演的“八仙”快步走进大殿,族中长者维持好大殿内的秩序后,主祭人便宣布仪式开始。
先是“八仙”在祭台前围成一圈,齐声高唱。
虽然听不懂他们唱的什么,大概能猜出是祈求五谷丰登之类。
吴江乡俗,三月三也烧野火饭
三⽉三,上巳节“曲⽔流觞”但这个节⽇,与寒⾷节⼀样,和清明节时间接近,于是也被历史的长河淹没其中,很多⼈只知有清明⽽不知寒⾷,更不知上巳节,原本的风俗也渐渐淡去。
⾝着汉服庆祝上巳节的年轻⼈这⼀天,我们临近太湖江浙⼀带的⽼家,乡下有烧野⽕饭的习俗,⼀直沿袭⾄今,不知是什么缘故,这⼀天⼤⼈嘱咐我们⼩孩⼦要进⾏野炊。
⼀般通⾏⽴夏⽇才有野炊的习俗,那时正是蚕⾖豌⾖饱满成熟开始采摘的时候,很适合在野外烧⾖糯⽶饭。
但,三⽉三,烧的野⽕饭,不是糯⽶饭,⽽是像家⾥⼀样准备各种菜肴做成⼀桌。
这个风俗⼀直在乡间流传下来,⾄今仍然风靡各村,甚⾄很多⼤⼈都会参与到这⼀有趣的活动中来。
野葱.gif乡下的⽥埂上、墙⾓边、河滩旁,有时会发现长着⼀蓬蓬清脆⽔灵的野葱。
与⾃⼰花盆或地上的葱相⽐,它⾝形细⼩、柔软,远看似乎是⼀丛⼩草,⾛近才发现是⼀道美味。
乡下吃野葱,从不将它作为调味品来处理,⽽是隆重地作为⼀道主要⾷材来对待。
我们⼩孩最喜欢去找野葱,⼀旦发现,赶紧⼩⼼翼翼地⽤镰⼑轻轻割下放在草篮⼦⾥,等⼤家好不容易凑齐了半篮⼦葱,就可以拿给外婆。
外婆笑着接过篮⼦,细细剔除出黄叶杂草,洗⼲净后跟⾲菜⼀样⽤来炒蛋,这是最简单的做法。
“哧溜”⼀声,刚放进⼟灶,就清⾹四溢,尝⼀块,特别细腻柔嫩,根本没有葱的那种刺⿐味道。
⽔芹timg (24)_副本.gif⽣长在河滩蒿草边的⽔芹也是我们⼩孩⼦的最爱,它不⽐⾃家地⾥的芹菜,有⼀种草药味⼉,⼩孩⼦⼤多不喜欢吃芹菜。
我⼩时候也很奇怪,就是受不了这个芹菜味⼉,常皱着眉头闭着嘴巴,任凭外婆怎么引诱我就是不肯吃。
但对于那⽔芹却情有独钟,没有药味⼉不说,它的茎特别绵软肥嫩,洁⽩清爽,滑溜溜的,再加上⾖腐⼲的⾹味,好吃极了。
对于我们村⼦⾥哪⾥有⽔芹,我最清楚了,我⼩舅舅家西边有个⼩⼩的⽔塘,我们村⾥⼈美其名⽈西湖,名字很好听。
那⽔⾥长满了杂草,最多的是蒿草,靠近岸上的⼀块块⽔洼地⾥,⾼⾼低低全是⽔芹。
烧野⽕饭那天,我们便会去那⾥割⽔芹。
三月三民间谚语
三月三民间谚语
【谚语】:
1、三月三,荠菜当灵丹。
2、三月三,荠菜煮鸡蛋。
3、二月二,龙抬头;三月三,生轩辕。
4、三月三,小鬼闹翻天。
三月初三风俗:
吃荠菜煮鸡蛋
农历三月初三有吃荠菜煮鸡蛋的习俗,老人们说,吃了可以一年当中腰腿不疼、头不疼。
每年农历三月初三是汉人迎接祖先灵魂的日子,用吃鸡蛋的方式纪念祖先,并希望沾点灵气。
放风筝
江南人民自古就有清明放风筝的习俗。
沪谚:“二月二,搓麻线,三月三,放风筝”又如:“杨柳青,放风筝。
”民间还有说将风筝送上天空,将线剪断,任其飘逝,将把一年的病痛和烦恼一同带走。
鬼节是什么时候
鬼节是什么时候清明节,清明祭祖,后被本义鬼节。
三月三,江准、江南一带,每一年阴历三月三称之为鬼节,传说故事这一天亡灵出现,夜里,每家每户在自己家每间屋子里鸣放鞭炮,来吓走鬼、捉鬼;七月十五,流传,每一年从七月一日起阎王爷就一声令下大好地狱入口,让这些长年受苦受累束缚在炼狱的怨魂恶鬼摆脱炼狱,得到短期内的流荡,享有世间血食,因此大家称七月为鬼月;十月初一。
十月初一,此谓十月朝,又被称为祭祖节。
