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政治必考知识点归纳
政治考研知识点总结
政治考研知识点总结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1.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基础,它认为世界是一个辩证的统一体,辩证唯物主义首先肯定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和运动的客观规律性。
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历史发展规律的基本原理,它是辩证唯物主义的一个具体运用,并包含了辩证唯物主义的一切基本原理。
2.阶级斗争和社会革命马克思主义强调社会发展的驱动力是阶级斗争,这是因为阶级斗争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的产物。
而社会革命则是解决这些矛盾的历史任务。
3.唯物史观马克思主义强调历史是一个物质活动的历史,是由社会实践构成的。
这包括历史的主要内容、历史的基本规律等。
4.阶级斗争的历史条件马克思主义认为阶级斗争是历史条件下的,主要是在资本主义社会条件下。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指我国在进入社会主义以后的一个相当长时期内,经济文化落后的情况下,生产力水平不高,劳动者素质不高,生产关系不够成熟,社会主义制度所具有的优越性不能充分发挥的特殊历史时期。
2.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是指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现代化的目标。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三个地方性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性、文化性和市场经济性。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总任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以及把国防现代化建设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统一于国家现代化建设的伟大事业。
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1.党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核心是党中央,全党要向党中央看齐,作出和党中央保持一致的决策,全党一定要毫无犹豫地信任党中央,不得有违背党中央决定的言行。
2.党的领导七项基本要求毛泽东思想落实到公司工作中的基本要求是:党的基本路线(道路、纲目、步骤)、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的基本经验、党在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中的总路线。
3.党的先进性党的先进性是指党的领导核心在进行革命斗争、建设和改革的全过程中,始终保持着严格的党纪党风、自觉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取之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为纲、实现真正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等基本领导理论现实体系的特点。
考研政治各板块知识点总结
考研政治各板块知识点总结一、政治学理论1.1 政治学的方法论:政治学研究的对象、方法、范式2.1 政治学的三大主流派别:现实主义、自由主义、结构主义3.1 政治学的基本概念:政治、政权、政体、国家、政治制度、政治文化等4.1 政治制度:议会制、总统制、议会总统制、半总统制等5.1 政治参与:政党、选举、群众路线等二、国际关系1.2 国际关系的基本理论:现实主义、自由主义、结构主义2.2 国际关系的基本概念:主权、平衡、联盟、霸权、集体安全等3.2 国际组织:联合国、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贸易组织等4.2 国际冲突与冲突解决:冷战、国际军事联盟、国际裁军等5.2 国际政治经济:国际分工、国际扩张、国际金融等三、中国政治1.3 中国政治的基本原则:党的领导、人民民主、依法治国等2.3 中国政治的基本概念: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制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等3.3 中国政治的基本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政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等4.3 中国政治的基本路线:改革开放、现代化建设等5.3 中国政治的国家治理:信息化社会建设、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等四、政治经济学1.4 政治经济学的基本理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2.4 政治经济学的基本概念:生产力、生产关系、生产方式、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等3.4 政治经济学的基本规律:经济周期、市场竞争、货币金融等4.4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涵、特点、发展等5.4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农业现代化、农村管理体制、农村资源开发等五、法学1.5 法学的基本理论:法学的分类、法学的方法、法学的范畴等2.5 法学的基本概念:法、法律、规范、行为等3.5 法学的基本原理:法治、民主、平等、公正等4.5 法学的基本制度:宪法、行政法、刑法、民法等5.5 法学的基本道德:法律的权威、法律的正义、法律的效力等总的来说,政治考研的各个板块涵盖着政治学、国际关系、中国政治、政治经济学、法学等方面的知识点。
考研政治考试必备知识点归纳
考研政治考试必备知识点归纳考研政治是考研科目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考察学生对政治理论的掌握程度,还考察学生运用这些理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下是考研政治考试的必备知识点归纳: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1. 唯物论:物质是客观存在的,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2. 辩证法:事物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3. 历史唯物主义: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生产关系。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1. 毛泽东思想:包括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等。
2. 邓小平理论:强调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改革开放、发展是硬道理。
3.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4. 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2. 中国梦: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经济与政治1.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同时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2. 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3. 社会主义基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等。
法律基础与思想道德修养1. 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以宪法为核心,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等构成的体系。
2. 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保障公民的人身权、财产权等权利,同时要求公民履行相应的义务。
3. 思想道德建设: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公民道德建设。
时事政治1. 国内外重大政治事件:关注国家政策、国际形势等时事政治,理解其对国家发展的影响。
结束语考研政治不仅仅是对知识点的死记硬背,更重要的是理解和运用。
