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力的平衡教案

合集下载

八年级物理下册《力的平衡》教案、教学设计

八年级物理下册《力的平衡》教案、教学设计
五、作业布置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巩固本章节所学知识,我设计了以下作业:
1.必做作业:
-完成课本上的习题:选择与力的平衡相关的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以检验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力的平衡实验报告:要求学生结合课堂实验,撰写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的、原理、过程、结果和结论等,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知识拓展:引导学生探讨力的合成与分解,通过图示法和实际操作,帮助学生掌握力的合成与分解方法。
-应用练习:设计不同难度的习题,让学生独立或合作完成,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教学评价:
-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包括课堂提问、实验报告、小组讨论和课后作业等,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鼓励学生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培养学生的自我监控和反思能力。
(二)讲授新知
在讲授新知环节,我将结合课本内容,详细讲解力的平衡条件。首先,介绍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和作用点。通过图示和实例,让学生理解力的作用效果与这三个要素的关系。
接着,重点讲解二力平衡的条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为了加深学生的理解,我将采用实物演示和动画模拟的方式,展示二力平衡的过程。同时,引导学生通过实验验证这一平衡条件。
(三)学生小组讨论
在学生掌握力的平衡条件后,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生活中的力的平衡实例进行分析,如:自行车轮子的平衡、秋千的摆动等。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的力的平衡知识,探讨这些实例中的力的平衡条件。
在讨论过程中,鼓励学生积极表达自己的观点,并学会倾听、尊重他人的意见。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一)导入新课
在课堂开始时,我将以一个简单的互动实验导入新课。邀请两位学生上台,分别拿着一根杠杆的两端,并在杠杆的中间放置一个小球。通过调整小球的位置,使杠杆保持平衡。此时,向学生提问:“为什么杠杆能够保持平衡?”引导学生思考力的作用和平衡的条件。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八章2. 力的平衡 教案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八章2. 力的平衡  教案

力的平衡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平衡状态、平衡力、二力平衡的概念。

(2)通过实验探究总结二力平衡条件。

(3)了解二力平衡在日常生活、生产中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1)经历二力平衡条件实验探究过程,培养学生观察和实验能力;(2)通过对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观察生活中的平衡现象,初步领略自然现象中的美妙与和谐,培养对科学的热爱和对生存空间探索的欲望。

【教学重难点】:重点:二力平衡的条件的探究过程。

难点:①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②平衡力与相互作用力的区别。

(备注:相互作用力和平衡力的区分是个难点,可让学生很熟悉平衡力之后,再综合对比。

循序渐进,降低难度)【教学教具】学生器材:带滑轮的铁架台、钩码、纸片、细线、小车、剪刀、自制带滑轮长木板媒体应用:电子白板等【教学过程】播放走近科学----《概念磁悬浮球车》,设置悬疑,引入新课。

一、平衡状态、平衡力、二力平衡1、回忆牛顿第一运动定律的内容,得平衡状态的概念:物理学中把运动状态不改变的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称为平衡状态。

【学生活动1】:列举生活中处于平衡状态的物体。

【学生活动2】尝试画出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受力示意图。

【教师总结】:物体在受到几个力作用时,力的作用效果相互抵消,也可能保持平衡状态,物理学中,把平衡状态下物体所所受的这几个力,称为平衡力。

初中物理学从把最简单的两个力使物体处于平衡状态,称为二力平衡。

二、平衡条件【引入】:提问:物体受任意两个力,一定会处于平衡状态吗?-------引出两个力使物体处于平衡状态,这两个力需要满足一定的条件(1)刚开始启动的汽车(2)光滑斜面的上的加速下滑的小球(画图受力分析)【探究过程】:1、提出问题:施加于物体的两个力,要满足什么条件才能使物体保持平衡状态呢?2、猜想与假设:【引导】二力平衡时,两个力的作用效果相互抵消,力的哪三要素影响力的作用效果?所以二力平衡的条件可能与力的三要素有关。

教科版八年级下册第八章第2节《力的平衡》教学设计

教科版八年级下册第八章第2节《力的平衡》教学设计
3.分析实例,让学生理解平衡力的计算方法,如如何计算摩擦力、弹力等。
(三)学生小组讨论,500字
1.教师提出问题:如何判断一个物体是否处于力的平衡状态?引导学生分组讨论。
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运动等。
3.教师点评各小组的讨论成果,总结判断力的平衡状态的方法。
2.学生分享生活中遇到的力的平衡现象,如走钢丝、翘翘板等,讨论这些现象背后的物理原理。
3.教师总结:力的平衡是物体在受到多个力的作用下,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
(二)讲授新知,500字
1.教师通过实验,演示二力平衡的条件:共线、反向、等大。引导学生观察并总结这些条件。
2.讲解平衡力的种类,如重力、摩擦力、弹力等,并举例说明它们在实际中的应用。
(2)讲解二力平衡条件,结合实例进行分析,让学生掌握判断二力是否平衡的方法。
(3)介绍平衡力的种类,如重力、摩擦力、弹力等,并讲解计算方法。
3.课堂巩固:
(1)设计具有代表性的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和解答。
(2)分组讨论,针对难点问题进行交流,共同寻找解决方法。
4.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重点知识进行梳理,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
八年级下册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物理知识基础,他们对力的概念、作用效果等方面有了初步的了解。但在力的平衡这一章节,学生对平衡状态的理解可能还不够深入,对平衡条件的掌握可能存在困难。此外,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可能难以将理论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以下几点:
1.强化学生对力的平衡概念的理解,注重基础知识的巩固。
2.通过实例分析、实验操作等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建立平衡条件的认识,提高问题解决能力。
3.针对学生个体差异,实施差异化教学,关注学困生的辅导,确保每位学生都能跟上教学进度。

