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乎世界之潮流”-一轮复习共47页文档

合集下载

专题三第一课 “顺乎世界之潮流”

专题三第一课 “顺乎世界之潮流”

炮和西学东渐的冲击下,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资本主义文化
交汇、碰撞。一些先进的知识分子开始摆脱隔绝状况,逐渐 踏上蜕变与新生的近代思想文化历程。
鸦片战争前后的中国
中英交战两年了,道光 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9月14 帝还不知道英国在何方。他 说明鸦片战争以前由于长期的闭关锁国政策 日),英王特使马戛尔尼到了北京, 派人审问英俘,竟提出这样 导致统治者闭目塞听,虚骄自大,其无知达到了 可笑的问题:“究竟该国地 乾隆在承德接见他,说:“天朝物产 方周围几许?”“英吉利到 惊人的地步;中国人不了解世界形势的发展。也 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 回疆有无旱路通?”“与俄 以通有无”等等。 反映传统的华夷文化观使中国人养成一种强烈的 罗斯是否接壤?”
文化自恋心理和文化优越感(“贵华夏,贱夷 材料 因为许多洋人不肯向中国官员下跪,于是许多中国人便 狄”,认为西洋是化外夷狄)。 认定洋人的腿弯不了,倒下就站不起来。
一、地主阶级抵抗派——“睁眼看世界”
1.背景
⑴民族危机和封建统治危机日益加深。(鸦片战争前,国势日
衰,矛盾尖锐;清朝统治者沉浸在“天朝上国”的迷梦中,妄自尊大,不能 自拔;欧美资本主义国家迅速崛起,加紧对外扩张。)
制度
维新变法 辛亥革命
思想文化
新文化运动 马克思主义传播
“顺乎世界之潮流”
课标要求
了解鸦片战争后林则徐、魏源、严复、康有为、梁启超 等有识之士“开眼看世界”、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 理解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 用; 感受林则徐等有识之士敢于面对现实、冲破藩篱、放眼 全球、探索救国之路的开拓精神和创新勇气;增强爱国 意识和现代化意识。
材料二 20世纪70年代,洋务运动被全面否定,曾经提出洋务运动具有一定积极意 义的学者被扣上“崇洋媚外”的帽子,受到批判。80年代初出现了一股研究洋务运动 的热潮,尽管在一些问题上争论较大,但洋务派引进西方技术符合时代潮流、有利于 中国近代化的观点为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

高考历史复习一轮课件_必修三_顺乎世界之潮流

高考历史复习一轮课件_必修三_顺乎世界之潮流

2.仿行制度 资产阶级维新派: 维新思想
代表人物: 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严复等 时间: 甲午战后 主张兴民权、设议院、 主张: 实行君主立宪 活动: 戊戌变法
结局: 失败
维新变法思想的影响




1.是近代中国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它提 倡新学、兴民权,起了思想启蒙作用,促 进了人民的觉醒。 2.维新派对封建制度的批判,客观上也有 利于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传播。 3.激发了知识分子参政议政的热情。 4.直接推动救亡图存的维新变法运动。
A 康梁对法国启蒙思想的了解有限
B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程度低
C 康梁的政治学说同儒家思想相结合 D 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具有软弱性和妥协性
6、在中国近代,西方的思想学说并没有成功的改造中 国社会,这是由于
A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
B 西方资本主义文化的掠夺本性 C 中国资产阶级的软弱性 D 苏俄社会主义的反对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 (19世纪中期——20世纪初)
整体感知:
中国近代由于帝国主义的侵略,民族 危机不断加深,中华民族面临生死抉择。 面对民族危亡,中国近代的仁人志士代表 不同的阶级,从各自的阶级立场出发,提
出了挽危机的思想主张。
总体认知: 一、顺乎世界之潮流 二、新文化运动 三、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课堂探究:
马克思指出:“他们战战兢兢地请出亡灵来给他们以帮助,借他们 的名字、口号、衣服,以便穿着这种久受崇敬的服装,用这种借用的语言, 演出历史的新场面。”
请回答:1.“亡灵”指什么? 2.这说明了维新派宣传维新思想的特点是什么? 3.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 1.“亡灵”指孔子 2. 特点:把西方资产阶级政治思想与中国传统儒家思想 相结合 3. 主观上想减小维新变法的阻力; 客观: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不充分导致中国民 族资产阶级力量始终弱小;

