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汉字的形体
汉字形体的演变
• 产生分歧的原因,一是因为有的字《说文 解字》没有明确列出籀文字形,各家理解、 取舍不同;二是因为有的字大徐本(徐铉 本)未列出籀文,而段玉裁注据小徐本 (徐锴本)或其他书补出,各家对此是否 采纳。
二、金文
• 2.1 金文概说 • 我国使用青铜器的历史很早,目前发现的
最早的青铜器,是甘肃东乡县林家马家窑 文化遗址出土的青铜刀,距今约5000年。 商代青铜器发达,著名的如司母戊鼎、四 羊方尊。铸有铭文的青铜器主要出现于商 代晚期(帝乙、帝辛时期),少则几字、 十余字,多则四十余字。
• 西周时期,金文有了快速发展。由于宗法 礼制的完善,在礼器上铸刻的铭文急剧增
• “春秋战国时代的秦国文字是逐渐演变为 小篆的,小篆跟统一前的秦国文字之间并 不存在截然分明的界限。我们可以把春秋 战国时代的秦国文字和小篆合称为篆文。”
总的来看,籀文的形体特点是:笔画起止露锋, 均匀圆转,结构整齐,字形较为繁复。
此外,唐朝初年在今陕西凤翔县三畤原发现的 春秋中晚期或春秋战国之际的秦国石刻文字 (即“石鼓文”)也是大篆。石鼓共十枚,花 岗岩质,高约90厘米,直径约60厘米,各石镌 刻记叙秦国王公田猎游乐的四言诗一首(又称 “猎碣”),共约700余字,现存356字。现有 拓本传世。
都。”),其间字体也略有变化,总的趋
势是字形在逐渐简化,象形程度逐渐降低, 加注声符的现象在增加,字形逐渐稳定。
• 比如董作宾在《甲骨文断代研究例》中将商代甲骨文 分为如下五个时期:
汉字的形体与结构分解
许慎
2.象形 1.指事 3.会意 4.形声 5.转注 6.假借
六书:
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1.象形
2.指事
①本身就是象征性符号 ②用象征性符号指出这个形体的某个部位。
3.会意
象形、指事、会意的共同特点
(1)都是建立在象形的基础之上。 (2)都没有表音的成分。
形声字中意符和声符组合的位置
1.特殊结构
字形的变化
汉字在发展过程中,字形发生很大变化,
这表现在形声字中,主要有: 省形、省声、讹变
1.省形
形声字的形符被减省 星
从晶省,生声。本义:天上的星星。
2.省声
形声字的声符被减省 豪,从豕,高省声。
3.讹变
形声字的形体讹变。
(三)通假字
1.定义
假借一个同音或音近的字来表示一个本 有其字的词。
例: ①庄公寤生,惊姜氏。 ②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
③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2.通假的原则 借字与本字的读音相同或极为相近。
3.通假字的读音
通假字应该与相通用的字读一个音。课堂练习 Nhomakorabea
指出古今字的关系,通常用“A,古B 字”或“A、B,古今字”等说法。
2.古今字产生的原因 ①词义的引申 同一字形表示的义项众多,为区别词义 而另造新字,分担原字的部分意义。 责,债的本字。 引申为责求、责备等,为与引申义相区别, 另早债字表示本字。
②用字的假借。
假借义与本义共用一个字,为使假借义 与本义能区分开来而另造新字,承担本义和 假借义。
5.转注
六书中争论最大的问题,历来众说纷纭, 至今无法统一。
汉字的形体
(2)隶变对书面语言的影响 )
1) 消极影响 A.通假字急剧增多 通假字急剧增多 B.大量形近字混同 大量形近字混同 2)积极影响 积极影响 A.使得书面语的符号本身更单纯 使得书面语的符号本身更单纯 B.使得书面语的符号本身更明晰 使得书面语的符号本身更明晰
(3)隶变使书法艺术进入一个新阶段 )
古隶与今隶
睡虎地秦简
居延汉简
熹平石经
汉隶的典型代表 中国刻于石碑上最 早的官定儒家经本。 早的官定儒家经本。一 汉石经” 称“汉石经”。其字体 为一字隶书, 为一字隶书,故又称 一字石经” “一字石经”。汉灵帝 熹平四年(175), ),议 熹平四年(175),议 郎蔡邕等奏求正定六经 文字,得到灵帝许可。 文字,得到灵帝许可。 于是,镌刻四十六碑, 于是,镌刻四十六碑, 立于洛阳城南的开阳门 外太学讲堂前。 外太学讲堂前。内容包 》《书》《礼 括:《诗》《书》《礼》 》《春秋 五经, 春秋》 《易》《春秋》五经, 公羊》《论语》 》《论语 并《公羊》《论语》二 传。
章草的代表: 章草的代表: 皇象《急就章》 皇象《急就章》
皇象,字休明,广陵 皇象,字休明, 江都(今江苏扬州) 江都(今江苏扬州)人。 现存《急就章》 现存《急就章》,字 数达1394 1394个 数达1394个。张怀 书断》 瓘《书断》说:“右军 隶书,以一形而众相, 隶书,以一形而众相, 万字皆别;休明章草, 万字皆别;休明章草, 相众而形一,万字皆同, 相众而形一,万字皆同, 各造其极。 各造其极。”长期以来 是学习章草的极佳范本。 是学习章草的极佳范本。