八年级物理教案——力的平衡

八年级物理教案——力的平衡

教学目标:1.了解力的平衡的概念;2.能够判断物体处于力的平衡的条件;3.通过实验观察,探究物体处于力的平衡的原理;4.掌握力的平衡的判断方法。

教学重点:1.力的平衡的概念和条件;2.力的平衡的判断方法。

教学难点:1.力的平衡的判断方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引入话题:你是否遇到过力的平衡的情况?能否举出一些例子?2.回顾上一节课所学的力的概念和作用力的三要素。

二、概念讲解(10分钟)1.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力的平衡?什么情况下物体处于力的平衡?2.通过举例,解释力的平衡的概念和条件。

三、力的平衡的实验(15分钟)1.实验前的准备:将一个小球放在水平桌面上,用手指轻轻接触小球的一侧,观察小球的反应。

2.实施实验:让学生按照前面的准备操作进行实验,观察小球的反应。

3.思考问题:为什么小球是静止的?小球处于什么样的力的平衡状态?四、力的平衡的判别方法(10分钟)1.讲解力的平衡的判别方法:物体处于力的平衡时,可以通过以下方法判断:a.物体上的所有力的合力为零;b.物体上的所有力的合力的矢量和为零;c.物体上的所有力对应的力臂之和为零。

五、实例分析(15分钟)1.给出一些实例情境,让学生判断物体是否处于力的平衡状态,并用力的平衡的判别方法解释原因。

六、练习与讨论(15分钟)1.给学生几道练习题,让他们运用力的平衡的判别方法判断物体是否处于力的平衡状态。

2.学生互相讨论,得出结果并向全班报告。

七、总结归纳(10分钟)1.总结力的平衡的概念、条件和判断方法。

2.强调力的平衡与物体静止之间的关系。

八、拓展延伸(10分钟)1.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情况下物体可能不处于力的平衡状态?请给出一些例子。

九、作业布置(5分钟)1.思考题:什么情况下物体的合力为零?什么情况下物体的合力不为零?2.练习题:完成课堂上未能完成的练习题。

十、课堂总结(5分钟)1.整理课堂笔记,梳理知识脉络。

2.学生针对本节课的思考题进行答疑和讨论。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八章第二节力的平衡优秀教学案例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八章第二节力的平衡优秀教学案例
(二)讲授新知
1.讲解二力平衡的条件,包括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作用在同一物体上。
2.通过示例和实验,引导学生理解相互作用力的特点,如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作用在两个不同物体上。
3.运用生活中的实例,解释力的平衡在实际中的应用,如自行车骑行过程中的人体平衡。
讲授新知的过程中,通过理论讲解、示例分析和实验演示,使学生深入理解力的平衡条件和相关概念。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八章第二节力的平衡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本节课为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八章第二节力的平衡优秀教学案例。力的平衡是物理学中的重要概念,是解释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关键。本节课主要内容有:二力平衡条件的探究、相互作用力的鉴别、运用平衡条件解决实际问题等。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力的平衡条件,能运用平衡条件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探究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以“生活化、情境化、探究化”为教学原则,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讨论、分析等方法,主动探究力的平衡条件。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同时,结合现代教育技术,运用多媒体课件和教学软件,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生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的能力。
2.学会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3.运用多媒体课件和教学软件,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生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参与课堂,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的能力。同时,运用多媒体课件和教学软件,使课堂更加生动有趣,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八章第二节力的平衡教学设计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八章第二节力的平衡教学设计
-布置与生活相关的力的平衡问题,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和解答。
-鼓励学生在家中或学校进行力的平衡实验,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以生活中的实例引入新课,如:“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见过哪些物体保持平衡的现象?比如跷跷板、天平等,它们为什么能保持平衡呢?”通过这个问题,让学生思考并意识到力的平衡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力的平衡条件的理解与应用,以及力矩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难点:如何将力的平衡条件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特别是涉及到多个力的合成与分解。
(二)教学设想
1.采用情境教学法,引入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感知力的平衡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通过展示平衡的天平、静止的自行车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现象背后的力的平衡原理。
4.培养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物理现象,认识到物理知识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提高学生的生活品质。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在学习力的平衡这一节内容时,已经具备了基本的力学知识,如力的概念、力的作用效果等。在此基础上,他们对力的平衡概念的理解和掌握将更加深入。然而,学生在理解力的平衡条件以及运用这些条件解决实际问题时,可能会遇到一定的困难。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以下几点: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感悟,以及对本节课知识点的理解。
3.教师对学生的分享进行点评,强调重点内容,并指出易错点,提醒学生在课后复习时注意。
4.结束语:“力的平衡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希望同学们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提高我们的生活品质。”
五、作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布置
为了巩固学生对力的平衡知识的掌握,特布置以下作业:

