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曹禺及其经典作品《雷雨》
曹禺《雷雨》赏析
![曹禺《雷雨》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073082062bf90242a8956bec0975f46527d3a73b.png)
曹禺《雷雨》赏析
曹禺的《雷雨》,是一部反映中国社会矛盾的经典作品。
它以1930年代中国农村地区的一个大雨为背景,讲述了一位老农民、一位小农民和一位小青年之间的故事,揭示出当时中国农村社会的矛盾和动荡。
在这部作品中,曹禺以激烈的语言和抒情的文字,勾勒出了当时中国农村的社会现实生活,生动表现出社会的不公平和农村人民的悲惨处境。
在曹禺的作品里,我们看到了农民的艰难生活,也看到了他们的挣扎和希望。
作者以一种深刻的语言告诉我们,人性的善良和勇敢始终伴随着每个人,即使处在最艰难的环境中,也能够保持自己的尊严。
总之,《雷雨》是一部经典的作品,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当时中国农村社会的矛盾,同时也可以从中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曹禺话剧《雷雨》的主要特点
![曹禺话剧《雷雨》的主要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e8986aa0ba4cf7ec4afe04a1b0717fd5370cb241.png)
d.回溯法的运用:剧作家为将三十年间的内容浓缩于一天中加以表现,采用了回溯法,即以“现在的戏”为开端,让“过去的戏”穿插其间,正面展示了“现在”正发生的事情,而以回溯过去的方式推动“现在的戏”发展,从而使得剧作结构凝练,情节紧凑,矛盾集中。
e.《雷雨》中还运用了各种有关情节结构的技巧,如重点与穿插,期待与悬念,发现与陡转,增强了结构的完整性和剧情的紧密性,提升了剧话剧《雷雨》的主要特点:
①独特的结构艺术结构。《雷雨》是曹禺的代表作,标志现代话剧的成熟,在结构方面多有特色,表现如下:
a.结构严密而线索分明:《雷雨》采用西洋戏剧的“三一律”结构,将三十年间发生的事情集中于一天,在周公馆及鲁家两处展开,情节高度集中,剧作矛盾众多而线索分明,以周朴园与繁漪的冲突为明线,以周朴园与侍萍的关系为暗线,互为影响,使得全剧八位人物处于紧张冲突中,引人入胜。也使得剧作呈现出严谨连贯、有机统一的效果。
b.巧用“巧合”成网状结构:《雷雨》在处理戏剧冲突时采用网状结构类型,即在全剧中设置一个主要情节,同时各种矛盾冲突间呈现出巧合性联系,环环相扣,互为因果。以各种冲突推进情节发展,如侍萍到周公馆看完女儿,却因此与周朴园不期而遇,周萍与四凤相恋而出走,最终因此揭露出二人的兄妹关系。
c.封闭式结构的设置:《雷雨》吸收外国剧作经验,形成封闭式的结构。戏剧从冲突中开幕,舍弃剧情交代,而于后果的卒然爆发中交代前因。而“序幕”及“尾声”的设置产生对戏剧远距离的理性审视,加强了全剧的悲悯情怀。
浅析曹禺及其经典作品
![浅析曹禺及其经典作品](https://img.taocdn.com/s3/m/62844a2b58fb770bf78a55df.png)
浅析曹禺及其经典作品《雷雨》乌云密布,电闪雷鸣,周围一片凄厉,荒凉,却有一样东西,也是在那么一个雷雨交加的夜晚,折射出了一个时代的悲哀,那就是------戏剧大师曹禺的代表著作《雷雨》。
曹禺,原名万家宝,字小石,祖籍湖北潜江,1910年9月24日出生于天津一个没落的封建官僚家庭,1996年12月13日逝世,是中国现代杰出的戏剧家。
他在清华读书时有“小宝贝儿”的绰号。
“曹禺”是他在1926年发表小说时第一次使用的笔名(他的姓氏“万”的繁体字为一个“草字头”和“禺”字,草字头与“曹“谐音,故“曹禺”即“万”)。
孔庆生的《曹禺论》里曾说过:“曹禺是‘文明戏的观众,爱美剧的业余演员,左翼剧动影响下的剧作家’。
”就一句话,却大致概括了曹禺的戏剧人生。
众所皆知,他一生共写过8部剧本,他的《雷雨》成为中国话剧艺术成熟的标志。
其后的《日出》、《北京人》、《蜕变》也都是杰出作品。
曹禺出身于没落的封建官僚家庭,幼年时的所见所闻对他的反帝反封建爱国思想的形成和他一生的创作起了巨大的作用。
青少年时代的他对半封建半殖民地中国社会的黑暗现实产生了强烈的反抗情绪,经过几年酝酿、构思,1933年在清华大学四年级时,完成了他的处女作《雷雨》。
他在谈到写作意图时曾说:“《雷雨》是在‘没有太阳的日子里的产物’,那个时候,我是想反抗的。
因陷于旧社会的昏暗、腐恶,我不甘模棱地活下去,所以我才拿起笔。
《雷雨》是我的第一声呻吟,或许是一声呼喊。
”《曹禺选集·后记》又说“写《雷雨》是一种情感的迫切的需要”,《雷雨·序》里也曾写到“仿佛有一种情感的汹涌的流来推动我,我在发泄着被压抑的愤懑,毁谤着中国的家庭和社会”。
在我看来,就是因为有了他这样的情感,所以才有了《雷雨》的悲剧,而这样的悲剧在这样的时代下却是必然的。
我们都知道,《雷雨》是以两个家庭的之间的纠葛为主的。
通过表现这两个家庭的悲剧和罪恶,它所想表达的其实就是那个时代下旧家庭的悲剧和罪恶。
《雷雨》写作特点赏析
![《雷雨》写作特点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d4293ea69a89680203d8ce2f0066f5335a8167a0.png)
《雷雨》写作特点赏析《雷雨》是由曹禺创作的话剧,于1934年首次演出。
该剧通过三个家庭的故事,展现了当时社会的黑暗与冷酷。
下面将从题材创新、人物形象塑造以及语言表达等方面,详细分析《雷雨》的写作特点。
首先,题材创新是《雷雨》的突出特点之一、传统话剧常常围绕着爱情、家庭、婚姻等题材展开,而《雷雨》将焦点放在了普普通通的小人物身上,揭示了封建家庭的命运与结局。
无论是吕家、冯家还是武家,每个家庭都代表着当时社会中的普通一员,他们身上所经历的困境和悲剧,引发了当时观众的共鸣。
这种关注小人物的创新思维,使得《雷雨》成为一部充满真实感和社会关怀的作品。
其次,人物形象塑造是《雷雨》的另一个显著特点。
曹禺通过细腻入微的刻画,使得每个角色都具有鲜明的个性特点。
从吕家的软弱无能、冯家的狡猾自私到武家的懦弱自卑,每个人物都被赋予了独特的性格和行为方式。