希望以上的知识点归纳能够帮助考生们更好地准备考研政治,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终在考试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考研政治必读知识点总结
考研政治必读知识点总结一、政治学基本概念政治学是研究政治现象、政治制度、政治行为和政治思想等方面的学科。
政治学的基本概念主要包括国家、政权、政治制度、政治参与、政治行为等方面的内容。
这些基本概念是理解政治学理论和实践的基础,也是考研政治的重要知识点。
1.1 国家国家是一个特定的社会政治组织形式,具有完整的领土、人民和政权。
国家是现代社会组织的核心,是政治学研究的重点对象。
1.2 政权政权是国家行使国家管理权和社会管理权的机构和权力,是国家的根本权力。
1.3 政治制度政治制度是指国家政权组织的形式和规范,包括宪法、法律、行政机构等方面的规定和制度。
政治制度是实现国家治理的重要基础。
1.4 政治参与政治参与是指公民和群众在政治生活中发挥主体地位、参与政治决策和政治活动的过程和方式。
1.5 政治行为政治行为是指公民、政党、政府和其他政治组织在政治领域内所进行的行为和活动,包括选举、游行、示威等形式的政治参与和政治争取。
以上是政治学基本概念的主要内容,对这些基本概念的理解将有助于考生深入理解政治学理论和实践,为考研政治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政治学理论政治学理论是政治学研究的核心内容,包括政治学方法论、政治学思想、政治学学派等方面的内容。
了解政治学的理论框架和基本观点对于考研政治的学习是至关重要的。
2.1 政治学方法论政治学方法论是研究政治学实践和现象所采用的科学方法和研究手段。
常见的政治学方法论包括历史比较法、政治学模型法、实证研究法等。
2.2 政治学思想政治学思想是政治学家对于政治现象和问题的认识和观点,包括古典政治哲学、近代政治思想、现代政治理论等方面的内容。
2.3 政治学学派政治学学派是指在政治学理论和实践中形成的一些学术流派和观点,包括自由主义、实用主义、马克思主义等不同的学术思潮和观点。
政治学理论是政治学研究的基础和核心,对政治学方法论、政治学思想和政治学学派的了解将有助于考生更好地理解政治学理论和实践,为考研政治的学习提供重要的理论指导。
政治考研必背知识点归纳
政治考研必背知识点归纳政治考研是许多学生在追求研究生学位时必须面对的挑战之一。
政治理论的学习不仅要求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有深刻的理解,还要能够结合中国的具体实践进行分析。
以下是政治考研必背知识点的归纳: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1. 唯物论:物质是客观存在的,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2. 辩证法:事物的发展是矛盾的统一,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3. 历史唯物主义: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政治经济学1. 价值规律:商品的价值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2. 剩余价值理论:资本家通过剥削工人的剩余劳动获得剩余价值。
3.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周期性的,根源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矛盾。
科学社会主义1. 社会主义的本质: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实现共同富裕。
2.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的特定阶段,需要坚持改革开放。
3.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下,发展市场经济,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1. 邓小平理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
2.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3. 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1. 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2.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新中国成立后,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
3. 改革开放:1978年以来,中国进行的一系列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改革。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2. 法治思想:坚持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3. 公民道德建设:提高公民的道德素质,促进社会和谐。
结束语政治考研的知识点广泛而深入,需要考生系统地学习和理解。
考研政治知识点汇总
考研政治知识点汇总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1. 马克思主义的产生与发展- 马克思主义的历史条件- 马克思主义的主要内容和特点2. 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 物质与意识的定义- 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3.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内涵-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4. 社会发展规律- 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社会发展的动力和趋势5. 阶级斗争与社会革命- 阶级斗争的历史地位- 社会革命的理论与实践二、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1. 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 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科学发展观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特点和优势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文化建设的主要任务和政策三、中国近现代史纲要1. 近代中国的社会变革- 近代中国的历史背景- 近代中国的社会变革过程2. 新民主主义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和实践-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意义3.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 社会主义革命的主要内容- 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与经验4. 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 改革开放的历史背景和主要内容- 现代化建设的成就与挑战四、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路径2. 公民道德建设- 公民道德规范- 公民道德建设的途径和方法3. 法律基础知识- 法律的概念和作用- 法律的基本原则和体系4. 法律与公民生活- 法律与公民权利- 法律与公民义务五、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1. 当代世界经济体系- 世界经济的发展趋势- 世界经济体系的结构和特点2. 当代世界政治格局- 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世界政治格局的特点和影响3. 国际关系与中国外交- 国际关系的基本理论- 中国外交政策的原则和实践4. 全球问题与国际合作- 全球问题的类型和特点- 国际合作的机制和途径请注意,以上内容仅为大纲,具体的知识点需要根据最新的考试大纲和教材内容进行详细阐述和扩展。
2024考研政治必背考点
2024考研政治必背考点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1.哲学基本问题
2.物质观
3.意识观
4.实践观
5.运动观
6.矛盾观
7.真理观
8.社会历史观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理论
2.科学发展观
3.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4.全面深化改革
5.全面依法治国
6.全面从严治党
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1.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战略