八年级《力的平衡》教案、教学设计

八年级《力的平衡》教案、教学设计
6.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力的平衡原理,鼓励学生提问、发表观点,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7.结合物理学史,介绍有关力的平衡的研究历程,让学生了解科学家的探索过程,培养科学精神。
8.重视评价与反馈,通过课堂提问、作业批改、实验报告等方式,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学生的薄弱环节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
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物理知识和实验操作能力,他们对力的概念有初步的了解,能够识别一些基本的力的作用。然而,对于力的平衡这一抽象概念,学生可能还缺乏直观的认识和理解。在学习本章节时,学生可能面临以下挑战:
1.理解力的平衡条件中的“作用在同一直线上”和“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要求,需要通过具体实例和实验来加深印象。
2.利用模型和教具,如平衡鸟、杠杆等,进行直观演示,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理解力的平衡条件。同时,设计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创设实验情境,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力的平衡实验,如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不同方向的力,使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力的平衡条件。在实验过程中,教师进行巡回指导,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纠正错误操作。
4.设计梯度性的练习题,从简单的二力平衡问题入手,逐步过渡到多力平衡问题,帮助学生逐步提升解题能力。同时,注重题目类型的多样性,如选择题、填空题、计算题和实际问题分析题,全面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5.强化概念教学,通过图示、表格等形式,帮助学生梳理力的平衡条件,明确各个条件之间的关系,使学生能够在复杂问题中快速识别和应用力的平衡原理。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力的平衡条件的理解与应用,以及在实际问题中的分析能力。
2.难点:如何使学生将力的平衡原理内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特别是在多力作用下的平衡问题。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教案:8.2力的平衡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教案:8.2力的平衡

教案:人教版八年级物理——8.2力的平衡一、教学内容1. 二力平衡条件的探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作用在同一物体上。

2. 平衡力的辨别:根据二力平衡条件,判断两个力是否为平衡力。

3. 平衡状态的判断:物体在平衡力作用下,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二、教学目标1. 理解二力平衡条件,能够判断平衡力。

2. 能够运用二力平衡条件分析实际问题,解决生活中的力学问题。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二力平衡条件的理解和应用,平衡力的辨别。

2. 教学重点:二力平衡条件的记忆,平衡力的判断,平衡状态的识别。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实验器材(如弹簧测力计、细绳、木板等),多媒体教学设备。

2. 学具:笔记本、笔、实验报告单。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讲解一个简单的力学现象,如拉车实验,引导学生思考物体在平衡力作用下的状态。

2. 知识讲解:(1)介绍二力平衡条件,解释每个条件的含义。

(2)讲解如何判断平衡力,举例说明。

(3)讲解平衡状态的判断,给出具体例子。

3. 实验操作:分组进行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观察实验现象,验证二力平衡条件。

4. 例题讲解:分析几个典型的力学问题,运用二力平衡条件解决问题。

5. 随堂练习:布置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现场解答,巩固所学知识。

7. 布置作业:布置一些有关平衡力的题目,让学生课后思考。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主要包括二力平衡条件、平衡力的辨别、平衡状态的判断。

设计简洁明了,突出重点。

七、作业设计1. 判断题:(1)物体在平衡力作用下,一定处于静止状态。

()(2)二力平衡条件中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作用在同一物体上四个条件必须同时满足。

()2. 选择题:(1)下列哪个选项是平衡力?()A. 两个大小相等、方向相同的力B. 两个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力C. 两个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不同物体上的力D. 两个大小不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力3. 简答题:(1)请简要说明二力平衡条件的四个要素。

2024-2025学年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8.2力的平衡

2024-2025学年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8.2力的平衡

20242025学年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8.2 力的平衡作为幼儿园教师,我设计了这节力的平衡课程,旨在让孩子们通过实践和游戏的方式,理解力的平衡概念,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能够理解力的平衡的概念,知道什么是平衡力。

2.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提高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

3. 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二、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力的平衡的概念,知道什么是平衡力。

2. 教学重点:通过实践和游戏,让幼儿体验力的平衡,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三、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平衡木,小车,球,绳子,秤。

2. 学具:每个孩子一本记录本,一支笔。

四、活动过程:1. 引入:我们今天要来进行一个力的平衡的实验,看看我们能否找到平衡点。

2. 讲解:我会向孩子们解释力的平衡的概念,让他们知道什么是平衡力。

3. 实践:孩子们分组进行实践,使用教具进行力的平衡实验,记录他们的实验结果。

4. 分享:每组分享他们的实验结果,大家共同讨论,找出力的平衡的规律。

5. 游戏:我们来进行一个力的平衡的游戏,看看孩子们能否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游戏中。

五、活动重难点:1. 活动难点:让幼儿理解力的平衡的概念,知道什么是平衡力。

2. 活动重点:通过实践和游戏,让幼儿体验力的平衡,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六、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我会反思这节课的实施情况,看看孩子们是否理解了力的平衡的概念,是否能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践中。