在我国从古至今就会有新收时祭拜祖先的风俗习惯,以表孝敬、博采众长。
何时是鬼节而在海外也是有鬼节。
在欧美国家,每一年的10月31日,有一个万圣节盛宴。
万圣节是欧美国家的传统的节日。
这一夜是一年中最闹鬼事件的一夜,因此也叫鬼节。
鬼节的禁忌也非常多,您了解什么忌讳千万不能触及的吗下边咱们就一起来看一下鬼节的忌讳吧:鬼节忌蓬头垢面入睡。
鬼节时,到处都是在外面流荡的饿死鬼,假如蓬头垢面,当心被他们误以为类似,硬要叫你下去闲聊。
鬼节深夜庆生日。
七月生的人有点儿可伶,在晚上庆生日时多半会发生一些不认识的「人」一起唱生日快乐歌,或是改到大白天庆贺比较好。
鬼节忌深夜晒衣服。
湿衣服裤子非常容易让分散电磁波黏著在上面,不易摆脱,在亡灵四处出现的鬼节里,深夜晒衣服如同在设圈套捉鬼,它不约你不便找谁鬼节忌乱踩冥纸。
冥纸是送给亡灵的贡品,在焚烧处理时,亡灵们会集聚在旁边抢拾,假如你在焚烧处理冥纸的情况下乱踩乱跳,难保不容易阻拦到他们的行为,亡灵们恼火之外,当然会对你不好。
鬼节忌乱拍别人肩上。
此项忌讳跟民俗文化相关,民俗觉得每一个人的身上都是有三把火,聚在两肩及脑门上,会让阴魂不敢贴身。
因而,在亡灵较多的中元普渡时随便乱拍别人肩上,难道不是想拍熄另一方的火,让幽灵找他的不便。
三月三的风俗活动
三月三的风俗活动
“三月三”是壮族传统的重大节日。
每到农历三月初三,壮族青年男女就会相约外出游乡,寻找意中人。
此时,各地也都会举办各种民俗活动。
三月三的风俗活动
广西壮族自治区是全国著名的壮族聚居区,每年农历“三月三”是广西最大的节日。
节日里,壮族同胞以“做小吃”为乐,以“游山玩水”为乐,以“抢花炮”为乐,以“对歌”为乐,以“尝新米、祭祖先”为乐。
广西各地还举行丰富多彩的民族节庆活动。
广西壮族自治区三月三活动
1.吃粽子:在广西壮族自治区的部分地区,每到农历三月三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包粽子吃。
粽子的式样很多,有三角粽、四角粽、长尾粽等。
粽子的口味也有很多,有桂花味、草菌味、肉味、五香味等。
2.赛龙舟:赛龙舟是广西壮族自治区三月三节日的一项重要内容。
在桂林市平乐县境内有一条湘江支流——北河。
每年农历三月三这一天,都会举行盛大的龙舟赛。
在北河岸边的芦笙场旁都会摆上十几条龙舟供游客观看比赛。
— 1 —
3.歌圩:歌圩是壮族民间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 2 —。
三月三的节日起源_三月三的传说故事
三月三的节日起源_三月三的传说故事三月三节日起源农历“三月三”是中国多个民族的传统节日,其中以壮族为典型。
在古代,壮族青年男女聚集街头欢歌、汇聚江边饮宴。
在壮族传说中,三月三是壮族始祖布洛陀诞辰日,汉族为上巳节。
三月初三在我国西南地区的一些少数民族地区,仍是一个隆重而盛大的节日。
在我国北方中原地区也有“二月二,龙抬头;三月三,轩辕生”的说法。
三月三的传说故事相传,很久前,壮乡有个叫韦达桂的人,在一个土皇帝手下当臣相。
达桂年纪不大,但学识渊博,才能过人,而且,十分关心壮族人民的疾苦,皇帝给他的俸禄,他都拿回乡分给百姓,自己两袖清风,一无所有。
有一年,壮乡大旱,乡亲们求达桂向土皇帝奏明免皇粮,达桂跪奏道:“状乡百姓颗粒无收,吾伴千岁前往视察。