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
四、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1.理想信念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2.爱国主义与集体主义
3.社会公德与职业道德
4.家庭美德与个人品德
5.法律意识与法律制度
五、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1.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事件和重要人物
2.中国共产党成立后的历史进程和重要事件
3.新中国成立后的历史发展和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
4.当代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
六、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
1.当今世界面临的全球性问题
2.国际关系的基本理论和实践
3.世界主要大国的外交政策和发展战略
4.中国外交政策和发展道路
5.联合国和世界贸易组织等国际组织的作用和影响。
考研政治常考知识点整理
考研政治常考知识点整理在考研政治中,有一些常考的知识点是考生必须要掌握的。
这些知识点涵盖了政治学的基本理论和实际应用,对于备战考研政治考试非常重要。
本文将对考研政治常考的知识点进行整理和总结,以帮助考生更好地准备考试。
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1.马克思主义的思想体系——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2.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和观点——唯物主义和历史观;3.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实践和认识论;4.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和核心价值观;5.马克思主义发展史;6.科学社会主义。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产生和发展;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核心要义;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任务;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政治制度;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体布局;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8.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体布局;9.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越性。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2.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3.宏观调控和微观调控;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新常态。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1.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体制;3.中国共产党的组织原则和纪律要求;4.依法治国和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
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1.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2.保护生态环境的重大意义;3.建设美丽中国的目标。
七、中国特色大国外交1.和平发展道路;2.互利共赢的理念;3.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以上就是考研政治常考的知识点的整理和总结。
希望考生们能够熟练掌握这些知识点,增强对考试的备战信心。
祝愿所有备考考生都能取得优异的成绩!。
考研政治知识点梳理
考研政治知识点梳理1.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马克思主义的产生与发展-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 政治经济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 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2.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 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社会主义改造与建设理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3.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主要矛盾- 旧民主主义革命与新民主主义革命- 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的历史进程- 改革开放以来的历史发展4.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公民道德建设- 法律基础知识- 法律意识与法治观念5.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 当代世界经济的发展趋势- 当代世界政治的格局与特点- 国际关系的基本理论与实践- 中国的外交政策与国际地位各章节详细内容1.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哲学部分:唯物史观、辩证唯物主义- 政治经济学部分:商品经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科学社会主义部分:无产阶级革命、无产阶级专政2.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毛泽东思想:新民主主义理论、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邓小平理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改革开放-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3.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鸦片战争到辛亥革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辛亥革命到新中国成立: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时期- 改革开放至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4.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思想道德修养: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荣辱观 - 法律基础:宪法、民法、刑法、行政法等基础知识- 法治观念: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依法治国5.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 世界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化、国际贸易与金融 - 世界政治:多极化趋势、国际关系理论、大国关系- 中国外交: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结语在准备考研政治的过程中,重要的是理解每个知识点的内涵和联系,形成系统的知识结构。
政治考研知识点总结大全
政治考研知识点总结大全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1.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科学内涵马克思主义是关于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理论,其科学内涵主要包括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两个方面。
辩证唯物主义是指马克思主义的唯物主义认识论和辩证法。
马克思主义的唯物主义认识论是以客观实在性、运动性和无限发展性为特征,强调事物的物质性和客观性,承认人类思维是对客观世界的能动的反映。