通过这节课,我希望孩子们能够理解力的平衡的概念,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提高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

同时,我也希望通过这节课,让孩子们能够体验到科学的乐趣,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设计这节力的平衡课程时,我发现了几个需要重点关注的细节。

让孩子们理解力的平衡的概念,知道什么是平衡力,这是这节课的教学难点。

如何通过实践和游戏,让孩子们体验力的平衡,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这是这节课的教学重点。

8.2力的平衡教案

8.2力的平衡教案

第二节力的平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什么是力的平衡。

2.知道二力的平衡及二力的平衡的条件。

3.能应用二力的平衡求力的大小或判断物体的状态。

过程与方法:1. 探究二力的平衡条件。

2.探究二力平衡和相互作用力的区别。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物体静止时合力为0的现象。

【教学重点】让学生知道二力平衡的条件,了解物体运动状态变化的原因。

【教学难点】实验探究二力平衡条件并认识到平衡力与相互作用力的区别。

【教具准备】两端有滑轮的直木板,小车模型(玩具小车)、挂盘、砝码等。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牛顿第一定律告诉我们,物体在不受外力的时候总要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但是静止或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并非都不受力。

(例如:悬挂的电灯、平直轨道上匀速行驶的火车)而有受力的物体,运动状态也可以改变。

(例如:用力踢球,球由静止变为运动)物体在受到力的作用时,为什么有些可以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有些却不能?这些力和物体的运动状态之间有什么联系呢?(二)进行新课一、力的平衡请大家思考,你见过的哪些物体受到力的作用并保持静止状态?教室内的吊灯受到重力和拉力,吊灯保持静止。

放在地上的水桶受重力和地面对它的支持力,水桶静止。

课桌受到重力,书本对它向下压的力和地面的支持力,课桌静止。

物体受到力的作用,物体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的情况也能见到。

一列火车在一段平直的轨道上匀速行驶,火车受重力、支持力、水平向前的牵引力和向后的阻力。

物体在受到几个力作用时,如果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就说这几个力相互平衡。

否则这几个力就不能平衡。

二、二力平衡条件二力平衡的情况最简单,我们先研究这种情况。

演示实验:教师演示课本图6—26所示实验并讲解这个木块受两个拉力。

当两个拉力大小不等时,木块不能保持静止。

物体将向较大的力的方向加速运动。

这两个力不能平衡。

当两个力大小相等,力的方向互成角度时,木块也不能保持静止。

物这两个力不能平衡。

初中物理二力平衡教案

初中物理二力平衡教案

初中物理二力平衡教案【篇一:八年级物理下册8.2 二力平衡教案(新人教版)】 8.2二力平衡牛顿第一定律和二力平衡是解决单个物体在不同的力学情境下所遵循的规律问题,应用非常广泛。

不同的物体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对于力,不能脱离受力物体和施力物体而独立存在,讨论和解决问题时必然要涉及施力物体与受力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及它们之间所遵循的规律,牛顿第三定律揭示的就是这一规律。

教材对于牛顿第三定律的内容没有以定律形式出现。

而是通过司空见惯的实例得到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概念,再与通过实验总结出的二力平衡进行比较,最后再回到实际应用中去。

教学重点对二力平衡的理解及应用.教学难点作用力、反作用力与平衡力的区别.课时安排1课时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 理解二力平衡的确切含义,会用它解决有关问题;2. 知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知道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概念;3.会区分平衡力与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过程与方法1.观察生活中力的相互作用现象,思考力的相互作用的规律;2.通过实验探究力的相互作用规律;3.通过鼓励学生动手、大胆质疑、勇于探索,可提高学生自信心并养成科学思维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经历观察、实验、探究等学习活动,培养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2.通过研究性学习,获得成功的喜悦,培养学好物理的信心;3.培养与人合作的团队精神。

课前准备弹簧、弹簧测力计两个、力传感器、钩码、计算机。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课件导入吊灯受到几个力的作用?吊灯的运动状态怎样?放在桌面上的书,书的运动状态如何?做匀速直线运动的小汽车受力如何?苹果静止在桌面上,跳伞运动员匀速下落。

问题与思考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为什么吊灯、书、小汽车、苹果和运动员受到力的作用还能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知识要点:1.物体在几个力的作用下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就说该物体处于平衡状态。

2.处于平衡状态下的物体所受的几个力叫做平衡力。

3.当物体在两个力的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时,我们就说这两个力相互平衡,简称二力平衡。