”达桂伴驾来到状乡,只见田土龟裂,禾穗枯焦,一群群面黄肌瘦的百姓跪在山道上告苦。
达桂跪下说:“千岁亲见,万望免粮。
”土皇帝无奈只可免去状乡皇粮。
打那以后,他对达桂恨之入骨,可是鉴于达桂的声望,又找不出什么岔子把他除了,因此施出毒计,阴谋陷害达桂。
一天,他把达桂唤道跟前:“达桂,你向来很能干,现在想叫你给我办件事”达桂听了,就知道土皇帝不怀好意,但他还是从容地说:“请千岁道来。
”土皇帝半眯着眼说:“我正在建一座楼阁,缺少瓦片,听说壮人皮能防寒防暑,防水防火,经久耐用,我要你在两个月以内给我弄900张壮人皮当瓦片用,到时重重有赏,如果完不成,定要从严惩罚。
”达桂轻松的答道:“到时就请千岁亲自到城门下点货验收吧。
”一个月过去,达桂没有动静,五十九天过去了,达桂依然没有动静。
限期到了,达桂才召集900个壮家大汉,每人带上一斤糯米,一斤米酒,一斤胡椒面,来到皇城脚下,架锅煮糯米饭,煮辣椒菜汤,一个个脱掉上衣,光着膀子,坐在城门下饮酒,喝辣椒汤,吃糯米饭。
正当个个酒足饭饱,满头大汗淋漓的时候,土皇帝坐着八抬大轿赶到了。
达桂连忙上前施礼道:“货物已经给千岁送来了,可是这帮贱骨头张张皮都是漏水的,能用吗?”土皇帝下轿一看,一个个黑里透红的皮肤上都是湿漉漉的,像是从水里捞出来的一样,臭气扑鼻。
三月三的江南民间风俗
三月三的江南民间风俗
三月三的江南民间风俗
三月三是我国南方许多民族的传统节日。
流行于壮、侗、布依、水、仫佬、毛南、苗、瑶、畲等民族中,内容不尽相同。
因在每年夏历三月三举行,故称。
布依族,于节日杀猪祭社神、山神,吃黄色糯米饭,各寨3-4日内不相往来,误者被罚。
畲族,以三月三为谷米的生日,家家吃乌米饭,以示谷米来之不易。
黎族,称三月三为孚念孚(黎语音译),流行于海南岛黎族地区。
节前半个月,各村寨男人相邀上山狞猎,把猎获物集中在奥雅(黎语音译,即村中有威望的长辈)家中腌制风干,待三月三食用。
节日那天,青年男女盛装打扮,各自带上糯米甜酒和粽子等,聚集到活动地点,边吃边喝边唱,以对歌形式寻求意中人(必须是非本族血缘者)。
瑶族,也以三月三为歌节,除唱序歌、茶歌、散歌外,还唱诉苦歌和谢仙歌,但很少唱情歌。
吃喝少不了酒呀、茶呀之类的。
壮族,多于节日赶歌圩、搭歌棚,举办歌会,让青年男女们对歌、碰蛋、抛绣球,谈情说爱。
相传为纪念壮族歌仙刘三姐而形成的节日,故又称歌仙节。
侗族,多于节日抢花炮、斗牛、斗鸟、对歌、踩堂,尤其是抢花炮,颇具特色,故又称花炮节。
三月三竹竿舞的介绍
三月三竹竿舞的介绍
三月三竹竿舞是中国传统的节庆舞蹈之一,通常于每年的农历三月三日举行。
在这一天,人们会在田间地头或公共广场上跳舞,以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同时也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祝福。
竹竿舞的动作形象生动,队形繁复,极具艺术欣赏价值。
竹竿舞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
据传,最早的竹竿舞源于崂山道教文化,是祭祀山神的一种传统舞蹈。
随着时间的推移,竹竿舞逐渐演化为一种表达祝福和喜庆的歌舞艺术,传承至今已有数百年。
竹竿舞的形式和内容因地域不同而略有不同,其中以江南地区的竹竿舞最为著名。