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主张事物是运动发展的,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否定之否定是事物运动的规律。
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历史理论,认为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决定上层建筑。
历史唯物主义强调人类社会的本质是阶级斗争,人类社会的发展是阶级斗争的历史。
2. 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马克思主义的立场是工人阶级的立场,其观点是工人阶级的观点,其方法是批判的方法。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和总任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三位一体”的经济体制,以及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的显著提升。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和本领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其本领域是中国大陆地区。
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基本特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是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基本经济制度不断完善、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健全。
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基本特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基本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依法治国、社会主义法治、人民民主专政。
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特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基本特征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
6.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特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基本特征是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构建生态宜居的中国、推动形成绿色生产和消费方式、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
考研政 治必考知识点归纳
考研政治必考知识点归纳考研政治是众多考研学子需要攻克的重要科目之一。
以下为大家归纳了一些必考的知识点,希望能对大家的复习有所帮助。
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1、哲学基本问题哲学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这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这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2、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正确的意识能够促进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则会阻碍事物的发展。
3、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这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4、唯物辩证法的三大规律(1)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统一。
(2)质量互变规律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3)否定之否定规律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但过程是曲折的。
5、认识与实践的辩证关系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动力、目的和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能够指导实践取得成功,错误的认识则会导致实践失败。
6、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真理具有客观性,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真理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是辩证统一的。
二、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1、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共产党人集体智慧的结晶。
其主要内容包括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政策和策略的理论、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党的建设理论等。
2、邓小平理论邓小平理论是以邓小平为主要创立者、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主题的理论。
研究生考试政治知识整理
研究生考试政治知识整理为了给即将参加研究生考试的同学提供方便,我们整理了一份研究生考试政治知识的资料,希望能够对大家的复习有所帮助。
以下是关于政治知识方面的重点整理:第一部分:国家制度与国家治理1. 国家制度的基本原则和体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特点和优势- 国家组织的基本架构和职能2. 政党制度与政党的地位-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和执政地位- 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的特点和作用3. 中央与地方政府的关系- 中央和地方政府的权力划分和合作机制- 地方政府在经济建设和社会管理中的职责和作用第二部分:国家权力的行使与制约1. 国家决策与国家治理- 政策制定的过程和机制- 国家治理的原则和方法2. 司法独立与司法公正- 司法体系的组织和职能- 司法独立的重要性和维护机制3. 各级人大与政府工作- 人大的组织结构和职能- 人大在决策过程中的作用和职责第三部分:政治文明与政治道德建设1. 遵守宪法法律和维护法治- 依法治国的基本原则和路径- 维护法治的重要性和机制2. 公民道德与社会公德- 公民道德的内涵和重要性- 社会公德的培养和实践3. 反腐倡廉与廉政建设- 反腐败斗争的重点和措施- 廉政建设的内容和要求第四部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理论- 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和作用-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方略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共同理想和信念-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弘扬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成就与经验- 经济建设和发展成就- 社会和民生保障的实践经验以上是我们对研究生考试政治知识的整理,希望通过这份资料能够对大家的备考有所帮助。
请大家认真学习,并将知识融会贯通,为顺利通过研究生考试做好充分的准备。
祝各位考生取得优异的成绩!。
中国政治研究生知识点总结
中国政治研究生知识点总结一、中国政治的特征1、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的执政党,拥有绝对的领导地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党的领导地位,并强调了集中统一领导的重要性。
中国共产党不仅是国家政权机构的领导核心,还是国家整个社会、经济、文化领域的领导核心。
2、人民民主专政中国实行的是人民民主专政,即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人民是国家的一切权利的源泉。
