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基础教学大纲

合集下载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基础教案内容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基础教案内容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基础教案内容一、教学目标1. 了解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2. 掌握公差配合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3. 学会使用常用的技术测量工具和仪器。

4. 能够进行简单的公差配合计算和尺寸控制。

二、教学内容1. 公差配合的基本概念:公差、配合、间隙、过盈、间隙配合、过盈配合、过渡配合等。

2. 公差配合的原理:基本尺寸、基准、上偏差、下偏差、公差带、配合带等。

3. 公差配合的表示方法:公差带图、配合图表、公差带表示法等。

4. 技术测量基本概念:测量、测量工具、测量方法、测量误差等。

5. 常用技术测量工具和仪器:卡尺、千分尺、百分表、测微、投影仪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公差配合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常用技术测量工具和仪器的使用。

2. 难点:公差配合的计算和尺寸控制,技术测量的精确度和误差分析。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2. 实践操作法:演示和使用常用的技术测量工具和仪器,进行实际测量操作。

3.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工程中的公差配合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教学准备1. 教案、教材、参考资料。

2. 投影仪、白板、黑板。

3. 常用技术测量工具和仪器:卡尺、千分尺、百分表、测微、投影仪等。

4. 实际工程案例资料。

六、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实际工程中的公差配合问题,引发学生对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基础的兴趣。

2. 讲解基本概念:讲解公差配合的基本概念,如公差、配合、间隙、过盈等,并解释其在工程中的应用。

3. 演示测量工具使用:演示常用技术测量工具如卡尺、千分尺等的使用方法,并指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

4.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工程中的公差配合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七、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提问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度。

2. 实际操作能力:观察学生在实际操作测量工具时的准确性and 熟练度,评估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基础教学大纲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基础教学大纲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基础》教学大纲一、课程说明适用专业:机械设备安装与维修、机械制造大类各专业前期课程:《机械制图》二、课程性质和任务:课程性质:本课程是机械制造大类各专业、汽车类各专业的一门必修的技术基础课。

课程任务:培养学生具有互换性、标准化与计量的基本概念,使学生初步具有在机械设计中正确确定零件几何要素技术要求的能力;对学生进行测量技术基本技能的训练,使学生初步建立测量误差的概念。

三、课程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通过讲课、实验、作业和考试等教学环节,本课程应达到以下基本要求:1、建立互换性、标准化与计量的基本概念,初步具有从这方面考虑问题的能力。

2、比较确切地理解公差与配合的基本术语及定义,懂得其基本内容和特点,初步学会和掌握零件的精度设计内容和方法。

3、能够正确查阅公差表格,掌握各项公差的标注方法,正确理解机械图样上有关几何要素的技术要求。

4、一般了解几何参数测量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学会常用计量器具的使用,初步具备测量几何参数的基本技能。

(二)能力目标1、具有识别机械图样上有关几何要素的技术要求的能力。

2、具有使用常用计量器测量几何参数的基本技能。

3、具有零件的精度设计的初步能力。

(三)思想教育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耐心细致的工作作风和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

四、教学内容和要求(一)理论教学1、绪论内容要点:互换性的概念及意义,互换性与设计、制造、使用诸方面的关系。

标准化的重要性、我国标准化与测试技术的概况、优先数和优先数系、本课程的性质、学习方法与要求。

教学要求:了解学习本课程的性质、学习目的与要求;解互换性和标准化的基本概念及重要性;掌握优先数和优先数系的特点。

2、光滑圆柱的公差与配合内容要点:公差与配合的基本术语及定义、常用尺寸孔、轴的公差与配合、线性尺寸的一般公差、公差与配合的选用、光滑工件尺寸的检验、滚动轴承的公差与配合。

教学要求:了解《公差与配合》标准制定的意义;理解公差与配合各基本术语和定义及其相互运算关系;掌握尺寸公差和基本偏差的查表方法;初步掌握公差与配合标准选用的基本原则和方法;了解滚动轴承公差与配合的特点,掌握滚动轴承与轴和孔配合的选择原则。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基础教案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基础教案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基础教案第一章:绪论1.1 课程简介介绍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基础课程的背景、目的和重要性。