这些人物形象的刻画,使得观众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和成长轨迹,也引起了观众的共鸣和思考。
此外,语言表达也是《雷雨》的一大特点。
曹禺运用生动、贴切的语言,描绘了生活的繁复和现实的残酷。
剧中对话生动活泼,具有强烈的现实感,紧密结合剧情的发展,增强了话剧的艺术感染力。
同时,曹禺在剧本中融入了大量的诗意描写,使得剧中的情感更加深刻和细腻。
言外之意、隐喻与比喻的运用,使得剧本兼具了戏剧性和文学性,给观众带来了强烈的视听体验。
最后,《雷雨》还具有深刻的社会批判意义。
剧中通过吕家、冯家和武家的命运,揭示了当时社会的黑暗面。
封建家庭的权力斗争、贫富悬殊、封建伦理观念的束缚等问题,使得人物们陷入了无法逃脱的困境。
通过展示这些社会问题,曹禺对当时社会进行了深入批判,并希望借此唤起人们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反思。
总之,《雷雨》以其题材创新、人物形象塑造以及语言表达等方面的突出特点,成为一部备受赞赏的经典之作。
曹禺通过细腻入微的描写和深刻的社会批判,将当时社会中普通人的命运与心灵困境展现在观众面前,引起人们对社会现实的反思。
雷雨角度赏析与评价
![雷雨角度赏析与评价](https://img.taocdn.com/s3/m/23d7109f185f312b3169a45177232f60dccce744.png)
雷雨角度赏析与评价雷雨是一部由曹禺创作的话剧作品,于1934年首次上演,至今已经有近90年的历史了。
这部作品以其深刻的社会意义和对人性的深刻剖析而著称,被誉为中国话剧史上的经典之作。
雷雨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内涵,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成为了中国话剧史上的一颗璀璨明珠。
首先,从雷雨这部话剧的角度来看,它对当时的社会风气和人性的描绘是非常深刻的。
作品以20世纪初的中国南方小城为背景,通过一个富家少爷和一个贫苦姑娘的悲剧爱情故事,展现了当时社会上的阶级分化和封建伦理观念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在这个小城里,充斥着虚伪、贪婪和道德沦丧,人们的内心被扭曲和扭曲,而这一切都在雷雨这场风暴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现。
作者通过对这些人物的塑造,揭示了当时社会的黑暗面,以及人性的扭曲和扭曲,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其次,雷雨这部话剧在情节安排和人物塑造上也表现出了非常高的艺术价值。
整个故事情节紧凑,扣人心弦,每一个情节都与整个故事的发展密不可分。
人物形象栩栩如生,个性鲜明,每一个角色都有自己的性格特点和命运轨迹,他们的命运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生动的社会画卷。
尤其是主人公陆小凤和秦淮,他们的命运坎坷,爱情悲剧,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作者通过这些人物的塑造,展现了人性的复杂性和社会的残酷性,使整个故事更加真实和感人。
最后,雷雨这部话剧在艺术表现上也有着非常高的水准。
曹禺在这部作品中运用了大量的对白和情节,将社会现实和人性冲突融入到了故事情节中,使整个作品更加生动和有力。
尤其是在对话语言的运用上,作者运用了大量的方言和俚语,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活和具体,增加了作品的真实感和可信度。
此外,雷雨这部话剧还运用了大量的舞台布景和音效,使整个故事更加生动和感人。
尤其是在雷雨这场风暴的描写上,作者通过舞台布景和音效的运用,将整个场景描绘得淋漓尽致,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总的来说,雷雨这部话剧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内涵,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成为了中国话剧史上的一颗璀璨明珠。
雷雨1500字赏析
![雷雨1500字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973ce83f8f9951e79b89680203d8ce2f006665c8.png)
雷雨1500字赏析雷雨,是中国现代戏剧史上的一部经典之作,由曹禺创作于1934年。
这部戏剧以上海滩上的一个富家女与一个穷小子之间的爱情纠葛为主线,通过对当时社会风气的揭露和对人性的深刻剖析,展现了上海滩上的“雷雨”般的悲欢离合。
在雷雨中,曹禺通过对人性的深刻剖析,对当时社会的揭露,以及对上海滩上的风云变幻的描绘,展现了一幅真实而深刻的社会画卷。
首先,雷雨通过对人性的深刻剖析展现了人性的丑陋和扭曲。
在雷雨中,曹禺通过对人物的塑造和对人物内心世界的揭示,展现了人性的复杂和扭曲。
其中,富家女邱月清的自私和虚荣,富家少爷邱太的冷漠和无情,穷小子小史的懦弱和软弱,以及其他人物的种种丑恶行径,无一不展现了人性的丑陋和扭曲。
这些人物的形象栩栩如生,令人印象深刻,也让人深思,人性究竟是善良还是丑陋?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又该如何对待这些丑陋的一面呢?其次,雷雨通过对当时社会的揭露,展现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和扭曲。
在雷雨中,曹禺通过对上海滩上富家与穷人之间的矛盾和冲突的描绘,展现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和扭曲。
在当时的上海滩上,富家与穷人之间的鸿沟巨大,社会阶层之间的矛盾和冲突日益尖锐,人们的生活充满了不公平和不公正。
这种社会现象在雷雨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令人深感震撼。
