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三年级小古文23篇
适合小学生的小古文篇
第1组草木的性情1芦花水滨多芦荻。
秋日开花,一片白色,西风吹来,花飞如雪。
2荷池中种荷,夏日开花,或红或白。
荷梗直立。
荷叶形圆。
茎横泥中,其名曰藕。
藕有节,中有孔,断之有丝。
3菊菊花盛开,清香四溢。
其瓣如丝、如爪。
其色或黄、或白、或赭、或红,种类繁多。
性耐寒,严霜既降,百花零落,惟菊独盛。
4松松,大树也。
叶状如针。
性耐冷,虽至冬日,其色常青。
干长而巨,可以造桥,可以造屋。
5桂庭中种桂,其叶常绿。
秋时开花,或深黄,或淡黄。
每遇微风,浓香扑鼻,人咸爱之。
花落,取以和糖,贮于瓶中,虽历久而香甚烈。
6莲莲花,亦曰荷花。
种于暮春,开于盛夏。
其叶,大者如盘,小者如钱。
茎横泥中,其名曰藕,其实曰莲子。
藕与莲子,皆可食也。
7杨柳杨柳,随处可种,临水尤宜。
春初发叶,旋开黄花。
及春末,叶渐多。
花中结实,细而黑。
蕊落,有絮绽出,质轻如棉,色白如雪,随风飞舞,散于各处。
8岁寒三友儿侍父,立庭前。
见梅树著花,松、竹并茂,儿问曰:“霜雪之时,他树多枯落,何以三者独否”父曰:“其性皆耐寒,与他树不同。
古人称岁寒三友,即松、竹、梅也。
”9荔枝图序(白居易)荔枝生巴峡间。
树形团团如帷盖,叶如桂,冬青;华如橘,春荣;实如丹,夏熟。
朵如葡萄,核如枇杷,壳如红缯,膜如紫绡,瓤肉莹白如冰雪,浆液甘酸如醴酪。
大略如彼,其实过之。
若离本枝,一日而色变,二日而香变,三日而味变,四五日外,色香味尽去矣。
第2组天的魔术10日月星日则有日,夜则有月,夜又有星。
三者之中,日最明,月次之,星又次之。
11日时一日有夜,分为十二时。
子丑寅卯,辰已午未,申酉戌亥,是也。
夏日长而夜短,冬日短而夜长。
夜半为子,日中为午。
午前曰上午,午后曰下午。
12晓日天初晓,鸟啼树间,披衣下床,推窗一望,东方已白,红日上升,流霞成彩,未几霞散,日光射入室中,鸟声渐少。
13春首四时,苏万汇者,春也。
气暖则襟韵舒,日迟则烟气媚。
百鸟和趾于南亩,游人联辔于东郊。
风光之艳,游赏之娱,以为最矣。
二十篇精短的小古文(含译文)
二十篇精短的小古文(含译文)展开全文1、乌贼求全【原文】海之鱼, 有乌贼其名者, 响1水而水乌.戏於岸间, 惧物之窥己也, 则响水以自蔽.海鸟视之而疑, 知其鱼而攫之.呜呼! 徒知自蔽以求全, 不知灭迹以杜疑, 为窥者之所窥.哀哉!【翻译】海中有一种鱼,名叫乌贼,它能吐出墨汁使海水变黑。
有一次,它爬上岸边游玩,它怕别的动物看到它,就吐出墨汁把自己隐蔽起来。
海鸟看到了乌黑的海水而起疑,知道一定是乌贼在里面,就毫不犹豫地往水里把乌贼抓了出来。
唉!乌贼只知道要吐出墨汁来隐蔽自己,以求安全,却不知道要消灭痕迹,来杜绝海鸟的怀疑,结果,反而暴露了自己,被海鸟察觉目标抓去,真是可怜啊!【释文】1.响(XU,第三声调):吐出唾液。
2.杜疑:杜绝怀疑。
2、哀溺[原文]永之氓咸善游。
一日,水暴甚,有五、六氓乘小船绝湘水。
中济,船破,皆游。
其一氓尽力而不能寻常。
其侣曰:“汝善游最也,今何后为?”曰:“吾腰千钱,重,是以后。
”曰:“何不去之?”不应,摇其首。
有顷益怠。
已济者立岸上呼且号曰:“汝愚之甚,蔽之甚,身且死,何以货为?”又摇其首。
遂溺死。
[译文]水州的百姓都善于游泳。
一天,河水突然上涨,有五、六个人乘着小船渡湘江。
渡到江中时,船破了,都游起水来。
其中一个人尽力游泳但仍然游不了好远。
他的同伴们说:“你最会游泳,现在为什么落在后面?”他说:“我腰上缠着一千文钱,很重,所以落后了。
”同伴们说:“为什么不丢掉它呢?”他不回答,摇摇他的头。
一会儿,他更加疲困了。
已经游过河的人站在岸上,又呼又叫:“你愚蠢到了极点,蒙味到了极点,自己快淹死了,还要钱财干什么呢?”他又摇摇他的头。
于是淹死了。
3、临江之麋【原文】临江地名之人,畋得麋麑畋。
麑,幼鹿,畜之,畜之。
入门,群犬垂涎,扬尾皆来,其人怒怛之怛,恐吓。
自是日抱就犬,习示之,稍使与之戏。
积久,犬皆如人意。
麋麑稍大,忘己之麋也,以为犬良我友良:真,抵触偃仆益狎偃,仰倒。
犬畏主人,与之俯仰甚善。
三年级上学期必背小古文
三年级上学期必背小古文第一篇:三年级上学期必背小古文守株待兔宋人有耕田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因释其耒(lěi)而守株,冀(jì)复得兔。
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揠苗助长宋人有闵(mǐn)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yǐ)!予(yú)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gǎo)矣。
狐假虎威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
狐曰:“子无敢食我也。
天帝使我长(zhǎng)百兽。
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
子以我为不信,吾为(wèi)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故遂(suì)与之行。
兽见之皆走。
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南辕yuán北辙zhé今者臣来,见人于大行(háng),方北面而持其驾,告臣曰:“我欲之楚。
”臣曰:“君之楚,将奚(xī)为北面?”曰:“吾马良。
”臣曰:“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
”曰:“吾用多。
”臣曰:“用虽多,此非楚之路也。
”曰:“吾御者善。
”此数shù 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
欧阳苦读欧阳公/四岁而孤,家贫/无资。
太夫人/以荻dí画地,教以书字。
多诵sòng/古人篇章。
及其/稍长zhǎng,而/家无书读,就/闾lǘ里/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
以至/昼zhòu夜忘寝qǐn 食,惟/读书是务。
自幼/所作诗赋fù 文字,下笔/已如成人。
第二篇:整理必背小古文电子稿小古文二年级上学期(500字)第一组乡村即景1、放风筝青草地,放风筝。
汝前行,吾后行。
2、乡村乡间农家,竹篱茅屋,临水成村。
水边杨柳数株,中夹桃李,飞燕一双,忽高忽低,来去甚捷。
3、芦花水滨多芦荻。
秋日开花,一片白色。
西风吹来,花飞如雪。
4、荷池中种荷,夏日开花,或红或白。
荷梗直立。
荷叶形圆。
茎横泥中,其名曰藕。
藕有节,中有孔,断之有丝。
5、菊菊花盛开,清香四溢。