解释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在工程设计和制造中的应用。

1.2 公差配合的概念解释公差和配合的定义。

介绍基本公差、配合公差和极限公差的概念。

举例说明公差和配合在零件设计中的作用。

1.3 技术测量的基本概念介绍技术测量的定义和目的。

解释测量误差和测量不确定度的概念。

介绍常用的测量方法和测量工具。

第二章:公差配合的表示方法2.1 公差的表示方法介绍公差的表示方法和单位。

解释公差带和公差等式的概念。

举例说明公差的计算和表示方法。

2.2 配合的表示方法介绍配合的表示方法和符号。

解释配合的分类和特点。

举例说明配合的选用和表示方法。

2.3 公差配合的图示方法介绍公差配合的图示方法和符号。

解释公差配合图示的阅读和理解方法。

举例说明公差配合图示的应用和绘制方法。

第三章:公差配合的应用3.1 公差配合在机械设计中的应用介绍公差配合在机械设计中的重要作用。

解释公差配合在尺寸精度、形状精度和位置精度方面的应用。

举例说明公差配合在机械设计中的实际应用案例。

3.2 公差配合在制造过程中的应用介绍公差配合在制造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解释公差配合在加工精度、装配质量和性能方面的应用。

举例说明公差配合在制造过程中的实际应用案例。

3.3 公差配合在维修和检验中的应用介绍公差配合在维修和检验中的重要作用。

解释公差配合在故障诊断、维修方法和检验标准方面的应用。

举例说明公差配合在维修和检验中的实际应用案例。

第四章:技术测量基础4.1 测量方法和测量工具介绍常用的测量方法和测量工具。

解释尺子、卡尺、量规、测微等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举例说明测量工具在实际测量中的应用和操作方法。

4.2 测量误差和测量不确定度介绍测量误差和测量不确定度的概念和分类。

解释系统误差、随机误差和粗大误差的特点和产生原因。

举例说明测量误差和测量不确定度的计算和处理方法。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基础教案内容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基础教案内容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基础教案内容一、教学目标1. 了解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的基本概念及其重要性。

2. 掌握公差配合的分类、特点及应用。

3. 熟悉技术测量的基本原理、方法及常用测量工具。

4. 能够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公差配合和技术测量方法。

二、教学内容1. 公差配合的基本概念:公差、配合、间隙、过盈、过渡。

2. 公差配合的分类及特点:标准公差、基本偏差、配合制度。

3. 公差配合的应用:尺寸精度、位置精度、形状和位置公差。

4. 技术测量基本原理:直接测量、间接测量、误差理论。

5. 常用测量工具:卡尺、千分尺、测微螺纹千分尺、万能角度尺、水平仪、直角尺等。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2.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工程中的公差配合问题。

3. 采用实践操作法让学生熟悉并掌握常用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

4. 采用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在工程中的应用。

四、教学过程1. 引入话题:介绍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在工程技术中的重要性。

2. 讲解公差配合的基本概念、分类及特点。

3. 讲解技术测量的基本原理、方法及常用测量工具。

4. 分析实际案例,阐述公差配合在工程中的应用。

5. 演示常用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并进行实践操作。

6. 组织学生讨论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在工程中的实际应用。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讲授:评价学生对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基本概念的理解程度。

2. 案例分析:评价学生运用公差配合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实践操作:评价学生使用测量工具的熟练程度。

4. 课堂讨论:评价学生对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在工程应用中的认识。

六、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公差配合的分类、特点及应用;技术测量的基本原理、方法及常用测量工具。

2. 教学难点:公差配合的计算方法;技术测量中的误差分析及减小方法。

七、教学准备1. 教材或教学资源:《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基础》相关教材、案例及实训指导书。

2.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演示模型、测量工具实物。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基础教案内容.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基础教案内容.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基础教案内容.《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基础》教学⼤纲课程性质和任务性质:是机械类各专业的⼀门专业基础课。

任务:是使学⽣获得技术⼯所必须具备的公差和技术测量⽅⾯的基础知识与⼀定的实际⼯作技能,为专业⼯种应⽤公差标准和掌握检测技术打下基础。

课程教学⽬标1.掌握公差配合、形位公差和表⾯粗糙度的标准及应⽤即看懂并学会有关公差与配合内容在图纸上的标注⽅法和查阅有关表格。

2.了解有关测量的基本知识,理解常⽤量具的读数原理,掌握常⽤量具的使⽤⽅法。

课题⼀绪论课时:2课时教学⽬的和要求:本模块作为本课程的开篇,通过对互换性的讲解,引出了全课程的内容,因此教学中要充分利⽤趣味性来引导学⽣对本课程特点的理解,提⾼学⽣的学习积极性.为此提出如下要求:1. 了解互换性的含义;2. 懂得学习《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基础》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及难点:(1)掌握互换性的概念及其在机械制造业中的应⽤。