这也让人们深思,当时的社会为何会如此黑暗和扭曲?我们又该如何改变这种现状呢?最后,雷雨通过对上海滩上风云变幻的描绘,展现了上海滩上的“雷雨”般的悲欢离合。
在雷雨中,曹禺通过对上海滩上风云变幻的描绘,展现了上海滩上的悲欢离合。
在上海滩上,人们的命运时而风光,时而凄凉,时而幸福,时而痛苦,如同一场“雷雨”般的悲欢离合。
这种悲欢离合在雷雨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令人为之动容。
这也让人们深思,人生究竟是怎样的一种体验?我们又该如何对待这种悲欢离合呢?总之,雷雨是中国现代戏剧史上的一部经典之作,通过对人性的深刻剖析,对当时社会的揭露,以及对上海滩上的风云变幻的描绘,展现了一幅真实而深刻的社会画卷。
《雷雨》赏析
![《雷雨》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a6706739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524c8fc.png)
《雷雨》赏析《雷雨》是中国现代剧作家曹禺创作的一部具有深刻思想内涵的戏剧作品。
该剧从人性的复杂性和社会的残酷性出发,通过剧中角色之间错综复杂的情感纠葛和悲剧冲突,揭示了人与人之间的利益斗争和道德沦丧的现象。
本文从剧作的背景、人物刻画和主题表达等方面对《雷雨》进行赏析。
《雷雨》的背景设定在上世纪20年代的中国,这是一个充满动荡不安的时代。
国家正面临内忧外患,社会上腐败现象丛生,人们生活在种种不安和压迫之中。
剧中的主要人物雷父、雷母、雷妹等,代表了不同阶层、不同性格和不同价值观的人物形象,他们各自追求着权力、金钱和欲望。
这些背景因素为剧作的发展提供了土壤,赋予了剧中人物以特殊的意义和象征性。
《雷雨》以雷父家为背景,通过雷父、雷母和雷妹的情感关系展现了人性的复杂性。
雷父是一个地主兼官僚,他的权力使他自大傲慢;女儿雷妹聪明机智又带有一定的反叛倾向;雷母则是一个温柔的妇人,但在家庭纷争中毫无作为。
这些角色在剧中一方面为了家族利益和社会地位产生矛盾和纠葛,另一方面也是对人性的一种不同诠释。
雷父的痛苦和绝望反映了现实社会中官僚腐败和权力觊觎的黑暗一面,雷妹则代表了新一代年轻人对传统束缚的反抗。
雷母的无力和无奈则昭示了家庭中普通妇女的困境,她们常常被迫退缩和沉默。
然而,除了人物形象的刻画,剧作中还融入了许多社会问题的探讨。
如台词中对官僚体制的批判、对传统婚姻观念的质疑等,都使得《雷雨》成为了一部较具有思想性和时代性的作品。
雷父与官僚体制的勾结、雷妹与异地相恋的身份差异和雷父的金钱愿望等,都提示了社会中的不公平和道德沦丧。
剧中雷妹的反叛、雷父的痛苦和雷母的噤声,给观众带来了对社会现象的思考,引发了对人性中的善恶和道德选择的思索。
在《雷雨》中,雷妹与宋世杰之间的爱情线索在整个剧作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爱情是剧中人物内在感情的表达,也是对现实社会现象进行调和的纽带。
雷妹和宋世杰的爱情既受制于道德家族,又抵抗于外部的压力,触动了观众内心深处对爱情本质和社会现实的思考。
中国现当代文学名作分析:曹禺作品《雷雨》分析
![中国现当代文学名作分析:曹禺作品《雷雨》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8cd5563ccd7931b765ce0508763231126edb7788.png)
中国现当代文学名作分析:曹禺作品《雷雨》分析曹禺(1910-1965),现代作家、编剧、戏剧家。
他的著名作品有小说《雷雨》,该作品于1934年首次出版,作为曹禺文学成就中最值得称道的一部小说,它深刻而发人深思的情节,沿用着曹禺喜欢的思索、友情、牺牲等话题,处处体现着他的叙事才能和产生的影响,并已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珍贵宝藏。
《雷雨》描述了湘西古镇上四条街道,四个主要家庭及他们内部各种关系之间的历史变迁、习俗和生活状况。
小说以田俊、朱唐、冯清南和龙姑娘为中心,围绕它们四家的生活展开。
爱情、牺牲、绝望和宗教信仰几乎渗入了每个人的故事。
大多数文学家认为,这部小说表现了“花开有时,结果未必美丽”的主题,反映了家庭道德观念的改变以及人们在面临社会生活的复杂压力时所感受到的痛苦。
小说以一种温和的抒情语调讲述了对人物性格细节的敏锐考察和观察,揭示了社会责任、违背良心、宗教信仰和感情生活等家庭关系之间的相互影响。
曹禺将“社会责任”“违背良心”以及“内心的坚守”等主题通过故事的叙述深刻的描绘出来,有利于引起读者的共鸣和思考。
例如,朱唐对民主的向往、对家庭责任的意识以及舍弃自我而牺牲的信念都是曹禺鲜明的思想反映的内容。
而另一方面,否定传统和批判宗教也是他在小说中表达的强烈主题。
此外,曹禺还刻画了田俊这一形象,能够塑造广阔而永恒的文学主题,他是一个乐观而又坚强的人物,无论是在政治上依旧坚守自己的立场、抒写自己心中忧虑和渴望,还是坚持自己的信仰,都是令人深受感动的。
最后,曹禺将小说以沉重的结局结束,营造了一种凄戚的悲伤情调,使读者自觉由内心发出的情绪回响,得到了深刻的体会。
从本质上讲,《雷雨》揭示了曹禺强烈的内在灵魂,他对中国社会的脆弱性感到难以忘怀,表达的是中国的中国梦、失望、苦难和牺牲的深刻内涵。
曹禺以“雷雨”表达了他对中国当时发展状况的看法:贫富悬殊,物质观念发展落后,个人主义日益消减,家庭道德逐渐撕裂,“爱”被宗教填满,寺庙和信仰占据了整个社会,更重要的是,曹禺以他的作品向当时的社会表达自己的抗议。
高中课文《雷雨》分析
![高中课文《雷雨》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a628208a970590c69ec3d5bbfd0a79563c1ed46c.png)
高中课文《雷雨》分析《雷雨》是一部中国话剧作品,创作于1934年。
由曹禺创作,讲述了上海民国时期各种社会阶层人物的爱情和命运交织。
《雷雨》从创作之初就备受争议,同时也被认为是中国话剧史上的经典之作。
本文将分析这部经典作品,从人物角色,情节发展,主题等方面进行分析。
一、人物角色《雷雨》的主角包括五个人:左琦、周文德、杨九郎、康克清和崔莺莺。
每个角色都有很明显的特点和个性,而这也是《雷雨》中的最大优点之一。