竹竿舞通常由多人组成一队,手持长度在三至五米不等的竹竿,在音乐的节奏下轮流交错着跳跃、翻转、旋转。
竹竿舞的动作难度较大,需要舞者的团队配合默契,同时也需要舞者具备较高的体能和灵活性。
最具象征性的动作是竹条交叉,象征吉祥如意、团圆美满。
而竹竿舞队形的构建也十分注意美学和审美效果,如组成的几何图形、队友之间的对称性等都需要注意。
在舞蹈中,舞者一般还会穿着节日盛装,如彩色绸缎、绣花鞋、彩绸围裙和彩带发饰等,因此整个舞蹈场面十分的热闹、繁华和节日氛围浓厚。
同时,在舞蹈之外,竹竿舞还伴有各种传统的庆祝活动,如民间祭祀、合家团圆、品尝美食等,是一项集文化传承、人际互动、身体锻炼、娱乐休闲为一体的综合民间活动。
总的来说,竹竿舞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份珍贵遗产。
它不仅具备了丰富的文化内涵,也是展现民族特色、体现时代精神的艺术形式之一。
在今天的社会中,我们也应该重视和推广这样的文化活动,让更多的人了解、了解和参与其中,从而传承和发展这项重要的文化遗产。
三月三的来历和风俗 三月三的风俗以及特点
三月三的来历和风俗三月三的风俗以及特点三月三三月三的来历和风俗一、来历:伏羲和其妹女娲抟土造人、繁衍后代,豫东一带尊称伏羲为“人祖爷”。
在淮阳建起太昊陵古庙,由农历二月二到三月三为太昊陵庙会,善男信女、南船北马,都云集陵区,朝拜人祖。
二、风俗:1.农历三月初三有吃荠菜煮鸡蛋的习俗。
每年农历三月初三,是汉族人拜见祖先魂魄,吃蛋纪念祖先的日子。
2、江南人民自古就有清明放风筝的习俗。
沪谚:“二月二,搓麻线,三月三,放风筝”又如:“杨柳青,放风筝。
”民间还有说将风筝送上天空,将线剪断,任其飘逝,将把一年的病痛和烦恼一同带走。
三月三的风俗以及特点壮族歌圩山歌是最具壮族特色的传统文化,古往今来深受百姓喜爱。
壮家人通过山歌来记录历史、描绘生活、传情达意等,只要山歌声一响,壮家人就会三五成群,聚在一起,唱对应答,因而形成了十分独特的壮族“歌圩”。
目前,“壮族三月三”歌圩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壮族三月三”歌圩商标获得了国家工商局的正式授权;武鸣被文化部确定为中国壮乡文化研究保护基地,获得“中国歌圩文化之乡”“全国文化先进县”等荣誉。
竹竿舞竹竿舞这一舞蹈盛行于多个民族,如壮族、京族、瑶族、佤族等,竹竿舞也叫跳竹竿,黎语意为“跳柴”,“跳柴”原是黎族一种古老的祭祀方式。
随着时代的变迁,跳柴习俗已经在壮族人民中传播开来,并且发生演变。
如今,祭祀色彩已逐渐消失,它已成为一种既是文化娱乐,又是体育健身的活动,每逢“壮族三月三”佳节,青年男女凭借跳竹竿活动,寻找“搭档”,架设“鹊桥”,建立情谊。
苗族苗族斗马广西融水苗族自治县斗马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浓郁,至今已有五百多年的历史。
“人以马为乐,马为情而斗”。
融水苗族自治县最初的斗马其实并非单纯的娱乐活动,而是作为一种婚姻裁决举行的。
在苗寨里,如果几个后生都同时爱上了同一个姑娘,姑娘不知道选择谁作为自己的伴侣,这时候,苗王就会组织斗马比赛,看哪个后生养的马斗赢了,姑娘就嫁给谁。
广西三月三节日风俗整理
广西三月三节日风俗整理三月初三在中国西南地区的一些少数民族地区,仍是一个隆重而盛大的节日。
