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朝田亩制度》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天朝田亩制度》从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本上否定了封建土地所有制,反映了广大贫苦农民摆脱封建剥削的强烈愿望,并把历代农民战争中平均、平等思想发展到了前所未有的新水平,标志着几千年来中国农民战争已达到了最高峰。但是,《天朝田亩制度》的制订者企图在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基础上,平均一切社会财富,建立完全平均的公有制,这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违背了社会发展规律,具有强烈的空想性;加上当时没有一个安定的环境来保证分田方案的实施,所以,《天朝田亩制度》中关于土地分配的规定,在现实生活中并未得到实施。太平军在自己控制的地区,实际执行的是"照旧交粮纳税"的政策(注:"照旧交粮纳税"是1854年在安徽和江西一带开始实行的政策,实际上是沿袭了清朝原来的征收田赋制度。"照旧交粮纳税"可以有两种做法:一种是没收地主的土地,平分给农民,然后按照清朝原来的征收制度,向农民征收田赋;另一种是不触动地主的土地,按旧章向地主征收田赋。太平军采取的是第二种做法,实际是承认地主对农民有收租的权利,承认租佃关系的合法性。)
《天朝田亩制度》规定,一军中以二十五家为基层单位,称作"两",由两司马主持。每"两"设国库一所、礼拜堂一所(两司马住在里面)。每当收获季节,由两司马督率伍长进行分配,除留下二十五家每人所需可接新谷的口粮以外,其余收入皆归国库。副业产品如麦、豆、苎麻、布、帛以至鸡犬各物也是一样公平处理。二十五家中所有婚、丧、弥月等项开支,都由国库按定制发给。残疾人、鳏寡孤独者也有相应的照顾和安排:"鳏寡孤独废疾免役,皆颁国库以养"。每逢礼拜日,由伍长率领所属男妇前往礼拜堂听"讲道理"(演说)。儿童则每天都要到礼拜堂,由两司马教读《旧遗诏圣书》、《新遗诏圣书》和《天命诏旨书》等太平天国文献。
《天朝田亩制度》规定:县以下设各级乡官,负责管理地方民政和百姓的经济、文化生活。乡官主要通过选举由本地人充任。乡官的体制、称呼与军队完全相同,设军帅、师帅、旅帅、卒长、两司马、伍长。每军共13'156人。在军帅之上直接领导乡官的有总制和监军,"皆受命于朝,为守土官"。与乡官制度并行的又有乡兵制度:"每军每家设一人为伍卒",由乡官统领,有警为兵,杀敌捕贼;无事为农,耕田生产。所以,乡官体制,实际上就是太平天国军政合一、兵农合一的地方基层政权和社会组织。
第一,以平均分配土地和产品为基础的经济改革方案。
《天朝田亩制度》的最核心内容是彻底废除私有制度。它宣布根据"天下皆天父上主皇上帝一家,天下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的原则,每户留足口粮,其余归圣库。解决土地问题的指导思想是:"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此处不足,则迁彼处,彼处不足,则迁此处" 。太平天国的领袖们希望通过平分土地,最终实现"天下共享天父上主皇上帝大福,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
《天朝田亩制度》
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为巩固政权,建立一个理想的地上"天国",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其中最主要的是1853年冬颁布的《天朝田亩制度》。这是一个以解决土地问题为中心,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个方面的社会改革方案,是太平天国的纲领性文件。
《天朝田亩制度》的基本内容是:
太平天国从土地和财产公有的原则出发,制订了平均分配土地的具体方案。它规定将田地按产量高低分成九等,"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口多寡,人多则分多,人寡则分寡,"并规定十五岁以下者受田数量为十六岁以上者的一半,杂以九等,好坏搭配。
第二,以乡官制度为基础的政治和社会生活改革方案。
《天朝田亩制度》的具体分田方案虽然没有付诸实行,但这一纲领所包含的反抗精神却指导着太平军的实际斗争。农民们也按照自己的理解奋起扫除封建主义的压迫和剥削。太平军严厉镇压清政府各级反动官员,无情扫荡地主团练,大批地主分子或死或逃,留下的土地自然归于农民。不少庵观寺院的田产充公,也分给农民耕种。有些地方,太平军发给佃农"田凭","领凭后租田概作自产",不许地主"挂名收租",这实际上就否定了地主的土地所有权,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耕者有其田。如天京附近的农民,就"不复交田主粮"。在扬州,也出现了"三年贡赋未输租"的情况。此外, 《天朝田亩制度》中规定的乡官制度,在太平军占领地区确曾建立,尽管并未完全实行原来规定的各项职能。各级乡官在紧张的战争条件下,催征钱粮,供应军需,维持地方治安,配合太平军作战,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以上这些举措,都沉重地打击了封建统治,使封建土地关系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并推动了农民战争的蓬勃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