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论述题常考试题

合集下载

教育学论述题

教育学论述题

1、教育对文化的正向功能。

答:人类的文化一旦产生,就成为外在于人的客观存在,教育对于文化保存与发展的作用构成了教育的文化正向功能。

具体来说,表现在 1 教学的文化保存功能。

教学是保存文化的有效手段,无论哪一类文化的保存都离不开教育对人的培养。

教育成为文化保存的主要手段。

教育作为培养人的活动,他以文化为中介,客观上起着文化的传承和文化的普及作用。

教育的文化保存和延续功能有两种方式:其一,是纵向的文化传承,表现为文化在时间上的延续;其二是横向的文化传播,表现为文化在空间上的流动。

2 教育的文化选择功能。

教育进行文化选择的标准通常是:首先选择有价值的文化精华,剔除文化糟粕,传播文化中的真善美;其次按照统治阶级的需要选择主流文化;再次按照学生发展需要选择系统的科学的基本的文化,再对这些文化进行教育学意义的改造。

教育的文化选择形式总体上有吸收和排斥两种。

选择文化是教育的应有之一。

教育选择文化不只是促进文化的发展和变迁,更重要的是提高受教育者的文化选择能力,以优秀的人类文化精华促进的人的发展。

教育的文化选择过程,已经暗含了教育以善的标准对现实文化的批判,实现了对文化发展的正确引导。

3 教育的文化融和功能。

教育从两个方面促进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一方面通过教育的交流活动促进不同文化间的相互吸收相互影响;另一方面教育过程本身通过对不同文化的学习,对异域的文化进行判断选择,对本土的文化进行变革改造,进而整合成新的文化,促进文化的不断丰富和发展。

4 教育的文化创造功能。

教育的文化功能最根本就是实现文化的创新。

首先教育对文化的选择批判和融合,总是着眼于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取其精华弃其糟粕,适应社会发展变化的需要,建构新的文化体制和体系,使文化得到不断的更新和发展。

其次教育直接生产新的文化。

2、试述学生评价的功能答:1 诊断功能。

学生评价的争端功能主要表现在通过评价能有效的判断学生的发展状况。

2 导向功能。

学生评价是依据一定的标准和所要完成的目标进行的价值判断。

教育学----论述题

教育学----论述题

教育学-----论述题1-1、现代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表现在哪些方面?1-2、古代学校教育的基本特征是什么?1-3、近代教育的基本特征是什么?1-4、现代教育的基本特征是什么?1-5、孔子教育思想的主要观点是什么?1-6、《学论》中表达的教育思想的主要观点是什么?1-7、科举制j对中国古代教育的影响是什么?1-8、苏格拉底教育思想的主要观点是什么?他的"产婆术"的特点是什么?1-9、柏拉图教育思想的主要观点是什么?他在《理想国》中表达了什么样的教育思想?1-10、亚里士多德教育思想的主要观点是什么?1-11、夸美纽斯教育思想的主要观点是什么?1-12、赫尔巴特教育思想的主要观点是什么?1-13、杜威教育思想的主要观点是什么?1-14、当代教育学发展的趋势是什么?1-15、教育学研究的对象是什么?1-16、构建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的教育学的基本原则是什么?2-1、试述教育的政治功能。

2-2、试论"经济要发展,教育需先行"。

2-3、简述科技对教育的影响。

2-4、论述教育对科学技术发展的作用。

2-5、简述新科技革命改变人的教育观念的主要表现。

2-6、论述教育对文化的选择功能。

2-7、为什么说教育具有创新文化的功能?2-8、传统价值取向中的消极因素对当今教育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2-9、请阅读以下案例,并运用所学的理论加以分析。

案例一:深圳市南山区绿色校园建设。

2000年6月,深圳市"绿色学校"评估组对南山外国语学校进行了全面的评估,2001年3月,广东省"绿色学校"评估组也对该校建校六年来在创建一流学校的学习化环境,精心营造学校高品位的环境文化以及具有前卫意识的环境教育和研究的做法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该校先后被评为市级、省级"绿色学校"。

该校从1999年9月起,结合环境教育活动,全面实施整治校园环境的"ST。

教育学考研—论述题

教育学考研—论述题

20131.论述教学过程的本质。

(1)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特殊认识说)。

因教学过程是教师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学习、掌握人类积累起来的科学文化知识的过程。

实质上就是学生能动地认识世界、提高自我的过程。

教学过程作为特殊的认识过程,其特殊之处在于:①间接性。

教学过程主要以掌握人类长期积累起来的科学文化知识为中介,使学生间接地认识现实世界。

②引导性。

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认识活动需要在富有知识的教师的引导下进行,不能独立完成。

③简捷性。

教学过程走的是一条认识的捷径,是一种科学文化知识的再生产过程。

④制约性。

教学过程要受到人类认识事物的一般规律的制约。

(2)教学过程是以交往为背景和手段的活动过程(交往说)。

持这一观点的人认为教学是以交往为背景的过程,以师生交往、沟通、交流为重要手段和方法。

交往说超越了教师中心论和学生中心论,强调师生平等对话,倡导自由民主、相互理解和关爱的人际关系。

(3)教学过程是一个促进学生身心发展、追寻与实现价值目标的过程(价值目标说)。

教学过程是教师引导学生掌握知识、进行交往、认识世界,以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并追寻与实现价值增值目标的过程。

其中,引导学生掌握知识、进行交往及认识世界是教学的基本与基础活动,而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及其价值目标的实现则是在这个认识及交往活动过程中所要完成的教学任务。

(4)教学过程是一种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的过程(全面发展说)。

持这一观点的人认为教学过程的根本目的在于培养人,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学生的智能和品德的发展虽是在认识的基础上进行的,但是认识过程并不能包括学生的身心全面发展,发展过程是比认识过程更为根本的过程。