三年级文言文
三年级文言文1.《司马光》1.原文: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
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2.注释:1.戏:玩耍。
2.于庭:在庭院里。
3.瓮:口小腹大的一种容器。
4.足跌:失足。
5.没:淹没。
6.皆:全,都。
7.弃去:逃走。
8.迸:涌出。
3.译文:一群孩子在庭院里玩耍,一个小孩爬上大水缸,一不小心,失足掉进缸里被水淹没了。
其他的孩子都吓跑了,司马光却拿起石头砸破水缸,缸里的水流了出来,小孩因此得救。
2.《守株待兔》1.原文:宋人有耕者。
田中有株。
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
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2.注释:1.耕者:种田的人。
2.株:树桩。
3.走:跑。
4.触:撞到。
5.折颈:折断脖子。
6.因:于是。
7.释:放下。
8.耒(lěi):古代用来耕田的一种农具。
9.冀:希望。
3.译文:宋国有个种地的农民。
他的田地中有一截树桩。
一天,一只跑得飞快的野兔撞在了树桩上,折断了脖子死了。
于是,他便放下他的农具日日夜夜守在树桩子旁边,希望能再得到一只兔子。
然而野兔是不可能再次得到的,而他自己也被宋国人耻笑。
3.《掩耳盗铃》1.原文:范氏之亡也,百姓有得钟者。
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
以椎毁之,钟况然有音。
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掩其耳。
恶人闻之,可也;恶己闻之,而掩己耳,悖也。
2.注释:1.范氏之亡也:范氏是春秋末期晋国的贵族,被其他四家贵族联合打败后,逃在齐国。
亡,逃亡。
2.钟:古代的打击乐器。
3.负:背。
4.走:跑。
5.椎(chuí):槌子或棒子。
6.况然:形容钟声。
7.遽(jù):立刻。
8.悖(bèi):荒谬。
3.译文:范氏逃亡的时候,有个人趁机偷了一口钟。
想要背着它逃跑,但是钟太大了,背不动。
他就用槌子来砸毁它,钟发出巨大的响声。
他害怕别人听到钟声后把钟夺走,就急忙把自己的耳朵捂住。
害怕别人听到钟声,这是可以理解的;但害怕自己听到钟声,就捂住自己的耳朵,这是很荒谬的。
三年级小古文阅读
(一)猫捕鱼缸中有金鱼,一猫伏缸上,欲捕食之,失足坠水中,急跃起,全身皆湿。
(二)猫斗黄白二猫,斗于屋上,呼呼而鸣,耸毛竖尾,四目对射,两不相下,久之,白猫稍退缩,黄猫奋起逐之,白猫走入室,不敢复出。
(三)龟兔竞走龟与兔竞走, 兔行速,中道而眠, 龟行迟,努力不息.及兔醒,则龟已先至矣.(四)五官争功口与鼻争高下。
口曰:“我谈古今是非,而何能居上我?”鼻曰:“饮食非我不能辨。
”眼谓鼻曰:我近鉴毫端,远观天际,唯我当先。
“又谓眉曰:“尔有何功居上我?”眉曰:“我虽无用,亦如世有宾客,何益主人?无即不成礼仪。
若无眉,成何面目?”(五)铁杵磨针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
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
过小溪,逢老媪方磨铁杵, 问之,曰:“欲作针。
”白笑其拙。
老妪曰:“功到自然成耳。
”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六)夸父逐日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
未至,道渴而死。
弃其杖,化为邓林。
(七)滥竽充数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
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说之,廪食以数百人。
宣王死,湣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
注:节选自《韩非子·内储说上》。
这则寓言讽刺了无德无才、招摇撞骗的骗子,提醒人们只要严格把关,骗子就难行骗。
告诉人们要有真才实学。
(八)对牛弹琴昔公明仪为牛弹《清角》之操,伏食如故。
非牛不闻,不合其耳矣。
转为蚊虻之声,孤犊之鸣,即掉尾奋耳,蹀躞而听。
(九)鹬蚌相争蚌方出暴,而鹬啄其肉,蚌合而箝其喙。
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
”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
”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之。
(十)郑人买履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至之市而忘操之。
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
”反归取之。
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 ”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十一)刻舟求剑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jù qì)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
三年级必背小古文20篇
三年级必背小古文20篇青草地,放风筝。
汝前行,吾后行。
学习要点:- 字词理解:“汝”是“你”的意思,短短几句话描绘出在青草地上放风筝的场景,两个人一个在前,一个在后。
- 场景想象:可以引导孩子想象春天的草地上,两个小伙伴开心放风筝的画面,感受其中的乐趣。
乡间农家,竹篱茅屋,临水成村。
水边杨柳数株,中夹桃李,飞燕一双,忽高忽低,来去甚捷。
学习要点:- 描写顺序:按照从整体(乡间农家的居住环境)到局部(水边的树木和燕子)的顺序描写乡村景色。
- 词汇积累:“竹篱茅屋”“临水”“甚捷”等词汇,可以让孩子积累描写乡村特色的词语。
水滨多芦荻。
秋曰开花,一片白色,西风吹来,花飞如雪。
学习要点:- 景物特点:抓住芦花秋天开花,色白且风吹似雪的特点。
- 比喻手法:“花飞如雪”运用比喻,可让孩子体会这种修辞手法的妙处,感受芦花飞舞的美感。
池中种荷,夏日开花,或红或白。
荷梗直立。
荷叶形圆。
茎横泥中,其名曰藕。
藕有节,中有孔,断之有丝。
- 植物描写:从荷花的生长环境(池中)、开花颜色(红或白)、荷梗、荷叶到藕的特点,全面介绍荷这种植物。