考点08 顺乎世界之潮流-【高考无忧】2021年浙江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必修3课件

考点08 顺乎世界之潮流-【高考无忧】2021年浙江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必修3课件

郑观应和《盛世危言》
王韬和《循环日报》
维新变法思想的实践:维新变法运动----戊戌变法
4、维新变法思想的影响 (1)动员指导维新变法运动。 (2)提出挽救民族危机,是爱国的。 (3)主张君主立宪,发展资本主义,顺应历史发展趋势,是进步的。 (4)传播西方资产阶级的社会政治学说和自然科学知识,冲击旧文化,
具有启蒙意义。 (5)批判封建制度,利于革命思想的传播。
近代民主思想的演进,既不是一江长流,也不止一个洪峰,而是以一个接一
个思潮的涨落相继出现的.
——陈旭麓
(二)20世纪初资产阶级革命派:宣传民主共和思想 1、背景 (1)维新变法运动失败,改良道路受挫 (2)《辛丑条约》签订,民族危机空前加剧 (3)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3)谭嗣同的主要思想主张
维新派中的激进派,谴责君主专制是“大盗”, 号召人们同封建束缚彻底决裂
(4)严复的主要思想主张
理论宣传贡献会
同样受“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自然法则
的支配,坚信“世道必进,后胜于今”。
严复
梁启超 谭嗣同
19世纪末,先进的中国人学习西方为什么转向制度层面的学习?
一、学习西方的“器物”:学习西方先进的技术
(一)鸦片战争前后新思想的萌发 1、背景
(1)鸦片战争前国势渐趋衰落,矛盾日益尖锐;知识分子远离社会现实, 沉浸天朝迷梦 (2)鸦片战争后国门被迫打开,不同文明的碰撞
2、代表人物:地主阶级抵抗派林则徐、魏源 (1)林则徐
收集有关西方国家的信息,组织编译西方书报,先后编辑《四洲志》、 《华事夷言》等书籍,成为近代中国第一个睁眼看世界的人。
思考:康有为为什么要打着孔子的旗号宣传维新变法理论
原因: (1)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在中国根深蒂固,减少维新变法的阻力 (2)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弱小

2022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件:专题十四 “顺乎世界之潮流”

2022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件:专题十四 “顺乎世界之潮流”

二、“师夷长技以制夷”新思想的“新” 1.林则徐、魏源等敢于冲破传统封建思想的束缚“睁眼看世界”。 2.他们敢于抛弃陈腐观念,承认西方思想和科学技术的先进,主张“师夷长 技”,引导人们注意世界形势。 3.首开“向西方学习”之风气,寻求强国御侮之道,对后世思想产生了重大影 响。林则徐、魏源“睁眼看世界”的核心是向西方学习,但主要停留在军事技 术层面,而且没有完全付诸实践。
——《复兴之路》
思维交互: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鸦片战争后中国思想界出现变化的原因, 并论证“要‘师夷’,这个口号的提出就代表着一种叛逆性”这一观点。
提示:原因:鸦片战争后民族危机出现;西学东渐,使中国思想界萌发了向西方学 习的新思想;晚清时期“经世致用”思想进一步发展。 论证:中国封建统治者以“天朝上国”自居,奉行“闭关锁国”的外交政策;魏源 等人认识到西方在军事技术上的先进,编写《海国图志》,提出“师夷长技以制 夷”的思想,这无疑是对传统观念的极大冲击,体现出一种叛逆性。
6.影响: (1)直接动员和指导了维新变法运动。 (2)提出通过维新变法以挽救民族危机,充满着_爱__国__主__义__激情。 (3)要求建立_君__主__立__宪__制度,发展资本主义,具有进步意义。 (4)传播了西方资产阶级的社会政治学说和自然科学知识,宣传天赋人权、自 由平等观念,批判封建君权,具有_启__蒙__意义。
材料三 “两千多年前的孔子、孟子便主张民权”“三民主义首渊源于孟 子……孟子实为我等民主主义之鼻祖”。“组织联邦共和政体……将取欧美 之民主以为模范,同时仍取数千年前旧有文化而融贯之”。
“中国历代的考试制度……合乎平民政治”“从前设御史台谏的官,原来是 一种很好的制度”;“采用外国的行政权、立法权、司法权,加入中国的考试 权和监察权,连成一个很好的完璧”。