左琦是因不满恶势力而成为社会斗士的物理教师。
他热爱科学和紧守原则,并坚信理性和真理能够克服阴谋和暴力的力量。
周文德是一个性格迥异的人,他沉迷于麻将和女人之中,同时对自己有着极高的评价。
他提供了一种完全不同的生活角度,是左琦对立的人物。
崔莺莺是一个富家小姐,她喜欢周文德却又追求爱情和幸福生活。
杨九郎则是一个混混,他是周文德独子的保镖,同时也有意将周文德的地位取代成为黑手党的领导者。
最后,康克清是一个地主,企图用金钱和权力来获得幸福,而她豪华的生活和货币权力与左琦的原则和理想形成对比。
人物塑造得很成功,每一个角色的背景和个性都被深入挖掘,角色之间的冲突贯穿了整个故事。
二、情节发展《雷雨》的情节紧密,中心环节是“崔莺莺命案”。
为了保护崔莺莺,左琦和周文德组成了一个规模庞大的联盟。
他们之后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左琦被逮捕并遭受殴打,周文德失去自由。
杨九郎在试图掌握黑手党的领导权时被杀,而康克清最终也陷入孤独痛苦之中。
故事结构经过紧密的编排,由“崔莺莺命案”为引荐,步步递进,情节从发端陡然加速,各种僭逆与反抗、利益冲突与人性探究,互相交织互相制约,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而又精心缜密地叙述了人物情感及动机的推断和破釜沉舟的抗争场面。
这些全都丰满而完整的塑造了《雷雨》这部电影的情节。
三、主题《雷雨》旨在揭示那个时代的复杂社会现实,探讨了中国新社会的伦理道德和人性深度。
对于不同人物的追求,作者通过故事展示了人性的不同片断,以及人们在追求利益时被迫保持的价值规定。
雷雨名家鉴赏点评
![雷雨名家鉴赏点评](https://img.taocdn.com/s3/m/1513cc5959fafab069dc5022aaea998fcc224015.png)
雷雨名家鉴赏点评《雷雨》是曹禺创作的一部话剧,其以上海农民起义为背景,揭示了新文化运动时期家庭、婚姻、爱情等方面的问题。
这部戏能够获得广泛的认可,极大地得益于曹禺拔高了俗套小说情节,而通过表现人物内心世界的争斗和挣扎,呈现出现代社会之所以堕落的真相。
下面我们从人物塑造、情感描写、主题反思三方面对其进行分析:一、人物塑造《雷雨》中的每个人物都具备自己的个性特点,而他们尤其的复杂。
王铁峰和刘姥姥鲜明倒立,尤美人的潜力和内心满腹的怨气矛盾而深刻;何文秀看似纤弱善良,却骨子里带着一种自私和自卑;闵一民和阿珂之间的情感虽然简单,却另有一番滋味。
这些人物都有切实的内核和背景,个中情感渐变层层深入,特别是黄小琴的变换在整部剧中细腻而丰富,丰满的性格也为其带来了许多手绘笔者的疼爱之情。
这样的人物刻画,强化了舞台人物性格的真实性和可信度,也让人不仅仅停留在故事情节上,更能够在思想层面上深入探讨。
二、情感描写《雷雨》中情感的描写,富有情感戏剧的表现力。
尤其是阿爸与阿妈这一段虽然仅仅简短的几句台词,但是让人不忍卒睹的感伤、患难,让人着实感受到了一种迷茫世界的困难和切近的人际格局。
还有一些细节也很有感染力,如黄小琴和尤美人之间的心态变化,从同情到猜疑,从信赖到背叛;何文秀对自己爱情的反应,直面自己并且不断地反思自己内心的迷茫;阿珂与小福之父之间的倦怠、无奈和踌躇,让人深受感动和震撼。
三、主题反思《雷雨》呈现出了一个复杂的现实社会,通过人物性格和情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中所存在的各种非常规关系和社会现象。
最主要的主题,是对一种传统价值观的致命打击。
许多角色不断地反思自己,面对生活和自我超越,让我们意识到了人性本身的良知和后果。
此外,还有一些隐晦的主题,比如中产阶级的冷漠和无情,以及普通人对权力和社会经济规则的受害和忍让。
无论是主题还是情感描写,这部作品都是非常丰富和发人深思的。
总之,《雷雨》是一部非常精彩的作品,曹禺在台词、情节、人物和主题方面都表现出了许手绘能力。
观经典话剧《雷雨》赏析
![观经典话剧《雷雨》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7689c0297dd184254b35eefdc8d376eeaeaa1794.png)
《雷雨》是剧作家曹禺创作的一部话剧,发表于1934年7月《文学季刊》。
此剧以1925年前后的中国社会为背景,描写了一个带有浓厚封建色彩的资产阶级家庭的悲剧。
该剧情节扣人心弦,语言精炼含蓄,人物各具特色,是“中国话剧现实主义的基石”,中国现代话剧成熟的里程碑。
作者在谈到写作意图时说,《雷雨》是在“没有太阳的日子里的产物”。
“那个时候,我是想反抗的。
因陷于旧社会的昏暗、腐恶,我不甘模棱地活下去,所以我才拿起笔。
《雷雨》是我的第一声呻吟,或许是一声呼喊。
”(《曹禺选集·后记》)又说“写《雷雨》是一种情感的迫切的需要”“仿佛有一种情感的汹涌的流来推动我。
我在发泄着被压抑的愤懑,毁谤着中国的家庭和社会。
经典片段鉴赏:《雷雨》第四幕是全剧的高潮与结尾,矛盾冲突尖锐。
而选段部分又是矛盾冲突最尖锐的时刻,在复杂的矛盾冲突中,既推动了剧情向纵深发展,又完成了人物形象塑造最后定格的任务。
矛盾冲突复杂尖锐。
《雷雨》中主要人物的悲惨结局,有的死,有的逃,有的变成了疯子。
剧本的这种强烈的悲剧性既深刻地暴露了资产阶级的罪恶和他们庸俗卑劣的精神面貌,还引|导观众和读者不得不追溯形成这种悲剧的社会原因。
这就是该剧深刻的思想意义所在。
经典对话01繁漪对周萍的对话我一个人,静悄悄的独坐在桌前。
院子里,连风吹树叶的声音也没有。
这时候,你睡了没有?你的呼吸均匀吗?你的灵魂暂时平安吗?你知不知道,我正含着两眼热泪在这深夜里和你说话?02萍你应该知道我是怎样爱你!我把我的爱,我的肉,我的灵魂,我的整个儿都给了你!而你,却撒手走了!我们本该共同行走,去寻找光明,可你,把我留给了黑暗!这在无形中是一把杀我的刀,你忍心吗?今晚要是有一杯毒药在镜旁,我或许早已在极乐世界里了。
醒来的时候,一双双惊恐的眼睛蹬着我。
为什么?为什么要拦我?我真的不掂恋这行尸的生命!我只求一个同伴,你答应过做我永久的同伴,我不该放松你!我后悔啊!这里,一堵堵的墙把我们隔开。
曹禺《雷雨》赏析
![曹禺《雷雨》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96c1342fed630b1c59eeb529.png)