通过各种形式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实行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实行了多种形式的民主选举,保障了人民的权利。
在中国实行的是人民民主专政,即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人民是国家的一切权利的源泉。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根据中国的国情和实际提出的一种社会主义发展道路。
这一政治体制奠定了中国的政治基础和基本国情。
4、法治国家根据宪法规定,中国是一个法治国家。
法律是国家的基本法律,是国家的法律制度的基础。
法律是国家的基本防护制度,也是国家的基本权能制度。
通过各种形式的立法,使国家的社会、经济、政治的发展更加了法治,保障了人民的权利。
5、民主集中制中国是一个民主集中制国家。
在党的领导下,实现了民主集中制,各级领导机构实行了民主集中制原则。
该政治体制奠定了中国的政治基础和基本国情。
二、中国政治体制1、中国的政治体制中国政治体制是一个人民民主专政制度。
中国政治体制的特点包括: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以中国共产党为核心的领导,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国家的根本政治制度,以科学决策的方式进行人民代表大会的决策和国家政权的授予。
2、中国政治体制的组成中国政治体制包括国家机构、行政系统、立法机构、司法机关和其他职能部门。
这些国家机关是在党的领导下、实行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治体制的制度基础。
3、中国政治体制的基本制度中国政治体制的基本制度包括国家权力机关、政权机关、政府机关、党的领导体系。
党的领导是中国政治体制的基本特征,是社会制度的制度基础。
4、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在立法、司法、军事、外交等各个领域都拥有绝对的领导权。
今年考研政治知识点总结
今年考研政治知识点总结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1.辩证唯物主义(1)辩证法的基本原理(2)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2.唯物辩证法对中国发展的指导意义(1)唯物辩证法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2)唯物辩证法对中国改革和发展的启示3.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对辩证唯物主义的新挑战(1)科学技术对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的挑战(2)科学技术发展对辩证唯物主义方法论和认识论的挑战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1.毛泽东思想的理论体系和实践创新(1)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和历史贡献(2)毛泽东思想的时代背景和现实意义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和实践要求(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和发展(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和实践要求3.进入新时代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创新和实践成果(1)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大理论创新(2)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成果和现实启示三、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路线1.党的基本理论(1)党的基本理论的历史地位和历史使命22.党的基本路线(1)党的基本路线的形成和作用(2)党的基本路线的主要内容和实践要求3.党的建设总体布局的科学内涵和基本要求(1)党的建设总体布局的理论内涵和现实意义(2)党的建设总体布局的主要内容和实践要求四、党的领导1.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1)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的历史成就和历史贡献(2)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的科学内涵和现实意义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历史地位和历史使命(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历史地位和历史使命(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科学内涵和实践启示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主要内容和实践要求(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历史地位和历史贡献(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主要内容和实践要求五、党的十九大以来党的建设1.党的十九大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总体要求和总体布局(1)党的十九大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总体要求(2)党的十九大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总体布局2.新时代党的建设总体要求的思想来源和实践基础(1)新时代党的建设总体要求的思想来源(2)新时代党的建设总体要求的实践基础3.新时代党的建设总体要求的主要内容和实践要求1(2)新时代党的建设总体要求的主要内容和实践要求六、国家政治制度1.国家政治制度的历史演进和现代意义(1)国家政治制度的历史演进和科学内涵(2)国家政治制度的现代意义和时代价值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主要内容和实践要求(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形成和发展(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主要内容和实践要求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在国家治理中的地位和作用(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历史地位和战略作用(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在国家治理中的主要实践成果以上知识点总结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路线、党的领导、党的十九大以来党的建设和国家政治制度等方面的内容。
考研政治归纳总结
考研政治归纳总结一)唯物论原理唯物论包括三个观点:物质观、意识观和实践观。
在物质观方面,辩证唯物主义强调物质和运动的相互依存关系,同时也强调运动和静止、时间和空间、有限性和无限性等方面的辩证关系。
在意识观方面,辩证唯物主义认为意识具有能动性,可以通过实践指导改造世界。
同时,意识的正确与错误也会影响人的实践活动和身体健康。
在实践观方面,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主体和客体、自在世界和人化世界都是相互依存的。
二)辩证法原理辩证法的核心是矛盾。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矛盾具有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辩证关系,同时也有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
在矛盾的不平衡性方面,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都是相互依存的。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双方相互依存、相互包含、相互贯通,共同推动事物的发展。
第四,矛盾双方的相互排斥、否定和斗争是推动事物发展的重要因素。
矛盾的斗争性质首先引起事物的量变,一旦矛盾双方的斗争突破原有事物的限度,就会引起事物的质变。
第五,内因和外因之间存在着辩证关系。
其中,联系和发展是两个基本特征。
联系包括世界的普遍联系、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以及系统和要素的辩证关系。
发展则包括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尊重客观规律性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以及唯物辩证法过程论的原理。