三月初三即将到来,下面就是我整理的广西三月三节日风俗大全,盼望大家喜爱。
广西三月三节日风俗广西三月三节日风俗有包五色糯米饭、绣球传情、对唱谈情、打扁担、抢花炮、碰彩蛋、打铜鼓等。
1、包五色糯米饭:三月三节日前家家户户预备五色糯米饭和彩蛋。
人们采来红兰草、黄饭花或黄栀子、枫叶、紫蕃藤,用这些植物的汁浸泡糯米,做成红、黄、黑、紫、白五色糯米饭。
2、绣球传情:歌圩的绣球是姑娘们在节前赶制的工艺品,十二花瓣连结成一个圆球形,每一片花瓣代表着一年中的某个月份,上面绣有当月的花卉。
有些绣球做成方形、多角形等。
绣球内装豆粟或棉籽。
球上连着一条绸带,下坠丝穗和装饰的珠子,象征着纯净的爱情。
3、对唱谈情:“三月三”歌圩是男女青年进行交际的好时机。
每逢歌圩,方圆数十里内的男女青年聚集在歌圩点。
小伙子在歌师的教导下与中意的姑娘对唱。
4、打扁担:打扁担是传统的自娱自乐活动,每一个壮家人都是“打着堂”的演员,妇女的动作轻松美丽,男子的动作刚劲有力,自娱自乐的“打着堂”,寄予着壮族人民祈望丰收的愿望。
5、抢花炮:在农历三月初三以及秋收之后,广西一些少数民族地区民间会自发组织抢花炮运动。
6、碰彩蛋:彩蛋是把熟鸡蛋染成彩色用以传情之物。
小伙子在歌圩中手握彩蛋去碰姑娘手中的彩蛋;姑娘假如不情愿就把蛋握住不让碰,假如有意就让小伙子碰。
蛋碰裂后两人共吃彩蛋,这就播下了爱情的种子。
7、打铜鼓:广西的一些少数民族素来有在节日庆典或祭祀中击打铜鼓的习惯,这一风俗始终沿袭至今。
难忘的三月三庆祝活动(日记)今日真是特殊而又欢乐的一天,我们学校进行了一次重大的“三月三”庆祝活动,今日预报的节目有跳舞、(唱歌)、吹葫芦丝、有具有民族特色的竹竿舞、还有品尝美味美食。
最重要的是无人机在空中进行前后左右的航拍呢,节目演出之后据说还要在电视台播放呢!大约10点钟,我们排着队,拿着小凳子到观众席,找好位置后,到(文化)广场上去跳开场舞,先跳《迎客歌》,再跳《敬酒歌》,我们伴随着欢快的乐曲,跳着美丽的舞蹈,唱着悦耳的歌曲,广场上立即变成了欢快的海洋;等我们跳完后就回到观众席坐下接着看后面的表演。
三月三的来历与习俗
三月三的来历与习俗三月三的来历与习俗农历三月三,亦称“上巳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其中以汉族、壮族、苗族、瑶族为典型,自古皆有“二月二,龙抬头;三月三,轩辕生”的说法。
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三月三的来历与习俗,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农历三月初三日是我国古代的“上巳节(又称‘修锲节’)”。
传说,这是西王母的生日,古时以农历三月上旬巳日为“上巳”,魏晋后始定为农历三月三日。
南朝宋范晔在《后汉书·礼仪志》上载:“星月上巳,官民皆洁与东流水上,曰洗涤拔除、去宿垢痰,为大洁。
”说的是古代人们在这天要在清水河边洗涤,目的在于卫生与保健,后来便演变为在水边饮宴,郊外春游的节日。
宋代吴自牧在《猛梁录·三月》中载:“赐宴曲江,倾都楔饮、踏青”。
现在,我国汉族及许多少数民族地区仍传承着“三月三”这个传统节日。
只是原来“洗涤祛除”的内容与意义已经淡化。
如今,三月三节日已变成了一个举行盛大庙会、春游、休闲、游乐、开展集市贸易活动的综合性节日。