曹禺《雷雨》赏析《雷雨》是曹禺的话剧代表作,也是中国现代话剧的典范之作。
曹禺(1910—1996),原名万家宝,湖北潜江人,出生于天津。
主要作品有《雷雨》、《日出》、《原野》、《北京人》、《蜕变》、《家》、《明朗的天》、《黑字二八》、《王昭君》等。
《雷雨》是曹禺的处女作和成名作。
这是一部四幕戏,全剧共八个人物。
周家的人物有周朴园、周蘩漪、周萍和周冲;鲁家则有鲁贵、鲁侍萍、鲁大海和四凤。
在这八个人物中,最具性格特色的是周朴园和周蘩漪。
周繁漪:是个受过一点新式教育的旧式女人。
资产阶级教育使她具有个性解放要求,她不甘心于无爱的婚姻的约束,敢于与周萍相爱,在夜深人静之时与恋人在封建家庭的“客厅”中演出“闹鬼”的把戏;她不屈服于周朴园的“命令”,拒绝丈夫虚伪的体贴,拒绝喝药,拒绝成为“服从的榜样”。
她虽处封建家庭的深处;却能洞察其伪善、虚弱的本质,她以自己的怪戾控诉了这个“家庭”的罪恶。
但与封建思想的联系使她的反封建要求具有先天的不彻底性。
她虽能明察周朴园的罪恶与伪善,但却不能与之决裂,不能敢于走出家庭;到新的天地里寻找新生活。
她虽能明白周萍也在玩弄她,却仍然死守着这个“枯萎灵魂”。
希望有朝一日这个花花公子能把她带出家庭。
她受到周家父子两代人的蹂躏是她人生悲剧中最为惨重的部分,人伦的重压,反抗的乏力,环境的黑暗,使她承受着沉重的压力。
繁漪是个情感浓烈的女人,她的身上具有“原始的蛮性”——“爱起来是一把火,恨起来是一把刀”。
但偏偏一个情感情欲浓烈的人遭受了超常的压抑,这就更加是能量蓄积起来了。
在这样的状态下,她的性格被扭曲,使她成为一个暴戾的女人。
当最后她身上或性格中蓄积的能量以非正常的状态爆发后,那么就会产生毁灭的力量,导致自己和他人死的死,亡的亡。
因此,她的性格具有爆发性,也具有毁灭性。
因此,作者曹禺说,她是一个具有“雷雨式性格的女人”。
繁漪的悲剧充分揭示了中国带有封建性的资产阶级及其生活的罪恶,反映了资产阶级知识女性被摧残的历史命运。
浅论曹禺《雷雨》独特的艺术魅力
![浅论曹禺《雷雨》独特的艺术魅力](https://img.taocdn.com/s3/m/3ea72ee15ebfc77da26925c52cc58bd631869321.png)
浅论曹禺《雷雨》独特的艺术魅力第一篇:浅论曹禺《雷雨》独特的艺术魅力内容提要《雷雨》在戏剧艺术上臻于完美之境。
本文从戏剧艺术冲突、人物形象的塑造、戏剧结构和语言特色四个角度讨论了剧作感人的艺术魅力。
《雷雨》的矛盾冲突杂而不乱,层次感极强,使得剧中千丝万缕的种种矛盾冲突环环紧扣,动人心魄。
《雷雨》的人物形象鲜明而复杂,虽然全剧只有八个人物,但每一个都极具个性。
《雷雨》的结构严谨精巧:采取特殊的“回顾方法”,将过去的情节与现在的情节交织起来,以“过去的戏剧”推动“现在的戏剧”;出色地应用“发现”的手法,促进戏剧情节的激变和高潮的到来;极大地调动了观众的参与,使观众的情绪与剧情的发展一起跳跃。
《雷雨》的语言极具特色:人物语言本质而又本能,高度个性化;人物语言随处可见简练而有味的潜台词;人物语言富于动作性;人物语言具有诗性的抒情。
《雷雨》的这些特点相互融为有机整体,不可分割,显示了作者卓越的艺术才华和感人的艺术魅力。
【关键词】曹禺《雷雨》戏剧艺术冲突人物结构语言浅论曹禺《雷雨》独特的艺术魅力话剧《雷雨》是中国现代话剧史上的优秀作品,具有强烈的时代感。
是杰出的剧作家曹禺的代表作。
它在一九三四年问世,以其精巧的艺术构思、鲜明的人物形象及深刻的内容,赢得了广大观众的强烈喜欢。
《雷雨》是一部很感人的戏剧,它以独特的艺术魅力打动无数中国人的心!《雷雨》一剧人物形象的刻画、戏剧性强的结构方式和精彩的戏剧语言被人们广为称道,它奠定了曹禺在中国现代戏剧史上的地位,同时也是中国话剧艺术成熟的标志。
《雷雨》写了周、鲁两家之间的恩怨情仇和阶级对立,塑造了许多栩栩如生、生动鲜活的人物形象,这些人物形象是在不断变化发展的矛盾冲突中逐渐被推至读者面前的。
语言是构成剧本的基础。
剧作家通过人物语言来展开矛盾冲突,塑造人物形象,揭示戏剧主题。
《雷雨》在戏剧艺术上臻于完美之境。
本文试图从戏剧矛盾冲突、人物形象、戏剧结构和语言特色四个角度谈谈自己对曹禺《雷雨》戏剧艺术的理解。
《雷雨》悲剧的分析
![《雷雨》悲剧的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d30a7467182e453610661ed9ad51f01dc2815723.png)
《雷雨》悲剧的分析引言《雷雨》是中国现代戏剧史上的一部重要作品,由曹禺创作于1933年。
作品以大家族的悲剧命运和社会阶级矛盾为背景,展现了当时社会中男女不平等、杨绛阶级丫鬟文化和家族命运的沉重主题。
本文将对《雷雨》这部戏剧进行分析,探讨其中的悲剧因素和创作手法。
一、家族悲剧的主题《雷雨》的主要故事情节围绕着徐家的命运展开。
徐家在故事开始时是一个典型的中国戏剧家庭:家中有统治家庭的父亲、强势的母亲,还有三个性格迥异的子女。
然而,由于社会环境的变迁和家庭成员之间的利益冲突,徐家逐渐走向了悲剧。
第一个悲剧因素是贫富之间的矛盾。
徐家作为一个富裕家庭,在服务于国家和社会的同时,也享受着好处。
然而,在社会变革和阶级斗争的时代背景下,贫富差距使得徐家的命运逐渐走向没落。
另一个悲剧因素是家族成员之间的矛盾。
徐家的三个子女中,大儿子建设是个有抱负的知识分子,却因为家庭的壮举而无法顺利发展。
二闺女爱新是个既聪明又独立的女性,但却因为家庭的桎梏而无法顺利追求自己的梦想。
最小的儿子经学压力逐渐变得自卑,最终导致了悲剧的发生。
二、创作手法的运用《雷雨》在创作手法上也有一些独特之处,这些手法为该剧增加了悲剧色彩。
其中,对话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在戏剧中,对话是展现人物性格、思想观念和社会关系的重要方式。
在《雷雨》中,曹禺通过精彩的对话,深入揭示了人物的内心世界和人际关系,增加了故事的戏剧张力。
此外,曹禺还采用了夸张的手法来强调冲突和矛盾。
剧中的人物性格和行为表现都有些戏剧化和夸张化,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凸显出他们之间的矛盾和冲突,从而突出故事的悲剧色彩。
三、社会背景的影响《雷雨》作为一部以家族命运和社会问题为背景的戏剧,自然受到了当时社会背景的影响。
20世纪初,中国正处于社会变革和阶级斗争的时代。