- 知识拓展:可拓展藕断丝连这一现象背后的科学知识,增加孩子的学习兴趣。
菊花盛开,清香四溢。
其瓣如丝,如爪。
其色或黄、或白、或赭、或红。
种类繁多。
性耐寒,严霜既降,百花零落,惟菊独盛。
学习要点:- 描写角度:从菊花的香气、花瓣形状、颜色、习性等多方面描写。
- 对比手法:通过与百花对比,突出菊花耐寒独盛的特点。
今日天阴,晓雾渐浓,细雨如丝。
天晚雨止,风吹云散,明月初出。
学习要点:- 天气变化描写:按时间顺序描写了一天中的天气变化,从阴天、晓雾到细雨,再到雨止云散明月出。
- 语句简洁:让孩子学习用简洁的语言描述天气现象。
冬日严寒,木叶尽脱,阴云四布,弥漫天空,飞鸦千百成群,未暮归林。
夜半,北风起,大雪飞。
清晨,登楼远望,山林屋宇,一白无际,顿为银世界,真奇观也。
学习要点:- 环境渲染:开头通过描写冬日的严寒、木叶脱、阴云布等环境,为雪的到来做铺垫。
三年级必背小古文
三年级必背小古文1、《绝句》唐代杜甫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2、《赤壁》唐代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3、《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宋代辛弃疾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
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
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
生子当如孙仲谋。
4、《咏柳》唐代贺知章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5、《渡荆门送别》唐代李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6、《江畔独步寻花·其六》唐代杜甫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7、《大林寺桃花》唐代白居易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8、《菊花》唐代元稹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9、《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唐代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10、《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唐代韩愈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11、《望庐山瀑布》唐代李白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12、《山居秋暝》唐代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13、《春望》唐代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4、《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唐代李白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15、《登金陵凤凰台》唐代李白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3—6年级必背小古文
3—6年级必背小古文三年级上册。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三年级下册。
宋人有耕者。
田中有株。
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
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四年级上册。
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
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四年级下册。
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
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
磨针溪,在象耳山下。
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
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
问之,曰:“欲作针。
”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五年级上册。
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红日初升,其道大光。
河出伏流,一泻汪洋。
潜龙腾渊,鳞爪飞扬。
乳虎啸谷,百兽震惶。
鹰隼试翼,风尘翕张。
奇花初胎,矞矞皇皇。
干将发硎,有作其芒。
天戴其苍,地履其黄。
纵有千古,横有八荒。
前途似海,来日方长。
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五年级下册。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
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为设果,果有杨梅。
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六年级上册。
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
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
”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六年级下册。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古诗小古文三年级上册