(四)草书对隶书的改造
1.简省字形。 简省字形。 简省字形 2.省并笔画,保存轮廓。 省并笔画, 省并笔画 保存轮廓。 3.改变笔法。 改变笔法。 改变笔法
第三章(3)甲骨文选读
第三章汉字形体演变之一——甲骨文(下)第三节甲骨文选读一、戊子卜,帝及亖月令雨【说明】本片最早见于董作宾《小屯·殷墟文字·乙编》第3090版,现收入《甲骨文合集》第14138版。
当为一期武丁时期卜辞。
记载的主要是对于四月是否下雨的卜问情况。
是一片记录完备的卜甲。
题目为本文所加。
(摹图、摹文及释读见下图)戊子卜,㱿贞①:“帝及亖月令雨②?”贞:“帝弗及其亖月令雨③?”王曰④:“丁雨,不叀(唯)辛⑤。
”旬丁酉允雨⑥。
【注释】①戊子:戊子这一天占卜。
戊子,干支记日。
卜,占卜。
该字源于占卜时灼烧甲骨的裂纹。
㱿:音确,人名,武丁时期贞人。
或释为寇。
贞:甲文字形同鼎,贞问,卜问。
本次占卜由贞人㱿主持。
②帝及亖月令雨:到了四月天帝让下雨吗?帝:天神,上帝,天帝。
本为神名,后用为人主的称呼。
及:到了。
亖:四。
令雨:让下雨。
③帝弗及其亖月令雨:到了这个四月上帝不让下雨吗?本辞从正反两面占卜。
④王曰:商王根据兆文观察后占卜说。
王:指商王武丁。
:同占。
⑤丁雨,不叀(唯)辛:丁日下雨,辛日不下雨。
丁:干支记日中,共有六个丁日,即丁卯、丁丑、丁亥、丁酉、丁未、丁巳,这里应指丁酉日。
辛:干支记日中,共有六个辛日,即辛未、辛巳、辛卯、辛丑、辛亥、辛酉,这里应指辛卯日。
叀:音义同唯,语气词。
⑥旬丁酉允雨:下旬的丁酉日果然下了雨。
旬:十日为一旬,按干支推算,戊子日后第十日为丁酉日,此片占卜一旬之内的事情。
允:果然。
二、月㞢(有)食【说明】本片由五片龟甲残片缀合而成,最早分别见于《殷墟文字甲编》1114、1289、1749、1156、1801版,后经缀合,由严一萍编入《甲骨缀合新编》001版,现收入《甲骨文合集》11485版。
这里选读其中间的几行大字,为了醒目起见,我们将摹本图片中所选的字变成了红色。
本文可以说是最早的月食记录,有人据此推断当为祖庚二年。
题目为本文所加。
(摹图、摹文见下图)癸未卜,争贞①:“旬亡(祸)②?”三日乙酉夕,月㞢(有)食③。
汉字的形体
汉字的形体结构的发展
汉字经过了6000多年的变化,其演变过程是: 甲骨文 → 金文 → 篆书 → 隶书 → 楷书 → 行书 、 草书(“汉字七体”) (1)甲骨文:商朝后期用写或刻的方式,在龟甲、 兽骨上所留下的文字,其内容多为"卜辞",也有少 数为"记事辞"。甲骨文大部分符合象形、会意的造 字原则,形声字只占20%。其文字有刀刻的,有 的填满朱砂,也有直接朱书墨书的。因文字多为 图画文字中演变而成的,象形程度高,且一字多 体,笔楷书:也叫正楷、真书、正书。从隶书逐渐演变而来,更趋简化,字形由扁 改方,笔划中简省了汉隶的波势,横平竖直。《辞海》解释说它"形体方正,笔画 平直、可作楷模。故名楷书。始于汉末,通行至今,长盛不衰。 将中国楷书的发展史分为四个时期:即楷书的萌芽期——两汉,楷书发展期——魏、 晋、南北朝,楷书繁荣期——隋、唐、五代,楷书守成期——宋、元、明、清。 楷书的特点: ①笔划平正,结体整齐,工妙于点画,神韵于结体。平正而不呆,齐整而不拘。 古人说,"楷法欲如快马入阵","大字难于结密而无间,小字难于宽绰而有余。"要 的是严整飘扬、犀利飞动。 ②笔划有规律的发展,形成了"永字八法"。它既是字法,也是笔法。一切楷书的笔 划,都概括于八法之中。每一点划都不是孤立的,而是和其他笔划互相呼应的。 永字的八个笔划按其所处位置各有名称,不再赘述。 ③起止三折笔,运笔在中锋,是楷书的典型笔法。古人说“真多用折,……折欲少 驻,驻则有力。”运笔中锋则多遒润。
(6)行书、草书 行书,是在楷书的基础上发展起源的,介于楷书、草书之间的一种字体,是为了 弥补楷书的书写速度太慢和草书的难于辨认而产生的。“行”是“行走”的意思, 因此它不像草书那样潦草,也不像楷书那样端正。实质上它是楷书的草化或草书 的楷化。楷法多于草法的叫“行楷”,草法多于楷法的叫“行草”。据张怀《书 断》说:“行书者,乃后汉颍川刘德升所造,即正书之小讹,务从简易,故谓之 行书。”由是说而知:“行书”是“正书”转变而成的。 草书,是为了书写便捷而产生的一种书体,有章草、今草、狂草之分。《说文解 字》中说:“汉兴有草书”。草书始于汉初,其特点是:存字之梗概,损隶之规 矩,纵任奔逸,赴速急就,因草创之意,谓之草书。
汉字的构形与构意
第三章汉字的构形与构意第一节汉字因义构形的特点汉字是表意文字,早期的汉字是因义而构形的,也就是说,汉字依据它所记录的汉语语素的意义来构形,所以词义和据词而造的字形是统一的。
这一点,在小篆以前的古文字中表现得更为直接、明显。
下面是一批古文字,有甲骨文、金文,也有《说文解字》中的小篆。