(2)掌握加⼯误差与公差之间的关系。

(3)理解标准化与计量、优先数的概念。

教学内容:⼀、互换性的概述1、互换性的含义在机械⼯业中,互换性是指制成的同⼀规格的⼀批零件或部件,不需作任何挑选,调整或辅助加⼯(如钳⼯修配),就能进⾏装配,并能满⾜机械产品的使⽤性能要求的⼀种特性。

例:同型号的轴承、光管、螺钉等等。

互换性内容:⼏何参数,⼒学性能,物理化学性能等⽅⾯。

2、作⽤有利于组织专业化协作。

有利于⽤现代化⼯艺装配。

有利于采⽤流⽔线和⾃动线⽣产⽅式。

提⾼⽣产效率,降低成本,延长机器使⽤寿命。

3、分类①完全互换性:若零件在装配或更换时,不作任何选择,不需调整或修配,就能满⾜预定的使⽤要求,则成为完全互换性(当不限定互换范围时,称为完全互换法,也叫绝对互换法)。

②不完全互换性:由于某种特殊原因只允许零件在⼀定范围内互换时,称为不完全互换法。

4、互换性条件⼀批相同规格的零件具有互换性的条件为:实际尺⼨在允许的范围内;形状误差在允许的范围内;位置误差在允许的范围内;表⾯粗糙度达到规定的要求。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教案最全面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教案最全面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教案最全面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的基本概念。

2. 让学生掌握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3. 培养学生运用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的基本概念公差、配合、间隙、过盈、间隙配合、过盈配合、过渡配合2.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的基本原理基本尺寸、基准、基本偏差、标准公差、配合公差3.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的方法极限配合、最小极限、最大极限、上偏差、下偏差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方法。

2. 教学难点: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的实际应用。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教学方法:讲解、演示、实践、案例分析。

2.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测量工具。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讲解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在工程中的应用,引起学生的兴趣。

2. 讲解基本概念:讲解公差、配合、间隙、过盈等基本概念,并通过实物模型展示。

3. 讲解基本原理:讲解基本尺寸、基准、基本偏差等基本原理,并通过实例进行分析。

4. 讲解测量方法:讲解极限配合、最小极限、最大极限等测量方法,并通过实践操作演示。

5.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工程中的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7. 布置作业:布置一些有关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评价方式:过程评价与终结评价相结合,以过程评价为主。

2. 评价内容:学生对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方法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3. 评价方法:课堂提问、作业批改、实践操作考核。

七、教学资源1. 教材:《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教材。

2. 实物模型: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的相关实物模型。

3. 测量工具:卡尺、千分尺、micrometer screw gauge。

4. 多媒体课件: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的相关课件。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1-2周:讲解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的基本概念。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教案最全面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教案最全面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教案最全面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公差配合的基本概念;(2)掌握公差配合的选用方法;(3)了解技术测量基本原理及方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例分析,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运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机械制造行业的兴趣;(2)增强学生对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重要性的认识。

二、教学内容1. 公差配合的基本概念(1)公差、偏差的定义及关系;(2)基本公差、配合公差的概念;(3)公差带的表示方法。

2. 公差配合的选用方法(1)根据设计要求确定公差等级;(2)选用配合时需考虑的使用条件;(3)常见配合的选用原则。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公差配合的基本概念;(2)公差配合的选用方法。

2. 教学难点:(1)公差、偏差的关系;(2)公差配合选用原则的灵活运用。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公差配合的基本概念、选用方法及实例分析。