古诗小古文三年级上册1、望天门山唐李白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2、赋得古原草送别唐白居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3、池上唐:白居易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4、游子吟唐:孟郊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5、夜书所见宋叶绍翁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6、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7、饮湖上初睛后雨宋苏轼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8、忆江南唐:白居易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9、小儿垂钓唐:胡令能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10、悯农唐李绅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11、题秋江独钓图清王士祯一蓑一笠一扁舟,一丈丝纶一寸钩。
一曲高歌一樽酒,一人独钓一江秋。
12、中秋月宋苏轼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13、秋词唐刘禹锡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14、秋夕唐杜牧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15、山居秋暝唐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1、叶公好龙叶公子高好龙,钩以写龙,凿以写龙,屋室雕文以写龙。
于是夫龙闻而下之,窥头于牖,施尾于堂。
叶公见之,弃而还走,失其魂魄,五色无主。
是叶公非好龙也,好夫似龙而非龙者也。
2、郑人买履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至之市,而忘操之。
已得履,谓曰:“吾忘持度”。
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小古文20篇
我是国学小达人,坚持晨读我能行。
小古文20篇第1篇:《放风筝》青草地,放风筝。
汝前行,我后行。
第2篇:《芦花》水滨多芦荻。
秋日开花,一片白色,西风吹来,花飞如雪。
第3篇:《荷》池中种荷,夏日开花,或红或白。
荷梗直立。
荷叶形圆。
茎横泥中,其名曰藕。
藕有节,中有孔,断之有丝。
第4篇:《雨》今日天阴,晓雾渐浓,细雨如丝。
天晚雨止,风吹云散,明月初出。
第5篇:《日月星》日则有日,夜则有月,夜又有星。
三者之中,日最明,月次之,星又次之。
第6篇:《日时》一日有夜,分为十二时。
子丑寅卯,辰已午未,申酉戌亥,是也。
夏日长而夜短,冬日短而夜长。
夜半为子,日中为午。
午前曰上午,午后曰下午。
第7篇:《不倒翁》不倒翁,状似老人。
头大。
身短。
须长。
发秃。
耳、目、口、鼻皆全。
上轻下重。
以手推之,随倒随起。
第8篇:《孔融让梨》孔融四岁,与诸兄同食梨,融独择小者,父问故,融曰,儿年幼,当取小者。
第9篇:《龟兔竞走》龟与兔竞走,兔行速,中道而眠,龟行迟,努力不息。
及兔醒,则龟已先至矣。
第10篇:《守株待兔》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第11篇:《滥竽充数》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说之,廪食以数百人。
宣王死。
缗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
第12篇:《读书有三到》读书须有三到:心到、眼到、口到。
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
三到之中,心到最急。
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第13篇:《猫捕鱼》缸中有金鱼,一猫伏缸上,欲捕食之,失足坠水中,急跃起,全身皆湿。
第14篇:《乡村》乡间农家,竹篱茅屋,临水成村。
水边杨柳数株,中夹桃李,飞燕一双,忽高忽低,来去甚捷。
第15篇:《雪人》大雪之后,庭中积雪数寸,群儿偕来,堆雪作人形。
目张、口开,肢体臃肿,跌坐如僧。
有顷,日出雪融。
雪人亦消瘦,渐化为水矣。
第16篇:《雨雪霜露》天热则下雨。
(完整版)三年级下册背诵小古文
1.《放风筝》青草地,放风筝。
汝前行,我后行。
2.《日月星》日则有日,夜则有月,夜又有星。
三者之中,日最明,月次之,星又次之。
3.《猫捕鱼》缸中有金鱼,一猫伏缸上,欲捕食之,失足坠水中,急跃起,全身皆湿。
4.《读书有三到》读书须有三到:心到、眼到、口到。
心不在此,则眼看不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也不能久也。
三到之中,心到最急。
心既到矣,眼口岂有不到者乎?译文:我曾经说过:读书有三到,就是心到、眼到、口到.心思不在课本上,那么眼睛就不会仔细看,既然思想不集中,就只能随随便便地诵读,绝对不能记住,即使记住了也不能长久.三到之中,心到是最重要.只有心思在上面,思想怎么能不集中呢?5.《守株待兔》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译文:宋国有个农夫正在田里翻土.突然,他看见有一只野兔从旁边的草丛里慌慌张张地窜出来,一头撞在田边的树墩子上,便倒在那儿一动也不动了.农民走过去一看:兔子死了.因为它奔跑的速度太快,把脖子都撞折(shé)了.农民高兴极了,他一点力气没花,就白捡了一只又肥又大的野兔.他心想;要是天天都能捡到野兔,日子就好过了.从此,他再也不肯出力气种地了.每天,他把锄头放在身边,就躺在树墩子跟前,等待着第二只、第三只野兔自己撞到这树墩子上来.世上哪有那么多便宜事啊.农民当然没有再捡到撞死的野兔,而他的田地却荒芜了.6.《郑人买履》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至之市,而忘操之。
已得履,谓曰:“吾忘持度”。
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人日:“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译文:郑国有个想买鞋子的人。