可以看到,这些字的形体都是依据汉语的某一词义或语素义构造的,因此,这些字的形体也都可以用相应的词义或语素义来解释:(1)(2)(3)(4)(5)(6)(7)(8)(9)撩(10)惚(1)-(4)分别是甲骨文的“鹿”、“鱼”、“山”和“车”。
“鹿”象鹿形,以多歧的角为其特征;“鱼”直接描绘鱼的形象;“山”象山峰并立之形;“车”象车之两轮及辕、衡等形。
(5)-(8)分别是金文的“木”、“其”、“皿”和“禾”。
“木”上象枝,中象干,下象根;“其”是簸箕的形象;“皿”象盛食器具之形;“禾”象禾苗之形,上象禾穗与叶,下象茎与根。
(9)-(10)分别是小篆的“鸟”和“水”。
“鸟”是鸟的象形;“水”是水纹的形象,因与川区别而将两边的线条断开。
(1)-(10)这10个字直接描绘物象,它们都与物象相似,一看就知道画的是什么,可以直接据形识义。
(11)(12)(13)(14)(15)(16)(17)莆(18)举(19)纵(20)忌(11)-(14)分别是甲骨文的“上”、“下”、“厷”和“刃”。
“上”和“下”是相对的概念,甲骨文的“上”和“下”分别用一根短线条放在一根长线条的上面或下面,以标识“上”或“下”的意思;“厷”象于臂肘上加标示符号以表臂肘之义;“刃”是在“刀”上加一短竖,指出刀刃的位置。
(15)-(16)分别是金文的“本”和“末”。
“本”是在“木”的下部加标示符号,表示下部的树根,“末”是在“木”的上部加标示符号,表示上部的树梢。
(17)-(20)分别是小篆的“甘”、“寸”、“卒”和“音”。
“甘”是在口中加标示符号,表示甘美的滋味;“寸”是在人手下寸口的地方加一标示符号,表示寸口;“卒”指士卒,古代士卒的衣服是有某种标记的,“卒”即在“衣”字上加指示符号,用士卒所穿的有标志的衣服来表示“士卒”的意义;“音”是在“言”上加“一”,以与“言”区别。
汉字的形体结构与书写规范
汉字的形体结构与书写规范汉字是中国文化的瑰宝,也是世界上最早出现的文字之一。
汉字的形体结构与书写规范是汉字学习的重要部分。
正确理解和掌握汉字的形体结构与书写规范,对于学习、使用和传承汉字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汉字的形体结构汉字的形体结构是指汉字的字形和结构特点。
汉字的形体结构可以分为“形”和“体”两个层面。
1. “形”的层面汉字的“形”指的是字形,即汉字的外观形状。
汉字的字形丰富多样,有的字形独特,有的字形类似。
汉字的字形可以分为方块字、长方形字、横行字、竖行字等不同形态。
方块字是指字形呈方块状的汉字,如“口”、“田”等。
长方形字是指字形呈长方形状的汉字,如“门”、“马”等。
横行字是指字形主要是横线构成的汉字,如“人”、“日”等。
竖行字是指字形主要是竖线构成的汉字,如“木”、“水”等。
除了以上几种常见的字形外,还存在许多其他形态的汉字,如“心”、“手”等。
每个字形都有其独特的形态特点,深入研究和理解每个字形的形态特点对于正确书写和优美书法的创作具有重要作用。
2. “体”的层面汉字的“体”指的是字体,即汉字在实际书写时的具体表现形式。
汉字的字体有楷书、隶书、行书等不同形式。
每一种字体都有其独特的笔画结构和书写风格。
楷书是汉字书写的基本字体,也是现代汉字印刷的主要字体。
楷书字体端庄大方,笔画精细,结构清晰,是汉字书写的范本。
隶书是汉字书写的古老字体,笔画间有连笔,书写时常带有浓墨重彩的装饰性线条,书写速度较慢,行书是楷书与隶书之间的一种字体形式,字形更加简化,书写速度较快。
汉字的“体”不仅仅是字形的表现,还包括汉字书写的规范要求,如笔画的书写顺序、大小比例等。
掌握汉字的体形规范是保证书写工整和美观的基础。
二、汉字的书写规范汉字的书写规范是指书写汉字时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和要求。
正确书写汉字不仅涉及到笔画的书写顺序和造型布局,还包括字形的比例、结构的平衡等因素。
1. 笔画书写顺序笔画书写顺序是指书写汉字时笔画的先后顺序。
汉字的形体结构之六书
会意字为合体字,这是它与象形、指事 从结构上的一种区别点。
但有时与衬体象形字不好区别,一般的 文字学家认为只要能分析成两个独立成 字的构字部件,就可以看成是会意字, 而不能分析为独立成字的构字部件的, 就可看成是衬体象形。
例如:
像悬挂着一颗人头之形,
表示“枭首示众”之意,本为一个独体
象形字,尽管后来分化成两体,作
“取”,从又(手)持耳, 也是获取之 义。(古代打仗之后,要论功行赏,按杀 敌多少记功,开始以人头为记功的依据, 后嫌人头太重,不易携带,就规定割下敌 人尸体的右耳,以记军功,这个字就反映 了古战场这样一个血淋淋的事实。)
➢“莫”,从日在茻中,太阳落在众草之中, 会意为“日暮”之义,这个意义后来写作 “暮”。
“益”字本为一会意字,从水在皿上,象 水漫出器皿之形,古文字作: 。由于益 用作“增益”之义,在表示溢出之义时就 在本字的基础上加一水旁,构成从水、益 声的形声字——溢。溢的声符“益”就是 溢出之“溢”的本字。