江南地区的汉族,特别是洞庭湖区的人民还保留着吃地菜煮鸡蛋的习俗。
地菜又称芥菜、田儿菜等,是生长在田头地角的一种野菜。
虽说是野菜,却鲜香可口、营养丰富。
据说,吃了地菜煮的鸡蛋有去风湿,强身健体之功效。
难怪在七仙湖区一带至今还流传着“三月三,荠菜当灵丹。
”“吃了地菜煮鸡蛋,鹅卵石头踩得烂”的说法。
他们除了用地菜煮鸡蛋、煎水当茶饮外,还把地菜用开水烫过之后当菜肴呢。
春天正是采食地菜的季节。
春食地菜也是我国民间由来已久的传统习俗。
《诗经》就有“其甘如荠”的吟咏;辛弃疾也有“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的诗句。
清朝叶调元的《汉口竹枝词》曰:“三三令节重厨房,口味新调又一桩。
地米菜和鸡蛋煮,十分耐饱十分香。
”词中的地米菜即指荠菜。
地菜不仅营养丰富,而且还能治疗多种疾病。
在中药里,荠菜的药用价值非常广泛,被誉为“菜中甘草”。
祖国医学认为:荠菜味甘、性凉,归肝、脾、肾经,有和脾、利水、止血、明目等效用。
三月三民间习俗有哪些最全
三月三民间习俗有哪些最全今日是三月三,上巳节,也就是农历三月的第一个巳日,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之一。
农历三月三又称三月三歌节或三月歌圩,是壮族的传统歌节。
关于三月三的习俗你了解多少呢?下面是小编整理分享的三月三民间习俗有哪些,欢迎阅读与借鉴!▼▼目录▼▼●三月三来历:三月三是壮族人民的传统节日,对歌又是三月三的一项主要活动,因此又称“歌圩”或“歌节”。
歌圩,是壮族民间传统文化活动的,也是男女青年进行社交的场所。
壮族歌圩,在长期发展的过程中有着许多动人的传说。
其中比较流行的`是“赛歌择婿”的故事。
传说在以前,有位壮族老歌手的闺女长的十分美丽,又很会唱山歌,老人希望挑选一位歌才出众的青年为婿。
各地青年歌手纷纷赶来,赛歌求婚,从此就形成了定期的赛歌集会。
阿昌族会街节是户撒和腊撒地区的传统节日。
过去多在农历九月中旬举行,一般持续5 天左右,现在已改在国庆节前后的三天举行。
壮族三月三习俗No.1五色糯米饭壮乡人在三月三、清明等节有吃“五色糯米饭”的习俗。
壮乡人十分喜爱五色糯米饭,把它看作吉祥如意、五谷丰登的象征。
五色糯米饭颜色鲜艳,由白、黄、红、紫、黑五种颜色组成。
五色糯米饭不仅美观、美味,而且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
用来染红颜色的“红兰草”具有生血作用,染黄颜色的栀子具有清凉解热凉血等作用,而染黑色用的则是枫叶。
《本草纲目》里说枫叶“止泻益睡,强筋益气,久服轻身长年”的作用。
用枫叶煮出来的饭,能“坚筋骨,益肠胃、补髓。
”后来,壮乡人家家户户做五色糯米饭,每到节庆日,五色糯米饭的清香便萦绕着壮乡人的生活。
No.2唱山歌广西壮族山歌是文化的精髓,主要靠口头创作,随意而出,曲调悠扬,歌词以七言四句为主,讲求平仄押韵。
演唱方式有独唱、对唱和合唱等,伴奏乐器一般为二弦、竹萧、南胡等,配合歌声抑扬变化,听来可是别有一番风味。
No.3抢花炮抢花炮是一种流行侗族、壮族和仫族等民族中的传统文娱活动,已有数百年历史。
由于它具有强烈的竞争性、对抗性、娱乐性和独特的民族风格,所以长盛不衰。
