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考言语理解与表达解析之词的解析
公务员言语理解与表达模块词语辨析(必看)
公务员考试常考词语辨析“违反〞和“违犯〞的辨析“违反〞与“违犯〞都有“违背〞的意思,但是,“违反〞的意思是“不遵守或不符合政策、纪律、规等〞,词义较轻;“违犯〞的意思是“违背和触犯法律、法规等〞,词义较重。
“妨害〞和“阻碍〞的辨析“阻碍〞指对人或事造成一定的障碍,词义较轻。
“妨害〞指使人或事物受到损害,词义较重。
“授权〞和“受权〞的辨析二者区别很大,从语言学角度来讲,即施事和受事的区别。
“授权〞,主语是施事,是你把权力交给别人,叫授权给某人;“受权〞,主语是受事,是你被别人交付了权力,是别人给你权力。
“截至〞和“截止〞的辨析“截止〞和“截至〞是两个意义相近且有所区别的词,也是比拟容易用错的词。
“截止〞中的“止〞是“停止〞的意思,“截至〞中的“至〞是到的意思。
因此,“截止〞强调的是行动的停止,不再开展;“截至〞强调的是到某个时间,事件仍可能会开展。
“斥责〞和“诘责〞的辨析这两个词都是动词,都含有“责备〞的意思,主要区别是:“斥责〞是“用严厉的言语指斥别人的错误或罪行〞的意思。
“诘责〞是“用盘问〔或追问、反问〕的口气来责备对方〞的意思。
在强硬的程度上,“保障〞和“保证〞的辨析“保障〞的意思是说对于已有的东西加以维护,使它不受损害。
“保证〞是说担保完成一件工作或实现一种理想。
“化验〞和“检验〞的辨析用化学方法来检验,叫做“化验〞,否那么只能说“检验〞。
“整个〞和“全部〞的辨析一个整体的东西,才能说“整个〞,如“整个学校〞、“整个国家〞。
由许多个体合成的东西,应该说“全部〞,如“全部存款〞、“全部书本〞。
如果是人,就用“全体〞,如“全体教师〞。
“制定〞和“制订〞的辨析“制定〞的解释是“经过一定程序定出法律、规程、计划等〞;“制订〞的解释是“创制拟定〞。
撇开它们一样的语素‘制“不谈,就看不同的语素“定〞和“订〞:“定〞指决定、使确定,有完成了的意思,多强调行为的结果,可见和“了〞连用,类似于英文时态中的“完成时〞。
国家公务员行测: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试题言语理解与表达专项深度解读
片段整体来看,题量、难度变化不是非常大,题型特点变化明显一些。
变化一:题型略有变化,延续08年题型特点,片段阅读和09年相比,考了两道句子排序的题型。给定6个句子,按照正常的写作规律进行排序。
变化二:以主旨题为主,未出现科普类比较晦涩的细节题,但出现一个文意理解题,实际上也是侧重综合分析。
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试题言语理解与表达专项深度解读
一、关于选词填空题型:
在总体上体现三变、三不变的特点。
1、三不变分别为:
不变一:题量未变。20题。
不变二:题型未变,仍然是近义词辨析加语境辨析综合型的考题。
不变三:考察重点未变,仍然以实词辨析和成语辨析为主。
实词
成语
实词+成语
虚词
去年
8
5
6
1
今年
11
2
0
2、三变分别为:
变化一:选词的材料长短有变化,选词的材料和去年相比略短,每道题所设横线,不超过三个。
变化二:题材选取有变化,选词的题材往年以政治、经济题材为主,今年出现很多评论性的材料,而且倾向弘扬中国文化,比如诗词、茶道、景泰蓝等等。
变化三:取材出现集中化,选词材料的取材往年比较广泛,很少出现山东的情况,材料来源于一篇文章或者一个范围,今年选词有三道题出自《百科知识》。有两道题出自书评。
主旨
内容
词语理解
逻辑
细节
排序
去年
14
1
3
1
今年
12
3
1
1
1
2
变化三:材料特点发生变化,基本上未出现关联词语。和往年材料有很大区别,体现命题人和考生的博弈。强调整体感知,不要局限于个别词语或句子,不要局限于细节。
公考难点解析行测中的言语理解与表达题
公考难点解析行测中的言语理解与表达题公务员考试中,行测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科目,其中言语理解与表达题是行测中的重点难点之一。
在行测中,言语理解与表达题主要考察考生在科学文化知识、逻辑思维、语言表达等方面的能力。
下面将对公考中言语理解与表达题的难点进行解析,并提供一些解题技巧供考生参考。
一、言语理解与表达题的特点言语理解与表达题是公考中最常见的题型之一,主要考察考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这类题目通常要求考生根据给出的文字材料,理解材料的含义、作者的意图以及作者对某一事物的态度,然后根据理解的内容进行相应的回答或表述。
二、言语理解与表达题的难点1. 材料长短不一:言语理解与表达题的材料可能长短不一,有的题目可能只有一两句话,而有的题目可能有一段长达数十行的文字材料。
这对考生的阅读速度和阅读理解能力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2. 隐含信息较多:有些言语理解与表达题中,作者往往采用了比喻、夸张、反问、排比等修辞手法,导致材料中的信息并不是与表面看上去一样直接明了,而是需要考生仔细揣摩,进一步推理才能理解其含意。
这对考生的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提出了挑战。
3. 答案细微差别:言语理解与表达题的选项往往存在细微的差别,有些选项只是改变了一个词语的表述方式,有些选项只是改变了一个细节的表达。
这对考生的仔细观察和区分能力提出了要求。