2. 小组讨论法:讨论公差配合选用原则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

3. 实践操作法:引导学生参与实际测量操作,提高动手能力。

五、教学准备1. 教学资源:教材、多媒体课件、测量工具(如卡尺、千分尺等)。

2. 教学环境:实验室或教室。

六、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实际零部件,引导学生了解公差配合在工程中的应用。

2. 讲解基本概念:介绍公差、偏差等基本概念,阐述它们之间的关系。

3. 实例分析: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掌握公差配合的选用方法。

4. 小组讨论:引导学生探讨公差配合选用原则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

5. 实践操作:组织学生进行测量工具的使用练习,提高动手能力。

七、课堂练习1. 填空题:(1)公差是指允许尺寸___的变动范围。

(2)基本公差是指在一定___条件下,允许尺寸变动的最小单位。

2. 选择题:(1)下列哪种配合属于过盈配合?(A. H7/k6 B. H7/n6 C. H7/d6 D. H7/m6)(2)在选用公差配合时,主要考虑的使用条件是___。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教学大纲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教学大纲

xxx学院课程教学大纲三年制(高职专科)《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课程(课程代码:N0.__)系(部)名称:xxx学院(系) 教研室(组):xx教研室专业名称:专业类别:大纲主编:《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的基本情况课程中文名称: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课程代码:课程性质:课程学时:32课程学分:2学分适用专业:先修课程:机械制图、金工实习二、教学目标本课程是机械类专业技术基础课,它包括:“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两大部分。

“公差配合”属标准化范畴;“测量技术”属计量学范畴。

本课程是将公差配合和计量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从互换性角度出发,围绕误差与公差这两个概念来研究如何解决使用要求与制造要求的矛盾,而这一矛盾的解决是合理确定公差配合和采用适当的技术测量手段。

本课程的任务是:掌握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的基础知识,应会用有关的公差配合标准,具有选用公差配合的初步能力,能正确选用量具量仪,会进行一般的技术测量工作,会设计常用量规,并为今后的学习与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1、清楚关于互换性、公差、精密测量及其误差处理等方面的术语及定义;2、了解相关公差标准的内容及特点、标注代号;3、熟悉典型几何量的精密测量方法及量器具使用;三、教学内容与要求绪论公差配合的含义[教学内容]1、运动链设计,强度链设计,精度链设计;2、公差配合,互换性的含义,互换性的分类;3、互换性的意义,标准化的含义,标准化的分类,优先数,优先数系,几何量的测量,课程性质、目标与任务。

[目的要求] 掌握公差配合的概念、互换性的含义、标准化及优先数系。

[重点难点]重点:互换性的含义;互换性的分类;标准化的含义;优先数与优先数系。

难点:优先数与优先数系及其用途。

[课时分配] 1学时第一章公差配合与测量[教学内容]1、正确理解术语及其定义,并掌握它们之间的关系。

2、学会查阅有关的数值表,计算极限尺寸(或偏差)、间隙、过盈,确定配合种类。

[目的要求]1、有关孔和轴、尺寸、公差、偏差、配合的定义;2、配合制;标准公差系列;基本偏差系列;公差带与配合在图样上的标注;3、公差与配合的选用;极限与配合国家标准的应用。

《公差》教学大纲

《公差》教学大纲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教学大纲一、本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是机械类各专业的一门重要技术基础课程,具有从制图基础以及其他技术基础课教学过渡到专业课教学的桥梁作用。

本课程的目的与任务在于使学生获得机械零件互换性与技术测量方面的基本知识,并具有一定的测量技能,为进一步应用公差标准及掌握测试技术打下基础。

二、教学的基本要求通过课堂面授、实验、学生自学、作业等教学环节,要求学生了解和掌握:1、建立互换性的基本概念,了解公差配合标准及其应用:明确本门学科的基本观点,确切了解并熟悉互换性方面的基本术语,能看懂并绘制公差与配合图解,熟悉园柱公差与配合制的结构、规律、特征及基本内容,知道各种公差制的特点与主要内容,知道选择公差与配合原则的方法,并会应用公差表格,能正确进行图样标注。

2、建立技术测量的基本概念,了解基本原理与方法:具备一般技术测量的基本知识,了解车间常用测量方法与测量器具的原理,有初步的测量操作技能,能够分析测量误差与处理测量结果,并会设计检验园柱形的量规。

三、与其它课程的关系本课程与机械制图、金属工艺学、机械原理、机械另件以及机械制造工艺学等课程有密切联系。

前三门课为先行课程,机械另件为并行课程,并在零件课程设计中应用之。

后续课程为机械制造工艺等专业课程,并逐步在各专业课的学习以及毕业设计中应用。

四、本课程教学的重点、难点及在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1、课程重点:互换性的意义及术语,测量误差与测量原则以及公差制的结构特点与基本规律,形位公差的基本原则,粗糙的选择,形位公差的选择,形位公差与尺寸公差的关系,齿轮传动各评定指标之间的相互关系,检查和建立尺寸链。