他先在家里拿根绳子量好自己脚的尺寸,就把量好的尺寸放在自己的座位上了。
他到集市上去,却忘了带上量好的尺寸。
他已经选好了一双鞋,想比比大小,发现量好尺寸的绳子忘记带来了,于是又急忙赶回家去取。
统编版三年级上 晨读小古文20篇(附注释与翻译,20页)
三年级上册晨诵小古文20篇班级:姓名:第一课放风筝青草地,放风筝。
汝①前行,吾②后行③。
——选自《民国老课本》注释:①.汝:rǔ,你或姓氏。
本文中指你。
②.吾:wú,我、我们或姓氏。
本文中指我。
③.行:xíng,动词,本文中指走。
译文:在青草地上放风筝,你在前面走,我在后面走。
(翻译可以更生动:你在前面跑,我在后面追。
)第二课乡村乡间①/农家,竹篱②/茅③屋,临④水/成村。
水边/杨柳/数⑤株,中夹⑥/桃李,飞燕/一双⑦,忽⑧高/忽低,来去/甚⑨捷⑩。
——选自《民国老课本》注释:①.间:指一定空间或时间内。
本文指里,中间。
②.篱:指用竹、苇、树枝等编成围墙。
文中指茅屋外竹编的围墙。
③.茅:文中指简陋的茅草屋。
④.临:靠近,临近⑤.数:几,许多。
⑥.中夹:(杨柳)中间夹杂,穿插。
⑦.双:成双,两只。
⑧.忽:忽然,一会儿。
⑨.甚:指很,非常。
⑩.捷:指敏捷,迅速。
译文:乡下农民家,竹子做成的篱笆,茅草做成的房屋,邻近水边而形成村落。
水边有几棵杨树柳树,中间还夹杂着桃树和李树,两只飞翔的燕子在树丛间穿行,忽然高飞,忽然低落,来来去去非常迅速。
第三课芦花水滨①多芦荻②。
秋日③开花,一片白色,西风吹来,花飞如④雪。
——选自《民国老课本》注释:①.滨:靠近水的地方。
水滨,是指水边。
②.芦荻(dí):又叫芦竹,一种水边植物。
③.秋日:秋天。
④.如:像。
译文:水边有很多芦苇。
秋天开的芦花,一片白颜色。
当西风吹来的时候,芦花就像雪一样飘起来。
第四课荷池中/种荷,夏日/开花,或红/或①白。
荷梗②/直③立。
荷叶/形④圆。
茎⑤/横⑥泥中,其⑦名曰⑧/藕。
藕/有节,中/有孔,断之⑨/有丝。
——选自《民国老课本》注释:①.或:有的。
⑧.曰:(yuē)叫作。
②.梗:(gěng)在文中指植物的枝或茎。
③.直:笔直④.形:形状。
⑤.茎:(jīng)是植物体根和叶之间的营养器官。
⑥.横:跟地面平行的(跟“竖、直”相对)。
42篇小古文
42篇小古文小古文是我国古代文化的瑰宝,充满着智慧和哲理。
以下是42篇小古文的精选,每篇都能给我们带来一些思考和启示。
1.《饮酒品》饮酒不醉人,醉后方知酒。
欲知人之性,酒色见真情。
2.《行路难》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
羞逐长安社,路漫漫其修远兮。
3.《足音》静听足音稳,行走自不忙。
行路须稳健,才能走好长。
4.《玫瑰花与刺》玫瑰花有刺,美丽却不柔。
刺伤我指尖,提醒我小心翼翼。
5.《一蓑烟雨任平生》一蓑烟雨任平生,江湖浪迹踏碧梧。
生死离合皆过眼,遗世独立心自由。
6.《黄粱一梦》黄粱一梦醒来时,才知前尘皆幻想。
人生苦短须珍惜,无悔向前追梦逝。
7.《蜀道难》峨眉山下少人行,深山古寺钟声悠。
蜀道难,难于上青天,但踏上便无畏。
8.《人生至味》人生至味是清风,吹拂心灵无尘埃。
世间纷扰不可避,内心宁静何等希。
9.《归园田居》岁月如梭,归园田居心自乐。
一杯茶,一本书,世事纷扰抛脑后。
10.《送别》送别别离情难舍,泪水洒向离人处。
离别无妨,相聚更珍。
11.《春晓》春晓暖阳照万物,花开花落人如梦。
与其虚度光阴岁,不如珍惜每个春。
12.《品茶》品茶忘世间纷扰,淡泊名利心更好。
茶香融入心灵深,品味人生如茶舍。
13.《望天门山》天门山高耸入云端,仰望山巅心灵宽。
纵有万般豪情在,也须看山恒沉煌。
14.《荷叶杯》荷叶杯里品香茗,世事烦忧皆抛去。
泡一壶清茶香,身心放松忧愁消。
15.《望庐山瀑布》庐山瀑布如银河,水流潺潺入人家。
仰望瀑布心悠远,人生如梦何自家。
16.《古井》古井深处藏乾坤,见证岁月人往返。
喝一口井水清甘甜,心境舒畅如水泉。
17.《水调歌头》水调歌头听不尽,人生百态如流水。
喜怒哀乐皆曲折,笑看世事不苦恼。
18.《行舟》行舟顺水,顺势而行。
心放宽阔,生活更轻松。
19.《登鹳雀楼》登鹳雀楼望远方,人生百态任看透。
高楼之上不忧伤,眺望山河心自豪。
20.《诗经·秦风·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完整)三年级小古文23篇
三年级上册:10篇+《千字文》第 31 篇《朱子家训》(节选)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注释】1.恒:常常。
【译文】吃每一碗粥、每一碗饭时,应该想想这粥饭里有多少人的付出,多少能源的消耗,真的是来之不易;我们生活所需的每半根丝、每半缕线,都要常常想想其中包含许多物质能源和很多人的心血,应该好好珍惜。
第32篇《续小儿语》从小做人,休坏一点,覆水难收,悔恨已晚。
白日所为,夜来省己,是恶当惊,是善当喜。
人誉我谦,又增一美,自夸自败,还增一毁。
待人要丰,自奉要约,责己要厚,责人要薄。
【注释】1.休:不要。
2.惊:警醒。
3.誉:称赞。
【译文】从小就要谨慎注意,不要在为人处世的事情上哪怕做错一丁点,泼出去的水收不回来,想要回来就很晚了。
晚上反省自己的白日所做所为,做了坏事要警醒,做了好事可以欢喜。
别人称赞我,我谦虚低调,我的品德上又增加了一个优点;自夸自擂,败坏自己的名声,我的品德上又增加了一个污点。
待人的礼节要丰厚,对自己的待遇要俭约,要求自己要从重从严,要求别人要从轻从宽。
第 33 篇《读书需有疑》读书,始读,未知有疑;其次,则渐渐有疑;中则节节有疑。
过了这一番,疑渐渐释,以至融会贯通,都无所疑,方始是学。
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
【译文】书刚开始读的时候,不觉得会有什么疑问;但读着读着,慢慢就会出现一些问题;读到一半时,每个小节都会产生疑问。
再往下读,疑问就会慢慢被解决。
最终达到融会贯通的程度,所遇的问题都被解决了,这才能称得上是学习。
读书不会产生疑问的人,需要教给他独立思考的方法,使之头脑里?有疑?;学会了?有疑?,就要想办法去钻研,千方百计去解决疑问,到这里才是真正的进步。
第 34 篇《铁杵磨针》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
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
过小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
?白笑其拙。
老妪曰:?功到自然成耳。
?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三年级小古文23篇