上巳节是几月几日
上巳节是几月几日上巳节,又称三月三、三月流;上巳节,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也是中华民族的三月三大节中最重要的一个。
三月三日天气晴,万物复苏。
古人认为这一天的流云“可以止杀”或“风疹”。
民间有吃生果、饮野菜水以及郊外踏青等习俗。
上巳节一般在每年二月二日到三月三日举行,又称三月三“水夕”,在中国各地都有不同的节日习俗。
据记载:“上巳节"最早见于周代。
周代时沿袭了“朝日祭水”的传统习俗,是一项以水边活动为主与祭祀活动相结合的节日习俗。
后来逐步演变为一种纪念自然现象而开展文化活动的节日,与春节、清明节、中元节并称中国四大传统节日。
而随着时间推移和发展趋向,如今上巳已经成为一个具有独特文化内涵的大众节庆活动。
1、“上巳节”的起源《诗经》中有这样的诗句:“其南有匪,匪我思存。
匪我思存,我之思存。
”即说它的意思是说:我想要和你们一样,有匪我思存呢!而如果和水有关,那么上巳节就是源于这天的。
按照这种说法:这一天是农历的三月初三,古时候流行在黄河岸边的水边举行一项盛大的水边活动——春游。
三月初三日,天气晴朗,男女青年都出来踏春去了,于是便有了一个传统的习俗,即“上巳节”。
关于上巳节还有一个传说是说公元前107年汉武帝三月三日得女儿河伯的精魄带着九日的七彩祥云返回人间时带回了三月三。
那时的人认为,三月三日这天天气晴了就是天上织女下凡给人间带来了好消息;这一天流云可以止杀呢!于是,人们就把这一天也就是这天定为“上巳”节。
这一天也是人们为自己和家人去水边洗澡、洗脸、洗头的日子,还与水结为兄弟姐妹并成为了这个节日里最重要的一个习俗。
人们都很重视这一日哦!从每年农历三月初三日这一天起便举行这个传统活动了!因此被人们称为“水夕”“上巳节""!"(《诗经》)里写上了人们去水边洗去身上那些污垢和细菌;并且人们还有举行盛大聚会和郊外踏春等活动;而这一天人们又为了纪念水神所起的作用和人们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愿望,所以都要去祭拜和沐浴一番等习俗也就应运而生了!”《诗经》(后改名为《周礼》)里说:“朝于宋暮也”、“五月七日……”这些话也是从这里说起的!古人认为水边有各种美好的事物可以长生不老之药,因此便有了水边活动的习俗和水神有关了!在二月二日和三月一日这一天人们不能去沐浴了而是要在水边沐浴2、节俗活动水边活动,如踏青、宴饮,包括荡秋千、蹴鞠、玩水等。
三月三竹竿舞的介绍
三月三竹竿舞的介绍
三月三,又称为三月三节,是汉族传统节日之一,也是一个古老的民俗活动。
在这一天,人们会举行各种庆祝活动,其中最具特色的就是竹竿舞。
竹竿舞是一种以竹竿为道具进行的舞蹈表演,通常由男女一对一对地舞动,节奏欢快,动作灵活,具有浓厚的民俗风情。
在三月三这一天,人们会在田间地头或者村庄广场上举行竹竿舞比赛,吸引众多当地居民和游客前来观赏。
竹竿舞的动作多样化,有旋转、跳跃、转身等各种动作,配合着音乐的节奏,显得更加生动活泼。
舞者们手持竹竿,随着音乐的节奏摇摆起舞,场面热闹非凡,给人们带来无限的欢乐和愉悦。
在竹竿舞比赛中,通常会评选出最佳队伍和最佳舞者,为节日增添了更多的乐趣和竞争性。
同时,竹竿舞也是一种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让人们更加热爱和珍惜自己的传统文化。