2、课程难点:术语的实质及相互联系,测量结果处理,公差与配合的选择,形位公差的选择,形位公差与尺寸公差的关系,齿轮传动各评定指标之间的相互关系,检查和建立尺寸链。

3、注意的问题:在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建立宏观测量与实际误差、微观测量与实际误差的理念。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基础教案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基础教案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基础教案第一章:概述1.1 课程介绍了解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基础的重要性和应用领域。

理解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基础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1.2 公差配合的概念解释公差配合的定义和作用。

介绍公差配合的分类和特点。

1.3 技术测量的概念解释技术测量的定义和目的。

介绍技术测量的重要性和常用测量方法。

第二章:公差配合的表示方法2.1 基本公差表示法解释基本公差的概念和作用。

介绍基本公差的表示方法和计算方法。

2.2 配合表示法解释配合的概念和作用。

介绍配合的表示方法和计算方法。

2.3 公差带表示法解释公差带的概念和作用。

介绍公差带的表示方法和计算方法。

第三章:公差配合的选用方法3.1 公差配合选用的一般原则介绍公差配合选用的基本原则和注意事项。

解释选用公差配合时需要考虑的因素。

3.2 公差配合选用的步骤介绍公差配合选用的具体步骤和方法。

解释选用公差配合时的计算和决策过程。

3.3 实例分析提供实例分析,帮助学生理解和应用公差配合选用的方法。

第四章:技术测量基础4.1 测量概述解释测量的概念和目的。

介绍测量的方法和常用测量工具。

4.2 测量误差与精度解释测量误差和精度的概念和区别。

介绍测量误差和精度的表示方法。

4.3 测量数据的处理介绍测量数据的处理方法和步骤。

解释测量数据的处理原则和注意事项。

第五章:常用测量工具与方法5.1 卡尺的使用介绍卡尺的概念和作用。

解释卡尺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5.2 千分尺的使用介绍千分尺的概念和作用。

解释千分尺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5.3 量棒的使用介绍量棒的概念和作用。

解释量棒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第六章:测量平面度6.1 平面度概念解释平面度的定义和作用。

介绍平面度的表示方法和测量工具。

6.2 平面度的测量方法介绍平面度的测量方法和技术。

解释不同测量方法的特点和适用场景。

6.3 实例分析提供实例分析,帮助学生理解和应用平面度的测量方法。

第七章:测量直线度7.1 直线度概念解释直线度的定义和作用。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教学大纲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教学大纲
要求学生:掌握键联结的种类和用途、公差与配合的特点及其在图样上 的标注。了解花键联结的种类和用途、定心方式,矩形花键公差与配合特点 及其在图样上的标注。 第十一章 渐开线圆柱齿轮精度及检验(支撑课程目标 2、3、4) 1. 齿轮传动的使用要求 2. 齿轮加工误差概述 3. 运动准确性评定指标及检测 4. 传动平稳性评定指标及检测 5. 载荷分布均匀性的评定指标及检测 6. 齿轮啮合侧隙的评定指标及检测 7. 齿轮安装误差的评定指标 8. 齿轮评定指标的精度等级及选择 9. 齿轮副侧隙 10. 齿坯精度及表面粗糙度 11. 齿轮精度的标注 12. 齿轮精度设计示例
要求学生:了解具有齿轮和齿轮副必须满足的四项使用要求;通过分析 各种加工误差对齿轮传动使用要求的影响,理解渐开线齿轮精度标准所规定 的各项公差及极限偏差的定义和作用;初步掌握齿轮精度等级和检验项目的 选用以及确定齿轮副侧隙的大小的方法;掌握齿轮公差在图样上的标注。
三、实验内容
序 实验名称
主要内容
支撑课程 是否必 学
求学生:了解测量的基本概念、常用术语、常用测量仪器。了解测量误 差与数据处理方法。 第三章 几何公差及检测(支撑课程目标 2、3、4) 1. 几何要素分类 2. 几何公差特征项目及其公差带的特点 3. 几何公差在图样上的标注方法 4. 形状公差带 5. 方向公差带 6. 位置公差带 7. 轮廓度公差带 8. 跳动公差带 9. 公差原则 10. 几何公差选择 11. 几何误差的检测
二、教学内容 绪言(支撑课程目标 1 和 2) 1. 本课程的性质、特点、任务 2. 互换性的概念、意义和作用 3. 极限与配合标准发展简介、计量技术发展简介 4. 优先数和优先数系 要求学生:了解互换性的概念、意义和作用、极限与配合标准的发展、计量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基础教案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基础教案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基础教案第一章:概述1.1 课程介绍介绍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基础课程的目的、内容和要求。