“然”字是从火、从犬、肉,就像烧烤狗 肉之形,将狗肉放在火上烧烤。这个然字 用作代词后,表示燃烧义时就再加一火旁, 构成从火、然声的形声字——燃。燃的声 符“然”就是“燃”的本字。
与此类似的还有“其”,“其”本为箕字, 象簸箕之形,后来用竹表示形符,构成从 竹其声的“箕”。像这类形声字的声符就 不仅仅是表音,有很强的表意作用。
形声字也有在本字的基础上加声符的,
例如: “晶”本为“星”的本字,三日并 不是三个太阳的象形,而是表示众多的星 星(天体)之义,古人造字是经过周密的 观察、深思熟虑以后作出的。
有关人体
有关动物 有关自然 有关居室器用
象形字在整个汉字系统中所占的比重不大,据 有人对《说文解字》所收的9353个汉字作的统 计,象形字为264个,仅占总数的2.8%
《现代汉语》第三章考点手册
《现代汉语》第三章文字考点10 汉字概说(★★二级考点)1.汉字的性质:汉字是记录汉语的书写符号系,是汉民族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创造出来的,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文字。
从汉字跟汉语的关系来看,汉字是语素文字。
也记录少量非语素的音节,但不独立表义,不同于音节文字中的文字符号。
2.汉字的性质:(1)保存了我国极为丰富的文化遗产。
(2)在维护国家统一方面也起了积极的作用。
(3)仍是现阶段中国人民广泛使用的文字工具,将越来越多地发挥它的作用。
被日本、朝鲜等国借去记录民族语言。
3.世界上所有的文字,根据记录语言的方式不同,基本上可以分为两大类:表音文字和表意文字。
4.构字部件与语音联系紧密,能与语音中的音素或音节挂上钩的,叫音素文字或音节文字,可合称为表音文字;构字部件同语音联系不紧密,字形结构不能拼读出音素或音节的,叫语素文字,也可称为表意文字。
5.汉字是一种表意文字。
同表音文字相比,它有以下一些特点:(1)汉字从形体看是方块平面型的文字(2)汉字在语音上表示音节(3)汉字在意义上代表语素(4)汉字不实行分词连写(5)从字形结构看,汉字有其理据性(6)从发展速度看,汉字具有稳定性(7)总之,汉字是一种表意性质的语素文字。
这是它区别于纯粹表音的音素文字或音节文字的基本特点。
考点11 汉字的形体(★★二级考点)1.根据汉字字体的结构特点和发展顺序,汉字的形体演变大致可以分为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草书、行书等几个阶段。
2.甲骨文是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主要通行于商代。
笔画多方笔,线条笔直、纤细,两端尖锐,体势瘦挺。
多数字的结构还没有完全定型化,同一个字往往有好几种写法。
文字结构不仅已由独体趋向合体,而且有了带表音成分的形声字。
从字数和结构来看,甲骨文已是一种相当发达的文字。
3.金文:是古代铸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主要指西周及春秋时代的铜器上的文字。
笔画较甲骨文丰满粗肥,拐弯处由方折趋圆转,点画圆浑,体势雍容。
汉字形体名词解释
汉字形体名词解释汉字是由图形发展而来的。
大约在距今7000年前,人们已经能够结绳记事了。
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到了商代甲骨文已逐步成熟。
以后又出现了金文,小篆等多种字体,到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才正式把这些字体定为“汉字”,并沿用至今。
1、象形体:象形文字有独体和合体两种,如“日”、“月”等。
独体象形体是在画画之初,先刻画出事物的外形,再把所要表示的意义注写在这个物象上。
合体象形体,就是在绘画中对象形体的一种变化形式。
这种象形体相比较,从数量上看更为复杂,有的字可以表示多种事物,具有更高的抽象性,因此在古文字研究上占有重要地位。
2、指事体:指事文字。
形声文字:形声字由形旁和声旁构成,形旁表义,声旁表音。
形声字占有很大的优势,汉字主要是形声字,即由形旁和声旁共同表示一个音节,一个意思。
形旁表义,例如:石表示山,上表示上等;口表示人,合起来表示人把头埋在土里面。
声旁表音,例如:阿表示所有、表示母亲,下表示下面等。
合体象形体:在象形基础上,改变或省略一部分物象,加以变化,使表示的事物更加明确。
指事体:一般以具体事物名称作形旁,表示它的类别,特征。
例如:花草树木都是植物,都有枝叶花果等。
形声体:用于表示音节,常用来构成合体形声字。
例如:落、河、泉都表示水,林表示树木。
3、会意体:六书是指汉字的造字法则。