三年级上册:10篇+《千字文》第 31 篇《朱子家训》(节选)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注释】1.恒:常常。
【译文】吃每一碗粥、每一碗饭时,应该想想这粥饭里有多少人的付出,多少能源的消耗,真的是来之不易;我们生活所需的每半根丝、每半缕线,都要常常想想其中包含许多物质能源和很多人的心血,应该好好珍惜。
第32篇《续小儿语》从小做人,休坏一点,覆水难收,悔恨已晚。
白日所为,夜来省己,是恶当惊,是善当喜。
人誉我谦,又增一美,自夸自败,还增一毁。
待人要丰,自奉要约,责己要厚,责人要薄。
【注释】1.休:不要。
2.惊:警醒。
3.誉:称赞。
【译文】从小就要谨慎注意,不要在为人处世的事情上哪怕做错一丁点,泼出去的水收不回来,想要回来就很晚了。
晚上反省自己的白日所做所为,做了坏事要警醒,做了好事可以欢喜。
别人称赞我,我谦虚低调,我的品德上又增加了一个优点;自夸自擂,败坏自己的名声,我的品德上又增加了一个污点。
待人的礼节要丰厚,对自己的待遇要俭约,要求自己要从重从严,要求别人要从轻从宽。
第 33 篇《读书需有疑》读书,始读,未知有疑;其次,则渐渐有疑;中则节节有疑。
过了这一番,疑渐渐释,以至融会贯通,都无所疑,方始是学。
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
【译文】书刚开始读的时候,不觉得会有什么疑问;但读着读着,慢慢就会出现一些问题;读到一半时,每个小节都会产生疑问。
再往下读,疑问就会慢慢被解决。
最终达到融会贯通的程度,所遇的问题都被解决了,这才能称得上是学习。
读书不会产生疑问的人,需要教给他独立思考的方法,使之头脑里‚有疑‛;学会了‚有疑‛,就要想办法去钻研,千方百计去解决疑问,到这里才是真正的进步。
第 34 篇《铁杵磨针》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
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
过小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
‛白笑其拙。
老妪曰:‚功到自然成耳。
‛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三年级下必背小古文及译文
三年级下必背小古文及译文一、守株待兔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
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译文:宋国有一个农民,他的田地中有一颗树桩。
一天,一只跑得飞快的兔子撞在了树桩上,扭断了脖子而死。
从此,那个农民舍弃了他的农具,天天等在树桩旁,希望能再得到只兔子。
然而他再也没得到兔子,自己的田地也荒芜了。
二、叶公好龙叶公子高好龙,钩以写龙,凿以写龙,屋室雕文以写龙。
于是天龙闻而下之,窥头于牖,施尾于堂。
叶公见之,弃而还走,失其魂魄,五色无主。
是叶公非好龙也,好夫似龙而非龙者也。
译文:叶公喜欢龙,衣带钩、酒器上刻着龙,居室里雕镂装饰的也是龙。
他这样爱龙,被天上的真龙知道后,便从天上下降到叶公家里,龙头搭在窗台上探望,龙尾伸进了大厅。
叶公一看是真龙,转身就跑,吓得他像失了魂似的,脸色骤变。
看来是叶公并不是真的喜欢龙,他喜欢的只不过是那些似龙非龙的东西罢了。
三、掩耳盗铃范氏之亡也,百姓有得钟者。
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以椎毁之,钟况然有音。
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掩其耳。
恶人闻之,可也;恶己自闻之,悖也!译文:春秋时期,晋国贵族智伯灭掉了范氏。
有人趁机跑到范氏家里想偷点东西,看见院子里吊着一口大钟。
钟是用上等青铜铸成的,造型和图案都很精美。
小偷心里高兴极了,想把这口精美的大钟背回自己家去。
可是钟又大又重,怎么也挪不动。
他想来想去,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把钟敲碎,然后再分别搬回家。
小偷找来一把大锤,拼命朝钟砸去,咣的一声巨响后,小偷被吓了一跳。
他忽然想到:钟声不就跟人们听到报信者一样吗?于是小偷找来东西把耳朵堵住.就以为别人也听不到了。
四、狐假虎威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
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
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
兽见之皆走。
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译文:老虎寻找各种野兽吃掉他们,抓到一只狐狸。
三年级必背小古文
三年级上学期必背小古文第六组寓言故事22、守株待兔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23、揠苗助长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茫茫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
24、狐假虎威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
狐曰:“子无敢食我也。
天帝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
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
兽见之皆走。
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25、南辕北辙今者臣来,见人于大行,方北面而持其驾,告臣曰:“我欲之楚.”臣曰:“君之楚, 将奚为北面?”曰:“吾马良。
”臣曰:“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曰:“吾用多。
”臣曰:“用虽多,此非楚之路也。
”曰:“吾御者善。
”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
第十组小故事里的大智慧41、叶公好龙叶公子高好龙,钩以写龙,凿以写龙,屋室雕文以写龙。
于是夫龙闻而下之,窥头于牖,施尾于堂。
叶公见之,弃而还走,失其魂魄,五色无主。
是叶公非好龙也,好夫似龙而非龙者也。
42、郑人买履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至之市,而忘操之。