三、解题技巧1. 熟悉常见的言语表达方式:由于言语理解与表达题经常采用修辞手法,考生首先应该熟悉常见的修辞手法,比如比喻、夸张、反问、排比等。
通过对这些修辞手法的理解和掌握,能够更好地理解材料的含义和作者的意图。
2. 注意材料中的关键词:在解题过程中,考生应该注意材料中的关键词,特别是一些形容词、副词、名词等。
这些关键词通常会给出一些暗示,通过对这些关键词的理解和分析,可以更准确地把握材料的含义。
3. 注意选项的细微差别:在解答选择题时,考生应该特别注意选项之间的细微差别。
有时候,正确答案与其他选项只有一个或几个词语上的区别,所以考生应该仔细分析每个选项的表达方式,选出与材料最吻合的选项。
公务员中的行测题型解析言语理解与表达
公务员中的行测题型解析言语理解与表达公务员中的行测题型解析—言语理解与表达言语理解与表达是公务员考试中的重要题型之一,考察考生对文字材料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以下是对言语理解与表达这一题型的详细解析,帮助考生更好地应对考试。
一、题型概述言语理解与表达题型主要包括填空题和改错题,通过给定的短文、对话或句子,考察考生对语言含义的理解和对文法、语用等语言知识的掌握。
二、解题思路1. 仔细阅读首先,要对给定的文字材料进行仔细阅读,理解文章的主题、内容和结构。
同时要注意文字材料中的关键信息和细节,为接下来的解题做好准备。
2. 掌握语法知识在解题过程中,需要运用一定的语法知识。
例如,对于填空题,要根据句子结构和语境确定空格处应该填入的单词或短语;对于改错题,要辨别句子中存在的语法错误,进行修改。
3. 注意用词表达准确性言语理解与表达题型还要求考生在回答问题时用词准确、表达清晰。
在填空题中,应注意词性、修饰关系等语法要求,确保所填单词与上下文的语义及逻辑关系一致;在改错题中,要仔细检查句子的结构和用词是否符合语言规范。
三、常见考点在言语理解与表达题型中,常见的考点有:1. 词汇理解题这类题目要求考生根据上下文的语境,理解和运用词语的含义、词性和词义辨析。
解题时要注意上下文的连贯性和逻辑关系,选择最合适的词汇填入空格。
2. 句子理解题这类题目要求考生根据上下文的语境,理解句子的意思和表达方式,掌握句子的结构和用法。
解题时要注意句子的主谓宾结构、词序、时态等语法要求,确保句子语义和语用的准确表达。
3. 改错题这类题目要求考生辨别句子中存在的语法错误,进行修改。
解题时要注意句子结构和用词是否符合语言规范,确定错误的类型和位置,确保改正后的句子符合语法要求。
四、复习建议为了应对言语理解与表达题型,考生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复习:1. 增强语言理解能力平时可以多读一些文章,提高对语言信息的敏感度和理解能力。
可以选择一些经典的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的文章,提高自己的知识储备和语言表达能力。
公务员中的言语理解与表达题解析
公务员中的言语理解与表达题解析公务员考试中,言语理解与表达是一个重要的考试科目,也是考察考生语言运用能力的重要一环。
言语理解与表达主要考察考生对于文字的理解能力,以及运用正确的语言表达方式来回答问题。
本文将从文字理解和语言表达两个方面,对公务员中的言语理解与表达题进行解析。
一、文字理解在公务员考试中,言语理解题通常以一段文章为题材,要求考生根据文章内容回答相应的问题或者做出推论。
文字理解是整个解题过程的基础,考生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细读原文:在解答问题之前,考生首先应该仔细阅读原文,并理解文章的大意。
在阅读过程中,可以使用标记或者下划线等方式来帮助记忆或者引起注意。
2.理解关键词:关键词是解答问题的关键,考生需要识别出文章中的关键词,并理解其含义及其在文章中的作用。
有时候,关键词可能出现在文章的开头或者结尾,考生需多加留意。
3.抓住篇章逻辑:文章中可能存在着逻辑关系,考生应该抓住这些逻辑关系,从而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内容。
例如,一个问题的答案可能需要通过推断或者归纳才能得出。
二、语言表达语言表达是公务员考试中的另一个重要环节,需要考生准确、流畅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以下是一些语言表达的技巧:1.简明扼要:考生在回答问题时应尽量做到言简意赅,将核心观点直接、明确地表达出来。
过多的废话或者重复是不被提倡的。
2.逻辑清晰:表达过程中,考生需要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来组织语言,使观点与事实有机结合,并通过恰当的连接词来展现出清晰的逻辑关系。
3.事例支持:为了加强论述的力度,考生可以适当地引用相关的事例或者数据来支持自己的观点。
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回答的可信度,还可以更好地体现出个人的知识水平和分析能力。
4.正确语法:语法错误是影响语言表达的重要因素之一,考生需要注意语法的正确性,避免在表达中出现低级错误。
在平时的学习和备考中,要注意提高自己的语法水平。
综上所述,言语理解与表达是公务员考试中一项重要的科目,需要考生具备较高的文字理解和语言表达能力。
行测言语理解阅读理解与词汇题解析
行测言语理解阅读理解与词汇题解析在公务员考试的行测科目中,言语理解部分一直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其中,阅读理解和词汇题是常见且关键的题型。