三个三是指三大规律: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和否定之否定规律。
其中,质量互变规律包括度的原理、质变和量变的辩证关系以及改变物的量的结构引起质的飞跃的原理。
否定之否定规律则包括肯定和否定的辩证关系以及辩证的否定观。
对立统一规律则是指矛盾双方的相互依存和相互转化。
四个四是指原因与结果、现实与可能、必然与偶然以及现象与本质。
其中,现象和本质、必然与偶然、原因与结果以及现实与可能都是并列的关系。
形式和内容则是从属的关系。
在认识论方面,真理观是其中的一观。
其中包括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辩证关系、真理的具体性的原理、真理和谬误的辩证关系以及真理的价值性和客观性的原理。
梳理考研政治知识点总结
梳理考研政治知识点总结一、政治理论基本知识1. 马克思主义政治学基本原理2. 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4. 当代世界的主要政治体制二、中国革命与建设的道路和理论成果1. 辛亥革命和中国近代史重要事件2.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和发展3.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4. 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基本道路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三、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路线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基本理论2. 党的十八大以来的理论创新3. 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四、党的建设1. 党的性质和宗旨2. 党的组织原则和政治原则3. 党的基本路线和工作任务4. 党的领导体制和民主集中制5. 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1. 我国政治制度的基本特征和显著优势2. 我国的基本国情和国家治理体系3. 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六、中国法制建设的改革与发展1. 总体目标和基本原则2. 宪法的发展3. 法治国家建设4. 国家监察体系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七、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制度1. 国家根本制度2. 国家机构改革3. 国家对外关系4. 基层政权建设八、中国政府决策程序1. 国家决策的基本程序和原则2. 政府工作报告的重点内容3. 政府的动员和社会参与机制九、中国特色大国外交1. 总体外交布局和战略规划2. 国家安全战略3. 和平发展道路和建设性外交政策十、中国共产党与世界共产主义运动1. 世界共产主义运动的主要历史事件和理论成果2. 党际关系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十一、当代世界的重大政治问题1. 当代大国关系2. 国际安全3. 全球化和跨国公司4. 联合国与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以上是对考研政治知识点的梳理和总结,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新版考研政治知识点归纳
新版考研政治知识点归纳考研政治是许多考研学生必须面对的科目之一,其内容广泛,涉及多个领域。
以下是对新版考研政治知识点的归纳总结:一、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1.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2. 物质和意识的关系:物质是第一性的,意识是第二性的,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于物质。
3. 辩证法的三大规律:对立统一规律、量变质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
4. 认识论: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
二、政治经济学1. 商品的二重性:使用价值和价值。
2. 价值规律:商品的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3. 剩余价值理论:资本家通过剥削工人的剩余劳动获取剩余价值。
4.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固有的矛盾导致的周期性经济危机。
三、科学社会主义1. 社会主义的本质: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共同富裕。
2.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水平较低,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与市场经济相结合。
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制度。
四、中国近现代史纲要1.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斗争。
2. 新民主主义革命:以工农联盟为基础,联合各革命阶级,推翻三座大山,建立新中国。
3.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新中国成立后,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建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五、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2. 法律基础: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3. 思想道德修养:加强个人品德修养,培养社会主义责任感和使命感。
六、形势与政策1. 当前国际形势:全球化、多极化趋势,以及国际政治经济的新变化。
2. 国内政策:了解国家的重大政策和方针,如“一带一路”倡议、全面深化改革等。
3. 时事政治:关注国内外重大时事,理解其对国家发展和人民生活的影响。
考研政治必考知识点总结
考研政治必考知识点总结一、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1.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
辩证唯物主义是指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方法,其核心思想是辩证法。
历史唯物主义是指认识和把握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和特点的哲学。
它是指导我们认识和改造社会的理论根据。
2.实践性和科学性的统一实践性和科学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之间相互渗透、相互贯通的关系。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鲜明标志;科学性是指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特征。
3.主体性和历史性的统一主体性和历史性的统一是指实践主体,指导和把握人类社会发展进程的基本原则。
实践主体是历史发展的主要动力,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主要力量。
4.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有机结合,要了解社会意识的特点,就必须了解社会存在的特点;要了解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反作用,还必须了解社会意识是相对独立的。
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1.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生产力是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的物质基础,是生产关系的物质支撑。
生产关系是生产力活动中人们相互关系的总和。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是驱动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本原因。
2.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经济基础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上层建筑是对经济基础的反映和表现。
上层建筑是在经济基础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3.阶级及阶级斗争阶级是指社会上由于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不同而产生的人们之间的社会集团。