第一轮第三册专题三第一课“顺乎世界之潮流

第一轮第三册专题三第一课“顺乎世界之潮流

3、实践结果:进行百日维新,因慈禧太后发 动“戊戌政变”而失败。
光绪帝被囚禁之地
戊戌六君子 谭嗣同、林 旭、杨
锐、 杨深秀、刘光第、康广仁
4、维新变法思想在 当时起到什么作用?
具有爱国性:以维新变法的方式挽救民族危机; 动员和指导了爱国救亡的维新变法运动。 进步性:改革封建制度,行君主立宪,发展资本 主义; 启蒙意义:开始摆脱封建思想的束缚,敢于放眼 世界,追求新思想,倡西学,特别是进化论和资 产阶级民权平等学说传播,促进人民觉醒,是近 代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客观上有利于革命 思想传播。
二、地主阶级改革派(洋务派)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1、背景:清政府在面临内忧外患(列强侵略 和太平天国运动) 2、主要思想: 中学为体:坚持中国的封建制度和儒家纲常名教 作为国家的根本。 西学为用:是采用西方近代科技,维护清王朝统 治。目的:“师夷长技以自强”。挽救清政府统 治。 3、实践结果:成为“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 甲午战争失败,宣布“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思想破产。原因:其学习只是局限于西方器物 文化。没有触动封建专制制度。
三.维新变法-----学习西方政治制度
1.背景:维新思想发展原因
(1)瓜分狂潮,民族危机深重。 (2)早期维新思想奠定基础。 (3)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使民族资产阶级力量不断壮大,
维新:
提倡新事物,反对旧事物,特指政治上的改革运动。
2.维新派主要代表人物及其思想主张
代 表 资 产 阶 级 维 新 派 主 张 共同点
借孔子宣传维新变法理 康有为 论,用进化论观点论证 君主立宪制符合潮流。
⒈反对君主 专制 指出变法是历史发展的 ⒉主张君主 梁启超 必然,宣传民权学说。 立宪制 维新派中的激进派,批判 ⒊变法图存 谭嗣同 君主专制政体和纲常名教。 ⒋发展资本 主义

2013年顺乎世界之潮流一轮复习

2013年顺乎世界之潮流一轮复习
1.林则徐: ①林则徐:编译《 四洲志 》、《华事夷言》等资 开眼看世界 的第一人。 料,成为近代中国
②作用:为当时的
抗英斗争
提供了参考。
2.魏源: 海国图志 ①魏源:编撰《 》, 师夷长技以制夷 阐述“
” 的思想。
②意义:迈出了
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第一步