八年级物理下册8.2力的平衡教案(新版)教科版

八年级物理下册8.2力的平衡教案(新版)教科版
答案:力的平衡是指物体受到两个力的作用时,能够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2)请列举两个力的平衡的例子。
答案:例子1:悬挂在天花板上的灯泡受到重力和绳子拉力的作用,保持静止状态。
例子2:放在桌面上的书本受到重力和桌面对其支持力的作用,保持静止状态。
5. 应用题
(1)一个物体受到两个力的作用,其中一个力的大小为10N,方向为水平向右,另一个力的大小为8N,方向为水平向左。请判断这两个力是否平衡,并说明理由。
八年级物理下册 8.2力的平衡教案 (新版)教科版
主备人
备课成员
教材分析
《八年级物理下册 8.2力的平衡教案 (新版)》教科版,主要讲述了力的平衡的相关知识。本节课通过讲解二力平衡的条件、作用效果以及应用,使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力的平衡的概念,能够运用力的平衡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本节课通过探究实验、小组讨论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力的平衡的内涵,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② 力的平衡是力的一种特殊状态。
5. 力的平衡与实际问题的联系:
① 分析物体受力情况,判断物体的平衡状态。
② 运用力的平衡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设计桥梁、塔吊等。
6. 实验操作步骤:
① 准备实验器材,了解实验原理。
② 进行实验操作,观察和记录实验结果。
③ 分析实验数据,得出实验结论。
7. 团
② 相互讨论,分析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③ 共同探讨,总结实验结果和经验教训。
板书设计应条理清楚、重点突出、简洁明了,以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同时,板书设计应具有艺术性和趣味性,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可以通过使用彩色粉笔、图表、示意图等元素,使板书更具吸引力。例如,可以使用箭头表示力的方向,使用不同颜色表示不同的力,或者绘制一些与力的平衡相关的有趣图案,如天平、翘板等,以增加板书的趣味性。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教案设计:8.2力的平衡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教案设计:8.2力的平衡

8.2.二力平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什么是二力平衡。

(2)理解二力平衡的条件及物体在平衡力作用下的运动状态2.过程与方法(1)通过具体事例了解力的平衡。

(2)通过实验探究,知道二力平衡条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乐于探索日常生活中物理道理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实验探究,知道二力平衡的条件难点:知道一对平衡力与一对相互作用力的区别教具:二力平衡演示器、小车、50g钩码一盒、细线三.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平时生活中,我们往往会因为匆忙而忘记一些事情。

比如说:当我们上学赶时间而匆忙地下楼,等到楼下才想起忘记某本书或其它小件东西没带下来,往往会叫人从楼上扔下来。

演示:书本从高处下落的运动情况。

提问:书本下落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它的运动状态是否发生了改变,知道是为什么吗?小结: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二)新课教学1.平衡状态和平衡力质疑:物体受到力的作用于时,运动状态是否一定发生改变呢?展示图片:黄山飞来石,匀速直线行驶的汽车。

分析:都受到力的作用,但运动状态没有必生改变,是因为它们在几个力的作用效果相互抵消了,相当于不受力。

牛顿第一定律告诉我们,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故对牛顿第一定律就理解为,物体所受力的合力为零,即所受力的作用效果相互抵消,相当于不受力的作用。

结论:物体在几个力的作用下,但是这几个力的作用效果相互抵消,就相当于不受力。

我们就说这几个力相互平衡。

这时物体就处于平衡状即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所以,判断物体是否受平衡力作用时,只要看它是否保持平衡状态。

2.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多媒体演示:吊在天花板上的吊灯;匀速下降的跳伞运动员。

引导学生分析这些物体各处于什么运动状态?他们分别受到哪些力的作用?小结:当物体在两个力的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时,就称作二力平衡。

(1)提出问题,引导猜想。

物体在两个力的作用下是否一定保持平衡状态呢?要物体处于平衡状态,这两个力应该满足什么样的条件呢?(学生进行猜想。

2024-2025学年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8.2力的平衡

2024-2025学年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8.2力的平衡

20242025学年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8.2 力的平衡在教学过程中,我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本节课的设计意图是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和思考,掌握力的平衡的概念,了解二力平衡的条件,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一、教学目标:1. 知道什么是力的平衡,理解二力平衡的条件。

2. 能够运用力的平衡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力的平衡的概念,二力平衡的条件。

难点:二力平衡条件的理解和运用。

三、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包括绳子、挂钩、滑轮等)。

2. 学具:笔记本,笔。

四、活动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验,让学生感受力的作用。

将一根绳子穿过一个挂钩,再将绳子的另一端绑在一个滑轮上,让学生用力拉绳子,观察挂钩的运动。

学生发现,当用力拉绳子时,挂钩处于静止状态,说明在挂钩上受到了一个平衡力。

2. 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在不同力的作用下,挂钩的运动状态。

通过实验,学生发现,当两个力的方向相反、大小相等时,挂钩处于平衡状态。

3. 讲解力的平衡的概念:根据实验结果,讲解什么是力的平衡,解释二力平衡的条件。

4. 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出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力的平衡的知识进行解答。

例如:一个物体挂在绳子上,如果想要使物体保持静止,应该如何调整绳子上的力?6. 布置作业:让学生课后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与力的平衡有关的问题。

五、活动重难点:1. 重点:力的平衡的概念,二力平衡的条件。

2. 难点:二力平衡条件的理解和运用。

六、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和实际问题,让学生掌握了力的平衡的概念和二力平衡的条件,能够在实际情境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但在课堂上,对于部分学生来说,对于二力平衡条件的理解和运用还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在课后加强练习和辅导。