理解和掌握这两类题目的解题方法和技巧,对于提高言语理解部分的得分至关重要。
一、阅读理解题阅读理解题主要考查考生对给定文段的理解、分析和归纳能力。
这类题目通常要求考生根据所给的文章内容,回答相关问题或者做出正确的判断。
(一)题型特点阅读理解题的材料来源广泛,涵盖了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多个领域。
文章的篇幅长短不一,有的较短,有的则较长且内容复杂。
题目类型多样,包括主旨概括题、细节理解题、意图判断题、标题选择题等。
(二)解题方法1、快速浏览文章在阅读文章时,首先要快速浏览一遍,了解文章的大致内容和结构。
注意文章的开头、结尾以及段落的首句,这些地方往往包含着关键信息。
2、抓住关键词和关键句在阅读过程中,要善于抓住关键词和关键句。
关键词通常是与文章主题密切相关的词汇,而关键句则能够反映文章的主旨或重要观点。
3、分析文段结构了解文章的结构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其内容。
常见的结构有总分总、总分、分总等。
通过分析结构,可以明确各个部分之间的关系,从而更准确地把握文章的主旨。
4、对比选项在回答问题时,要仔细对比各个选项。
注意选项中的表述是否与原文一致,是否存在偷换概念、无中生有、以偏概全等错误。
(三)实例分析例如,有这样一篇文章:“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人工智能在各个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从医疗保健到金融服务,从交通运输到教育行业,人工智能正在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
然而,人工智能的发展也带来了一些挑战,如就业结构的调整、数据隐私的保护等问题。
”如果题目是“这段文字的主旨是什么?”,那么答案应该是“科技的发展使人工智能在多领域广泛应用,同时也带来了一些挑战”。
选项中如果只提到人工智能的应用广泛,而没有提及带来的挑战,或者只强调挑战而忽略了应用,都是不全面的。
二、词汇题词汇题主要考查考生对词汇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包括词语的含义、近义词辨析、成语的使用等。
公务员考试言语理解与表达——成语解析精选
公考成语精选1.趁火打劫:趁别人有危难时去捞好处。
亦作“趁火抢劫”。
//浑水摸鱼:比喻乘混乱的机会攫取不正当利益。
2.惨无人道:惨,残酷狠毒。
残暴得灭绝人性。
//惨绝人寰:人寰,人世。
世上再没有比这更惨的。
形容惨到极点。
3.心满意足:心愿满足。
亦作“心满愿足”。
//称心如意:完全合乎心意。
亦作“趁心如意”。
4.承前启后:承,承接。
启,开创,引出。
承接前人的,开创今后的。
多用于事业、学问方面。
亦作“承先启后”。
//承上启下:接续上面的并引起下面的(多用于写作等)。
5.三五成群:三个五个结成一群。
//成群结队:聚集到一起,结成一群一伙。
亦作“成群结伙”。
6.胡思乱想:不切实际地瞎想。
亦作“胡思乱量”。
//痴心妄想:入迷的心思,荒唐的想法。
形容一味幻想不切实际的事情。
7.重整旗鼓:比喻失败后积聚力量,重新行动。
亦作“重振旗鼓”。
//卷土重来:卷土,人马奔跑时扬起尘土。
形容失败后组织力量,重新猛扑过来。
8.呕心沥血:形容费尽心思。
//处心积虑:处心,存心。
积虑,积久考虑。
早已千方百计地谋算。
多含贬义。
9.粗心大意:做事不细心,马虎。
//粗枝大叶:指文字或话语简略概括,也指做事不认真,不细心,马虎大意。
10.大张旗鼓:比喻声势和规模很大。
//雷厉风行:厉,猛烈。
像打雷那样猛烈,像刮风那样迅速。
比喻政事法令的执行严厉迅速。
也比喻行事声势威猛,动作迅速。
11.当仁不让:当仁,指面临仁义之事。
《论语•卫灵公》:“当仁不让于师。
”后泛指遇到应该做的事,积极主动去做,不退让。
//义不容辞:指顾全道义而不推辞。
12.道貌岸然:道貌,正经严肃的外貌。
岸然,高傲威严的样子。
形容神态庄重严肃。
现常用来形容故作正经,表里不一之状。
多含讥讽之意。
//一本正经:形容庄重规矩,非常认真(有时带有讽刺的意味)。
13.一视同仁:同样看待,不分厚薄。
多用于指人。
//等量齐观:等,同等。
齐,一样。
不管事物间的差异,同等看待。
多用于指物。
14.牢不可破:牢固得不可摧毁,不可动摇。
行测言语理解阅读理解与词汇题解析
行测言语理解阅读理解与词汇题解析在公务员考试的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简称行测)中,言语理解部分一直是重点和难点。
其中,阅读理解和词汇题占据了相当大的比重。
掌握这两类题目的解题技巧和方法,对于提高行测成绩至关重要。
阅读理解题主要考查考生对文字材料的理解、分析和归纳能力。
这类题目通常会给出一段较长的文字,要求考生根据所给内容回答相关问题或者进行概括总结。
在解答阅读理解题时,首先要快速浏览文段,了解其大致内容和主题。
这一步可以通过关注文段的开头、结尾以及段落的关键句来实现。
同时,要注意文段中的关联词,如“但是”“然而”“因此”等,这些词往往能够提示文段的重点所在。
例如,“虽然这项工作困难重重,但是大家齐心协力,最终还是顺利完成了任务。
”在这个句子中,“但是”后面的内容就是重点,强调了大家克服困难完成任务的结果。
在理解文段的基础上,要认真分析题目。
明确题目所问的是细节内容、主旨大意还是推理判断等。