汉字的造字法则有六种,分别是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汉字是一种象形文字,它最开始就是用图形来表示的。
甲骨文就是象形的文字。
到了商代,象形进一步发展,有的象鸟兽,有的象日月星辰,有的象云霞,还有的象虫鱼。
但是,这些图画只是一些平面的线条,而不是立体的东西。
1、会意体: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独体字,组合成新的意义。
每个字单独叫做一个“意”,合起来叫做一个“体”。
每个意和体综合起来,叫做会意字。
例如“休”字是“人木”组成,表示人在树木中间休息。
再如“武”字是由“止戈”两字组成,意思是停止战斗。
2、 2、形声体:用两个以上的独体字的声符组成一个字,表示这个字的意义。
汉字的形体结构
汉字的形体结构【左右结构】左右结构由左右两部分组成,是汉字中的常见结构。
占格规律:左右结构的字不一定分布均匀,以左窄右宽居多,如"洞"、"流"。
这类字一般左部贴菱形左边虚线,下踩菱形下部虚线,右边部分遇线则止。
【左中右结构】顾名思义,左中右结构由三部分组成,这种多结构的字一般穿插很讲究,长短、收放各呈姿态但是和谐统一。
占格规律:尽管字形复杂,但是繁而不乱。
除了特别舒展的"捺"以外,所有的笔画都不会超越菱形虚线,且重心必在竖轴线上。
我们可以看到,中间部分基本落在竖轴线上,以"收"为主,左右部分脚踩虚线,顶天立地、遇线则止。
【上下结构】顾名思义,字体由上下两部分组成,时汉字中常见结构。
占格规律:结体上,一般上半部分落于横轴上方,下半部分落于横轴线下方。
字的中轴与格子竖轴线高度吻合,有中心感。
【上中下结构】顾名思义,上中下结构的字大体由三部分组成。
书写时由上而下。
就其结体而言,若非"束腰"则为"展翅"。
也就是说,如果中部"收"贝I」上下"放";如果中部“放〃则两头必"收"。
"苦"、"草"、"鲁"、"高"、"算"等字便是。
占格规律:不管收放,字体基本都在“菱形格"中,舒展时不逾左右两极,伸展时不逾上下两极,且重心在竖轴线上。
【品字结构】品字结构又叫"三叠字",有三个相同的部件叠加,形似品字。
如"晶"、"众"、占格规律:这类字,一上二下。
上面部分居中位于横轴之上,下面部分分别码在竖轴两边,托起上方部首。
重心落在竖轴线上。
【半包围结构】半包围结构围而不堵。
常见的"麻"、"司"、"还"即是。
汉字的形体PPT课件
三、汉字结构的类型
(一)形声字:一般由一个义符和一个声符 组合而成。
(二)会意字: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义符 组合而成的。
(三)记号字:指由笔画构成的独体字。
四、查字典
(一)音序检字法 (二)部首检字法 (三)笔1)读准字音,确定它的音节,从音节的第一个字 母确定音序;
When You Do Your Best, Failure Is Great, So Don'T Give Up, Stick To The End
感谢聆听
不足之处请大家批评指导
Please Criticize And Guide The Shortcomings
演讲人:XXXXXX 时 间:XX年XX月XX日
汉字的形体
一、笔画
(一)笔画的种类 一(横)、丨(竖)、丿(撇) 丶(点)、乙(折)
(二)笔画的顺序 规则:
从左到右,从上到下 先横后竖,先撇后捺
(三)笔画的组合关系 1、相接 2、相交 3、相离
二、汉字的结构
(一)独体字和合体字
(二)偏旁和部首 汉字具有表义和表音的功能。 义符(形旁):表示意义的偏旁
(2)在《汉语拼音音节索引》中先找出音序,再找 出所查汉字的音节;
(3)根据音节后的页码,按照四声顺序找出要查的 汉字。
(二)部首检字法
步骤: (1)确定部首,数清部首笔画;
(2)从《部首目录》中找部首的页码;
(3)数清要查汉字除去部首后的笔画数;
(4)从部首中找出汉字;
(5)在正文中查检。
确定部首的方法:
(1)部首的一般位置在字的上、下、左、右、内、 外;
(2)在一般位置没有部首的,查中坐,中坐没有部 首的再查上角;如:举
《现代汉语》第三章 文字
重要原因之一——中国各方言之上有统一的共同书面语。汉字具 有超越语音差异的功能,稳固性较强,各地方言语音差异虽大, 但书面交际所受影响不大。
(二)汉字是形体复杂的方块结构
字母结构简单,线性更明显; 汉字结构复杂,平面性更强;
(1)汉字的简化
1956年国务院公布了《汉字简化方案》,分四批 推行,1964年总结成《简化字总表》。
1977年文改会发布《第二次汉字简化方案(草案 )》,该方案1986年废止。
汉字简化的方法
1、类推简化。简化一个繁体字或繁体字的部件, 由此类推简化一系列繁体字。
长(長)、张(張)、胀(脹)、怅 (悵)……
那么,汉语拼音化是否同样可行呢?
2. 拼音化是否可行?