(5)教学过程是一种教师教与学生学的双边活动过程,是教学相长的过程(双边活动说)。

尽管教学相长的本意并非指教与学双方的相互促进,而是仅指教这一方的以教为学,但是人们将其引申为教学过程中教与学双方的互相促进、共同提高。

3.论述蔡元培的教育思想。

教育学论述题

教育学论述题

教育学论述题1、简述科教兴国。

答:(1)科教兴国提出的背景:1995年提出。

1996年,八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正式提出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

“科教兴国”成为我们的基本国策。

(2)科技在社会生产力发展中的作用: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3)教育的科技作用。

现代教育是科技人才培养的摇篮;现代教育有利于科技知识的传承与创新;现代教育有利于国民科技意识和科学精神的养成。

2、联系自身实际,谈谈教师的能力结构。

答:(1)了解学生的能力;(2)对知识进行加工处理的能力;(3)向学生传授知识和施加影响的能力;(4)自我调控能力(5)联系实际3、简述我国教育先行战略。

答:(1)教育学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及生产力发展不平衡。

(2)教育具有滞后性,培养人才是个长期过程,所以教育要先行(3)教育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4、联系自身实际,谈谈教师的知识结构。

答:(1)系统的马列主义理论知识(2)精深的专业知识(3)广博的基础文化知识(4)教育理论知识,(5)联系实际5、马卡连柯转化爱迟到的彼得连柯贯彻的什么原则?答:个别教育的集体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6、为什么说学校教育在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教育怎样适应并促进人的身心发展?答:(1)学校教育是每月的培养人的活动,规定人的发展方向(2)学校教育给人的影响全面、系统、深刻;(3)学校有专职教师;(4)教育要遵循顺序性,循序渐进地进行;(5)教育要遵循个别差异性,因材施教。

7、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有一句名言:“要让学生抬起头来走路”,请分析这句话的教育原理。

答:尊重学生;充分调动学生主体作用;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能力。

8、联系自身实际,说明你打算如何培养自己成为一名合格的中学教师。

(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应具备哪些修养?)答:(1)职业道德修养: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与教师团结互助,以身作则;(2)知识能力修养:精勘的专业知识、广博的基础文化知识、教育理论知识以及各种能力。

教育学论述题

教育学论述题

1.在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任校长的帕夫雷学校,发生了一件事,一年级新生格里沙,由于母亲工作忙,开学第一天来上课时,耳朵没有洗干净。

女老师发现格里沙的耳朵很脏,就叫他站起来给大家看,把他作为典型,教育其他学生要爱清洁讲卫生。

在这以后,每当上这位女老师的课时,格里沙就感到似乎大家的眼睛都盯着他的耳朵,让他抬不起头来。

这种反常的心理妨碍了他集中精力听课,所以对女老师所教的算术和阅读课,格里沙都学得很差,女老师对自己的教育措施所产生的后果却丝毫没有察觉。

她不了解格里沙的痛苦,反而把学习不好的原因归罪于他上课思想不集中、不肯用功,并多次进行指责。

这一切更加重了孩子的思想负担。

格里沙流着眼泪向母亲倾诉了自己全部的痛苦。

母亲向学校要求调换班级。

学校领导在了解事实真相后,同意将格里沙调到其他班级。

后来,格里沙到五、六年级时,在数学方面表现出极大的才能。

问题:结合案例谈谈为什么要学习教育学。

答:很显然,这位女老师在教育方法上出现了错误。

我们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知道,这位女老师的行为违背了德育教育的“正面教育、疏通引导的原则”。

对学生的问题,她不是循循善诱,利用榜样来正面教育学生、关爱学生,而是不顾学生的自尊心和内心感受,采用“示众”“出丑”的方式,用该同学来警示其他学生。

这种行为对格里沙的心灵造成了严重的创伤和精神上的痛苦,从而加重了孩子的思想负担,严重影响了孩子的正常学习,阻碍了孩子的智力发展。

对于这位女老师的做法,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她完全可以采用正面的教育方法:如,可以找一位衣着整齐,手和脸洗得干净得学生,叫这个学生站起来给大家做榜样。

而对格里沙,只要注意地看他一眼就行了。

所以,如果我们能在学习了教育的理论、原理、原则与方法的基础上,在现实的教育实践中加以自觉地运用,就不会犯这样的错误,不仅没能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反而摧残了孩子幼小的心灵,严重的甚至造成儿童犯罪。

中国青少年犯罪研究所所长皮艺军曾经说过这样一句发人深醒的话“孩子们的压力已经够大的了,千万不要再把他们的脸拿走。

教育学论述题

教育学论述题

教育学论述题
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过程和理论的学科,其中有许多论述题涉及到教育的不同方面。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教育学论述题:
1.教育的目的和意义:论述教育的最基本目的是什么?教育在个人和社会发展中的意义是什么?它应该追求什么样的价值观?
2.学习理论:分析和比较不同的学习理论,如行为主义、认知主义、构建主义等。

探讨这些理论对于教学设计和实践的影响。

3.教育制度和改革:论述当前教育制度的优点和缺点,以及可能的改革方向。

思考教育体系如何更好地适应社会和技术的发展。

4.教育心理学:探讨学生的发展、动机、认知过程等方面的心理学原理如何影响教学和学习。

5.教育技术:论述教育技术在现代教学中的角色和影响。

讨论在线学习、远程教育和数字化教学的挑战和机遇。

6.多元文化教育:探讨教育如何更好地应对不同文化、种族和背景的学生。

讨论多元文化教育的原则和实践。

7.教育伦理:论述教育工作者应该遵循的伦理标准,包括教育公平、学术诚信、师德等方面的问题。

8.教育评估:探讨教育评估的目的、方法和对学生发展的影响。

讨论如何更有效地评估学生和教学质量。

教育学论述题

教育学论述题

教育学论述题1.联系实际,谈谈如何提高教师的素质。

(1)大力培育优良的校风。

学校风气是每个学校的领导者和师生员工共同具有的、富有自己特色的、稳定的集体意识倾向和行为特点的集中表现。

校风的好坏对教师心态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并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教师素质的提高。