对于细节题,要回到文段中仔细寻找对应的信息;对于主旨题,要从整体上把握文段的核心观点;对于推理判断题,则需要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推断。
另外,阅读选项时也要仔细,注意选项中的表述是否与文段内容相符,是否存在偷换概念、无中生有、以偏概全等错误。
比如,文段中说的是“部分地区”,选项中却变成了“所有地区”,这就属于偷换概念。
词汇题则侧重于考查考生对词汇含义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包括近义词辨析、成语使用、词语搭配等。
近义词辨析是词汇题中的常见类型。
在遇到这类题目时,要从词语的语义轻重、感情色彩、适用范围等方面进行比较。
例如,“轻视”和“蔑视”都有不重视的意思,但“蔑视”的程度更重,带有贬义色彩。
成语的使用也是考查的重点。
要准确理解成语的含义和用法,避免望文生义。
有些成语在特定的语境中使用,具有特定的含义。
比如,“差强人意”这个成语,很多人误以为是表示不满意,但实际上它的意思是大体上还能使人满意。
词语搭配也不容忽视。
不同的词语在搭配上有一定的规律和习惯。
行测言语理解阅读理解与词汇题的详细解析
行测言语理解阅读理解与词汇题的详细解析在公务员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简称行测)中,言语理解部分一直是重点和难点,其中阅读理解和词汇题更是占据了重要的地位。
这两类题目不仅考查我们对文字的理解能力,还考验我们的词汇积累、逻辑思维以及快速准确解题的技巧。
下面,让我们对这两类题目进行详细的解析。
阅读理解题主要考查我们对给定文段的理解、归纳和推理能力。
在做这类题目时,首先要快速浏览文段,了解其大致内容和主题。
然后,仔细阅读题干和选项,明确题目要求。
在理解文段时,要注意抓住关键信息。
关键信息通常包括主题词、关联词、观点句等。
主题词是文段围绕的核心词汇,通过寻找主题词,可以迅速把握文段的重点。
关联词则能帮助我们理清文段的逻辑关系,比如“但是”“然而”等转折词后面往往是重点内容;“因为”“所以”等因果词能揭示文段的因果关系。
对于观点句,要特别留意作者的明确态度和观点。
有些文段可能会比较复杂,包含多个观点和论据,这时候就需要我们进行归纳总结,找出作者最核心的观点。
在解题过程中,选项的分析也至关重要。
有些选项可能表述正确,但与题目无关,这就需要我们紧扣题干要求进行排除。
还有些选项会对文段内容进行过度推断或者曲解,这也是常见的错误类型。
另外,要注意不同题型的解题技巧。
比如主旨概括题,要从整体上把握文段的主旨;细节理解题则需要仔细比对文段和选项的细节差异。
词汇题主要考查我们对词汇含义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对于实词,我们要从词义、词性、搭配等方面进行分析。
比如“推脱”和“推托”,虽然读音相近,但词义有所不同。
“推脱”侧重于推卸责任,“推托”则侧重于借故拒绝。
对于成语,要了解其出处、典故和含义,并注意其使用的语境和对象。
有些成语具有特定的使用对象,比如“美轮美奂”通常形容建筑物,“汗牛充栋”形容藏书多。
如果用错对象,就会导致错误。
在做词汇题时,还可以运用排除法。
先把自己确定错误的选项排除掉,缩小选择范围,提高正确率。
同时,积累词汇也是提高词汇题得分的关键。
行测言语理解阅读理解与词汇题解析
行测言语理解阅读理解与词汇题解析在公务员考试的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简称“行测”)中,言语理解板块一直占据着重要地位。
其中,阅读理解和词汇题是两大关键部分,对于考生准确理解和把握文字信息、提高答题效率和准确率具有重要意义。
接下来,让我们深入剖析这两类题型。
阅读理解题主要考查考生对给定文段的理解、分析和归纳能力。
这类题目所涵盖的内容广泛,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各个领域。
在解答阅读理解题时,首先要掌握快速阅读的技巧,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浏览文段,抓住关键信息。
比如,文段的开头和结尾通常会包含重要的观点或结论;段落中的转折词(如“但是”“然而”“不过”等)后面往往会出现重点内容。
同时,要善于对文段进行结构分析。
有的文段采用总分总的结构,先提出观点,然后通过具体事例进行论证,最后再总结升华;有的则是分总结构,先列举现象或事例,最后得出结论。
了解这些结构特点有助于我们迅速把握文段的主旨。
此外,还需要注意题干的提问方式。
是要求概括文段的主要内容,还是推断作者的意图,或者是对某个细节进行理解。
不同的提问方式决定了我们答题的侧重点和思路。
词汇题则侧重于考查考生对词汇含义的准确理解和在特定语境中的恰当运用。
对于实词,我们要从词义、词性、感情色彩、搭配对象等方面进行辨析。
比如,“推脱”和“推托”,虽然读音相近,但词义有别。
“推脱”侧重于推卸责任、义务等,而“推托”则侧重于借故拒绝。
对于虚词,要理解其语法功能和在句子中的逻辑关系。
比如“虽然……但是……”表示转折,“因为……所以……”表示因果。
在解答词汇题时,不能孤立地看待选项中的词汇,而要将其放入具体的语境中进行分析。
有时候,通过语感也能帮助我们做出初步判断,但为了确保准确性,还需要结合词汇的准确含义进行深入思考。
为了更好地应对行测言语理解中的阅读理解和词汇题,平时的积累和练习是必不可少的。
多阅读各类文章,包括新闻报道、评论文章、学术论文等,不仅可以拓宽知识面,还能提高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