已得履, 谓曰:“吾忘持度”。
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人日:“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43、买椟还珠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为木兰之柜,熏以桂椒,缀以珠玉,饰以玫瑰,辑以翡翠。
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
此可谓善卖椟矣,未可谓善鬻珠也。
44、自相矛盾楚人有卖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 , 物莫能陷也。
”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 於物无不陷也。
”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
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45、滥竽充数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说之,廪食以数百人。
宣王死。
缗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
第十一组我们是山川大地的孩子46、山川之美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年级上册:10篇+《千字文》第 31 篇《朱子家训》(节选)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注释】1.恒:常常。
【译文】吃每一碗粥、每一碗饭时,应该想想这粥饭里有多少人的付出,多少能源的消耗,真的是来之不易;我们生活所需的每半根丝、每半缕线,都要常常想想其中包含许多物质能源和很多人的心血,应该好好珍惜。
第32篇《续小儿语》从小做人,休坏一点,覆水难收,悔恨已晚。
白日所为,夜来省己,是恶当惊,是善当喜。
人誉我谦,又增一美,自夸自败,还增一毁。
待人要丰,自奉要约,责己要厚,责人要薄。
【注释】1.休:不要。
2.惊:警醒。
3.誉:称赞。
【译文】从小就要谨慎注意,不要在为人处世的事情上哪怕做错一丁点,泼出去的水收不回来,想要回来就很晚了。
晚上反省自己的白日所做所为,做了坏事要警醒,做了好事可以欢喜。
别人称赞我,我谦虚低调,我的品德上又增加了一个优点;自夸自擂,败坏自己的名声,我的品德上又增加了一个污点。
待人的礼节要丰厚,对自己的待遇要俭约,要求自己要从重从严,要求别人要从轻从宽。
第 33 篇《读书需有疑》读书,始读,未知有疑;其次,则渐渐有疑;中则节节有疑。
过了这一番,疑渐渐释,以至融会贯通,都无所疑,方始是学。
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
【译文】书刚开始读的时候,不觉得会有什么疑问;但读着读着,慢慢就会出现一些问题;读到一半时,每个小节都会产生疑问。
再往下读,疑问就会慢慢被解决。
最终达到融会贯通的程度,所遇的问题都被解决了,这才能称得上是学习。
读书不会产生疑问的人,需要教给他独立思考的方法,使之头脑里‚有疑‛;学会了‚有疑‛,就要想办法去钻研,千方百计去解决疑问,到这里才是真正的进步。
第 34 篇《铁杵磨针》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
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
过小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
‛白笑其拙。
老妪曰:‚功到自然成耳。
‛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注释】1.[媪]ǎo,年老的妇女。
【译文】磨针溪,在眉州的象耳山下。
传说李白在山中读书的时候,没有完成好自己的功课就出去玩了。
他路过一条小溪,见到一个老妇人在那里磨一根铁棒,(他感到奇怪)于是就问这位老妇人在干什么。
老妇人说:"要把这根铁棒磨成针。
"李白被她的行为感动,于是就回去把自己的功课完成了。
第 35 课《怀素写字》怀素居零陵时,贫无纸可书,乃种芭蕉万余株,以蕉叶供挥洒,名其庵曰“绿天”。
书不足,乃漆一盘书之,又漆一方板,书之再三,盘板皆穿。
【译文】怀素居住在零陵的时候,十分贫困没有纸来写书法,于是种了一万多株芭蕉,用芭蕉叶来挥文泼墨,把他的庵叫做‚绿天庵。
没有地方写了,于是找来一个木盘和一块木板,涂上漆,当做砚台和练字板。
天天磨墨,天天写,墨干了再磨,磨完再写;写完就擦,擦净再写。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硬是把木盘磨漏了,木板擦穿了。
第 36 篇《王冕好学》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
暮归, 忘其牛,父怒挞之。
已而复如初。
母曰: “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冕因去, 依僧寺以居。
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
【注释】1.牧:放牧。
2.陇:田埂。
3.窃:偷偷地,暗中。
4.辄:总是(常常)、就。
5.或:有人;有的人。
【译文】王冕是诸暨县人。
七八岁时,父亲叫他在田地上放牛,他偷偷地跑进学堂去听学生念书。
听完以后,总是默默地记住。
傍晚回家,他把放牧的牛都忘记了,有人牵着牛来责骂他们家的牛践踏田地,踩坏了庄稼。
王冕的父亲大怒,打了王冕一顿。
事情过后,他仍是这样。
他的母亲说:‚这孩子想读书这样入迷,何不由着他呢?‛王冕从此以后就离开家,寄住在寺庙里。
一到夜里,他就暗暗地走出来,坐在佛像的膝盖上,手里拿着书就借着佛像前长明灯的灯光诵读,书声琅琅一直读到天亮。
第 37 篇《治家格言》(节选)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既昏便息,关锁门户,必亲自检点。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
【注释】1.庭除:庭院。
这里有庭堂内外之意。
2.未雨而绸缪(chïu mïu):天还未下雨,应先修补好屋舍门窗,喻凡事要预先作好准备。
【译文】每天早晨黎明就要起床,先用水来洒湿庭堂内外的地面然后扫地,使庭堂内外整洁;到了黄昏便要休息并亲自查看一下要关锁的门户。
对于一顿粥或一顿饭,我们应当想着来之不易;对于衣服的半根丝或半条线,我们也要常念着这些物资的产生是很艰难的。