赵元任曾编了一段短文:
《施氏食狮史》
石室诗士施氏,嗜狮,誓食 十狮。施氏时时适市视狮。十时 ,适十狮适市。是时,适施氏适 市。氏视是十狮,恃矢势,使是 十狮逝世。氏拾是十狮尸,适石 室。石室湿,氏使侍拭石室。石 室拭,氏始试食是十狮。食时, 始识是十狮,实十石狮尸。试释 是事。
思考:为什么日韩等国能比较成功地
实施文字拼音化改革?
汉字标准化的“四定”:
定量、定形、定音、定序
(详细内容自学教材)
“一音一符”才是真正的表音文字。
不过,认为“汉字属于表义文字”也有一 定的问题。
不存在真正意义上的“见形知义”的 文字体系。
实际上,“音-形-义”的结合是所有文字体系的共 同特征。因此有的学者主张,表音文字和表意文字 的二分模式并不科学。
思考: 汉字字形能反映造字理据,这有什 么好处?
(1)汉字字形能记录和反映更多的古代文化 信息。
汉字的形体结构
汉字的形体结构(2010-09—04 10:16:35)转载▼标签:杂谈一、什么是汉字的形体结构汉字的形体结构,是指汉字的构造方式,即体现造字意义的字形结构。
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汉字的结构,如“章”字,从书写结构讲,分为立、早两部分,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立早章”。
古汉语讲汉字的结构,主要是从造字角度讲的。
章是由音、十两部分组成,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云:“乐竟为一章。
从音,从十。
十,数之终也."书写结构只能告诉人们一个字的写法,造字结构则能体现一个字的本来意义。
“乐竟"是指音乐告一段落.先人造字之初,就是根据事物的一定意义来造字的.清代王筠在《说文释例》中说:“许君之立说也,推古人造字之由,先有字义,继有字声,乃造字形,故其说义也,必与形相比附。
”这就是说,在人们的头脑中,先有对某种事物形成的观念,即意义;然后有词的语音形式,即字的读音;最后才依据意义和读音造字,即字的形体结构。
所以,汉字的形体、读音和意义,都是有一定的内在联系的。
二、为什么要分析汉字结构分析汉字结构,有助于了解和掌握字的本义。
如:“沙鸥翔集”的“集",本作“”,从三个隹的在木上,会意,本义是群鸟聚集在树上。
“春和景明”的“景”,从日,京声,形声,本义是日光。
“夸父逐日”的“逐",甲骨文从止在豕后,止是人的脚,在猪的后面,会意,表示追逐的意思。
“晴初霜旦”的“旦”,甲骨文写作,金文,小篆,像太阳刚刚从地平线上升起,本义是早晨。
分析汉字结构,还有助于了解汉字的古代读音和古代汉语的语音系统。
如“夸父逐日"的“父",通“甫”。
“甫"字从用父声,因此二字古代读音相同或相近,故相通。
又如都邑的“都",从邑者声,以“者”为声符;上古汉语里d与zh、p与f不分。
这些形声字及其声符的读音,反映了形声字产生时期汉语的声、韵、调系统,我们将在“音韵学”部分做一般性的讲解。
现代汉语第三章第二节汉字形体
全称《汉鲁相乙瑛 奏置孔庙百石座史 碑》。亦称《孔和 碑》。东汉永兴元 年(153年)刻。 碑在山东曲阜孔庙。 此碑为东汉极为成 熟的隶书代表作之 一。
(五)楷书 楷书又名真书或正书。“楷”是规 矩整齐、可为楷模的意思。楷书的名称, 从晋朝就有了;不过,当时并非专指一 种字体,凡可作楷模的都可称作楷书, 唐以后才专指现在通行的楷书。 由隶书变成楷书主要是受了草书的 影响。用草书流传的笔势,去掉隶书的 波势挑法,并适当地加以简化,就成了 楷书。楷书从西汉宣帝时已开始萌芽, 东汉末渐趋成熟,魏晋以后成为汉字的 主要字体。魏钟繇,晋王曦之是早期著 名的楷书书法家。
1、章草 章草,指东汉章帝时盛行的汉隶的草书, 虽然笔画连写,但仍独立成字。 2、今草 今草产生于东汉末期,是从章草变化来的, 形体连绵,字字相连,偶有不连,而血脉不 断,也称一笔书。今草著名的书法家是张芝, 有人称他为草圣。 3、狂草 狂草是唐代产生的一种比今草更草率的字 体,辨认起来相当困难,因此,狂草仅能作 为一种艺术品供人欣赏,已丧失了文字进行 交际的实用功能,张旭是狂草著名的书法家。
战国(前475-前221)齐国
铸。记载陈曼为其皇考 献叔作器事。现藏上海 博物馆。
2、小篆 小篆本来就叫篆文,是秦始皇统一六国后采用 的标准字体,汉代人才把它叫做小篆或秦篆。 它是在大篆的基础上整理简化而成的。泰山刻 石是小篆的典型代表。 小篆的特点: 在于写法固定,结构整齐, 字形匀称,笔画简化, 由商周的古文字演变到小篆也就定型化了。
赵孟頫书 《寿春堂帖》
(六)草书
草书的形体是比较潦草的。草书的名称是汉代才 产生的,草书大约起源于秦汉之间,它是从隶书演变 来的,当时为了书定的便捷,不仅有连笔,而且有些 结构是整个隶书字体的简写,只要求粗具轮廓,不要 求一笔一画都很清楚。 有人说,因草书最初是打草稿运用的字体而得名 草书的,后来就变成了艺术品,常见的草书有章草、 今草、狂草。