公务员笔试常见言语理解题解析理解题目难点与技巧
公务员笔试常见言语理解题解析理解题目难点与技巧言语理解是公务员笔试中的一项重要考察内容,此类题目旨在考查考生对书面语言的理解能力和应用能力。
在解答这类题目时,考生需要准确理解文章的意思并作出正确的判断或推理。
下面,我们将针对公务员笔试中常见的言语理解题目难点与技巧给予解析。
一、理解题目难点1. 长句和复杂句结构:有些题目中的句子较长,或者采用了复杂的句子结构,容易造成考生理解困难。
在解答这类题目时,考生需要逐词逐句进行分析和推敲,确保对句子的完全理解。
2. 含有隐含意思的表达方式:有些题目中的表达方式比较隐晦,需要考生根据上下文进行推理,以获取隐藏的意思。
在解答这类题目时,考生要善于捕捉文章中的线索,并灵活运用推理能力。
3. 歧义与歧义消解:有些题目存在歧义,即一词多义或一句多义,考生需要根据上下文确定具体含义。
此外,一些题目中可能存在歧义消解,即通过推理和判断来解决歧义。
在解答这类题目时,考生需要仔细辨析,排除歧义。
二、解题技巧1. 确保对文章的整体理解:在解答言语理解题目之前,先通读全文,确保对文章的整体逻辑和语义有一个相对准确的理解。
这有助于考生更好地把握文章的重点和作者的意图。
2. 分析句子结构与语法关系:对于较长的句子或复杂的句子结构,考生可以采用分句法,将句子进行拆分,以便理清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和修饰关系。
此外,要注意分析句子中各个成分的语法关系,包括主谓关系、动宾关系等。
3. 抓住关键词与线索:解答言语理解题目的关键在于抓住文章中的关键词和线索。
关键词能够提供信息的重点和要点,而线索则能够帮助考生理解作者的意图和推理思路。
在解答题目时,考生要善于捕捉这些信息,准确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
4. 利用上下文推理:解答含有隐含意思的题目时,考生可以通过上下文的提示进行推理。
例如,如果作者在前文提到了某个事实或概念,而后文提到的表述与之相关,则可以判断后文所说的是指同一事实或概念。
5. 推敲选项,排除干扰项:在选择答案时,考生要仔细阅读选项,并与原文进行对比。
公务员中的常见言语理解题解析
公务员中的常见言语理解题解析公务员招考中的常见题型之一是言语理解题。
言语理解题是测试考生对语言表达的理解能力、推理能力和判断能力的题型,也是测试考生做出正确判断和决策的能力。
在这篇文章中,将对公务员招考中常见的言语理解题进行解析和讲解。
一、定义与特点言语理解题是通过一段文本、对话或语言材料,提问考生对原文的理解、推理和判断等能力。
它一般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 题干直接提问:言语理解题的题干通常是一个直接的问题,要求考生根据对原文的理解进行判断。
2. 选项多样:言语理解题的选项往往具有多种可能,考生需要通过综合判断、逻辑推理等方式找出正确答案。
3. 隐晦性:有些言语理解题题干中的关键信息可能被隐去或模糊表述,考生需要通过对原文的仔细推敲和理解来找出正确答案。
二、解题方法对于公务员考试中的言语理解题,较为常用的解题方法有以下几种:1. 预读法:先快速阅读题干,了解问题的关键信息,然后有目的地阅读原文,筛选出与题干相关的信息,再进行答题。
这种方法适用于题干较短的情况。
2. 还原法:将题干中隐去或模糊的关键信息还原出来,将其与原文进行对比,找出正确答案。
这种方法适用于题干中隐晦的情况。
3. 排除法:通过排除错误选项,找出正确选项。
这种方法适用于选项中包含明显错误或无关信息的情况。
4. 综合法:利用逻辑推理和综合判断的能力,结合原文内容进行推理和判断,找出正确答案。
这种方法适用于选项多样、推理性较强的情况。
三、解题技巧在解答言语理解题时,以下几个技巧可以帮助考生提高解题效率和准确性:1. 仔细阅读:对原文进行仔细阅读,理解文章的要点、信息和逻辑关系。
2. 注意细节:注意原文中的细节信息,这可能是解题的关键。
3. 关注语境:考生需要关注原文的语境,包括前后文的信息等,这有助于更好地理解文章。
4. 注意否定词:注意原文中的否定词或排除词,它们可能改变句子的意思。
5. 避免主观推理:在解题过程中,要尽量避免个人主观推理,要以原文为依据进行答题。
行测言语理解阅读理解与词汇题解析
行测言语理解阅读理解与词汇题解析在公务员考试的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简称行测)中,言语理解部分一直是重点和难点,其中阅读理解和词汇题更是占据了重要的地位。
这两类题目不仅考查我们对文字的基本理解能力,还考验我们的逻辑思维、语境判断以及词汇积累等多方面的综合素养。
一、阅读理解题阅读理解题通常会给出一段较长的文字材料,然后根据这段材料提出问题。
要做好这类题目,首先需要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
1、快速浏览拿到一段材料,先快速浏览一遍,了解其大致内容和主题。
在这个过程中,要特别注意段落的开头和结尾,以及一些标志性的词语,如“总之”“因此”“然而”等,这些地方往往会包含关键信息。
2、抓住关键在快速浏览的基础上,抓住材料中的关键信息,如人物、事件、时间、地点、原因、结果等。
同时,要注意理解作者的观点和态度,这对于回答主旨类和观点类的题目非常重要。
3、分析结构有些材料的结构比较清晰,比如总分总、分总、总分等。
通过分析结构,可以更好地把握材料的逻辑关系,从而更准确地理解其含义。
4、排除干扰在阅读选项时,要仔细辨别,排除那些与材料无关、表述错误或者过于绝对的选项。