良好的校风具有感染、行为导向和内聚功能。

大力培育良好的校风是提高教师素质的一条重要的心理学途径。

(2)注重教师教学监控能力的培养。

教学监控能力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对自己的教学目标事先进行计划和安排:二是对自己实际教学过程进行有意识的监察、评价和反馈:三是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自我调控或校正。

(3)将自我教育作为提高教师素质的重点。

自我教育是提高教师素质的内在动力,因而应当作为提高教师素质的重点加以对待。

教师的自我教育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环节:①自我认识与自我接纳;②自我筹划与自我设计;③自我监督与自我反省。

(4)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教育科学研究。

教师参与教育科学研究能够明显地提高自身素质,参与教育科学研究可以使教师更好地认识教育规律;参与教育科学研究有利于教师形成新的教育观念;参与教育科学研究可以帮助教师了解教育科学发展的新趋向,有效地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参与教育科学研究可以充分满足教师的求知欲、成就欲,是激发教师取得创造性成果的内在动力,可以提高教师工作的积极性。

2.教师应如何促进学生的学习迁移,以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建立迁移的认知结构。

建立小学儿童迁移的认知结构,首先要使课程的教材具有良好的结构,为了促进迁移,教材中必须具有高度概括性,包摄性和强有力的解释效应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其次教师要能合理安排所用教材的呈现顺序,促进儿童建立认知结构。

训练迁移的认知策略能力。

为了在教学中训练小学儿童的认知策略能力以促进小学儿童的迁移,可考虑以下建议:注意小学童的心理状态,提高小学儿童的概括水平,多方面应用概括出来的原则。

3.论述激发学生动机的主要方法?学习动机作为引起学习活动的动力机制,是学习活动得以发动、维持、完成的重要条件,并由此影响学习效果。

教育学论述题

教育学论述题

教育学论述1、教育功能的演进(1)古代社会中学校教育为社会统治阶级政治服务的功能占中心地位,在我国“学在官府”。

(2)近代资本主义社会中,社会要求学校教育为社会物质生产服务,为科学文化的普及与发展服务,这些变化明显地表现在普及义务教育制的实现及近代学制的形成上。

(3)进入20世纪以来,社会对学校教育的要求发生了如下变化:a要求加强学校教育与社会物质生产的直接联系;b要求教诲迥终身化的方向发展;c要求学校进一步面向未来,先行一步,为社会和人灯的未来前景提供教育保障;d要求学校教育着重培养人的创造意识和实践能力。

2、现代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现代教育特别是二战以后的教育制度呈现出如下一些共同的发展趋势:(1)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

二战以后各国政府普遍加强了对学前教育的重视,很多国家将学前教育纳入了国家教育系统,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工作。

(2)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

义务教育是国家用法律形式规定的、对一定年龄儿童实施确定年限的学校教育。

自19世纪中叶,一些欧美国家颁布了初等教育的义务教育法以后,义务教育逐步成为国际潮流,被视为衡量一个国家是否文明的标志之一。

现在世界上有近三分之一的国家提出了年限不等的普及义务教育目标。

(3)中等教育中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

在中等教育中,普通教育是以升学为主要目标,以基础知识为主要内容的教育。

职业教育是以就业为主要目标,以从事某种职业或生产劳动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为主要教学内容的教育。

二战以前世界各国普遍推行双轨制教育,两种教育相互隔离。

双轨制的主要弊端是学生缺乏重新选择的机会,普通中学中不能升入高一级学校的学生往往缺乏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

二战后综合中学的比例逐渐增加,出现了普通教育职业化、职业教育普通化的趋势(4)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

在形式上,不同学制、不同办学形式的学校纷纷出现;在内容上,基础性的、应用性的、工艺性的学校各显特色;入学目的、考试评价的方法也多种多样了。

【教资考试】教育学论述题(含解答)

【教资考试】教育学论述题(含解答)

【教资考试】教育学论述题(含解答)【考前必背】教育学论述题教育学-论述题(1-3)1、试述教育基本要素之间的关系。

(1)教育者、受教育者(学习者)和教育影响是教育的三个基本要素。

三者之间既相互独立又密切联系,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实践活动系统。

(2)教育者是主导性的因素,他是教育活动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他掌握着教育的目的,采用着适当的教育内容和手段,创设必要的教育环境,调控着受教育者和整个教育过程,从而促进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使其达到预期的目的。

没有教育者,教育活动就不可能展开,学习者也不可能得到有效的指导;没有学习者,教育活动就失去了对象,无的放矢;没有教育影响,教育活动就无法实现。

(3)教育是由这三个基本要素构成的一种社会实践活动系统,是上述三个基本要素的有机结合。

各个要素本身的变化,必然导致教育系统状况的改变。

不同教育要素的变化及其组合,最终形成了多样的教育形态,担负起促使不同历史时期和不同社会环境下个体社会化和社会个性化的神圣职责。

2、试述教育民主化的内涵。

教育民主化是对教育的等级化、特权化和专制性的否定。

教育民主化包括教育的民主和民主的教育两个侧面。

前者是把民主的外延扩大,即把政治的民主扩展到教育领域,使受教育成为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后者是教育的内涵的加深,即把专制的、不民主的、不充分民主的教育改造成为民主的教育。

前者是后者的前提,后者是前者的引申。

教育民主化首先是指教育机会均等,即教育要为所有的社会成员提供平等的教育权利,包括入学机会的均等、教育过程中享有教育资源机会的均等和教育结果的均等,这意味着要对社会弱势群体学生给予特殊照顾;其次是指师生关系的民主化;再次是指教育方式、教育内容等的民主化,为学生提供更多自由选择的机会;最后是追求教育的自由化,包括教育自主权的扩大,根据社会要求设置课程,编写教材的灵活性等。