七、拓展延伸:让学生运用力的平衡的知识,解决生活中与力的平衡有关的问题。

人教八下物理第八章8.2力的平衡教案

人教八下物理第八章8.2力的平衡教案

教案:人教八下物理第八章 8.2 力的平衡一、教学内容1. 平衡状态的定义:物体在受到多个力作用时,如果能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那么它所受到的力就是平衡力。

2. 平衡力的条件:一个物体受到两个力的作用,如果这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那么这两个力就是平衡力。

3. 平衡力的判定:判断两个力是否是平衡力,可以根据“一物、二力、三条件”的原则进行判定。

4. 物体受力分析:通过实例分析,了解物体在受到平衡力作用时的受力情况。

5. 平衡力的应用:了解平衡力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杠杆、滑轮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平衡状态的定义,了解物体在受到平衡力作用时能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2. 让学生掌握平衡力的条件,学会判断两个力是否是平衡力。

3.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平衡力的判定方法,物体受力分析。

2. 教学重点:平衡状态的定义,平衡力的条件。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课件、黑板、粉笔、实验器材。

2. 学具:课本、练习册、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并举例说明生活中常见的平衡现象,如人骑自行车、天平称重等。

2. 概念讲解:讲解平衡状态的定义,强调物体在受到平衡力作用时能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3. 平衡力的条件:讲解平衡力的条件,即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4. 平衡力的判定:介绍“一物、二力、三条件”的原则,让学生学会判断两个力是否是平衡力。

5. 物体受力分析: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了解物体在受到平衡力作用时的受力情况。

6. 平衡力的应用:讲解平衡力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杠杆、滑轮等。

7. 例题讲解:分析并解答课本上的典型例题,让学生学会运用平衡力的知识解决问题。

8. 随堂练习:布置随堂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平衡状态:物体在受到平衡力作用时能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八年级物理下册82二力平衡教案.doc

八年级物理下册82二力平衡教案.doc

课题8.2二力平衡课时2授课时间年月曰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平衡状态是指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知道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所受力的叫平衡力,最简单的平衡情况是二力平衡;理解二力平衡条件;能利用平衡条件解决简单的平衡问题.2.过程与方法学会从分析一个物体上受到几个力到能知道这几个力的平衡关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有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的意识.教学重点二力平衡条件教学难点 1.二力平衡中的“二力同线”问题2.匀速直线运动时二力平衡的条件教学方法科学探究法教学准备两把弹簧秤,一块轻质塑料片(片上有几个洞),一把剪刀。

教学流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再次备课.引入新课.新课教学第一课时提问:惯性定律的内容是什么?能不能反过来说,凡是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物体都没有受到外力呢?列举: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的汽车、静止在路边的人、在空中匀速下降的跳伞运动员。

提问:他们是否受到力的作用?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平时生活中观察到的物理现象,举出身边一两个受力物体的实例,分析它们的受力情况及运动状态,在黑板上画出物体所受力的示意图。

(比如放在桌子上不动的墨水瓶,挂在天花板上不动的电灯匀速运动的小车等)(一)、力的平衡1、物体在受到几个力的作用时,如果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就说这几个力平衡”,这时物体处于平衡状态。

在几个力平衡中,二力平衡是最简单的,我们来研究二力平衡的情况。

2.二力平衡的条件物体受到两个力的作用时,如果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就说这两个力平衡。

仍从同学所举的例子中找出实例,使学生认识到物体在两个力的作用下,并不一定就能保持静根据提问内容,积极思考,认真作答。

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展示其所举的实例,利用这些例子使学生认识到:当一个物体受几个力作用时,也能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三、随堂练习四、课堂小结五、布置作业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人教版物理八下 8.2二力平衡教案

人教版物理八下 8.2二力平衡教案

教案:人教版物理八下 8.2 二力平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人教版物理八下第8.2节,主要讲述二力平衡的条件和应用。

教材中详细介绍了二力平衡的四个条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作用在同一物体上。

同时,还通过实例说明了二力平衡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二力平衡的四个条件,并能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2.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其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通过合作、探究的方式,深入理解二力平衡的概念。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二力平衡的四个条件及其应用。

难点:如何判断一个物体是否处于二力平衡状态。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黑板、粉笔、实验器材(如悬挂的物体、弹簧测力计等)。

学具:笔记本、课本、练习题。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一个悬挂的物体,让学生观察并描述物体受到的力。

引导学生思考:物体为什么能保持静止?2. 理论知识讲解:介绍二力平衡的四个条件,并通过实例解释每个条件的意义。

3. 例题讲解:给出一个具体的例子,让学生判断物体是否处于二力平衡状态。

通过分析,引导学生运用二力平衡的四个条件进行判断。

4. 随堂练习:给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判断物体是否处于二力平衡状态。

教师及时给予解答和指导。

5. 课堂小结:6. 板书设计:板书二力平衡的四个条件,并用实例进行说明。

7. 作业设计:答案:根据二力平衡的四个条件进行判断。

2. 应用题:某物体受到两个力的作用,一个力的大小为10N,方向为水平向右;另一个力的大小为8N,方向为水平向左。

判断物体是否处于平衡状态,并说明理由。

(给出答案)3. 讨论题:讨论二力平衡在生活中的应用,举例说明。

(给出答案)8.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理论知识讲解、例题讲解、随堂练习、课堂小结、板书设计、作业设计和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等环节,全面介绍了二力平衡的条件和应用。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教具和学具,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其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初中物理教案二力平衡