高三历史组马洪亮
考点梳理2:“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考点梳理3:维新思想
1、代表人物及主张 孔子改制考 》, ①康有为:撰写《新学伪经考》 和《 孔子的旗号宣扬维新变法理论 。 打着
②梁启超:发表《 变法通议 》,主张 兴民权 、设议院、 实行 君主立宪 ;认为变法是历史的必然。
③严复:翻译《天演论 》,用 生物进化 理论宣传维新思想。
2、历史作用:
材料二: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 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 ——《海国图志· 序》 请回答: (1)材料中作者的观点是什么?语言体现了作者这样的精神? 西方的军事技术比中国先进;探索、爱国、勇敢等精神„„ (2)材料二反映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含义是什么,目的是什 么? 师夷长技以制夷 学习西方长处抵御西方侵略; 维护清朝统治;
高三历史组马洪亮
史料研读3:
材料一:据不完全统计,这一时期出版的译著数量之巨、种类 之多、范围之广,为所罕见。封建传统的思想文化和顽固守旧 的社会风气,受到了极大的冲击。 最大 历史功绩 ——《中国通史》 材料二:吾辈今日得稍有世界知识,其源泉乃康、梁二先生之 赐,是二先生维新觉世之功。 ——陈独秀 请回答: 依据材料一、二,概括康梁维新思想产生的社会影响
高三历史组马洪亮
材料三:林则徐在广州主持军务期间积极探求西方军事技术科 学,引进西方的船舰大炮并加以仿制,他主张建立一支“器良、 技熟、胆壮、心齐”的新式水师。

2019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专题十考点46顺乎世界之潮流学案

2019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专题十考点46顺乎世界之潮流学案

考点46 顺乎世界之潮流考纲考情一、林则徐和魏源的主要思想——(b)1.林则徐中国近代第一个睁眼看世界的人,主持编写《四洲志》《华事夷言》等书籍。

《四洲志》是近代中国第一部系统的世界地理志。

《华事夷言》介绍了外国人对中国的看法。

这些书籍为当时的抗英斗争提供了参考。

2.魏源编成《海国图志》,是当时第一部由中国人编撰的最详备的世界史地著作,也是探寻、学习西方富国强兵道路的启蒙书。

书中阐述“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

微点拨 地主阶级三个派别对西学的态度及目的二、维新变法代表人物、主要主张及其影响——(b)1.代表人物及其主张(1)康有为:出版《孔子改制考》,打着孔子的旗号宣传维新变法理论(托古改制)。

(2)梁启超:发表《变法通议》宣传民权学说,提倡维新变法。

指出变法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只有顺应时代潮流,才是中国的出路。

(3)严复:1898年,翻译的《天演论》出版。

认为人类社会同样受“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天演法则的支配。

其进化论思想成为维新派批判封建顽固派守旧不变、激发人们要求变法图强的理论武器。

2.影响:维新思想直接动员和指导了维新变法运动(1)维新思想是爱国的——在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提出通过维新变法的方式,挽救民族危机,充满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激情。

(2)维新思想是进步的——要求改革封建制度、建立君主立宪制度,发展资本主义,力图让中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顺应历史发展趋势,具有进步意义。

(3)维新思想具有启蒙作用——传播西方资产阶级的社会政治学说和自然科学知识,宣传天赋人权、自由平等观念,批判封建君权,猛烈地冲击了陈旧腐朽的旧文化,具有启蒙意义。

(4)维新派对封建制度的批判,客观上有利于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传播。

微点拨康有为采用“儒表西里”“托古改制”的方式宣传维新思想,根本原因在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托古改制”体现了康有为思想的灵活性、策略性和妥协性。

三、近代民主共和思想及出现的背景加试——(c)1.民主共和思想(1)代表人物:孙中山、章太炎、邹容等。

一轮复习专题“顺乎世界之潮流”

一轮复习专题“顺乎世界之潮流”