社会阶级之间的矛盾日益激化,影响了每个人的生活。
曹禺通过《雷雨》这部戏剧,将社会的阶级冲突和女性地位的低下展现出来。
他希望通过这些描写,唤醒观众对社会问题的关注,促使社会变得更加公平和平等。
雷雨名家经典评论
![雷雨名家经典评论](https://img.taocdn.com/s3/m/13d15cc6760bf78a6529647d27284b73f3423663.png)
雷雨名家经典评论一、引言在中国文学史上,曹禺的话剧作品《雷雨》被誉为经典之作,它不仅在戏剧艺术领域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也成为了社会现实主义文学运动的重要代表。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对《雷雨》进行深入分析和评论,探讨其在中国戏剧史上的地位以及其所反映的深刻社会问题。
二、《雷雨》的故事情节《雷雨》是曹禺于1934年创作的一部话剧,故事发生在上世纪二十年代的上海滩。
该剧通过描绘周家和许家两个家族之间的婚姻纠葛,展现了当时社会中封建礼教的束缚以及资本主义思潮的渗透。
1. 周家与许家周家是一个封建家族,周朴园是家族的掌权人,他有两个儿子:长子周冲和次子周作人。
许广平是周家的仆人,他有一个儿子许广茂。
两个家族经营着水田、茶叶和煤矿等产业,在经济上相互依赖。
2. 婚姻纠葛周冲与许广茂是好朋友,两人分别与对方家族的女儿相恋。
然而,周冲却被家族用金钱和利益逼迫,迫使他与许广茂的妹妹许芸结婚。
而周作人则与许广茂的未婚妻李雷婚约,这也成为了家族利益角逐的一部分。
3. 封建礼教与资本主义思潮的冲突《雷雨》通过展示周家和许家两个家族婚姻纠葛的故事,揭示了封建礼教对人们命运的束缚以及资本主义思潮对传统观念的冲击。
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周朴园为了维护家族地位和利益,不惜牺牲了儿子的幸福,甚至准备将周冲推向死亡的边缘。
三、《雷雨》的社会反映1. 封建礼教下的女性命运《雷雨》中的女性形象展示了当时封建礼教对女性的压迫与束缚。
许芸被迫嫁给周冲,即使她心里爱的是许广茂。
尽管她在结婚后逐渐改变了自己,但她依然无法逃脱家庭和社会的压力。
另一方面,李雷则是一个积极追求自由和平等的女性,她拒绝了周作人的求婚,并最终选择离开上海,寻找自己的人生道路。
2. 资本主义思潮对传统观念的冲击20世纪初到上世纪二十年代,中国社会经历了巨大的变革。
资本主义思潮在中国迅速发展,改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和道德原则。
在《雷雨》中,代表资本主义思潮的许广平具有自由、开放的思想,与封建家族的传统观念产生冲突。
《雷雨》解读
![《雷雨》解读](https://img.taocdn.com/s3/m/d04023372379168884868762caaedd3383c4b599.png)
《雷雨》解读《雷雨》是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曹禺的代表作之一,描绘了中国社会的一些阴暗面和人性的相互折磨。
这部剧从多个角度解析了人性,展现了人类深层次的欲望和心理,同时也反映了人类对于自由、爱情、家庭、婚姻等多重价值观的探索和矛盾。
本文将从四个方面来解读《雷雨》。
一、爱情的矛盾《雷雨》中,潘汉年之所以会与他人的妻子发生婚外恋,主要是因为他冷漠的婚姻生活让他无法寻求真正的爱情。
但是,潘汉年的恋爱亦十分矛盾。
他或许是真心爱着妻子韩香凝,但是当他发现自己爱上的是别人的妻子杨玉梅时,他又陷入了深深的爱情矛盾之中。
他痛苦于这两种感情的冲突,最终选择了杀死了他的情人。
二、婚姻的束缚中国传统婚姻观念认为,“男尊女卑”、“男大当婚,女大当嫁”,认为婚姻是为了延续子嗣,而不必考虑是否爱上对方。
这种以家族延续为根本的婚姻观念,是《雷雨》中潘汉年婚姻无爱的直接原因。
韩香凝与潘汉年的婚姻之中,双方都没有真正的感情,婚姻只不过是两个人生活的一种方式。
潘汉年也没有像现代人那样,凭自己的意愿和感情去选择婚姻对象,而是被家庭和社会所迫。
在这种传统婚姻观念的束缚下,婚姻的真正含义早已被掩盖。
三、家庭的晦暗《雷雨》展现了一个中等家庭的生活,通过家庭成员的互动关系,让读者看到了中国传统家庭的缺陷。
在潘家,各种“面子”和“人情”制约着家庭成员的行为。
他们伪装自己,做着表面上看起来应该做的事情,却并不真正了解彼此的内心世界。
在这种家庭氛围中,爱情、婚姻等都变得苍白而无力。
当家人又被骗,女儿又被强迫嫁人,潘汉年最后选择将自己的矛盾和苦恼反映到了最近的人身上,宣泄出来。
四、社会的冷漠大男人主义、官僚主义、封建道德等宿命之手在很长一段历史时期内阻止了中国社会的发展。
在《雷雨》中,官僚主义和大男人主义是主要的抑制力。
当家里有危险时,潘家的人们虽然认识到了沉寂在内心深处的血缘关系,但却无法完全跨越这层障碍,因为他们感到害怕和不知所措。
家人似乎失去了应有的互助之心,而这与社会环境和社会治理密不可分。
曹禺《雷雨》赏析
![曹禺《雷雨》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143fb7df866fb84ae55c8d17.png)
曹禺《雷雨》赏析-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曹禺《雷雨》赏析《雷雨》是曹禺的话剧代表作,也是中国现代话剧的典范之作。
曹禺(1910—1996),原名万家宝,湖北潜江人,出生于天津。
主要作品有《雷雨》、《日出》、《原野》、《北京人》、《蜕变》、《家》、《明朗的天》、《黑字二八》、《王昭君》等。
《雷雨》是曹禺的处女作和成名作。
这是一部四幕戏,全剧共八个人物。
周家的人物有周朴园、周蘩漪、周萍和周冲;鲁家则有鲁贵、鲁侍萍、鲁大海和四凤。
《雷雨》中的戏剧冲突曹禺在《雷雨》中,描写五四以后一个带有封建性的资产阶级家庭的黑暗生活,以封建家长和资本家的周朴园为中心,展开了他所直接和间接造成的各种复杂尖锐的矛盾冲突,揭露了旧中国的家庭和社会的罪恶。
30年前,周朴园还是一个“大少爷”的时候,曾经勾引使女梅侍萍,后来为了要娶“一位有钱有门第的小姐”,将她和新生的第二个儿子赶出门去。
18年前,他又娶了繁漪。
繁漪不堪忍受他像“阎王”似的压迫和“监狱”似的家庭生活,3年前就和他的长子周萍发生恋爱。