总的来说,三月三竹竿舞是一种具有浓厚地方特色和文化内涵的民俗活动,通过这种方式,人们可以在节日中感受到快乐和幸福,同时也可以增进社区之间的交流和情感。
三月三的来历及习俗
三月三的来历及习俗在中国文化中,鬼神文化是很多特的一支。
儒家提倡”无鬼神,应厚葬”,墨家提倡“敬鬼神,应薄葬”,最后国人的观念都在信与不信之间。
下面是店铺整理关于三月三的来历及习俗,欢迎大家参考! 【1】三月三的来历及习俗农历三月三,是汉族及多个少数民族的多个传统节日。
是传说中盘古开天辟地的日子,是传说中王母娘娘开蟠桃会的日子,是传说中女娲抟土造人的日子,也相传是一个纪念黄帝的节日,古称上巳节。
同时也是道教神仙真武大帝的寿诞。
另外,三月三,还是传说中的鬼节。
鬼节的传说和起源传说每年农历三月初三,阴阳生死之间的界限更加宽松了。
当天晚上,阴间的街市到处张灯结彩,披红挂绿,大街小巷挤满着华丽的鬼魂。
随处可见龙灯、狮舞、高跷、花船,其热闹繁荣非人间的春节可比,因而在这天晚上,人的魂魄经受不了阴间的诱惑,纷纷到鬼市去游玩,他们有的游荡于街头巷尾观灯看戏;有的在酒楼茶肆喝酒听曲;有的趁机去望从未见过面的列祖列宗。
待到雄鸡报晓,鬼市收市时,大多数的游魂心满意足地回到各自的躯体。
少数游魂乐而忘返,就留在阴间了。
翌日,阳间一片哭声。
我们为那些魂魄不归的亲人请来和尚道士念经画符招魂。
亲人撕心裂肺的呼喊及和尚道士的经文符咒能招回一些不贪玩的游魂,一些玩性大的在七天身体腐烂后,就长离人间了。
因此,农历三月初三就成了人间恐怖不安的日子,被人们称为“鬼节”。
民间活动:荠菜煮鸡蛋农历三月三,国人有吃地菜煮鸡蛋的习俗。
荠菜又称地菜、田儿菜等,是生长在田头地角的一种野菜。
虽说是野菜,却鲜香可口、营养丰富。
民谚曰:“三月三,荠菜当灵丹。
”“三月三,荠菜煮鸡蛋。
”春天正是采食荠菜的季节。
春食荠菜也是我国民间由来已久的传统习俗。
《诗经》就有“其甘如荠”的吟咏;辛弃疾也有“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的诗句。
清朝叶调元的《汉口竹枝词》曰:“三三令节重厨房,口味新调又一桩。
地米菜和鸡蛋煮,十分耐饱十分香。
”词中的地米菜即指荠菜。
地菜不仅营养丰富,而且还能治疗多种疾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生活常识分享 三月三的江南民间风俗
导语:壮族,多于节日赶歌圩、搭歌棚,举办歌会,让青年男女们对歌、碰蛋、抛绣球,谈情说爱。
相传为纪念壮族歌仙刘三姐而形成的节日,故又称“歌仙节”。
三月三的江南民间风俗
三月三的江南民间风俗 “三月三”是我国南方许多民族的传统节日。
流行于壮、侗、布依、
水、仫佬、毛南、苗、瑶、畲等民族中,内容不尽相同。
因在每年夏历三月三举行,故称。
布依族,于节日杀猪祭社神、山神,吃黄色糯米饭,各寨3-4日内不相往来,误者被罚。
畲族,以三月三为谷米的生日,家家吃乌米饭,以示谷米来之不易。
黎族,称三月三为“孚念孚”(黎语音译),流行于海南岛黎族地区。
节前半个月,各村寨男人相邀上山狞猎,把猎获物集中在“奥雅”
(黎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