概言之,教育民主化是指全体社会成员享有越来越多的教育机会,受到越来越充分的民主教育。

教育学论述题汇总

教育学论述题汇总

教育学论述题汇总1.联系实际谈谈赫尔巴特教学理论和杜威教学理论的差异。

答:XXX是传统教学理论的代表:1.强调课堂教学的作用,注重系统知识的传授,主张采用班级授课制进行教学;2.强调教材的重要性,主张学生以间接研究知识为主,注重书本知识的传授;3.强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核心及权威地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处于主导地位。

XXX是现代教育理论的代表:1.强调目的与活动的统一,主张“从做中学”,在问题中研究;2.强调教法与教材的统一,教学的任务不仅在于交给学生科学的结论,更重要的使要促进并激发学生的思维,使他们掌握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3.强调儿童在教育中的中心地位。

两种教学理论各有利弊,我国当前教育改革应力求整合这两种教学理论,吸收各自的优点,摈弃二者的不足,使教育向理想化的方向发展。

2.20世纪后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呈现出哪些新的特点?谈谈你的体会。

答:(1)教育的终身化。

终身教育是适应科学知识的加速增长和人的持续发展要求而逐渐形成的一种教育思想和教育制度。

它的本质在于,现代人的一声应该是终身研究、终身发展的的一生。

(2)教育的全民化。

全民教育是近十年来在世界范围内星期的使所有人都能受到基本教育的运动,特别是使所有适龄儿童都进入小学并降低辍学率,使所有中青年都脱除文盲的运动。

这一运动队发展中国家有特别的意义。

(3)教育的民主化。

教育民主化是对教育的等级化、特权化和专制化的否定。

它追求让所有人都受到同样的教育及追求教育的自由化。

(4)教育的多元化。

教育的多元化是对教育的单一性和统一性的否定,它是世界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多元化再教育上的反映,具体表现为培养目标、办学形式、管理模式、教学内容、评价标准的多元化等。

(5)教育技术的现代化。

教育技术的现代化是指现代科学技术在教育上的运用。

并由此引起教育思想。

教育观念的变化等。

3.论述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答:(1).不平衡性,这主要体现在:一是同一发展的发展速度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变化是不平衡的;二是不同方面发展的不平衡性。

教育学常考论述题

教育学常考论述题

(四)论述题1.简述教育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答:经济发展水平对教育的制约作用:1制约教育发展的规模和与速度;2影响教育目标的制定和教育结构的变化;3制约学校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4促进教学组织的改进和教学手段的进步。

教育对经济有促进作用:1教育开发人力资源;2教育传播科学技术。

总之教育和经济发展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

3.试论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意义。

答:素质教育是指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主体性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

素质教育深化了我国的教育目的。

素质教育必然要进行素质目标体系建构,使教育目的具体化。

我国的教育目的是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素质教育的目标是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促进全体学生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和谐发展,因而素质教育史全面教育的具体化和进一步发展。

实施素质教育,才能把全面发展教育落实到实处,素质教育是实施全面发展教育的手段和途径。

对素质教育的深刻理解,有助于我们端正教育思想,走出困境,有利于全面贯彻执行教育方针,实现教育目的,完成基础教育的任务,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的人才。

4.试论教学的教育性5.试论我国中小学课程改革的基本趋势。

答:(1)课程结构日趋合理化。

这主要体现在:以科学基础知识为主干、重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重视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

(2)课程内容综合化。

课程内容由分化类向综合发展是当代课改最为突出的特点之一。

这种趋势是由当代科学的综合化和社会对综合人才的需要决定的。

(3)课程形式多样化。

以学科课程为主,多种课程类型并存;注重差异化,加强地方化。

(4)重视智力开发与学生能力的培养。

今后的课程在注重传授知识的同时,也重视开发智力,培养能力,建立健全合理的智能结构,以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

(5)重视个别差异。

课程要提高弹性,除课程计划增设选修课外,许多教材的内容也将分出必学和选修两部分,加强个别指导。

教育学论述题1

教育学论述题1

教育学论述题1、学校教育制度的改革2、管理教学工作应该从哪几个方面入手?3、联系实际谈谈学习教育学的意义?4、联系实际谈谈针对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特点应该采取哪些相应的教育举措?5、结合人生阶段与教育,谈谈你对终身教育的理解:6、你是怎样认识素质教育的?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中,你认为广大教育工作者可以有何作为?7、结合实际试述作为一各21世纪的老师应该具备什么素养?8、结合实际试述老师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9、根据我国实际,参照现代学校教育改革的趋势,你认为我国的学校教育制度需要怎样进一步改革?10、德育在青少年学生全面发展中有什么意义?请结合当前实际说明为什么要加强中小学生的德育?11、结合实际,谈谈普通中小学当前德育工作的状况,以及你对搞好德育工作的打算和设想。

12、联系实际试述在教学中如何运用教学过程的规律。

13、请结合有关教育理论谈谈对人人可当班干部的干部轮换制的看法:14、如何贯彻课外活动的指导原则?15、谈谈家庭教育“三结合,一协调”的看法?16、怎样撰写教育科研论文?17、如何开展课堂研究?18、试述教育观念的转变对基础教育有何影响?20、试述编制试题的要求:1、试述教育与社会的关系(试述教育在促进社会进步中的作用):⑴教育与生产力:①教育受社会的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制约ⅰ、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目标的设定ⅱ、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事业发展的速度、规模和学校的结构ⅲ、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课程的设置和教育内容的沿革ⅳ、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教学组织形式、教育教学手段和方法的变革②教育是推动生产力发展的强大动力ⅰ、教育把潜在的生产力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ⅱ、教育实现着知识的再生产和知识创新:教育作为实现知识再生产的重要途径,有着自己的重要特点:第一,它是一种扩大的再生产,第二,它又是一种高效率的再生产,教育在生产新的知识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突出表现为科学创新、知识创新。