但是周萍像他父亲一样,不久就厌弃了她,又去勾引使女鲁四凤。
同时,繁漪的儿子周冲也在爱着四凤。
周朴园继续压迫繁漪,她就只好抓住周萍不放,而周萍却竭力逃避。
繁漪就叫四凤的母亲来带走四凤,以此向周萍报复。
梅侍萍后来嫁给鲁贵,生了四凤。
因此,周萍和四凤原是异父同母兄妹,这种乱伦关系一经发现,家庭悲剧就无可避免地发生了。
《雷雨》以周朴园和妇女尤其是劳动妇女的矛盾为主要矛盾,同时还表现了资本家和工人之间的阶级矛盾。
周朴园一贯剥削工人,“发的是绝子绝孙的昧心财”。
他曾经命令矿警打死了30多个矿工,罢工工人鲁大海前来和他交涉,他后来虽然知道鲁大海就是他的第二个儿子,但他终究毫不留情地镇压工潮,并将鲁大海开除。
曹禺所要表现的这种生活过程,历时30年,而且关系如此复杂,斗争如此尖锐,那么他怎样将这些内容组织在一篇四幕剧中去,正如狄德罗所说,他怎样“由主题的中心直入,仔细分辨剧情开始的时机”呢从舞台形象的塑造上说,近代话剧在时间和空间上比我国传统戏曲受到更大的限制。
浅析曹禺戏剧《雷雨》的“悲剧六要素”
![浅析曹禺戏剧《雷雨》的“悲剧六要素”](https://img.taocdn.com/s3/m/5d07292e2f60ddccda38a061.png)
教 学研 究 理论研Fra bibliotek究 浅析 曹禺戏剧 《 雷雨》的 “ 悲剧六要素"
韩 宇光
( 渤海 大学文理 学院,辽 宁 锦 州 1 2 1 0 0 0 )
《 雷 雨》 是我 国现 当代文 学戏剧 中一部 极具代 表性 的 作 品 。作 者曹 禺用整 整五年 的 时间创作 的这 四幕戏 剧为后 世 的人 们 留 下 了 不朽 之 作 。 《 雷 雨》虽然 是曹 禺的第一部作 品,但是曹 禺却 因这 部作 品轰动 当时 的文坛 。有 的人称 曹禺 的话 剧 为 “中国 话 剧 现 实主 义 的基 石 ” 。 《 雷 雨》 的创作 也是受着 西方戏 剧 的影响 ,其 一是来 自于 《 俄 狄 浦 斯 》 的 命 运 悲 剧 。其 次 就 是 莎 士 比亚 戏 剧 中 所 表现 的性格 悲剧 。再者 就是 易 卜 生戏 剧 中所 反 映的社会 悲 剧 。 曹 禺将 这 三 种 戏 剧 所 表 现 出 来 的 悲 剧 效 果 融 合 , 写 成这部 悲剧 效果颇大 的 《 雷雨》。 在西 方文 学研究 中最早提 出悲剧 这一概 念 的是 亚里 士 多德 。他 一生 勤于 治学 ,写下 了大量 的文艺 著作 。在他 作 品中 《 诗 学 》中 的第 六章对 悲剧 理论有 着详尽 的阐述 。他 也 提 出 了悲剧 史上 第一 个概 念 “ 悲剧 是对 于一 个严 肃 , 完 整 ,有 一定 长度 的行动 的摹仿 ;他 的媒介 是语 言 ,具 有 各 种悦耳 之音 ,分 别在剧 的各部 分使用 :摹仿 方式 是借人 物 的动作 来表 达 ,而不是采 用叙 述法 ;引起怜 悯与 恐惧 来 使 这种情 感得 到陶 冶 。亚 里士 多德还给 悲剧制 订 了许多 规 则 ,如 悲 剧应 该 是 五幕 剧 ,其 情节 应 该 发 生在 最 亲 近 的 亲 属之 间 ”。在 《 诗学 》中也提 到 悲剧 构成 的六大 基本 要 素:情 节 ,性 格 ,语言 ,思想 ,形象 和歌 曲。所 以我今 天 就用亚里 士多德 的悲剧六要 素浅析曹禺的悲剧 《 雷雨》。 在 亚 里 士 多 德 的 “悲 剧 六 要 素 ” 中 , 亚 里 士 多 德 认 为: “ 悲剧 中最能打动人心 的成分是属 于情节 的部分 ,即 突 转和 发现 ” 。其 理论在 曹 禺的 《 雷 雨》 中表 达 的恰如 其 分 。无 论 是 剧 中 的 情 节 的 突 转 和 发 现 , 还 是 恐 惧 , 悲 悯 。 都 表现 的恰 当好处 。让得 整个戏 剧不会 让人 觉得太 过而 出 现 审美 的疲劳 ,也 不会让 人觉得 悲剧 的成分 不够而 没有达 到观众 内心的期盼。 戏 中鲁 侍萍 来 找 自 己的女 儿 并将 其 带 走 ,竟 遇 到 了 抛 弃 自己的负心人 周朴 园 ,两 人于 是翻 起 旧账 ,周朴 园从 外地 回来是 为 了解 决矿上 工人 罢工事 件 ,而 带头 闹事 的却 是 自己不相识 的儿 子 。与 此 同时,周萍 和周冲 这一 对 同父 异 母 的 兄 弟 同 时 爱 上 了家 里 的 丫鬟 四 凤 ,而 四 凤 和 周 萍 是 同母异 父 的关系 。四凤怀 了周 萍的孩 子 。在 四凤 的苦苦 哀 求下鲁 侍萍答 应让 周萍带 四风走 ,不 愿相 见 。蘩漪 带周 冲 来阻止 周萍 带 四凤 走 ,周 朴 园听到这 个消 息 ,他 以为鲁 侍 萍 来 认儿子 ,让周 萍跪下 认 自己的亲 生母亲 。严 酷 的现 实 让 四 凤 无 法 承 受 , 她 冲 向 花 园 , 碰 到漏 电 的 电线 而 死 , 周 冲 去救 她也触 电身 亡 。周 萍开 枪 自杀了 ,蘩漪 ,鲁 侍萍 疯
雷雨曹禺简单赏析
![雷雨曹禺简单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f8f485cced3a87c24028915f804d2b160a4e8612.png)
雷雨曹禺简单赏析雷雨是中国现代戏剧家曹禺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中国现代话剧的经典之作。
通过对雷雨这部戏剧的简单赏析,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曹禺的创作风格和作品的艺术魅力。
雷雨是一部以农村为背景的现代话剧,它以一个家庭的故事为主线,揭示了中国封建社会的黑暗和腐败。
这部戏剧以其深刻的社会批判和对人性的探讨而闻名,被誉为中国现代话剧的经典之作。
首先,雷雨通过对封建社会的描绘,展现了中国社会的黑暗面。
在这部戏剧中,曹禺以一个农村家庭为背景,展现了封建社会中的种种不公和腐败。
在这个家庭中,父亲是一个虚伪和残暴的人,母亲则是一个软弱和无助的女性,而儿子则是一个受封建伦理束缚的懦弱青年。
这个家庭的故事反映了中国封建社会的黑暗和腐败,揭示了封建社会中人们的苦难和无奈。
其次,雷雨通过对人性的探讨,展现了人性的复杂和多面性。
在这部戏剧中,曹禺塑造了一系列丰满的人物形象,每个人物都有自己的个性和命运。
在这个家庭中,父亲虽然虚伪和残暴,但他也有自己的苦衷和无奈;母亲虽然软弱和无助,但她也有自己的坚强和勇气;儿子虽然受封建伦理束缚,但他也有自己的独立和坚持。