解释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在工程领域的重要性。

1.2 公差与配合的概念解释公差和配合的定义。

讨论公差和配合在零件设计和制造中的应用。

1.3 技术测量的基本概念介绍技术测量的定义和目的。

讨论常用的测量工具和技术。

第二章:公差配合的分类与标注2.1 公差配合的分类介绍公差配合的分类,包括间隙配合、过盈配合和过渡配合。

解释各类配合的特点和应用场景。

2.2 公差配合的标注介绍公差配合标注的方法和规则。

解释公差配合标注中的符号和表示方法。

2.3 公差配合的计算介绍公差配合计算的基本方法。

解释如何计算配合间隙、过盈和过渡配合的尺寸。

第三章:尺寸公差与形位公差3.1 尺寸公差介绍尺寸公差的定义和作用。

解释尺寸公差的基本概念和表示方法。

3.2 形位公差介绍形位公差的定义和作用。

解释形位公差的基本概念和表示方法。

3.3 尺寸公差和形位公差的应用讨论尺寸公差和形位公差在零件设计和制造中的应用。

解释如何确定尺寸公差和形位公差的要求。

第四章:测量技术基础4.1 测量工具与仪器介绍常用的测量工具和仪器,包括卡尺、千分尺、量规等。

解释这些工具和仪器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4.2 测量方法与技巧介绍常用的测量方法和技巧,包括直接测量、比较测量和光学测量。

讨论如何提高测量精度和减小误差。

4.3 测量数据处理介绍测量数据处理的基本方法,包括数据的记录、整理和分析。

解释如何利用测量数据进行质量控制和改进。

第五章: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在工程中的应用5.1 公差配合在工程设计中的应用讨论公差配合在工程设计中的重要性。

解释如何合理选择配合公差和尺寸公差。

5.2 技术测量在工程制造中的应用介绍技术测量在工程制造中的作用和重要性。

讨论如何利用技术测量保证零件的质量和精度。

5.3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工程案例,展示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在解决问题和提高产品质量方面的应用。

公差配合与测量教学大纲

公差配合与测量教学大纲

东南大学远程教育学院公差配合与测量课程教学大纲二、课程的地位、作用及任务1.本课程的地位: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是一门综合性的应用技术基础学科,它的形成和发展与机械、电子工业的发展密切相关。

该学科将实现互换性生产的标准化领域与计量学领域的有关知识结合在一起,涉及机械电子产品的设计、制造、维修、质量控制和生产组织管理等诸多方面。

从事机械工程的技术人员应具备这些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因此将《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课程列为机械类各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主要的应用技术基础课程。

本课程是以先修课程《高等数学》、《工程制图与计算机绘图》、《工程力学与材料力学》、《金属加工认识实习》等的理论教学为基础,它的后续课程是《机械设计基础》、《机械制造基础》、《现代加工技术》等,是介于基础课与专业课之间的专业基础课,是一门动手能力很强的理论联系实际的课程,可以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为测量技术工作打下很好的基础。

2.本课程的作用:使学生获得互换性、标准化、测量技术的基本知识,并具有一定工作能力,为从事机电产品、仪器、仪表的制造、维修、开发及科学研究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3.本课程的任务:它的任务是使学生获得机械零件的几何精度及相互配合、测量技术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三、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绪论1.教学内容互换性概述:互换性含义,完全互换与不完全互换,互换性生产的技术经济意义。