生产要发展,教育须先行。

教育学论述题

教育学论述题

论述题一. 《学记》的教育思想P321、提出“化民成俗,其必由学”、“建国君民,教学为先”,揭示了教育的重要性和教育与政治的关系。

2、设计了从基层到中央的完整的教育体系,提出了严密的视导和考试制度。

3、要求“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即主张课内外相结合。

4、提出教学相长的辨证关系和“师严然后道尊”的教师观。

5、反对死记硬背,主张启发式教学,“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主张开导学生而不是牵着学生走;对学生提出比较高的要求但不让学生灰心;指出解决问题的路径,但不提供现成的答案。

这些原则和方法都已经达到了很高的认识水平。

二. 孔子的教育思想P31集中体现在《论语》中1、“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注重后天教育。

“有教无类”无论什么人都可以接受教育。

2、学说以“仁”为核心和最高道德标准,把仁的思想归结到服从周礼上,强调忠孝和仁爱。

3、继承西周六艺教育的传统,教学纲领是“博学于文,约之于礼”,基本科目是诗、书、礼、乐。

4、承认先天差异,因材施教。

但更强调“学而知之”。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启发诱导。

5、“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强调学习和思考结合。

6、强调学习与行动相结合,要求学以致用。

把知识运用到政治生活和道德实践中去。

三. 杜威的教育思想现代教育的代言人《民本主义与教育》对教育本质的论述1、教育即生活2、教育即生长3、教育是经验的改造或改组4、主张“在做中学”5、教育的任务不仅在于交给学生科学的结论,更重要的是要促进并激发学生的思维,掌握发现真理、解决问题的方法。

对传统教育的批判1、对整个教育目的的批判;(杜威指出,在教育理论的历史上,存在着两种对立的观点:一是“教育内发论”,即认为教育以自然禀赋为基础;二是“教育外铄论”,即认为教育是克服自然的倾向,通过外力而获得习惯的过程。

后者就是传统教育所遵循的观点,前者提出后被发展成为进步教育。

)2、反对从上面的灌输,主张表现个性和培养个性;反对外部纪律主张自由活动;反对向教科书和教师学习,主张从经验中学习P353、他主张的教育是没有外铄的目的,是让学生在问题的情境中自己探索,自己改造和改组经验,自己得出结论,从而得到发展P35在《民本主义与教育》一书中最重要的思想是教育为民主社会创造条件的思想。

教育学简答题&论述题

教育学简答题&论述题

教育学简答题&论述题一、教育学论述题1、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经历了哪三个阶段?萌芽阶段;形成阶段;科学教育学阶段2、古代学校教育具有哪些基本特征?(1)阶级性,等级性(2)非生产性(3)专门化(4)教育内容具有明显的分化趋向和知识化趋向3、近代学校教育具有哪些基本特征?生产性;普及性;系统性;双轨制4、现代学校教育的发展呈现出了哪些基本特征?(1)与社会联系的普遍性和直接性,(2)学制的开放性,梯形化和弹性化(3)教育的现代化(4)教育的民主化(5)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统一性5、生产力与教育之间的辩证关系:(1)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主要表现在:生产力的性质和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的类型和结构;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和制约着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生产力发展水平还制着教育目的和部分教育内容;还制约着教育方法、手段、设施及形式等;(2)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条件;教育是实现科学知识社会化和使现代科技由可能生产力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桥梁和关键;教育还是实现科学知识再生产和生产技术更新的重要手段。

6、政治与教育之间的辩证关系:政治与教育的制约作用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影响教育目的的制定(2)影响教育制度的形成和变化(3)影响教育财政状况(4)影响受教育权利。

教育具有政治功能,对政治会有一定的反作用,这种反作用主要表现在影响社会政治延续和推动社会政治生活两个方面。

7、人口对教育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1)人口数量影响教育发展的战略目标和战略重点的制定和实现(2)人口结构及其分布状况影响教育结构及学校布局状况。

(3)学龄人口数量影响教育规模及经费使用。

8、教育对人口的影响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教育具有控制人口增长的作用;教育具有提高人口素质的作用;教育具有使人口结构合理化的作用。

9、童年期教育需要做好哪些方面的工作?重视培养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呵护儿童健康;着力增强动手能力;特别关注学习态度10、少年期的教育应该注意些什么?重视青春期教育;丰富精神生活;鼓励独立判断独立思考11、青年期教育主要应该注意哪三个方面?(1)学会正确认识和处理自我秘社会的关系(2)树立事业心、责任心、提高从事社会职业的素养、从事创造性活动的意识和能力(3)正确处理友谊、爱情和婚姻12、学校教育发挥主导作用需要具备哪些条件?符合社会发展方向、反映社会发展要求;有效地协调其它教育影响;符合教育对象身心发展规律;创设适宜的动物园文化环境,组织各种丰富多彩的有益有趣的教育活动;注重自我教育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的培养。

教育学论述题

教育学论述题

教育学论述题例如1.中学有哪些常用的教学方法? 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的依据是什么? 【参考答案】常用的教学方法:讲授法、谈话法、演示法、实验法、参观法、练习法等。

依据:(1)具体的教学目的和任务;(2)学科和教材的特点;(3)学生的年龄特征、个性特征和知识水平;(4)学校的环境和设备条件;(5)教师业务水平、实际经验及个性特点。

2.有个初三的学生,英语考试得了97分,本以为老师会表扬他,没想到老师却对家长说:“你儿子考了97分,是瞎猫碰上了死耗子。

”另一个学生平时成绩不好,这次考了一个95分,自己也不高兴,因为有个平时成绩比他好的同学这次考了92分,老师批评这个同学时说:“莱某都考了95分,你为什么不能考好?”教师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有意或无意制造了大量的自卑者。

请用教学中学生享有的合法权利,学生和教师的关系等理论进行分析。

【参考答案】(1)学生享有身心健康权和人格尊严权。

(2)师生在教育内容的教学上构成授受关系。

教师对学生进行指导、引导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师生关系在人格上是民主平等的关系,是朋友式的友好帮助关系;师生关系在社会道德上是相互促进的关系。