中职教育-现代汉语(北大第二版 上册)课件:3.2 汉字的形体.ppt
三、小篆
• 小篆指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整理、推行的标准字体,笔画整齐 圆转、字形匀称。
• 小篆是汉字古文字阶段的最后一种形体,它承上启下,既是 辨识各种更早古文字的重要阶梯,又是汉字继续发展演变的 基础。
四、隶书
• 隶书有秦隶、汉隶两种。 • 秦隶是秦代使用的隶书,主要特点是把小篆圆转弧形的笔画变
成方折平直的笔画,基本摆脱了古文字象形的特点,但还保留着 一些篆书的笔法,所以也叫古隶。 • 汉隶是在秦隶的基础上演变来的,是汉代通行的字体,字形规整, 撇、捺、长横有波磔,很少有篆书的笔法。 • 从隶书开始,汉字进入了今文字的范畴。今文字是指秦以后的 文字。
没有波磔。 • 狂草产生于唐代,变化多端,很难辨认。
七、行书
• 行书产生于东汉末年,一直运用至今,字形近草不放,近楷不 拘,笔画连绵,一般各字独立,好认易写。
• 行书可以分为行楷、行草两类。 • 行楷是跟楷书比较接近的行书。 • 行草是跟草书比较接近的行书。
八、各种书体的印刷和书写
• 现行汉字的印刷体多用楷书,手写体多用行书和楷书。书法 创作等场合各种书体都用。
五、楷书
• 楷书兴于汉末,盛行于魏晋,一直沿用至今,字形方正,笔画没 有波磔,书写方便。
• 楷书的“楷”是楷模的意思,楷书即标准字体,因此楷书又 叫真书、正书。
六、草书
• 草书包括章草、今草、狂草三种。 • 章草是隶书的草写体,因在东汉章帝时盛行而得名,笔画有
汉隶的波磔,虽有连笔,但字字独立。 • 今草产生于东汉末,形体连绵,字字顾盼呼应,贯通一气,笔形
现代汉语
主 编:黄伯荣 李 炜
第三章 文字
第二节 汉字的形体
一、甲骨文
• 甲骨文指刻写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 • 现在发现的甲骨文主要是商代后期的,也有少量是周代的。
汉字的形体
汉字的
形 体
第七组 第八组
演变
可分为两大段:古汉字阶段,隶书楷书阶段。两个 阶段的分野是小篆到隶书的转变。 古汉字阶段:自商于秦,字体有甲骨文、金文、大 篆、小篆。 隶书楷书阶段:起自汉代,延续至今,字体有隶书 、草书、行书、楷书。
隶书
隶书,亦称汉隶 ,是汉字中常见的一种庄重的字体 ,书写效果略微宽扁,横画长而直画短,呈长方形 状,讲究“蚕头雁尾”、“一波三折”。隶书起源 于秦朝,在东汉时期达到顶峰,对后世书法有不可 小觑的影响,书法界有“汉隶唐楷”之称。
隶书是从篆书发展而来的,隶书是篆书的化繁为简,化圆为 方,化弧为直。 在用笔上,方、圆、藏、露诸法俱备,笔势飞动,姿态优美 。在结构上,有小篆的纵势长方,初变为正方,再变为横势 扁方汉隶具有雄阔严整而又舒展灵动的气度。 结构特点:字形扁方左右分展,起笔蚕头收笔燕尾,化圆为 方化弧为直,变画为点变连为断,强化提按粗细变化
小篆字体优美,始终被书法家所青睐。又因为其笔画复杂, 形式奇古,而且可以随意添加曲折,印章刻制上,尤其是需 要防伪的官方印章,一直采用篆书,直到封建王朝覆灭,近 代新防伪技术出现。 小篆体势修长,讲究对称,笔画停匀,用笔起收不露痕迹, 体态端庄而妍美。起笔藏锋敛毫,行笔中锋,收笔多垂露, 笔画停匀,讲究对称,字型方整,结体疏松古拙。
Thanks
草书
草书是汉字的一种字体,特点是结构简省、笔画连 绵。形成于汉代,是为了书写简便在隶书基础上演 变出来的。有章草、今草、狂草之分,在狂乱中觉 得优美。
初期的草书打破隶书方整规矩严谨,是一种草率的写法。称 为"章草",章草是早期由草书和汉隶相融的雅化草体,波挑 鲜明,笔画钩连呈"波"形,字字独立,字形扁方,笔带横势 。章草在汉魏之际最为盛行,后至元朝方复兴,蜕变于明朝 。到了唐代,今草写的更加放纵,笔势绵环绕,字形奇妙, 变化百出,称为"狂草",亦名大草。 汉末直到唐代,草书从带有隶书笔意的章草发展成韵秀宛转 的今草,以至奔放不羁、气势万千的狂草。 今草代表作如晋代王羲之《初月》、《得示》等帖。狂草以 张旭、怀素为代表,代表作如唐代张旭《肚真书、正书。由隶书逐渐演变而来 ,更趋简化,横平竖直。《辞海》解释说它“形体 方正,笔画平直,可作楷模”。这种汉字字体,就 是现在通行的汉字手写正体字。
汉字的结构和简化
根据朱骏声的统计,《说文解字》中共有象形字364个,指事字125个,会意字1167个,形声字7697个,转注字7个,假借字115个。
第三章 汉字的结构
关于“四体二用”说 清代学者戴震提出来的一种对六书的看法,他认为:“六书”中的前“四书”是造字法,后“二书”是用字法。这一说法得到了大多数学者的认同。
指事 许慎《说文解字》:“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 看到这个字的外形就可以知道它指的是什么,仔细辨察之后就可以明白它的意思了,上下二字就属于这一类。
請辨認下列指事字