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中的基本矛盾,是推动历史进步的动力。
4.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
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任务是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上层建筑。
5.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马克思主义思想强调人民的创造力,人民是历史发展的动力。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和毛泽东思想的创造性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到当代中国的最新成果。
考研政治知识点背诵
考研政治知识点背诵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1. 马克思主义哲学- 物质与意识的关系-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实践与认识的关系2.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矛盾- 剩余价值的生产和实现3. 科学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 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 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基本特征二、毛中特社会主义理论体系1. 毛泽东思想-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持久战和人民战争的战略思想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科学发展观3.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 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布局 - 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三、中国革命史和中国共产党历史1.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土地革命战争和抗日战争- 解放战争和新中国的成立2.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 社会主义改造和经济建设- 文化大革命- 改革开放的决策和实施3. 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四、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1. 思想道德修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公民道德建设- 个人品德修养2. 法律基础- 宪法的基本原则和主要内容- 法律的一般原理- 法律与道德的关系五、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1. 世界经济- 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 国际经济组织和区域经济合作- 国际贸易和金融体系2. 世界政治- 国际关系的基本理论- 国际政治经济格局- 国际安全与合作3. 中国与世界- 中国的和平外交政策- 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 “一带一路”倡议和国际合作附录:重要时间节点和历史事件- 1919年:五四运动- 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1978年: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 2012年: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提出后记本文档旨在为考研学生提供一个关于政治知识点的复习框架。
考研政治知识点总结大全
考研政治知识点总结大全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1.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础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是指对世界的观察和认识要以辩证的方法来进行,这就是要看到事物的对立统一、质量互变和否定之否定等规律。
历史唯物主义则是强调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生产力,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社会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变革均根源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2.认识论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要求我们既要看到事物的外部,也要看到事物的内部,既要看到表象又看到本质,看到事物的常态又看到事物的变态,不断地从事物的表面现象准确把握事物的本质,不断地用辩证法的观点看待和研究事物。
3.物质观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认为,存在决定意识,物质是实在的基础,而意识则是对物质世界的反映。
这就要求我们要辩证地认识和对待事物,要坚持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
4.社会历史观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历史的观点是一种科学的社会历史观,它立足于社会自身的发展规律。
社会历史是人类社会生活的发展过程,它是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变革所推动,是由人们的阶级斗争所推动的。
因此,在研究社会历史过程时,要重视阶级斗争和生产力的作用。
5.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观点是关于社会的基本结构问题的。
它是指社会的生产方式制度即社会的经济基础决定了社会的政治、法律、意识形态等上层建筑。
6.阶级斗争阶级斗争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之一,阶级斗争是社会存在的基础而又推动着社会的发展。
在马克思看来,历史就是阶级斗争的历史,社会发展的动力就是阶级斗争。
二、中国共产党的奋斗目标和基本路线1. 中国共产党的奋斗目标党的奋斗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社会制度。
中国共产党的奋斗目标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现代化、最终实现共产主义。
2. 中国共产党的基本路线中国共产党的基本路线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统一性道路。
这一基本路线是由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革命的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经过长期实践检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保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研政治必考知识点归纳2017考研政治必考知识点归纳1)“金要足赤,人要完人”的说法是错误的,这是形而上学的观点。
(2)“必然性是偶然性的总和”的说法是错误的。
必然性与偶然性是一般和个别的关系,而不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3)“运动”和“发展”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运动是指“一般的变化”,包括世界上发生的一切变化和过程。
而发展是指一种特殊的运动变化——前进性、上升性运动。
即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运动变化。
发展就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的运动变化,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4)“现象和自在之物之间存在着不可逾越的鸿沟”的说法是错误的。
现象和自在之物之间即事物的现象和本质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
透过现象可以认识本质。
(5)“辩证法本来是人类的全部认识所固有的”的认识是正确的。