维新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
推动近代习俗风尚的演变
材料1:19世纪末,……康有为在《戊戌奏稿》 中……要求皇帝:“皇上身先断发易服,诏天 下同时断发,与民更始。……”
----必修二 p67材料阅读与思考
材料2:戊戌变法期间,有人作诗: 大半旗装改汉装,宫袍裁作短衣裳, 脚跟形势先融化,说道莲钩六寸长。
问:这些言论反映了中国当时思想界的 什么问题?
材料二:乾隆皇帝在致英国国王的信中说: “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籍外夷 货物以通有无。特因天朝所产茶叶、瓷器、 丝巾为西洋各国及尔国必须之物,是以加 恩体恤,在澳门开设洋行,俾得日用有资, 并沾余润。” ──梁廷楠《粤海关志》卷23
材料三:进入公元1661年的时候,随着清朝第三个皇帝康熙的 登基,中国迎来了封建王朝的最后一段盛世。此时,人类社会正在 发生着前所未有的巨变。。。。。人类社会的现代化,已成为不可 阻挡的历史潮流。 ---------《复兴之路》解说词
自主解决

资 产 阶 级 维 新 派
维新派主要代表人物及其思想主张
表 主 张 共同点
《孔子改制考》;打着孔子 康有为 旗号宣扬维新变法理论 《变法通议》;变法、 梁启超 “伸民权”“设议院”立 宪 维新派中的激进派,批判君 谭嗣同 主专制政体和纲常名教
⒈反对君主 专制,主张 君主立宪制 ⒉变法图存 ⒊发展资本 主义
1、你知道林则徐担忧的国事是什么吗? 2、之前林则徐是如何为国分忧的? 3、此时林则徐是怎么做的? 4、睁眼看世界的原因?
林则徐
魏 源




“ 不善师外夷者,外夷制也;善师四夷者 ,能制四夷。”“夷之长技三:一战舰,二 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 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 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 —<<海国图志>> 材料体现的作者什么思想主张? 师夷长技以制夷 “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具体含义是什么? 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来抵御西方的侵略 魏源等人对西方的认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鄙夷到师夷 如何评价这一主张?

原创:历史专题复习课件:顺乎世界之潮流

原创:历史专题复习课件:顺乎世界之潮流

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至三十三年以孙中山为 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至三十三年以孙中山为 孙中山 资产阶级革命派同以康有为、 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同以康有为 梁启超为 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同以康有为、梁启超为 代表的资产阶级改良派 资产阶级改良派在思想理论战线上展开 代表的资产阶级改良派在思想理论战线上展开 了一场革命与改良的大辩论。 了一场革命与改良的大辩论。改良派从切身利 益考虑, 益考虑,在加紧要求清政府实行真正的君主立 抵制革命的同时,又将矛头指向革命派, 宪、抵制革命的同时,又将矛头指向革命派, 正面阻止革命运动的发展。改良派的活动, 正面阻止革命运动的发展。改良派的活动,成 了民主革命的巨大障碍, 了民主革命的巨大障碍,孙中山立即组织革命 派进行有力的回击。经过这场大论战, 派进行有力的回击。经过这场大论战,一、进 一步划清了革命派和改良派的界限, 一步划清了革命派和改良派的界限,使人们清 楚地认识到实行民主革命的必要性, 楚地认识到实行民主革命的必要性,于是纷纷 脱离改良派,参加到革命的行列。 脱离改良派,参加到革命的行列。二、革命派 批判了封建文化思想, 批判了封建文化思想,使西方的资产阶级民主 思想和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思想得到了更广泛的 传播,促进了革命力量的壮大。 传播,促进了革命力量的壮大。改良派也不得 不承认,经过论战, 革命党之势力” 不承认,经过论战,“革命党之势力”,“如 决江河,沛然而莫之能御也”。 决江河,沛然而莫之能御也”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蒋廷黻
①重视收集西方信息,打探西方情报; 重视收集西方信息,打探西方情报; 设译馆, ②设译馆,编译外国书籍和报刊如 四洲志》 华事夷言》 《四洲志》、《华事夷言》等; 最先冲破“贵华夏、贱夷狄” 最先冲破“贵华夏、贱夷狄”的思想藩 以新的眼光审视世界。 篱,以新的眼光审视世界。 林则徐(1785 林则徐(1785— (1785— 1850年 1850年),福建 侯官(今福州) 侯官(今福州)人