凡事先要准备,像没到下雨的时候,要先把房子修补完善,不要「临时抱佛脚」,像到了口渴的时候,才来掘井。
第38篇《松》松,大树也。
叶状如针。
性耐冷,虽至冬日,其色常青。
干长而巨,可以造桥,可以造屋。
【注释】1.如:像。
2.虽:即使。
3.至:到了。
【译文】松树,是高大的一种树木。
其叶形状似针,非常耐寒,即使到了冬天,叶子也不凋落,四季常青。
松树的枝干长且粗壮,可以用来建造桥梁,也可以用来建造房屋。
第 39课《声律启蒙》节选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
来鸿对去燕,宿鸟对鸣虫。
三尺剑,六钧弓,岭北对江东。
人间清暑殿,天上广寒宫。
两岸晓烟杨柳绿,一园春雨杏花红。
两鬓风霜,途次早行之客;一蓑烟雨,溪边晚钓之翁。
【注释】1.广寒宫:中国古代传说中,月亮上的宫殿。
【译文】云对雨,雪对风,晚上的夕阳对晴朗的天空。
飞来的大雁对离去的燕子,回巢的鸟对低鸣的虫。
三尺长的剑,六钧重的弓,岭北对江东。
人间有消夏的清暑殿,天上有凄冷的广寒宫。
两岸晨雾弥漫杨柳翠绿,一园春雨霏霏杏花艳红。
两鬓斑白,清晨就有急着赶路的人了;傍晚烟雨迷蒙,老翁身披蓑衣在溪水边垂钓。
第 40篇《声律启蒙》节选春对夏,秋对冬,暮鼓对晨钟。
观山对玩水,绿竹对苍松。
冯妇虎,叶公龙,舞蝶对鸣蛩。
衔泥双紫燕,课蜜几黄蜂。
春日园中莺恰恰,秋天塞外雁雍雍。
秦岭云横,迢递八千远路;巫山雨洗,嵯峨十二危峰。
【注释】1.冯妇:见孟子。
2.叶公:《庄子》叶公子高好画龙,天龙闻而下窥,叶公惊走。
非好龙者,好似龙者也。
3.蛩:音穷。
本作蛬,一名蟋蟀,一名促织,今通作蛩。
4.雍雍:《诗》雍雍鸣雁。
5.秦岭:《韩愈诗》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
6.又一联云: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7.巫山:《广舆记》巫山在夔州府巫山县大江之滨,形如巫字,有二峰。
8.迢递:远也。
嵯峨:山高貌。
三年级下册:13篇第 41篇《敬老》雪初止,路中泥滑。
有老人,扶杖独行,失足仆地。
一童子趋而扶之。
既起,取巾代拭衣履,问其所居,送之归家。
老人欲具饭饷之,童子曰:‚恐家人盼我。
‛遂辞出。
【注释】1.止:停止,停下2.仆:通‚扑‛,扑在,摔倒3.趋:走过去4.拭:擦拭5.饷:给...吃饭6.辞:告辞【译文】雪刚刚停,路上很滑。
有一个老人,独自扶着拐杖行走在雪地里,不留神摔了一跤倒在地上。
一个孩子上前走去将他扶起来。
起来之后,又用小手绢帮助他擦拭衣服上的泥土痕迹,并询问了老人的住所,把他送回家去。
老人想做好饭给孩子吃,小孩说:‚恐怕家人正在盘我回家。
‛于是向老人告辞走了。
第 42 篇《大禹治水》尧舜时,九河不治,洪水泛滥。
尧用鲧治水,鲧用雍堵之法,九年而无功。
后舜用禹治水,禹开九州,通九道,陂九泽,度九山。
疏通河道,因势利导,十三年终克水患。
一成一败,其治不同也。
【注释】1.尧:传说中我国父系氏族社会后期部落联盟首领,史称唐尧。
2.道:道路。
3.禹:传说中我国古代部落联盟领袖,亦称大禹,夏禹。
4.疏:疏通。
【译文】尧、舜在位的时候,黄河流域发生了很大的水灾,庄家被淹,房屋被毁。
尧任用鲧来治水,鲧用堵塞的办法,花了很多时间也没有把洪水制伏。
后来舜用禹来治水,禹采取疏导的办法,带领老百姓开通许多州,疏通许多河道,修建许多湖,勘测许多大山,疏通河道,一切顺其自然,13 年里,没有发生过任何水灾。
大禹的成功和鲧的失败,就在于治法不同。
第 43篇《盘古开天地》天地浑沌如鸡子,盘古生其中。
万八千岁,天地开辟,阳清为天,阴浊为地。
盘古在其中,一日九变,神于天,圣于地。
天日高一丈,地日厚一丈,盘古日长一丈,如此万八千岁。
天数极高,地数极深,盘古极长。
数起于一,立于三,成于五,盛于七,处于九故天去地九万里。
【注释】1.盘古:我国神话中开天辟地首出创世的人。
2.无以:没有办法。
3.措辞:本指说话、行文时选用词句。
这里指理由、借口。
4.之谓:说的就是……。
【译文】世界开辟以前,天和地混混沌沌地成一团,象个鸡蛋一样,盘古就生在这当中。
过了一万八千年,天地分开了,轻而清的阳气上升为天,重而浊的阴气下沉为地。
盘古在天地中间,一天中有多次的变化,他的智慧比天还要高超,他的能力比地还要强大。
天每日升高一丈,地每日增厚一丈,盘古也每日长大一丈。
这样又过了一万八千年,天升得非常高,地沉得非常深,盘古也长得非常高大。
天地开辟了以后,才出现了世间的三皇。
第 44 篇《对牛弹琴》昔公明仪为牛弹《清角》之操,伏食如故。
非牛不闻,不合其耳矣。
转为蚊虻之声,孤犊之鸣,即掉尾奋耳,蹀躞而听。
【注释】1.为:给。
2.清角之操:这里指高深的曲子。
3.伏:趴着。
如故:像先前一样。
4.蹀躞(diã xiâ):小步走。
5.耳:耳朵听。
6.鸣:鸣叫声,作名词。
7.掉:摇动,摆动。
8.奋:竖起。
【译文】公明仪给牛弹奏古雅的清角调琴曲,牛依然像先前一样埋头吃草。
不是牛不要听,是曲调不悦它的耳。
公明仪于是用琴模仿蚊虫和牛蝇的叫声,(以及)孤独的小牛的声音。
牛就摆动尾巴竖起耳朵,小步走并听着。
第 45 篇《同舟共济》夫吴人与越人相恶也,当其同舟而济。
遇风,其相救也若左右手。
【注释】1.济:渡河。
比喻团结互助,同心协力,战胜困难.【译文】吴国人和越国人互相厌恶,(但是)当他们同船渡河的时候,(如果)遇到风浪,他们互相救助就如同左右手那样.第 46 篇《论语》•学而第一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注释】1.子:先生,指孔子。
2.时习:按一定的时间实习(或温习)。
3.君子:这里指道德上有修养的人。
4.说:通" 悦", 高兴,愉快。
5.朋:这里指志同道合的人。
6.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从远方来,不也很快乐吗?7.愠:恼恨,怨恨。
【译文】出自《学而》:学习需要不断复习才能掌握。
学了知识,按时复习,这是愉快的事。
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在一起探讨问题,是一种乐趣。
人家不了解,我却不怨恨,是君子的风格。
这是讲个人修养问题。
第 47 篇《论语》雍也第六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知者动,仁者静。
知者乐,仁者寿。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注释】1.知,音zhì,同‚智‛;2.乐,古音yào,喜爱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