这些人物形象的塑造,使得雷雨成为了一部充满人性关怀和思考的戏剧作品。
最后,雷雨通过对人性的探讨和社会的批判,展现了曹禺的创作风格和作品的艺术魅力。
在这部戏剧中,曹禺以细腻的笔触和深刻的洞察力,揭示了中国封建社会的黑暗和腐败,展现了人性的复杂和多面性。
这种对人性和社会的关怀,使得雷雨成为了一部充满人文关怀和社会意义的戏剧作品。
总的来说,雷雨是中国现代戏剧家曹禺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中国现代话剧的经典之作。
通过对雷雨这部戏剧的简单赏析,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曹禺的创作风格和作品的艺术魅力。
这部戏剧通过对封建社会的描绘和对人性的探讨,展现了中国社会的黑暗面和人性的复杂性,成为了一部充满人文关怀和社会意义的戏剧作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曹禺及其经典作品《雷雨》
绪论:
《雷雨》是由中国著名的剧作家曹禺所创作,展示的是一幕人生大悲剧,是命运对人残忍的作弄。
是“中国话剧现实主义的基石”。
它以1923年前后的中国社会为社会背景,描写了一个以周朴园为代表的带有浓厚的封建色彩的资产阶级家庭的生活悲剧。
正文:
曹禺(1910年9月24日—1996年12月13日),原名万家宝,字小石,汉族,祖籍湖北潜江,生于天津一个没落的封建官僚家庭,父亲万德尊曾任镇守使,都统和黎元洪秘书。
曹禺生母早逝,继母酷爱戏剧,常携曹禺观看戏曲和文明戏。
他曾在天津南开中学学习期间参加戏剧活动,曾担任易卜生《玩偶之家》等剧的主角。
曹禺1929年入读南开大学政治系,1930年转入清华大学外文系,广泛钻研从古希腊悲剧到莎士比亚戏剧及契诃夫、易卜生、奥尼尔的剧作。
1933年大学即将毕业前夕,曹禺创作了四幕话剧《雷雨》,于次年公开发表,很快引起强烈反响,它不仅是曹禺的处女作,也是他的成名作和代表作。
1936年和1937年,曹禺分别出版了他的重要剧作《日出》和《原野》。
曹禺抗战期间的重要剧作是《北京人》。
新中国成立后,曹禺创作的剧本主要有《胆剑篇》《王昭君》等。
曹禺是中国史上继往开来的剧作家,他继承了先驱者们反帝反封建的民主精神,同时广泛借鉴和吸收了中国古典戏曲和欧洲近代戏剧的表现方法,把中国的话剧艺术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号称“中国的莎士比亚”。
《雷雨》这部剧作通过叙述周鲁两家人之间复杂的人物关系和尖锐的矛盾冲突,生动地勾勒出现实的社会的阶级关系,反映了当时历史真实的某些方面。
作者怀着被压抑的忿懑和对受侮辱受迫害的善良的人民的深切同情,揭露了旧中国旧家庭的种种黑暗罪恶的现象和地主资产阶级的专横、冷酷与伪善,预示了旧制度必然崩溃的命运。
《雷雨》主要讲述的是四凤是周家女佣, 周萍, 周乃同父异母兄弟, 同样爱上四凤. 周萍本与繁漪 (即周的母亲) 有染, 自与四凤偷偷相恋, 便不再理会繁漪, 繁漪伤心欲绝. 繁漪知周冲喜欢四凤, 邀请四凤的母亲鲁妈到访, 希望
鲁妈立即带四凤离开. 鲁妈离开之际, 却遇上周老爷, 繁漪才知道三十年前, 鲁妈在周家打工, 与老爷怀了周萍和大海, 但终被抛弃, 鲁妈带着大海改嫁鲁贵, 生了四凤. 因而鲁妈对老爷恨之入骨. 鲁妈计划带四凤远离周家, 四凤却因已怀孕, 要求周萍带她走, 鲁妈几欲晕倒, 事到如今, 只有催促两人快走, 繁漪阻止周萍离去不成, 抖出各人错综复杂的关系, 周萍和四凤知铸成大错, 周萍吞枪自杀, 四凤触电自杀, 周冲为救四凤同样触电身亡。
《雷雨》所展示的是一幕人生大悲剧,是命运对人残忍的作弄。
专制、伪善的家长,热情、单纯的青年,被情爱烧疯了心的魅惑的女人,痛悔着罪孽却又不自知地犯下更大罪孽的公子哥,还有家庭的秘密,身世的秘密,所有这一切在一个雷雨夜爆发。
有罪的,无辜的人一起走向毁灭。
曹禺以极端的雷雨般狂飙恣肆的方式,发泄被抑压的愤懑,毁谤中国的家庭和社会。
剧作中塑造出了许多性格鲜明的人物,周朴园是《雷雨》中悲剧的制造者,对待亲儿子鲁大海等工人群众有蛇蝎般的狠毒;对鲁贵、四凤是随意地多给两个月工钱就辞退了他们,以示他的“宽仁”对两个儿子及妻更要显示他绝对权威;对待侍萍他始乱终弃,弃后又真真假假地怀念了30年,及至不期而遇重拉下脸,彻底地剥落了伪善的面纱.长子周萍跟父亲的性格是一脉相承的,他有着阔少爷的劣根,在精神空虚,一时冲动之下,引诱了后母。
但他没有勇气去爱她,因为周萍受着封建道德的规范和良心的谴责,于是为求心灵上的安慰,抛弃繁漪而倒向四凤,其实他并不真正爱四凤,可见他是个十分软弱、颓废和玩世不恭的人。
再看剧中三个女性:繁漪、侍萍、四凤。
繁漪是周朴园的阔太太,又是他的“金丝鸟”,但,是一只很不驯服的“金丝鸟”。
她的性格中最引人的地方是敢于向命运挑战,她渴望获得一份自由的爱情,不惜爱上她的继子周萍,冒险地接受道德规范的谴责,但她却受到其出身阶段、教养和她的人生观极大局限。
虽然她的遭遇是值得同情,却违背了道德观。
侍萍是《雷雨》的主人翁,剧中的冲突是以侍萍的命运悲剧作为贯串线索组织起来的。
她苦难的一生正是对周朴园的控诉和对那个万恶社会制度的宣判。
作为一个压在社会底层的普遍劳动妇女,她任由命运安排她的一生,令人感到悲哀。
至于她的女儿四凤简直是她年轻时的影子,这一对可怜的母女命运相近,灵魂相似,心地相仿。
四凤是一个美丽、多情、渴望获得幸福然而又错误地堕入情网以至不能自拔,为社会所吞噬的少女。
她的死,是值得读者同情的,值得为她而洒泪。
鲁贵在《雷雨》中以卑鄙的小人物身份出现,以展示当时腐朽社会的瘤弊;而鲁大海的立场坚定,嫉恶如仇,爱憎分明,粗犷直爽更是表露无遗。
自己曾经在高中的语文课本上看过这部作品的一些部分,后来也详细看了全文,觉得整个故事展示的悲剧性和鲜明的人物性格都是对当时社会环境的一种真实写照和表现对命运对人残忍捉弄的无奈,不得不说曹禺十分善于从尖锐复杂的矛盾冲突中描写鲜明的人物性格,从而深刻地揭露当时中国的家庭和社会的罪恶。
他还善于在舞台画面中组织矛盾冲突的发展过程。
因此结构严谨填密,许多线索彼此交织,互相衔接,几乎牵一发而动全身,使人物性格和主题思想得到充分表现,不愧为一部既可演、又可读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