高考历史人民江苏一轮复习课件:专题十四 第30讲“顺乎世界之潮流”

高考历史人民江苏一轮复习课件:专题十四 第30讲“顺乎世界之潮流”

想的内容及评价
文化冲突与整合;注意本讲知识与中国同一
2.维新思想:严复、康有为和梁启 超的维新思想;维新变法思想在近 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的历史作用。
时期政治史、经济史的横向联系。 3.从热点角度看,西学东渐部分,应注意一些 思想家的周年纪念。
考点一 地主阶级向西方学习
1.背景 (1)清朝国势渐衰,社会矛盾尖锐。 (2)读书人与统治者沉浸在“_天__朝__上__国__”的迷梦中不能自拔。
解析 据材料“以中国之伦理纲常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和“中国遗其体而求 其用,无论竭蹶步趋,常不相及,就令铁舰成行,铁路四达,果足恃欤!”可知两 者都认同向西方学习,故 A项正确,不合题意;两者都认同向西方学习,洋务思潮 和早期资产阶级维新思想都有一定的进步意义,故B项错误,符合题意;前者是洋 务运动的指导思想,后者是对洋务运动的批评,故C项正确,不合题意;后者认识 到了洋务运动的局限性,看到了洋务运动只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早期维新派提出 了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故D项正确,不合题意。 答案 B
就回国了。这说明( )
A.李鸿章的洋务思想日趋保守
B.郭嵩焘对西方体制过于推崇
C.郭嵩焘的主张超越主流思想
D.清廷的对外政策发生了变化
解析 洋务派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而郭嵩焘“劝其扩大留学范围。他的这 些言论引起了士大夫们的谩骂”,的确超越了“1876年”的主流思想,故C项正确。 虽然郭“常写信给李鸿章”,但材料并未涉及李鸿章的洋务思想,故A项错误;“劝 其扩大留学范围”,报告日本“不限于机械一门,学政治、经济的都有”,并不等于 推崇西方体制,故B项错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开始被列强控制,中外反 动势力公开勾结,一位驻外使节的人事调整并不能说明“清廷的对外政策发生了变 化”,故D项错误。 答案 C

顺乎世界之潮流

顺乎世界之潮流

严复
翻译《天演论》。宣扬①“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②
“世道必进,后胜于今”
(进化论)
共同点:学习西方的君主立宪制
第三十一页,编辑于星期六:一点 五分。
合作探究:
康有为维新思想的特点是什么?你是如何理解的?
第三十二页,编辑于星期六:一点 五分。
材料一
材料二 布衣改制,事大骇人,故不如与之先王,既不惊人,
第二十六页,编辑于星期六:一点 五分。
解读片段一:
那是一个风云激荡的世纪
世纪末那个多事之秋
“世纪末的那个多事之秋”中的“多事”主要指的 是哪些事?
第二十七页,编辑于星期六:一点 五分。
签订《马关条约》的情景
第二十八页,编辑于星期六:一点 五分。
中国岌岌可危
第二十九页,编辑于星期六:一点 五分。
第五页,编辑于星期六:一点 五分。
两个方向
“师夷长技以制夷”
维新变法
新文化运动 (马克思主义传播)
向西方学习
以俄为师
第六页,编辑于星期六:一点 五分。
三个阶段
器物
“师夷长技以制夷” 中体西用
制度
维新变法
辛亥革命
思想文化
新文化运动
马克思主义传播
第七页,编辑于星期六:一点 五分。
专题三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2、代表人物(从洋务派中分化出来)
3、主张:政治 经济 文化
4、作用:
5、局限:
为康梁维新思想的出现产生了影响。
只是针对具体问题提出一些主张,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
体系和付诸实践
第二十五页,编辑于星期六:一点 五分。
《日落紫禁城》
那是一个风云激荡的世纪
世纪末那个多事之秋