教师对学生的影响不仅有知识上、智力上的影响,更有思想和人格上的影响。

(3)教师管理上的专制、权威导致学生的被动和消极态度,只会制造大量的自卑者。

3..试述校本课程开发对教师专业发展的作用。

【参考答案】(1)校本课程开发促进教师专业自主意识的提升;(2)校本课程开发促进教师知识结构的完善;(3)校本课程开发增强教师的参与意识和合作能力;(4)校本课程开发促进教师研究意识和能力的提升;(5)校本课程开发促进教师反思意识和能力的提升。

4.某市教育局《关于进一步标准基础教育办学行为有关问题的通知》中规定:坚持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就近免试入学,任何公办、民办和各类进行办学体制改革的小学、初中不得以考试的方式择优选拔新生,也不得以小学阶段各类学科竞赛(如小学数学奥赛等)成绩作为录取新生的依据。

高等教育学论述题

高等教育学论述题

高等教育学论述题1.论述题:当今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一.高等教育普及化(大众化)。

从教育发展的历史进程看,初等教育的普及是在工业经济时代中期实现的,中等教育的普及是工业经济时代的中后期完成的。

在由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过渡时期,高等教育开始了普及化的进程。

马丁-特罗把高等教育发展分为三个阶段:当一个国家高等教育所接纳学生数与适龄青年的比率在50%以下时,属于精英高等教育阶段;在15%~50%之间时,为大众高等教育阶段,在50%以上时,为普及高等教育阶段。

二.高等教育多样化。

这包括:1.高等院校的层次多样化。

2.高等院校的规模多样化。

3.教学组织的多样化。

4.教育资金来源的多样化。

5.学生成分的多样化。

三.高等教育国际化。

各国高等教育的合作与交流日益广泛、频繁,国际性的或跨国设立的高等学校将成为普遍现象,高等教育国际化的理念现已被广泛地接受。

在教育目标上,培养学生的全球意识将成为重要的内容。

四.高等教育信息化。

(网络)教育信息化将带动教育现代化,实现教育跨越式发展;学校信息化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既是方法、手段的变革,又是文化的变迁;教育信息化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政府、学校统一规划,统一组织。

五.高等教育质量观的多元化。

随着高等教育的多样化和职业及成人高等教育、自考和远程、在职教育的出现,高等教育与大众教育、学术理论型人才与职业应用型人才的质量标准也都是不同的。

高等教育的质量是一个多层次的概念,要考虑多样性和避免用一个统一的质量观和质量标准。

二.高等教育多样化。

2.论述题:.现代大学的基本理念及其时代建构现代大学的基本理念,则其要着,主要包括学术自由理念、大学自治理念、教授治校理念、教学与科研相统一理念。

1.学术自由理念:学术自由是大学充满活力的象征,是大学完成自身使命和履行社会职责的先决条件;学术自由是发展科学、探求真理、繁荣学术的基本保障。

2.大学自治理念:大学自治理念是西方大学最具传统特色的理念。

教育学论述题

教育学论述题

教育学论述题1、影响儿童发展的因素?答:(一)遗传是指人从上代继承下来的生理解剖特点。

首先,遗传为儿童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前提,其次,遗传的成熟制约着儿童身心发展的过程及阶段;第三,遗传素质的差异是构成儿童身心发展的个别特点的因素之一。

遗传不起决定性作用(二)环境对儿童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1、母体对胎儿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2、环境对新生儿发展产生影响3、环境对学前儿童智力发展和个性发展产生影响。

教育的作用:1、学校与专门负责教育工作的教师2、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培养人的活动,它规定这人的发展方向3、学校教育是一种最简捷、系统的影响儿童的方式。

(三)儿童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中所表现出来的主观能动性,是促进儿童发展从潜在的可能状态转向现实状态的决定性因素。

2、儿童观的转变?答:(1)儿童观的地位观包括国家本位的儿童地位观和人本位的儿童地位观文艺复兴运动高举人文主义的旗帜;要求人们重视儿童,热爱儿童,尊重儿童。

(2)儿童能力观包括“无知无能”的儿童观、“人格主体”的儿童观和“富有学习潜力”的儿童观。

(3)儿童作用观包括消极被动论和积极主动论,消极被动的观点看待儿童自身发展中的作用。

主要有两种形式:环境决定论和遗传决定论。

(4)儿童观的演变给我们的启示:1、要站在儿童的立场上去认识儿童的发展2、要合理的开发儿童的发展潜能3、要用发展的眼光去认识儿童的发展4、不能忽视社会发展对儿童发展的影响3、现代儿童观?答:儿童观是指对儿童的认识、看法以及与此有关的一系列观念之总和简单地说就是社会或成人怎么看儿童,把他们看成是什么样的存在。

1、儿童是人,具有与成年人一样的人的一切基本权益,具有独立的人格尤其是学习和发展是儿童不可剥夺的权利2、儿童是一个全方位不断发展的“整体”的人,应尊重并满足儿童各种发展的需要。

儿童身心各方面是一个整体,各个部分相互联系、不可分割,也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

3、儿童是自主建构的个体,儿童天生就是一个探索者,具有一定的自主性,教师应让儿童自由的、独立的在各种活动中发展。

教育学论述题精选50题及答案

教育学论述题精选50题及答案

教育学论述题精选50题及答案论述题现代教育制度的发展有何趋势?(1.1)现代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是:1) 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

许多国家都将学前教育纳入了国家教育系统,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

2) 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并延长义务教育年限。

19世纪末,欧美一些国家开始实行初等义务教育并逐渐延长义务教育年限。

现在世界上2/3以上的国家实行9年或9年以上的义务教育制度。

3) 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

普通教育主要是以升学为目的,以基础科学知识为主要教学内容的学校教育;职业教育是以就业为目标、以从事某种职业或生产劳动的知识和技能为主要教学内容的学校教育。

二战后出现了普通教育职业化、职业教育普通化的趋势。

4) 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

随着社会生活的丰富多样化和高等教育的大众化,传统的以学术性为标准的单一大学逐步发生变化。

在形式上、内容上、入学目的和考评方法上也多种多样。

5) 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

随着一次性教育相终身教育的转变,以获得文凭为受教育目的的程度逐渐降低,通过教育补充知识、丰富人生的目的越来越强,社会教育的程度越来越高,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