初中物理教案二力平衡

8.2 二力平衡1、某实验小组探究二力平衡条件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M为一轻薄塑料片,实验中所用的钩码均为100g,不计绳重及摩擦(g取10N/kg)。

(1)在图甲的装置中滑轮的作用是。

(2)当左右两端同时各挂1个钩码时,塑料片静止,其左端受到的拉力F1与右端受到的拉力F2的方向;当左端再挂上一个钩码时,如图乙所示,塑料片将做 (选填“匀速”或“变速”)运动。

(3)在图甲实验的基础上,用剪刀将塑料片从中间剪断,断开的塑料片向两边加速运动,说明不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平衡(选填“能”或“不能”)。

2、物理课本放在水平桌面上,文具盒放在物理课本上,则( )A.物理课本受到的重力和桌面对物理课本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B.物理课本对桌面的压力和桌面对物理课本的支持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C.物理课本对文具盒的支持力和文具盒对物理课本的压力是一对平衡力D.桌面对物理课本的支持力和文具盒对物理课本的压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3、下列各图中属于平衡力的是( )4.用电线挂在天花板上的电灯静止时受到的一对平衡力是( )A.电线对电灯的拉力和电灯受到的重力B.电灯对电线的拉力和电线对电灯的拉力C.天花板对电线的拉力和电线对天花板的拉力D.电灯对电线的拉力和电灯受到的重力5.如图,一架直升机吊着一辆坦克悬停在空中,在此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直升机对坦克的拉力和坦克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B.直升机对坦克的拉力和坦克的重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C.直升机的重力和坦克的重力大小必定相等D.直升机对坦克有拉力而坦克对直升机没有拉力5题图 6题图 7题图6.研究二力平衡的条件时,小明用剪刀将图中静止的薄塑料片从中间剪断,他要研究的是这两个力是否( )A.作用在同一直线上B.方向相反C.作用在同一物体上D.大小相等7.如图所示,甲、乙两个弹簧测力计放在水平面上并相互钩在一起,用水平拉力F1和F2分别拉开,F1=F2=5 N,两弹簧测力计静止时,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甲对乙的拉力和乙对甲的拉力是一对平衡力B.甲受力平衡,乙对甲的拉力是5 N,甲的示数是5 NC.乙受力平衡,甲对乙的拉力是5 N,乙的示数是10 ND.甲和乙受到的合力均为零,示数均为零8.如图所示,一灯泡通过电线悬挂在天花板下,保持静止。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八章同步教学设计8.2.力的平衡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八章同步教学设计8.2.力的平衡
(3)鼓励学生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培养学生的自我反思和批判性思维。
4.教学资源:
(1)充分利用教材、实验器材等现有资源,开展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
(2)开发拓展性资源,如科普文章、视频资料等,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3)加强与其他学科的融合,如数学、生物等,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例题: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并简要说明理由。
(1)两个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如果它们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那么这两个力一定能够使物体保持平衡。
(2)一个物体受到三个力的作用,如果其中两个力的合力与第三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那么这个物体一定能保持平衡。
2.提高作业:设计一些综合性的题目,让学生运用力的平衡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总结归纳
1.知识梳理: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力的平衡条件、力的合成与分解方法等知识点。
2.方法总结:教师强调物理学习方法,如观察、思考、实践等,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
3.情感升华:教师强调物理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五、作业布置
1.基础作业:针对本节课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布置相关习题,要求学生完成力的平衡条件的判断、力的合成与分解的计算等,以巩固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
4.拓展作业:推荐学生阅读与力的平衡相关的科普文章、观看视频资料,拓宽知识视野,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作业要求:阅读一篇关于力的平衡的科普文章或观看一段相关视频,总结文章或视频中提到的力的平衡原理和实例,并谈谈自己的收获。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八章同步教学设计8.2.力的平衡
一、教学目标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 8.2《力的平衡》 教案设计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 8.2《力的平衡》 教案设计

《2.力的平衡》教案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几个力的共同作用效果可以用一个力来代替,这个力就是那几个力的合力。

2、知道二力平衡的条件3、知道二力平衡时物体的运动状态(二)过程与方法学习分析一个物体上受到几个力就能知道这几个力就能知道这几个力的平衡关系(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活动和讲解,感受科学就在身边。

二、教学重点1、探究认识同一直线上二力合成的情况。

2、二力平衡的条件及应用。

三、教学难点1、合力在力的作用效果上的等效替代性。

2、学生的认知结构中建立二力平衡条件的过程;3、应用二力平衡条件解决实际问题。

四、课时安排2课时五、教学过程第1课时(一)创设情景,理解合力(1)播放视频:几十只蚂蚁挪动一只昆虫。

展示图片:几十人才拖动一物体,而一只大象就能拖动了。

师:几十只蚂蚁作用的力的效果如何?几十个人干的活能用一只大象来代替,说明什么呢?(2)师:如果一个力产生的效果跟几个力共同作用产生的效果相同,这个力就叫做那几个力的合力。