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顺乎世界之潮流”课件 人民必修3

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顺乎世界之潮流”课件 人民必修3
♨温馨提示:改良派和革命派的论战,实质上是资产 阶级改良道路和革命道路之争;是资产阶级不同政治派别就 中国实行何种政体的论战。
3.民主共和国方案的初步实现 1912年1月1日,_中__华__民__国_正式成立,资产阶级革命派 的民主共和国方案得到初步实现。
♨温馨提示:中国向西方学习,争取资本主义近代化的 过程,大体经历了器物技艺——社会制度——文化心理三个层 次的依次递进;或者说,经历了经济——政治——文化的逐渐 递进。
解析:本题可用排除法解答。洋务运动揭开了中国 近代化的序幕,A项错误;地主阶级抵抗派主张“师夷 长技以制夷”,B项错误;D项指的是辛亥革命。
答案:C
走向共和
1.民主共和国方案的提出 (1)1894年11月,孙中山在“兴__中__会____”的秘密誓词中, 明确提出了“驱逐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的主张。
答案:B
维新变法思想 1.产生背景
(1)鸦片战争后,“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萌发,“师夷长 技以制夷”成为近代中国人学习西方的口号。
(2)第二次鸦片战争后,随着洋__务__运__动__的开展和民族资本主 义的兴起,早期维新思想应运而生,成为康、梁资产阶级维新 思想的先声。
(3)甲午战争后,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和资产阶级力量 的壮大,为维新思想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社会基础。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1.(2010·佛山二模)某中学历史研究学习小组学习中国近代 史后,画了一幅漫画(见右图),你认为该漫画反映的历史时代 是( )
A.鸦片战争前 B.19世纪四十年代 C.19世纪六七十年代 D.19世纪九十年代
解析:注意图中的文字“经学难抵洋枪洋炮”,说 明了鸦片战争后萌发的向西方学习的思潮。指鸦片战争是 中国国门被打开,封建主义难以抵挡西方资本主义的进攻。 答案为B项。

一轮复习-顺乎世界潮流解析PPT教学课件

一轮复习-顺乎世界潮流解析PPT教学课件
阶级的探 索(一—)—、政 治资(产1制)阶度、级早期维新思想(19C六七十N):
维新派— 4—、君影主响立: ⑴宪反:应了民族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但还未形
成完整的理论。
⑵为19c90年代维新思想的进一步发展作了思想理 论上的准备。
——缺陷: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
2020/10/16
更没有付诸实践。 16
1维—、新 君背主派景立—:
①洋务运动的开展; ②民族资本主义的兴起;
宪:
③一些有识之士突破了“器物”的限制。
2、代表人物: 王韬、郑观应、冯桂芬
3、主张:
经济——主张发展民族工商业,与外国进行商战
文化——主张兴办学校,学习西方自然科学知识。
政20治20/1—0/16—主张革新,实行君主立宪制
15
二、资产
专题三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2020/10/16
1
一、专题基础知识梳理
一个目标
民族独立—国家民主、富强
一个主题
向西方学习
三个阶段
器物
2020/10/16
制度
思想文化
2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特点:由表及里、由浅到深、逐步深入
地主阶级
抵抗派:“师夷长技以制夷” 洋务派:洋务运动 “中体西用”
资产阶级
二、资产
阶级的探 索(一—)—、政 治(资产2制)阶度维级新思想的成熟——维新变法:
1维、(新背1派)景—政:治: —君主立 宪:
1(9世2)纪经末,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加深
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登上
了(历3)史舞思台想:
2020/10/16
早期维新思想的影响