加工误差与公差:机械加工误差存在的客观性,加工误差的种类,把加工误差控制在公差的范围内,零件就可以实现互换性。

公差的标准化:公差与公差标准,公差标准化与互换性生产的关系及优先数系。

本课程的教学任务、要求与方法。

2.重点、难点重点:互换性的概念、加工误差与公差。

难点:加工误差与公差。

3.教学基本要求(1)理解互换性的概念,了解互换性的种类及互换性生产的技术经济意义。

(2)了解机械加工误差存在的客观性,加工误差与公差的关系及对零件互换性的影响。

(3)了解公差的标准化:公差与公差标准,公差标准化与互换性生产的关系及优先数系。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教案最全面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教案最全面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教案最全面第一章:绪论1.1 课程介绍了解《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课程的背景和重要性。

理解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在工程技术和制造行业中的应用。

1.2 公差配合的概念解释公差配合的含义和作用。

掌握基本公差和配合的分类。

1.3 技术测量的基本概念介绍技术测量的定义和目的。

掌握常用测量工具和仪器的基本原理和使用方法。

第二章:尺寸公差与配合2.1 尺寸公差的概念解释尺寸公差的概念和作用。

掌握基本尺寸、公称尺寸和实际尺寸的关系。

2.2 配合制度介绍配合制度的分类和特点。

掌握配合公差等级的表示方法。

2.3 配合的应用学习配合的选择和应用方法。

掌握配合公差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实例。

第三章:形状和位置公差3.1 形状公差解释形状公差的概念和作用。

掌握基本形状公差的表示方法。

3.2 位置公差介绍位置公差的概念和作用。

掌握基本位置公差的表示方法。

3.3 形状和位置公差的应用学习形状和位置公差的选择和应用方法。

掌握形状和位置公差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实例。

第四章:表面粗糙度4.1 表面粗糙度的概念解释表面粗糙度的含义和作用。

掌握表面粗糙度的表示方法。

4.2 表面粗糙度的测量介绍表面粗糙度的测量方法和仪器。

掌握表面粗糙度测量的基本技巧。

4.3 表面粗糙度的应用学习表面粗糙度的选择和应用方法。

掌握表面粗糙度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实例。

第五章:测量技术5.1 测量概述了解测量技术的概念和作用。

掌握测量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5.2 测量工具和仪器介绍常用测量工具和仪器的基本原理和使用方法。

掌握测量工具和仪器的选择和操作技巧。

5.3 测量误差与数据处理学习测量误差的概念和分类。

掌握数据处理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第六章:尺寸链与公差带6.1 尺寸链的概念解释尺寸链的含义和作用。

掌握尺寸链的构成和计算方法。

6.2 公差带的概念介绍公差带的含义和作用。

掌握公差带的表示方法。

6.3 尺寸链和公差带的应用学习尺寸链和公差带的选择和应用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基础》教学大纲
一、课程说明
适用专业:机械设备安装与维修、机械制造大类各专业
前期课程:《机械制图》
二、课程性质和任务:
课程性质:本课程是机械制造大类各专业、汽车类各专业的一门必修的技术基础课。

课程任务:培养学生具有互换性、标准化与计量的基本概念,使学生初步具有在机械设计中正确确定零件几何要素技术要求的能力;对学生进行测量技术基本技能的训练,使
学生初步建立测量误差的概念。

三、课程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通过讲课、实验、作业和考试等教学环节,本课程应达到以下基本要求:
1、建立互换性、标准化与计量的基本概念,初步具有从这方面考虑问题的能力。

2、比较确切地理解公差与配合的基本术语及定义,懂得其基本内容和特点,初步学会和掌握零件的精度设计内容和方法。

3、能够正确查阅公差表格,掌握各项公差的标注方法,正确理解机械图样上有关几何要素的技术要求。

4、一般了解几何参数测量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学会常用计量器具的使用,初步具备测量几何参数的基本技能。

(二)能力目标
1、具有识别机械图样上有关几何要素的技术要求的能力。

2、具有使用常用计量器测量几何参数的基本技能。

3、具有零件的精度设计的初步能力。

(三)思想教育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耐心细致的工作作风和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

四、教学内容和要求
(一)理论教学
1、绪论
内容要点:互换性的概念及意义,互换性与设计、制造、使用诸方面的关系。

标准化的重
要性、我国标准化与测试技术的概况、优先数和优先数系、本课程的性质、学习方法与要求。

教学要求:了解学习本课程的性质、学习目的与要求;解互换性和标准化的基本概念及重要性;掌握优先数和优先数系的特点。

2、光滑圆柱的公差与配合
内容要点:公差与配合的基本术语及定义、常用尺寸孔、轴的公差与配合、线性尺寸的一般公差、公差与配合的选用、光滑工件尺寸的检验、滚动轴承的公差与配合。