6) 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

交通、通讯技术的发展,使得世界正在缩小,国际文化交流越来越重要,也越来越现实,这就要求各国的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间的交流,增加学制、学位、学分等的互通性。

试述20世纪以后世界教育的特征?1) 教育的终身化。

终生教育是适应科学知识的加速增长和人的持续发展的要求而逐渐形成的一种教育思想和教育制度,它的本质在于,现代人的一生应该是终身学习终身发展的一生。

2) 教育的全民化。

全民教育是近10年来在世界范围内兴起的使所有人都能受到基本教育的运动,特别是使所有适龄儿童都进入小学并降低辍学率、使所有的中青年都脱除文盲运动。

3) 教育的民主化。

教育的民主化是对教育的等级化、特权化和专制化的否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学论述题常考试题1.结合实际说明教育与经济之间的关系。

(一)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关系。

(二)教育会促进经济的发展,经济功能是教育的几个主要社会功能之一,表现在:(1)教育是劳动者再生产的基本手段。

①教育能够把可能的劳动者转化为现实的劳动者②教育能够把一般性的劳动者转化为专门性的劳动者③教育能把较低水平的劳动者提升为较高水平的劳动者④教育能够把一种形态的劳动者改造为另一种形态的劳动者⑤教育能够把单维度的劳动者改变为多维度的劳动者。

(2)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重要手段。

①教育能够传递和传播科学知识②教育能够发展科学。

(三)同时,经济也制约着教育的发展,即社会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1)生产力制约着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2)生产力制约着人才培养的规格;(3)生产力制约着教育结构;(4)生产力制约着教育的内容和手段。

2.我国中小学的教学原则有哪些?各教学原则的基本涵义及其贯彻要求是什么?(一)教学原则是人们根据一定的教学目标、遵循教学规律而制定的知道教学工作的基本要求。

我国中小学的教学原则有:(1)科学性和思想性相统一的原则;(2)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3)传授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统一的原则;(4)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自觉性、积极性相结合的原则;(5)直观性与抽象性相统一的原则;(6)系统性和循序渐进相结合的原则;(7)理解性和巩固性相结合的原则;(8)统一要求和因材施教相结合的原则(二)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自觉性、积极性相结合的原则。

是指在教学中既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积极性,引导学生能动地学习,主动地掌握基础知识和发展基本技能,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和有效的学习方法。

在教学中应用这一原则的基本要求为:①既要有效地发挥主导作用又要注意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②要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机会和课程资源;③要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三)统一要求和因材施教相结合的原则。

是指在教学中既要从社会需要出发,面向全体学生,保证统一的规格,又要从学生实际出发,承认个别差异,区别对待不同学生。

在教学中应用这一原则的基本要求为:①教学要有统一的基本要求②要考虑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个别差异③采取有效措施使有特长和有突出才能的学术得到充分发展④热情关爱和帮助后进生转变提高。

学易网3.试述班主任如何培养良好的班集体?班主任开展班级教育工作的基本任务是:实现班级群体由松散群体向班集体的跨越,使班级成为每个学生愉快生活、健康发展的园地。

班集体的培养:(一)全面了解和研究学生全面了解和研究学生,包括对班级群体和班级个体的了解和研究,这是做好各项班级教育工作的前提,也是班级教育过程中有效开展各项工作必不可少的基本环节。

了解和研究班级群体的主要内容有:①班级成员的基本构成,入生源状况、年龄层次等;②班级群体的学业状况,包括不同学业程度的具体情况和不同学科学业程度的具体情况;③班级群体的发展状况,入班级组织、班级规范、班风等;④班级日常行为表现,如学习习惯、课堂内外的纪律等。

了解和研究班级个体的主要内容有:①学生的基本情况,如性别、年龄、身体状况、兴趣爱好等;②学生的社会关系,如家长职业、家庭经济状况、家庭关系等;③学生的学业和品德状况,如学习态度、学习习惯等;④学生的品德形成与社会性发展状况,如行为习惯、人际关系等。

(二)建立和健全班级组织机构、规范班级组织结构是班级的社会结构和运行机制的统一体,它包括职权结构、角色构成、信息沟通网络等。

建立和健全班级组织结构,首先要进行班级组织机构设计,其核心是班委会,是由正副班长、学习、生活、文娱、体育等委员组成的搬家领导集体。

其次,要培养、选报班干部。

再次,为了加强班级管理与教育班主任还可以社区为背景,建立家长委员会一类的机构。

建立和健全班级组织的规范体系,是组织和培养班集体的重要一环。

班级规范体系包括:班级制度、课堂规则、学习纪律、学生守则、班级舆论、班风等。

(三)确立班级群体的共同目标班级目标包括班级教育目标和班级管理目标。

班级群体的共同目标主要属于班级管理目标的范畴,是根据社会期望和班级本身的任务而制定的预期的活动结果,主要有班级成员参与制定并加以认可,以群体的意图、动机、预期结果表现出来,是班级群体发展的方向和动力。

在班级教育仲,恰当的班级共同目标能够产生巨大的激励作用和凝聚作用。

确定的班级群体目标应包括:具体的努力方向,实现的标准、要求,规定完成的时间、具体的实施方案和步骤,督促、检查和评价的方式、方法,等等。

(四)组织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班级成员参加的群体活动,具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班级活动,是指在教育者的组织和指导下,为了实现教育目标、完成学校教育计划,班级成员全员参与的一切教育活动。

狭义的班级活动,则是指在班主任领导或指导下,由学生自己组织、自主参与的各种教育活动。

在我国中小学教育仲,最常见的班级自主活动就是主题班会,它是班主任教育学生、培养班集体的重要教育形式。

主题班会的开展一般包括一下几个方面:①确定主题;②选择活动方式;③拟定实施方案;④活动实施;⑤活动小结。

(五)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教育自我教育包括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管理、自我调节、自我激励等方面,可分为个体的自我教育和群体的自我教育。