纯抽象符号的指事字:上、下、一、二等。 象形字上加符号的:刃、亦、本、甘、 曰、刃、牟、夫等。
第三章 汉字的结构
会意 许慎《说文解字》:“比类合谊,以见指撝(挥),武信是也。” 把同类或不同类的字并在一起,会和它们的意义就是这个新字的意义所在,武、信就是这样的字。
汉字发展到楷书,就进入到最后成熟阶段,从此汉字的形体结构基本上稳定了下来。
汉字的形体演变
汉字形体演变
小结 总的来说,汉字是朝着简单易写的方向发展的。可以概括为四个方面:即朝着符号化、简易化、规范化、稳定化的方向发展。
行书 介于楷书和草书之间的一种字体 东汉末民间开始流行
漢字字形演變例
古文字阶段:包括甲骨文、金文、小篆(从公元前16世纪——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
01
甲骨文在可以识读的汉字中是最为古老的。甲骨文已经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了。
02
金文是商周时期刻在钟鼎器上的文字。
03
小篆是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所规定使用的文字。
汉字的形体演变(古文字阶段)
甲骨文(卜辞、殷契) 通行于商代
汉字的形体演变(古文字阶段) 金文(钟鼎文) 主要通行于西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字形结构是指整字内部的各级部件及其在组成其整体 时的组合方式。 汉字字形的构件指构成汉字字形的材料。汉字字形的 构件有两级,即笔画(线条)和部件。线条和笔画是 构成汉字字形最基本的材料。它们的作用是用来构成 部件、整字的形体。部件是汉字字形的二级单位,它 是介于整字与笔画之间的字形单位,是构成整字的直 接材料。部件可以分为单纯部件与合成部件。单纯部 件又称末级部件,即最小的不能再分的部件。复合部 件,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末级部件组成的部件。
第三章
汉字的形体
第一节 汉字形体的概念及汉字形体的功能
一、汉字形体的概念 字形是指由字的构件及其组合方式所决定的字 的样式。字体是字的体式。 二、字形的功能 字形内部功能主要是形成与显示文字、表现字 音字义、区分文字。字形的外部功能是指字形 对于其他事物的功能。
第二节
字形的结构
第四节
汉字形体变化的原因
二、社会因素对字形的影响 社会因素主要有社会物质生产与社会治乱、社 会风气等社会环境等两个方面。字形载体、工 具和制作方法对汉字形体演变有直接的影响。 书写介质也对字形产生了一定影响。书写介质 是指书写文字时,用来些涂写在载体上以形成 字迹的物质。汉字的书写介质有主要有墨汁、 墨水、油墨、油漆等等。生漆书写形成了蝌蚪 书。
第三节
字形的变化
汉字字形的变化有循变与讹变,增繁与省简、分化与 同化几种情况。循变是字的形体遵循着原来的基础和 造字意图的变化。讹变是指字的形体在演变过程中, 其形体脱离了原来的基础,失去了原有的表意功能的 变化。增繁是指一个字因增加笔画或偏旁而导致形体 繁复。省减是指一个字因减少线条、笔画或偏旁而使 形体简易。分化是指一个整字或一个部件分化为几个 不同的整字或部件。归并是指原来不同的字或部件归 并相同的整字或部件。 字的结构类型变化主要有从独体字向合体字演变,和 从合体字变为独体字。构
汉字形体的结构方式指汉字构件组成部件或整 字的组合方式。这种方式包括这样几个要素: 1.接触关系;2.空间位置关系。3.组合的 层级关系。 三、结构的层级关系 从文字内部各构件组成整字的构成关系来看, 汉字是层级结构。整字字形是三级结构。复合 部件的结构也有层次。
第二节
第四节
汉字形体变化的原因
字形变化的原因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考察,一个 是内部因素,即字的制作者、使用者与字形的 矛盾的角度来考察。一个是外部角度,即社会 因素对字形的制约。
第四节
汉字形体变化的原因
一、个人的要求是字形变化的根本原因,书写 快捷方便的要求使字体变化从图画型变为方块 型,使字形趋于省简,使一些字的结构发生变 化。认知的需求使汉字形成了二维结构的块形 文字,使汉字形似字的发展受到限制。文字理 解活动的需求要求汉字增强表意表音功能,使 得字形趋向繁化。记忆的需求使字笔画和用字 的总量不能太多,汉字构形具有理据性。心理 需求使汉字出现美化、类化、异化。
字形的结构
四、字形结构与字的结构的区别 字形结构与字的结构主要有三点区别: 第一,字形结构仅是字的形体组合,而字的结 构则是字的音义组合。 第二,字形结构与字的结构所含的结构单位层 次不同。字形结构具有三级单位,字的结构只 有两级单位。 第三,人们研究字形结构与字的结构的角度和 目的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