教学要求:了解《公差与配合》标准制定的意义;理解公差与配合各基本术语和定义及其相互运算关系;掌握尺寸公差和基本偏差的查表方法;初步掌握公差与配合标准选用的基本原则和方法;了解滚动轴承公差与配合的特点,掌握滚动轴承与轴和孔配合的选择原则。

3、测量技术基础
内容要点:测量与检验的概念、长度计量单位和基准量值的传递、测量器具和测量方法、测量误差的基本知识、测量器具的选用。

教学要求:了解测量的意义与要求;了解测量器具的基本度量指标;了解各种测量方法的基本特征;了解测量误差的概念、分类;掌握正确使用通用计量器具及处理测量结果的原则和方法;掌握光滑工件尺寸的检验方法。

4、形状和位置公差与测量
内容要点:形状和位置公差、误差的概念、形位公差的种类及标注方法、形位公差带、公差原则、形位公差的等级与公差值、形位误差的检测、基准的建立和体现、形位公差的选用。

教学要求:了解形状和位置公差的概念和意义;了解形状和位置公差的种类、公差带的特点;了解形状和位置误差的评定及测量方法;理解公差原则的含义;掌握形状和位置公差选用的原则和方法。

5、表面粗糙度
内容要点:表面粗糙度的概念、表面粗糙度的评定标准、表面粗糙度的标注方法、表面粗糙度的选择原则。

教学要求:了解表面粗糙度的作用(表面粗糙度对机器零件使用性能的影响);了解表面粗糙度评定参数的名称、代号及含义;理解表面粗糙度的选用原则;初步了解表面粗糙度常用的测量方法;掌握表面粗糙度的标注方法。

(6)螺纹的公差与配合
内容要点:螺纹的种类及主要使用要求、螺纹几何参数误差对螺纹互换性的影响、普通螺纹的公差与配合国家标准、螺纹的测量。

教学要求:了解螺纹几何参数的误差对互换性的影响;了解普通螺纹公差与配合标准的基本内容;建立普通螺纹的作用中径的概念;了解常用螺纹的检测方法;掌握查阅公差表格的方法和螺纹的合格性的判断方法。

7、圆柱齿轮公差与测量
内容要点:齿轮传动的种类及其使用要求、齿轮误差的评定指标和测量、渐开线圆柱齿轮的精度、侧隙的规定及检测、齿轮公差组、检验组及评定项目的确定。

教学要求:了解齿轮副传动的四项使用要求及其对齿轮传动的影响;了解齿轮各种加工误差对齿轮使用要求的影响(以滚齿加工为典型);了解齿轮副侧隙的影响因素及保证侧隙的方法;了解齿轮综合测量及常用单项测量的原理及方法;理解圆柱齿轮公差标准所规定公差项目的定义及其对使用要求的影响;掌握齿轮精度等级及检验项目的选择原则和在图样上正确标注齿轮公差及检验项目的方法。

(二)实践教学
实验的要求:通过实验,要求学生了解几何参数测量的基本工具和方法,初步具备使用和调整一般测量器具的能力,巩固有关公差标准的理论和概念,培养科学实验能力的重要手段。

选做1-3个实验:
1、常用量具的使用方法
2、轴、孔直径及形状误差测量
3、位置误差的测量
五、学时分配建议
1、理论教学学时分配
2、实践教学学时分配
六、教学方法
课堂教学是本课程的主要教学手段,对教学质量起决定作用。

在教学中应重视对公差配合基本术语、定义的学习与理解,注意各术语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并充分发挥各种媒体在教学中的优势,利用实物、模型、挂图和组织参观等直观性较强的教学手段进行教学。

实验教学的任务是使学生了解常用测量器具的原理和基本测量方法,受到测量技能的基本训练。

通过实验加工对互换性的感性认识。

为此要求机械类专业的学生应完成一定学时的实验,并认真填写实验报告。

七、考核及成绩评定方式
1、布置作业5-7次。

2、期末考试采取开卷方式。

3、期评成绩=期末考试成绩+平时成绩;其中考试成绩占60%。

平时成绩(包括实验成绩)占40%。

八、推荐教材及参考书目
推荐教材:
1、胡瑞华.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基础》.中国劳动出版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