2016高考复习 顺乎世界之潮流

2016高考复习 顺乎世界之潮流

(1)变法背景: ①政治:甲午战后,帝国主义掀 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使民族危 机深重。 ②经济: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民族资级力量不断
③思想:早期维新思想的影响。 四万万人齐下泪
④甲午战争惨败,洋务运动失败 的刺激。
天涯何处是神州
思考:维新变法运动产生了什么影响? (2)影响:
这次变法虽然很快就失败了,但资产阶级维新派
课堂演练
(2014·北京文综·16)《海国图志》中出 现了一些外来词汇,如‚西业‛(参议院)、 ‚里勃里先好司‛(众议院)、‚勃列西领‛ (总统)等。结合所学判断,该书 A.主要内容是介绍西方政治体制 B.对西方政治体制已有所涉及 C.提出中国要学习西方代议制度 D.为戊戌变法提供了理论基础
课堂演练 (2014•天津文综•6)19世纪八九十年代,李 鸿章在为格致书院所出考题中,曾问到西方 测温、测热、测电的方法,问到西方平弧三 角与《周髀算经》的关系,问到西方关于64 种化学物质在中国语言为何物……。这说明 当时的中国人 A.开始开眼看世界 B.坚持‚中体西用‛ C.普遍接受西式教育 D.关注西方科技
反对封建专制,主张兴民权,提倡新学,起到思 想启蒙的作用,促进了人民的觉醒。这是中国近 代一次思想解放潮流。 爱国救亡 政治变革
思想启蒙 批判封建
泽被后世 传播民主革命思想
我读五四以后那些值得我们注意的文化大师传记的
时候,发现几乎没有一个人不说自己曾经在年轻的时 候,受到过梁启超深深的影响。甚至有的学者还说, 正因为梁启超先生的存在,才使中国的士绅阶层里分 化出了一个比较严格意义上的知识分子队伍。除了知
知识体系 一 器 物 层 面 ( 学 习 技 术 ) 地 主 阶 级
抵抗派
背景:鸦片战争前夕,清朝国势渐 趋衰落,社会矛盾日益尖锐

专题三第一课顺乎世界之潮流(用)资料

专题三第一课顺乎世界之潮流(用)资料

据统计,当时国内有绅士百万余人,有能力读此书 的也多达300多万人,然而却很少有人认真地阅读和 领会书中的深刻内涵。相反,许多守旧的朝廷官吏 的骂声却扑面而来,他们无法接受书中对西方蛮夷 的“赞美”之词,更有甚者主张将《海国图志》付 之一炬。在腐败守旧的清政府眼中,《海国图志》 无疑成了一本大逆不道的书籍。
第二次工业革命也已经开始,这就使得资本 主义这一世界潮流更加势不可挡。“世界潮流浩 浩殇殇,顺之则存,逆之则亡。”
课标要求
了解鸦片战争后林则徐、魏源、严复、康有为、梁启超 等有识之士“开眼看世界”、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 理解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 用; 感受林则徐等有识之士敢于面对现实、冲破藩篱、放眼 全球、探索救国之路的开拓精神和创新勇气;增强爱国 意识和现代化意识。
三个阶段
特点:由表及里、由浅到深、逐步深入
器物
制度
思想文化
“师夷长技以制夷” 中体西用
维新变法 辛亥革命
新文化运动 马克思主义传播
陈旭麓:近代民主思想的演进,既不是一江长流,也不止一个 洪峰,而是以一个接一个思潮的涨落相继出现的.
“顺乎世界之潮流”
19世纪后半期的世界潮流是什么?
资本主义:
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完成,充实了资本主义的 经济基础,使资本主义成为了一股不可阻挡的世 界性潮流。1861年沙皇俄国进行了废除农奴制的 改革,1865年美国内战结束,废除了南方的奴隶 制度,1868年日本开始了明治维新运动,1871年 德意志、意大利分别完成统一,走上了资本主义 道路。
(1785—1850 开近代中国由爱国而研究、 年),福建侯 学习西方的先河。
官(今福州)人
温家宝总理曾经引用林则徐诗句: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意思为:只要对国家有好处,就不会计 较个人的生死,又怎么能考虑对自己是 祸是福而选择逃避或追求呢。(反映了 什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