有时候,选项中的一些细节可能会误导我们,所以要保持清醒的头脑,紧扣材料进行判断。
例如,有这样一段材料:“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人工智能在各个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然而,人工智能的发展也带来了一些问题,比如就业岗位的减少、数据隐私的泄露等。
尽管如此,我们不能因噎废食,而应该积极探索如何让人工智能更好地服务人类。
”如果题目是问这段材料的主旨,那么正确选项应该是“人工智能的发展既有好处也有问题,我们应积极应对”。
而像“人工智能的发展弊大于利”这样的选项就是错误的,因为材料并没有明确表明利与弊的大小关系。
二、词汇题词汇题主要考查我们对词语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1、词义辨析对于一些近义词或容易混淆的词,要从词义、词性、感情色彩、搭配对象等方面进行辨析。
比如“推脱”和“推托”,“推脱”侧重于摆脱、开脱责任;“推托”侧重于借故拒绝。
公考行测之言语理解与表达50组易考词语辨析
公考行测之言语理解与表达50组易考词语辨析1(安定--安宁--安谧--安静--平静--清静安定:生活形势等平静正常,稳定。
生活安定。
安宁:秩序正常,没有骚扰。
边境安宁。
安谧:安宁,安静。
主要指环境气氛。
安静:没有声音,安稳平静。
平静:着重指平稳,没有不安与动荡。
常形容心情、表情、势态等。
清静:着重指不嘈杂、不杂乱。
2(安顿--安放--安置--安排安顿:安稳。
使人或事物有着落,着重指安排妥当,使有确实的着落。
安放:使物件处于一定的位置,是具体的动作。
安置:使人或事物有着落。
着重指使工作、生活等有适当的位置。
多是处理人事工作的活动。
安排:着重于分清先后、主次、轻重缓急、有条有理地处理人和事。
多指工作上的处理活动。
3(懊悔--懊恼--懊丧--沮丧--颓丧都是形容词,因未满足心愿而悔恨、烦恼。
懊悔:着重指后悔,是心里恨自己不该做错了事或说错了话。
懊恼:着重指烦恼,心里不痛快,是对别人或自己的言行感到烦恼。
懊丧:形容因做事或环境不利而失意,情绪低落,精神不振。
懊丧:着重指烦恼而丧气,心中郁闷。
4(沮丧--颓丧沮丧:沮,气色败坏。
着重指受挫折后灰心失望。
颓丧:颓,委靡不振。
着重指情绪低落,意志消沉。
5(傲慢--高傲--骄傲都是形容词,都有自高自大或自豪自尊之意。
傲慢:着重指态度上轻慢,目中无人。
也可用于褒义,表示自尊而不可侮。
高傲:贬义着重指思想情绪上把自己看得过高。
用于褒义时表示自豪而又高尚。
骄傲:泛指满足已有的成绩,自以为了不起。
用于褒义时多表示自豪。
也可以作名词。
如:李白、杜甫和他们的诗,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6(把持--操纵--控制都有按自己的意图掌握住、支配。
把持:是贬义词,指公开独占权位。
对象常是政权、权力、职位以及地区、单位等。
操纵:中性词。
指掌管、使用机器等。
引申指用不正当手段暗中支配、控制人或社会性的较重大的事物。
控制:中性词。
只指不让任意活动或超出范围。
对象常是速度、数字、交通、生产以及思想、感情等。
行测言语理解阅读理解与词汇题的详细解析
行测言语理解阅读理解与词汇题的详细解析在公务员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简称行测)中,言语理解部分是相当重要的一个模块。
其中,阅读理解和词汇题更是常见且具有一定难度的题型。
接下来,咱们就详细剖析一下这两类题目。
阅读理解题主要考查我们对文段内容的理解、归纳和推断能力。
要做好这类题目,首先得掌握快速准确阅读的技巧。
阅读时,要学会抓关键信息。
比如文段的开头和结尾,往往会包含主旨句。
一些标志性的词汇,像“总之”“因此”“然而”等,也能帮助我们快速定位重点。
同时,还要注意文段的结构,是总分总、总分还是分总。
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进行归纳总结是关键。
有些题目会要求我们概括文段的主要内容,这就需要我们剔除无关的细节,提取核心要点。
比如,一个讲述某种现象的文段,可能会列举很多具体的例子,我们要能从中提炼出这种现象的本质特征和普遍规律。
推断题则更具挑战性。
它要求我们基于给定的文段,合理推测出没有直接表述的信息。
这就需要我们充分理解作者的意图和立场,结合上下文的逻辑关系进行思考。
但要注意,推断不能过度,必须以文段提供的信息为依据,不能凭空臆想。
接下来再说说词汇题。
词汇题主要考查我们对词汇含义的准确理解和在具体语境中的恰当运用。
对于常见词汇,我们不能只满足于大概知道其意思,而要深入理解其细微差别和适用场景。
比如“消失”和“消逝”,虽然都有“没有了”的意思,但“消失”更侧重于强调从存在到不存在的瞬间变化,而“消逝”则更强调逐渐远去、慢慢不见的过程。
遇到陌生词汇时,不要慌张。
可以通过词汇的构成、上下文的语境来推测其大致含义。
比如,一个词中有“生僻字”,但其他部分能让我们联想到熟悉的词汇,就可以从熟悉的部分入手去猜测。
同时,要注意词汇的感情色彩。
有些词是褒义的,有些是贬义的,还有些是中性的。
在选择答案时,要根据文段的感情基调来判断。
比如,文段是在赞扬某种行为,那我们就要选择一个褒义的词汇。
此外,词汇的搭配也是常考点。
有些词汇有特定的搭配对象和习惯用法。
公务员言语理解与表达之词义辨析
公务员言语理解与表达之词义辨析一01、黯然、暗然、岸然:“黯然”,指“阴暗的样子”,也用来指“心里不舒服,情绪低落的样子”。
?“暗然”的“暗有“光线不足、黑暗”的意思。