班主任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教育,首先,要指导学生个体进行自我教育,包括:指导他们正确了解和认识自己,知道自己的优点、长处和缺点、不足;知道他们学会对自己的思想和行为进行控制和反思,提高自己的分辨力、内省力和自制力;指导他们确定自己的奋斗目标,自觉调节自己的日常行为;指导他们经常与教师、家长、同学保持联系和沟通;指导他们乐于、善于向别人学习,学会与人相处、与人合作。

其次,班主任要逐步引导班级群体进行自我教育,尤其是发挥班委会和班级骨干的模范带头作用,并激励、锻炼和指导他们自主管理班级日常事务,同时尽可能通过各种激励制度、各种教育活动,抓住各种教育时机,培养班级全体成员的主任翁意识。

学易网学易网4.结合实际谈一下现代教育的几个一般原则。

(1)人道性原则。

主要是指教育过程中教师应珍重学生的生命、学生的幸福,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和权利,使教育过程和教育目的充满仁爱、人道精神和生命的意义。

贯彻要求:①满足学生作为人的正常而合理的需要②尊重学生的人格和尊严③创造旨在培养人性的留有余地的学校生活④有意识地培育学生的人道精神⑤向学生提出严格而合理的要求。

(2)个性原则。

主要是指教育过程中要尊重学生的差异性、独立性和自主性,并有意识地培育学生的个性。

贯彻要求:①端正对个性的认识②培养学生的自主性③处理好集体与个人的关系④培养学生的特长。

(3)创造性原则。

主要是指在教育过程中要爱护学生的好奇心,尊重学生的主题性,把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放在极其重要的位置。

贯彻要求:①培养学生强烈的好奇心②培养学生的冒险精神③培养学生的自信心④鼓励多样性和个性⑤鼓励学生全面发展⑥给学生创造丰富多彩的表现其创造力的机会⑦给学生传授一定的创造学知识。

(4)活动性原则。

是指通过教育活动并在教育活动中使受教育者接受教育影响和获得主动发展。

贯彻要求:①联系实际问题和通过实际活动实施教育;②开展丰富多彩、积极主动、深层内在的教育活动;③多让学生自主活动;④加强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的交流与碰撞;⑤提高教师的组织才能。

(5)民主性原则。

教育民主性原则,一是指教育机会的平等;二是指教育内部人与人关系的平等。

贯彻要求:①不断增加教育机会②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③把教师的主导地位与学生的主体地位有机地结合起来④提倡启发式教育。

学易网5.结合社会现象谈一下现代社会应当确立的几种德育观念。

(一)德育价值的重现德育的价值得以重现的主要社会背景如下:第一,现实的德育危机促成社会反思,要求“寻回”德育的价值。

第二,对科技与工商业进步的认识加深。

第三,全球化和世界日趋多元化、多极化。

第四,终身教育观念产生及其影响深远。

(二)现代社会应当确立的几种德育观念。

(1)德育实现观。

德育实现观即是对德育是不是一个独立的教育实体的看法。

教育实践早已表明,德育“从来都是作为一个教育的独立实体客观地存在着”。

因此,要使德育的价值真正得到重视,使德育在实际中真正取得实效,首先必须树立德育实体观,力争在实现教育体制、教育模式的转变中千方百计睇把德育打造成可操作和可调控的实体。

(2)德育双重价值观。

德育双重价值观是关于德育功能的一种看法,认为德育既具有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发展的价值,也具有促进个人发展的价值。

我国在实现现代化的过程中,重视德育的价值,就应当重视德育的社会价值,也重视德育的个体价值。

一方面要在进一步强化德育在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发展的作用之中实现其社会价值,另一方面又要通过施加教育影响来丰富个人生活,提升个人的价值和精神追求,发掘个人的潜能,促进个体的完善,以求努力实现德育的个体价值。

(3)德育主体观。

德育主体观是关于学校以及和受教育者在德育过程中的地位问题。

树立德育的主体观,就是要考虑到:在教育方针的指导下,学校根据社会进步的需要,遵循德育特性和受教育者的思想品德形成的特点,制定合理而有效的德育实施方案,健全德育领导管理体制,独立自主地开展德育工作,努力拒斥社会不良影响和一些社会团体或部门对学校德育的粗暴干扰,确立学校在德育过程中的自主形象;在学校的统一部署下,教育者遵循德育规律和受教育者的思想品德的形成规律,根据受教育者个体或群体的实际,积极、主动地组织和开展德育活动,充分发挥教育者的主导作用,确立教育者的主体地位;在教育者指导下,受教育者通过自身的内、外化机制,积极、主动地接受教育影响,努力形成和完善个体的思想品德结构,确立在受教育影响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三方面仲,在德育过程中如何确立和落实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是德育主体观的核心。

(4)全方位德育观。

思想品德内在构成的复杂性、形成机制的复合型、内外影响因素的多元性以及教育的诸组成部分之间的不可分割性,决定论实施现代德育还需要树立全方位的德育观。

它要求在实施德育的过程中,必须考虑德育作为教育组成部分之一的相对意义,考虑教育环境下显性因素与隐性因素的统一,考虑学校、家庭、社会各种影响因素内部和各种因素之间的力量整合。

1论述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基本因素与作用。

答:由于人的发展是个复杂多变的过程,因而有许多因素在起作用,但一般说主要是三个方面的因素⑴先天的遗传素质⑵后天的环境;即自然⑶教育;即社会因素。

⑴遗传素质是人的发展的必要物质前提:①遗传素质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必要的生物前提和发展的潜在可能性,没有这个前提人就无法得到发展②遗传素质的生理成熟程度制约着人的身心发展的过程及其阶段③遗传素质的生理性对人的发展有一定影响④遗传素质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