在人类任何一个认识命题中,都可以发现辩证法一切要素的胚芽,都包含着一般和个别、本质和现象、必然和偶然等辩证关系,这就表明辩证法本来是人类的全部认识所固有的。
(6)“矛盾的特殊性存在于矛盾的普遍性之中”是错误认识。
矛盾的普遍性是从矛盾的特殊性中抽象概括出来的。
所以,矛盾普遍性只能寓于特殊性之中,绝不能将它们的关系颠倒过来。
(7)“矛盾双方在任何条件下都能相互转化”是错误认识。
矛盾双方的相互转化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
离开条件去谈转化是诡辩论的错误观点。
(8)“因为内容决定形式,所以新内容不能采取旧形式”。
此观点是错误的。
对内容决定形式不能作机械的理解。
新内容的发展,不但要求新形式来为自己服务,而且在一定条件下,应该而且可能利用旧形式为自己服务。
(9)“凡是现实中具有可能性的东西,都要努力创造条件实现它”。
此观点是不正确的。
在现实中具有可能性的东西存在着很复杂的情况。
有好的可能性和坏的可能性,我们要努力创造条件争取实现好的可能性,尽力避免坏的可能性转化为现实。
(10)“事物的量发生变化,事物的质也都随之发生变化”的认识是错误的。
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趋势。
但在一定范围内,量变并不引起质变。
只有量变达到一定的程度,事物的质才能随之发生变化。
(11)规律的重复,是本质性、必然性内容的重复,不是具体事件的重复,因为事物的发展是必然性与偶然性的统一。
(12)假象和错觉不是一回事情,假象是事物的一种现象,是客观的;错觉是错误的感觉,是主观的。
当然,如果为假象所迷惑就会产生错觉。
(13)现象和本质都是客观的,两者之间不是主观与客观的关系(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而是体现与被体现的关系,即现象不是反映而是体现本质。
(14)唯物辩证法和诡辩论具有本质区别。
第一,前者既承认区别又承认联系(既讲非此即彼、又讲亦此亦彼)。
后者不承认区别只承认联系(不讲非此即彼、只讲亦此亦彼)。
第二,前者既承认运动又承认静止(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后者只承认运动不承认静止(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
第三,前者既坚持两点又分清主次,是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后者虽然坚持两点但不分主次,属于均衡论。
(15)部分质变归根到底是量变,不是质变。
质变有爆发式飞跃和非爆发式飞跃两种基本形式。
量变有数量变化与结构变化两种基本形式。
(16)不能把矛盾的同一理解成等同,同一是矛盾双方的同一,是以差异为前提的;也不能把斗争混同于斗争的具体形式,如错误地认为斗争即对抗。
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1】原因和结果是揭示事物的前后相继、彼此制约的关系范畴。
①引起某种现象的现象叫原因,被某种现象所引起的现象叫结果;②原因和结果的关系是辩证的。
【2】必然性和偶然性是揭示客观事物发生、发展、灭亡不同趋势的范畴。
①必然性:事物联系和发展过程中一定要发生,确定不移的趋势;②偶然性:并非确定发生,可以出现、可以不出现,可以这样或那样出现的不确定趋势;③必然性和偶然性是对立统一关系。
区别:a.形成原因不同:必然性产生于事物内部根本矛盾;偶然性产生于非根本矛盾和外部条件;b.表现形式不同:必然性在事物发展过程中比较稳定、时空上比较确定,是同类事物普遍具有的发展趋势,偶然性则是不稳定的、暂时的、不确定的,是事物发展中的个别表现;c.地位和作用不同:必然性在事物发展中居于支配地位,它决定事物的发展方向;偶然性居于从属地位,对发展的必然过程起促进或延缓作用,使发展的确定趋势带有一定的特点和偏差。
④必然性和偶然性的联系:相互依存和相互转化。
a.必然性存在于偶然性之中,并通过大量的偶然性表现出来;b.偶然性背后隐藏着必然性,是必然性的表现形式和补充;c.一定条件下,两者可以互相转化。
【3】可能性和现实性是揭示事物的过去、现在和将来的相互关系的范畴。
①现实性是指已经产生出来的`有内在根据的、合乎必然性的存在;②可能性是指事物发展过程中潜在的东西,是包含在事物中预示事物发展前途的趋势。
区别:a.可能性和不可能性(有无现实根据);b.现实可能性和抽象可能性(现实根据是否充分,条件是否齐备);c.好的可能性和坏的可能性(对人是否有益);d.可能性大小(或然率的大小)。
③现实性和可能性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没有现实就没有可能,反过来,没有可能就没有现实,它们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4】现象和本质是揭示客观事物的外部表现和内在联系相互关系的范畴。
①本质和现象有区别:a.现象是事物的外部联系和表面特征,人们可通过感官感知,本质则是事物的内在联系和根本性质,只有靠人的理性思维才能把握;b.现象是个别的、具体的,而本质是一般的、共同的;c.现象是多变的,本质则是相对稳定的;d.现象是生动、丰富的,本质比较深刻、单纯。
②联系:本质和现象又是统一的,它们相互联系、相互依存;a.任何本质都是通过现象表现出来,没有不表现为现象的本质;b.任何现象都从一定的方面表现着本质,现象是本质的外部表现,即使假象也是本质的表现。
③现象和本质是统一的,我们能够通过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同时由于现象和本质是对立的,又要求人们必须透过现象揭示本质。
人们正是通过事物现象的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认识过程,才不断深化对事物本质的认识。
透过现象发现本质是科学研究的任务。
一、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1、经济基础的含义①经济基础即社会的经济结构,是指一定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
②经济基础属于社会的物质关系,是一定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
2、上层建筑的含义①社会上层建筑是建立在一定社会经济基础之上的社会思想观点以及相应的政治法律制度和设施的总和。
②上层建筑关系:政治上层建筑和思想上层建筑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互为因果,政治上层建筑一旦形成就成为既定的现实力量,影响人们的思想,两者都是经济的反映,3、社会形态的内涵①社会形态是一定社会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体,包括经济形态、政治形态、意识形态。
②社会形态理论的方法论意义:揭示了社会是具体的、历史的,社会形态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有机统一体,社会发展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即有规律的过程。
4、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互作用①辩证关系原理:两者相互联系、相互作用。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产生、性质和变化发展;上层建筑能动地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②上层建筑当它为适合生产力发展要求的经济基础服务时,促进生产力和社会的发展;当它为不适合生产力发展要求的经济基础服③意义:是无产阶级政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依据之一。
二、社会形态更替的一般规律及特殊规律1、社会形态的内涵社会形态:是指同生产力发展的一定阶段相适应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体,包括经济形态(即经济制度)、政治形态、意识形态。
每一社会形态都是历史的,有它产生、发展和灭亡的过程。
人类社会就是一个由低级形态向高级形态合乎规律的发展过程。
2、社会发展形态更替的统一性和多样性①统一性是指历史发展过程中的普遍性规律,不同国家、民族发展的具有的共同的社会形态本质和发展的一般趋势。
②多样性是指发展中的差异性、特殊性、丰富多样性。
表现在:各个国家、民族发展道路的特殊性、多样性。
3、社会更替的必然性与历史的选择性①社会形态的更替的必然性是指社会形态的依次更替的过程和规律是客观的,发展的趋势是确定不移的,是自然历史的发展的过程。
②人民对社会历史的发展做出这种或者那种选择,是有其特定原因的。
具体表现在:第一,是取决于民族的利益;第二,取决于交往;第三,取决于人民对历史必然性以及本民族特点的把握程度。
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实践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的深化4、社会发展过程的前进性和曲折性①社会发展的前进性的含义:是指人类社会在生产方式的矛盾作用下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由单一到全面的社会进步的必然趋势。
②社会发展的曲折性的含义:是指社会发展的前进过程不是直线上升、一帆风顺的过程,是伴随着暂时的停滞、曲折迂回的路线,甚至出现暂时的倒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