“岸然”指“严肃的样子”。
02、爱护、爱戴:适应对象不同,前者上(长辈)对下辈,后者下(幼)辈对上(长辈)。
03、安详、慈祥、祥和:“安详“指神态平静、从容稳重。
“祥”指吉利,如“祥云、祥端、发祥”。
“慈祥”形容老年人的态度神色和蔼安详。
“祥和”指气氛而言。
注意“安详、慈祥、祥和”的写法。
04、安静、宁静:都指没有声音,没有吵闹和喧哗。
“安静”重在稳定,有使安稳平静下来的意思,它有一个由喧闹到安静下来的过程。
而“宁静”重在平和,一般多指环境或心情平和安静,它描述的是一种很安静的状态或气氛。
“宁静”是高于“安静”的一种情境,除了指环境外,更多的时候是指一种心情上的安宁,是人们追求的不受外界干扰的有质量的生活境界。
而“安静”多指环境没有声音或吵闹。
“安静”的使用范围要比“宁静”大一些。
?05、安置、安排:前者指使人或事物有着落,安放。
后者指有条理,有先后的处理。
06、必须、必需:都含有“必要”的意思。
“必须”是副词,有强调语气作用,多作状语。
(1)表示一定要,强调事实或情理上的必要性。
后面带动词或带形容词,有时还可以用在分句前面;(2)加强命令语气;(3)“必须“的否定形式是“无须、不须、不必”。
“必需”是动词,表示一定得有、不可缺少的,作定语或作谓语。
凡是“不可不”的行为就用“必须”。
07、表率、表帅:“表率”是名词,指“好榜样”。
其中“表”为“榜样、模范”,“率”为“表率、楷模”。
“表率”是由“表”和“率”两个同义语素构成的并列式合成词。
在古代汉语中,“表率”也可用作动词,有“督促率领”的意思。
“表帅”,在古代汉语和近代汉语中,用同“表率”的动词意义,表示“督促率领”。
现在一般不用这个词。
因“表帅、表率”同音,“帅”又有“军队中最高的指挥员”的意思,故人们常将“表率”误写为“表帅”。
行测言语理解阅读理解与词汇题的详细解析
行测言语理解阅读理解与词汇题的详细解析在公务员考试的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简称行测)中,言语理解部分一直是重点和难点。
其中,阅读理解和词汇题占据了相当大的比重。
掌握这两类题型的解题技巧和方法,对于提高行测成绩至关重要。
阅读理解题主要考查考生对给定文段的理解、分析和归纳能力。
这类题目通常会给出一段较长的文字,然后要求考生根据文段内容回答问题、选择正确选项或者概括主旨等。
首先,我们要学会快速阅读。
在考试时间有限的情况下,快速浏览文段,抓住关键信息是关键。
这就需要我们关注文段的开头、结尾、段落的首句和转折词等位置,因为这些地方往往包含了重要的观点和结论。
比如,“然而”“但是”“不过”等转折词后面的内容通常是重点。
在理解文段的过程中,要注意理清文段的结构。
常见的结构有总分总、总分、分总等。
如果是总分总结构,那么开头提出的观点和结尾总结的内容往往是重点;总分结构则要重点关注开头的总述部分;分总结构则需着重留意结尾的总结。
同时,要善于排除干扰选项。
有些选项可能只是文段中的某个细节,而非主要内容;有些选项可能与文段意思相悖;还有些选项可能表述过于绝对。
对于这些选项,我们要能够准确识别并予以排除。
比如,有这样一段文字:“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面临着诸多挑战。
一方面,快节奏的生活方式让人们难以抽出时间去深入了解传统文化;另一方面,外来文化的冲击也使得传统文化的传承受到影响。
然而,传统文化具有深厚的内涵和独特的价值,我们不能让它在现代社会中逐渐消失。
”如果题目是让我们概括主旨,那么正确选项应该是“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面临挑战但不能消失”,而像“快节奏生活方式导致人们没时间了解传统文化”这样的选项就只是文段的一个方面,不是主旨。
词汇题则主要考查考生对词汇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这类题目包括近义词辨析、成语使用、词语搭配等。
对于近义词辨析,我们要从词义、词性、感情色彩、使用范围等方面进行比较。
比如,“坚定”和“坚决”,“坚定”侧重于态度不动摇,常与“信念”“立场”等搭配;“坚决”侧重于态度果断,常与“主张”“行动”等搭配。
2022年公务员行测复习言语理解剖析
2022年公务员行测复习言语理解剖析在公职考试当中,言语理解与表达当中有一类题目是我们常常忽略的,那就是片段阅读中的结语推断题目。
这类题目同学们在做的过程中,更多是凭借感觉在做题。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公务员行测复习言语理解剖析,希望会对大家的工作与学习有所帮助。
公务员行测复习言语理解剖析一、重点关注尾句我们知道要想推断下文所描述的内容,一般来说前一文段的尾句是重点所在,所以我们可以利用文段尾句,把握文段尾句的特点来进行分析。
尾句特点一般是引出来一个新的对象或者话题的时候,那接下来就是具体介绍该对象或者话题;尾句如果是一个问题,接下来所论述的更多是解决这个问题。
【例1】:童话故事《木偶奇遇记》中,木偶人匹诺曹一撒谎,鼻子就会变长,谎话显而易见。
现实生活中,虽然说谎话时我们的鼻子不会变长,但我们身体确实也会产生一些细微的生理变化,有的通过肉眼就可以观察到,有的则要通过精密的测谎仪器才测试出来。
日前,美国犹他州大学的科学家研发出一款新型的眼球测谎仪,通过追踪眼球运动来判断被测试人有没有说谎。
作者接下来最有可能讲述的是:A.眼球测谎仪如何识别撒谎B.眼球测谎仪市场前景广阔C.目前市场上测谎仪的种类D.眼球测谎仪未来发展趋势答案解析【答案】A。