(3)师:请大家举例说明对合力的理解。

(4)注意:1、“几个力”必须是同时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的力。

(二)新课教学1、合力(1)合力并不是物体受到的又一个力。

(2)合力的实质是“等效力”,它可以代替那几个力。

观察现象,思考前后作用效果。

果和大象提供的一个力的作用效果是等效的。

生:得两个女同学抬的矿泉水桶请体育委员一个人拎起来.理解合力是针对同一物体所受的某几个力说的;理解合力不是指简单的总和,而应从力的作用效果来判断。

2、实验探究:同一直线上二力的合成(1)演示实验:把一个50克的钩码竖直挂在弹簧测力计下,弹簧伸长一圈;挂上两个50克的钩码,弹簧伸长两圈.现在弹簧受到钩码作用的两个向下的力,这两个力的合力情况如何呢?即用一个多大的何方向的力可以来代替呢?(尝试挂上一个100克的钩码时,弹簧也正好伸长两圈)(2)展示图片:一图中两小孩分别同向拉车和推车,一图中两小孩反向拉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力的平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知道什么是力的平衡。

2.知道二力的平衡及二力的平衡的条件。

3.能应用二力的平衡求力的大小或判断物体的状态。

过程与方法:1.探究二力的平衡条件。

2.探究二力平衡和相互作用力的区别。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物体静止时合力为0的现象。

【教学重点】让学生知道二力平衡的条件,了解物体运动状态变化的原因。

【教学难点】实验探究二力平衡条件并认识到平衡力与相互作用力的区别。

【教具准备】两端有滑轮的直木板,小车模型(玩具小车)、挂盘、砝码等。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牛顿第一定律告诉我们,物体在不受外力的时候总要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
态。

但是静止或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并非都不受力。

(例如:悬挂的电灯、平直轨道上
匀速行驶的火车)而有受力的物体,运动状态也可以改变。

(例如:用力踢球,球由静止变
为运动)
物体在受到力的作用时,为什么有些可以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有些却不能?这些力和物体的运动状态之间有什么联系呢?
(二)进行新课
一、力的平衡
请大家思考,你见过的哪些物体受到力的作用并保持静止状态?
教室内的吊灯受到重力和拉力,吊灯保持静止。

放在地上的水桶受重力和地面对它的支
持力,水桶静止。

课桌受到重力,书本对它向下压的力和地面的支持力,课桌静止。

物体受到力的作用,物体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的情况也能见到。

一列火车在一段平直的轨道上匀速行驶,火车受重力、支持力、水平向前的牵引力和向后的阻力。

物体在受到几个力作用时,如果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就说这几个力相互平衡。

否则这几个力就不能平衡。

二、二力平衡条件
二力平衡的情况最简单,我们先研究这种情况。

当两个拉力大小不等时,木块不能保持静止。

物体将向较大的力的方向加速运动。

这两个
力不能平衡。

当两个力大小相等,力的方向互成角度时,木块也不能保持静止。

物这两个力不能平衡。

当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互相平行时,木块也不能保持静止。

体将发生转动。

这两个力不能平衡。

结论:二力平衡的条件
两个力的平衡必须满足以下四个条件:两个力作用在一个物体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

根据同一条直线上力的合成的法则可知,当两个力彼此平衡时,物体受到的合力是0。

三、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
1•根据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可以分析出作用在物体上的力的大小
和方向。

例题:质量是50千克的人站在水平地面上,画出人受力的图示。

人受重力G和地面的支持力N。

人处于静止状态,所以重力G和支持力N是平衡的。

那么这两个力一定满足二力平衡的条件,即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在一条直线上。

根据人的质量,计算出人的重力G G=mg=50千克X 10牛/千克=500牛顿。

方向竖直向下。

支持力N=500牛顿,方向竖直向上。

(图示略)
2•根据物体的受力情况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

物体不受力,应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保持静止状态。

物体受一个力,运动状态发生改变,这是力产生的效果。

物体受平衡力时,应保持静止或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静止的物体受平衡力时,仍然保持静止;运动的物体受平衡力时,仍然保持匀速直线运动。

例如,火车在平直的轨道上行驶。

在竖直方向上重力和支持力平衡,如果牵引力大于阻力,火车将加速;如果牵引力小于阻力,火车将减速;牵引力和阻力相等时,水平方向二力平衡,火车匀速直线前进。

四、二力平衡拓展
1.力的平衡与物体运
略=0动状态之间的关系
静止直线运动:平衡状态匀速直线运动 '
F合0 物体将变速,向F合方向加速•物体运动的速度与受到的力之间没有关系
2.平衡力与相互作用力之间的关系
平衡力:两个施力物体,一个受力物体。

二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
相互作用力:存在于两个物体之间。

【课堂小结】
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也称为平衡状态;
当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受到的力一定是平衡力。

【板书设计】
第三节力的平衡
一、二力平衡
静止状态
平衡状态------ 平衡力
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二、二力平衡条件
1、作用于同一物体
2、大小相等
3、方向相反
4、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三、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