解析:文段以童话人物匹诺曹引出话题,指出在实际生活中,撒谎时我们的身体也会产生一些细微的生理变化,通过精密的测谎仪器能够测试出来,接着指出美国犹他州大学新研发出一款眼球测谎仪。
按照一般的逻辑思维,接下来应该具体介绍这款新型眼球测谎仪是如何测谎的。
故本题正确答案为A。
除了把握尾句特点以外还需要注意些什么呢?二、行文分析当我们在考试过程中如果遇到只看尾句无法得出选项的时候,我们就要对整个文段进行分析,需要重点梳理文段的脉络了。
【例2】:河的两岸风光旖旎。
西岸,草原一望无际,绿色的波涛逶迤而去,在天际同蓝天连成一片。
三四干头一群的野牛在广阔无垠的草原上漫游。
有时,一头年迈的野牛劈开波涛,游到河心小岛上,卧在高深的草丛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考言语理解与表达解析之词的解析
关键问题归纳
1.要能正确理解并使用词语
对于正确使用词语的考查是2002年、2003年(B类)中央国家机关常考题型,近年来考得较少,但在地方公务员考试中是最常见题型。
要正确使用词语(这里指的是实词),首先要准确理解词语的含义。
这主要靠平时认真看书,勤查词典,不断积累。
要认清构成词语的词素有什么含义,词语本身在使用上有什么特殊的要求(包括词义的轻重、适用的范围、感情色彩等)。
词语的使用更离不开语言环境,因此还须要结合上下文或一定的情境加以判断。
例如,“布匹”一词虽然能表示较多的布,但它属于集合性名词,是不可数的,因此,说“我买了十二丈布匹”就不妥了。
又因为一个词可以有多种含义,但是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它只能有一个含义,这就要结合上下文或语境来判断它的准确意思。
例如,“走了”在有的句子里讲成“离开了”,在有的句子里则讲成“死了”。
2.要能正确理解,辨析近义词
对近义词的辨析,要掌握辨析近义词的基本方法,并认真地比较,才能作出的选择。
(1)从语意轻重的不同来辨析。
有的近义词所表示的概念虽相同,但在表现的程度上有着语意轻重的不同。
例如,“批评”与“批判”是一组近义词,前者语意轻些,后者语意则重些,使用不当就可能产生不好的影响。
(2)从适用范围的大小来辨析。
有的近义词所指的虽然是同一事物,但是其中有的适用范围大些,有的适用范围小些。
例如,“爱护”与“爱戴”是一组近义词,前者适用范围大些,对人对物都可用,后者适用范围就小些,只适合用于人,使用时应当注意。
(3)从感情色彩的不同来辨析。
有的近义词基本意义是相同的,但是感情上褒贬色彩不相同。
例如,“成果”是褒义词,“结果”是中性词,“后果”则是贬义词,不能混用。
(4)从语体风格的不同来辨析。
有的近义词基本意义相同,但是它们中有的适宜做书面语,有的则适用于口语。
例如,“惦记”与“思念”是一组近义词,但在一般情况下,前者用于口头,后者用于书面。
(5)从搭配对象的不同来辨析。
有的近义词基本意义相同,但是由于人们的使用习
惯,有的经常与某些词语配合使用,有的则不能与某些词语配合使用,形成了比较固定的格式。
例如,“发挥”与“发扬”是一组近义词,前者常和“创造性”、“积极性”、“作用”等词配合使用,而后者常和“优点”、“传统”、“成绩”等词配合使用,打破了这种格式,也被人们
认为是不恰当的。
3.要能正确运用成语
2001年、2002年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考试中考查过正确使用成语,另外,地方公务员考试也经常考查这一内容。
正确运用成语要注意:
(1)要正确理解成语的特定含义。
从内容上看,成语的含义具有整体性。
有的成语可以从字面上去理解,但更多的成语出自历史典故或古诗文,从字面上去理解就会出笑话,还有的成语含有比喻义,要透过表面意义去理解它的真正含义。
比如,把“胸有成竹”讲成“胸膛中有长成的竹子”,肯定会让人笑话的。
(2)要正确使用成语的规范形式。
成语的结构是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延续下来并已约定俗成的,一般情况下不能随意改变。
比如,不可以把“对牛弹琴”说成“对驴弹琴”。
(3)要正确掌握成语的辨析方法。
—般地说,辨析成语与辨析其他词语的方法是一致的,都要把它们放到相关句子的语境中去仔细推敲。
在多种方法中,准确理解其含义和正确把握其感情色彩更为重要。
比如,“无微不至”与“无所不至”从表面上看差不多,实际上它们的意义和感情色彩截然相反,在句子中是不能换位的。
4.要能正确运用虚词
(1)要能准确使用关联词语。
多数关联词语在句中起连接词语、短语、分句、句子和段落的作用。
正确使用它们的关键,一是把握关联词语所表示的关系,不能混淆,如“不是……而是……”表示并列关系,“不是……就是……”表示选择关系;二是注意关联词语本身的前后搭配,不得错位,如“只有”与“才”搭配,“只要”与“就”搭配;三是准确了解词语、短语、分句、句子和段落需要哪些关联词语,不得乱用,如该用“虽然”的(“虽然下雨了,他还是来了”,表示雨已经下了),就不能用“即使”(“即使下雨,他也是能来的”,表示雨还没下)。
三个关键点中,前两个是基础知识,后一个是使用规则,三位一体,不能偏废其中任何一项,否则就会出错。
(2)要能准确辨析一般虚词。
虚词在句子中有相当重要的作用,不可轻视。
使用时,首先要准确掌握相近虚词之间的细微差别,如“再”和“又”,“从而”和“进而”,“况且”和“何况”,“对于”和“关于”,“然而”和“反而”,“偶尔”和“偶然”,“一向”和“常常”,
“恰好”和“恰巧”,“分外”和“格外”,“由”和“由于”等,再结合语境认真挑选,不要随便乱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